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保尔短片小说体现的孤独感及其原由探究

奈保尔短片小说体现的孤独感及其原由探究
奈保尔短片小说体现的孤独感及其原由探究

维·苏·奈保尔,印度裔英国作家,出生于中美洲的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一个印度婆罗门家庭。1950年获奖学金后赴英国牛津大学留学。主修英国文学,毕业后成为自由撰稿人。大学毕业后不久,奈保尔在伦敦BBC的一间屋子里开始写他的短片小说集《米格尔大街》,并于五年后奈保尔27岁之时出版。该作品获得毛姆文学奖,确立了奈保尔“幽默作家”和“街头作家”的地位,使奈保尔在文坛声名鹊起。

《米格尔大街》是一部奈保尔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录。全书由十七个平行展开的短片编制而成,每一篇章之间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相同的人物在不同的短片小说中重复出现,相互指涉,形成片断与整体,串连与重复相结合的互文结构。奈保尔把全书的故事设定在特立尼达一条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大街——米格尔街上,那里贫困,脏乱,就像一个贫民窟。即使在这样的地方,住在这里的任也各有各的独到之处。这里有经常不知所踪,谜一样的人物鲍嘉;常常做一个谜一样东西的木匠波普;住在粉红色房子里不招人待见的乔治与他的妻子;米格尔街上的疯子曼曼;大脚孤儿比佛;中级文学学士泰特斯·霍伊特,等等形象鲜明的人物。米格尔街充斥这作家对童年的回忆与解读,是奈保尔成长环境的缩影和代名词。也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属殖民地特立尼达市井社会的一副真实的风景画。

这十七篇小说故事之间相互独立,人物交替重叠穿插的各个小说篇章之中,造成不断如带的形式,使得小说各个故事充满了断裂性,每个故事相对独立,互不交叠所产生的断裂性,表现在弥漫与全篇和各个人物之间的孤独感。表现在各个人物之间的交流障碍,更表现在“我”与篇章人物之间的隔阂与障碍之间。一.邻里之间冷漠与孤独交织的情感体验。

首先这种孤独感体现在米格尔街的邻里之间,米格尔街上的每一个人似乎都独自生活在自己的圈子里,与他人的生活格格不入,但真多不与他人融合的个体又以某种奇怪的方式组合在米格尔大街上。开篇小说《鲍嘉》作者这样形容大家眼中的鲍嘉

‘伙计,有什么事吗?’若有人来,他总是这么轻声招呼一句,然后就不说话了,一沉默就是十或者十五分钟。你会觉得真的要和鲍嘉说点什么几乎不可能,他好像对什么都不感兴趣,而且傲气十足。①

他是我见过最百无聊赖的人。②

主人公鲍嘉是一个整日无所作为,不会挣钱养家的人。这样的鲍嘉之所以能交到朋友是因为他可以给街上另一些无所事事的人提供一些茶余饭后的谈资。光棍鲍嘉出走后找到一个女人结婚因为没有孩子又回到米格尔街,后来又出走与其他女子结合有了孩子,但仍然回到米格尔街,开始了自己酗酒,斗殴,吵架的生活,那些朋友们并没有离开鲍嘉,因为他们认为鲍嘉离开那个女人是为了“做一条汉子,和咱哥们几个在一起。”③作者这里运用反讽的语气,表达对米格尔街人情淡漠的认知,鲍嘉孤独感丛生使鲍嘉无所事事,而所谓的朋友都在自己的圈子里看待鲍嘉的事情,他们把鲍嘉结婚生子的事情当成闲资的段子,用别人失败的生活填塞自己的孤独感与冷漠感。这是一群用嘲笑的幽默来填塞自己孤独与冷漠的人群。

《B·华兹华斯》的主人公华兹华斯是一个活在自我世界里自称诗人的人,在整个米格尔街上他只有“我”一个知音,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来到米格尔街,

①奈保尔,《米格尔街》,南海出版公司2015版,第2页。

②奈保尔,《米格尔街》,南海出版公司2015版,第2页。

也不知道该何去何从。

警察问:“你们在这干什么?”

B·华兹华斯说:“四十年来,我也一直在问自己同样的问题。”①

华兹华斯与米格尔街上的人群格格不入,作为一个边缘人他最终像他来时那样又悄无声息地消失了。

“一年以后,我又沿着阿贝尔托街走,却没在看到诗人房子的丝毫踪迹。它没有消失,但与消失没什么区别。它被推倒了,被一栋两层大楼取代。芒果树,李子树,椰子树都被砍去了,有的只是砖块和水泥。”

“就好像B·华兹华斯先生从未出现过。”

华兹华斯沉醉于诗歌,只有这样似乎才能缓解作为米格尔街边缘人内心的孤独,而华兹华斯为“我”编造的那段唯美的爱情故事也最终以一句假话而破灭,为此华兹华斯失去了作为知音的“我”的信任,这样华兹华斯就彻底成了米格尔街的隐形人,成为了真正的边缘人,这种巨大的冷漠与孤独感最终压垮了诗人华兹华斯的灵魂,使他消失在无尽悲哀的孤独中。他无从无去,但最终肯定是走进了米格尔街带来的无尽孤独中去了。

《曼曼》的主人公曼曼被公认为米格尔大街的疯子,如果说诗人华兹华斯因为思想被排挤在人群之外,那么曼曼更多是因为行为与言语被排挤在人群之外。

“米格尔街上的所有人都说曼曼是个疯子,所以大家都离他远远的。”②

但是“我”认为“曼曼没有疯,我说不准,不过倒是能想出许多比曼曼疯得多的人”。③曼曼有很多怪异的行为,例如在选举上为自己投票,与一只狗惺惺相

①奈保尔,《米格尔街》,南海出版公司2015版,第49页。

②奈保尔,《米格尔街》,南海出版公司2015版,第37页。

惜并且相依为命,狗死掉以后曼曼愈发感到孤独,为了排解孤独曼曼成了神棍。这样曼曼得到了更多耶稣徒得尊重,在人群中不再异类,为了得到更多的尊重,曼曼像耶稣一样让人们把他订在十字架上,但当人们真的那样做的时候曼曼破口大骂他们是疯子。这样的人物反差突出了曼曼为了摆脱孤独想再人群中变得起眼的心理,当人们把东西砸向绑在十字架上得曼曼得时候,人们得冷漠和曼曼得孤独被无限放大了。整个米格尔街上得人最终把曼曼当作一个笑料,而不能了解曼曼得孤独与悲哀。

这些短片小说中,作者把米格尔街上的每个人塑造成了内心冷漠独立,行为有关联的个体。小说主人公们基本是不被米格尔街上人群所接受的孤独的个体,但是作为每一个内心冷漠的独立的个体,其自身也有无限的孤独与悲哀丛生,主人公的悲哀是看的见的孤独,而米格尔大街上的人群则是隐含着群体无尽的孤独与悲哀,这里的每一篇小说都哀伤的让人落泪。

二.“我”与米格尔街人群渐渐疏离的孤独感。

在尾篇小说《告别米格尔街》中“我”的母亲说:“你在这个地方变得太野了,我想你该离开了。”①在米格尔街上我向哈特侄子博伊和埃罗尔学会了喝酒与忘乎所以地疯玩。近乎可能的融入到每一个米格尔街的居民,又随着他们的消失而身体与心灵的一部分随之消亡。正如诗人华兹华斯消失了一样,“我”的那一部分诗兴也随之消逝,“自从哈特进了监狱,有一部分的我也随着消亡了。”②“我”试图融入每一个米格尔街地居民,但是结局都是莫大的悲哀,这里的每一个人都被他人的冷漠与孤独形成地铁桶般地城堡包围着,米格尔街上人情淡漠似乎每个人都是在自己的城堡里构筑自己的孤独,在自己的心窗上无动于衷的看着①奈保尔,《米格尔街》,南海出版公司2015版,第193页。

