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医学理论知识(烧伤深度的分度、烧伤的病理生理与临床分期、现场急救原则)

烧伤医学理论知识

●吸入性损伤:目前是烧伤临床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吸入性损伤多发生在密闭或半密闭

的火灾现场,因同时吸入高热的空气和烟雾而引起呼吸道损伤,常兼有热力引起的热烧伤和烟雾引起的化学烧伤的特点。

●烧伤深度的分度

Ⅰ°(红斑伤):仅

天脱屑痊愈,短期内可有色素沉着。

Ⅱ°(水疱伤):

浅Ⅱ°:伤及表皮的生发层、真皮乳头层。局部红肿明显,有大小不一的水疱形成,内含淡黄色澄清液体;水疱皮如剥脱,创面红润、潮湿、疼痛明显。创面靠残存的表皮生发层和皮肤附件(汗腺、毛囊)的上皮再生修复。如不感染,创面可于1~2周内愈合,一般不留瘢痕,但多数有色素沉着。

深Ⅱ°:伤及真皮乳头层以下,但仍残留部分网状层,深浅不尽一致。也可有水疱,但去疱皮后,创面微湿,红白相间,痛觉较迟钝。由于真皮层内有残存的皮肤附件,创面修复可赖其上皮增殖形成上皮小岛。如不感染,可融合修复,需时3~4周。但常有瘢痕增生。Ⅲ°(焦痂伤):全层皮肤烧伤,可深达肌肉甚至骨骼、内脏器官等。创面蜡白或焦黄,甚至炭化。硬如皮革,干燥,无渗液,发凉,针刺和拔毛无痛觉。可见粗大栓塞的树枝状血管网(真皮下血管丛栓塞)。由于皮肤及其附件全部被毁,3~4周后焦痂脱落,创面修复有赖于植皮或上皮自创缘健康皮肤生长。愈合后多形成瘢痕,且常造成畸形。

●烧伤的病理生理与临床分期

1、体液渗出期:伤后迅速发生体液渗出、血管活性物质释放和心肌损害,可导致低血容量性和心源性休克,故此期关键是防治休克。

2、急性感染期:烧伤导致皮肤黏膜屏障功能受损、机体免疫功能受抑、抵抗力降低、易感

性增加,爆发全身感染的几率升高,故此期关键是防治感染。

4、创面修复期:此期关键是加强营养,扶持机体修复功能和抵抗力,积极消灭创面和防治感染。

●大面积深度烧伤的治疗原则

1、早期及时补液,迅速纠正低血容量性休克,维持呼吸道通畅

2、使用有效抗生素,及时有效地防治全身性感染

3、尽早切除深度烧伤组织,用自、异体皮移植覆盖,促进创面修复,减少感染来源

4、积极治疗严重吸入性损伤,采取有效措施防治脏器功能障碍

5、实施早期救治与功能恢复重建一体化理念,早期重视心理、外观和功能的恢复

●烧伤现场急救原则

1、迅速去除致伤原因:扑灭火焰,脱去着火或沸液浸渍的衣物;忌站立、奔跑呼叫,忌用手扑火;迅速离开密闭和通风不良的现场

冷疗:用冷水淋洗或浸泡,或用浸湿的毛巾、纱垫等敷于创面

作用:防止热力继续作用于创面使其加深,减轻疼痛、减少渗出和水肿,越早效果越好。

2、妥善保护创面:敷料覆盖;避免用有色药物涂抹;

3、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气管插管;

4、其它:

①早期应避免长途转运,补液抗休克,气管切开

②镇静、止痛

③处理复合伤:大出血、窒息、开放性气胸、骨折、严重中毒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烧伤后全身性感染的诊断指标

1、性格改变:兴奋、幻觉、淡漠;

2、体温骤升或骤降,波动幅度大,寒战;

3、心率加快> 140次/分;

4、呼吸急促;

5、创面骤变;

6、白细胞计数骤升或骤降。

●烧伤后全身性感染的防治

1、及时积极地纠正休克,维护机体的防御功能、保护肠黏膜的组织屏障,对防治感染有重要意义。

2、正确处理创面,对深度烧伤的创面进行早期切痂、削痂植皮是防治全身性感染的关键

3、抗生素的应用和选择

4、营养支持、水电解质紊乱的纠正、脏器功能的维护等

烧伤和冻伤Burns

烧伤和冻伤Burns 定义: 广义:由物理的或化学的因素引起的皮肤、黏膜组织的损伤,包括热、电、放射线和化学物质。 狭义:由物理的或化学的因素引起的皮肤、黏膜组织的损伤,包括热、电、放射线和化学物质。 伤情判断: 伤情判断最基本的要求是烧伤面积和深度,还应兼顾呼吸道损伤的程度。 ?面积估算 中国九分法:三三三,五六七,躯干前后二十七,两个臀部一个五,七加十三二十一。 手掌法:五指并拢为1%(患者自己)。 ?烧伤深度:三度四分法

注:*,成人烧伤面积不足32%(或Ⅲ度烧伤面积不足11%)或小儿烧伤面积不足16%(或Ⅲ度烧伤面积不足6%),但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仍属重度烧伤范围:①全身情况较重或已有休克。②复合伤或中毒。③中、重度吸入性损伤。④婴儿头面烧伤超过5% 烧伤临床分期: ?体液渗出期/休克期(shock stage)

?感染期/回收期/ 溶痂期(infect stage) 回收期:伤后3-7天为水肿回收期。 溶痂期:伤后2-3周,坏死组织溶解,创面裸露。 ?溶痂期:伤后2-3周,坏死组织溶解,创面裸露。 烧伤治疗 1.保护创面 2.防治烧伤休克 3.防治感染 4.防治内脏并发症 5.防治内脏并发症 早期处理(在病案分析中会出现,以下几点均需考虑到) ●了解烧伤时间、原因、受伤时的环境,入院前急救和处理情况及既往史。 ●估计烧伤面积和深度,了解有无吸入性损伤。 ●保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切开、吸氧。 ●镇痛镇静:若无脑损伤和昏迷史,无吸入性损伤,无呼吸抑制,可给予吗啡类药物,宜采取静脉给药。临床上常采用杜冷丁与非那根合用。 ●迅速建立输液通道,开始输入电解质液,同时抽血检查血型、血清电解质、血细胞压积、肝肾功能、血渗透压、血气分析、碳氧血红蛋白浓度,作细菌培养。 ●置导尿管,观察每小时尿量,注意有无血红蛋白尿和血尿。 ●观测脉搏、呼吸、体温、血压、皮肤温度、静脉充盈状态等,准确记录出入量。 ●仔细检查有无复合伤和多发伤,特别注意有无骨折和内出血。 ●休克基本被控制后,进行清创,取创面分泌物作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局部外用药物。 ●对胸部或四肢的环形焦痂,应及时行焦痂切开减张。 液体疗法(防治烧伤休克) 病理生理:低血容量性休克

烧伤医学理论知识(烧伤深度的分度、烧伤的病理生理与临床分期、现场急救原则)

