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法海寺明代壁画赏析

北京法海寺明代壁画赏析
北京法海寺明代壁画赏析

北京法海寺明代壁画赏析

姓名:王超

学号:201005309

系别:经管系

专业班级:财管10.10

指导教师:李峻峰

北京法海寺明代壁画赏析

法海寺位于北京市西部的翠微山麓。据记载,修建于明英宗正德四年(1439年),历时五年完工。寺院内建有大雄宝殿、护法金刚殿、钟鼓楼和云堂、厨库、寮房等,规模宏伟。英宗朱祁镇赐名“法海禅寺”。“法海”,《佛学大辞典》上解释为:“佛法广大难测,譬之以海。”

进人寺院,顺着山势而建的三级平台之上就是大雄宝殿了。灰色的湿雾中,在松枝的掩映下清楚地出现了大殿的轮廓。及至跨人大殿,光线更加昏暗,500年前的壁画就这样斑驳地出现在眼前。

大殿四周,几面墙壁上是不同的人物和故事。迎面是观音、文殊和普贤菩萨的画面。眼前的水月观音神色明净清澈,体形婀娜柔美,衣纹如春风中的卷草,又如晨曦浅滩上的细浪,轻纱罩体,纱细如丝,而勾勒的衣纹细线仿佛正在微微地拂动。

东西两壁的壁画是“赴会图”。花卉山泉之中,各有三组菩萨及坐佛,在缭绕的祥云中端坐,南侧又各绘一个凌空的飞天。两组画面形制相同,却在构图布局和人物神态上进行了看似随意却颇具匠心的不同处理,构图错落有致,布局变化呼应。两幅画中观音菩萨和红衣坐佛三五成组,人物形象姿态各异,神情不一。甚至东西两个飞天不仅舞姿不同,而且宝冠、飘带、托物都不尽相同。观察仔细,还可以注意到更多的细节,比如西侧的飞天只有一足微露.东侧的飞天翻飞的裙据之下双足都是赤足外露的。“会图”整幅画面清新明快,生机盎然,使观者想象出一个明净和谐、庄严肃穆的佛国仙境。

整个大殿壁画中最精彩的是北墙两侧的“帝释梵天图”。画面表现浩浩荡荡的天神众鬼护法行列。护法图分为两幅,左侧的人物有17人,从东向西分别出现的佛教人物有帝释天、多闻天王、广目天王、菩提树天、妙音天、月天、柯利帝母、散脂大将、金刚密进以及间摩罗王。帝释天两臂合掌,高贵大方,很像唐代宫廷人物画中的帝后,身边三个女侍或持花,或捧盘,或掌蟠,皆高髻披帛、仪容端庄。其后护卫着她们的是广目天王和多闻天王,体形姿态魁武威严,身上所着恺甲绘制细腻。再后则是手执树枝的菩提树天,佛教中最早的护法神(释迩牟尼在树下打坐时,手执树枝为佛挡雨护法)。菩提树天之后为辩才天,司音乐,因而也叫妙音天,生八臂,两臂合掌,另六臂手中各执不同法物,身形健美,脚下围绕着温顺的狮子。眼神陶醉的猎豹,面容安详的虎狼牛羊等,画面上似乎可听到空气中飘扬着她发出的美妙乐音。妙音天之后为双手持纷的月大,也称月宫天女;其右则是柯利帝母,也称欢喜母、爱子母或鬼子母(因其原为婆罗门教中专食小儿的恶神,后被佛法教化成为护持儿童的护法神),手抚爱子的额头,眼神慈祥柔和,完全是一副人间慈母的形象。膝下幼童圆润白胖,双目惊奇地看着周围,小手合十,憨态可掬。最后的主要人物是浓眉巨眼、髯须蓬密的阎摩罗王。

右侧人物自西向东分别为大梵天、持国天王、增长天王、大自在天、功德天、日天、摩利支天、地天、韦驮天、装竭龙王。最首的是头戴冕旎、手持红莲的大梵天,做神态肃穆之帝王相,身前是一个持珊瑚瓶的天女,身后是捧盘执蟠的二天女。护卫他们的是怀抱琵琶和手执宝剑的持国天王和增长天王。其中持国天王身被中国武将盔甲,短髯绿面,状似张飞,却手执琵琶,双手正灵活地拨动琴弦,细目中透出慈祥而怡然的表情;增长天王(因能令他人增长善报而得名)也为墨绿面,眼睛大睁斜视,竟有些天真地望向画面外,性格塑造十分有趣。之后稍高的是三目八臂的大自在天,手执白拂、铃、矩尺。大自在天左前是功德天及二侍从。功德天又叫吉祥天女,其指中生云,云上托出一匹白象,象鼻正在倾倒玛瑙,瓶中各种五彩宝物撒在功德天顶上。功德天身右跟随面容瘦削手捧香炉的咒师比丘,也是功德天的侍从。再之后为日天,日天做帝王相,双手持翁。他左前方是摩利支天,是阳光之神,八臂只面:正面和蔼温柔,眼眉修长;左面青面猪相,愤怒丑恶;右面是红润少女相,和悦俊俏。摩利支天其后为手持稻谷的地天。再之后为水天,也叫装竭龙王,是中国式帝王相。装竭龙王之前为韦驮天,体格雄伟,威武勇猛,是个面如满月,英武和善的青年武士。

壁画共描绘了77个人物,或说法坐禅,或行进飞舞,人物服饰华丽,形象真实,仪态美好。在绘画技巧上,法海寺壁画具有工丽严谨而奔放洒脱的特点,线条稳定、简练、准确而有运动感。勾线时而用“铁线描”,时而用“兰叶描”,时而用“针头鼠尾描”。线条有时豪迈驰骋,真人大小的人物所着长袍的衣纹线一气呵成,风动流畅;有时则谨慎细腻,在细小的花瓣之上勾勒出丝丝筋络,轻柔娇嫩。在设色方面,法海寺壁画运用了重彩法,碑记记述“象设庄严,悉涂金碧,光彩炳耀”。画中不仅多用朱砂、石青、石黄等石色,多层叠晕和烘染,还大量地使用描金和沥粉贴金,画面金碧辉煌,气氛华贵恢弘。

法海寺壁画在中国壁画艺术史上有着较高的成就和价值。敦煌壁画是中国壁画中现存规模及内容之最,涵盖自6世纪至清代的所有艺术风格,却缺少明代这一环,法海寺壁画正弥补了这一缺憾。在各地的明代寺庙壁画中,北京法海寺壁画保存最好,制作也是最精的。与敦煌壁画和永乐宫壁画相比,法海寺壁画在规模、力度、气势上不如前两者,但在精细程度和用金之技法上,确实有着高超的方面,足以载人艺术史的精品之册。当明代的文人画家们对写实人物画尤其是宗教绘画兴趣淡漠的时候,民间的画工们正在从生活中汲取着营养,以高涨的创作热情投入这些百姓所喜爱的佛教故事中去,在清苦的生活和艰辛的工作条件下,塑造出了各种各样动人的艺术形象,为今天的艺术宝库留下了珍贵的典藏。

