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科学第一单元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单元概述:本单元将立足于引领学生认识植物整个生命过程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变化,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现象。组织学生亲自种植植物,在学生种植植物活动的过程中,引领学生关注植物生长过程所发生的变化,引发学生对植物生长变化的思考,研究根、茎、叶在植物生长变化过程中的作用。

一、单项选择题。

1、植物的( C )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A、绿叶

B、花

C、根

D、果实

E、茎

2、植物的( A )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

A、绿叶

B、花

C、根

D、果实

E、茎

3、植物的( E )具有支撑植物体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A、绿叶

B、花

C、根

D、果实

E、茎

4、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E )开始他们的新的生命的。

A、根

B、茎

C、叶

D、花

E、种子

5、植物的这些养料是由植物绿色的( C )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喝水制成的。

A、根

B、茎

C、叶

D、花

6、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发现( C )可以更新空气。后来,实验证明这是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结果。

A、草本植物

B、木本植物

C、绿色植物

D、开花植物

7、植物的茎能( D )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物体的各个部分;( B )将

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A、从左向右

B、从上向下

C、从右向左

D、从下向上

8、凤仙花又叫指甲花、芨芨草、急性子,是一种常见的( C )。

A、开花植物

B、常绿植物

C、草本植物

D、木本植物

9、凤仙花等植物的茎垂直地面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D );牵牛花的茎缠绕在其他物体上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 C );葡萄的茎攀缘在其他物体上生长,叫(B );

红薯的茎平卧地面蔓延生长,叫( A )。

A、匍匐茎

B、攀缘茎

C、缠绕茎

D、直立茎

二、多项选择题。

1、绿色开花植物生长一般都要经历一定的生命周期:(ABCD)

A、种子萌发

B、幼苗生长

C、营养生长

D、开花结果

2、绿色开花植物有(ABCDEF )等器官。

A、根

B、茎

C、叶

D、花

E、果实

F、种子

3、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ABDC )等条件。

A、阳光

B、土壤

C、适宜的水分

D、温度

4、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ABCDE)的过程。

A、出生

B、成长

C、繁殖

D、衰老

E、死亡

5、做好凤仙花播种前的准备工作:( ABCD )

A、准备一些凤仙花的种子

B、查阅凤仙花的有关资料

C、了解凤仙花的栽培方法

D、准备播种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6、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需要做好(ABC )等多项工作。

A、管理

B、观察

C、记录

D、播种

7、做观察记录要注意将播种凤仙花、芽出土、出现花芽、开花、果实成熟的准确时间记录下来,还可以用( BCD )等方式写观察日记。

A、数字

B、文字

C、图画

D、照片

三、填空题。

1、一颗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够萌发、长成一棵植物,这棵植物又能结出许多种子,植物的物种就是这样不断繁衍的。

2、植物的(器官)有自己特殊的结构,这种结构与它们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所承担的功能相适应。

3、植物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叶,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4、植物的花都要经历花(开)花(谢)的过程。

5、花谢后结果,果实是由(花)发育来的。

6、任何植物的茎上都有“(节)”它是茎最本质的特征。

四、判断题。

1、不同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

2、植物的茎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3、经过科学家多年的研究,发现多数植物能自己制造“食物”——养料,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4、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能够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来。(√)

5、植物茎的形态多种多样,高的150余米,直径粗达10米以上;矮的只有几厘米;没有茎的植物是极为罕见的。(√)五、看图填空题。

1、叶为植物提供“食物”。

(11页右上图)

阳光

()+水——→()+养料2、凤仙花植株的各个组成部分。

(18页图)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单元概述:本单元以指导学生认识动物的生命周期为目的,让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了解蚕从卵中孵化,经过生长变化成蛾,然后产出卵,最后死亡这一生长变化的生命全过程。

在此基础上建立动物生命周期的模型,并运用这个模型去认识各种动物以及人的生命周期现象。

一、单项选择题。

1、人和动物通过( C )使其物种不会随着个体的衰老死亡而灭亡,并得以不断延续。

A、出生

B、生长发育

C、繁殖

D、死亡

2、蚕是一生要经过(D )次变化的昆虫。

A、一

B、四

C、八

D、多

3、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个全过程就是蚕的生命周期。蚕的生命周期大约为(B )天。

A、30

B、56

C、65

D、365

4、完全变态的昆虫的一生和蚕一样,要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种形态;不完全变态的昆虫一生经历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常见的昆虫中,蜜蜂、蚂蚁、苍蝇、蚊子、跳蚤、蝴蝶、蛾子,以及各种甲虫都是(B )的;蝗虫、蟋蟀、螳螂、蜻蜓、蝉、蟑螂、蚜虫、虱子等都是( D )的。

A、变态

B、完全变态

C、不变态

D、不完全变态

二、多项选择题。

1、蚕的一生是不断生长变化的,要经历(ABDE )四个不同形态的变化阶段。

A、卵

B、蛋

C、蚕

D、蛹

E、蚕蛾

2、蚕的一生会经历(ABCE )四个阶段,这个过程称为蚕的生命周期。

A、出生

B、生长发育

C、繁殖

D、衰老

E、死亡

3、从小蚕孵出开始,观察、测量小蚕的生长变化情况并记录下来。还可以采用(ABCD )

等方式记录小蚕的生长变化。

A、拍照

B、画图

C、写观察日记

D、制作标本

4、我们认为:(ABCD )等,都会影响蚕的生存。

A、食物

B、气温

C、有害气体

D、疾病

5、(ABCD)是保证我们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

A、合理的膳食

B、足够的营养

C、充足的休息

D、加强体育锻炼

6、人的一生有两副牙齿,一副乳牙,一副恒牙。牙齿的生长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ABC)

A、乳牙阶段

B、混合牙阶段

C、恒牙阶段

D、磨牙阶段

三、填空题。

1、蚕的生命是从(卵)开始的,一个(蚕卵)就是一个生命。

2、蚕卵近似(圆形),看上去很像小米粒,宽约1毫米,厚约0.5毫米。刚产下的蚕卵是淡黄色或黄色的,经1天~2天变成淡红色、浅褐色,再经3天~4天变成灰绿色或紫黑色,以后不再发生变化。

3、养蚕窍门:小蚕爱吃(桑叶)。它一出生就要及时用毛笔或羽毛轻轻地要把它刷到

(桑叶)上;要让小蚕吃饱吃好,(桑叶)要新鲜并保持干燥,切成碎片或条;经常清除

蚕的粪便和吃剩的残叶,保持小蚕“房间”的清洁;把小蚕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不要在养蚕的房间喷撒杀虫剂。

4、蚕生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

5、从卵里出来的蚕是蚕的(幼虫),蚕蛾是蚕的(成虫)。

6、蚕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7、蚕卵里孵出的蚁蚕是蚕生命的(开始),蚕生长发育到一定的阶段就会变成蛹,从蛹里出来的蚕蛾交配产卵,蚕蛾的死亡是蚕生命的(结束)。

8、有些动物幼年期和成年期的样子很不相同,从一种形态变成了另外一种形态,这种变化叫做(变态)。

四、判断题。

1、自然界中的动物都有生命周期,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2、人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人和动物一样也具有生命周期。(√)

3、人和动物寿命的长短与生活环境无关。(×)

4、自然界中的动物有很多种,它们身体的外形、结构以及生活习性千差万别,所以,并不是所以的动物都要经历出生、出生到死亡的全过程。(×)

5、这个过程就是动物的生命周期。(√)