烧伤医学理论知识 ●吸入性损伤:目前是烧伤临床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吸入性损伤多发生在密闭或半密闭 的火灾现场,因同时吸入高热的空气和烟雾而引起呼吸道损伤,常兼有热力引起的热烧伤和烟雾引起的化学烧伤的特点。 ●烧伤深度的分度 Ⅰ°(红斑伤):仅 天脱屑痊愈,短期内可有色素沉着。 Ⅱ°(水疱伤): 浅Ⅱ°:伤及表皮的生发层、真皮乳头层。局部红肿明显,有大小不一的水疱形成,内含淡黄色澄清液体;水疱皮如剥脱,创面红润、潮湿、疼痛明显。创面靠残存的表皮生发层和皮肤附件(汗腺、毛囊)的上皮再生修复。如不感染,创面可于1~2周内愈合,一般不留瘢痕,但多数有色素沉着。 深Ⅱ°:伤及真皮乳头层以下,但仍残留部分网状层,深浅不尽一致。也可有水疱,但去疱皮后,创面微湿,红白相间,痛觉较迟钝。由于真皮层内有残存的皮肤附件,创面修复可赖其上皮增殖形成上皮小岛。如不感染,可融合修复,需时3~4周。但常有瘢痕增生。Ⅲ°(焦痂伤):全层皮肤烧伤,可深达肌肉甚至骨骼、内脏器官等。创面蜡白或焦黄,甚至炭化。硬如皮革,干燥,无渗液,发凉,针刺和拔毛无痛觉。可见粗大栓塞的树枝状血管网(真皮下血管丛栓塞)。由于皮肤及其附件全部被毁,3~4周后焦痂脱落,创面修复有赖于植皮或上皮自创缘健康皮肤生长。愈合后多形成瘢痕,且常造成畸形。 ●烧伤的病理生理与临床分期 1、体液渗出期:伤后迅速发生体液渗出、血管活性物质释放和心肌损害,可导致低血容量性和心源性休克,故此期关键是防治休克。 2、急性感染期:烧伤导致皮肤黏膜屏障功能受损、机体免疫功能受抑、抵抗力降低、易感

性增加,爆发全身感染的几率升高,故此期关键是防治感染。 4、创面修复期:此期关键是加强营养,扶持机体修复功能和抵抗力,积极消灭创面和防治感染。 ●大面积深度烧伤的治疗原则 1、早期及时补液,迅速纠正低血容量性休克,维持呼吸道通畅 2、使用有效抗生素,及时有效地防治全身性感染 3、尽早切除深度烧伤组织,用自、异体皮移植覆盖,促进创面修复,减少感染来源 4、积极治疗严重吸入性损伤,采取有效措施防治脏器功能障碍 5、实施早期救治与功能恢复重建一体化理念,早期重视心理、外观和功能的恢复 ●烧伤现场急救原则 1、迅速去除致伤原因:扑灭火焰,脱去着火或沸液浸渍的衣物;忌站立、奔跑呼叫,忌用手扑火;迅速离开密闭和通风不良的现场 冷疗:用冷水淋洗或浸泡,或用浸湿的毛巾、纱垫等敷于创面 作用:防止热力继续作用于创面使其加深,减轻疼痛、减少渗出和水肿,越早效果越好。 2、妥善保护创面:敷料覆盖;避免用有色药物涂抹; 3、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气管插管; 4、其它: ①早期应避免长途转运,补液抗休克,气管切开 ②镇静、止痛 ③处理复合伤:大出血、窒息、开放性气胸、骨折、严重中毒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烧伤后全身性感染的诊断指标 1、性格改变:兴奋、幻觉、淡漠; 2、体温骤升或骤降,波动幅度大,寒战; 3、心率加快> 140次/分; 4、呼吸急促; 5、创面骤变; 6、白细胞计数骤升或骤降。 ●烧伤后全身性感染的防治 1、及时积极地纠正休克,维护机体的防御功能、保护肠黏膜的组织屏障,对防治感染有重要意义。 2、正确处理创面,对深度烧伤的创面进行早期切痂、削痂植皮是防治全身性感染的关键 3、抗生素的应用和选择 4、营养支持、水电解质紊乱的纠正、脏器功能的维护等

现场急救

1.1“现场急救”顾名思义既伤、病员在事发现场及被送到医院前,就能得正确、及时的治疗和处理. 1.2现场急救的目的: 1、抢救生命,降低死亡率。2、防止病情的继续恶化。3、减轻病痛,减少意外损害,降低伤残率。 1.3现场急救的原则:1、沉着大胆,细心负责,分清轻、重、缓、急,果断实施急救方法。2、先处理危重病人,再处理较轻病人;在同一患者中,先救治生命,再处理局部 3、观察现场环境,确保自己及伤者的安全。4、充分运用现场可供支配的人力、物力来协助急救。 1.4对病员的现场判断:现场判断大致分为五个阶段,这并非绝对固定的程序,应根据当时具体情况决定。1.环境、主诉 2.外观情况 3.初步检查(生命体征) 4.进一步检查(一般表现与特殊表现) 5.小结1.5对清醒伤病员外观的判断:1、烦躁不安,疼痛表情早期休克2、端坐位,呼吸困难肺或心脏疾患3、神志清醒,下肢屈曲,疼痛表情急腹症4、二下肢水肿、呼吸困难充血性心衰5、全身水肿心肾疾患6、手抱颈部、紫绀急性气道阻塞 1.6初步检查(生命体征)初步检查目的是针对维持生命而必须立即抢救的情况。生命体征包括:1.脉搏:应检查脉搏的强弱和其特征、规律或不规律,除非十分紧急,应测试一分钟。急性情况下脉率>150次/分或<50次/分常提示情况严重,要警惕突变。 2.呼吸:除计算呼吸速度外,必须注意其规律性和深度,呼吸音有无异常。<10次/分或>28次/分,应考虑严重情况。 3.血压:紧急情况下血压有可能增高或降低,测血压可帮助分析问题。血压过高或过低都不应告诉病员,以免引起惊慌。 血压>18.7/12Kpa(140/90mmHg)为高血压 血压<12/8Kpa(90/60mmHg)为低血压 4.皮肤湿度与色泽:体温可用体温表测量,在紧急情况下可用手背量前额的皮肤温度,外伤是测定患肢远端的温度,可籍以判断局部循环的损坏情况。 5.瞳孔:检查时应注意瞳孔的大小、形状和反应。>6mm 或<2mm均应考虑病理性。 2、高空坠落的急救 2.1高空坠落伤是指人们日常工作或生活中,从高处坠落,受到高速的冲击力,使人体组织和器官遭到一定程度破坏而引起的损伤。多见于建筑施工和电梯安装等高空作业,通常有多个系统或多个器官的

烧伤外科学专业知识2 (1)

