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读的案例分析48篇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读的案例

分析48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课程改革后,“估算”教学受到了普遍的重视。小学教材中求近似数的方法,主要是四舍五入法,估算时,也大都是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进行估算。实际上,求近似数的方法,还有进一法,去尾法等,估算时,也经常根据具体情况,用不同的求近似数的方法进行估算。

教学过程主要是组织学生围绕教学内容切实展开探索活动,充分模拟生活情景放手让学生学习加法估算的基础上,运用该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感到学有所用。

通过对课堂教学案例的探索,我们深深体会到新课程改革的魅力所在。

(1)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这句话是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的,也说明了学习应该是学生自己的实践活动。以往教科书上枯燥的例题让学生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而现在新课程改革,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学生会关心什么、经历了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在生活中想要发现些什么。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学得积极主动,才会学得兴趣盎然。

(2)估算源于生活。

“估算”的内容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对量的描述,很多时候只要算出一个与精确数比较接近的近似数就可以

了。这堂课的教学,让学生把自己的经历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结合起来,因此培养了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本节课我设计了:估算教室的人数——估算妈妈买东西带的钱够不够——估算参加运动会的人数——估算啦啦队的人数——估算水彩笔的枝数——估算写大字的字数——估算买礼物的钱数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富于校园生活气息的情境,使学生轻松自然地进入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探究,去积极发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同时使学生的身心得到了健康向上的发展。

(3)算法的多样化。

“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是指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方法,并不是让学生掌握多种方法。在教学中我们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发掘和鼓励算法的多样化、个性化。如:估算妈妈带的钱够不够,有的分别估算出热水瓶、烧水壶、水杯的价格再加起来和100元比较;有的从100元里去掉热水瓶、烧水壶的大约钱数,剩下的钱和水杯的价格比较;有的把三种物品的价格加起来再估算;有的用口算估算等等。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和思维能力各不相同,不同的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运用也各不相同,教师要营造一个自由、平等、开放的集体氛围,充分树立他们的自信心,鼓励学生的不同见解,只要符合科学性,教师都应尊重学生的选择,体现新课标中以人为本的新理念,使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当然,完美的课是不存在的,反思整个教学过程,仍有许多不足之处。这节课上,我觉得留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还不够,对“弱势群体”关注不够,听不到“学困生”求助的声音,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虽然在教学中注意

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但是,某些环节没有发掘学生内驱力,导致学生来不及细想。要真正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扎实,学得愉快,首先还需教师从观念上转变过来,多引导,少包办。

小学数学典型案例分析[5篇范文]

小学数学典型案例分析[5篇范文] 小学数学典型案例分析篇一 小学数学典型案例分析。 南阳市三十三小陈朋 学困生的最大特点是存在学习障碍,学习障碍的形成是影响学生学业开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学习障碍的不断积累会使学生逃避数学学习。到底学习障碍来自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还是教师的教学因素。为此,特选择了一些学习态度较好、智力一般、学习存在障碍的学生的学习片段作个案研究。 一、研究、分析对象 王某,男,九年制义务教育二年级学生,学习态度较好,家庭环境良好、智力一般、作业速度慢,数学成绩不佳。 二、了解掌握知识背景 出示题目:10个同学共采集树种36千克,松树种12千克,其余的是杨树种,杨树种有多少千克? 师:请解出这题。〔周某看了好一会〕 周:列式:10+36=46〔千克〕46--12=34〔千克〕师:为什么这样做,说说理由行吗? 周:〔又看了一会〕换了个算式36--10=26〔千克〕26--12=14(千克〕师:别怕,想清楚再做。 周:换一个算式:36--10=26〔千克〕26+12=38〔千克〕 再出示题目:同学共采集树种36千克,松树种12千克,其余的是杨树种,杨树种有多少千克?师:会做吗? 周:会,加起来 36+12=48〔千克〕学情分析: 从王某的解题来看,他对自己是否能正确解答毫无把握,本次学例反映了这种学习特征,他是否做对靠碰气,由此可推断周某学习障碍的根本成因在于“数学语言理解〞障碍。 三、实施过程

集体授课形式为主,把方案事先告诉全体学生,要求同学们尽量配合,直到没一个同学均能熟练地掌握,发现他的智力能够完成一般学生完成的学业要求。 四、实践反应 典型学例 小红和她的5个同学各有7朵小花,她们一共有多少朵小花?王某:5某7 师:为什么这样做?王某:6某7 学例讨论 师:你没有按照正确的方法来思考这些题?王:没有。 师:你已经掌握正确的方法,为什么不用呢?王:我想这可能是对的。师:你怎样知道的?王:因为前面是这样的。对话分析 从王某同学的表述中可以判定他的学习障碍形成的深层原因应该是:他不用“思考〞在学习,而是用“经验〞在学习。个案的反思 王某同学代表了这样一类具有数学学习障碍的学生,无形不高,智力一般,存在很强的惰性。从教学中来看,一个班中学习中偏下的学生普遍带有这类特征。因此,分析研究周某的学习障碍有及其现实的意义。 教师教学处理能力的缺乏,以及在教学过程中本身对数学语言讲解的轻视,是助长学生数学学习简单化的主要原因,最终成为学生学习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 教学对策最正确之策是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教学的重心向学生数学语言理解的转移,把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过程作为目标加以指导,最终形成能力,把数学学活。 这个案例的分析研究,教师不能一味地从学生身上找原因而无视教师自身素质,也需考虑教师本身能否成为学生学习障碍成因的可能性。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篇二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感受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判断一个图形或物体的某一个面是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优秀数学教学案例分析100例(通用9篇)

