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论文

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论文
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论文

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论文

ERP技术及其应用

摘要:ERP作为一种管理理念和软件系统,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物

流、信息流与价值流一体化的控制,使数据在整个企业范围共享,对企业进行决策模拟。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的ERP系统建设也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由于我国企业在实施ERP系统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阻碍因素,导致企业ERP系统实施效率低下、发展缓慢。因此,本论文从ERP技术的发展历程出发,主要分析了国内外ERP现状,结合销售管理子系统模型分析国内企业应用ERP存在的主要问题、面对的风险及有效推进ERP系统的对策。

关键字:ERP、系统、对策

Abstract:ERP as a management philosophy and software systems, using

computer technology, logistics, information flow and control of the value stream integration, to enable the sharing of data across the enterprise, the enterprise decision-making simulation. In recent years, with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China's enterprises ERP system has also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However, due to China's enterprises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ing ERP systems, there are still many obstacles to ERP Implementation inefficient, slow development. Therefore, the departure from the cour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ERP technology, analysis of the ERP status quo at home and abroad, combined with the sales management subsystem model to analyze the main problems of the domestic enterprise applications, ERP, to face the risks and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the ERP system.

Keywords: ERP, systems, countermeasures

1、引言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即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包括财务管理子系统、资金管理子系统、购销存业务子系统、生产管理子系统、客户与供应商管理子系统、预算管理子系统、决策子系统等,ERP系统集成了现代管理思想,是企业管理内外资源的有效平台。我国的制造企业大都处于组装和制造环节,投入巨大却产出不高,管理基础薄弱、管理次序混乱、管理机制僵化。企业存在盲目采购现象,库存积压过大、资金占用过多的现象十分普遍;财务预算不严谨,财务报告不准确,成本管理方法不科学,难以科学地分析和控制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业务流程不顺畅,工作效率低下;各种信息不准确,缺乏集成,企业决策及日常工作缺乏科学的依据,使ERP应有的整合效果没有发挥出来。

2、ERP发展现状

2.1、ERP技术的发展历程

现代企业管理技术的目的是通过现代管理模式与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支持企业合理、系统地管理经营与生产,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设备、资源、人、技术的作用,最大限度地产生企业经济效益。ERP不断地发展、完善,主要经历了五个阶段:

1、为解决库存控制问题,40年代产生了订货点方法;

2、随后,人们为解决订货点的缺陷,提出MRP理论作为一种库存订货计划,即物料需求计划阶段,或称基本MRP阶段;

3、70年代,为解决采购、库存、生产和销售管理问题,发展了生产能力需求计划、车间作业计划月,以及采购作业计划理论作为一种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即闭环MRP阶段;

4、80年代,进入MRP-II阶段;

5、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企业竞争空间与范围的进一步扩大,80年代MRP-II主要面向企业内部资源计划管理的思想逐步发展成为如何有

效地利用并管理整体资源的管理思想,ERP随之产生。除了传统MRP-II系统的制造、财务及销售等功能外,还增加了分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运输管理、仓库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以及决策支持等功能。ERP支持企业集团化、跨地区且跨国界运行,主要宗旨就是将企业各方面的资源充分调配和平衡,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全方位地发挥能力,取得更好的效益。

2.2 我国ERP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系统结构及实施目标认识不准

目前,有许多实施ERP软件的企业对ERP的结构以及实施目标缺乏清晰的描述,因而在项目实施完毕后,无法客观评估。一方面,ERP系统是一种为了获取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管理过程,但企业中的各部门之间缺乏对这一问题的统一认识。另一方面,实施了ERP系统的企业往往希望ERP系统可以替代管理者决策,但信息系统不可能代替管理者去了解一个复杂系统中的因果关系。

ERP在企业中一般要实现以下几个功能:

生产(计划、制造)控制过程、物流(分销、采购、库存管理)的控制与管理、财务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等。这几大功能本身是不可分割的集成体,他们互相有相应的接口来进行数据的传递,达到整合企业资源的目的。各层次间具有信息交换能力,其原则是下层向上层传递浓速信息,上层向下层传递指示指令信息。

下图2.1为ERP系统的层次模型图

图2.1 ERP系统的层次模型图

(二)缺乏应用ERP系统后的管理对策

与ERP 系统实施相关的工作内容包括业务流程优化、部门重组和人员调整,这些会冲击到企业原有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作风和习惯、程序和方法,以及权责关系和体制结构等。但目前国内多数企业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对上述内容进行及时调整和重塑,从而影响了ERP系统的实施效果。这些企业虽然已实施ERP 系统,但由于对不确定性变革结果的担忧,最终仍保留了部分旧的管理思想和模式,这种不恰当的管理对策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三)缺乏有效的项目组织与管理

ERP系统的实施管理是本着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对ERP项目所有方面进行计划、组织、管理和监控,是为了达到项目实施后的预期成果和目标而采取的内部和外部的持续性的工作程序。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已有数千家企业购买了ERP软件,但最终按期按预算成功实施,实现系统集成的只占10%~20%1。出现的问题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在制定生产计划的过程中,不能及时获得来自于采购、库存、销售中的准确数据,从而不能保证计划的持续性和可执行性;组织、管理上,由于企业高层管理者不重视、缺乏有效的整体规划、缺乏必要的沟

通机制、项目管理混乱等问题的出现,使旧的管理方法没有得到较好的改善,从而影响了ERP系统的实施效果。

(四)数据质量难以保证

ERP系统的顺利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数据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这些数据资料内容繁多复杂,一般占到ERP系统工作量的70%左右。企业实施ERP 系统中有关数据质量所出现的问题也是层出不穷,如企业花费大量资金购进或开发各种管理软件,但是当需要各种数据时总是残缺不全;企业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很不够,信息孤岛现象普遍存在;ERP系统实施需要大量基础数据,然而部分企业在基础数据未准备充分的情况下就实施ERP系统,这些都导致了ERP系统本身就不能顺利实施。

下面应用销售管理模块分析ERP实现过程及应注意的问题:

3、销售管理模块的分析与设计

3.1销售管理模块简介

3.1.1销售管理模块在整个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

销售管理系统作为ERP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其作用至关重要,主要是针对企业的销售部门的相关业务进行管理。销售部门在企业的供应链中处于市场与企业的供应接口位置。

销售管理子系统帮助企业的销售管理人员完成客户档案及信息管理,产品销售价格管理,销售订单管理,销售提货,服务管理及发货管理等一系列销售事务。

3.1.2 销售管理模块的业务环境

根据LEEM的定义,所谓的业务环境,是一种模板,根据企业组织的需求,在不同的企业环境下,制定整体企业流程的参考。销售模块的业务环境如下图3.1

图3.1 销售模块的业务环境

3.2销售管理模块的需求分析

在没有引进ERP系统之前,许多企业的销售管理模块基本上都是一个人工处理系统。处理方法是通过人工传递报表与数据,销售部门的个个可是在进行重抄写报表与数据,各种查询操作只能通过人工进行。因此,存在一些问题:数据传递速率慢,信息不能共享,数据差错率大。

