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信息范式理论的基本假设与辨析论文

经济学信息范式理论的基本假设与辨析论文

经济学信息范式理论的基本假设与辨析论文

论文摘要:信息范式的形成和运用,突破了新古典范式的界域,形成了一些优于新古典范式的特点,将经济学分析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大大地外推了。促进了发展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新的新福利经济学、新厂商理论或产业组织理论等众多学科和领域的发展。本文认为,已经形成并仍在发展的信息范式的基本假设只有两条:经济人行为最大化效用动机假设和信息不完备或不对称假设。区分经济人行为的动机、决策实施过程和结果,对于理解这两条基本假设,理解理性和非理性的关系,特别关键。

论文关键词:经济学,信息范式,假设,分析方法

一、信息范式的基本假设

1、经济行为人最大化效用假设。

这一假设既有对新古典范式的承续,又有对新古典范式的扬弃。承续与扬弃的关键是区分经济行为人的动机、决策和结果。动机最大化是公理,不承认这一点就等于除掉了经济学大厦的根基。

新古典范式理性的合理成份是最大化动机;不合理成份的要害是信息完备假设,从而漠视了经济人的决策过程,漠视了经济世界的不确定性及其信息不对称或不完备,漠视了经济人决策及其结果在放松信息假设后与动机的偏离。作为心理动机的经济人最大化自身效用,是经济人的理性,也即追求最优的自利心。需要说明的是,这一理性有贯彻决策过程直到实施结果始终的趋势,其指向不变,无论外部环境如信息条件怎样变动,经济人都会在约束条件下尽可能调整自己的行为,以期决策和结果与初始目标的偏差最小化。这意味着,动机最大化不随条件改变而改变。

在这个意义上,西蒙“有限理性”的第3条假设,即用满意策略代替最大化假设,是不可取的。理由是,所谓满意,意在面临环境约束不得已而为之,实质上经济人不会放弃最大化动机,他始终在力求尽可能的最大化,只不过这时的最大化是有约束的最大化罢了。因此,

西蒙的.这一条假设是名替而实不代的假设,不能成立。最大化假设一直没有被替代,就在于其动机假设──经济人自利的最大化追求,仍有生命力。批判地剔除其过程和结果必定最优的武断命题,最大化动机依然可以作为信息范式的基本假设。

为了深化和扩展动机理性的内涵,可以汲取中国的传统伦理资源,这就是:忠义礼智信、推己及人、克己复礼。这一资源应当加以当代意义的正面阐释。利他可以视为一种偏好,满足利他偏好的是利他行为的效用。这与最大化利己者的偏好动机不矛盾,而且隐含了合作的精神。推己及人、克己复礼,博弈时要顾及对手的策略,重复博弈还要反复顾及下去,推己及人,推人及己,……合作有时比不合作对于利己主义者更有利,合作往往能够实现集体和个人的长远利益。为什幺要忠义礼智信?集体有时可以办到个人无法办到的事功,要事功最大化走合作的路子,成功的可能性大一些。个人违悖了这种常情和传统,对于集体而言,当然是不忠、不义、不信、而且不智的行为了。如何做到忠义智信呢?克己复礼。克己复礼,推己及人,推人及己,事功厥成。中国人的礼,就是道德共识,传统的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的事功,大致相当于西方人的利益。演进的博弈的均衡止于礼。传统中国人不是不利己,而是明智的利己,利他的利己。从这一面看,对最大化效用动机的广义理解,就应该包括利己心和利他心,利他心可以看作利他主义者满足自己利他偏好的动机。

具有理性动机的经济人的决策实施过程和结果是否理性,也就是最优,取决于信息约束。信息约束不仅体现为它本身对理性行为的约束,而且反映了经济社会制度的效率。效率高的制度可以使信息的披露和传布快,透明度高,经济人获取信息的成本降低,出现机会主义的概率小,决策和结果与动机的偏差小;反之则反是。

2、信息不完备或不对称假设。这意味着信息是不确定性的负度量,信息或信号具有经济价值,行为人花费成本才能获得信息,一个竞争的世界在研究和开发信息方面投资不足,如何配置稀缺的资源使获得的信息最大化是现实也是经济学至关重要的问题。经济史尤其是当代信息产业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兴起证明了这一点。从信息角度看,信

息的不完备或不对称决定了交易成本的存在,如何配置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市场竞争和资源配置的效率。因此,这一假设已经成为当代经济学最重要的假设之一,它修正了新古典范式“保护带”──行为人拥有特定的关于环境的信息,极大地影响到对于新古典范式“硬核”的改变,因而是信息范式替代新古典范式的关键要素。

二、对相关经济学假设的辨析

信息不对称或不完备假设,刻画了经济世界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构成了对于经济人最大化效用动机的客观约束。从此出发,审视理论界流行的形形色色的经济学基本假设,可以廓清混淆。

1、交易成本为正的假设,体现了新制度经济学的贡献,相当重要,却不能与信息假设并列。因为从根本上说,交易成本主要反映了信息成本,签约成本、履约成本等交易成本不过是搜寻、处理信息成本的不同表现形式。

