脑神经及分布

脑神经及分布
脑神经及分布

脑神经及分布:

1、嗅神经:

嗅细胞(鼻腔嗅粘膜)的中枢突(特殊内脏感觉纤维)- 嗅神经 - 嗅球(端脑)。

2、视神经:

视杆、视锥细胞-视网膜节细胞的中枢突(特殊躯体感觉纤维)-视神经-视交叉-视束-间脑。

3、动眼神经:

中脑动眼神经核(躯体运动纤维)-动眼神经-上支:上直肌、上睑提肌;下支:下直、内直、下斜肌。动眼神经副核(内脏运动纤维)-动眼神经-下斜肌支-睫状神经节短根-睫状肌和瞳孔扩约肌。

4、滑车神经:

中脑滑车神经核(背侧出脑)-滑车神经-上斜肌。

5、三叉神经:

眼神经:泪腺-上睑-泪腺神经(含来自面神经的副交感神经纤维);额顶部皮肤-眶上神经-额神经;硬脑膜、眼眶、眼球、结膜、部分鼻腔粘膜、鼻背部的皮肤-鼻睫神经。

上颌神经:下睑、鼻翼、上唇的皮肤-眶下神经;颧颞部皮肤-颧神经(含来自面神经的副交感神经纤维在翼腭神经节内换元);腭、鼻腔粘膜、腭扁桃体-翼腭神经;上颌牙齿、牙龈-上牙槽神经。

下颌神经:颞部皮肤、腮腺-耳颞神经;颊粘膜、口角皮肤-颊神经;口腔底、舌前2/3的粘膜;舌神经-口腔底、舌前2/3的粘膜-舌神经;下颌牙齿、牙龈、颏部、下唇的皮肤和粘膜-下牙槽神经;咀嚼肌-咀嚼肌神经(属运动性,包括咬肌神经、颞深神经)。

6、展神经:

脑桥—-展神经核—-展神经—-外直肌。

7、面神经:

舌后1/3味觉-舌神经-孤束核。

上泌涎核-鼓索(副交感神经纤维)-下颌下神经节交换神经元-下颌下腺舌下腺的分泌。

上泌涎核-岩大神经-翼腭神经节-泪腺、腭和鼻腔腺体的分泌。

面神经核-蹬骨肌神经-蹬骨肌;颞支-额肌和眼轮匝肌;颧支-颧肌、眼轮匝肌;颊支-颊肌、口周围肌下颌缘支-下唇肌颈支-颈阔肌。

8、前庭蜗神:

球囊斑、椭圆囊斑和壶腹嵴毛细胞—-前庭神经节-前庭神经-前庭神经核群和小脑。

螺旋器的毛细胞-蜗神经节-蜗神经-蜗神经前、后核

9、舌咽神:

咽、鼓室、咽鼓管、软腭、舌后1/3粘膜、颈动脉窦、颈动脉球-舌咽神经-孤束核

舌后1/3味觉-舌支-孤束核。

耳后皮肤-舌咽神经-三叉神经脊束核。

下泌涎核-舌咽神经-岩小神经-耳神经节-耳颞神经-腮腺疑核-舌咽神经-茎突咽肌

10、迷走神:

胸腹腔脏器的粘膜-迷走神经的喉上神经、颈心支、咽支、喉返神经、胃前后支、腹腔支-至孤束核。

硬脑膜、耳廓、外耳道皮肤-耳支和脑膜支-至三叉神经脊束

疑核发出-迷走神经-咽支-咽喉肌

迷走神经背核-通过迷走神经在胸腹腔的各个分支-在器官内和旁节交换神经元-节后纤维管理胸腹腔内脏平滑肌、心肌、腺体的运动和分泌。

11、副神经:

延髓的疑核-颅根-咽喉肌。脊髓颈部-脊髓根-胸锁乳突肌、斜方肌。

12、舌下神:

延髓的舌下神经核-舌下神经-舌内肌和舌外肌。

脑干内的七种脑神经核团

脑干内的七种脑神经核团 一、一般躯体运动核: 1.动眼神经核:位于中脑上部,受双侧大脑皮质控制,发出一般躯体运动纤维穿脚间窝出脑参与构成动眼神经,支配除外直肌和上斜肌之外的眼肌,即上、下、内直肌及下斜肌和上睑提肌。损伤表现:上睑下垂,眼外下斜视。 2.滑车神经核:位于中脑下部,受双侧大脑皮质控制,发出一般躯体运动纤维在上髓帆内左右交叉后,经下丘下方出脑组成滑车神经,支配眼上斜肌。损伤表现:眼内上斜视。 3.展神经核:位于脑桥下部,面神经丘的深面。受双侧大脑皮质控制,发出一般躯体运动纤维经延髓脑桥沟内侧出脑构成展神经,支配眼的外直肌。损伤表现:眼内斜视。 4.舌下神经核:位于延髓上部、舌下神经三角的深面。受对侧大脑皮质控制,发出一般躯体运动纤维经锥体与橄榄之间出延髓组成舌下神经,支配同侧舌内、外肌的随意运动。损伤表现:伸舌偏向患侧,舍肌萎缩。 二、特殊内脏运动核: 1.三叉神经运动核:位于脑桥中部,室底灰质的腹外侧。受双侧大脑皮质控制,发出特殊内脏运动纤维组成三叉神经根加入三叉神经,支配咀嚼肌、二腹肌前腹、下颌舌骨肌等由鳃弓衍化的骨骼肌。损伤表现:张口时下颌偏向患侧。 2.面神经核:位于脑桥下部,脑桥被盖的腹外侧。发出特殊内脏运动纤维绕过展神经核背侧形成面神经膝,转向腹外侧经面神经核外侧出脑构成面神经,支配面部表情肌。其中眼裂以上的表情肌受双侧大脑皮质控制,眼裂以下的表情肌受对侧大脑皮质控制。损伤表现:面瘫(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偏向健侧)。 3.疑核:位于延髓内,下橄榄核的背外侧。受双侧大脑皮质控制,发出特殊内脏运动纤维加入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支配咽喉部和食管上段的骨骼肌。损伤表现:吞咽、发声困难。 4.副神经核:延髓部较小,为疑核的下端;脊髓部位于疑核的下方,延伸至上5~6个颈脊髓节段。受双侧大脑皮质控制,延髓部发出纤维构成副神经的脑根,最终加入迷走神经,支配咽喉肌;脊髓部发出纤维构成副神经的脊髓根,支配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损伤表现:头不能向对侧偏转,肩不能上提。 三、一般内脏运动核: 1.动眼神经副核:位于中脑上部,动眼神经核的背内侧。发出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加入动眼神经,进入眼眶后在睫状神经节内换元。其节后神经纤维支配睫状肌和瞳孔括约肌。损伤表现:瞳孔散大。 2.上泌涎核:位于脑桥的最下端,面神经核尾侧。发出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加入面神经,换元后其节后神经纤维管理泪腺、下颌下腺、舌下腺以及口、鼻腔粘膜腺的分泌。 3.下泌涎核:其神经元散在于延髓上段的网状结构中,疑核的上方,发出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加入舌咽神经,至相应的耳神经节换元,其节后纤维支配腮腺的分泌活动。

