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大脑:神经分布密度高

爱因斯坦大脑:神经分布密度高
爱因斯坦大脑:神经分布密度高

爱因斯坦大脑:神经分布密度高

爱因斯坦的大脑一直以来是科学家们感兴趣的研究对象,近期研究发现这位大物理学家的大脑在很多方面的确与众不同

近期的这项研究是基于对14张新发现的爱因斯坦大脑切片图像进行的

据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爱因斯坦通常被人们视作一个天才,但是他究竟是如何变成天才的?很多研究人员认为爱因斯坦的大脑一定是与众不同的,因此他才能想出相对论和其它构成现代物理学基础的超前理论。

近期对14张新发现的爱因斯坦大脑切片进行的研究显示,这位大科学家的大脑的确在很多方面是与众不同的。这些大脑切片是当初在爱因斯坦去世之后被保留下来用作研究之用的。不过,科学家们目前仍然不清楚爱因斯坦大脑中所显示的那些额外的褶皱和沟回究竟是如何转化为爱因斯坦惊人的思维能力的。

爱因斯坦大脑的故事开始于1955年。就在这一年,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普林斯顿逝世,享年76岁。他的儿子汉斯·阿尔伯特(Hans Albert)和他的遗嘱执行人奥托·纳散(Otto Nathan)授权病理学家托马斯·哈维(Thomas Harvey)保存一些爱因斯坦的大脑切片用于科学研究。

哈维对大脑进行了拍摄,将其切成240份并臵于一种树脂般的物质之中。随后他进一步将这份大脑样品切成多达2000片薄片用于显微镜研究。在接下来的年代里,他将这些切片分发给了至少18位全球各地的研究者。但是所有这些切片中唯独缺失哈维自己保留的那些样本切片,没有人知道这些切片现在究竟在什么地方。随着这些研究人员相继退休或逝世,很多样本或许已经遗失了。

在过去的数十年间,科学家们仅仅发表了6篇通过同行评议的基于这些散落各处的样本材料撰写的论文。在这些研究中有些确实发现了爱因斯坦大脑中一些有趣的特征,包括发现在爱因斯坦大脑的一些部分拥有更高密度的神经分布,以及更高比例的神经胶质,这些物质是负责传递神经脉冲信号的。两篇基于大脑整体解剖学研究的论文,其中包括一篇由人类学家,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迪恩·福柯(Dean

Falk)发表于2009年的文章,它们均指出爱因斯坦的大脑顶叶拥有非常独特的沟回和褶皱,这一部分的独特构造可能与爱因斯坦惊人的物理思维能力有关。

然而,福柯的研究工作仅仅建立在哈维给出的一小部分切片照片的基础之上,后者于2007年离世。2010年,哈维的继承人同意将他们所收藏的所有相关材料移交给美国陆军国家健康和医学博物馆。

在本月16日发表于《大脑》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中,福柯和新泽西州罗伯特-伍德·约翰逊医学院的神经学家弗里德里克·莱玻尔(Frederick Lepore)以及陆军国家健康和医学博物馆的阿德莱尼·诺尔(Adrianne Noe)相互合作,对此次哈维家族捐赠的14张爱因斯坦全脑图像进行了分析,这些图片之前从未对外展示过。这篇文章中还包括了由哈维家族提供的“路线图”。在这份路线图中记载了爱因斯坦大脑整体与那全部240块部分和各个切片之间的位臵对应关系。当初哈维制作这一路线图正是寄希望于方便后来的科学家们继续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

研究小组将爱因斯坦的大脑与85位其它人士的大脑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这位伟大物理学家的大脑的确存在一些不同寻常之处。尽管爱因斯坦的大脑尺寸并不突出,然而其大脑某些区域的沟回和褶皱结构的发育的确存在不同寻常之处。举例来说,在其大脑左侧区域负责控制将感觉信息输入面部和舌头运动控制中枢的部分面积要比一般人大得多;而他的前额皮质,即与人的计划,注意力和坚忍特性相关的区域同样要比常人发达。

福柯表示:“在每一个脑叶部分,包括额叶,顶叶和枕叶部分,都观察到了拥有异乎寻常的复杂沟回的区域。”至于在研究中所观察到的和脸部和舌头运动相关区域的异常发达,福柯认为这可能与爱因

斯坦广为人知的一种说法有关,据说爱因斯坦在思考过程中似乎“肌肉的运动”要多过“言词的使用”。

尽管这种说法一般被解读为爱因斯坦在思考有关宇宙的理论时站在一种非常客观的立场之上,但是福柯表示:“这也可能和爱因斯坦能够以不同寻常的方式使用其运动皮层有关。”这种能力可能和他所具有的抽象思维能力有关。

阿尔伯特·加拉布达(Albert Galaburda)是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神经科学家,他表示:“这篇文章的伟大之处在于它对爱因斯坦大脑的解剖情况进行了全面详尽的描述。”然而加拉布达也指出:“仍有很多重要的问题我们没有答案。”比如,究竟是因为爱因斯坦天生拥有异于常人的大脑,因此才成就了他伟大物理学家的成就,还是因为他钻研物理学而反过来导致了他大脑的某些部分发生异常发育?

对于这个问题,加拉布达的观点是,爱因斯坦的天才可能是他独特的大脑结构和他所生活的环境共同造就的。

他建议研究人员们将爱因斯坦的大脑与其它伟大物理学家的大脑进行横向比较,以便确定爱因斯坦的大脑结构究竟是独有的,还是同样出现在其它伟大物理学家的大脑之中。

福柯同意这样的观点,那就是内在的大脑结构因素和外在的环境因素共同造就了爱因斯坦。他指出爱因斯坦的父母非常重视鼓励爱因斯坦养成独立和富于创造性的性格,不仅仅局限于科学领域,也包括在音乐方面。在这方面,福柯在2009年进行的一项研究曾经发现爱因斯坦大脑中负责和音乐才能相关的部分非常发达。福柯表示:“爱因斯坦造就了他自己的大脑。”他说:“当物理学的新时代渐露曙光时,爱因斯坦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拥有一个恰当的大脑。”

(来源:新浪网;发布时间:2012-11-29)