优秀数学教学案例分析100例(通用9篇)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心得体会、应急预案、好词好句、读书笔记、人生感悟、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experiences, emergency plan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reading notes, life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通用11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通用11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1 (一)情景引入 1、今天我们教室来了一个聪明的人,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出示阿凡提卡通图像)谁认识他 2、师简介阿凡提抽生死签的故事。(阿凡提是古时候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喜欢帮助老百姓。所以,大家很喜欢他。但古时候的国王和有钱的坏人都很怕他,一直想要害死他,就找个罪名把他关起来。当时,这个国家有个条例,处死罪犯时要让他抽生死签,如果抽到生签,就不用死。国王为了要阿凡提死,就把2个字都写成死,有人把这件事告诉阿凡提。第二天,当国王让阿凡提抽生死签时,他不慌不忙地把一个纸团吞下,大家很惊奇他为什么这样做,阿凡提说:吞下去的签是我的,请打开剩下的签,如果是死,那我的是生。)阿凡提用他的智慧逃过了一劫。今天,他来到我们教室里,想看看同学们是否和他一样用智慧来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拿出一个箱子,放进一个红色的球和一个黄色的球。 师:阿凡提说:我拿了一个球,你们猜会是什么颜色的 (学生有的说是红色的,有的说是黄色的),学生上来试一试。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如果阿凡提告诉你们,他拿的不是红色的球,那你们

知道他拿的是什么颜色的吗你怎么想的 2.师:阿凡提夸你们说得很好,他想和同学们一起做游戏。(请2个小朋友上来,一个拿数学书,一个拿语文书,把书藏在背后。) (1)XX同学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请大家猜一猜,我拿的是什么书 (2)同桌交流。 (3)汇报。(要求有条理,说出推理方法) 3.师:阿凡提带来3张动物卡片。它们是:兔、狗、猫,准备送给3个小朋友。(出示P101页第3题,并帮3个小朋友取名字) (1)请学生读一读图中小朋友说的话,说说和刚才猜书游戏有什么不同 (2)小组交流.要求每个学生都要说说怎样想的。 (3)汇报(注意引导有条理的推理) 4.游戏 (1)3人一组,模仿课本P100页的例3,分配好角色, 像他们那样说一说,猜一猜。 (2)请2个小组上来演示,指名学生说说推理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读的案例分析48篇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读的案例 分析48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课程改革后,“估算”教学受到了普遍的重视。小学教材中求近似数的方法,主要是四舍五入法,估算时,也大都是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进行估算。实际上,求近似数的方法,还有进一法,去尾法等,估算时,也经常根据具体情况,用不同的求近似数的方法进行估算。 教学过程主要是组织学生围绕教学内容切实展开探索活动,充分模拟生活情景放手让学生学习加法估算的基础上,运用该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感到学有所用。 通过对课堂教学案例的探索,我们深深体会到新课程改革的魅力所在。 (1)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这句话是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的,也说明了学习应该是学生自己的实践活动。以往教科书上枯燥的例题让学生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而现在新课程改革,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学生会关心什么、经历了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在生活中想要发现些什么。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学得积极主动,才会学得兴趣盎然。 (2)估算源于生活。 “估算”的内容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对量的描述,很多时候只要算出一个与精确数比较接近的近似数就可以

