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57位开国上将

新中国的57位开国上将
新中国的57位开国上将

新中国的57位开国上将

姓名军衔授衔时

年龄

最高任职

王平上将48 中国人民志愿军政委,军事学院政委,炮兵政委,武汉军区第一政委,总后勤部政委

王震上将47 铁道兵司令员兼政委,副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常委,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

王宏坤海军上将46 海军第二政委

王建安上将49 沈阳军区副司令员,福州军区副司令员

王新亭上将47 济南军区代司令员兼第二政委,副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军事科学院政委

韦国清上将42 总政治部主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中央政治局委员乌兰夫上将49 副总理,国家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委员

邓华上将45 中国人民志愿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副总参谋长,沈阳军区司令员,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叶飞上将41 福州军区司令员兼第一政委,交通部长,海军司令员兼第一政委甘泗淇上将52 中国人民志愿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总政治部副主任

吕正操上将50 铁道部代部长,中央军委军事运输司令员,铁道兵政委

朱良才上将55 北京军区政委

刘震空军上将40 空军副司令员,沈阳军区副司令员,新疆军区司令员,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刘亚楼上将41 空军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

许世友上将49 副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南京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司令员,中央军委常委,中央政治局委员

苏振华海军上将43 海军第一政委,中央军委副秘书长,上海市委第一书记,中央政治局委员

李达上将50 中国人民志愿军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副总参谋长李涛上将50 军委作战部部长,总参三部政委

李天佑上将41 广州军区代司令员,副总参谋长

李志民上将49 中国人民志愿军政委,高等军事学院政委,福州军区政委

李克农上将56 中共中央社会部部长,外家部副部长,军委总情报部部长,副总参谋长

李聚奎上将54 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后勤学院院长,政委,石油工业部部长,总后勤部政委

杨勇上将43 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北京军区司令员,副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副秘书长

杨至成上将52 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高等军事学院副院长杨成武上将41 北京军区司令员,代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副秘书长

杨得志上将42 总政治部主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国防部副部长,总参谋长,中央政治局委员

肖华上将39 总政治部主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

肖克上将47 训练总监部部长,军政大学校长,国防部副部长,军事学院院长,政委

宋时轮上将48 总高级步校校长兼政委,军事科学院院长张宗逊上将47 副总参谋长,总后勤部部长

张爱萍上将45 副总理,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国防部长陈士榘上将46 工程兵司令员

陈再道上将46 武汉军区司令员,铁道兵司令员

陈伯钧上将45 高等军事学院院长

陈明仁上将52 二十一兵团司令员

陈奇涵上将58 军事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陈锡联上将40 炮兵司令员,沈阳军区司令员,北京军区司令员,副总理,中央政治局委员

周桓上将46 沈阳军区政委

周士第上将55 防空军司令员,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外军训练部部长

周纯全上将50 总后勤部第一副部长兼政委,武装力量监察部第一副部长赵尔陆上将50 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国防科工委长务副主任

洪学智上将42 总后勤部部长,中央军委副秘书长

钟期光上将46 军事学院政委,军事科学院副政委

贺炳炎上将42 成都军区司令员

郭天民上将50 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唐亮上将45 南京军区政委,军政大学政委,政治学院院长,政委

陶峙岳上将63 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兼第22兵团司令员

阎红彦上将46 昆明军区第一政委

董其武上将56 23兵团司令员

彭绍辉上将49 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副总参谋长

韩先楚上将42 副总参谋长,福州军区司令员,兰州军区司令员

傅钟上将55 总政治部副主任

傅秋涛上将48 中央军委人民武装部部长,总参队列部部长、动员部部长

赖传珠上将45 北京军区政委

黄永胜上将45 总参谋长兼军政大学校长,中央政治局委员,军委办事组组长

谢富治上将46 昆明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公安部部长,副总理,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北京军区第一政委,中央政治局委员

(责任编辑:苑国凯)

新中国开国上将

新中国开国上将(57名) 中文名李志民 别名李风瑞、李明阶、李轩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湖南省浏阳县 出生日期1906年7月9日 逝世日期1987年11月16日 职业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主要成就一级八一勋章 一级独立自由勋章 一级解放勋章 上将军衔 宋任穷(1909-2005 ),原名宋韵琴。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宋任穷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工作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一届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中文名唐亮 别名原名唐昌贤,别名唐昌明 国籍中国 出生地湖南省浏阳县永和市火石岭

