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离家出走的几种心理

中学生离家出走的几种心理
中学生离家出走的几种心理

中学生离家出走的几种心理

中学生离家出走的几种心理,中学生离家出走的原因是复杂的,从社会心理因素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人际关系紧张。从调查材料来看,出走的中学生大多因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师生关系紧张及与同学相处不融洽,造成心理上的压抑,导致弃学离家出走。

其次是人格异常与逆反心理。人格异常的学生会对周围的人抱有敌意和戒备心理,与学校或家庭的成员闹矛盾而突然出走。

第三,学生感到学习负担过重,厌学情绪就会产生,某种逆反心理也会形成,有些学生便以逃学或出走的形式表现出来。

第四,角色观念变异与拜金心理。学生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接受了大量信息后,一部分人会对读书不感兴趣,而热衷于读书以外的东西,比如早恋或迷恋于网吧。此外,拜金倾向严重的学生,在学习中经常表现出漫不经心,逃学去挣钱,或学某些歌星、影星,离家外出闯天下。

最后就是盲目从众心理。当媒体披露因片面追求升学率造成一些学生压力太大而离家出走的消息后,有的学生就加以仿效,以为是解脱的好方法。从众心理本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但若盲目从众,将有百害而无一利。5名女孩就是出于对尼姑的片面了解而做出轻率的举动。

所以,家庭和社会应积极配合学校工作,尤其对于那些离异家庭的孩子。同时学校应加强自身的教育能力,重视心理教育课程的开设,提高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高雅的生活情趣,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中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度过学生生活。

班主任如何正确对待学生离家出走的问题

班主任如何正确对待学生离家出走的问题 学生离家出走是新时期出现的一个新问题,班主任要做好离家出走学生的教育工作。 第一,必须正确分析学生离家出走的原因。学生离家出走的原因往往因人而异,复杂多样,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学校因素。学校生活中有些因素对青少年的心理产生不利的影响,如学习负担过重、教育措施适当以及不恰当的词霸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的,都可能造成学生心理负担过重,从而离家出走。其二,学生信息库门与,从而出现离家出走这种过激的行为。73,社会因素。随着社会的开放,社会谄媚的现代化,社会因素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项在日益增强。社会不良思潮和文化的影响,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不健康因素的影响等等,是意志薄弱得有些发辨别力的学生被社会上的坏人引诱,从而离家出走。 第二,班主任要积极主动地协助学校、家庭和社会公安部门,做好移交出走学生的规劝和教育工作。班主任一方面要指出离家出走这种行为是错误的,是一种一只力薄弱、进步起挫折、逃避现实的做法;另一方面也要让家庭、社会和学校师生积极接近离家出走的同时,帮助他们,决不能歧视他们。 第三,班主任要坚持与离家出走的学生保持长期的、紧密地联系,共同商定教育措施和办法。 教师应如何处理课堂教学中的突发事件 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预想不到的事情,一般称为偶发事件或突发事件。教师只有正确处理这些事件,才能保障教学顺利进行。处理突发事件要始终坚持“冷处理”的原则。一般来讲,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学生发生争吵、斗殴或其他严重违反纪律的事件,教师应坚持严肃予以制止的原则。第二,学生故意出怪声或做小动作影响上课,教师应以目光或手势示意提醒。第三,学生提出与上课无关的问题或其他“怪”问题,教师应明确指出与课堂无关的内容课后再讨论。第四,学生提出教师当时解答不了的问题,教师应坦诚地告诉学生,经查阅或请教后再给予详细的解答。第五,出现外界影响,教师应因势利导,巧妙利用外界影响来讲课,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让学生学到了平时学不到的知识。 、做一位学生喜欢的老师 尊重学生,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是衡量教师道德水准的一个主要标尺。教师热爱学生应注意四点:一是不偏爱。要爱所有的学生,不分彼此,不分厚薄,不分优生差生;二是严格要求学生。对优秀学生不能袒护娇惯,对差生不能无原则迁就。三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教师要保护学生在感情上、思想上和行为上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正确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尊重他们的人格和自尊心。四是教育学生有耐心。学生成长过程是反复教育的过程,有的学生进步又后退,改正错误又犯错误,教师应有信心和耐心做工作,坚持不懈。每个班主任在工作中都会遇到后进生,后进生虽然只是少数,但他们往往集许多缺点于一身,给班主任工作带来很多麻烦,他们不

