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一分为二看问题

要一分为二看问题
要一分为二看问题

要一分为二看问题,他们有他们的缺点,但也有他们的优点。虽然比起普高生来,他们学习成绩不好,自卑、厌学以致于出现种种不良的行为习惯,但他们社交能力强,动手能力强,这些不亚于那些普高生。职业教育的学生一样能为社会做贡献。

我自豪,我是职教人

一位职教专家曾经说过:“多建一所职教中心,国家就会少建一所监狱。”这句话深刻概括了职教中心的作用和内涵。我是县职教中心的一名教师,跟同事们一样,也曾因工作不被社会理解、学生成绩太差而悲观气馁、失落彷徨。成绩好的学生不会上职教,成绩差的学生不愿上职教,职教中心招收的学生不光学习不好,更重要的是习惯差、没自信、难管理,老师总是费力不讨好。职教教师注定要面对这样的学生,何必总怨天尤人、悲观失望呢?何不端正态度、用心经营,用自己的人格魅力,用爱心、耐心和诚心把这些在十字路口徘徊的学生引上康庄大道呢?

一、多理解、多关心,打开职教学子的心门

中考分数线将初中学生划为不同的群体,许多学生面对自己尴尬的成绩,上好高中的梦被打破,只好心灰意冷、百般无奈地跨入职教中心的大门。与同龄人相比,职教中心的学生性格上个性强、讲义气,渴望理解但心理承受能力差;智商不低,但因贪玩没打好基础,对学习不感兴趣,畏难情绪严重;在行为方面,由于初中时受批评多、受表扬少,纪律散漫、不求上进,甚至有的吸烟、喝酒、骂人、打架。要帮助这样的学生成长,教师就必须充当家长、教师、朋友、甚至心理医生等多重角色,从细节出发,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及时掌握学生的情绪和思想变化。

周日返校时,班里一个男生总是闷闷不乐,原来是那天初中同学聚会,他感觉无脸面对那些上县一中读书的同学。

经过了解,我发现班里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想法,总觉得上职教比上一中矮一头。于是我告诉他们:“职中也许不是最好的,但却一定是最适合你们的。首先,你们要感谢职中,在你们中考落榜后为你们提供了一个可以继续学习并升入

大学的机会;其次,“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在你们文化基础不如别人的前提下,你们明智地选择了职中,这无疑是曲线升学,正如田忌赛马,何苦非要拿自己的缺点去和别人的优势比呢?你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拿出12分的努力去奋斗,三年后用你的大学通知书证明给你的同学看,你们的选择没有错!”那次班会很成功,那届学生的升学率达到了100%。

二、不抛弃、不放弃,引领职教学子跳龙门

职教学生跟同龄人一样,正处于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黄金时期,他们的心灵更需要老师的滋润和呵护,经过教师细心雕琢,精心打磨,成就人生的梦想。

我教过这样一个女生,由于父母离异,受社会不良因素影响,她的思想非常偏激,从不主动与人交往,总喜欢一个人默默思考。刚开始我以为她是一个内向的女孩,但随后发生的两件事让我开始关注她。一次,她来找我请假,我觉得没必要就拒绝了,没想到她为此用小刀割破了自己的手指,看到她手上不停滴落的血珠,我又急又气;还有一次返校时,她竟一夜未归,听学生说她和一个高年级男生单独出去上网了,我问她情况,她居然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反倒说我大惊小怪。这两件事让我忧心忡忡。这样的学生,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肯定会出问题。此后,我更加关注她,经常叫她到宿舍吃饭,生病时带她去医院,她擅长画画,我让她担任板报组组长……开始,她并不领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开始

主动和我聊天,我也逐渐了解到,她一直跟着年迈的奶奶生活,奶奶不理解她,父母从来不关心她,她觉得没有人看得起她,因而总想做一些出格的事让人们注意她。了解到这些,我主动和她的父母进行沟通。终于,那一天她兴奋地跑来找我,说父母一起给她庆祝了生日,还答应以后经常来看她。从此,她活泼了,开始用功读书了,两年后,她如愿地考上了大学,现在在首都机场从事后勤工作。

三、献爱心、铸辉煌,打造职教靓丽风景线

作为教师,我们不能改变学生的基础,但却可以改变学生的精神。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让他们摆脱在职教读书丢人、自卑的心理,重新扬起自信的风帆,驶向成功的彼岸。

班里一个女生个性倔强,曾和舍友因为一件小事大打出手,活脱脱一副女煞星的模样。就是这样一个女孩,在高一时辍学一个多月外出打工,后嫌太辛苦又回来上学。返校那天,她告诉我她妈妈极力反对她再来上学,认为她不可能考上大学,上也是白耽误时间。我觉得这是一个教育她的好机会,于是说,“你相信自己吗?相信自己就用你自己的努力,用你的大学通知书来证明自己!”从那以后,她真的努力了。她最差的是英语,但在高三时居然把整整一本复习书都背过了,高考总分超过了590分,如愿地步入了大学的校门。

还有一个很聪明的男生,但因自制力差,课上不守纪律,影响老师上课,在屡次劝说无效后,一位老师无奈地说:“以后不要叫我老师了,因为我什么也没有教会你。”他居然说:“那好吧。”遇到这样的学生,我也很头疼,但又不能置之不理。经过观察,我发现他动手能力很强,就委任他为上机

课代表,负责帮助老师维修电脑并解决一些上机操作中的小问题。在老师的鼓励下,加上他的聪明,在技术有了很大提高。我经常和他谈心,利用各种机会开导他。有一次,他因为和同学吵架被教育处责罚,并要通知家长,我知道他父亲脾气很坏,经常打骂他,叫家长来只会有害而无益。于是,我当着他的面向教育处做了担保,把他叫到办公室耐心劝说。这件事之后,他的态度转变很大,考试成绩明显提高。学期末,我给他颁发了进步奖并号召全班学生向他学习,那一刻,他低下了头,有些羞涩和欣喜。毕业后由于家庭原因,他没上大学,但利用所学技术在县城开了一家电脑店,现在的生意很是兴隆。

是的,我们只是一名普通的职教教师,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没有荡气回肠的事迹。但是当我们看到一个个迷途的学生在我们的精心培养下茁壮成长、日渐成才时,感觉却很欣慰。待到山花烂漫、硕果累累的时节,我们可以骄傲地大声宣告:我自豪,我是职教人!

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投身于教育界,但就现在的形势似乎其可能性极大。平时有意识无意识地接触这方面的问题,也因此有了自己的一点体会。对于教育家,我所知道的有几个,记得中学课文中有一个陶行知,来到延大后又知道一个江隆基,他是延安大学的第三任校长。他们具有什么样的教育家共同性征,我知之甚少。对于此,我有自己的三点看法:

一、真正的教育家是时刻能让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的人

对于学生来说,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信心问题。信心度如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培养信心就成为一个关键的问题。而对于学生自身来说,由于受年龄阅历的限制,往往很难从缺乏信心中走出,一但受到挫折,就会一蹶不振,这就需要作为承担教育责任的老师但起这个任务来。对于老师怎么鼓励学习增强信心,我没这方面的经验。但在我人生过程中就遇到这样的老师,他们能够在我信心缺乏的时候给我支持,在我获得一些信心的时候让我更加进取。所以到现在我还一直感谢他们,这也是我写这篇文章的一个动因。

