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海绵城市专项规划-说明书资料

一、概述

1.1 规划背景

当前,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不少新的问题。例如,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不少湖泊被填埋,人口在增加,水资源越发紧缺;城市的硬质路面比例大大增加,城区的水文、水力特性明显改变,城市防洪压力很大;加上过去的城市排水管网设计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设计理念,往往造成逢雨必涝,旱涝急转,难以应对大流量的雨洪。据有关统计资料,过去三年,全国有超过360个城市遭遇过内涝,其中60多个城市单次内涝时间超过12 h,淹水深度超过0.5 m,北京、深圳、长沙等城市出现人员伤亡,造成生命和财产损失。另外,我国1 100座城市缺水,而雨水又没有得到合理利用,雨水利用潜力巨大。

为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也强调“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国务院于2013年3月25日发布《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23号)要求积极推行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要按照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最低的开发建设理念,控制开发强度,合理安排布局,有效控制地表径流,最大限度地建水对城市原有水生态环境的破坏。

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14年10月发布《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旨在指导各地推广和应用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充分发挥城市绿地、道路、水系等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使城市开发建设后的水文特征接近开发前,有效缓解城市内涝、削减城市径流污染负荷、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2015年10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意见》要求,从2015年起,全国各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要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推进海绵型建筑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推广海绵型建筑与小区,大力推进城市排水防涝设施的达标建设;推进公园绿地建设和自然生态修复。

综上所述,荆州市迫切需要进行海绵城市建设,为了更好的指导建设过程,管控建设成果,规范运营维护,多渠道筹措项目资金,受荆州市住建委委托,我院特编制《荆州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

1.2城市概况

1.2.1 区位条件及社会经济

(1)区位条件

荆州市地处湖北省中南部,位于江汉平原腹地,东连武汉,西接三峡,南跨长江,北临汉水,是我国东西南北的地理要冲,距中国“四大经济发展极”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均为1000 公里左右,是连东西、跨南北的交通要道和物资集散地,是国家公布的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鄂中南地区的经济纽带,长江中游枢纽港口城市,国家轻纺工业基地,素有文化之邦、渔米之乡和旅游胜地的称誉。其地理位置为东经111°15'~114°05',北纬29°26'~31°37'。境区东西最大横距约274.8km,南北最大纵距约130.2km,呈带状分布。

荆州市辖荆州、沙市两区及江陵县、监利县、公安县,代管松滋、石首、洪湖3 个县级市。全市设88 个镇,12 个街道办事处,14 个乡,348 个居民委员会,2409 个村民委员会。全市国土面积14067km2,占湖北省国土

面积的7.6%。其中平原湖区占78.8%,丘陵低山区占21.2%;市区面积

1576km2,城市建成区面积62.3km2。从区位关系看,荆州处于我国中部地区,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的扩散区域,处在武汉都市圈与宜昌都市区的联结轴线上,是武汉都市圈和宜昌都市区的重要联结点,在城市等级上与宜昌、襄樊属于同一级别,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荆州在湖北省城镇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同时,荆州与湖南省的岳阳和常德相接壤,是长江流域经济体系中的中部核心城市。

(2)人口及社会经济概况

2013 年,全市公安部门统计的户籍人口661.01 万人。年末全市常住人口573.94万人(指常住本市半年以上人口),其中城镇人口为275.20 万人,城镇化率为47.9%。2013年中心城区规划区总人口127.7万人,城镇人口79.17万人。

2012年全市生产总值1196.02亿元、增长11.1%,三次产业比调整为24.5:43.7:31.8,第二产业比重提高0.7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1042.89亿元、增长35.2%;全市财政总收入91.83亿元,比上年增长23.3%;地方公共预算收入56.76亿元,增长28.1%。

2013 年全市生产总值1334.93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4%。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三次产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第二产业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319.09 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596.2 亿元,增长13.5%;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419.64 亿元,增长10.2%。三次产业结构为23.9:44.7:31.4,二产业增加1 个百分点,一产业下降0.6 个百分点,三产业下降0.4 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GDP 增长的贡献分别为18.9%、53.0%和28.1%。全市全口径财政总收入113.17 亿元,比上年增长23.3%。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1.95 亿元,比上年增长26.8%。全年税收收入94.61 亿元,比上年增长22.1%,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83.6%。国税收入47.96 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地税收入46.74 亿元,比上年增长25.6%。分税种看,增值税32.64 亿元,营业税18.54 亿元,企业所得税16.08亿元,个人所得税4.18亿元,分别增长18.0%、8.6%、18.2%和14.2%。