2、非完全竞争假设,则主要是放松信息完备假设的产物,限于篇幅,这里不讨论。

3、机会主义假设或假定,这一假设多为赞成或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进行分析的人们所采取。具有最大化动机的经济人的行为,在合约等制度约束有隙可乘时,呈现为机会主义倾向的具体实施:事前的逆向选择和事后的道德风险行为。这些都是信息不对称或不完备引起的,也就是信息完备到不完备这一约束放松过程的产物。机会主义倾向内在于经济人最大化动机之中,有着深厚的社会的经验的哲学基础。我认为,人性本恶亦本善,人性自利亦守法。法律是对人性恶的惩戒,明白法律的惩戒性质是人性善的体现。体现这两点的是,经济人要牟利,在合约、法律等一系列制度约束之下,有择手段地牟利。经济人明白,不择手段地牟利,一旦超出了法律的界限,就会受到制裁。“法律不告诉人们应该做什幺,法律只告诉人们不应该做什幺。”法律就是对经济人牟利手段的界限,使他们不能不选择不触犯法律的手段去牟利。信息不完备或不对称,决定了法律、合约等制度总是不完备的。制度必定存在的罅漏,使人性恶的一面──机会主义倾向,转化为实际行为,其中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是已经被经济学家认识到、

模型化的两种实际行为。如此看来,经济人理性的哲学基础,确实是体现人性恶与善两面的明智、守法的功利主义。“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只是人们的美好企盼。而机会主义假设,是理性和信息假设基础上的推论,不能与前两者并列。

4、理性预期假设,可以由最大化和信息假设推出。

5、有限理性假设,是对最大化假设的修正,并不是最大化之外的独立假设。

6、对于“价格灵变”或“市场出清”假设,我们也可以推导:在信息完备的假设之下,完全竞争市场中的经济人能够迅速作出调整供求的反应,价格(工资、利率等)当然是灵活变通的,而价格灵变和其它新古典假设,保证了市场总是及时出清的。因此,价格灵变和市场出清也是推论的结果,被新古典主义者奉为基本信条,并不是公理性的基本假设。

综上所述,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只有两条:理性──最大化自身效用假设,和信息不对称或不完备假设。前者是对经济人主观心理动机的公理性抽象,后者是对经济人受到的客观约束条件的抽象,两者是最基本层次的抽象,是经济理论据以展开的基本假设。其它假设,如机会主义假设、理性预期假设、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假设、非完全竞争假设、有限理性假设、交易成本为正假设或假说等等,或者不是一个层次的假设,或者不能与最大化和信息假设并列,因此都是引申或派生假设,不是基本假设。

三、信息范式的基本分析方法

信息范式的基本方法,更多地承续了新古典范式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收益-成本分析方法、边际分析方法、均衡分析方法和演进的动态方法等,它们在经济学的长期发展中,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工具性要素。但是,这些基本方法结合了信息范式的基本假设,被运用于分析宏观经济波动的微观根源,解释力相当强,代表了宏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因此值得深入研究。

信息经济学论文

信息经济学论文 信息经济学既属于经济学领域,同时又是情报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信息经济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信息经济学论文范文一:网络信息经济时代企业营销管理创新 一、基于网络环境的现代企业营销管理策略分析 (一)加强信息化建设,构筑网络营销平台 在网络经济时代,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只有加快建设企业的网络营销平台,迅速建立企业的信息优势。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强化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1、创建企业网站和主页; 2、在企业内部建立管理信息系统(MIS),最大限度的利用现代计算机及网络通讯技术加强企业的信息管理; 3、创建企业内部局域网和外联广域网。内部局域网用于企业各部门、企业员工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外联网络用于企业的品牌宣传、营销运作、商贸联系以及开展电子商务等网络活动; 4、建立人性化的企业信息管理模式。宣传企业域名,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的数据分析能力以及对信息的管理水平以及应用能力。 (二)转化信息优势为竞争优势,制定合理的竞争战略 抓住网络发展机遇,迅速发展,形成优势。电子商务将已经成为主流模式,而网络营销成为当今时代企业的主要营销模式。因此,我国企业要抓住机遇,迅速反应拿出具体方案。只有尽早取得网络战略优势才能抢占竞争先机。更新市场理念,制定合适的市场策略,用更好的信用、更人性化的服务、更快捷的速度开展网络营销;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根据消费者的个人需求定制产品,开展互动营销;在遵守网络礼仪的前提下,尽可能的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全面的信息,用信息替代说服,充分开展软营销;充分发挥网络的虚拟性,尽可能的降低营销成本。 (三)发挥网络独特优势,提升决策能力和响应能力 企业要充分地发挥互联网的方便、快捷、低成本等优势,提高企

经济学信息范式理论的基本假设与辨析论文

经济学信息范式理论的基本假设与辨析论文 经济学信息范式理论的基本假设与辨析论文 论文摘要:信息范式的形成和运用,突破了新古典范式的界域,形成了一些优于新古典范式的特点,将经济学分析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大大地外推了。促进了发展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新的新福利经济学、新厂商理论或产业组织理论等众多学科和领域的发展。本文认为,已经形成并仍在发展的信息范式的基本假设只有两条:经济人行为最大化效用动机假设和信息不完备或不对称假设。区分经济人行为的动机、决策实施过程和结果,对于理解这两条基本假设,理解理性和非理性的关系,特别关键。 论文关键词:经济学,信息范式,假设,分析方法 一、信息范式的基本假设 1、经济行为人最大化效用假设。 这一假设既有对新古典范式的承续,又有对新古典范式的扬弃。承续与扬弃的关键是区分经济行为人的动机、决策和结果。动机最大化是公理,不承认这一点就等于除掉了经济学大厦的根基。 新古典范式理性的合理成份是最大化动机;不合理成份的要害是信息完备假设,从而漠视了经济人的决策过程,漠视了经济世界的不确定性及其信息不对称或不完备,漠视了经济人决策及其结果在放松信息假设后与动机的偏离。作为心理动机的经济人最大化自身效用,是经济人的理性,也即追求最优的自利心。需要说明的是,这一理性有贯彻决策过程直到实施结果始终的趋势,其指向不变,无论外部环境如信息条件怎样变动,经济人都会在约束条件下尽可能调整自己的行为,以期决策和结果与初始目标的偏差最小化。这意味着,动机最大化不随条件改变而改变。 在这个意义上,西蒙“有限理性”的第3条假设,即用满意策略代替最大化假设,是不可取的。理由是,所谓满意,意在面临环境约束不得已而为之,实质上经济人不会放弃最大化动机,他始终在力求尽可能的最大化,只不过这时的最大化是有约束的最大化罢了。因此,

