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水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DOC)

注射用水系统验证文件

注射用水系统验证文件 验证文件目录 一、验证方案 (1)验证方案审批 (2)验证领导小组名单 (3)概述 本方案制订的背景、原因、目的、相关文件、标准依据、机构、人员职责、实施计划、程序及必要说明。 (4)方案内容 方案内容包括:试验内容、来源、方法、日期、检验方法及认可标准、试验用仪器仪表、记录表格。 二、验证结果及记录 (1) 测试数据的原始记录:根据验证方案进行试验,按验证方案中所提供原始记录进行如实记录。 (2)试验数据汇总分析。 三、验证报告 (1)验证报告审批 (2)验证结果小结 (3)验证结论 四、证件 验证证书 一、验证方案 注射用水系统验证方案 (1)验证方案审批 验证方案审批表 验证项目名称: 验证方案起草人: 日期:

验证方案会审人日期 验证方案批准人: 日期: (2)验证领导小组成员表 姓名职务验证领导小组负责人:职责 负责验证方案的批准负责验证报告的批准负责验证证 书的签发 验证工作小组组数据 成员:长:负责验证方案的实施、审核;分析阶段性验证资料、负责所有生产设备验证项目的提出及验证方案的制订;负责验证项 目原始资料(如说明书、维修手册、操作手册)的采集及汇总管理 成员:负责公用工程、计量验证项目的提出及验证方案的制订;负责验证项目原始资料(如说明书、维修手册、操作手册)的采集及汇总管理 成员:配合厂房设施及设备验证的工作 成员:成员:监控 成员: 配合厂房设施及设备验证的工作 负责验证方案的审核负责验证报告的审核负责注射用水系统的水质负责注射用水系统的水质检测 1 概述: 注射用水系统位于我公司生产车间一楼(制水站),验证注射用水系统以纯化水作为原料水,用锅炉蒸汽为热源,通过多效蒸馏水机制备的注射用水。通过纯蒸汽发生器制取的纯蒸汽。主要作为无菌制配料工艺用水、清洗用水、容器具灭菌用蒸汽等。 1.1 本系统的特征 1.1.1 整套系统设备配置先进,所用材料、设计、均符合GMP 要求。 1.1.2 分配管路采用316L 不锈钢管及隔膜阀,用TIG 自动轨迹焊接连接,注射用水系统整个管路采用循环布置,纯蒸汽系统每一个使用点加有316L 不锈钢疏水阀,蒸汽管道外壁包有保温 材料,保温材料的外表覆盖有金属保护层,不锈钢循环管路用纯蒸汽高温灭菌。 1.1.3 贮罐采用316L 不锈钢制作,外用岩棉保温,保温层的外表面覆盖有保护层,循环泵采用卫生级316L 不锈钢耐高温泵,里面经电抛光并做钝化处理。

注射用水系统验证方案

**制药公司 注射用水系统验证方案 目录 一、概述 二、验证范围与目的 三、相关文件 四、验证内容 1.仪器、仪表的校正 2.设计确认 3.管道的安装确认 4.注射用水储罐及管道的清洗确认。 5.注射用水储罐及管道的钝化确认。 6.注射用水输送管道的消毒确认 7.运行确认 8.水质监控及检验周期确实认 9.注射用水储罐及管道消毒周期确实认 10.管道保温循环效果验证 五、偏差和漏项 六、验证周期 七、验证方案审批表

**公司 位号 W-30401 设备净重 1850kg 注射用水系统验证方案 一、概述: 车间生产用注射用水由***制药机械设备公司制备供给,根本工艺流程是:纯化水→3µ 过滤柱过滤→纯化水贮罐→纯化水泵→多效蒸馏水机→注射水贮罐→泵→0.22µm 除菌过滤 →使用点→注射用水贮罐〔输送注射用水到使用点的管道承受双回路循环〕。该系统包括蒸馏水机 1 台,纯化水贮罐 1 台,纯化水泵 1 台 ,冷却水泵 1 台,注射水贮罐 1 台,注射水泵 1 台,列管式换热器 2 台,0.22μm 30 寸过滤柱 3 只,0.22μm 疏水性的除菌通气呼吸器 2 个。 主要设备根本状况如下: 1、多效蒸馏水机 1 台 设计压力 工作温度 2、注射水贮罐 0.6 MPa <160℃ 工作压力 厂家 0.3-0.55 MPa ****制药机械设备公司 位号 V-30403 材质 不锈钢 SS316L 公称容积 3000L 厂家 ****制药机械设备公司 设计压力 0.30 MPa 最高工作压力 0.25 MPa 耐压试验压力 0.38 MPa 温度 144℃ 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及有关档案保存在质量部。该制备系统 2023 年 月安装阅历证合格后投入使用,且进展过再验证,验证结果说明制水系统运行稳定,水的质量符合《中国药典》注射用水质量标准,满足工艺需求。 车间干净室内的注射用水管道经重安装,本次验证在对制水局部和使用点进展性能确认前,对干净室内的注射用水管道进展材质和安装确实认。 注射用水安排系统简图。 注射用水循环管路 总 0.22μm 回 过滤器 取 工 样 业 口 蒸汽进 使 注射用水 机 用 使 使 0.22μm 0.22μm P 用 用 排 点 点 点 空 口 结 磨 干 晶 粉 燥 间 间 间 2 过滤器 使用点 精洗间 过滤器 总送取样口 注射用水循环泵 出水取样B 注射用水储罐 晶 间 蒸 汽 使 1 用 点 配 液 间 使 0.22μm 过滤器 0.22μm 过滤器 用 点 排 结 空 口 纯