因此该销售系统要实现信息的及时传递,利用网络传输,提高数据的准确率,减少人为误差,降低传递时间,加强信息的反馈。并且还要利用数据库技术实现数据的共享,是各个部门对信息都能随时查询,汇总,提取等操作。销售管理子系统通过信息的采集,存储,处理进行科学的集中式的数据处理、辅助决策为企业的销售人员提供客户的信息,产品的订货情况以及产品的销售情况,指导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提高企业的客户服务水平,使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加强。

3.3销售管理系统流程

3.3.1销售管理系统业务流程

销售管理系统的业务主要包括:

(1)指定销售计划和产品报价;

(2)开拓市场,并对企业的客户进行分类管理,维护客户档案信息,制定针对客户的合理价格策略

(3)进行市场销售预测。根据市场产品销售情况的分析与预测,其过程是针对企业的历史的,现在的销售数据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市场所能够调查统计结果,对未来市场情况及其发

展趋势作出预测。

(4)制定销售计划。根据销售订单,市场预测请和企业的生产情况,对一段时期内企业的销售产品,各种产品的销售量与销售价制定出计划

(5)根据客户需求信息、交货信息、产品的相关信息等制定销售订单

(6)按销售订单的交货期组织货源,下达提货单,并组织发货。

(7)开出销售发票向客户催收销售货款,将发票转给财务部门。

(8)对客户提供相关服务

(9)进行销售与市场分析

销售管理系统的业务流程如图3.2

图3.2 销售管理系统的业务流程

3.3.2销售管理中的销售、交货与清款

1销售——销售的核心企业流程如图3.3所示

图3.3 销售的核心企业流程图

2交货——交货的核心企业流程如图3.4所示:

图3.4 交货的核心企业流程图

3清款——清款的核心企业流程如图3.5所示

图3.5 清款的核心企业流程图

3.4销售管理模块的数据流图

在进行系统设计时,常常用数据流图来描绘系统的逻辑模型,在数据流图中没有任何具体的物理元素,只是描绘信息在系统的流动和处理情况。销售管理系统的第一层数据流图如图3.6所示。从第一层数据流图可以比较清晰的反应数据在销售管理系统中的流动与转换。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销售管理系统可以分为三层。顶层是销售计划管理与销售基础数据。中间层为销售订单管理;底层为发货管理与销售服务管理。

图3.6 销售管理系统的第一层数据流图

对这一层数据流图可以进行细化与分解,能够得到相应的第二层与第三层数据流图;在进行数据流图分解过程中,要保证分解前后的输入数据流与输入数据流数目等。在进行数据流图分解过程中得到的这一组分层数据流图可以清晰地描述出整个系统所有加工的详细情况。从而也可以到处该系统的功能模型。

3.5销售管理模块的功能模型及功能描述

3.5.1销售管理模块结构图

由上面对数据流图得住层分解过程中得到的一组分层数据流图(有顶层、中间层和底层数据流图构成),可以导出销售管理模块的功能模块结构图。销售管理系统模块的结构图如图所示,各个子系统完成相对独立的工作,但在信息上相互间具有参照与交叉。

图3.7 销售管理模块结构图

4、对ERP实施过程问题的分析评价

(一)认识ERP实质,确定合适的系统实施目标

若想提高ERP系统实施的成功率,企业领导人必须确定合理的期望值来认识ERP系统的实质、衡量系统实施绩效,不能盲目过高估计期望值。ERP系统的实际上就是一个集成系统,通过有效的数据共享和流程整合,以及依靠最佳实践支持的业务工程,ERP软件通过实施在企业内所建立的ERP管理系统,改变企业做事的方式,提高企业的运行速度和管理效率。然而就是因为企业管理者对ERP实质缺乏充分的认识,导致在我国企业的实施经历中,多数企业仅由财务部门实施,没有从企业整体角度考虑实施,从而导致了资源整合效果不佳。为此产生了一系列严重后果,如数据的重复输入和重复储存,无法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统一;企业各项经营业务的财务信息不能及时准确地得到反馈,对资金流缺乏全局的管理和控制;财务系统对重组后的业务流程不能达到很好的支持,对业务活动的成本控制能力不强。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就是将ERP的财务管理与其他模块有效地集成。

(二)改变ERP系统实施后的管理观念

ERP项目实施常常伴随着企业的管理变革,然而国内多数企业虽然已经实施了ERP系统,但是管理观念没有较彻底的进行转变。仍然存在一些经验主义员工,他们保留着原有的管理观念。企业接受新事物的态度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态度端正,能力迟早会锻炼出来,态度不端正,自然不会投入时间锻炼,就更谈不上提高能力。还有一部分员工受一点挫折就怀疑产品不合适,把责任推脱到软件身上,为自己用不好ERP找借口,归其本质就在于畏惧变革。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改变ERP系统实施后的管理观念,才能更有效的配合其他方面的改变。

(三)提高ERP系统组织与管理的能力

观念的改变、产品的改变离不开企业内部组织管理的改变。若想提高ERP 系统组织和管理的能力,需要做好很多方面。第一,需要对企业现有的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进行根本的再考虑和重新设计。第二,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加强ERP 的财务管理与采购、销售、生产以及其他模块的集成。第三,企业在运营该系统时,要获得组织高层的有力支持,甚至是由地位仅次于CEO的常务副总裁亲自

牵头实施。第四,具体负责ERP系统的项目经理,必须是以前在其他组织,有从业经验的专业人士。提高ERP系统组织和管理能力,可以带来高效率的信息传递;可以改善物流速度和质量,严密监视过程的状态和目标,越过空间来协调过程;可以借助工具可及时发现和控制原料过量与停工待料现象、产品积压现象及销售环节的呆帐现象,及时解决浪费问题,及时暴露管理瓶颈。因此,提高了ERP系统组织与管理的能力,实施ERP 才能够有效解决企业的诸多困扰。

(四)保证ERP系统实施基础数据的准确性与完整性

有人将企业实施管理信息系统从技术、管理、数据三者的相对重要性说成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数据”。系统的基础数据在ERP系统开发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我国企业大多没有经过计算机发展的数据处理阶段,所以数据管理基础非常薄弱。

5、小结

本文结合ERP系统的一个子系统——销售管理系统,简要论述了ERP系统的体系结构,以及ERP系统的设计原则,体现了ERP系统的优越性。企业若能成功实施ERP,那么带来的效益将是显著的。具体表现为,企业内部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得到一体化管理,资金效率实现最优化,物流顺畅了,信息资源充分共享了,增强了企业对市场迅速做出反应的能力。虽然,ERP存在一些问题,实施ERP有较大的风险、有诸多制约因素。但是,只要企业在实施ERP之前充分了解自身的特性,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来克服制约企业信息化进程的因素,在实施过程中尽量减少各种风险,那么实施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 颜安.企业ERP应用研究.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6.

