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对中东政治及社会的影响

全球化对中东政治及社会的影响
全球化对中东政治及社会的影响

全球化对中东政治及社会的影响

摘要:所谓“全球化”,是“资本”和“资本生产运营方式”在全世界范围扩展的漫长

历史发展进程,是自大航海时代以来人类所不断追寻的目标。它的上一次高潮时19世纪末20世纪初掀起的西方列强疯狂争夺、瓜分世界殖民地的高潮。笔者从

中东地区政治背景、全球民族民主革命、资本经济全球化、民主政治全球化及以

美国主导的价值观念全球化几个维度阐述全球化对中东政治及社会的影响。

关键词:全球化;中东;资本经济全球化;民主政治全球化;价值观念全球化

一、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全球化使得奥斯曼帝国解体,被分为若干小国,成

为帝国的碎片,从此埋下动荡的隐患,开始了百年的颠簸。

中东这片领土上的最后一个帝国——代表着封建专制主义的奥斯曼帝国无法

与处在上升时期的资本主义列强长期抗争,最终走向了解体。在这一过程中,西

方列强对中东不断进行殖民侵略与扩张,使封建落后的中东在全球关系体系中相

继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强国的殖民地和附属国。

奥斯曼帝国解体后,阿拉伯人未能如愿建立一个统一的阿拉伯国家,而是被

划分为英法势力范围下的,以“委任统治”形式将阿拉伯世界分割为若干小国。因

此很多国家都是西方列强一手制造出来的“人造国家”,在划分过程中埋下了很多

民族、宗教的隐患,成为日后中东百年动荡的根源。

当时英国在中东占有的殖民地最多,势力范围主要包括埃及、苏丹、沙特阿

拉伯、伊朗、阿富汗、约旦、巴勒斯坦、伊拉克、塞浦路斯、也门以及海湾地区

的酋长国等;法国的势力范围主要包括叙利亚、黎巴嫩、阿尔及利亚、摩洛哥、

突尼斯等。

二、在全球民族民主革命的影响下,随着中东地区民族意识的觉醒,中东各

国相继取得独立或名义上的独立。

被殖民的中东各国与托管国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争取民族国家的独立。

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少数中东国家——阿富汗1918年、也门1918年、伊拉克1921年、埃及1922年、伊朗1925年、沙特1932年取得了独立或名义上的独立。二战后,英、法殖民帝国日渐衰落,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加速了

殖民主义体系的瓦解。其余阿拉伯国家陆续取得独立。中东民族独立国家体系终

于在70年代出现在国际舞台上。

此后,“两级”格局的兴起又使得中东成为继英、法之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

势力争夺的范围。

三、资本经济全球化对中东世界带来冲击与挑战。

资本的全球化使得资本从发达国家流向了发展中国家,分散了资本的风险。

制造业的全球化使得高端制造业逐步向发达国家回流,低端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

分流。在资本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用其高附加值工业品换取发展中国家

低附加值原材料,进一步完善其资本积累。

以阿拉伯的领头羊埃及为例,19世纪默罕默德阿里实行工业化改革,经济取

得了大幅度增长,甚至一度有可能成为一个新兴的工业化国家,但这是帝国主义

所不愿看到的,加上当时的埃及没有取得政治上的独立,仍是奥斯曼帝国的属地,因此无法拥有经济上的独立,最终以失败告终。20世纪五十年代末期,纳赛尔掀

起了工业化、国有化浪潮,制定了一系列发展计划以推动工业化的发展,但由于

浅谈经济全球化对经济的影响

浅谈经济全球化对经济的 影响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浅谈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浅谈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摘要】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带来机遇。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又给我国经济带来挑战。如今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和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发挥优势,规避风险,应对挑战,当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策略比较优势 经济全球化不仅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也给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波动和政治不稳定。近年来,墨西哥、俄罗斯、东南亚等国家的金融危机及其政治动荡,就是有力的佐证。其代价之惨痛、教训之深刻,足当引以为鉴。经济全球化已经叩开中国的大门,在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之同时,也对我国社会政治稳定产生了威胁和影响。我们必须正视挑战,探索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社会政治稳定与发展的规律和对策。 一、经济全球化对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稳定的影响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和世界交往高度发展的必然产物,作为一种客观的自然历史进程,不断地表现出日益“超越民族国家”的特性。但在实践中资本主义主导了经济全球化,试图按照其面目改造整个世界,使之完全走向“全球资本主义化”。这种双重性质决定了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历史的发展,同时具有推动与阻碍的双重影响。它对社会主义中国的冲击,实质上就是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挑战。其格局总起来看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但是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是挑战大于机遇。这不仅体现在它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挑战上,更集中地体现在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稳定与发展的挑战上。 首先,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挑战,直接地影响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其次,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政权形成了根本性的威胁。第三,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国家主权、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提出了挑战。总之,经济全球化已经把中国和世界联系成为