注射用水验证方案

注射用水系统验证方案 (滴眼液车间) 一.系统概述 注射用水即无热原蒸馏水,它是用纯化水通过多效蒸馏水机再蒸馏获得的。注射用水为配制注射液与无菌冲洗剂的溶剂,或用于无菌水针、粉针生产洗瓶洗胶塞等直接接触无菌药品的包装材料的最后一次精洗用水,无菌原料药精制工艺用水、直接接触无菌原料药的包装材料的最后洗涤用水、无菌制剂的配料用水等。注射用水系统由注射用水制备,储存,输送和循环使用等几个部分组成。 1.制备过程简述 经过反渗透处理的合格纯化水经过其用水点进入蒸馏水进料水箱,再经多 级泵进入多效蒸馏水机(六效),经工业蒸汽加热,列管降膜多效蒸发,六次蒸馏,螺旋板分离热原和各种杂质,产生合格蒸馏水,水质符合中国药典(2010版)注射用水要求,水温达97~99℃,合格蒸馏水进入注射用水储罐,不合格注射用水直接排放。 注射用水贮罐的注射用水经不锈钢水泵增压后经0.2加m精密过滤器后送入车间各使用点。 工艺流程详见图

3.设备一览表详见表1 冻干剂、水针剂车间注射用水系统图详见图图2:冻干水针车间注射用水流程方框示意图:

二.注射用水系统验证主要程序与内容 1. 验证目的 考验和验证该注射用水系统在生产能力0.5T/H,工艺流程采用先进的多级离心泵进料,列管降膜,五次蒸馏,螺旋板分离热原结构,控制上选用高温电导仪,PLC+双变频全自动控制下的多效蒸馏水机(五效)系统能有效保证产出去除热源和其它杂质的注射用水,同时注射用水在注射用水贮罐中80℃以上保温,管道中70℃以上保温循环,即注射用水制备,储存,输送和循环使用整个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水质符合中国药典(2000版)注射用水要求,同时系统内的各设备如多效蒸馏水机,注射用水储罐,高压泵,过滤器也得到验证。 2. 注射用水系统的安装确认 (1).准备工作 在设备进公司开箱后,设备管理人员或验证检查人员必须检查设备厂家提供的设备图纸、手册、备件清单、操作说明书、维修、保养指南等技术数据。并在熟悉这些数据的基础上进行质量检查。(■2) (2).注射用水制备、输送装置的安装质量检查 机器设备按工艺流程要求安装后,对照设计图纸及供货商提供的技术数据、检查安装是否符合设计与规范。注射用水系统装置主要有进料水箱、多级进料离心泵、凝液离心泵、多效(五效)蒸馏水机、凝液收集罐、注射水储罐、注射水水泵、热交换器、终端过滤器等。检查项目有:水、电、气、等管线、仪表、过滤器等安装、连接情况。详见表3:(3).管道分配系统的安装质量检查及其确认 ①.管道、管件及其连接质量的确认:注射用水的管件应采用内外抛光316不锈钢材质,阀门选用抛光316L不锈钢材质的洁净球阀和隔膜阀。不锈钢管道应采用热熔式氩弧焊接,内壁要光滑,应检查焊接质量并做光拍片。将检查结果记录于“表4”中。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管道在技术夹层中难以拍片,一般采用自动氩弧热熔式焊机,根据施工计划确定当日计划的焊接数量,先确定焊接控制参数,如电流大小、频率等,然后再用此焊接参数焊几个接头,作为样品,在安装前先拍片,如符合要求,以后在安装时可控制该焊接参数,可保证焊缝光滑,焊接结束后进行试压,无渗漏为合格。 ②.管道压力试验:用纯化水试压,实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倍5,各接头在实验压力下应无渗漏,将检查结果记录于“表5”中。 ③管道的清洗、钝化、消毒:不锈钢管道的处理(清洗、钝化、消毒)可 大致分为纯化水循环预冲洗f碱液循环清洗f纯化水清洗f钝化f纯化水再 次冲洗f排放f注射用水冲洗f纯蒸汽消毒f注射用水冲洗等几个步骤 实际操作由于注射用水制备时间较长,管道冲洗次数较多,用水量非常大,故钝化后清洗先使用纯化水,最后几次才使用注射用水清洗,纯蒸汽消毒,最后再用注射用水清洗一遍。 a.纯化水循环预冲洗:首先用纯化水设备制备足够的纯化水,用水泵加以循环, 15min后打开排水阀,边循环边排放,最好能装一只流量计;当贮罐的纯化水排放完毕