二、真正的教育家是时刻能为学生解答疑惑的人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

题,包括一些思想上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解决的如何,直接影响他会未来学习的持续性。有些老师或者才疏学浅,对于学生的问题一问三不知;有些老师责任感缺乏,对于学生的问题置若罔闻;还有的老师缺乏耐心,对于学生的问题,难以认真的作答。所有这样的老师,都是一个不称职的老师,更谈不上什么教育家了。真正的老师,是很善于解答学生疑惑的,特别是从方法论上解答。有时候他们简单几句话的点拨,会让学生受益终身。所以说: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

三、真正的教育家是时刻能让学习决心做一个有思想的人

在一个人才汇集的学堂,学生很容易觉得自己的平庸。同时在物质欲望横流的社会,学生很会受世俗的影响。他们的学习目的似乎就是为了毕业了当更大的官,挣更多的钱。所以这些,对于他们的前途是一种桎梏。只要是一个很有思想的人,他才能做更大的事情,为这个社会做更大的贡献。而真正的教育家,是时刻能让学生决心做一个有思想的人。他在平时与学生的接触中,不只是传输一些知识,而且能与学生沟通,让学习了解人生更高尚的道理,从而使学生能够豁然开朗,不甘于做一个平庸的人,而是更加乐于进步,健康向上。

我并没有要做一个教育家的志向,但我如果能够从事教书育人的工作,我觉得能够将自己的知识思想传授给别人,从而实现自己的价值,力所能及的为社会做点贡献,又何乐而不为呢!

做一名真正的教育家——来自泰安一中一线教师的反思报告

桑爱民 2010年4月22日 15:49

浏览数:204 | 评论数:0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在各位专家和同仁面前进行自我批评、自我剖析其实是下了很大的勇气和决心的。今天我们的主题是“反思”。记得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说过:“写十年的教案不如写一年的反思”。如今,我们的温家宝总理都在反思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那么我们作为一线的老师就更应该进行深入细致的反思了。感谢学校给了我们这样好的机会和平台,在此,我很高兴、也很乐意将自己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和粗浅的做法拿出来与大家交流,权当是抛砖引玉,真心希望听到更高深的见解和更专业的指导。

反思一:对牛弹琴与对症下药

还记得学习《史记》时,讲到一个文言词:“诸”,是“之于”的合音。当时学生听着很陌生,我就想到了他们初中都学过的《愚公移山》。里面有一句话“投诸渤海之尾”,我就问学生这个“诸”是什么意思,结果没想到学生连点儿反应都没有,比刚才讲的新课还陌生。我很郁闷,心里就想:这些学生怎么这么差!初中学过的内容,忘得一干二净。这么简单的题都做不会!简直是对牛弹琴啊!

事后了又想:“对牛弹琴”这个词,有时是讥笑说话人不看对象啊。对着牛弹琴,牛没有反应,是牛的错吗?我们要是对着牛挥舞一块红布,牛还会没反应吗?

课堂上之所以出现对牛弹琴的尴尬局面,不就是因为我不够了解学生吗!我的问题“投诸渤海之尾”原本就不在学生知识结构中,或者是以他们的知识水平达不到这个层次,而我却没有意识到。这也就难怪课堂上会“启而不发”了!看来问题是出在我没能够“对症下药”上!如果当时少一份郁闷、抱怨,多一点思考、变通就好了。

后来“教育家魏书生教差生写作文”的事例给我很大启发。

内容是这样的:

咱们也得学习写作文啊!我们不会作文。不会才要学呀!学也学不会。学也学不会我慢慢地教还不行吗?教也学不会了。那还没有办法了,我说这样吧,老师领着大家体验生活,到社会上去观察。最容易使人受到感动的地方莫过于烈士陵园了,我领着大家祭扫烈士墓。回来以后,问同学们,大家感觉如何?老师,挺受感动的。把这种感觉写下来就是好作文。老师,不就写不出来吗?能写出来还说什么呀?心里有倒不出来,这是很多后进学生的共同特点。那怎么办呢?实在没有办法,但咱们还要做事情啊,我把我写的文章慢慢地读给大家听,大家能听写下来就算一篇好作文,行不行?不行,怎么还不行呢?不会写字。都念初二了,还能都不会写字吗?会写的字把它写上,哪个字不会写呢,咱们用汉语拼音代替。老师,不会汉语拼音。那怎么办呢?总不能指责学生啊,于是我就说,这样吧同学们,哪个字实在不会写咱就划圈,扫墓不会写你就先写扫圈,行不行?哪个学生好意思说老师我不会划圈啊!于是,大家也写完了,对很多学生来说是有生第一篇作文。

有了一不愁二,开始走了就别停下,一点点地做小事。

魏老师的做法让我认识到:应该从为学生服务的角度出发,这样就总也不会埋怨学生,而是去研究,面对这样的学生,我提供什么样的服务;要是再低一些的学生,我提供什么条件的服务。而不能用优秀学生的知识程度去要求基础差的学生,那样只能越教越生气。

年前,温家宝总理到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听了5节课后,同教师座谈时,对当前教育提出了四点建议。其中第四点提到:教育要符合以人为本的要求。

以“依靠人、为了人、服务人”为基本出发点,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

现在我们上复习课一般是学生你需要我讲什么,我就给你讲什么。尽量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这样一来,讲的有针对性,听的有目的性,学生比较珍惜,自然就主动、认真。作为教师,让学生每堂课都有收获,我的内心就踏实;如果只是按计划讲完,那只能是我自己一吐为快,学生一头雾水,这样,我还能心安理得吗?面对我们这些学生,真就验证了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教育这样的学生,应当比教育一般学生万倍地细致、耐心和富于同情心。

(说到耐心,说到方法,让我想起了曾经在《中国青年报》上看到的一则报道,标题是:“为你好”是以爱的名义施暴)

反思二:“为你好”是真是假

还记得在学《唐诗宋词》时,检查一首诗歌的背诵,一个学生好几天了还没背过,我让他写上十遍。当时,我是觉得多写几遍,熟能生巧不就记住了,这也确实是为了他好,也就没多问他什么。可仔细想想,这样做这只是从我的角度来看,觉得这样做是最好,可从他的角度看,这也是最好的方式吗?他是乐意的真心接受吗?

当然,最后结果是背过了,但真不知他当时是以什么样的心情来写这十遍的!会不会写得恶心呢?本来那么美的一首诗歌,这样一写,会不会再也感受不到她的美了呢?这就诗歌的学习而言岂不是事与愿违。

在那篇《中国青年报》上的文章中,作者讲的是生活中对别人的关心,比如你觉得吃海鲜有营养,就劝人家多吃海鲜,全然不顾人家是否海鲜过敏,是否喜欢海鲜,还觉得这是为了他好。于是作者称这种“为你好”是以爱的名义施暴!我想,我们在对待学生时,总会用自己所懂得的最好方式,但无意间却忽略了这种方式是不是对方所喜欢的、需要的方式呢。我们只觉得这是“为他好”,可这真的是为他好吗?对别人来说,感觉到的是不是被控制,被支配呢?要真为学生好,就该遵循学生的思维脉络设计一切,而不是老师的一厢情愿地“尹君入瓮”。

哲学家弗洛姆的一句话值得我们一千遍地体味:“教育的对立面是操纵,它出于对孩子之潜能的生长缺乏信心,认为只有成年人去指导孩子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哪些事,孩子才会获得正常的发展。然而这样的操纵是错误的。”我就在想,在教育学生时如果采取不合适的教育方法,岂不是使“教育”变成了一种

破坏性行为?弗洛姆还说,“运用破坏性的手段也有其自身的结果,即实际上改变了目的。”难怪有些学生好像你越教育越反抗。看来那应该不叫教育,而叫操纵。被操纵的学生自然不由自主地把心思用于反操纵上,后果将难以想象。像我单方面让学生写十遍、熟能生巧,也没与其沟通交流,这应该就是我对他的操纵。

所以我深刻地体会到:在教育学生时,一定要小心,不然就站到了教育的对立面。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一两岁还没上幼儿园的小孩在那里调皮哭闹的时候,家长往往就会这样说:“再不听话,就把你送到幼儿园去!”这句话太平常了,但我想,孩子听到这话得想:上幼儿园原来是这么恐怖的事啊!你看,一方面家长要求孩子喜欢去幼儿园,一方面却又把“上幼儿园”当作暴力手段,变成一种刑具,这样的话,孩子还会喜欢上幼儿园吗?本来是教育,结果一不留神,就站到了教育的对立面!!!我想假如换个说法:“你要是再这样哭闹,以后就再也不送你去幼儿园了!”这样做下去是不是会不同呢!