他人的人生起伏。“我”在某种意义上是米格尔街上的异类,一个试图融入这个巨大孤独包围圈而又忍不住逃离的异类。“我”最终是没有被米格尔街上形形色色的人所接纳的,因此“我”的告别是带着巨大的疑惑和巨大的悲哀逃离米格尔街的孤独与冷漠的。

“这不是我的错,都是因为特立尼达。这儿的人除了喝酒还能干什么?”①“临行前的那个晚上,我母亲在家举办了一个小型的聚会。聚会有点像葬礼上的守灵。来的人个个神情沮丧,都说会很想我的,但转身就把我忘了,只顾埋头吃喝。”②

当“我”带着巨大的悲哀逃离这孤独与冷漠的街道时,街道上的每一个人用无动于衷来回应我的逃离,这让“我”无比失望。

“我很失望,倒不光是因为遭到了哈特的冷遇。我失望,是因为我走了,注定要永远的走了,可是米格尔街上的一切还是老样子,并没有因为我的离开而有丝毫变化。”③

“我”失望与逃离与米格尔街上居民的麻木冷漠形成巨大的反差,凸显出每个人心灵的冷漠与孤独。

三.小说群像孤独感产生的原由探究。

首先小说中突出的这种孤独感与后殖民时期的文化理念密切相关,站在殖民民族的立场上可以洞贯被殖民被奴役最终仍然被历史遗弃的宿命。这种“历史的孤独感”是殖民地后裔作家站在西方的现代性角度感触到独特感受。孤独感本质来源于“他者”的观照视角和眼光。

①奈保尔,《米格尔街》,南海出版公司2015版,第194页。

②奈保尔,《米格尔街》,南海出版公司2015版,第197页。

其次谈到奈保尔就不得不谈其移民经历,也正是他在特立尼达岛作为英属殖民地的印度后裔这一特殊的成长环境和他接触到的殖民历史,使得他身上的文化具有西方现代文化与印度古老文明相交杂的文化断裂性,两次世界大战和东西方文明发生碰撞引起的大规模战争,使移民文化和流亡文学成为全球化的社会文化现象,也使流亡和文学的的关系愈加密切。一大批的作家因为宗教,历史,实事等各种原因流亡在外,成为流亡作家与移民作家。奈保尔的祖父从印度移民到英属特立尼达岛,奈保尔成年后如愿考入牛津大学,带着深深的移民背景,成为英国的“入侵者”,印度的“海外浪子”和特立尼达的“叛逃者”。自己作为印度文化的承载着接受到西方现代文化的教育,形成了移民作家的文化断层现象。用一个虔诚印度教徒的内心来感知西方文明世界,找寻自己的文化根源。奈保尔作为一个文化的流亡者,逃离了母国印度,逃离了生养他的特立尼达岛,这种自由给了他前所未有的解放,于此同时作为新的文化侵略者他也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孤独与寂寞,这种孤独和寂寞可以来自幼年时代在特立尼达岛上生活的缩影,也可以来自对英国文化接纳与排斥之间的矛盾。这种体验给奈保尔带来了“文化上的精神分裂和个人的疏离感”使得奈保尔在至今50年的创作生涯中都在追寻移民文化之跟。作家在其成名作《抵达之谜》中,反复在追寻“抵达”的真正含义。从印度的婆罗门传统到英国的贵族传统到特立尼达的殖民文化,奈保尔陷于的多重文化的世界中,这让作家深深感受到了文化的无根性,因此作者找寻“抵达”,这种“抵达”实际上是对殖民文化与印度文化之根的追求。

陷于这种文化多重性之中,奈保尔作为一个旧文化保守者和新文化侵入者,大多数时候他是孤独和迷茫的,奈保尔的创作始终贯穿着一个主题,即为殖民文化寻根。青年时期的代表作品《米格尔街》写的是作为印度裔的移民,作者对幼

年对特立尼达岛生活的一种回忆与思考,作者在这部短片小说集中创作了一个个孤独的个体。单个孤独的个体组成一个殖民文化的孤独整体,因此作者在这种巨大的文化孤独中试图为印度的殖民文化寻根,为殖民的的印度裔人民找寻文化根源。作者的《午夜之子》与《抵达之谜》两部长篇小说也是以为移民文化寻根为主题的。可以说奈保尔的印度裔移民的背景给奈保尔的文学提供了一条寻根之路。

《米格尔街》是奈保尔文学生涯一个极高的起点,瑞典文学院的诺贝尔授奖词中也特别提到了这部短篇小说。《米格尔街》中的故事和人物揭示了第三世界人们的普遍困惑,表达了移民地区人民文化无根的困惑。从这个起点开始,奈保尔开始了自己对移民文化之根的探寻。

参考文献:

[1]伊锡南.后殖民时代的印度书写—殖民与后殖民文学中的印度书写研究之三[J].东南亚研究季刊,2004,3(1).

[2]梅晓云. V.S.奈保尔:从未抵达的感觉[J] .外国文学研究,2003,5. [3]梅晓云.文化无垠—以V.S.奈保尔为个案的移民文化研究[M].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

[4]张琪译[英]V.S.奈保尔.米格尔街[].海南:南海出版社公司,2015年.

摘要

本文主要通过英国印度裔作家维·苏·奈保尔的短篇小说集《米格尔街》,来探究奈保尔短篇小说中体现的孤独感及其成因。通过邻里之间冷漠与孤独交织的情感体验与“我”与米格尔街人群渐渐疏离的孤独感两方面来分析小说中孤独感的表现。最后的出小说中凸显的孤独感与后殖民时期的文化理念密切相关,也与奈保尔的移民文化背景息息相关。

关键词:奈保尔《米格尔街》孤独感移民文化归属感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读后感500字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读后感500字 导读:本文《契诃夫短篇小说选》读后感500字,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契诃夫是世界文坛上一位罕见的艺术家。他的小说经受了百年的时间检验,依然闪耀着独特的艺术光彩。下面是留学网为您整理的《契诃夫短篇小说选》读后感500字。供您参考!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读后感500字一《契诃夫短篇小说精选》由契诃夫所著。契诃夫于1860年出生,1879年考进俄国莫斯科大学医学系。1884年,他在兹威尼哥罗德等地行医,近距离接触平民的生活,从此他爱上了普通人,关注他们的痛苦,对于凌辱弱者的士绅和老爷,见风使舵的奴才骨,专制制度的卫道士,他毫不留情地批判。被人们称为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1904年,契诃夫他在沙发上进入了永恒的梦境。 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享利和俄国的契诃夫是世界短篇小说的三大巨匠。契诃夫之所以被成为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是因为他的文章不仅质量高,而且数量多。在他的许多篇文章之中,我最喜欢的是《变色龙》和《凡卡》。 《变色龙》中的故事是这样的:一位警官在广场上巡逻。突然,这位警官听到了说话的声音,接着传来了狗的尖叫声。这位警官顺着声音来到了首饰匠面前,首饰匠的手指被一只小狗咬流血了。这位警官决定把这条狗打死,并问大家:“这是谁家的狗?”人群中有人说:

“这条狗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的狗。”警官开始质问首饰匠,骂他想要敲诈将军,是个混帐东西。这时,有一位警察又说这不是将军家的狗,于是这个警官对首饰匠说:“我自己说嘛……你受苦了,这件事我不能不管,得教训他们一下!是时候了……”那位警察继续说,也许是将军家的。 这位警官继续说:“……没准是只名贵的狗,要是每只猪猡都拿烟戳它的脸,要不了多久,就把他作践死了。狗是娇嫩的动物。你,蠢货,放下手来!用不着亮出你那根蠢手指!要怪就怪你自己!”当这位警官看到将军家的厨师来了,便问他这只狗是不是将军家。厨师说,将军家没有这种狗。于是警官决定把它杀掉。厨师又说,将军的哥哥喜欢这种狗。这位警官说,这个小狗怪机灵的呢。“我早晚要收拾你”,这位警官最后对首饰匠说。 这位警官很明显是一名见风使舵的小人,在他的心中,狗的死活,首饰匠的手是否被咬破了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让他的上级高兴。对于人们,他只是假仁假义。如果说,有两位政客参加竞选,他会选的肯定是权位高的或者能够让他获得利益的一方,他并不在乎这一方是否正确。这些“变色龙”往往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择手段,十分可恶。我们决不能成为见风使舵的人,我们应该有自己的主见。我们不能因为上级的高兴或者上级的不高兴就不做该做的事情。我们不能成为一个“变色龙”。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读后感500字二契诃夫是世界文坛上一位罕见的艺术家。他的小说经受了百年的时间检验,依然闪耀着