注射剂微生物限度检查项目

注射剂微生物限度检查项目 一、引言 注射剂是一类常见的药品剂型,其使用范围广泛且剂量较大,因此对其微生物限度的检查显得尤为重要。微生物限度检查是指对药品中存在的微生物进行定量或定性检查,以确定其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本文将详细介绍注射剂微生物限度检查的相关项目及其意义。 二、总菌数检查 总菌数检查是评价注射剂中微生物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菌落计数法和膜过滤法。菌落计数法是将样品制备成适当稀释度的液体,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并计数菌落形成的数量,从而得到总菌数。膜过滤法则是将样品通过特定孔径的膜过滤器,将膜上的微生物进行培养,并计数菌落形成的数量。总菌数的检查结果反映了注射剂中微生物的总体污染水平,是衡量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 三、大肠菌群检查 大肠菌群检查是评价注射剂中是否存在大肠菌群的指标。大肠菌群是一类常见的肠道细菌,其存在表明可能存在粪便或其他污染源的微生物。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培养法和生化法。培养法通过选择性培养基和特定条件培养大肠菌群,并进行鉴定。生化法则通过检测大肠菌群代谢产物的特异性反应,来间接判断其存在。大肠菌群检

查结果的合格与否,关乎注射剂是否受到粪便污染以及是否存在其他潜在的病原微生物。 四、霉菌和酵母菌检查 霉菌和酵母菌是注射剂中常见的微生物污染源之一。其存在可能导致药品的质量下降,并对使用者的健康构成威胁。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培养法和显微镜检查法。培养法通过将样品在含有特定抑菌剂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并观察菌落的形态和生理特性,来鉴定霉菌和酵母菌。显微镜检查法则通过直接观察样品中的微生物形态特征,来鉴定霉菌和酵母菌的存在。霉菌和酵母菌的检查结果是判断注射剂是否受到外界环境污染的重要指标。 五、致病菌检查 致病菌是注射剂中最为关注的微生物污染源。其存在可能导致严重的感染和健康问题。常见的致病菌包括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培养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培养法通过选择性培养基和特定条件培养致病菌,并进行鉴定。分子生物学方法则通过检测菌落PCR、酶链反应等技术,来快速鉴定致病菌。致病菌的检查结果是评价注射剂是否存在严重的污染问题及其安全性的重要依据。 六、净菌区域检查 净菌区域是指注射剂生产过程中的无菌环境,其中微生物的存在可

注射用水的检测方法

1目的: 2范围: 3参考及相关文件: 4仪器: 5试剂: 6规程: 6.1性状:本品按HS-QC-GM015《性状检查法》进行,为无色的澄明液体;无臭,无味。 6.2 检查 6.2.1 pH值:本品按HS-QC-GM013 《pH值测定法》进行,应为5.0~ 7.0。 6.2.2氯化物、硫酸盐与钙盐:取本品,分置三支试管中,每管各50ml。第一管中加硝酸5滴与硝酸银试液1ml,第二管中加氯化钡试液2ml,第三管中加草酸铵试液2ml,均不得发生浑浊。 6.2.3硝酸盐:取本品5ml置试管中,于冰浴中冷却,加10%氯化钾溶液0.4ml 与0.1%二苯胺硫酸溶液0.1ml,摇匀,缓缓滴加硫酸5ml,摇匀,将试管于50℃水浴中放置15分钟,溶液产生的蓝色与标准硝酸盐溶液[取硝酸钾0.163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摇匀,精密量取1ml,加水稀释成100ml,再精密量取10ml,加水稀释成100ml,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μgNO3)]0.3ml,加无硝酸盐的水4.7ml,用同一方法处理后的颜色比较,不得更深(0.000 006%)。 6.2.4亚硝酸盐:取本品10ml,置纳氏管中,加对氨基苯磺酰胺的稀盐酸溶液(1 →100)1ml及盐酸奈乙二胺溶液(0.1→100)1ml,产生的粉红色,与标准亚硝酸盐溶液[取亚硝酸钠0.750g(按干燥品计算),加水溶解,稀释至100ml,摇匀,精密量取1ml,加水稀释成100ml,摇匀,再精密量取1ml,加水稀释成50ml,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μgNO2)]0.2ml,加无亚硝酸盐的水9.8ml,用同一方法处理后的颜色比较,不得更深(0.000002%)。 6.2.5 氨:取本品50ml,置比色管中,加碱性碘化汞钾试液2ml,放置15分钟;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方案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方案