(完整版)中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中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时间:2008-08-29 06:27 作者:小榄二中实习队Z点击: 5854 次 将本文添加到: 人际交往辅导 还有人喜欢我吗? 案例介绍 李某,女,15岁,市某中学初二学生。学习成绩较好,智商中上等。外向型性格,开朗,有个性,思维活跃,敢说敢做。但盛气凌人,自以为是,孤芳自赏,桀骜不驯,嫉妒心强;认为人与人之间无信任和善良可言,皆唯利是图;对他人缺乏真诚。虽然李某学习成绩好,但同学不太喜欢她。她与家长、老师说话也是咄咄逼人,因此与人沟通时总带着争吵的神态,难以心平气和地交流。自认为是不太受人欢迎的人。她想交知心朋友,但同学敬而远之。所担任的班干工作常因同学的不合作而使她不能如愿。她因而情绪极受影响,气哭过几次,辞职几次,甚至想走绝路。 案例分析 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高峰时期,独立意识和自信心逐渐增强。李某因学习成绩好,思维活跃,加之性格外向,敢说敢做,因而不隐藏自己的喜、怒、哀、乐,说话易得罪同学。她的过于自信使她产生自傲心理,同学因被她瞧不起而远之。她没有知心朋友来交流思想,以期获得同伴的认可。所以她认为人与人之间无信任,都是虚伪的。她为了保护自己的荣誉和自尊,以自私、嫉妒的心理,盛气凌人的态度对待同学、家长、老师,唯我独尊,而她内心又渴望大家对她友善和关爱。在日记《推荐我自己》中能明确分析自己的优劣,并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但对改变自己无能为力,发出:“还有人喜欢我吗?”的感叹,请求老师帮助她向同学推荐自己。这是优等生常出现的人际交往的心理问题。 辅导方法 1、从家里做起:家里亲人是最能宽容自己的错误和不良态度的人了。要求家长配合,在与李某交谈时,切忌大声争吵。如果态度不平和,提醒她停止谈话,数5-10下后再说话,使她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扩展到与同学交谈时也如此。 2、学会聆听:虚心倾听他人的谈话,这是对别人的极大尊重。即使有不同的观点,也不要立即反驳,让别人把话说完。再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且不必强加于人接受、赞同自己的观点。这样可以改变自以为是的毛病。聆听,先从观众做起,就可以让你走近同学。 3、老师助一臂之力: ①认知辅导:让李某认识自己的所作所为的错误及危害性,幡然悔悟,痛改前非,并强烈产生改正错误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参与辅导并配合。 ②化解矛盾:为她调整了班干工作,避开那些需要较多同学协助的班务工作,暂时减缓她与同学之间的紧张气氛。 ③欣赏他人:让她每天发现本班一位同学的优点、长处,并记下来,改变她总以挑剔的眼光审视别人的习惯,慢慢消除她的嫉妒心理。每过1-2周后把她表扬过的同学叫到一起,让他们知道李某赞扬他们,从而使他们对李某有好感。 ④学会协作:有目的的分配一些任务给李某与另2名同学,让她在工作、劳动中学会与人协作,改变她孤芳自赏、缺乏与人真诚相待的心态。 ⑤重塑她的威信及形象:因为她本来学习成绩较好,老师给她分配“一帮一”学习互助同学,而该同学在班里属人缘挺好的学生。这样,李某因为与该生关系密切而融入她们的圈内。李

几类人群心理问题汇总

几类人群心理问题汇总 作者:燕园博思心理咨询 几类人群心理问题—燕园博思为您汇总。 现在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因为社会发展变快,工作和生活的情况瞬息万变。可能对于有些人来说是可以适应的,而更多的时候对于大部分的人来说是不适应的。这种情况体现在:对社会的现象看不惯,又因为自己无力改变现状而烦躁、焦虑;工作方面不顺心而导致没有归属感、失落感;因个人原因与现在工作环境产生差距而产生的焦虑、无奈等。这些都是人们在平时产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 对于很多都市白领来说,被高强度的工作所压所累,长期高度紧张的状态,一些心理问题常常得不到及时的解决,久而久之便会产生焦虑不安、精神抑郁等症状。严重还会伴随一系列的精神疾病的出现及严重的心理障碍。 对于网络,适当的上网是有益的,而每天大量时间都泡在网上,或者上一些不健康的网站极可能诱发心理疾病。如经常处于虚拟状态而影响现实生活,对现实事物的认知,个人的感情定位和心理出现的一些疾病。严重的甚至会产生人格分裂。 从情感角度来讲,感情与家庭的变故会给人很深的打击,心理受到的心理创伤在很长一段时间难以愈合。有些不堪忍受重压无法正确自我调节心理压力的人甚至会做出过激行为,给自己和他人都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 婚姻问题也是长久以来困扰大多数人群的重要问题。离婚给双方造成的影响和后果非常严重。根据我国一项数据调查证明:离婚人群中,感到心理压力过重的约占百分之七十,这一群体非常需要心理减压和心理帮助。 学习中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压力,生活贫困给每个贫困的家庭带来的经济压力,老年人缺乏精神关爱诱发的老年人心理障碍和心理压力等等,这些都是引发心理问题比较重要的诱因。对于生活和学习包括日常的一些情况发生后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压力如何正确的解压,是现在非常重要也是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 多做一些简单的心理减压方式,比如唱歌,看电影,打游戏等等。找人倾诉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当然,必要的时候还要去一些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进行更加详细的心理治疗。不要忽视了心理健康这个问题,出现了问题,不要逃避,要积极正确的去对待心理疾病,及时解决,出现问题配合心理咨询师治疗才是正确的处理问题方式。

中学生离家出走心理分析

中学生离家出走心理分析 做老师得会发现,现如今中学生离家出走得案例越来越多,已经不再就是个别现象,而就是成为一种令人担忧得社会问题。这些祖国得花花朵朵们,经不起批评受不了指责,简直成了橱窗里得瓷瓶,碰不得摸不得。 面对这一社会问题,有人分析出各种外在原因。然而,如果能换个角度,从学生自身心理层面作以分析,想必对于问题得研究不无裨益。 笔者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接触过一些有过离家出走经历得学生。在大量地交流走访、跟踪调查得基础上,深入学生内心,真正了解到学生得离家出走得心理,现作几点分析,希望对于这一问题得解决有所帮助。 一、厌学心理 现在得学生存在着十分普遍得厌学心理。其根源,既不在于某个别教师,也不在于某个别家长,而就是我们所大力推行得以选拔人才为目标得精英教育与并不彻底得义务教育以及夸美纽斯创立得班级授课制得教学形式之间得不可调与得矛盾所致。 班级授课制得根本弊端在于大面积规模化教育之下却无法顾及学生得个性差异,从学生学习得第一天开始,学生得好中差便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参差不齐得学业素质经日积月累后呈现出越来越明显得两极分化状况。而义务教育却就是忽视差异而片面要求同一级学生同时升学,加剧了分化。九年级后中学阶段尚未结束而义务教育不再继续,接下来得中考高考却就是明显具有选拔功能。于就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校、家长、社会所共同关注得焦点不就是学生就是否接受了义务教育,而就是这个学校这个老师就是否培养出了拔尖人才。在家校合力下,我们没有对于这些坐在同一班级而两极分