[2] 邱剑锋、霍重宁.ERP系统在我国的应用研究.企业科技与发展.2009年,

第16期:P92-93.

[3] 徐广成.我国企业信息化之路—ERP现状反思及对策研究.吉林省经济管理

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P19-21.

[4] 鞠齐.企业实施ERP的对策与原则.《经济师》2005年,第12期:P154-155.

[5] 徐蔚、刘晓华.企业实施ERP的失败原因及对策分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年,第4期:P51-52.

[6] 王东迪.ERP原理应用与实践:EASTLIGHT ERP-2版.北京:人民邮电出

版社,2004.8.

CAD课程设计报告

盐城工学院 《电子线路CAD》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题号: 第五题 姓名: 邓钟鸣 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 电科 班级: 141 学号: 33 日期 2016年 12月26日——2017年1月13日 指导教师: 曹瑞、朱明

目录 一、摘要 (1) 二、设计的任务与要求 (1) 三、软件介绍 (1) 四、画图的步骤 (3) 五、设计总结 (20) 六、参考文献 (21) 附录: 附录1.原理图 附录2.PCB图

一、摘要 电子线路CAD是从实用角度出发,详细介绍了Altium Designer的实用功能,可以引导读者轻松入门,快速提高。全面介绍了Altium Designer的界面、基本组成及使用环境等,并详细讲解了电路原理图的绘制、元件设计、印制电路板图的基本知识、印制电路板图设计方法及操作步骤等,详细讲解了电路从电路原理图设计到印制电路板图输出的整个过程。 关键词:Altium Designer软件;电路原理图设计;电路板; 二、设计的任务与要求 1.锻炼学生将理论用于实际和动手的能力以及更熟练的使用Altium Designer软件 2.使学生学会绘制电路原理图、电路查错、仿真、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设计 3、掌握元件封装的方法 意义:通过这次Altium Designer期末考试以及报告的设计,提高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通过本课题设计,巩固已学的理论知识,建立逻辑数字电路的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了解各单元电路之间的关系及相互影响,从而能正确设计、计算各个单元电路。而且更加掌握的Altium Designer该软件的使用,对原理图的绘制和PCB的布局以及电路的仿真都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三、软件介绍 软件概述: Altium Designer 是Altium澳大利亚公司推出的一个全32位的电路板设计软件。该软件功能强大,人机界面友好,易学易用,使用该软件的设计者可以容易地设计出电路原理图和画出元件设计电路板图。而且由于其高度的集成性与扩展性,一经推出,立即为广大用户所接受,很快就成为世界PC平台上最流行的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并成为新一代电气原理图工业标准。 Altium Designer主要有两大部分组成,每一部分个有几个模块,第一部分是电路设计部分,主要有:原理设计系统,包括用于设计原理图的原理图编辑器Sch,用于修改和生成原理图元件的原件编辑器,以及各种报表的生成器Schlib。印刷电路板设计系统,包括用于设计电路板的电路板编辑器PCB以及用于修改,生成元件封装的元件封装编辑器PCBLib。第二部分是电路仿真与可编程逻辑器件设计。 Altai Designe采用数据库的管理方式。Altium Designe软件沿袭了Protel 以前版本方便易学的特点,内部界面与Protel 99大体相同,新增加了一些功

计算机辅助设计---小论文

机械工程学院 《计算机辅助设计》论文 题 目: 专 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 级: 机制1204班 姓 名: 学 号: 得分

快速成型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 快速成型技术以其独特的特点和长处,成为加速新产品开发及实现并行工程的有效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应用价值,发展十分迅猛,该技术的重要性已不容忽视。快速成型技术问世以来,已实现了相当大的市场,发展非常迅速。人们对材料逐层添加法这种新的制造方法已逐步适应。该技术通过与数控加工、铸造、金属冷喷涂、硅胶模等制造手段结合,已成为现代模型、模具和零件制造的强有力手段,在航空航天、汽车摩托车、家电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快速成型技术是基于离散/ 堆积的原理。在计算机的控制下快速成型机的成型头选择性地固化一层层的液体材料(或选择性的切割一层层的纸、烧结一层层的粉末材料、喷涂一层层的热熔性材料等) ,形成各个截面轮廓并逐步顺序叠加成三维工件实体。RP 技术的主要方法有:光固化立体造型SLA、分层物件制造、选择性激光烧结法、熔融沉积造型。 关键词: 快速成型技术; 应用现状; 发展趋势

一、快速成型技术的原理与发展 快速成形技术(Rapid Prototyping;RPM)又称快速原型制造(Rapid Prototyping Manufacturing,简称RPM)技术,是基于材料堆积法的一种高新制造技术,被认为是近20年来制造领域的一个重大成果。它集机械工程、CAD、逆向工程技术、分层制造技术、数控技术、材料科学、激光技术于一身,可以自动、直接、快速、精确地将设计思想转变为具有一定功能的原型或直接制造零件,从而为零件原型制作、新设计思想的校验等方面提供了一种高效低成本的实现手段。即,快速成形技术就是利用三维CAD的数据,通过快速成型机,将一层层的材料堆积成实体原型。 20 世纪80 年代初在美国出现, 90 年代在全球得到迅速发展的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前沿技术, 是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制造技术的一次飞跃, 具有很高的加工柔性和很快的市场响应速度, 为制造技术的发展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快速成型技术的发展历史快速成型技术首先在美国得到使用, 1987 年3D System 公司首次推出商业化的快速成型设备。当1988 年将第1 台设备SLA 21 卖给Bater Healthare、Pratt and Whitney 和Eastman Kodak时, 就标志着快速成型技术工业化应用的开始。20世纪90 年代, 快速成型技术的应用范围迅速扩大,使用单位包括美国的波音和通用、德国的奥迪和宝马等许多国际知名大公司。1992 年, 快速成型设备已经在17个国家的500 个项目中得到工业应 用;1994 年9 月, 世界上投入使用的快速成型设备增加到800 多台, 其中美国占绝大多数, 日本有100 多台; 1996 年底, 全世界已安装了1 400 多台快速成型设备。至2000 年6 月, 已有40 多家公司设计、制造快速成型设备, 其在全球的使用数量已达2 000多台。我国于90 年代初才开始快速成型技术研究, 主要有西安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及北京隆源自动成型系统有限公司, 进行了光固化成型、熔融沉积造型、分层实体制造和选区激光烧结成型技术与设备研究, 目前其相应的快速成型设备均已实现商品化。 近十几年来,随着全球市场一体化的形成,制造业的竞争十分激烈。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迅速普遍和CAD/CAM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RPM技术得到了异乎寻常的高速发展,表现出很强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快速成形技术发展至今,以其技术的高速性、高集成性、高柔性、自动化程度高而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快