社会政治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

社会政治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 2008级日语(4)班袁宣美 20080600137 摘要:翻译活动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活动,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在整个翻译活动中,译者作为翻译主体,无疑是最为活跃的因素,但往往忽略了社会政治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本文着重探讨了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社会的开放程度,社会的价值观及政治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 关键词:社会政治因素翻译影响 翻译活动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活动,呈现出一个开放的活动场,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译者作为翻译主体,无疑是最为活跃的因素。然而在以往的翻译研究中,研究者往往将目光局限于语言层面的得与失,正与误,把重点放在技巧层面上来,译者除了要对原文负责外,其他因素似乎都起不到什么作用。但是,翻译活动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才出现的交流活动,而且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演变而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社会政治因素对翻译的选择,翻译的接受和传播起着直接的影响作用。 一、社会的发展需要翻译 一方面社会的发展需要翻译,另一方面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推动着翻译的向前发展。人类社会始终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之中,而人类社会越发展,越体现出一种开放与交流的精神。人类社会想要走出封闭的天地,求得发展,首先必须要与外界进行接触,以建立起交流,向着相互理解共同发展的目标前进。而在这样一个过程中,翻译恰如一座桥梁,把两个相异文化连接起来,在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过程中扮演者这关重要、必不可少的角色。 以佛经的翻译为例,西汉末东汉初,随着中国封建制度的发展,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国家赋税徭役日益加重,地主豪强兼并勾斗,再加上自然灾害年年不断,人名生活苦不堪言。这样就为佛教的传播提供了土壤。因为,一方面,挣扎在极苦世界的农民大众渴望从佛教中寻求精神慰藉,冀求神明能就芸芸众生于苦海深渊。另一方面,地主豪强,皇室官吏等统治阶层也希望通过宗教的力量来加强和巩固自己的统治,也冀求万能的神明能保佑自己长命百岁。在这样一种文化和社会环境下,佛教作为一种外来宗教自然受到欢迎,佛经的翻译也自然因此受到广泛重视。自公元148年西域高僧安世高于洛阳开佛经汉译之先起,通过大规模的翻译,佛教稳步进入华夏大地,并通过与儒教、道教玄学的交织融合,很快演化成为一门国教。在长达七八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佛经翻译高潮迭起,经久不衰,于唐宋时期达到顶峰。 二、不同社会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的翻译 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对翻译有着不同的选择和需要。从国内对日本文学的译介中可以看出。“五四”前后既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又是中国的日本文学翻译的一个转折点。从翻译选题上来看,之前在中国对日本文学的译介中,“五四”之前的日本文学 译介具有浓厚的急功近利的色彩,大多数翻译家把文学翻译看成是救国救民的一种手段,他们看重的不是文学本身的价值,而是文学所具有的功用价值。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翻译选题的选择都是实用性优先。当时的启发国民政治意识的日本政治小说被大量译介过来。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便是梁启超亲手翻译的柴四郎的《佳人奇遇记》。之后情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以周作人为代表的一些翻译

中国政治思想史笔记

商代王权至上思想 一、祖先崇拜 大致出现在父系氏族公社初期,商代的表现为对先王先公的崇拜。说明自己的权力来自于先王,商代那些与祖先崇拜有关的仪式,实际上已经成为政治统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由祖先崇拜发展的王权至上观念 只有君主才是国家的真正代表,君主的利益与国家的利益是一致的,而民众则只能是君主专制政治的统治对象。这种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基本发展道路。 周公民德慎罚、敬天保民的政治思想 一、天命不常 天命:上天授命之意。意思是上天所授予的大命是不固定的,并不是永远的保佑某一个人或一个王朝。周公以天命不常的思想强化周王朝的的政治统治,一方面从天命的角度论证了周灭商的合理性。另一方面,也提出了如何顺应天命,巩固周王朝统治的问题。 二、天命与人事相统一,从民情中知天命 周公强调天命与人事的统一,主张从民情中体察天命,实际上是虚与天命,重在人事。三、由于天命不常,上天只保佑那些有德的人,天的意志又只能从民情中反映出来,因此,敬天从命,怀保小民便成为周公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周公有几点表现:1、牢记商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不能贪图安逸,荒怠政事。2、要体察民情。3、要慎用刑罚。 这一思想实际上开了后代重民思想的先河。 儒家的政治思想 一、儒家学派的若干特点 1、儒家创始人是孔子 2、得名原因:六艺之教与孔子职业有关;懂得古代利益,以相礼为职业的人为儒。“六艺”或“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3、代表人物:孔子、孟子和荀子 4、儒家特点:崇尚西周以来的传统文化;重视伦理道德的作用,儒家政治思想本质上是伦理政治、道德哲学;以孔子为师。 二、孔子的政治思想 1、身世:孔子名丘,字仲尼。伟大的教育家,开创私人办学之风,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编写删定了“六经”连同《论语》集中反映其政治思想;思想家,并且赋予社会批判精神。 2、仁、礼学说 仁与礼是孔子全部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 仁,包含下列含义: (1)爱人为仁,孔子认为爱人是仁的基本内容,社会的各个等级之间都应该相互仁爱,说平孔子是从伦理学层面上理解社会的政治生活的。 (2)克己复礼为仁,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使个人的行为完全符合礼的规范。“仁”是指一个人的内在道德品质,主要取决于其个人的道德修养。 (3)仁的特征是厚重敦朴;仁的根本是孝悌。在家庭内部优良品质体现为孝悌,在家庭外部体现为忠恕,即诚实待人和宽容。

