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创新管理模式的探索

设备创新管理模式的探索
设备创新管理模式的探索

设备创新管理模式的探索

1.设备管理现状

某非常规气田分公司业务为煤层气开发和致密气开发业务,主要生产设备分为“抽油机+油管+管式泵”的采气设备和“分离撬+加热节流撬”的采气设备两部分。由于分公司成立较晚,设备管理人员、操作人员普遍较为年轻,设备管理人员较少,生产设备设施种类繁多,且设备管理经验不足,设备管理工作困难重重。

1.1煤层气设备故障日益增加

按照设备使用规律,设备故障分为早期故障期、偶发故障期和耗损故障期。结合分公司设备使用情况,设备平均使用年限在4.5年,处于偶发故障期和设备耗损故障期之间过渡期。随着设备使用年限增加,因设备疲劳磨损、老化导致配件失效造成的故障增多。

1.2立体勘探设备种类繁多,管理经验少

致密气开采在用设备9类,均为压力容器,尤其一体化加热节流撬是第一次接触,设备管理人员管理经验少,对加热节流撬、恒温露点控制撬等新引入设备认知与管理经验不足,现场操作人员经验少,对此类设备现场运行和管理提出很大考验。

2.创新设备管理思路

针对分公司设备管理现状,为精细设备管理,在原有设备管理的基础上提出“一体两强反三”的设备管理新思路:即以夯实设备基础管理为一个主体,以强化特种设备管理和强化设备冬季运行管理为两个重点工作,通过开展“举一反三”的设备管理措施,积极总结设备运行经验,促进设备管理水平提升。

3.创新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3.1夯实设备基础管理

年初统筹安排全年设备管理重点工作,全面梳理设备管理制度,完善设备管理机构,精细设备台账、设备档案管理,重视设备保养和维护管理,提高设备管理水平。

(1)统筹安排全年各项工作

根据油田公司2015年设备管理重点工作安排制定分公司全年工作计划16项,对全年各项设备管理工作进行了统筹安排,做到目标明确、思路清晰、项目清楚、工期受控,为年度生产任务的完成提供了可靠保障。

(2)全面梳理设备管理制度

结合分公司设备管理实际情况,全面梳理并完善了设备管理制度,其中修订了《办公设备管理实施细则》、《设备润滑管理实施细则》、《设备维修保养管理暂行规定》等8项设备管理制度,新增《撬装设备管理实施细则》、《设备状态监测实施细则》等4项设备管理制度,规范了设备管理工作。

(3)完善设备管理机构

据公司设备管理要求,成立了设备管理委员会和基层站队设备管理小组,设备管理小组设设备主管队长,负责站队和委员会间的沟通工作,形成委员会统一管理和基层站队分级自治的两级管理模式,有效提升设备基础管理水平。

(4)扎实做好设备基础工作

及时有效做好设备基础资料管理,根据设备调整变动信息更新设备台帐,基层设备管理员根据

设备维护保养、项修情况填写技术档案;同时分公司加强设备ERP管理,认真完成ERP设备维护工作,扎实推进分公司设备管理工作。

(5)强化现场管理

a.精细设备保养。分公司设备管理工作中设备操作和一级、二级保养及设备资料的填写均由员

工自行完成,员工中大部分人都参与设备的巡检、维护保养工作中,形成全员参与设备管理的局面,全年设备一保、二保完成率为100%。员工对设备用油及保养、运行状况较为清楚。同时安排保运

队对库房停用设备进行逐台试机检查保养工作,避免设备存放过程中的损坏。

b.排除设备故障。通过增加设备保运队伍力量,并建立除润滑油和滤芯外的设备配件库,减少

因缺件造成的设备停机。及时安排保运队伍对发现的设备故障进行维护维修,提早解决设备故障,

全年设备故障率由2014年的0.26%下降至0.17%,下降0.09%。

c.优化设备配置。目前部分由于井泵挂加深、产水量增加、井下情况复杂等原因,造成抽油机

负荷接近或超过额定值,未达到排采预期效果。通过新购15台大型抽油机优化井场排采设备,并根据井场设备功率重新调配动力设备,达到设备最优化。设备优化后,15口排采井平均日产气量由393 m3/d增长至733 m3/d,平均增幅87%,单井日产气量最大增产950 m3/d,增幅600%。

d.设备状态监测管理。对关键设备实行状态监测管理,在设备维修上,利用服务单位故障诊断

技术,开展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工作,强化设备过程控制,将以往的“计划性维修”逐步转变为“预防性维修”。

e.闲置设备调剂。定期向公司上报设备闲置情况,结合各分公司设备需求情况,分公司及时完

成闲置设备调剂工作,减少设备闲置浪费。

f.设备技术改造。根据致密气开发需求,对库存25KW燃气发电机进行两两并机,实现一用一

备的自切换功能;同时将11台25KW柴油发电机改造为25KW燃气发电机,盘活闲置设备,提高设备利用率。

g.成本控制。在设备使用年限增加、故障率逐渐增多的情况下,通过调动承包商积极性、提高

设备三保质量等措施控制成本,2015年设备维修产生的配件费72.992万元,2014年同期配件费

71.733万元,与2014年基本持平,保障了设备连续平稳运行。

h.承包商考核管理。结合设备保运中存在问题,有针对性的制定设备保运考核条款,采取合同

额浮动管理,根据考核结果采取奖惩措施,提高保运队积极性和维修质量。

3.2强化两个重点工作

(1)特种设备管理

a.特种设备登记注册管理。按照国家法律规定办理特种设备登记注册手续,避免出现特种设备

无证使用的情况。

b.强化日常操作管理和培训管理。强化特种设备培训工作,规范日常操作,不定期开展自检自

查和考核工作。

c.建立特种设备检查机制。对特种设备账物核查、安全合规核查、设备使用现状核查、安全使

用核查,避免出现特种设备或压力容器附带安全阀遗漏情况。

d.开展定期检测管理。建立特种设备检测台账,定期联系特检和质检部门开展特种设备检测工作,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e.风险辨识管理。针对新引入的特种设备,通过加强设备操作培训,建立风险辨识控制措施和