目录 1. 目的 (3) 2. 适用范围 (3) 3. 参考标准 (3) 4. 接受标准 (3) 5. 人员职责 (3) 6. 抽样计划 (4) 7. 设备、试剂和菌种信息 (4) 8. 方法适用性试验 (5) 9. 文件控制 (6) 10. 不合格情况处理 (6) 11. 再验证周期 (6) 12. 附件清单 (6)

1.目的 根据中国药典2020版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要求,对产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进行验证,以确定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本产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即确认本品在该检查量及该检验条件下无抑菌活性或其抑菌活性已被充分消除到可以忽略不计。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及检验方法的完整性。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司产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3.参考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版第四部1105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医疗器械的灭菌微生物学方法第1部分:产品上微生物总数的测定》 《医疗器械的灭菌微生物学方法第1部分:产品上微生物总数的估计》 4.接受标准 4.1.阴性对照组不长菌; 4.2.回收率(试验组菌落数减去供试品对照组菌落数的值与菌液对照组菌落数的比值)应在0.5~2范围内; 4.3.若回收率小于0.5,考虑产品有抑菌性,则重新考虑检查方法的建立。 5.人员职责 5.1.成员及其职责详见表一: 表一人员及职责 5.2.培训要求 确保参与验证的所有人员了解其职责和角色,以及验证的过程和要求。验证开始前,负责本次验证

的检验员将对参与确认执行的人员讲解验证的过程和要求,并记录在《培训记录》中。适用时,培训考核记录作为附录包含在验证报告中。 6. 抽样计划 随机抽取3个批次,每个批次随机抽取7套样品。具体信息详见表二: 表二 样品信息 确认人/日期: 复核人/日期: 7. 设备、试剂和菌种信息 7.1. 设备信息详见表三 表三 设备信息 确认人/日期: 复核人/日期: 7.2. 试剂信息详见表四 表四 试剂信息 确认人/日期: 复核人/日期: 7.3. 菌种信息详见表五 表五 菌种信息

微生物检验方法验证方案

微生物检验方法验证方案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平皿法)验证方案 一、验证方案的制定 验证项目名称: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平皿法)验证编号:VF-PR-17-A 验证小组组员: 组长:姓名 副组长:姓名 组员:姓名 步骤:验证方案组织实施进度 二、验证方案的起草与审批 1.验证方案的起草 验证项目名称: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平皿法)验证编号:VF-PR-17-A 主要工作职责: 方案设计责任人:姓名 方案实施负责人:姓名

操作人:姓名、姓名、姓名、姓名 实施日期:年月日 起草部门:生产部、质控部 2.验证方案的审核与批准 起草人签名日期:年月日 验证方案审核人:姓名,审核日期:年月日 验证方案批准人:姓名,批准日期:年月日 三、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平皿法)验证方案 1.验证目的和原理 1.1 验证目的 本方案旨在确认所采用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平皿法)适合于该药品的细菌、霉菌、酵母菌数的测定。验证过程应严格按照本方案规定的内容进行,若因特殊原因确需要变更时,应报验证委员会批准。 1.2 原理 通过比较试验4组中试验菌的恢复生长结果来评价整个检验方法的准确性、有效性和重现性。

2.验证方法步骤 2.1 验证前的准备 在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平皿法)验证前,所有的平皿和稀释剂都应该严格按照相关的灭菌程序消毒,以确保其对试验的结果没有影响。试验菌应包括G-、G+、酵母菌和霉菌类微生物以基本覆盖样品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 2.2 验证试验的操作计划 用3个不同批号产品按照微生物限度检测方法进行平行试验,通过计算回收率来判断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是否对产品有影响。 2.3 试验结果可接受标准 用标准菌株评价方法“尿素维生素E乳膏的微生物限度检查”对检品中微生物的抑制性,试验结果应显示3次独立的平行试验中,稀释剂对照组的菌回收率应不小于70%,试验组的回收率也不低于70%。 3.试验实施 3.1 试验前的准备 3.1.1 主要仪器设备:高压蒸汽灭菌器、恒温烘干箱、净化工作台、生物安全柜、恒温培养箱、霉菌培养箱。