经济全球化对国际政治的深刻影响 资料整合

经济全球化对国际政治的深刻影响 一、经济全球化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经济全球化,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资本和产品在全球性流动,有利于科技在全球性的扩张,有利于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它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一柄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经济全球化推动了国际贸易的不断增长。跨国公司及其它们的子公司遍布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几乎所有经济领域和产业部门。它们以其雄厚的资本和先进的技术有力地带动了世界经济的增长,同时把世界经济连结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经济全球化浪潮正在改变着传统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结构,同时也将成为21世纪世界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二、经济全球化对国际政治的深刻影响 1、对国家主权观念产生冲击。 在经济全球化对经济领域和其它社会生活诸领域产生影响的情况下,改变着传统的主权观念。主权不仅意味着本国的独立自主权力,还意味着对他国主权的尊重以及对国际合作所承担的权利和义务。随着各国对人类相互依存关系以及面临共同威胁认知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从全球的思维高度来重新认识维护国家主权与保证国际协调合作机制正常运转的关系问题。各国要让渡一部分主权,建立有效的国际使用机制,以维护国家的独立性和根本利益。 2、国家权力的分散与弱化。 由于经济全球化导致世界各国相互依存关系的加深,这种日益增强的相互依存在国与国之间、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形成纵横交错的关联和制约关系。因此,不管主观意愿如何,各国己不能象经典的诠释那样绝对地、至高无上地享有自己在内政、外交和军事事务上的主权。也就是说国家在处理国内外事务时越来越多地受到来自外部的掣肘。这就必将导致权力的分散。这种掣肘包括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对世界和地区事务越来越广泛的影响和介入。如联合国派驻在一些国家的机构所掌握的权力早己凌架于当地政府和各派别力量之上。跨国公司凭借其雄厚的科技和经济实力影响乃至左右东道国政府的决策。其它一些国际间的非政府组织,如宗教团体、政党联盟、工会组织等在适宜的条件下,也会对某些主权国家

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有何影响

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有何影响? 以宗法色彩浓厚和君主专制制度高度发达为主要特征的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 1.社会政治结构的宗法型特征,导致了中国文化的伦理型范式。 (1)这样的正面意义是使中华民族具有很强的凝聚力。例如在今天的社会中,当国家有难就会有八方支援的情形。在天灾地震面前,这样的伦理范式就会在人们的心中大势扩张使人们团结到一起,共同面对困难。这种文化伦理范式已经深入人们的心里。 (2)而负面意义是形成了中国社会根深蒂固的人情大于国法的弊端,所谓“子为父隐父为子隐,直在曲中矣”。在伦理政治的束缚和限制下,人们一生下来就被固定在一定的名分之内,循规蹈矩是社会对每个人的要求,因而极易养成惟上、惟书、惟亲的奴性人格。这样的负面影响使人们缺乏创新精神,“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以及“存天理,灭人欲”等封建纲常礼教,严重束缚了人的个性发展。 2.社会政治结构的专制性特征,导致了中国文化的政治型范式。 (1)其积极影响是强调了中华民族的整体观念、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造就了民族心理上的文化认同。深有体现的从古至今都深有体现,如中国的抗日战争、现在的反新疆恐怖分子等都是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使人们形成了共同的文化心理。 (2)君主专制制度缺乏民主机制。使国人存有严重的服从心态,对权威和权力的过分迷信,个人自信心都缺乏,文人影射传统等等。形成了中国社会“官本位”的现象和个人的奴性意识,因此“官本位”思想一直是困扰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严重阻力。这是中国实现民主政治的最大障碍。 而且在严密的人身控制之下,人们只能生活在一定的圈子内,处理好人际关系,处理好家庭关系,成为人一生中的主要任务。这是这种负面影响的表现,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摧残抑制。 3.宗法与专制的结合,在政治上表现为儒法合流,在文化上的反映则是伦理政治化和政治伦理化,用政治伦理秩序代替了法律秩序,政治大于法律,伦理大于法律,因而法律意识、法律观念在中国古代很难找到立足之地。这种价值取向突出表现为知识分子“内圣外王”的心态,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和追求。这一特点,在先秦时期已经形成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一直被延续下来。 中国文化的伦理政治化和政治伦理化的范式从“内圣外王”的矛盾统一体中获得了坚韧的理论架构,并以小农自然经济和宗法专制社会政治结构作为牢固的基础,这几个方面的有

形势与政策中东乱局及其影响

形势与政策中东乱局及其影响 摘要:中东乱局由来以久,这当中既牵涉到土地和经济利益问题又有历史、文化和宗教诸方面的因素。这场动荡将对中东国家产生深刻而长远的影响,对地区格局特别是区域外国家的影响则是轻微、滞后的。 关键词:中东乱局;世界格局;影响 2011年以来的中东乱局可能成为中东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政治动荡,这是由其性质和历史使命决定的。这场动荡将对中东国家产生深刻而长远的对地区格局特别是区域外国家的影响则是滞后和轻微的,这也是由其性质和历史使命决定的。这次中东乱局的本质特征是一次内生性的、民生、民主政治革命,当然外部势力利用和介入了这一事件,但这并不能改变事件本身的性质。 1、对原油价格的影响 中东乱局对原油价格的主要影响有两个:原油价格的波动性增强,中轴抬升。中东地区陷入乱局的风险较大的国家,供应能力占全球供应能力比例约10%,欧佩克国家的闲臵产能在全球经济体正在走向周期性扩张的背景下,显得较为紧张,并且中期内的增长将较慢。在地缘政治层面,目前的乱局将给巴以局势增添很多的变数,发生动乱的阿拉伯国家在新政权建立过程中,极端势力、民粹主义可能抬头,使得它们对以色列的敌意增强。同时伊朗等国也会试图在该地区输出其影响。这些因素将带来两个后果:第一、在中期内该地区可能会持续发生一些超预期的事件,给原油市场带来冲击;第二、社会的不稳定和前景的不明朗,使得既有产能被关闭,同时给国际资本在该地区的投资、勘探等扩大原油生产的活动带来?冻结效应。因此我们认为原油价格在中期内波动性增强、波动中轴抬升可能是中东乱局给原油市场带来的很难避免的风险。 2、中东乱局促使中东各国经济发展两极化。 海湾阿拉伯能源输出国可以借助石油出口维持经济,但受“阿拉伯之春”和国际制裁影响的国家恢复经济举步维艰,民生矛盾尖锐。阿拉伯地区人口呈现出年轻化趋势,由于经济的不景气,导致失业率攀升,年轻一代看不到生存发展的希望。由沙特阿拉伯等国组成的石油输出国组织坚持原油出口量不变,引发国际油价低位徘徊。这一方面,对于能源消耗国的人民来说,是一个福音,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他们的生活成本,有助于刺激下游原油加工产业的兴起;但另一方面,引发了俄罗斯等以石油产业为支柱产业的国家的经济危机,石油公司大幅裁员。以俄罗斯为例,石油的价格下跌引发了卢布的大幅贬值,导致居民生活水平下降。西伯利亚部分与中国接壤的地区居民甚至到对面的中国口岸采购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生活用品。 3中东乱局对国际社会的政治影响 “阿拉伯之春”不同程度上推动了阿拉伯国家尤其是共和国政治体制的改革,突尼斯、埃及、利比亚、叙利亚、也门等国领导人相继下台。然而“阿拉伯之春”不仅没能给该地区带来“春天”,反而将该地区陷入了“严冬”。中东地区动乱的社会局势,使得该地区政治民主化进程缓慢,内战不断扩大。在中东剧变后经历了政权更迭的国家,出现了伊斯兰党派与自由主义党派、政党与军队、不同宗教或教派之间的激烈博弈。突尼斯、埃及和摩洛哥进行了国会选举,从选举结果看,伊斯兰政党均成为最大党派。叙利亚危机引发的难民潮成为近期困扰欧洲各国的一个难题。由于激烈的内战而流离失所的难民给欧洲各国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严重的社会治安问题。同时,在中东地区,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使得其对中东的掌控力下降,中俄等国的地区影响力增大。中东地区充斥着大国博弈与合作,但短时间难以形成相对稳定的新秩序。 从世界整体来看,中东动乱使得国际环境长期处在不稳定之中。在经济上,一方面,中东地