我国民族法发展意义

我国民族法发展意义 民族法学作为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与前途对与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建设与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近年来各大高等院校纷纷开设民族法学学科,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这不仅对民族法学的发展影响甚大,而且对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民族法制思想、少数民族法制史、少数民族习惯法得到了较为彻底的研究,但民族法学教育在我国起步晚,仍然存在着一些亟须解决和研究的问题。 一、前言 早在多年以前,中国法学界就对“民族法学”的学科性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很多学者认为,“民族法学”不能归为传统的 法学理论 案例教学法在中职《经济法》课程中应用的具体“假论文”背后有什么真问题(共3篇)浅论学习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养浅谈和谐文化理论形成的历史脉络探析经济学信息范式理论的基本假设与辨析怎样写研究性论文撰写方法(共3篇)运用政治理论指导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关于区分法条竞合与想象竞合的意义试析受教育权理论发展综述独立学院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领域,理由在于,“民族法学”多以研究少数民族地区“法制史”著称,所以,“民族法学”应当归入历史学的研究范畴。笔者认为,这样的结论有失偏颇。 二、关于我国民族法学的定位 传统的法学学科下,中国法制史同样以研究中国古代法律思想、法律制度变迁、古代习惯法著称。所以,即使“民族法学”不能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也不应该归入“历史学”的范畴。“民族法学”仍然是“中国法制史”领域中的研究方向。中国是多民族缔造的国家,法律作为多民族国家的文化现象,固然也是有各个民族共同塑造的。 所以,按照这样的研究进路,民族法学当之无愧地成为我国法学研究的组成部分。当然,近年来“民族法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也逐渐得到法学界一些人士的认同。特别是2004年以来,各大高等院校相继开设民族法学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学位点,这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三、民族法学学科的特点

浅谈国际商法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浅谈国际商法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本文主要阐述国际商法学习中保护第三人利益这一重要问题,围绕世界两大法系代表国的法律规定以及我国规定情况结合案例展开论述。 国际商法就其知识体系讲除基础理论外,主要是国际商事组织法与国际商事行为法两大部分内容。在这两部分中,任何一部分内容中都会涉及到有关第三人利益保护问题。这一问题,作为国际商 法学理论 案例教学法在中职《经济法》课程中应用的具体“假论文”背后有什么真问题(共3篇)浅论学习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养浅谈和谐文化理论形成的历史脉络探析经济学信息范式理论的基本假设与辨析怎样写研究性论文撰写方法(共3篇)运用政治理论指导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关于区分法条竞合与想象竞合的意义试析受教育权理论发展综述独立学院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中的重要问题,需给予高度重视.所以,本文将对如何保护善意第三人利益问题进行阐述。 1 案例分析

某有色金属总公司的章程中规定:董事会是总公司的最高权力机关,下属分公司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的任免须经董事会讨论决定,由董事长签字才能有效。2006年4月,该总公司总经理A未经董事会讨论通过,擅自以总公司的名义,任命B为下属分公司经理,该分公司是2006年11月设立,取得登记部门签发的营业执照。2007年7月,B持该分公司的营业执照向银行申请资金贷款,银行审查同意后,双方签定了借款合同。由于该分公司经营管理不善,到2008年7月,贷款期限到时无力还款,银行找到其总公司—某有色金属总公司,要求其承担下属分公司的贷款债务。总公司以章程规定下属分公司经理的任免应由董事会决定,而下属分公司经理B的任命不符合章程的规定为由,拒绝银行的要求。问:该公司的理由能成立吗?分析:公司章程是公司内部的基本法律规范,是全体投资人共同的书面意思表示,是公司成立的必备文件,但公司章程仅对公司内部人员具有约束力,而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据此,公司的理由是不能成立的,从此案中,涉及到了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利益。 2 善意第三人 2.1 何为第三人 是指与其订立合同的人,即行为相对人。如上面的银行就是第三人。

经济学方法论与研究范式的解析

经济学方法论与研究范式的解析导言: 经济学方法论与研究范式是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它对于经济学的发展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经济学方法论与研究范式进行解析,并探讨其在经济学理论和实践中的应用。 一、经济学方法论的概述 在经济学研究中,方法论是指研究者在进行经济学研究时所运用的理论、方法和思维方式的总称。经济学方法论主要包括实证主义、规范主义和历史主义等不同的研究方法和观点。实证主义强调运用科学实证的方法,通过经验观察和实证分析来揭示经济现象的规律。规范主义注重价值判断,强调运用规范性原则和价值标准来评价经济现象和政策。历史主义认为经济现象具有历史发展过程,强调历史背景、文化和制度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不同的方法论对经济学研究的方式和结论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传统经济学方法论 1. 马歇尔经济学方法论 马歇尔经济学方法论强调运用归纳法进行经济学分析,通过对具体市场个体行为的观察和总结,来揭示市场运行的规律。这一方法论注重运用均衡分析、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等工具,将经济学理论与实证研究相结合。

