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上学期复习提纲

基础知识上学期复习提纲
基础知识上学期复习提纲

一.物质的构成和变化

(一)物质的多样性

1.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

从宏观和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

物质的三态变化是变化

2.物质的分类

(1)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2)从组成上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

混合物:由混合而成的物质

纯净物:由组成的物质

单质:由组成的化合物:由组成的________

氧化物:由组成且其中一种是化合物

(二)微粒构成物质

1.物质的微粒性

(1)知道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2)知道什么是分子、原子和离子(含常见原子团)。★

(3)认识分子的主要性质。★★

(4)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i.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固态非金属单质(金刚石、石墨)例如Fe、C等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O2、N2、H2、CH4、NH3、HCl、H2SO4等

由离子构成的物质:NaCl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ii.分子是保持物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中最小粒子。离子

是原子或原子团

iii.分子和原子的共同特征:不断,彼此间有,质量和体积都________

ⅳ.分子、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可分,不可分

2.原子的构成

(1)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一般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2)知道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3)知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化学性质有密切关系。★

i.原子的结构:原子是由带正电荷的和带负电荷的核外构成;原子核是由带的和不带电的构成

ii.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上,所以相对原子质量等于_____________

iii.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 4,较易电子;非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 4,较易电子;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电子为,(He为),达到稳定

iv 决定了元素的种类;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的排布,特别是与有密切关系。当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元素的化学性质还与电子层数有关

3.原子与分子原子与离子的关系和相互转化

(1)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2)知道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相互转化。★

原子、离子的判断:

原子: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显电中性,氧原子表示为_________

阳离子: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带电荷,镁离子表示为________

阴离子: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带电荷,氯离子表示为________ 写出下列离子符号:

氢离子钠离子镁离子氧离子铝离子______ 氯离子钾离子钙离子亚铁离子铜离子______ 铁离子硫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________ 氢氧根离子碳酸根离子铵根离子________

(三)化学元素

1.常见元素

(1)知道什么是元素。★

(2)知道氢、碳、氧、氮等常见元素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3)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i.具有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叫元素。元素讲种类,不讲________

ii.熟记常见、常用的元素的符号及名称(1-20号元素符号及名称);

iii.地壳中质量含量较多的四种元素依次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__

2.元素的简单分类

(1)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2)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 4,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 4,

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为,(He为)。

从汉字角度讲

i.有“钅”字旁的是元素,有“石”字旁、“气”字头和“氵”字旁的是元素。

ii.元素周期表按递增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叫原子序数。

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

(四)物质组成的表示

1.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记住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

2.化学式

(1)认识化学式的含义。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上标识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

(2)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

(3)能应用元素的化合价推求化合物的化学式。★★★

(4)能应用化合物的化学式推求元素的化合价。★★★

+1 氢钠钾银、+2镁钙钡锌铜、+3铝铁、-2氧碳酸根硫酸根、-1氯硝酸根氢氧根

i.水由组成,水由构成,1个水分子由构成

注意:对于物质的描述:ⅰ宏观物质对元素ⅱ微观分子对原子ⅲ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

ii.写出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iii.用表示纯净物组成的式子叫化学式

iv.化合物中,元素的正价与负价代数和为,据此可依据化学式推断元素的化合价

和根据化合价检查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

(五)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1.物质的变化

(1)能辨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并能用微粒的观点作出解释。★★★

i.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从微观角度讲,构成物质的______没有改变,只是______发生了改变

ii.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从微观角度讲,构成物质的______发生了改变,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如:呼吸作用、炼钢、光合作用

(2)能识别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i.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色态味、密度、硬度、溶解性、熔沸点等

ii.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氧化性、还原性等

2.化学变化与能量

(1)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热量)的变化。★

(2)知道目前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

i.放热反应:如所有的燃烧、氧化钙与水的反应、镁与稀盐酸的反应、中和反应

ii.吸热反应:碳高温还原二氧化碳

3.催化剂认识催化剂的重要作用。★★

催化剂及催化作用(一变,两不变):

i.催化剂在反应中改变了其他物质反应的速率(加快或减缓);

ii.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变;

(六)几种化学反应

1.反应类型识别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置换反应: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化合物

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一些不属于基本类型的化学反应:甲烷燃烧、酒精燃烧_____氧化反应______

CO+金属氧化物__________还原反应_______

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

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失去氧的反应

注意: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分类是从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种类与数量出发进行的,而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则是从反应过程中反应物是得氧或失氧的角度进行分类的。

2.金属活动性顺序

能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H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Na、Ca除外。(七)质量守恒定律

1.质量守恒定律

(1)依据质量守恒定律,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用微粒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

ⅰ内容:参与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ⅱ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改变,原子个数也没有增减、原子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必然相等

ⅲ对于有气体参见或生成的反应,装置必须密闭且不改变装置的体积

2.化学方程式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见(化学方程式总结)

二.身边的化学物质

(一)空气和水

1.空气

(1)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____78%,____21%,____ 0.94%,____0.03%,其他杂质0.03%

(2)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空气的污染成分:粉尘及有害气体(____、____、____)

空气污染的来源:矿物燃料(煤和石油)的燃烧、工厂的废气及其机动车的尾气(主要是一氧化碳)

2.氧气

(1)知道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用氧气的性质解释一些常见的现象。★★★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高温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主要体现在较强的氧化性,及助燃性见(化学方程式总结)

氧气的主要用途:支持燃烧,提供呼吸(气焊、气割、炼钢、液氧炸弹、呼吸等)

3.二氧化碳

(1)知道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用二氧化碳的性质解释一些常见的现象。★★★

a.透明的金刚石、灰色的石墨和足球状的C60都是由组成的,但是由于它们的_______不同,因此它们的

物理性质存在差异;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_______不同。

b.固态二氧化碳叫。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

i.不能,也不,也不供_____________

ii.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i.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钙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人和动植物的呼吸、煤等燃烧都消耗氧气产生,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却吸收放出。大气中CO2的含量增加,造成,给人类带来危害

d.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结合。冬天用煤火取暖时,一定要装烟囱,并且注意,防止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能够,火焰呈。一氧化碳和木炭一样具有可利用一氧化碳的来炼铁

4.水

纯净物:水、冰、水蒸气、纯净水、蒸馏水

“水”的分类

混合物:矿泉水、海水、净化后的雨水

(1)认识水的组成。★★

在电解水时,负极产生,正极产生,它们的体积比是,质量比是。由电解水的实验可知水是由和组成

(2)知道纯水与矿泉水的区别。

含较多的水叫硬水,不含或少含的水叫软水

软水和硬水的区分:加并振荡,泡沫少沉淀多的是,泡沫多沉淀小的是___________ (3)知道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用、、、等方法可以净化水,净化程度由低到高。