中考政治时政热点专题复习 加强民生保障,维护社会公平 (2)

专题五:加强民生保障,维护社会公平 知识卡:什么是民生问题? 民生,指人民的生计,即人民生活状况。“民生问题”是和人民生存、发展直接相关的问题,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为代表的基本生存问题,以及文教、卫生等为代表的发展、享受等问题。 五个民生“关心点” 【热点聚焦】 在2015年的两会上,有以下五个民生政策契合百姓的“关心点”:①就近看病、在家养老; ②扩大就业、增加收入;③推进棚改、保障住房;④公平考试、透明招生;⑤防治雾霾、留住蓝天。 【考点分析】 (一)我国历史上对民生问题的关注 1.民生问题影响中国古代王朝的兴衰: (1)秦:实现和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利于民生,但秦末暴政不利于民生而亡。 (2)汉: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有利于民生,使汉朝延续了四百多年之久并出现“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的盛世局面。 (3)唐:唐太宗提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非常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农民占有一定的土地,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出现“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4)宋:冗官、冗兵和冗费问题加重了百姓负担,造成了“积弱”的局面。 2.改善民生是中国近代反侵略求民主的目标之一: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时期:剥削沉重、战争赔款和鸦片走私白银外流使农民的赋税负担增加很多。 (2)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平均地权”是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但不是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在中共“二大”提出) (3)国共十年内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的土地革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根据地民生发展。 (4)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解放区一亿多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激发了其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中国政治思想史九讲

江荣海《中国政治思想史九讲》读书笔记 一、出处: 江荣海:《中国政治思想史九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二、《中国政治思想史九讲》的研究综述 江荣海是北京大学的教授,长期从事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等教学或科研工作。其《中国政治思想史九讲》是把中国古代和近代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结合为神权、儒家、法家、道家、佛学、实学、改良、革命九个专题,围绕着这些思想的源流、实际内容、演变脉络、历史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讲述。由于中国政治思想时间跨度比较大,范围广,加上了解这些思想有助于掌握中国政治的发展脉络,所以关于中国政治思想的著作层出不穷,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萧公权的《中国政治思想史》、刘泽华的《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等。 ——关于《中国政治思想史九讲》的主要内容 《中国政治思想史九讲》一改过去人物传记编年体例为专题式编写结构,主要通过对在中国历史上占有地位的几大家思想的分析来理清中国政治思想的发展变化。 神权政治思想即是用神意来论说政治统治正当与否的思想,将人间的统治秩序和政治制度一概说成超自然的‘天意’或‘天命’的结果。儒家的政治思想以王道仁政为核心,在认识民众和处理与民众的关系上主张民本,以中庸方法处理社会问题,以及为了获得一个稳定的社会提出天下一统思想并且将人类理想社会描述为大同社会。法家学派以人性恶为出发点,主张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为君主专制和独裁服务,通过奖励耕战解决社会矛盾。将道家政治思想的发展大致划分为三个时期,分别是创造期,综合期,因袭期,以老庄为主要代表,提出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等思想。佛学的根本原理是‘缘起论’,通过卫佛反佛争论中的华夷、神形之辩深化了佛教在中国社会中的影响。宋代儒学分为理学、心学、功利学,主要讨论以‘性与天道’为中心的哲学问题,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认为理想的政治模式为宗法、分封、井田以及推行仁政。明清之际社会批判思想主要坚守儒学立场反对宋明理学,抨击封建专制制度,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空疏学分。近代中国的改良思想面临的背景是西方的入侵,改良思想家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从学习经济、科技到学习整体乃至文化教育以达到富国抵御外侮的目的。中国革命思想自古有之,包括汤武革命论、宗教革命论、素王革命论等,到了近代,通过改良派和革命派之间的争论加强了对中国应建立