这些明代画工的名字是:画士官宛福清、王恕,画士张平、王义、顾行、李原、潘福、徐福要。

答案--中国美术史试题4套汇总

中国美术史试题库(4套)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2分,20分 1、马王堆汉墓帛画描绘的主题思想是(B )。 A、天地神话 B、引魂升天 C、墓主生活 D、仙人出行 2、描绘宫中嫔妃生活哀怨的作品是( D ) A、虢国夫人游春图 B、捣练图 C、挥扇仕女图 D、簪花仕女图 3、《潇湘图》的作者是五代画家( C )。 A、荆浩 B、关仝 C、董源 D、巨然 4、首次提出山水画“三远”的论著是( B )。 A、图画见闻志 B、林泉高致 C、画继 D、山水纯全集 5、“元四家”中山水画章法稠密的画家是( C )。 A、黄公望 B、吴镇 C、王蒙 D、倪瓒 6、清代从摹习古法掌握前人经验与程式入手的绘画教科书是(D )。 A、顾氏画谱 B、程氏墨苑 C、十竹斋画谱 D、芥子园画传 7、阿房宫是( A )最重要的宫殿建筑群。 A.秦代 B.汉代 C.东周 D.战国 8、霍去病墓的主题雕塑是( B )。 A.《避邪》 B.《马踏匈奴》 C.《羽人骑天马》 D.《牵牛像》 9、《读碑窠石图》作者是( A )。 A.李成 B.范宽 C.许道 宁 D.燕文贵 10、《韩熙载夜宴图》作者是( D )。 A.周昉 B.黄荃 C.周文矩 D.顾闳中 11、徐悲鸿国画代表作品是( A )。 A.《愚公移山》 B.《松影瀑声图》 C.《水声山色图》 D.《百寿图》 12、六朝时期谢赫所著的( A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美术史论专著,在画史上享有不朽的声誉。 A《古画品录》B《叙画》C《历代名画记》D《画山水序》 13、王蒙的山水常用(A )皴。 A牛毛 B披麻 C豆板 D解锁

《法海寺的明代壁画》阅读试题及答案

《法海寺的明代壁画》阅读试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短文。 法海寺的明代壁画,是世界上最美的图画之一。和著名的敦煌壁画、芮城永乐宫壁画相比,特点显著。 莫高窟壁画是4世纪到14世纪的:永乐宫壁画是元代的,建于13至14世纪;而法海寺是明代的,建于1439年,距今五百五十多年。艺术往往随着时间走“粗—细—粗”的路。三者皆美,但风格相差极大。法海寺壁画达到了精细的顶端,在壁画史中占了独一无二的位置。壁画一角画有一只小兽,颇像一小犬,逆光而立,耳朵竖着,上面的微细的血管脉络清晰可见,真是一个自然写实的精品。 法海寺是皇家寺庙,档次高,由宫廷的工部营缮所主建,壁画作者全是画师,非同一般。用料也豪华,画中七十六个人物的衣服图案统统描金,每平方寸都有极细极工的描金服饰花团。每一条轮廓都是小手指粗细的极工整的“浮雕”线,机时且是沥粉贴金。如果有光线射去,一定是一片金碧辉煌! 佛教本是外域传来的,以北线而论,越靠西部,时间越早,外国味也越多。法海寺几乎是最东边的,时间最晚,外国味差不多全无。

人物,不论是老者、是观音、是小孩,还是护法天王们,已经是地道貌岸然的中国人的形象了。尤其是女人的鼻子,男人的胡子一派东方韵味。法海寺壁画恰是由西到东、由古到今的佛都逐渐民族公、国产化的变化线的终点。 法海寺壁画与其他中国佛教壁画相比还有一个重大不同点:它有作者,或者说,它的作者不是“无名氏”,而是有名有姓的。法海寺有一座1444年立的经幢,上面记载画是由画士官宛福清、王恕和画士张平、王义、顾行、李原、藩福、徐福林等八人完成的。这样,这批壁画就有“主儿”了,可以称为“宛福清、王恕壁画”民,像说:“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一样。 托尔斯泰书桌上方挂着幅意大利斐尔的《西斯廷圣母》的复制品,他认为这是世上是最美的画。法海寺里的水月观音就是中国的西斯廷圣母!宛福清、王恕就是中国的拉斐尔!法海寺壁画也是世上最美的图画之一! 说来也巧,宛福清、王恕和拉斐尔差不多是同期人,画的中心也都是顶好看的妇人,和蔼可亲,完全世俗,西方的光着脚,东方的裸着肩,连构图都像,站在一旁的都是一位白胡子老头,意大利的叫西斯廷教长,中国的叫“月下老儿”。世上就有如此的妙事。 眼下,您要去法海寺观画,可千万别忘了带上多节电池的大手电棒,那时,将由黑暗中走出一大群出类拔萃的精灵,给你永世难忘的激动。 (取材于舒乙《最美的就在这儿》有删改)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赏析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 毕业论文 题目: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赏析指导教师:张群 姓名:梁晨 专业:美术教育 准考证号: 年月日

内容摘要 敦煌莫高窟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提及敦煌,人们就会自然想到神奇的飞天。飞天可以称作是天人,是一种俗称,而非佛教的专用名词。它是一个善奏乐、能飞舞,满身异香美丽飘逸的形象。中国艺术家用绵长的飘带使她们优美的女性身躯漫天飞舞。可以说,飞天是印度的佛教艺术与中国的民族艺术融为一体的集合形象。 关键词:敦煌壁画飞天构图色彩灵动美