2014年荆州市预计地区生产总值1500亿元,增长9.5%;固定资产投资1655亿元,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6亿元,增长13%;出口额13亿美元,增长15%;全市财政总收入133.81亿元,比上年增长18.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8.2亿元,增长2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00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11100元,增长12%。

1.2.2 气候与地形条件

(1)气候条件

荆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能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5.9~16.6℃,≥10℃年积温5000~5350℃,年无霜期242~263天。

(2)降雨特征

荆州市年平均降水量为1077.1毫米,年最大降水量为1850.3毫米,最小为640.6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22天,年最多降水日数为159天,最少为94天,从常年看降水主要集中在4~8月;1小时最大降水为61毫米,3小时最大降水为87.4毫米,日最大降水为174.3毫米。

(3)蒸发量

年平均蒸发量为1847.7mm,平均年中5—7月蒸发量最大,尤以高温强光最大的7月,为216mm;其次为5月,211mm;最小以低温阴雨的2月,为

96mm。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干燥度为1.08,属半温润型气候区。

(4)地形条件

荆州市位于杨子准地台中部,属新华夏系第沉降带晚近期构造带,处于中国地势第三级阶梯的西部边缘,是江汉平原的主体。全市地势略呈西高东

低,由低山丘陵向岗地、平原逐渐过渡。全市海拔250m以上的低山493km2,

占国土总面积的3.54%;海拔40~250m的丘陵岗地2147.66km2,占15.27%。山丘分布于西部松滋市的庆贺寺、刘家场及西北部的荆州区八岭山,地势最高点为松滋市的大岭山,海拔815.1m。岗地分布于荆州区的川店、马山、纪南和公安县的孟溪、郑公以及石首市的团山、高基庙一带。东部地势低洼,最低点在洪湖市新滩乡沙套湖,海拔仅18m。

中心城区位于长江中游荆江河段,地处江汉平原腹地,地形平坦,地面高程在27.30-45.60米(黄海高程)之间,地势略呈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城市东西向平均坡降约0.2‰,沿长江向北平均坡降约为1‰,沿荆江大堤两侧约150~200米范围内自然坡降较大,约5%~10%。

1.2.3 土壤与水文特征

(1)土壤及地下水

荆州市中心城区从西到东基本上由第四纪冲积、洪积层组成。覆盖层为粘土、亚粘土、淤泥质粘土及轻亚砂土,土层薄,下部为粉细砂层,一般顶板高层22.0至27.00m饱含上层滞水。

埋藏于粘土层及粉细砂层的上层滞水,受降雨及地表水补给。初见地下水在地面以下0.8m至1.5m,高程28.00m至29.00m。在粘土及粉细砂卵石层中潜水,受长江水补给,埋深一般为6.0m至12.0m。

(2)土壤透水性能

表1-1 列出了各类土壤的渗透性能,其中粘土、亚粘土的渗透性较差,渗透系数为0.005~0.1 m/d;粉砂、细砂的渗透性较好,为0.5~5m/d。根据荆州市典型土层的竖向分布,表层以下的粉细砂层渗透性均较好,海绵设施的渗透速度主要受表层土壤制约。

表1-1 土层渗透系数一览表

(3)地表径流

荆州市多年平均径流深为351.0毫米,年平均降水量为1077.1毫米,可知多年平均径流系数为0.326。年内径流主要集中在汛期(4~9月),约占全年的70%左右。年际变化上,年径流Cv值均在0.4~0.6之间。根据实测水文资料分析,径流量主要集中在汛期(4-9月),占全年总径流量的67%,最大与最小年径流量的比值为9.72。

1.2.4 水系概况

荆州市河流交错、湖泊密布。全市有大小河流近百条,均属长江水系,主要有长江干流及其支流松滋河、虎渡河、藕池河、调弦河等。全市有千亩以上湖泊30多个,总面积8万公顷,其中洪湖为湖北省第一大湖,总面积3.5万hm2,长湖次之,总面积1.2万hm2。城区水系主要由长江、长湖和城区内河水系构成,城区内河水系主要有:护城河、太湖港渠、荆沙河、荆襄河、西干渠、豉湖渠、沮漳河故道;江津湖、张李家渊、范家渊、太师渊、锅底渊、北湖、西湖、文湖、黑龙潭等,內河水系面积450. hm2。因长江、长湖水位高于城区地面,内河水系承担着荆州城区雨水调蓄和排放的重要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