出生日期 1910年6月13日 逝世日期 1986年11月20日 职业将军 信仰马列、毛泽东思想、共产主义 王震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他在六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新中国的建立,为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深受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杨勇(1913—1983)湖南浏阳人。192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0年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时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58年10月回国后,任北京军区司令员。 中文名傅秋涛 别名旭高,武名 国籍中国 出生地湖南平江县安定镇鸣山乡程家园村 出生日期1907年8月3日 逝世日期1981年8月25日 主要成就皖南事变成功突围 代表作品在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期间后勤作出重要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十大上将(十)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十大上将(十)刘亚楼,原名刘振东,曾用名刘兴昌,刘马 长,笔名亚楼,1910年3月12日出生于福建省 武平县湘店乡大洋泉村。他1927年参加家乡共 产党小组的活动任联络员,1929年春加入中国共 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9年5月底参加 武平农民武装暴动,后被编入红4军第4纵队第 8支队任班长、排长。1929年12月入红4军随 营学校学习,毕业后回原部队担任连长。 1930 年4月任红12军第5团第1营营长兼政治委员。 1930年6 月任红1军团第4军第3纵队8支队政治委员。1930年9月任红12师第35团政治委员。1933年6月任红1方面第2师政治委员。参加了第一、二、三、四、五次反“围剿”作战和长征。红1、4方面军胜利会师后,先后任红1军第1师师长、陕甘支队第2纵队副司令员。1936年12月毕业后留校任红大训练部部长。 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1月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教育长。1939年初入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苏德战争爆发后,加入苏军参加了苏联卫国战争。1945年8月,随出兵中国东北的苏联红军回国。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初任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长。1946年8月兼任东北航空学校校长。1948年1月任东北野战军和东北军区第一参谋长。1949年3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野战军第14兵团司令员。参加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和1947年东北夏、秋、冬季攻势作战及锦州战役、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中的天津攻坚战役。1949年7月奉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之命负责筹建人民空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0月25日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员。1959 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副部长。1961年兼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1964年任中国人民航空协会名誉主席。他是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国防科委副主任,中央军委委员。 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

开国上将刘震的生平简介

开国上将刘震的生平简介 刘震,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的奠基人之一。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原中央军委委员,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开国上将刘震的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刘震将军虽然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农村家庭,但是他十分注重仪表问题。在那个战乱年间,注重仪表的人确实有,但是像他这样一个在前线带兵打仗还如此注重仪表的将领就比较少见了。刘震将军,从来不穿破破烂烂的衣服,就算是有补丁的地方,也一定是补的服服帖帖,方方正正,一丝不苟。 解放战争时期,刘震将军与他的部队进军东北,那时他的穿衣打扮一直为人所称道。当时刘震将军不仅仅穿西装夹克,还自制吊带裤,整个人看上去风度翩翩。就因为这样,刘震将军还有一个称号叫做“洋司令”。1992年,在刘震将军77岁时,他的穿衣风格依然是紧跟潮流。夹克衫、外套等都是时下香港最流行的款式,西装皆名牌,皮鞋也是意大利进口的真皮皮鞋,以至于很多人一直认为刘震将军是位“老华侨”。 刘震将军还对炮这个武器有很深的研究。当初红军打胜仗后,常常会缴获大量的敌炮,但是军中的人都不认识这个东西,更不知道怎么用。于是就会将这些炮舍弃,刘震将军觉得十分可惜,于是就专门

