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190-2007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sl190-2007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摘要:

1.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的概述

2.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的主要内容

3.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的修订历史

4.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的实施意义

正文:

一、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的概述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是一项关于土壤侵蚀的分类和分级的标准,它主要规定了土壤侵蚀的类型、强度和程度的分类和分级方法。这个标准对于我国土壤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的主要内容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主要包括五个章节和两个附录。主要内容如下:

1.总则:规定了本标准的适用范围、目的和基本原则。

2.术语:定义了土壤侵蚀、土壤侵蚀类型、土壤侵蚀强度、土壤侵蚀程度等术语。

3.土壤侵蚀类型分区:将全国分为水力、风力、冻融三个一级土壤侵蚀类型区,并进一步划分为二级类型区。

4.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根据土壤侵蚀的速率、侵蚀深度等因素,将土壤侵蚀强度分为I、II、III、IV 四个级别。

5.土壤侵蚀程度分级:根据土壤侵蚀的严重程度、侵蚀面积等因素,将土

壤侵蚀程度分为I、II、III、IV 四个级别。

三、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的修订历史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自2007 年发布以来,已经经历了一次修订。2019 年的修订主要取消了原标准附录A 中的表A1 和表A2,对部分内容进行了修改和完善。

四、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的实施意义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的实施,对于我国土壤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它可以帮助我们全面了解和掌握土壤侵蚀的状况,为制定土壤侵蚀防治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其次,它可以指导土壤侵蚀防治工作的开展,提高防治效果。

土壤侵蚀强度划分标准:

(1)土壤侵蚀容许量标准 土壤侵蚀容许量是指在长时期内能保持土壤肥力和维持土地生产力基本稳定的最大土壤流失量。 因为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千差万别,各地区的成土速度也不相同,该标准规定了我国主要侵蚀类型区的土壤容许流失量: 侵蚀类型区土壤容许流失量 Et/(km ·a)] 西北黄土高原区 1 ooo 东北黑土区200 北方土石山区200 南方红壤丘陵区500 西南土石山区500 (2)水力侵蚀强度分级 强度分级平均侵蚀模数[t/(km ·a)] 微度侵蚀<2O0,500,1 000 轻度侵蚀200,500,1 000~2 500 中度侵蚀2 500~5 000 强度侵蚀5 000~8 000 极强度侵蚀8 000~1 5 000 剧烈侵蚀>1 5 000 (3)风蚀强度分级 风蚀强度分级按地表植被覆盖度、年肼蚀厚度和侵蚀模数三项指标划分。 强度分级植被覆盖度年风蚀厚度侵蚀模数 ( ) (ram) [t/(km。·a)] 微度>70 <2 <200 轻度70~50 2~1O 200~2 500 中度5O~30 1O~25 2 5OO~5 000 强度3O~10 25~50 5 000~8 000 极强度<10 50~100 8 000~15000 剧烈<1O >100 >1 5 000 除此外,还有面蚀、沟蚀、重力侵蚀等分级标 准,此处不一一赘述。

“水”和“土”是水土流失的两个漉失主体,水土流失归根结底是土地表屡的侵蚀和水的流失。而评价水土流失程度的量化指标,即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应同时包括两个流失主体的强度指标。我国目前采用的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做为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不仅混淆丁水土流失与土壤侵蚀这两个不同的概念,而且也是片面的、不准确的和不严肃的,有必要进行修改和完善笔者认为: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应该体现同时含有两个流失主体的强度分级标准,缺一不可。 我国一些人习惯上将水土流失称为土壤侵蚀,把二者等同起来,混淆了这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为准确理解和认识水土流失的含义造成了混乱。因此,有必要弄清它们的区别和联系。水土流失的定义笔者在前面已阐述过了,那么什么是土壤侵蚀呢?土壤侵蚀是指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以及其它外营力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质及其它地面组成物质如岩屑、松散岩层等,被破坏、剥蚀、运转、沉积的过程。很显然,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是完垒不同的两个概念,它们的区别不仅表现在字面含义上的不同,更重要的区别在于侵蚀或流失的主体不。水土流失的流失主体包括“水”和“土”两个主体,而 土壤侵蚀仅指“土” 一个主体。同样水土流失同土壤侵蚀之闻也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土壤侵蚀是一种特定的水土流失形式,土壤侵蚀包括在其内。也可以说土壤侵蚀是狭义的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可以做为相对独立的概念来使用,但决不可以将水土流失称为土壤侵蚀。 许多词汇和术语,随着时时的推移,人类文明程度、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人类的认识不断深化,其内涵在不断地外延、扩大、深化和演变,即广义化。广义化的词汇和术语与最初的本意已有了较大变化,甚至大相径庭。水土流失这个应用非常广泛的专业术语,随着水土保持事业的迅猛发展也广义化。因此,们应从广义的角度来认识理解它的内涵,如果仅从字面上咬文嚼字,或狭隘地理解它的含义,就会使人们误人死胡同而不能自拔,使本来非常明晰的概念变得复杂化。比如,对土壤侵蚀中“侵蚀” 的理解,不能仅从字面上理解为侵蚀破坏、侵蚀腐蚀,而应广义地理解为侵蚀破坏、剥离、转移、流失等,也就是说土壤侵蚀就是土壤流失。比如,对水土流失一词中的土”不能仅仅指生长植物的土壤,还应包括土壤母质、岩屑等地面其它组成物质和各种养分物质。再比如,对于引起水土流失的外力除了水力、风力、重力、温度等自然力外.人类的不台理的生产活动如开、修路、毁林开荒等行为,改变原地形地貌,损坏了地表植被,造成了新的水土流失或加剧了水土流失,那么人类不台理的生产活动也应该称为是引起水土流失的外力。还有许多用广义论来认识水土流失内涵的例子,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我国水土流失强度分类分级标准,实际上是用土壤侵蚀强度分类分级标准来代替的,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土壤侵蚀的因素: 190—96),对我国土壤侵蚀类型区划、土壤侵蚀强 度、侵蚀土壤程度分级等做了规定。 2.1.1 全国土壤侵蚀类型区划 按土壤侵蚀的外营力不同种类将全国土壤侵蚀