自制简易净水器中:小卵石、石英砂作用:__________

活性炭作用:___________

通过净水器的水是混合物(不含难溶性杂质,但含可溶性杂质)减少水的硬度的方法:

实验室:蒸馏(净化程度最高的),得到的水是纯净物

生活中:加热煮沸

工业上:(看书上图,自来水厂流程图)

几种净化水的方法及作用:

沉淀:使固体颗粒物沉降

过滤: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

吸附:去除异味、有颜色的

消毒:投药,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4)水的用途:六大营养素之一、常用的溶剂、降温灭火

(5)注意:①净化后的水是混合物

②除加热蒸馏外,其他净化水的方法(沉淀、过滤、吸附)不能将硬水变为软水

③软水也不是纯净物

(6)认识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有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二)金属与金属矿物

纯金属

金属材料

合金

(1)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认识常见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重要作用。★★

i.金属的物理性质:

a.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

b.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

c.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

ii.金属有很多共同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不是惟一的决定因素

ⅲ.金属的化学性质

性质举例反应现象反应方程式

金属和氧气

铁在氧气点燃现象: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生成色的固体。

铁锈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

是。

金属和常见酸反应铁和盐酸反应现象:铁和稀硫酸现象:

金属和盐溶液反应铁和硫酸铜溶液现象:

ⅳ.判断金属活动性A金属使用开发的越早,金属活动性越弱

B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

C置换反应

D自然界中存在形态:单质——活动性弱化合态——活动性强

ⅴ.金属活动性的应用

A判断置换反应能否发生(前置后)

B判断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及反应速率

C判断置换反应后溶液质量变化

D置换反应产物的判断(滤渣:有前必有后;滤液中:有后必有前)

ⅵ.注意

①流程图:过量的往后移

②将生铁加到硝酸铜和硝酸银溶液中,滤渣中一定有银和炭

③金属操作固体加酸不溶的多为氢后金属和碳

(吸铁石)固体

ⅶ. 合金是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而得到的具有金属特性或者超乎金属特性的混合物。

生活中最常见的合金是__生铁__和___钢__

注意:氧化铁不是金属材料

(2)了解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

a.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_____________接触(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

(铜生铜绿的条件:铜与O2、水、CO2接触。铜绿的化学式:Cu2(OH)2CO3)

b.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措施:

i.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清洁、干燥

ii.表面涂保护膜:如涂油、刷漆、电镀、烤蓝等

iii.制成不锈钢

铁锈很疏松,不能阻碍里层的铁继续与氧气、水蒸气反应,因此铁制品可以全部被锈蚀。因而铁锈应及时除去。除铁锈将过量的盐酸倒进盛有生锈铁钉的试管中,发生反应:

Fe+ 2HCl =FeCl2+ H2↑、Fe2O3+ 6HCl =FeCl3+ H2O↑溶液中的溶质:FeCl2、FeCl3 HCl 现象:铁锈溶解消失,溶液变黄,一段时间后有气泡产生,溶液变为浅绿色

而铝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_____________

c.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防止金属腐蚀;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合理开采矿物;寻找金属的代用品意义:节约金属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3)知道生铁和钢是重要的合金。★

生铁和钢是铁的两种重要合金,区别是含碳量不同,生铁的含碳量高,钢的含碳量低。

(4)知道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及回收金属的重要性。★

(认识一氧化碳可以将铁矿石中的铁还原出来。★★

铁的冶炼

ⅰ.原理:在高温下,利用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

3CO + Fe2O3高温2Fe + 3CO2

ⅱ.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空气

常见的铁矿石有磁铁矿(主要成分是Fe3O4)、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 )

ⅲ.煤炉中的反应:上层_________________;中层__________________;下层_____________

ⅳ. 装置:尾气处理装置

ⅴ.顺序:先通一氧化碳再加热(目的:排尽空气,防止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加热爆炸)

后灭灯,再停止通一氧化碳(目的:防止金属被氧化,防止石灰水倒吸)

三.化学与社会发展

(一)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

1.知道化石燃料是重要的自然资源;知道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

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化石燃料是:、、;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和等

2.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了解使用氢气、天然气、石油液化气、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

a.煤:“工业的粮食”(主要含碳元素);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2、NO2(引起酸雨)、CO、烟尘等

b.石油:“工业的血液”(主要含碳、氢元素);汽车尾气中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

c.天然气是气体矿物燃料(主要成分:甲烷),是较清洁的能源。

d.两种绿色能源:沼气、乙醇

i.沼气的主要成分:甲烷

甲烷的化学式: CH4 (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可燃性CH4+2O2点燃CO2+2H2O (发出蓝色火焰)

ii.乙醇(俗称:酒精, 化学式:C2H5OH)

化学性质: 可燃性C2H5OH+ 3O2点燃2CO2+3H2O

工业酒精中常含有有毒的甲醇CH3OH,故不能用工业酒精配制酒!

乙醇汽油:优点(1)节约石油资源(2)减少汽车尾气

(3)促进农业发展(4)乙醇可以再生

e.氢气作为一种能源的优点有:资源丰富,放热量多,无污染。

而氢气作为最清洁的能源,没能广泛利用的原因是:①如何大量廉价的制取氢气?

②如何安全地运输、贮存氢气?

3.认识燃烧的条件及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

a.燃烧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发、发的剧烈的反应

b.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c.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消除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

降温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d.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e.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 i.要有足够多的 ii.燃料与要有足够大的__________

f.爆炸:可燃物在急剧地燃烧,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使气体的体积而引起;

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g.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教材的几个图标)

h. 氢气:理想能源(①热值高②无污染)

甲烷:无污染能源

乙醇:可再生能源

比较两种燃料:等质量的燃料产生热量多且放出二氧化碳少

(二)化学物质与健康

1.了解某些元素(如钙、铁、锌等)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在人体中含 量超过0.01%的称为 元素,含量在0.01%以下的称为 元素,

如 、 、 等 。青少年缺钙会 ;人如果缺铁会 。如果生长迟

缓、 发育不良则是缺 ;甲状腺肿大是缺少 引起的;易产生龋齿是缺少_________

2.知道一氧化碳、甲醛等物质有损人体健康。 ★

(三)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1.知道典型的大气、水和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 ★

2.认识化学在环境监测与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

(1)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 、SO 2、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 、SO 2、NO 2、O 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目前环境污染问题:

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 温室效应(CO 2、CH 4等)

酸雨(NO 2、SO 2等) 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

(2)水的污染:工业上: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农业上: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生活中:生

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3)温室效应: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CO 2、O 3、CH 4、氯代烷(氟利昂)等。

(4)“白色污染”