去研究了怎么使用这个炮。一段时间后,刘震将军研究成功了,使得红军在战场上又多了一门武器可以使用,而且威力不凡。 刘震将军还有一个重要的身份: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的奠基人之一。刘震将军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带领中国的空军积极抵抗美国空军。中国这支年轻的空军队伍,在刘震将军的指挥下,竟然渐渐的呈现出可以与美国空军相抗衡的姿态,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许多贡献。还被朝鲜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国授予了一级国旗勋章。在1955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授予上将军衔。 刘震与吴法宪的恩怨说到刘震将军,就不得不提刘震与吴法宪的恩怨这个事情。刘震将军是我国的一位杰出将领,不管是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还是后来的抗美援朝战争,刘震将军都是战功累累。可是谁能想到在文革时期,由于吴法宪的举报,使刘震几乎天天都遭批斗。 刘震与吴法宪是多年的战友,两个人的交情还不错。当时在冀鲁豫支队中,刘震是队长,而吴法宪是政委。刘震打仗十分厉害,在军中的威信也非常高,但是他依然对吴法宪很是尊重,二人还经常一起讨论工作上的事情。因此在外人的眼里,刘震与吴法宪的关系十分的融洽,当然事实也确实如此。 全国解放后,刘震与吴法宪都来到了空军军区。当时吴法宪是空军政委,而刘震是副司令员。就是在这个时候,两个人的关系开始恶化了,因为吴法宪已经投靠了林彪,是林彪手下的一员大将。在之后的“反右倾斗争”中,吴法宪一直按照林彪的指示,不停地打倒每一位不属于自己阵营的将军。

新中国开国元勋

新中国开国元勋 一、缅怀开国元勋 以下排名纯粹按照建国时职务,不含任何个人观点 01毛泽东七大党中央主席;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政协主席 02朱德书记处第二书记;新中国第一副主席;军委第一副主席;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03刘少奇书记处第三书记;新中国第二副主席;军委第二副主席 04周恩来书记处第四书记;新中国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军委第三副主席05任弼时书记处第五书记兼秘书长 06高岗政治局第8委员;新中国副主席;军委委员;东北主席,书记;东北军区政委兼司令员 07陈云政治局第6委员;政务院第二副总理兼财经委员会主任;中华总工会主席 08董必武政治局第10委员;政务院第一副总理兼政治法律委员会主任;华北主席 09彭真书记处候补书记,政治局第9委员中央组织部长;人民政府委员;北京书记 10彭德怀政治局第13委员;人民政府委员;军委第四副主席,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西北主席,书记;西北军区司令员兼一野司令员兼政委 11林伯渠政治局第11委员;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 12林彪中央委员;人民政府委员;军委委员;中南主席,书记;中南军区兼四野司令员 13饶漱石中央委员;人民政府委员;军委委员;华北主席,书记;华北军区政委 14刘伯承中央委员;人民政府委员;军委委员,军事学院院长;西南主席,第二书记;二野司令员 15邓小平中央委员;人民政府委员;军委委员;西南第一书记,第二副主席;西南军区兼二野政委 16贺龙中央委员;人民政府委员;军委委员;西南军区司令员;西南第一副主席第三书记 17陈毅中央委员;人民政府委员;军委委员;华东军区司令员,三野司令员兼政委;上海市长 18罗荣桓中央委员;人民政府委员人民检查署检查长;中南军区第一政委;中南局第二书记 19徐向前中央委员;人民政府委员;军委委员,参谋长;华北军区副司令 20聂荣臻中央委员;人民政府委员;军委委员,副参谋长;华北第二书记,军区司令员;北京市长 21李富春中央委员书记处副秘书长;政务院委员;东北副书记,副主席;军区副政委 22薄一波中央委员;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委员兼财政部长;华北第一书记;