日常故障排除操作卡,提高设备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2)设备冬季运行管理

a.重点设备动态监测管理。重点加强集气站设备动态管理,实时监测集气站设备状态参数,确

保设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b.备品备件储备管理。入冬前分批次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及时更换冬季润滑油,同时做

好备品备件储备工作,及时解决设备运行过程中设备故障。

c.设备检查管理。建立设备检查管理机制。4月份开始设备联合大检查,逐台过滤,保证设备正常越冬;9月底,开展重点井场和重点设备检查,有力促进设备现场管理工作,保证了设备正常的

运行。

d.实时监测管理。针对采气队采取驻井实时监测管理的模式,及时同设备管理岗沟通设备运行

状况,确保立体勘探设备冬季平稳运行。

e.应急管理。为防止冬季管线冻堵,引入蒸汽锅炉车应急保运队,及时对管线冻堵。

3.3设备管理举一反三

对发现的设备问题进行整改,并建立设备问题整改台账,举一反三,对井场同类设备的同类问

题进行整改。对出现的设备事件遵循事故处理“四不放过”原则,对事故事件原因及时分析,形成

分析材料,同时开展举一反三活动,对同类设备同类问题进行排查,同时分享事件经验,及时消除

安全隐患。

4.结论

(1)随着设备精细化管理和“一体两强反三”创新管理模式的实践与应用,强化设备基础管理,突出两个设备管理重点,使设备管理整体水平提高,故障率较去年下降0.09%。

(2)结合分公司设备运行实际情况,继续突出特种设备管理,包括设备使用和特种设备证件办理管理,提升特种设备认知。

(3)随特种设备认知程度增高,掌握特种设备冬季运行规律,“一体两强反三”管理模式中另一个重点工作重心将由设备冬季运行管理向设备“老龄化”管理转变,提升设备管理整体水平。

(4)设备管理工作任重道远,通过精细设备管理,总结设备运行规律和经验,加强与现场使用人员间的交流、沟通,探索设备管理新思路,确保设备安全平稳运行,设备使用价值最大化。

(设备管理)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随着水电工程施工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施工机械设备在工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已无可替代。水电施工企业不仅要拥有一支建造精品工程的水利水电专业队伍,同时也必须拥有一支势力强劲的机械化施工专业队伍。水电施工企业施工机械化程度及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质量、进度和效益。目前,由于水电工程市场投招标机制的激烈竞争,以及水电施工企业对机械设备重用轻管的现状,致使机械设备的管理、使用和维修各个环节均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施工企业在机械设备的投资与管理上转变观念和机制,逐步建立适应新形势下的机械化专业队伍及其管理体系,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一、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设备管理、使用和维修人员素质低下,人才缺乏 设备租赁市场的发展造成施工企业机械化专业队伍四分五裂,形不成规模。项目法施工追求短期效应,对设备的管理、使用和维修人员大量精简。再加上工程施工环境和作业条件恶劣,机械设备管理使用者工作待遇低,培训工作力度不够,激励制度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造成人才的大流失。现有设备管理使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受以上问题的影响,思想波动大,人员不稳定特别是中高级机械技师、工程师和富有经验的操作维修人员的缺乏,是制约设备管理水平得不到提高的重要原因。 2.维修保养手段落后 维修保养工作是设备管理使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水电施工作业中设备的使用条件十分恶劣,环境粉尘大,任务量重,对设备保养的要求也就相应较高。但保养又受机具和生产任务的限制,常常做不到位,致使设备的非正常磨损加剧,设备完好率降低,寿命减短。设备维修工作是一项又苦又累,且技术含较高的行业,维修人员主观上不愿意从事这项工作。维修过程中,维修人员为减轻自己的工作,推卸工作责任,很多情况下将本可以维修的机件更换新件,维修人员成了“换件工”,这种“ 以换代修” 的局面已比较普遍,无益于维修人员修理技术的提高和维修成本的控制,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目前,施工机械的技术含越来越高,机电液一体化在机械行业普遍使用,对修理工的水平要求也就越来越高。由于目前施工企业从事维修工作的专业人员素质较低,缺少技术素质较高的技术骨干况且设备维修工作长期处于“被动维修”的局面,很难将设备的故障隐患控制在萌芽状态,致使设备故障频繁,故障损坏程度严重,维修难度大。再加上企业的维修条件和手段比较落后,凭直觉和经验的维修方法已经不能使设备的性能得到完全恢复,“凑合着用”,“差不多就行”的维修观念就在所难免。此外,由于现代机械设备机电液一体化程度的提高,设备维修和保养工作需要先进的检测仪器方可进行。没有必备的检测仪器设备,维修人员只能对着设备的故障现象望而却步,无能为力。设备的返厂维修又造成维修成本的增加和维修时间较长的尴尬局面。 3.拼设备现象严重 由于市场的激烈竞争和招投标工作的日益规范,施工项目被划分为更多的标段,工期相应缩短。中标企业为在段短的时间内完成项目,致使机械设备超负荷运转,有些小故障得不到及时的检修,终使小故障酿成大故障。这种重用轻管的拼设备现象使设备的完好率得不到提高,工程进度也同样受到影响,工期拖后又势必需要加班加点来弥补,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时间就又会被挤出来抢工期。如此的恶性循环,致使机械设备技术状况下降,维修成本居高不下。

我国建筑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的三个方法

我国建筑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的3个方法 建筑市场施工队伍急剧膨胀,竞争日益激烈,建筑企业如何在 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需通过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 树立新型管理理念,采取切实措施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经营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有待于企 业管理模式的创新,通过企业管理模式创新,形成新的动力源,以 激发全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建筑企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提供有力的保障。 企业管理模式创新一、树立成本管理战略观,实现成本优势 传统的成本管理仅是一种站在企业自身的角度,注重于短期内 部生产过程的成本管理。为使企业产品在价格上能与国外大公司抗衡,企业成本管理必须适应战略管理的需要,实现由传统成本管理 向战略成本管理的转变。在成本管理上必须能做到:第一全局性。 成本管理要以企业全局为对象,从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出发,综合 分析包括企业内部、竞争对手及行业在内的整个价值链,以期知彼 知己,洞察全局。第二长期性。在企业管理模式中,成本管理应注 重于长远的降低成本,取得长期持久的竞争优势,从而有利于长期 的生存、发展以至获利,因此对于近期投资较大但以后获利更大的 项目,应舍得投资,不要追求短期效益。第三竞争性。要将成本管 理的重点放在发展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上,帮助企业主动适应市场,实现低成本领先战略。 企业管理模式创新二、实行机制创新,激发企业活力 建筑业属高度竞争的服务行业,积极推行以“国退民进”优化 产权为核心的国企第二轮改革,将公有资产逐步从建筑企业中退出,

