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理论的集大成者

道教理论的集大成者
道教理论的集大成者

道教理论的集大成者-----刘一明

金耀东

道教是中国固有的宗教。金大定七年(1167),王春阳在山东宁海(金牟平)创立全真道,其徒丘处机为元太祖成吉思汗所器重,于是全真派盛极一时。以后道教正式分为正一、全真两大教派。从修炼方法上分,北方道教偏重于丹鼎南方道教偏重符箓。

清朝中叶道士刘一明栖居陇右兴隆山,练功课徒,募化建寺,著书立说。他的大量著作不仅阐述了历代经典著述,而且发展了张伯端及魏伯阳的道教理论,丰富了道教理论和道教文化,以致在今天,仍然成为人们进行气功修炼、修身养命的指导思想。近年来,刘一明的著作不但以各种单行本出版发行,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以《道书十二种》汇集了他的主要著作,以精装、线装、平装等不同版本出版,足以证明了刘一明著作的价值。

刘一明的一生大抵经历了求师问道,名师指路、潜心修炼、大彻大悟四个阶段。

刘一明号悟元子,又号素朴子、被褐散人,原籍山西平阳曲沃县(今山西闻喜东北),出生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甲寅九月十九日。少年的刘一明即读儒家经典,一心向往功名,尤好技艺、医卜星相、地理字画。后来在读《吕祖传》中黄

粱梦时,逐产生出尘脱俗的念头。由于他读书而得伤劳,久治不愈,便去寻在甘肃巩昌(陇西)经商的父亲,一则省亲,二则寻觅良医,在泾阳(今陕西泾阳县)关帝庙遇见一异人,授以他灵应膏一方,但却指出,此方虽能治病,却不能治命,劝他急切访求高师。但好长一时期,刘一明朝王墓李,东寻西问,所遇缁黄,皆野狐葛藤之语,依教乞食之辈。于是他去会宁铁木山、靖远、金城,在榆中龛谷遇广东籍姓樊老人,此人时而儒服,时而道冠,行遗迹异常,人莫能测。龛谷老人详细询问了刘一明拜过的老师及所读过的书籍后,让他读《参同契》、《悟真篇》、《西游记》三书,指出这些书为修真之指南,丹经中千真万真之理。老人又为其首言先天,后退坎离,开释三教一家之理,分析四象五行之固,劈破旁门外道之弊,拔开千枝百叶之妄。刘一明居住龛谷峡中,日夜攻读,细研经书,但总是不得要领、茫无头绪。后来,他又过搭那池龙凤山、海域、巩昌,无所收获,便二访龛谷老人,老人授他以毒蛇引路之诀以保身,让他回去尽孝道。第二年,刘一明三访龛谷老人,老人说,药自外来,丹向内结,先天之气自虚无中来,当极深研,细心穷理,仍须先尽人事。刘一明只好怏怏而归,遵照父亲的安排,去求功名。但他在金城,还在暗访高师。后来,他又去河南、平阳、汾州、太原,这时,他以三十多岁。恰恰这时父亲病故,他赴巩昌奔丧期间,打算趁机去拜访龛谷老人,又听说老人已东游秦川。在

他三十五岁那年于仙留镇遇到对他一生影响最大的另一个老师---齐丈人后,自汉南返巩昌搬父柩回山西途中,听说龛谷老人在陕西凤翔县太乙村,到村子里一打听,才知道老人已羽化,只好凄凄而归。

齐丈人与龛谷老人同学道于梁仙人,因齐少读诗书,秉性鲁钝,老实至诚,虽经磨练,受尽苦楚,终无所得。后在兰州阿干镇遇到西宁沙唐川的喇嘛丈人,齐跟着余丈人游西宁、凉州、甘州、苏州,在此期间,齐丈人才得余丈人指点,走出迷津。自明大事后的齐丈人过宁夏、定边、庆阳、平凉、西安,过栈道至褒城仙留镇隐居。

当刘一明向他再次求教时,齐丈人只说,真人之息以踵,凡人之息以喉。又给他一本《论语》,让细心研读。在刘一明渐悟的基础上,才将丹法火候细微,一一分别,全盘传授。并嘱他须要下二十年死功夫,方能见效。刘一明自此才算是得到了道家丹法的真传,他在《汉上遇师》诗写道:一十三年未解愁,仙留镇上向根由,而今悟得生身处,非色非空养白牛。

刘一明返回山西,择日安葬父亲,渡汾河,过绛州,穿禹门,过蒲城、庆阳、延安、定边,居灵州一年,又去宁夏、固原、平凉、彬州、凤翔。在这些地方,他明则医道济世,暗里打炼身心。在凤翔南台山和秦岭麻峪河住了一个阶段后,刘一明便西游甘肃,

曾宪义《中国法制史》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八章 宋辽金元时期的法律制度【圣才出品】

第八章 宋辽金元时期的法律制度 8.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两宋的法律思想 宋代主要立法及法律形式 行政法律规范 宋代法律制度 宋代法律内容的主要发展变化 刑事法律规范 民事经济法律规范 宋代司法制度 辽金两代立法概况及法制特点 辽代的立法概况及特点 金代的立法概况及特点 元代法制沿革及特点 元代法律制度 元代法律的主要内容特点 元代的司法制度 【重点难点归纳】 一、宋代法律制度 1.两宋的法律思想 (1)两宋的法律思想的主要来源 宋学中居首的是理学,其思想的主要来源大致出于三方面: 宋辽 金元时期的法 律制度