2. 瓦尔拉斯经济学方法论 瓦尔拉斯经济学方法论强调运用数学模型进行经济学分析,通过建立供求模型和最优化模型等来研究经济问题。这一方法论注重运用数理经济学方法,推导出一系列经济学原理和定理,对经济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现代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 1. 新古典经济学方法论 新古典经济学方法论强调运用边际分析的方法,关注个体的行为和选择。这一方法论通过微观经济学理论的建立,构建了供求模型、效用函数和生产函数等经济学分析框架。 2. 行为经济学方法论 行为经济学方法论强调运用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们在经济决策中的行为模式和心理机制。这一方法论突破了传统经济学中的理性经济人假设,运用实验经济学和行为实证研究方法,对经济行为和决策进行深入分析。 四、不同研究范式的应用 1. 宏观经济学研究范式 宏观经济学研究范式主要关注经济总体和基本经济变量的变化和相互关系。这一研究范式运用宏观经济学模型和计量经济学方法,研究

经济学信息范式研究

经济学信息范式研究 简介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学科,而信息是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经济学信息范式研究则是探索经济学中关于信息的理论和方法的一个重要分支。本文将介绍经济学信息范式研究的概念、应用领域以及一些经典范式。 经济学信息范式的概念 在经济学中,信息范式是一个框架或者理论体系,用于分析和解释经济活动中的信息传递和决策问题。经济学信息范式的研究关注于个体或机构在信息不完全、不对称的情况下,如何获取、处理和利用信息以作出经济决策。 信息范式研究的目标是理解经济中的信息过程,并提供有关信息获取、信息传递和信息利用的建议和指导。这些研究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如金融、市场、企业管理等,以改善决策的效率和准确性。 经济学信息范式的应用领域 1. 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是经济中信息范式研究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在金融市场中,信息的获取和传递对投资者和交易者的决策具有关键影响。信息范式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金融市场中的信息传递和决策制定过程,从而提供更好的投资策略和风险管理方法。 2. 市场竞争 在市场竞争中,信息的不对称性往往导致不完全的竞争条件。信息范式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市场竞争中信息的作用和影响,从而提供有关营销策略、定价策略等方面的建议。这对于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取得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3. 企业管理 在企业管理中,信息范式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信息在企业决策和组织管理中的作用和影响。例如,如何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进行风险评估和决策制定,如何优化信息传递和沟通的效率等等。这对于企业提高决策质量和管理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学信息范式的经典范式 1. 不完全信息范式 不完全信息范式是信息范式研究中的一个经典模型。该模型假设经济主体无法获取完全的信息,导致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不完全信息范式研究关注于通过不完全信息下的博弈理论和信息经济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相关的经济问题。 2. 信息传递范式 信息传递范式研究关注于信息的传递和传播过程。该范式研究如何通过不同的信息传递机制和策略,实现信息的高效传递和有效利用。信息传递范式研究对于金融市场、市场竞争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3. 信息利用范式 信息利用范式研究关注于经济主体如何利用有效的信息作出决策。该范式研究包括信息获取和处理的方法、决策过程中的信息利用策略等。信息利用范式研究对于企业管理和投资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 经济学信息范式研究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通过探索经济活动中的信息传递和决策问题,为金融、市场竞争和企业管理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方法。不完全信息范式、信息传递范式和信息利用范式是经济学信息范式研究中的经典范式,对于理解和改善经济活动中的信息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范式分析

关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范式分析 论文摘要: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经典著作(《资本论诞生的100多年以来,人类社会发生了许多重要而深刻的变化。在西方国家,与新科技革命相伴随的经济信息化和全球化,使资本主义经济具有了许多新特点,在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社会主义的解体,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全面转型,以及西方经济学的影响日益增大。面临着这些挑战,我们应该如何坚持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本文应用经济学方法论的范式分析研究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经典著作《资本论》,探讨了这一问题。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经典著作是马克思的《资本论》。它是一本伟大的经济学著作,是马克思在研究了,英豳资本主义制度建立100多年来积累的大量详实的材料和史实的基础上写出的。它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揭示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但是距《资本论》出版,现在资本主义又发展了‘百多年。在这一百多年里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全球化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大生产,服务业在国民产值中的大比重的大大提高,无产阶级摆脱了极度贫困化,整个无产阶级生活水平的得到很大提高,同时资本主义家在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进行宏观管理,以及历史上出现的社会主义风潮的平息。这种种马克思未曾也无法预见到的历史变化,致使马克思的《资本论》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现实的解释力下降,那么我们还能如何坚持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对我们分析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及进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指导地位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作为一种科学纲领,它坚持的硬核是什么?它能随社会条件变化而发生调整具有灵活性的保护带是什么?它规定着的经济学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手段的正面启发是什么?它在调节适应当前的经济社会现状的变化中反面启示的作用又是怎样? 很多学者试图通过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这两种范式的根本区别的研究结果来回答《资本论》的硬核是什么的问题。有人说马克思研究的是经济制度(生产关系)而西方经济学研究的是资源的有效配置。我们知道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不仅探讨了经济制度,也探讨了分工理论,价值理论,再生产理论及经济周期,经济增长理论,在再生产理论中也有关于资源(生产资料)的有效配嚣问题的研究。当然西方经济学巾的制度经济学也探讨经济制度的问题。所以这种区分不全面:也有人说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探讨的是经济本质,经济制度的长期演化,而西方经济学研究的是日常现象。也不全然是这样。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也研究了货币,信用,工资,生产价格,及利润,这类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和现象,而且从研究方法来看本质的研究也脱离不了对现象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还有人说《资本论》是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的学说,而两方经济学是对资本主义经济提出建设性建议的学说。马克思通过《资本论》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病例,对其病例的深刻分析就为其处方的开出做了很大的贡献,资本主义经济问题的实质就是相对过剩的危机即有购买力的需求不足,原因是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从这一层面来说,两方经济学某些流派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出的政策建议就是以《资本论》对资奉主义经济制度的分析为基础。我认为以上学者对这一问题的探讨都没涉及到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本质和精髓。恩格斯曾今说过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不是教条而是方法。我们分析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方法,撇开具体的如归纳与演绎,抽象与具体,分析与综合在西方经济学的研究中也用到过的方法,就

