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的认识

大数的认识
大数的认识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本单元在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更大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掌握更大数的读写,并能在数据的收集过程中,认识近似数。

学习的内容主要有四个部分:亿以内数的认识、亿以内数的读写、大数的改写以及近似数的认识。这一单元学生认识的数都是一些较大的数,学生在生活中接触比较少,尤其向我们所在的湘西山区,孩子们的见识不多。但现在的学生聪明可爱,课外知识丰富,喜欢有挑战性的数据学教学内容,虽然这些大数更抽象,对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但他们非常乐于接受挑战。我在本单元的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是创设情境,合作交流的方法,譬如选取孩子们熟悉的事物让学生了解大数的特点,如矮寨大桥的数据,保靖县的人口等等,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的教育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本单元的教学中,人口普查、土地面积、生产总值等数据,使学生的学习情趣高,学习氛围浓。对于数一数,我加强学生对数的意义的理解。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数小方块,合作数小方块,给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十万在多大,一百万有多大,借助计数器掌握大数的数法,了解数的组成,加深对数的概念的理解,对于数位顺序,数位,数级,计数单位及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位数等知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体会、从而理解这些知识。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角的度量”是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这节课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学生学习这个知识常见的问题有二个:一是量角器的摆放,二是利用内外圈的刻度正确读出角的度数。针对学生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我们教师常常抱着习以为常的心态,要求在熟记量角“点重合、边重合、读刻度”的三大步骤的前提下,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技能训练。在教学角的度量中,觉得学生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中下层的学生,掌握的较难,在课前,我也预设到了这节课学生的难度,但是课上了以后还是不尽人意,如量角器的度数分内圈和外圈,学生看量角器时,不论角的一边对的是哪一圈的“0”刻度线,他们习惯看的是外圈的度数;有的即使外圈内圈看对了,但是在读刻度的时候,有时把四十几读成五十几,从哪边读过来在他们的头脑中比较模糊。我认为主要在于:

首先是教具量角器与学生的量角器有所不同,教具是木头做的,中心点与零刻度线找起来在黑板上看不清,不能给学生以很好的示范;其次是学生对角的大小概念也不是很清楚,往哪个方向读数容易受错觉指引,再加上有两排数据,有时分不清到底看哪一排,除了零刻度线没找准外,视觉上产生的错觉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另外,四年级的学生看到的只是一个静态的、完整的角,还没有认识到角是由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而成,量角为什么要“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另边看刻度”,对于角的旋转过程、方向没有建立表象,加以认识,自然读度数也就茫茫然,弄不明白什么情况下看外刻度线或内刻度线,尽管总结出量角方法,学生仍是不知所措。实践证明,学生对文字的理解与把握远远逊于对形象的记忆。尽管也有教师的示范,但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仍然太抽象。

如何让学生能够正确地学会量角,掌握量角器的用法呢?我改变了策略,除了指名上来量角,集体指正方法以外,安排四人小组互相学习量角方法,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动手量,看看别人是怎么量的,会的同学教教不会的同学。还有,让学生全面认识量角器的构造和如何指导学生量角的方法的前提是,要让学生参与到对量角器的产生过程(知识的源头)中去,不能只让学生对量角器的认识停留在中心点、内外圈、零刻度线、刻度等一些标志性的静止状态,

而无法用思维的连续性去指导量角行为的连贯性,“量角器为何能量角”这一问题解决了也就突破了量角这个难点。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是在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基础上安排的。这样安排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整数乘法的笔算能力,为以后进步学习乘法计算打好基础。

教学时先复习已有知识,帮助学生知识复苏,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尝试练习,初步感知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然后通过交流,帮助学生明确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

但是,在学生的作业中,反映出许多的问题。主要是计算能力不过关,原因是多方面的。教材分得过散也是一方面原因,一学期四五节课,学生还没掌握内化为自己的技能,一单元结束了。所以在新授之前,一定要对已有知识复习,掌握要领,其次加强训练强度,使之形成技能,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

第四单元《垂直与平行》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与角的知识的基础上教学的,也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础。由于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而且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无论是走在宽广的大街上,还是坐在明亮宽敞的教室里,环顾左右应该都不缺少垂直与平行的现象。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应该都有这样的经验:哪些线是交*的,哪些线是不交*的。因此我们在课中要做的就是让学生体验在同一平面内,不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交*里有一种特殊的叫做互相垂直,让学生的认识上升到思维的层面来。鉴于此,针对本课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精心设计教案,把学生的自主探索与教师的适时引导有机结合,把知识点清晰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得教学过程零而不散,教学活动絮而不乱,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提高了学习能力,增强了学习信心。针对本节课,我主要把握以下几点:

1、准确把握教学起点,努力还学生一个“真实”的数学课堂。

2、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学手段朴实无华。

3、新知的训练点和拓展点扎实有效。除了从主题图中找垂直与平行现象,从生活中找,从身边找,还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通过这些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平行和垂直概念的理解,进一步拓展知识面,使学生克服学习数学的枯燥感。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过程中来,在学习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有不少不足之处,如1、重难点处理速度较快,后进生没有理解到位,以后的教学中应因材施教,照顾后进生。2、有一名学生的发言不够准确,我没有及时指正出来。3、时间把握不够好,后面还有一个小环节没有完成,学生们也失去了一个自我小结、交流的机会,这也算是一个遗憾吧。

总之,面对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我将真实地对待,坦然地看待,将在不断地自我反思中加强“新理念”的再学习、再实践,相信自己能在不断的自我反思中成长,在不断的自我实践中发展,在不断的自我成长中创新。