奈保尔小说《河湾》中的家园情结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f906178.html, 奈保尔小说《河湾》中的家园情结 作者:许文立 来源:《文学教育》2010年第08期 内容摘要:在V·S·奈保尔的代表作《河湾》一书中,作者以主人公萨林姆的离家——寻找家园——再离开——又寻找家园的结构模式,描写了处于两种文化冲突中的主人公精神的漂泊与 流亡,由此构成了主人公独特的家园情结。而这种家园情结与作家自身独特的文化身份密切相关。 关键词:世俗家园精神家园萨林姆 《河湾》是当代英国经典作家V·S·奈保尔的代表作之一。该书发表于1979年,1999年被美国蓝登书屋选入20世纪百部最佳英文小说之列。小说的背景设在后殖民时代的非洲,主人公萨林姆即作品中的叙述者“我”祖籍印度,在非洲东海岸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期,23岁来到非洲内陆,成了刚独立的一殖民小镇上的一家杂货铺的店主,跟当地土著人做起了生意,经历了这一时代的风云变幻,在小镇局势再度动荡之际,萨林姆离开小镇到英国一段时间,回来后,他的店铺已经国有化了,损失不菲的萨林姆为生计所迫,做起违法的黄金和象牙生意,后被人告发,幸好地方专员是熟人的儿子,他获准坐船离开这个为内战、狂热和无知所苦的国度。 小说以“在路上”开头,以“在路上”结尾,构成一个完美的前后呼应的结构。所谓“在路上”如 果把这个介词短语扩展完整的话,那应该是从哪里离开在去哪里的路上。小说开头,作者离开的是他们一家生活了几个世纪的非洲东海岸的故乡,在去非洲内陆(即他买下一家杂货铺的地方)的路上,小说结尾“我”逃离的是安身立命了八年的这个非洲内陆小镇,在去英国但也许也可能是其他地方的路上。在这里,作家为作品设置了一个离家——寻找家园——再离家——再寻找家园 的循环往复结构,并由此构成了主人公萨林姆独特的家园情结。 一.离家:对世俗家园的逃离 家园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它指的是族群和血缘的认同,是一种世俗化、形而下的家园,但另一方面,“家园”还可以指文化和价值认同,这种形而上的家园,即是精神的家园。 萨林姆的世俗家园在非洲东海岸,那里是他实实在在的家园,有他实实在在的庭院和房宅,是他的故乡,有他的家庭,有他的父母亲人、朋友和仆人,是给予他生命,养育他成长的地方。但萨林姆不满足这样的家园,从小接受英式教育的他,“很早就养成了观察的习惯,我尽量从熟悉的情景 中跳脱出来,在一定距离之外打量它。”[1]正是由于这种观察习惯以及宗教观念的欠缺,使他有了一种强烈的不安全感。一方面对他自己的身份感到不安全,他们是非洲东海岸的特殊居民,他认为非洲是自己的故乡,但是他们作为从东边的土地上移民过来的,又与非洲和真正的非洲人割裂

莫泊桑短篇小说精选阅读题及阅读答案

《莫泊桑短篇小说精选》阅读试题 《莫泊桑短篇小说精选》作者:(法)莫泊桑浙江文艺出版社 一、填空题 1、居伊·德·莫泊桑是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作家。 2、莫泊桑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被誉为“”,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 3、大文学家是莫泊桑文学上的导师,他们两人结下了亲如父子的师徒关系。 4、1880年,莫泊桑的成名作《》发表,它使莫泊桑一鸣惊人,读者称他是文坛上的一颗新星。 5、莫泊桑的故乡是在法国的。 6、1876年左拉、莫泊桑、阿莱克西等人成立了集团,文学史是称其为。 7、莫泊桑讲述故事中的主人公,大多是小人物,例如《项链》中因爱慕虚荣而毁了一生的,《羊脂球》中,有爱国骨气的和软骨头的。 8、在莫泊桑的名篇中,几乎没有什么特别的故事可言,所写的只是一个公务员家庭里从头一天晚上到第二天晚上所发生的事,惟一可称为情节的仅仅是老太太的休克,但小说却绝妙地表现了公务员家庭生活的情景与他们的精神状态。 9、莫泊桑短篇小说的主题大致可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是讽刺虚荣心和,如《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第二是描写的悲惨遭遇,赞颂其正直、淳朴、宽厚的品格,如《归来》;第三是描写,反映法国人民爱国情绪,如《羊脂球》。 10、《项链》的女主人公是。 二、选择题 1、莫泊桑关于普法战争的著名短篇有() A、《珠宝》 B、《一家人》 C、《骑马》 D、《羊脂球》 2、在法国文学中,描写莫泊桑是公务员、小职员这一小资产阶层出色的短篇有()。 A、《一场决斗》 B、《米隆老爹》 C、《我的叔叔于勒》 D、《俘虏》 3、莫泊桑关于诺曼底题材的短篇为数甚多,重要的有()。 A、《烧伞记》 B、《小狗皮埃罗》 C、《项链》 D、《遗产》、 4、( )描写的是法国妇女机智擒敌的故事。 A、《俘虏》 B、《我的叔叔于勒》 C、《米隆老爹》 D、《一场决斗》5莫泊桑是19世纪末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和短篇小说家、

《莫泊桑短篇小说精选》试题

《莫泊桑短篇小说精选》试题班级:初二(111)姓名:孙良宇 1、《我的叔叔于勒》揭示的主题是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A封建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B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C社会和谐融洽 2、《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中,最终我们见到于勒了吗?见到了,但在躲避他。 A没有,一直在期望着B见到了,但在躲避他C一直在寻找于勒,好亲人团聚 3、《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中,我们一家人在轮船见到于勒。 A轮船B火车C飞机场 4、《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中,我们见到的于勒在卖牡蛎。 A卖牡蛎B经商,是个暴发户C驾驶轮船,是个老船长 5、在《皮埃罗》中,皮埃罗是一条狗的名字。 A一个地名B对佣人的称呼C一条狗的名字 6、在《皮埃罗》中,勒费弗尔太太决定养狗的直接原因是一天夜里,有人偷走了十几颗洋葱。A一天夜里,有人偷走了十几颗洋葱。B闲着无聊,打发时间。C政府规定每家必须养狗。 7、在《皮埃罗》中,皮埃罗最终的结局是下泥灰岩坑。 A被枪毙了B下泥灰岩坑C作为礼物送人了 8、在《皮埃罗》中,勒费弗尔太太是一个吝啬且精明的人。 A吝啬且精明B慷慨又大方C真诚又善解人意 9、《月光》里,马里尼昂长老是个神父,具有狂热信仰但为人正直的人。A神父,具有狂热信仰但为人正直B在战场上英勇杀敌、顽强拼搏C医生,医术高明 10、《月光》里,马里尼昂长老最憎恨女人。 A女人B战争C金钱 11、《小酒桶》里,希科老板是个阴险狡猾的人。 A阴险狡猾B诚实守信C勤劳善良 12、《小酒桶》里,玛格卢瓦尔老婆婆的最终结局是喝得烂醉。 A喝得烂醉,跌在雪地里死了。B被人暗杀了。C远走高飞了。 13、《小酒桶》里,希科老板的阴谋得逞了吗?得逞了,继承了农庄。 A没有,一直在寻找机会。B得逞了,继承了农庄。C放弃这个计划了。14、《老人》这篇小说里,那个奄奄一息的老人是农妇的父亲。 A舅舅B父亲C爷爷 15、《老人》这篇小说里,希科夫妇请客人吃的是烤苹果。