开国上将朱良才

开国将帅之上将朱良才 https://www.360docs.net/doc/601584982.html, 猎讯军情网2006-5-31 朱良才(1900-1989) 朱良才(1900-1989),原名性明,字少时,汝城县外沙乡外沙村人。周岁丧父,9岁始读蒙馆,11岁时因家贫失学,16岁才毕业于县濂溪高小。18岁时,瞒着家人赴衡阳考进诚德中学。一年后因军阀混战,学校停课而辍学回家,在本村小学执教两年,因家庭负担日重,只好弃教从农。 1926年,大革命运动在汝城兴起,他先后当选为外沙乡和西一区农协委员,并担任国民党区分部常务委员,开展革命斗争。 1927年8月,大革命失败,他被捕入狱。在狱中,朱良才坚持对敌人斗争,联名控告土匪何其朗,后经党组织营救出狱,继续秘密从事农会工作。10月,由中共汝城县委书记何日升、组织部长胡伟章介绍,加人中国共产党。宣誓后,他兴奋地说:“被捕时,敌人把我当成共产党,今天真正做了共产党员,死也甘心、光荣!” 1928年1月,他参加湘南起义。3月,作为汝城代表参加中共湘南特委在永兴县召开的湘南工农兵代表大会。会后,被派往资兴县参与组织农民暴动。4月,随部队上井冈山。此后,历任红四军军部秘书、连党代表、江西永新县烟岗区委书记。8月,红四军主力远在湘南,敌军以两个团的兵力乘虚进犯井冈山。朱良才时任三十一团一营一连党代表,他率部与三连紧密配合,共同守卫五大哨口之一--黄洋界,击退敌人一次次猛烈进攻,守住了红四军的主要军事阵地。战斗结束后,调任营部党委秘书。1929年秋,任红四军三纵队七支队政委。1930年12月,任红一方面军九师政委,在第一次反“围剿”中,率红九师参加歼灭国

民党军张辉瓒师的战役,指挥若定,战果显著,缴枪2000余枝,缴获电台一部,大炮一门,受到毛泽东、朱德的表扬。 1932年夏,他任红五军团十五军政委,在第四次反“围剿”中,率领十五军顽强阻敌,为红一、三军团全歼敌十一师创造有利条件。由于他指挥有方、屡建战功,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二次苏维埃大会上荣获二等红星奖章。 1933年夏,他调红十四师任政委。1934年,红军开始长征,在异常艰难的条件下,他率后卫师抗击数倍于自己的敌人,掩护中央红军战略转移。在一次战斗中,他身负重伤,血流不止,仍坚守阵地,不下火线,躺在担架上指挥战斗,给部队极大鼓舞,胜利完成后卫任务。伤愈,调红三十四师任政治部主任。1935年1月,因伤病复发,到总卫生部医治,后任总卫生部政委兼野战医院政委。1936年,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调任红四方面军三十一军政治部主任。由于反对张国焘的错误路线,宣传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主张革命团结,受到张国焘的打击,被降职使用。他顾全大局,忍辱负重,仍勤恳工作。同年秋,调任红四方面军教导团团长兼政委。1937年在,调红三十军任政治部副主任兼组织部长。西路军在甘肃北部失败后,他与部队失去联系,只身一人,化装潜行,风餐露宿,受尽艰险,经过36天的沿途乞讨,终于到达陕北,后被任命为援西军政治部组织部长。 1937年复,在他任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秘书时,他机智灵活地同国民党反动派斗争,营救了大批失散的西路军革命同志。1938年春,他进人延安中央党校学习。秋,任晋察冀军区三分区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39年秋,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副主任。1944年任主任,兼中共北岳区委副书记,协助聂荣臻领导晋察冀军区的政治工作,被聂荣臻视为“好战友”、“好帮手”。 l946年1月,他协助聂荣臻创办晋察冀军政干部学校,任副校长兼副政委。1948年5月,协助叶剑英创办华北军政大学,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他在两校的领导工作中,为部队发展壮大培养了大批干部。 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华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兼华北军政大学政委、华北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北京军区第一任政委。并任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中共华北局委员、华北行政委员会委员、第一届全国政协代表,第一至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誊章。 他在几十年革命生涯中,长期从事军队政治工作,为部队的政治思想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严于律己,喜欢讲自己工作中的失误和教训,从不夸耀成绩;他常常不分昼夜工作,多

开国上将李聚奎生平简介

开国上将李聚奎生平简介 李聚奎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政治工作领导者和后勤工作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开国上将李聚奎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李聚奎上将是我国优秀的共产党员和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也是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在195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同时荣获一级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和解放勋章。 李聚奎1904年出生在湖南省安化县,1928年李聚奎参加了平江起义,同年加入共产党。之后李聚奎将军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担任了不同职务,并立下赫赫战功。建国后李聚奎上将担任东北军区后勤部部长和政治委员,人民解放军后勤学院院长、石油工业部部长以及高等军事学院院长、中央军委顾问等职务。 李聚奎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在一生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李聚奎能够始终如一,百折不挠。1930年李聚奎被诬陷为AB团而接受严酷审查,但他坚持了革命意志。大跃进时期的李聚奎更是敢于坚持真理、实事求是。文革中李聚奎上将更是被反革命集团强加了各种莫须有罪名,收到了扣押和残酷迫害。面对迫害,李聚奎不但勇于抗争,还竭力保护着其他共产党员和群众。李聚奎认真学习和贯彻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大