土壤质量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是土壤中污染物的最高容许含量。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残留积累,以不致造成作物的生育障碍、在籽粒或可食部分中的过量积累(不超过食品卫生标准)或影响土壤、水体等环境质量为界限。70年代以后,世界各国才开始系统研究土壤标准。我国在近几年已开始对农药和某些重金属元素进行土壤标准的研究。 标准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标准分类:农业土壤化肥标准,颁布日期:1995-1-1,实施日期:1995-12-1,标准类别:GB-国家标准,关键词: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号:GB15618-1995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防止土壤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林生产,维护人体健康,制定本标准。本标准按土壤应用功能、保护目标和土壤主要性质,规定了土壤中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浓度指标值及相应的监测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林地、自然保护区等地的土壤。 1 主题内容与适用于范围 1.1主题内容 本标谁按土壤应用功能、保护目标和土壤主要性质,规定了土壤中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浓度指标值及相应的监测方法。 1.2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农田、蔬菜地、菜园、果园、牧场、林地、自然保护区等地的土壤。 2 术语 2.1 土壤:指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 2.2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指带负电荷的土壤胶体,借静电引力而对溶液中的阳离子所吸附的数量,以每千克干土所含全部代换性阳离子的厘摩尔(按一价离子计)数表示。 3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和标准分级 3.1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

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划分为三类: I类为主要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原有背景重金属含量高的除外)、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的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保持自然背景水平。 Ⅱ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到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Ⅲ类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农田土壤(蔬菜地除外)。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3.2 标准分级 一级标准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持自然背景的土壤质量的限制值。 二级标准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的土壤限制值。 三级标准为保障农林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临界值。 3.3 各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标准的级别规定如下: Ⅰ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一级标准; Ⅱ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二级标准; Ⅲ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三级标准。 4 标准值本标准规定的三级标准值,见表1。 表1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值mg/kg 级别一级二级三级 土壤pH值自然背景<6.5 6.5~7.5 >7.5 >6.5 项目 镉≤ 0.20 0.30 0.60 1.0 汞≤ 0.15 0.30 0.50 1.0 1.5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表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表(SL190-96) 土壤侵蚀程度分级指标* *注:在判别侵蚀程度时,根据风险最小原则,应将该评价单元判别为较高级别得侵蚀程度 风蚀强度分级表* 注:在判别侵蚀程度时,根据风险最小原则,应将该评价单元判别为较高级别得侵蚀程度。 风蚀沙漠化程度分级指标*

*注:在判别侵蚀程度时,根据风险最小原则,应将该评价单元判别为较高级别得侵蚀程度。 土壤盐渍化分级指标 石漠化程度评价表

降水酸度(酸雨)分级标准 注:降水酸度就就是用降水pH值得年平均值表示。降水酸度得计算方法就就是,将一年中每次降水得pH值换算H+浓度后,再以雨量加权求其平均值,得到pH年均值。以氢离子浓度来划分降水酸度等级。 土壤侵蚀敏感性影响得分级 各因素权重确定专家调查表 注:Xi为影响因子i对土壤侵蚀得相对重要性,可通过专家调查方法得到。当因子i对土壤侵蚀重要性为比较重要时,Xi为1;当因子i对土壤侵蚀重要性为明显重要时,Xi为3;当因子i对土壤侵蚀重要性为绝对重要时,Xi为5。 沙漠化敏感性分级指标

临界水位深度 注:土地盐渍化敏感性就就是指旱地灌溉土壤发生盐渍化得可能性。在盐渍化敏感性评价中,首先应用地下水临界深度(即在一年中蒸发最强烈季节不致引起土壤表层开始积盐得最浅地下水埋藏深度),划分敏感与不敏感地区。 盐渍化敏感性评价 注:运用蒸发量、降雨量、地下水矿化度与地形指标划分等级。 石漠化敏感性评价指标 注:石漠化敏感性主要根据其就就是否为喀斯特地形及其坡度与植被覆盖度来确定得。 生态系统对酸沉降得相对敏感性分级指标