引入民营资产或其他优良资产,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盘活存量资本,扩大增量资本,是进一步焕发企业活力的有效途径。 (一)改革股权结构,调整企业内部股金比例,提高经营者和 经营层的持股比重和责任意识,实行管理要素和技术要素入股,鼓 励经营、管理、技术骨干持大股,把其利益与企业的利益紧密结合 起来。改进员工持股计划,打破人人持股格局,大力培育内部股权 交易市场,通过股权交易,使员工股向经营骨干集聚;改变目前职 工持股会的持股方式,待条件成熟时取消职工持股会,真正体现出 资人到位,形成股权流动机制,并逐步完善企业管理模式;通过吸 收外资和有实力的民营企业资本,引进其先进的理念、经营机制和 内部管理方式。以产权制度改革为切入点,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进一步规范法人治理结构,严格规范企业内部运作,提高企业管理、决策的科学性、正确性。按照《公司法》、《公司章程》规定,建 立一系列议事规则及监督机制,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 等机构相互独立、相互制衡、权责明确、协调运转。股东会是建筑 施工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应充分行使其权力来决定重大问题,选 举产生董事会、修改公司章程,审议批准董事会、监事会的报告等。加强董事会建设,董事会处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枢纽地位,制定《董事会决策制度》等一系列具体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发挥董事会 在制定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资本经营、内部组织结构调整,借 助外脑,吸收专家的意见来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档次;加强对董事 会的监督、评估,提高董事会的决策功能。监事会是股东会领导下 的公司监督机构,建全监督制度,强化监事会的功能,依法对董事、总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经营、管理行为行使监督职权,保障 股东权益和公司利益不受侵犯。 (二)创新组织机制,增强企业发展动力,组织机制创新是保 证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以调整组织机构和整合优势为主线,

口岸管理系统模式分析报告

摘要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全面推进,经济贸易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口岸作为连接国际国内的通道,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从口岸工作的实践出发,结合世界各国实行“单二窗口”制度和借鉴口岸机构重组的成功经验,以归口管理为原则实施中央对口岸的垂直领导,以职能任务相邻为准则划分内部机构职能,实现“单.窗口”为目标实施流程再造,对我国口岸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关键词:国家口岸;管理体制;改革 Abstract With China's opening up to the outside worl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and trade globalization, the port as the connection of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channels,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s playing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and trade. From port work practice of combined with the countries of the world to implement "single window" system and reference port restructuring of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and to centralized management of the principle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central to the port of vertical leadership, with functions of adjacent task as the criterion to divide the internal body functions, to achieve single. Window "objectiv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ocess reengineering, on our port

项目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如何创新项目管理模式如何加强项目管理 公司当前的项目管理良莠不齐,有集团的标杆,也有集团公司内部管理失控 的反面典型,更多的是不规范的项目管理。按照集团公司战略实施指导意见及公司战略发展规划与改革新思路,促使公司必须不断创新项目管理模式,不断提升项目管理水平,突破发展瓶颈,使公司良性高速发展。 一、当前公司项目管理现状 当前公司项目管理主要有三种模式,分别是自主实施、联合实施、合作实施。在实施过程中,三种管理模式下的项目部,均存在各种各样管理不善的问题,共性问题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项目管理混乱,体系运转不畅管理低效。 管理链条长,层级多,工作效率低下;有的项目部组织机构不完善、管理职责不清晰、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流程不科学,造成项目管理混乱,企业声誉与利益俱损。 2.计划管理缺失,漫无目的盲目工作 通常表现在无工作计划、计划性不强或不落实工作计划,造成工作落空或执 行不到位。 3.资源管理不科学、整改乏力。 当前突出问题是人员素质和质量不能满足要求,特别是项目经理、项目管理 班子素质和能力不能满足履约的要求;资金不足,现金流断裂,导致施工原材料无法采购、施工受阻,进而影响到施工进度和质量,分包商追讨工程款、农民工工资等。设备配备不科学,所配备的设备在生产能力、功能、功效等方面满足不了工程需要,影响工程进度和施工质量。 4.合同管理失控,公司履约无望诚信丧失。 合同管理失控表现在项目部履约意识差、管控措施不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履行主合同意识差,进度、质量不能满足要求,且找不到解决办法;二是 分包合同执行力差,对分包商缺少强有力的制约措施,致使分包商操纵项目的主动权,项目部履约只能被动应付。 5.成本管理粗放,控制不严利润流失。 表现在项目部成本意识不强、成本管理体系缺失、控制不严、措施不得力。 常见的情况是没有进行标价分离,没有制定成本控制目标,也没有进行成本分析与控制、没有成本核算与考核,长期粗放型管理,形成各种漏洞,比如高价分包、高价采购、资源浪费等各种情形。最终造成成本畸高,损失严重。 6.转包挂靠普遍,管理缺失风险巨大。 隐型转包挂靠在联合实施型、合作实施型等模式中普遍存在,由于重视投标 签约,轻视履约管理,造成管理缺失,出现层层转包、分包,给履约带来巨大困难。 7.预算管理缺失,超结超支损失严重