脑神经

第二节脑神经 脑神经cranial nerves(图18-23)是指与脑相连的周围神经,共12对,其排列顺序通常用罗马数字表示,见表18-1。 表18-1 脑神经名称、性质、连脑部位及进出颅腔部位 脑神经的成分比脊神经复杂,含有7种纤维成分: 感觉纤维: 一般躯体感觉纤维:分布于皮肤、肌、肌腱和大部口、鼻腔粘膜 特殊躯体感觉纤维:分布于由外胚层分化形成的视器和前庭蜗器等特殊感觉器官 一般内脏感觉纤维:分布于头、颈、胸、腹的脏器 特殊内脏感觉纤维:分布于味蕾和嗅器 运动纤维: 一般躯体运动纤维:支配眼球外肌,舌肌

一般内脏运动纤维:支配平滑肌、心肌和腺体 特殊内脏运动纤维:支配由鳃弓衍化而来的横纹肌,如咀嚼肌、面肌、咽喉肌、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等 脑神经与脊神经之间基本方面大致相同,但也存在一些具体差别,主要包括:①脑神经有感觉性,运动性和混合性三种,而每对脊神经都是混合性的。②头部分化出特殊的感觉器,随之出现了与其相联系的Ⅰ、Ⅱ、Ⅷ对脑神经。③脑神经中的内脏运动纤维均属副交感成分,且仅存在于Ⅲ、Ⅶ、Ⅸ、Ⅹ4对脑神经中。而脊神经中的内脏运动纤维主要是交感成分,且每对脊神经中都有,仅在第2~4骶神经中含有副交感成分。Ⅲ、Ⅶ、Ⅸ对脑神经中的内脏运动纤维自中枢发出后,先终止于相应的副交感神经节(有4对),节内的神经元再发出纤维分布于平滑肌和腺体。与第Ⅹ对脑神经内脏运动纤维相连属的副交感神经节多位于所支配器官的壁旁或壁内。 脑神经中的躯体感觉和内脏感觉纤维的胞体绝大多数是假单极神经元,在脑外集聚成感觉神经节,有三叉神经节(Ⅴ)、膝神经节(Ⅶ)、上神经节和下神经节(Ⅸ、Ⅹ),其性质与脊神经节相同。由双极神经元胞体集聚形成的前庭神经节和蜗神经节(Ⅷ)是与平衡觉、听觉传入相关的神经节。 一、嗅神经 嗅神经olfactory nerve(图18-24)为特殊内脏感觉纤维,由上鼻甲以上和鼻中隔上部粘膜内的嗅细胞中枢突聚集成对多条嗅丝(即嗅神经),穿筛孔人颅,进入嗅球传导嗅觉。 二、视神经 视神经optic nerve(图18-25,26,27)为传导视觉冲动的特殊躯体感觉纤维,由视网膜节细胞的轴突,在视神经盘处汇聚穿过巩膜而构成。视神经在眶内行向后内,穿视神经管入颅中窝,于垂体前方连于视交叉,再经视束连于间脑外侧膝状体。 三、动眼神经

十二对脑神经(附图)

十二对脑神经 十二对脑神经 - 一、十二对脑神经出脑部位:- 端脑:嗅神经- 中脑: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 脑桥:三叉神经、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 延髓: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 二、脑神经的纤维成份共7种:- 感觉纤维、一般躯体感觉纤维、特殊感觉纤维、一般内脏感觉纤维、特殊感觉纤维、运动纤维、一般躯体运动纤维、一般内脏运动纤维、特殊内脏运动纤维。- - 三、脑神经及分布:- 1、嗅神经:- 嗅细胞(鼻腔嗅粘膜)的中枢突(特殊内脏感觉纤维)- 嗅神经- 嗅球(端脑)。嗅神经olfactory

nerves为特殊内脏感觉纤维,由上鼻甲上部和鼻中隔上部粘膜内的嗅细胞中枢突聚集成20多条嗅丝(即嗅神经),穿筛孔入颅,进入嗅球,传导嗅觉。- - - 颅前窝骨折延及筛板时,可撕脱嗅丝和脑膜,造成嗅觉障碍,脑脊液也可流入鼻腔 - 2、视神经:- 视杆、视锥细胞-视网膜节细胞的中枢突(特殊躯体感觉纤维)-视神经-视交叉-视束-间脑。视神经optic nerve由特殊躯体感觉纤维组成,传导视觉冲动。- - - 由视网膜节细胞的轴突在视神经盘处会聚,再穿过巩膜而构成视神经。视神经在眶内行向后内,穿视神经管入颅窝,连于视交叉,再经视柬连于间脑。由于视神经是胚胎发生时间脑向外突出形成视器过程中的一部分,故视神经外面包有由三层脑膜延续而来的三层被膜,脑蛛网膜下腔也随之延续到视神经周围。- - - 所以颅内压增高时,常出现视神经盘水肿。-

- 3、动眼神经:- 中脑动眼神经核(躯体运动纤维)-动眼神经-上支:上直肌、上睑提肌;下支:下直、内直、下斜肌。动眼神经副核(内脏运动纤维)-动眼神经-下斜肌支-睫状神经节短根-睫状肌和瞳孔扩约肌。动眼神经oculomotor nerve为运动性神经,含有躯体运动和内脏运动两种纤维。躯体运动纤维起于中脑动眼神经核,一般内脏运动纤维起于动眼神经副核。动眼神经自脚间窝出脑,紧贴小脑幕缘及后床突侧方前行,进入海绵窦侧壁上部,再经眶上裂眶,立即分为上、下两支。上支细小,支配上直肌和上睑提肌。下支粗大,支配下直、内直和下斜肌。由下斜肌支分出一个小支叫睫状神经节短根,它由内脏运动纤维(副交感)组成,进入睫状神经节交换神经元后,分布于睫状肌和瞳孔括约肌,参与瞳孔对光反射和调节反射。动眼神经麻痹时,出现上眼睑下垂,眼球向内、向上及向下活动受限而出现外斜视和复视,并有瞳孔散大,调节和聚合反射消失。- -

十二对脑神经口诀十二对脑神经的名称_性质和主要分布

十二对脑神经口诀|十二对脑神经的名称,性质和主要分布 一嗅二视三动眼, 四划五叉六外展, 七面八听九舌咽, 迷走及副舌下全。 (1)嗅神经(2)视神经(3)动眼神经(4)滑车神经(5)三叉神经 (6)外展神经(7)面神经(8)位听神经(9)舌咽神经(10)迷走神 经(11)副神经(12)舌下神经 #1、2、8是感觉,,5、7、9、10是混合,3、7、9、10含副交感,3、4、6、11、12含运动。 1、嗅神经 转导嗅觉冲动,由上鼻甲及鼻中隔上部粘膜内嗅细胞的中枢突聚集成15~20条嗅丝,穿过筛板入颅前窝,连于大脑腹侧的嗅球。BACK 2、视神经 传导视觉冲动,起于眼球视网膜,由眶内经视神经管入颅中窝,续于视交叉。BACK 3、3、动眼神经 为运动神经,自中脑腹侧离脑,穿硬脑膜入海绵窦外侧壁继续前行,经眶上裂入眶动眼神经含一般体躯和一般内脏运动纤维。前者支配大部分眼外肌,后者即动眼神经的副交感节前纤维,至眶内睫状神经节,节细胞发起之节后纤维至眼球,支配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BAC 4、4、滑车神经 为躯体运动神经于中脑背侧前髓帆处出脑,绕大脑脚向前穿入海绵窦外侧壁,在动眼神经下方继续前行,经动眼神经外上方穿眶上裂入眶,支配上斜肌。滑车神经和动眼神经亦含本体感觉纤维。BACK 5、5、三叉神经 为脑神经之最大者,是头面部主要的感觉神经,也是咀嚼肌的运动神经。躯体感觉纤维大部分起源于三叉神经节。三叉神经节位于颞骨岩部尖端的三叉神经压迹处,由节的前外缘分出3大支:(1)眼神经:是感觉神经,最小哦,向前穿入海绵窦外侧壁,居滑车神经下方,继经眶上裂入眶。(2)上颌神经:较大,亦为感觉神经,向前穿入海绵窦外侧壁下部,继水平向前,经圆孔出颅腔进入翼腭窝,再由眶下裂入眶,续为眶下神经。(3)下颌神经:最大,为混合神经,经卵圆孔 至颞下窝。BACK 6、展神经 是躯体运动神经,于脑桥延髓之间正中线两旁离脑,在鞍背外侧方穿硬脑膜进入海绵窦内,在颈内动脉外侧行向前出海绵窦,继而经眶上裂内端入眶,至外直肌。BACK 7、7、面神经 是混合神经,于延髓脑桥沟的外侧部附于脑,经内耳门入内耳道,穿过颞骨岩部骨质内