脑干内的七种脑神经核团

脑干内的七种脑神经核团 一、一般躯体运动核: 1.动眼神经核:位于中脑上部,受双侧大脑皮质控制,发出一般躯体运动纤维穿脚间窝出脑参与构成动眼神经,支配除外直肌和上斜肌之外的眼肌,即上、下、内直肌及下斜肌和上睑提肌。损伤表现:上睑下垂,眼外下斜视。 2.滑车神经核:位于中脑下部,受双侧大脑皮质控制,发出一般躯体运动纤维在上髓帆内左右交叉后,经下丘下方出脑组成滑车神经,支配眼上斜肌。损伤表现:眼内上斜视。 3.展神经核:位于脑桥下部,面神经丘的深面。受双侧大脑皮质控制,发出一般躯体运动纤维经延髓脑桥沟内侧出脑构成展神经,支配眼的外直肌。损伤表现:眼内斜视。 4.舌下神经核:位于延髓上部、舌下神经三角的深面。受对侧大脑皮质控制,发出一般躯体运动纤维经锥体与橄榄之间出延髓组成舌下神经,支配同侧舌内、外肌的随意运动。损伤表现:伸舌偏向患侧,舍肌萎缩。 二、特殊内脏运动核: 1.三叉神经运动核:位于脑桥中部,室底灰质的腹外侧。受双侧大脑皮质控制,发出特殊内脏运动纤维组成三叉神经根加入三叉神经,支配咀嚼肌、二腹肌前腹、下颌舌骨肌等由鳃弓衍化的骨骼肌。损伤表现:张口时下颌偏向患侧。 2.面神经核:位于脑桥下部,脑桥被盖的腹外侧。发出特殊内脏运动纤维绕过展神经核背侧形成面神经膝,转向腹外侧经面神经核外侧出脑构成面神经,支配面部表情肌。其中眼裂以上的表情肌受双侧大脑皮质控制,眼裂以下的表情肌受对侧大脑皮质控制。损伤表现:面瘫(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偏向健侧)。 3.疑核:位于延髓内,下橄榄核的背外侧。受双侧大脑皮质控制,发出特殊内脏运动纤维加入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支配咽喉部和食管上段的骨骼肌。损伤表现:吞咽、发声困难。 4.副神经核:延髓部较小,为疑核的下端;脊髓部位于疑核的下方,延伸至上5~6个颈脊髓节段。受双侧大脑皮质控制,延髓部发出纤维构成副神经的脑根,最终加入迷走神经,支配咽喉肌;脊髓部发出纤维构成副神经的脊髓根,支配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损伤表现:头不能向对侧偏转,肩不能上提。 三、一般内脏运动核: 1.动眼神经副核:位于中脑上部,动眼神经核的背内侧。发出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加入动眼神经,进入眼眶后在睫状神经节内换元。其节后神经纤维支配睫状肌和瞳孔括约肌。损伤表现:瞳孔散大。 2.上泌涎核:位于脑桥的最下端,面神经核尾侧。发出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加入面神经,换元后其节后神经纤维管理泪腺、下颌下腺、舌下腺以及口、鼻腔粘膜腺的分泌。 3.下泌涎核:其神经元散在于延髓上段的网状结构中,疑核的上方,发出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加入舌咽神经,至相应的耳神经节换元,其节后纤维支配腮腺的分泌活动。

爱因斯坦大脑构造解析:十余处异于常人

世上真有天生非凡的大脑吗,大脑构造跟聪明才智之间是否有联系呢?为了探索这个问题的答案,科学家们分析了举世闻名的杰出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大脑构造。 有十几个与常人有异的细微之处 爱因斯坦于1955年逝世后,人们对其脑部拍摄了照片。通过对这些照片的研究,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人类学家迪恩·福尔克发现,爱因斯坦大脑皮层有十几个与常人有异的细微之处,这些区别也许就是爱因斯坦能以全新视角诠释物理学的原因所在。 和每个人一样,爱因斯坦的脑部也是思维活动的中心。爱因斯坦对物理学的那些颠覆性理论,都是数十亿根神经交互而成的250亿个神经元的产物。人类的脑部密度如此之高,一团针箍大小的脑组织通常有5000万个神经元,1万亿个突触。爱因斯坦的思想,以200英里的时速在9.3万英里的闭合神经纤维迷宫中飞驰。 没人能确切说出,思想和创意是怎么从这么多特殊细胞的运动中萌生出来的。费城德雷塞尔大学和伊利诺州美国西北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以脑电图的测量结果来看,创新思想者的脑电波活动方式通常与采用系统方法解决问题的人不同。 作为一个研究古人类神经中枢演变过程的专家,福尔克博士习惯于研究那些已经不存于世的脑部。通过对25张爱因斯坦脑部解剖照片的研究,她发现其脑部顶叶区域的皮层高低起伏与众不同,暗示着爱因斯坦脑部那些与数学、视觉、空间认知有关的皮层经过了重新分布。 虽然爱因斯坦发表了300篇科学论文,但他无法简单描述出自己是如何思考的。“一个新的想法会突然出现,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爱因斯坦有一次这样说道。他的思想“宛如天马行空”。作为一个理论家,他在思考物理学课题时,有时想象自己骑着一道光线飞行,或被困在电梯里自由坠落。“我很少通过文字来思考,只有当一个想法闪现后,我才会尝试用文字来表达出来……毫无疑问,我们的思维大多数时间不以符号为载体,而且大多数是下意识的思维。”当有人告诉他许多人通过文字来思考时,爱因斯坦笑了。 脑部大小并非衡量智商的正确尺度 一个世纪以来,科学家们比较过不少著名人物的脑部,希望找到神经系统结构和天才之间的联系。这是一项很令人兴奋的工作。“对脑部构造的研究,几乎就是对人类之所以为人类的物理根源的探寻。”福尔克博士说道。 休斯顿大学政治经济学家保罗·格里高利说,出于这一目的,前苏联科学家曾对列宁的脑部从事过绝密研究,希望在死去的脑细胞中找到其萌发社会革命思想的智力种子。他在共产党文档库中发现了这份深藏的1936年医学报告。最近,德国余力希医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分解了一个能流利掌握60国语言的翻译的脑部,希望找到其超强语言能力的秘密。然而,上述两项研究都没有结论性的发现。 对脑部进行比较研究后的结论证实,脑部大小并非衡量智商的正确尺度。爱因斯坦的大脑重2.7磅,比大多数男性的都要轻。1921年诺贝尔奖获得者阿纳托尔·法朗士的大脑只有2.1磅,而列宁重3磅的大脑只是达到平均水准而已。俄罗斯文学家伊万·屠格涅夫的脑部

脑神经

第二节脑神经 脑神经cranial nerves(图18-23)是指与脑相连的周围神经,共12对,其排列顺序通常用罗马数字表示,见表18-1。 表18-1 脑神经名称、性质、连脑部位及进出颅腔部位 脑神经的成分比脊神经复杂,含有7种纤维成分: 感觉纤维: 一般躯体感觉纤维:分布于皮肤、肌、肌腱和大部口、鼻腔粘膜 特殊躯体感觉纤维:分布于由外胚层分化形成的视器和前庭蜗器等特殊感觉器官 一般内脏感觉纤维:分布于头、颈、胸、腹的脏器 特殊内脏感觉纤维:分布于味蕾和嗅器 运动纤维: 一般躯体运动纤维:支配眼球外肌,舌肌