化了得学生进行分层次教育,相反,大量超出学生能力得任务压在了全体学生得身上,这就就是全国学生都喊累得根本原因。 就基础好得学生而言,强忍压力得到得就是越来越拔尖。基础不好得学生却就是早已不堪重负。我们以牺牲了百分之八十得学生为代价选拔出那百分之二十得人才。这样得教育造成了学生普遍得厌学心理,相当一部分学生从内心早已放弃了学习,过激者则以离家出走来逃避学习。 二、厌家心理 作为出生成长得寓所,家庭原本应该就是学生心中最温馨得港湾。可就是作父母得,您们可曾想到,您得孩子竟会厌倦于家得庇护? 让学生产生厌家心理得家庭主要有两类,一类就是单亲型、重组型家庭,另一类就是以望子成龙为表现得重压型家庭。两类家庭得共同点就是家庭缺少关爱与温情。前者由于学生父母离异,父、母、子女这种三角稳定性被打破,父母在各为生活时忽视了对孩子得关爱,或就是只作生活上得供给而不给以思想上得精神上得指导,或就是干脆将小孩交给爷爷奶奶,导致孩子性格变异。后者在父母过分追求学生分数成绩时忽视了学生得心理、人格等情感教育,缺乏与子女得情感沟通与交流。开口分数闭口成绩,别无话题。父母与子女之间情感疏远,家庭失去亲与力与向心力。这两类家庭中得孩子均会产生厌家心理,从心里渴望逃避家庭监管,以外出离家得方式来寻求解脱。 三、逆反心理 家长与老师差不多有个共同得感觉,那就就是现在得孩子怎么这么逆反?逆反期提早而且强烈,常常刚入初中竟变得父母感觉孩子仿佛变了个人,

论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及疏导

论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及疏导 【论文关键词】逆反心理;禁果逆反;超限逆反;信度逆反 【论文摘要】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独立的过渡期,逆反心理是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的心理表现,逆反心理引导不当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带来危害,消极的逆反心理的产生与青春期生理和身心发展迅速有关,也与教师和家长的教育不当有关。对青少年的逆反心理不能一概而论,应加以分类,只有针对不同形式的逆反心理进行疏导,才能促进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态。是指个体对于外界的教育引导所取的一种负向心理活动,它是一种反常的情感体验和行为倾向,通常表现为情感上的对立、抗衡和情绪上的嫌恶、不满。它与中小学生的执拗紧紧联系在一起,是中小学生一个鲜明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 一、逆反心理的结构和危害 逆反心理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从结构来看,逆反心理是认知、情绪和行为倾向三者的有机统一。逆反心理的认知成分是指对逆反对象的知觉、理解及评价。情绪成分是指对逆反对象的抵触情绪,即人对逆反对象是反感或厌恶的;行为倾向是指对逆反对象意欲表现出来的行为,即逆反行为的准备状态。在三者中,逆反心理的认知成分是基础,如果不对客观环境是否符合个体需要关系进行认识,是不可能有相应的情绪与行为倾向的。抵触情绪是主要成分,往往起支配作用。 第二,从特殊性来看,逆反心理是社会依存性与相对独立性的有机统一。逆反心理与其他社会心理一样,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方面依赖于它所反映的对象,即社会存在;另一方面对所反映的对象又具有相对独立性。逆反心理受社会存在的制约,它产生于客观存在不符合主体需要之时,并不是无缘无故的,当需要得到满足时,则不会产生。另一方面,逆反心理不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简单被动的反应,而是经过加工、改造的能动反映。 第三,从作用来看,逆反心理有积极与消极之分。现在有一种倾向,即提到逆反心理,不是认为它是好的,就是认为它是坏的,甚至认为它是一种变态心理。把逆反心理说成是

关于公平中心校82班学生陆亿圆离家出走的汇报材料

关于公平中心校82班学生陆亿圆离家出走的汇报材料 2013年11月3日(星期天)下午六点半钟,我到教室下班发现陆亿圆不在教室,下午六点四十八分我打电话给她父亲询问不来上课的原因,他告诉我她11月2日(星期六)上午就已经离家出走,据了解陆亿圆的父母在她幼儿时已离异,现在跟父亲过,但父亲经常在外打工很少回家,由她的伯伯照顾。 我把陆亿圆离家出走这件事情向学校政教处主任邓军毅汇报了情况,我问了一些学生有关陆亿圆不来上课的原因,有学生告诉我她可能跟一个叫苏振昌的社会青年出走了,我打了陆亿圆的电话打不通。11月4日我和邓主任到苏振昌家里了解情况,他家没人。我们通过他婶婶(秦玉娘老师)要来了苏振昌的父母的电话号码,我和邓主任打电话给他父亲问苏振昌在什么地方,接着他父亲打电话告诉我们苏振昌在家里,后来我们又去他家里,他还是不在,我们又问他父亲,他父亲告诉我们苏振昌在街上,随后我们向他父亲要来了苏振昌的电话,并打了电话给苏振昌请他与我们见一面,结果他以各种理由回绝了我们,这说明苏振昌不在公平的可能性较大,我们把这一情况跟陆亿圆父母汇报了,并建议她父母向派出所报案,11月7日我和她妈妈又把陆亿圆的相片给了派出所,希望通过派出所找到陆亿圆。11月8日下午陆亿圆与她妈妈电话联系过,她妈妈叫她回家,她回答说:不想回。此后我和学校领导经常与家长保持电话联系,并且多次到她有可能到的地方寻找,都无法见到她,也无法劝她回校上课。11月20

日她又打电话给她妈妈,问她妈妈要钱,她妈妈叫她回家拿她不回。 我们会继续和家长保持联系,想方设法寻找学生陆亿圆,决不放弃,希望她能尽快回到父母身边,回到学校上课。 82班班主任:潘成锋 2013年11月22日