创新设备管理模式, 提升创利能力

创新机械管理模式,提升创利能力随着企业施工规模的进一步扩张,安全、快速、高效的机械化施工作业已经成为工程施工的主要特点,机械使用费所占的比例逐年提高,机械管理对公司经济效益的影响越来越大。为开创市场经济条件下机械管理新局面,实现企业较高的产值利润率,我们已从传统的单纯注重机械的现场管理、技术管理、实物形态管理向机械资产管理方向转化,并不断探索机械管理模式的新思路,增强企业施工生产能力和创利能力。 一、机械管理现状:结合公司生产实际,工程项目的特点是强度高、工期短、分布广、方案复杂多变。项目经理部为完成生产任务需要在短期内使用大量的机械装备,因此,企业自有机械大多数分散到了各个工程项目点,项目经理部除了调配使用企业自有机械装备以外,还要经常向社会租赁机械设备。机械装备的租赁、采购、使用、保管、维修、报废和处理等主要工作基本是在项目经理部完成的,项目经理部已经逐步转变为机械管理的主体。与之相比,上级机械管理部门只履行资产管理和业务指导职能,无法对所有机械装备实现直接有效的管理。 二、机械管理模式转变:根据目前的现实情况,机械管理部门只着重对少数关键大型、重点和特种机械装备进行装备与管理,确保大型、重点和特种机械的完好率和利用率,充分发挥机械效能。其余通用装备均按照组建专业化施工队伍的要

求,有针对性的调配到施工队伍自行管理,有效发挥项目经理部管理职能,提高项目部经营管理的灵活性,公司机械管理部门按规定对机械装备的采购、报废和处理等关键性环节审批把关。明确项目经理部机械管理职责,给予项目经理部更多的经营自主权。大型和特种设备向上级机关申请内部调配,内部无法调配的,可以直接向社会租赁; 严格控制新增机械,对于非常用机械,主要从租赁市场解决。 机械租赁的优点是:不需要一次性支数额较大的机械购置费,不增加固定资金占用额。将有限的资金用于最关键的机械购置上,更好地发挥投资效益。租用机械需要时才租,用毕就退,能更好地与施工高峰结合,保持较高的机械利用率和效率。不承担无形磨损带来的损失,减少了机械维修的资金占用、费用支出和人员配备;同时还可以不断选租技术先进的机械,提升项目经理部技术装备水平,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采取机械租赁弥补工程项目部机械短期不足,是一种较好的经营方式。这样做机械利用率高,应该是施工企业发展的方向。 三、机械有偿使用:对于公司自有设备,可继续采用目前公司实行的内部租赁承包方式。机械的内部租赁,是在贯彻有偿使用的原则下,公司成立的专业机械管理部门业与项目部之间的机械租赁,也叫施工机械的有偿占用,是企业对其所属单位实行固定资金有偿占用的一种管理体制,是利用经济手段提高机械效益和实施经济核算的重要制度。机械实行有偿占用

管理模式需要创新(新编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管理模式需要创新(新编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管理模式需要创新(新编版)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创新的思路是:“以人为本”为中心,以法律制度为基础,以事故防范为目标,以企业自我约束为主体,以科技进步和管理方式现代化为手段,以强化宣传教育、提高职工素质为保障,以遏制或减少重特大事故为重点,以不断健全和完善政府监督管理机制为关键。为此,我们一定要有新思路和新方法。 管理体系要创新 从宏观层次上看,依法行政和依法监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方式,也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职责所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就是要依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及行政规章,对安全生产主体实施监督管理和监察。法律、法规是安全生产监督的依据和准绳,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走向法治化的轨道。 为此,我们应以安全生产的法制建设为重点,推进安全生产管理体制的创新。一是建立、健全以《安全生产法》为主体的法律体

系。所有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行政条例等必须以此为准绳,不得与其冲突。二是依法建立、健全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落实人员编制使安全生产工作有人员保障。三是应根据新形势和安全生产特点及发展趋势,研究和制定企业安全生产的产业政策与中长期规划。区分不同情况,分类制定重点行业及领域安全生产的产业政策和中长期规划,切实改变安全生产工作只注重眼前应急,而忽视对未来防范的被动管理状况。四是依法强化职能部门的安全生产监察,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戒力度,维护正常的生产秩序。依法实施政府安全生产监察,是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的重要举措。 管理方式要创新 今后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重点:一是应放在对重特大事故隐患、重大危险源的控制、治理和整改上。简言之,就是防患于未然。二是实现由经验型管理向技术型、专业化管理转变。过去,安全生产的管理多是凭借经验的积累,规章制度的约束。诚然,这种管理方式起到一定作用,但是,随着当今生产社会化和专业化的迅速发展

创新边检管理模式 打造和谐的口岸通关环境

创新边检管理模式打造和谐的口岸通关环境 摘要:《公安部关于进一步提高边检服务水平的意见》指出,边检工作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密不可分。边检政策措施要与扩大开放的战略部署相配套,管理模式要与出入境流量增加和形态变化相适应,管控手段要与国家安全和维稳形势相匹配。 关键词:边检工作;通关环境;管理创新 abstract: “the ministry of public security to further improves border control service levels” border work with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s inseparable. border control policies and measures supporting the strategic plan to expand the open management mode with immigration flows increase and morphological changes, control means to match with the national security and the maintenance of stability situation.key words: border work; customs environment; management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u691+.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当前,面临口岸大进大出、快进快出的发展态势和边检工作形势任务的不断变化,服务对象和涉外企业对边检提服工作和执法规范化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能否有效创新边检管理模式,发挥边检服务效能,逐步成为衡量边检机关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那么要切实推进边检社会管理创新,营造安全顺畅高效的口岸通关环境,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全员设备管理与零缺陷管理