一般内脏运动纤维:支配平滑肌、心肌和腺体 特殊内脏运动纤维:支配由鳃弓衍化而来的横纹肌,如咀嚼肌、面肌、咽喉肌、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等 脑神经与脊神经之间基本方面大致相同,但也存在一些具体差别,主要包括:①脑神经有感觉性,运动性和混合性三种,而每对脊神经都是混合性的。②头部分化出特殊的感觉器,随之出现了与其相联系的Ⅰ、Ⅱ、Ⅷ对脑神经。③脑神经中的内脏运动纤维均属副交感成分,且仅存在于Ⅲ、Ⅶ、Ⅸ、Ⅹ4对脑神经中。而脊神经中的内脏运动纤维主要是交感成分,且每对脊神经中都有,仅在第2~4骶神经中含有副交感成分。Ⅲ、Ⅶ、Ⅸ对脑神经中的内脏运动纤维自中枢发出后,先终止于相应的副交感神经节(有4对),节内的神经元再发出纤维分布于平滑肌和腺体。与第Ⅹ对脑神经内脏运动纤维相连属的副交感神经节多位于所支配器官的壁旁或壁内。 脑神经中的躯体感觉和内脏感觉纤维的胞体绝大多数是假单极神经元,在脑外集聚成感觉神经节,有三叉神经节(Ⅴ)、膝神经节(Ⅶ)、上神经节和下神经节(Ⅸ、Ⅹ),其性质与脊神经节相同。由双极神经元胞体集聚形成的前庭神经节和蜗神经节(Ⅷ)是与平衡觉、听觉传入相关的神经节。 一、嗅神经 嗅神经olfactory nerve(图18-24)为特殊内脏感觉纤维,由上鼻甲以上和鼻中隔上部粘膜内的嗅细胞中枢突聚集成对多条嗅丝(即嗅神经),穿筛孔人颅,进入嗅球传导嗅觉。 二、视神经 视神经optic nerve(图18-25,26,27)为传导视觉冲动的特殊躯体感觉纤维,由视网膜节细胞的轴突,在视神经盘处汇聚穿过巩膜而构成。视神经在眶内行向后内,穿视神经管入颅中窝,于垂体前方连于视交叉,再经视束连于间脑外侧膝状体。 三、动眼神经

十二对脑神经(附图)

十二对脑神经 十二对脑神经 - 一、十二对脑神经出脑部位:- 端脑:嗅神经- 中脑: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 脑桥:三叉神经、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 延髓: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 二、脑神经的纤维成份共7种:- 感觉纤维、一般躯体感觉纤维、特殊感觉纤维、一般内脏感觉纤维、特殊感觉纤维、运动纤维、一般躯体运动纤维、一般内脏运动纤维、特殊内脏运动纤维。- - 三、脑神经及分布:- 1、嗅神经:- 嗅细胞(鼻腔嗅粘膜)的中枢突(特殊内脏感觉纤维)- 嗅神经- 嗅球(端脑)。嗅神经olfactory

nerves为特殊内脏感觉纤维,由上鼻甲上部和鼻中隔上部粘膜内的嗅细胞中枢突聚集成20多条嗅丝(即嗅神经),穿筛孔入颅,进入嗅球,传导嗅觉。- - - 颅前窝骨折延及筛板时,可撕脱嗅丝和脑膜,造成嗅觉障碍,脑脊液也可流入鼻腔 - 2、视神经:- 视杆、视锥细胞-视网膜节细胞的中枢突(特殊躯体感觉纤维)-视神经-视交叉-视束-间脑。视神经optic nerve由特殊躯体感觉纤维组成,传导视觉冲动。- - - 由视网膜节细胞的轴突在视神经盘处会聚,再穿过巩膜而构成视神经。视神经在眶内行向后内,穿视神经管入颅窝,连于视交叉,再经视柬连于间脑。由于视神经是胚胎发生时间脑向外突出形成视器过程中的一部分,故视神经外面包有由三层脑膜延续而来的三层被膜,脑蛛网膜下腔也随之延续到视神经周围。- - - 所以颅内压增高时,常出现视神经盘水肿。-

- 3、动眼神经:- 中脑动眼神经核(躯体运动纤维)-动眼神经-上支:上直肌、上睑提肌;下支:下直、内直、下斜肌。动眼神经副核(内脏运动纤维)-动眼神经-下斜肌支-睫状神经节短根-睫状肌和瞳孔扩约肌。动眼神经oculomotor nerve为运动性神经,含有躯体运动和内脏运动两种纤维。躯体运动纤维起于中脑动眼神经核,一般内脏运动纤维起于动眼神经副核。动眼神经自脚间窝出脑,紧贴小脑幕缘及后床突侧方前行,进入海绵窦侧壁上部,再经眶上裂眶,立即分为上、下两支。上支细小,支配上直肌和上睑提肌。下支粗大,支配下直、内直和下斜肌。由下斜肌支分出一个小支叫睫状神经节短根,它由内脏运动纤维(副交感)组成,进入睫状神经节交换神经元后,分布于睫状肌和瞳孔括约肌,参与瞳孔对光反射和调节反射。动眼神经麻痹时,出现上眼睑下垂,眼球向内、向上及向下活动受限而出现外斜视和复视,并有瞳孔散大,调节和聚合反射消失。- -

标准正态分布的密度函数样本

幻灯片1 正态分布 第二章 第七节 一、标准正态分布的密度函数 二、标准正态分布的概率计算 三、一般正态分布的密度函数 四、正态分布的概率计算幻灯片2 正态分布的重要性正态分布是概率论中最重要的分布, 这能够由 以下情形加以说明: ⑴ 正态分布是自然界及工程技术中最常见的分布之一, 大量的随机现象都是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的.能够证明, 如果一个随机指标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但其中任何一个因素都不起决定性作用, 则该随机指标一定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 这些性质是其它 ⑵ 正态分布有许多良好的性质, 许多分布所不具备的. ⑶ 正态分布能够作为许多分布的近似分布.幻灯片3 -标准正态分布下面我们介绍一种最重要的正态分布 一、标准正态分布的密度函数若连续型随机变量X 的密度函数为定义 则称X 服从标准正态分布,

记为标准正态分布是一种特别重要的它的密度函数经常被使用, 分布。 幻灯片4 密度函数的验证 则有 ( 2) 根据反常积分的运算有能够推出 幻灯片5 标准正态分布的密度函数的性质若随机变量 , X 的密度函数为 则密度函数的性质为: 的图像称为标准正态( 高斯) 曲线幻灯片6 随机变量 由于 由图像可知, 阴影面积为概率值。对同一长度的区间 , 若这区间越靠近 其对应的曲边梯形面积越大。标准正态分布的分布规律时”中间多, 两头少” . 幻灯片7 二、标准正态分布的概率计算 1、分布函数分布函数为幻灯片8 2、标准正态分布表书末附有标准正态分布函数数值表, 有了它, 能够解决标准正态分布的概率计算.表中给的是x > 0时,①(x)的值. 幻灯片9 如果由公式得令则幻灯片10