6、对于不同的动物,这个过程的长短和变化是相同的。(×)

7、有的数小时,有的长达几百年;有的形态变化不大,有的在生命的不同阶段形态有很大的差异。(√)

8、养蚕、抽取蚕丝织成丝绸,是我国的伟大发明之一。(√)

9、自然界中没有动物的一生要经过变态。(×)

10、在人的一生中,有两个时期长得最快。第一个时期是出生前后,即胎儿期到出生后1岁,短短的 1年零六个月,身高和体重都飞速增长。第二个时期是青春发育期,即10岁~20岁间。(√)

五、填表题。

1、蚕的一生。

2、画出蚕的一生,并填写出蚕的四种形态。(32页左上图)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二单元综合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植物的( C )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A、绿叶

B、花

C、根

D、果实

E、茎

2、植物的( A )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

A、绿叶

B、花

C、根

D、果实

E、茎

3、植物的( E )具有支撑植物体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A、绿叶

B、花

C、根

D、果实

E、茎

4、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 E)

开始他们的新的生命的。

A、绿叶

B、花

C、根

D、果实

E、茎

5、植物的这些养料是由植物绿色的( C )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喝水制成的。

A、根

B、茎

C、叶

D、花

E、种子

6、人和动物通过(C )使其物种不会随着个体的衰老死亡而灭亡,并得以不断延续。

A、出生

B、生长发育

C、繁殖

D、死亡

7、蚕是一生要经过(D )次变化变为昆虫。

A、一

B、四

C、八

D、多

8、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个全过程就是蚕的生命周期。蚕的生命周期大约为( B )天。

A、30

B、56

C、65

D、365

9、完全变态的昆虫的一生和蚕一样,要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种形态;不完全变态的

昆虫一生经历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常见的昆虫中,蜜蜂、蚂蚁、苍蝇、蚊子、跳蚤、蝴蝶、蛾子,以及各种甲虫都是(B )的;蝗虫、蟋蟀、螳螂、蜻蜓、蝉、蟑螂、蚜虫、

虱子等都是( D )的。

A、变态

B、完全变态

C、不变态

D、不完全变态

二、多项选择题。

1、绿色开花植物生长一般都要经历一定的生命周期:( ABCD )

A、种子萌发期

B、幼苗生长期

C、营养生长期

D、开花结果期

2、绿色开花植物有(ABCDEF )等器官。

A、根

B、茎

C、叶

D、花

E、果实

F、种子

3、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ABCD )等条件。

A、阳光

B、土壤

C、适宜的水分

D、温度

4、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ABCDE)的过程。

A、出生

B、成长

C、繁殖

D、衰老

E、死亡

5、蚕的一生是不断生长变化的,要经历(ACDE)四个不同形态的变化阶段。

A、卵

B、蛋

C、蚕

D、蛹

E、蚕蛾

6、蚕的一生会经历(ABCE )四个阶段,这个过程称为蚕的生命周期。

A、出生

B、生长发育

C、繁殖

D、衰老

E、死亡

7、从小蚕孵出开始,观察、测量小蚕的生长变化情况并记录下来。还可以采用(ABCD)

等方式记录小蚕的生长变化。

A、拍照

B、画图

C、写观察日记

D、制作标本

8、我们认为:( ABCD)等,都会影响蚕的生存。

A、食物

B、气温

C、有害气体

D、疾病

三、填空题。

1、一颗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够萌发、长成一棵植物,这棵植物又能结出许多种子,

植物的物种就是这样不断繁衍的。

2、植物的(器官)有自己特殊的结构,这种结构与它们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所承担的功能相适应。

3、植物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叶,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4、植物的花都要经历花(开)花(谢)的过程。

5、花谢后结果,果实是由(花)发育来的。

6、蚕的生命是从(卵)开始的,一个(蚕卵)就是一个生命。

7、蚕卵近似(圆形),看上去很像小米粒,宽约1毫米,厚约0.5毫米。刚产下的蚕卵是淡黄色或黄色的,经1天~2天变成淡红色、浅褐色,再经3天~4天变成灰绿色或紫黑色,以后不再发生变化。

8、蚕生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

9、从卵里出来的蚕是蚕的(幼虫),蚕蛾是蚕的(成虫)。

10、蚕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11、蚕卵里孵出的蚁蚕是蚕生命的(开始),蚕生长发育到一定的阶段就会变成蛹,从蛹

里出来的蚕蛾交配产卵,蚕蛾的死亡是蚕生命的(结束)。

12、有些动物幼年期和成年期的样子很不相同,从一种形态变成了另外一种形态,这种变化叫做(变态)。

四、判断题。

1、不同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

2、植物的茎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

中。(×)

3、经过科学家多年的研究,发现多数植物能自己制造“食物”——养料,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4、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能够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来。(√)

5、植物茎的形态多种多样,高的150余米,直径粗达10米以上;矮的只有几厘米;没有茎的植物是极为罕见的。(√)

6、自然界中的动物都有生命周期,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7、人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人和动物一样也具有生命周期。(√)

8、人和动物寿命的长短与生活环境无关。(×)

9、自然界中的动物有很多种,它们身体的外形、结构以及生活习性千差万别,所以,并不是所以的动物都要经历出生、出生到死亡的全过程。(×)

10、自然界中没有动物的一生要经过变态。(×)

11、在人的一生中,有两个时期长得最快。第一个时期是出生前后,即胎儿期到出生后1岁,短短的 1年零六个月,身高和体重都飞速增长。第二个时期是青春发育期,即10岁~20岁间。(√)

五、填图题。

画出蚕的一生,并填写出蚕的四种形态。

(32页左上图)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单元概述:本单元主要以水为例(水是学生最为熟悉的物质),引导学生探究温度和物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水的各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集中研究水在融化、蒸发和凝结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认识,同时,通过对水的三态循环的观察和感知,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质循环”的概念。

一、单项选择题。

1、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 B );物体获得热量,温度(D)。

A、没有变化

B、下降

C、有变化

D、上升

2、水的状态变化与(C )有关。

A、温度

B、气候

C、热量

D、环境

3、从不同的角度看温度计的液面,可以读出几个不同的温度。我们应选择哪个角度观察温度计上的读数作为测得的温度呢?(B )

A、俯视

B、平视

C、仰视

D、斜视

4、我们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A )的水能凝固成(C )的冰,(C )的冰能融化成( A )的水;(A )的水会蒸发成( E )的水蒸气,( E )的水蒸气又会凝结成(A )的水。

A、液态

B、动态

C、固态

D、静态

E、气态

F、变态

5、大约在1593年,意大利科学家( D )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

A、华伦海特

B、摄尔休斯

C、阿尔伯特

D、伽利略

二、多项选择题。

1、水在自然界有(ACE )三种存在状态。

A、液态

B、动态

C、固态

D、变态

E、气态

F、静态

2、使用温度计前需要弄清楚的问题:(ABCD)

A、这是一支摄氏温度计吗?即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吗?

B、温度计上的每一个刻度表示多少度?

C、它能测量的最高温度是多少?

D、它能测量的最低温度是多少?