有一回,我和儿子在家坐在沙发上吃小西红柿,吃完了,我就随手把空碗放在了旁边的茶几上。儿子一转眼看见了,马上爬下来,抓着碗就跑,结果,碗摔了。我很生气,觉得他太调皮了,狠狠的批评了他一顿。什么要爱惜啊,不能乱拿啊,容易碎啊,花钱买的啊等等,自己觉得是在教育他,为了他好。儿子陶陶大哭,好像很委屈。我也没放在心上,很快事情就过去了。结果后来,无意间跟我妈聊的时候,我妈说,皓皓现在可进步了,和我打扫卫生、自己会收拾玩具、每次吃完了饭,都得自己把碗放到厨房里来!我突然想起了那天的事。原来儿子是要把空碗放回厨房。而我的简单与粗暴的做法,差点扼杀了儿子的主动性,差点破坏了儿子好习惯的养成。难道是因为心疼那个一块钱的碗?还是觉得儿子没有那个碗重要?都不是!是方法问题!

所以,教育全在细节中,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作为教师一定时时扪心自问:我是在教育学生,还是在操纵学生。我是在爱学生,还是在以爱的名义施暴!千万不要好心做了坏事!

(既然反思到了教育方法,有一种方法,可谓点石成金术,魔术师的神秘道具)反思三:淡忘优点与强化缺点?

我04级的一个学生,上学时成绩平平,语文也很一般。考了一所很普通的专科学校,后来该校有幸被烟台大学合并。年前,我和学翠老师应邀参加了他们

班的聚会。就是他,开始时是哪篇文章发表了,后来进入了文学社,成了编委成员了,再后来就成了主编,并且主编了学校的第一本校刊。对他的成就我很欣喜,但多少有些出乎意料。聊起来时,他忽然对我说:“老师,那时候你不就说我有这个潜能,会越写越好吗!你不记得了?”我笑了笑,没说什么。只是默默感慨:没想到,肯定与鼓励的力量竟然这么大。

我们的学生和成人一样,都喜欢受到肯定,受到鼓励。在这样的环境中更容易自信,更容易进步。其实,这个道理都懂,但问题却是,在操作中,我们却喜欢用放大镜看缺点,而不喜欢用显微镜看优点。优点淡忘了,缺点却得到了强化!

就拿我们的作文来说吧,以前每次改作文,我的心思大多放在找毛病、找缺点上,希望能发现更多的问题,指出缺点好让他改进,写得更好。比如中心不够突出,文体特征不明显,语言不够精炼,卷面潦草,哪里太繁琐,哪里又不够细致等等。可学生好像一次次的并不太长进。结果有一次,一个学生卷面很差,我把他叫到办公室,想狠狠批他一顿,又觉得还是先给个甜枣吃吧。就跟他说:“你这篇文章内容值得肯定,写的不错,语言很有特色,情感很真实。”话说到这儿,他很兴奋的说:“真的老师,我同桌还笑话我呢!“以前我写作文……”等说到最后,他竟然主动要求每星期写篇文章,让我帮他改改。我一看,有了这么强烈的愿望,别说是卷面了,什么不都好说了吗!于是后来再改作文,我就把注意力转移了,用尽心思找他们的闪光点,虽然这比找缺点难多了,但是我发现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高多了,而且好像优点也越找越多了。

其实学生很多缺点、过错都是源于他们的不成熟,正是因为不成熟才有发展的潜能和空间,所以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他们。找优点、强化优点,可以不断的提醒他,让他以后不要忘了再做这些好事,最后逐渐就成为了他的一种稳定行为。而同样,要是只看缺点、找缺点、提缺点,使本来想抛弃的坏东西在你的不断刺激下却稳定下来,学生把这当成了自己的必然行为。结果当然是,缺点也会巩固下来,成为总也改不掉的缺点。

当然,我觉得这并不是说学生的缺点与过错我们就视而不见,漠视不管。而是说,我们不能强化他的缺点、放大他的缺点。牢记这样的事实:缺点越描越黑,越说越稳定,越是反复刺激,也就越巩固强化!

难怪冰心在《繁星》中这样写道:万千天使,起来歌颂孩子吧,小孩子,他弱小的身躯,包含着伟大的灵魂。

反思四:语文·教师,孰轻孰重

以前,一直觉得,自己是名语文教师,语文教师就是教语文的,语文是我的专业,是我的根本。对“语文教师”的理解,我满眼里应该就是“语文”这门学科。觉得提高自己的语文教学水平、把语文这门课教好就行了。后来逐渐发现,不是这样。我首先是一名教师,只不过是用“语文”这门课程去教罢了。就像我们大家都知道的:“教书”,只不过是用书本去教一样,你不能说我把这本书教好了就行了。所以还要提高作为教师这一层面的水平。

而作为教师,要求就没有这么简单了!

教师,只有成为真正的教育者,才能应对教育中的所有问题。

而真正的教育者,应该是拥有一颗教育者之心的人。

正如孙明霞老师在《现代教育导报》中所提到的:“教育者之心”,不是老师的奉献意识和自我牺牲,也不是简单的“培养”、“教育”,而是拥有一颗装着每个学生的心。这颗心能敏感地发现学生的各种变化,能体察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能欣赏学生的每一点进步,能善待学生的缺点和错误,能呵护学生幼小稚嫩的心灵……

拥有一颗教育者之心,离不开教师的自省意识。心中有学生的老师,无论是在教育还是在教学中,他都能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来设计自己的课堂,并对自己的言行具有较强的自省意识,能及时反思自己。这个反思,不仅仅是出现问题后的检讨和自我批评,而是对自己教育教学行为的反省,对出现的各种现象的反省。比如,课堂上给学生提出问题了,学生却没有反应,再问依然不会,那就要思考是不是自己的问题设计得不好,或者没有启发性,或者问题本身表述不清;再如,学生课堂上不听课而做其他作业或看小说时,教师就要思考一下,是不是自己的教学没有吸引学生,设计得过于呆板生硬,或者只是一个人喋喋不休地讲而忽视了学生的存在。

真正的教育者,已然娴熟地掌握了他的学科教学——当然,不断的提高和改进是必不可少的——心底有一块敞亮的天地,装着他一个个被唤作孩子的学生。他不是语文教师,不是数学教师,不是音乐教师,不是生物教师,不是物理教师……他只是“教师”。所以,学生的一点一滴不仅仅是班主任的事,而更是每一位教师的事。

如今,全国人大、政协两会已经结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即将颁布实施,素质教育的春天悄然来临。我们的“教师论坛”恰逢“潮平

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最后,就让我们从“反思”起航,怀着一颗教育者之心,朝着素质教育扬帆,奔向幸福成功的彼岸!