[模拟] 烧伤外科学专业知识2 X型题 第1题: 下列哪几种情况应考虑吸入性损伤 A.密闭现场 B.大面积烧伤 C.呼吸缓慢 D.颜面部烧伤 E.声嘶及喘鸣 参考答案:ADE 第2题: 烧伤休克复苏常用的胶体液有 A.乳酸林格液 B.右旋糖酐 C.全血 D.白蛋白 E.血浆 参考答案:BCDE 第3题: 烧伤后防止应激性溃疡的有效措施有 A.降低胃液氢离子浓度 B.抑制胃蛋白酶活性 C.营养支持 D.改善胃肠组织灌流和代谢性酸中毒 E.加强粘膜保护 参考答案:ABCDE 以上均为烧伤后防止应激性溃疡的有效措施。 第4题: 吸入性损伤的病理生理变化有 A.缺氧

B.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增加 C.气道阻力下降 D.气道阻力增加 E.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 参考答案:ADE 第5题: 烧伤后ARDS的典型临床表现为 A.进行性呼吸困难 B.肺水肿和肺不张 C.顽固性低氧血症 D.X线双肺浸润影 E.重度ALI的表现 参考答案:ACE 肺水肿和肺不张属于病理改变,而X线表现并不是特征性体征。 第6题: 烧伤后肺栓塞的主要临床表现有 A.少尿 B.胸痛 C.低血压 D.高热 E.呼吸困难 参考答案:BDE 第7题: 减少冷冻过程中对皮肤损伤的方法 A.应用抗冻剂 B.玻璃化法 C.快速复温 D.缓慢降温 E.缓慢复温 参考答案:ABC

第8题: 对防止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多采用 A.创面暴露 B.保持干燥 C.创面用磺胺嘧啶银 D.及时封闭创面 E.以上都是 参考答案:ABCD 第9题: 关于烧伤后ARDS发病机制正确的是 A.ARDS发病错综复杂,尚未完全阐明 B.烧伤、全身感染和休克导致的SIRS可能起关键作用 C.众多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参与肺组织损伤 D.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是ARDS的早期环节 E.大量液体复苏导致肺水肿可能是ARDS最终形成的主要机制参考答案:ABCD 大量液体复苏导致肺水肿不是ARDS形成的主要机制。 第10题: 吸入性损伤的致伤因素有 A.热空气 B.有毒气体 C.热湿气体 D.放射物质 E.炭颗粒 参考答案:ABCE 第11题: 磷烧伤创面的早期处理是 A.1%.硫酸铜溶液湿敷后用2%.碳酸氢钠溶液湿敷包扎 B.保护肝肾功能 C.早期不宜切痂 D.用油纱布包扎 E.干纱布包扎

烧 伤

烧伤 分类 1、热力烧伤 定义:由热力引起的组织损伤(渗透、延迟) 致伤原因:火焰热液热蒸汽热金属等 2、电烧伤因电流引起的烧伤 1)电火花同火焰烧伤 2)电流直接接触 3、化学烧伤化学物质接触人体后造成的损伤 致伤化学物有数千种酸、碱、磷 一、伤情判断---面积、深度、呼吸道损伤 1、面积估算九分法、手掌法 1)九分法体表面积100%=9%×11+1% 头面颈 3 3 3 1×9% 双上肢(手前臂上臂) 5 6 7 2×9% 18 躯干(前后会阴)13 13 1 3×9% 27 双下肢(臀足小腿大腿)*5 *7 13 21 5×9%+1 46 (*成年女性各6%) 儿童:头大---头颈部[9+(12-Y)]% 下肢小---下肢[46- (12-Y)]% 2)手掌法 本人手掌占体表总面积1% 小儿折算 对九分法的补充 多用于散在分布的创面估计 2、深度识别---三度四分法 皮肤的结构: 表皮层: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细胞层-基底(生发层)含色素细胞 真皮层:乳头层(伸入表皮)网状层汗腺、毛囊、皮脂腺、神经、血管 皮下组织:疏松结缔组织、脂肪组织 筋膜 肌层 浅度烧伤 Ⅰ。烧伤:伤及表皮浅层,生发层健在;红斑、干、烧灼感;3-7天愈合;短期内色素。比如:夏天太阳晒伤。 浅Ⅱ。烧伤:伤及表皮生发层、真皮乳头层;大小不一的水疱、基底红润、潮湿、疼痛明显;靠残存的表皮生发层和皮肤附件(汗腺、毛囊)再生,不感染时,1-2W 愈合;一般无疤痕,多有色素沉着。 深度烧伤 深Ⅱ。烧伤:伤及真皮层,介于浅Ⅱ。、Ⅲ。间,深浅不一;可有水疱,基底红白相间,微潮,痛觉较迟钝;真皮层内残存的皮肤附件,上皮增殖形成上皮岛,如不感染,融合修复,3-4W愈合;常有疤痕增生。 Ⅲ。烧伤:皮肤全层、皮下、肌肉、骨骼;无水疱,蜡白、焦黄、碳化,皮革装焦痂,可有树枝状栓塞血管,痛觉消失;大面积靠植皮/小面积通过周围健康组织爬行、收缩愈合创

烧伤

第九章创伤性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二节烧伤 烧伤(burn)泛指由热力、电流、化学物质、激光放射线等所造成的组织损伤。热力烧伤(thermal injury)是指由火焰、热液、蒸汽、热固体等引起的组织损伤。通常所称烧伤或狭义的烧伤,一般指热力所造成的烧伤。本届节要介绍热力烧伤的相关内容。 【病理生理与临床分期】 根据烧伤办理生理特点,病程大致分为4期,各期之间往往互相重叠互相影响。分期的目的是为了突出各阶段临床处理的重点。 1、急性体液渗出期组织烧伤后的立即反应是体液渗出,伤后2-3小时最为急剧,8小时达到高峰,随后逐步缓解,48小时渐趋稳定并开始回吸收。此期由于体液的大量渗出和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容易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临床又称为休克期。 2、感染期从烧伤渗出液回吸收开始,感染的危险即已存在并持续至创面完全愈合。烧伤早期因为皮肤生理屏障被破坏,致病菌在创面中的坏死组织和渗出液中大量繁殖;严重烧伤后的应激反应及休克的打击,全身免疫功能低下,对病原菌的易感性增加,通常在休克的同时即可并发局部和全身性感染。深度烧伤形成的凝固性坏死及焦痂,在伤后2~3周可进入广泛组织溶解阶段,此期细菌极易通过创面侵入机体引起感染,此阶段为烧伤并发全身性感染的又一峰期。 3、修复期烧伤后组织修复在炎症反应的同时即已开始。创面的修复与烧伤的深度、面积及感染的程度密切相关。浅度烧伤多能自行修复,无瘢痕形成;深Ⅱ?烧伤靠残存的上皮岛融合修复,如无感染,大约3~4周逐渐修复,留有瘢痕;Ⅲ?烧伤形成瘢痕或挛缩,可导致机体畸形和功能障碍,需靠皮肤移植修复。 4、康复期 深度创面愈合后,可形成瘢痕,严重影响外观和功能,需要功能锻炼、工疗、体疗和整形以期恢复;某些器官功能损害及心理异常也需要一个恢复过程;深度创面愈合后,常伴有瘙痒或疼痛、反复出现水疱甚至破溃,并发感染,形成残余创面,这种现象的终止往往需要较长时间;严重大面积深度烧伤愈合后,由于大部分汗腺被毁,机体热调节体温能力下降,在夏季,这类伤员多感全身不适,常需2~3年的调整适应过程。 【伤情判断与临床表现】 根据烧伤的面积、深度和部位而定,观察创面变化和全身情况。 (一)烧伤面积和深度估计 1.烧伤面积以相对于体表面积的百分率表示。估计方法有多种,目前国内多采用中国新九分法和手掌法。 (1)中国新九分法:将人体体表面积划分为11个9%, 另加1%,其中头颈部为9%、双上肢为18%(2个9%)、躯干(包括会阴)为27%(3个9%)、双下肢(包括臀部)为46%(5个9%+1%),如图:

化学灼伤的现场急救

化学中毒主要是由下列原因引起的: ①由呼吸道吸入有毒物质的蒸气。 ② 有毒药品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人体。 ③吃进被有毒物质污染的食物或者饮料,品尝或者误食有毒药品。 化学灼伤则是因为皮肤直接接触强腐蚀性物质、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如浓酸、 浓碱、氢氟酸、钠、溴等引起的局部外伤。预防措施如下: ①最重要的是保护好眼睛!在化学实验室里应该向来配戴护目镜(平光玻璃或者有 机 玻璃眼镜),防止眼睛受刺激性气体薰染,防止任何化学药品特殊是强酸、强碱、玻 璃屑等异物进入眼内。 ② 禁止用手直接取用任何化学药品,使用毒品时除用药匙、量器外必须配戴橡皮 手套,实验后即将清洗仪器用具,即将用肥皂洗手。 ③ 尽量避免吸入任何药品和溶剂蒸气。处理具有刺激性的,恶臭的和有毒的化学 药品时,如H2S 、NO2 、Cl2 、Br2 、CO 、SO2 、SO3 、HCl 、HF、浓硝酸、发烟硫酸、浓盐酸,乙酰氯等,必须在通风橱中进行。通风橱开启后,不要把头伸入橱内, 并保持实验室通风良好。 ④严禁在酸性介质中使用氰化物。 ⑤ 禁止口吸吸管移取浓酸、浓碱,有毒液体,应该用洗耳球吸取。禁止冒险品尝 药品试剂,不得用鼻子直接嗅气体,而是用手向鼻孔扇入少量气体。 ⑥ 不要用乙醇等有机溶剂擦洗溅在皮肤上的药品,这种做法反而增加皮肤对药品的吸收速度。 ⑦ 实验室里禁止吸烟进食,禁止赤膊穿拖鞋。 化学性烧伤是严重的眼科急诊,通常由酸或者碱造成。其他形式的烧伤如催泪瓦 斯 (teargas )烧伤,也应按化学性烧伤处理,但普通不会造成眼部的永久性损伤。 1 碱性烧伤碱要比酸对眼部破坏力大得多。因为碱与细胞膜的脂类结合后能迅 速穿透角膜和前房。碱的致伤作用主要是pH 的改变而不是碱的金属离子。是否发生永久性的损伤除了取决于碱的浓度和性质之外,更重要的是自受伤到眼部冲洗时间间隔的长短。 2 酸性烧伤酸的致伤作用仅限于酸与眼部组织接触后的数分钟至数小时,由于 酸沉淀了组织中的蛋白质,迅速形成为了“屏障”而使酸不易穿入眼内组织。但是氢氟酸(HF)和含重金属离子的酸有穿透角膜与前房的能力,要特殊引起重视。 化学性烧伤的分级与预后

(完整版)烧伤康复

烧伤康复 一、概述 (一)定义烧伤是由于热力(火、热气、热液或固体等)、电、光、化学物质及放射线等引起的人体皮肤和粘膜甚至肌肉、骨骼的损伤。重者可引起全身一系列的应激反应,后期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二)临床分期 根据烧伤的病理生理特点,将烧伤的临床过程分为三期: (1)体液渗出期(又称休克期或复苏期)烧伤后早期由于血管通透性增高,大量血浆从血管内渗出,持续时间达36h〜48h。由于有效循环血量明显下降,可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同时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 (2)感染期烧伤创面皮肤坏死利于细菌繁殖,尤其是严重烧伤后机体抵抗力低下,对病菌的易感性增高,常出现创面感染甚至全身性感染。此期大约持续4周左右。 (3)修复期烧伤创面出现炎性反应的同时,组织的修复已经开始。浅度的烧伤可自行愈合,而深度烧伤多难自愈,需用植皮等方法修复。但创面愈合后会残留大量瘢痕,瘢痕继发增生、挛缩,可导致关节功能障碍。 二、康复功能评定 (一)烧伤面积的评定 1.中国新九分法以身体不同部位占体表面积的百分数表示。(见表1) 表1中国新九分法表 部位占成人体表面积%占儿童体表面积%头颈部面部 3 1X9=9 9+(12-年龄) 发部 3 颈部 3 双上肢双上臂7 2X9=18 2X9 双前臂 6 双手 5 躯干躯干前面13 3X9=27 3X9 躯干后面13

会阴 1 双下肢、臀部 双臀 55X9+1=465X9+1-(12-年龄) 双大腿 21 双小腿 13 双足 7 2.手掌法患者本人一个手掌(指并拢)的面积相当于其体表面积的1%,以 此来估计烧伤面积。一般用于小面积的烧伤。 (二)烧伤深度的评定常用三度四分法(见表2)。 表2三度四分法 1°表皮层局部红斑,轻度红3~5日可痊愈,不留瘢痕 (红斑型)肿,表面干燥,无水 疱,疼痛和烧灼感 浅n°伤及真皮浅水疱较大,渗出较2周可痊愈,有色素沉着,不 健存 伤及真皮深小水疱,基底红白相3~4周痊愈,愈后留有瘢痕 (水疱型)层,尚残留间,感觉迟钝 皮肤附件 111°伤及皮肤全创面无水疱,苍白或需创面植皮愈合愈后遗留瘢 (焦痂型)层,可达皮焦黄,皮革样焦痂,痕 下、肌肉,可见树枝状血管栓 甚至骨骼塞,感觉消失 (三)烧伤严重程度的评定 1.轻度总烧伤面积<10%。的n°烧伤。 2.中度总烧伤面积11%~30%;或ni°烧伤面积<10%。 3.重度烧伤总面积31%~50%;或田。烧伤面积11%~20%;或烧伤面积 <31%,且有下列情况之一者:(1)全身情况较重或已有休克。(2)复合伤或中毒。(3)中、重度吸入性损伤。 深度损伤深度 临床特点 创面愈合过程 (水疱型) 层,生发层多,基底红润,剧痛留瘢痕 深n°