注:1、生态系统对酸雨得敏感性,就就是整个生态系统对酸雨得反应程度,就就是指生态系统对酸雨间接影响得相对敏感性,即酸雨得间接影响使生态系统得结构与功能改变得相对难易程度,它主要依赖于与生态系统得结构与功能变化有关得土壤物理化学特性,与地区得气候、土壤、母质、植被及土地利用方式等自然条件都有关系。生态系统得敏感性特征可由生态系统得气候特性、土壤特性、地质特性以及植被与土地利用特性来综合描述。本标准选用周修萍建立得等权指标体系,该体系反映了亚热带生态系统得特点,对我国酸雨区基本适用。 2、P为降水量,PE为最大可蒸发量。 3、A组岩石:花岗岩、正长岩、花岗片麻岩(及其变质岩)与其她硅质岩、粗砂岩、正石英砾岩、去钙砂岩、某些第四纪砂/漂积物;B组岩石:砂岩、页岩、碎屑岩、高度变质长英岩到中性火成岩、不含游离碳酸盐得钙硅片麻岩、含游离碳酸盐得沉积岩、煤系、弱钙质岩、轻度中性盐到超基性火山岩、玻璃体火山岩、基性与超基性岩石、石灰砂岩、多数湖相漂积沉积物、泥石岩、灰泥岩、含大量化石得沉积物(及其同质变质地层)、石灰岩、白云石。 4、A组土壤:砖红壤、褐色砖红壤、黄棕壤(黄褐土)、暗棕壤、暗色草甸土、红壤、黄壤、黄红壤、褐红壤、棕红壤;B组土壤:褐土、棕壤、草甸土、灰色草甸土、棕色针叶林土、沼泽土、白浆土、黑钙土、黑色土灰土、栗钙土、淡栗钙土、暗栗钙土、草甸碱土、棕钙土、灰钙土、淡棕钙土、灰漠土、灰棕漠土、棕漠土、草甸盐土、沼泽盐土、干旱盐土、砂姜黑土、草甸黑土。 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地区评价 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地区评价 性保护重要地区 生态系统水源涵养重要性分级表 注:区域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得生态重要性在于整个区域对评价地区水资源得依赖程度及洪水调节作用。可以根据评价地区在对区域城市流域所处得地理位置,以及对整个流域水资源得贡献来评价。

sl190-2007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sl190-2007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摘要: 1.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的概述 2.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的主要内容 3.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的修订历史 4.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的实施意义 正文: 一、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的概述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是一项关于土壤侵蚀的分类和分级的标准,它主要规定了土壤侵蚀的类型、强度和程度的分类和分级方法。这个标准对于我国土壤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的主要内容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主要包括五个章节和两个附录。主要内容如下: 1.总则:规定了本标准的适用范围、目的和基本原则。 2.术语:定义了土壤侵蚀、土壤侵蚀类型、土壤侵蚀强度、土壤侵蚀程度等术语。 3.土壤侵蚀类型分区:将全国分为水力、风力、冻融三个一级土壤侵蚀类型区,并进一步划分为二级类型区。 4.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根据土壤侵蚀的速率、侵蚀深度等因素,将土壤侵蚀强度分为I、II、III、IV 四个级别。 5.土壤侵蚀程度分级:根据土壤侵蚀的严重程度、侵蚀面积等因素,将土

壤侵蚀程度分为I、II、III、IV 四个级别。 三、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的修订历史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自2007 年发布以来,已经经历了一次修订。2019 年的修订主要取消了原标准附录A 中的表A1 和表A2,对部分内容进行了修改和完善。 四、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的实施意义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的实施,对于我国土壤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它可以帮助我们全面了解和掌握土壤侵蚀的状况,为制定土壤侵蚀防治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其次,它可以指导土壤侵蚀防治工作的开展,提高防治效果。