了。这堂课的教学,让学生把自己的经历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结合起来,因此培养了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本节课我设计了:估算教室的人数——估算妈妈买东西带的钱够不够——估算参加运动会的人数——估算啦啦队的人数——估算水彩笔的枝数——估算写大字的字数——估算买礼物的钱数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富于校园生活气息的情境,使学生轻松自然地进入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探究,去积极发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同时使学生的身心得到了健康向上的发展。 (3)算法的多样化。 “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是指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方法,并不是让学生掌握多种方法。在教学中我们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发掘和鼓励算法的多样化、个性化。如:估算妈妈带的钱够不够,有的分别估算出热水瓶、烧水壶、水杯的价格再加起来和100元比较;有的从100元里去掉热水瓶、烧水壶的大约钱数,剩下的钱和水杯的价格比较;有的把三种物品的价格加起来再估算;有的用口算估算等等。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和思维能力各不相同,不同的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运用也各不相同,教师要营造一个自由、平等、开放的集体氛围,充分树立他们的自信心,鼓励学生的不同见解,只要符合科学性,教师都应尊重学生的选择,体现新课标中以人为本的新理念,使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当然,完美的课是不存在的,反思整个教学过程,仍有许多不足之处。这节课上,我觉得留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还不够,对“弱势群体”关注不够,听不到“学困生”求助的声音,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虽然在教学中注意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精选5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精选5篇) 教学随笔小学数学案例篇一 一、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的整合教学: 1、口算这一节,过去已经多次接触,本班大部分学生都已经熟练掌握,两课时的教学时间过于充裕;另外,为了更充分地利用主题图的资源,我将速度、时间、路程的概念及速度的表示法提前教学,并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第一次初步渗透三个量之间的关系。 2、笔算教学置于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利用学生熟悉的交通工具的速度为媒介,引出笔算内容,学生自主探索笔算方法后,重新审视问题,对比问题,从而发现共同点:速度×时间=路程。至此,教材上还没有出现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积的变化规律,早在三年级时,教材上曾见过类似规律的探索,但当时学生的发现只限于表面现象的观察,由于没有明确的引导,学生的思考不能得以深入,这可能就是初次接触。本单元在教学这一内容之前,教材上安排了两道有关练习。练习之初,放手让学生自我发现,但效果不尽人意,为了能解决这个问题,我利用照样子写一写的形式,让学生先写后说,两次练习后,学生虽然还没有形成完成的知识块,但有不少学生已经会用自己的发现去解决新的问题。 面对教材提供的资源,重新整合教材进行教学,我感到这样处理有一些好处: 一、节省了教学时间,增大的课堂教学容量,本单元教材上安排了9课时的教学时间,可进行整合后,如今我只用了7课时就基本完成了这一单元的教学任务,省下的时间就可以对一些内容进行深入拓展:比如,速算是一个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内容,考虑到学生的兴趣,教学中我就另外安排了一节课进行速算规律的探索。 二、利于学生系统的掌握知识,教材编排本身就已经考虑到这一因素:系统呈现知识,但在具体的单元内,为了体现知识的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特点,有些知识点在编排上系统性不太强,教学起来总感到知识间是一块一块的呈现的,但进行整合后,不少知识点都融合在一起,形成密不可分的知识链。 三、利于了解学生“原生态”的思维情况,孩子虽小,但班上总有一些孩子学习习惯特别好,每天都能提前预习新的内容,这样一来,课堂上每教学一个新的内容,这些学生就成了老师的代言人,课堂也容易从教师讲滑向优生讲,不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可对教学内容整合后,每一个学生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每当出现问题,只有自己想办法解决,虽然这一过程相当困难,但这确实是学生自己的智慧,值得肯定。当学生们自己发现积的变化规律并用非常准确的数学语言概括: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也跟着扩大或缩小几倍,此时学生的兴奋是发自内心的。 不过,这样处理后,也让我感到一丝遗憾:没有完整的课堂教学,感悟不深。比如,教学积的变化规律,由于提前孕伏,这节内容是分段进行,当到达教材安排的内容时,大部分学生已基本掌握了这些内容,新授课也就没了“新”的感觉,只是让学生利用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而已。本来我想在这课上有所创新,看来今年是没有希望了。 教学随笔小学数学案例篇二 一个学期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将要结束,在教学中我感到新课程下的教材,大多是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富有童趣,给学生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生机和许多创造的空间。在教材中,编者煞费苦心在大千世界中寻觅捕捉小学数学的精彩镜头,并从中选取具有特定数学信息的现实背景,再根据班级、教学目的为儿童学习数学创设有趣、有用、可操作、可探索的数学情境。那么,如何根据学生生活经验利用好这些情境,值得我们教师探讨。我们教师应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尊重教材、用好教材的基础上,合理的改编、拓展、深造教材,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10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10篇 小学二年级典型案例分析篇一 二、问题及行为表现 1、学习缺乏主动性。能完成作业,但不刻苦,缺乏毅力,没有钻研 精神。 2、性格倔强、固执。与人相处办事,不计后果,缺乏自制力,责任 感淡薄 3、处事情绪化,易冲动。遇事不冷静,有逆反心理,虚荣心较强。 4、生活自理、自主能力较差。有依赖和惰性心理,聪明但不爱多动脑。 5、主要原因是由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 三、有关资料的调查 张同学今年八岁了,由于频繁转学而成为问题学生。在家里是独生子,父母常年外出打工。从小在爷爷奶奶呵护下长大,由于是男孩,更是得到 奶奶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溺爱,谁也不能碰他一下,谁也不能骂一句,再加 上家庭优越的物质条件,使他养成了固执、偏激、倔强的性格,办事不爱 动脑,我行我素,不计后果,出了问题又缺乏责任感,表现出逆反心理。 学习缺乏自觉性,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了事,多一点也不想做,没有毅力 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根基打得不牢,使学习成绩处于下游。做了错事,不 接受批评,不让人家说,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和反抗心理。 四、个案分析