注射用水微生物限度检查新方法

注射用水微生物限度检查新方法 摘要:在符合药典要求下,对原有注射用水微生物限度需氧菌检验方法进行 优化并对优化后的检验方法进行确认。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主要是检查药品中非 规定灭菌剂及原料辅料中微生物污染的情况,它主要是检测活体微生物的数量是 否在规定的范围内,方法:在样品取样量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冲洗剂量查看检测 结果是否有变化。结果:验证过程顺利,利用薄膜过滤法确定纯化水、注射水以 及纯蒸汽检验方法按照新方法执行对检测结果无影响。结论:新方法在污染菌的 检出率较现行方法不变的前提下,在检验效率以及费用上有显著提高。 关键词:注射用水、微生物限度、薄膜过滤法、提高效率。 引言:药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相关法规进行检测。 药品生产用水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药品的质量,因此注射用水的质量控制,特别是微生物学指标的控制极其重要。企业在建立微生物污染监 测方法时,需要从方法的灵敏度、污染菌检出率、样本量、培养时间、费用以及技术的复杂性等方面去综合评价,找到最适宜的方法并长期 追踪。 . 一、抗菌药物微生物限度检查中的完整性分析 检测应该在环境洁净度,局部洁净度达到百级的单向流的空气区 域内进行。在检测的过程中要求全程进行无菌操作,避免发生污染, 以免干扰检测结果。检测室要定期进行清洁,洁净检测室内设置空气 净化系统,环境中的悬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数量要达到国家的 洁净度标准。洁净检测室内不能进行阳性菌株的相关实验检测,其应 在固定的阳性菌检测室进行实验检测。

(1)仪器与材料: 生物安全柜(BIOBASE),1XG1.C型普通卧式压力蒸汽灭菌器 (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薄膜过滤器(德国赛多利斯公司);0.45μm无菌滤膜(泰林生物)。验证用供试品注射用水:选取三个点位的注射用水。三个点位的纯蒸汽。 验证用玻璃器具:电烘箱烘干,仪器中于121℃灭菌30分钟后方 可使用,仪器:镊子、100ml滤杯,100ml量筒。验证用培养基及缓 冲液: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TSA);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SDA);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SDB);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TSB);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SCB);R2A琼脂培养基(R2A);含 0.05%(v/v)聚山梨酯80 的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 标准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白 色念珠菌、黑曲霉。 (2)方法与结果: 供试品:注射用水、纯蒸汽。计数方法验证:注射用水计数方法 验证。实验组:将不大于100cfu的菌液和100ml供试品倒入过滤器中,过滤。用灭菌镊子取出滤膜菌面朝上贴于R2A琼脂培养基平板上,测定其菌落数。菌液组:将不大于100cfu的菌液及100mlpH7.0无菌 氯化钠-蛋白胨注入过滤器中,过滤,用灭菌镊子取出滤膜菌面朝上 贴于R2A琼脂培养基平板上,测定其菌落数。 (3)供试品对照组:将100ml供试品注入过滤器中,过滤,用灭 菌镊子取出滤膜菌面朝上贴于R2A琼脂培养基平板上,测定其菌落数。

微生物限度方法学验证

微生物限度检查 方法学验证 一、检验方法 依据微生物计数法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1105;控制菌检查法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1106;非无菌药品微生物限度标准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1107;抑菌效力检查法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1121检查; 二、菌种、培养基及稀释液 表2培养基

表3对照用培养基 表4试剂 稀释液: 1缓冲液 取L磷酸二氢钾溶液250ml,加L氢氧化钠溶液118ml,用水稀释至1000ml,摇匀,既得; 2%无菌氯化钠溶液 取氯化钠,加水溶解使成1000ml,过滤,分装、灭菌; 3%ml/ml聚山梨酯80的%无菌氯化钠溶液 取聚山梨酯80 ,用%无菌氯化钠溶液溶解并稀释至1000ml,滤过,分装,灭菌,备用; 4靛基质试液 取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加入95%乙醇95ml,充分振摇,使完全溶解后,取盐酸20ml 徐徐滴入; 三、菌液的制备

