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侵蚀类型分类

土壤侵蚀类型分类

土壤侵蚀可根据不同的因素进行分类。以下是常见的几种土壤侵蚀类型分类:

1. 风蚀:指由风力将土壤颗粒带走或堆积形成的侵蚀,包括风蚀坑、沙丘和风蚀堆积等。

2. 水蚀:又分为坡面蚀剥和河道侵蚀。坡面蚀剥是指在地表形成的沟壑和水流带走土壤的过程,包括沟道侵蚀和坡面侵蚀两种类型。河道侵蚀是指河道中水流冲刷河床和岸坡,将土壤带走的过程。

3. 冻蚀:是指由冻结和融化引起的土壤体积变化和断层破裂,导致土壤颗粒被破坏并带走的过程。

4. 生物侵蚀:是指由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因素引起的土壤侵蚀,包括根系侵蚀、昆虫侵蚀和微生物侵蚀等。

5. 人为侵蚀:指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壤侵蚀,包括开垦、筑坝、采矿等人类工程活动引起的侵蚀,以及非合理的耕作和过度放牧等农业活动引起的侵蚀。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关于批准发布水利行业标准的公告 2008年第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批准《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等两项标准为水利行业标准, 现予以公布。 2006年9月9日 序号标准 编号标准名称替代 标准号 发布日期实施日期 1SL 190-2007 土壤侵蚀分类分 级标准 SL 190-96 2008,01, 04 2008,04, 04 2SL 419-2007 水土保持试验规 程 SL 239-87 同上同上 二○○八年一月四日 前言 根据水利部2002年批准的水利技术标准修定计划,按《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 1-2002),对《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进行了修订。 本标准共5章和2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土壤侵蚀类型分区、土壤侵蚀强度分级、土 壤侵蚀程度分级。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 1、取消了原标准附录A中的表A1和表A 2、附录B中的B6和B8; 2、改变了原标准的用词和用于说明、重新整合了附录B的内容; 3、将原标准土壤侵蚀强度分级中的“强度”、“极强度”、分别改为“强烈”、“极强烈”, 以免混淆概念。 本标准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本标准主持机构:水利部水土保持司 本标准解释单位:水利部水土保持司 本标准主编单位:水利部水土保持司 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 本标准参编单位:黄河水利委员会

长江水利委员会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本标准出版、发行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廷辅段巧甫华绍祖史德明徐传早佟伟力宁堆虎 鲁胜力秦百顺余剑如郭素彦张长印陈法 扬史学正 李靖王莹冯伟常丹东王海燕苏 仲仁张大全 丛佩娟李琦 本标准审查会议技术负责人:蔡强国 本标准体例格式审查人:窦以松 注:“ 【】”内文字为本标准条文说明部分引来或整理者按语 1 总则 1.0.1 为了统一水土流失调查,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土壤侵蚀的分类与分级。 1.0.3 本标准主要引用标准: 《水土保持术语》(GB/T20465-2006)。 1.0.3 土壤侵蚀的分类与分级除应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GB/T20465-2006定义的有关土壤侵蚀术语适用于本标准。 2.0.2 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 Thc potential hazard degree of soil erosion: 生态系统失衡后出现的土壤侵蚀危险程度。用于评估、预测在无明显侵蚀区引起侵蚀和现状侵蚀区加剧侵蚀可能性的大小,以及表示侵蚀区以当前侵蚀速率发展,该土壤层所能承受的侵蚀年限(抗蚀年限)。 3土壤侵蚀类型分区 3.1 一级类型区 3.1.1 全国应分为水力、风力、冻融3个一级土壤侵蚀类型区。 【3.1.1条文说明:用主导因素法并以与土壤侵蚀关联度高、又较稳定的自然因素作用划分一级类型 区的依据。】 3.1.2 重力侵蚀和混合侵蚀不应单独分类型区。 3.2 二级类型区 3.2.1 水力侵蚀类型区宜分为西北黄土高原区、东北黑土区、北方土石山区、南方红壤丘陵区和 西南土石山区5个二级类型区。