谢谢大家!

真正的教育家真正的教育《学生第一》

如果说能够提出教育理论的才是教育家,那么很可惜中国还找不到这样的真正的教育家,不过像李希贵这样的在教育实践和教育管理中不断实践不断创新的,我感觉叫做教育家也当之无愧。

中国的教育界中我最佩服的就是李希贵,要理论有理论要实践有实践,而且李希贵在北京市十一中学的实践,的确让人们,尤其是中国的教育届看到了教育的未来和希望。

李希贵的书不多,除了这本外还有《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学生第一》。其实论写作还是理论,那两本书都比这一本要好得多,这本书几乎就是学校的资料汇编。可是这又是怎样的一份汇编啊!从这里面我们看到的是十一学校的管理思想,看到的是李希贵的办学理念。

从看他的书开始我就感觉这是一个非常西化的思想者,他的教育理念其实反映了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那就是民主和法制。一本《学生第一》一本《学生第二》两本书好像很矛盾,用李希贵的话就是在教育实践中学生永远是第一位的,但是在管理上教师第一。

在书中这么多丰富多彩的故事,让我都感觉非常羡慕,如果我能够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这样一所学校该有多好。对比一下现在我女儿上的中学,就好像不在一个时空当中。十一学校不仅在中国是一个另类,就是在北京都是绝对是一个异数。所以能够上十一学校的肯定都不是一般人,普通的老百姓还是和这种精英教育无缘。不仅仅因为十一学校有这么一个了不起的校长,而且十一学校的教师素质,十一学校的师生比例,十一学校的规模,十一学校的经济实力,十一学校的学生质量,这都不是普通中学,重点中学,甚至其他名牌中学能够比得了的。

但是十一学校的不过毕竟在应试教育的铁幕之下,十一学校让我们看到了光明和希望。尽管会非常非常遥远,但是我还是希望,希望有一天中国的学生,不要说全部,仅仅能够有多数的学生能够都享受到十

一学校这样的中学教育,那么中国的学生就真的有福了。替那些在题海和分数中奋战的中国学生祈祷这一天早日到来吧!

一分为二看秦末悠悠历史

一分为二看秦末悠悠 历史

作者简介:王涛,山东省高密市育才实验中学历史教师。市教学能手、优秀 教师;有多篇论文在国家、省、市等各类刊物发表或获奖;参编《初中历史总复 习·中考金四导》、《初中历史总复习·中考三测》系列教辅资料。

一分为二看秦末悠悠历史
课铃声响过,涛涛老师阔步走进教室。迎接他的,是学生们琅琅的读 书声。 涛涛老师心里感觉挺美的:“方法前引,自主提升”就是蛮好的 嘛!省却了自己多少麻烦?学生们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比以前更高了,看来真应 该好好地 实行下去。 这节课应该是辩论的呀,呵呵,又可以看这群“儒生”们争个面红耳赤了?? “千古帝国,一朝覆灭。是谁,一呼百应,揭竿而起?”(同学们喊:陈胜、 吴广)涛涛老师继续“拽文”:“英雄不问出身,王侯将相也不是天生的贵种。一 言既出,霸气十足,那么,这个胸怀鸿鹄之志的陈胜又是怎样领导农民起义的呢?” (一位同学自告奋勇地站起来陈述起义经过,干净利落地陈述完毕,涛涛老师带头 鼓掌) 涛涛老师小结:“暴秦无道。陈胜吴广揭竿而起,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 民大起义。 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 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请从统一国家和社会变革的角度谈谈如何看待陈胜、吴广的起义。” (同学们自觉地分组讨论,几分钟后踊跃阐述各小组讨论的结果) 涛涛老师在同学们发言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如下两个方面:一、秦兼并六国 一统天下是积极进步的,随着新制度的建立,社会矛盾的对抗和冲突不可避免地增 强和激化。秦始皇、秦二世信奉法家学说,进一步激化社会矛盾。二、从陈胜“燕 雀安知鸿鹄之志”的叹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豪言壮语到称“张楚”王的行 为,说明陈胜、吴广起义,不是为农民利益揭竿反秦,而是在借农民起义之力裂土 称王,从这个角度审视,陈胜、吴广起义是有局限性的。 精彩继续。涛涛老师继续“拽文”:“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羽、刘邦继 续领导农民战争,并最终推翻了秦朝暴政。楚汉战争最终以刘邦的胜利、项羽的失 败告终。出身卑微的刘邦当上了皇帝,建立了汉朝。我们应该怎样看待项羽的失败 呢?” 生甲:(声明:鉴于同学们语言的表达还不够专业、精炼,以下发言均由涛涛 老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加工,下同)项羽性格使然,喜欢杀戮以至丧失民心,吝 于赏赐而不获将士拥戴。 生乙:是历史必然,秦王朝已经实现大一统了,项羽却分封天下。 生丙:江东的文化底蕴不足以支撑整个国家的治理,才导致整个江东集团的失 败。 涛涛老师接着继续质疑:“农起起义推翻了暴政,但最终还是又有新的政权建 立。农民战争是否真的成了改朝换代的工具?对此你有何感想?” (学生讨论之后阐述各小组意见) 学生的观点:农民战争推动了历史的进程,农民起义的领袖成为后来的君主, 农民战争成为改朝换代的工具,推动历史不断前进;在一定程度上,农民战争给封 建统治以沉重的打击,迫使封建统治阶级采取减轻农民负担的措施,休养生息,减

1

矛盾分析法原理和方法论小结与训练

七个基本原理和方法论 1、矛盾对立统一原理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5、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关系原理 6、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关系原理 7、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1、矛盾对立统一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具有相互依赖和相互转化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分法、两点论(A、既要看到矛盾的这一方,又要看到矛盾的另一方;B、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又要看到双方的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注重统一;)【反对】反对用片面的观点看问题(一点论),反对离开对立谈统一或离开统一谈对立。 【关键词】“既……又……;虽然……但是;双赢;双刃剑;成就……困难……;机遇…挑战;相反相成” 【该原理经常应用于】 用对立统一原理分析A和B的关系------(通常是一对反义词,二者之间存在冲突,顾此失彼) 【答题模式】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A与B是对立统一关系 (2)一方面,A与B存在一定的对立性,……分析…… 另一方面,A与B也具有统一性……分析…… (3)总而言之,我们必须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分法、两点论。既要……又要……(或把……和……有机结合或兼顾……) 例1:(2007·广东)“人生譬如滑雪,只有知道如何停止的人才知道如何加快速度。”这句格言说明事物是( D ) A.相互依存 B.相互转化 C.相互渗透 D.相反相成 例2:(2009·江苏)“5.12”汶川大地震后,温家宝总理在看望北川中学高三学生时,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多难兴邦”四个大字。“多难兴邦”一词蕴含的哲理是( B ) 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 ②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③矛盾双方相互贯通 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论证作文