四.化学基本实验与科学探究

(一)化学基本实验

1.仪器的使用和基本操作

(1)常见的仪器

能识别试管、烧杯、烧瓶、锥形瓶、酒精灯、集气瓶、漏斗、长颈漏斗、玻璃棒、量筒、水槽、蒸发皿、胶头滴管(滴瓶)、药匙、燃烧匙、试管夹、铁架台(含铁夹、铁圈)和托盘天平等仪器。 ★★

(2)基本操作

①会取用药品。 ★★★

②会给物质加热。 ★★★

③会使用和连接简单仪器。 ★★★

④会检查装置气密性。 ★★★

⑤会过滤和蒸发。 ★★★

过滤 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⑥能安全操作,能处理一般意外事故。 ★★

2.物质的制备和性质

a.气体的制取 能用简单装置和方法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 ★★ ①氧气和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方法的比较(填空)

②初步根据 、 选择气体的发生装置,根据生成物 选择合适的收集装置

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如果某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空气,则该气体密度小于空气

氧气 二氧化碳

实验药品 高锰酸钾 或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稀盐酸、大理石(或石灰石) 反应原理 (化学方程式)

适用范围 固固加热型 固液不加热 固液反应、不加热 收集方法 采用 或 法 采用 法 验满方法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 ,木条复燃,则收集满。 将 的木条伸到集气瓶 ,木条熄灭,则收集满。 检验方法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 ,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通入澄清的 ,出现 ,则是二氧化碳。

b.答题注意

(1)仪器名称、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试管、量筒、酒精灯、集气瓶

(2)基本操作:取药品、加药品、酒精灯使用等(图示)

(3)气体制备:氧气、二氧化碳的制取原理、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①制二氧化碳的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没指定化学式不要写化学式

②选择发生和收集装置时,先注意此装置是否正确

以下均为错的:

③收集较纯净的气体——用排水取气法

收集干燥的气体——先除水,再用排气法收集

收集有毒有味的气体——用洗气瓶收集后进行尾气吸收

例如:氨气(NH3)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若给洗气瓶,选择洗气瓶收集

④排气法收集:气体常温下不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包括密度大于空气——向上排气法;密度小于空气——向下排气法)

排水取气法:气体不溶且不与水发生反应

例如:一氧化氮(NO)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水大,难溶于水,在空气中被氧化成红棕色的NO2(只能用排水法收集)

(4)玻璃棒的作用

包括:搅拌,加速溶解——溶解

引流——过滤

3.物质性质的实验

①能描述物质变化过程中的主要现象。★★

②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原理:消耗氧气,使瓶内气体减少,气压变小,瓶内外存在气压差

(2)装置:气密性好(密闭的)

(3)药品:容易消耗氧气,不与空气中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不用镁)

生成物为固体(不用碳和硫,若用碳和硫,则液体用NaOH溶液),足量磷(目的耗尽瓶中氧气)(4)实验现象:①磷燃烧的现象(燃烧、放热、冒白烟)

②气压差带来的现象(大——恢复——小)

③量:过量

(5)实验结论(实验目的):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剩余气体不燃烧,不支持燃烧,难溶于水

(6)误差分析

小于五分之一:①红磷的量不足,没有耗尽瓶中的氧气

②没有等集气瓶冷却就打开止水夹

③装置气密性不好,漏气

大于五分之一:①止水夹没有加紧,红磷燃烧时有空气逸出。

②插入红磷时,有空气逸出

(7)装置评价:先密闭后反应

③能测定水的组成。★★

测定水的组成

(1)现象不能出结论:V负极:V正极=2:1

(2)注意问的是体积比还是质量比(质量比 m负极:m正极=1:8)

(3)结论:水是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④能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1)装置:密闭、尾气处理

高温

(2)实验原理:3CO + Fe2O3 3CO2 + 2Fe

(3)操作顺序:先通入CO,再加热;先停止加热再停止通入CO

(4)实验现象:红色固体变黑、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物质的检验与鉴别分离与提纯

(1)会检验氧气、二氧化碳和碳酸盐。★★★

①气体的检验方法

1、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可燃物含有C、H元素的检验:将可燃物,用的烧杯罩在火焰,烧杯内壁有,说明可燃物含有氢元素;迅速将烧杯倒转,加入少量,若出现,则可燃物含有碳元素

③有关碳酸根的检验:取少量试样于试管中,加入少量_________,有________生成,将气体通入__________________,若产生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含有______________

(2)能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分离混合物。★★

①过滤可以将混合物中态物质与态物质分离_

②蒸馏法:利用混合物中不同成分物质的不同进行分离,如水的蒸馏,石油的加热炼制

③除去杂质还可以用化学方法:将杂质转化成被提纯物质或将杂质转变成沉淀、气体或水而除去。

注意:a、加入的除杂剂只与反应;b、不引入新的;c、操作简便、方法合理

(3)会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鉴别和提纯。★★★

以上内容的简单综合★★★

(二)科学探究

1.对科学探究的认识

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一般经历提出问题、调查与查阅资料、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并得出结论和反思与评价等阶段。★★

2.科学探究

(1)依据所给资料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2)对问题可能的答案作出猜想或假设,并作出论证。★★★

(3)从所给资料中获取信息。★★★

(4)根据所要探究的问题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

(5)评价化学实验方案。★★★

(6)分析实验现象和处理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7)反思探究过程,评价探究结果。★★★

(8)准确表述探究过程和结果。★★★

3.气压差

(1)装置密闭

(2)

(2)若现象有恢复原状,则压强的变化考虑放热或吸热

(3)

五.化学计算

(一)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计算。★★★

1、某元素的质量=该原子的相对质量×化合物中该原子的个数

2、

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元素质量×100%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100%

化合物质量相对分子量

(二)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计算。★★★

2.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含有一定量杂质的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计算(杂质不参加化学反应)。★★★

1、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必须按计算步骤进行:

2、代入方程式计算的必须是参加反应的质量。

2013初中升高中必须学好的基础知识复习提纲(数学)

初中升高中必须学好的基础知识(点)——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 1.2.1有理数 整数、分数、有理数的概念 1.2.4绝对值 绝对值的定义(几何意义) 1.5.1乘方 “乘方”、“幂”、“底数”、“指数”的定义 1.5.2科学计数法 10n a 中对a的要求 1.5.3近似数和有效数字如何找有效数字? 如何取近似数?(例6) 4.2抽样调查 第164页“总体”、“抽样”“样本”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164页“归纳”; 第167页实验与探究“瓶子有多少粒豆子”,彻底理解其中“估计鱼池中鱼的数目方法的原理” 七年级(下册) 6.2.2用坐标表示平移 第56页“归纳”; 第58页“归纳” 7.2.2三角形的外角 第81页“探究结论” 7.3.1多边形 正多边形的定义? 菱形一定是正多边形吗? 7.3.2多边形的内角和 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各是多少?及它们的探究过程?9.1不等式 第135页阅读与思考“用求差法比较大小” 10.1平方根 算术平方根与平方根的区别及其表示? 10.2立方根 与中a的区别及其结果的区别? 10.3实数 实数、有理数、无理数的定义及其之间的关系? 八年级(上册)