①汉学以前原始儒学经典,主要是《易》、《春秋》、《周礼》; ②佛学,主要是华严宗和禅宗; ③道教,主要是太极和阴阳学说。 上述思想内容遂成为两宋法律思想的主要渊源,在立法司法中有着不同程度的反映。 (2)两宋的法律思想的发展 从整个两宋的法制变化来看,其法律思想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①北宋初至仁宗朝末年 这一时期立法基本指导思想在于强化中央集权,重在刑事和行政立法。不仅在行政上以文官知州县事,在司法上强调武人不得干预,同时注重法律的修订和司法体制、诉讼程序的设置,以达到强化集权中央的目的。此外,北宋前期对官吏犯罪惩治较重。 ②神宗熙丰变法以后到北宋末年 这一时期在政治上经历了“庆历新政”和“元佑党争”,以王安石为首进行的“熙丰变法”对宋初以来法制影响颇大。其立法思想由以法律强化中央集权,变为以法律来适应封建商品经济的畸形发展。 ③南渡后至宋亡于元 这一时期立法思想主要受程朱理学和“永嘉”功利学派的影响,在当时的司法中,表现为对一般犯罪刑罚有所宽缓,注重狱事和清理民诉,以此缓和内外矛盾。随着商品经济畸形发展,以大量敕例、指挥变通旧律,在有关婚姻、财产继承等方面的律法中尤其如此。债法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2.宋代主要立法及法律形式 (1)《宋刑统》的编纂及其特点 ①《宋刑统》的编纂

导游基础知识——道教

道教知识 001、[熟悉]道教是以“道”为最高信仰的中国本土宗教。(选) 002-、[熟悉]东汉张陵在四川鹤鸣山,奉老子为教主,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创立五斗米道。 (选) 003-、[熟悉]五斗米道为早期道教。因后世道教尊张陵为天师,故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选) 004-、[熟悉]汉灵帝时张角所创立的太平道也属早期的道教。(选) 005、[熟悉]道教真正成为教派,从南宋和金元南北对峙之时开始。(选) 006、[熟悉]金元以来,全国道教形成正一道、全真道两大教派。(选) 007、[熟悉]正一道是元代形成的道教宗派。(选) 008、[熟悉]正一道集符箓派之大成,以行符箓为主要特征(画符念咒,驱鬼降妖,祈福禳灾)。(选 /判) 009、[熟悉]正一道奉持的主要经典为《正一经》。(选) 010、[熟悉]正一道的道士可不出家、不住宫观,可具有家室,清规戒律也不如全真道严格。(选/ 判) 011、[熟悉]全真道为金初创立的道教宗派,由重阳真人王喆创立于金初大定七年。(选) 012、[熟悉]全真道主张道释儒合一。修行以个人隐居潜修为主,重内丹修炼不尚符箓,修身养性为正道。013、[熟悉]全真道的道士必须出家住宫观,不得蓄妻室,并制定严格的清规戒律。(选/判) 014、[了解]张紫阳所传为南宗,王重阳所传为北宗。王重阳七大弟子称全真七子,开创全真道7 个支派。015、[熟悉]长春真人邱处机开创的龙门派势力最大,至今全真道仍以龙门派人数最多。(选) 016、[熟悉]道教基本教义,宣扬道是“万物之母”,是宇宙万物之中最核心的东西。(选) 017、[熟悉]道教修炼的目的是追求长生不老、肉身成仙,久视人间。(选/判) 018、[掌握]道教信奉的最高天神是尊神。(选) 019、[掌握]三清是道教最高层次神团: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选) 020、[了解]三清在道教中代表宇宙万物创造的3个阶段,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选)

第八章 宋辽金元时期的法律制度

第八章宋辽金元时期的法律制度 第一节宋朝法律制度 学习重点: 1、两宋的法律思想; 2、宋代主要立法和法律形式; 3、宋代法律内容的发展变化; 4、宋代的司法制度。 一、两宋的法律思想 (一)第一个时期,立法基本指导思想在于强化中央集权; (二)第二个时期,以法律来适应封建商品经济的畸形发展; (三)第三个时期,立法思想主要受程朱理学和“永嘉”功利学派的影响。 二、宋代主要立法和法律形式 (一)《宋刑统》的编撰及其特点 《宋刑统》(《宋建隆重详定刑统》) ——宋朝初年制定,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封建法典。 .《宋刑统》在体例上对唐律的变化之处有三: 1、以刑律为主,律敕合编 2、篇下设门 《宋刑统》12篇的每篇中,将调整同类社会关系的条文汇编为一门,分为213门。其中“一部律内余条准此条”门是较特殊的一个门,它就某些概念进行界定,适用于其他律条中出现在的同一概念,此即“余条准此”。共有44条,如“‘亲属’,谓丝麻以上及大功以上婚姻之家”,并注明“余条亲属,准此。”即整部律典其余条中所出现的“亲属”都适用这个定义。 3、立“起请”条 《宋刑统》中还有一些条文之后附有以“臣等参详”或“臣等议曰”开头的文字,称为“起请”条。它们是窦仪等《宋刑统》的编修者对某些律、律疏或“准”条的补充,作为参照,也具有法律效力。 《宋刑统》在内容上对唐律的变化之处 1、删除《唐律疏议》每篇篇首的篇名沿革史。 2、增设“折杖法”的规定,即以杖刑代替流、徒、杖、笞之刑,以体现恤刑原则。 3、对官吏犯赃罪的处罚比《唐律疏议》明显减轻,对盗罪的处罚加重。 4、增加民事、商事方面的立法。 (二)编敕 敕是皇帝在特定时间针对特定的人或事临时发布的诏旨,称为“散敕”,在宋代又称为“宣敕”。它不具有普遍性,要上升为一般的法律形式,还须经过特定的编修程序,即“编敕”。 编敕是宋朝最重要、最经常的立法活动 编敕的地位高于《宋刑统》,但《宋刑统》并未被完全废弃,“诸敕令无例者从律,律无例

