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世的57位开国上将全纪录

辞世的57位开国上将全纪录(组图)

1955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全面授衔,各军兵种在服装、服饰、军衔符号、军种符号、勤务符号等外在形式上有了明显的区分。

解放军第一次授衔时共授予上将55名,1956年1月和1958年7月又各补授1名。这样,全军共授予上将57名,我们把他们统称为开国上将。

2009年10月13日下午14时45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吕正操逝世。这是57位开国上将中最后一个离开人世的老将军。

谨以此文向共和国的老英雄们表以致敬与悼念!

王平(图1)

1907年出生,湖北阳新县人。原名王惟允,参加红军后曾三度改名,刚参加红军时,连长是广东人,点名叫王平时常喊成“王翁翁”,所以改名为“王明”。延安时期,批判王明路线,又改名“王平”。1955年授衔为开国上将。

王震 (图2)

1908年4月11日出生在湖南省浏阳县的一个农民家庭。1924年后,任粤汉铁路工会岳段分工会执行委员、工人纠察队队长。1926年10月,首次接触毛泽东并受到他的教育。192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5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授衔为中国开国上将。1993年逝世,享年85岁。

王宏坤 (图3)

1909年出生,湖北省麻城县人。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4方面军10师师长,第4军军长和政委,直属纵队司令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5旅旅长,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0纵队司令员兼桐柏军区司令员。新中国成立后,任海军副司令员、第二政委。1955年授衔为开国上将。1993年逝世。

王建安(图4)

1907年出生,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黄麻起义。1956年授衔为开国上将。1980年逝世,享年73岁。

王新亭 (图5)

1908年12月23日出生于湖北省孝感县。1947年8月起,在徐向前统一指挥下,王新亭在前线先后指挥了攻克运城的战役,率部参加了临汾战役、晋中战役和解放太原的战役。1955年授衔为开国上将,1984年12月11日,在北京病逝。

韦国清 (图6)

原名韦邦宽。1913年出生,广西东兰县人。壮族。1928年离开家乡投奔韦拔群的赤卫队,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百色起义。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授衔为开国上将。1989年逝世。

57 页

乌兰夫 (图7)

蒙古族,汉名云泽,1909年出生,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左旗人。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赴莫斯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四·一二”事变后,乌兰夫主动要求回国,到处于革命低潮的内蒙古从事革命活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乌兰夫作与继先等人,秘密发动“百灵庙暴动”,打响了蒙古族抗日第一枪,为建立蒙古族抗日武装做了准备。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内蒙古自治区运动中,乌兰夫积极宣传和运用党的民族政策,团结藏族群众和青年知识分子,与分裂祖国的反动分子作斗争,于194 5年11月25日,成立了内蒙古自治区运动联合会。还说服内蒙古东部地区成立的东蒙自治政府的领导人,统一了内蒙古自治运动。在经过近两年的宣传、动员、组织后,在1947年5月1日成立了内蒙古自治政府。乌兰夫于1955年授衔为中国开国上将,1983年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1988年逝世。

邓华(图8)

1910年出生,湖南郴县人。原名多华,字实秋。祖辈三代书香,幼好古学。1955年授衔为开国上将,1980年逝世,享年70岁。

叶飞 (图9)

叶飞,1914年出生,福建南安县人。原名叶启亨,曾用名叶琛、聂扬。1955年被授衔为开国上将.

甘泗淇 (图10)

1903年出生,湖南省宁乡县人。原名姜凤威,别名姜炳坤。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党组织派他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从那时起改名为甘泗淇。4年后,甘泗淇学成回国任中国工农红军独立1师党代表。1955年9月,同妻子李贞一起被授衔,甘泗淇为上将,妻子李贞为少将,成了中国革命史上第一对将军夫妇。1964年2月5日,60岁刚过两个月的甘泗淇告别人生 .