11.1.2函数 函数的定义 11.1.3函数的图象 第14页“归纳”; 第16页“思考”; 第21页“例2”函数图象特征与函数变化规律的关系? 11.2.2一次函数 第30页一次函数图象特征及性质 11.3用函数的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 认真体会本节内容所蕴含的数学思想; 第38页“思考”; 第40页“思考”; 第41页“例2”、“归纳”; 第43页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联系? 12.1几种常见的统计图表 “频数”、“频率”、“条形图;复合条形 图”;“扇形图”、“折线图”、“直方图”及它们的优缺点? 第56页“归纳” 第59页“归纳” 第63页“归纳” 13.1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边边边、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斜边直角边,有没有“边边角”?为什么? 15.1.1整式 “单项式”、“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的次数”、“多项式”、“多项式的项”、“常数项”、“多项式的次数”、“整式” 15.5因式分解 什么是因式分解? 提公因式法、公式法; 第202页观察与猜想 “ 2()x p q x pq +++型式子的因 式分解” 八年级(下册) 16.1.1从分数到分式 第5页什么是分式? 16.2.3整数指数幂 0????(0)??(0)?(0)?(0) m n m n n m n n n a a a a a a a b a a αα-?===÷=≠==≠=≠=>,(a ),(ab),,(),a ,,0 注:0 00(0)α α<和无意义 17.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第50页归纳 19.1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及性质 19.2.1矩形 矩形的定义、性质及判定 19.2.2菱形 菱形的定义、性质及判定 19.3梯形

导游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导游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导游基础知识—全国部分》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导游基础知识英文名称:BasicofTourGuide 课程编码:课程代码:091202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学分学时数:2学分,52学时(理论讲授48学时,实验教学4学时)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一)课程性质 导游基础知识是旅游管理、导游专业及酒店管理等旅游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分为《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和《山东景点》两个部分,主要向学生讲授与中国旅游相关的民族民俗、宗教文化、中国古代建筑和园林、饮食文化、风物特产等人文旅游景观、山东17地市主要的旅游景点等基础知识。导游基础知识的教学,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能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为今后从事旅游相关行业打下一定的人文基础。为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为经济建设服务。 (二)课程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和了解与导游工作密切相关的一些人文、自然背景知识。在此基础上更深入,加强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达到如下目标: 1、相关知识点的识记和理解。 2、以导游服务规范为依据,注重培养学生的导游知识的运用能力,即课堂讲授内容与行业要求接轨,突出实用性、综合性。 3、加强学生口头表达和对知识掌握能力的训练。 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辅以实地考察。两个环节相互配合,相互联系以便保证课程的实用性。 二、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要求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旅游业发展概述(理论讲授4学时)

信息技术基础复习提纲

《信息技术基础》复习提纲 第一章 1.信息概念代表性人物:(P3)香农、维纳、钟义信 2.信息的载体形式和传播途径(P4表1-1) 3.信息的传播过程(P4图1-4) 4.信息的基本特征(P6): 5.信息技术主要包括哪4种技术(P8) 6.信息技术的主要应用及影响(P12) 7.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哪5次(P10) 8.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P10):多元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体化、虚拟化 第二章 1.获取信息的基本过程(P18图2-1) 2.采集信息的方法(P20表2-2):亲自探究事物本身、与他人交流、检索媒体 3.采集信息的工具及其作用(P20表2-3) 4.计算机中常见的信息存储格式(P22表2-5): 5. 网络信息检索的方法(P25 表2-7) 6. 常见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P26表2-8)::目录类搜索引擎和全文搜索引擎的区别 7.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P27 表2-10): 8.常用下载工具(P29表2-13) 9.可以从哪些方面对信息进行鉴别与评价:从信息的来源、信息的价值取向、信息的时效性进行判断 第三章 1.报刊制作的一般过程:(P43 表3-3) 2.表格信息的加工和表达过程:(P49 表3-11) 3.表格地址表示:列(大写字母)行(数字)如:B5 4.表格数值计算:函数(sum、average、max等) 书写格式:=sum(A2:D2)(连续的用“:”连接)或者=sum(a2,d2,f2)(不连续的用“,”连接),注意符号是英文状态下的冒号和逗号。其它常用函数基本书写方法类似,公式的书写也类似。 5.柱形图、条形图、线形图和饼形图的特点和用途:表P54,表3-4(P54) 6.EXCEL表格中的数据改变,则与它有关的函数、公式计算结果以及图表都会发生相应改变,无需重新计算和绘制。 7.选中不连续的行或者列可以先按下“Ctrl”再来选择行或者列。 8.填充柄的作用、对单元格地址的绝对引用$ 9. 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基本过程:(P57)

继续教育法律基础知识4

民间借贷配套试题 一、判断题(每题2分,对的打√,错的打×) 1、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 2、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从事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因发放贷款等相关金融业务引发的纠纷,不属于民间借贷。(√) 3、出借人向人民法院起诉时,凭借据就可以得到人民法院支持。(×) 4、当事人持有的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没有载明债权人,持有债权凭证的当事人提起民间借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被告对原告的债权人资格提出有事实依据的抗辩,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告不具有债权人资格的,裁定驳回起诉。(√) 5、借贷双方就合同履行地未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事后未达成补充协议,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仍不能确定的,以接受货币一方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 6、保证人为借款人提供连带责任保证,出借人仅起诉借款人的,人民法院可以不追加保证人为共同被告;出借人仅起诉保证人的,人民法院可以追加借款人为共同被告。(√)

7、保证人为借款人提供一般保证,出借人仅起诉保证人的,人民法院应当追加借款人为共同被告;出借人仅起诉借款人的,人民法院可以不追加保证人为共同被告。(√) 8、人民法院立案后,发现民间借贷行为本身涉嫌非法集资犯罪的,应当继续审。(×) 9、人民法院立案后,发现与民间借贷纠纷案件虽有关联但不是同一事实的涉嫌非法集资等犯罪的线索、材料的,人民法院应当继续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并将涉嫌非法集资等犯罪的线索、材料移送公安或者检察机关。(√) 10、民间借贷的基本案件事实必须以刑事案件审理结果为依据,而该刑事案件尚未审结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继续审理。(×) 11、借款人涉嫌犯罪或者生效判决认定其有罪,出借人起诉请求担保人承担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12、民间借贷合同自合同成立时生效的。(×) 13、法人之间的民间借贷合同无效。(×) 14、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本单位内部通过借款形式向职工筹集资金,用于本单位生产、经营,且不存在合同法第五十二条、本规定第十四条规定的情形,当事人主张民间借贷合同有效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浙教版八下数学基础知识点复习提纲