全员设备管理与设备的零缺陷管理 摘要 设备不仅是企业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技术装备水平的主要标志,更是企业赖以正常生产经营和参与市场竞争的物质技术基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充分发挥设备的效能,为企业创造最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们必须提高设备的管理水平,这不仅直接影响企业当前的经营生产,而且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兴衰成败。 然而,如何来提高我们的设备管理水平呢?这就需要先进的设备管理思路与理念,探索适合于自身实际的设备管理模式。实施以“点检定修制”为核心的全员设备管理体制和依据设备实际性能为基础的状态预知维修模式正是一种先进的设备管理制度模式,以此来实现设备的零缺陷管理。 关键词:全员设备管理、三级点检体系、设备零故障管理、设备零缺陷管理。 一、什么是全员设备管理 全员设备管理(即: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简称TPM)的意思就是“全员生产维修”,TPM的前身是源于上世纪60年代美国提出的预防维修(即:Preventive Maintenance,简称PM)。上世纪70年代日本引入这一设备管理模式,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完善,形成了系统的全员设备管理理念和相关制度,是一种全员参与的生产维修方式,其主要点就在“生产维修”及“全员参与”上,通过建立一个全系统员工参与的生产维修活动,使设备性能达到最优。 二、炼铁厂实施全员设备管理的现状分析 酒钢铁炼铁厂目前共有在生产高炉7座,其中7#高炉为新建高炉,设备的运行已逐渐趋于平稳。立足酒钢炼铁厂的实际,对实施全员设备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首先,设备的稳定运行与和谐生产急需融合,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快节奏的生产必须适应,高效的生产对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一的设备管理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和保障设备的稳定运行。同时,生产的进行还伴随着配套技改工程项目的进行,交叉作业较多,互补、协调和综合管理就势在必行。 其次,规模的扩大和产能的急剧增长,新进员工数量随之增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基层队伍的建设存在人为的相应拔高,对规范操作、熟练操作和对事故的可预见性均大打折扣。加上炼铁厂人员成分复杂,有正式工、劳务单位、外包单位和外协单位。人员流动性大,较难实行统一的管理,制度执行力不强,基础管理力量单薄。 如何解决以上问题?如何实现高炉操作由定性向定量转变、生产重心由产量向质量转

《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与实践》课题开题报告

《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与实践》课题 开题报告 《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与实践》课题开题报告 课题主持人:z 各位领导、老师们、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 首先请让我代表本课题组全体成员,对专程出席我们课题开题会的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对来参加开题报告会的同仁致以诚挚的问候!《职业院校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与实践》课题,经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列为2015年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一般资助课题(课题批准号:ZjZB2011042)。现根据《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的规定,召开课题论证会,并由我代表课题组作开题报告,提出本课题的研究方案,正式开展研究工作。在此,请各位专家和老师进行评议指导,也请课题组成员加以审议。 一、课题研究背景 职业教育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起步较早,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它们在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校企合作等方面,均形成了相应的教学模式。如德国“双元制”模式;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的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模

式,即cBE模式(competencybasededucation);以英国、澳大利亚为代表的能--/_T/PGN>>力本位的教育和培训模式,即cBET(competencybasededucationandtraining)模式。我国在职业教育方面也借鉴其他发达国家模式进行过尝试,特别是在教学方法上实行的任务驱动法、项目驱动法,但没有形成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完整模式,在培养模式、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各方面基本上是各自为政。我校在这方面进行过相应的研究与改革,从教学管理、专业设置、课程开设及教学方法等方面下手,采用目标驱动法,专业考证等手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管理体系。《职业院校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与实践》正是站在建立一套较完整的职业院校教学管理模式的高起点上,整理和完善现有的职校教学管理体系,以弥补现有职业院校管理模式的缺陷与不足。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开展本课题研究,可以把握各专业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评价建议,制订出课程教学标准和技能考核标准,使今后的教学与实习更具目的性、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2、开展本课题研究,可以形成先进的教学管理思想,创新教学管理的基本措施和基本方法,改进考试考核模式,丰富职业教育教学理论,明确职业学校学生毕业标准。

创新社区管理模式的基本思路

创新社区管理模式的基本思路 社区是整个社会的窗口和缩影,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和抓手。社区管理模式,一般是指社区管理过程中形成的突出特点和经验。加强社区管理创新,形成富有特点的社区管理模式,对于满足居民多层次、多样化需要,壮大基层力量,夯实基层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围绕增强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积极推进社区内部组织结构创新。当前,影响和制约社区管理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仍然是社区居委会与街道职责不明,政社不分,导致在行政事务上错位,自治功能上的缺位。为破解这些难题,北京市在社区原有组织结构的基础上增设服务站,专事居委会在组织群众自治过程中剥离出来的行政事务,成为政府加强基层社会管理的依托和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的场所。同时,居委会复原自治职能,发挥了解居民需求、提供便民服务方面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协助社区服务站提供社区公共服务,这样就形成了以党组织为领导核心和以居委会为自治服务体系、以服务站为公共服务体系的“三驾马车”式的新型社区治理结构,三者互相配合、相互支持,共同推进基层社区协调运转。 围绕社区工作者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积极推进社区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是完善社区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目前,社区工作者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专业的不职业,职业的不专业,难以承担复杂的社区管理和服务工作。应加快建立健全社区工作者的录用、考评、培训和使用等各项制度,落实各项社会保障措施,不断提高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围绕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积极推进资金经费保障机制创新。将社区服务配套设施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对符合固定资产投资支持范围的项目,应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吸引社会力量兴办社区基础设施,在社区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 围绕培育壮大社区参与主体,积极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管理创新。社区社会组织如老年人协会、志愿者协会、舞蹈协会等这些非政府和非营利性组织,在丰富社区生活、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由于管理不善,地位不合法,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应借鉴北京市“枢纽型”社会组织管理经验,将性质相同、业务相近的社会组织联合起来,改革设立审批程序,实行“一站式”审批,引导鼓励其健康发展。围绕社区管理健康运行,积极理顺居委会与各参与主体的关系。推行社区服务站与居委会分设,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和服务半径,推行一个服务站对应多个居委会,开办“一门式”服务窗口,方便服务居民。推进居委会与物业管理公司的对应,在设立居委会时,不必拘泥于小区户数的多少,尽量单独设立居委会。推进居委会与业主委员会的整合,在“居站分设”情况下,二者范围重合起来,将会实现两种居民自治力量的联合,成为基层民主新的增长点。