爱因斯坦的大脑被研究了60年,没发现与常人有很大差异

爱因斯坦的大脑被研究了60年,没发现与常人有很大差异 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的大脑照片。 爱因斯坦的大脑(编号4、5、6)与普通人大脑的比较图。 爱因斯坦的大脑和普通人有区别吗?是一个非凡的大脑让爱因斯坦成为伟大的物理学家,还是他通过学习使大脑发生了变化?今年是爱因斯坦逝世60周年,医学界对爱因斯坦大脑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这些研究和迷恋背后是人们对一个天才的景仰。 1955年4月18日凌晨,76岁的理论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医院过世,临终前他嘟囔了几句德语,值班的护士不懂德语,这位天才物理学家最后的遗言就这样消逝了。

进行尸检的病理学家托马斯·哈维医生确认,爱因斯坦的死因主要是主动脉破裂造成的。随后,哈维在普林斯顿大学医学中心的实验室将他的大脑取出以作研究。尽管此举惹得爱因斯坦儿子汉斯·爱因斯坦的震怒,因为按照爱因斯坦的遗嘱是要求火化遗体并将骨灰撒在秘密地点的。但哈维医生说服汉斯,准许医学界对爱因斯坦大脑进行研究,在某些程度上,人们也相信爱因斯坦愿意献出自己的遗体供医学研究。 爱因斯坦的大脑被哈维分为240块,每片在大脑中的位置都有详细记录并贴上标签,哈维还做了12套共200张包含组织样本索引的幻灯片。但其后20多年,哈维并没有贡献出研究成果,爱因斯坦这个天才的大脑似乎和普通人的大脑没有什么区别。人们只知道爱因斯坦的大脑只有1230克,这个重量还比与爱因斯坦同一年龄段的男性大脑的平均重量还轻一些。 病理学家托马斯·哈维医生在爱因斯坦去世当天解剖了爱因斯坦的大脑。

爱因斯坦的部分大脑组织。 2013年,美国费城马特博物馆将馆藏的46块爱因斯坦的大脑切片放在显微镜载玻片上供永久展览。 得到爱因斯坦的大脑对于哈维来说似乎并不是什么幸运的礼物,倒更像是个诅咒,由于他私藏爱因斯坦大脑的行为,哈维后来被医院辞退、家庭破裂,而且,他再也没能恢复在医学界的地位。爱因斯坦的大脑也似乎被遗忘了。 直到1978年,一名年轻记者史蒂芬·列维开始追寻爱因斯坦大脑研究的成

爱因斯坦大脑的秘密-

爱因斯坦大脑的秘密- 女科学家发现爱因斯坦大脑秘密研究引起轰动 桑德拉-维特森走进一间巨大的冷藏库,从那里找到一个类似冰淇淋盒的白色塑料盆。她把盒盖掀开,里面装着的并不是冰淇淋,而是一个人脑:这个弯弯曲曲、有着像山丘和峡谷一样构造的大脑,记录着20世纪最伟大的几何学家麦克唐纳·考克斯特的思想。“他的大脑饱满得让人惊讶。”桑德拉说。 神经学家桑德拉拥有125个人类的大脑,其中包括爱因斯坦的部分大脑,正是对爱因斯坦大脑的研究,为这位加拿大女科学家带来了巨大的声誉。 桑德拉·维特森是加拿大麦克马司特大学医学院的一名神经学家。在她的冷藏库里,一共保存着125个人类的大脑。这些大脑的主人全是加拿大人,他们中有商人、技术人员和家庭主妇,也有蓝领和白领。 30年来,桑德拉一直在和这些大脑打交道:为它们称重、计算它们的容量、测量它们的比例。桑德拉希望这些大脑能够揭开人类大脑构造与认知能力之间的关系。 研究方向:语言能力“偏侧化”的原因 桑德拉在麦克马司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前往纽约大学医学院攻读博士后。1977年,她开始在自己的家乡蒙特利尔建立这个大脑库。当时,桑德拉建立大脑库的目的,是打算研究语言能力具有“偏侧化”的原因(90%至95%的人,大脑中负责语言的区域都在左半球)。 1995年,桑德拉的大脑库里增加了一位特殊的“成员”——爱因斯坦的部分大脑。这份大脑标本是从爱因斯坦的医生托马斯·哈维那里得到的。1955年,爱因斯坦在普林斯顿医院去世后,当时任病理科主任的哈维“偷”走了爱因斯坦的大脑,并因此失去了医院的工作。 作为爱因斯坦大脑的保管者,哈维数十年来收到过众多神经科学家的来信,希望能够得到一部分爱因斯坦的大脑进行研究。但大多数请求都被哈维拒绝了。在听说桑德拉拥有一个庞大的大脑库时,哈维在1995年给桑德拉发去一份手写的传真,问道“你想研究爱因斯坦的大脑吗?”桑德拉马上回了一份非常简单的传真,上面写道“是的。” 对爱因斯坦的大脑研究引起轰动 在对爱因斯坦的大脑进行仔细研究后,1999年,桑德拉博士将研究结果发表在了著名的医学杂志《柳叶刀》上。桑德拉的这篇文章立刻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因为她提出了长期以来一直被其他神经学家忽视的一个事实:爱因斯坦的大脑中负责视觉思考和空间推理的区域——顶叶,要比常人的大15%,而且,它不像常人的大脑那样,被大脑外侧裂分成两个部分,而是一个相对完整的部分。

你的大脑运转速度和爱因斯坦的速度完全一样

你的大脑运转速度和爱因斯坦的速度完全一样 我们知道,人的思维速度非常快,大脑内部的信号是靠生物电流传播的,速度可以达到每秒30万公里,所有人都完全一样,生物电流不会因为你是天才或者不是天才而改变传送速度。爱因斯坦的大脑电流速度不会超光速,你的大脑电流速度也不会只有每秒20万公里。请务必记住:你的大脑运转速度和爱因斯坦的速 度完全一样。 所以说,所谓的聪明人和不够聪明的人,他们在思维能力上的区别并不是谁的大脑“运转更快”,而关键在于思维的方式要对路,在于谁的大脑“运转更正确”。具体到我们的学习中,学习能力和解题能力的强弱,也不在于谁的大脑天生就比别人“慢”,而关键在于是否“正确”。因此,对于一个头脑聪明的人而言,“思维快捷”只是表面现象,“思路清楚” 才是根本。 我们小学做数学题的时候就知道一个简单的公式:时间=距离/速度。既然大家的思考速度都是一样的,要比谁能更快更好的达到目标,成为一个优秀的学习者,就必须找到正确的道路,走出最短的距离。 一条正确的道路应该包括三个部分:正确的起点、正确的过程和正确的终点。如果我们在学习和解题的时候不能采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就会面临如下的问题: 第一,输在起点:面对问题不知道从何下手。 我经常听见很多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向我抱怨说:“哎呀,我一看见题目就犯晕”、“我一看见课本就犯晕”、“我一想到数学就头痛”等。不管是犯晕还是头痛,其实都是思维混乱的表现。比如有人看到前面那道物理题目,就会一头雾水:天哪,老师从来没有告诉过我用枪打水瓶会有什么后果,我怎么会