初中议论文作文:《契诃夫短篇小说选》读后感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读后感 契诃夫是世界文坛上一位罕见的艺术家。他的小说经受了百年的时间检验,依然闪耀着独特的艺术光彩。契诃夫的着眼点总是平凡的人的日常生活,他是个描写日常生活中的最平凡事情的现实主义者。但是他从不陷入日常生活的“泥沼”,他对生活素材认真细致地进行“观察、选择”,而在创作过程中又进行“推测、组合”,使生活素材形象化,平平常常的似乎是偶然的现象中揭示出生活的本质。 所以我很喜欢契诃夫的作品。在这本短篇小说选中,我最喜欢的还是其中的《变色龙》,《钉子上》和《万卡》。 《变色龙》告诉了我们:在沙皇俄国将军家中的一条狗比平民百姓还要重要,巡逻官奥楚美洛夫之流在有权势者的家犬前摇尾乞怜,而对老百姓却张牙舞爪,蛮横娇纵。《变色龙》就是契诃夫送给人世的一面镜子,一个警示,在百余年后的今天同样还是有人身上有着“变色龙”的奴性,表里不一;《万卡》可以说是《苦恼》的姐妹篇。都是抒情心理短篇小说。主要写的是:九岁童工的稚真心灵,他的学徒生活的苦楚,他对祖父和家乡的眷恋——这一切在篇幅不大的作品中巧妙地互相穿插和渗透,短短几页字就写出了童工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短篇小说《钉

子上》和《一个文官之死》一样,都展现了但是沙皇俄国在官场上的丑态:强者霸道、倨傲专横,弱者低头哈腰、不敢反抗。臭虫般的切尔维亚科夫以及他的奴才们的心理正是这种官场生活的产物。 读了这本小说选后,我更能体会到当时沙皇俄国官场上的险恶与蛮横,也看清了当时和如今的“变色龙”就是墙头草,哪边是强者就拥护哪边,即使那强者并不是善良的那一方。《契诃夫短篇小说选》给我了很多启迪,让我了解到不少沙皇俄国的当年!

名著导读《契诃夫短篇小说选》

名著导读《契诃夫短篇小说选》 【作者介绍】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1860年-1904年),俄国的世界级短篇小说巨匠、戏剧家、俄国19世纪末期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与莫泊桑和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契诃夫出生于小市民家庭,父亲的杂货铺破产后,他靠当家庭教师读完中学,1879年入莫斯科大学学医,1884年毕业后从医并开始文学创作。他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说,如《胖子和瘦子》《小公务员之死》《苦恼》《万卡》,再现了“小人物”的不幸和软弱,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小市民的庸俗猥琐。契诃夫后期转向戏剧创作,主要作品有《伊凡诺夫》《海鸥》《万尼亚舅舅》《三姊妹》《樱桃园》,都曲折反映了俄国1906年大革命前夕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苦闷和追求。其剧作含有浓郁的抒情味和丰富的潜台词,令人回味无穷,剧本故事虽取材于日常生活,情节朴素,进展平稳,但却富有深刻象征意义。契诃夫以卓越的讽刺幽默才华为世界文学人物画廊增添了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他的名言“简洁是天才的姊妹”也成为后世作家孜孜追求的座右铭。契诃夫对中国人民怀有美好的感情,曾约高尔基一同访问中国,但因久病不治而未遂心愿。1904年7月15日因肺病恶化而辞世。 【作品概述】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是我国当代著名俄罗斯文学专家童道明先生主译,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列夫·托尔斯泰眼中的“一流幽默作家”--契诃夫经典短篇小说集。本书所选的作品来自契诃夫创作的前后两个时期。在早期作品中,除了中国读者比较熟悉的,具有一定现实批判色彩的《变色龙》之外,还有

一些轻松诙谐的纯幽默小说。《契诃夫短篇小说选》所选的契诃夫后期小说,以《套中人》最为著名。这篇小说表现了沉闷压抑的时代氛围,讽刺了俄国社会普遍的僵化,禁锢的精神状态。契诃夫是与莫泊桑和欧·亨利齐名的举世闻名的短篇小说大师,列夫·托尔斯泰称他是一个“无与伦比的艺术家”。他的短篇小说题材广泛,风格独特,意义深刻,形象鲜明。其中轻快幽默者妙趣横生,让你会心而笑,又若有所思,久久回味;而凝重深沉者则荡气回肠,令人心灵震颤,难以释怀。作者对种种社会弊端痛加针砭,对庸俗生活无情嘲讽,对底层民众深切同情,对光明未来无限向往,使们深受启迪,产生共鸣,心怀感动。本书收入的10多篇小说都是契诃夫小说的代表作。这些作品有的反映了底层人民的悲惨生活,有的刻画了专制制度卫道士的嘴脸,有的反映了资本主义在俄国的发展……读他的作品,读者总有独立思考的余地,总会感到回味无穷。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不仅蕴含丰富的思想内容,而且具有独特的艺术形式,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在艺术上具有以下特点: 1、朴素、自然; 2、含蓄、冷峻; 3、简洁、凝炼。 【人物形象】 小人物形象是契诃夫短篇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主题。他的笔下既有传统的“小人物”--命运悲惨的底层平民和受尽欺辱的小官员,也有新式的“小人物”--奴性十足的小官员和庸俗堕落的小市民。 切尔维亚科夫:《一个文官的死》中,切尔维亚科夫是一个唯唯诺诺、胆小怕事的小人物形象。 奇卡玛索娃:《嫁妆》中,契诃夫就描绘了小市民没有任何崇高目标的生活--生存的意义仅仅在于为女儿缝制嫁衣,数年如一日。

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莫泊桑短篇小说精选》检测试卷及答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阅读《莫泊桑短篇小说精选》检测试卷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居伊?德?莫泊桑是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____________作家。 2、莫泊桑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被誉为“____________”,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 3、大文学家____________是莫泊桑文学上的导师,他们两人结下了亲如父子的师徒关系。 4、1880年,莫泊桑的成名作《____________》发表,它使莫泊桑一鸣惊人,读者称他是文坛上的一颗新星。 5、莫泊桑的故乡是在法国的____________。 6、1876年左拉、莫泊桑、阿莱克西等人成立了____________集团,文学史是称其为____________。 7、莫泊桑讲述故事中的主人公,大多是小人物,例如《项链》中因爱慕虚荣而毁了一生的____________,《羊脂球》中,有爱国骨气的____________和软骨头的____________ 。 8、在莫泊桑的名篇____________中,几乎没有什么特别的故事可言,所写的只是一个公务员家庭里从头一天晚上到第二天晚上所发生的事,惟一可称为情节的仅仅是老太太的休克,但小说却绝妙地表现了公务员家庭生活的情景与他们的精神状态。 9、莫泊桑短篇小说的主题大致可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是讽刺虚荣心和____________,如《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第二是描写____________的悲惨遭遇,赞颂其正直、淳朴、宽厚的品格,如《归来》;第三是描写____________,反映法国人民爱国情绪,如《羊脂球》。 10、《项链》的女主人公是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莫泊桑关于普法战争的著名短篇有() A、《珠宝》 B、《一家人》 C、《骑马》 D、《羊脂球》 2、在法国文学中,描写莫泊桑是公务员、小职员这一小资产阶层出色的短篇有()。 A、《一场决斗》 B、《米隆老爹》 C、《我的叔叔于勒》 D、《俘虏》 3、莫泊桑关于诺曼底题材的短篇为数甚多,重要的有()。 A、《烧伞记》 B、《小狗皮埃罗》 C、《项链》 D、《遗产》、 4、( )描写的是法国妇女机智擒敌的故事。