3、测量水温的方法:(BCDEF)

A、手拿温度计的下端

B、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C、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D、视线与温度计持平

E、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

F、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三、填空题。

1、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称为(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进行测量。

2、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可以知道这个物体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

3、水的三种状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这使水在自然界中产生了(循环)运动。

4、物体的冷热也总是在变化着:一杯热水会慢慢地变(冷),而电水壶里的水又在慢慢地变(热)。水冷到一定的程度会结成(冰),而电水壶里的水烧开了,又会变成(气)

冒出来。

5、25摄氏度可以写成(25℃),( 25℃)可以读为25摄氏度。

6、零下8摄氏度可以写成(-8℃),(-8℃)可以读为零下8摄氏度。

7、当环境温度低于( 0℃),水的温度下降到(0℃),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

固体状态。

8、当环境温度高于( 0℃),冰的温度升至( 0℃)时开始融化;并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冰。

9、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我们叫做(蒸发)。

10、由于盛水的玻璃杯使它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下来,因而在杯壁上形成了小水滴。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变成看得见的水滴,这种现象叫(凝结)。

四、判断题。

1、我们的身体时刻感受着周围环境的冷热,有时候觉得冷,有时候觉得热。(√)

2、虽然水蒸气的微粒太小,但是我们还是有办法看见。(×)

3、从水里蒸发出来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杯就会冷却下来,变成人们看得见的水滴。(√)

4、物质之所以存在三种状态,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微粒运动的方式不同。(√)

5、已知的大多数物质,在温度或压力变化到一定程度时都会发生状态的变化。(√)

6、专门用来测定人体温度的温度计叫体温计。由于人的温度变化有一定的范围,体温计的刻度一般在35℃~42℃之间,每一摄氏度细分为10个小格,所以,测定的温度更加精确。(√)

五、问答题。

1、比较冰和水,它们有哪些相同的特征和不同的特征?(48页下图)

不同点:冰有固体形状,不会流动,坚硬。

水无固定形状,会流动,柔软。

相同点: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没有气味、透明的物体。

2、根据我们观察到的现象和已有的生活经验,说说云、雾、露、霜、雪是由什么变化而来

的?它们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形成的?

3、水的形态是怎样相互转化的?是什么原因引起了水的三态变化?

(58页下图)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单元概述:本单元将从学生交流知道的磁铁知识开始,安排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研究磁铁的性质,了解人们对磁铁的应用。同时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磁铁的用途

与它的性质是密切联系的,磁极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单项选择题。

1、磁铁能指南北方向。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 C )”表示;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 A )”表示。

A、N

B、M

C、S

D、W

2、两块磁铁的磁极相互吸引时,有时会往一块吸,我们叫它们相互(D );有时会往外

推,我们叫它们相互( B )。

A、接近

B、排斥

C、排挤

D、吸引

3、我们把两个相同的磁极叫(C ),不相同的磁极叫( D )。

A、南极

B、北极

C、同极

D、异极

4、很早以前,人们在寻找铁矿时,发现了一种能吸铁的矿石,他们把这种矿石叫做( C )

A、磁铁

B、吸铁石

C、磁石

D、铁矿石

二、多项选择题。

1、用指南针定方向的方法:(ABC )

A、把指南针盒放平,让磁针自由转动。

B、待磁针停止摆动后,转动指南针盒,使方位盘上标明的南(S)、北(N)方向与磁针指的

南、北方向一致。

C、对照方位盘确定出各个方向。

2、找找哪里有磁铁?(ABCDE )

A、电冰箱门外封条里

B、扬声器(喇叭)的背面

C、电话机里

D、耳机里

E、麦克风(话筒)里

三、填空题。

1、磁铁能吸引铁质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2、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3、(指南针)是利用磁铁能指南北的性质,制成的指示方向的仪器。

4、2000多年前,人们把天然磁石制成勺形,放在一个光滑的铜盘上,铜盘上刻着方向,轻轻转动勺子,当它停止转动后勺柄总是指向南方,人们称它为“(司南)”。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

5、到了900多年前,人们知道了使铁片、钢针变成磁铁的方法,制作出了灵巧的(指南鱼)和水浮式指南针。

6、后来,人们又把磁针和方位盘组合在一起,制造了叫做(罗盘)的定方位的仪器。有

了(罗盘),航海就不容易迷失方向了。

7、磁悬浮列车的底部与专用轨道上都安装有用特殊材料和方法制成的有超强磁力的磁体,

并让磁体相同的磁极相对。磁悬浮列车就是利用相同磁极相互(排斥)的磁力悬浮起来的。

四、判断题。

1、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不能吸铁。(×)

2、磁铁的同极相互吸引,异极相互排斥。两个磁极的作用是相互的。(×)

3、两个或多个磁铁吸在一起,磁力大小会发生改变。(√)

4、钢针经过磁铁摩擦可以变成磁铁。(√)

5、磁铁的用途和它的性质是不相联系的。(×)

6、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7、人们很早就发现,铁钉、钢针被磁石接触或摩擦后,有时会具有磁性,还发现同样用磁

石摩擦,钢针比铁钉、铁片具有的磁性弱一些。(×)

五、连线题。

1、磁铁的两级:

指南的磁极北极(用“N”表示)

指北的磁极南极(用“S”表示) 2、磁铁的性质:

磁铁的同极相互吸引

磁铁的异极相互排斥

六、看图填空题。

1、用指南针定方向。

(77页右上图)

指南针方位盘上的字母的含义是:N——北;S——南;W——西;E——东;NE——东北;SE——东南;SW——西南;NW——西北。

2、吉尔伯特实验图。(82页右下图)

400多年前,有一位热爱科学、喜欢探究的英国医生吉尔伯特认为,地球本身就是一块巨大的有磁性的物体,也有南北两极,所以能

与指南针的两级相互作用(吸引或排斥),使指南针总是指向(南北)方向。

3、我们的磁悬浮列车图。(84页右下图)

把一个环形磁铁套在一根细木棍或

细塑料管上,细管的粗细要能让磁铁上下

自由移动。再在细管上套一个环形磁铁,

注意要使两个磁铁相对的磁极相同。

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

上面一个磁铁(悬浮)在空中了!

向下按一按,一放手它有被推起来了。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1、(观察)可以让我们获得很多信息,(观察)会使我们发现大树原来是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 2、观察大树可以用的方法有:(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手摸、用耳朵听、测量、用放大镜等。 3、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 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4、树的相同之处:它们都长在泥土里,都需要阳光、水,都有木质的干,一般是多年生的。 树的不同之处:树冠有大小,树干有粗细,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结的果实不同,叶片不一样。 5、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6、狗尾草是(一年生)杂草。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 木本植物有:柳树、杨树、松树、榆树、桃树、苹果树等 草本植物有:狗尾草、三叶草、蒲公英、车前草等 7、大树和小草的比较 大树的特点:高大、木质茎、寿命长;小草的特点:矮小、草质茎、寿命短 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①有根、茎、叶,②有生命,③生长需要水、阳光、空气等,④会繁殖,⑤会死亡。 8、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9、叶子的结构分两部分:(叶片和叶柄),其中叶片上长有(叶脉)。 10、新鲜的叶和落叶比较 新鲜的叶的特点:有生命,软,有弹性。落叶的特点:无生命,没有弹性,易碎 11、在观察叶的变化的时候,我们可以用量(叶片的长度和宽度)的方法来比较叶片的大小。 12、叶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13、植物的变化表现在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14、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种子、发芽、幼苗、开花、结果 15、植物按生存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常见的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莲等) 常见的陆生植物有:(狗尾草、车前草、三叶草、桃树、梨树等) 16、植物的共同特征是:①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②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③都会 生长发育,④都会繁殖后代,⑤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17、.植物的生长都需要阳光、水分、空气、营养