设备管理思维与模式创

设备管理思维与模式创新 进入21世纪,全球经济发展和工业技术进步必然带来设备管理从观念到模式的变革。过去我们常说:忘记过去就是意味着背叛,现在我们要说:固守过去就预示着失败。 一、主角与配角的辩证观 常听企业的人说,设备管理常处于被动的,从属的和配角的地位。其实,一绌戏无所谓主角和配角。名义上的配角演技出色,常常成为观众心目中的主角。即使是主角真正出色,若没有若干高超的配角搭档,全戏也难出彩。这使我们想起了电视剧《雍正王朝》,如果没有康熙、十三爷、年庚尧等人的精彩表演,也难衬托雍正的出色,更难提升全剧的水准。设备管理作为子系统,与质量、工艺、生产、安全、环保一样,构成了整个企业管理的大系统,缺一不可,而且互相影响,互相依存。设备管理系统不去认真的设计,科学的构造,终会成为企业发展的严重制约。从这种意义上说,它已成为企业这台戏的“主角”,反过来,出色运行的设备管理系统又可以大大促进企业的发展。在这种意义上,也是“主角”。而那种不好不坏,无声无色,“救火队”功能的设备管理则永远居于“配角”的地位。设备管理工作者从心理上应安于名义上的配角,从行为上应无愧一个出色的配角,从功能上应争当企业运行的主角。 效益最大化是企业追求的永恒目标,设备管理能否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角,要看它对企业效益的贡献。

二、设备管理创造生产力 97’广州设备管理与维修国际会议提出“设备管理是生产力”的口号。这一提法是有其根据的。 1、微观:从OEE到TEEP 在TPM里,设备综合效率即全效率OEE的计算,可以较全面地反映生产现场设备管理对设备综合效率的影响。我们在计算OEE时,遇到计划停机以外的外部因素,如无订单、停水、电、气、汽、待料等造成停机损失,常不知如何处理。当我们把OEE的计算作一扩展,给出“设备完全有效生产率(TEEP)”这一新概念和新算法,上述的问题可以迎刃而解。TEEP的结构及特征时间,损失与各项效率的关系,如图所示。 注:图中黑虚线框以内部分为OEE计算的结构,全图为TEEP的计算。图中符号意义如下: ①:计划及外因停机损失 ②:故障及调机损失 ③:降速及空转损失 ④:试产及运行废品损失 从图1 可见,影响设备管理完全有效生产率的是由影响OEE的六大损失加上计划停机和外部因素停机这八大损失构成的。

企业设备管理创新及其分类

企业设备管理创新及其分类 企业设备管理创新,是指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为实现既定的设备管理目标,通过创造性地运用各种理论、方法和手段而进行的设备管理活动。 1.根据重点内容的不同,可将创新划分为设备管理观念创新、设备管理手段创新和设备管理技巧创新。 设备管理观念创新是指形成能够比以前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并能够更有效地利用资源的新概念或新构想的活动。 设备管理手段创新是指创建能够比以前更好地利用资源的各种组织形式和工具 的活动,可进一步细分为设备管理组织创新、设备管理制度创新和设备管理方法创新。 设备管理技巧创新是指在设备管理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实施调整观念、修改制度或更好地进行制度培训和贯彻落实、员工思想教育等活动所进行的创新。 2.根据创新的程度,设备管理创新可分为渐变性创新和跳跃性创新。 例如,根据实践情况对现有的设备管理思想的实现方法加以改进或对运用范围加以拓展,应属于渐变性管理创新;根据环境的新变化提出新的管理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管理模式或管理方法,应属于跳跃性管理创新。 3.根据创新对企业设备管理的影响,可划分为重大创新和一般创新。 重大设备管理创新是指始于设备管理观念创新,从根本上改变原有设备管理思想或设备管理手段的创新。如设备综合工程学的提出就属于设备管理理论的重大创新,标志着设备管理正式成为一门学科,是设备管理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一般设备管理创新是指设备管理基本思想改变不大,创新发生在设备管理手段和技巧上,而且与原方法相比变化不大,即主要是根据实际情况对现有设备管理思想的实现手段或运用领域、范围进行改进,设备管理技巧创新一般属于此类。 4.根据创新内容涵盖设备管理的范围,可将创新划分为综合创新和专项创新。 设备管理综合创新是指既有设备管理思想的改变,又有设备管理手段或管理技巧的改变,涵盖设备管理的范围较为宽泛。如全员生产维修(TPM)就属于设备管理的综合创新。 设备管理专项创新是指仅限于设备管理思想、管理手段或管理技巧的一项改变,或仅限于设备管理一个特定的较小范围。例如,设备风险检测技术(RBI)的引入与运用、设备润滑检测模式探索与推行的创新就可认为属于设备管理专项创新。 (摘录自《企业设备管理创新》一书,刘炜光编著,中国石化出版社,2015年6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管理模式需要创新

管理模式需要创新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管理模式需要创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创新的思路是:“以人为本”为中心,以法律制度为基础,以事故防范为目标,以企业自我约束为主体,以科技进步和管理方式现代化为手段,以强化宣传教育、提高职工素质为保障,以遏制或减少重特大事故为重点,以不断健全和完善政府监督管理机制为关键。为此,我们一定要有新思路和新方法。 管理体系要创新 从宏观层次上看,依法行政和依法监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方式,也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职责所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就是要依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及行政规章,对安全生产主体实施监督管理和监察。法律、法规是安全生产监督的依据和准绳,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走向法治化的轨道。 为此,我们应以安全生产的法制建设为重点,推进安全生产管理体制的创新。一是建立、健全以《安全生产法》为主体的法律体系。所有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行政条例等必须以此为准绳,不得与其冲突。二是依法建立、健全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落实人员编制使安全生产工作有人员保障。三是应根据新形势和安全生产特点及发展趋势,研究和制定企业安全生产的产业政策与中长期规划。区分不同情况,分