是大非问题上有着鲜明的政治立场,坚持真理,不畏强权。李聚奎上将驰骋战场数十年,有杰出的军事才能和战略,是我党我军的著名战将,在我党我军和全国人民中都享有极高的威望。 作为一位德高望重的将军,李聚奎上将从不居功自傲,他一生光明磊落,明大义、豁达大度,以大局为重,团结同志,认识李聚奎上将的人无一不表示敬佩。 李聚奎为什么迟授衔李聚奎将军从1926年参军,为国为民经历了三十年的浴血奋战和战火洗礼,毫无疑问,这样的一位将军应当作为首批开国功臣而荣膺授衔。但在1955年我国首批首先将军名单中,我们并没有发现李聚奎的名字。直到1958年李聚奎将军才被授予上将军衔。 李聚奎为国为人民参与了我国近代的重大战争,他身先士卒、浴血奋战、战功赫赫,然而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第一次军队授衔时间是在1955年9月,而李聚奎在1955年7月就被任命为我国第一任石油工业部部长,也就是说当时第一次授衔时李聚奎已经不在部队了,因此无法对他授衔,因为两个月的时间差而错过了第一次将军授衔,对于李聚奎而言固然是一件相当遗憾的事情。1958年2月李聚奎再次回到了部队,担任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政治委员,因此李聚奎在1958年的第二次授衔中接受了上将军衔,实至名归。 虽然李聚奎将军授衔晚了三年时间,但他为人民为国家做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晚来的授衔,永恒的荣光。战争中的李聚奎战场上奋勇杀敌,其余时间也是认真学习和贯彻马列主义、茂等四项。李聚

新中国的57位开国上将

新中国的57位开国上将 姓名军衔授衔时 年龄 最高任职 王平上将48 中国人民志愿军政委,军事学院政委,炮兵政委,武汉军区第一政委,总后勤部政委 王震上将47 铁道兵司令员兼政委,副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常委,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 王宏坤海军上将46 海军第二政委 王建安上将49 沈阳军区副司令员,福州军区副司令员 王新亭上将47 济南军区代司令员兼第二政委,副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军事科学院政委 韦国清上将42 总政治部主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中央政治局委员乌兰夫上将49 副总理,国家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委员 邓华上将45 中国人民志愿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副总参谋长,沈阳军区司令员,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叶飞上将41 福州军区司令员兼第一政委,交通部长,海军司令员兼第一政委甘泗淇上将52 中国人民志愿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总政治部副主任 吕正操上将50 铁道部代部长,中央军委军事运输司令员,铁道兵政委 朱良才上将55 北京军区政委 刘震空军上将40 空军副司令员,沈阳军区副司令员,新疆军区司令员,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刘亚楼上将41 空军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 许世友上将49 副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南京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司令员,中央军委常委,中央政治局委员 苏振华海军上将43 海军第一政委,中央军委副秘书长,上海市委第一书记,中央政治局委员 李达上将50 中国人民志愿军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副总参谋长李涛上将50 军委作战部部长,总参三部政委 李天佑上将41 广州军区代司令员,副总参谋长