《国史通鉴》宋辽金元篇1——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

后周第二任皇帝世宗柴荣在商量攻打幽州时突发疾病,后不久便病逝,其儿子接任帝位,此时他的儿子年仅七岁。 赵匡胤时为殿前都点检一职,是禁军的统帅。在柴荣去世后的第二年的新年这一天,赵匡胤等人假奏敌情,说:北汉联合契丹出兵大举南下,已经快到黄河了。朝廷便命赵匡胤帅大军北上抵抗,在行至陈桥驿这个地方,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以及谋士赵普便在三军中散步柴荣还在世的传言“点检为天子”,并且说天上出现了两个太阳,暗示着要改朝换代了,而此时的赵匡胤以喝醉为名还在自己房间里装睡,后来,他在听到外面三军出现骚乱声后便出门,此时早已准备好的黄袍便被赵普等人披到了赵匡胤的身上,于是在陈桥驿这个地方的兵变,促成了赵匡胤的黄袍加身。 赵匡胤带着三军进入汴京(今开封),此时城内里应的人也早已得到了消息,大开城门迎赵匡胤,城内的官员见大势已去,便纷纷跪拜在地,高呼万岁,赵匡胤成功称帝,由于赵匡胤担任节度使的封地为宋州,于是国号便为“宋”,宋朝自此成立。 赵匡胤当上皇帝以后,常常晚上睡不着觉,因为他知道自己的皇帝位置是怎么得来的,如果那天下面的将领也带着大军叛乱,他就危险了,于是便邀请将当时掌握着兵权的将领们喝酒,这些将领大多都是陈桥兵变的将领。酒喝到酣处,赵匡胤突然放下酒杯说:我这个皇帝也不好当呀,试问谁不想当呀。众将一听皇帝说这句话,酒已经被吓醒了一半了,纷纷放下手中的酒杯。于是赵匡胤又说到:如果哪天你们手下的将士拿刀架在你的脖子上让你谋反当皇帝,你说从也不从?众将士听到这句话,酒完全被吓醒了,他们明白皇帝的意思,便纷纷跪倒在地。赵匡胤继续说:何不舍弃手中的兵权,到藩镇去购买良田房屋,歌儿美女,整日喝酒观舞来颐养天年呢。并且皇室也将与你们联姻,这样一来也是亲家了。众将士纷纷磕头谢恩,这便是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

第7章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 一、宋朝的文教政策和教育制度 1.文教政策 宋初的统治者在统一国家之后,对统治策略做了重大改变,由原来的重视“武功”,改为强调“文治”。与统治策略的这一转变相适应,确立了“兴文教,抑武事”的国策。概括地说,它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 (1)重视科举,重用士人 北宋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开始重用文人,充任全国各级政权的官吏,军队也受文官节制。正因为政治上迫切需要文人,于是便利用传统的科举考试,大量取士。 (2)“三次兴学”,广设学校 宋初重视科举考试,却忽视了兴建学校培育人才,因此开始广设学校培育人才。“兴文教”的政策在宋初主要表现为重视科举选拔人才,在此之后,将侧重点放在兴学育才。自庆历四年(1044年)后,宋朝历史上先后出现了三次著名的兴学运动。 ①庆历兴学是由范仲淹在宋仁宗庆历四年主持的,兴学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点: 第一,普遍设立地方学校,诏州县立学; 第二,改革科举考试,规定科举考试先策,次论,次诗赋,罢贴经、墨义; 第三,创建太学,并在太学中推行胡瑗的“苏湖教法”。 ②熙宁兴学是由王安石在宋神宗熙宁年间主持和推进的,教育的改革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改革太学,创立“三舍法”; 第二,恢复和发展州县地方学校; 第三,恢复与创立武学、律学、医学等专科学校; 第四,编撰《三经新义》,作为统一教材; 第五,改革科举制度。 ③崇宁兴学是蔡京在宋徽宗崇宁年间主持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全国普遍设立地方学校; 第二,建立县学、州学、太学三级相联系的学制系统; 第三,新建辟雍,发展太学; 第四,恢复设立医学,创立算学、书学、画学等专科学校; 第五,罢科举,改由学校取士。 上述三次兴学运动,虽然前两次均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但都不同程度地将宋朝教育事业向前推进了一大步。第三次兴学,对宋朝教育事业发展所起的促进作用,更是超过了前两次。因此,这三次兴学运动是宋朝“兴文教”政策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体现。 (3)尊孔崇儒,提倡佛道 宋朝统治者尊孔崇儒,大力提倡佛、道,其主观目的是为了维护统治,但积极提倡的结果,使儒、佛、道三家在长期而激烈的斗争中,逐渐走上了融合的道路。最后终于孕育出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糅合佛、道思想而成的新的思想体系——理学思想,后经元、明、清统治者的不断提倡,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思想。 2.教育制度 宋朝的教育制度基本上沿袭唐制。宋初由于重视科举取士,虽设官学,而未被重视,自三次兴学运动后,才在中央和地方陆续建立起了完备的官学教育体系。南宋虽偏安江南,但在绍兴、乾道、淳熙年间,官学亦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官学教育制度分为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中央官学属于国子监管辖的有国子学、太学、辟雍、四门学、广文馆、武学、律学、小学等;属于中央各局管辖的有医学、算学、书学、画学等;直属于中央政府的有资善堂、宗学、诸王宫学、内小学等。地方官学有州学、府学、

辟谷基础知识普及

人生百病,人身自有百药医,上药三品,精气神,气为根本,”气”形而下化则为精,形而上化则为神。 道家有云:精足不思淫,气足不思食,神足不思眠。 然,“气”从何来? 不管是中医也好还是道家也罢,均有“养生”一说。“养生”养的就是人体三宝“精气神”,生起的是人体旺盛的生命力。然而,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人心不足,加之毫无节制的饮食和纵欲。又不懂的“养生”弥补之道。致使每个人的身体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随之而来的是:肥胖、三高、心脑血管疾病乃至癌症的出现。 今天,我们之所以还可以生存在世间,这与我们的“精气神”是分不开的,要知道“精气神”不足,这是百病渐生的开始,“精气神”一旦耗尽,也就是我们生命的终结。 “气”乃身体奥妙之源泉,人体大藏之钥匙。今天,尽管我们不懂“养生”之道,却可以通过丰富的食物,来获取和补充自身每日所消耗的“气”。 可是,正所谓:病从口入。今天,我们来看这张嘴,说它是“百病出入之门户”一点儿都不为过。毫无节制的饮食习惯,不仅不会让我们身体得到健康,还会破坏我们体内“五形之气”的平衡,让人体出现各种问题。 滴水穿石并非一日之功,恶病缠身也非一日之果。不懂养生之道,如何修补自身亏损,扶阳固本? 辟谷打开先天命体系统,提升身体的元阳之气,阳气即为人体的正气,我们可以理 解为,这是身体的免疫力,抵抗力,自愈力。阳气长,病浊邪阴之气则消。 辟谷是对人体自内而外的一次系统的清理,是对人体五脏六腑的一次重启。