1细菌、霉菌、酵母菌 接种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新鲜培养物至营养肉汤培养基中,培养24小时;接种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至改良马丁培养基上,培养48 小时;上述培养物用%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每1ml含菌数为50~100cfu的菌悬液备用;接种黑曲霉的新鲜培养物至改良马丁琼脂斜面培养基上,培养7天,加入5ml含% ml/ml聚山梨酯80的%无菌氯化钠溶液,将孢子洗脱,然后吸出孢子悬液用带有无菌棉花的能过滤菌丝的无菌毛细吸管用%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每1ml含孢子数50~100cfu 的孢子悬液;菌液制备后若在室温下放置,应在2小时内使用,若保存在2~8℃可在24小时内使用; 2控制菌 接种大肠埃希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新鲜培养物至营养肉汤培养基中,培养24小时;用%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每1ml含菌数为10~100cfu的菌悬液;菌悬液在室温下放置应在2小时内使用,若保存在2~8℃可在24小时内使用; 四、验证内容 1、计数方法验证 将制备好的菌悬液用%无菌氯化钠溶液以每10倍体积分别稀释成一系列浓度菌悬液,利用血球计数板计数,确定具体菌悬液浓度,取接近于10cfu-100cfu的稀释浓度,选取各项试验项下的规定浓度进行实验;稀释及观察均应在阳性室内完成; 经过验证当原液稀释至10-6时,菌液浓度接近100cfu/ml; 2、适用性检查 细菌、霉菌、酵母菌 取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各1ml内含菌约50~100cfu, 分别注入无菌平皿中,立即倾注营养琼脂培养基,每株试验菌平行制备2个平皿,混匀,凝固,置30~35℃培养48小时,计数;取白色念珠菌、黑曲霉1ml内含菌约50~100cfu,注入无菌平皿中取用黑曲霉时应注意自身安全,立即倾注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每株试验菌平行制备2个平皿,混匀,凝固,置23~28℃培养72小时,计数;同时,用相应的对照培养基替代被检培养基进行上述试验,作为对照;其大小、形态应与对照培养基一致,且数量应不小于对照培养基的70%; 细菌、霉菌及酵母菌培养基适用性检查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及其验证报告(修改)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件编号:73021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及其验证报告 目录 样品相关信息 基本信息 主要仪器设备和试验耗材信息 主要使用的仪器设备 试验用培养基 试验用试剂 试验用菌种 试验环境 无菌室 洁净工作台 生物安全柜 试验方案 验证试验目的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草案 方法验证试验 菌液制备 计数培养基适用性检查 控制菌检查用培养基使用性检查 供试液制备 方法验证 菌落计数方法验证试验 控制菌检查方法的验证 方法验证结论供试品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 样品相关信息 基本信息(三批) 1 1.1 2 2.1 2.2 2. 3 2. 4 3 3.1 3.2 3.3 4 4.1 4.2 5 5.1 5.2 5.3 5.4 5.5 5.5.1 5.5.2 5.6 6 1 1.1

2主要仪器设备和试验耗材信息2.1主要使用的仪器设备 2.2试验用培养基 2.2.1对照培养基 2.2.2试验用培养基

2.3试验用试剂 2.4试验用菌种 3试验环境 《中国药典》2015版规定,微生物限度检查应在环境洁净度10000级下的局部洁净度100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进行。 本公司微生物限度室、阳性对照室、生物安全柜及超净工作台洁净度检测无特殊情况下每季度进行一次。 3.1无菌室 无菌室按《医药工业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457-2008监测,静态洁净度检测结果符合GB50457-2008对10000级洁净度要求。 3.2超净工作台 超净工作台按《医药工业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457-2008监测,静态洁净度检测结果符合GB50457-2008对100级洁净度要求。 超净工作台沉降菌检测记录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方案

微生物实验室检测设备配置方案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方案 1.目的: 为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药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包括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和控制菌检查,特制定本验证方案,通过比较试验菌的恢复生长结果,来评价整个检验方法的准确性、有效性和重现性,以确认供试品在该实验条件下无抑菌活性或其抑菌活性可忽略不计,所采用的方法适用于该品种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验证过程应严格按照本方案规定的内容进行,若因特殊原因确需变更时,应填写验证方案修改申请并报验证领导小组批准 2.范围: 本验证方案适用于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验证。 3.规范性引用文件: 根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XI J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要求,由于某些供试品具有抗菌活性,在建立微生物检查方法或产品的组分发生改变或原检查法的检验条件发生改变时,可能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必须对供试品的抑菌活性及测定方法的可靠性进行验证。 4.验证实施: 4.1.1试验前的准备: 4.1.1.1试验用具的准备:将试验需用的试管、刻度吸管、薄膜过滤器、滤膜(孔径0.22um、直径50mm)、平皿、空三角瓶、称量纸等,用牛皮纸包扎好后,放于湿热灭菌器中,在121℃,灭菌30 min,在3天内使用。 4.1.1.2试验用培养基的制备:取适用性检查合格的营养琼脂培养基、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营养肉汤培养基、胆盐乳糖培养基(BL)、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4-甲基伞形酮葡糖甘酸培养基(MUG)等脱水培养基,按照相应的配制 微生物实验室检测设备配置方案