(浙江专版)201X-201x学年高中语文 第1单元 科学之光 第1课《物种起源》绪论落实应用案 苏

《物种起源》绪论 (时间:45分钟分值:35分) 一、语言运用(24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北方山河雄壮,蕴育出粗犷.(kuàng)豪放的北方文化,呈现出恢弘大气的阳刚之美。 B.台风季节将到,各单位必须未雨筹谋,预作防犯。这样,才能在与自然灾害的斗争中稳操胜券.(juàn)。 C.面对生活中的诱惑,我们要保持头脑清醒,不能贻.(yí)人笑柄,同时还要懂得感恩、知足,适可而止。 D.凡事都应该在道理上求得一致认识,随声附和.(hé)、委屈求全,以此来维持团队和谐,怎么可能? 解析:选C。A.孕育,粗犷guǎng;B.未雨绸缪,防范,稳操胜券quàn;D.随声附和hè,委曲求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我国的竹文化源远流长 ....,竹与松、梅享誉“岁寒三友”,同梅、兰、菊共称“四君子”。[甲]这是因为竹子枝干挺拔颀长,枝叶婆娑,情趣盎然,它常年青翠,凌霜傲雪,备受青睐。 人们如徜徉于青青翠竹之间,清新惬意马上形诸面颊,闲情逸致就会充溢 ..心胸。[乙]难怪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无桃李之秾艳,无松柏之伟岸,但它虚心文雅的特征、高风亮节的品格为人们所称颂。它坦诚无私,朴实无华,不苛求环境。[丙]文人墨客竞相挥毫吟咏竹子,绘画抒怀,形成了我国独特的竹文化。 竹简的使用使中国文字记载的历史上溯到殷商,为文化的发展与历史文献的传存立下了 汗马功劳 ....;中国的竹管音乐,也是一种远离尘嚣的最清纯、最原始的天籁之声;历代竹诗、竹画层出不穷,琳琅满目,蔚为壮观。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和文化活动中,把竹子的生物形态特征升华成了做人的精神风貌,虚怀、永葆青春、宁折不屈等被列入人格道德美的范畴, 其内涵已形成中华民族品行 ..、禀赋和美学精神的象征。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源远流长B.充溢 C.汗马功劳D.品行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 知识梳理-单元知识要点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 第一单元 知识梳理-单元知识要点 一、认识温度计和酒精灯。 1、正确使用温度计。 (1)在用温度计测量热水的温度时,待温度计的液柱静置后读出的温度会更准确。 (2)读温度计的方法:视线与温度计的液柱液面保持平视。 2、认识酒精灯。 (1)酒精灯的基本构造。 (2)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最外面一层叫外焰,中间一层叫内焰,最里面一层叫焰心。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次之,焰心的温度最低。 (3)使用酒精灯时的注意事项: ①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②熄火时要用灯帽盖灭;③不能用嘴吹灭火焰。 二、水的三态变化。 1、水的蒸发。 (1)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只在液体表面发生。蒸发时液体温度会下降。 (2)影呵蒸发的因素:液体的表面积,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速等。蒸发在任何温度都会进行,只是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反之越慢。 (3)水蒸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当温度变低吋可以变成液态水,所以水蒸气是水的一种状态。 2、水的沸胯。 (1)沸騰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吋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2)在1个示准大气圧下,水是在100℃沸騰的。沸騰后,水的温度不変,同吋脱离器壁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漸变大,一直上升到液面破裂,釋放出水蒸气。 3、水的凝固与融化 (1)当坏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吋,水开始結冰,从液体状戊変成了固体状态 (2)水在結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3)水結冰后的变化:冰的温度为0℃或以下,低于水的温度。水結冰后有固定形状,体积变大,可浮在水面上。 (4)冰和水是同种物质,冰是固态的水。 火焰 灯帽 瓶塞 玻璃瓶 酒精 灯芯

最新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电 1 2 第一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3 1.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4 物。 5 2.摩擦起电,闪电,干燥寒冷天气被金属物电击感,脱毛衣发出啪啪6 声等都是静电现象。 3.利用电池(干电池,蓄电池)的直流电,发电厂输送到各家各户的7 8 交流电,太阳能工作的都不是静电现象。 9 4.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带相同电荷的物体相互 排斥,带不同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10 11 5.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 12 因为物体所带有的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体不显示带电。 13 6.为什么有时会感觉到静电现象呢? 14 因为当物体受到干燥,寒冷,摩擦等外界影响时,物体表面的电荷发生转15 移,正负电荷数量不一样了,物体就显示带电了。 16 7.在静电的物体中,电荷不能持续流动。 17 8.要使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必须要有两个条件:(1)动力,也就18 是电源(2)电路。[电流只有在电路中才能流动][电路中的导线的作用跟自19 来水管的功能相似,起着输送电流的作用。] 9.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 20 21 第二课点亮小灯泡

22 1.小灯泡的构造:玻璃泡,灯丝,金属架,连接点(连接点有两个,23 分别是金属螺纹连接点和金属头连接点) 24 25 2.因为电流通过灯丝,所以小灯泡能够发光。 26 3.我们在做实验时用的电是直流电,家里用的电是交流电。 27 4.发电厂发出的通过电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的交流电。5500V 28 以上的高压电也是一种交流电,这两种电都有触电危险。人体能承受低于36V 29 的电。 30 5.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V,两节电池串联的电压是3V,三节电池串31 联的电压是4.5V。两节电池并联的电压是1.5V,三节电池并联的电压是1.5V。 32 6.电从电池的一端铜帽(正极)流出来,通过灯泡(从灯泡的一个连33 接点进入,经过灯丝,再从灯泡的另一个连接点流出),回到这个电池的另34 一端锌壳(负极),形成一条完整的环路,灯泡就会发光。电路出了故障, 电流就会中断,灯泡就不会亮了。 35 36 7.当电池的两端被导线直接连接时,就会发生短路。短路时,电池,37 导线会发热变烫损坏。

2020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 一、运动和位置 1、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需要先选择合适的参照物。 2、参照物选择不同,运动状态也不同,因此,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注意:宇宙中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 例如:相对于路面,汽车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汽车是运动的。 3、两人静止不动时,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自己的位置。判断方向需要用到方向盘,测量距离需要用到软尺。 4、步骤:先选定参照物,再明确相对于参照物的方向,接着明确与参照物之间的距离,最后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自己的位置。 例如:我在公园东南方向米处。 二、各种各样的运动 1、物体的运动(也叫机械运动),按照运动路线不同可以分成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按照运动形式不同又可以分成平动、转动、滚动、振动和摆动等,各种运动形式之间互相联系,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2、为了更加直观清晰地观察物体运动,我们在物体上贴上一个圆点。 3、常见运动方式及举例 三、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 1、直线运动:运动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直线运动。 2、曲线运动:运动路线是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 3、复合运动:含有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叫做复合运动。例如:上升的直升机。 4、运动轨迹

运动轨迹 四、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1、物体在斜面上有滑动和滚动两种基本运动方式。(注意:当重力等于摩擦力时,物体会静止在斜面上) 2、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会受到斜面坡度、光滑程度和放置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3、经过多次试验,接近立方体或长方体的物体容易产生滑动;接近球体或圆柱体的物体容易产生滚动。(注意:有些物体可能同时有滑动和滚动,例如:六棱柱) 五、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 1、运动相同的距离,可以用比较运动时间来比较运动的快慢:用时短,运动快;用时长,运动慢。 2、常见动物的运动快慢 3、世界短跑记录:博尔特9秒58 4、物体的运动快慢与距离和时间同时有关,因此,采用对比实验来设计实验。 5、实验设计 实验材料:直线轨道,黄色小球,红色小球,秒表,记录单 实验步骤:(1)分组实验,每组各有1名操作员,计时员,发令员和记录员 (2)操作员从轨道一端将红色小球放入轨道,发令员发出口令,计时员记录小球到达轨道终点所用时间 (3)将另一个小球放入轨道,重复以上步骤 (4)每个小球至少测量3次,每次都要记录 (5)记录分析数据,整理实验材料 (6)讨论两个小球运动快慢,说出判断依据,得出结论 6、为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要进行多次实验,采用计算平均数的方法来处理数据。