一.什么是辟谷? 辟谷,又称却谷、断谷、绝谷、休谷、却谷。 是道家特有的一种修炼方法,即是不食五谷和肉类,从而断绝体内晦气和堆积物的来源,使体内清洁。让身体从内而外达到百病不侵,回复身体机能,挖掘自身潜力。 但辟谷并不是不吃任何东西,更不是绝食或不饮不食。 明白这一点,可以打消许多人对辟谷的恐惧,消除其心理负担。 辟谷包括食气辟谷、丹药辟谷、点穴辟谷疗法等。 辟谷到一定程度出现不感到饥饿,不进饮食而精力充沛,身体轻快而无不适等效应。 二.辟谷的好处: 1.百病早愈——肠胃全面休息,身体进入非操作状态,全面启动自我疗愈的机制,发挥器官自动修复功能及自动回复身体各种平衡(血压、体重、血糖量、体质寒热等)的作用,加速各种大小病患快速痊愈,尤其是结石、痔疮、肿瘤、肠胃病、皮肤病、三高、糖尿病、心脏血管症、感冒、发烧等。 2.返老还童、延年益寿——体内细胞衰老过程得以放缓,令各组织器官运作趋正常、自然,充满活力生气,已老化的部分功能回复青春时代的状态;例如视力听力改善。每次断食都会增寿。 3.容貌美白亮丽——肠道大清洗,脂肪得以消耗燃烧至正常存储量。皮肤在断食后看来更干净、红润、有光采,各种瘀斑、粉刺、暗疮逐步消除,班疹及其他疮疥早愈,令人觉得吸引力大增。 4.减肥瘦身——清水断食每日燃烧1 磅脂肪,半断食汤汁茶断食亦耗掉体内相当的脂肪,对减肥往往非常有效。更重要的是断食一方面改变消化系统的功能,让肠胃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大全 【四大名绣】苏绣〖苏州〗、湘绣〖湖南〗、蜀绣〖四川〗、广绣〖广东〗 【四大名扇】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 【四大名花】牡丹〖山东菏泽〗、水仙〖福建漳州〗、菊花〖浙江杭州〗、山茶〖云南昆明〗 【十大名茶】西湖龙井〖浙江杭州西湖区〗、碧螺春〖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信阳毛尖〖河南信阳车云山〗、君山银针〖湖南岳阳君山〗、六安瓜片〖安徽六安和金寨两县的齐云山〗、黄山毛峰〖安徽歙县黄山〗、祁门红茶〖安徽祁门县〗、都匀毛尖〖贵州都匀县〗、铁观音〖福建安溪县〗、武夷岩茶〖福建崇安县〗 【扑克人物】 黑桃J:查尔斯一世的侍从,丹麦人霍克拉 红桃J:查尔斯七世的宫廷随从拉海亚 梅花J:亚瑟王的著名骑士兰斯洛特 方块J:查尔斯一世的侍从罗兰 黑桃Q:帕拉斯o阿西纳,古希腊神话中智慧与战争女神 红桃Q:朱尔斯,德国人,查尔斯一世的妻子 梅花Q:英国的兰开斯特王族的约克王后 方块Q:是《圣经o旧约》中的约瑟夫的妹妹,莱克尔皇后 黑桃K:戴维,公元前10世纪的以色列国王索洛蒙的父亲,擅长弹奏竖琴 红桃K:查尔斯一世,弗兰克国王沙勒曼 梅花K:马其顿国的亚历山大大帝,最早go-vern-ment世界 方块K:罗马名将和政治家朱亚斯o西泽,罗马统一后成为独裁统治者 【十二生肖】 〖中国〗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埃及〗牝牛、山羊、狮子、驴、蟹、蛇犬、猫、鳄、红鹤、猿、鹰 〖法国〗摩羯、宝瓶、双鱼、白羊、金牛、双子、巨蟹、狮子、室女、天秤、天蝎、人马 〖印度〗招杜罗神的鼠、毗羯罗神的牛、宫毗罗神的狮、伐折罗神的兔、迷立罗神的龙、安底罗神的蛇、安弥罗神的马、珊底罗神的羊、因达罗神的猴、波夷罗神的金翅鸟、摩虎罗神的狗、和真达罗神的猪, 【年龄称谓】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司法类试卷]国际司法考试卷四(宋辽金元时期的法律制度)模拟试卷1.doc

[司法类试卷]国际司法考试卷四(宋辽金元时期的法律制度)模拟试卷 1 一、分析题 1 宋刑统 2 编例 3 条法事类 4 《庆元条法事类》 5 折杖法 6 刺配 7 凌迟 8 客户 9 主户 10 以敕代律 11 翻异别勘制 12 《洗冤集录》 13 《治契丹及诸夷之法》 14 《重熙新定条制》 15 《泰和律义》 16 札撒

17 《大札撒》 18 《至元新格》 19 《大元通制》 20 《元典章》 21 《至正条格》 22 肃政廉访使 23 行御史台 24 警迹人 25 编敕 26 简述宋代的立法思想。 27 简述宋朝刑罚制度。 28 宋代民事法规有哪些发展和变化? 29 简答宋朝商事类法律的主要内容。 30 宋朝职官管理法主要有哪些制度? 31 宋朝中央与地方的司法机关是如何设置的,其分工如何? 32 宋代的刑事证据主要有哪几种?法律对各种证据有何规定? 33 简述辽代的立法概况。 34 简述金朝的立法概况。

35 元代的立法指导思想是什么? 36 简述元代的五刑体制有何变化? 37 简述元代中央司法机构的设置和职掌。 38 简述元代的监察体制。 39 (宋朝)寿州有人杀妻之父母兄弟数口,州司以为不道,缘坐妻子。刑曹驳曰:殴妻之父母,即是义绝,况于谋杀乎?不当复坐其妻。请解释这样判决的理由是什么? 40 (宋朝)待制马宗元少时,父麟殴人,被系守辜。而伤者死,将抵法。宗元推殴时在限外四刻。因诉之郡,得原父死。请结合宋朝的有关法律分析之。 41 (元朝)王拜驴等于贺二地内掘得埋藏之物,拟令得物之人与地主停分。案经中书省批准,并定例:今后若有于官地内掘得埋藏之物,于所得物内一半没官,一半付得物之人。于他人地内得物者,依上于地主停分。若租佃官私田宅者,例同业主。如得古器珍宝奇异之物,随即申官进献,约量给价。如有诈伪隐匿其物,全追没官,更得断罪。请对该案进行分析,并说明中书省如此定例的目的何在。 二、论述题 42 《宋刑统》与前朝法律相比,有哪些发展变化? 43 宋朝在援法而治上有何特色? 44 元代的法律制度是如何体现民族歧视与压迫的?