说明,用纯化水配制、分装后,在2小时内,放于湿热灭菌器中,在121℃, 灭菌15 min,在3周内使用。 4.1.1.3试验用稀释剂/缓冲液、冲洗液的制备:取在有效期内的试剂,按照 相应的配制方法,配制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0.9%无菌氯化钠溶液、0.05%(ml/ml)聚山梨酯80的0.9%无菌氯化钠溶液等,用纯化水配制,加热使溶,过滤,分装,在121℃,灭菌15 min,在3周内使用。 4.1.2试验菌的制备和稀释: 4.1.2.1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方法验证用菌液: 4.1.2.1.1取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抱杆菌的新鲜培养物少许 接种至10ml营养肉汤中,在30〜35℃培养18〜24小时;取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接种至改良马丁培养基中,在23〜28℃培养24〜48小时;取黑曲霉的新鲜培养物接种至改良马丁琼脂斜面培养基上,23〜28℃培养5〜7天。 4.1.2.1.2将上述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抱杆菌、白色念珠菌的均匀培养物(菌悬液),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对倍稀释制成每1ml含菌50〜100cfU 的试验菌液。在黑曲霉的改良马丁琼脂斜面培养基中,加入3〜5ml 含0.05% (ml/ml)聚山梨酯80的0.9%无菌氯化钠溶液,将抱子洗脱(菌悬液),用含0.05% (ml/ml)聚山梨酯80的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每1ml含菌50〜100cfU的试验抱子液。 4.1.2.1.3上述菌液在供试验的同时,取1ml注皿、培养、计数;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抱杆菌用营养琼脂培养基,于30〜35℃倒置培养48小时,白色念珠菌、黑曲霉用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于23〜28℃倒置培养72小时。 4.1.2.2控制菌检查方法验证用菌液: 4.1.2.2.1取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铜绿假单胞 菌的新鲜培养物少许接种至10ml营养肉汤中,生抱梭菌的新鲜培养物少许接种至12ml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中,在30〜35℃培养18〜24小时。 微生物实验室检测设备配置方案 4.422.2取上述均匀培养物(菌悬液),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对倍稀释,制成每1ml含菌10〜100cfU的试验菌液。

纯化水、注射用水微生物检验方法确认

纯化水、注射用水微生物检验方法学验证方案 (VP) 文件编号:VP—JY-0026—01 项目名称:纯化水、注射用水微生物检验方法学验证

目录

1 引言 (4) 1.1 验证实施进度计划 (4) 1.2 概述 (4) 2 验证所需设备清单 (4) 3 验证人员、职责 (4) 3.1 项目验证小组成员 (4) 3。2 验证变更 (4) 3。3 验证培训 (4) 4 验证目的 (5) 5 验证内容 (5) 5。1 培养基配制 (5) 5.2 菌种 (5) 5。3 菌液的制备 (5) 5。4 薄膜过滤法检测微生物 (6) 5。5 结果评价 (7) 6 验证过程中的偏差及处理 (7) 7 验证结果的评定与结论 (7) 8 附件 (8) 1 引言

1。1 验证实施进度计划 实施时间计划安排在年月日至年月日。1。2 概述 通过验证以确认R2A适用于薄膜过滤法检验纯化水、注射用水微生物。根据培养基及验证菌的特性制订检验方法和检验条件,按制定的方法进行试验,根据验证结果判断是否符合验证标准。若符合,则R2A可用于薄膜过滤法检验纯化水、注射用水微生物。 2 验证所需设备清单 2。1。 XG1。D脉动真空灭菌器 2。2. MJ—250—I型霉菌培养箱 (20~25℃) 2.3. LPH—250生化培养箱 (30~35℃) 2.4. WG11-230BE电热鼓风干燥箱 2。5. 微波炉 3 验证人员、变更及培训 3。1 项目验证小组成员 项目验证小组由中心化验室微生物检验员、质检员、化验室主任、质量管理部经理等组成,由化验室主任任项目验证组组长,验证小组成员见附表1,具体分工、职责如下: 3。2 验证变更 验证过程应严格按照本方案规定的内容进行,若因特殊原因确需变更时,应填写《验证方案变更申请及批准书》(附件2),报验证领导小组批准后执行。 3.3 验证培训 验证过程中,确认方案以及验证中应该掌握的技能应该进行培训,培训应遵循《员工培训管理规程》.培训情况记录于附件3。 4 验证目的与适用范围 4.1 验证目的