中小学生离家出走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中小学生离家出走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汪应洲刘发金高强 (天水师范学院甘肃天水 741001 ) 【摘要】:近年来未成年孩子离家出走的情况时有发生,并呈上升趋势。虽然这些离家出走的学生是极少数,可是带来的影响却很大,孩子离家出走不仅对他们身心健康造成危害,也给自己的亲人造成了巨大的痛苦,同时给社会治安带来了隐患,这一问题不容忽视,我们应高度重视,并连同社会相关部门采取措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中小学生离家出走的原因是什么呢?应怎样帮助这些学生重返校园?应怎样预防学生离家出走呢? 【关键词】:学生出走教育策略 一、学生离家出走的类型 心理学家对离家出走的孩子作过分析,基本上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一是逃避型。这类孩子家庭自然结构损伤或破坏、生活坎坷 ,长期生活在缺少温馨、不和谐的家庭环境中,其身心发展受到影响,他们中大部分人学习成绩较差,但父母要求过严,标准过高,为了免受打骂,便一走了之。沉闷的家庭气氛,繁重的学习压力和严厉的惩罚都是青少年逃避家庭的主要原因。 二是向往型。这类孩子中大部分家庭条件优越,但缺乏应有的引导和教育。他们中的有些人崇拜社会上的一些所谓的“能人”甚至文艺作品中的黑社会老大等犯罪分子,认为他们有本事,有能耐,为此而不惜离家出走,以追求向往的“目的”和“理想”。 三是报复型。此类孩子因受到(或自以为受到)家长的不公正对待,因此离家出走,进行报复。他们以离家出走来引起家长的关注并以此来惩罚家长,还觉得越是家长害怕的事越有意思,潜意识里使家长害怕着急让他们内心有一种快感。 四是盲从型。此类孩子出于好奇心,或轻信别人的话,他们的出走并非处心积虑,周全后做出的,具有相当的轻率性,这类孩子思维比较简单,思想单纯,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行为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一旦出走便后悔莫及。[1] 二、中小学生离家出走的原因 离家出走的孩子以初中学生为主,男孩居多,也有女孩。导致这一行为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内在的因素,也有外在的因素,而外在原因更直接地促成了少年离家出走。 (一)内在原因 青少年正处于“心理断乳”期,其身心发展出现不均衡现象:身体发育很快,但心理发育还没成熟。他们独立意识开始增强,力图摆脱对大人的依赖,觉得自己是“大人”了,自己的事应该由自己作主,没必要事事依赖于父母。这时如果父母再对孩子的事情(尤其是自

中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中学生心理辅导记录 案例介绍 李某,女,15岁,市某中学八年级学生。学习成绩较好,智商中上等。外向型性格,开朗,有个性,思维活跃,敢说敢做。但盛气凌人,自以为是,孤芳自赏,桀骜不驯,嫉妒心强;认为人与人之间无信任和善良可言,皆唯利是图;对他人缺乏真诚。虽然李某学习成绩好,但同学不太喜欢她。她与家长、老师说话也是咄咄逼人,因此与人沟通时总带着争吵的神态,难以心平气和地交流。自认为是不太受人欢迎的人。她想交知心朋友,但同学敬而远之。所担任的班干工作常因同学的不合作而使她不能如愿。她因而情绪极受影响,气哭过几次,辞职几次,甚至想走绝路。 案例分析 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高峰时期,独立意识和自信心逐渐增强。李某因学习成绩好,思维活跃,加之性格外向,敢说敢做,因而不隐藏自己的喜、怒、哀、乐,说话易得罪同学。她的过于自信使她产生自傲心理,同学因被她瞧不起而远之。她没有知心朋友来交流思想,以期获得同伴的认可。所以她认为人与人之间无信任,都是虚伪的。她为了保护自己的荣誉和自尊,以自私、嫉妒的心理,盛气凌人的态度对待同学、家长、老师,唯我独尊,而她内心又渴望大家对她友善和关爱。在日记《推荐我自己》中能明确分析自己的优劣,并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但对改变自己无能为力,发出:?还有人喜欢我吗??的感叹,请求老师帮助她向同学推荐自己。这是优等生常出现的人际交往的心理问题。 辅导方法 1、从家里做起:家里亲人是最能宽容自己的错误和不良态度的人了。要求家长配合,在与李某交谈时,切忌大声争吵。如果态度不平和,提醒她停止谈话,数5-10下后再说话,使她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扩展到与同学交谈时也如此。 2、学会聆听:虚心倾听他人的谈话,这是对别人的极大尊重。即使有不同的观点,也不要立即反驳,让别人把话说完。再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且不必强加于人接受、赞同自己的观点。这样可以改变自以为是的毛病。聆听,先从观众做起,就可以让你走近同学。 3、老师助一臂之力: ①认知辅导:让李某认识自己的所作所为的错误及危害性,幡然悔悟,痛改前非,并强烈产生改正错误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参与辅导并配合。 ②化解矛盾:为她调整了班干工作,避开那些需要较多同学协助的班务工作,暂时减缓她与同学之间的紧张气氛。 ③欣赏他人:让她每天发现本班一位同学的优点、长处,并记下来,改变她总以挑剔的眼光审视别人的习惯,慢慢消除她的嫉妒心理。每过1-2周后把她表扬过的同学叫到一起,让他们知道李某赞扬他们,从而使他们对李某有好感。 ④学会协作:有目的的分配一些任务给李某与另2名同学,让她在工作、劳动中学会与人协作,改变她孤芳自赏、缺乏与人真诚相待的心态。 ⑤重塑她的威信及形象:因为她本来学习成绩较好,老师给她分配?一帮一?学习互助同学,而该同学在班里属人缘挺好的学生。这样,李某因为与该生关系密切而融入她们的圈内。李某学习成绩好,威信倍增。乐于助人的新形象,使同学们接受她。渐渐她也找到了知心朋友,不再孤独,终于有人喜欢她了。 辅导效果 通过老师、家长的密切配合,李某积极主动地参与,经过近一学期的辅导工作,李某与同学们相处和谐多了,朋友也多了,她的心情轻松愉快,对班集体更关心,经常与老师谈论自己