经济学研究范式——比较静态分析其它经济学论文

摘要:经济学研究的范式——比较静态分析,是一种技术,通过这一技术,理论可以被考察研究,以确定理论的可驳斥假说,它是对经济学理论进行检验的一种符合逻辑(通常用数学技术)的仿真。具体讲,比较静态分析是通过逻辑(或数学)运算,模拟理论的可驳斥命题即检验条件是什么,从而为理论的验证提供方法。用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对陕西省“一线两带”发展战略的比较静态分析显示,此战略成立的必要条件之一是:随着战略的实施即政府投资对极化地区的投入,其产出增加应该比其它地区产出增加大,否则这一战略就不成立。也就是说,如果陕北或陕南经济发展更快,集中投资于西安等中心城市,并不是更好的战略。 关键词:经济学范式,比较静态分析,一线两带, taking shaanxi province developing strategy of “one line, two zones”as the example (一)引言:经济学与科学研究框架 经济学的定义,在诸多经济学理论教科书中,多有陈述。经济学从其研究对象来说,属于社会科学。在诸多社会科学中,经济学又如何同其他社会科学区分?这就要从经济学的研究范式说起。 经济学是不是科学?是科学,就要有其科学性的研究框架(scientific method)。物理学是科学无人异议,为什么?因为有其科学性的研究框架。以物理科学为例,科学性的研究框架由三部分构成,首先是对要研究的现象的观察,得到研究对象的信息或数据。比如牛顿观察到苹果掉到地上而不是其他方向。第二是通过对现象的观察,产生普遍性的假设,并根据此假设推导演绎出理论。比如牛顿假设物体有吸引力,并且吸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于其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万有引力定律。第三是对理论按严格逻辑所推演的或暗示的结论,通过具体的某一现象进行检验验证,事实与理论推演的结果一致,理论保留,并等待被进一步检验,否则,假设就是错的,当然由此假设推演的理论也就不成立。比如由万有引力定律所推演的太阳系的行星,其质量等等,都不驳斥其理论,理论被保留。 作为一个理论——科学框架的一部分,它要解释或预测一系列现实世界的各种客观存在,他的结构应包含三个部分: 1.主张或公理(assertions, or postulates)。可表示为集合 a = {a1,…,an},如万有引力定律理论的物体之间有引力,引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等等,经济学理论中的消费者选择遵行效用最大化原则等,他们都涉及到理论构造中的研究对象的普遍性行为,具有不可观测性。 2.假设或实验条件(assumptions, or test conditions)。可表示为 c = {c1,…,cn},在这一假设下,主张或公理要被检验。假设(assumption)与公理(postulate)不同,假设或实验条件由可观察到的现象构成,而公理是关于抽象事物的广义陈述,不具体指某事物,具有难以观测性。假设连接了理论构造与现实世界,它必须是现实的。一般形式为:如果…(可观察到的行为,现实世界会发生的事件)…… 3.事件。可表示为e = {e1,…,en}。是根据理论预测到的事件。即:如果发生了(假设)…,则事件就会发生。 简而言之,理论的结构是这样的,主张或公理a(不可观测、抽象的具有普遍性的陈述)意味着如果试验条件c(具体的可观测现象)成立,则事件e(可观测现象)就要发生。用符号可表示为: a ® (c ® e),或(a × c)® e (1-1) 箭头表示“意味着”。 理论能否成立的必要条件,首先就是看他是不是具有能被现实世界检验的性质,即其“可驳斥命题(refutable proposition)”是否存在,具有此性质,才谈得上去检验,不具有此性质,则理论是毫无意义的。

西方经济学的范式结构及其演变论文

西方经济学的范式结构及其演变论文 西方经济学的范式结构及其演变论文 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掀起了对经济学范式研宄的热潮,西方经济学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下,范式结构也发生了演变和转换,范式结构作为科学的共同体,具有其独特的理论模型,西方经济学的最核心的内容是观念范式,它是稳定不变的界定、思维等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西方经济学范式结构也发生了转变。因此,必须对其结构和演变进行分析,从而探索西方经济学的发展规律。 一、西方经济学范式结构 西方经济学既是广泛的概念又是经济内容,包含着大量的经济问题和资料,本文所研宄的西方经济学只是西方主流经济理论中的一部分。随着资本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不断完善,出现了范式理论。从系统角度来讲,西方经济学范式结构是一个有层次结构的系统,主要包含方法规则、观念范式和基础假设三个方面。 西方经济学范式主要是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的,它指的是科学共同体在按照范式进行专业活动,范式是一个科学的专业,依赖于学科理论的模型[1]。西方经济学范式是在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指导下,在经济领域范围内,人们对范式结构和范围进行判断。在西方经济学范式结构中,观念范式是最核心的内容,而方法规则和基础假设则属于外围。当然,范式结构也具有不同的层次。比如,理性经济人观念和制度文化观念则在非主流学派和主流学派有一定的区别。同时,西方经济学范式结构还包含总收入和需求等内容,所以通过范式结构能够对其进行有效地论证。 二、西方经济学范式运动的形式 不同的历史时期,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而且存在西方经济学范式运动。经济学理论的变化,会出现西方经济学范式革命,继而出现新的范式结构。西方经济学范式存在几种运动形式。首先,对已有范式的继承,继承的内容包含经济人的核心硬核和调整保护带等。同时,在完全竞争市场经济环境下,资源达到最佳配