CAD课程设计论文

摘要 我国地域广阔,粮食的收获季节从南到北有很大差别,由于南方气候潮湿,而北方气温较低,粮食收获后不能自然干燥,需要烘干。国家粮食主管部门对粮食烘干一直非常重视,近20年来投资兴建了大量的烘干设备,这些设备绝大部分为塔式烘干机,其最基本配置为:一台有换热器的燃煤热风炉、一台塔式干燥机、一台斗式提升机、一台塔下出粮皮带机和必要的清理设备及电控设备,结合200吨烘干机的结构及其干燥工艺,建立粮食烘干机的偏微分方程数学模型,用向前差分方法对偏微分方程进行离散化,并编制进行计算机模拟程序;对模型进行仿真实验,研究热风温度、热风流量、入机粮含水率、环境温湿度、排粮速度等参数对干燥过程的影响,分析各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确定出影响出机粮含水率的主要参数;对控制软件进行仿真实验,对控制策略进行研究分析和仿真,检验建立智能模型的算法和智能优化算法是否有效,对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进行分析。1998年起,我国连续几次投巨资兴建国家粮食储备库。在建库的同时,配备了大量的粮食烘干机,这些粮食烘干机的采购基本上都是通过招投标方式,代表着我国粮食烘干机的发展方向,具有国内先进水平。 关键词: 粮食烘干烘干机系统常见故障分析塔式烘干机收获季节烘干设备燃煤热风炉斗式提升机

第一章绪论 1.1概述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和消费国家2007年中国粮食产量为5.015亿,2008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5.25亿。虽然我国在粮食生产区已建成了大批谷物烘干机,逐步解决了粮食烘干问题但烘干后的粮食仍存在着水分不均匀。烘后品质差等问题,这主要是由于烘干机内温度控制不够稳定引起的。当烘干机内温度过高时,粮温上升速度快,粮食过度干燥,爆腰率增加,当烘干机内温度较低时烘干速率降低,出粮水分高于达标粮食储存含水率;因此,实现粮食烘干过程中烘干机内温度稳定是保证粮食烘后品质的有效手段和必要措施模糊控制具有实现简单,成本低,对采样要求不高,无需建模等优点,它与传统控制相比,在处理非线性大时滞系统上具有良好的效果。近年来,模糊控制技术在机械制造领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已成为一个研究的热点[1]。模糊控制不依赖于对象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模糊信息的处理可以对复杂对象实施良好的控制,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和稳定性等优点[2,3]。但是模糊控制不具有积分环节,运行时存在稳态误差,确保烘干粮食品质良好,这是当今粮食烘干行业最关注的问题。粮食烘干作为粮食储藏的第一道关键性作业程序,对于保持储存粮食品质和效益、延长粮食储藏年限、节粮增效、有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使粮食储藏向优质、安全、营养方向发展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物质基础意义重大。辽宁省有1017台粮食烘干机(东北地区有3000多台),烘干工艺形式繁多。烘干过程控制的严重滞后性和烘干结果的不可调整性,造成了粮食在烘干过程中品质陈化和劣变、破碎率增高、亏损、掉库、减量等品质问题与重量损失。为解决粮食品质在烘干环节中控制滞后、控制不住、控制不准等关键技术问题,降低粮食的烘干损耗,节粮增效,我们进行了粮食烘干机过程控制系统的研究开发。生产运行考核证明,粮食烘干机是一个多变量、大滞后、强非线性、非平衡的开放式热力学体系,“粮食烘干机过程控制系统”采用系统状态控制与前馈控制相结合方式,通过对烘干过程状态的控制,实现对出机粮食水分较准确的控制,避免了原来出现周期性高水分粮和低水分粮的情况。本系统对粮食烘干机的烘干过程控制有较明显的作用。 1.2设计目的 (1)了解常用工控软件的主要特点及应用。

计算机辅助设计论文

计算机辅助设计论文:计算机三维辅助软件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介绍了三维CAD在机械设计中的显著优势,并对目前国内企业机械产品开发过程三维CAD系统应用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从产品开发的实际需求和产品特点与软件功能出发,对企业应用三维CAD过程提出了改进方案,最后介绍了三维CAD技术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三维CAD;机械设计;应用 1三维设计软件现状及其应用 产品设计是决定产品外形和产品功能,同时也是决定产品质量最重要的环节,产品的设计工作对产品的成本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计算机的不断发展,CAD技术即计算机辅助设计已成为设计人员不可缺少的工具。CAD技术正从二维CAD向三维CAD过渡。三维设计软件具有工程及产品的分析计算、几何建模、仿真与试验、绘制图形,工程数据库的管理,生成设计文件等功能。三维CAD技术诞生以来,已广泛地应用于机械、电子、建筑、化工、航空航天以及能源交通等领域,产品的设计效率得以迅速提高。我国CAD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已取得较大进展,产品设计已全面完成二维CAD技术的普及,结束了手工绘图的历史,对减轻人工劳动强度、提高经济效益起到了明显的作用。有相当一部分CAD 应用较早的企业已完成了从二维CAD向三维CAD转换,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加强自身的设计能力是提高企业对市场变化和小批量、多品种要求的迅速响应能力的关键。 2三维设计软件的优势 2.1 CAD技术应用在机械设计的多个方面 2.1.1零件的实体建模 设计软件为三维建模提供了多种工具,包括最基本的几何造型如球体、圆柱等,对简单的零件,可通过对其结构进行分析,将其分解成若干基本体,对基本体进行三维实体造型,之后再对其进行交、并、差等布尔运算,便可得出零件的三维实体模型。对于较复杂的图形,软件提供了草图工具,设计人员可以通过它先勾勒出截面,再拉伸出较复杂的几何形体。为了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审美要求,目前主要流行的几款三维设计软件基本上都提供面片模块,该模块为设计人员提供了非常方便的曲面设计工具。对于具有大块曲面的零件,设计师可以方便地对单个面或片体进行变形处理,以达到需要的曲面。 2.1.2产品造型修改简便 企业生产的产品往往是按系列区分,各系列中每一代产品与上一代产品之间的区别较小,也许只是增加了一个功能部件或是产品造型尺寸上有所改动。三维CAD可以方便地修改一些参数就能达到设计师更改造型的目的。三维CAD在建模中一般使用参数化建模,整个建模的步骤和产品的外型尺寸被参数化,这些参数是与产品的造型直接关联的。若要对尺寸或造型进行局部的更改,只需要更改相关参数,整个造型将被自动更新。这样不仅大大减少了设计人员的工作量,还保证了产品外造型的延续性。 2.1.3生成实体装配图 实体装配不仅能让设计人员直观地看到各零件装配后的状态,还可以测量各零件之间的空间大小,方便零件的布置。在装配完成后,零件可以被隐藏或设置成半透明的状态,方便设计人员观察内部结构。此外,在装配状态下,软件提供的标准件库,也方便了设计人员对标准件型号的选择。装配状态下的干涉分析也是常用的功能,计算机通过计算各装配零件的体积的大小和位置来确定是否有相交的部分,并确定各零件是否干涉,自动生成分析报告,明确指出互相干涉零件的名称和干涉的尺寸。方便设计师修改产品设计尺寸。 2.2模具CAD/CAM的集成制造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减轻人工劳动强度,提高产品的精度,制造行业装备从