已废止的水保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1、废止标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 现行标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 50433-2008) 废止标准: 2、废止标准: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 190-96 )https://www.360docs.net/doc/5c19309331.html,/bbs/thread-3909-1-2.html现行标准→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 190-2007) 3、废止标准: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https://www.360docs.net/doc/5c19309331.html,/bbs/thread-4040-1-1.html这是旧的土地分类标准了现行标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GB/T 21010-2007) 4、废止标准: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GB/T 15772-1995)现行标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GB/T15772-2008)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GB/T 16453.1-1996)现行标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GB/T 16453.1-2008)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荒地治理技术(GBT16453.2-1996)https://www.360docs.net/doc/5c19309331.html,/bbs/thread-2752-1-3.html现行标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荒地治理技术(GBT16453.2-2008)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GB/T 16453.3-1996)现行标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GB/T 16453.3-2008)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小型蓄排引水工程(GB/T 16453.4-1996)现行标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小型蓄排引水工程(GB/T 16453.4-2008)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风沙治理技术(GB/T 16453.5-1996)现行标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风沙治理技术(GB/T 16453.5-2008)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崩岗治理技术(GB/T 16453.6-1996)现行标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崩岗治理技术(GB/T 16453.6-2008)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规范(GB/T 15773-1995)现行标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规范(GB/T 15773-1995)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 15774-1995)https://www.360docs.net/doc/5c19309331.html,/bbs/thread-5148-1-2.html现行标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2008) 5、废止标准:水土保持试验规程(SD 239-1987)现行标准→水土保持试验规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90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 L190-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关于批准发布水利行业标准的公告 2008年第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批准《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等两项标准为水利行业标准, 现予以公布。 2006年9月9日 序号标准编 号标准名称替代 标准号 发布日期实施日期 1SL 190-2007 土壤侵蚀分类分 级标准 SL 190-96 2008,01, 04 2008,04, 04 2SL 419-2007 水土保持试验规 程 SL 239-87 同上同上 二○○八年一月四日 前言 根据水利部2002年批准的水利技术标准修定计划,按《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 1-2002),对《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进行了修订。 本标准共5章和2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土壤侵蚀类型分区、土壤侵蚀强度分级、土 壤侵蚀程度分级。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 1、取消了原标准附录A中的表A1和表A 2、附录B中的B6和B8; 2、改变了原标准的用词和用于说明、重新整合了附录B的内容; 3、将原标准土壤侵蚀强度分级中的“强度”、“极强度”、分别改为“强烈”、“极强烈”,以免混淆概念。 本标准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本标准主持机构:水利部水土保持司 本标准解释单位:水利部水土保持司 本标准主编单位:水利部水土保持司 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 本标准参编单位:黄河水利委员会 长江水利委员会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本标准出版、发行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廷辅段巧甫华绍祖史德明徐传早佟伟力宁堆虎 鲁胜力秦百顺余剑如郭素彦张长印陈法扬史学正 李靖王莹冯伟常丹东王海燕苏仲仁张大全 丛佩娟李琦 本标准审查会议技术负责人:蔡强国 本标准体例格式审查人:窦以松 注:“ 【】”内文字为本标准条文说明部分引来或整理者按语 1 总则 1.0.1 为了统一水土流失调查,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土壤侵蚀的分类与分级。 1.0.3 本标准主要引用标准: 《水土保持术语》(GB/T20465-2006)。 1.0.3 土壤侵蚀的分类与分级除应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GB/T20465-2006定义的有关土壤侵蚀术语适用于本标准。 2.0.2 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Thc potential hazard degree of soil erosion: 生态系统失衡后出现的土壤侵蚀危险程度。用于评估、预测在无明显侵蚀区引起侵蚀和现状侵蚀区加剧侵蚀可能性的大小,以及表示侵蚀区以当前侵蚀速率发展,该土壤层所能承受的侵蚀年限(抗蚀年限)。 3土壤侵蚀类型分区 3.1 一级类型区 3.1.1 全国应分为水力、风力、冻融3个一级土壤侵蚀类型区。 【3.1.1条文说明:用主导因素法并以与土壤侵蚀关联度高、又较稳定的自然因素作用划分一级类型 区的依据。】 3.1.2 重力侵蚀和混合侵蚀不应单独分类型区。 3.2 二级类型区 3.2.1 水力侵蚀类型区宜分为西北黄土高原区、东北黑土区、北方土石山区、南方红壤丘陵区和西 南土石山区5个二级类型区。 3.2.2 风力侵蚀类型区宜分为“三北”戈壁沙漠及沙地风沙区、沿河环湖滨海平原风沙区2个二级类型 区。 3.2.3 冻融侵蚀类型区宜分为北方冻融土侵蚀区、青藏高原冰川冻土侵蚀区2个类型区。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一2007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一2007 1.引言 土壤侵蚀是指地表水和风力对土壤的破坏和剥蚀过程。为了科学 评估土壤侵蚀的程度和确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制定了土壤侵蚀分类分 级标准SL190一2007。本文将对该标准的内容进行阐述。 2.标准目的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一2007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统一土壤 侵蚀评价的标准和方法,为土壤侵蚀监测、评估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该标准旨在对土壤侵蚀进行科学的分类和分级,从而实现对不同等级 土地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3.分类指标 3.1 土壤侵蚀指数(EI) 土壤侵蚀指数(EI)是衡量土壤侵蚀程度的重要指标。根据土壤 类型、地貌特征和降雨条件等因素,通过观测和测算得出不同地区的 土壤侵蚀指数。 3.2 土壤侵蚀强度等级 根据土壤侵蚀指数(EI)的大小,将土壤侵蚀分为轻度、中度、 重度和特重度四个等级。具体的划分依据是根据实际情况和实地观测 得出的。 4.分类分级标准

4.1 轻度土壤侵蚀 土壤侵蚀指数(EI)在40-100之间的土壤属于轻度侵蚀。这种程 度的土壤侵蚀对土地的影响较小,可以继续进行农业生产或其他地表 利用方式。 4.2 中度土壤侵蚀 土壤侵蚀指数(EI)在100-200之间的土壤属于中度侵蚀。这种程度的土壤侵蚀对土地的影响较大,需要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如植被 恢复、水土保持等。 4.3 重度土壤侵蚀 土壤侵蚀指数(EI)在200-300之间的土壤属于重度侵蚀。这种程度的土壤侵蚀对土地的影响非常大,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避免 进一步加剧土壤侵蚀。 4.4 特重度土壤侵蚀 土壤侵蚀指数(EI)大于300的土壤属于特重度侵蚀。这种程度 的土壤侵蚀是最为严重的,对土地的利用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必须采取紧急的防治措施。 5.分类分级应用 5.1 土壤侵蚀评价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该规范是为了贯彻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预防、控制和治理开发建设活动导致的水土流失,减轻对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防止水土流失危害而制定的。 该规范适用于建设或生产过程中可能引起水土流失的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防治。 该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2003〕102号文《关于印发“二○○二~二○○三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的要求,由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而成。 该规范共分为14章和两个附录。主要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各设计阶段的任务、水土保持方案、水土保持初步设计专章、拦渣工程、斜坡防护工程、土地整治工程、防洪排导工程、降水蓄渗工程、临时防护工程、植被建设工程、防风固沙工程等。 2.《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 该标准是为了统一水土流失调查,开展水土保持工作而制定的。适用于全国土壤侵蚀的分类与分级。