目录 一、引言 (4) 二、敦煌壁画飞天概说 (4) (一)“亁闼婆”和“紧那罗” (4) (二)“飞天”的广义、狭义之说 (4) 三、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构图与飞天色彩 (4) (一)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构图 (4) (二)敦煌壁画中的飞天色彩 (5) 四、敦煌壁画飞天艺术美的表现 (6) (一)灵动美 (6) (二)色彩美 (6) 五、结语 (7) 参考文献 (8)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赏析 一、引言 敦煌飞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只要看到优美的飞天,人们就会想到敦煌莫高窟艺术。敦煌莫高窟492个洞窟中,几乎窟窟画有飞天,原始的飞天,其实是马头人身的狰狞面目…… 敦煌飞天的时代特点: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与洞窟创建同时出现,从十六国开始,历经十个朝代,历史千余年,直到元代末期,随着敦煌石窟的停建而消逝,在这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由于朝代的更替政权的转移、经济的发展繁荣、中西文化等频繁交流等历史情况的变化,飞天的形象、姿态和意境、风格,都在不断的变化,其演变史同整个敦煌艺术发展史大体一致,分为四个阶段:兴起时期-创新时期-鼎盛时期-衰落时期。 二、敦煌壁画飞天概说 (一)“亁闼婆”和“紧那罗” 在古代印度佛教中,飞天是“天龙八部”护法神中的“亁闼婆”和“紧那罗”。作为护法神,他们皆受佛的教化,其职责是保护众生,常出现在壁画的佛陀上方、本生故事画和藻井中,多呈现出飞行的姿态,后随时间迁移演变成了飞天的形象。“亁闼婆”因周身散发香气,所以有“寻香主”和“香音神”之称,他的职能是撒花奏乐。佛经《尸毗王舍身救鸽》记载:“诸神亁闼婆,歌颂作音乐,美音轻重声。”而关于其形象,说法众多,《百道焚书》中称其风采甚美;《梨俱吠陀》中描述其为卷发,持武器,说法各异。在壁画飞天的形象也受地域、民族、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而各不相同。 “紧那罗”的形象和人的形象十分相像,但不同之处在于其头上长有一角。《一切经音义》记载:“真陀螺,古作紧那罗,音乐天也,有微妙音响,能作歌舞。男则马首人身,能歌,女则端正,能舞。此次天女,多与亁闼婆为妻室也。”又说:“甄陀螺:甄,之人反,又作真陀螺,或作紧那罗。”因而“紧那罗”有“人非人”之称,而不管哪种形象,都能歌善舞。 段文杰先生在《飞天——亁闼婆与紧那罗》中认为,飞天是“佛教艺术中佛陀的八部侍从中之两类,即佛经中的亁闼婆和紧那罗。他们有特殊的只能的‘天人’而不是泛指六欲诸天和一切能飞的鬼神。” (二)“飞天”的广义、狭义之说 广义的“飞天”是指护法、天龙八部等飞行的诸神。狭义的“飞天”专指“亁闼婆”和“紧那罗”等礼佛赞佛、歌舞散花的天神。谭树桐《敦煌飞天艺术初探》中提出:“不论是广义的飞天还是狭义的飞天,敦煌壁画中飞天形象最为丰富,正是因为其包括了诸天形象,才会是丰富多姿的。” 关于“飞天”,我认为它是一个多元的概念,而不是一个专属名词。根据佛教文献记载,可以知道飞天不仅是“亁闼婆”和“紧那罗”,传入中国后还受到密教、道教等影响。因而对“飞天”的研究应涵盖众多飞行的护法天人和供养天人等。 三、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构图与飞天色彩 (一)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构图 “装饰”一词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欧洲地区,开始之初代表的是对艺术的渲染,之后逐渐演变为“装饰艺术”、“装饰派艺术”等更丰富的内容。利用艺术的装饰可以对艺术进行升华,使得艺术作品能够更加的赏心悦目。通过敦煌莫高窟中多姿多彩的壁画艺术中看到形形色色不同肢体动作的各类飞天壁画,使人叹为观止。敦煌莫高窟的艺术家用曲折蜿蜒的线条勾勒出一幅幅美丽、舒展、飘逸、灵动的飞天形象,配合丰富的色彩和超高

文学作品鉴赏阅读_野菊花

文学作品鉴赏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野菊花 野菊花!漫山遍野的野菊花! 花朵不过一分镍币大小,密密匝匝,重重叠叠,织造出淮河堤畔、大别山麓梦幻般神奇的织 锦。分明是太阳和月亮的灼目滚烫的合金,让造物主随意倾倒泼洒在这里,叫人心灵久久震颤。 几番秋雨秋风秋霜。山野早已敛去了辽阔的绿色,只把灰脊露在人间;紫燕和鸿雁的呼唤, 杳然寂灭在江南的路上,留下了牛儿和羊儿的哞咩,在枯草败叶间低回……纵然是松柏,也已减色,纵然是檀竹也已落魄,惟独野菊花,却以她野性的勇敢与进取,举起了开放的拓展的金旗, “欲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她不禁锢自己,有花就尽情地开,有香就尽情地放。这一朵迟迟不肯谢去,那一朵挣出半个 脸儿来就开了。从茎顶,从胁下,一下子冒出那么多花骨朵,仿佛一夜之间被风唤醒,一齐把眼 睛睁开,睁得又圆又亮,再也不想闭去。她把金子般的本色毫不掩饰地宣泄成河成瀑,又把琥珀 般的药香毫无保留地聚散如云如雾。这时,假若你静下心来,你会从袅袅升腾的忽聚忽散的浓香里谛听到广乐音乐《金蛇狂舞》的活泼,琵琶古曲《十面埋伏》的壮烈…… 她不固守现成,匍匐的枝条看似柔弱,却从不攀援依附。这枝被折去,更多的芽箭立却射出,迅速占领周围的地面,把墨玉般羽状分裂的叶片扩张开来,铺展如苍鹰的翼翮,拥护着黄花,风 来想凌空而去,云过含不尽向往,活脱脱是一幅潘天寿饱和金石的《鹰瞵图》,从大别山巅挂到淮水河沿。当霜雪卷藏这幅宏篇巨构时,她的宿根却在这片沉重而冷静的土地下酝酿谋划,将屈原“上下而求索”的浩歌凝结在心,待时以串发。今年崖头岭上的几株,明年一定要发展成簇; 今年篱前坎下的几丛,明年一定要繁衍成龙。星散的,要汇聚;成块的,要连片。然后,在荒滩 坡,在贫瘠却是自由的土地上,左冲右突,向四面八方扩张、挺进,步步为营,为营步步。不知 是山野滋育了她的野性,还是她的野性诱发了山野的野味野情。 这是一种怎样的野性的美啊!而这野性美的烛照天地的光芒,投射在她开放的态势和拓展的 行动中,于生命的运动里发现自我,表现自我,实现自我,教人体味出一种人生境界。故有久久 的震颤回荡在心…… 1.在第四段,作者说:“你会从袅袅升腾的忽聚忽散的浓香里谛听到广东音乐《金蛇狂舞》 的活泼,琵琶古典《十面埋伏》的壮烈”,请分析作者这样说的原因。 答: 2.联系全文看,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了野菊花的野性? 答: 3.请分别说明以下两句话在文中的意思。 (1)分明是太阳和月亮的灼目滚烫的合金,让造物主随意倾倒泼洒在这里,叫人心灵久久 震颤。 (2)而这野性美的烛照天地的光芒,投射在她的开放的态势和拓展的行动中,于生命的运 动里发现自我,表现自我,实现自我,教人体味出一种人生境界,故有久久的震颤回荡在心。 答:(1)

从娄睿墓壁画谈金戈铁马_王一菁

1980年,山西省太原市南郊的王郭村发现了一座北齐武平元年(570)的古墓,为北齐权臣贵戚东安郡王娄睿之墓。《文物》1983年第10期刊载了发掘报告及专家述评。此墓出土了大量北齐文物,其中至为珍贵的北齐墓室壁画轰动一时。娄睿墓壁画之宏伟壮观,画艺精湛,以及保存的完好程度,都为以前北齐考古发掘所未有。如1957年发掘的武平七年(577)河北磁县高润墓也有壁画,墓主人高润虽为北 齐高祖高欢的皇子,官职爵位均高出娄睿一筹,但其壁画的内容、规模、特别是画艺的精美程度,都逊于娄睿墓。且娄睿墓壁画大部分保存,完好者约200平方米。壁画内容反映了墓主人出行、归来以及宴享、升天等生前死后显赫奢侈生活的活动场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带有浓郁北方少数民族风情、剽悍骏伟的鞍马人物。壁画中的金戈铁马展示了骑兵这一古老的军种在中国战争史上的意义和兴衰发展,是 从娄睿墓壁画 娄睿墓壁画中的珍品之作。 墓道西壁《出行图》,分上、中、下三层。画中主从、侍卫,多身跨或牵随高大剽悍的战马,手持或身挂长短刀剑之属,显得十分英武雄壮。从这些动态各异的鞍马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在纵马飞驰的骑兵脚下,已经有了在骑兵发展史上最为重要的装备——“马镫”。此壁画的出土,有力地证明了我国最迟在5~6世纪的南北朝时期,已经出现了用金属制成的“马镫”,这是骑兵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时期。“马镫”的发明标志着“骑兵”这支金戈铁马做为冷兵器时代最具冲击 王一菁 田立勤 娄睿墓壁画(局部)