[论文]浅析从“手工制图”到“cad计算机绘图”的学习

浅析从“手工制图”到“CAD计算机绘图”的学习 内容摘要:图形语言是建筑装饰领域与机械制图领域表达设计思想的重要手段,随着AutoCAD的快速普及,在高职高专的教学中“手工制图”还要不要占有一席之地,传统与现代的绘图方式的关系又是怎样呢,这是许多院校一直在探索的课题。 关键词:“手工制图”“CAD制图”涵盖内容“手工制图”与“CAD制图”的关系 无论是“手工制图”还是“CAD计算机辅助绘图”,它都是表达和交流技术思想的工具。对于高校环艺专业的学生来说,二者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一种是传统的制图模式,一种是现代的绘图工具。今天在一些高等院校“手工制图”与“CAD”已不是两门独立的课程,而是在一个多媒体教室“合二为一”地由一个教师授课,老师们认为这样可减少学生负担,增加学习课时。他们中有个别人甚至提出“今天计算机这么普及了,还要学习手工制图吗?”笔者却并不这么认为,根据自己与学生长期接触及在建筑工程制图教学中的一些经验谈谈个人的看法,以与同行切磋。 一、“手工制图”涵盖的内容 “手工制图”渗透到建筑工程制图与机械制图的领域,对于刚刚接触“手工制图”的学生来说,包含太多要学的建筑制图的基础知识。就以室内设计制图来说,就必须按部就班地学习如下几点: (一)制图的基本知识。绘图的工具及其使用方法;图纸幅面及规格;线型及画法,数字及字母的美术字;几何制图方法。 (二)投影基本知识。投影方法分类、特性;正投影图中三视图的体系的建立及形成投影的对应关系;基本形体的投影图。 (三)点和直线的投影。 (四)平面图。 (五)曲面图。 (六)立体的投影与直线、平面与主体相交。 (七)两立体相交。 (八)轴测投影图。 (九)视图、剖面图、断面图。

CADCAM课程设计论文

第一章CAD/CAM技术的介绍 CAD/CAM技术以计算机及周边设备和系统软件为基础,它包括二维绘图设计、三维几何造型设计。是一种设计人员借助于计算机进行设计的方法。其特点是将人的创造能力和计算的高速运算能力、巨大存储能力和逻辑判断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简称CAD/CAM,该技术是以计算机数控技术、计算机图形技术、计算机数据分析技术及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是计算机在工程应用中最有影响的技术之一,推动了几乎一切领域的设计革命,在机械行业的应用中尤以模具制造业的应用成果最为突出。CAD/CAM技术的引入,不仅提高了产品质量,缩短了新产品的开发周期,也为工厂实现由产品设计、生产到管理的一体化,无图纸化奠定了基础。 CAD/CAM建模(造型)是CAD/CAM的核心技术和基础,对CAD/CAM的整体技术水平及相关功能的发展至关重要。当今流行的商品化CAD/CAM系统主要基于2D 平面或3D线框造型,3D曲面造型和参数化实体造型三种。 1、2D平面或3D线框造型以AutoCAD等为代表,主要解决计算机绘图初级工作。 2、3D曲面造型。以DUCT/SHAPE为代表,是3D建模技术发展方向之一,在解决复杂形体单一零件的三维建模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适合于复杂模具、汽车、飞机等复杂曲面产品设计与制造。 3、参数化实体造型。以SOLIDWORKS、SOLIDEDGE为代表的实体造型如实反映了所设计零件的空间结构,参数化设计确保了零件、部件、总装及2D、3D工程图纸修改的相关性,完全符合机械设计过程。 195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采用阴极射线管(CRT)研制成功图形显示终端,实现了图形的屏幕显示,从此结束了计算机只能处理字符数据的历史,并在此基础上,孕育出一门新兴学科——计算机图形学。 第二章CAD CAM软件介绍 美国CAD CAM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开发三维机械设计软件的高科技公司,公司宗旨是使每位设计工程师都能在自己的微机上使用功能强大的世界最新CAD/CAE/CAM/PDM系统。 90年代初,国际微机市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微机性能大幅提高,而价格

CAD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 计算机辅助设计在生产中的应用 院(系)名称: 专业名称: 班级名称: 学生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计算机辅助设计在生产中的应用 摘要 计算机辅助设计是利用计算机及其图形设备帮助设计人员进行设计工作,简称CAD。在工程和产品设计中,计算机可以帮助设计人员担负计算、信息存储和制图等项工作。在设计中通常要用计算机对不同方案进行大量的计算、分析和比较,以决定最优方案;各种设计信息,不论是数字的、文字的或图形的,都能存放在计算机的内存或外存里,并能快速地检索;设计人员通常用草图开始设计,将草图变为工作图的繁重工作可以交给计算机完成;利用计算机可以进行与图形的编辑、放大、缩小、平移和旋转等有关的图形数据加工工作。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CAD(Computer Aided Design)在生产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主要从计算机辅助设计在机械生产中的应用等方面阐述了其在机械设计中的显著优势,并对目前国内企业机械产品开发过程三维CAD系统应用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从产品开发的实际需求和产品特点与软件功能出发,对企业应用三维CAD过程提出了改进方案,最后介绍了三维CAD技术发展的趋势。