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通过对本课教学的反思,在此我提出几点:

第一:大胆、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这节课中,由于自己过于“一板一眼”地使用教材,致使学生有好的试商、调商的方法,而没有及时地让学生展示、总结。从这一节课的教学中,使我意识到,教材只是一个教学工具,应该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在使用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实际,灵活的使用教材,可以在某些内容上进行适当的增、改。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可以将例7、例8的教学放在一节课上进行,让学生尝试,经过探究,总结出几种试商的方法。这样再经过练习巩固几种方法,掌握方法,在巩固中选择最优的方法。

第二:为学生的发展创造环境,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

学生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师给多大空间,学生的发展空间可能就有多大。因此,课堂上教师应该为学生多创造一些有利于学生发展、有利于学生展示自我个性、有利于学生交流的环境。让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舞台上尽情展示自我,吸取他人的精华,获取知识。例如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完全可以创设让学生自己探究的环境,通过生生交流、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几种试商的方法,参与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学生获得的知识通过自己的探究得到的,而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这样的知识又怎么能轻易忘记呢?所以课堂上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多么重要。在以后的教学中自己要深钻研,勤动脑,为学生更好的服务

《第六单元直、《统计》教学反思

我讲授的《统计》一节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例1的内容,本节教学我精心设计,并认真备课,虽数我讲授的《统计》一节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例1的内容,本节教学我精心设计,并认真备课,虽然如此,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很多不足,现总结一下,为以后积累经验。

一、关注统计的现实意义。

本节我精心选取了大量的生活素材,使统计知识与生活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如:24届─28届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获得的金牌数,我校近年来学生总人数的变化,沙尘暴天数的变化,两厂的产品销售情况等,提供这样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让学生在分析数据、解读数据的过程中,探究、发现数学知识,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产生积极的情感。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重视学生己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

学生己掌握了初步的统计知识,会对数据进行简单的描述、分析,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以知识迁移的方式建立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互相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思维能力。

三、练习设计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根据本节知识结构的特征和学生的认识规律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精心设计了三道练习题,分别为:一是基本题,通过看我校近几年来学生人数变化统计图,发现数学信息。二是变式题,对比出示两个统计表,提问应选择条形统计图还是选择折线统计图。三是拔高题,通过观察两厂的生产情况统计图,提问应选择哪厂投资。练习有层次有坡度,环环相扣,教学节奏明快。通过多层次的练习,使学生在简单运用、综合运用、问题解决、扩展创新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使能力得到发展。此外也照顾了全班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使他们都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使情感得到了满足。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很多不足,如:

一、前面导入的时间过长,导致练习时间有些仓促,造成了前松后紧的局面。

二、对于有争执的问题,如第2、3题,应让学生争辩起来,这样才更能调动学生的积

极性,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来,而不应该是仅有的几名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收场。以上说是教学反思,倒不如说是在学习过程中的几点拙见,它将指引我以后的教学……学信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教学反思二

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规律,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遵照《课标》的要求和四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实际,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通过课件演示、动手操作、小组活动等方式组织教学,做到: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是天真无邪、爱憎分明的,充满着好奇心理。他们感兴趣的就会很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反之他们则会不予理睬。本节课中,我以明明和同学们一起参观为线索,设计了“密码门”、“密码锁”、“握手游戏”、“穿衣搭配”等一系列活动,各教学环节紧密联系了生活实际,体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数学,并在数学学习中享受着快乐。

2、关注合作,尝试解决。

在本节内容的教学中教师不是学生学习的指挥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伙伴,为了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索、共同研究,与学生一起构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学”、在解决问题中“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表现意识,使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思维也更加活跃。

3、联系生活,引发思考。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儿童的智力活动是与他对周围事物的作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儿童的理解来自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排列与组合具有抽象性,小学生往往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实际操作获得直接经验,才便于理解排列与组合的方法,从而发现排列数与组合数的规律。所以在设计过程中,我让学生们从生活经验中发现数学,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了解生活。让学生深切的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学习的是有用的数学。

(完整版)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认识更大的数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教案 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第 1 课时教学内容: 数一数(第2-5页)教学目标: 1、通过“数一数”的活动,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体验较大数的实际意义。 2、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3、通过“数一数”活动,感受学习更大的数的必要性,体会较大数的实际意义。能对周围环境中与大数有关的某些事物具有好奇心。教学重、难点: 1、明确“数位”与“计数单位”之间的对应关系。 2、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突出重点的策略:与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联系,加以比较和类推。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若干个,多媒体课件、幻灯片。教学过程: 一、生活中的大数活动:创设情境,认识十万。叮叮和铛铛数小正方体的情境,学生看图,提出对应的数学问题。 1.指导学生看图,数一数下面共有多少个小方块,并在计数器上拨一拨。 2.一个大方块有一千个小方块,十个大方块有一万个小方块. 3. 在此基 础上,引出一百个大方块有多少个小方块的概念。然后按照一万、二万、三万、……的顺序,让学生数一数。 4. 在数的过程中,用计数器上的珠子“拨一拨”,以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 5. 当学生数到九万时,教师可以提出:“再加上一万是多少?”的问题,以供学生思考。 6. 在学生充分的讨论中,引出“十万”的计数单位。 7.说一说:你知道十万有多大吗?(1)十万名学生大约组成2000个班级。(2)十万张纸摞在一起大约有3层楼高。(3)十万步大约在400米的跑道上走130圈。(4)十万天大约是274年。设计思路:“十万”是一个比较大的计数单位,在学生的生活范围内一般较少接触,没有直观的感性认识基础,本活动创设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二、认识百万、千万、亿……等计数单位。 1、认识“百万”,“千万”,“亿” 推理活动中认识“百万、千万”:第3页一辆轿车卖十万元,那么2辆、3辆卖多少元?……10辆卖多少元?同样,10个十万是多少万?10个百万是多少元?在学生认识“亿”这个计数单位时,可让学生充分想象。当说到10个千万是多少时,可让学生自己命名新的计数单位,在学生的各种命名中,老师引出