西方经济学的范式结构及演变论文

西方经济学的范式结构及演变论文 •相关推荐 西方经济学的范式结构及演变论文 一、西方经济学的范式结构 西方经济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西方经济学既可以泛指大量与经济问题有关的文献、资料和统计报告,也包括一些企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方法、管理经验,一个经济部门对某一经济领域或某些经济问题的研究成果,以及一些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狭义的西方经济学则主要指的是对西方主流经济部分的研究。所谓的范式主要指的是一种以观念、方法规则以及基础假设三个方面为核心的有层次的结构系统。西方经济学的范式结构是一种以经济学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包含经济学理论逻辑空间方法和基础假设理论的思想结构。在西方的经济学的范式结构之中,观念范式处于一种核心地位。西方经济学的范式结构也包括总收入以及需求等内容。由此看来,西方经济学的范式结构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西方经济学范式运动的表现形式 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理论体系,经济学理论的变化可以推动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变化,这种理论体系的变化可以促进西方经济学范式结构的变化。它可以通过促成西方经济学范式革命的方式来推动新的经济学范式结构的产生。 西方经济学的范式主要有以下几种运动形式,首先是对已有经济学范式的继承,这种经济学范式继承主要以继承传统经济学经纪人假设的核心硬核为主,辅之以对其“保护带”的调整。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的出现就是对已有经济学范式进行继承的表现。古典经济学论述了市场经济与资源最优配置之间的关系,认为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新古典经济学对市场充分竞争的前提假设提出了新的认识,提出了垄断竞争理论和不完全竞争理论。新制度经济学对新古典经济学中的市场无交易成本的假设进行了修改,起到了开创产权经济学研究的新领域的作用。

经济学毕业论文范文

经济学毕业论文范文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数学对于经济学的发展越来越重要,在许多问 题的解决的过程中需要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由此可见数学在现代经济学 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要想运用好经济学,就要对数学知识进行认真地 研究。 关键词 数学;经济学;融合;作用 数学是研究许多专业学科的一门基础学科,它拥有自己的符号和语言,用其特有的抽象的方式来思考问题。对很多学科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经 济学也在其中。数学对经济学的思维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前些年的经济理 论公理化趋势,这种理论明显就是受到数学的公理化的影响。由此可见, 如果没有一定的数学基础,想在经济学中取得不错的成绩非常困难。那么 我们应该怎样看待数学在现代经济学中的作用呢? 1、用数学方法解答经济现象 解决经济问题是数学方法应用的重要功能之一、其中最为常见的有: 经济计量学方法、线性规划方法和投入产出法等。 1.1经济计量学 这种方法是以定性分析为基础,探讨如何使用数学模型方法,计算具 有随机性特征的经济活动规律与经济变量关系的经济学科。它产生于20 世纪的二三十年代,由于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所以当时主要用于应对资 本主义经济危机,它的创始人是丁伯根曾。之后由于克莱茵等许多经济学 家的努力,经济计量学迅速发展起来。经济计量学所研究的是:

(1)在确定任务的情况下,怎样统筹安排,使人力与物力消耗最小化,从而降低成本。 (2)在人力与物力确定的条件下,怎样发挥经济计量学的最大功效,从而获得更大的收益。 总的来说,就是怎样以更小的消耗取得更大的回报。这种方法被广泛 地应用在商业贸易、交通运输、管理会计、计划统筹与工农业生产等方面。 1.2线性规划方法 在经济活动中,经常会遇到财力或人力等方面的制约,怎样利用现有 条件,更理想地达成目标是线性规划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如果单单从数 学角度上看,就是在一组等式和不等式的约束之下求使目标函数最大或最 小值的自变量取值问题。线性规划不单单应用于经济领域,还适用于很多 领域比如:下料、运输、消费的合理性等,甚至应用于某某某事、科研等 领域。如今人们仍正在研究怎样将其应用于更多领域。 1.3投入产出法 它是一门集和统计学、经济学与管理科学于一体的系统科学。其主要 研究各部门生产关系。如今社会生产中,各部门首先考虑怎样使用其它部 门的产品从而满足生产消费的需求,其次则是将自己的产品供给其它部门 去消耗。各种生产活动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地相互依存的关系,投入与 产出之间的分析就是需要于这种生产的依存性,研究在生存技术与可用资 源的情况下,怎样更好的满足最终需求与生产数量等问题。可以通过投入 产出模型,对社会需求与供给、产业结构、和消费等经济的重要比例关系 进行分析,从而做出抉择,且能够模拟各种某某某策运行。投入产出法已 经得到发达国家的认可,且研究的范围也在逐渐扩大,比如用投入产出方

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和分析方法(一)