神经系统脑神经简表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脑神经简表 顺序及名称成分起核终核分布损伤症状Ⅰ嗅神经特殊内脏感觉嗅球鼻腔嗅黏膜嗅觉障碍 Ⅱ视神经特殊躯体感觉外侧膝状体眼球视网膜视觉障碍 Ⅲ动眼神经 躯体运动动眼神经核 上、下、内直肌,下斜 肌,上睑提肌 眼外斜视,上睑下垂一般内脏运动 (副交感) 动眼神经副 核 瞳孔括约肌,睫状肌对光及调节反射消失 Ⅳ滑车神经躯体运动滑车神经核上斜肌眼不能外下斜视 Ⅴ三叉神经一般躯体感觉 三叉神经脊束核, 三叉神经脑桥核, 三叉神经中脑核 头面部皮肤,口腔、鼻 腔黏膜,牙及牙龈、眼 球、硬脑膜 感觉障碍特殊内脏运动 三叉神经运 动核 咀嚼肌、鼓膜张肌、腭 帆张肌 咀嚼肌瘫痪 Ⅵ展神经躯体运动展神经核外直肌眼内斜视 Ⅶ面神经一般躯体感觉三叉神经背束核耳部皮肤感觉障碍 特殊内脏运动面神经核 面部表情肌、颈阔肌、 茎突舌骨肌、二腹肌后 腹 额纹消失、眼不能闭合、口 角歪向健侧、鼻唇沟变浅一般内脏运动上泌涎核 泪腺、下颌下腺、舌下 腺及鼻腔和腭的腺体 分泌障碍 特殊内脏感觉孤束核舌前2/3味蕾味觉障碍 Ⅷ前庭蜗神 经特殊躯体感觉前庭神经核群 平衡器的半规管、壶腹 脊、球囊斑和椭圆囊斑 眩晕、眼球震颤等特殊躯体感觉蜗神经核耳蜗螺旋器听力障碍 Ⅸ舌咽神经特殊内脏运动疑核茎突咽肌 一般内脏运动 (副交感) 下泌涎核腮腺分泌障碍 一般内脏感觉孤束核 咽、鼓室、咽鼓管、软 腭、舌后1/3黏膜、颈 动脉窦、颈动脉小球 咽后与舌后1/3感觉障碍、 咽反射消失 特殊内脏感觉孤束核上部舌后1/3味蕾舌后1/3味觉丧失 一般躯体感觉三叉神经脊束核耳后皮肤 Ⅹ迷走神经一般内脏运动 (副交感) 迷走神经核 胸腹腔内脏平滑肌、心 肌、腺体 心动过速、内脏运动障碍 特殊内脏运动疑核咽喉肌 发音困难、声音嘶哑、发呛、 吞咽障碍 一般内脏感觉孤束核胸腹腔脏器、咽喉黏膜 一般躯体感觉三叉神经脊束核 硬脑膜、耳廓及外耳道 皮肤 Ⅺ副神经特殊内脏运动 疑核(延髓 部)、副神经 核(脊髓部) 咽喉肌、胸锁乳突肌、 斜方肌 一侧胸锁乳突肌瘫痪,头无 力转向对侧;斜方肌瘫痪, 肩下垂、提肩无力 Ⅻ舌下神经躯体运动舌下神经核舌内肌和部分舌外肌舌肌瘫痪、萎缩、伸舌时舌尖偏向患侧

十二对颅神经的作用有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十二对颅神经的作用有哪些 导语:在我们的身体各个系统当中,最大的就是神经系统,遍布于我们的身体不同的部位,它们是相互牵连的。所以局部的疾病,也比较容易全身性的疾病 在我们的身体各个系统当中,最大的就是神经系统,遍布于我们的身体不同的部位,它们是相互牵连的。所以局部的疾病,也比较容易全身性的疾病,十二对颅神经,是我们大脑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神经,对我们的身体不同的部位有不同的作用,下面我们就了解一下十二对颅神经的作用有哪些。 第一对是嗅神经,为特殊内脏感觉脑神经,包括20多条嗅丝,穿过筛孔入颅前窝,连于嗅球传导嗅觉。第二对,视神经,为特殊躯体感觉性脑神经,传导视觉冲动。第四对:动眼神经,为运动性神经,含有一般躯体运动和一般内脏运动两种纤维,合并后成动眼神经,经眶上裂入眶,分成上下两支,上支细小,分部于上睑提肌和上直肌,下支粗大,分布于下直肌,内直肌,下斜肌。第四对,滑车神经,为运动性脑神经,为脑神经最细者,支配上斜肌。 第五对,三叉神经,为最粗大的混合性脑神经,分为眼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各有许多分支,比较复杂。第六对,展神经,为躯体运动神经,末梢分布于外直肌,损伤可产生斜视。 第七对面神经,为混合性脑神经,含有四种纤维成分:1特殊内脏运动纤维,支配表情肌,2.一般内脏运动纤维。3,特殊内脏感觉纤维,分布舌前三分之二粘膜的味蕾。4,一般躯体感觉纤维,传导耳部皮肤的躯体感觉和面部肌的本体感觉。第八对,前庭蜗神经,传导听觉冲动。第九对,舌咽神经,为混合性神经,含有五种纤维成分,也分为四个支:舌支、咽支、鼓室神经、颈动脉窦支。分别支配舌后三分之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脑干神经核的排列规律