力的古老军种,第一次成为真正意义上独立的战斗力量,出现在中国战争历史舞台上。此壁画的发现对研究中国军事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国将驯养马匹作为战争的重要工具,从夏商时期就已开始。此时用马匹拖拉战车,进行战斗,而且逐渐成为战争的主力。此后战车的形制和配备标准也越来越完备严格。如多为一车四马,乘甲士三人,各司其职,且配备若干徒兵,形成相对独立的基本战斗单位。春秋战国为战车交战更加激烈的时期,如“千乘之国”、“万乘之国”等,战车的规模和数量成为衡量一个诸侯国大小和军事实力强弱的重要标志,从屈原《国殇》“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 兮击鸣鼓”的诗句,不难看出战国时期战车交战的激烈程度。与此同时,北方少数民族骑兵的装备和战术也迅速发展起来,他们在与内地诸侯国的交战中,越来越显示出骑兵灵活机动的极大优势,直接影响到内地诸侯国从战车到骑兵的转变,而且较早出现在晋阳一带。公元前4世纪中叶,战国初期的赵襄子在晋阳防御智伯,已经使用过骑兵。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此后各国纷纷效法,骑兵这支新兴的战斗力量逐渐出现在战场上。由于早期骑兵装备简陋,没有规范的马蹬,骑士下肢无着力点,大大限制了骑士自由砍劈等马上格斗术的充分发挥。再加上以刀为代表的铁兵器还未普遍使用,因此很长一段时期内骑兵还不能完全替代已经走向没落的战车,而是成 为主力步兵的辅助。这种以 步兵为中心,战车为辅助, 以骑兵为机动的战场格局, 是战国末期直至汉初最为普 遍的战斗形式。西安临潼秦 兵马俑地下军阵就是这一时 期战阵的典型代表。 汉代是骑兵向战场主力 过渡的时期,也是大规模运 用骑兵的时代。虽然骑兵还 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但是在 西汉,特别是汉武帝时期, 为了对付严重威胁汉王朝边 境稳定的北方游牧民族—— 匈奴,汉武帝大治骑兵。汉 武帝曾下令让官民蓄马,为 建立骑兵部队准备物质基础。同时汉代铁兵器已经开始广泛装备和使用。我国最早的适合马上格斗的厚背长刀——汉环首刀就出现在这个时期。在河北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中就出土了“环首刀”,刀直体长身,薄刃厚脊,短柄,柄首加有扁状圆环。马刀的创制使得骑兵极大地提高了战斗力。骑兵被大规模运用并独立成军,已开始成为战场主力,显现出巨大的战斗威力。汉王朝和匈奴曾多次爆发大规模的骑兵交战,公元前119年,进行了最后的决战,交战双方投入骑兵近20万,这是骑兵史上一次空前的大会战。汉军取得了这场战争的最终胜利。此时尽管骑兵已从战场的配角变成了主角,但是限制骑兵威力发挥的瓶颈性难题——骑兵下身没有着力点,乘骑不稳,双手受束缚,可能直到汉代晚期也未能解决。把骑兵的双手解放出来,增强战斗力,已成为骑兵发展的迫切要求。因面马蹬的出现、马鞍的改进,对中国骑兵的发展意义重大。娄睿墓壁画的鞍马,不仅画艺精湛,动感特强,而且证明了我国最迟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拥有骑兵发展的关键技术——金属马蹬。这一重大考古发现,也说明南北朝时期民族大融合对骑兵发展的重要意义。它表明南北朝时期是骑兵建设的一个分水岭,“金戈铁马”标志着从成长期大步迈入成熟期,正如顾准先生所言“马蹬的出现,立即使白刃战成为可能。”这是对我国骑兵进入成熟期很好的诠释。魏晋以后,铁刀已成为骑兵的主要格斗武器,同时还先后出现了护马甲、骑士铠甲等装备。骑兵部队也开始有了轻骑兵 娄睿墓壁画(局部)

《敦煌壁画》欣赏策略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c2296259.html, 《敦煌壁画》欣赏策略研究 作者:高卫燕 来源:《教育·教学科研》2019年第09期 近年来,“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在教育界频频出现。我国21世纪人才应当具备的核心素养被定义为:“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漸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作为一名美术教师,笔者认为,学生核心素养落地生根的关键在于如何回归学生,进而推动教学行为的变革。现结合《敦煌壁画》教学,对这一课堂实践活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略作以下探究。 自主先学,了解画面构图形式 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以问题设计为起点,在课前提供课堂协作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快速了解本课学习所要达成的目标,而且也能让学生产生学习是自己的事的心理感受,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在执教《敦煌壁画》一课中,笔者分别以表格的形式设计《敦煌莫高窟的历史》《敦煌壁画的类别及构图》《飞天的线条和色彩》等协作单,让学生通过观赏视频了解敦煌莫高窟的历史;通过比较鉴赏《九色鹿本生故事》《右肋降生》《都督夫人太原王氏礼佛图》《反弹琵琶舞乐图》等壁画作品了解画面描述内容以及特有的构图形式;通过对《北魏飞天》《西夏武士(局部)》《明代人物(局部)》作品描摹,掌握敦煌壁画不同的线描形式及其线条特征。真正落实分阶段达成教学目标,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使学习变得高效。 以境促学,感受莫高窟历史 美术教学是一种由感性到理性再到感性的发展过程。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上课伊始,恰如其分的场景设置,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敦煌壁画的热情。 “敦煌莫高窟”这个名字对每个学生而言并不陌生,但到敦煌亲身体验者的则寥寥无几。笔者通过场景设置,以激起学生对艺术家们为什么会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前赴后继地研究莫高窟产生探究的兴趣。提问不仅是对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检测,更是为了深入了解敦煌莫高窟的历史发展作铺垫。 此外,笔者在课前制作有关敦煌历史的微视频,精心整合的文稿、生动直观的图像、极富有感染力的背景音乐三者有机结合,努力以图设境,以境促学,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微视频由三个部分组成。