知道?我只玩过玩具枪——最后只能依靠猜测来胡乱蒙一个。而思维正确的人则会知道分析题目中的关键 词,开始进一步思考。 第二,输在过程:知识点越多,思路越混乱。 很多人都玩过一种叫“俄罗斯方块”的小游戏,如果能够把各种各样的俄罗斯方块按照形状互补地堆砌起来,就可以不停地玩下去,赚个几十万分。但如果只是胡乱摆放,那么只需要十几个方块就可以把屏幕填满,游戏也就很快结束了。 我们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需要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如果能够有效的梳理,人就越学越聪明、越来越渊博,越是综合性的大考,他的成绩就越能和普通同学拉开差距;如果只是像一堆乱七八糟的俄罗斯方块一样堆在我们脑子里,大脑很快就会被填满,学习 就会越来越痛苦。 所以有不少人小时候学习挺好,显得挺聪明的,但是随着年级越来越高,知识越来越多,他就无法应付,学了后面忘了前面,复习前面又忘了后面,成绩越来越差;有的人平时学习不错,做一些课后习题也感觉还行,但是一旦遇到把很多知识点串起来考的题目,遇到综合性的大考试,成绩就一落千丈。这样一些现象,都是不正确的思维模式所造成的。 第三,输在终点:无法利用已经知道的知识推出 清楚正确的结论。 很多人在学习过程中有这样的感觉:相关的知识全都学过、全都知道,但就是不会做题,平时看书听课自我感觉良好,一上考场就一塌糊涂。原因很简单:他不知道怎样才能把学过的知识有效地组织起来,用现成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

脑干神经核的排列规律

脑干神经核的排列规律,自界沟由内向外 一般躯体运动核、特殊内脏运动核(向腹侧迁移)、一般内脏运动核、一般内脏感觉核、特殊内脏感觉核、一般躯体感觉核(向腹外侧迁移)、特殊躯体感觉核。 1、一般躯体运动核: 动眼神经核:支配上睑提肌、上直肌、内直肌、下斜肌、下直肌。 滑车神经核:交叉出脑,支配上斜肌。 展神经核:外直肌。 舌下神经核:舌内、外肌。 2、特殊内脏运动核(向腹侧迁移) 三叉神经运动核:咀嚼肌,下颌舌骨肌,二腹肌,前腹。 面神经核:支配全部表情肌二腹肌后腹茎突舌骨肌蹬骨肌。背侧核:额肌,眼轮匝肌。 腹侧核:口周围肌。 疑核:纤维加入舌咽迷走副神经支配咽喉肌。 3、一般内脏运动核 动眼神经副核:瞳孔扩约肌睫状肌。 上泌涎核:纤维加入面神经支配泪腺舌下腺下颌下腺及口腔鼻腔的腺体。 下泌涎核:纤维加入舌咽神经经耳神经节支配腮腺的分泌。 迷走神经背核:纤维经迷走神经,在器官内和旁节交换神经元---节后纤维管理胸腹腔内脏平滑肌、心肌、腺体的运动和分泌。 4、一般内脏感觉核 孤束核:内脏器官的粘膜血管壁的一般内脏感觉---舌咽迷走面神经---孤束---孤束核---发出纤维到上行到间脑,中继后达高级中枢。 脑干运动核:参与内脏反射,网状结构,参与呼吸循环和呕吐反射。

5、特殊内脏感觉核 孤束核背侧小部分:接受面神经舌咽神经传入的味觉纤维。 6、一般躯体感觉核(向腹外侧迁移) 三叉神经核 三叉神经脊束核:额面鼻口腔粘膜的痛温触觉。 三叉神经感觉核:额面鼻口腔的触压觉。 三叉神经中脑核:与额面部的本体感觉有关。 7、特殊躯体感觉核 蜗神经核:声波刺激螺旋器周围突耳蜗神经节中枢突蜗神经前后核斜方体(大部交叉,部分未交叉终达同侧听觉中枢;蜗神经核的部分纤维中途止于上橄榄核斜方体核外侧丘系核,参与听觉反射)外侧丘系内侧膝状体听辐射颞叶听觉中枢。 前庭神经核:前庭神经的纤维一部分直接经小脑下脚入小脑,其他纤维达前庭神经核。 8、脑干中其他重要神经核团 薄束核和楔束核、楔束副核、上丘核、下丘核、顶盖前区、蓝斑、网状结构的核群、红核、黑质、下橄榄核。

十二对脑神经口诀十二对脑神经的名称_性质和主要分布

十二对脑神经口诀|十二对脑神经的名称,性质和主要分布 一嗅二视三动眼, 四划五叉六外展, 七面八听九舌咽, 迷走及副舌下全。 (1)嗅神经(2)视神经(3)动眼神经(4)滑车神经(5)三叉神经 (6)外展神经(7)面神经(8)位听神经(9)舌咽神经(10)迷走神 经(11)副神经(12)舌下神经 #1、2、8是感觉,,5、7、9、10是混合,3、7、9、10含副交感,3、4、6、11、12含运动。 1、嗅神经 转导嗅觉冲动,由上鼻甲及鼻中隔上部粘膜内嗅细胞的中枢突聚集成15~20条嗅丝,穿过筛板入颅前窝,连于大脑腹侧的嗅球。BACK 2、视神经 传导视觉冲动,起于眼球视网膜,由眶内经视神经管入颅中窝,续于视交叉。BACK 3、3、动眼神经 为运动神经,自中脑腹侧离脑,穿硬脑膜入海绵窦外侧壁继续前行,经眶上裂入眶动眼神经含一般体躯和一般内脏运动纤维。前者支配大部分眼外肌,后者即动眼神经的副交感节前纤维,至眶内睫状神经节,节细胞发起之节后纤维至眼球,支配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BAC 4、4、滑车神经 为躯体运动神经于中脑背侧前髓帆处出脑,绕大脑脚向前穿入海绵窦外侧壁,在动眼神经下方继续前行,经动眼神经外上方穿眶上裂入眶,支配上斜肌。滑车神经和动眼神经亦含本体感觉纤维。BACK 5、5、三叉神经 为脑神经之最大者,是头面部主要的感觉神经,也是咀嚼肌的运动神经。躯体感觉纤维大部分起源于三叉神经节。三叉神经节位于颞骨岩部尖端的三叉神经压迹处,由节的前外缘分出3大支:(1)眼神经:是感觉神经,最小哦,向前穿入海绵窦外侧壁,居滑车神经下方,继经眶上裂入眶。(2)上颌神经:较大,亦为感觉神经,向前穿入海绵窦外侧壁下部,继水平向前,经圆孔出颅腔进入翼腭窝,再由眶下裂入眶,续为眶下神经。(3)下颌神经:最大,为混合神经,经卵圆孔 至颞下窝。BACK 6、展神经 是躯体运动神经,于脑桥延髓之间正中线两旁离脑,在鞍背外侧方穿硬脑膜进入海绵窦内,在颈内动脉外侧行向前出海绵窦,继而经眶上裂内端入眶,至外直肌。BACK 7、7、面神经 是混合神经,于延髓脑桥沟的外侧部附于脑,经内耳门入内耳道,穿过颞骨岩部骨质内