全国土壤侵蚀类型区划分

土壤侵蚀类型区的划分 2012-07-04 16:02 根据我国的地形特点与自然界某一外营力在一较大的区域里起主导作用的原则,水利水电部颁发了《关于土壤侵蚀类型区划分与强度分级标准的规定》,把全国区分为三大土壤侵蚀类型区。 (一) 水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 这一类型区大体分布在我国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青藏高原东缘一线以东,包括西北黄土高原、东北的低山丘陵与漫岗丘陵、北方山地丘陵、南方山地丘陵、四川盆地及周围山地丘陵、云贵高原六个二级类型区。 1、西北黄土高原 这一高原区主要就是指青海日月山以东,山西太行山以西,陕北长城以南,陕、甘秦岭以北的广大地区。绝大部分属黄河中游,就是我国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地区。 土壤条件:黄土在本区内分布很广、厚度很大的第四纪粉沙物质。分为新黄土与老黄土两种。前者覆盖在后者之上,总厚度由几十米至100多米,最厚处达200多米。黄土质地匀细,组织疏松,具有大孔隙构造,垂直节理发育,湿陷性与渗透性都较大。颗粒粒径0、05-0、002mm的占50%,渗透速度一般在0、8-1、3mm/min。黄土具有迅速分散的特性,在清水中1—4 min即可全部分散。 地貌条件:按形态、结构分,除大部分为丘陵沟壑、高原沟壑,还有风沙丘陵、涧地、河谷川地与土石山地。总的来瞧,沟壑纵横,地形破碎,沟深陡坡就是黄土地貌的主要特征。