谈《莫泊桑短篇小说选》有感

谈《莫泊桑短篇小说选》有感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谈《莫泊桑短篇小说选》有感 文/刘然 莫泊桑的小说也颇有“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风味,而在这些短篇小说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项链》了。 人性有一个很大的弱点——永远想得到那些得不到的东西。在古代,只要一幅名画若是出现在一个人家中,那么这个家没多久就会败了,不是因为自身的问题,而是因为他人的贪婪,或是为了讨好上级。皇帝拿到好字画时,也是绝不可能想象到别人为了取得它多少人丧了命的。 《项链》这个故事很简单,一个女人爱打扮,家里却很穷,而且一直渴望的是金钱。她有个富有的朋友,但每次看望她后都会因羡慕而痛哭。当她问朋友借项链去参加舞会,结束后却弄丢了,积攒了所有钱或是借钱才买来一串真的。最后,她朋友告诉她,她给她的项链是假的。 造成这样悲剧的,无非是那个女人的不满足。她不满足于当下生活的方式,不满足于自己的经济状况,不满足于自己的一切。其实改变那样的看法就可以活得很幸福,可是在那样的时代,简直是天方夜谭。在普法战争中,很多人精神上不说,连自己的衣食都处理不好,何谈幸福?因此,那时好的东西很少,以此类推,像那女人的态度的

人肯定不少。在精神上,如果接受了正常的教育,穷人也可能过上好生活,但在战争中想搞好教育也是难的,所以女人的感受可以理解。《项链》中的朋友真的是“朋友”吗?文中有提及,女人的朋友常向她“展示”自己的首饰,而最后说出真相时,是不愿再把真项链还给女人的,而且还感到一种正以自豪的、天真的快乐。 第一次,读完这个故事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恶心”,感到害怕。起初感觉这种事不会在现代发生,而如今才意识到,同样的故事完全可以发生在当下。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契诃夫短篇小说答案

契诃夫短篇小说答案 1、契诃夫是俄国的世界级短篇小说巨匠和19世纪末期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 2、他与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3、他坚持现实主义传统,注重描写俄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小人物,借此反映出当时俄国社会的状况。 4、他创造了一种风格独特、言简意赅、艺术精湛的抒情心理小说。 5、他截取片段平凡的日常生活,凭借精巧的艺术细节对生活和人物作真实描绘和刻画,从中展示重要的社会内容。 6、这种小说抒情气味浓郁,抒发他对丑恶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把褒扬和贬抑、欢悦和痛苦之情融化在作品的形象体系之中。 7、他的小说再现了小人物的不幸和软弱,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小市民的庸俗猥琐。 8、他的作品的特征是对丑恶现象的嘲笑与对贫苦人民的深切的同情。 9、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统治下的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的丑恶现象。 10、他被认为19世纪末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11、他的代表作有《套中人》、《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等 12、《凡卡》这篇小说写得真实感人,也使我们从中看到旧俄时代穷苦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 13、《预谋犯》是契诃夫的许多短篇小说中脍炙人口的一篇。本文揭露了沙俄社会对人的青春、才能、幸福的毁灭。 14、《未婚夫和爸爸》以夸张的手法反映了沙皇俄国时不合理社会制度给人的恐惧。 15、《胖子和瘦子》反映十九世纪末沙皇专制制度下整个俄国社会现实,抨击形式那种世俗的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16、《小公务员之死》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代表作品之一。这个故事既反映了由于当时社会的极端恐怖所造成的人们的精神异化、性格扭曲、心理变态与行为荒诞,也表现了一个下等官员可悲的屈从、可鄙的奴性与可怜的结局。 17、《变色龙》是俄国作家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 18、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征是对上诌媚,对下欺压。但他却要装出一副正义、公允的面孔,总想以美遮丑,因此往往丑态百出,令人发笑。契诃夫为了彻底剥下他的假面具,采用对比的方法,对他进行了无情的鞭挞。 19、在契河夫的经典短篇小说《变色龙》里,相对于奥楚蔑洛夫,叶尔德林是个次要角色,他除了端醋栗、帮警官脱大衣、穿大衣三个动作、以及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的四句话外,不再有其他描写。 20、《苦闷》写出了沙皇俄国时期社会的死气沉沉和冷漠。 21、《第六病室》这部严峻深沉、震撼人心的小说无疑是作家契诃夫一生所写的最富反抗精神的作品之一,它揭露了沙皇俄国像监狱一般阴森可怕,批判了勿以暴力抗恶的主张。22、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带小狗的女人》叙述一对相爱的男女在充满虚伪的社会中艰辛的情感历程。 23、在《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契诃夫塑造了一个性格孤僻,胆小怕事,恐惧变革,想做一个纯粹的现行制度的“守法良民”别里科夫。 24、。《农民》(1897)极其真实地描述了农民在80、90年代极度贫困的生活现状,表现了他对农民悲惨命运的关心同情。 25、《普里希别叶夫中士》(1885)中,作者鞭挞了忠实维护专制暴政的奴才及其专横跋扈、暴戾恣睢的丑恶嘴脸,揭示出黑暗时代的反动精神特征。

奈保尔短片小说体现的孤独感及其原由探究

维·苏·奈保尔,印度裔英国作家,出生于中美洲的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一个印度婆罗门家庭。1950年获奖学金后赴英国牛津大学留学。主修英国文学,毕业后成为自由撰稿人。大学毕业后不久,奈保尔在伦敦BBC的一间屋子里开始写他的短片小说集《米格尔大街》,并于五年后奈保尔27岁之时出版。该作品获得毛姆文学奖,确立了奈保尔“幽默作家”和“街头作家”的地位,使奈保尔在文坛声名鹊起。 《米格尔大街》是一部奈保尔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录。全书由十七个平行展开的短片编制而成,每一篇章之间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相同的人物在不同的短片小说中重复出现,相互指涉,形成片断与整体,串连与重复相结合的互文结构。奈保尔把全书的故事设定在特立尼达一条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大街——米格尔街上,那里贫困,脏乱,就像一个贫民窟。即使在这样的地方,住在这里的任也各有各的独到之处。这里有经常不知所踪,谜一样的人物鲍嘉;常常做一个谜一样东西的木匠波普;住在粉红色房子里不招人待见的乔治与他的妻子;米格尔街上的疯子曼曼;大脚孤儿比佛;中级文学学士泰特斯·霍伊特,等等形象鲜明的人物。米格尔街充斥这作家对童年的回忆与解读,是奈保尔成长环境的缩影和代名词。也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属殖民地特立尼达市井社会的一副真实的风景画。 这十七篇小说故事之间相互独立,人物交替重叠穿插的各个小说篇章之中,造成不断如带的形式,使得小说各个故事充满了断裂性,每个故事相对独立,互不交叠所产生的断裂性,表现在弥漫与全篇和各个人物之间的孤独感。表现在各个人物之间的交流障碍,更表现在“我”与篇章人物之间的隔阂与障碍之间。一.邻里之间冷漠与孤独交织的情感体验。

首先这种孤独感体现在米格尔街的邻里之间,米格尔街上的每一个人似乎都独自生活在自己的圈子里,与他人的生活格格不入,但真多不与他人融合的个体又以某种奇怪的方式组合在米格尔大街上。开篇小说《鲍嘉》作者这样形容大家眼中的鲍嘉 ‘伙计,有什么事吗?’若有人来,他总是这么轻声招呼一句,然后就不说话了,一沉默就是十或者十五分钟。你会觉得真的要和鲍嘉说点什么几乎不可能,他好像对什么都不感兴趣,而且傲气十足。① 他是我见过最百无聊赖的人。② 主人公鲍嘉是一个整日无所作为,不会挣钱养家的人。这样的鲍嘉之所以能交到朋友是因为他可以给街上另一些无所事事的人提供一些茶余饭后的谈资。光棍鲍嘉出走后找到一个女人结婚因为没有孩子又回到米格尔街,后来又出走与其他女子结合有了孩子,但仍然回到米格尔街,开始了自己酗酒,斗殴,吵架的生活,那些朋友们并没有离开鲍嘉,因为他们认为鲍嘉离开那个女人是为了“做一条汉子,和咱哥们几个在一起。”③作者这里运用反讽的语气,表达对米格尔街人情淡漠的认知,鲍嘉孤独感丛生使鲍嘉无所事事,而所谓的朋友都在自己的圈子里看待鲍嘉的事情,他们把鲍嘉结婚生子的事情当成闲资的段子,用别人失败的生活填塞自己的孤独感与冷漠感。这是一群用嘲笑的幽默来填塞自己孤独与冷漠的人群。 《B·华兹华斯》的主人公华兹华斯是一个活在自我世界里自称诗人的人,在整个米格尔街上他只有“我”一个知音,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来到米格尔街, ①奈保尔,《米格尔街》,南海出版公司2015版,第2页。 ②奈保尔,《米格尔街》,南海出版公司2015版,第2页。