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论证作文 “一分为二”,要求我们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它的这一面,又要看到它的另一面;既要看到它的正面,也要注意它的反面。 如2009江苏高考优秀作文《品味时尚》中的一部分: 清减了绣花鞋、罥烟眉的精致与秀气,香消了胭脂粉的淡雅古典,时尚携着一股气势汹汹的激流奔涌而来,势不可当。 品味时尚,我们感受到了时代跳动的脉搏,感受到了一个新事物的清新之气。君不见,当曼妙古典的长裙退出历史,简便轻捷的衣物随之成为时尚,这不仅仅反映了衣着的变迁,更象征着旧的陈腐气息的结束,宣告着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时尚,往往是时代向前发展的产物,见证了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幻与其特有的时代精神。譬如,透过网络文学,我们感知着体会着网络在这个时代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时尚,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向新时代的大门。品味时尚,就是以一种开放的心态面对层出不穷的新事物。 然而,时尚并非十全十美,它如同一枝娇艳的玫瑰,美丽却有刺。 这部分文字先肯定了时尚的意义与地位,指出品味时尚应有开放心态,然后指出,时尚并非十全十美。既谈到优长,也谈到不足,显得客观辩证。这就是“一分为二”。 又如2011年湖南高考优秀作文《把自己看淡》中的一部分: 把自己看淡,是睿智。请君拨开历史的风烟,你可听见战马嘶嘶西风长啸。在这声响之中,我看见了汉高祖,“吾将军未若韩信,运筹未若张良,抚军未若萧何,微三人,吾不知其可也。”你看你看,那在大风起兮云飞扬之际威加四海的刘邦此刻竟有如孩童,认为天下之事皆须因人之力。事实真是如此么?答案是否定的,韩张萧三人实能将军,但刘邦能将此三人,他把自己看得很轻很轻,换来三位忠臣把他捧得更高。 “总把自己当珍珠,便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不如安心地做泥土,任众人把你踩成坦途。”诗人鲁藜如是说。 把自己看得重极高极者,亦有之。心理学上有一种疾病,名曰“自恋型人格障碍”,这种人有极强的优越心,与之相伴的是极重的妨忌与脆弱的自尊。他们自以为是宇宙的中心,几乎可称之为“唯心者”的病态体现。这种人的生活可想而知,众叛亲离而已,医学上用两个字概括之——“有病”。 这部分论证了的论点是“把自己看淡,是睿智”。在论证中先说正面,例证刘邦“把自己看得很轻很轻,换来三位忠臣把他捧得更高”,再从反面强调出那些把自己看得极重极高的人,往往“众叛亲离”。这同样是“一分为二”。 再如2011年重庆浙江优秀作文《我的时间》中的一部分 时间是虚无的,看不见也摸不着。时间是实在的,一分一秒都堆砌着我们的未来! 时间人人都有,这是上天赐予我们每一个人平凡而珍贵的礼物。然而每个人拥有的时间却是各不相同的。无论是它的长短还是价值,都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这部分谈到了时间的多方面,虚无与实在,人人都有,却又各不相同。这仍然是“一分为二”。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分析问题,就能全面地认识问题,避免认识的片面性。

浅谈政治教学中如何运用矛盾分析法

浅谈政治教学中如何运用矛盾分析法 摘要】: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分析方法是中学政治教 学的目标和任务之一。初二年级思想政治课的主要内容是讲述社会发展常识。它 是一门对中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启蒙教育的传统课程。在教学中如果能充分运用 矛盾分析方法分析一些社会历史现象,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而 且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矛盾分析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分析方法是中学政治教学的目 标和任务之一。它是一门对中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启蒙教育的传统课程。在教学 中如果能充分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分析一些社会历史现象,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 掌握基础知识,而且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谓矛盾分 析方法,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求按照客观事物矛盾的本来面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 界的方法。矛盾分析方法有多种,这里着重谈以下几个方法的运用。所谓矛盾分 析方法,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求按照客观事物矛盾的本来面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 界的方法。矛盾分析方法有多种,这里着重谈以下几个方法的运用。 一、“全面看问题方法”的运用。 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任何矛盾都是对立面的统一,对立 面是互相依存、不可分割地联系着的,因此,看问题必须考虑矛盾双方,坚持辩 证法的全面性。譬如讲“生产力的决定作用和生产关系的反作用”的关系时,就要 全面看。一方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性质和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和变化。 二、“在普遍原理指导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法” 的运用。 任何事物的矛盾,既有与其他矛盾相联系的共同本质,即共性,又有与其他 事物矛盾相区别的特殊本质,即个性。这就要求我们在认识事物时,必须坚持在 普遍性指导下,对具体事物进行具体分析。具体分析的方法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比如在讲“如何看待奴隶社会”时,有同学说奴隶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最野蛮、 最残暴的剥削社会,它不如原始社会好;又有同学说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 史的一大进步。那么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首先,必须明确判断一个社会进步与 否的标准,其次,就要具体分析,一方面要看到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 进步。如人类自从进入奴隶社会后,生产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科学文 化也取得巨大成就;另一方面又要看到奴隶社会也是人类历史上最野蛮、最残暴 的社会,奴隶主不断强化军队、法庭、监狱等国家机器,对奴隶进行政治上统治,又利用宗教迷信思想欺骗、威吓奴隶,对奴隶进行精神上统治,最惨无人道的是 奴隶主还常常利用奴隶作人祭、人殉,用奴隶充当角斗士等对奴隶的人身摧残和 迫害。由此可见,评价奴隶社会不能一概而论,要具体分析。又如讲封建社会的“行会”时,也要具体分析,既要看到它在建立初期的积极作用,如行会的建立, 有利于保护比较脆弱的城市手工业,有助于传授生产技术,促进手工业的巩固和 发展。又要看到在封建社会的晚期,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商品经济的发展, 行会的种种规定限制了自由竞争,限制了从业人员的数目,限制了新式工具的应 用等,从而阻碍了生产的发展。其它像资本主义的民主、自由、平等,在讲解的 过程中也都必须具体分析,既看其进步的一面,又要看其局限的一面,不能一概 而论。 三、“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把握统一方法” 的运用。

河北省专接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部分归纳

河北省专科接本科选拔考试 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归纳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派生。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3、〖反对〗:反对实际工作中,违背世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是主观主义。 联系的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画面,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2、〖方法论〗: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 3、〖反对〗:反对切忌割裂事物之间的联系,用形而上学孤立的的观点来认识和处理问题。 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2、〖方法论〗: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②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反对〗:反对否定事物的联系,或主观臆造联系,把本来不存在的联系强加给事物。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或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这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2、〖方法论〗: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成长,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 3、〖反对〗:既要反对把事物看成是一帆风顺的盲目乐观主义;又要反对看不到光明前途的悲观失望思想。 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发展的原因)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第一位原因,而事物的外部原因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原因。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2、〖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内因,又要看到外因,坚持把内外因结合起来。 3、〖反对〗:反对忽视外因对事物变化发展的影响;否认内因对事物变化发展的决定作用。

全面看问题教案

《全面地看问题》教案 苍南职业中专黄婵娟 主要目标 1、知识与技能:识记矛盾的概念、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理解矛盾普遍性原理和“两分法”的基本含义。能通过实例对矛盾的概念加以阐释,并学会运用“两分法”分析社会现象。 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结合教材对矛盾及矛盾普遍性原理的论述,使学生在分析与综合的能力上有所提高。要注意培养学生抽象的能力,初步了解和掌握“具体——抽象——具体”的科学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矛盾的对立统一性,也可以通过社会实践学以致用,深入理解矛盾的普遍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明确,没有一定的条件,矛盾双方是不会转化的,从而认识到无论在个人成长或是在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等各个方面,都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向着有利的方向转化。同时,对学生进行正确对待自己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教育,引导学生坚持“一分为二”地看待人和事,防止片面性和绝对化。 主要内容1、重点:矛盾的含义、矛盾的普遍性 2、难点:矛盾的含义 主要形式本课主要运用了自主探索、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两课时完成。[详细过程] 环节活动过程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一)多媒体展示:图片 大家认识这个地方吗? 学生回答 教师:这就是我们苍南,是不是有点现代化大城市的感觉, 今年是我们苍南县建县30周年,在30年前没有苍南县, 从1981年建立,到现在发展壮大。 多媒体展示:建县30周年的成就 在一种轻松幽 默的气氛中进 入课堂学习