四年上《认识更大的数》

《认识更大的数》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本单元是小学阶段对于自然数的一次总结性学习,为后续学习小数的意义等知识奠定基础。新旧教材中对于《认识更大的数》这一单元最明显的改变是将原来的《数一数》这一课分为了两课,即:《数一数》——和《认识更大的数》。教材的编写采用了迁移类推的思想,先让学生突破旧有的感性的数的认识,认识万以上的数,体会数的围不断扩大,而十进位值制进位法始终不变,再进行迁移类推,以万以上的数的感知和认识作为认识更大的数的学习基础和新旧知的桥梁,拓展数位顺序表,将学生对自然数的感受与认识进行了一次感知-抽象化-规律化-结构化的逐步升级。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基石就在于数级的认识,出于生活的需要开始计数,计数的需要则产生了计数单位和数位,随着生活的发展,计数单位和数位的拓展引发了更大的数的产生和需要及辨识,数级是应生活发展和计数方法不断发展拓展诞生的。有了数级的出现,计数方法就形成了一个严密规律的结构。数级的认识对于大数的读写、比较,取近似值等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本课中我将数级的认识作为了学生思维抽象化、条理化、规律化的一个重要节点。先让学生说一说,读一读生活中的大数,感受更大的数的应用需求,再通过数一数,拨一拨,以迁移类推的方法感受十进制值,学生自己类推出更大的计数单位,再通过摆一摆,写一写,观察各计数单位的构成,根据自己的经验对计数单位进行级的划分,让学生经历观察—探究—实践—小结的探究过程,理解数级的划分对计数的重要作用,同时为大数的读写、比较、改写、近似数等打下良好基础。 教学容: 北师大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第4-5页。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比十万更大的数,进一步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大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计数器认识比“十万”更大的计数单位及其数位,知道相邻的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体会十进位值制计数法。 3、完善对整数数位顺序表的认识,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理解各数位上数

大数的认识练习

大数的认识练习题一、读出下面各数。 5040600 读作:708500 读作:5060032 读作:6040606 读作:读作: 读作: 9 读作:30 读作:005 读作:读作:600 读作:00 读作:0 读作:675 读作: 二、写出下面各数。 一亿零二万零三写作:四万零二写作: 三百零二万六千写作:二亿零九写作: 三亿五千万写作:一百十二万写作: 一百十二亿零六千写作:三亿三千万三千写作: 九十三亿零九十三写作:六十亿零三万零二写作: 九十九万零三百写作:五十六万零五十六写作: 七亿七千零一万零八百写作:四百七十八万九千零六写作: 四十亿零四十万零四十写作:十亿三千五百万零九写作: 五十亿五千万五千写作:一百五十万三千八百写作: 十五亿零九十万五千写作:十二亿九千五百三十三万写作: 九十亿零九十万零九十写作:五亿零三万零八百写作: 三、数的组成。 00这个数是由2个(),1个(),()个百万,()个十万,()个万和5个()组成的。读作:。 09是()位数,“3”在()位上,表示();2在()位上,表示();9在()位上,表示()。读作:。 1、一个数由4个百万、7个十万和5个十组成,这个数是()。 2、三个千万,三个十万,三个千和八个一组成的数是(),约是()万。 3、四千万、五百万、六十万和三百组成的数。()。 4、六亿、八千万、八千和八十组成的数()。 5、三千亿、三百万和六十组成的数()。 6、二百万和二十组成的数()。 7、由3个亿,8个万,6个千,3个十组成的数是( ),这是( )位数。 8、在5和6中间添( )个0,这个数才能成为五亿零六。 9、由8个亿,80个万和800个一组成的数是()。 10、三十六万四千零四十是由( )个万,和( )个一组成的,它写作( )。 11、是由()个()、()个()和()个()组成的。 12、一个数是由30个亿,8个千万,6个万和4个百组成的,这个数是(),读作()。

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

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 单元教学目标 1. 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大数的实际意义。 2. 通过实践操作活动,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并会正确读、写以及比较数的大小。 3. 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认识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掌握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的改写方法。 4. 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意义,能自主探索、掌握近似数的方法,能对更大的数进行估计。 单元教学重难点:1、会正确读、写以及比较数的大小。 2、能自主探索、掌握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课时:4课时 第一节数一数 教学目标: 1. 通过“数一数”的活动,感受学习较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较大数的实际意义。 2. 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并能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教学重、难点: 1. 感受大数的必要性,体验达数的实际意义。 2. 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具准备:计数器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十万。 小青妈妈在银行上班的情境,学生读图,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1. 出示1张100元的人民币的图片,以下均可采用图片代替),让学生说说它的面值。 2. 说一说10张、100张人民币是多少元? 3. 在此基础上,引出一叠人民币(100张百元的人民币)的概念。然后按照一万、二万、三