气候条件:属大陆型季风气候,冬寒夏热,气温变化剧烈,年平均降雨量在300—600mm,分布集中,7、8、9三个月,降雨量占全年的70%;多以暴雨形式出现,暴雨强度每分钟可达1mm,甚至2mm以上,瞬时暴雨强度更大。一次大暴雨产沙量可占全年总产沙量的40%-86%。 植被条件:黄土高原自东南向西北大致可分为:山地森林、森林草原、草原与干旱草原四个带。山地植被带的植被以针、阔叶混交林与灌丛为主,开垦指数低,一般在10%以下,土壤侵蚀轻微;森林草原带植被类型以夏绿阔叶林及禾本科、菊科植物群落为主,开垦指数一般在40%-50%,部分人多地少地区高达60—70%,土壤侵蚀严重;干旱草原带的植被以藜科及旱生多刺的植物群落为主,开垦指数为10%—20%,土壤侵蚀严重,同时有较强烈的风蚀发生。 水土流失状况:除了溅蚀与层状面蚀普遍发生外,2度以上的坡耕地有细沟侵蚀发生;5度以上,则细沟侵蚀较强,并开始发生浅沟侵蚀。25度以上有切沟出现;35以上土壤泻溜;45度-75度陡坡地可发生滑坡;75度以上陡崖与岸壁可发生崩塌。年平均侵蚀模数一般为5000—10000t/km2,高的可达20000t/km2以上,黄河下游泥沙绝大部分来自于本区。 2、东北的低山丘陵与漫岗丘陵区 本类型区南界为吉林省南部,西、北、东三面为大、小兴安岭与长白山所围绕。在该区域内,除了大、小兴安岭林区以及三江平原外,其余地方都有不同程度的土壤侵蚀。可分为低山丘陵与漫岗丘陵。这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90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 L190-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关于批准发布水利行业标准的公告 2008年第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批准《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等两项标准为水利行业标准, 现予以公布。 2006年9月9日 序号标准编 号标准名称替代 标准号 发布日期实施日期 1SL 190-2007 土壤侵蚀分类分 级标准 SL 190-96 2008,01, 04 2008,04, 04 2SL 419-2007 水土保持试验规 程 SL 239-87 同上同上 二○○八年一月四日 前言 根据水利部2002年批准的水利技术标准修定计划,按《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 1-2002),对《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进行了修订。 本标准共5章和2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土壤侵蚀类型分区、土壤侵蚀强度分级、土 壤侵蚀程度分级。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 1、取消了原标准附录A中的表A1和表A 2、附录B中的B6和B8; 2、改变了原标准的用词和用于说明、重新整合了附录B的内容; 3、将原标准土壤侵蚀强度分级中的“强度”、“极强度”、分别改为“强烈”、“极强烈”,以免混淆概念。 本标准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本标准主持机构:水利部水土保持司 本标准解释单位:水利部水土保持司 本标准主编单位:水利部水土保持司 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 本标准参编单位:黄河水利委员会 长江水利委员会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本标准出版、发行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廷辅段巧甫华绍祖史德明徐传早佟伟力宁堆虎 鲁胜力秦百顺余剑如郭素彦张长印陈法扬史学正 李靖王莹冯伟常丹东王海燕苏仲仁张大全 丛佩娟李琦 本标准审查会议技术负责人:蔡强国 本标准体例格式审查人:窦以松 注:“ 【】”内文字为本标准条文说明部分引来或整理者按语 1 总则 1.0.1 为了统一水土流失调查,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土壤侵蚀的分类与分级。 1.0.3 本标准主要引用标准: 《水土保持术语》(GB/T20465-2006)。 1.0.3 土壤侵蚀的分类与分级除应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GB/T20465-2006定义的有关土壤侵蚀术语适用于本标准。 2.0.2 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Thc potential hazard degree of soil erosion: 生态系统失衡后出现的土壤侵蚀危险程度。用于评估、预测在无明显侵蚀区引起侵蚀和现状侵蚀区加剧侵蚀可能性的大小,以及表示侵蚀区以当前侵蚀速率发展,该土壤层所能承受的侵蚀年限(抗蚀年限)。 3土壤侵蚀类型分区 3.1 一级类型区 3.1.1 全国应分为水力、风力、冻融3个一级土壤侵蚀类型区。 【3.1.1条文说明:用主导因素法并以与土壤侵蚀关联度高、又较稳定的自然因素作用划分一级类型 区的依据。】 3.1.2 重力侵蚀和混合侵蚀不应单独分类型区。 3.2 二级类型区 3.2.1 水力侵蚀类型区宜分为西北黄土高原区、东北黑土区、北方土石山区、南方红壤丘陵区和西 南土石山区5个二级类型区。 3.2.2 风力侵蚀类型区宜分为“三北”戈壁沙漠及沙地风沙区、沿河环湖滨海平原风沙区2个二级类型 区。 3.2.3 冻融侵蚀类型区宜分为北方冻融土侵蚀区、青藏高原冰川冻土侵蚀区2个类型区。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一般按土壤遗传层侵蚀厚度或剩余厚度的标准分为五个等级,即无明显侵蚀,轻度侵蚀,中度侵蚀,重度侵蚀和严重侵蚀。每个年级对应的特征如下: 没有明显的侵蚀意味着土壤剖面a,b和c保持完整。轻微腐蚀意味着a层的厚度大于1/2,B和C层的厚度完好无损。中等腐蚀意味着a层的厚度小于1/2,而B和C层的厚度完好无损。强度侵蚀意味着不保留层a,层B开始腐蚀和裸露,而层C保持完整。严重腐蚀意味着A和B层没有保留,C层开始腐蚀和暴露。 扩展数据: 土壤侵蚀分布 在全球范围内,水蚀主要分布在50°N和40°s之间。中国的水蚀地区主要分布在20°N和50°n之间。风蚀主要发生在草原和沙漠。美国,中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家是水土流失的主要分布国,南美和非洲的一些国家也有较大的分布面积。 中国的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西北的黄土高原,南部的山地和丘陵地区,北部的山地和丘陵地区,东北地区的低丘陵地带,四川盆地以及周围的山区和丘陵地带。中国的风蚀区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华北的干旱早,半干旱地区以及沿海沙地。 中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范围遍布全国。主要侵蚀类型为水力侵蚀,风蚀,重力侵蚀,冻融侵蚀和冰川侵蚀。 根据水利部遥感中心1990年的调查和统计,中国水土流失面积达到492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的51%,其中水蚀面积179

万平方公里,风蚀面积为188万平方千米,冻融侵蚀面积为125万平方千米。重力侵蚀分布在以上三种类型的土壤侵蚀中。 中国的山区和丘陵地带,地形起伏大,地表松散和深厚,降雨强度高,开垦历史悠久,植被覆盖率低都是造成中国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各种因素的不同组合决定了土壤侵蚀的类型,程度,区域分布和潜在风险。