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和分析方法(一) 本文旨在从对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反思中,讨论一下经济学方法和方法论的几个问题。它们是:关于经济学理论范式及其比较;关于实证分析;关案例研究。1、经济学的理论范式范式的概念和理论是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提出并在《科学革命的结构》(1962)中系统阐述的。由于范式概念是库恩整个科学哲学观的中心,他试图以此来概括和描述多个领域的现实科学,而不仅仅是对科学史和哲学感兴趣,因而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和不同角度对范式概念作了多重的界定和说明。很多人没有注意到库恩思想的这一特征,往往根据自己的需要引述库恩的某一解释来阐述自己的问题。因而不免出现某些偏差。英国学者玛格丽特。玛斯特曼对库恩的范式观作了系统的考察,(1987)他从《科学革命的结构》中列举了库恩使用的21种不同含义的范式,并将其概括为三种类型或三个方面:一是作为一种信念、一种形而上学思辨,它是哲学范式或元范式;二是作为一种科学习惯、一种学术传统、一个具体的科学成就,它是社会学范式;三是作为一种依靠本身成功示范的工具、一个解疑难的方法、一个用来类比的图象,它是人工范式或构造范式。虽然范式的首要含义在哲学方面,这也是库恩范式的基本部分,但是,库恩的创见和独到之处则在于范式的社会学含义和构造功能。与一般科学哲学思维的抽象性相反,库恩特别强调科学的具体性,并把具体性看作是科学的基本特性,因为他认为,一套实际的科学习惯和科学传统对于有效的科学工作是非常必要和非常重要的,它不仅是一个科学共同体团结一致、协同探索的纽带,而且是其进一步研究和开拓的基础;不仅能赋予任何一门新学科以自己的特色,而且决定着它的未来和发展。这样一来,库恩也就把具体性作为自己哲学思想的核心,在实际的“图象”、“模型”和“哲学”之间划了一条界限,使自己的思想与其他科学哲学区别开来。库恩的构造范式就是这种实际的“图象”和“模型”,它不仅使常规科学解疑难的活动得以完成,从而成为开启新学科的契机和手段,而且在应用模型和形而上学之间建立起一种新的相互关系,解决了从一般哲学理论转向实际科学理论的途径问题。我们以下的分析主要是讨论和运用范式的后面两种含义。经济学的范式一般总是以经济效率为中心,(张宇燕,1993)以分工、交易和合作为内容,以供求均衡分析、边际替代分析、成本收益分析和利益矛盾分析为方法,而形成的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是从不同的经济学理论中抽象概括出来的。然而,不同的经济学理论却有不同的理论范式,这些具体的理论范式虽然没有超出和脱离经济学一般范式的范围,但以上各个组成部分的地位作用、相互关系、侧重方面、联结方式均不相同,因而使得不同经济学理论的理论体系也大相径庭。在以经济效率为中心这一基本观点上,各种经济理论学说都是一样的,区别在于强调得够与不够,是否能贯彻始终。新古典理论对此十分明确,而且一贯到底。它其所以专注于资源配置的研究,就在于寻求有效配置资源的方式,它其所以推崇市埸制度,就是因为市埸是一种有效配置资源的机制;它关于在一定条件下的最大化的概念,以及以此作为对一切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进行理论分析之基础,正是以经济效率为中心的具体体现。翻开新古典经济学教科书,效率观念和效率思想会深入到每一个读者的脑海之中,融化在他们的思维之内,成为他们的科学习惯和科学传统。在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学的范式中,效率中心也是看得出来的,传统经济学其所以把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目的,所依赖的正是经济效率的不断提高;其所以特别强调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就是因为在它看来,只有这样做才能减少和避免失衡和浪费,从而获得和保持经济运行的效率;传统经济学把创造比资本主义高得多的劳动生产率作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也说明了这一问题。孙冶方的《社会主义经济论》提出“以最少的劳动消耗取得最大的有用效果”作为“贯穿全书的红线”(1985),是其中对经济效率中心表述得最清楚的。但是,在传统经济学中,效率中心的思想和观念并不十分坚定,也没有贯彻到底,当传统经济学致力于政策解释、道德说教和价值判断时,往往就离开了效率中心,甚至用公平、平等代替了效率。经济学的理论范式都离不开对分工、交易和合作的考察,但这种考察

对经济学中的理性概念进行辨析与思考-经济思想史论文-经济学论文

对经济学中的理性概念进行辨析与思考-经济思想史论文-经济学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一、引言 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配置的学问,其研究建立在对人类选择行为分析的基础上。但与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其他行为学科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是以理性主义来构建整个研究范式与理论体系的。现代经济学流派众多,理论主张各不相同,但都秉持相同的基本假设:理性人假设。理性的概念是新古典经济学建立后诞生的,然而经济学家们对它的理解与解释却众说纷纭。其中有代表性的意见包括:(1)认为理性是最优化或效用最大化;(2)认为理性是自利、极大化以及与他人自利行为的一致性;(3)认为理性是偏好的一致性;(4)理性包括完全的解读能力、稳定一致的偏好以及不确定条件下用期望效用进行评价,等等。而且大部分非理性是由于对理性的不同定义造成的。鉴于此,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些概念的梳理和辨析,建议性地提出一个统一的理性框架:利己性、最优化与偏好一致性。同时,对于和理性