我们可以说今天的苍南是富裕,他是全国百强县之一,但又是贫穷,是浙江省级贫困县,经济发展快又是慢,和谐中又存在危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矛盾,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人们认识世界,就是认识事物的矛盾,人们改造世界就是解决事物的矛盾。 (二)矛盾的概念(一)教师过渡语 多媒体展示:新城区和老城区的对比照片 提问:那么什么是矛盾,大家能否从这两张图片中找出你 认为矛盾的例子?举例说明。 学生列举:贫穷到富裕,优势和劣势,新和旧等等这些都 是我们苍南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矛盾 追问:你为什么认为他们是矛盾的呢? 学生回答,归纳出矛盾的属性之一是对立,即斗争性 一、矛盾即对立统一 1.斗争性 他们是对立的,是的,矛盾一个基本属性就是矛盾双方是 对立的,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趋势, 又叫斗争性。我们刚才例举的是这种斗争性的具体表现。 哲学上讲的斗争性是一切具体矛盾斗争这一共性的反映, 他可以是事物之间的对立、相互否定,也可以表现为区别、 差异等不一致的状态。 多媒体展示新城图片 如果没有对比,只看这张图,大家有没有刚才那么强烈的 反差或矛盾呢? 学生回答 可见,没有对比,就没有贫富差距,没有贫穷也就无所谓 富裕,没有旧就没有新,离开其中的一方,另一方也就不 能存在。这就是矛盾的另一个属性——同一性的。 2.同一性 学生举例时, 可以在黑板上 注明

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与当代社会矛盾问题处理

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与当代社会矛盾问题处理 摘要 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也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对研究社会现象具有普遍适用性。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事物、解决矛盾的根本方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不断发展,各种社会矛盾问题也日益显现,影响着社会和谐的进程,也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处理好当代社会矛盾问题,对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矛盾分析法、社会矛盾、实践运用 一、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的基本概念 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也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中的重要思想方法。所谓矛盾分析法,就是通过分析事物的矛盾本性,掌握事物的特殊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以便有效认识和改造客观事物的方法。1矛盾分析法包括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及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矛盾分析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矛盾在生活中普遍存在,所谓“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唯物辩证法认为,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趋势,而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除、相互分离的趋势。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统一,任何矛盾都具有同一性,同时也具有斗争性。毛泽东曾经指出,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但也有人不同意毛泽东的看法,认为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本身都是无条件的、绝对的,还有人认为这两种看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2如所谓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所谓的“利他”和“利己”都不仅是单一的一个方面,我们实现了社会价值的同时,也便实现了自我价值,正如郭明义所说“温暖别人就是温暖自己”。 基于矛盾特殊性而言,不同事物有着不同矛盾,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方面也不同,矛盾的解决方式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我们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所谓的“因材施教”、“因人而异”、“量体裁衣”等都是针对矛盾特殊性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法的具体运用。 “两点论”是指在处理矛盾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也要看到次要矛盾;处理某个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也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重点论”指处理矛盾时,主要抓住主要矛盾,解决主要矛盾,处理次要矛盾,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两点论与重点论辩证统一,是矛盾分析法的主要内容。例如我国目前 1倪志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分析方法》[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2王光鹏《浅谈矛盾分析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4.9.30

哲学基础——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承认矛盾和揭露矛盾,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的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初步了解矛盾的含义和普遍性;提高学生最基本的矛盾分析方法的能力;更深入地进行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的教育,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社会与自己。 教学重点:矛盾的含义;矛盾普遍性 教学难点:矛盾的含义 教学方法:讨论法和讲授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矛盾及其属性 1、矛盾的含义:矛盾即对立统一,是指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2、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对立”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斗争的属性。 “统一”性包括以下两种情形: (1)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 (2)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3、全面、准确地把握理解矛盾其及属性 (1)哲学上所讲的矛盾与具体事物所具有的矛盾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哲学上所讲的矛盾是从一个个具体事物所具有的矛盾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它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各种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是丰富多彩的,除了具有矛盾的共性之外,还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2)把握矛盾双方的“对立”——“对立”又称“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斗争。矛盾双方的“对立”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矛盾双方的“对立”离不开“统一”,是“统一”中的对立。哲学中讲的“对立”或“斗争”,是对一切具体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斗争的抽象和概括,是对一切具体矛盾斗争共性的反映,具有广泛意义,内容十分丰富,形式无限多样。 (3)矛盾的两个属性的关系——矛盾的对立性和统一性也是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对立表现:

论矛盾分析法和辩证论治

论矛盾分析法与辩证论治 中医学是中国人民长期同疾病做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是我国优秀文化的 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的影响和指导下,通过长期的医疗 实践,逐步发展完善,为中国人民的保健事业和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是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在唯物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逐步形成的,它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辩证论治始终都体现着矛盾的观点。 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辨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规律即对立统 一规律是唯物辨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提供了理解一 切现存事物“自己运动”的钥匙。认识世界就是认识矛盾,改造世界就是解决矛盾。 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人是自然界中的人,人的生存 发展离不开自然。人类身体内部也是一个有机整体,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因此在认 识疾病、治疗疾病时须辩证论治。 所谓辩证,就是将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 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则是 根据辩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辨证是确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 疾病的手段和方法。辩证论治,是诊治疾病过程中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是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体现,是理法方药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是指导中医临床工作的 基本原则。矛盾观点始终贯穿整个辩证论治。主要体现在标本缓急、正治反治、异法方宜、病治异同等方面。 首先,所谓疾病的标本反映了疾病的本质与现象、原因与结果、原生与派生等几 方面的矛盾关系。中医学在“标本缓急”理论中,已经触及到了根本矛盾、主要矛盾 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 其次,在区分了病的标本,确定了治疗的主次先后之后,就要采取措施进行治疗,是阴阳相对平衡得以恢复。总的治疗原则就一个,即针锋相对;证候所反映的阴阳失 调状况,我们就采用纠正这种阴阳失调状况的治疗方法。 再次,中医学认为疾病的种类和病人的条件是复杂多样的。同一种疾病,由于方域、气候、季节、生活、环境、职业、体质等不同,治法就应有所区别。治疗疾病既 要考虑矛盾的普遍性,又要善于认识矛盾的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最后,所谓病治异同,包括“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两个方面,这是中医治 疗上的灵活性。不论是同病异治还是异病同治,都必须遵照“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的原则。这说明中医学是从矛盾运动的观点而不是从静止的观点,从矛盾相互联

作文升格之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进行辩证分析

作文升格之 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进行辩证分析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归纳,探究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进行辩证分析的有效方法; 2、能够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辩证地分析问题,避免说理片面,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使其具有思辨性。 二、学习重点:目标1; 三、学习难点:目标2。 教学过程 预习案 一、请阅读下面的两篇例文(见附一),试归纳它们在分析说理时的不同之处。 二、知识链接: 1、什么是辩证思维?——辩证思维是用联系的、发展的、一分为二的观点去认识事物、认识世界、认识社会的一种思维方式。它要求我们在研究事物、认识问题时注意事物之间的整体与部分、原因与结果、量变与质变、现象与本质、共性与个性等等关系。 2、什么是一分为二的观点?——它是指想问题办事情要全面分析,既要看到它的这一面,又要看到它的另一面;既要看到它的正面,也要注意它的反面,防止孤立片面地看问题。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既有正面,又有反面;既有主流,又有支流;既有成绩,又有问题;既有长处,又有短处。不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片面,避免走向极端。 三、跟踪训练: 1、下面的例子是从哪些方面对人或事物进行分析评价的? (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2)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近墨者未必黑。 (3)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