经济全球化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对国际政治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它正日益深入地影响着世界各个角落。但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各国的影响并不仅仅在经济方面。经济是政治的基础,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经济全球化同样也深刻地影响着国际政治的发展, 使之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向。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 使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日益扩大, 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呈现多重性 例如1995 年发生的墨西哥金融危机波及到北美、拉美的发展中国家; 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又引发俄罗斯、巴西金融危机, 波及全球,整个世界经济都受到了影响, 一些国家因此发生政治危机,并使地区稳定受到威胁。种种事实表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各国经济利益相互交织, 导致了彼此间利害与共, 谁也离不开谁,也使国家与国家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的经济关系的重要性进一步上升。 20 世纪90 年代初以来, 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各国纷纷调整自己的国际战略,日渐把经济放在中心位置。一方面通过积极参与或加入各种经济合作组织或协议, 加强了相互间的经济协调与合作, 以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彼此间的经济竞争,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经济战。国际竞争也日益演化为经济实力的较量, 经济成为最大的政治。这一切都为国际政治斗争注入了新的因素,使国际政治斗争从内容到方式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谋求经济利益成为国际政治斗争的主要内容,而经济手段成为实现政治目标的重要方式。 二、经济全球化对民族国家的主权构成新的威胁, 为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推行提供了借口 西方国家却经济全球化为借口, 片面地强调全球化时代下世界各国的融合, 而忽视了主权国家客观存在这一事实, 宣扬内政和外交已经很难区分了,纯粹的主权几乎不存在了,在这个“地球村”里,必须放弃内政不容干涉的原则。这实际上都是为他们在冷战结束后的新形势下继续打“人权外交”牌, 任意干涉别国内政制造理论依据,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行径的重演。其实质在于动摇“尊重国家主权”这一基本的国际法准则,为西方国家以自己认同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标准构造冷战后的“新世界”打通道路。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就是这方面最典型的表现。而西方国家自己则并没有放弃主权,它要否定和限制的只是发展中国家的主权。 实际上, “经济全球化并没有否定国家主权。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 真正对国家主权构成威胁的,是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西方主要大国。他们力图从自己的私利出发去利用这种趋势,在国际关系中建立起新的控制和调节手段,从而达到干涉别国内政的目的”。西方国家对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家主权发生的某些变化进行歪曲,不过是为其继续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寻找借口。正是它们的行为对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国家主权( 特别是发展中国家) 构成了威胁。 三、经济全球化导致的世界经济发展进一步不平衡现象,极大地影响着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强了西方国家( 尤其是美国) 的经济实力, 或者说是加强了其称霸世界的经济基础, 而且在短期内这种面貌很难改变,因而在今后较长的一个时期内, 西方国家主导世界政治的局面不会有明显改变, 西方国家( 尤其是美国) 仍将继续努力主宰世界。广大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在世界经济中属被支配对象, 在这场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相对处于不利地位, 面临风险和挑战较大, 获利却相对较少。有些国家(甚至并未真正感受到经济全球化的任何好处,或者只是在其中获得毫末之利,南北差距因此在进一步扩大。 另外,当前社会主义国家也正在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来,抓住机遇, 实行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 并取得了巨大成就。如中国的经济地位正不断提高, 经济实力不断加强, 在全球经济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所有这一切,都会动摇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当前在世

社会政治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社会政治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摘要 社会的政治制度一定要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社会政治制度上的保证,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优越的社会环境,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时其影响也体现在科技政策和体制及政治生活和政治形势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方面。 关键词:社会政治科学技术发展 论文内容 中华上下五千年,由古至今,不能忘记的起起落落中,最记忆犹新的是我们落寞的清代,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惨痛回忆——八国联军拿着比我们制造的火药更先进更有杀伤力的洋枪、洋炮把我们美丽的家园打的破败不堪,对我们亲爱的人民打杀抢掠,使我们衣不裹体,食不果腹。相信大家也都会同意致使此不忍回眸的惨剧的根源是清政府的“闭关锁国”。“闭关锁国”作为一项国策对于国家本身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对于国家的人民而言,它阻断了国民的眼界,局限了人民的思维发散,犹如井底之蛙看不到井口外面的海阔天空。进而虽然之前我们的国家繁荣富强,我们的丝绸堪称完美,我们的瓷器做工精湛……但是,我们就可以关上大门自给自足了吗? 再深深地思考一下,我们失败的根源是什么?“闭关锁国”吗?不是,它只是一项国策。那又是什么?是由“闭关锁国”导致的落后的科技啊!“闭关锁国”局限了人民的思维,使民众成为井底之蛙,

使学者们没有新的突破,看不到别人的进步,同时,自己也站在原处妄自尊大。于是,当别人拿着基于我们发明的火药演进而来的洋枪洋炮时,我们个个为此惊呆,一种望尘莫及的悲哀感叹!社会政治影响了国民的思维,进而阻碍了科技的发展。 那么,社会政治对科技的发展影响到底有多大? 科技发展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经济、政治、文化条件。然而在此,我把政治放在第一位,我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在我总结我国古代历代王朝的一些史事基础上判定的。从某种角度来讲,政治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经济文化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形势。“贞观之治”、“康乾盛世”的出现,主要是有一位明君运用其明智的治国策略,使国家称为经济文化均为繁荣的朝代,因此我认为,政治的影响是第一位的。 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闻名世界,回顾过去,他们的产生不可或缺的原因是政治原因,它们产生时期统一的政治特征是:1、多数时期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3、统治者重视。第1条为科技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确保其能正常发展,后两条为其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统治者的重视必定会为其开辟很多的道路使其发展。 近在眼前的史事就是改革开放。经历了抗击外国侵略的一系列战争,中华民族再次觉醒。邓小平同志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著名论断,继之又升华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正式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推出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方案、实施知识创新工程、“经济建