全国土壤侵蚀类型区划分

土壤侵蚀类型区的划分 2021-07-04 16:02 根据我国的地形特点和自然界某一外营力在一较大的区域里起主导作用的原那么,水利水电部颁发了?关于土壤侵蚀类型区划分和强度分级标准的规定?,把全国区分为三大土壤侵蚀类型区。 (一) 水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 这一类型区大体分布在我国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青藏高原东缘一线以东,包括西北黄土高原、东北的低山丘陵和漫岗丘陵、北方山地丘陵、南方山地丘陵、四川盆地及周围山地丘陵、云贵高原六个二级类型区。 1.西北黄土高原 这一高原区主要是指青海日月山以东,山西太行山以西,陕北长城以南,陕、甘秦岭以北的广阔地区。绝大局部属黄河中游,是我国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地区。 土壤条件:黄土在本区内分布很广、厚度很大的第四纪粉沙物质。分为新黄土和老黄土两种。前者覆盖在后者之上,总厚度由几十米至100多米,最厚处达200多米。黄土质地匀细,组织疏松,具有大孔隙构造,垂直节理发育,湿陷性和渗透性都较大。颗粒粒径0.05-0.002mm的占50%,渗透速度一般在0.8-1.3mm/min。黄土具有迅速分散的特性,在清水中1—4 min即可全局部散。 地貌条件:按形态、结构分,除大局部为丘陵沟壑、高原沟壑,还有风沙丘陵、涧地、河谷川地和土石山地。总的来看,沟壑纵横,地形破碎,沟深陡坡是黄土地貌的主要特征。

气候条件:属大陆型季风气候,冬寒夏热,气温变化剧烈,年平均降雨量在300—600mm,分布集中,7、8、9三个月,降雨量占全年的70%;多以暴雨形式出现,暴雨强度每分钟可达1mm,甚至2mm 以上,瞬时暴雨强度更大。一次大暴雨产沙量可占全年总产沙量的40%-86%。 植被条件:黄土高原自东南向西北大致可分为:山地森林、森林草原、草原和干旱草原四个带。山地植被带的植被以针、阔叶混交林和灌丛为主,开垦指数低,一般在10%以下,土壤侵蚀轻微;森林草原带植被类型以夏绿阔叶林及禾本科、菊科植物群落为主,开垦指数一般在40%-50%,局部人多地少地区高达60—70%,土壤侵蚀严重;干旱草原带的植被以藜科及旱生多刺的植物群落为主,开垦指数为10%—20%,土壤侵蚀严重,同时有较强烈的风蚀发生。 水土流失状况:除了溅蚀和层状面蚀普遍发生外,2度以上的坡耕地有细沟侵蚀发生;5度以上,那么细沟侵蚀较强,并开始发生浅沟侵蚀。25度以上有切沟出现;35以上土壤泻溜;45度-75度陡坡地可发生滑坡;75度以上陡崖和岸壁可发生崩塌。年平均侵蚀模数一般为5000—10000t/km2,高的可达20000t/km2以上,黄河下游泥沙绝大局部来自于本区。 2.东北的低山丘陵和漫岗丘陵区 本类型区南界为吉林省南部,西、北、东三面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所围绕。在该区域内,除了大、小兴安岭林区以及三江平原外,其余地方都有不同程度的土壤侵蚀。可分为低山丘陵和漫岗丘陵。这

(完整版)土壤侵蚀的概念、类型、特点及影响因素

土壤侵蚀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 土壤侵蚀 英文名称: soil erosion 定义1: 在风力、水力和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土壤物质被分散、搬运和 沉积的过程。 应用学科: 地理学(一级学科);土壤地理学(二级学科) 定义2: 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质 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全部过程。 应用学科: 水利科技(一级学科);水利水土保持(二级学科);水土流 失(水利)(三级学科) 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土壤侵蚀是指土壤或成土母质在外力(水、风)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广泛应用的“水土流失”一词是指在水力作用下,土壤表层及其母质被剥蚀、冲刷搬运而流失的过程。土壤及其母质在