浙教版八下数学各章节知识点及重难点 第一章 二次根式 一.知识点: 1. 二次根式的定义:形如√a (a ≥0)的代数式叫做二次根式。 如:√2,,√3,√π,5√11,-3√2,…… 2. 二次根式的性质: ⑴ a ≥ 0(双重非负性); ⑵ () =2 a a (a ≥0) ⑶ =2a ∣a ∣;(4) =ab √a ×√(0,0≥≥b a ); (5) =b a √a ÷√b (0,0>≥b a ). 强调:二次根式具有双重非负性。 3.最简二次根式: 被开方数不含有开得尽方的数,所含因式是一次式(就是字母的次数是一次),被开方数不含分母。满足这三个条件的二次根式称为最简二次根式。 4.同类二次根式: 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被开方数相同的几个二次根式称为同类二次根式。 5.二次根式的运算 (1)加(减)法:先化简,再合并。 (2)乘(除)法:先乘除,再化简。 6.分母有理化: 分母有理化也称为有理化分母。就是将分母含有根号的代数式

变成分母不含根号的代数式,这个过程叫做分母有理化。 (1) 形如:√3 = √3 √3×√3 =2 3 √3 (2) 形如: √3?√2 = √3+√2) (√3?√2)(√3+√2) =2(√3+√2)=2√3+2√2 7.关于具有双重根号的二次根式。 如: √6+2√5=√1+2√5+5 =√12+2×1×√5+(√5)2 =√(1+√5)2 =1+√5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二次根式的运算。 难点:混合运算以及应用。 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 一.知识点: 1. 定义:形如a x 2+bx +c =0(a ≠0) 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 程,其中,a x 2 叫做二次项。a 叫做二次项系数,bx 叫做一次项,b 叫做一次项系数,c 叫做常数项。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直接开平方法;(2)因式分解分(提公因式法、乘法公式法、十字相乘法);(3)配方法;(4)求根公式法;(5)换元法。 3.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b 2?4ac . △>0 ,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0 ,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0 ,方程无实数根。 4.韦达定理:x 1+x 2=?b a ;x 1?x 2=c a .

导游基础知识中国的古代建筑内容要点

导游基础知识中国的古代建筑内容要点 导游基础知识-中国的古代建筑-内容要点 1、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及其特点: 1)开成时期:原始社会-汉代;特点:中国木结构建筑技术已日渐完善。人们掌握了夯土技术,烧制了砖瓦,建造了石建筑。 2)发展时期:魏晋南北朝;特点:砖瓦的产量、质量及木构架技术都有所提高。大量兴建佛教建筑。 3)成熟时期:隋唐时期;特点:砖的应用更加广泛,琉璃的烧制更加进步,建筑构件的比例逐步趋向定型化。 4)大转变时期:宋朝;特点:宋朝建筑的规格一般比唐朝小,但比唐朝更为秀丽,绚烂而富于变化,出现了各种复杂形式的殿阁楼台。 5)发展时期:元朝;特点:兴建大量藏传佛教寺庙及伊斯兰教礼拜寺。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的建筑艺术影响到全国。 6)高峰时期:明清时期;特点:砖的生产大量增加,琉璃瓦的数量及质量都超过过去任何朝代。官式建筑已经高度标准化、定型化。 2、现存古代木结构建筑代表及特点。 1)五台山南禅寺和佛光寺的部分建筑:建成于唐代;特点:单体建筑的屋顶坡度平缓,出檐深远,斗拱比例较大,柱子较粗壮,多用板门和直棂窗,风格庄重朴实。

2)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福建泉州清净寺、河北正定隆兴寺、浙江宁波保国寺:建成于宋代;特点:屋顶的坡度增大,出檐不如前代深远,重要建筑门窗多采用菱花隔扇,建筑风格渐趋柔和。 3)天津蓟县的独乐寺、山西大同的善化寺和华严寺:建成于辽;特点:接近于唐代风格,创造了"减柱法"。 4)山西芮城永乐宫、洪洞广胜寺:建成于元代;特点:普遍使用"减柱法",梁架结构又有了新的创造,许多构件多用自然弯材稍加砍削而成。 5)北京故宫、沈阳故宫:建于明清时期;特点:出檐较浅,斗拱比例缩小,"减柱法"除小型建筑外,在重要建筑中已不采用。 3、三本建筑文献; 宋朝的《营造法式》、明朝的《园冶》、清工部《工程做法》。 4、中国古代建筑的造型及基本构件; 台基:普通台基、较高级台基、更高级台基、级台基;作用:承托建筑物,防潮防腐,弥补中国古代建筑单体建筑不甚高大雄传的欠缺。 屋身:木头圆柱、开间、梁、斗拱; 屋顶: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卷棚顶。 5、彩画的分类、特点及等级; 和玺彩画:中间的画面由各种不同的龙或凤的图案组成,间补以花卉图案。沥粉贴金。等级。 旋子彩画:画面用痢化形式的涡卷瓣旋花,有时也可画龙凤。等

《信息技术基础》复习提纲.doc

>保存信息 《信息技术基础》复习提纲 第一章 信息及其基本特征 1、 信息概念代表性人物:(P3)香农、维纳、钟义信 2、 信息的基本特征(P6): 传递性(信息的传递性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共享性(如实物交流,一方所得,另一方必有所失;信息交流,两人交换所掌握的一份信息, 每 人便拥有了两份信息) 依附性和可处理性(各种信息必须依附一定的媒体介质才能够表现出来) 价值相对性(信息具有相应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的大小是相对的) 时效性(信息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会随着客观事务的变化而变化) 真伪性(如:空城计) 信息的传播过程(P4) 信息技术主要包括(P8):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传感技术 信息技术的主要应用(P12):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办公、教育、科学研究、医疗保健、企业、军事 等 方面都有应用 信息技术的影响(P13):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信息泛滥、信息污染、信息犯罪、对人们身心健康可 能 带来不良影响)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P10): 1) 语言的产生和应用 2) 文字的发明和使用 3) 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 4) 电话、电报、电视及其他通讯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5) 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P10):多元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体化、虚拟化 第二章 获取信息的基本过程(P18) 确定信息需求—7确定信息来源 采集信息的方法(P20):亲自探 究事物本身、与他人交流、检索媒体 采集信息的工具(P20):扫描仪、照相机、摄像 机、录音设备、计 算机 计算机小常见的信息存储格式(P22): 文字(.txt . doc . html . pdf )信息的发岀方 接收效果及作用