中学生离家出走案例分析

优质文档在您身边/双击可除中学生离家出走案例分析 中学生离家出走案例分析 经常听到同事说这样一句话:“我做学生的时候,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毕业,从来没有听到或是遇到过学生离家出走的事,怎么现在的学生动不动就跑掉了?”的确,做老师的会发现,以前的学生似乎都循规蹈矩,而现如今中学生离家出走的案例是越来越多,已经不再是个别现象,而是成为一种令人担忧的社会问题。虽然这些离家出走的学生是极少数,可是带来的影响却很大,家长动员一切力量不分昼夜地寻找,班主任发动所有学生提供有利信息,家庭、学校为之提心吊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从教七年来,我已经送走了两届学生,现在带的是第三届,每一届都遇到过学生离家出走的事件发生,并且表现形式各不相同,具体如下: 案例一:20XX年11月13日(星期天)晚上十点多,班上学生N某(男)家长打电话给我说A某11日晚上因为上网与家长发生矛盾后离家,至今未回。家长已经找了两天两夜了,本来不想麻烦老师,但考虑到明天要上课,所以才打电话给我,希望老师帮助家长尽快找到N某。两天后的凌晨,家长在市府路一辆停在路边的三轮车上找到N某,看到冻饿得瑟瑟发抖的N某,家长心里是五味杂陈! 案例二:20XX年10月中下旬的一个星期五下午第一节课,班上学生Y某(女)未到校,我打电话告知其家长,家长说Y某有点不舒服,请假半天。两天后的早读期间,家长到校小声问我Y某有没有到校,生怕别人听见,原来Y某已经两天半未回家。家长希望能从Y某最要好的同学那里获得有关孩子的消息。后来警方在潜山县城某小宾馆将Y某解救出来,家长说Y某是嫌自己过于唠叨而找同年级的一个朋友的朋友诉苦,表示如果能离开这个家就好了,正好,这个朋友的一个小学同学(已经辍学)当时也在场,他说可以帮助Y某,结果直接包了一辆面包车将其带到潜山县城,差一点以5000元的价格将其卖掉。 案例三:今年四月,我班接连两次发生学生几天不回家事件,X某(女)因下课看到家长被我请到办公室,放学后便没有回家(此前,我曾几次通过X某转告家长来校交流未果);S某(男)因家长在学校门口未顾及自己面子而多天不回家,家长最终通过公安局网监锁定X某、S某上网时的IP地址找到孩子。 看了以上几个案例,我们不难理解本文开头老师们为什么会发出那样的感叹。但是,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我们除了发出感叹外,还应深入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及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学生自身心理层面分析,我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关于中学生的心理疏导

关于中学生的心理疏导 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社会要求高,家长期望高,个人成材欲望强烈。但由于心理发展处于尚未成熟阶段,缺乏社会经验,加之为了在高考竞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地投入学习,由此心理脆弱,适应能力差,情绪不稳定,心理失衡常常发生,是心理障碍高发、易发群体。在国外,有许多学校都有专职的心理学教师,随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而在国内的心理学教师还很少,中学里几乎没有专职的心理学教师,学生的心理问题只能靠班主任解决。由于高考的压力,有的学校高三年级甚至取消了体育、音乐和美术课,学生长期处于一种压抑之中,心理很难得到有效的放松和宣泄,一旦遇到刺激,就可能产生不可挽回的后果。 在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今天,学生能否身心健康地全面发展,已日益成为社会、学校和家庭关注的焦点。无庸置疑,当代中学生因社会生存空间的挤压,人生价值观念的改变,学习的竞争愈演愈烈。学生在发展自我的同时,所产生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 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看到的、听到的和自己遇到的有关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就其主要表现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情感自卑型,生活挤压型,学习焦虑型,思想封闭型。 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工作理念,采取正确且必要的心理疏导,把学生从失常、扭曲、畸形的状态中拯救出来,唤起学生对美好世界的向往,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探索,班主任可以搞一个以“心理研究”为主题的课题,让全班同学进行探究式学习,共同研究,并写好研究性学习的小结,利用班会时间进行交流。这样既可以为学生提供构建思维认知系统的心理平台,又可以为他们创设张扬健康自由个性、塑造高尚人格的空间。 心理疏导的做法多种多样,只要能确保心理疏导是宜人的且能够被自觉接受的都是好方法,根据本人的工作经验,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做法: 1学会良好的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是人健康成长的依托和基本条件。就像吃饭穿衣对人不可缺一样,人际交往也是人的一种最基本的需要,良性交往所带给人的满足,除了功利性的价值——多个朋友多条路以外,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上的抚慰与滋养——喜悦有人分享,痛苦有人分担,成功有人喝彩,失落有人安慰!从心理辅导与咨询的层面来讲,人际交往还是心理疏导与障碍治疗的一个重要资源,良好的人际交往还是人可以倚仗一生的精神财富。班主任可以利用读报时间、晚训导时间以及班会课时间,告诉学生一些交往法则,学习怎么样与人交往,“你想让人家怎么样待你,你也要怎么样待人家。”善解人意,善待他人,不仅要有善意的行为,还要有善意的态度和方式。第一,要学会倾听。倾听是赢得朋友的重要方法,当你在倾听别人时,别人会认为你对他们充满兴趣,你是一个有良好修养的尊重别人的人,别人自然会将你列入朋友之列。第二,要理解别人。在同学之间发生矛盾、分歧

中学生离家出走怎么办

中学生离家出走怎么办 河南慧诺特国际教育隶属于河南慧诺特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5月1号,是一家专业从事问题青少年心理教育、行为教育及文化教育的专门机构。常年面向全国招收10-20周岁有、逆反出走、与父母老师沟通困难,性格孤僻、自卑、自闭、厌学、贪玩、早恋、打架斗殴、暴力倾向、奢侈消费"等思想行为的问题青少年。我们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科学化教育模式和诲人不倦的大爱精神,针对不良思想行为习惯的青少年,采取心理诊疗、行为矫正、思想教育、文化学习、军事训练、社会实践等多方位一体的科学化教育模式,在家长的密切配合下,帮助这些青少年逐步走出困惑,让他们从点滴开始,学会为人处事,学会感恩他人,学会自理自立,学会自尊自强。 (一)招生对象: (1)年龄:8-18岁。