万、……的顺序,让学生数一数9叠人民币是多少元? 4. 在数的过程中,用计数器上的珠子“拨一拨”,以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 5. 当学生数到九万时,教师可以提出:“再加上一万是多少?”的问题,以供学生思考。 6. 在学生充分的讨论中,引出“十万”的计数单位。 设计思路:“十万”是一个比较大的计数单位,在学生的生活范围内一般较少接触,没有直观的感性认识基础,本活动创设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二:认识百万、千万、亿……等计数单位。 推理活动中认识“百万、千万”:第3页一辆轿车卖十万元,那么2辆、3辆卖多少元?……10辆卖多少元?同样,10个十万是多少万?10个百万是多少元? 1. 在学生认识“亿”的计数单位时,可以让学生充分地想象。当说到10个千万是多少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命名新的计数单位,在学生各种命名中,教师然后才引出“亿”的计数单位。 2. 在计数器上进行操作,并把每一次认识的新的计数单位都与计数器对应起来。这样,既可以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又能较直观地认识计数单位的大小。 三:练习活动 1. 说一说,拨一拨。 让学生认识相邻计数单位之间关系,通过学生的拨珠活动,既可以巩固对较大数的认识,又能使他们进一步理解十进制计数方法“满十进一”的计数原则。所以,这一活动应让学生自己尝试操作,在多次尝试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归纳“满十进一”的方法。 2. 第2、3、4题是直接对抽象的数进行数数,在数的时候首先需要学生审题,明白数数的要求;其次学生在数到“满十进一”时,教师作一些追问,以明确什么时候进位,什么时候是按顺序数。 3. 第5题让学生自己填写,交流自己的想法。 4. 第5题是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比较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有直观的图像结构作支撑。所以,在开展本题的活动时,可以运用计数器的直观性特点,从计数器上前后两档珠子所代表的不同含义,来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四:实践作业 1. 阅读你知道吗?小组交流想法。 2. 每人收集5个生活中的大数,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3. 在计数器上拨数、读数。 五、作业设计

《大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大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前三单元是感受大的面积单位,1公顷,1平方千米等,所以先要认识大数,因此,把《大数的认识》安排在了最前面,这是基础。 学情分析:刚刚步入四年级的学生对大数较为陌生,我就从他们熟悉的万级数字引导,举例也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提取。 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中有比万大的数: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类推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知道数级、数位,掌握数位顺序表。 2、结合现实情境,利用数位顺序表进一步体会“位值的含义”。 3、结合现实情境认识大数的过程中,体会大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教学难点:体会“位值”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揭示课题 (一)读一读下面的信息 1、课件出示: 师:请大家看图,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学生读信息。

2、师:这些是我们学过的万以内的数,对万以内的数你都知道什么? 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说,如:计数单位、数位、读写法、大小比较等。 3、课件出示: (1)师: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师:把这些数与刚才的数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二)点明课题 (1)师: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比万大的数? (2)师: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比万大的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亿以内的数。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1、认识“十万” (1)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计数单位“万”,谁能在计数器上拨出10000? (2)师:如果再拨一颗珠子,是几万?(2万)再拨下去呢…… (3)师:9万再加一万是几万?万位满十怎么办?(万位满10,要向前一位进1)这里的一颗珠子表示多少?(十万) (4)师:根据刚才拨珠的过程想一想,万和十万有什么关系?(10个一万是十万) 2、认识计数单位“百万”“千万和”“亿” (1)师:十万比万大,10个一万是十万,那还有比十万大的计数单位吗?是什么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两人合作研究。 (2)两人一组研究。 (3)汇报,学生可以继续用计数器数,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最终得出: 10个十万是一百万 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10个一千万是一亿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 认识更大的数教案及教学反思

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本单元将带领学生进一步认识更大的数。在实际生活的运用中,掌握更大数的读写,并能在数学信息的收集过程中,认识近似数。学习的内容主要有四个部分:亿以内数的认识、亿以内数的读写、大数的改写及近似数的认识。教学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数数的过程中,感受大数的意义。 首先,通过数小方块,引出“十万”的计数单位;然后,通过练习中的数数活动,进一步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体会十进制计数的特点。 2.在处理数据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大数的读写。 在生活中,经常可以看见比较大的数。因此,当学生初步认识了大数以后,可以组织学生在各种媒体上收集一些数据,并说一说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以加深学生对大数的理解。接着,可以对学生收集的一些数据进行讨论,从而引出大数的读写方法。教材中安排“人口普查”的一些数据,仅表示数据在日常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运用。在教学中可以运用这些数据开展活动,也可以直接讨论学生收集的数据,然后引出大数的读法与写法。 本册教材将多位数的读法与写法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体现了这两方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当然,在教学中,可以先突出读法,在学生掌握读法的基础上,再讨论写法。需要注意的是,与过去的教学相比,本教材更加重视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体会大数的读和写,而不是死记几条“读法”或“写法”。 加强对数据实际意义的理解,能用数学的眼光分析身边一些数据的意义,是本单元着重渗透的思想。无论是数据的收集过程,还是解释数据的意义,都是为了让学生在实际生活背景下进行学习,这一点在教学时需要格外地重视。 3.结合实际背景,帮助学生认识改写数据单位的必要性。 一些较大的数据,由于书写的不方便,需要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教材里安排的“国土面积”中的一些数据都比较大,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改写,使学