中西方绘画艺术作品对比赏析

《中西方绘画艺术作品对比赏析》 ——泼墨仙人和吹笛少年 会计专科1105班万毅指导老师李雅娟 【内容摘要】美术即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观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表现。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同时也是一种生产形态。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西方的绘画艺术也在逐步完善,各自都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代表作品。由于中西方的地域环境、文化、历史等等人文环境的不同,因此,中西方绘画艺术在观念和表现上有着差异和趋同性,通过中西方绘画作品内容、形式的对比,以及中西方艺术观念差别的简单描述,最终认识到中西方在差异和区别之上的共同目标。中国非常强调人与自然的调和,认为自然先于人类而存在,人是自然中后生的一部分;而西方则认为人是自然的主人,自然为人类而存在。这种观念的差异,表现在艺术中,就形成了不同的艺术主张,也使的艺术形式和表现的多样化。在艺术实践中,形成了不同的传统和风格。中西方世界观、艺术观等方面虽然有着差异,但毕竟是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的人类,必然存在着相似或共同点。本篇论文就是通过分别介绍一幅中西方的代表作品,来认识中西方绘画的差异。通过分析和对比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做到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更好的去发展和弘扬中方文化艺术。 对比作品为梁楷的《泼墨仙人》和马奈的《吹笛少年》 【关键词】梁楷;泼墨仙人;马奈;印象派 【正文】 (1)梁楷——《泼墨仙人》 梁楷是南宋画坛上独树一帜的大画家,擅长画人物、鬼神和道教佛教中的神佛,同时亦画山水、花鸟,水平也很高,晚年曾被任命为南宋画院的待诏,并赐佩金带,由于厌恶画院中的种种清规戒律,毅然将金带挂在院中,悄然离职而去。他这种豪放不羁的性格也生动地体现在作品中。《泼墨仙人》是梁楷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人物画泼墨人物代表性作品。 《泼墨仙人》中的仙人形象,并不象古代壁画中的神佛,头上画着光环,神情庄重玄妙,不可一世,竭力表现出某种崇高感、神秘感。这个形象似乎来之于生活,正如后人题款上写道:“大似高阳一酒徒”,象喝醉的和尚,长襟宽袖上洒满了酒渍,醉意朦胧,漫步街头,自得其乐,有着人间的真实和亲切感。然而,他又绝对不是人间可以寻找到的形象,前额和秃头是那样出奇地高耸宽大;眉眼口鼻又是那样出奇地挤在一堆,似醒未醒,似笑非笑,一脸怪相,似乎有着无限的智慧,看透了宇宙的一切,他袒露胸腹,无拘无束,精神在自由自在的天地中飞翔。这种极度夸张了的形象,是人,也是神,或者说是人化的神。 在这幅画中,画家梁楷对画中人物以简化和夸张、变形等处理使之“传神”。相比于西方人物画,中国人物画除了在手法上不最求科学真实外,中国作品留下的印象却一时难以找到恰当的现代词汇来概括,这时还是觉得“气韵”二字比较符

永乐宫壁画鉴赏

永乐宫壁画鉴赏 摘要: 永乐宫壁画是中国寺观壁画的巅峰之作,分别绘制在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和无极殿里。三清殿和纯阳殿里的壁画是永乐宫壁画的代表。它的题材、构图、造型、线描、晕染技巧以及多种形式美法则的灵活应用,创造出了一系列形神兼备,高贵华美,灵活飘逸,奔放飞扬的艺术形象。其艺术特色首先表现为道教思想与永乐宫壁画的完美融合,其次是永乐宫壁画科学技术理论的应用,最后是色彩艺术的应用,它独特的表现手法创造了世界壁画史上的奇葩。 关键词:永乐宫壁画;艺术鉴赏;色彩艺术;《钟离权度吕洞宾》 永乐宫艺术灿烂辉煌,蕴含着显著美学风格,其壁画艺术蔚为大观,在中国绘画艺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融古汇今,汲取了东西方影响,包纳了巨大容量,创造了独特形象,从而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艺术史上的奇葩。 一绘画特点 严谨、流畅又刚劲的线条刻画了众多生动的形象,这些形象按不同的年龄、性格特征和表情变化,多样而不雷同。线条的组织疏密有致,在刚柔相济的变化中,创造了和谐的韵律感和装饰性效果。辉煌灿烂的色彩效果,是永乐宫壁画艺术的又一特征。汉代刘熙《释名》曰:“画,挂也,以色彩挂物像也。”表明色彩一开始就是构成中国绘画的形式语言之一。壁画具有绘画最一般的规律,诸如平面性、构图、色彩、造型等因素。其中色彩最具有相对独立的艺术审美功能,具有艺术的高度、技法的难度和理论的深度。永乐宫壁画以它精彩的色彩应用,成为中国传统绘画的杰出代表,反映出我国传统绘画在色彩艺术领域发展的高度。 二赏析《钟离权度吕洞宾》 道教神仙吕洞宾可谓家喻户晓。他在道教中地位很高,被全真教奉为纯阳祖师,同时,他自己和托其名的道教著述也非常多。他不仅是传说中的神仙,更是对道教修行有实际贡献的道士。他的传说起于宋,盛于元,并且频频以文艺作品的形式出现。山西芮城永乐宫纯阳殿现在就存有一套关于吕洞宾的道教壁画,由晋南著名画家朱好古及其门徒绘制于1358年。 纯阳殿内壁画共有203平方米,是一个安排严谨的道教叙事整体。在大殿的东、西、北面有《纯阳帝君神游显化图》,是从吕洞宾诞生,到钟吕传道,神游显化的画传,共52幅,每幅均有榜题,榜题近三分之二直接引自《妙通记》。南壁东西两侧为《道观斋供图》和《道观醮乐图》。殿北部有一神坛,神坛上原有吕洞宾塑像,现已被毁。神坛后有一扇面墙,著名的《钟离权度吕洞宾图》就绘于此墙上,描述的是吕洞宾于暮春游沣水之上,遇钟离权而被度化入道的情景。

试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及其艺术特征

试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及其艺术特征 【摘要】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洞窟壁画塑造了精美的佛教故事,墓室壁画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壁画;克孜尔千佛洞;敦煌莫高窟 魏晋南北朝,在甘肃、河南等地的石窟寺中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佛教壁画。如新疆的吐鲁番、库车、拜城,甘肃的敦煌、天水、永靖、酒泉、武威等地的石窟,都有不少壁画。其中以甘肃敦煌莫高窟的壁画数量最多,最为精彩。魏晋南北朝的壁画除了佛洞壁画外还有墓室壁画,如辽阳三道壕一、二、三号墓和北园二号墓,河西地区嘉峪关市新城古墓区,山西太原娄睿墓等。这些壁画的风貌,成为我们了解魏晋南北朝宗教绘画的可贵资料。 一、克孜尔千佛洞壁画 1、克孜尔千佛洞壁画地理位置 公元前三世纪,我国新疆地区的石窟艺术开始兴起,人们开凿洞窟,以绘画、雕塑表现佛、菩萨、罗汉、天王、力士等形象,以及佛传故事、佛本生故事。这些洞窟的数量很大,其中南疆的拜城克孜尔千佛洞壁画最具代表性。克孜尔千佛洞现存236窟,其中壁画窟70多个。 2、克孜尔千佛洞壁画的艺术成就 克孜尔千佛洞壁画多表现佛本生故事,如大光明王本生、月光王本生、虚空净王本生、萨棰那太子本生等等。壁画各种形象大部分都取材于现实生活。壁画人物粗线沟外轮廓,颜色平涂为主,有的则晕染肌肤,表现体积。画面上构图简洁,以流畅如屈铁盘丝般的线描勾勒形象轮廓,内部设色,以兰、白、绿、赭、灰等色为主。其中一些人物形象如菩萨、供养人等,画成裸体,比较丰满,多用曲线,人物造型比较优美,有舞蹈化倾向,比例准确,动态鲜明。动物飞鸣之态也尤为生动精彩。 二、敦煌莫高窟壁画 1、地理位置 敦煌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的鸣沙山与三危山之间。在古代这里是关中通往西域的要塞。公元366年,有一乐僔和尚行至此地,忽见鸣沙山金光闪闪,似有千佛之状,于是便在这里雕凿石窟。到14世纪,历时千余年,先后11个朝代都有开凿。至今保存有492个窟,塑像2000余尊,壁画4.5万平方米。 2、敦煌莫高窟壁画的特征:

中西方绘画作品比较赏析

中西方绘画作品比较赏析 ——绘画的两大体系赏析 内容摘要:中西方艺术文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不断演变的同时,既继承先辈留下来的风格,也加入每个时代赋予的新元素。 这篇文章中将中西方艺术中两大体系的主要代表绘画作品进行各个角度的分析和研究,从中找出共性和各自特色为今后的艺术学习研究创作夯实基础。 中西方绘画注重表现与写意,既强调感性;而西方绘画注重再现与写实,既强调理性。这就决定了中西方绘画的表现手法不同。中国画不固定在一个立脚点作画,也不受固定视野的局限,而是根据画者的感受和需要,使立脚点移动作画,把见的到的和见不到的景物统统摄入自己的画面,即运用了散点透视法。西方画家则是理智地进行构图,采用科学的透视学和色彩学来表示近大远小焦点透视和色彩的空间变化,形象的立体感很强,逼真肖似,具有典型性。 所以中西方传统绘画让人感觉是两个不同的体系,给人的感觉不同。 关键词:绘画的两大体系赏析;中国画;壁画;水彩、水粉画;版画;素描;新画种。 绘画的两大体系:欧洲油画和中国水墨画。 油画艺术可以说是世界绘画艺术中最有影响的画种。油画是以油为调和剂调和颜料在经过制作的不吸油的平面上描绘而成的绘画。其特点是颜料色彩丰富鲜艳,能够充分表现物体的质感、量感,能够传达物象所处空间的光线、色调和气氛,使描绘对象显得逼真可信,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统称。从广义上说,中国画包括中国传统绘画的各种 类别,但我们所说的中国画通常是指以水为调和 剂,以墨为主要颜料的一类,又称“水墨画”、“彩 墨画”。中国画表现出变化无穷的线条情趣,以墨 代色则表现了中国画独具特色的丰富的艺术表现 力。

法海寺壁画沥粉贴金技法艺术特点解析

法海寺壁画沥粉技法艺术特点解析 硕士学位论文 姓名:吴大韡指导教师:王颖生日期:2015年3月30日

目录 第一章、沥粉贴金工艺......................................................... 1.沥粉贴金的出现............................................................. 2.沥粉的工具与材料........................................................... 3.沥粉手法................................................................... 4.贴金工艺................................................................... 第二章、法海寺壁画中的沥粉贴金............................................... 1.沥粉在法海寺壁画中所占比重................................................. 2.法海寺沥粉的图案风格....................................................... 3.法海寺沥粉的线条风格....................................................... 4.法海寺壁画中的贴金......................................................... 结语......................................................................... 感想.........................................................................

人美版美术8年级下册 1绘画的多元化 教案设计设计

第一课《绘画的多元化》 教学课题:《绘画的多元化》 教学类别:欣赏课 教学课时:1课时 一、教材分析: 1、教学指导思想 艺术是精神产品,不同的世界观、创作观和审美观决定了人们对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审美选择是不同的,因而,艺术不可能有统一的审美标准。各种形式风格的作品都会得到不同人群的喜爱,这就决定了当今社会艺术的多元化。此外,让学生对美术及美术作品自身的一些特点,如作品的时代背景、主题思想、形式语言以及作者等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使学生对社会艺术的多元化有所了解和认识。提高他们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开拓视野、积累知识、提高艺术修养素质。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作为社会大家庭的成员之一,必须具备一定的普通知识。这些普通知识是一个人的快乐之源,它既是专业知识发展的基础,也是人际交往的基础。普通知识涉及广泛,美术知识就是其中之一。对经典美术作品的必要理解,是当今社会作为一个公民所应当具备的普通知识。 2、教材版面分析 本课以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域,以及不同流派艺术的介绍、欣赏与综合分析为主线,试图对艺术多元化形成的原因和对

多元化的立场取向进行探索。 3、教学内容与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欣赏,初步了解作品的创作主题和表现手法,理解所表达的创作思想。了解世界各国的绘画都有其独特的面貌,就像各民族都有自己特殊的语言文字一样。了解绘画作品独特的思维艺术创作主张.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分析古今中外美术作品多元化的现象和对现代艺术的欣赏,让学生了解艺术作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的巨大变化,欣赏不同艺术流派的现代艺术作品和艺术特点,感受各自的艺术特点引导学生在一个开放的、自由的、坦诚的氛围中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发表自我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和多元文化的态度,养成珍惜生命价值和关注人的生存状态的人文精神。培养丰富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对艺术多元化的认识。对不同民族、不同时期以及同时期同民族地域不同流派绘画作品的欣赏,充分体会艺术的多元并存特点,并能正确认识和对待不同的艺术流派之间的差异。 难点:如何对待艺术的多元化。 二、教学方法: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赏析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 毕业论文 题目: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赏析指导教师:张群 姓名:梁晨 专业:美术教育 准考证号: 年月日

内容摘要 敦煌莫高窟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提及敦煌,人们就会自然想到神奇的飞天。飞天可以称作是天人,是一种俗称,而非佛教的专用名词。它是一个善奏乐、能飞舞,满身异香美丽飘逸的形象。中国艺术家用绵长的飘带使她们优美的女性身躯漫天飞舞。可以说,飞天是印度的佛教艺术与中国的民族艺术融为一体的集合形象。 关键词:敦煌壁画飞天构图色彩灵动美