(2)智力正常。焦虑、躁狂、恐惧、颓废、自闭、网游、网恋、弃学、厌学、早恋、逃学现象者,以及严重叛逆、对抗父母、逆反交往、性格怪癖、离家出走、亲情淡漠、不懂感恩、行为不轨、抽烟撒谎、花钱无度、不良嗜好的孩子。 (3)学习、生活能够自理;无严重躯体疾病、精神疾病及其它传染性疾病;无吸毒、负案在逃等违法、犯罪行为、无传染性疾病(出具医院健康证明),无智力障碍,能参与普通体育活动。 (4)因其它原因导致的抑郁症、强迫症、焦虑症、恐惧症、自闭症、躁狂症等精神障碍者,按特殊学员先行心理治疗后再培训。 (5)无理想、无目标、无责任心“三无少年”;消极颓废,自私偏执,负面情绪,亲情冷漠;自控力、承受力、自理能力差;虚荣、惰性、逆反心理强;厌学、弃学、逃学,混迹社会等不良行为习惯青少年。 (二)学期: 不限时间,保证效果,家长满意为止,一般4至6月为一个培训期。但是具体时间根据每个学员情况而定。特殊学员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延长培训期。 (三)招生时间: 常年招生,随时报到,节假日不休息。 (三)优待条件: 全封闭全寄宿。学校统一按排食宿,配发被褥、洗漱用具;统一

中学生八大心理疏导

中学生八大心理疏导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初期,对外界刺激非常敏感,既渴望得到大人的关注和理解,可同时又将自己的心灵之窗关闭起来,其心理适应空间相对狭小,心理承受能力有时达到非常脆弱的地步,所以对其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不仅可以使他们摆脱当前的问题困扰,而且可以增强他们对一些心理问题的应激能力,对他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中学生处在家庭、学校、社会这些环境中的包围之下,相应的可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所以对待不同问题的学生要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常见的中学生心理疏导主要有以下八种: 一、交友心理疏导 (一)交友心理 中学生思想单纯,喜好交往,伙伴之间的感情往往也是真挚的。一般地说,在中学时代建立起来的友谊是终身难忘的。中学生交友的另一特点是:伙伴之间大都是个性和兴趣相近的人,他们在学业、能力、性格、爱好等方面都很接近。与伙伴的友谊是学生心理发育成熟的催化剂,也是培养学生社会交往和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相反,如果一个学生不喜合群,不善于交往,从某种意义上讲,是生存力不强、心理不成熟、不健康的表现。 (二)交友心理疏导需注意的问题 由于中学生毕竟涉世不深,思想单纯,人生观还没有完全确立,对是非的分辨能力和对不良因素的抵御能力都还不强。因此,如何理解学生对友谊的心理需求,并创造一种较好的环境气氛,指导学生正确择友,培养他们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在交友心理的疏导中,以下几点是必须注意的:第一,全面关心了解。 第二,耐心细致引导。 第三,积极的预防和矫治。 二、恐惧心理疏导 (一)恐惧心理 恐惧心理对于学生来说,起始往往由于学习不佳,考试经常不及格,平时作业亦较难完成。因而在校免不了受老师的批评,同学的讥笑;在家亦常招来父母的训斥,邻里的轻视,使他们感受到重重的精神压力,但一下子又难于改变学习

学生离校出走的原因及对策

学生离校出走的原因及对策离家出走的高中生,同在校生总数比并不算多,但影响极坏。这种过激行为不但使出走逃学的学生本人身心受到创伤,给家长和学校管理带来压力,而且严重干扰了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一、中学生离校出走的原因分析我们通过对少数中学生离校出走情况的调查发现,中学生离校出走的诱因是多方面的,极其复杂的。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六种: (一)厌恶学习。因为家长、教师的期望值过高,使学生精神上过度紧张,一旦成绩达不到期望值,学生便会以离校出走的方式来逃避冷眼与责难。部分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厌恶学习,学不会也不想学,成绩不尽人意,为了逃避枯燥的学校生活,繁重的作业和近在咫尺的考试测验,他们自己解放自己,去寻找轻松、自由的天地,几个人一起离校出走。这样的学生,多半是基础差,年龄大,家里有钱,本人胆大,到什么地方都不怕。 (二)逃避处分。一些问题学生本来就是学校教育的重点对象,因而在班集体中的地位较低,加上这些学生自尊心强,心理素质低,怕丢面子,分辩是非水平差,他们对学校的教育管理有一种逆反心理。这种逆反心理的日积月累又带来了逆反行为,甚至故意违反纪律。有的学生怕学校处分又不敢告诉家长,当精神压力超出学生心理承受水平时,于是就离校出走,到外边暂避风头。 (三)对抗教育。有的因父母离异,缺少家庭温暖,与社会上的闲

杂人员交往寻找精神寄托和归宿。有的家长教育方法简单粗暴,蛮横武断,语言尖刻,经常辱骂、体罚孩子,使孩子成为“惊弓之鸟”,而产生恐惧心理。有时候家长一句斥责“你给我滚出去”,“考不到九十分,别回家来”,也会成为学生出走的导火线。有的教师当众斥责,讽刺挖苦学生,使学生产一种羞辱感,觉得无脸见人。他们自以为受到家长、老师的“欺负”,要“给他们点颜色看看”,于是离校出走。也有的学生因为某些要求得不到满足,对家长产生反感,对老师批评不满,为了报复恐吓家长和老师而离校出走。 (四)交错朋友。一部分学生盲目崇拜江湖义气式的小兄弟友情,只认哥们,只服强势,宁可不服从父母和老师,也不愿违背所谓的伙伴的意志。有的学生本人不想出走,不过好朋友犯错误要出走,为了表示够朋友、讲义气,也就陪着一起离校出走。 (五)尚武、恋爱。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是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各种不健康的东西最容易污染学生的心灵。有的中学生因为受某些电影、电视、录像和武侠小说的影响,一心想学武练功。有的学生受到黄色书刊的毒害,少男少女,身陷情网,花前月下,卡拉OK舞厅,卿卿我我,一旦受到家长教育的干预,他们便会丧失理智,离家出走。有的甚至相互搭桥,介绍异性朋友,时而争风吃醋,时而纠集斗殴。 (六)弃学挣钱。有些同学有拜金心理,他们对学习不感兴趣,对挣钱却十分热衷。他们盲目地认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幻想出走后能成为“大款”,当个“大腕”。