公共基础文学常识考试题及答案(2017整理)

公共基础文学常识考试题及答案 1、茅盾的农村三部曲是 A、《春蚕》 B、《子夜》 C、《秋收》 D、《残冬》 E、《骆驼祥子》 正确答案:A、C、D 2、鲁迅是著名的 A、政治家 B、文学家 C、思想家 D、民主战士 E、革命家 正确答案: B、C、D 3、《三国演义》分为哪几部分 A、黄巾之乱 B、董卓之乱 C、群雄逐鹿 D、三国鼎立 E、三国归晋 正确答案:A、B、C、D、E 4、关汉卿约1220--1300,今河北安国人,元代杂剧作家,他的代表作有 A、《窦娥冤》 B、《救风尘》 C、《望江亭》 D、《拜月亭》 E、《离骚》 正确答案:A、B、C、D 5、唐传奇题材丰富广泛,主要有 A、爱情 B、豪侠 C、神怪 D、历史四类 E、神幻 正确答案:A、B、C、D

6、【多选】题目: 属于“田园诗派”的诗人是 A、王维 B、孟浩然 C、杜甫 D、王安石 E、陶渊明 正确答案:A、B 7、建安诗人主要是 A、曹操 B、曹植 C、曹丕父子 D、陶渊明 E、王安石 正确答案:A、B、C 8、汉诗包括 A、乐府民歌 B、文人诗 C、诗 D、民歌 E、喜剧 正确答案:A、B 9、史称“四大赋”的是 A、《吊屈原赋》 B、《甘泉赋》 C、《河东赋》 D、《羽猎赋》 E、《长阳赋》 正确答案:B、C、D、E 10、下列属于汉大赋有 A、《七发》 B、《甘泉赋》 C、《河东赋》 D、《长门赋》 E、《汉赋》 正确答案:A、B、C 11、秦汉文学上古期第二阶段主要文学体式有 A、赋

B、散文 C、诗歌 D、人物传记 E、札记 正确答案:A、B、C 12、历史散文的发展,大致可分三个阶段:第-阶段以为的代表作是 A、《尚书》 B、《春秋》 C、《左传》 D、《国语》 E、《战国策》 正确答案:A、B 13、汉代习惯把采自民间的歌谣称为“乐府民歌”,其中哪两部作品在结构和叙事的完整性上都达到了汉乐府的最高水平 A、《病妇行》 B、《长歌行》 C、《陌上桑》 D、《孔雀东南飞》 E、《诗经》 正确答案:C、D 14、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轼 A、苏淘 B、苏辙、 C、王勃 D、王安石 E、曾巩 正确答案:A、B、D、E 15、下列哪两个作品-起构成了整个中国文学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A、《楚辞》 B、《诗经》 C、《离骚》 D、《天问》 E、《论语》 正确答案:A、B 16、诸子散文是指春秋到战国这-时期诸子百家阐述各自对自然、社会不同观点和主张的哲理性著作,代表作有 A、《论语》

宋辽夏金元时期教案

第五单元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 ——宋辽夏金元时期 (一)宏观掌控 总体特征: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 1、政治 (1)民族政权并立,并逐步趋向统一。(2)北宋实现了局部地区统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坚强中央集权。(3)元朝实现中国历史上的第三次大统一,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中央集权制度基本完善。元建立行省制度对全国进行有效管辖,台湾、西藏等我国周边地区正式归辖于中央政权。 2、经济 经济中心南移完成,封建制生产方式进一步向边疆地区扩展,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格局。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民族间的经济交流频繁,促进边疆地区的发展。 3、民族关系 (1)汉族政权衰微,少数民族发展迅速。(2)民族间战争一度频繁,但通过议和维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局面,经济文化交流密切。(3)民族融合出现新高潮,形成新民族——回族。 4、文化 (1)古代科技发展出现新高峰,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建筑技术、科技著作和天文历法成就突出。(2)理学产生和发展。(3)宋词和元曲成就突出,书院的兴起、宋词的繁荣、市民文学出现(新特点)。 (二)微观细嚼 1、北宋的建立和分裂割据局面的结束 陈桥兵变:960年赵匡胤东京北宋 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措施,“先南后北”、“先易后难”;标志是北汉被灭 2、北宋中央集权的强化 原因:吸取五代十国的经验教训 措施:①集中军权,杯酒释兵权;将禁军统领一分为三,直接对皇帝负责;设立枢密院与统领军队将帅互相牵制;实行更戍法。②集中行政权,在中央把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地方上派文官做知州,设通判与知州互相牵制。③集中财权和司法权,设转运使,司法人员由文官担任。④发展科举制度,考试分乡试、省试、殿试(成为定制);科目减少,进士科最重要;实行糊名法影响:积极,五代以来的藩镇割据的基础被铲除,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与安定,有利于社会发展;消极,政府机构重叠,财政开支大,军队战斗力弱,导致“冗官”、“冗费”、“冗兵”,种下积贫积弱的祸根

第七章 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

第七章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 一、填空题 1.《四书》包括《》、《》、《》、《》。它是由编定的。 2.北宋先后发起三次兴学运动,第一次是主持发起,史称“”;第二次是变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史称“”;第三次由主持发动,史称“”。3.元代京都国子学中的,实际上是一所外语学校。 4.两宋著名的书院有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等。 5.宋元私塾中最为流行的识字教材有:《》、《》、《》等。 6.朱熹将人性分成“”与“”两个方面,强调学校教育的目的是“”。 7、朱熹把学校教育明确划分为与两个阶段。 二、单项选择题 ()1、“升舍”制度是哪个朝代创立的? A、元代 B、宋代 C、唐代 D、明代 ()2、“学田”制度是在哪个朝代作为制度确定下来的? A、元代 B、宋代 C、唐代 D、明代 ()3、“书院”作为一种教育组织正式形成是在哪个朝代?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4、《白鹿洞书院揭示》是谁制定的? A、王守仁 B、湛若水 C、阮元 D、朱熹 ()5、程朱理学控制科举与学校始于哪个朝代? A、宋代 B、元代 C、明代 D、清代 ()6、从“教”、“养”、“取”、“任”四个方面来综合考察人才的系统理论是由谁提出的?A、