大数的认识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知识整理 1、亿以内数的认识: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这些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作数位。 数位顺序表: 我国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分成一级,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个级;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是万级;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是亿级。 2、含有两级的数的读法: (1)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2)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3)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3、亿以内数的写法: (1)先写(万)级,再写(个)级; (2)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 4、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①、位数不同的两个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 ②、位数相同的两个数,从最高为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 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个数位上的数。 ③、如果碰到最高位上的数相同的时候,就再比下一位,以此类推,直到我们比较出相同的 数位上的那个数,哪个数大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断定这个数比较大。

5、“万”做单位的数: ①个级上全是0的数,是整万数,这样的数0太多了,我们读、写起来比较麻烦,有时为了读数方便,会把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②方法是先分级,去掉万位后面的4个0,写上“万”字。 ③改写前、后的两个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相同点:大小不变,所以用“=”连接 不同点:计数单位不同,改写前的计数单位是“一”,改写后的计数单位是“万” 6、求近似数: 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小于5 还是等于或大于5 。 7、数的产生: 古代计数方法:实物记数、刻道记数、结绳记数。后来人们发明了一些计数符号,这些计数符号就叫做数字。经过很长时间,才逐渐统一成现在这种通用的阿拉伯数字。1、2、3、4、5、6、7、8、9、0就是今天的阿拉伯数字。数字可以用来记录物体的个数。 8、认识自然数: 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来表示,0也是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9、十进制计数法: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10、亿以上数的读法: 亿以上的数也是先分级,从高级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读完亿级或万级的数,要加“亿”字或“万”字。级末尾的0不读,中间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0。 11、亿以上数的写法: 1、先分级,看这个数有几级,再从高级写起,一级一级地往下写。2 、哪个数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个数位上写0。 12、“万”为单位的数: 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就要看千万位进行四舍五入。 13、计算工具:算筹、算盘、计算尺、计算器、计算机(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 14、1亿有多大: 100张纸的厚度是1厘米,一亿=一百万个100, 1厘米×一百万=1000000厘米=1万米

认识更大的数--练习题

认识更大的数练习题 1、填空 1)比最小的五位数少1的数是() 2)将“6”写在百万位上比写在万位上多() 3)最大的四位数比最大的三位数多() 4)4271005这是个()位数,其中的数“2”在()位上,表示2个()。 5)59340271,这个树种“9”在()位上,他表示9个()。6)4210000这个数是由()。 7)134765000000这个数是由()。 8)4000300这个数是由()。 2、写出下列各数 十亿二千三百四 十五万零三十 三十二万零六百 三百八十亿二千零五十万七千 3、读出下列各数 2004005000 读作:6005000500 读作:6050050050 读作:4008000050 读作:30600360360 读作: 请从大到小排列 4、填空 1)一个数是由7个十万,8个百,4个一组成的,这个数是()2)一个数是由9个百万,6个千,5个十组成的,这个数是()3)一个数最高位是万位上是8,十位上是9,其余数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5、写出由下列各数组成的数 三百万、二十万、六万和一千写作:七千万、九万和二百写作: 九千万和九千写作: 6、八十亿七千五百万吨写作( ), 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是( ). 7、由3个十万, 4个百, 5个十组成的数是( ), 读作:( )把它四舍五入到万位约是( ). 8、四十万八干写作: 七千零三万零二十写作: 三亿写作: 4080000000 读作:700300200000 读作: 9、比较大小 999999()1000000 6543200()7543200 89093400()89083400 认识更大的数同步练习(一) 1.读出下面各数。 326005 4000400 10300690 20000508 2.写出下面各数。 六十五万写作: 七千八百万写作: 一百零三万四千写作: 十万九千三百二十写作: 一千零四十万零七十写作: 3.判断 (1)一个数由4个十万,5个一组成,这个数是411111。() (2)一千零三十二万零五十写出后有2个0。() (3)四千零六十万零四百零一写作4060041。()

(完整版)大数的认识知识点归纳

期末复习(一)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一、认识数级、数位、计数单位。 练习:1、从个位起,第()位是十万位;第九位是()位,计数单位是()。 2、456982002这个数的最高位是()位;6在() 位,表示(),5在() 上,表示()。 3、与100000相邻的两个数分别是()和 ()。 4、个、十、百、千、万……都是()。 二、十进制计数法 10个一是十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一亿是十亿 10个十是一百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十亿是一百亿 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10个一千是一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十进制计数法: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练习:1、千万和十万之间的进率是()。 2、10个十万是(),()个一千万是一亿, 10个()是十亿。 三、万以内、亿以内数的读法 含有个级、万级和亿级的数,必须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即从高位读起)。亿级或万级的数都按个级读数的方法,在后面要加上亿或万。每级的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0或者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练习:请先画数级,再读出来 6820214 读作:() 2001065 读作:() 451200000 读作:() 300201010 读作:() 四、万以内、亿以内数的写法 先写亿级,再写万级,再写个级(从高位写起),按照数位的顺序写,那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练习:1、由6个千万、4个千、8个一组成的数是() 2、写出下面的数

二百零三亿零三百五十万四千写作:() 八千零四十七万写作:() 二十九亿零八百万七千六百写作:()3、三百零五万三千零五十三平方米,写作:(),它是由()个万、()个一组成的。最高位上的3表示(),最低位上的3表示()。 五、比较数的大小 1、位数不同的两个数,位数多的数较大。 2、位数相同的两个数,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个数位上的数。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练习:1、37820800____37082800 51986720____52001340 48万____480001 284635000_____30842150 2、把96012000,9660102,9061020,96001200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 列()3、2200220 2222000 2000222 2220002 20202020 ()>()>()>()>()六、改写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 方法:以“万”为单位,就要把末尾的四个0去掉,再添上万字;