该标准共5章和2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土壤侵蚀类型分区、土壤侵蚀强度分级、土壤侵蚀程度分级。 3.《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 该规范是为了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及其实施条例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审查、实施、监理、监测、评估和验收的管理而制定的。 该规范适用于可能引起水土流失的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防治。 该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2003〕102号文《关于印发“二○○二~二○○三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的要求,由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会同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和北京水保生态工程咨询公司共同编制而成。

土壤侵蚀模数

2.1.2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 (1)土壤侵蚀容许量标准 土壤侵蚀容许量是指在长时期内能保持土壤肥力和维持土地生产力基本稳定的最大土壤流失量。 因为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千差万别,各地区的成土速度也不相同,该标准规定了我国主要侵蚀类型区的土壤容许流失量: 侵蚀类型区土壤容许流失量 Et/(km ·a)] 西北黄土高原区1 ooo 东北黑土区200 北方土石山区200 南方红壤丘陵区500 西南土石山区500 (2)水力侵蚀强度分级 强度分级平均侵蚀模数[t/(km ·a)] 微度侵蚀<2O0,500,1 000 轻度侵蚀200,500,1 000~2 500 中度侵蚀2 500~5 000 强度侵蚀5 000~8 000 极强度侵蚀8 000~1 5 000 剧烈侵蚀>1 5 000 (3)风蚀强度分级 风蚀强度分级按地表植被覆盖度、年肼蚀厚度和侵蚀模数三项指标划分。 强度分级植被覆盖度年风蚀厚度侵蚀模数 ( ) (ram) [t/(km。·a)] 微度>70 <2 <200 轻度70~50 2~1O 200~2 500 中度5O~30 1O~25 2 5OO~5 000 强度3O~10 25~50 5 000~8 000 极强度<10 50~100 8 000~15000 剧烈<1O >100 >1 5 000 除此外,还有面蚀、沟蚀、重力侵蚀等分级标 准,此处不一一赘述。 土壤侵蚀强度划分标准: “水”和“土”是水土流失的两个漉失主体,水土流失归根结底是土地表屡的侵蚀和水的流失。而评价水土流失程度的量化指标,即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应同时包括两个流失主体的强度指标。我国目前采用的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做为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不仅混淆丁水土

土壤侵蚀模数

2.1.2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 (1) 土壤侵蚀容许量标准土壤侵蚀容许量是指在长时期内能保持土壤肥力和维持土地生产力基本稳定的最大土壤流失量。 因为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千差万别,各地区的成土速度也不相同,该标准规定了我国主要侵蚀类型区的土壤容许流失量: 侵蚀类型区土壤容许流失量 Et/ (km a)] 西北黄土高原区1 ooo 东北黑土区200 北方土石山区200 南方红壤丘陵区500 西南土石山区500 (2) 水力侵蚀强度分级 强度分级平均侵蚀模数[t / (km a)] 微度侵蚀<2O0,500,1 000 轻度侵蚀200,500,1 000~2 500 中度侵蚀2 500~5 000 强度侵蚀5 000~8 000 极强度侵蚀8 000〜1 5 000 剧烈侵蚀>1 5 000 (3) 风蚀强度分级风蚀强度分级按地表植被覆盖度、年肼蚀厚度和侵蚀模数三项指标 划分。强度分级植被覆盖度年风蚀厚度侵蚀模数 ()(ram) [t / (km。a)] 微度>70 <2 <200 轻度70~50 2〜1O 200~2 500 中度5O〜30 1O〜25 2 5OO〜5 000 强度3O〜10 25〜50 5 000~8 000 极强度<10 50~100 8 000~15000 剧烈<1O >100 >1 5 000 除此外,还有面蚀、沟蚀、重力侵蚀等分级标准,此处不一一赘述。土壤侵蚀强度划分标准:

“水”和“土”是水土流失的两个漉失主体,水土流失归根结底是土地表屡的侵蚀和水的流失。而评价水土流失程度的量化指标,即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应同时包括两个流失主体的强度指标。我国目前采用的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做为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不仅混淆丁水土流失与土壤侵蚀这两个不同的概念,而且也是片面的、不准确的和不严肃的,有必要进行修改和完善笔者认为: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应该体现同时含有两个流失主体的强度分级标准,缺一不可。 我国一些人习惯上将水土流失称为土壤侵蚀,把二者等同起来,混淆了这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为准确理解和认识水土流失的含义造成了混乱。因此,有必要弄清它们的区别和联系。水土流失的定义笔者在前面已阐述过了,那么什么是土壤侵蚀呢?土壤侵蚀是指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以及其它外营力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质及其它地面组成物质如岩屑、松散岩层等,被破坏、剥蚀、运转、沉积的过程。很显然,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是完垒不同的两个概念,它们的区别不仅表现在字面含义上的不同,更重要的区别在于侵蚀或流失的主体不。水土流失的流失主体包括“水”和“土”两个主体,而土壤侵蚀仅指“土”一个主体。同样水土流失同土壤侵蚀之闻也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土壤侵蚀是一种特定的水土流失形式,土壤侵蚀包括在其内。也可以说土壤侵蚀是狭义的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可以做为相对独立的概念来使用,但决不可以将水土流失称为土壤侵蚀。 许多词汇和术语,随着时时的推移,人类文明程度、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人类的认识不断深化,其内涵在不断地外延、扩大、深化和演变,即广义化。广义化的词汇和术语与最初的本意已有了较大变化,甚至大相径庭。水土流失这个应用非常广泛的专业术语,随着水土保持事业的迅猛发展也广义化。因此,们应从广义的角度来认识理解它的内涵,如果仅从字面上咬文嚼字,或狭隘地理解它的含义,就会使人们误人死胡同而不能自拔,使本来非常明晰的概念变得复杂化。比如,对土壤侵蚀中“侵蚀”的理解,不能仅从字面上理解为侵蚀破坏、侵蚀腐蚀,而应广义地理解为侵蚀破坏、剥离、转移、流失等,也就是说土壤侵蚀就是土壤流失。比如,对水土流失一词中的土”不能仅仅指生长植物的土壤,还应包括土壤母质、岩屑等地面其它组成物质和各种养分物质。再比如,对于引起水土流失的外力除了水力、风力、重力、温度等自然力外.人类的不台理的生产活动如开、修路、毁林开荒等行为,改变原地形地貌,损坏了地表植被,造成了新的水土流失或加剧了水土流失,那么人类不台理的生产活动也应该称为是引起水

最新土壤侵蚀模数

精品资料 土壤侵蚀模数 ........................................

2.1.2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 (1)土壤侵蚀容许量标准 土壤侵蚀容许量是指在长时期内能保持土壤肥力和维持土地生产力基本稳定的最大土壤流失量。 因为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千差万别,各地区的成土速度也不相同,该标准规定了我国主要侵蚀类型区的土壤容许流失量: 侵蚀类型区土壤容许流失量 Et/(km ·a)] 西北黄土高原区 1 ooo 东北黑土区 200 北方土石山区 200 南方红壤丘陵区 500 西南土石山区 500 (2)水力侵蚀强度分级 强度分级平均侵蚀模数[t/(km ·a)] 微度侵蚀 <2O0,500,1 000 轻度侵蚀 200,500,1 000~2 500 中度侵蚀 2 500~5 000 强度侵蚀 5 000~8 000 极强度侵蚀8 000~1 5 000 剧烈侵蚀 >1 5 000

(3)风蚀强度分级 风蚀强度分级按地表植被覆盖度、年肼蚀厚度和侵蚀模数三项指标划分。 强度分级植被覆盖度年风蚀厚度侵蚀模数 ( ) (ram) [t/(km。·a)] 微度 >70 <2 <200 轻度 70~50 2~1O 200~2 500 中度 5O~30 1O~25 2 5OO~5 000 强度 3O~10 25~50 5 000~8 000 极强度 <10 50~100 8 000~15000 剧烈 <1O >100 >1 5 000 除此外,还有面蚀、沟蚀、重力侵蚀等分级标准,此处不一一赘述。 土壤侵蚀强度划分标准: “水”和“土”是水土流失的两个漉失主体,水土流失归根结底是土地表屡的侵蚀和水的流失。而评价水土流失程度的量化指标,即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应同时包括两个流失主体的强度指标。我国目前采用的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做为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不仅混淆丁水土流失与土壤侵蚀这两个不同的概念,而且也是片面的、不准确的和不严肃的,有必要进行修改和完善笔者认为: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

土壤侵蚀强度划分标准

土壤侵蚀强度划分标准 “水”和“土”是水土流失的两个漉失主体,水土流失归根结底是土地表屡的侵蚀和水的流失。而评价水土流失程度的量化指标,即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应同时包括两个流失主体的强度指标。我国目前采用的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做为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不仅混淆丁水土流失与土壤侵蚀这两个不同的概念,而且也是片面、不准确和不严肃的,有必要进行修改和完善。笔者认为: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应该体现同时含有两个流失主体的强度分级标准,缺一不可。 我国一些人习惯上将水土流失称为土壤侵蚀,把二者等同起来,混淆了这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为准确理解和认识水土流失的含义造成了混乱。因此,有必要弄清它们的区别和联系。水土流失的定义笔者在前面已阐述过了,那么什么是土壤侵蚀呢?土壤侵蚀是指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以及其它外营力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质及其它地面组成物质如岩屑、松散岩层等,被破坏、剥蚀、运转、沉积的过程。很显然,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是完垒不同的两个概念,它们的区别不仅表现在字面含义上的不同,更重要的区别在于侵蚀或流失的主体不同。水土流失的流失主体包括“水”和“土”两个主体,而土壤侵蚀仅指“土” 一个主体。同样水土流失同土壤侵蚀之间也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土壤侵蚀是一种特定的水土流失形式,也可以说土壤侵蚀是狭义的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可以做为相对独立的概念来使用,但决不可以将水土流失称为土壤侵蚀。 许多词汇和术语,随着时时的推移,人类文明程度、文化和科学