李志民上将49 中国人民志愿军政委,高等军事学院政委,福州军区政委 李克农上将56 中共中央社会部部长,外家部副部长,军委总情报部部长,副总参谋长 李聚奎上将54 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后勤学院院长,政委,石油工业部部长,总后勤部政委 杨勇上将43 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北京军区司令员,副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副秘书长 杨至成上将52 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高等军事学院副院长杨成武上将41 北京军区司令员,代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副秘书长 杨得志上将42 总政治部主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国防部副部长,总参谋长,中央政治局委员 肖华上将39 总政治部主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 肖克上将47 训练总监部部长,军政大学校长,国防部副部长,军事学院院长,政委 宋时轮上将48 总高级步校校长兼政委,军事科学院院长张宗逊上将47 副总参谋长,总后勤部部长 张爱萍上将45 副总理,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国防部长陈士榘上将46 工程兵司令员 陈再道上将46 武汉军区司令员,铁道兵司令员 陈伯钧上将45 高等军事学院院长 陈明仁上将52 二十一兵团司令员 陈奇涵上将58 军事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陈锡联上将40 炮兵司令员,沈阳军区司令员,北京军区司令员,副总理,中央政治局委员 周桓上将46 沈阳军区政委 周士第上将55 防空军司令员,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外军训练部部长 周纯全上将50 总后勤部第一副部长兼政委,武装力量监察部第一副部长赵尔陆上将50 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国防科工委长务副主任 洪学智上将42 总后勤部部长,中央军委副秘书长 钟期光上将46 军事学院政委,军事科学院副政委 贺炳炎上将42 成都军区司令员

开国将军中的36位著名虎将

开国将军中的36位著名虎将 写完前两篇<共和国最骁勇善战的五位开国将帅》和《共和国十大元勋将军》,再来参照<水浒传>列出心目中的108位战将,由于时间所限,姑且先列出36位将军称为"虎将"吧,先行登载. 开国上将有57位,我选取了33位,又从大将中选取两位资历与上将差不多的王树声\许光达.以我的观点,主要考虑以下几点:一是身经百战,二是有战役指挥能力,三是军事生涯有其辉煌之处.排列顺序主要是按照将军军衔,兼顾建国后曾担任职务的大小及任中央委员的先后时间而定. 1、王树声(1905—1974年)湖北麻城县人,原名王宏信,乳名国萌。曾参与领导黄麻起义,担任过红31军军长、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作为主要山头之一红四方面军的代表于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2、许光达(1908—1969年) 湖南长沙县人,原名许德华。黄埔军校5期炮科,参加了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分别是红二方面军、八路军120师、第一野战军的重要军事指挥员,建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

兵司令员。作为主要山头之一红二方面军的代表于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3、王震(1908-1993)湖南省浏阳县人。分别是红二方面军、八路军120师、第一野战军的重要军事指挥员,人称“胡子将军”,以 “南泥湾”垦荒、开垦“北大荒”、平定新疆、支持邓小平而功勋卓著。曾高居国家副主席之位,是八、九十年代“中央八老之一”。 4、陈锡联(1915-1999) 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分别是红四方面军、八路军129师、第二野战军的重要军事指挥员,刘邓大军的虎将和我军名将,绰号“小钢炮”,以夜袭阳明堡日军机场闻名。文革后期曾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主持军委日常工作,为华国锋所倚重,最后任中顾委常委。 5、许世友(1905-1985)湖北麻城许家洼(今河南新县)人。早年入少林寺习武,后投身军旅,绰号“许和尚”。分别是红四方面军、八路军115师、第三野战军的重要军事指挥员,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时为我军东线前敌指挥。毛泽东称其是“一员虎将”深爱之,是我军传奇色彩最浓的一代名将。建