脑干神经核的排列规律,自界沟由内向外 一般躯体运动核、特殊内脏运动核(向腹侧迁移)、一般内脏运动核、一般内脏感觉核、特殊内脏感觉核、一般躯体感觉核(向腹外侧迁移)、特殊躯体感觉核。 1、一般躯体运动核: 动眼神经核:支配上睑提肌、上直肌、内直肌、下斜肌、下直肌。 滑车神经核:交叉出脑,支配上斜肌。 展神经核:外直肌。 舌下神经核:舌内、外肌。 2、特殊内脏运动核(向腹侧迁移) 三叉神经运动核:咀嚼肌,下颌舌骨肌,二腹肌,前腹。 面神经核:支配全部表情肌二腹肌后腹茎突舌骨肌蹬骨肌。背侧核:额肌,眼轮匝肌。 腹侧核:口周围肌。 疑核:纤维加入舌咽迷走副神经支配咽喉肌。 3、一般内脏运动核 动眼神经副核:瞳孔扩约肌睫状肌。 上泌涎核:纤维加入面神经支配泪腺舌下腺下颌下腺及口腔鼻腔的腺体。 下泌涎核:纤维加入舌咽神经经耳神经节支配腮腺的分泌。 迷走神经背核:纤维经迷走神经,在器官内和旁节交换神经元---节后纤维管理胸腹腔内脏平滑肌、心肌、腺体的运动和分泌。 4、一般内脏感觉核 孤束核:内脏器官的粘膜血管壁的一般内脏感觉---舌咽迷走面神经---孤束---孤束核---发出纤维到上行到间脑,中继后达高级中枢。 脑干运动核:参与内脏反射,网状结构,参与呼吸循环和呕吐反射。

5、特殊内脏感觉核 孤束核背侧小部分:接受面神经舌咽神经传入的味觉纤维。 6、一般躯体感觉核(向腹外侧迁移) 三叉神经核 三叉神经脊束核:额面鼻口腔粘膜的痛温触觉。 三叉神经感觉核:额面鼻口腔的触压觉。 三叉神经中脑核:与额面部的本体感觉有关。 7、特殊躯体感觉核 蜗神经核:声波刺激螺旋器周围突耳蜗神经节中枢突蜗神经前后核斜方体(大部交叉,部分未交叉终达同侧听觉中枢;蜗神经核的部分纤维中途止于上橄榄核斜方体核外侧丘系核,参与听觉反射)外侧丘系内侧膝状体听辐射颞叶听觉中枢。 前庭神经核:前庭神经的纤维一部分直接经小脑下脚入小脑,其他纤维达前庭神经核。 8、脑干中其他重要神经核团 薄束核和楔束核、楔束副核、上丘核、下丘核、顶盖前区、蓝斑、网状结构的核群、红核、黑质、下橄榄核。

神经系统口诀

神经系统解剖口诀——帮助你记忆人体解剖学歌诀(神经系统) 脊髓末端位置歌诀 脊髓何处定末端,男一女二小儿三; 终池底部对骶二,终丝尾骨背侧攀。 脊髓歌诀 柱状两臌大,下部是圆锥; 沟内前后根,向下成马尾。 脊髓横切面歌诀 白质包外灰居中,灰质断面似蝶形; 前角运动后感觉,侧角交感在腰胸; 前侧后索传导束,联络颈节上下行; 后索薄楔内外位,深感精触较固定; 前侧索内上下全,冷热触压和运动。 脊髓节与椎骨对应关系歌诀 颈节一四相齐,颈五胸四节高一; 下胸高三中高二,腰节平胸十十一; 骶尾腰一胸十二,定位诊断是依据。 脑干连脑神经根歌诀 中脑连三四,桥脑五至八; 九至十二对,要在延髓查。 四叠体及膝状体歌诀 上视、下听、外视、内听; 视听反射,务必记清。 内囊歌诀 内囊并非一个囊,交通枢纽恰称当; 豆尾与丘之间是,投射纤维聚多方; 水平切面拐角形,前后二脚膝中央。 正中神经歌诀 正中神经属臂丛,掌长肌腱外侧行; 此处浅表损伤,鱼际萎缩“猿爪”样。 手部神经分布歌诀 手掌正中三指半,剩下尺侧一指半; 手背桡尺各一半,正中侵占三指半。

肋间神经分布歌诀 二平胸骨四乳头,六对大约到剑突; 八对斜行肋弓下,十对脐轮水平处; 十二内下走得远,分布两列腹股沟。 前臂肌神经支配歌诀 桡神经不难记,全部伸肌肱桡肌; 尺神经也简单,前壁屈肌一块半; 名为尺侧腕屈肌,屈指深面尺则半; 其余正中神经管。 内质脊髓束歌诀 上下两级神经元,皮质兴奋向下传; 经过内囊后脚处,锥体下部多越边; 下行脊髓侧前索,终止前角神经元; 交叉前伤瘫对侧,交叉后伤瘫同边; 上损硬瘫下损软,定位诊断并不难。 脑神经名称歌诀 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 七面八听九舌咽,迷副舌下十二全。 脑神经性质歌诀 一二八对性质感,运动舌付动滑展; 舌咽迷走三叉面,感觉运动混合全。 脑神经出入颅部位歌诀 视管有视嗅筛板孔,眶上裂内眼滑展动;静脉孔中咽迷付通,面听内耳舌下管行;还有上颌圆下颌卵,也要记清。 脑神经连脑歌诀 一嗅额下嗅球中,二视离球间脑通; 脚间窝内三动眼,下丘下方滑车行; 桥腹两侧连三叉,桥延沟内展面听; 橄榄后沟上至下,舌咽迷走副神经; 锥体橄榄之间处,舌下神经看得清。 交感神经功能歌诀 怒发冲冠,瞪大双眼; 心跳加快,呼吸大喘; 胃肠蠕动慢,大便小便免; 骨脏血管收缩,舒骨骼肌血管;

非脑神经核及传导束

非脑神经核及传导束 1.薄束核、楔束核及内侧丘系交叉 楔束核较薄束核位置稍高,由二核发出的二级感觉纤维,呈弓性向腹内侧,绕过中央灰质外侧缘,称内弓状纤维,这些纤维在中线上左右交叉,即内侧丘系交叉,交叉后的纤维折向上,行于椎体外侧,称内侧丘系。 2.楔外核及楔小脑束 位于楔束核外侧,含大型细胞。该核从楔束接受上胸部和颈部后根的传入纤维,发出纤维直入同侧的小脑下脚到小脑(楔小脑束),不参与内侧丘系的组成,楔小脑束的纤维作为脊髓小脑后束的补充,把上肢和颈部的肌梭、腱器官的冲动和皮肤的深触觉传入小脑。3.下橄榄核群 包括下橄榄主核、内侧橄榄副核和背侧橄榄副核 下橄榄主核位于椎体的背外侧,核内细胞密集,由较小、圆形或梨形细胞构成,发出纤维穿内侧丘系和对侧下橄榄核群,横过网状结构和部分三叉神经脊束及核,到达小脑,形成橄榄小脑纤维,是小脑下脚的主要组成部分。 主核的外周包绕厚层有髓鞘纤维,称橄榄核套,内含来自皮质、红核、中脑被盖和中脑水管周围的中央灰质等处下降的纤维。 下橄榄核群是延髓与小脑中继核中之最大者,在种系发生上,橄榄副核与主核的内侧份出现较早,它们的纤维投射到小脑蚓部与前叶(旧小脑)。主核较大的外侧份出现较晚,联系对侧小脑半球(新小脑)。核群的功能可能与人的直立行走,手的技巧性活动有关。4.小脑下脚(绳状体) (1)橄榄小脑束:起自对侧下橄榄核群 (2)脊髓小脑后束:起自同侧脊髓后角背核 (3)楔小脑束:起自楔外核 (4)前庭小脑纤维:部分来自前庭神经的初级传入纤维,部分发自前庭小脑核群。小脑又发出纤维到前庭神经核为小脑前庭纤维。前庭与小脑间的往返纤维形成傍绳状体,位于小脑下脚的内侧。 脑桥的内部结构 脑桥以斜方体分成被盖和基底部两部分 一、基底部 包括脑桥核与纵横两系纤维束 1.脑桥核:是在纤维束中散在的大、小不均的多极细胞聚集成的核团。脑桥核的轴突构成脑桥深、浅横纤维,行于纵行纤维束的深面与浅面,跨过中线到对侧聚集 成小脑中脚。 2.纵行纤维束 (1)皮质脊髓束 (2)皮质核束 (3)皮质脑桥束:包括额桥束和顶枕颞桥束 额桥束起自大脑皮质额叶背外侧面,终止于同侧脑桥核的内侧群。顶枕颞桥束起 自顶上、下小叶以及枕叶、颞叶的背外侧面,止于同侧脑桥核的外侧群及背侧群。 二、被盖部 1.脑神经及其核 (1)位听神经及其核 位听神经包括蜗神经和前庭神经 蜗神经核:包括背核与腹核,背核位于小脑下脚的背外侧隐于听结节深面,形成第四脑室