开发大脑潜能方法

开发大脑潜能方法 每个人都有极大的潜能。大多数人的潜能只开发了2%~8%左右,其余的97%都蕴藏在右脑中。像爱因斯坦那样伟大的科学家,也只开发了12%左右。一个人如果开发了50%的潜能,就可以背诵400本教科书,可以学完十几所大学的课程,还可以掌握二十来种不同国家的语言。这就是说,我们还有90%的潜能处于沉睡状态。科学家们经过研究与分析,对传统的方法进行了科学的整理,提出了开发大脑潜能的方法。 ?①执笔写字 ②拿筷子 ③扔东西 ④刷牙 ⑤用剪刀 ⑥擦火柴 ? ⑦穿针线 ⑧操锤子 ⑨握球拍 ⑩用毛巾洗脸日常生活中,这10个项目使用左手开发右脑,使用右手开发左脑。前6个项目都使用左手,右脑潜能才

能得到最大开发。但这样会使左脑潜能不能得到最大开发。?前6个项目中,只要有一项使用右手,左脑潜能就能得到最大开发。但这样会使右脑潜能不能得到最大开发。后4个项目使用某只手,会增加对应半脑潜能的开发程度。总之,左右脑不能同时得到最大开发。前6个项目都使用右手的人左脑发达,是右利人,也就是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前6个项目左右手都有使用的人左右脑都发达,是均利手,也就是双撇子。前6个项目都使用左手的人右脑发达,是左利人,也就是左撇子。 目前人类大脑潜能开发主要指右脑。原因如下:人的左脑支配右半身的神经和器官,是理解语言的中枢,主要完成语言、分析、逻辑、代数的思考、认识和行为。左脑进行的是有条不紊的条理化思维,即逻辑思维。右脑支配左半身的神经和器官,是一个没有语言中枢的哑脑。但右脑具有接受音乐的中枢,负责可视的、综合的、几何的、绘画的思考行为。观赏绘画、欣赏音乐、凭直觉观察事物、纵览全局这都是右脑的功能。左右脑的分工,使左脑抽象思维的功能较发达,右脑形象思维功能较发达。左脑的逻辑思维和推理,依据现有知识并在现有理论的框架内得出结论,不产生新的知识。右脑的形象思维是一种脱离语言躯壳,凭借头脑中储有的表象进行的思维。右脑的非逻辑思维则创造新的理论和观念,

非脑神经核及传导束

非脑神经核及传导束 1.薄束核、楔束核及内侧丘系交叉 楔束核较薄束核位置稍高,由二核发出的二级感觉纤维,呈弓性向腹内侧,绕过中央灰质外侧缘,称内弓状纤维,这些纤维在中线上左右交叉,即内侧丘系交叉,交叉后的纤维折向上,行于椎体外侧,称内侧丘系。 2.楔外核及楔小脑束 位于楔束核外侧,含大型细胞。该核从楔束接受上胸部和颈部后根的传入纤维,发出纤维直入同侧的小脑下脚到小脑(楔小脑束),不参与内侧丘系的组成,楔小脑束的纤维作为脊髓小脑后束的补充,把上肢和颈部的肌梭、腱器官的冲动和皮肤的深触觉传入小脑。3.下橄榄核群 包括下橄榄主核、内侧橄榄副核和背侧橄榄副核 下橄榄主核位于椎体的背外侧,核内细胞密集,由较小、圆形或梨形细胞构成,发出纤维穿内侧丘系和对侧下橄榄核群,横过网状结构和部分三叉神经脊束及核,到达小脑,形成橄榄小脑纤维,是小脑下脚的主要组成部分。 主核的外周包绕厚层有髓鞘纤维,称橄榄核套,内含来自皮质、红核、中脑被盖和中脑水管周围的中央灰质等处下降的纤维。 下橄榄核群是延髓与小脑中继核中之最大者,在种系发生上,橄榄副核与主核的内侧份出现较早,它们的纤维投射到小脑蚓部与前叶(旧小脑)。主核较大的外侧份出现较晚,联系对侧小脑半球(新小脑)。核群的功能可能与人的直立行走,手的技巧性活动有关。4.小脑下脚(绳状体) (1)橄榄小脑束:起自对侧下橄榄核群 (2)脊髓小脑后束:起自同侧脊髓后角背核 (3)楔小脑束:起自楔外核 (4)前庭小脑纤维:部分来自前庭神经的初级传入纤维,部分发自前庭小脑核群。小脑又发出纤维到前庭神经核为小脑前庭纤维。前庭与小脑间的往返纤维形成傍绳状体,位于小脑下脚的内侧。 脑桥的内部结构 脑桥以斜方体分成被盖和基底部两部分 一、基底部 包括脑桥核与纵横两系纤维束 1.脑桥核:是在纤维束中散在的大、小不均的多极细胞聚集成的核团。脑桥核的轴突构成脑桥深、浅横纤维,行于纵行纤维束的深面与浅面,跨过中线到对侧聚集 成小脑中脚。 2.纵行纤维束 (1)皮质脊髓束 (2)皮质核束 (3)皮质脑桥束:包括额桥束和顶枕颞桥束 额桥束起自大脑皮质额叶背外侧面,终止于同侧脑桥核的内侧群。顶枕颞桥束起 自顶上、下小叶以及枕叶、颞叶的背外侧面,止于同侧脑桥核的外侧群及背侧群。 二、被盖部 1.脑神经及其核 (1)位听神经及其核 位听神经包括蜗神经和前庭神经 蜗神经核:包括背核与腹核,背核位于小脑下脚的背外侧隐于听结节深面,形成第四脑室