中学生离家出走心理分析

中学生离家出走心理分析 做老师的会发现,现如今中学生离家出走的案例越来越多,已经不再是个别现象,而是成为一种令人担忧的社会问题。这些祖国的花花朵朵们,经不起批评受不了指责,简直成了橱窗里的瓷瓶,碰不得摸不得。 面对这一社会问题,有人分析出各种外在原因。然而,如果能换个角度,从学生自身心理层面作以分析,想必对于问题的研究不无裨益。 笔者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接触过一些有过离家出走经历的学生。在大量地交流走访、跟踪调查的基础上,深入学生内心,真正了解到学生的离家出走的心理,现作几点分析,希望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有所帮助。 一、厌学心理 现在的学生存在着十分普遍的厌学心理。其根源,既不在于某个别教师,也不在于某个别家长,而是我们所大力推行的以选拔人才为目标的精英教育和并不彻底的义务教育以及夸美纽斯创立的班级授课制的教学形式之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所致。 班级授课制的根本弊端在于大面积规模化教育之下却无法顾及学生的个性差异,从学生学习的第一天开始,学生的好中差便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参差不齐的学业素质经日积月累后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两极分化状况。而义务教育却是忽视差异而片面要求同一级学生同时升学,加剧了分化。九年级后中学阶段尚未结束而义务教育不再继续,接下来的中考高考却是明显具有选拔功能。于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校、家长、社会所共同关注的焦点不是学生是否接受了义务教育,而是这个学校这个老师是否培养出了拔尖人才。在家校合力下,我们没有对于这些坐在同一班级而两极分

化了的学生进行分层次教育,相反,大量超出学生能力的任务压在了全体学生的身上,这就是全国学生都喊累的根本原因。 就基础好的学生而言,强忍压力得到的是越来越拔尖。基础不好的学生却是早已不堪重负。我们以牺牲了百分之八十的学生为代价选拔出那百分之二十的人才。这样的教育造成了学生普遍的厌学心理,相当一部分学生从内心早已放弃了学习,过激者则以离家出走来逃避学习。 二、厌家心理 作为出生成长的寓所,家庭原本应该是学生心中最温馨的港湾。可是作父母的,你们可曾想到,你的孩子竟会厌倦于家的庇护? 让学生产生厌家心理的家庭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单亲型、重组型家庭,另一类是以望子成龙为表现的重压型家庭。两类家庭的共同点是家庭缺少关爱和温情。前者由于学生父母离异,父、母、子女这种三角稳定性被打破,父母在各为生活时忽视了对孩子的关爱,或是只作生活上的供给而不给以思想上的精神上的指导,或是干脆将小孩交给爷爷奶奶,导致孩子性格变异。后者在父母过分追求学生分数成绩时忽视了学生的心理、人格等情感教育,缺乏与子女的情感沟通和交流。开口分数闭口成绩,别无话题。父母与子女之间情感疏远,家庭失去亲和力和向心力。这两类家庭中的孩子均会产生厌家心理,从心里渴望逃避家庭监管,以外出离家的方式来寻求解脱。 三、逆反心理

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的内容

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的内容 其具体内容涉及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青春期心理咨询与辅导 中学阶段正值青春发育期,是一个生理与心理发生巨变的时期。内外急剧的变化往往伴随复杂的矛盾冲突;如果缺乏科学的引导,学生往往感到惶惑与迷惑,并伴随一系列心理与行为问题。中学生心理辅导的一个重要内容便是针对青春期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及其经常伴随的矛盾与问题,为学生提供普遍性的常识与个别咨询辅导。一般来说,中学生常见的青春期课题有:第二性征出现及其它生理变化导致的困惑、性心理萌动与两性交往及早恋问题;自我的确立与认同;情绪的自我调节、心理的开放与闭锁之间的矛盾;心理的独立与依附性之间的矛盾等。其中,尤其应该充分注意到性生理成熟对中学生生活和学习诸方面带来的巨大变化与影响,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知识,消除错误观念,减少不必要的烦躁与紧张。 二、个性发展与人格塑造 常言道:“个性即人生。”学生的个性品质对他未来的生活道路有重要影响。 同时,发展学生的个性也是学校教育的目标之一。我们要在全面了解学生个性特点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和天资优势,确立积极的自我概念,并在此基础上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指导,针对某些不利特点提出人格塑造的建议、计划与措施。对学生个性的了解可以采用观察法和测验法。较普遍采用的个性测验有Y一6性格测验、卡持尔十六项人格特质测验(16PF)、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MMPI)等。由于学生个性发展与人格塑造是一个潜移默化、日积月累的长期过程,最好能调动家长和科任教师、同学等多方面力量,给予积极配合与督促。 三、学习心理辅导 学习心理辅导是指运用学习心理规律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帮助与指导。影响学习成效的心理因素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就智力因素方面来讲、我们应教会学生懂得如何观察事物,了解记忆的规律及有效记忆的方法,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势、进行常规思维与创造思维,学会科学用脑、利用共同要素与知识概括性原理积极促成学习迁移,科学合理地组织练习;形成技能技巧和能力等等。另外,有关专家普遍承认,非智力因素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湖南师大一项调查表明,2/3的学习困难学生是非智力因素所致,其中更多的来自学习心理障碍。主要的学习心理障碍有:自信心的丧失与习得性无助;学习策略与方法失当;对学习与考试的过度焦虑与紧张;师生关系紧张、标准过高、学习的不良归因、动机缺失等。中学生心理辅导的一项重要内容便是针对影响学生学习成效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立足学科课程教学进行有机渗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