水力、风力、冻融或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土壤在外营力作用下产生位移的物质量,称土壤侵蚀量。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的侵蚀量称为土壤侵蚀速度(或土壤侵蚀速率);土壤侵蚀量中被输移出特定地段的泥沙量,称为土壤流失量。在特定时段内,通过小流域出口某一观测断面的泥沙总量,称为流域产沙量。目录 类型 因素 影响 防治 类型 因素 影响 防治 展开

类型 划分土壤侵蚀类型的目的在于反映和揭示不同类型的侵蚀特征及其区域分异规律,以便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或减轻侵蚀危害。土壤侵蚀类型的划分以外力性质为依据,通常分为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冻融侵蚀和风力侵蚀等。其中水力侵蚀是最主要的一种形式,习惯上称为水土流失。水力侵蚀分为面蚀和沟蚀,重力侵蚀表现为滑坡、崩塌和山剥皮,风力侵蚀分悬移风蚀和推移风蚀。 水力侵蚀 水力侵蚀或流水侵蚀是指由降雨及径流引起的土壤侵蚀,简称水蚀。包括面蚀、潜蚀、沟蚀和冲蚀。 1.面蚀或片蚀:面蚀是片状水流或雨滴对地表进行的一种比较均匀的侵蚀,它主要发生在没有植被或没有采取可靠的水土保持措施的坡耕地或荒坡上。是水力侵蚀中最基本的一种侵蚀形式,面蚀又依其外部表现形式划分为层状、结构状、砂砾化和鳞片状面蚀等。面蚀所引起的地表变化是渐进的,不易为人们觉察,但它对地力减退的速度是惊人的,涉及的土地面积往往是较大的。 土壤侵蚀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我们应该都知道土壤的重要性,而生活中我们的一些行为往往会导致土壤侵蚀会严重的影响土壤自身的碳含量,对于大气环境会产生潜在的影响。土壤侵蚀、水土保持是目前我国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保护目标。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是根据国家水利部2002年水利技术修改规定,按照《水利技术标准规定》进行修订,主要内容包括五方面:总则,术语,土壤侵蚀类型分区,土壤侵蚀强度分级,土壤侵蚀程度分级等。 1)土壤侵蚀类型分区 土壤侵蚀分区要反映不同区域土壤侵蚀特征和其差异性,要求同一区自然条件、土壤侵蚀类型和防治措施基本相同,而不同类型区之间则有较大差别。因此分区原则主要为同一区内的土壤侵蚀类型和侵蚀强度应基本一致。同一区内影响土壤侵蚀的主要因素等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基本一致。同一区内的治理方向、治理措施和土地利用方向基本相似。侵蚀分区以自然界线为主,适当照顾行政区域的完整性和地域的连续性。 2)土壤侵蚀强度分级 土壤侵蚀强度,是指评价单元或地块上发生的土壤侵蚀模数的高低程度。我国水蚀地区通常根据土壤侵蚀模数分为六级:微度侵蚀、轻度侵蚀、中度侵蚀、强烈侵蚀、极强烈侵蚀和剧烈侵蚀。这个分级是根据水利部2008年1月4日发布的《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而

制定的。 3)土壤侵蚀程度分级 土壤侵蚀程度,是指以土壤原生剖面被侵蚀的状态为指标划分的土壤侵蚀等级。反映了土壤侵蚀的结果和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也是区分侵蚀土壤等级的标准之一。通常以土壤发生层被蚀去的厚度或残留的厚度为标准进行划分,一般分为五个等级,即无明显侵蚀、轻度侵蚀、中度侵蚀、强度侵蚀和剧烈侵蚀程度。 各等级对应的特征分别为:无明显侵蚀是指土壤A、B、C三层剖面保持完整;轻度侵蚀是指A层保留厚度大于1/2,B、C层保留完整;中度侵蚀是指A层保留厚度小于1/2,B、C层保留完整;强度侵蚀是指A层无保留,B层开始侵蚀裸露,C层保留完整;剧烈侵蚀是指A、B层无保留,C层开始侵蚀裸露。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关于批准发布水利行业标准的公告 2008年第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批准《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等2项标准为水利行业标准,现予以公布。 前言 根据水利部2002年批准的水利技术标准修订计划,按《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 l—2002),对《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 190—96)进行了修订。 本标准共5章和2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土壤侵蚀类型分区、土壤侵蚀强度分级、土壤侵蚀程度分级。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 1.取消了原标准附录A中的表A1和表A2、附录B中的B6和B8;2.改变了原标准的用词和用语说明、重新整合了附录B的内容; 3.将原标准土壤侵蚀强度分级中的“强度”、“极强度”,分别改为“强烈”、“极强烈”,以免混淆概念。 本标准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本标准主持机构:水利部水土保持司 本标准解释单位:水利部水土保持司 本标准主编单位:水利部水土保持司 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 本标准参编单位:黄河水利委员会 长江水利委员会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本标准出版、发行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廷辅段巧甫华绍祖史德明 徐传早佟伟力宁堆虎鲁胜力