1、鉴于他从小娇生惯养,被捧为掌上明珠,凡事随心所欲,被家庭主要成员所溺爱,过于放纵,使他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缺乏自理自立能力,养成了依赖别人和惰性心理。 2、在班级里,一则年龄大,二则学习成绩不好,又缺乏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对较难的问题不愿意动脑筋,又不肯问别人,不懂装懂,长期发展下去,知识掌握不牢。就产生了自卑心理。认为反正也就这样了,甘拜下风,自暴自弃,致使成绩下降,凡事总觉得自己对,对自己认识不清,出现情绪不稳定现象。 五、采取的方法和实施过程1. 他经常犯错误,出问题的方面,我则耐心指导,认真帮助他分析错误原因,让他自己找出错误所在。同时,没有放松对他的教育,用爱心去关怀爱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使他真正理解教师对他的关爱,有利于形成他良好的行为规范。 针对张惰性强的缺点,激发他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热情,值日生工作他认真做,就给予鼓励;主动帮助教师拿教具等则给予肯定,经与家长沟通得知,他在家中能帮助父母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我则耐心帮助他建立起热爱生活的信心。 六、教育效果 经过近半年的了解及教育,张有了一定的进步,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一样,它具有稳定的特点,要彻底改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现在,张对教师尊重,学习目的有了明确的认识,能坚持上满上好各门课程,成绩逐步提高。他对生活也满怀信心,情绪较稳定,冲动事件逐渐减少,对劳动有了初步认识,值日主动、热心肯干,犯了错误能认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教案分析篇一: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1) 【案例背景】前几天上了一节“三角形的面积”感触颇深。“三角形的面积”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材上学期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的内容,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基础上,尤其是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基础上开展的教学活动。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和学生已有知识设计教学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操作机会,从猜想、操作、验证到得出结论,再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案例描述】 1、假设猜想:展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图片。说出前三种图形的面积的求法,观察猜测三角形的面积会怎样求。该怎样转化推导。 2、操作验证:根据你的猜想,动手操作验证一下吧,教师巡视指导。反馈:谁愿意说一说,你是怎样操作的,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根据学生描述得出结论:把一张三角形纸片的三个角向内对折,变成一个小长方形,得到长方形的长是原来三角形底的一半,宽就是三角形的高的一半,为此,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小长方形面积的2倍。2倍与其中的一个“一半”抵消,还剩一个“一半”为此,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 3、继续引导:这个办法怎么样?谁还有不同想法,做法? 生:将三角形的顶角向底边平行对折,再沿折痕剪开,把得到的小三角形沿中间对折再剪开,分别补在剩下图形的两侧,变成一个长方形。三角形的底没变,高缩小了一半,为此,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 师:这个办法怎么样? 生:也很合理。(表扬,祝贺) 师:你还有其他做法吗?

小学数学教学10个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10个案例分析 在黑板上画一个直角,让学生观察。师:这是什么角?学生:直角。师:怎么判断的?学生:有一个90度的角度。师:好!再画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让学生观察。师:这两个角分别是什么角?学生:锐角和钝角。师:怎么判断的?学生:锐角小于90度,钝角大于90度。师:好!现在,让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我会说一个角度,如果是直角,你们就举手,如果不是直角,就不要举手。开始。师:30度。学生:不举手。师:60度。学生:不举手。师:90度。学生:举手。师:110度。学生:不举手。师:好!现在让我们来玩一个更难的游戏。我会说一个角度,如果是直角,你们就举手,如果是锐角,就摆手,如果是钝角,就不要动。开始。师:120度。学生:摆手。师:45度。学生:摆手。师:90度。学生:举手。师:好! 现在让我们来检验一下。我会在黑板上画出这些角度,你们来判断。师在黑板上画出各种角度,学生进行判断。分析:本案例教学中,教师采用了游戏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掌握了角的初步认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这个教学案例:

1、增加角的实际应用。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入更多的实际应用,让学生知道角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在实际生活中是如何应用的。例如,可以让学生观察周围的建筑物和道路,找出其中的直角、锐角和钝角。 2、增加角的计算方法。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入更多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如何计算角的度数和大小。例如,可以让学生研究三角函数和角度制和弧度制的转换。 3、增加角的深入研究。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入更多的深入研究,让学生了解角的更多性质和定理。例如,可以让学生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外角和定理。 通过对教学案例的改进,我们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角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老师在本节课中安排了小组研究,让学生们分享和交流角的知识。这种合作交流不应该仅限于教学环节,而应该在整个课程中得到充分的应用。同时,在课外也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合作交流,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集体荣誉感。通过建立一种大的课程观和教学观,我们可以让学生的研究过程变成一种不断“对话”和“协作”的过程,从而发挥出合作交流的研究方式的更大效应。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7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小学数学教学案例7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一)情景引入 1、今天我们教室来了一个聪明的人,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出示阿凡提卡通图像)谁认识他? 2、师简介阿凡提抽生死签的故事。(阿凡提是古时候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喜欢帮助老百姓。所以,大家很喜欢他。但古时候的国王和有钱的坏人都很怕他,一直想要害死他,就找个罪名把他关起来。当时,这个国家有个条例,处死罪犯时要让他抽生死签,如果抽到生签,就不用死。国王为了要阿凡提死,就把2个字都写成死,有人把这件事告诉阿凡提。第二天,当国王让阿凡提抽生死签时,他不慌不忙地把一个纸团吞下,大家很惊奇他为什么这样做,阿凡提说:吞下去的签是我的,请打开剩下的签,如果是死,那我的是生。)阿凡提用他的智慧逃过了一劫。今天,他来到我们教室里,想看看同学们是否和他一样用智慧来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拿出一个箱子,放进一个红色的球和一个黄色的球。 师:阿凡提说:我拿了一个球,你们猜会是什么颜色的? (学生有的说是红色的,有的说是黄色的),学生上来试一试。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如果阿凡提告诉你们,他拿的不是红色的球,那你们知道他拿的是什么颜色的吗?你怎么想的?