目录 一、引言 (4) 二、敦煌壁画飞天概说 (4) (一)“亁闼婆”和“紧那罗” (4) (二)“飞天”的广义、狭义之说 (4) 三、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构图与飞天色彩 (4) (一)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构图 (4) (二)敦煌壁画中的飞天色彩 (5) 四、敦煌壁画飞天艺术美的表现 (6) (一)灵动美 (6) (二)色彩美 (6) 五、结语 (7) 参考文献 (8)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赏析 一、引言 敦煌飞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只要看到优美的飞天,人们就会想到敦煌莫高窟艺术。敦煌莫高窟492个洞窟中,几乎窟窟画有飞天,原始的飞天,其实是马头人身的狰狞面目…… 敦煌飞天的时代特点: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与洞窟创建同时出现,从十六国开始,历经十个朝代,历史千余年,直到元代末期,随着敦煌石窟的停建而消逝,在这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由于朝代的更替政权的转移、经济的发展繁荣、中西文化等频繁交流等历史情况的变化,飞天的形象、姿态和意境、风格,都在不断的变化,其演变史同整个敦煌艺术发展史大体一致,分为四个阶段:兴起时期-创新时期-鼎盛时期-衰落时期。 二、敦煌壁画飞天概说 (一)“亁闼婆”和“紧那罗” 在古代印度佛教中,飞天是“天龙八部”护法神中的“亁闼婆”和“紧那罗”。作为护法神,他们皆受佛的教化,其职责是保护众生,常出现在壁画的佛陀上方、本生故事画和藻井中,多呈现出飞行的姿态,后随时间迁移演变成了飞天的形象。“亁闼婆”因周身散发香气,所以有“寻香主”和“香音神”之称,他的职能是撒花奏乐。佛经《尸毗王舍身救鸽》记载:“诸神亁闼婆,歌颂作音乐,美音轻重声。”而关于其形象,说法众多,《百道焚书》中称其风采甚美;《梨俱吠陀》中描述其为卷发,持武器,说法各异。在壁画飞天的形象也受地域、民族、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而各不相同。 “紧那罗”的形象和人的形象十分相像,但不同之处在于其头上长有一角。《一切经音义》记载:“真陀螺,古作紧那罗,音乐天也,有微妙音响,能作歌舞。男则马首人身,能歌,女则端正,能舞。此次天女,多与亁闼婆为妻室也。”又说:“甄陀螺:甄,之人反,又作真陀螺,或作紧那罗。”因而“紧那罗”有“人非人”之称,而不管哪种形象,都能歌善舞。 段文杰先生在《飞天——亁闼婆与紧那罗》中认为,飞天是“佛教艺术中佛陀的八部侍从中之两类,即佛经中的亁闼婆和紧那罗。他们有特殊的只能的‘天人’而不是泛指六欲诸天和一切能飞的鬼神。” (二)“飞天”的广义、狭义之说 广义的“飞天”是指护法、天龙八部等飞行的诸神。狭义的“飞天”专指“亁闼婆”和“紧那罗”等礼佛赞佛、歌舞散花的天神。谭树桐《敦煌飞天艺术初探》中提出:“不论是广义的飞天还是狭义的飞天,敦煌壁画中飞天形象最为丰富,正是因为其包括了诸天形象,才会是丰富多姿的。” 关于“飞天”,我认为它是一个多元的概念,而不是一个专属名词。根据佛教文献记载,可以知道飞天不仅是“亁闼婆”和“紧那罗”,传入中国后还受到密教、道教等影响。因而对“飞天”的研究应涵盖众多飞行的护法天人和供养天人等。 三、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构图与飞天色彩 (一)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构图 “装饰”一词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欧洲地区,开始之初代表的是对艺术的渲染,之后逐渐演变为“装饰艺术”、“装饰派艺术”等更丰富的内容。利用艺术的装饰可以对艺

中西方绘画文化艺术作品比较赏析

《中西方绘画文化艺术作品比较赏析》 ----泼墨仙人与站在窗口读信的女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吴涛指导老师李雅娟 【内容摘要】中西方绘画在色彩运用和对色彩的感受上显然有所不同。中国传统的绘画是以墨调色,与西方绘画以油色烘染出的立体感、明暗透视等有巨大差异,在厚与薄、深与浅、淡与浓等多组矛盾中求得视觉性效果。中国古代画论中认为,墨具有五色:焦浓、重、淡、清等;墨色之中又分为六彩:黑、白、干、湿、浓、淡。中国传统绘画黑白不分,是无阴阳明暗;干湿不备,是无苍翠秀润;浓淡不辨,是无凹凸远近。中国的绘画艺术以直觉的方式来感觉色彩的万千变化,而西方绘画艺术,整体上则是倾向于光学意义上的,更加富于几何精神和理性的思考 梁楷的《泼墨仙人》和维米尔的《站在窗口读信的女人》是东西方绘画中最杰出的肖像性作品之一。梁楷与维米尔的画风在当今的中国画家中影响也愈来愈大。维米尔的《站在窗口读信的女人》中人物微妙的神情,是通过精确的写实手法获得的;而《泼墨仙人》中仙人的神采,则是通过夸张、变形和狂放的笔墨来表现的。二者鲜明地体现了中西绘画不同的风格。 【关键词】中西;绘画;艺术;泼墨仙人;站在窗口读信的女人;梁楷;维米尔 【正文】 (1)梁楷——《泼墨仙人》 梁楷是南宋画坛上独树一帜的大画家,擅长画人物、鬼神和道教佛教中的神佛,同时亦画山水、花鸟,水平也很高,晚年曾被任命为南宋画院的待诏,并赐佩金带,由于厌恶画院中的种种清规戒律,毅然将金带挂在院中,悄然离职而去。他这种豪放不羁的性格也生动地体现在作品中。《泼墨仙人》是梁楷的代表作,

也是中国古代人物画泼墨人物代表性作品。 《泼墨仙人》中的仙人形象,并不象古代壁画中的神佛,头上画着光环,神情庄重玄妙,不可一世,竭力表现出某种崇高感、神秘感。这个形象似乎来之于生活,正如后人题款上写道:“大似高阳一酒徒”,象喝醉的和尚,长襟宽袖上洒满了酒渍,醉意朦胧,漫步街头,自得其乐,有着人间的真实和亲切感。然而,他又绝对不是人间可以寻找到的形象,前额和秃头是那样出奇地高耸宽大;眉眼口鼻又是那样出奇地挤在 一堆,似醒未醒,似笑非 笑,一脸怪相,似乎有着 无限的智慧,看透了宇宙 的一切,他袒露胸腹,无 拘无束,精神在自由自在 的天地中飞翔。这种极度 夸张了的形象,是人,也 是神,或者说是人化的神。 《泼墨仙人》是典型 的大写意。中国画的人物 画,由于形象要求严格, 在表现上远不如花鸟、山 水自由,因而在笔墨上也 难以允许有更多的随意性 和偶然效果,如用泼墨, 便很容易失去形似,浸渍 为一片墨污。所以古代画 家很少用泼墨画人物。但 梁楷为了充分表现画中仙 人的自由狂放和自己豪放

北京法海寺壁画(上)

北京法海寺壁画 (上) 背景音乐:佛教音乐——磐若波罗蜜 编辑:赵小鹏网名:昆仑六月雪邮箱:kunlunhn@https://www.360docs.net/doc/5c2296259.html, 2012年3月E-mail文化传媒网https://www.360docs.net/doc/5c2296259.html,