《物种起源》绪论·作业练习(答案)

《物种起源》绪论·作业练习(答案) 答: 反思: ②研究物种起源所凭借的事实基础是什么?(2分) 答: 反思: 三、课外延伸 1.下面的文字说明了利用“溶瘤病毒”消除肿瘤的过程,请概括这个过程的三个阶段 据有关专家介绍:如果将一种经过基因工程加工的“溶瘤病毒”注射入肿瘤部位,病毒就会成千上万地高速复制,最终撑破肿瘤细胞,肿瘤也就溶解了但也因此使部分肿瘤细胞进入血液,随着循环系统进入其他部位,从而导致肿瘤的转移此时,如果对病人肿瘤部位加热,人体会大量产生一种叫热休克蛋白的特殊物质而热休克蛋白可以训练人体免疫系统识别肿瘤细胞,进而在全身“追杀”肿瘤的残部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就能达到消除肿瘤的目的 ①第一阶段:(不超过15个字)(2分) ②第二阶段:(不超过15个字)(2分) ③第三阶段:(不超过20个字)(2分) 专题一:科学之光 《物种起源》绪论(第一学时作业答案)

一、基础积累 1.zhájiànshuàicuànqīhuìàihúpēitāisuǒxiè 2.D(A目无全牛就是胸有全局的意思B挥洒自如用于写作、画画的运笔,不可用于举止风度C出言无状:说话超越本人的身份、地位,放肆,没有礼貌句中误作为遇事紧张,不会说话D高屋建瓴:形容居高临下的形势) 3.C(A主谓搭配不当在“交寄”后加“的”,使主语变成“中国邮政文件类快递件”B宾语残缺在“下滑”后加“的支持率”或“的局面”等D表意不明小王到底有没有加盖“合格”签章,分管局长的意见到底是什么,句子的意思不明确) 二、课内巩固 1.C(因为作者对这两个例子的分析有明显区别对于啄木鸟的例子,作者说“仅仅归因于外界的条件是不合理的”而对于槲寄生的例子,作者说“仅仅以外部环境或植物习性的影响,或植物本身的倾向来解释……是不合理的”而“植物习性的影响”、“植物本身的倾向”不属于“外界的条件”(即外部环境),因此可排除第B项;对于第A项,学生只要抓住作者举这两个例子主要想否定不正确的做法即可排除;对于D项,只要参看最后一句即知) 2.B(解答本题需要把各选项的信息与原文中相关信息进行对比、辨析,才能得出正确答案A项中“又难以解释的”在原句中找不到对应点C项与原文的不同是把原文中的“或”变成了顿号,这一改意思大变,“或”表示选择关系,用在本句中和“仅仅”相联系,表示只选其一;而顿号表示并列关系,用在本句中表示两个方面不可分割,那就与原意大相径庭了D项的错误与A项同样,

2019版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水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水 1、我们把水变成水蒸气(水 水蒸气)的过程叫做蒸发。(水跑到了空气中) 水是由我们肉眼看不见的极小的微粒组成的,这些微粒在水中不断的运动。 2、水蒸气微粒遇冷抱在一起就变成了“水”。水蒸气遇冷(0℃以下)变成水,这种现象叫凝结。 3、水的三个状态:固态、液态、气态,水的状态变化与热量有关,水的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时刻)蒸发 水 水蒸气 (液体) (遇冷)凝结 ( 气体) 4、水在正常压强下是100℃沸腾,水在加热的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沸腾后温度不再上升。水在加热的过程中,我们看见杯底有气泡产生,气泡上升并且不断变大,到水面时气泡破裂,水面看见热气产生。 5、水变成水蒸气,它的体积变大。 6、当环境温度低于 0℃,水的温度下降到 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7、由水的液态变成固态(结冰)称为凝固,冰水混合物(一半水一半冰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长时间保持在 0℃,水结冰后占据了更大的空间。 8、烧杯外的水蒸气遇冷(0℃以下)凝结成霜。 提问:水结冰这种现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和不便? 好处:可以看到美丽的冰雕,吃到冰淇淋。 不便:路滑给人们行走带来了不便。 9、固态的冰在什么条件下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呢? 10、在冰里加入一些盐会使得冰的温度会下降。 无色; 无味; 透明; 能流动; 没有固定形状。 液体; 摸得着; 看得见; 较重; 有固定的体积。 气体; 摸不着; 看不见; 较轻; 没有固定的体积。 水 水蒸气

测量水温的方法: (1).手拿温度计上端。 (2).将温度计下端漫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4).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测量连续变化的温度时除外)。 (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酒精灯使用注意事项: (1).一定要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酒精灯。 (2).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其他酒精灯。 (3).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2-3次),不能用嘴吹。 (4)、加热后的烧杯、三角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仍是很烫的,勿用手摸,谨防烫伤 10、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开始融化,体积变小。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增加,可以加快冰块的融化速度。 加快冰融化的方法? 温度计:测量温度 烧杯:装水 石棉网:均匀受热 三脚架:支撑 酒精灯:加热

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教案

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教案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本册科学教科书的第一单元,学生在三年级上册《科学》学习的基础上,转承到本册学习内容上,他们对科学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本单元在“制作能力”、“猜想与假设”、“表达与交流”等科学探究方面,延续了三年级上册教科书的培养要素,并进行了有效的深入。在“利用证据、逻辑推理及想象建立假设”、“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等科学探究方面,本单元给学生搭建起一个适于操作的平台,在科学探究的构建逻辑上,提响了一个上升的趋势。因此,本单元的总体地位体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趋势,目的是使学生逐步加深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的重要性;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报告,绘制简单图表;能制作简易科学模型;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将探究的结果与假设相比较。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3.科学知识:知道推和拉可以使物体的运动发生变化,推和拉都是力,力有大小和方向;知道弹力、摩擦力等生活中常见的力;探究杠杆尺保持平衡的方法;探究磁铁的方向特性,磁铁的两极,以及磁铁间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规律。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对生活中有关力的现象进行探究,让他们对各种力的现象有一个亲历的活动,探究科学的秘密,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难点: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尝试解决提出的问题,感受到科学并不神秘,我们也能研究科学。 课时分配: 本单元一共6课,各用1课时,共用6课时。