中东地区的战略重要性

中东地区的战略重要性 从地理学科分析: 1.该地处于“五海三洲”之地,地理位置重要。 2.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储油区,石油的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一半以上,具有储量大、埋藏浅、出油多、油质好的特点。 3.重要的位置,丰富的石油,巨大的经济利益,成为世界列强争夺的焦点。4.该地受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降水少,水资源极端缺乏。约旦河西岸目前80%的淡水资源被以色列人控制和消费,导致巴勒斯坦人生活和生产用水十分紧张。水资源争夺成为巴以冲突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历史学科分析: 1.中东问题是长期以来资本主义国家殖民统治的恶果。在一战前的一千多年,巴勒斯坦地区一直是阿拉伯人的长期居住地。一战后,英国取得了在这一地区的“委任统治权”,英国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陆续迁往巴勒斯坦。 2.中东问题又是大国强权政治的产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控制的联合国通过了巴勒斯坦地区“分治”、建立一个犹太国家和一个阿拉伯国家的决议。1948年,犹太人国家以色列建立,但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国家长期没有建立起来。在西方大国英、法、美霸权主义支持甚至直接参与下,以色列先后四次进行中东战争,侵占巴勒斯坦、约旦、埃及、叙利亚大片领土,更加剧了宗教、民族矛盾,使中东地区长期处于动荡之中,不但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极大损失,同时也不利于世界和平,不符合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 从政治学科分析:

1.和平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但世界并不太平,民族矛盾、领土争端和宗教纷争使一些地区冲突不断,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与安全。 2.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障碍。中东问题的产生及迟迟不能解决,主要是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为了争夺该地区的控制权而插手干预的结果。由于美国长期以来偏袒以色列,助长了以色列的侵略扩张气焰,加深了以色列同阿拉伯国家的矛盾,近年来虽然出现了缓和的迹象,但要真正实现和平则十分困难。 3.民族和宗教问题处理的好坏对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统一具有重要影响。中东地区动荡不安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宗教纷争和民族矛盾的激化。

中国政治思想史(期中作业)“我的读书笔记……诸子百家之墨家”

中国在政治思想史 我的读书笔记—— 诸子百家之墨家

我的读书笔记——诸子百家之墨家 墨家的兴起 春秋战国时代,正是中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时代,诸侯争霸,群雄并起。社会的转型需要思想学说做理论指导,诸侯之间的激烈竞争又导致他们极力招揽人才。时代的需要,宽松的学术氛围,孕育了中国最朴素而灿烂的思想文化。一时诸子兴起,百家争鸣,互相借鉴又互相诘难。讨论的问题之广,涉及题材之多,发掘的深度之远,以及对后世的影响之深远,都是空前绝后的。灿烂的文化成果构建成了中国古文化的基本框架,而后中国文明两千多年的发展,尽管也受到一些外来文化影响,但总是被中国文明消化和吸收(如西汉末年开始传入中国的佛教,唐朝后期开始传入中国的伊斯兰教,宋代以后开始传入中国的基督教--包括天主教和新教,晚清时期开始影响中国的西方思想哲学体系),主流文化还是这个时期奠定的。这期间形成的对后世较有影响的学说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等。所谓东方人的智慧,无论是中国、日本,还是韩国,都离不开这几家的范畴。 墨子,战国初期著名的思想家,他的生活年代正好在孔子和孟子之间。墨子早年“学儒家之业,受孔子之术”,后来他看到儒家学说的种种弊端,于是独立门户,开创了墨家学派。毕生为之身体力行,言传身教,为墨家学说的发扬光大和实施济世而奔走呼号。在其晚年和身后,墨家渐渐成了最有影响的学说,与儒家学说分庭抗礼,并大有凌驾其上之势。以至于孟子哀叹:墨翟之言盈天下。荀子更是说:礼乐灭息,圣人隐伏,墨术行。韩非也说:世之显学,儒墨也。 墨家学说成于道、儒之后,为什么能够异军突起而盛行一时呢?在于它提出了一些当时儒道两家学说没有提出的社会学说和政治方案,如王天下,正诸侯,尚贤能,等贵贱等思想。尤其它反对非正义的战争和穷奢极欲的享乐生活,得到了很多小国的支持,反映了广大下层民众的呼声。 墨子思想和修身 先秦诸子的学说,主要是围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展开的,墨家也是如此。墨子注重品性的完善,认为有四种品行是君子必须具备的: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他认为,君子必须意志坚定,言而有信,言行如一,表里一致,敢于捍卫真理,善于明辨是非,并要经常审视自己。他不但注重本身的修行,还注意到了结交朋友的重要性,说道: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即我们所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墨子跟道家儒家还有个显著不同的地方,就是不他但注重言传,还注重身教,身体力行。墨家的人全部葛衣短衫,亲自劳作。墨子不像老子孔子那样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他甚至鼓励弟子们以自苦为乐。正因为如此,墨子才深知民间疾苦,才对儒家提倡的繁文缛节深恶痛绝。也是这个原因,墨家才迅速得到广大平民的支持,具备广泛的民众基础,成为一时之显学。 墨子思想和任侠精神 春秋战国时期,尚武、养士之风盛行。历史上著名的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等人府中食客数千,其实食客就是所谓的“士”。士分文士和剑士。文士即谋士,剑士即武士。剑士好勇斗狠,但也讲究知恩图报,经常有剑士为了报答主人的知遇之恩而不惜以身相殉。 墨子看到了这一情况,加以总结和分析并疏导道:“任(注:任侠),损己而益人矣。”并给这种任侠注入新的血液,那就是“义”。 墨子说:万事莫贵于义。墨子说的“义”,就是正义,大义。那么什么是正义大义呢?