莫泊桑短篇小说选读书笔记

莫泊桑短篇小说选读书 笔记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莫泊桑短篇小说选》 读书笔记 2010级语言与传媒系 新闻一班 蔡秀秀 2011年11月28日 《莫泊桑短篇小说选》读书笔记 莫泊桑是19世纪末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和短篇小说家、自然主义文学流派的杰出代表,与契珂夫、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他一生写了350多篇中短篇小说,6部长篇小说还3篇游记,莫泊桑在短篇小说方面的艺术成就尤为突出,有“世界短篇小说巨匠”之称。 他的小说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行云流水般的文笔、及纯粹的语言,成为展现法语美丽的典范之作,在法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据着无可替代的地位。经典名篇《羊脂球》、《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享誉世界。他的多篇短篇小说被选入我国中学语文课本、英语课本,并被教育部最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指定为学生必读作品。 莫泊桑的中短篇小说描绘了各色各样的生活场景,刻画了各个社会阶层、各种职业的人物形象。莫泊桑讲述故事中的主人公,大多是小人物,有诺曼底狡猾的农民、慷慨的工匠、受欺凌的女佣、小职员、小店主、小市民,也有比市民还世俗的破落贵绅、富商、工厂主,以及野心勃勃的政客。例如《项链》中因爱慕虚荣而毁了一生的小市民,《羊脂球》中,有爱国骨气的妓女和软骨头的富商与乡绅,在敌人面前的不同表现,《一家子》中为争取遗产而大打出手的一家人,《两个朋友》中宁死也不肯将通行口令告诉敌人一对友人,《莫兰这只公猪》中好色而愚蠢的服装店老板…… 讲故事,讲俗人俗事,表现人生百态,这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也是世俗文学最鲜明的一个特点。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就是体现这种文学传统的典范。所谓喜也人生,悲也人生;莫泊桑的故事,就是在讲人生。而我们也能从他叙述的这些日常故事和人的寻常行为中,看到其蕴含的丰富人生哲理和深刻的事物法则。莫泊桑用虚构的故事记叙了真实的情感,展现了真实的人性,描绘了真实的时代面貌;他在小说的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对贫苦人民的同情,对压迫者的愤怒,和对时代的嘲讽与感叹从遭遇悲惨的羊脂球到命运坎坷的于勒叔叔,从《项链》中可怜的玛蒂尔德到《巴蒂斯特太太》中饱受歧视的小丰塔内尔,从《等待》中满心愧疚的垂死妇人到《橄榄园》中逃避现实的长老,“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用他最贴近人性的笔触塑造了一个又一个遭遇不寻常的人物,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是那个悲剧年代的缩影和写照。 羊脂球牺牲了自己的身体为那些她当做朋友的上流社会贵族铺平了前进的道路之后,那些虚伪的人对她的牺牲的报答却只是无尽的鄙夷和无情的抛弃,这是人性的堕落和良心的泯灭,在那个毫无人情的时代里,我们所能听到的只有羊脂球的悲啼……

契诃夫短篇小说精彩片段

契诃夫短篇小说精彩片段 一个文官的死(节选) 第二天,切尔维亚科夫穿上新制服,理了发,到布里兹扎洛夫那儿去解释……他走进将军的接待室,看见哪儿有很多人请托各种事情,将军本人夹在他们当中,开始听取各种请求。将军问过几个请托事情的人以后,就抬起眼睛看着切尔维亚科夫。 嫁妆(节选) 不久房门开了,我看见一个又高又瘦的姑娘,年纪十九岁左右,身穿薄纱的长连衣裙,腰间系着金黄色皮带,我还记得腰带上挂着一把珍珠母扇子。她走进来,行个屈膝礼,脸红了。先是她那点缀着几颗碎麻子的长鼻子红起来,然后从鼻子红到眼睛那儿,再从眼睛红到鬓角那儿。 胖子和瘦子(节选) 胖子本来打算反驳他,可是瘦子脸上露出那么一副尊崇敬畏、阿谀谄媚、低首下心的丑相,弄得三品文官恶心得要呕。他扭过脸去不再看瘦子,光是对他伸出一只手来告别。 变色龙(节选) 警官奥丘梅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手里拿着个小包,穿过市集的广场。他身后跟着个警察,生着棕红色头发,端着一个粗箩,里

面盛着没收来的醋栗,装得满满的。四一片寂静……广场上连人影也没有。小铺和酒店敞开大门,无精打采地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像是一张饥饿的嘴巴。店门附近连一个乞丐都没有。 苦恼(节选) 一个赶桥式马车的车夫破口大骂。一个行人恶狠狠地瞪他一眼,抖掉自己衣袖上的雪,行人刚刚穿过马路,肩膀撞在那匹瘦马的脸上。约纳在赶车座位上局促不安,像是坐在针尖上似的,往两旁撑开胳膊肘,不住转动眼珠,就跟有鬼附了体一样,仿佛他不明白自己是在什么地方,也不知道为什么在那儿似的。 万卡(节选) 他抱着美好希望而定下心来,过了一个钟头,就睡熟了……在梦中他看见一个炉灶。祖父坐在灶台上,耷拉着一双光脚,给厨娘们念信……泥鳅在炉灶旁边走来走去,摇尾巴…… 渴睡(片段) 神像前面点着一盏绿色的小灯;房间里,从这一头到那一头绷起一根绳子,绳子上晾着小孩的尿布和一条很大的黑色裤子。天花板上印着小长明灯照出来的一大块绿色斑点,尿布和和裤子在火炉上、摇篮上、瓦丽卡身上投下长长的阴影……小长明灯的灯火一摇闪,绿斑和阴影就活了,动起来,好像被风吹动一样。房间里很闷。有一股白菜汤的气味和做皮靴用的皮革味。

外国文学论文参考选题完整版

外国文学论文参考选题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2013届外国文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一 1.古希腊神话分析(周红) 2.古希腊悲剧分析(周红) 3.<<荷马史诗分析>>分析(周红) 4.论哈姆雷特的复仇方式/忧郁/延宕(周红) 5.李尔王形象分析(周红) 6.论莫里哀对法国古典主义创作原则的继承和改造或其创作风格(周红) 7.分析歌德笔下的浮士德形象(周红) 8.《人间喜剧》的创作成就(周红) 9.论菲尔丁对十八世纪英国小说的贡献(周红) 10.《艰难时事》或《双城记》中的人物刻画(周红) 11.论索福克勒斯悲剧的命运主题或戏剧结构(周红) 12.中外文学中的“小人物”形象比较(具体作品自拟)(周红) 13.中外文学中的“多余人”形象比较(具体作品自拟)(周红) 14.论《高老头》的经济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周红) 15.以《百年孤独》为例解析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联系与差异(周红) 16.论“垮掉派”诗歌创作的主题思想(以一位作家为例)(周红) 17.茅盾与左拉小说中的场面描写(周红) 18.论卡夫卡作品的异化主题(周红) 19.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与现实主义比较(周红) 20.“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中外文学中女性形象比较(具体作品自拟)(周红) 1.康拉德《黑暗的心》的相关研究【岳峰】 2.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日本人形象变迁史(具体作品自拟)【岳峰】 71.劳伦斯小说创作特色【岳峰】 74.论奥尼尔作品的悲剧精神/思想特征/艺术特色【岳峰】 140.康拉德《进步前哨》的相关研究【岳峰】 141.康拉德《吉姆爷》的相关研究【岳峰】 142.康拉德《台风》的相关研究【岳峰】 143、康拉德的政治三部曲研究【岳峰】 144.福斯特的《印度之行》研究【岳峰】 145.福斯特的《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研究【岳峰】 146.福斯特的《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研究【岳峰】 147.福斯特的《霍华德庄园》研究【岳峰】 148.莱辛的《金色笔记》研究【岳峰】 149.莱辛的《野草在歌唱》研究【岳峰】 150.莱辛的其它小说研究【岳峰】 151.奈保尔的《河湾》研究【岳峰】 152.奈保尔的《自由国度》研究【岳峰】 153.奈保尔的其它小说研究【岳峰】 154.其它后殖民小说研究【岳峰】 155.最近十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小说研究【岳峰】 1.论圣经文学的成就及其对欧洲文学的影响(姚公涛) 2.分析《唐吉诃德》中的人物塑造艺术(姚公涛)