开国元勋将帅

开国元勋将帅,仅健在4位上将 1955年9月,当中国的历史伟人毛泽东在中南海怀仁堂向众多的将帅授衔之际,全军上下,共授元帅10名、大将10名、上将55名、中将175名、少将79 8名。之后,又补授上将2名、中将2名,补授、晋升少将562名,到1965年以前共授少将以上将帅1614名。从此,1600多将星便以其璀璨的光辉诞生在中华民族历史的天幕中了,令世人瞩目,令世人敬仰,令中国人民自豪,令中华民族骄傲。 1989年3月29日,随着86岁的肖劲光海军大将的辞世,十位大将都离开了我们。 1992年5月14日,93岁高龄的聂荣臻作为最后一位元帅,带着亿万人民的思念离去,十位元帅也都走了。元帅、大将相继离世后,那些当年横戈马上,为新中国奠基的一代开国上将,尤其是健在者便成为中国军队中最为瞩目的星座,人民敬仰的焦点。 在上个世纪60年代逝世的上将有8名,他们分别是:贺炳炎(1960.7.1)、李克农(1962.2.9)、甘泗淇(1964.2.5)、刘亚楼(1965.5.7)、赖传珠(19 65.12.24)、赵尔陆(1967.2.2)、杨至成(1967.2.3)、阎红彦(1967.8.1); 在70年代逝世的上将有9名,他们分别是:郭天民(1970.5.26)、李天佑(1 970.9.27)、李涛(1970.12.20)、谢富治(1972.3.26)、陈伯钧(1974.2.6)、陈明仁(1974.5.21)、彭绍辉(1978.4.25)、苏振华(1979.2.7)、周士第(1 979.6.30); 在80年代逝世的上将有19名,他们分别是:邓华(1980.7.3)、王建安(1 980.7.25)、陈奇涵(1981.6.19)、傅秋涛(1981.8.25)、杨勇(1983.1.6)、黄永胜(1983.4.26)、王新亭(1984.12.11)、周纯全(1985.7.28)、肖华(1 985.8.12)、许世友(1985.10.22)、韩先楚(1986.10.3)、唐亮(1986.11.2 0)、李志民(1987.11.16)、乌兰夫(1988.12.8)、陶峙岳(1988.12.26)、朱良才(1989.2.22)、董其武(1989.3.3)、韦国清(1989.6.15)、傅钟(19 89.7.28); 在90年代逝世的上将有15名,他们分别是:钟期光(1991.5.22)、宋时轮(1991.9.17)、刘震(1992.8.20)、王震(1993.3.12)、陈再道(1993.4.6)、李达(1993.7.12)、王宏坤(1993.8.20)、周桓(1993.10.27)、杨得志(19 94.10.25)、李聚奎(1995.6.25)、陈士榘(1995.7.22)、王平(1998.2.8)、张宗逊(1998.9.14)、叶飞(1999.4.18)、陈锡联(1999.6.10)。 进入新世纪逝世的上将有2名,他们就是:张爱萍(2003.7.5)、杨成武(2 004.2.14)。

开国上将谢富治

开国将帅之上将谢富治 https://www.360docs.net/doc/601584982.html, 猎讯军情网2006-5-28 谢富治(1909-1972) 谢富治(1909-1972)湖北黄安(今红安)县城区人。 1930年参加工人纠察队,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 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起,在红四方面军任宣传队队长、连指导员、团政治处主任、红九军二十六师政治部主任、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中共川陕省委组织部部长。 1935年参加长征,曾任红九军政治部主任、中共懋功中心县委书记。抗日战争爆太后,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二团政治处主任、政委,三八五旅政委,中共太行第六地委书记,主岳军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太岳纵队政委。抗日战争胜利后,任晋冀鲁豫军区第四纵队政委。 1947年与陈赓司令员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通称陈谢兵团),强渡黄河,进军豫西。 1949年2月,任第二野战军三兵团政委,参加渡江、西南等战役。 1952年起任中共云南省委书记、第一书记,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席,西南军区副政委、云南军区(后为昆明军区)司令员兼政委。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1956年被选为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1959年后任国家公安部部长,人民武装警察部队(1 962年改为公安部队)司令员兼政委。 1965年任国务院副总理。是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于1966年8月被补选为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政治局候补委员。1967年任北京市革命委员会主任、北京军区政委,北京卫戍区第一政委。 1969年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同年被选为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 1971年任中共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北京军区第一政委。参与了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篡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阴谋活动。 1972年3月26日于北京病死。 1980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决定开除其党籍。 1981年1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确认他为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主犯。

开国上将周桓

开国将帅之上将周桓 https://www.360docs.net/doc/601584982.html, 猎讯军情网2006-5-31 周桓(1909-1993) 周桓(1909-1993)1909年2月22日生于辽宁庄河县大孤山东关村(今属东沟)一个小地主家庭。 1929年在天津入中山中学读书,参加进步学生运动。 1930年到上海,在中共外围组织互济会训练班学习。同年5月到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任红五军政治部秘书、红三军团政治部秘书处处长,参加第一,第二次攻打长沙。 1931年兼任军团政治教导队政委,1932年兼任军团政务处处长和政治保卫分局执行部部长。 1933年任红一方面军总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长、工人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至五次反“围剿”。长征初期,率部担任掩护任务。 1934年11月,任红八军团政治部破坏部部长,后任红军干部团上干队政委。 1935年任红一方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兼敌工部部长。到陕北后,曾参加直罗镇和东征战役。 1936年兼任统战部部长,参与争取张学良部队共同抗日的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野战政治部敌工部部长。