2.师:阿凡提夸你们说得很好,他想和同学们一起做游戏。(请2个小朋友上来,一个拿数学书,一个拿语文书,把书藏在背后。) (1)XX同学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请大家猜一猜,我拿的是什么书? (2)同桌交流。 (3)汇报。(要求有条理,说出推理方法) 3.师:阿凡提带来3张动物卡片。它们是:兔、狗、猫,准备送给3个小朋友。(出示P101页第3题,并帮3个小朋友取名字) (1)请学生读一读图中小朋友说的话,说说和刚才猜书游戏有什么不同? (2)小组交流.要求每个学生都要说说怎样想的。 (3)汇报(注意引导有条理的推理) 4.游戏 (1)3人一组,模仿课本P100页的例3,分配好角色, 像他们那样说一说,猜一猜。 (2)请2个小组上来演示,指名学生说说推理方法。 三巩固新知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报告范文6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六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篇一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教学,就要创造合适的教学情景,让受教育者积极主动地去认知,变被动为主动,就好比是数学发展史还没有写到今天,许多性质和结论是学生探究推导出来的,也就是说,知识不只是单方面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学生也可以在一定的情景中,运用已有的学习经验,并通过与他人(教师和学习同伴)的协作,主动建构而获得,这种教学模式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视学生为认知的主体,教师只对学生的知识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我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识到,遵循这个原则进行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案例一: 课题:轨迹的探求 教学过程(节选其中一个部分):教师按传统的教学方法,顺利地讲完了这节课的内容后,讲了下面这个问题: 题目:已知m是定圆o上的点,n是圆o所在平面上一定点,线段mn中点为p,当m在圆o上运动时,求点p的轨迹。 我认为这个问题已讲清楚了,但学生的作业,却出现了共性问题,许多学生对如下题目仍不会做。

已知m是定圆o上的点,n是圆o所在平面上一定点,线段mn的垂直平分线与om的交点为p,与mn的交点为q,当m在圆o上运动时,求点p的轨迹。 学生甲:老师,这个题我不会做。 师:课堂上讲的那道题你理解了吗? 学生乙:我们都会了,但这个题我们几个人得出的结论都不同,我算的是双曲线,他算的是椭圆,到底谁的对呢,应当怎么样考虑呀? 师:你们的结果为什么不同呢?什么原因产生的? 学生丙:我解得的是n点在圆上;她俩解得的n点一个在圆外,一个在圆内。 师:这就说明,这个题要对n点位置进行讨论呀。 学生乙:那还有没有别的情况呢,怎么样才能解全面呀? 学生丁:那么上课的题目中,当n点在不同位置时,又会怎么样呢? 师:需要进行讨论分析。 生丁:可我们如何才能知道,什么情况下要讨论,什么情况下不讨论呀? 学生提出的问题,确实是他们感到最困惑的。这还是肯动脑子的学生,其他学生,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又明白了多少呢? 对以上案例的反思: 从问题结论的不确定性可以看出,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让学生直观地发现动点变化的情况,更难以理解结论产生的原因,即使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强调,或引导学生思考,学生也仅仅只能记住教师所讲的结论,没有自己的探究和思考,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由于教师在教学中只注意强制性地把知识注入学生脑中,学生没有自己主动探索与建构,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思维呈依赖性,所以学生只能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无法达到有意义地理解和灵活运用。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例文三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例文三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范文三篇 篇一:小学数学教学10个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 1《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 学生被分为6人一小组,每人手上有6根小棒。 A教学: 师:大家手上都有6根小棒。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多少呢?生动手操作。 师:好!把刚才操作的过程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B教学: 师:大家手上都有一些小棒,试着按要求进行平均分操作。要求是:平均分成1份,2份,3份,4份,5份,6份,并且不能损坏小棒。看那组最迅速。 学生开始分。有的很快地分好,有的开始小声议论。 师:有困难吗? 生1:平均分成4份不好分。 生2:平均分成5份也不好分。