1 绪论 1.1课题背景及目的 计算机的发展及应用,使人们的生活日新月异。计算机辅助设计源于计算机图形技术的产生,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研究构想发端于1950年,但最早记录是在1963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 伊凡?苏泽 兰在美国计算机联合会会议上发表了名为《画板》的论文,从而开始了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发展历程。他从1950年开始着手开发通过图形技术来处理人与电脑交互对话的操作系统。1963年这套以电脑主机、显示屏、光电笔和键盘为工具的图形画线系统得到实现。这套图形画线系统开发和引进了许多计算机绘图的基本思想和技术,使用户可以运用电脑画出直线、复杂曲线以及简单的标准部件。 最初CAD被解释为“计算机辅助绘图”,由于当时计算机在设计上的作用是替代传统手工绘图的一种新工具,但随着后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CAD的含义也在不断变化扩展,随着20世纪70年代像素的产生、80年代三维曲面造型系统的开发等,使电脑绘图从只能用“线”这一基本绘制元素发展到可以用点、面、体进行绘制计算机图形,从而使CAD的含义也发展成现在人们比较熟知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电子线路CAD教学大纲

《电子线路CAD》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612102502 课程名称:电子线路CAD 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 先修课程: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开课教研室:应用电子技术教研室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电子线路CAD是高等教育电子信息类学科的一门专业课。 2.课程任务:通过这门课的理论教学,使学生全面了解并掌握AltiumDe-signer环境设置、原理图绘制、优化原理图方案、PCB的基础知识、布局、布线规则、报表文件和光绘文件的输出、电路仿真、可编程电路和嵌入式开发等内容,掌握利用Altium Designer操作进行电子产品的设计思路。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以Altium Designer 10为电子线路CAD的实践教学平台,使电子技术相关专业的学生熟悉和掌握电子线路CAD发展的最新趋势,掌握业内主流电子设计工具的应用,综合运用最新的电子设计技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和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确保学生能灵活地将原先不同学科的电子设计知识融会贯通,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多对课本知识感性认识的机会。 本课程理论课时32学时,2学分;成绩考核采取期末成绩、期中成绩和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平时成绩包括:作业、考勤及课堂提问等。总成绩=期末成绩×70%+期中成绩×20%+平时成绩×10%。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1章Altium Designer10概述 第2章原理图设计 第3章原理图的后续处理 第4章层次化原理图的设计 第5章印制电路板设计 第6章电路板的后期处理 第7章创建元件库及元件封装

第8章信号完整性分析 第9章电路仿真系统 五、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Altium Designer 10电路设计标准教程》主编:王渊峰,戴旭辉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2012年第1版参考书:《Altium Designer 10从入门到精通》主编:高海宾辛文胡仁喜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年4月

郑州大学远程教育Auto-CAD二维绘图心得与体会论文

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建筑CAD》课程论文Auto CAD二维绘图心得与体会 学号: 姓名: 完成时间: 2017.02.23

Auto CAD二维绘图心得与体会 摘要:通过对Auto CAD软件的发展历史的深入了解,培养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在动力,从而在学习上不断的钻研与体会,总结出运用Auto CAD软件绘制二维图形的方法与技巧。Auto CAD 软件,在研发人员和广泛用户的共同努力下,其功能不断增强、操作性能不断优化,通过不断学习与思考,掌握了一定的绘图技巧。在学习命令时始终要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不要把主要精力花费在各个命令孤立地学习上;把学以致用的原则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使自己对绘图命令有深刻和形象的理解,有利于培养自己应用Auto CAD独立完成绘图的能力。 关键词:学习兴趣,Auto CAD,计算机绘图,方法与技巧,心得体会 Abstract: through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Auto CAD software, developed a strong interest in learning, stimulate the internal driving force, resulting in learning to study and experience, summed up the methods and skills of drawing two-dimensional graphics using Auto CAD software. Auto CAD software, in the joint efforts of R & D personnel and a wide range of users, its function is constantly enhanced, the operating performance of continuous optimization, through continuous learning and thinking, master a certain drawing skills. In order to study always combined with practical application, do not spend energy in the main various commands isolated learning; the practice principle throughout the learning process, so that they have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drawing commands and image, is conducive to the cultivation of their application Auto CAD finish drawing ability. Key words: interest in learning, Auto CAD, computer graphics, methods and skills, experience

CAD课程设计报告

计算机辅助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辅助设计 设计题目千斤顶的二维工程图和三维建模专业班级工程力学02 学生姓名齐静学号20097235起止日期2012.1.4至2012.1.13

重庆大学本科学生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题目计算机辅助设计 学院资源及环境科学学院专业工程力学年级2009 已知参数和设计要求: 已知参数为:某千斤顶的二维工程图样。 设计要求:根据千斤顶的二维工程图样,用CAD软件完成千斤顶的二维工程图和三维建模,并完成课程设计报告。 学生应完成的工作: 学生用CAD软件完成千斤顶的二维工程图和三维建模,并提交相应的课程设计报告。 目前资料收集情况(含指定参考资料): 千斤顶的二维图样。 课程设计的工作计划: 1、计算机辅助设计上机时间安排: 2012年1月4日至2012年1月13日 2、计算机辅助设计上机地点: A理119 任务下达日期2011年12月30日完成日期年月日指导教师(签名)学生(签名) 说明:1、学院、专业、年级均填全称,如:光电工程学院、测控技术、2003。 2、本表除签名外均可采用计算机打印。本表不够,可另附页,但应在页脚添加页码

2.1千斤顶的二维制图 2.1.1绘制二维图的基准图 1、打开“AutoCAD”,选择“格式”|“图层”命令,弹出“图层特性管理器”窗口,新建“粗实线”、“细实线”、“中心线”、“文字说明”、“虚线”五个图层。设置如下图: 2、选择“格式”|“线型”命令,将全局比例因子设为“0.4”;选择“格式”|“线宽”命令,将“显示线宽”勾选;选择“标注”|“标注样式”,弹出“标注样式管理器”窗口,单击“修改”,修改如下: 3、保存当前绘图,命名为“基准图”,并关闭。 2.1.2绘制二维底座零件图 1、打开“基准图”,选择“粗实线”图层,绘制“200x287”的边框,按照1:1的比例绘制底座零件图并标注,按照要求写好文字说明;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论文

