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儒道融通——《论语》和《道德经》比较

论儒道融通——《论语》和《道德经》比较
论儒道融通——《论语》和《道德经》比较

论儒道融通——《论语》和《道德经》比较

陆卫明,宋希艳

【摘要】[摘要]儒道传统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形成与发展深刻的内在动因;学术界对于儒道关系问题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两者对立、互补关系,却往往忽视了两者内在的相类、相通关系;通过对《论语》和《道德经》的比较,认为儒道存在颇多暗合与融通之处,从而使儒道传统能够融为一体,共同促进着中国历史与文化的不断发展,主要表现在思想渊源、政治主张和本体论基础三个方面。【期刊名称】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3(033)005

【总页数】6

【关键词】[关键词]儒道传统;儒道融通;论语;道德经;中国传统文化

儒道互补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构架,对此学术界已基本达成共识。然而,人们在研究儒道关系时大多关注的是儒道对立、儒道互补的方面,却往往忽视了问题的另一方面——儒道之间的暗合与融通之处。1993年郭店楚简《道德经》的出土引起人们对于先秦儒道关系的再探讨,有助于儒道融通关系问题的深入研究。本文主要运用文本学的研究视角与方法,通过对《论语》和《道德经》的比较分析,从思想渊源、政治主张和本体论基础三方面探讨论先秦儒道思想的相互融通之处,并据此力图阐发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质及其重要价值。

一、思想渊源

学界一般均认可,老子与孔子要年长,但生活在同一个年代,即在周王朝礼崩乐坏的年代。老子学说对孔子思想有着重要影响,孔子思想在不少方面也确乎师承了老子学说。据载,孔子曾问道于老子,并表现出他对老子极为尊崇的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