教育法律法规精华知识

教育法律法规精华知识 依法执教——当代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法律素质 1、依法执教:就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按照教育法律的规定,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逐步使教育教学工作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 2、依法执教具有四个特点:①执教主体的特定性;②执教依据的专门性;③执教性质的特殊性;④权利和义务的双重性。①依法执教的主体是特定的微博@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只能是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中任教的教师和其他从事教育管理工作的人员;②作为整个教育活动中的一个环节——实施教育的教师的执教活动,必须依照教育法律进行并受教育法律调整和规范;③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行为,既不能任意行使也不能随意放弃,而是集权利处义务为一体,表现为权利和义务的双重性。 3、当代教育为什么必须依法执教?(或简述当代教师依法执教的义务)答:当代教师依法执教是因为:①我国教育法制建设的逐步完善;②公民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③教师法律素质的亟待提高;④教师以德执教的必然要求;⑤教师依法维权的迫切需要。 4、简述全国人大制订教育法律有哪几部?答:全国人大制订教育法律有:①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②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④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⑤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⑥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⑦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微博@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与教育有关法律《未成年保护法》、《预防未成年犯罪法》。 5、我国第一部教育法律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颁布实施至今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1980年。 6、“依法执教”和“以法执教”区别:依法执教是指依据法律来进行执教活动,其内容和形式都必须符合法律的基本精神和具体规定。以法执教则是指运用法律手段进行执教活动,它侧重于法律形式的应用。 【教师资格证考试】

2019《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科目三《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通过本科目的考试,考察考生对中国共产党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中国旅游业发展概况、中国历史与文化常识、中国民族与宗教知识、中国自然与地理常识和中国主要旅游客源国概况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的程度。 (二)考试内容 1.中国共产党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辉煌成就 熟悉: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重要会议和重大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取得的辉煌成就。 掌握:两弹一星、北斗导航、登月工程、FAST大型天文望远镜、大飞机工程等科技成就。成昆铁路、青藏铁路、高速铁路、三峡水利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港珠澳大桥等建筑成就。 2.中国旅游业发展概况 了解: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概况。 熟悉:中国旅游业的三大市场、中国旅游日和世界旅游组织。厕所革命、全域旅游、旅游扶贫和文旅融合发展趋势。智慧旅游、在线旅游(OTA)、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研学旅游、康养旅游等新业态。 3.中国历史与文化常识 (1)中国历史文化 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历程。

熟悉:中国历史各发展阶段的主要成就;中国主要科技发明的相关知识。 掌握:中国哲学、文学、戏剧戏曲、中医中药、书画艺术和历史文化常识。 (2)文学艺术 了解:中国汉字的起源及诗词、楹联格律常识。 熟悉:名胜古迹中的著名楹联、历代游记名篇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 掌握:古典旅游诗词名篇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 (3)建筑 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和基本特征。 熟悉: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构成与等级观念。 掌握:宫殿、坛庙、陵墓、古城、古长城、古镇古村、古楼阁、古塔和古桥的类型、布局、特点等相关知识。 (4)园林 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熟悉: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和分类。 掌握: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造园艺术、构景手段和代表性园林。 (5)饮食文化 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历史及风味流派的形成。 熟悉:中国风味特色菜—宫廷菜、官府菜、寺院菜的特点和代表菜品。 掌握:中国“四大菜系”的形成、特点及代表性菜品;中

信息技术基础复习要点

《信息技术基础》复习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信息的概念 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 信息与载体密不可分,没有无载体的信息 ..............。 ........,信息必须通过载体才能显示出来 1、下列属于信息的是______B___ A、报纸 B、电视节目中的体育新闻 C、收音机 D、课本 2、下列不属于信息的是( D ) A、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 B、过马路看到了红灯 C、菊花的形状和颜色 D、地球仪 二、信息的一般特征 1、载体依附性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B、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和传播 C、信息可以被多个信息接受者接受并且多次使用 D、同一个信息不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6、关于信息的说法,错误的是() A.信息是声音、语言、文字、图像、动画等所表示的实际内容 B.信息必须通过人脑才能处理C.信息可以无损使用、公平共享 D.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的进程 7、现代社会中,人们把()视为人类不可或缺的资源。 A、物质 B、能量 C、知识 D、信息 8、全球定位系统反映了信息的什么特性? A、共享性 B、真伪性 C、价值性 D、时效性 9、关于信息,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需要依附于载体而存在 B、两个人进行交谈或讨论也是在互相传递信息

C、传递和获得信息的途径可以有很多种 D、信息必须通过载体传播,载体所传达的信息与载体种类也存在必然联系。 10、时效性与信息的联系在一起 A、独立存在性 B、价值性 C、共享性 D、时效性 11、对于信息,下列说话错误的是______ A、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一定的载体,说明信息是客观存在的 B、信息往往反映的是事物某一特定时刻的状态,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 C、信息的时效性与价值性是联系在一起的,若信息失去了价值,也无所谓时效了 D、信息往往能直接满足人们物质生活方面的需要,而不能直接满足人们精神方面的需要 12、下列叙述你认为正确的是() A、广播、电视、因特网给我们带来了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都是可信的,可以直接使用。 B、在因特网上,可以利用搜索引擎查找到我们所需要的一切信息。 C D 13 ☆ 2 GPS 1、 9、 1 2 (1 (2 常用的有URL、UNC、本机路径和FTP等。 URL: UNC: FTP: (3)内容 3、文件的类型 从最终使用目的来看,文件分为①和②。 ①的内容主要是一条一条可以被计算机理解和执行的指令,它可以指挥计算机完成各种复杂的任务,这种文件主要是一些,通常以作为文件的扩展名。 ②包含的则是可以被计算机加工处理展示的各种数字化信息,如文本、图形、声音等,常见的有,其中被称为“流媒体”。 比较典型的压缩文件类型有和。 4、常见的文件扩展名: 可执行文件(操作时只要双击具有这些扩展名的文件即可)exe(可执行文件)

教育法律基础知识

教育法律基础知识 教育法律基础知识一: 1、狭义的教育法,是特指国家最高权利机关制订的有关教育的规范性文件,即教育法律,在我国它专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最高方面的规范性文件。 (简答,重点看) 2、教育法的特点:①教育法是一种有关教育活动的行为规范。这是从教育法所具有规范性角度来探讨的;②教育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国家意志性的角度探讨) 国家能过法定程序采取制定或认可两种方式确定的行为规范才能成为法。 ③教育法是统治阶段在教育方面意志的体现。(鲜明的阶级性角度)④教育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特殊的强制性角度)⑤教育法是教育客观规律法定化了的行为规范。(遵循的客观规律性的角度) 3、教育法的体现的统治阶段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统治阶段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复定的。 4、教育法的基本原则:①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 ②体现教育的民主性原则;③保障教育的公共性原则;④确保教育的战略地位原则;⑤遵循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原则。 5、体现教育的民主性原则体现受教育机会一律平等。教育机