大数的认识知识点总结

大数的认识知识点总结 姓名() 、大数的组成: 1、计数单位: (1)作用:计量数的大小。 (2)学过的计数单位有(按从小到大的顺序): 个(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 (3)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10 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10 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 (4)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2、数位: (1)数中的每一个数字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2)数位顺序表: (3)记住重要的数位:从右起,第五位是万位,第九位是亿位。 (4)数级:从个位起,每4个数位为一级,依次为:个级(个位,十位,百位,千位),表示多少个一; 万级(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表示多少个万; 亿级(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 位),表示多少个亿。 3、计数单位,数位,数级它们之间的联系: 4、位数:一个整数中有几个数字就是几位数。 5、计数单位,数位,数级,位数不能混淆,不能说它们之间有相等的关系。如:计数单位就是数位,数位也是位数等。 (1)计数单位和数位有什么区别? 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兆、,都是计数单位。

数位是指写数时,把数字并列排成横列,一个数字占有一个位置,这些位置,都叫做数位。从右端算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等等。这就说明计数单位和数位的概念是不同的。 但是,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非常密切的。这是因为“个位”上的计数单位是“一(个),“十位” 上的计数单位是“十”,“百位”上的计数单位是“百”,“千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千”,“万位”上的计数单位是“万”,等等。例如:8475, “8”在千位上,它表示8个千,“4”在百位上,它表示4个百,“ 7”在十位上,它表示7个十,“ 5 ”在个位上,它表示5个一。 (2)区分“数位”与“位数”。 数位”与“位数”是两个意义不同的概念,“数位”是指一个数的每个数字所占的位置。数位顺 序表从右端算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等等。同一个数字,由于所在的数位不同,它所表示的数值也就不同。例如,在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数时,同一个‘ 6'放在十位上表示6个十,放在百位上表示6个百,放在亿位上 表示6个亿等等。 “位数”是指一个自然数中含有数位的个数。像458这个数有三个数字组成,每个数字占了一个数位,我们就把它叫做三位数。198023456由9个数字组成,那它就是一个九位数。“数位”与“位数”不能混淆。 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都是计数单位。 “个位”上的计数单位是“一(个),“十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十”,“百位”上的计数单位是“百”,“千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千”,“万位”上的计数单位是“万”等等。所以在读数时先读数字再读计数单位。例如:9063200读作九百零六万三千二百,万、千百就是计数单位。 二、大数的读法: 1、读法一:把数中的数字放在数位表中(右对齐),先读亿级数(按个级数的读法读),读完后加一个“亿”字;再读万级数,(按个级数的读法读),读完后加一个“万”字;最后读个级数。 2、读法二:(常用方法) (1)先四位分级。 (2)从高位读起,最先读亿级数,再读万级数,最后读个级数。 (3)亿级数,万级数的读法与个级数的读法相同,读完后分别加上一个“亿”、“万”字。 (4)0的读法:每级末尾的0,不论有几个都不读,其他数位上的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注:读数要用语文字,不能用数学字。 三、大数的写法: 1、写法一:根据数位表来写,先写亿级数,再写万级数,最后写个级数;哪一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占位。 2、写法二:(常用方法) (1)先找出“亿”字和“万”字。 (2)先写亿级数(“亿”字左边的数),再写万级数(“亿”字和“万”字之间的数),最后写

认识更大的数典型试题

认识更大的数 一、选择 1、19□789≈19万,方框里最大可填()。 A.5 B.4 C.9 2、3□6425≈31万,“□”中的数应该是() A、0 B、1 C、2 D、3 3、在下列数中,读作:一亿二千零三万的是() A、123000000 B、120300000 C、102300000 D、120030000 4、一亿里面有()个一千万。 A、10 B、100 C、1000 D、10000 5、3个千万和6个十组成的数是() A、3000000060 B、300000060 C、36000000 D、30000060 6、下列数中最小的是() A、4001290 B、3400672 C、4567830 D、1234099 7、下列数中不属于自然数的是() A、3 B、+3 C、0 D、-3 8、下列数中与37200最接近的数是() A、37500 B、37000 C、37269 D、37300 9、7()5030≈77万 A、 6 B、 7 C、 5 10、一个七位数,它的最高位是()。 A、千万位 B、千万 C、百万位 D、百万 11、在“39□090≈40万”中,□内最小填()。 A、9 B、5 C、4 D、1 12、下列四个数中,最接近8万的是:() A、80101 B、79989 C、79899 D、79979 13、到2008年底,深圳市常住人口为8615500人,四舍五入到万位约是()。 A、862万 B、861万 C、861 D、862 14、下面的数,()不是近似数。 A、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绕地球飞行约80圈 B、我们班有50人 C、小明每天睡眠时间10小时左右 D、学校占地面积有3万多米2 15、下面的数,一个零也不读的是()。 A、501500 B、500500 C、500510 D、501050 16、在下列四个数中。不能只读一个“0”的数是() A、60660 B、60606 C、60066 D、66006 17、下面的数,一个零也不读的是()。 A、501500 B、500500 C、500510 D、501050 一、填空 1、10个十万是();()个一千万是一亿。 2、60500000=()万 297000≈()万 17000000000=()亿 4090000000≈()亿 3、3一个数由6个百万,4个万,8个一组成,这个数是() 4、7007000这个数左边的7在()位上,表示(),它的计数单位是(),