爱因斯坦的大脑有什么秘密

爱因斯坦的大脑有什么秘密 爱因斯坦大脑的秘密 桑德拉-维特森走进一间巨大的冷藏库,从那里找到一个类似冰淇淋盒的白色塑料盆。她把盒盖掀开,里面装着的并不是冰淇淋,而是一个人脑:这个弯弯曲曲、有着像山丘和峡谷一样构造的大脑,记录着20世纪最伟大的几何学家麦克唐纳考克斯特的思想。他的大脑饱满得让人惊讶。桑德拉说。 神经学家桑德拉拥有125个人类的大脑,其中包括爱因斯坦的部分大脑,正是对爱因斯坦大脑的研究,为这位加拿大女科学家带来了巨大的声誉。 桑德拉维特森是加拿大麦克马司特大学医学院的一名神经学家。在她的冷藏库里,一共保存着125个人类的大脑。这些大脑的主人全是加拿大人,他们中有商人、技术人员和家庭主妇,也有蓝领和白领。 30年来,桑德拉一直在和这些大脑打交道:为它们称重、计算它们的容量、测量它们的比例。桑德拉希望这些大脑能够揭开人类大脑构造与认知能力之间的关系。 爱因斯坦语言能力偏侧化的原因 桑德拉在麦克马司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前往纽约大学医学院攻读博士后。1977年,她开始在自己的家乡蒙特利尔建立这个大脑库。当时,桑德拉建立大脑库的目的,是打算研究语言能力具有偏侧化的原因(90%至95%的人,大脑中负责语言的区域都在左半球)。 1995年,桑德拉的大脑库里增加了一位特殊的成员爱因斯坦的部分大脑。这份大脑标本是从爱因斯坦的医生托马斯哈维那里得到的。1955年,爱因斯坦在

普林斯顿医院去世后,当时任病理科主任的哈维偷走了爱因斯坦的大脑,并因此失去了医院的工作。 作为爱因斯坦大脑的保管者,哈维数十年来收到过众多神经科学家的来信,希望能够得到一部分爱因斯坦的大脑进行研究。但大多数请求都被哈维拒绝了。在听说桑德拉拥有一个庞大的大脑库时,哈维在1995年给桑德拉发去一份手写的传真,问道你想研究爱因斯坦的大脑吗桑德拉马上回了一份非常简单的传真,上面写道是的。 对爱因斯坦的大脑研究引起轰动 在对爱因斯坦的大脑进行仔细研究后,1999年,桑德拉博士将研究结果发表在了著名的医学杂志《柳叶刀》上。桑德拉的这篇文章立刻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因为她提出了长期以来一直被其他神经学家忽视的一个事实:爱因斯坦的大脑中负责视觉思考和空间推理的区域顶叶,要比常人的大15%,而且,它不像常人的大脑那样,被大脑外侧裂分成两个部分,而是一个相对完整的部分。 爱因斯坦的大脑的故事 1955年4月18日凌晨,76岁的理论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医院去世。为其进行尸检的病理学家托马斯哈维借解剖遗体的机会,背着爱因斯坦的家人悄悄取走了爱因斯坦的大脑。他想深入研究分析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意识的载体,以发现这最伟大的头脑和平凡的头脑的不同之处。 为了完好地保存研究对象,哈维一回到家,就从不同角度对爱因斯坦的大脑进行拍照留存。最后,他把大脑切成240个小块,分开贮存。 我们往往存在这样一个想当然的观念,那就是,聪明人的脑袋应该比一般人的要大。不过,科学终究是要靠真实的数据作支撑。经过测量,哈维发现爱因斯

标准正态分布的密度函数

正态分布 第二章 第七节 一、标准正态分布的密度函数 二、标准正态分布的概率计算 三、一般正态分布的密度函数 四、正态分布的概率计算 幻灯片2 正态分布的重要性正态分布是概率论中最重要的分布, 这可以由 以下情形加以说明: ⑴正态分布是自然界及工程技术中最常见的分布 之一, 大量的随机现象都是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的. 可以证明, 如果一个随机指标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但其中任何一个因素都不起决定性作用, 则该随机指标 一定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 这些性质是其它 ⑵正态分布有许多良好的性质, 许多分布所不具备的. ⑶正态分布可以作为许多分布的近似分布. 幻灯片3 -标准正态分布 下面我们介绍一种最重要的正态分布 一、标准正态分布的密度函数 若连续型随机变量X的密度函数为 定义 则称X服从标准正态分布, 记为 标准正态分布是一种特别重要的 它的密度函数经常被使用, 分布。 幻灯片4 密度函数的验证 则有 (2)根据反常积分的运算有 可以推出 幻灯片5 标准正态分布的密度函数的性质

,X的密度函数为 则密度函数的性质为: 的图像称为标准正态(高斯)曲线。 幻灯片6 随机变量 由于 由图像可知,阴影面积为概率值。 对同一长度的区间 ,若这区间越靠近 其对应的曲边梯形面积越大。 标准正态分布的分布规律时“中间多,两头少”. 幻灯片7 二、标准正态分布的概率计算 1、分布函数 分布函数为 幻灯片8 2、标准正态分布表 书末附有标准正态分布函数数值表,有了它,可以解决标准正态分布的概率计算. 表中给的是x > 0时, Φ(x)的值. 幻灯片9 如果 由公式得 令 则 幻灯片10 例1 解 幻灯片11 由标准正态分布的查表计算可以求得, 当X~N(0,1)时, 这说明,X 的取值几乎全部集中在[-3,3]区间内,超出这个范围的可能性仅占不到0.3%. 幻灯片12 三、一般正态分布的密度函数 如果连续型随机变量X的密度函数为 (其中 为参数) 的正态分布,记为 则随机变量X服从参数为 所确定的曲线叫 作正态(高斯)曲线. 幻灯片13