师:是啊!有的多,有的少,不是平均分。最好怎么办呢?。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片段一中的教师大胆舍弃教材中的主题图,选择了“9.11事件”中的“世贸大厦”图片作为教学情境图,试图将数学学习内容“高矮”的导入与关注时事、关心世界、热爱和平的主题联系在一起,既有利于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形成,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可谓匠心独运。然而,学生情境学习时纠缠于情景上的细节,思维没有指向中心问题――比高矮,总在中心问题之外“画圈子”,最终导致教学时间不够,教学任务无法完成。 策略:直奔主题,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参与活动。 分析教材我们可以看出,教材没有提供专门起导入作用的情境图。另外,从呈现的第1幅场景图我们也可以发现,教材直接注明图中的男生高、女生矮,显然,编者也不想在导入时多费时间,也是由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直接引入,使学生很快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因此,教学时我们可以直奔主题,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参与比高矮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经历比较事物高矮的过程,在活动中掌握比较高矮的方法。 案例5:片段1、5的认识 师:小朋友,请摸摸耳朵,眨眨眼睛,挥挥左手,摇摇脑袋(生随老师一起做)。好的,不错,请用耳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学生们在课堂上研究角的初步认识。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有6人。教师通过两个教学片段展示了不同的教学方法。 教学片段1中,教师让学生手上各有6根小棒,让他们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多少。学生们进行了生动的手操作,并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然后,教师让其中一组展示他们的结果。这个教学片段强调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让学生们在思维压力下主动地想到与别人的合作与交流。但是,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比较简单,让学生们的思考和交流显得比较单一。 教学片段2中,教师让学生手上有一些小棒,让他们按照要求进行平均分操作,要求是平均分成1份、2份、3份、4 份、5份、6份,并且不能损坏小棒。学生们开始分,有的很 快地分好,有的开始小声议论。教师问学生们有困难吗,有的学生表示平均分成4份和5份比较困难。教师鼓励学生们相互借调小棒,然后让学生们再试着分。最后,教师让其中一组展示他们的结果。这个教学片段强调了组间竞争促进组内合作的重要性。通过竞争的机制,学生们主动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

无需老师去安排合作,并且增强了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合作交流不能等同于日常随意性的谈话,它应具有一定的研究目标的指向性,是为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而进行的合作与交流。教师应该让问题更具有思考性和探索性,让学生产生思维的困惑,让他们在思维的压力下,主动地想到与别人的合作与交流。同时,教师也应该以组间竞争促进组内合作,用外部的压力去促进内部的团结。评判也应以小组为单位,关注小组的整体意见而非个人。 课堂开始,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这是什么图形?”学生回答:“是角。”教师表扬学生的回答,并询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会出现角。 在角的课程研究中,教师安排了小组研究的环节,让每个小组分享他们收集和整理的角的资料。这种合作交流的研究方式可以在课堂内外都得到应用,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集体荣誉感。教师强调了整体合作交流的重要性,让学生在研究数学的过程中,不断地与教师进行“对话”和“协作”,从而发挥出更大的效应。

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的案例

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的案例 在小学阶段,阅读能力一直被认为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数学课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得较少,虽然现在有一些关于数学阅读能力的研究,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很少被人重视。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缺乏对培养数学阅读能力重要性的认识。通过以下几个案例阐述培养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案例一:经常听到小学低年级的家长反映这样的问题,孩子在学校数学考试成绩很差,回到家里订正试卷的时候,如果帮他们将题目读一读,或者把题目的意思讲讲,孩子马上就会做了。 案例二:有的小学数学教师在辅导学生订正数学题的时候,采取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将题目读一遍、再读一遍、多读几遍,就这样反反复复读几遍,很多孩子做错的题目就会了。 分析以上案例,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的影响因素---数学阅读能力。一年级的孩子不会做数学题,是因为他不会读题,老师读题的时候没有听清或者不能理解题目的意思;有些时候学生做错题,不是因为某个知识点不会,也不是因为不会思考,主要原因是没有认真读题,或者读不懂题意,如果知道了题目的意思就会解答了;一年级学生由于刚刚开始认字、读书,阅读能力有限,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被理解题意、理解老师的话、看不懂书难住了,但如果学生经过一年的语言文字的学习,提高了阅读和倾听能力以后,再学习一年级的内容,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将这两个案例与数学学习困难相联系,不难看到,由于小学生刚刚开始语文的系统学习,阅读能力与其它学习阶段相比水平较低,这

对数学学习将造成很大的影响,那么如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考虑阅读能力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不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那么务必会由此产生更多的数学学困生,更可怕的是忽视数学阅读能力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将使那些数学学困生很难走出数学学习的困境。