韩愈B、朱熹C、王安石D、王守仁 三、判断题 ( ) 1、“国子监”既是宋朝最高教育管理机构,又是最高学府。 ( ) 2、“积分法”作为一种学生学业考核方法,始于宋代,到元代趋于完善。 ( ) 3、设置地方教育行政长官“提举学事司”是元代官学制度有别于宋代的特点之一。( ) 4、殿试制度是在宋代成为制度的。(我做错了) ( ) 5、“书院”这种教育组织萌芽于宋朝末年。 ( ) 6 、程朱理学在宋代即已取得了官方哲学的地位,并控制了宋、元、明、清四代的科举和学校。 ( ) 7、在儿童教育上,朱熹强调对儿童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王守仁强调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兴趣。 四、名词解释题 1、学田: 2、苏湖教法: 3、三舍法 五、简答题 1.北宋的三次兴学运动有哪些主要内容? 2、宋代书院在教学和管理方面有哪些重要特点: 3、朱子读书法的基本内容: 4、王安石关于造就人才的纲领有哪些内容? 六、论述题 1、宋代对于科举制度进行了哪些重要的调整,调整的内容和意义如何?

中国历史第一册基础知识整理

中国历史第一册基础知识整理 一、夏商周的兴旺 1、建立夏朝标志着我国原始社会的结束,奴隶社会的开始,禹死启继代替了,天下为公变成了天下为家。夏朝最后一个王是 2、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朝灭亡商建立。汤运用伊尹做大臣,要求臣下做到有功于民,迁殷,商超稳定下来,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商朝最后一个王是,制造了炮烙之刑。 3、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与商纣在展开大战,商朝灭亡,西周建立,定都。西周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制,通过分封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夏商西周灭亡的根本原因是暴政。 二、春前战国的纷争 1、东周分为和两个时期。春秋时期(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的著名霸主有、、等。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出现了、、、、、、七雄并立的局面,其中三家瓜分晋国。 2、战国时期的战争有、、,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进攻) 3、齐桓公争霸:条件齐国在今山东北部盛产鱼盐失败是北方的一个大国。 措施:齐桓公任用为相,积极改革,发展生产,同时改革,组建强大的军队,以为号召扩充疆界。 影响:通过改革齐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4、晋文公争霸:整顿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通过使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但是,百余年后楚庄王成了中原霸主。 5、封建经济的发展:我国开始出现铁工具,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时期出现 牛耕,牛耕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场革命。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在岷江中游修建了,是闻名于世的工程。使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6、商鞅变法:(1)目的;战国时期,地主阶级为了建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各国先后进行变法。(2)开始:年,商鞅在的支持下进行变法 (3)内容:国家承认,允许,奖励,生产多的人,可免除。根据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特权,建立,有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3)作用:经过商鞅变法, 7、先秦文化:(1)商朝时出现了 (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第4版)学习辅导(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圣才出品】

第7章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 7.1 复习笔记 一、宋朝的文教政策和教育制度 1.文教政策 宋初的统治者在统一国家之后,对统治策略做了重大改变,由原来的重视“武功”,改为强调“文治”。与统治策略的这一转变相适应,确立了“兴文教,抑武事”的国策。概括地说,它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 (1)重视科举,重用士人 北宋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开始重用文人,充任全国各级政权的官吏,军队也受文官节制。正因为政治上迫切需要文人,于是便利用传统的科举考试,大量取士。 (2)“三次兴学”,广设学校 宋初重视科举考试,却忽视了兴建学校培育人才,因此开始广设学校培育人才。“兴文教”的政策在宋初主要表现为重视科举选拔人才,在此之后,将侧重点放在兴学育才。自庆历四年(1044年)后,宋朝历史上先后出现了三次著名的兴学运动。 ①庆历兴学是由范仲淹在宋仁宗庆历四年主持的,兴学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点: 第一,普遍设立地方学校,诏州县立学; 第二,改革科举考试,规定科举考试先策,次论,次诗赋,罢贴经、墨义; 第三,创建太学,并在太学中推行胡瑗的“苏湖教法”。

②熙宁兴学是由王安石在宋神宗熙宁年间主持和推进的,教育的改革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改革太学,创立“三舍法”; 第二,恢复和发展州县地方学校; 第三,恢复与创立武学、律学、医学等专科学校; 第四,编撰《三经新义》,作为统一教材; 第五,改革科举制度。 ③崇宁兴学是蔡京在宋徽宗崇宁年间主持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全国普遍设立地方学校; 第二,建立县学、州学、太学三级相联系的学制系统; 第三,新建辟雍,发展太学; 第四,恢复设立医学,创立算学、书学、画学等专科学校; 第五,罢科举,改由学校取士。 上述三次兴学运动,虽然前两次均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但都不同程度地将宋朝教育事业向前推进了一大步。第三次兴学,对宋朝教育事业发展所起的促进作用,更是超过了前两次。因此,这三次兴学运动是宋朝“兴文教”政策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体现。 (3)尊孔崇儒,提倡佛道 宋朝统治者尊孔崇儒,大力提倡佛、道,其主观目的是为了维护统治,但积极提倡的结果,使儒、佛、道三家在长期而激烈的斗争中,逐渐走上了融合的道路。最后终于孕育出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糅合佛、道思想而成的新的思想体系——理学思想,后经元、明、清统治者的不断提倡,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思想。 2.教育制度 宋朝的教育制度基本上沿袭唐制。宋初由于重视科举取士,虽设官学,而未被重视,自

一人之下中的五个道教知识(人物篇)