探究案 一、探究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辩证地分析问题的方法。 1、确定思考角度: 2、请找出下面的几段落中的辩证语句(见附二),并尝试归纳其语言形式: 3、请归纳这几个辩证语段的段落构成: 4、段落位置: 二、下面是一位同学对“将成功归零”的分析,请尝试把第三个自然段修成一个具有思辩性的段落。 ③把成功归零,才能再续辉煌。体育健儿李宁,其在赛场上的风姿令人折服,可谓风云人物,春光满面。但退役后,李宁迅速把成功归零,投身成为一名商人。他举办建设的公司及旗下公司不计其数,“李宁”品牌响誉海内外。其影响度比他在体育界更甚。如果李宁没有把成功归零,而是满足他当时的成就,止步不前,又怎么可以再续辉煌,使“李宁”品牌家喻户晓。把成功归零,李宁成功再续辉煌。 三、展示评价 1、优点: 2、改进: 四、课堂小结 五、课外练习: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梭罗说:“一个人越来越有放多事情能够放得下,他就越是富有。”生活中,有人认为,放下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境界;也有人认为,不放下是一种坚守,是一种精神。请以“放下”或“不放下”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要求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进行辩证分析。 2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课后练习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说明( ) A.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 B.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 C.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D.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 2.“经济工作是我们一切工作的中心,同时要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推动社会全面进步。”这段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分析问题既要看到矛盾的普遍性,又要看到矛盾的特殊性 B.做工作既要抓主要矛盾,又不能忽视次要矛盾 .

C.办事情既要着眼于整体,又不能忽视局部D.搞建设既要抓物质文明,又要抓精神文明 3.下面的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要坚持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要坚持运动的观点 .

C.要坚持全面的观点 D.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 4.据信息产业部资料表明:目前,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已突破4亿户,普及率达到每百人29.5部手机;同时,消费者关于手机质量和售后服务问题的投诉在逐年上升。尽管当前手机质量和售后服务问题的投诉在逐年上升,但是却很少有人把它拒之于生活之外,这是因为( ) A.办事情应善于抓主要矛盾 B.看问题应分清矛盾的主次方面 C.做工作应立足客观实际 D.对事物应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2013年,从进出口形势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总体环境继续好转。但也应看到,由于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依然曲折,各种积极变化和不利因素同时存在,外贸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但不会改变我国外贸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态势。上述论断体现( ) .

论马原矛盾分析法在分析题中的应用

论马原矛盾分析法在分析题中的应用 一、历年命题总结 (1999文-35(3))通过材料3,说明该企业是怎样运用辩证法分析、解决矛盾,来增强产品的市场渗透力的?(4分) (2008-34(3))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医患关系的矛盾,按照矛盾辩证法该如何对待和处理?(4分) (2011-34(2))运用矛盾分析方法说明“没有退路就多想出路”。(5分) 考点归纳:①题目明确了考查范围——“矛盾分析法”;②作答以上试题重在理解矛盾分析法,不能生搬硬套矛盾分析法的5种具体体现;③解题的关键在于“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普遍性与特殊性。 二、模板原理 (1)态度:矛盾普遍性。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是事物的普遍本质。我们要正视矛盾、承认矛盾,应该全面而客观地分析事物的矛盾。 (2)方法:同一性;矛盾特殊性。矛盾双方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可以相互依存、相互贯通以实现共同发展,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矛盾双方能够实现协调统一从而推动事物的发展。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如实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针对性的方法有效地解决不同问题。 三、真题考证 (1)(2008-34)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最近,四川省搞了一次“医患换位体验”活动,让医生以患者的身份挂号、排队、看病、拿药……结果,医生跑前跑后,既受累又受气,一名全程体验了“患者”的医生感慨道:“医生就像拿着个遥控器,把患者指挥得团团转,当患者确实很苦。”美国医生爱德华·罗森邦行医50年,忽然患上了喉癌,当他重新审视医学、医院和医生时,感慨地说:“站在我病床边和躺在病床上所看到的角度完全不同”。他后来在《亲尝我自己的药方》一书中写道:“如果我能从头来过的话,我会以完全不同的方式行医,很不幸的是,生命不给人这种重新来过的机会。” 多年前,有位年轻医生患上甲状腺病,当中国医学科学院著名头脑外科专家屠规益为他主刀。当手术结束时,屠教授低下身来说:“对不起,让您受苦了!”这是屠教授术后经常对病人说的一句话,虽然简短,却让这位年轻医生深感震撼。 著名医学家袁法祖早年从医,曾在老师的带领下,为一名中年妇女进行开腹手术。

论文 浅论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在社会中的普遍应用

论文: 浅论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在社会中的普遍应用 任何事物的矛盾,既有与其他矛盾相联系的共同本质,即共性,又有与其他事物矛盾相区别的特殊本质, 即个性。这就要求我们在认识事物时,必须坚持在普遍性指导下,对具体事物进行具体分析。具体分析的方法 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比如在讲“如何看待奴隶社会”时,有同学说奴隶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最野蛮、最残暴 的剥削社会,它不如原始社会好;又有同学说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一大进步。那么如何看待这个问 题呢?首先,必须明确判断一个社会进步与否的标准,其次,就要具体分析,一方面要看到奴隶社会取代原始 社会是历史的进步。如人类自从进入奴隶社会后,生产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科学文化也取得巨大成 就;另一方面又要看到奴隶社会也是人类历史上最野蛮、最残暴的社会,奴隶主不断强化军队、法庭、监狱等 国家机器,对奴隶进行政治上统治,又利用宗教迷信思想欺骗、威吓奴隶,对奴隶进行精神上统治,最惨无人 道的是奴隶主还常常利用奴隶作人祭、人殉,用奴隶充当角斗士等对奴隶的人身摧残和迫害。由此可见,评价 奴隶社会不能一概而论,要具体分析。又如讲封建社会的“行会”时,也要具体分析,既要看到它在建立初期 的积极作用,如行会的建立,有利于保护比较脆弱的城市手工业,有助于传授生产技术,促进手工业的巩固和 发展。又要看到在封建社会的晚期,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商品经济的发展,行会的种种规定限制了自由竞 争,限制了从业人员的数目,限制了新式工具的应用等,从而阻碍了生产的发展。其它像资本主义的民主、自 由、平等,在讲解的过程中也都必须具体分析,既看其进步的一面,又要看其局限的一面,不能一概而论。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互相联结,不可分割的,同一中有对立,对立中有同一,因此,在处理矛盾双方 的关系时,应坚持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把握统一。比如在讲“人类社会的发展”时,就要坚持“同中 有异”。人类社会的发展,从总体上看,要先后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 义和共产主义社会,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但是同时又要看到社会历史发展的具体情况是复杂的,各 个国家、地区或民族由于特殊原因,可能超越这个或那个社会阶段跳跃地向前发展,这就形成了各个国家特殊 的发展过程。如**耳曼人在古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实现了历史的跨越,他们没有经历奴隶社会的发展阶段直接进 入了封建社会。这就是“同中有异”。又如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英、法、德、**、美等国尽管最