法海寺坐落在北京石景山模式口翠微山南麓。明正统四年(1439年) 创建,五年建成。弘治十七年(1504年)重修。明英宗钦赐“法海禅寺”。 大雄宝殿全殿九幅壁画面积达236.7平方米,共绘人物77个,男女老幼,佛神鬼怪,姿态各异,神情不一。有说法和坐禅的,有膜拜的,也有徐徐 行进的,还有冉冉飞舞的。所绘人物、神怪、禽兽和草木等,不仅形象真实美好,而且生意盎然,和谐明快,组成了一幅幅或庄严肃穆、或清新明 净的佛国仙境画面。所绘帝王气宇轩昂,神态威严;妇女则仪容丰满、美丽、温柔;天王、金刚和力士,神态勇猛威武。壁画的人物服饰和装束华 丽多彩,千姿百态:妇女梳各种样式发髻,戴各式首饰、璎珞、钏镯和花朵;男人穿戴不同式样冠帻、衣衫和盔甲,衣服上绘团凤、龟背、团鹤、 宝相花、菊花和凤戏牡丹等图案;童子则梳发辫,活泼天真。通过画工细 致入微的绘画技巧,从生理特征上,使人们易于分出他们的性别年龄;从 服式、发式和行动举止及构图关系上,又可鲜明准确地分辨出他们的身份 地位,充分体现了画工们非凡的艺术才能。 壁画基本上用单线平涂法,用笔主要为铁线描,间用兰叶描和钉头鼠 尾描。线条绵长而洒脱,长近1米的衣纹线条一气呵成。用色以朱砂、石青、石黄为主,沿用重色方法,服饰、兵器上大量使用描金和沥粉贴金,以及 使用多层叠晕和烘染的手法,金碧辉煌,富丽华贵。 这些壁画是明朝宫廷画士和民间画士精心绘制的,是明代壁画中的精

美术鉴赏课后作业答案

1.文化通过物质载体和()传承下来。语言载体 2.塞尚属于以下哪个画派?()后印象派 3.以下哪幅画作不是达.芬奇的作品?()《埃斯泰克的海湾》 4.对《清明上河图》的广泛讨论兴起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5.王蒙的画作常常与佛教思想有联系。()× 6.青花瓷产生于以下哪个朝代?()元代 7.俑最早的用途是()。陪葬 8.元代倪瓒的代表画作是()。《六君子图》 9.画作的价格与画家的社会地位有很大关系。()√ 10.牛津大学柯律格教授所编的艺术教材《Art of China》,其主要内容是关于中国文人画的。()错 11.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艺术作品印刷品是()。《毛主席去安源》 12.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艺术类教材是()。《The Story of Art》 13.传统的艺术观念认为艺术范围不包括以下哪个方面?()行为艺术 14.与政治紧密相连的作品就不叫艺术品。()× 15.《马拉之死》的创作背景与作者的爱情经历有关。()× 16.雕塑最早产生于()。旧石器时代 17.以下哪条解释不属于英文“Art”的词条含义?()自然 18.在中国是发行量最大的关于中国美术史的书是()。《中国美术简史》 19.雕塑的产生、发展与社会意识形态无关。()× 20.“美术”一词源于古代文言文。()× 21.在18世纪,Charles Batteaux将艺术划分为()和“美的艺术”两大类。实用艺术 22.哲学家D'Alembert列举的“fine art”不包括以下哪类?()哲学 23.从()开始,“书画”成为了一个固定的词语。()宋代 24.在《牛津艺术词典》中,对“fine art”的释义是“实用艺术”。()× 25.“艺术”一词在汉代文学中就已出现过。()√ 26.传统艺术的核心是()。绘画 27.人民大会堂里的画作,多以()类为主。山水 28.中国漫画艺术的高峰期是在()。20世纪80年代 29.西方的传统绘画主要以油画为主。()√ 30.中国绘画按照绘画体裁进行分类,可分为山水、花鸟、鬼神三大类。()× 31.书法从()开始作为一门专业学科在高校设立。 20世纪80年代 32.中国现存的雕塑多与()有关。宗教人物 33.与我们日用、生活紧密相关的艺术是()。工艺美术 34.《阿凡达》是运用手绘技术制作出来的。()× 35.装置艺术是场地、材料和情感的综合展示。()√ 36.科学家在非洲发现的制作颜料的作坊,距今已有()的时间。10万年 37.毕加索的《亚威农的少女》,借鉴了以下哪种艺术形式?()非洲木雕 38.在中国绘画中,()颜色的颜料一直十分难寻。蓝色 39.当代艺术是一个时间概念。()× 40.在艺术的起源说上,有人认为原始艺术的产生与巫术有密切联系。()√ 41.关于艺术的起源,学者们提出了实践技术、()和原始巫术三类起源理论。审美需要 42.中国现存的壁画主要分布在()地区。西部地区 43.距今25万-30万年前的雕塑以表现()为主。女性人体

敦煌壁画艺术赏析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赏析 ——敦煌壁画浅析研究报告 摘要:敦煌艺术灿烂辉煌,其壁画艺术蔚为大观,在中国绘画艺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融古汇今,汲取了东西方影响,包纳了巨大容量,创造了独特形象,从而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艺术史上的奇葩。敦煌壁画艺术蕴含“崇高与优雅、对称与和谐、阴柔与阳刚、悲壮与英勇、庄严与浪漫”的显著美学风格。这些陈果都与敦煌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有着莫大的联系。 关键词:中国传统艺术赏析;敦煌壁画;佛教历史;建筑学 一、敦煌壁画艺术源流 这是个民族的遗产,多少实际留下来的积淀,社会逐渐蒸发的结果所形成的结晶。总之,这是一种特有的结构。 ——雨果 敦煌,古称三危,地处河西走廊的西北端,南有祁连山,北部有北塞山,往西连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加上地处青藏高原北部的边缘地带,是个地处高山和沙漠、戈壁环绕的小绿洲,以戈壁、沙漠和山地为主。它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甘肃、青海、新疆三省的交汇处。自汉代以来,敦煌一直是中原通西域交通要道的咽喉之地,是著名的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定西域,以后便在附近设立了汗河西四郡之一的瓜州。随着河西走廊的逐渐稳定,敦煌成为了沟通欧亚大陆桥,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之一,史书称敦煌“华戎所交,一大都会”。西域胡商与中原汉族商客在这里交易中原的丝绸和瓷器,西域的珍宝,北方的驼、马与当地的粮食,包括中国、印度、波斯及阿拉伯在内的亚洲文明,与来自欧洲的古希腊、古罗马文明在这里汇聚并互相影响,形成了别具特色的西域文化。与此同时,自汉代中西交通畅通以来,中原文化不断传递到敦煌,在这里深深扎了根,中西不同的文化在这里汇聚、碰撞、交融。 敦煌之所以形成以壁画为主的艺术圣地,有其特殊的背景和原因: 第一,敦煌是一片富庶的绿洲,历史上经济得到较好的发展。敦煌南枕气势雄伟的祁连山,西连浩瀚无垠的罗布泊,北靠嶙峋崎岖的北塞山,东靠峰岩突兀的三危山。历史上的敦煌,有较大的绿洲,有丰富的水资源,土地肥沃、草木茂盛,是理想的农牧业区。汉唐两代,敦煌的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张骞通西域以后,汉武帝多次从内地移民到此,汉族逐步超过原来的少数民族,成为主体民族。他们屯田、兴修水利工程,把敦煌的社会生活从以游牧为主转变成为以农耕为主,使经济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第二,敦煌偏安的历史,使其拥有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在敦煌历史上,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敦煌的发展并不完全与中央王朝的盛衰治乱同步,有很多偏安发展的经历。东汉建立以后,经过200多年的经营,从中原迁来的大族在敦煌逐渐站稳了脚跟;同时,中原文化也在这个地区扎下了根,以儒家经典为主的许多汉文典籍开始在这里传播。东汉末年,诸侯割据混战,敦煌有近20年没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