烧伤护理

烧伤护理 一、概述:由热力所引起的组织损伤统称烧伤。 烧伤为平、战时常见外伤。平时烧伤发生率约为外科住院病人的3-5%。在常规武器的条件下,根据近几次战争的统计,烧伤的发生率一般在3~16%。 二、致伤原因和伤情判断 (一)致伤原因:最常见的热力烧伤,占90%,如沸水,火焰,热金属、沸液、蒸汽等; 其次为化学烧伤,如强酸、强硷、磷、镁等,占7%;再次为电烧伤,占4%;其它还有放射性烧伤,闪光烧伤等。其中生活上的烫伤和火焰烧伤占84%,但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非生活烧伤增多。 (二)伤情判断: 烧伤严重程度的判断,主要依据烧伤的面积、深度、部位、年龄、有无合并伤,伤前的体质强弱,有无内脏器质性疾患等因素综合判断。 1.面积估计:(estimation of burn area) (1)中国九分法:即将全身体表面积划分为11个9%的倍数来计算。 部位占成人体表%占儿童体表% 发部3 头颈面部3 9 9+ (12-年龄) 颈部3 双上臂7 双上肢双前臂6 18 18 双手5 躯干前13 躯干躯干后13 27 27 会阴1 双臀5 双下肢双大腿21 45+1 45+1-(12-年龄) 双小腿13 双足7 (2)手掌法:以伤员自已手掌五指并拢,手掌面积即占全身体表面积的1%。对小面积的 烧伤直接以手掌法来计算,大面积烧伤则以手掌法减去未烧伤的面积,使用更为方便。 (3)小儿面积估计: 头面颈部面积%=9+(12-年龄)臀部及双下肢面积%=46-(12-年龄) 2.烧伤深度的识别(determination of burn depth) 三度四分法: 一度烧伤:伤及表皮层,皮肤灼红,痛,无水泡,拔毛试验 二度烧伤:浅二度烧伤:伤及表皮、真皮层,大水泡,泡壁薄,基底潮红,剧痛,水肿 明显。 深二度烧伤:伤及真皮深层,小水泡,泡壁厚,基底苍白潮红相间、湿润, 网状血管堵塞,痛觉迟钝 三度烧伤:伤皮肤全层,深达皮下、肌肉、骨骼。无水泡,痛觉消失,无弹性,干燥如皮,革样或蜡白、焦黄、碳化成焦痂,痂下水肿 由于皮肤的厚薄在不同个体与不同部位有较大差异,不同年龄也有差异,深Ⅱ度和Ⅲ度烧伤在早期有时难以准确区分。可在治疗过程中加以核实,一般在2~3周后创面属于深Ⅱ度或Ⅲ度将明朗。小儿皮肤薄,常易把Ⅲ度烧伤误认为深Ⅱ度烧伤,应特别注意。

医学临床三基训练医师临床医学基本知识外科学外科总论烧伤冷伤和咬蜇伤_真题-无答案

医学临床三基训练医师临床医学基本知识外科学外科总论 烧伤、冷伤和咬蜇伤 (总分88,考试时间600分钟) 一、选择题A型题 1. 按中国九分法,成人一侧大腿体表面积为() A. 5.25% B. 10.5% C. 21% D. 23% E. 46% 2. 按三度四分法,水疱性烧伤伤及() A. 表皮 B. 真皮 C. 皮下 D. 皮肤全层 E. 肌肉 3. 按三度四分法,焦痂性烧伤伤及() A. 表皮 B. 皮肤生化层 C. 真皮浅层 D. 真皮深层 E. 皮肤全层或皮下 4. 按三度四分法,浅二度烧伤创面愈合时间为伤后() A. 3~5天 B. 1~2周 C. 3~4周 D. 5~6周 E. 6周后 5. 三度创面愈合过程的特点为() A. 伤后3~5天愈合,不留瘢痕 B. 伤后1~2周愈合,不留瘢痕 C. 3~4周痊愈,留有瘢痕 D. 3~4周痊愈,不留瘢痕 E. 需植皮后愈后,遗留瘢痕或畸形 6. 轻度烧伤是指烧伤面积(二度)() A. <5% B. <10% C. 10%~29% D. 30%~49% E. >50% 7. 下列哪项属重度烧伤() A. 烧伤面积(二度)20% B. 三度面积9% C. 三度面积2.5% D. 烧伤面积25%并吸入性损伤 E. 烧伤面积>50% 8. 烧伤休克的特点是()

A. 低血容量性休克 B. 失血性休克 C. 脉搏增快 D. 尿量正常或减少 E. 血压正常或升高 9. 监测烧伤休克最简便有效的指标是() A. 心率 B. 脉搏 C. 呼吸 D. 血压 E. 尿量 10. 中厚皮片的特点是() A. 仅含表皮层 B. 含表皮和部分真皮 C. 含皮肤全层 D. 含皮下组织 E. 成活后功能差 11. 浓硫酸烧伤后早期处理最恰当的方法是() A. 立即脱离现场并迅速用大量清水冲洗 B. 立即使用中和剂 C. 用硼酸溶液冲剂 D. 立即使用解毒剂 E. 立即进手术室清创 12. 预防烧伤后器官并发症的基本方法是() A. 及早清创 B. 及时纠正低血容量,预防感染 C. 尽早使用胃肠道营养 D. 免疫增强疗法 E. 使用大剂量抗生素 13. 烧伤暴发性脓毒血症发生于() A. 休克期 B. 水肿回吸收期 C. 慢性衰竭期 D. 康复期 E. 伤后2周内 14. 二重感染是指() A. 多种致病微生物引起的感染 B. 特殊厌氧菌引起的感染 C. 多种细菌引起的感染 D. 使用抗生素时耐药菌株引起的感染 E. 结核继发化菌引起的感染 15. 下列哪项符合深二度烧伤的特点() A. 伤及真皮浅层 B. 剧痛、感觉过敏 C. 需植皮后愈合 D. 一般3~4周愈合 E. 愈后不留瘢痕 16. 关于烧伤清创术,恰当的是() A. 伤后立即进行 B. 有休克时,采用“彻底”清创法 C. 休克好转后清除创面沾染 D. 彻底清除所有水疱皮 E. 均应在全身麻醉下进行 二、选择题X型题 17. 关于烧伤治疗原则,正确的是() A. 保护创面,防止沾染 B. 预防和治疗低血容量性休克 C. 治疗全身和局部感染

烧伤外科主治医师章节知识:烧伤休克的病理生理改变

烧伤外科主治医师章节知识:烧伤休克的病理生理改变 烧伤外科主治医师章节知识:烧伤休克的病理生理改变 导语:烧伤一般是指由热力(包括热液、蒸汽、高温气体、火焰、电能、化学物质、放射线、灼热金属液体或固体等)所引起的组织损害。烧伤休克的病理生理会发生怎样的改变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烧伤休克的病理生理改变 (一)微循环的变化 烧伤后由于大量体液丢失和血细胞破坏,导致有效循环血容量显著减少,引起循环容量降低、动脉血压下降。此时机体通过一系列代偿机制调节和矫正所发生的病理变化。包括:通过主动脉弓和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引起血管舒缩中枢加压反射,交感—肾上腺轴兴奋导致大量儿茶酚胺释放以及肾素—血管紧张素分泌增加等环节,可引起心跳加快、心排出量增加以维持循环相对稳定;又通过选择性收缩外周和内脏的小血管使循环血量重新分布,保证心、脑等重要器官的有效灌注。由于内脏小动、静脉血管平滑肌及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受儿茶酚胺等激素的影响发生强烈收缩,动静脉间短路开放,结果外周血管阻力和回心血量均有所增加;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和后括约肌相对开放有助于组织液回吸收和血容量得到部分补偿。但微循环内因前括约肌收缩而致“只出不进”,血量减少,组织仍处于低灌注、缺氧状态。若能在此时去除病因积极复苏,休克常容易得到纠正。因此烧伤病人复苏治疗应及早进行。 若休克继续进展,微循环将进一步因动静脉短路和直捷通道大量开放,使原有的组织灌流不足更加严重,细胞因严重缺氧处于无氧代谢状况,并出现能量不足、乳酸类产物蓄积和舒血管的介质如组胺、缓激肽等释放。这些物质可直接引起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张,而后括约肌则因为对其敏感性低仍处于收缩状态。结果微循环内“只进不出”,血液滞留,毛细血管网内静水压升高、通透性增强致血浆外渗、血液浓缩和血液粘稠度增加,于是又进一步降低回心血量,导致心排出量继续下降,心、脑器官灌注不足,休克加重而进入抑制期。此时