类制定重点行业及领域安全生产的产业政策和中长期规划,切实改变安全生产工作只注重眼前应急,而忽视对未来防范的被动管理状况。四是依法强化职能部门的安全生产监察,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戒力度,维护正常的生产秩序。依法实施政府安全生产监察,是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的重要举措。 管理方式要创新 今后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重点:一是应放在对重特大事故隐患、重大危险源的控制、治理和整改上。简言之,就是防患于未然。二是实现由经验型管理向技术型、专业化管理转变。过去,安全生产的管理多是凭借经验的积累,规章制度的约束。诚然,这种管理方式起到一定作用,但是,随着当今生产社会化和专业化的迅速发展以及产业分工的日益技术化,这一传统管理方式,无疑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应更多地依靠先进技术和专业化、职业化队伍来实施有效的监管。三是管理对象应由单一所有制企业为主的“小安全”管理向面向全社会的“大安全”管理转变,由过去只注重对国有企业的管理转向对各种所有制企业,尤其是对非公有制中小厂矿和外资企业的监督管理工作更要加强。四是安全生产主体管理由分散、横向管理向集中、垂直转变。职业安全管理工作职责特点是依法行政、依法监察,这就要求其管理体系必须是一个集中、统一和垂直的管理体系。

设备创新管理模式的探索

设备创新管理模式的探索 1.设备管理现状 某非常规气田分公司业务为煤层气开发和致密气开发业务,主要生产设备分为“抽油机+油管+管式泵”的采气设备和“分离撬+加热节流撬”的采气设备两部分。由于分公司成立较晚,设备管理人员、操作人员普遍较为年轻,设备管理人员较少,生产设备设施种类繁多,且设备管理经验不足,设备管理工作困难重重。 1.1煤层气设备故障日益增加 按照设备使用规律,设备故障分为早期故障期、偶发故障期和耗损故障期。结合分公司设备使用情况,设备平均使用年限在4.5年,处于偶发故障期和设备耗损故障期之间过渡期。随着设备使用年限增加,因设备疲劳磨损、老化导致配件失效造成的故障增多。 1.2立体勘探设备种类繁多,管理经验少 致密气开采在用设备9类,均为压力容器,尤其一体化加热节流撬是第一次接触,设备管理人员管理经验少,对加热节流撬、恒温露点控制撬等新引入设备认知与管理经验不足,现场操作人员经验少,对此类设备现场运行和管理提出很大考验。 2.创新设备管理思路 针对分公司设备管理现状,为精细设备管理,在原有设备管理的基础上提出“一体两强反三”的设备管理新思路:即以夯实设备基础管理为一个主体,以强化特种设备管理和强化设备冬季运行管理为两个重点工作,通过开展“举一反三”的设备管理措施,积极总结设备运行经验,促进设备管理水平提升。 3.创新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3.1夯实设备基础管理 年初统筹安排全年设备管理重点工作,全面梳理设备管理制度,完善设备管理机构,精细设备台账、设备档案管理,重视设备保养和维护管理,提高设备管理水平。 (1)统筹安排全年各项工作 根据油田公司2015年设备管理重点工作安排制定分公司全年工作计划16项,对全年各项设备管理工作进行了统筹安排,做到目标明确、思路清晰、项目清楚、工期受控,为年度生产任务的完成提供了可靠保障。 (2)全面梳理设备管理制度 结合分公司设备管理实际情况,全面梳理并完善了设备管理制度,其中修订了《办公设备管理实施细则》、《设备润滑管理实施细则》、《设备维修保养管理暂行规定》等8项设备管理制度,新增《撬装设备管理实施细则》、《设备状态监测实施细则》等4项设备管理制度,规范了设备管理工作。 (3)完善设备管理机构 据公司设备管理要求,成立了设备管理委员会和基层站队设备管理小组,设备管理小组设设备主管队长,负责站队和委员会间的沟通工作,形成委员会统一管理和基层站队分级自治的两级管理模式,有效提升设备基础管理水平。 (4)扎实做好设备基础工作

中小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中小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摘要】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经济的发展为中小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和竞争。部分企业存在资金缺乏、管理策略创新不足、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严重的甚至为企业带来威胁。在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中小企业应该转变以往的管理理念,结合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充分利用新时代的科技手段,完善企业管理制度,促进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企业管理模式;创新

1引言 中小企业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有很关键的影响,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的传递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为企业管理提供了方便。中小企业不能墨守成规,应该积极了解和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思维,为企业添加一些新的管理理念,改变以往的管理模式,让企业更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形势,提高自身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2“互联网+”背景下中小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中小企业应跟随时代的发展步伐,加强对互联网管理技术的了解,将管理模式和互联网技术充分融合。互联网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也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获取信息的渠道,有利于各个企业之间的交流学习。企业不仅可以借鉴好的管理策略,并且将其运用到自己的企业中来,实现优势互补。企业之间可以将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联合起来使用,将信息技术和企业管理充分融合起来,不断尝试新的管理模式,在实践中获取管理经验,最后将这些经验汇总起来,并在这个基础上制定出适合自己的管理系统,帮助中小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目前,已有部分中小企业进行了成功尝试,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效率,也为企业节省了很多的人力和物力成本,同时,为企业带来了更高的经济价值。 3“互联网+”背景下中小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的策略 3.1创新管理观念 管理观念是实施管理工作的指导方向,因此,要想创新中小企业的管理模式,必须改变管理者以往的管理观念。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互联网思维,传统

设备管理的创新思维

设备管理思维与模式创新 李葆文 21世纪将近,全球经济发展和工业技术进步必然带来设备管理从观念到模式的变革。过去我们常说:忘记过去就是意味着背叛,现在我们要说:固守过去就预示着失败。 一、主角与配角的辩证观 常听企业的人说,设备管理常处于被动的,从属的和配角的地位。其实,一绌戏无所谓主角和配角。名义上的配角演技出色,常常成为观众心目中的主角。即使是主角真正出色,若没有若干高超的配角搭档,全戏也难出彩。这使我们想起了电视剧《雍正王朝》,如果没有康熙、十三爷、年庚尧等人的精彩表演,也难衬托雍正的出色,更难提升全剧的水准。设备管理作为子系统,与质量、工艺、生产、安全、环保一样,构成了整个企业管理的大系统,缺一不可,而且互相影响,互相依存。设备管理系统不去认真的设计,科学的构造,终会成为企业发展的严重制约。从这种意义上说,它已成为企业这台戏的“主角”,反过来,出色运行的设备管理系统又可以大大促进企业的发展。在这种意义上,也是“主角”。而那种不好不坏,无声无色,“救火队”功能的设备管理则永远居于“配角”的地位。设备管理工作者从心理上应安于名义上的配角,从行为上应无愧一个出色的配角,从功能上应争当企业运行的主角。 效益最大化是企业追求的永恒目标,设备管理能否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角,要看它对企业效益的贡献。