最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电 第一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1.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2.举例说明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能吸引碎纸屑、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能吸引干燥的头发、用羊毛摩擦过的气球能吸引头发、摩擦起电、闪电、干燥寒冷天气被金属物电击感、脱毛衣发出啪啪声等。 3.利用的直流电,交流电,太阳能工作的都不是静电现象。 直流电:电池(干电池,蓄电池)交流电:发电厂输送到各家各户的电 4.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5.电荷间的作用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6.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 因为物体所带有的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体不显示带电。 7.为什么有时会感觉到静电现象呢? 因为当物体受到干燥,寒冷,摩擦等外界影响时,物体表面的电荷发生转移,正负电荷数量不一样了,物体就显示带电了。 8.在静电的物体中,电荷不能持续流动。 9.要使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必须要有两个条件:(1)要有动力,也就是电源(2)要有电路——电流只有在 电路中才能流动。 10.电路中的导线的作用跟自来水管的功能相似,起着输送电流的作用。 11.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 第二课点亮小灯泡 1.小灯泡的构造:玻璃泡,灯丝,金属架,连接点(连接点有两个,分别是金属螺纹连接点和金属头连接点) 2.电流在灯泡中是按照金属螺纹连接点——灯丝——金属头连接点的方向流动的。 3.小灯泡能够发光,是因为电流通过灯丝。 4.我们在做实验时用的电是直流电,家里用的电是交流电。 5.发电厂发出的通过电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的交流电,有触电危险。 6.灯泡发光的原因:电从电池的正极流出来,通过灯泡,回到电池的负极,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回路,灯泡就会发 光。 7.干电池的一端是铜帽(正极),另一端是锌壳(负极)。当电池的两端被导线直接连接时,就会发生短路。短 路时,电池,导线会发热变烫损坏。 9、小灯泡和电池的几种正确连接方式: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复习要点

科学三年级上第一单元《植物》复习要点 一、《我看到了什么》 1、科学课中的观察是有目的的,当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带着这样的目的去看大树 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2、观察可以让我们获得很多的信息,观察会使我们发现大树原来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 3、在观察中,我们可以采用的方法有眼看、耳听、鼻闻、手摸等。并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 语记录下来。 4、在一棵大树前,我们可以看到树干、树叶、果实、树杈及鸟巢、树下的草丛及落叶、树身上的 小昆虫、树上的其他植物。 5、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1)带着目的去观察;(2)观察要有顺序;(3)要充分运用多 种感官;(4)还可以运用一些简单的观察和测量工具。 二、《校园的树木》 1、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六个部分。 2、大树是有生命的,它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 3、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等来描述。 4、描述树的形状可以用画简图的方法。 5、观察一棵大树,常用的方法有哪些?(1)画简图;(2)测量树干粗细;(3)闻叶的气味;(4) 看果实;(5)拓印树皮;(6)捡拾果实和树叶;(7)对比法 6、怎样拓印树皮的图案?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 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7、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树的相同之处:长在土壤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都有树冠、 树干、树根。树的不同之处:树冠有大小、树干哟粗细、树皮有光滑有粗糙、结的果实不一样、叶片不一样。 三、《大树和小草》 1、常见的小草有狗尾草、黄花酢浆草(三叶草)、蒲公英、车前草、含羞草等等。 2、小草与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3、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像樟树一样的茎叫木质茎。 4、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 5、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长在土壤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有根、茎、叶,有的会开花结果、 有种子。不同点:大树植株高大,茎粗,很硬,很粗糙,寿命长,是木本植物;小草植株矮小,茎细,较软,较光滑,寿命短,是草本植物。 6、草本植物的共同特征:(1)都有根、茎、叶,有的会开花结果、有种子;(2)它们的茎为草 质茎,较细、较软、较光滑,多汁;(3)分布极广,繁殖力强、生命力强;(4)生命周期短,有一年生、两年生、多年生等。 7、用维恩图记录大树和小草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四、《水生植物》 1、常见的水生植物有:金鱼藻、水葫芦、浮萍、水花生、荷花等。 2、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3、水生植物分三类,植株全部沉没于水中,叫沉水植物,如金鱼藻。叶片漂浮于水面叫浮水植物, 如水葫芦、浮萍。植株的一部分挺出水面,称为挺水植物,如水花生。4、水葫芦能浮在水面的秘密是:叶柄部位有膨大如葫芦状的海绵体气囊。 5、比较水葫芦和金鱼藻:相同点:(1)生长在水里,有适应水环境的结构;(2)都需要水分、 阳光、空气;(3)有根、茎、叶;(4)有生命,会繁殖后代,会死亡。不同点:水葫芦是浮水植物,金鱼藻是沉水植物,水葫芦叶柄部位有膨大如葫芦状的海绵体气囊,等等。 6、用维恩图记录:(1)水葫芦和金鱼藻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2)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五、《植物的叶》 1、树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 2、树叶的特征表现在颜色、形状、大小、气味等方面。判断同一种叶的依据:形状是否相同。 3、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的叶脉是传递水分和营养的通道。 4、新鲜叶与落叶的本质区别在于:生命活力不同。新鲜叶是活的,落叶已经完成生命历程,是死 的。 5、春天是树发芽长叶子的季节,落叶的季节在秋天。 6、常见的叶的形状有心形、卵形、针形、披针形、扇形、掌形等。请画出它们的简图: 7、叶的生长变化过程:叶芽→小叶→嫩叶→成熟的叶→老叶→将枯的叶→落叶 六、《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1、植物的变化是生命体的基本特征之一。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2、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3、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离开了它们植物就不能生存。 4、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5、我们可以用测量叶片的长度和宽度的方法来比较叶片的大小。 6、从一棵树的树叶大小不同、软硬不同中,我们知道了这相当于一片叶的生长过程。 7、从一片树叶的颜色变化过程中,我们知道了树叶在老化死亡。树叶会生长、衰老、死亡。 8、常见的树有落叶树和常绿树两种。 9、植物在秋冬季节有哪些变化:(1)一年生的植株会枯萎死亡;(2)落叶树的叶子渐渐变黄、 变红,并掉落下来,常绿树几乎不变;(3)一些植物在秋季有开始生长、开花;(4)一些植物的果实在秋季成熟、种子开始传播。 七、《植物有哪些相同特点》 1、植物按生存环境的不同,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两种。 2、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生长发育、繁殖、衰老死亡三个阶段。 3、向日葵的一生经历了种子、发芽、幼苗、开花、结果几个阶段。 4、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5、植物的共同特点: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 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6、从植物的一生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1)植物都有生命周期;(2)植物的生老病死是自然现象 也是自然规律。 资料袋—知识点:会捕虫的植物是(猪笼草),会结面包的树是(面包树),世界上最大的花是(大王花)。 1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知识要点 第1课时运动和位置 1.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通常需要与周围的物体比校, 看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2. 要准确描述同学的位置,需要从方向和距离两个方面描述。判断方向需要用到方向盘,测量距离需要用到软尺。 第2课时各种各样的运动 1. 要准确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形式,需要在这个物体上贴上圆丿— 2. 生活中各种物体的运动形式有平动和转动。 3. 很多时候,一个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既有上下运动,又有旋转运动。 4. 在溜溜球的中心点和旁边贴上小圆点,观察到溜溜球中心的圆点在做上下运动,溜溜球旁边的圆点在做旋转运动。 第3课时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1. 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形式。 2. 把蓝色球摆放在桌子中央,用手推出去,发现如果推的力大些,蓝色球先在桌面上做直线运动,然后再做曲线运动落到地上;如果轻轻地推动小球,蓝色球在掉落过程中,运动路线几乎接近直线。 3. 生活中的物体运动路线属于曲线运动的有空中飞车、老鹰飞翔等;属