烧伤病理生理

烧伤病理生理 烧伤是一种常见的外伤,它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损伤。烧伤病理生理是研究烧伤对人体组织和器官的影响及其机制的学科。本文将从烧伤的定义、分类、病理生理机制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烧伤的定义和分类 烧伤是指由于热、电、化学物质或辐射等因素引起的人体组织损伤。根据烧伤的程度和深度,烧伤可分为一度、二度和三度烧伤。一度烧伤是指只有表皮受损的烧伤,表现为红肿、疼痛等症状;二度烧伤是指表皮和真皮受损的烧伤,表现为水泡、疼痛等症状;三度烧伤是指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全部受损的烧伤,表现为皮肤坏死、无痛等症状。 二、烧伤的病理生理机制 烧伤对人体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血管损伤:烧伤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组织水肿。

2. 组织坏死:烧伤会导致组织细胞死亡,特别是在三度烧伤时,皮肤 和皮下组织全部坏死。 3. 炎症反应:烧伤会引起炎症反应,包括白细胞浸润、炎性介质释放等,导致组织损伤加重。 4. 液体丢失:烧伤会导致大量液体丢失,导致血容量不足,血压下降。 5. 感染:烧伤后易发生感染,因为烧伤后皮肤失去了保护功能,容易 受到细菌感染。 三、烧伤的治疗 烧伤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休息:烧伤后需要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劳累。 2. 消炎:烧伤后易发生感染,需要及时使用抗生素等药物进行消炎治疗。 3. 保湿:烧伤后需要保持皮肤湿润,使用保湿剂等药物进行治疗。 4. 手术:对于严重的烧伤,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包括清创、植皮等。

5. 康复:烧伤后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包括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 总之,烧伤是一种严重的外伤,对人体造成的损伤很大。烧伤病理生理是研究烧伤对人体组织和器官的影响及其机制的学科。对于烧伤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身体状况,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烧伤的病理生理和临床分期

烧伤的病理生理及临床分期 (一)急性体液渗出期(休克期) 组织烧伤后的立即反应就是体液渗出,一般要持续36^48小时。小面积浅度烧伤,体液的渗出量有限,通过人体的代偿,不致影响全身的有效循环血量。烧伤面积大而深者,由于体液的大量渗出和其他血液动力学的变化,可急剧发生休克。烧伤早期的休克基本属于低血容量休克,但与一般急性失血不同之处在于体液的渗出是逐步的,伤后2-3小时最为急剧,8小时达高峰,随后逐渐减缓,至48小时渐趋恢复,渗出于组织间的水肿液开始回收,临床表现为血压趋向稳定,尿液开始增多。正是根据上述规律,烧伤早期的补液速度应掌握先快后慢的原则。 (二)感染期 烧伤水肿回收期一开始,感染就上升为主要矛盾。浅度烧伤如早期创面处理不当,可出现创周炎症(如蜂窝织炎)。严重烧伤由于经历休克的打击,全身免疫功能处于低迷状态,对病原菌的易感性很高,早期暴发全身性感染的几率也高,且预后也最严重。我国救治烧伤的一条重要经验,即及时纠正休克,就有抗感染的含义。 感染的威胁将持续到创面愈合。烧伤的特点是广泛的生理屏障损害,又有广泛的坏死组织和渗出,是微生物良好的培养基。热力损伤组织,先是凝固性坏死,随之为组织溶解,伤后2-3周,组织广泛溶解阶段,又是全身性感染的又一高峰期。与此同时,与健康组织交界处的肉芽组织也逐渐形成,坏死组织如能及时清除或引流,肉芽组织屏障多数在2周左右形成,可限制病原菌的侵人。如处理不当,病原菌可侵人邻近的非烧伤组织。大面积的侵入性感染,痂下组织菌量常超过105 /g,菌量继续增多,可形成烧伤创面脓毒症。创面表现晦暗、糟烂、凹陷,出现坏死斑,即使细菌未侵人血液,也可致死。为此,近年多采用早期切痴或削痴手术,及时皮肤移植以消灭创面。当创面基本修复后,并发症明显减少。 (三)修复期 组织烧伤后,炎症反应的同时,组织修复也已开始。浅度烧伤多能自行修复,深11o“靠残存的上皮岛融合修复;1110“烧伤靠皮肤移植修复。切除烧伤坏死组织和皮肤移植的工作,目前多数已在感染期进行,修复期实际只对一些残余、零星小创面的补遗性的修复,并对一些关节、功能部位进行防挛缩、畸形的措施与锻炼。大面积深度烧伤的康复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有的还需要作整形手术。

外科学-烧伤理论及临床

烧伤理论及临床 烧伤分类:热力烧伤:狭义烧伤 电击伤:电流通过人体 化学烧伤:化学物质局部损伤,可以合并热力 损伤。 热力烧伤(狭义烧伤) 1、定义:由火焰、热液、高温气体、激光、炽热金属液体或固体等引起的组织损害,为通常所称的或狭义的烧伤(临床上将热液、蒸汽所致烧伤称之为烫伤) 2、程度因素:温度和作用时间(大于44摄氏度) 3、烧伤严重程度评估:烧伤面积 烧伤深度 是否有呼吸道烧伤 是否有合并其它外伤及严重程度 伤前的全身情况 4、成人烧伤面积估算 儿童烧伤面积估算 九分法有变化:头大下肢小 头颈部=9+(12-年龄) 双下肢+臀部=46-(12-年龄)

5、皮肤结构特点: 表皮:生发层,同乳突层波浪状接触,连接疏松 真皮:乳突层,血管神经的终末端 网状层,致密的弹力纤维构成两层连接紧密 皮肤的附属结构:皮脂腺、汗腺、毛囊,大部分在 网状层 6、皮肤结构特点 不同部位皮肤的厚度是不同的 不同部位皮肤附属结构的多少是不同的 不同部位皮肤血液供应是有差异的 7、烧伤局部创面分度 I°烧伤 伤及表皮浅层,皮肤红斑、干燥、烧灼感,无水泡。 浅II°烧伤 伤及真皮乳头层,大水疱,基底潮红,痛觉敏感。 肢体或局部肿胀不重。 深II°烧伤 伤及真皮网状层,小水泡,基底红白相间,痛觉迟钝。 肢体或局部肿胀,触之后期较硬。 III°烧伤火焰及液体的不同 伤及皮肤全层,可达肌肉骨骼,火焰烧伤干燥、坚硬如皮革,腊白焦黄,炭化成焦痂,痂下可见树枝状栓塞的血管,热液局部苍