吕正操 (图11)

吕正操,1905年出生,辽宁省海城县人。1922年参加东北军,次年入东北讲武堂学习。毕业后任东北军少校副官队长等职。抗日时期,吕正操任冀中人民自卫军司令员。1942年9月吕正操离开了休戚相关、生死与共的冀中人民,在达晋西北兴县的晋绥军区,任晋绥军区司令员。1955年授衔为开国上将 .2009年10月13日14时4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6岁。

朱良才 (图12)

朱良才,湖南汝城县人,1900年出生。1955年授衔为开国上将,新中国成立后,朱良才先后担任华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北京军区政委等要职。可惜因病魔缠身,1956

年还不满60岁就申请离休,1989年逝世。

刘震 (图13)

1915年出生,湖北孝感人。1932年任鄂东北道委特务大队特务员。1950年11月,刘震调任东北军区空军司令员兼志愿军空军司令员,他指挥空战,屡战屡捷。1955年授衔为开国上将,1992年8月20日,刘震因肺癌转移至脑,不幸逝世,享年77岁。

刘亚楼 (图14)

1911年出生,福建武平县人。原名刘兴昌,曾用名刘马长,刘振东。1927年,刘振东参加家乡共产党小组的活动,并担任联络员,1929年加入共产党,为了表示“工作更上一层楼”的决心,刘振东把自己的名字改为刘亚楼。 1949年11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正式成立,在此之前的10月25日,中央军委正式任命刘亚楼为空军司令员。1955年刘亚楼被授衔为中国开国上将,这位开国首任空军司令员却因积劳成疾,医治无效,以55岁之龄撒手而去。

许世友 (图15)

1905年2月28日,出生于湖北省麻城县乘马岗区(今属河南省新县)许家洼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原名许仕有,后在告诫席的建议下改名为许世友,意为共产党人希望世界和平,世代友好。1955年授衔为开国上将,1985年逝世。

苏振华 (图16)

苏振华,1912年出生,湖南平江县人。1955年授衔为中国开国上将,1979年逝世,享年67岁。

李达 (图17)

1905年出生,陕西眉县人。本名李德三,1926年考入甘肃平凉国民军第二军官学校。毕业后,在冯玉祥部先后任排长、连长和少校参谋。1931年12月,参加著名的宁都起义。1955年授衔为开国上将,1993年逝世,享年88岁。

李涛 (图18)

1905年出生,湖南汝城人。李涛于湖南省立郴州第7联合中学毕业。1925年参加爱国学生运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军师政委,红1方面军对敌工作部部长,红9军才政治部主任,参加过长征。抗日战争期间,任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处长,以八路军总司令部高级参谋名义来往于东北军、西北军和一部分川军中,积极从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李涛长期从事情报工作,历任军委作战部部长、中央军委技术部长。1955年授衔为开国上将,1970年逝世,享年65岁。

李天佑 (图19)

1914年出生,广西临桂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百色起义。1955年授衔为开国上将,1970年逝世。

李志民 (图20)

1906提出生,湖南省浏阳县人。原名李凤瑞,又名李明阶。1936年5月,李志民任红军81师政治部主任,与蒙族同胞“结盟”的故事广为流传。1955年授衔为开国上将,1987年11月16日,在北京逝世。

李克农 (图21)

李克农,又名漫梓,其他曾用名和化名很多。1899年出生于安徽巢县。少年时代在芜湖长大,上安徽公学时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并成为当地的学生领袖。在北伐战争的洪流中,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国民党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李克农在上海与同乡好友、著名艺术家阿英一起在春野书店做文化工作,后任沪中区委宣传委员。1929年冬,周恩来让他与钱壮飞、胡底一起打入敌特内部。从此为中国革命获取大量的情报。在很难看到硝烟的隐蔽战线上,他所建立的功勋虽长期不为人所知,却起到党和军队守护神的特殊作用。1

955年

李聚奎 (图22)

1904年生于湖南省涟源县,1926年投身北伐,在国民革命军担任班长,是彭德怀麾下的一员爱将。1958年授衔为中国开上将。这位从来没有指挥过火线交锋的神秘人物也被授予上将。

杨勇 (图23)

杨勇,1912看出生,湖南浏阳人。1955年授衔为开国上将,抗美援朝时,杨勇与杨成武、杨得志三位将军并称“三杨(羊)开泰”。1983年在北京病逝。

杨至成 (图24)