契科夫短篇小说选阅读题精选

8.《一个文官的死》苦涩的笑课后巩固 剖析精彩文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在一个挺好的傍晚,有一个也挺好的庶务官,名叫伊万·德米特里奇·切尔维亚科夫,坐在戏院正厅第二排,举起望远镜,看《哥纳维勒的钟》。他一面看戏,一面感到心旷神怡。可是忽然间……在小说里常常可以遇到这个“可是忽然间”。作者们是对的:生活里充满多少意外的事啊!可是忽然间,他的脸皱起来,眼珠往上翻,呼吸停住……他取下眼睛上的望远镜,低下头去,于是……啊嚏!!!诸位看得明白,他打了个喷嚏。不管是谁,也不管是在什么地方,打喷嚏总归是不犯禁的。农民固然打喷嚏,警察局长也一样打喷嚏,就连三品文官偶尔也要打喷嚏。大家都打喷嚏。切尔维亚科夫一点也不慌,拿出小手绢来擦了擦脸,照有礼貌的人的样子往四下里瞧一眼,看看他的喷嚏搅扰别人没有。可是这一看不要紧,他心慌了。他看见坐在他前边,也就是正厅第一排的一个小老头正用手套使劲擦他的秃顶和脖子,嘴里嘟嘟哝哝。切尔维亚科夫认出小老头是在交通部任职的文职将军布里兹扎洛夫。 “我把唾沫星子喷在他身上了!”切尔维亚科夫暗想。“他不是我的上司,是别处的长官,可是这仍然有点不合适。应当赔个罪才是。” 切尔维亚科夫就嗽一下喉咙,把身子向前探出去,凑着将军的耳根小声说: “对不起,大人,我把唾沫星子溅在您身上了……我是出于无心……” “没关系,没关系……” “请您看在上帝面上原谅我。我本来……我不是有意这样!” “哎,您好好坐着,劳驾!让我听戏!” 切尔维亚科夫心慌意乱,傻头傻脑地微笑,开始看舞台上。他在看戏,可是他再也感觉不到心旷神怡了。他开始惶惶不安,定不下心来。到休息时间,他走到布里兹扎洛夫跟前,在他身旁走了一忽儿,压下胆怯的心情,叽叽咕咕说: “我把唾沫星子溅在您身上了,大人……请您原谅……我本来……不是要……” “哎,够了……我已经忘了,您却说个没完!”将军说,不耐烦地撇了下嘴唇。 …… “滚出去!!”将军脸色发青,周身打抖,突然大叫一声。 “什么?”切尔维亚科夫低声问道,吓得愣住了。 “滚出去!!”将军顿着脚,又说一遍。 切尔维亚科夫肚子里似乎有个什么东西掉下去了。他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退 到门口,走出去,到了街上,慢腾腾地走着……他信步走到家里,没脱掉制服,往长沙发上 一躺,就此……死了。 1.第1段中描写切尔维亚科夫看戏时“凝神注目,飘然欲仙”,这对下文有什么作用? 答案:与下文的惶恐不安形成鲜明的对比。 2.小说详细描写了切尔维亚科夫打喷嚏的情况,其作用是什么?(不超过10个字。) 答案:设置悬念。 3.画线句子是作者发表的一段议论,其用意是什么? 答案:叙述中插入议论,作者的目的是画龙点睛,点明切尔维亚科夫悲剧的意义。 4.切尔维亚科夫因为打了一个喷嚏而死了,你认为这可信吗?试着结合人物性格特点来分析。答案:可信。主人公恐惧权势的心理,黑暗的社会现实,使得结局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

外国文学论文参考选题

外国文学论文参考选题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2013届外国文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一 1.古希腊神话分析(周红) 2.古希腊悲剧分析(周红) 3.<<荷马史诗分析>>分析(周红) 4.论哈姆雷特的复仇方式/忧郁/延宕(周红) 5.李尔王形象分析(周红) 6.论莫里哀对法国古典主义创作原则的继承和改造或其创作风格(周红) 7.分析歌德笔下的浮士德形象(周红) 8.《人间喜剧》的创作成就(周红) 9.论菲尔丁对十八世纪英国小说的贡献(周红) 10.《艰难时事》或《双城记》中的人物刻画(周红) 11.论索福克勒斯悲剧的命运主题或戏剧结构(周红) 12.中外文学中的“小人物”形象比较(具体作品自拟)(周红) 13.中外文学中的“多余人”形象比较(具体作品自拟)(周红) 14.论《高老头》的经济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周红) 15.以《百年孤独》为例解析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联系与差异(周红) 16.论“垮掉派”诗歌创作的主题思想(以一位作家为例)(周红) 17.茅盾与左拉小说中的场面描写(周红) 18.论卡夫卡作品的异化主题(周红) 19.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与现实主义比较(周红) 20.“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中外文学中女性形象比较(具体作品自拟)(周红) 1.康拉德《黑暗的心》的相关研究【岳峰】 2.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日本人形象变迁史(具体作品自拟)【岳峰】 71.劳伦斯小说创作特色【岳峰】 74.论奥尼尔作品的悲剧精神/思想特征/艺术特色【岳峰】 140.康拉德《进步前哨》的相关研究【岳峰】 141.康拉德《吉姆爷》的相关研究【岳峰】 142.康拉德《台风》的相关研究【岳峰】 143、康拉德的政治三部曲研究【岳峰】 144.福斯特的《印度之行》研究【岳峰】 145.福斯特的《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研究【岳峰】 146.福斯特的《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研究【岳峰】 147.福斯特的《霍华德庄园》研究【岳峰】 148.莱辛的《金色笔记》研究【岳峰】 149.莱辛的《野草在歌唱》研究【岳峰】 150.莱辛的其它小说研究【岳峰】 151.奈保尔的《河湾》研究【岳峰】 152.奈保尔的《自由国度》研究【岳峰】 153.奈保尔的其它小说研究【岳峰】

名著阅读知识梳理:《契诃夫短篇小说选》知识点练习

名著阅读知识梳理:《契诃夫短篇小说选》知识点练习 作者介绍 安东·巴甫洛维奇 ·契诃夫(1860 年~1904 年),俄国的世界级短篇小说巨匠、戏剧家、俄国19 世纪末期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与莫泊桑和欧 ·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契诃夫出生于小市民家庭,父亲的杂货铺破产后,他靠当家庭教师读完中学,1879 年入莫斯科大学学医,1884 年毕业后从医并开始文学创作。他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说,如《胖子和瘦子》《小公务员之死》《苦恼》《万卡》,再现了“小人物”的不幸和软弱,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小市民的庸俗猥琐。契诃夫后期转向戏剧创作,主要作品有《伊凡诺夫》《海鸥》《万尼亚舅舅》《三姊妹》《樱桃园》,都曲折反映了俄国1905 年大革命前夕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苦闷和追求。其剧作含有浓郁的抒情味和丰富的潜台词,令人回味无穷,剧本故事虽取材于日常生活,情节朴素,进展平稳,但却富有深刻象征意义。契诃夫以卓越的讽刺幽默才华为世界文学人物画廊增添了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他的名言“简洁是天才的姊妹”也成为后世作家孜孜追求的座右铭。契诃夫对中国人民怀有美好的感情,曾约高尔基一同访问中国,但因久病不治而未遂心愿。1904年7月15日因肺病恶化而辞世。 作品概述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是我国当代著名俄罗斯文学专家童道明先