矛盾分析法(矛盾的观点)

矛盾分析法(矛盾的观点)专题 一、研究的理由 1、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分析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是科学思维方法的核心内容。矛盾的观点、矛盾分析法在唯物辩证法中的地位决定了它在高考命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在唯物辩证法中,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都可以统一到矛盾的观点上来。 3、从学生情况来看,此专题是学生掌握和运用的难点,特别是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特殊性的三个层次、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区别等。 二、知识的储备(基本原理及方法论)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2、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具有普遍性)——坚持两分法、用矛盾(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3、矛盾具有特殊性(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①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把握不同事物的矛盾特点; 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把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 ③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把握事物矛盾双方各自的特点。 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两者在不同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遵循认识秩序(特殊—普遍—特殊);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抓典型,解剖麻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普遍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坚持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 5、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又会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要统筹兼顾,不能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 6、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7、矛盾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三、考查方式及答题方法 (一)单选题(略) (二)主观题 【题型特点】先给出一个重大的社会现象,要求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谈谈对这一现象的认识,或者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措施。 【设问方式】常见设问方式有“如何认识”、“如何看待”、“谈谈对某一现象的看法”、“分析(评析)某一现象”、“如何认识和处理”等等。 【答题方法】 1、审题技巧 一是审答题范围。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矛盾的观点/矛盾分析法/一个原理或方法论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是审答题类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比较而言,用矛盾分析法的知识来分析问题,“为什么”和“怎么办”的考查方式更普遍一些。 三是审动词,即“动词法”。“看”——如何看待、认识、评价?/“做”——如何处理、解决?/“看和做”——如何认识和处理? 四是审客体,即分析和评价的对象是什么,或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特别要注意“A”还是“A对

矛盾及一分为二看问题

矛盾及一分为二看问题 提升训练 1.下列看法中,符合辩证法的有--------------------------() A.和谐就是美和善 B.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 C.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D.在纯粹的光明中,就像在纯粹的黑暗中一样,什么也看不见 2.“满招损,谦受益。”这说明() A.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B.人们对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 C.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 D.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 3.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立法数量的增加,立法进程的加快,立法实际工作过程中也出现了越权立法、法规规章之间冲突、立法质量不高、民主程序不够等问题。为此,需要对立法活动进一步规范。这是因为-------------------------() A.现象是易逝的,本质是稳定的 B.矛盾存在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C.理性认识深刻,感性认识肤浅 D.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起作用 4.下列选项中符合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道理的是--------------()(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一叶障目,不见泰山(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4)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A.(1)(2) B.(3)(4) C.(2)(3) D.(1)(4) 5.材料一:人类正在进入信息时代,互联网与我们没个人的生活日益密切。人们通过上网,可以获得信息、扩展视野、增长知识、购物交易,网络给人类带来许多便利。 材料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的负面效应日益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有的网吧违规非法经营,想方设法吸引未成年人。网吧里食品、饮料、床、被褥一应俱全,甚至公开提供含有赌博、色情、庸俗等不健康内容的网址。有些青少年沉溺于色情网站、庸俗的无聊室和电子游戏,精神萎靡不振。有的受到刺激而离家出走,有的网上交友不慎,遭到不法之徒的侮辱、抢劫甚至遇害身亡。 材料三:2002年5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文化市场管理的通知》,要求各地清理、整顿网吧市场。 (1)综合材料一、二,说明反映的唯物辨证法的观点。 (2)材料二与材料三的联系,表明了唯物论什么道理?

承认矛盾和揭露矛盾,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21

21承认矛盾和揭露矛盾,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的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初步了解矛盾的含义和普遍性;提高学生最基本的矛盾分析方法的能力;更深入地进行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的教育,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社会与自己。 教学重点:矛盾的含义;矛盾普遍性 教学难点:矛盾的含义 教学方法:讨论法和讲授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矛盾及其属性 1、矛盾的含义:矛盾即对立统一,是指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2、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对立”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斗争的属性。“统一”性包括以下两种情形: (1)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 (2)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3、全面、准确地把握理解矛盾其及属性 (1)哲学上所讲的矛盾与具体事物所具有的矛盾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哲学上所讲的矛盾是从一个个具体事物所具有的矛盾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它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各种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是丰富多彩的,除了具有矛盾的共性之外,还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2)把握矛盾双方的“对立”——“对立”又称“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斗争。矛盾双方的“对立”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矛盾双方的“对立”离不开“统一”,是“统一”中的对立。哲学中讲的“对立”或“斗争”,是对一切具体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斗争的抽象和概括,是对一切具体矛盾斗争共性的反映,具有广泛意义,内容十分丰富,形式无限多样。 (3)矛盾的两个属性的关系——矛盾的对立性和统一性也是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对立表现: (A)含义的对立。 (B)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矛盾的统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统一表现: 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关系,共处于矛盾统一体中,始终是不可分割的,离开对立或离开统一,都不能成其为矛盾。 (4)正确理解矛盾双方的转化 第一,矛盾双方转化的可能性——矛盾双方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矛盾双方相互联结、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贯通。这样就使矛盾双方有了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第二,矛盾双方转化的情形——其一,对作为矛盾双方的甲和己而言,甲变成己,己变成甲。其三,矛盾双方的转化更重要的是指矛盾双方地位的转化。 第四,矛盾双方转化的条件性——矛盾双方转化需要条件,没有一定的条件,转化就不能实现。

矛盾分析法的方法论意义

矛盾分析法的方法论意义 本文从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矛盾出发,实践与书本相结合。利用哲学思想---矛盾分析法分析我们所遇见的各类矛盾,从中找出处理矛盾的最佳办法,最终达到灵活掌握矛盾分析法,并熟练运用于生活的目的。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分为二两点论与重点论 矛盾分析法是指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运动,进而解决矛盾的一种方法。这是人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普遍的方法,根本的方法。 矛盾分析法的的特点 第一,矛盾具有普遍性。 第二,矛盾具有特殊性。 第三,矛盾具有客观性。 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事物就是矛盾,所谓认识事物就是认识事物的矛盾。唯物辩证法作为科学的认识方法,主要的就是教导人们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具体分析事物的矛盾,并根据这种分析找到解决矛盾的恰当方法,推动事物的发展。 矛盾分析法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同时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对研究社会现象具有普遍适用性。它不仅能说明现在,而且能预测未来。尤其对宏观的、复杂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研究,有它独到的作用。

黑格尔曾经说过,矛盾的对立面之间存在这一个“中介”,他认为这一“中介”的作用就是把对立面导向调和直至消失,也就是“调和论”,而马克思认为这一观点否定了矛盾的客观性,,矛盾的本质不是理念中的统一,而是某种更深刻的东西,即本质的矛盾。 矛盾分析法的具体内容 矛盾分析法包括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抓住重点和主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等。 第一,一分为二的看问题 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就是要用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看问题。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斗争,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一切矛盾的双方,无一不是相互依赖,失去一方他方就不存在的。事物自身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即事物本身都存在利与弊,对与错,是与非,因此,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可以更清楚地认识事物的本质。而列宁也说过:“对立的统一(一直统一合一)是有条件的,一时的,暂存的,相对的,互相排斥的对的,斗争则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是看、绝对的一样。” 事物自身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即事物本身都存在利与弊,对与错,是与非,因此,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可以更清楚地认识事物的本质。 第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要用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看问题。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即矛盾的特殊性。不同事物有不一样的矛盾,如生物的新陈代谢,自然界的生物链。同一事物的矛盾在发展的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