1938年初,任八路军总司令部秘书长,曾参与组织国民党军一个团和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二纵队抗击日军进攻临汾。同年9月在延安入中共中央马列学院学习。 1939年10月,任八路军野战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兼军法处处长。 1940年百团大战后,率野战政治部巡视团到冀南和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协助培训干部,加强地方武装建设。 1942年夏,回太行区抗日根据地,参加整风运动。抗日战争胜利后,率特务团和部分干部开赴东北,后任东北军政学校政委。 1946年任东北民主联军政治部副主任兼联络部部长和中共长春市委书记。 1948年任东北野战军政治部副主任兼后勤部政委。参与组织工业、军用物资的转运,组建东北二线兵团,领导改造战俘、瓦解敌军和争取长春国民党守军曾泽生部起义等工作。后任东北军区政治部主任。 1949年初,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委员。 1950年任东北军区副政委,1954年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常委。 1955年任沈阳军区政委,同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59年调任中共辽宁省委书记处书记。 1977年12月,被选为辽宁省第四届政协副主席。 1979年任文化部顾问。是中共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 1988年7月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转载请保留本文来源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601584982.html,/jszl/jes/13055

共和国开国上将王建安

共和国开国上将王建安 王建安(1907.11.8—1980.7.25)原名见安,湖北红安县永佳镇沙河村人。 幼年以乞讨为生,14岁给地主王绍琪放牛,屡遭凌辱,1924年10月,放火烧王绍琪住宅,去武汉投军,更名建安。因不满旧军队恶习,1926年逃回家乡,召集了60个穷兄弟,建立一支农民武装,不久与中共黄安县地方组织取得联系。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黄麻起义,从此加入中国工农农军。后任中国工农革命鄂东军副班长,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一师三团排长、连长、红二十五军七十四师二二四团一营营长、副团长,红四方面军第十师二十八团副团长,先后参加夜袭杨家寨、伏击杨平口、夜袭花园等战斗及黄安战役、商潢战役、苏家埠战役。1932年12月,任红十师三十团政委,率部参加反三路围攻战役。1933年,任红三十军八十八师政委,宣达战役中,率部中央突破,一举摧毁地堡里川军第一师防地;反六路围攻中,师长汪烈山阵亡,王集师长、政委于一身,出色完成任务,被方面军总部首长称为“军政双全”的指挥员。1934年秋,任红四军政委。参加鄂豫苏区的反“围剿”、川陕苏区的反围攻和举世闻名的长征。1935年,率部参加广昭战役、嘉陵江战役。与红一方面军会师后,教育部下维护两军团结。1936年秋,入中国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8年5月,任八路军津浦支队指挥,八路军山东纵队副指挥兼第一旅旅长。 1941年,任山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鲁中军区司令员。11月,日本侵略军两万人分路合击山东军区一一五师领导机关,王建安指挥1个营与之激战终日,后带领全部机关人员连夜巧妙突出合击圈。1944年,率部讨伐汪伪第三方面军吴化文部,克据点50余处,歼7000余人。旋克沂水县城,歼日伪军1000余人,首获攻坚胜利,使鲁中、滨海两根据地连成一片。1945年,率部连续进攻伪厉文礼部、张步云部,共歼12300余人,解放4200平方公里地区。1947年,参加指挥鲁南战役获胜,战后任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司令员兼政委、东线兵团副司令员,率部转战华东,参与组织指挥了鲁南、莱芜、孟良崮、开封、睢杞、济南、淮海、渡江等战役。莱芜一战,率部与九纵队歼国民党军七十七师,毙其师长田君健,旋受命指挥3个纵队与兄弟部队围歼李仙洲部两个军,获解放战争以来空前大捷。5月,参加孟良崮战役,率部突击青驼寺,断国民党军七十四师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