秦百顺郭索彦张长印 陈法扬史学正李靖王莹 冯伟常丹东王海燕苏仲仁 张大全丛佩娟李琦 本标准审查会议技术负责人:蔡强国 本标准体例格式审查人:窦以松 目次 1 总则 (1) 2 术语 (2) 3 土壤侵蚀类型分区 (3) 3.1 一级类型区 (3) 3.2 二级类型区 (3) 3.3 范围及特点 (3) 4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 (8) 4.1 水力侵蚀、重力侵蚀的强度分级 (8) 4.2 风力侵蚀及混合侵蚀(泥石流)强度分级 (9) 5 土壤侵蚀程度分级 (11) 附录A 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分级 (12) 附录B 水力侵蚀模数的确定方法 (13) 标准用词说明 (16) 条文说明 (17) 1 总则 1.0.1 为了统一水土流失调查,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土壤侵蚀的分类与分级。 1.0.3 本标准主要引用标准: 《水土保持术语》(GB/T 20465—2006)。 1.0.4 土壤侵蚀的分类与分级除应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GB/T 20465—2006定义的有关土壤侵蚀术语适用于本标准。 2.0.2 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The potential hazard degree of soil erosion

土壤侵蚀类型及类型划分培训课件

土壤侵蚀类型及类型划分培训课件 一、划分方法 根据土壤侵蚀研究和其防治的侧重点不同,土壤侵蚀类型(the type of soil erosion)的划分方法也不一样。最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3种,即按导致土壤侵蚀的外营力种类来划分土壤侵蚀类型、按土壤侵蚀发生的时间划分土壤侵蚀类型和按土壤侵蚀发生的速率划分土壤侵蚀类型。 二、按导致土壤侵蚀的外营力种类划分 按导致土壤侵蚀的外营力种类进行土壤侵蚀类型的划分,是土壤侵蚀研究和土壤侵蚀防治等工作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一种土壤侵蚀形式的发生往往主要是由一种或两种外营力导致的,因此这种分类方法就是依据引起土壤侵蚀的外营力种类划分出不同的土壤侵蚀类型。 在我国引起土壤侵蚀的外营力种类主要有水力、风力、重力、水力和重力的综合作用力、温度(由冻融作用而产生的作用力)作用力、冰川作用力、化学作用力等,因此土壤侵蚀类型就有水力侵蚀类型、风力侵蚀类型、重力侵蚀类型、冻

融侵蚀类型、冰川侵蚀类型、混合侵蚀类型和化学侵蚀类型等(见图)。 三、按土壤侵蚀发生的时间划分 以人类在地球上出现的时间为分界点,将土壤侵蚀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人类出现在地球上以前所发生的侵蚀,称之为古代侵蚀(ancient erosion);另一类是一类是人类出现在地球上之后所发生的侵蚀,称之为现代侵蚀(modern erosion)。人类在地球上出现的时间从距今200万年之前的第四纪开始时算起。 1. 古代侵蚀