浅析CAPP系统的发展及其在制造业 中的应用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摘要: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彻底改变了传统手工设计的落后面貌;它在现代自动化集成制造系统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CAPP系统模式的探讨和CAPP技术的研究是制造业的重要任务。本文总结了CAPP系统的概念和分类,总结了CAPP的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详细综述了CAPP系统在制造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 关键词:CAPP系统、发展概况、制造业应用 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 Computer-aided process planning)是指在人和计算机组成的系统中,根据约束条件和资源条件,将零件的设计信息转换为制造零件所需的一系列加工操作,并人机交互或自动地生成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也即是将产品设计信息与制造环境提供的所有可能的加工能力信息进行匹配与优化的过程[1]。传统上CAPP是狭义的,它只面向零件,主要是机械加工工艺的设计,而且常常是车间一级的。后来逐步扩充到各种专业的工艺过程设计乃至工艺信息管理。 迄今为止,人们对CAPP的研究已进行了40多年,取得了许多重大的研究成果,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特别是将专家系统、神经网络和模糊逻辑等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CAPP之后,工艺知识获取、表达和运用的有效性和灵活性有了很大改观,CAPP系统的实用化和工程化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 1.CAPP的发展概况 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的研究在国际上始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其早期意图就是建立包括工艺卡片生成、工艺内容存储及工艺规程检索在内的计算机辅助系统.它只是将计算机当作存储、整理、计算和提取信息的工具,以帮助减少工艺人员所做的事务性工作,从而节省工艺设计的时间。这样的系统因为没有工艺决策能力和排序功能,所以不具有通用性。 直到美国计算机辅助制造国际组织CAM-I于1976年开发出在CAPP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CAPP系统,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才正式命名为CAPP系统。1985年1月CIRP首次举行了CAPP专题研讨会,11月美国ASME冬季年会的

电子线路cad课程设计报告

电子线路cad课程设计报告

————————————————————————————————作者:————————————————————————————————日期:

电子线路CAD 课程设计 一.实训目的: 1.熟悉原理图编辑器的功能与使用方法;掌握原理图元件及元件库的使用,元件的放置与编辑、电路原理图的设计以及报表、原理图输出等技巧与方法。 2.熟悉印制电路板的设计流程,掌握元件封装库的使用和元件封装的放置方法。 3.掌握PCB 绘图工具的操作使用方法和PCB 设计规则。 4.掌握布局和布线等印制电路板的设计知识。 5.掌握PCB 报表的生成和PCB 图打印输出方法。 6.掌握印刷电路板的设计流程。 二.实训内容 本次设计选择单片机控制系统,主要是熟练运用DXP 作出最小单片机系统的电路图,以下通过介绍最小系统的各部分电路的电路图及原理,通过在DXP 上绘制原理图,检查并修改错误,最后生成完整PCB 板。 三.设计原理和思路 1.最小系统的结构 单片机即单片微控制器,是在一块芯片中集成了CPU (中央处理器)、RAM (数据存储器)、ROM (程序存储器)、定时器/计数器和多种功能的I/O(输入和输出)接口等一台计算机所需要的基本功能部件,从而可以完成复杂的运算、逻辑控制、通信等功能。 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主要集合了串口电路、USB 接口电路、蜂鸣器与继电器电路、AD&DA 转换电路、数码管电路、复位电路、晶振电路和4*4矩阵键盘等电路。如下介绍几种简单的电路设计。 下图是本次设计的的几个有关电路图总体框图: Max232 串口电路 (MAX232) 蜂鸣器 (Bell) 4*4矩阵键盘 待扩展数码管电路 AD&DA 转换 单 片

cad绘图案例精选大学论文

前言 准确地表达物体的形状、尺寸及其技术要求的图形,称为图样。图样是近代制造机器仪器和进行工程建筑施工的主要依据。在生产和科学实验活动中,设计者通过图样来表达设计对象,制造者通过图样来了解设计要求和制造设计对象,人们还通过图样来进行科学技术方面的交流。所以,图样是一种工程界的技术语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用计算机进行制图的能力。目前,计算机绘图软件虽比较多,(如:autouCAD,CAXA,MasterCAM.等软件)但其基本功能还是大致相同。技术人员往往主要掌握其中的一两门绘图软件。其他软件可以触类旁通。 学习绘图软件并不是一件难事,最重要的是“熟能生巧”,必须作大量的练习。练习要循序渐进,而且要有系统性。只要通过实战演练,才能切实掌握基本原理和方法,才能获得应用技巧,并真正提高绘图的实际能力。 本书是学习机械CAD/CAM的习题集,全书分为五个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平面图,包括基本平面图、典型平面图、综合平面图,通过训练掌握绘制平面图的基本功能和编辑命令;第二部分是三维线框图,主要包括基本、典型、综合线框图,通过训练掌握绘制三维线框图的方法和编辑命令;第三部分是机械零件图,以平面图为基础,主要掌握机械零件图的绘图和读图方法;第四部分是实体图,通过练习基本、典型、综合实体,掌握绘制实体图的功能和技巧;第五部分是数控加工图形,主要通过练习掌握数控加工中的车、铣手动和自动编程的方法和技巧。习题集图形编排由简到难、系统全面。 由于目前市面上相关CAD/CAM习题集较少,内容也比较单一,而且经常停版,对CAD/CAM的教学带来许多不便。本书中图形囊括全面,如:CAD、CAM、数控车、数控铣等相关图形。它既可作为工程制图的辅导习题集,还可供机械制造工艺课程的工艺分析使用,当然主要为CAD(二维、三维)、CAM

CAD课程设计报告

《CAD基础与应用》课程设计报告 学生:班级学号: 所在学院:测绘学院 专业:测绘工程 指导教师: 2011 年1月4日

目录 一、课程设计目的 (2) 二、课程设计的容 (2) 三、绘制平面图的操作流程 (2) 四、关键与难点问题 (6) 五、课程设计心得 (6)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在课程结束后,为复习巩固所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加强学生对房屋建筑的感性认识,尽快了解建筑专业方面的有关情况,有针对性地安排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并对房屋建筑的组成产生一定认识。同时,为适应当今工程制图的计算机绘图化,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绘制工程图样的能力,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使学生掌握AutoCAD软件包,更加熟练的运用之前学到的CAD中的各种指令,学到更多的制图方法和操作技巧用计算机绘制建筑施工图,可以为今后从事计算机辅助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Auto CAD设计领域正在经历着由传统设计工具向数字设计工具的革命性转变。AutoCAD 2010新功能、安装、AutoCAD设计中心、二维图形的绘制和编辑、尺寸和文本标注、图层、图块、线型及颜色、图案填充、面域和查询、三维图形的绘制和编辑、实体造型、着色与渲染、AutoCAD的定制与开发、AutoCAD文件数据管理、AutoCAD的网络功能等。 通过练习绘制建筑平面图,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各种命令按钮和方法的使用,各种属性和格式的设置,使最后的成图既美观又实用;通过识图工程施工图,加强学生阅读工程施工图的能力。在反复的操作中更加熟练的掌握CAD这个软件。同时作为测绘工程的学生,学习好CAD这门课并且不断进行练习操作,是十分重要的。 二、课程设计的容 使用CAD绘制所给建筑平面图,熟悉CAD中各项功能,了解建筑图的基本绘制。 三、绘制平面图的操作流程 绘制平面图时,不能按照手工绘图的方法来绘制,那样做不但不能充分发挥计算机的长处,甚至其绘图速度还不如手工绘图的速度快。绘图时,应充分考虑计算机的优点,使用按“线群”绘制的方法,而不是手工绘图的按“单线”绘制的方法。 平面图的绘制大体由如下几个步骤组成: 1、环境设置 ①设置绘图界限 按照图示所标注的尺寸大小和图形布置情况,绘图界限设置成A4(297,210)大小,竖放。执行limits和zoom all命令将整幅图形显示出来。 ②设置图层