干直线运动的有直升的电梯、斜升的电梯、苹果落地、击中的台球等第4课时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1. 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可以分为滑动和滚动两种形式。 2. 物体的形状与运动情况是有密切关系的。在斜面上,球形物体的运动情况是滚动,平面物体的运动情况是滑动。 3. 同一个物体,放在坡度大小不同的斜面上,斜面坡度越大时运动越 快;斜而坡度越小时运动越慢。 4. 一个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像坐滑梯那样的称为滑动 5?像这样将同一个物体放在坡度大小不同的斜面上进行实验,在科学上称为对比实验。 第5课时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 1. 在相同距离内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主要看物体从起点到终点运动所需要的时间长短。 2. 在测量不同小球在同一条轨道上运动所需时间时,如果测量3次获得的数据不同,应该取中间的数据作为结果。 3. 要能准确地知道不同小球在同一轨道上运动的快慢,需要借助秒— 4. 在实验操作中,为了准确测得小球运动所需要的时间,大家要合作—分工,学牛可分别担任操作员、计时员、发令员、记录员等角色。 5. 在同一条轨道上,小球运动时间短一表示运动快—;小球运动时间长,表示运动」慢 第6课时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 1. 在相同时间内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主要看距离长短。 2. 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即速度的大小,需要测量出物体运动的时间和距

三上科学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知识链接 一、我看到了什么 1、当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带着这样的目的去看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2、我们利用感官观察周围的世界,还可以利用皮尺、放大镜等工具帮助观察。其中(用眼睛看树的整体形态)、(用耳朵听树上小动物的声音)、(用手摸树皮的粗糙程度)、(用鼻子闻树周边的气味)(用皮尺测量树干的粗细)、(用放大镜观察树干上的微小动物)、拓印树皮、捡拾标本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大树的基本方法。 3、放大镜是用来观察较小物体的一种工具。 4、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或画下来。 5、观察的顺序:从整体到局部,由远及近。 二、校园的树木 1、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 2、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3、校园的树木 相同之处1、它们都长在土里2、都需要阳光、水 3、都有树根、树干、树冠 4、树的器官一般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个部分…… 不同之处1、树冠有大有小2、树干有粗有细 3、有的树皮光滑,有的树皮粗糙 4、开的花不一样,结的果实不一样 5、叶片不一样…… 三、大树和小草 1、不同的小草千姿百态,但它们一般都有根、茎、叶,植株矮小、茎柔软。 2、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 3、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 4、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 5、木本植物有:柳树、杨树、松树、榆树、桃树、苹果树 6、草本植物有:狗尾草、三叶草、蒲公英、车前草、玉米、小麦、向日葵。 7、维恩图:把相同的特点写在中间,不同的特点写在两边。 8、大树和小草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维恩图如下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试题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班级 姓名得分 一、我能填空: 1.电路是指由、、等电器元件连接而形成的电流通路。 2.像那样能够通过电流的物质,我们称之为。像那样不能够通过电流的物质,我们称之为。 3.电路连接一般有和两种方法,我们家里的照明电路是用方法连接的。电冰箱用的电是,日光灯用的电是,手电筒用的电是,电视机用的电是。 4.观察手电筒,我们看到手电筒的亮灭是由控制的。 5.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一种是,一种是。相同电荷接触时相互,不同电荷接触时相互。 6.遇到雷雨天气时,不要躲在_____________,空旷处的________容易遭到雷击。 7.电线外面的塑料皮使用时间久了会,所以要及时。 8.干电池的一端是(即),另一端是(即),如果将这两端直接连在一起时,就会发生现象,那么电池就很快会坏掉。 9.1879年 ________用电点亮了世界上第一盏电灯,从此电就照亮了人们的生活。 10.________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静电。 11.不能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家用的__________(填写电压)交流电。 12.一般情况下,对于人体来说,低于________的电压是安全的。 13.电流从电池的一端经导线流出,通过________,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形成一个__________,小灯泡就会发光。 14.遇到电器着火,不能用手________ 。应先_________,再用绝缘物体将___________。 二、我会选择: 1、发电厂发出来的送到千家万户的电是(),触电会出危险。 A、220V交流电 B、 200V 交流电 C、220V 直流电 D、 200V直流电 2、下列物体中不属于绝缘体的是() A、橡胶 B、玻璃 C、干木棒 D、人体 3、常用的干电池标有1.5V,表示: () A、电压1.5伏 B、电流为1.5安 C、电阻1.5伏 D、电流1.5伏 4、干电池标有的+号,表示: () A、正极 B、负极 C、南极 D、北极 5、用电路检测器不能检测的是:( ) A、小灯泡 B、导线 C、电池座 D、家用220伏电器电路 6、用一节电池连接两个灯泡,()电路中的灯泡亮一些。 A.串联 B.并联 7、下列用法最容易使电池报废的是()。

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要点讲解学习

第一单元知识要点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一、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1、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2、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来繁殖。 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各不相同,但种子里面都有胚根和胚芽,具有繁殖功能。 二、种植我们的植物 1、凤仙花的播种方法是选种、放土、下种、浇水。选种要挑选饱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给凤仙花浇水时,要适量,一般可以往凤仙花周围的土壤上浇水。 2、凤仙花最适宜的播种时间是每年的4月份。 3、种植是一项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需要做好管理、观察和记录等多项工作。 4、种子萌发的必需条件有空气、水分和温度。 三、我们先看到了根 1、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2、根生长的方向与种子放置的方向无关,不同方向放置的种子,萌发出的根总是向下生长。 3、研究根的作用实验中,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是为了防止水的蒸发,实验中看到试管中水面降低,说明水分被根吸收了。 4、植物的根能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四、种子变成了幼苗 1、植物长出的第一对叶子叫子叶,以后长出的叶子叫真叶。 2、大多数植物的叶子都是平展的,且在植株上是交叉生长的,这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阳光。

3、植物的叶子大部分是绿色的,里面有叶绿体,能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植物绿色的叶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植物的光合作用。 阳光 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 4、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5、密封玻璃罩中的小老鼠没有憋死,原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 五、茎越长越高 1、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2、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向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3、把一段新鲜的芹菜插入盛有红墨水的杯中,过一会儿,芹菜的横切面上会出现小红点。说明茎能运输水分。 4、凤仙花、樟树等植物的茎垂直地面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直立茎;牵牛花的茎缠绕在其他物体上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缠绕茎;葡萄的茎攀缘在其他物体上生长,叫攀缘茎;红薯、草莓的茎平卧地面蔓延生长,叫匍匐茎。 5、任何植物的茎上都有“节”,它是茎最本质的特征。 六、开花了,结果了

最新三年级科学下册 第一单元 知识点

三年级下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第一课运动和位置 1.小姑娘蹲在石头上喂鱼,观察到运动的物体有:水中游动的鱼,被鱼儿搅动的水。有的物体是静止的,比如旁边的石头。 2.在运动会上,我们看到运动员在向前奔跑,是因为地面是静止 3.在公共汽车站,站台是静止的,公交车是运动的。 4.在大草原上,蒙古包是静止的,牛羊是 运动的。 5.什么是物体的运动?物体运动是指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 物体来说,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就是静止。 6.要想描述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必须先确定一个物体 作为标准,这个被选定的物体叫参照物。参照物不同,判断物 体运动的结果不同。 7.怎样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要想确定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我们必须先选定参照物。 如果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这一物体是运动的; 如果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它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这一物体是静止的。8.地球的运动方式是自转和公转,所以相对于地面处于静止状态的物体,每天都会随着地球的转动而转动,只是我们感觉不到罢了。因此,没有绝对不动或静止的物体。总的说来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 9.在生活中,我们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两个物体之间的位置 10.怎样描述自己所处的位置? (1)首先选择参照物;(2)确定自己与参照物的方向。(3)确定自己与参照物的距离。例:描述方法我的位置:我在学校正门西北方向50米处。(学校是参照物,正门西北是方向,50米是距离) 因此位置描述需要具备:参照物、方向、距离三方面。 第二课各种各样的运动 1.不同的物体运动形式是不同的,而且同一个物体不同部分的运动形式也可能是不同的。 2.不同的物体,可以有相同的运动形式,也可以有不同的运动形式。比如指尖陀螺与溜溜球主要的运动形式是转动,溜溜球可以是转动还可以是滚动;玩具小汽车的主要运动形式是前后平动(注意:没说车轮);直尺上下振动;弹簧摇马则可以上下运动,前后左右摆动。 3.物体的运动形式不同,常见的有:前后、上下、左右运动、摆动、转动等,而且不同的方法可以让物体产生不同的运动形式。 4.物体的运动方式主要有:滑动、转动、滚动、振动和摆动五种,各种运动方式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往往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复杂的运动方式可能包含多种简单的运动方式。物体的运动有多种形式,如:前进、后退、转弯、旋转、滚动、振动、绕圈等。 5.判断题:

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班级: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 1.()离不开土壤,在()、()、()等地方有土壤。 2. ()、()、()、()是土壤中常见的小动物。 3.土壤是由()、()、()、()和()组成的混合物。 4.用纸巾包住土块,使劲握一握,摊开纸巾,有(),说明土壤里有()。 5.把硬土块放入水中,有()冒出,说明土壤里有()。 6.用玻璃棒搅拌放入土块的水,水变(),静置后,出现(),上层较小的颗粒是(),下层较大的颗粒是()。 7.取一些土壤,放在火上烧一烧,闻到一股(),说明土壤中有()。 8. ()、()都是土壤烧制出来的。 9.土壤固体中的大颗粒为(),中等颗粒为(),细小颗粒为()。 10.人们根据三种土粒()的不同,将土壤分为三类︰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黏粒含量特别多的是(),而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 11. ()土渗水性最大,因为它的颗粒(),()土渗水性最小,因为它的颗粒()。 12.用()、()、()等方法可以比较沙土和黏土的不同。 13.植被被破坏,对土壤的()有很大损害。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21分) 1.检验土壤中有沙粒和黏粒的实验是() A把土块放入盛水的烧杯中,看是否有气泡冒出。 B把土块放入盛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均匀,沉淀后看颗粒分布情况。 C把干燥的土块放入石棉网上烧,当土块冒烟是能闻到臭味。 2.腐殖质是由()变成的。 A泥土B 动植物遗体C 塑料袋 3.能够改良土壤,并在成肥中发挥作用的是 A蜗牛 B 蚂蚁C蚯蚓 4.能保护家乡土壤活动是() A挖土烧砖B 植树造林C过量喷洒农药 5.下列各项中,()不会造成土壤污染。 A农药B 化肥C枯草D病菌 6.下列各项关于防止土壤污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强对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等的治理和综合利用 B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 C对粪便、垃圾和生活用水进行无害化处理。 D使用处理后的污水灌溉农田。 7.下列各项关于破坏土壤资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A.大量砍伐森林会导致水土流失。 B.草原的过度放牧会引起沙漠化。 C.焚烧作物后土壤无需再施肥。

(完整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姓名:班别分数 一、填空 1、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已经发明了(),而()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2、放大镜也叫( )镜,镜片的特点是( ) ,中间()、边缘( ),具有()的作用。倍数大的放大镜,看到的图像(),看到的范围();倍数小的放大镜,看到的图像(),看到的范围()。 3、计算机和电视屏幕的图像在放大镜下是由()组成的。 4、列文虎克制作出来当时最精良的显微镜,放大倍数是()倍,今天的电子显微镜已经可以把物体放大到()倍。 5、我们把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称为(),比如身边的物质中有食盐、白糖、()等。 6、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是由()组成的。我们利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如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第一个发现和提出这个名称的人是英国科学家()。 7、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把物体的图像()。 8、随着观察()的不断发展,现在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方面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9、通过观察可知,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其实是()。蟋蟀的耳朵长在()的内侧。苍蝇的眼睛是()眼,由很多()组成。苍蝇能停在玻璃上不滑落,这主要与它的()的构造有关。昆虫头上的()就是它的“鼻子”。 10、用显微镜观察蚕豆叶表皮细胞上有许多(),那是植物进行蒸腾和光合作用的重要器官。 二、判断 1、草蛉是蚜虫的天敌。() 2、自然界中所有的固体都是晶体,晶体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 3、圆柱形和球形的器皿装水后也有放大功能。() 4、在放大镜发明之前,人们只能依靠感觉器官来观察世界。() 5、把整个洋葱放在显微镜下,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 6、鱼缸里的水变绿是因为其中有绿藻的缘故。() 7、微生物对人类只有危害,没有好处。() 8、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5毫米的微小物体。() 9、我们一般可以采用降低温度、减少水分的方法来制作晶体。() 10、蝴蝶的翅膀上的彩色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11、我们喝的桶装矿泉水,是经过净化处理的,里面没有微生物。() 12、碱面是粉末状的,它不属于晶体物质。() 13、在显微镜未发明前,人们只能依靠眼睛观察。() 14、自然界中所有的固体物体都是晶体。() 15、花岗岩中的矿物晶体主要有长石、云母、石英等。() 16、微生物是生物,也由细胞组成。() 17、载玻片移动的方向与从目镜里看到的物体图像移动方向是一致的。() 18、矿泉水是经过净化处理的,里面没有微生物。()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班级姓名 . 1.1、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1.1、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的,但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 1.1、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种皮等各不相同。 1.1、种子外面都有一层皮,剥开后,有的种子可以分成两瓣,种子里面都有 一颗小芽。 1.1、有的种子太小,我们要用放大镜看。 1.2、播种凤仙花的方法是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1.2、选种时要挑选那些饱满的、没有受过伤的种子。把一块小瓦片放在花盆的出水孔上。种植凤仙花的小坑深度约1厘米。往花盆里浇适量的水,使土壤湿润,放在温暖的地方。 1.2、要观察种子的变化过程,就应该把种子种在透明的玻璃杯里。把种子放在杯壁和纸的中间(不同方向都放置种子)。 1.3、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的方向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快。 1.3、种子萌发的条件是:水分、温度和空气。 1.3、植物的根的作用:①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②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1.4、凤仙花种子萌发时,最先出土的第一对“叶子”是子叶。第一对“叶子”和以后长出的叶子是不同的。凤仙花的叶子都是平展的,而且在植株上交叉生长,是为了吸收更多的阳光。 1.4、植物的叶上长的茎一般是平展交叉的。 1.4、植物的叶的作用:①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②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1.4、光合作用:是植物绿叶(叶绿体)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氧气。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 1.5、植物的茎的作用:①具有支撑植物的作用,②具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1.5、植物的茎运输水分和矿物质的方向是从下向上,运输养料的方向是从上向下。 1.5、植物的茎初期生长速度较快,中期生长速度最快,后期较慢最后几乎停滞。 1.5、植物的茎分为直立茎(凤仙花、向日葵等)、缠绕茎(牵牛花等)、攀缘茎(葡萄等)、匍匐茎(红薯等)。 1.6、花包括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几部分;果 实是由花的雌蕊发育而成的;果实中有种子。 1.6、任何植物的茎上都有“节”,节在有些植物 上很明显,有些不明显。叶子是长在节上的。 1.7、凤仙花的植株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组成的。 1.7、绿色开花植物的生命周期: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生长发育、开花结果。 1.7、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我学会了用测量、记录、画折线图等方法来观察一株植物的生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