白,烧烤组织和水煮组织,后期肢体或局部肿胀严 重,需焦痂切开减张。 8、烧伤深度判断总结 I°烧伤:生发层完好 浅II°烧伤:生发层部分完好 深II°烧伤:生发层全部损坏,附属结构大部完好 III°烧伤:全部破坏 (主要依据面积和深度,是否合并呼吸道烧伤,是否合并有复合伤) 9、烧伤严重程度判断 轻度烧伤:II°烧伤面积10%以下 中度烧伤:II°面积11%-29% 或III°面积不足 10% 重度烧伤 总面积31%-50% 或III°面积达11%-20% 或II° III°烧伤并休克、复合伤、吸入性损伤 特重度烧伤:总烧伤面积达50%以上或III°面积达 20%以上 10、病理生理和临床分期 1、体液渗出期(休克期) 立即反应是体液渗出,烧伤面积大而深者,体液渗出是逐步的,2-3小时最为急剧,8小时达到高峰,随后逐步缓解,48

海南省2017年临床医学理论外科学温习笔记(七)

海南省2017年临床医学理论《外科学》温习笔记(七) 一、烧伤伤情判断 (一)面积(新中国九分法):头颈部9%,双上肢2*9,躯干3*9%,双下肢5*9+1%。成年人并指掌面占自身1%。儿童头颈部9+(12-年龄)%,双下肢46-(12-年龄)%。 (二)深度:采用三度四分法。 1.Ⅰ°:(红斑性烧伤)仅表皮浅层,生发层存在;表面红斑、干燥,烧灼感,3~7d 脱屑痊愈,表皮完整,温度稍高。 2.浅Ⅱ°:伤及表皮生发层、真皮乳头层;局部红肿,薄皮水泡,内含黄色清亮液;剥脱后红润潮湿、疼痛明显;1~2w愈合,一般无瘢痕,有色素沉着。 3.深Ⅱ°:伤及真皮层,深浅不一;厚皮水疱脱痂后红白相间,痛觉迟缓;若不感染3~4w愈合,瘢痕形成。 4.Ⅲ°:伤及全皮层乃至皮下、肌、骨骼;无水泡,呈蜡白或焦黄乃至碳化;无痛觉,局部低温;痂下可见树枝状栓塞的血管;需植皮修复;只有小面积伤才能靠周围爬行修复而收缩愈合。 (三)严峻度 1.轻度Ⅱ°<10% 2.中度Ⅱ°11~30%;Ⅲ°<10% 3.重度Ⅲ°11~20%;面积达31~50%;面积不大,但发生休克、呼吸道烧伤、重复合伤。 4.特重烧伤总面积>50%;Ⅲ°>20%;存在重呼吸道损伤、复合伤。 (四)吸入性损伤 包括热力、化学刺激损伤;诊断:①呼吸道刺激,咳出碳末痰,呼吸困难,肺部哮鸣音; ②火灾现场相对密闭;③面颈口鼻周有深度烧伤,声音沙哑。 二、烧伤病理生理、临床分期 (一)急性体液渗出期/休克期 持续36~48h;大面积者引发休克;初期属于低血容量休克,但区别于大出血,呈慢慢,2~3h最急剧,8h达顶峰,随后减缓,48h恢复;故临床补液应先快后慢。

中国眼烧伤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21年)

中国眼烧伤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21年) 【摘要】眼烧伤主要包括化学烧伤和热烧伤,通常由酸性、碱性等化学物质或热源物质等接触角 膜、眼表、眼睑以及周围皮肤等造成,是临床常见的眼科急症。烧伤物质可对眼睑、眼表、角膜及眼内 组织造成潜在的永久性损伤,甚至导致失明。目前临床对于眼烧伤缺乏规范统一的诊疗方法和标准, 导致相当一部分患者预后不良。为此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角膜病学组经过充分讨论,制定本共识, 以期为眼烧伤的临床诊疗工作提供指导性意见。(中华眼科杂志,2021,57:254⁃260) 【关键词】眼烧伤;诊疗准则(主题) 眼烧伤主要包括化学烧伤和热烧伤两类,是临床常见的眼科急症。化学烧 伤主要包括酸烧伤和碱烧伤等,热烧伤主要因热源物质导致。由于眼烧伤的严 重程度和现场急症处理的个体差异较大,加上各级医疗机构眼科医师对眼烧伤 缺乏统一而规范的诊疗方法,因此可能导致救治不当或贻误最佳治疗时机,致 使我国相当一部分眼烧伤患者预后不良甚至失去复明机会。为此中华医学会眼科 学分会角膜病学组经过充分讨论制定本共识,以期为眼烧伤的临床诊疗工作提 供指导性意见。 一、定义、流行病学特征和烧伤物质 (一)定义 眼烧伤通常由酸性、碱性等化学物质或热源物质接触眼睑、眼表、角膜等 造成,是临床常见的眼科急症,可对眼睑、眼表、角膜及眼内组织等造成潜在的 永久性损伤,甚至导致失明。 (二)流行病学特征 化学物质或热源物质造成的眼部损伤相对常见,国外报道眼烧伤占眼外伤 系列事件的 11.5%~ 22.1%[1]。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劳动防护意识和防护设 备技术等相对薄弱,眼烧伤较发达国家常见且程度更严重,住院患者中眼烧伤约 占眼外伤事件的29.9%[2]。 (三)烧伤物质性质分类[3‐4] 1.化学物质 (1)酸性物质:主要包括硫酸、盐酸、硝酸、磷酸、乙酸等。 (2)碱性物质:主要分为 3 类。①碱金属类:钠、钾和氢氧化钾等;②碱 土金属类:钙、氢氧化钙、氯化钙等;③氨类:氢氧化铵、氯化铵等。

烧伤教案

广西中医药大学《外科学》课讲义 课程名称:外科学任课教师(职称):胡栓贵副教授 授课对象及时间:2013级骨伤专业(本部)2016-03-30 授课题目(章节):第十四章烧伤 课程名称:_ 《外科学》 _任课教师(职称):胡栓贵讲师 授课对象及时间:__骨伤专业 授课题目(章节)__第十四章烧伤教具:____ 多媒体电脑_______ 基本教材:_《外科学》(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第六版吴在德主编)___________ _教学目的:_ 1.了解热烧伤病理生理变化 2.掌握热烧伤面积计算和深度判断方法 3·掌握烧伤的现场急救和治疗原则 4.熟悉烧伤的初期处理和补液方法 5.了解电烧伤特点和急救 教学重点、难点:是烧伤休克的临床表现和补液方法。 教学方法:课堂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方法教学,通过临床表现图片的展示,加深学生对各度烧伤临床特点的认识。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课时安排:__ 2 学时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程作业或思考题:男性,60kg,当日上午8时被沸水烫伤,1小时后送往医院。 检查:神志清楚,P100次/分,Bp14/10kpa,头面、胸、腹部、两前臂、双手、两小腿、双足广泛烫伤,且背部散在有约2手掌面积。均为Ⅱ、Ⅲ度烧伤。9时开始静脉输液,10时入手术室清创,11时返回病房。 问:①烧伤总面积是多少?②伤后第一个24小时补液总量是多少?③液体应如何分配? ④输液计划起算时间应如何掌握? 教学后记:_ 按教学计划完成教学工作。讲课中同学们的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气氛活跃,学习积极性高。学生普遍反映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能生动的体现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将同学们在社会实践中的所见所闻在课堂上讨论,使教学内容更加易于理解和掌握。 教研室主任意见:

烧伤治疗进展的回顾与展望

烧伤治疗进展的回顾与展望 一、概述 烧伤治疗学是外科学一个较年轻的分支,它是研究和治疗由于热力、化学物质、光、电以及放射线等对人体皮肤或粘膜及其深部组织,如肌肉、骨、关节甚至内脏器官损害的一门临床学科。因为皮肤是身体最大的器官,一旦遭到严重烧伤,就会使其重要的保护身体内环境稳定的功能受到破坏或丧失,并导致人体发生一系列的“应激”反应,产生全身病理生理、生物化学、免疫、代谢等一系列复杂改变,可造成全身各个内脏和系统不同程度的功能、代谢和形态上的变化,从而引起烧伤病人出现诸如休克、感染、多器官功能不全等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证。所以说严重烧伤不单纯是一种局部的损伤,而是一种全身性疾患。 烧伤无论在和平时期和战争时期都是常见创伤,一般以热力烧伤(包括热液,如水、汤、油等、蒸气、高温气体、火焰、炽热金属或塑料液体和固体,如钢水、钢锭或高温塑料等)为主。随着现代工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化学和电子烧伤亦呈增多的趋势。在森林火灾、易燃易爆物燃烧爆炸、公共场所失火及现代战争均可造成成批的伤员。据第三军医大学烧伤研究所报告,该所1986~1990年烧伤门诊数和住院病人数推算,每年百万人中约有5000~10000人烧伤。战争时期烧伤发生率则更高。 烧伤的严重程度与以下因素有关:1.烧伤面积。2.烧伤深度。 3.烧伤部位。 4.烧伤原因。 5.病人年龄。 6.病人体质状况。 7.有无合

并伤(如呼吸道损伤)或中毒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烧伤面积和深度,当然,这几种因素又相互有关联和影响,在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应全面予以考虑和处置。 烧伤面积的估计是指烧伤范围占全身体表面积的百分数,我国一般采用经实测中国人体表面积而建立的“中国新九分法”来表示。烧伤深度的分类方法则较多,我国传统惯用“三度四分法”;烧伤湿性疗法(MEBT)倡用“三度六分法”。同时为了便于成批伤员的收容、组织抢救、及组织人力、物力的安排,根据烧伤面积和深度以及有无合并伤等情况,我国也制定了烧伤严重程度的中国分类法,即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特重度四类。 烧伤局部组织的病理变化,按局部损伤程度的不同层次,将其划分为类似同心园状的三个区带,即:1.中心为凝固坏死带;2.周围为毛细血管淤滞带。3.外围为充血带。其中淤滞带代表部分组织损伤,属“间生态”状态,充血带和淤滞带组织的主要改变是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和扩张;血流缓慢和容易发生微血管拴塞;使局部组织缺氧并造成对全身的影响,因此,如何阻止和改善淤滞带和充血带的病理生理变化及其对全身的影响,使其尽快的恢复并达到生理的修复状态,而不是向更深或更坏的病理变化发展,对淤滞带而言是十分关键的问题。从这种认识出发,烧伤的局部处理除了要重视防治感染外,重视对淤滞带病理变化的防治,并使之达到尽快的恢复和生理愈合,才能有利于对烧伤损害的防治。 烧伤引起的一系列全身复杂的病理生理变化,就整个烧伤的

烧伤整形科考点

整形科考点 伤口愈合 (1)伤口愈合的类型 1)一期愈合:组织的修复以原来组织细胞为主,仅含少量纤维组织,愈合后外形功能良好。 2)二期愈合:组织的修复以纤维组织为主,存在瘢痕增生或挛缩,引起畸形或功能不良。又称瘢痕愈合。 (2)病理生理过程 1)纤维蛋白充填受伤时伤口的裂隙为血凝块及纤维蛋白所充填,以止血及封闭伤口。2)细胞增生期:伤口周围炎性反应,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及新生血管构成肉芽肿充填伤口间隙,并逐渐转化为纤维组织牢固连接伤口。 3)组织塑形增生的细胞和基质继续变化调整,适应机体的功能需要。 (3)相关的生长因子 伤口愈合过程中,有多种细胞及介质参加。巨噬细胞可释放行为成长因子、上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等,淋巴细胞、血小板也释放出多种因子参与组织修复过程。 (4)伤口愈合异常 (5)胎儿伤口愈合的特点 (6)伤口良好愈合的临床相关因素 感染、异物存留、血运不佳、局部固定不良、全身情况底下等因素,都会影响组织修复过程。 皮片移植术 (1)适应证与禁忌证 1)适应证:适用于全身各部位不能或不宜直接拉拢缝合的皮肤全层缺损的覆盖,但其基底须满足血运良好、无重要深层组织器官的暴露等条件。 2)禁忌证:①无骨膜或软骨膜的皮质骨面或软骨表面;②裸露的神经干表面;③无腱膜的肌腱表面;④放射治疗后的组织;⑤细菌总数>105/g的感染创面;⑥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创面;⑦裸露异物的表面。(2)常用分类 断层皮片:含有表皮和一部分不同厚度的真皮的皮片,依真皮厚度可分为薄断层皮片(亦称刃厚皮片、超薄皮片)、中厚断层皮片和厚断层皮片。 全厚皮片:含有表皮和真皮即皮肤全层的皮片。(3)成活过程.要点 第一期:血清吸取期前24-48小时,纤维蛋白层形成将皮片与受区粘连,血清渗出,皮片而由此吸取营养。第二期:密切结合漆皮片与受区连接紧密,各自的毛细血管重新排列。第三期:血运形成期72小时后开始,受区的纤维长入,或受区与皮片相通,可能为受区毛细血管长入,或受区与皮片内的毛细血管相吻接,或两种情况兼而有之。(4)术后护理:1)受区处理:a:防治感染。b:及时清除积血积液。2)预防感染,免受机械性损伤。(5)失败原因及其避免和挽救方法:1)血肿受区应仔细,彻底止血。2)感染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认真准备创面。3)包扎固定不当,过紧或过松,皮片与基底错动。4)受区血运欠佳、失神经等因素会影响皮片的成活。5)全身情况差,如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糖尿病等。 皮瓣移植术 (1)适应证 修复有深层重要组织、器官暴露的创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