古代侵蚀是指人类出现在地球以前的漫长时期内,由于外营力作用,地球表面不断产生的剥蚀、搬运和沉积等一系列侵蚀现象。这些侵蚀有时较为激烈,足以对地表土地资源产生破坏;有些则较为轻微,不足以对土地资源造成危害。但是其发生、发展及其所造成的灾害与人类的活动无任何关心和影响。 2. 现代侵蚀 现代侵蚀是指人类在地球上出现以后,由于地球内应力和外营力的影响,并伴随着人们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所发生的土壤侵蚀现象。这种侵蚀有时十分剧烈,可给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恶果,此时的土壤侵蚀称为现代侵蚀。 一部分现代侵蚀是由于人类不合理活动导致的,另一部分则与人类活动无关,主要是在地球内营力和外营力作用下发生的,将这一部分与人类活动无关的现代侵蚀称为地质侵蚀(geological erosion)。因此地质侵蚀就是在地质营力作用下,地层表面物质产生位移和沉积等一系列破坏土地资源的侵蚀过程。地质侵蚀是在非人为活动影响下发生的一类侵

第一章-土壤侵蚀类型

第一章土壤侵蚀类型 1 什么是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是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好人损失,包括土地表层及水的损失。 土壤侵蚀的内涵:(一)地面土壤发生位移(二)土体遭到机械破坏,土体不发生位移时,其结构在水的作用下坍散,土体解体,其所载的养分溶解于水中流失,(三)土壤退化,在不发生任何物理位移的情况下,任何使作物生长能力下降的土壤退化现象。 2 简述水土保持的概念? 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由山丘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事业。 3 导致土壤侵蚀的营力有哪些? 改造地表起伏、促使地表形态变化发展的基本力量是内营力和外营力。 (一)内营力作用是由地球内部能量引起的,地球内部能量是主要热能。表现: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等。 4 土壤侵蚀按外营力划分可分为哪些类型? (二)外营力作用的主要能源来自太阳能。(都经历了风化、剥蚀、搬运和堆积几个环节)。包括:1)风化作用:就是指矿物、岩石在地表新的物理、化学条件下所产生的一切物理状态和化学成分的变化,是在大气及生物影响下岩石在原地发生的破坏作用。风化作用可分为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2)剥蚀作用:各种外营力作用对地表进行破坏,并把破坏后的物质搬离原地的过程或作用。3)搬运作用:风化、侵蚀后的碎屑物质,随着各种不同的外营力的作用转移到其他地方的过程。4)堆积作用:被搬运的物质由于介质搬运能力的减弱或搬运介质的物理、化学条件改变,或在生物活动参与下发生堆积或沉积,称为堆积作用或沉积作用。 5 简述我国不同地区的允许土壤侵蚀量? 土壤侵蚀量,是指土壤侵蚀作用的数量结果。通常把土壤、母质及地表松散物质在外营力的破坏、剥蚀作用下产生分离和位移的物质量。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产生的土壤侵蚀量。 土壤侵蚀程度,是指任何一种土壤侵蚀形式在特定外营力种类作用和一定环境条件影响下,自其发生开始,截止到目前为止的发展状况。 土壤侵蚀强度,是指某种土壤侵蚀形式在特定外营力种类作用和其所处环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种土壤侵蚀形式发生发展可能性的大小。常用单位面积上在一定时间内土壤及土壤母质被侵蚀的重量来表示。 我国个侵蚀区允许土壤侵蚀量:西北黄土高原区:1000(t/km平方.a),东北黑土区:200(t/km 平方.a),北方土石山区:200,南方红壤丘陵区:500,西南土石山区:500. 6 简述水土流失的危害? (一)破坏水资源,加剧干旱。(二)破坏土地,吞食农田。(三)降低土壤肥力,加剧干旱发展。(四)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五)对农林牧业的破坏。(六)淤积抬高河床,加剧洪涝灾害。(七)淤塞水库湖泊。 第二章小流域综合治理 1 什么是小流域? (一)小流域是一个积水面积较小的流域或沟道,(二)是一个径流泥沙汇集单元,(三)是一个经济开发利用单元(四)面上的水土保持与江河治理之间往往存在一个空隙,而小流域综合治理是衔接二者的重要环节。(五)小流域在治理上须投资小、见效快、持久性强。 2 简述小流域治理的基本原则? (一)必须有一个切实可行的流域治理规划(二)建立综合防治体系,从上到下节节拦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