辩证看待全球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全球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全球化是一个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包含各国各民族各地区在政治、文化、科技、军事、安全、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多层次、多领域的相互联系、影响、制约的多元概念。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变化的深刻背景和根本趋势。正确认识和妥善应对全球化,不仅有利于我国促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与和平发展,而且有利于促进国际体系转型、和谐世界建设与人类文明进步。 那么全球化为中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突破性发展,而中国又为之付出了怎样的代价呢?着眼于这个问题,我浅作分析。 提到全球化,首先不得不先聚焦经济。经济全球化,是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渗透,所有国家、 个过程和现象。经济全球化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全球经济一体化。 当今,外贸和外资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因素,国际资源与国际市场是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可以看出,经济全球化为我们带来了大量的发展机遇, 1、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大量资金和技术。改革开放后,我们积极的参与经济全球化,吸引来了海外的大量资金和技术,在这些资金和技术的帮助下,我国的经济才有了快速的腾飞。 一个双赢的局面。 源,贸易壁垒以及其它因素的影响,中国的企业也正在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的参与到了经济全球化中。自从本世纪初中国加入 好的参与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 伐。 3、"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调整。在参与到经济全球化这一进程之后,我们用了海外资金和我国的劳动力相结合,

因此,在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 战略,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 全球化能够让我们学习到国外很多的制度, “后发优势” 划经济制度转变成了现在的市场经济制度。 然而正当我们欣喜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好处时,忧患却也无处不在;济全球化过程中, 危机的国际传染便成为经常性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立性正面临日益严峻的考验, 着一体化程度的逐步提高,各成员国经济主权独立性不断下降。 差距正进一步扩大。 化的中心地位。 团集中,导致贫富差距扩大。 接下来我们谈谈全球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剧同时也带来了不同文化间的冲突,基于历史、传统与思维方式的差异,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出现了不和谐的一面。地区的所有经济部门和经济环境都将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的一 产业结构不断升级、 尽管那些投资者获得了大量的利润, 2、为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创造了便利条件。受到资 4、促进中国的经济制度创新和变革。参与到经济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空前加强。

中东问题研究资料

注意事项: 1.本次为闭卷考试,请大家认真复习。 2.指南只是给出了复习的基本提示,答题时还需大家补充相关知识才算完整,尤其请结合当前的中东问题发展情况和生动事例,以努力获取高分。祝各位复习愉快。 中东:作为欧洲人的一种地理、文化、政治概念,指的是地中海东部与南部区域的大片地区,不属于正式的地理术语。最早被英国的印度事务部于19世纪50年代使用。狭义的中东仅指阿拉伯半岛及海湾地区的阿拉伯国家,以及土耳其、以色列、伊朗、塞浦路斯、阿富汗等18国;广义的中东还包括北非的苏丹、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毛里塔尼亚6国,共计24国。 阿拉伯国家:中东24国中,除了以色列、伊朗、土耳其、塞浦路斯、阿富汗等5国外,其余19国都是阿拉伯人占主体的国家,亦即我们平时所说的阿拉伯国家,他们也都是1945年成立的阿拉伯联盟的成员国。 东方问题:近代欧洲列强为争夺奥斯曼帝国及其属国的领土和权益所引起的一系列国际问题。从欧洲来看,奥斯曼帝国地处其东,故统称为"东方问题"。 贝尔福宣言:英国外交大臣阿瑟·詹姆斯·贝尔福于1917年11月2日,不顾先前“英国已经答应为巴勒斯坦之成为一个独立的阿拉伯国家作出准备”的承诺,致信英国犹太复国主义运动领导人昂内尔—沃尔特·罗斯柴尔德爵士,声称“英王陛下政府赞成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人的民族之家,并将尽最大努力促其实现”。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大国赞同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人的“民族之家”的著名宣言,它也被看作是导向建立以色列国进程的最初起源。 塔木德:公元70年,耶路撒冷的犹太圣殷被罗马帝国摧毁后,犹太人开始被迫流散到世界各地。为确保自身的民族特性不在流散过程中消失,犹太人认为需要保护摩西五经的传统,使其内容深入每个人的心里,这就需要有人来讲解摩西五经的内容,以便适应流散到各地的犹太人的生活。这些学者的言论被一代代口耳相传下来,到公元2世纪末,一位名叫犹大·哈·纳西的人将上几辈学者的言论收集在一起,编辑了6卷名为《密西拿》(意为重述)的经典,保存了犹太教的典章、戒命和习俗等一系列的经书。随后到公元5世纪期间,《密西拿》被生活在以色列和巴比伦的犹太拉比们传诵、研究和讨论,他们对它的解释以及犹太教师之间的辩论,被收入《革马拉》(意为解释)中。上述两部分的内容构成了《塔木德》(犹太口传经文),它确立了犹太人在律法、信仰、思想、典章生活、道德规范等许多方面应遵行的准则,成为仅次于《希伯来圣经》的重要典籍。 圣训:仅次于《古兰经》的经典是《圣训》,即先知穆罕默德的言论、行为及其所默认的圣门弟子的言行记录。穆罕默德生前,除宣布启示外,随时随地就伊斯兰教义、教制、律例和有关现实社会的各种问题发表意见或做出解释,以及他实践天启的举止行动、行为准则和道德风范,经圣门弟子和再传弟子传述,构成哈迪斯(意为言论、传述)的基本内容。其内容无论是有关教法、教义,还是社会问题的论证,都被认为是不容置疑的“默示天启”。通过《圣训》汇集,穆斯林大致形成统一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并对伊斯兰教以后的发展,以及穆斯林的思想感情、日常言行和生活方式产生很大影响。收集《圣训》的活动到9世纪下半叶时,出现了六大圣训集,被逊尼派奉为权威的圣训实录,与《古兰经》同为教义、教法、