(整理)注射用水纯化水检验规程

上海普济医疗器械制造有限公司 注射用水(纯化水) 检验指导书 文件编号: PJ/JG-001 版本:B 修改状态:0 受控状态: 发布日期: 实施日期: 编写: 校对: 核准:

1、引用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GB14233.2-2005、GB14233.1-2008 2、检测仪器 a)恒温水浴锅: b)干烤箱: c)恒温培养箱: d)电子天平: e)PH计: f)霉菌培养箱: 3、检查要求及检测规程 3.1 性状 取适量本品,置试管中,目视观察应为无色澄明液体,无臭、无味。 3.2酸碱度测定 3.2.1 纯化水: 取本品10ml,加甲基红指示液2滴,不得显红色,另取10ml,加溴麝香草酚蓝指示液5滴,不得显蓝色。 3.2.2 注射用水:取本品100mL,加饱和氯化钾溶液0.3mL, 按PJ/SG026-011 1/0《pHS-3C型酸碱度计操作规程》测定供试溶液的PH值,记录检测结果。正常范围应为5.0~7.0。 3.3 硝酸盐 1) 取30mL试管两只。其中1支加本品5ml,作为测定管;另1支中加标准硝酸盐溶液0.3mL,加无硝酸盐的水4.7mL,作为标准管。 2) 置两管于冰水浴中冷却,向两试管中各加入10%氯化钾溶液0.4mL与0.1%二苯胺硫酸溶液0.1mL,摇匀。缓缓滴加硫酸5ml,摇匀,将两支试管于50℃水浴中放置15分钟。 3) 比较两管的颜色,样品管不得比标准管更深。(0.000 006%)。 3.4亚硝酸盐 1) 取30mL试管两只,其中一管加入本品10mL,作为测定管;另一管加入标准亚硝酸盐溶液0.2mL,加无亚硝酸盐的水9.8mL,作为标准管。 2) 向两管中都加入对氨基苯磺酰胺的稀盐酸溶液(1→100)1mL与盐酸萘乙二胺溶液(0.1→100)1mL。 3) 比较两管的颜色,样品管不得比标准管更深。(0.000 002%) 3.5氨 纯化水取两支50ml纳氏管,其中一管加入50ml本品,作为测定管;另一管加氯化氨溶液(浓度31.5μg/ml)1.5ml,加无氨水48ml,作为标准管。 2)向两管中加入碱性碘化汞钾试液2ml,放置15分钟。 3)比较两管颜色,测定管不得比标准管更深(0.000 03%)。 1.1注射用水氨检验:

最新纯化水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验证方案

精品资料 纯化水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验证方案 ........................................

纯化水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验证方案 1. 验证目的: 纯化水微生物限度试验采用薄膜过滤法检查。确认该方法适合于纯化水细菌、霉菌及酵母菌数测定。 2.职责 2.1验证委员会:负责验证方案及报告的批准并组织协调验证工作并签发验证证书。 2.2.验证组长 2.2.1.负责验证方案的起草 2.2.2.负责验证的协调工作,以保证本验证方案的顺利实施。 2.2. 3.负责验证报告的审批。 2.2.4.负责发放验证证书。 2.2.5.负责再验证周期的确认。 2.3. 质保部 2.3.1.负责验证方案审核 2.3.2.负责取样及对样品的检验 2.3.3.负责收集验证记录,并加以分析后,起草验证报告。 2.3.4.负责验证数据及结果的审核 3. 参照标准: 2005版中国药典二部附录XI J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4. 验证项目:

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方法的验证。 5. 合格标准: 试验组的菌回收率和稀释剂对照组的菌回收率均不得低于70%。 6. 试验材料: 6.1. 被验证产品: 品名纯化水取样点总出水口洗瓶用水洗涤消毒 检验量 5ml 6.2. 仪器设备: 6.2.1. SYQ/ZDX-35B1型自动座式压力蒸汽灭菌器 6.2.2. Y OKO-ZX紫外分析暗箱 6.2.3.SW-EJ-2FB双人净化工作台 6.2.4.101-2A电热鼓风干燥箱 6.2.5.SPX-250B型生化培养箱 (23~28℃) 6.2.6.PHW-200S恒温培养箱(35~37℃) 6.2. 7.CR-50×50×65数显隔水式恒温培养箱(30~35℃) 6.3. 稀释剂:0.9%无菌氯化钠溶液 6.4. 验证用培养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