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人类的认识不断深化,其内涵在不断地外延、扩大、深化和演变,即广义化。广义化的词汇和术语与最初的本意已有了较大变化,甚至大相径庭。水土流失这个应用非常广泛的专业术语,随着水土保持事业的迅猛发展也广义化。因此,我们应从广义的角度来认识理解它的内涵,如果仅从字面上咬文嚼字,或狭隘地理解它的含义,就会使人们误人死胡同而不能自拔,使本来非常明晰的概念变得复杂化。比如,对土壤侵蚀中“侵蚀” 的理解,不能仅从字面上理解为侵蚀破坏、侵蚀腐蚀,而应广义地理解为侵蚀破坏、剥离、转移、流失等,也就是说土壤侵蚀就是土壤流失。比如,对水土流失一词中的“土”不能仅仅指生长植物的土壤,还应包括土壤母质、岩屑等地面其它组成物质和各种养分物质。再比如,对于引起水土流失的外力,除了水力、风力、重力、温度等自然力外,人类的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如修路、毁林开荒等行为,改变原地形地貌,损坏了地表植被,造成了新的水土流失或加剧了水土流失,也引起水土流失的外力。还有许多用广义论来认识水土流失内涵的例子,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我国水土流失强度分类分级标准,实际上是用土壤侵蚀强度分类分级标准来代替的,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土壤侵蚀的因素:190—96),对我国土壤侵蚀类型区划、土壤侵蚀强度、侵蚀土壤程度分级等做了规定。 2.1.1 全国土壤侵蚀类型区划 按土壤侵蚀的外营力不同种类将全国土壤侵蚀区划分为三个一

土壤侵蚀分级分类标准sl190-2007

土壤侵蚀分级分类标准sl190-2007 土壤侵蚀是指在自然界中,由于水、风、冰、浪等自然力量的作用,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土壤表层被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土壤侵蚀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对农业生产、水资源和生态环境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为了科学评价土壤侵蚀的程度和分类,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于2007年发布了《土壤侵蚀分级分类标准SL190-2007》。该标准主要根据土壤侵蚀的程度和影响,将土壤侵蚀分为不同等级,并提供了相应的分类标准。 《土壤侵蚀分级分类标准SL190-2007》总共分为五个等级,分别是轻度侵蚀区、中度侵蚀区、重度侵蚀区、特重度侵蚀区和极重度侵蚀区。下面将对每个等级进行详细介绍。 1. 轻度侵蚀区: 轻度侵蚀区是指土壤表层被剥蚀程度较轻的地区。具体标准如下: (1)土壤表层剥蚀深度小于5厘米; (2)土壤剥蚀速率小于0.5吨/公顷/年; (3)土壤流失量小于500吨/公顷/年。 2. 中度侵蚀区:

中度侵蚀区是指土壤表层被剥蚀程度适中的地区。具体标准如下: (1)土壤表层剥蚀深度在5-10厘米之间; (2)土壤剥蚀速率在0.5-1吨/公顷/年之间; (3)土壤流失量在500-1000吨/公顷/年之间。 3. 重度侵蚀区: 重度侵蚀区是指土壤表层被剥蚀程度较重的地区。具体标准如下: (1)土壤表层剥蚀深度在10-20厘米之间; (2)土壤剥蚀速率在1-2吨/公顷/年之间; (3)土壤流失量在1000-2000吨/公顷/年之间。 4. 特重度侵蚀区: 特重度侵蚀区是指土壤表层被剥蚀程度非常严重的地区。具体标准如下: (1)土壤表层剥蚀深度在20-40厘米之间; (2)土壤剥蚀速率在2-4吨/公顷/年之间; (3)土壤流失量在2000-4000吨/公顷/年之间。

2023年度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考试标准、规范手册目录

2023年度全国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利水电工程) 专业考试主要技术规范、标准 一、通用 1、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制规程(SL617-2021) 2、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SL618-2021) 3、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SL619-2021) 4、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17) 5、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安全标准(DL5180-2003) 6、防洪标准(GB50201-2014) 7、治涝标准(SL723-2016) 8、地下水超采区评价导则(GB/T34968-2017) 9、水利水电工程招标文件编制规程(SL481-2011) 10、河湖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规范(SL/T712-2021) 二、水利水电工程规划 1、调水工程设计导则(SL430-2008) 2、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第一部分:水利水电建设项目(SL/T 525.1-2023) 3、蓄滞洪区设计规范(GB50773-2012) 4、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 5、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2013) 6、城市供水水源规划导则(SL627-2014) 7、江河流域规划编制规范(SL201-2015) 8、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SL104-2015) 9、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导则(SL709-2015) 10、防洪规划编制规程(SL669-2014) 11、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2006) 12、水资源保护规划编制规程(SL613—2013)