二、设备管理创造生产力 97’广州设备管理与维修国际会议提出“设备管理是生产力”的口号。这一提法是有其根据的。 1、微观:从OEE到TEEP 在TPM里,设备综合效率即全效率OEE的计算,可以较全面地反映生产现场设备管理对设备综合效率的影响。我们在计算OEE时,遇到计划停机以外的外部因素,如无订单、停水、电、气、汽、待料等造成停机损失,常不知如何处理。当我们把OEE的计算作一扩展,给出“设备完全有效生产率(TEEP)”这一新概念和新算法,上述的问题可以迎刃而解。TEEP的结构及特征时间,损失与各项效率的关系,如图所示。 注:图中黑虚线框以内部分为OEE计算的结构,全图为TEEP的计算。图中符号意义如下: ①:计划及外因停机损失 ②:故障及调机损失 ③:降速及空转损失 ④:试产及运行废品损失 从图1 可见,影响设备管理完全有效生产率的是由影响OEE的六大损失加上计划停机和外部因素停机这八大损失构成的。

设备全员管理基础知识

第一节:基础管理知识 设备管理的目的:减少设备事故的发生,保持、提高设备的性能、精度、降低维修费用,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点检定修制: 点检定修制是一套加以制度化的、比较完善的科学管 理方式。它要求按规定的检查周期和方法对设备进行预防性检查,取得准确的设备状态情报,制订有效的 维修对策。并在适当的时间里进行恰当的维修,以有限的人力完成设备所需要的全部检修工作量,把维修工作做在设备发生故障之前,使设备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其实质就是以预防维修为基础、以点检为核心的 全员维修制度。其主要内容有; (1)实行全员维修制 (a )凡参加生产过程的一切人员都要参加设备维修工作。生产操作人员负有用 好、维护好设备的直接责任,要承担设备的清扫、紧固、调整、给油脂、小修理和日常点检业务;(b )各 经营、生产管理职能部门从各自不同的角度都要参加设备管理;(c)设备管理工作纳入公司及各分厂的经营计划,设备管理目标是公司经理及各分厂厂长的任期目标之一。 (2)设备进行预防性管理:通过点检人员对设备进 行点检来准确掌握设备技术状况,实行有效的计划维修,维持和改善设备工作性能,预防事故发生,延长机件寿命,减少停机时间,提高设备的有效作业率,保证正常生产,降低维修费用。 (3)以提高生产效益为目标,提高检修计划性。(a) 合理精确地制订定(年)修计划,统一设定定修模型; (b)提高检修人员的工时利用率,检修工作实行标 准化管理。 设备劣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1)机械磨损;(2)裂纹;(3)塑性断裂和脆性断裂;(4)腐蚀;(5)劣变;(6 )元器件老化等。设备劣化的主要原因 1 ?润滑不良; 2 ?灰尘沾污; 3 ?螺栓松弛; 4 ?受热; 5 ?潮湿; 6 ?保温不良等。 设备润滑的三个要点 (1)油种;(2)给油量;(3)给油周期。 设备劣化的二种型式 (1 )功能下降型:在使用过程中,产量、效率、精度等性能 逐渐降低。 (2)突发故障型: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零部件损坏、 失效,使设备停止工作。 预防劣化的对策 预防劣化对策:预防劣化、测定劣化、修复劣化 预防劣化:(1)日常点检维护:给油脂、更换、调整、紧固、 清扫;(2 )改善维修:维持性能。 测定劣化:点检检查-良否点检、倾向检查。 修复劣化:(1)修理:预防预知维修、事后维修;(2) 更新: 更新、改造。 机械设备的劣化部位 机械设备的劣化一般发生在以下六个部位: (1)机件滑动工作部位; (2)机械传动工作部位; (3)机件旋转工作部位; (4)受力支撑及连接部位; (5)与原料、灰尘接触、粒附部位; (6)受介质腐蚀、沾附部位。 电气设备劣化的主要原因 (1)电的作用;(2)高温及温度变化的作用; (3)机械力的作用;(4)潮湿的作用; (5)化学的作用;(6)宇宙放射线作用。 电气(仪表、计算机)设备的劣化部位 (1)绝缘部位;(2)与介质接触、腐蚀部位; (3)受灰尘污染部位;(4)受温度影响部位; (5)受潮气侵入部位。 第二节设备点检 设备点检的定义 为了维持生产设备的原有性能,通过人的五感(视、听、嗅、 味、触)或简单的工具、仪器,按照预先设定的周期和方法, 对设备上的规定部位(点)进行有无异常的预防性周密检查的过 程,以使设备的隐患和 缺陷能够得到早期的发现,早期预防,早期处理,这样的设备 检查称为点检。 设备点检工作的五定”内容 (1) 疋点-设定检查的部位、项目和内容; (2) 定法一一-定点检检查方法,是米用五感,还是 工 具、 仪器; (3) 疋标-制订维修标准; (4) 定期一- -设定检查的周期; (5) 疋人-确定点检项目由谁实施。 点检的分类及分工 (1 )按点检的周期分: (a)日常点检一一由岗位操作工或岗位维修工承担。 (b)短周期点检一一由专职点检员承担。 (c)长周期点检一一由专职点检员提出,委托检修部门 实施。 (d)精密点检由专职点检员提出,委托技术部门或检修 部门实施。 (e)重点点检一一当设备发生疑点时,对设备进行的解 体检查或精密点检。 (2)按分工划分: (a)操作点检一一由岗位操作工承担。 (b)专业点检——由专业点检、维修人员承担。 (3 )按点检方法划分 (a)解体点检。 (b)非解体点检。 日常点检工作的主要内容 (1 )设备点检一一依靠五感(视、听、嗅、味、触) 进行检 查; (2)小修理一一小零件的修理和更换; (3)紧固、调整一一弹簧、皮带、螺栓、制动器及限位 器等的紧固和调整; (4)清扫一一隧道、地沟、工作台及各设备的非解体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