人之下中的五个道教知识(人物篇) 上次给大家介绍过《一人之下》中的七个道教知识,微 博和知乎的反响都蛮不错的,看来大家喜欢,故今日再给大家介绍五个有趣的。杨朱在《一人之下》中有全 性一派,此派奉杨朱为祖师爷,崇尚拔一毛以利天下不为也后世称为一毛不拔,这话是孟子断章取义说的话。在第二季中剧中的张天师把后面半句话也说出来了。此言出自《列子?杨朱》中墨家的禽滑厘和杨朱的对话。杨朱认为古人做的好:“伯成子高不以一毫利物,舍国而隐耕。大禹不以一身自利,一体偏枯。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 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受损失得一个国家杨朱也不干,杨朱觉得啊大家都没有损失,这天下不就治理好了吗?这近似于今日的各行各业各尽其责则天下治,虽有各扫自家门前雪之意,但杨朱关心的是人 权益被人掠夺,这在那个时代可是常态。(杨朱像没找到靠谱的,就请大家看看列子御风)二诸葛亮和道教《一人之下》中诸葛丞相的后人为异人家族,而诸葛丞相本人也被尊为史 上最伟大的异人,其实早在元代诸葛亮在文学艺术中就是道士,元杂剧《诸葛亮博望烧屯》开场诸葛亮自报家门:“贫道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道号卧龙。”还不是一般的道士, 《三国志平话》说诸葛亮“本是一神仙,自小学业。时至中年,

无书不读,达天地之机、神鬼难度之志。呼风唤雨,撒豆成兵,挥剑成 河。诸葛丞相在历史上不仅是儒生眼中的伟人,也是道士眼中的伟人!诸 葛丞相死后被道教奉为天枢上相地位尊贵非凡。诸葛丞相留下的《诫子 书》中充满了道家思想,原文是: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 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 才,非志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 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老君曰:“吾有三 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 先。”诸葛亮在戒子文中要求自己的子孙节俭,清静修身方能成事, 更要求自己的子弟不要急躁骄傲,更要清心寡欲以 明志向,这是道家思想一脉。三张天师天师之名,始见于《庄 子徐无鬼》文日:「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这位天师是 位牧马少年。清代名医张隐庵在《黄帝经世素问合编》里说,“天师, 尊称岐伯也。天者,谓能修其天真;师乃先知先觉也。言道者,上帝之所 贵,师所以传道而设教,故称谓曰天师”。也就是说在我们文明中最早的 天师是岐伯,天师的含义是能得其真,师则是先知先觉的引路人,又 因传道而设教,故称天师。也就是说在古代的读书人眼中说起天师不一定 是张天师。毕竟在1277 年元朝才册封张陵及其历代子孙为“天 师”,命张宗演“领江南道教事”。在洪武元年(1368) 龙虎山的 张正常入贺进京,朱元璋以:“天至尊也,岂有师乎?”去天师

第八章 宋辽金元时期的法律制度

第八章宋辽金元时期的法律制度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岚建宋,都开封(史称汁京,即今河南开封)。钦宗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占开封,史称此前为北宋。北宋历九帝,167年。次年宋高宗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称帝。此后称南宋,都临安(今浙江杭州)。末帝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为元所灭。南宋历九帝,153年。 第一节宋代法律制度 一、两宋的法律思想 (一)宋学及其理学 (二)法律思想的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北宋初至仁宗朝末年,立法基本指导思想在于强化中央集权。 ?第二个时期,神宗熙丰变法以后到北宋末年,由以法律强化中央集权,变为以法律来适应封建商品经济的畸形发展。 ?第三个时期,南渡后至宋亡于元,立法思想主要受程朱理学和“永嘉”功利学派的影响。 二、宋代主要立法及法律形式 (一)《宋刑统》的编纂及其特点 1、宋太祖建隆四年(公元963年),在工部尚书判大理寺卿窦仪等人的奏请下,开始修订宋代新的法典。同年七月完成,由太祖诏“付大理寺刻板摹印,颁行天下”,成为历史上第一部刊印颁行的法典。全称《宋建隆详定刑统》,简称《宋刑统》。 2、《宋刑统》特点: 一是两者的篇目、内容大体相同。《宋刑统》也是30卷,十二篇,502条。 二是《宋刑统》在十二篇的502条中又分为213门,将性质相同或相近的律条及有关的救、令、格、式、起请等条文作为一门。 三是《宋刑统》收录了五代时通行的部分救、令、格、式,形成一种律令合编的法典结构。四是《宋刑统》删去《唐律疏议》每篇前的历史渊源部分,因避讳,对个别字也有改动,如将“大不敬”的“敬”字改为“恭”字等。 (二)编救及其他法律形式的特点 1.编敕 2.条法事类 3.例 三、宋代法律内容的主要发展变化 (一)行政法律规范 1.中央“二府”与“三司”机构及其相互关系 (1)中书 (2)枢密院 (3)三司 2.中央监察与司法机关 ?中央设御史台 ?谏院 ?大理寺与刑部,审刑院 3.地方政权机构及其与中央的关系 ?州、县两级 ?后又于州上设路。

宋辽夏金元时期战争综述

宋辽夏金元时期战争综述 宋辽夏金元时期战争综述 宋(960—1279年)、辽(916—1125年)、夏(1032—1227年)、金(1115—1234年)、蒙元(1206—1368年)是中国几个政权并存,经过战争走向统一的历史时期。主要战争是北宋(960—1127年)的统一战争,北宋与辽、夏的战争,南宋与金、元的战争,辽与夏、金的战争,蒙元与夏、金的战争,农民起义战争等。火器开始应用于战争,并使之进入冷兵器与火器并用时代。大兵团骑兵作战与抗骑兵作战的战略战术均有发展。各种重砲、强弩相继出现。城池改制和山城筑城体系相应产生。武学制度的确立,拓宽了培养选拔军事人才的途径。 建隆元年(960年),后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代周建宋时,拥有精兵20余万,据地118州,是除辽外割据势力中最强的政权。当时与宋并存的政权,北有党项、北汉及辽,南有后蜀、南唐、吴越、武平、荆南、