杨至成将军1903年出生于贵州省三穗县八弓镇木界村的一个侗族家庭,1918年考上贵州省甲种农业学校,次年在贵阳参加贵州省学生声援北京学生的“五四”爱国运动活动,1 926年考上黄埔军校,1927年参加武装反抗国民党暴政的“八一”南昌起义,1928年1月,参加朱德领导的“湘南起义”。接着他随军上井冈山,参加历次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战斗。杨至成在红军时期先后担任连指导员、连长、红四军副官长、红军大学校务部长、军委总兵站站长、军委总供给部部长兼政委,长征途中任军委先遣工作团主任、一方面军后勤部长。红军到达陕北后,他率领后勤部参加红军的东征战役和西征战役,为巩固陕北根据地作出了贡献。1938年夏天到苏联治病,进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46年1月回到东北,任东北民主联军总后勤部政委、东北人民解放军军需部长。建国后,先后担任华中军区军需部长、中南军区后勤部长、中南军政委员会轻工业部长、军委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高等军事学院副院长。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是贵州省惟一的开国上将。杨至成从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至1954年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为止,在近30年中参加各式各样的大小战斗近百次,如北伐战争、“八一”南昌起义、湘南起义、会昌战斗、潮洲战斗、井冈山保卫战斗、大柏地战斗,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抢渡乌江、娄山关和土城战斗,抢渡大渡河、攻战腊子口战、直罗镇战役、黄河东西征战役、山城堡战斗、延安保卫战斗、

四平保卫战、三下港南、四保临江战斗和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等,为全中国的解放立下了汗马功劳。杨至成将军1923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员,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北伐战争,参加1927年的“八一”南昌起义时任革命军连长。 1928年秋天,杨至成参加指挥的保卫井冈山黄洋界的战斗,用灵活的机动性战术,勇敢的顽强精神,将超出本部人马十几倍进犯的敌人打得溃不成军,失败而逃,守卫了阵地,受到了毛主席、朱德总司令的赞扬。毛主席诗词《西江月·井冈山》中“黄洋界上炮声隆,报到敌军宵遁”就是描述这次战斗的情景。杨至成将军在保卫井冈山的一一七溪岭、大庾岭两次战斗中腹腔和右脚分别五处中弹受伤,在不能继续带兵打仗的情况下,从此与后勤职业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曾先后担任红四军和红十二军副官长、红军学校校长、红军总兵站站长、红军总供给部部长,还担负起毛主席的工作人员。在敌人重重封锁极为困难的条件下,组织创建了红军供给学校,培养人才办工厂,为红军解决了基本上的物质供给问题。在长征中,他担负供给中央红军纵队的全部后勤保障工作,任务艰巨,困难重重。他带领全团日夜奋战,沿途宣传,组织民众,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开展打土豪,没收大洋、黄金、粮、油、布匹、棉花、衣服、雨俱、药品等物资给予部队,解决实际困难。特别是在遵义、桐梓、仁怀等县准备了7万多元大洋和食盐,筹办的大量物质,对红军顺利翻越雪山草地发挥了作用。到延安后,他担任一方面军后勤部长,积极组织挖掘窑洞,建立兵工厂、被服厂、医院、牛、马、人力车运输队、伤员担架队,制造武器弹药,生产军供物质,为部队服务。他要求后勤人员做到部队打到哪里,后勤保障工作做到哪里。国民党军队猖狂进攻延安时,战火紧急,物质消耗大,由于后勤供需充足,红军在东征和西征两大战役中消灭敌军13个团,杨至成当时还兼任黄河两延的卫戌司令员,为保卫陕甘宁边区、党中央、毛主席的安全作出了贡献。

杨成武 (图25)

杨成武,1914年10月8日出生在福建省长汀县张屋铺(即今宣成乡。杨将军的老屋在下畲村,如今已成为将军之故居)。1929年1月,15岁的杨成武跟随张赤男参加了闽西农民暴动。杨成武第一次见到毛泽东是第三次反“围剿”后。杨成武自红军时起,跟随毛泽东南征北战,打了不少硬仗、恶仗,并且屡建奇功。深得毛泽东赏识和信任,把他当作最信得过的将领之一。1955年授衔为开国上将。 2004年杨成武在北京逝世。

杨得志 (图26)

杨得志,1910年出生,湖南省醴陵县人,1928年1月参加朱德、陈毅领导的河南起义,并加入中国工农革命军,同年4月参加井岗山会师,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授衔为开国上将 .

肖华 (图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