简答题-解剖神经系统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简答题 1、神经系统的区分? 答: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前者包括脑和脊髓,两者都含有躯体神经和内脏神经中枢。后者包括脑神经、脊神经和内脏神经,三者都包括躯体和内脏神经。躯体神经分布于体表和运动系;内脏神经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两种神经均含有感觉纤维和运动纤维。其中内脏运动神经又分为交感和副交感神经。 2、脊髓位于何处?其外形可见哪些结构? 答:脊髓位于椎管内,上端在枕骨大孔与延髓相连,下端在成人平第1腰椎体的下缘。 脊髓呈扁圆柱形,全长粗细不等,有颈和腰骶两处膨大,分别连有管理上、下肢的神经。脊髓末端变细,称为脊髓圆锥,在其下端延为终丝,止于尾骨后面。在终丝周围有马尾。在前正中裂两侧有前外侧沟,在后正中沟两侧有后外侧沟。在前后外侧沟分别连有脊神经前后根。每一后根在与前根汇合前有膨大的脊神经节。 3、简述颈丛的组成?位置?及其主要分支分布? 答:颈丛由第1-4颈神经前支和第5颈神经前支一部分组成。位于胸锁乳突肌上部深面,中斜角肌和肩胛提肌起始端前方。主要分支有: (1)皮支:枕小神经、耳大神经、颈横神经、锁骨上神经。分布于枕部、耳廓、颈前区和肩部皮肤; (2)肌支:分布于颈深肌群、舌骨下肌群等。 (3)膈神经:混合神经,运动纤维支配膈肌。感觉纤维分布于胸膜、心包、膈下面部分腹膜。 简述臂丛的组成?位置?及其主要分支分布? 答:组成:第5-8颈神经前支和第1胸神经前支大部分。 位置:经斜角肌间隙向外侧突出,继而在锁骨中段后方行向外下进入腋窝,围绕腋动脉排列。 主要分支分布:尺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腋神经。主要分布到上肢。 简述腰丛的组成?位置?及其主要分支? 答:组成:第12胸神经前支一部分和第1-3腰神经前支及第4腰神经前支一部分。 位置:腰大肌深面、腰椎横突前方。 主要分支: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闭孔神经、生殖股神经。

十二对脑神经口诀十二对脑神经的名称_性质和主要分布

十二对脑神经口诀十二对脑神经的名称_性质和主要分布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 ------------ 十二对脑神经口诀|十二对脑神经的名称,性质和主要分布 一嗅二视三动眼, 四划五叉六外展, 七面八听九舌咽, 迷走及副舌下全。 (1)嗅神经 (2)视神经 (3)动眼神经 (4)滑车神经 (5)三叉神经 (6)外展神经(7)面神经 (8)位听神经 (9)舌咽神经 (10)迷走神经(11)副神经 (12)舌下神经 #1、2、8是感觉,,5、7、9、10是混合,3、7、9、10含副交感,3、4、6、11、12含运动。 1、嗅神经 转导嗅觉冲动,由上鼻甲及鼻中隔上部粘膜内嗅细胞的中枢突聚集成15~20条嗅丝,穿过筛板入颅前窝,连于大脑腹侧的嗅球。BACK 2、视神经 传导视觉冲动,起于眼球视网膜,由眶内经视神经管入颅中窝,续于视交叉。BACK 3、3、动眼神经

为运动神经,自中脑腹侧离脑,穿硬脑膜入海绵窦外侧壁继续前行,经眶上裂入眶动眼神经含一般体躯和一般内脏运动纤维。前者支配大部分眼外肌,后者即动眼神经的副交感节前纤维,至眶内睫状神经节,节细胞发起之节后纤维至眼球,支配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BAC 4、4、滑车神经 为躯体运动神经于中脑背侧前髓帆处出脑,绕大脑脚向前穿入海绵窦外侧壁,在动眼神经下方继续前行,经动眼神经外上方穿眶上裂入眶,支配上斜肌。滑车神经和动眼神经亦含本体感觉纤维。BACK 5、5、三叉神经 为脑神经之最大者,是头面部主要的感觉神经,也是咀嚼肌的运动神经。躯体感觉纤维大部分起源于三叉神经节。三叉神经节位于颞骨岩部尖端的三叉神经压迹处,由节的前外缘分出3大支:(1)眼神经:是感觉神经,最小哦,向前穿入海绵窦外侧壁,居滑车神经下方,继经眶上裂入眶。(2)上颌神经:较大,亦为感觉神经,向前穿入海绵窦外侧壁下部,继水平向前,经圆孔出颅腔进入翼腭窝,再由眶下裂入眶,续为眶下神经。(3)下颌神经:最大,为混合神经,经卵圆孔至颞下窝。BACK 6、展神经 是躯体运动神经,于脑桥延髓之间正中线两旁离脑,在鞍背外侧方穿硬脑膜进入海绵窦内,在颈内动脉外侧行向前出海绵窦,继而经眶上裂内端入眶,至外直肌。BACK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脑神经及分布

脑神经及分布: 1、嗅神经: 嗅细胞(鼻腔嗅粘膜)的中枢突(特殊内脏感觉纤维)- 嗅神经 - 嗅球(端脑)。 2、视神经: 视杆、视锥细胞-视网膜节细胞的中枢突(特殊躯体感觉纤维)-视神经-视交叉-视束-间脑。 3、动眼神经: 中脑动眼神经核(躯体运动纤维)-动眼神经-上支:上直肌、上睑提肌;下支:下直、内直、下斜肌。动眼神经副核(内脏运动纤维)-动眼神经-下斜肌支-睫状神经节短根-睫状肌和瞳孔扩约肌。 4、滑车神经: 中脑滑车神经核(背侧出脑)-滑车神经-上斜肌。 5、三叉神经: 眼神经:泪腺-上睑-泪腺神经(含来自面神经的副交感神经纤维);额顶部皮肤-眶上神经-额神经;硬脑膜、眼眶、眼球、结膜、部分鼻腔粘膜、鼻背部的皮肤-鼻睫神经。 上颌神经:下睑、鼻翼、上唇的皮肤-眶下神经;颧颞部皮肤-颧神经(含来自面神经的副交感神经纤维在翼腭神经节内换元);腭、鼻腔粘膜、腭扁桃体-翼腭神经;上颌牙齿、牙龈-上牙槽神经。 下颌神经:颞部皮肤、腮腺-耳颞神经;颊粘膜、口角皮肤-颊神经;口腔底、舌前2/3的粘膜;舌神经-口腔底、舌前2/3的粘膜-舌神经;下颌牙齿、牙龈、颏部、下唇的皮肤和粘膜-下牙槽神经;咀嚼肌-咀嚼肌神经(属运动性,包括咬肌神经、颞深神经)。 6、展神经: 脑桥—-展神经核—-展神经—-外直肌。 7、面神经: 舌后1/3味觉-舌神经-孤束核。 上泌涎核-鼓索(副交感神经纤维)-下颌下神经节交换神经元-下颌下腺舌下腺的分泌。 上泌涎核-岩大神经-翼腭神经节-泪腺、腭和鼻腔腺体的分泌。 面神经核-蹬骨肌神经-蹬骨肌;颞支-额肌和眼轮匝肌;颧支-颧肌、眼轮匝肌;颊支-颊肌、口周围肌下颌缘支-下唇肌颈支-颈阔肌。 8、前庭蜗神:

对大脑及神经系统的简单认识

对大脑及神经系统的简单认识 信息工程学院吕一坤 04015217 摘要:二十世纪是物理科学的世纪而二十一世纪则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命科学,尤其是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与人类健康农业发展以及生存环境密切相关而且还将对其它学科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在这样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对人类大脑的研究也在不断前进,以前对于人类自身都显得非常神秘的脑部及神经结构正在这样的发展下逐渐被人们所了解。 一对大脑的认识 1简介: 大脑(brain)包括端脑和间脑,端脑包括左右大脑半球。端脑是脊椎动物脑的高级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由左右两半球组成,是人类脑的最大部分,是控制运动、产生感觉及实现高级脑功能的高级神经中枢。脊椎动物的端脑在胚胎时是神经管头端薄壁的膨起部分,以后发展成大脑两半球,主要包括大脑皮质、大脑髓质和基底核等三个部分。 大脑皮质是被覆在端脑表面的灰质、主要由神经元的胞体构成。皮质的深部由神经纤维形成的髓质或白质构成。髓质中又有灰质团块即基底核,纹状体是其中的主要部分。在医学及解剖学上,多用大脑一词来指代端脑。 2 基本功能: 大脑左半球的功能:语速→语言、平衡→行动、免疫、概念、数字、行动、免疫、概念、分析、逻辑推理等功能。 大脑右半球的功能:语速→语言(因为语速比左脑快些再加上其他右脑功能配合,所以右脑适合声乐)、平衡→行动、免疫、图像、音乐、绘画、空间几何、想像、综合等功能。 3 主要特点: 可塑性:加拿大科学家在对11位先天失明者和11位正常人进行研究后发现,大脑具有惊人的可塑性。正常情况下,与眼睛相连的视觉信息处理与空间感知脑区也能与声波信息进行重新连接。因此,一些先天性失明的盲人来感知空间,实现“以耳代目”。 相似性: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的《技术评论》杂志报道,艾伦脑科学研究所的科学家绘制出了两个迄今最完整的人脑基因图谱,为神经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科学家表示,最新1“出炉”的人脑基因图谱提供的数据将被广泛用于与帕金森症、精神分裂症、多发性硬化症甚至肥胖等与神经障碍和认知功能有关的疾病的研究,以及探究健康的大脑如何工作。人脑相似度高达94%,至少82%的人类基因都会在大脑中表达。 4 大脑对信息的分析处理 脑对信息的处理 主要研究为脑对视觉信息处理、学习与记忆、意识产生等1、视觉信息处理机制是既平行又分级串行的信息处理机制 视系统组织成不同的通路对视觉信息的不同侧面进行传递和处理。2、学习与记忆 对学习的神经学机制研究主要是坎德尔对海兔的敏感化和经典条件反射实验得到的。学习与连接感觉神经细胞和产生保护性反射肌群活化的神经细胞之间的突触加强有关 短期记忆与长期记忆均发生在突触部位。 LTP和LTD的调节。3、意识。意识的本质是一种主观信息是人体感官眼、耳、鼻、舌、皮肤 接收事物的状况。通过神经系统输送到人的大脑,然后由大脑细胞对其进行存储、记忆、识别、联想、比较、重组、构建和创造所形成的 主观 信息。信息存储和记忆在人的大脑中就是意识表达出来还是信息。意识形成后由大脑储存、记忆或发出指令支配人的一切生命活动感知、认识客观外界,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创造、发明新的客观事物等等。

十二对脑神经口诀十二对脑神经的名称,性质和主要分布

十二对脑神经口诀 一嗅二视三动眼, 四划五叉六外展, 七面八听九舌咽, 迷走及副舌下全。 (1)嗅神经(2)视神经(3)动眼神经(4)滑车神经(5)三叉神经(6)外展神经(7)面神经(8)位听神经(9)舌咽神经(10)迷走神经(11)副神经(12)舌下神经 十二对脑神经的名称,性质和主要分布 1、嗅神经 转导嗅觉冲动,由上鼻甲及鼻中隔上部粘膜内嗅细胞的中枢突聚集成15~20条嗅丝,穿过筛板入颅前窝,连于大脑腹侧的嗅球。 2、视神经 传导视觉冲动,起于眼球视网膜,由眶内经视神经管入颅中窝,续于视交叉。 3、动眼神经 为运动神经,自中脑腹侧离脑,穿硬脑膜入海绵窦外侧壁继续前行,经眶上裂入眶动眼神经含一般体躯和一般内脏运动纤维。前者支配大部分眼外肌,后者即动眼神经的副交感节前纤维,至眶内睫状神经节,节细胞发起之节后纤维至眼球,支配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 4、滑车神经 为躯体运动神经于中脑背侧前髓帆处出脑,绕大脑脚向前穿入海绵窦外侧壁,在动眼神经下方继续前行,经动眼神经外上方穿眶上裂入眶,支配上斜肌。滑车神经和动眼神经亦含本体感觉纤维。 5、三叉神经 为脑神经之最大者,是头面部主要的感觉神经,也是咀嚼肌的运动神经。躯体感觉纤维大部分起源于三叉神经节。三叉神经节位于颞骨岩部尖端的三叉神经压迹处,由节的前外缘分出3大支:(1)眼神经:是感觉神经,最小哦,向前穿入海绵窦外侧壁,居滑车神经下方,继经眶上裂入眶。(2)上颌神经:较大,亦为感觉神经,向前穿入海绵窦外侧壁下部,继水平向前,经圆孔出颅腔进入翼腭窝,再由眶下裂入眶,续为眶下神经。(3)下颌神经:最大,为混合神经,经卵圆孔至颞下窝。 6、展神经 是躯体运动神经,于脑桥延髓之间正中线两旁离脑,在鞍背外侧方穿硬脑膜进入海绵窦内,在颈内动脉外侧行向前出海绵窦,继而经眶上裂内端入眶,至外直肌。 7、面神经 是混合神经,于延髓脑桥沟的外侧部附于脑,经内耳门入内耳道,穿过颞骨岩部骨质内弯曲的面神经管,最后出茎乳孔离颅。面神经含:(1)特殊内脏传出纤维主要支配表情肌;(2)一般内脏传出纤维;(3)特殊内脏传入纤维;(4)一般内脏传入纤维;(5)一般躯体感觉纤