美国大中东战略和中东局势

美国大中东战略和中东局势 摘要:由于地缘政治、能源供应、宗教纠葛、民族矛盾、发展模式、历史恩怨等因素,大中东政治生态脆弱而复杂,外在因素一向严重影响大中东局势发展。由于美国等大国的介入,整个大中东地区局势出现结构性动荡,地区反美力量与美国及其盟友之间出现激烈碰撞,导致中东局势一直处于高度紧张之中。 关键词:中东局势能源地理位置宗教纠纷经济美国中东战略中国一.中东局势 1.大中东能源储备和产量充足,地理位置重要,历来为兵家争夺之要冲。 该地区对世界能源市场的影响举足轻重,素有“世界油库”之称,全球目前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1万亿桶,其中62.1%蕴藏在大中东核心地区;该地区的石油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2/5,出口量约占世界总出口量的2/3;石油开发条件优越,油层厚,油田大且分布集中,距海近,运输方便。该地区是亚欧非三洲的接合部,素有“五海三洲之地”之称,周围环绕着黑海、红海、阿拉伯海、里海和波斯湾等国际海域,沟通上述海域的博斯普鲁斯海峡、达达尼尔海峡、苏伊士运河、曼德海峡和霍尔木兹海峡等,是重要的国际轨道。如放大至阿富汗、南亚、和巴基斯坦,则整个大中东地区涉及西亚、北亚、中亚、南亚,辐射欧洲、前苏联地区、东南亚和整个非洲,沟通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具有极端重要的战略价值。 2.大中东地区的宗教纠纷、民族恩怨和领土争端错综复杂、异常敏感。 传统意义上的中东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发源地,三大宗教存有矛盾,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犹太教与伊斯兰教间的矛盾优甚。伊斯兰教内部宗教派别也矛盾重重,如伊斯兰教什叶派与逊尼派间的矛盾是导致两伊战争的重要因素,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组织、极端主义与伊斯兰温和派别之间的矛盾常常导致政局动荡。该地区生活着阿拉伯人、波斯人、犹太人、土耳其人、库尔德人、普什图人等民族,殖民统治和帝国主义曾制造了复杂的民族矛盾和领土争端,巴勒斯坦与犹太人、塞浦路斯岛上希腊与土耳其两族间以及库尔德族与其他民族间的矛

全球化的影响(中文版)

山东农业大学 课程论文 题目______The Impact of Globalization ___ ___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班级10级生物科学2班 课程名英语时文选读 学生姓名丁同浩 学号20103086 指导老师李银玲 二O一三年六月二十八日

The Impact of Globalization Author: Ding Tonghao Abstract: Globalization i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s most important trends, the impact of globalization, nothing less, involving political, economic, cultural and other aspects. The world has been strongly felt the shock wave of globalization, globalization is changing the world. Highly concerned about the impact of globalization, and actively meet the challenges of globalization, while avoiding disadvantages, is the only correct choice. Keywords: Globalization Economic Political Culture Impact 全球化的影响 摘要: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最重要趋势,全球化的影响无所不及,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世人已强烈地感受到全球化浪潮的震撼,全球化正改变着世界。高度关注全球化的影响,积极主动地迎接全球化的挑战,趋利避害 ,是我们唯一正确的选择。 关键词:全球化;经济;政治;文化;影响 一、全球化的影响无所不及 什么是全球化? 学术界对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至今虽然尚无统一准确的界定,但人们已从现实生活中强烈地感受到全球化浪潮的震撼。全球化正改变着整个世界。多数人认为:全球化指的是在货物、资本、生产、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跨国流动加速发展的条件下,全球市场经济进一步形成,国家和其他政治力量出现整合和重组,各国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大大加强的全方位的客观的社会历史进程。 全球化思想最早的提出者当属马克思,他在150年前的《共产党宣言》中就提出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必须形成世界市场等思想。全球化思想被真正从现代意义上提出并被予以全面论述是近几十年的事。真正具有全球意义的全球化及其理论研究应该至少始于20世纪中后期,其标志性事件是新技术革命的来临、市场经济在全球范围的确立、全球性问题的形成与扩展、全球共同意识的崛起与强化等,这不仅在实践上大大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增强了全球化的影响力,而且在理论上也深化了人们对全球化的认识,学者们纷纷从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化学和社会学等不同学科角度来考察与研究全球化议题,并不断加强了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与合作。 在对全球化影响的研究中,充满着各种对立的观点,有人把全球化当作福音,有人则认为它是灾难;有人把它视为人类的出路,有人则将它看作是我们的陷阱。对其利弊,和谐论与冲突论,乐观主义与悲观主义进行着激烈的争论。和谐论看到了全球化给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带来的积极变化,而忽视了全球化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带来的新冲突与新竞争,表现出过分乐观。而新冲突,新竞争论的观点,他们关注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文明之间以及民族主义引起的冲突,南北经济差距扩大带来的关系恶化、国家在科技与经济竞争中的主导作用等问题,对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构成的新挑战,这些观察也无疑具有其合理的因素,由于新冲突、新竞争的观点有过分夸大冲突的倾向同样有其片面性。 从客观现实的角度看,全球化过程本质上的确是一个内在充满矛盾的过程,它是一个合理的悖论:它包含有一体化的趋势,同时又含有分裂化的倾向;既有单一化,又有多样化,既有集中化,又是分散化,既是国际化,又是本地化[1]。两种趋势在矛盾纠结中长期共存,共同推动着全球化进程。而且这两种趋势都在加强,所以对全球化影响的争论,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常常势均力敌。在对全球化影响的争论中所产生的各种观点,都有一定建设性同时又或多或少具有一定的缺陷。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的观点均不能够解释全球化影响的全部方面,唯有坚持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