会平等表现三个方面:起点上(入学上)的平等、过程上(就学过程)的平等和终点上(学业成就上)。 6、教育法的作用:①指引作用;②评价作用;③教育作用;④预测作用;⑤强制作用;⑥奖励作用。 7、教育法律规则的结构三要素:假定、处理、法律后果。 8、教育法律规则的类别:三个类别,分别是①按照教育法律规则调整方式的不同划分授权性规则和义务规则。②按照教育法律规则强制性程度的不同划分,强制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③按照教育法律规则内容确定性程度的不同划分,确定性规则、委托性规则和准用性规则。 教育法律基础知识二: 1、判定是不是教育法律关系标准:如师生是,朋友不是。 l是教育法律确认和调整的人们在教育活动中形成的权利和义务。 2、教育法律关系构成要素: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内容(权利和义务)、客体。 3、作为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一般必须同时具备法律规定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在少数情况下至少也应具备权利能力。 4、行为能力: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人;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5、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种类为:①公民;②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③国家机关。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复习提纲(重点版)

范文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复 1/ 10

习提纲(重点版) 2020 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复习提纲(重点版)一,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 1632 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

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3/ 10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 1912 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19、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导游实务各章知识要点-推荐下载

2011年导游实务各章节知识归纳 来源:考试大 【爱学习,爱考试大】 2011年8月4日 2011年导游实务各章节知识归纳 第一章 导游服务 第1节 旅游及相关概念查看 第2节 导游服务的产生和发展查看 第3节 导游服务的类型与范围查看第4节 导游服务的性质和特点查看第5节 导游服务的原则查看第6节 导游服务的发展趋势查看第二章 导游人员第1节 导游人员的分类查看第2节 导游人员的职责查看第3节 导游人员的素质查看第4节 导游人员的修养查看第5节 导游人员的培训、考核与管理查看第三章 旅游团队导游服务程序与服务质量第1节 旅游团队导游服务集体查看第2节 地方导游服务程序与服务质量查看第3节 全程导游服务程序与服务质量查看第4节 领队服务程序与服务质量查看第5节 景区景点导游服务程序和服务质量 查看第四章 散客旅游服务 第1节 散客旅游服务概述查看第2节 散客旅游服务的类型查看第3节 散客旅游服务程序与服务质量查看第五章:旅游接待中一些主要问题和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第1节 旅游活动计划和日程变更的处理查看第2节 漏接的原因、处理及预防查看第3节 空接的原因及处理查看第4节 错接的预防及处理查看第5节 误机(车、船)事故的处理和预防 查看 第6节 旅游者丢失证件、钱物、行李的预防与处理 查看 第7节 旅游者走失的处理和预防 查看 第8节 旅游者患病、死亡问题的处理 查看 第9节 旅游者越轨言行的处理 查看 第10节 旅游安全事故的处理与预防 查看 第11节 处理旅游者个别要求的基本原则 查看 第12节 旅游者个别要求处理 查看 第13节 旅游者越轨行为的处理 查看 第六章:导游服务中游客个别要求的处理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信息技术基础复习资料

信息技术基础(必修)复习资料 主题一信息技术与社会 相关知识点 (一)信息及其特征 1、信息、物质和能量是构成人类社会资源的三大支柱。 2、信息的一般特征: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可转换性、可增值性 3、信息的基本容量单位是字节( Byte ) (二)信息技术与社会 1、信息技术的定义: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 为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又称为“IT(Information Technology)”。 2、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发生过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第一次语言的使用 第二次文字的创造 第三次印刷术的发明 第四次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 第五次计算机技术及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与应用 3、神奇的计算机技术:虚拟现实(VR)、语音技术、智能代理技术、中国的超级计算机 例:虚拟现实:虚拟现实技术融合了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三维动画技术等多个信息技术分支。如,电子宠物等(没有三维技术时可以选传感器技术) 语音技术:包括语音识别(语音到文字的转换)和语音合成(文字到语音的转换) 智能代理技术:Office小助手、搜索引擎中的“蜘蛛”程序 4、丰富多彩的因特网:建立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目标是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因特网是基于TCP/IP (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Transport Control Protocal/Internet Protocal)) 5、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 ●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 6、几个常用技术名词:“地球村”、E-mail、移动电话、PDA(个人数字助理)、3G无线通信 7、良莠并存的信息世界 莠:垃圾邮件、网络病毒、电脑黑客、网络诈骗等 病毒是一段人为编写的程序,其基本特征:传染性、潜伏性、隐蔽性、破坏性、可触发性 计算机黑客:指利用不正当手段窃取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口令和密码的人 8、SONY C21CH 配置单为: 酷睿2双核T5500 1.6G / 512M / 80G / 13.3WXGA / 52×/ 10-100M CPU主频内存硬盘显示屏光驱网卡 小知识: 一、如何为自己的计算机系统设置了安全防范措施? ●定期访问Windows Update网站,下载并安装操作系统补丁程序 ●购买正版杀毒软件,安装并定时升级 ●安装软件防火墙

计算机基础知识复习提纲(DOC)

计算机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一、认识计算机 1、计算机的发展 (1)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的发展 1946年2月,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取名为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简称ENIAC(埃尼阿克)。ENIAC最初是为了进行弹道计算而设计的专用计算机,但后来通过改变插入控制板中的接线方式来解决各种不同的问题,从而成为一台通用计算机。 (2)计算机发展的阶段 根据计算机所采用的电子元件的不同,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20世纪80年代,人们开始研制第五代计算机,他将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人工智能、软件工程等的综合产物,其显著特点是计算机具有人的部分智能,能识别和处理声音、图像,具有学习的推理功能。 (3)计算机的发展方向:微型化、巨型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微型化:指计算机的体积日趋变小。 ?巨型化:指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快、存储容量大、功能更强大。 ?网络化:指计算机与网络联系更紧密。 ?智能化:指计算机具有人的思维和判断能力,但目前尚未研制成功。(4)中国计算机的发展 1958年,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小型电子管通用计算机——103机,标志着我国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 1965年,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研制成功第一台大型晶体管计算机——109乙,之后推出109丙机,该机在两弹试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74年,清华大学等单位联合设计,研制成功采用集成电路的DJS-130小型计算机,运输速度达到每秒100万次。 1983年,国防科技大学研制成功运算速度每秒上亿次的银河-1巨型机,这是我国高速计算机研制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1985年,电子工业部计算机管理局研制成功与IBM PC机兼容的长城0520CH微型机。 1992年,国防科技大学研制出银河-2通用并行计算机,峰值速度达到每秒4亿次浮点运算。 2001年,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研制成功我国第一款通用CPU——“龙芯”芯片。 2002年,曙光公司推出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龙腾”服务器,采用了“龙芯-1”CPU、曙光公司和中国科学院计算所联合研发的服务器专用主板及曙光Linux操作系统,他是我国第一台完全实现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2013年11月,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天河二号”成为国际TOP500组织公布的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排行榜榜单。 (5)中国高性能计算机 中国高性能计算机三大系列:银河系列,曙光系列,神威系列。 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的银河系列计算机的三代产品: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教学大纲