南汉及闽,西有吐蕃及大理。辽朝实力强大,据有幽云16州(今北京至山西大同地区),控制了北方战略要地,系宋之主要边患。北汉距宋都开封(今属河南)极近,又有辽为后援,对宋颇有威胁。赵匡胤为巩固其统治,建立了一整套加强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并实行精兵政策,加强训练,革新兵器,不断提高军队作战能力。同时针对各政权情势,采取南征北御,先南后北,先弱后强,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以军事进攻和政治争取相结合的策略,着力进行了统一中国的战争(参见北宋统一战争)。建隆三年(962年)至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军在长江流域、岭南和河东地区,先后攻灭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南唐、北汉等割据势力(参见荆湖之战、宋灭后蜀之战、宋灭南汉之战、宋灭南唐之战、宋灭北汉之战),取得了统一战争的胜利。 宋太宗赵光义攻太原(今太原西南)时曾败辽援军于石岭关(今山西阳曲东北),产生轻敌思想,在部队未及休整、准备的情况下,当即督军北进,企图一举夺回燕云地区(参见宋辽战争)。时辽朝已为景宗耶律贤执政,经过改革,国力有所增强。宋军在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门外)失败,全军溃退,损失惨重(参见高粱河之战)。此后辽军曾六攻宋境,均被宋军击退(参见满城之战、雁门之战、瓦桥关之战)。雍熙三年(986年),赵光义再次全力攻辽,在岐沟关(今河北涿州西南)等地被歼20余万,精锐尽失(参见岐沟关之战)。赵光义丧失胜辽信心,遂采纳谋臣张润洎“来则备御,去则勿追”的建策,在东起泥沽(今天津东南)海口,西至保州(今河北保定市)之间,构通河渠塘泺,筑堤蓄水,

国学常识大全

国学常识大全 一、常见借代词语: 1、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学 6、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 10、婵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册

13、伉俪: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伛偻,黄发:老人 16、桑麻:农事 17、提携,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 20、华盖:运气 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 22、庙堂:朝廷 二、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 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 儒家:孔子孟子 法家:韩非子 道家:庄子、列子 墨家:墨子 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国史通鉴》宋辽金元篇4——统一大业

天下合久必分,当然也就分久必合。 北宋在统一之后陆续灭掉南平、进入蜀地灭掉后蜀、进而收复岭南,最后灭南唐,之后吴越国归降,自此中国的大地已基本上归于统一。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北宋灭南唐和收吴越的故事。 平定南唐 提到南唐国,也许有人会不清楚,但是提到南唐的后主李煜,估计都知道了。李煜以他那首《虞美人》词而被人们所熟知。南唐开国君主为李昪,李昪统治时期做的还可以,懂得治理国家,李昪去世后,他的儿子李璟继位,李璟为人非常喜欢诗词歌赋,且他本人的也喜欢创作,于是李璟统治时期,整个南唐国内弥漫着浓厚的“文学气息”,他的臣子们,也多数都是善于舞文弄墨,但不通政事,并且李璟对待子民并不懂得休养生息,反而以自己快乐为目的,不管民众疾苦或者死活。李璟死后,他的儿子李煜继位,史称南唐后主,李煜比他父亲更热衷于文学,更是不懂朝政,整个国家的气氛依旧是“文学气息”浓厚。李煜甚至幻想着派遣使者到开封说服赵匡胤不要对自己用兵这种事情,赵匡胤当即回使者一句: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赵匡胤统一天下的决心是一定的,于是便命人在荆州造船,派遣水陆两路大军同时向南唐进攻,其实说不上进攻,因为攻破南唐的都城南京那是手到擒来之事,当宋军到达后,一直采取逼迫战术,逼迫李煜投降,李煜仍旧死守,宋军无奈,攻破南京城门,将李煜的其二老乡以及大臣们全部运往开封,自此南唐灭亡,而李煜因为拒不投降北宋,赵匡胤便封了他违命侯。 降服吴越 之前我们提到吴越国,此时的吴越国君主已是“海龙王”钱镠的孙子钱弘俶,钱弘俶很好的继承着祖辈的遗训,钱镠在世之时,便告诫他的后代,中国终将是要一统的,中原的统治者也终究是要统一全国的,告诫他的后代要懂得审时度势,不要打不必要的战争,以免给民众带来无尽的灾难。钱弘俶在位治理期间很好的践行了父辈祖辈的治理理念,统治时期,与民休息,轻徭薄赋,所以在北宋灭南唐之后,钱弘俶便听从赵匡胤的旨意,到开封面见了赵匡胤,双方已经是心知肚明,吴越国投降北宋也是迟早的时期。后赵匡胤因生前酗酒太多,突发脑溢血去死,他的弟弟赵光义继位,在赵光义继位的两年后,吴越国正式归北宋领土,同时福建闽地也投降北宋,至此,中国以基本上再次归于一统。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第4版)-章节题库-第7章 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圣才出品】

第7章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 一、选择题 1.“升舍”制度是()创立的。 A.元代 B.宋代 C.唐代 D.明代 【答案】B 【解析】北宋王安石熙宁年间改革太学,创立“三舍法”,创立“太学三舍选察升补之法”,简称“三舍法”。这是王安石改革太学最重要的措施。“三舍法”是在太学内部建立起严格的升舍考试制度,对学生的考察和选拔力求做到将平时行艺与考试成绩相结合,学行优劣与对他们的任职使用相结合,这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太学教学质量。同时又把上舍考试与科举考试结合起来,融养士与取士于太学,无疑提高了太学的地位。 2.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是()。 A.《千字文》 B.《史籀篇》 C.《三字经》 D.《急就篇》 【答案】B 【解析】《汉书·艺文志》载:“《史籀》十五篇”,注云:“周宣王时(前827~前782)

太史籀作大篆十五篇”,又注:“《史籀篇》者,周时史官教学童书也。”这是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今已失传。 3.“学田”制度是在()作为制度确定下来的。 A.元代 B.宋代 C.唐代 D.明代 【答案】B 【解析】宋朝官学制度,继承和发展唐制,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其中一点是学田制度的确立。五代时已有关于学田的记载,但学田作为一种制度被确定下来,实始于宋朝。在这以后,宋朝地方学校一般均有学田,作为学校经费的主要来源。这一制度为后来的元、明、清三朝所长期沿用。 4.“书院”作为一种教育组织正式形成是在()。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答案】B 【解析】书院萌芽于唐,但作为一种教育制度形成和兴盛则在宋朝。书院在唐萌芽时,多为个人或家族读书治学之所,既不普遍,也没有系统的规章制度。至宋朝,不仅书院的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