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论文1

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论文《ERP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09级4班学号: 3109090104221 姓名:夏克贺 日期: 2012年4月8日

ERP技术及其应用 夏克贺 (河南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河南焦作 454000) 摘要:本文主要结合老师对ERP技术的讲解及自己对ERP技术的理解,对服装贸易型企业ERP系统应用的实施研究并对相关内容进行了总结,通过剖析出口贸易企业ERP系统结构框架和核心业务流程。认为企业ERP系统实施的成功在于系统规划初期的选型和系统结构设计的核心业务的确定。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teacher on the ERP technology and ERP technology to explain their understanding, the clothing trade enterprises ERP system application 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 of related content of the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export trade enterprises ERP system framework and core business processes. Think the enterprise ERP system implementation success lies in system planning the initial selection and system design of the core business of identify 关键词: ERP,ERP系统应用, ActiveX,组件,动态链接库,面向对象 第一章前言 1.1背景 ERP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思想体系,是提高企业运作效率的有效工具。Gartner Group公司1990年提出了ERP的概念,SAP在1992年推出第一个ERP软件R/3,现在,ERP已成为最重要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ERP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之上,利用现代企业先进的管理思想,全面集成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工作流,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ERP能有效改善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运作效率,并大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APICS的统计资料表明,企业使用ERP系统后,延期交货可以减少80%,库存可以下降30%—50%,采购提前期能缩短50%,制造成本降低12%,停工待料减少60%,生产能力提高10%一15%,管理人员减少10%。在我国,ERP软件的主要目标市场是大型企业,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也开始关注ERP软件,ERP在中小企业的应用呈上升趋势然而,实施ERP是一项高成本高风险的投资,ERP系统的实施通常需要耗费几于万到几千万甚至数亿兀不等的巨额资金,其收益却取决于诸多因素。国内外很多企业在ERP系统的实施上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取得的收益却要比预期要小得多。 1.2.意义 学习研究ERP的根本目的是在学习、研究和应用国外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和方法的基础上,尽快改变落后的企业管理模式,进而建立起一套新的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企业管理模式。企业应用ERP能够带动企业管理现代化,实现企业管理水平和生产力水平的跨越式发展,进

电子线路CAD课程设计

齐齐哈尔大学 电子线路CAD课程设计 题目:基于DS18B20的温度传感器的设计学院: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电子121班 学生姓名:张鹏飞 指导教师:张劲松

1.概述 1.1 设计简介 本文主要介绍了一个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测温系统,详细描述了利用液晶显示器件传感器DS18B20开发测温系统的过程,重点对传感器在单片机下的硬件连接,软件编程以及各模块系统流程进行了详尽分析,特别是数字温度传感DS18B20的数据采集过程。对各部分的电路也一一进行了介绍,该系统可以方便的实现实现温度采集和显示,并可根据需要任意设定上下限报警温度,它使用起来相当方便,具有精度高、量程宽、灵敏度高、体积小、功耗低等优点,适合于我们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温度测量,也可以当作温度处理模块嵌入其它系统中,作为其他主系统的辅助扩展。DS18B20与AT89C51结合实现最简温度检测系统,该系统结构简单,抗干扰能力强,适合于恶劣环境下进行现场温度测量,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2 DXP2004 简介 Altium公司作为EDA领域里的一个领先公司,在原来Protel 99SE的基础上,应用最先进的软件设计方法,率先推出了一款基于Windows2000和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EDA设计软件Protel DXP。Protel DXP在前版本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新的功能。新的可定制设计环境功能包括双显示器支持,可固定、 浮动以及弹出面板,强大的过滤和对象定位功能及增强的用户界面等。Protel DXP是第一个将所有设计工具集于一身的板级设计系统,电子设计者从最初的项目模块规划到最终形成生产数据都可以按照自己的设计方式实现。Protel DXP 运行在优化的设计浏览器平台上,并且具备当今所有先进的设计特点,能够处理各种复杂的PCB设计过程。通过设计输入仿真、PCB绘制编辑、拓扑自动布线、信号完整性分析和设计输出等技术融合,Protel DXP提供了全面的设计解决方案。Protel DXP2004是Altium公司于2004年推出的最新版本的电路设计软件,该软件能实现从概念设计,顶层设计直到输出生产数据以及这之间的所有分析验证和设计数据的管理。当前比较流行的Protel 98、Protel 99 SE,就是它的前期版本。Protel DXP 2004已不是单纯的PCB(印制电路板)设计工具,而是由多个模块组成的系统工具,分别是SCH(原理图)设计、SCH(原理图)仿真、PCB (印制电路板)设计、Auto Router(自动布线器)和FPGA设计等,覆盖了以

(学生)计算机绘图课程设计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CAD》实训报告 班级2010机电一体化技术1 学生姓名王晓明 同组成员 教学场所CAD/CAM实训室 指导教师陈为 实训时间

信息工程系机电教研室 一、课程定位 1.课程性质 《CAD实训》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系技术平台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实习实训课程。本门课程是对《工程制图及计算机绘图》(1、2)课程的整合和提升,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后续CAD软件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2.课程作用 《CAD实训》课程是使学生掌握CAD工程设计的重要手段和方法。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正确使用CAD设备和相应软件,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通过该实践性环节,可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国家培养出掌握先进制造技术,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此外,开设《CAD实训》课程也为学生达到计算机绘图(机械)中级证书打下了良好基础。 3.课程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在AutoCAD软件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使用AutoCAD完成二维零件图和装配图的绘制方法以及三维实体建模方法。课程以培养学生CAD操作技能方面的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今后的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具体任务见实训任务单。 二、课程目标 (一)职业能力目标: 1.能够识读二维装配图和零件图,并能根据图纸完成计算机绘图; 2.能够根据二维图纸完成三维立体模型的建模,根据装配关系完成装配,并进行图形效果 处理。 3.能够打印出图。 (二)知识巩固目标: 1.进一步深入对《技术制图》与《机械制图》国家标准有关规定的了解,提高查阅有关标 准、手册的能力; 2.进一步提高空间想象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掌握计算机绘图技巧,提高操作技能。 (三)职业素质目标: 1.培养辩证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2.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3.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敬业爱岗的工作态度; 4.充分锻炼实际动手及项目管理能力,掌握操作技能; 5.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