13、灌区规划规范(GB/T50509-2009) 14、水资源评价导则(SL/T238-1999) 15、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2016) 16、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SL/T 278-2020) 17、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标准(GB/T50363-2018) 18、江河流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规范(SL45-2006) 1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工程(HJ/T88-2003) 20、抽水蓄能电站选点规划编制规范(NB/T35009-2013) 21、规划水资源论证技术导则(SL/T813—2021) 三、水工结构 1、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191-2008,NB/T11011-2022) 2、土石坝沥青混凝土面板和心墙设计规范(SL501-2010,NB/T11015-2022) 3、灌溉与排水渠系建筑物设计规范(SL482-2011) 4、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标准(GB50288-2018) 5、水工建筑物抗冰冻设计规范(GB/T50662-2011,SL211-2006,NB/T35024-2014) 6、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 7、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规范(SL228-2013,NB/T10871-2021) 8、水利水电工程钢闸门设计规范(SL74-2019) 9、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SL319-2018,NB/T35026-2022) 10、碾压混凝土坝设计规范(SL314-2018) 11、水电站厂房设计规范(SL266-2014,NB/T35011-2016) 12、小型水力发电站设计规范(GB50071-2014) 13、海堤工程设计规范(GB/T51015-2014,SL435-2008) 14、水利水电工程调压室设计规范(SL655-2014,NB/T35021-2014) 15、水工隧洞设计规范(SL279-2016,NB/T10391-2020) 16、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SL744-2016、DL5077-1997)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表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表(SL190-96) 注:本表流失厚度系按土壤容重1.35g/cm3折算,各地可按当地土壤容重计算之。 土壤侵蚀程度分级指标* * 注:在判别侵蚀程度时,根据风险最小原则,应将该评价单元判别为较高级别的侵蚀程度。 风蚀强度分级表*

* 注:在判别侵蚀程度时,根据风险最小原则,应将该评价单元判别为较高级别的侵蚀程度。 风蚀沙漠化程度分级指标* * 注:在判别侵蚀程度时,根据风险最小原则,应将该评价单元判别为较高级别的侵蚀程度。 土壤盐渍化分级指标 石漠化程度评价表

降水酸度(酸雨)分级标准 注:降水酸度是用降水pH值的年平均值表示。降水酸度的计算方法是,将一年中每次降水的pH值换算H+浓度后,再以雨量加权求其平均值,得到pH年均值。以氢离子浓度来划分降水酸度等级。 土壤侵蚀敏感性影响的分级 各因素权重确定专家调查表

注:Xi为影响因子i对土壤侵蚀的相对重要性,可通过专家调查方法得到。当因子i对土壤侵蚀重要性为比较重要时,Xi为1;当因子i对土壤侵蚀重要性为明显重要时,Xi为3;当因子i对土壤侵蚀重要性为绝对重要时,Xi为5。 沙漠化敏感性分级指标 临界水位深度 应用地下水临界深度(即在一年中蒸发最强烈季节不致引起土壤表层开始积盐的最浅地下水埋藏深度),划分敏感与不敏感地区。 盐渍化敏感性评价

注:运用蒸发量、降雨量、地下水矿化度与地形指标划分等级。 石漠化敏感性评价指标 注:石漠化敏感性主要根据其是否为喀斯特地形与其坡度与植被覆盖度来确定的。 生态系统对酸沉降的相对敏感性分级指标 注:1、生态系统对酸雨的敏感性,是整个生态系统对酸雨的反应程度,是指生态系统对酸雨间接影响的相对敏感性,即酸雨的间接影响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相对难易程度,它主要依赖于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变化有关的土壤物理化学特性,与地区的气候、土壤、母质、植被与土地利用方式等自然条件都有关系。生态系统的敏感性特征可由生态系统的气候特性、土壤特性、地质特性以与植被与土地利用特性来综合描述。本标准选用周修萍建立的等权指标体系,该体系反映了亚热带生态系统的特点,对我国酸雨区基本适用。 2、P为降水量,PE为最大可蒸发量。 3、A组岩石:花岗岩、正长岩、花岗片麻岩(与其变质岩)和其他硅质岩、粗砂岩、正石英砾岩、去钙砂岩、某些第四纪砂/漂积物;B组岩石:砂岩、页岩、碎屑岩、高度变质长英岩到中性火成岩、不含游离碳酸盐的钙硅片麻岩、含游离碳酸盐的沉积岩、煤系、弱钙质岩、轻度中性盐到超基性火山岩、玻璃体火山岩、基性和超基性岩石、石灰砂岩、多数湖相漂积沉积物、泥石岩、灰泥岩、含大量化石的沉积物(与其同质变质地层)、石灰岩、白云石。 4、A组土壤:砖红壤、褐色砖红壤、黄棕壤(黄褐土)、暗棕壤、暗色草甸土、红壤、黄壤、黄红壤、褐红壤、棕红壤;B组土壤:褐土、棕壤、草甸土、灰色草甸土、棕色针叶林土、沼泽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