认识更大的数单元知识点总结

认识更大的数知识点总结 1、10个一千是一万,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 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千万是一亿。 2、 (1)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2)不同的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它们所占的位置叫数位。(3)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起每4个数位一级,分别是个级、万级、亿级… 3、多位数的读法:(1)先分级,再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地往下读;(2)读亿级或万级上的数时,要先按照个级上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3)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4、多位数的写法:(1)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地往下写;(2)哪个数位 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占位。

5、多位数比较大小的方法:(1)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数大于位数少的数。(2)位数相同时,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字大的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就依次比较下一位上的数字,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 6、把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将万位后面的4个0去掉,同时加上“万”字。 把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将亿位后面的8个0去掉, 同时加上“亿”字。 7、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要看它下一位上的数字,下一位上的数字“四舍”或“五入”后,同它右边各数位上的数字一起改写成“0”。 8、远古时代计数方法:石子计数、结绳计数、刻痕计数。 9、自然数:表示物体个数的0、1、2、3、4、5…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10、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认识更大的数》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认识更大的数》 教案 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大数的实际意义。 2.通过实践操作活动,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并会正确读、写以及比较数的大小。 3.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认识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掌握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的改写方法。 4.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意义,能自主探索、掌握近似数的方法,能对更大的数进行估计。 单元教学建议 本单元在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更大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掌握更大数的读写,并能在数据的收集过程中,认识近似数。学习的内容主要有四个部分:亿以内数的认识、亿以内数的读写、大数的改写以及近似数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数数的过程中,感受大数的意义 本单元学生认识的数都是一些较大的数,一般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得比较少。为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丰富学生对数的认识,教材中多次安排了数一数的活动。第一次数数,通过数人民币的过程,认识“十万”。人民币是学生相对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能直接感受的。教材中安排的一叠人民币是一万元,那么九叠人民币是几万元呢?当再增加一万元后,又是几万呢?对于这些问题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交流,从中逐步引出“十万”的计数单位。当然,在课堂教学中不可能直接请学生数这么多的人民币,因此,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制作一些卡片来替代,如1张卡片代表一万元,那么9张卡片是多少元呢?第二次数数,通过卖轿车的活动,认识“百万”、“千万”、“亿”。教材中安排的“1辆轿车卖100000元”,目的是提供给学生数的机会,通过逐步数的过程,认识“百万”这一计数单位。如果学生的基础比较好,就不需要逐一数数,也可以跳跃式的数。如1辆轿车卖100000元,那么2辆、3辆是多少元呢?6辆、7辆是多少元呢?10辆是多少元呢?由于学生有了前面两次数数的经验,认识“千万”、“亿”这两个计数单位就可以精简一些,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第三次数数,练习过

大数的认识

大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中有比万大的数;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类推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知道数级、数位,掌握数位顺序表。 2.结合现实情境,利用数位顺序表进一步体会“位值”的含义。 3.在结合现实情境认识大数的过程中,体会大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教学难点:体会“位值”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一)读一读下面的信息 1.课件出示: 师:请大家看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学生读信息。) 2.师:这些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万以内的数,对万以内的数你都知道什么? 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说,如:计数单位、数位、读写法、大小比较等。 3.课件出示: (1)师: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师:把这些数与刚才的数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二)点明课题 (1)师: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比万大的数? (2)师: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比万更大的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亿以内的数。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1.认识“十万” (1)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计数单位“万”,谁能在计数器上拨出10000? (2)师:如果再拨一颗珠子,是几万?(2万)再拨下去呢…… (3)师:9万再加一万是几万?万位满十,怎么办?(万位满10,要向前一位进1)这里的一颗珠子表示多少?(十万) (4)师:根据刚才拨珠的过程想一想,万和十万有什么关系?(10个一万是十万) (5)师:十万有多大?(课件演示:小正方体由一→十→百→千→万→十万的变化过程)2.认识计数单位“百万”“千万”和“亿” (1)师:十万比万大,10个一万是十万,那还有比十万大的计数单位吗?是什么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两人合作研究。 (2)学生两人一组研究。 (3)汇报,学生可以继续用计数器数,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最终得出: 10个十万是一百万 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10个一千万是一亿 3.归纳“十进关系” (1)师:一(个)、十、百、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2)师:读一读(从10个一是十,到10个一千万是一亿)。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大数的认识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本单元在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更大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掌握更大数的读写,并能在数据的收集过程中,认识近似数。 学习的内容主要有四个部分:亿以内数的认识、亿以内数的读写、大数的改写以及近似数的认识。这一单元学生认识的数都是一些较大的数,学生在生活中接触比较少,尤其向我们所在的湘西山区,孩子们的见识不多。但现在的学生聪明可爱,课外知识丰富,喜欢有挑战性的数据学教学内容,虽然这些大数更抽象,对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但他们非常乐于接受挑战。我在本单元的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是创设情境,合作交流的方法,譬如选取孩子们熟悉的事物让学生了解大数的特点,如矮寨大桥的数据,保靖县的人口等等,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的教育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本单元的教学中,人口普查、土地面积、生产总值等数据,使学生的学习情趣高,学习氛围浓。对于数一数,我加强学生对数的意义的理解。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数小方块,合作数小方块,给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十万在多大,一百万有多大,借助计数器掌握大数的数法,了解数的组成,加深对数的概念的理解,对于数位顺序,数位,数级,计数单位及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位数等知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体会、从而理解这些知识。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角的度量”是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这节课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学生学习这个知识常见的问题有二个:一是量角器的摆放,二是利用内外圈的刻度正确读出角的度数。针对学生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我们教师常常抱着习以为常的心态,要求在熟记量角“点重合、边重合、读刻度”的三大步骤的前提下,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技能训练。在教学角的度量中,觉得学生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中下层的学生,掌握的较难,在课前,我也预设到了这节课学生的难度,但是课上了以后还是不尽人意,如量角器的度数分内圈和外圈,学生看量角器时,不论角的一边对的是哪一圈的“0”刻度线,他们习惯看的是外圈的度数;有的即使外圈内圈看对了,但是在读刻度的时候,有时把四十几读成五十几,从哪边读过来在他们的头脑中比较模糊。我认为主要在于: 首先是教具量角器与学生的量角器有所不同,教具是木头做的,中心点与零刻度线找起来在黑板上看不清,不能给学生以很好的示范;其次是学生对角的大小概念也不是很清楚,往哪个方向读数容易受错觉指引,再加上有两排数据,有时分不清到底看哪一排,除了零刻度线没找准外,视觉上产生的错觉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另外,四年级的学生看到的只是一个静态的、完整的角,还没有认识到角是由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而成,量角为什么要“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另边看刻度”,对于角的旋转过程、方向没有建立表象,加以认识,自然读度数也就茫茫然,弄不明白什么情况下看外刻度线或内刻度线,尽管总结出量角方法,学生仍是不知所措。实践证明,学生对文字的理解与把握远远逊于对形象的记忆。尽管也有教师的示范,但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仍然太抽象。 如何让学生能够正确地学会量角,掌握量角器的用法呢?我改变了策略,除了指名上来量角,集体指正方法以外,安排四人小组互相学习量角方法,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动手量,看看别人是怎么量的,会的同学教教不会的同学。还有,让学生全面认识量角器的构造和如何指导学生量角的方法的前提是,要让学生参与到对量角器的产生过程(知识的源头)中去,不能只让学生对量角器的认识停留在中心点、内外圈、零刻度线、刻度等一些标志性的静止状态,