脑神经出颅结构

1、嗅神经 传导嗅觉冲动,由上鼻甲及鼻中隔上部粘膜内嗅细胞的中枢突聚集成15 ~ 20条嗅丝,穿过筛板入颅前窝,连于大脑腹侧的嗅球。 2、视神经:视神经管入颅 传导视觉冲动,起于眼球视网膜,由眶内经视神经管入颅中窝,续于视交叉。 3、动眼神经:经眶上裂出颅入眶 动眼神经oculomotor nerve为运动性神经,含有躯体运动和内脏运动两种纤维。躯体运动纤维起于中脑动眼神经核,一般内脏运动纤维起于动眼神经副核。动眼神经自脚间窝出脑,紧贴小脑幕缘及后床突侧方前行,进入海绵窦侧壁上部,再经眶上裂入眶,立即分为上、下两支。上支细小,支配上直肌和上睑提肌。下支粗大,支配下直、内直和下斜肌。由下斜肌支分出一个小支叫睫状神经节短根,它由内脏运动纤维(副交感)组成,进入睫状神经节交换神经元后,分布于睫状肌和瞳孔括约肌,参与瞳孔对光反射和调节反射。 中脑动眼神经核(躯体运动纤维)-动眼神经-上支:上直肌、上睑提肌;下支:下直、内直、下斜肌。动眼神经副核(内脏运动纤维)-动眼神经-下斜肌支-睫状神经节短根-睫状肌和瞳孔扩约肌。 动眼神经麻痹时,出现上眼睑下垂,眼球向内、向上及向下活动受限而出现外斜视和复视,并有瞳孔散大,调节和聚合反射消失。 4、滑车神经:经眶上裂出颅入眶 滑车神经为运动性神经,起于中脑下丘平面对侧滑车神经核,自中脑背侧下丘方出脑;自脑发出后,绕过大脑脚外侧前行,穿经海绵窦外侧壁向前,经眶上裂入眶,越过上直肌和上睑提肌向前内侧行,进入并支配上斜肌。滑车神经是第4对脑神经,编号Ⅳ。滑车神经是脑神经中最细的神经。中脑滑车神经核(背侧出脑)-滑车神经-上斜肌。

5、三叉神经:经眶上、下裂,卵圆孔出颅 为脑神经之最大者,是头面部主要的感觉神经,也是咀嚼肌的运动神经。躯体感觉纤维大部分起源于三叉神经节。三叉神经节位于颞骨岩部尖端的三叉神经压迹处,由节的前外缘分出3大支:(1)眼神经(眼支为三叉神经第1支):是感觉神经,最小哦,向前穿入海绵窦外侧壁,居滑车神经下方,继经眶上裂入眶。(2)上颌神经(上颌支为三叉神经第2支):较大,亦为感觉神经,向前穿入海绵窦外侧壁下部,继水平向前,经圆孔出颅腔进入翼腭窝,再由眶下裂入眶,续为眶下神经。(3)下颌神经(下颌支为三叉神经第3支):最大,为混合神经,经卵圆孔,途经茎突前间隙,至颞下窝。 神经支配区域为: 眼神经:泪腺-上睑-泪腺神经(含来自面神经的副交感神经纤维);额顶部皮肤-眶上神经-额神经;硬脑膜、眼眶、眼球、结膜、部分鼻腔粘膜、鼻背部的皮肤-鼻睫神经。 上颌神经:下睑、鼻翼、上唇的皮肤-眶下神经;颧颞部皮肤-颧神经(含来自面神经的副交感神经纤维在翼腭神经节内换元);腭、鼻腔粘膜、腭扁桃体-翼腭神经;上颌牙齿、牙龈-上牙槽神经。 下颌神经:颞部皮肤、腮腺-耳颞神经;颊粘膜、口角皮肤-颊神经;口腔底、舌前2/3的粘膜;舌神经-口腔底、舌前2/3的粘膜-舌神经;下颌牙齿、牙龈、颏部、下唇的皮肤和粘膜-下牙槽神经;咀嚼肌-咀嚼肌神经(属运动性,包括咬肌神经、颞深神经)。 三叉神经损伤部位不同,可有不同的表现: 三叉神经半月节以上损伤时:可出现患侧头面部皮肤及舌、口、鼻腔粘膜的一般感觉丧失;角膜反射消失;患侧咀嚼肌瘫痪,张口时下颌偏向患侧。

总结十二对脑神经

一、十二对脑神经出脑部位: 端脑:嗅神经 中脑: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 脑桥:三叉神经、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 延髓: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 二、脑神经的纤维成份共7种: 感觉纤维、一般躯体感觉纤维、特殊感觉纤维、一般内脏感觉纤维、特殊感觉纤维、运动纤维、一般躯体运动纤维、一般内脏运动纤维、特殊内脏运动纤维。- 三、脑神经及分布:

嗅细胞(鼻腔嗅粘膜)的中枢突(特殊内脏感觉纤维)- 嗅神经 - 嗅球(端脑)。嗅神经olfactory nerves为特殊内脏感觉纤维,由上鼻甲上部和鼻中隔上部粘膜内的嗅细胞中枢突聚集成20多条嗅丝(即嗅神经),穿筛孔入颅,进入嗅球,传导嗅觉。 颅前窝骨折延及筛板时,可撕脱嗅丝和脑膜,造成嗅觉障碍,脑脊液也可流入鼻腔

视杆、视锥细胞-视网膜节细胞的中枢突(特殊躯体感觉纤维)-视神经-视交叉-视束-间脑。视神经optic nerve由特殊躯体感觉纤维组成,传导视觉冲动。- 由视网膜节细胞的轴突在视神经盘处会聚,再穿过巩膜而构成视神经。视神经在眶内行向后内,穿视神经管入颅窝,连于视交叉,再经视柬连于间脑。由于视神经是胚胎发生时间脑向外突出形成视器过程中的一部分,故视神经外面包有由三层脑膜延续而来的三层被膜,脑蛛网膜下腔也随之延续到视神经周围。 所以颅内压增高时,常出现视神经盘水肿。 3、动眼神经:

中脑动眼神经核(躯体运动纤维)-动眼神经-上支:上直肌、上睑提肌;下支:下直、内直、下斜肌。动眼神经副核(内脏运动纤维)-动眼神经-下斜肌支-睫状神经节短根-睫状肌和瞳孔扩约肌。动眼神经oculomotor nerve为运动性神经,含有躯体运动和内脏运动两种纤维。躯体运动纤维起于中脑动眼神经核,一般内脏运动纤维起于动眼神经副核。动眼神经自脚间窝出脑,紧贴小脑幕缘及后床突侧方前行,进入海绵窦侧壁上部,再经眶上裂眶,立即分为上、下两支。上支细小,支配上直肌和上睑提肌。下支粗大,支配下直、内直和下斜肌。由下斜肌支分出一个小支叫睫状神经节短根,它由内脏运动纤维(副交感)组成,进入睫状神经节交换神经元后,分布于睫状肌和瞳孔括约肌,参与瞳孔对光反射和调节反射。动眼神经麻痹时,出现上眼睑下垂,眼球向内、向上及向下活动受限而出现外斜视和复视,并有瞳孔散大,调节和聚合反射消失。