爱因斯坦我的世界观

我的世界观The World As I See It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Albert Einstein - 1 我们这些总有一死的人的命运多么奇特!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只作一个短暂的逗留;目的何在,却无从知道,尽管有时自以为对此若有所感。但是,不必深思,只要从日常生活就可以明白: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首先是为那样一些人,我们的幸福全部依赖于他们的喜悦和健康;其次是为许多我们所不认识的人,他们的命运通过同情的纽带同我们密切结合在一起。我每天上百次的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是以别人(包括生者和死者)的劳动为基础的,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我强烈地向往着俭朴的生活。并且时常发觉自己占用了同胞的过多劳动而难以忍受。我认为阶级的区分是不合理的,它最后所凭借的是以暴力为根据。我也相信,简单淳朴的生活,无论在身体上还是在精神上,对每个人都是有益的。 How strange is the lot of us mortals! Each of us is here for a brief sojourn(逗留、旅居); for what purpose be knows not, though he sometimes thinks he senses it. But without deeper reflection(深思、熟虑、反省)one knows from daily life that one exists for other people-first of all for those upon whose smiles and well-being our own happiness is wholly dependent, and then for the many, unknown to us, to whosedestinies we are bound by the ties of sympathy. A hundred times every day Iremind myself that my inner and outer life are based on the labors of othermen,living and dead, and that I must exert(竭力、努力)myself in order to give in the same measure as I have received and am still receiving. I am strongly drawn to a frugal(节约的、节俭的)life and am often oppressively(压制性地、压迫地、沉重地、难以忍受地)aware that I am engrossing an undue(不适当的、过度的)amount of the labor of my fellow-men(同伴,同胞,同路人). I regard class distinctions as unjustified(不正当的、无法解释的)and, in the last resort, based on force. I also believe that a simple and unassuming(不爱炫耀的、谦逊的)life is good for everybody,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2 我完全不相信人类会有那种在哲学意义上的自由。每一个人的行为不仅受着外界的强制,而且要适应内在的必然。叔本华说:“人虽然能够做他所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所想要的。”#1 这句格言从我青年时代起就给了我真正的启示;在我自己和别人的生活面临困难的时候,它总是使我们得到安慰,并且是宽容的持续不断的源泉。这种体会可以宽大为怀地减轻那种容易使人气馁的责任感,也可以防止我们过于严肃地对待自己和别人;它导致一种特别给幽默以应有地位的人生观。 I do not at all believe in human freedom in the philosophical sense. Everybody acts not only under external compulsion but also in accordance with inner necessity. Schopenhauer(叔本华)'s saying, "A man can do what he wants,but not want what he wants," has been a very real inspiration to me since my youth; it has been a continual consolation(安慰)in the face of life's hardships, my own and others', and an unfailing well-spring(水源、源头)of tolerance. This realization mercifully mitigates(缓和、减轻)the easily paralyzing(使瘫痪、使麻痹)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prevents us from taking ourselves and other people all too seriously; it is conducive to a view of life which, in particular, gives humor its due. 3 要追究一个人自己或一切生物生存的意义或目的,从客观的观点看来,我总觉得是愚蠢可笑的。可是每个人都有一些理想,这些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就在这个意义上,我从来不把安逸和享乐看作生活目的本身——我把这种伦理基础叫做猪栏的理想。照亮我的道路,是善、美和真。要是没有志同道合者之间的亲切感情,要不是全神贯注于客观世界——那个在艺术和科学工作领域里永远达不到的对象,那么在我看来,生活就会是空虚的。我总觉得,人们所努力追求的庸俗目标——财产、虚荣、奢侈的生活——都是可鄙的。

(完整版)大脑开发的重要性

大脑开发的重要性 所谓大脑的开发就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将大脑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很多人都在提倡右脑的开发,因为很多人都是左脑动物,其实不然,左右脑之间通过约几亿条神经纤维组成的胼胝体进行相连,其功能,活动息息相关,我们不应该厚此薄彼,实际上左右脑同时开发才能真正有效发挥大脑的作用。 大脑,通俗意义上指脑,包括脑干,间脑,小脑和端脑。其分别承担着不同的任务:脑干主要承担着维持个体生命,包括呼吸,心跳,睡眠,消化,体温等;间脑一般被分成背侧丘脑、后丘脑、上丘脑、底丘脑和下丘脑五个部分,背侧丘脑不仅是感觉的转换站,也是一个复杂的分析整合中枢,下丘脑是较高级的调节内脏及内分泌活动的中枢上丘脑与嗅觉、视觉有密切关系;小脑位于大脑半球后方,小脑通过它与大脑、脑干和脊髓之间丰富的传入和传出联系,参与躯体平衡和肌肉张力,肌紧张的调节,以及随意运动的协调;端脑包括左右大脑半球。端脑是脊椎动物脑的高级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由左右两半球组成,在人类为脑的最大部分,是控制运动、产生感觉及实现高级脑功能的高级神经中枢。脊椎动物的端脑在胚胎时是神经管头端薄壁的膨起部分,以后发展成大脑两半球,主要包括大脑皮质、大脑髓质和基底核等三个部分。我们常说的大脑开发就是指端脑(左右半球)的开发,其中数右脑开发最引人注目。 正常人的脑细约140亿~150亿个,但只不足10%被开发利用,其余大部份在休眠状态,更有研究统计认为有98.5%的细胞是处于休眠,甚至有专家认为只有1% 参加大脑的功能活动。而人在30岁以后每天脑细胞是以十万个的速度在死亡,虽然这对大脑150亿脑细胞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如果死亡的是已开发的、有功能的脑细胞,必然影响脑效能,必显迟钝呆板。我们开发的大脑潜能约有95%的大脑潜能尚待开发与利用,即使像爱因斯坦这些科学精英的大脑的开发程度也只达到13%左右。按照这样的理解,开发大脑潜能,让自己变得更加聪明起来并非什么天方夜谭。 我们人脑通过感官得到的信息以模糊的图像存入右脑,如同录像带一样,放在巨大的收藏录像带的仓库里。信息是以某种图画、形象,如电影胶片一样记入右脑中。右脑所捕捉到的信息数量比左脑大百万倍。 正如我们所知道的,大脑的开发,尤其是右脑的开发,其最佳时期在六岁

数学分布(泊松分布、二项分布、正态分布、均匀分布、指数分布)生存分析贝叶斯概率公式全概率公式(新)

数学期望:随机变量最基本的数学特征之一。它反映随机变量平均取值的大小。又称期望或均值。它是简单算术平均的一种推广。例如某城市有10万个家庭,没有孩子的家庭有1000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有9万个,有两个孩子的家庭有6000个,有3个孩子的家庭有3000个,则此城市中任一个家庭中孩子的数目是一个随机变量,记为X,它可取值0,1,2,3,其中取0的概率为0.01,取1的概率为0.9,取2的概率为0.06,取3的概率为0.03,它的数学期望为0×0.01+1×0.9+2×0.06+3×0.03等于1.11,即此城市一个家庭平均有小孩1.11个,用数学式子表示为:E(X)=1.11。 也就是说,我们用数学的方法分析了这个概率性的问题,对于每一个家庭,最有可能它家的孩子为1.11个。 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求一个概率性事件的平均状况。 各种数学分布的方差是: 1、一个完全符合分布的样本 2、这个样本的方差 概率密度的概念是:某种事物发生的概率占总概率(1)的比例,越大就说明密度越大。比如某地某次考试的成绩近似服从均值为80的正态分布,即平均分是80分,由正态分布的图形知x=80时的函数值最大,即随机变量在80附近取值最密集,也即考试成绩在80分左右的人最多。 下图为概率密度函数图(F(x)应为f(x),表示概率密度):

离散型分布:二项分布、泊松分布 连续型分布:指数分布、正态分布、X2分布、t分布、F分布 抽样分布 抽样分布只与自由度,即样本含量(抽样样本含量)有关 二项分布(binomial distribution):例子抛硬币 1、重复试验(n个相同试验,每次试验两种结果,每种结果概率恒定———— 伯努利试验)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