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实践案例分析

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实践案例分析 引言: 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具有逻辑性的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往往容易觉得枯燥 乏味。然而,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还能够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本文将通过分析实践案例,探讨如何激发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一、案例分析:数学游戏的设计与实施 在某小学,一位教师通过设计数学游戏的方式,成功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 兴趣。该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游戏的形式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潜移默化地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1.1 游戏设计 该教师设计了一款名为“数学大冒险”的游戏。游戏中,学生需要通过解决一系 列数学题目来帮助主角完成任务。每个任务都与日常生活相关,例如购物、旅行等,使得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游戏的难度根据学生的年级和能力水平进行调整,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 1.2 游戏实施 在游戏实施过程中,该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他将学生分 成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一个队长,负责组织成员解决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们能够相互帮助、交流思路,增强彼此间的友谊和团队精神。同时,每个小组的表现也会得到奖励,激发学生的竞争动力。 1.3 游戏效果

通过这款数学游戏的设计和实施,该教师成功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学生们在游戏中不再感到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热情和好奇心。他们愿意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同时,学生们的数学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二、案例分析:实践性数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在另一所小学,一位教师通过实践性数学教学的方式,成功激发了学生对数学 学习的兴趣。该教师注重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的魅力。 2.1 实践性教学设计 该教师设计了一系列实践性数学教学活动,例如测量、制作模型等。他通过让 学生亲自操作测量工具,测量各种物体的长度、面积等,让学生亲身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他还鼓励学生用纸板、纸张等材料制作各种模型,如立体几何体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2 实践性教学实施 在实践性教学实施过程中,该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他引导 学生观察现象,思考问题,并通过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们在实践中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3 实践性教学效果 通过实践性数学教学的探索和实践,该教师成功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学生们在实践中不仅学习了数学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他们对于数学的学习充满了兴趣和热情,愿意主动参与和探索。同时,学生们的数学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结论:

小学数学案例教学分析范文

小学数学案例教学分析范文 数学分析习题课是数学分析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上好数学分析习题课是教师在教学中常遇到的一个问题。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一些关于小学数学案例教学分析,供您参阅。 小学数学案例教学分析范文1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读、写简单的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2、能用学过的小数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乐趣。 3、在合作探索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中感知,引出小数。 1、初步认识小数。 谈话:同学们,生活中你们见过这样的数吗? 课件出示:0.3 2.5 14.31.25 谈话:在哪里见过?(超市……) 指出:这样的数叫小数。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小数。板书课题:小数的初步认识 2、认识小数点。 谈话:老师把屏幕上的数再写一遍,大家仔细看。(故意不写小数点) 谈话:写得对吗?学生纠正,顺势指出,这个点就叫小数点,它把小数分为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 3、小数的读法。 让学生尝试读出小数,教师纠正。 谈话:对!在读小数的时候,小圆点也就是小数点前面的整数部分

就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再依次读出小数点后面的小数部分每个数位上的数字。 4、练习。读一读。 (1)一只蜂鸟的体重为2.1克,一只麻雀的体重比蜂鸟的50倍多1克。 (2)、雷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每秒0.3千米。 (3)、人体正常体温是36.5摄氏度-37.5摄氏度。 (4)、88层的上海金茂大厦高420.5米,是目前我国第一、世界第三的高楼。 (5)、我国国土总面积为959.69万平方千米。 (6)、篮球运动员姚明的身高是2.26米。 二、主动探究,理解小数 1、初步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 谈话:看来小数就在我们的身边,课前老师从日常家居中也搜集到一组有关小数的信息,我们一起看一下。 课件出示第一副情景图: 居室中吊灯离地面高度不应低于2.5米。 白炽灯与桌面的适宜距离是:1米(60瓦),0.5米(40瓦),0.3米(25瓦)。 指名读。 谈话:有疑问吗?生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的问题真不错,我们先来看信息当中提到40瓦白炽灯与桌面的适宜距离是0.5米,根据你们的经验你认为0.5米有多长?(学生发表意见) 谈话:不要急!我们先来研究0.1米有多长,就能知道0.5米有多长了。 每个小组都有一个1米长的纸条,听清要求:小组合作,把一米长的纸条平均折一折、画一画,并标出米。 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师巡视指导。 谈话:哪个小组说说你们是怎样做的?(2-3组)