徐州中健科技职业技术学校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学时数:60学时(理论讲授30学时,实践教学30学时) 适用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一)课程性质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是旅游管理、导游专业及酒店管理等旅游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向学生讲授与中国旅游相关的民族民俗、宗教文化、中国古代建筑和园林、饮食文化、风物特产等人文旅游景观。导游基础知识的教学,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能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为今后从事旅游相关行业打下一定的人文基础。为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为经济建设服务。 (二)课程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和了解与导游工作密切相关的一些人文、自然背景知识。在此基础上更深入,加强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达到如下目标: 1、相关知识点的识记和理解。 2、以导游服务规范为依据,注重培养学生的导游知识的运用能力,即课堂讲授内容与行业要求接轨,突出实用性、综合性。 3、加强学生口头表达和对知识掌握能力的训练。 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辅以实地考察。两个环节相互配合,相互联系以便保证课程的实用性。 二、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要求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旅游业发展概述(理论讲授4学时) 了解和掌握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相关的基本概念级基本知识;了解什么是旅游活动及其分类,旅游活动的主体和客体;了解旅游业、旅游市场的概念及构成;

了解旅游组织及其功能,国际上重要的几个旅游组织。 讲授内容: 1、旅游活动的产生与发展 2、旅游的概念和旅游活动 3、旅游业的含义级构成、世界旅游业的发展概况 4、旅游市场的概念及构成要素 5、旅游组织的概念及职能、中国的旅游组织、国际旅游组织 重点:旅游业的产生;旅游组织的概念及职能、中国的旅游组织、国际旅游组织。 难点:中国的旅游组织、国际旅游组织。 第二章中国历史文化(理论讲授4学时) 掌握中国历史发展概况、与旅游相关的中国历史常识以及中国文化、科技发展概况,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及其在历史上产生的作用,提高文化素养,增强爱国主义信念和民族自豪感。 讲授内容: 1、中国历史的发展概况,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我国历史的发展,在不同时间段的文化、科技对历史所产生的作用。 2、历史文化常识,了解历史上主要王朝国号名称的由来,帝王、皇族、皇戚的称谓,了解年、月、日、辰记录方法,了解四时、节气、阴阳、五行、八卦、生肖等古代基本常识。 重点:与旅游相关的中国历史常识以及中国文化、科技发展。 难点:中国历史的发展、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及其在历史上产生的作用。 第三章中国民族民俗(理论讲授8学时) 了解各民族历史、语言的概况,掌握各民族的人口分布概况,重点掌握汉族的主要传统节日、部分少数民族的民族概况、饮食、服饰、房屋、宗教信仰、代表性食品和主要禁忌等民俗文化知识。 讲授内容: 1、民族、民俗的概况,了解中华民族的人口、分布、语言文字情况,民俗的内涵及属性。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要点

必修信息技术基础 主题1 信息的获取 一、信息及其特征 1、信息的基本概念 “信息”一词通常是指数据、信号、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和意义。 2、信息的基本特征 a)载体依附性: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信息的表现载体:图片、声音、动作、表情、文字等 信息的实物载体:CD、U盘、硬盘、纸张等 b)信息是可加工处理的 c)信息可以脱离它所反映的事物被存储、保存和传播 d)价值性:信息是有价值的,而且可以增值 e)时效性:信息反映事物某一特定时刻的状态 f)共享性:信息可被多个信息接受者接收且多次使用 1.下列情形可能引起信息丢失的………………………………………() (A)载体的损坏(B)共享范围扩大(C)获知人数增加(D)有效期限延长 2.李斌发现按照车上的GPS导航仪规划的路线驾驶经常出错,他更新了导航软件的地图文件后, 出现错误的概率大大降低,该事例反映出信息具有……………() (A)载体依附性(B)时效性(C)共享性(D)传递性 二、信息技术及其发展简史 1、信息技术:简称IT 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称之为信息技术。 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是信息技术的四大基本技术,其中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信息技术的两大支柱 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量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机器人、数字地球、虚拟现实、云技术、物联网等。 (1)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 虚拟现实技术 语音技术 ?关键技术有自动语音识别技术(ASR)和语音合成技术(TTS) 智能代理技术 (2)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信息技术产品走向了个性化和集成化的发展方向 (3)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 成本的降低和性能的提高 知道电脑的主要性能参数:cpu(频率越大运算速度越快)、硬盘(存储空间)、内存、显示器

综合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㈠《综合基础知识》 1、政治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中国共产党历史和党的建设理论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理论。 (3)毛泽东思想概论 毛泽东思想的含义、形成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历史地位;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和科学内涵;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科学内涵。 2、法律 (1)法理学 法治理论;法的基本理论;我国当代法的体系;法的运行;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 (2)宪法学 宪法的基本理论;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我国的国体、政体和结构形式;我国的国家机构;国家赔偿制度。 (3)主要实体法 行政法;民法;刑法;经济法;商法。 (4)主要程序法 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 3、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市场经济概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及主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市场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收入分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 (2)中国国情与重庆市情 中国的国情国力;重庆市情。 (3)主要国际经济关系 国际贸易关系;国际货币关系;国际投资关系;国际经济组织。 (4)国际经济发展趋势 地区经济一体化;国际经济全球化;国际经济协调;国际经济秩序变化。 4、科学技术 (1)科学前沿问题 生命过程的定量研究和系统整合;凝聚态物质与新效应;物质深层次结构和宇宙大尺度物理学规律;核心数学及其在交叉领域的应用;地球系统过程与资源、环境和灾害效应;新物质创造与转化的化学过程;脑科学和认知科学。 (2)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基础研究 人类健康与疾病的生物学基础;农业生物遗传改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科学问题;人类活动对地球系统的影响机制;全球变化与区域响应;复杂系统、灾变形成及其预测控制;能源可持续发展中的科学问题;航空航天重大力学问题;纳米研究;其他关键科学技术发展动态。 5、公文写作 (1)公文知识与公文规范 公文基础知识;公文规范。 (2)常用公文写作 决定;意见;通知;通报;通告;报告;请示;批复;函;会议纪要。 (3)事务文书写作 会议记录;简报;计划;总结;述职报告;调查报告;规章制度;贺词;感谢信;慰问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