生主译,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列夫 ·托尔斯泰眼中的“一流幽

默作家契诃夫经典短篇小说集。本书所选的作品来自契诃夫创作的前后两个时期。在早期作品中,除了中国读者比较熟悉的,具有一定现实批判色彩的《变色龙》之外,还有一些轻松诙谐的纯幽默小说。《契诃夫短篇小说选》所选的契诃夫后期小说,以《套中人》最为著名。这篇小说表现了沉闷压抑的时代氛围,讽刺了俄国社会普遍的僵化、禁锢的精神状态。契诃夫是与莫泊桑、欧 ·亨利齐名的举世闻名的短篇小说大师,列夫 ·托尔斯泰称他是一个“无与伦比的艺术家”。他的短篇小说题材广泛,风格独特,意义深刻,形象鲜明。其中轻快幽默者妙趣横生,让你会心而笑;又若有所思,久久回味;而凝重深沉者则荡气回肠,令人心灵震颤,难以释怀。作者对种种社会弊端痛加针砭,对庸俗生活无情嘲讽,对底层民众深切同情,对光明未来无限向往,使我们深受启迪,产生共鸣,心怀感动。本书收人的10 多篇小说都是契诃夫小说的代表作。这些作品有的反映了底层人民的悲惨生活,有的刻画了专制制度卫道士的嘴脸,有的反映了资本主义在俄国的发展??读他的作品,读者总有独立思考的余地,总会感到回味无穷。《契诃夫短篇小说选》不仅蕴含丰富的思想内容,而且具有独特的艺术形式,契诃夫的短篇在小说艺术上具有下列特点:1.朴素、自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大多是截取日常生活中的片段,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掘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在平淡无奇的故事中透视生活的真理,在平凡琐事的描绘中揭示出某些重大的社会问题,使得其作品朴素得跟现实生活一样真实而自然。如《苦恼》中写一位马夫姚纳,在儿子夭折的一星期里,几次想跟别人诉说一下内心的痛苦,都遭到各

《莫泊桑短篇小说精选――项链》读

《莫泊桑短篇小说精选——项链》读书笔记600字《莫泊桑短篇小说精选——项链》读书笔记600字莫泊桑算是世上数一数二的短篇小说大师了,这本书更是让我对莫泊桑暗自钦佩。 当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并不怎么感兴趣,读完《羊脂球》开始入迷了,看完一个接着看,总是让我不想睡觉,里面的故事揭示着一个又一个人生哲理,揭露和鞭挞资产阶级偏见,讽刺了世人的虚荣心和卑鄙。 这些故事令我神魂颠倒,完全沉迷于故事情节中,我替羊脂球抱不平,对玛蒂尔德既同情又觉得她活该,《项链》这个故事让我仍旧记忆犹新。 《项链》讲了:玛蒂尔德,一位漂亮但是又很清贫的妇女,偏偏这样一位妇女虚荣心却是那么的强,她为了参加一个舞会,用掉了她丈夫原本想要买一支的钱做了一套晚礼服,又向朋友借了一条“昂贵”的钻石项链,带上那条项链穿上那套晚礼服,她成了整个晚会上的焦点,她的虚荣心也因此得到了满足,可是老天好像总喜欢捉弄人,在那天晚上,那条“昂贵”的钻石项链不见了,为了不让朋友发现,玛蒂尔德去重新买了一条一模一样的,价格四万金法郎,这笔巨额把玛蒂尔德和她的丈夫压得喘不过气来,这笔债务让他们偿还了十年,在这十年里他们尝尽了人生的辛酸,让玛蒂尔德变得苍老不已,一次偶然的相遇,玛蒂尔德知道了当年她弄丢的那条项链其实是假的,最多只值五百金法郎,这对她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因为虚荣让玛蒂尔德饱经风霜,苍老了许多。一时的风光竟换来了十年的辛酸,这真的值得吗?在当事人看来一定懊悔不已,而她的懊悔不正是在告诉后人,一个大家都懂,却又从没有真正做到过的道理:虚荣之心不可有之啊,否则你的下场将跟玛蒂尔德一样,相信你肯定不愿意。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请按需要编辑修改 1/ 1

外国文学论文参考选题

2013届外国文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一 1.古希腊神话分析(周红) 2.古希腊悲剧分析(周红) 3.<<荷马史诗分析>>分析(周红) 4.论哈姆雷特的复仇方式/忧郁/延宕(周红) 5.李尔王形象分析(周红) 6.论莫里哀对法国古典主义创作原则的继承和改造或其创作风格(周红) 7.分析歌德笔下的浮士德形象(周红) 8.《人间喜剧》的创作成就(周红) 9.论菲尔丁对十八世纪英国小说的贡献(周红) 10.《艰难时事》或《双城记》中的人物刻画(周红) 11.论索福克勒斯悲剧的命运主题或戏剧结构(周红) 12.中外文学中的“小人物”形象比较(具体作品自拟)(周红) 13.中外文学中的“多余人”形象比较(具体作品自拟)(周红) 14.论《高老头》的经济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周红) 15.以《百年孤独》为例解析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联系与差异(周红) 16.论“垮掉派”诗歌创作的主题思想(以一位作家为例)(周红) 17.茅盾与左拉小说中的场面描写(周红) 18.论卡夫卡作品的异化主题(周红) 19.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与现实主义比较(周红) 20.“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中外文学中女性形象比较(具体作品自拟)(周红)

1.康拉德《黑暗的心》的相关研究【岳峰】 2.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日本人形象变迁史(具体作品自拟)【岳峰】 71.劳伦斯小说创作特色【岳峰】 74.论奥尼尔作品的悲剧精神/思想特征/艺术特色【岳峰】 140.康拉德《进步前哨》的相关研究【岳峰】 141.康拉德《吉姆爷》的相关研究【岳峰】 142.康拉德《台风》的相关研究【岳峰】 143、康拉德的政治三部曲研究【岳峰】 144.福斯特的《印度之行》研究【岳峰】 145.福斯特的《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研究【岳峰】 146.福斯特的《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研究【岳峰】 147.福斯特的《霍华德庄园》研究【岳峰】 148.莱辛的《金色笔记》研究【岳峰】 149.莱辛的《野草在歌唱》研究【岳峰】 150.莱辛的其它小说研究【岳峰】 151.奈保尔的《河湾》研究【岳峰】 152.奈保尔的《自由国度》研究【岳峰】 153.奈保尔的其它小说研究【岳峰】 154.其它后殖民小说研究【岳峰】 155.最近十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小说研究【岳峰】 1.论圣经文学的成就及其对欧洲文学的影响(姚公涛) 2.分析《唐吉诃德》中的人物塑造艺术(姚公涛) 3.分析司汤达对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贡献(姚公涛) 4.分析陀斯妥耶夫斯基创作中的两重性格(姚公涛) 5.从于连到拉斯蒂涅(姚公涛) 6.论莎士比亚作品中的基督教观念(具体作品自拟)(姚公涛) 7.人文精神与神性皈依——论古希腊悲剧审美空间的构成(具体作品自拟)(姚公涛) 8.《老人与海》人物形象分析或其艺术手法(姚公涛) 9.从《毛猿》看奥尼尔作品中的哲理性(姚公涛) 10.论法国新小说派罗伯格里耶的创作特色(姚公涛) 11.论艾略特《荒原》中的神话元素及其文化意义(姚公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