小学数学教学10个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 1《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 学生被分为6人一小组,每人手上有6根小棒. A教学: 师:大家手上都有6根小棒。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多少呢? 生动手操作。 师:好!把刚才操作的过程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B教学: 师:大家手上都有一些小棒,试着按要求进行平均分操作。要求是:平均分成1份,2份,3份,4份,5份,6份,并且不能损坏小棒.看那组最迅速。 学生开始分。有的很快地分好,有的开始小声议论. 师:有困难吗? 生1:平均分成4份不好分。生2:平均分成5份也不好分。 师:是啊!有的多,有的少,不是平均分。最好怎么办呢?(生……) 师:好!同组内的小棒可以相互借调。再试试看. (生活动。)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你们的4份是怎么平均分的?分析:学生是由于需要而主动地合作交流,还是被老师安排去合作交流,两种心态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怎样激发学生合作交流的积极主动性?我感觉有两点值得我们去关注: 1、让问题更具有思考性和探索性。数学教学中的合作交流不能等同于日常随意性的谈话,它应具有一定的学习目标的指向性,是为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而进行的合作与交流。因此,教学中要不断地让学生产生思维的困惑,让他们在思维的压力下,主动地想到与别人的合作与交流.案例教学中,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只有1种分法,让他们交流什么呢?只会不断地重复.而要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5份,却是个伤脑筋的事.老师建议重新调剂,怎样调剂呢?小组成员之间必然要交流和合作。特别是平均分成4份,需要另一个人全部拿出,或者有4人拿出一根,剩下一位同学拿出2根,其间的讨论一定会热烈。“方便别人,也就方便了自己",在这里不是很好地得到了体现吗?! 2、以组间竞争促组内合作。竞争和合作并不是一对相互排斥的概念,而是可以相互促进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观念,可以通过竞争的机制去增强学生对集体的责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五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五篇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导游词、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tour guid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3篇 “比较分数大小”案例分析 〖案例〗 师:比较分数的大小时,常会遇到哪几种情形大家能分别举一个例子吗 生1: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如和。 生2:同分子的分数相比较。如和。 生3:分母和分子都不相同的分数相比较。如和。 师:请大家分别说出这三种类型的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小组讨论,指名汇报。) 生4:同分母分数相比较,分子较大的分数大。如>。 生5: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较小的分数大。如>。 生6:分母和分子都不相同的分数,要先通分,变成同分母的分数,再比较大小。如和,=,=,因为,所以>。 生10:我觉得分母和分子都不相同的分数,不一定要先通分或约分再比较。如和,因为比单位“1”少,而比单位“1”少,因为>, 所以>。

(师和生共同为他拍手。) 生11:分母和分子不不异的数,还可以先化成同分子的分数再比较。如和,=,=,因为<,所以<。 (学生们不约而同地为之鼓掌) 师:刚才三位同学提出了比较分母和分子都不相同的分数的独特方法,你们觉得这些方法,哪种最简便 生12:能约分的,先约分再比较,显得简便。 生13:有些分数不能先约分再比较。我以为先化成同分子的分数再比较,显得简便。如和,化成和,比通分红和,数目显得小,因此来得简便。 生14:既然先化成同分子的显得简便,那么为什么课本上都讲先通分,再比较呢 …… 〖评析〗 建构主义以为,知识的获得不是由通报完成的,知识只能在综合的研究情境中被交流。从上面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到,学生在自身的数学研究实践中都已积累了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在协作与交流中充裕发挥了“研究共同体”的作用。 在协作与交流中,学生把本人对分数大小比较时积累的感性经验表述出来,使同伴们详细、清晰地辨别比较分数大小的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共5则)[修改版]

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1《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 学生被分为6人一小组,每人手上有6根小棒。A教学: 师:大家手上都有6根小棒。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多少呢?生动手操作。 师:好!把刚才操作的过程在小组中交流一下。B教学: 师:大家手上都有一些小棒,试着按要求进行平均分操作。要求是:平均分成1份,2份,3份,4份,5份,6份,并且不能损坏小棒。看那组最迅速。 学生开始分。有的很快地分好,有的开始小声议论。师:有困难吗? 生1:平均分成4份不好分。生2:平均分成5份也不好分。 师:是啊!有的多,有的少,不是平均分。最好怎么办呢?(生……) 师:好!同组内的小棒可以相互借调。再试试看。(生活动。)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你们的4份是怎么平均分的?分析:学生是由于需要而主动地合作交流,还是被老师安排去合作交流,两种心态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怎样激发学生合作交流的积极主动性?我感觉有两点值得我们去关注: 1、让问题更具有思考性和探索性。数学教学中的合作交流不能等同于日常随意性的谈话,它应具有一定的学习目标的指向性,是为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而进行的合作与交流。因此,教学中要不断地让学生产生思维的困惑,让他们在思维的压力下,主动地想到与别人的合作与交流。案例教学中,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只有1种分法,让他们交流什么呢?只会不断地重复。而要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5份,却是个伤脑筋的事。老师建议重新调剂,怎样调剂呢?小组成员之间必然要交流和合作。特别是平均分成4份,需要另一个人全部拿出,或者有4人拿出一根,剩下一位同学拿出2根,其间的讨论一定会热烈。“方便别人,也就方便了自己”,在这里不是很好地得到了体现吗?! 2、以组间竞争促组内合作。竞争和合作并不是一对相互排斥的概念,而是可以相互促进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观念,可以通过竞争的机制去增强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即用外部的压力去促进内部的团结。案例的B教学,引进了小组之间的竞争机制,这样就会促使小组成员之间主动地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而无须再由老师去安排合作,组织交流。试想,在案例的B教学中,如果老师说的是“看哪位同学最快?”,他们之间的合作交流状况将会如何呢?所以在小组学习后全班交流的时候,老师关注的一定要是小组的整体意见而非个人。评判也应以小组为单位。 案例2《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