人体的十二对脑神经名称是什么

人体的十二对脑神经名称是什么 收藏本文 问题:人体的十二对脑神经名称是什么 最合适答案: 脑神经也属于周围神经系统,共十二对,其排序一般用罗马数字表示.第一对是嗅神经,为特殊内脏感觉脑神经,包括20多条嗅丝,穿过筛孔入颅前窝,连于嗅球传导嗅觉。第二对,视神经,为特殊躯体感觉性脑神经,传导视觉冲动。第四对:动眼神经,为运动性神经,含有一般躯体运动和一般内脏运动两种纤维,合并后成动眼神经,经眶上裂入眶,分成上下两支,上支细小,分部于上睑提肌和上直肌,下支粗大,分布于下直肌,内直肌,下斜肌。第四对,滑车神经,为运动性脑神经,为脑神经最细者,支配上斜肌。第五对,三叉神经,为最粗大的混合性脑神经,分为眼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各有许多分支,比有些复杂。第六对,展神经,为躯体运动神经,末梢分布于外直肌,损伤可产生斜视。第七对面神经,为混合性脑神经,含有四种纤维成分:1特殊内脏运动纤维,支配表情肌,2.一般内脏运动纤维。3,特殊内脏感觉纤维,分布舌前三分之二粘膜的味蕾。4,一般躯体感觉纤维,传导耳部皮肤的躯体感觉和面部肌的本体感觉。第八对,前庭蜗神经,传导听觉冲动。第九对,舌咽神经,为混合性神经,含有五种纤维成分,也分为四个支:舌支、咽支、鼓室神经、颈动脉窦支。分别支配舌后三分之一粘膜和味蕾,咽肌,腮腺,颈动脉窦和颈动脉小球。第十对,迷走神经,为混合性神经,行程最长,分布最广,颈部的重要分支为喉上神经,支配环甲肌,胸部的重要分支为喉返神经,分布于喉部。第十一对,副神经,为运动性脑神经,支配胸索乳突肌和斜方肌。最后一对,舌下神经,为运动性神经,支配全部舌内肌和部分舌外肌。终于完了!天啊!总之一句话,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听舌下咽,迷走和副舌下完。收工了… 回答时间:2007-5-25 19:54 回答1: (1)嗅神经(2)视神经(3)动眼神经(4)滑车神经(5)三叉神经(6)外展神经(7)面神经(8)位听神经(9)舌咽神经(10)迷走神经(11)副神经(12)舌下神经 错误!未指定文件名。求教团队聆听那诗路花雨共1人编辑答案 2011-01-30 15:33 脑神经序号及名称Ⅰ——嗅神经Ⅱ——视神经Ⅲ——动眼神经Ⅳ——滑车神经Ⅴ——三叉神经Ⅵ——展神经Ⅶ—面神经Ⅷ——前庭窝神经Ⅸ——舌咽神经Ⅹ——迷走神经Ⅺ——副神经Ⅻ—舌下神经错误!未指定文件名。求教团队ゝ丶心理学共1人编辑答案 2011-01-30 15:33

第七节 脑及神经功能检查

第七节脑及神经功能检查 一、脑电图检查 (一)脑电图检查 1.申请单由经治医师逐项详细填写,简明扼要地写清病史,重要阳性体征,以及辅助检查所见(包括脑脊液检查、眼底检查、颅脑X线检查、CT及造影检查)。癫痫患者及服用镇静剂的患者,应写明用药史、临床初步诊断及脑电图检查目的,并向病人讲清检查前注意事项。 2.脑电图室医师应认真复习病史,并向患者说明检查时可有的感觉,消除其思想顾虑,以达到配合检查的要求。一般患者应常规作视反应及过度换气诱发。检查前应稍加训练,使诱发能达到满意的程度。颅内高压征及婴幼儿,可免作上述诱发试验。 3.检查报告内容应包括:检查日期、次数、电极使用方法,诱发方法,检查时患者的位置、意识情况、合作程度,然后依次描述脑电图的特点:①基本节律,②快活动,③慢活动,④病理波,如棘波、尖波或病理复合波,以及爆发性抑制活动及平坦活动等。描述慢活动及病理波时,应注意说明它们的波幅、形态及出现方式等。⑤诱发试验后波形改变。⑥结合临床资料作出脑电图诊断,可分为:正常、界限性、轻度异常、中度异常、重度异常,如有局灶改变,可同时说明。⑦如为复查者,须作出是否好转、恶化或无变化的报告。⑧如需要,可提供下次复查的大概日期。⑨报告者署名,报告日期。 4.报告单上端记有检查日期及脑电图诊断意见,粘贴到病历纸上时须予露出,以便查阅而节省时间。 (二)脑电图检查申请单、报告单举例 X线片号收费全费部分 超声号脑电图检查申请单门诊号910329 心电图号住院号204809 临床诊断 1.左大脑中动脉血栓形成 2.高血压病Ⅲ期 3.高脂血症 检查目的1.常规 2.压颈试验过去脑电图检查史无

脑干的神经核

附录:脑干神经核 除嗅、视神经外,脑干连有4种性质的10对脑神经,这些脑神经在脑干内都有与之相应的脑神经核。脑神经核分为运动核和感觉核。运动核是脑神经运动纤维的起始核,包括躯体运动核和内脏运动核(副交感核);感觉核是脑神经感觉纤维的终止核,包括躯体感觉核和内脏感觉核。 1)躯体运动核:位于脑干中线两侧,共有8对,它们分别是: ①动眼神经核nuclcus nervi oculomotorii:位于中脑上丘平面,由此核发出的纤维参与组成动眼神经,支配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下斜肌、上睑提肌。 ②滑车神经核nucleus nervi trochlearis:位于中脑下丘平面,发出的纤维组成滑车神经,支配上斜肌。 ③展神经核nucleus nervi abducentis:位于脑桥中下部,相当于面神经丘的深面,此核发出的纤维组成展神经,支配外直肌。 ④三叉神经运动核motor nucleus of trigeminal nerve:位于脑桥中部展神经核的外上方,由此核发出的纤维组成三叉神经运动根,出脑后加入下颌神经,支配咀嚼肌。 ⑤面神经核facial nucleus:位于脑桥中下部,由此核发出的纤维参与组成面神经,主要支配面部表情肌。 ⑥舌下神经核nucleus nervi hypoglossi:位于延髓上部,相当于舌下神经三角的深方,发出的纤维组成舌下神经,支配舌肌。 ⑦疑核nucleus ambiguus:位于延髓上部,此核上部发出的纤维加入舌咽神经,支配咽肌;中部发出的纤维加入迷走神经,支配咽、喉肌;下部发出的纤维组成副神经颅根,再经迷走神经至喉内肌。 ⑧副神经核nucleus nervi accessorii:位于延髓并下续至脊髓的第5-6颈节,发出的纤维组成副神经脊髓根,支配胸锁乳头肌和斜方肌。 2)内脏运动核:位于躯体运动核的外侧,共有4对核团,它们分别是: ①动眼神经副核nucleus oculomotorius accessorius:位于中脑动眼神经核上端的背内侧,由此核发出的纤维参与构成动眼神经,支配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 ②上泌涎核:位于脑桥下部的网状结构中,由此核发出的纤维进入面神经,支配舌下腺、下颌下腺和泪腺的分泌。 ③下泌涎核:位于脑桥上部的网状结构,由此核发出的纤维进入舌咽神经,支配腮腺的分泌。 ④迷走神经背核nucleus dorsalis nervi vagi:位于延髓迷走神经三角深面,舌下神经核的外侧,由此核发出的纤维加入迷走神经,支配颈部、胸腔和腹腔大部分脏器的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