初中生心理辅导课教案汇总

初中生心理辅导课教案(一) 杏花五中王德才 追求与挫折 一,教学目标: 通过看课件和录像、讲故事、讨论等方式,使学生理解、掌握挫折的概念并能够认识到每个人在成长中都会经历挫折、成功必然经受挫折、挫折对人们的影响具有?双重性?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增强自我抗挫的愿望。 二,教学重点: 1.追求与挫折的辩证关系。 2.联系实际、联系自我,建立起正确的挫折观。 (一)教学过程 一、导人 1.播放命运交响曲简介贝多芬的追求与挫折 二、讲授新课 了解关于追求与挫折的基本知识 1.提问: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什么是追求,挫折 2.电脑幻灯出示追求和挫折的概念 追求是指用积极的行动,争取实现某个目标;挫折是指人们在造求某种目标的活动中,遇到干扰、障碍,遭受到损失或失败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 (二)追求与挫折的关系 1.观看录像尺我们的桑兰(带着问题观看思考) 2.同学讨论一一 桑兰的追求与挫折? 2)出示电脑幻灯片桑兰的追求与挫折 3)讨论归纳追求与挫折的关系 3.出示电脑幻灯片一-成长必须追求:挫折往往会伴随着追求;不怕挫折,勇于追求。 (三)面对挫折 1.观看录像同学的故事 2.小记者谈采访感受 3.电脑幻灯出示:对我们的启示追求往往随着挫折的战胜而实现 (四)挫折的影响 1.配乐幻灯一封没有发出的信 2.讨论写信人遇到什么挫折? 带给她什么影响?如何帮助她摆脱 消极的影响? 3.配乐幻灯一一 当今的爱因斯坦《斯蒂芬·霍金》 4.为挫折作新的诠释

(五)总结升华 1.电脑幻灯:首席科学家一一严纯华 2.小结全课 1)电脑幻灯一一勇于追求,不怕挫折!敢于追求,战胜挫折!不断追求,挑战挫折! 2)mtv十电脑幻灯一一歌曲未来的未来 3)伴随着歌声,滚动播放 课后作业 作文:心灵的撞击一一记自己追求中遇到的挫折 ) 重点:遇到挫折时的想法、采取的对策、产生的影响( 初中生心理辅导课教案(二) 杏花五中王德才 学会倾听 活动目的:1。让学生明白听到并不代表是正确的,要小心地听话,正确及谨慎地解读明白地表达才不至于产生误会。 2.使学生掌握倾听的正确方法。 适用对象:班级全体成员 活动场地:教室 活动时间:45分钟 活动准备:心理情景剧,没有五官的人头像 活动程序 一.热身引入 播放优美音乐创设情景,听后设问:你们觉得这音乐好听吗?听后有什么感受呢?你们是从什么时候学会倾听的呢? 谈话:是的我们从婴儿开始就在学着倾听,听亲人的呼唤,听自然界的风雨声,听优美动听的音乐。倾听是人最基本的品质。但是有的人可能一生,都没能学会如何倾听。他可以听到儿童的笑声,可他感受不到儿童的纯真,他可以听到旁人的哭声,可他感受不到他人的悲苦。听是人类不学就会的本能,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倾听往往是所有沟通技巧中最被我们忽视的部分,当我们急于表达,各说各话的时候,倾听就往往被忽略了。 二.游戏:《悄悄话》 每10人一组,全班分成4组,老师给每组第一个同学看一句语音类似又富有意义的话,由第一个同学往后传话,传话过程中不能与其他人听到内容,请最后一位同学说出他听到的话。传话速度快而准确的小组获胜。 交流与分享:1.你们小组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是什么? 2.做完这个游戏你有什么感受? 小组活动:《你画我说》.三. 四个同学上台表演,两人一组,其他同学在台下两人一组 活动规则:1.一个扮演盲人,一个扮演明眼人. 交流与分享:1.通过这个活动你有什么感受呢? 2.做完这个游戏大家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四.情景剧表演

班主任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班主任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中学阶段是学生心理发育的一个最重要时期,是一个人由幼稚走向成熟的重要转折点。心理学家将这一时期形象地称为“心理断乳期”。在这一时期,学生面临着许多心理方面和生理方面的特殊问题,部分学生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作为班主任如何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障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予以疏导、消除,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呢?这是一个所有班主任都应努力探索解决的问题。 所谓心理疏导就是对学生心理障碍的疏通和引导。学生的心理活动的阻塞现象,或心理失衡,失调就是人们常说的“心理障碍”。目前,中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庭中他们是家庭中的小皇帝,性格的个性化都很强,但其面临的社会却是一个处处充满竞争的快节奏、多变化的社会,这对初识社会的中学生无疑是一种挑战,这要求他们有较高的心理素质。而中学阶段学生必须面对升学、就业、人际关系等强大的心理压力,这对于某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弱、情绪波动大的学生就可能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如果较长时间得不到解决就可能形成心理障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中学生心理障碍的诱因极多,表现形式纷繁复杂,主要表现为:(1)认知障碍。如学生对老师家长的思想教育不理解或对学科学习目的不明确而形成的应付心理或厌倦心理等。(2)情绪障碍。如学生因老师表扬或批评而形成的骄傲心理或自卑心理等。(3)性格障碍。如孤僻心理、抑郁心理、狂妄心理等。(4)人际交往障碍。如早恋心理、嫉妒心理、怀疑心理等。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个体身上,上述心理障碍往往不是单一存在的,而是几种障碍交织在一起。 面对学生的心理障碍,班主任必须准确诊断,对症下药,因势利导以保障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我认为要想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掌握以下方法和技巧是必不可少的。 一、创设班级美好的情感氛围,为学生创造一个平等、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 1.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良好的师生情感是教育的基础。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在教育活动中居于支配地位。因此,教师要从了解学生的心理出发,实现师生间的情感沟通,使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要求,使学生因真实感受到教师的亲切与善意而乐于接受教育,消除心理上的障碍。 2.创造心理吐露的机会。班主任要想了解学生的心理,除自己细心观察外,还要想法为学生创造自我吐露心理的机会,让学生在平等、安全的心境下敞开心扉、吐露自己的心声。如:经常性地开设心理卫生知识讲座,进行心理咨询活动,帮助学生调理好心理状态,促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