认识更大的数练习

姓名: 1、填空 1)我们在读数时,先读( )级,再读( )级,最后读( )级。读万级或亿级时,要按照( )级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 )字或( )字,每级( )的零都不读。每级中间有一个零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 )个零。 2)写数时,从( )位写起,哪一位上什么数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 )。 3)306759000这个数中的5在( )位上,表示5个( ),亿位上是( ),表示( )个亿。 4)比最小的五位数少1的数是( ) 5)将“6”写在百万位上比写在万位上多( ) 6)最大的四位数比最大的三位数多( ) 7)4271005这是个( )位数,其中的数“2”在( )位上,表示2个( )。 2、写出下列各数 十亿零二千三百四十 十五万零三十 三十二万零六百 三百八十亿二千零五十万七千 3、读出下列各数 2004005000 6005000500 6050050050 读作: 读作: 读作: 4008000050 30600360360 读作: 读作: 请从大到小排列: 4、填空 1)一个数是由7个十万,8个百,4个一组成的,这个数是( ) 2)一个数是由9个百万,6个千,5个十组成的,这个数是( ) 3)一个数最高位是万位上是8,十位上是9,其余数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 ) 5、写出由下列各数组成的数 三百万、二十万、六万和一千 七千万、九万和二百 九千万和九千 写作: 写作: 写作: 6、 八十亿七千五百万吨写作( ), 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是( ). 7、由3个十万, 4个百, 5个十组成的数是( ), 读作:( ) 把它四舍五入到万位约是( ) 7、写一写 ( ) ( ) 8、写出下面各数前后相邻的两个数 (1) 20000 (2) 130700 (3) 989009 (4) 47010 (5) 699999 (6) 570000 9、用0、0、4、7、5这五个数字按要求组成五位数 (1)读一个零的数 (2)读两个零的数 (3)一个零也不读的数 10、(1)一个数由3981个万组成,24个百和7个一组成,这个数是多少? (2)一个数由642个万,54个十和3个一组成,这个数是多少?

认识更大的数知识点

认识更大的数知识点 1、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不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看它们之间隔几个计数单位,就用几个10相乘的积作为它们之间的进率。 2、计数单位:个(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把计数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作数位。 3、我国的计数习惯是从右起每四个数位为一级。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个级;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是万位;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是亿级。 4、大数的读法:(1)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地往下读;(2)读亿级或万级上的数时要按照个级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3)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5、把整万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将万位后面的4个0去掉,同时加上“万”字。 把整亿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将亿位后面的8个0去掉,同时加上“亿”字。 注意:数的改写不是将数后面所有的0去掉 6、四舍五入求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要看它的下一位,下一位“四舍”或“五入”后,同它右面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一起改写成“0” 7、人们在数物体时,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都

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0是最小的自然数,没有最大的自然数。从零开始,相邻的两个自然数相差1. 第二单元线与角知识点 1、线段、射线、直线的特点: 线段的特点:有两个端点,不能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可以度量;射线的特点:有一个端点,只能向一个方向无限延伸,无法度量;直线的特点:没有端点,可以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无法度量。 2、两点之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3、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可以画一条线段 4、射线和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5、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垂足。 6、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线段最短。 7、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8、用三角尺和尺子画平行线 (1)固定三角尺,沿着一条直角边先画一条直线 (2)用尺子紧靠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固定尺子,然后平移三角尺 (3)再沿三角尺最初画直线的这条直角边画出另一条直线 9、当角的两边旋转在一条直线上时,这时所形成的角叫平角; 当角的两边经过旋转重合时,这时所形成的角叫做周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