相关的众多容易混淆的概念:最优化、效用最大化、经济人、理性、利己、偏好一致性、性状良好的偏好等,进行逻辑关系论证,从新的视角来解释新古典模型的假设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另外,来自各个行为学科越来越多的经验事实对理性假设提出了挑战。当经济学家给出某种经济学的解释时,这一解释的实质必须是经济学理性主义的。因此,传统经济学必须面对的质疑是:如果人们并不是按照理性的方式去决策,那么我们运用理性的逻辑推理与计算来解释与预测人类行为的做法是否还有意义?于是,当代经济学面临着这样一个困境:要么坚持经济学理性主义,但是也许不得不放弃对许多重大问题的解释; 要么修正经济学理性主义,而由此不得不导致对经济学基础的怀疑甚至动摇。面对这些挑战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和做法,是本文讨论的第二个问题。 二、利己性假设 人的利己性是现代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这一人性假设一般认为是来源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斯密非常有洞察力地发现,在一定的制度安排,即自由竞争条件下,人类追求自我利益的自然倾

信息经济学

信息经济学 一 信息经济学的产生是对传统经济学的否定。传统经济学的共同点是以物质产品及服务的生产、流通、分配及相关活动为主要对象,因而被称之为物质的经济学。[1]在传统经济学中,信息如同空气、阳光一样是充分的,有用而不需要经济成本。同样,厂商、消费者、投资者和政府等经济行为者具有“完全信息”,且具有完善的信息接收和信息处理能力,所以经济行为者的选择是确定的,信息被排斥在经济学之外。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经济行为者不仅不具备完全信息,而且处理信息的能力十分有限,这与传统经济学的完全信息假设发生了矛盾与冲突。信息经济学正是在否定传统经济学的完全信息假定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斯蒂格勒在《信息经济学评论》一文中,批判了传统经济学的完全信息假定理论,提出了信息搜寻的概念。斯蒂格勒认为,经济行为主体掌握的初始经济信息是有限的,是不完全信息,这就决定了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经济主体要做出最优决策,必须对相关信息进行搜寻,而信息搜寻是需要成本的。把信息与成本、产出联系起来,提出搜寻概念及其理论方法,是斯蒂格勒对微观信息经济学的主要贡献。继斯蒂格勒之后,著名经济学家K·阿罗(K·Arrow)对不确定性条件下的经

济行为进行了开拓性研究。他认为,信息经济学是不确定性存在情况下的经济学。在他看来,不确定性具有经济成本,因而不确定性的减少就是一项收益,所以,可以把信息作为一种经济物品来加以分析。阿罗十分简洁而深刻地揭示了信息经济的作用。M·勒姆特()对不完全信息进行了精确的数学描述,用“信息结构”一词来描述经济决策利用信息的复杂分布及其与决策的对应关系,等等。搜寻理论后来经过萨洛普(S·Sulop)、截维德和马肯南等人的研究得到系统地发展,成为微观信息经济学基础理论之一。众多著名经济学家在不完全信息经济分析领域的创造性成果,诸如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决策、对策理论、非对称信息概念以及价格分散理论等,使得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经济分析成为一个独具特色的、有巨大影响的经济学领域。 随着人们对信息经济的关注,研究的视野逐渐从微观领域转向宏观领域。1962年,弗里兹·马克卢普《美国的知识生产和分配》的出版,标志着西方宏观信息经济学的产生。1977年,马克·波拉特《信息经济》提出信息经济测度的波拉特范式,极大地丰富了西方宏观信息经济学理论。20世纪80年代后,在美国、日本、法国、澳大利亚、英国和新西兰等国学者的共同努力下,西方宏观信息经济学理论体系日趋成熟。 经济学者将信息要素纳入发展经济学分析框架中,使宏

经济学信息范式

经济学信息范式 信息范式的形成和使用,突破了新古典范式的界域,形成了一些优于 新古典范式的特点,将经济学分析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大大地外推了。 新古典范式是信息范式由以形成的最直接基础。信息范式本身,本身 不过是经济学理论演进的当代一环,也面临着未来的被突破。 初步顺次考察经济学信息范式的提出、形成和基本特点,是本文的任务。本文认为,已经形成并仍在发展的信息范式的基本假设只有两条:经济人行为最大化效用动机假设和信息不完备或不对称假设。区分经 济人行为的动机、决策实施过程和结果,对于理解这两条基本假设, 理解理性和非理性的关系,特别关键,而且与作者读到的新古典主义 和批判新古典主义的各种观点,都有所不同。本文只在信息范式基本 假设的框架内,有所侧重地讨论涉及经济学理性的相关概念;对延续 了新古典范式的信息范式的基本方法,不多讨论。 一、新古典范式的缺陷:从信息视角出发的评析 在现代经济学语汇中,新古典范式、瓦尔拉范式、完全竞争范式、一 般均衡范式、竞争-均衡范式或传统微观经济学范式是同义语,意味 着传统微观经济学基本理论和模型蕴涵的基本方法和假设。前面提到,新古典范式中,基本分析方法还是有效和有力的,已经为信息范式所 承续;无力和失效的是基本假设,这些假设构成了新古典范式的核心。 新古典范式的最基本假设,是通过经济学论着和教科书提炼和广泛传 布的完全竞争市场假设。这个假设由四个特征性条件构成: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经济行为人──买卖者众多,他们对商品价格 的影响力微乎其微,他们都是价格的接受者。 ·各厂商生产的商品在品质上无差异。 ·资源(生产要素)在市场中自由流动。 ·经济行为人对相关的商品交易的信息(知识)完备。

怎样写研究性论文撰写方法(共3篇)

怎样写研究性论文撰写方法(共3篇)第1篇:怎样写法学毕业论文 大学在校生、自学考试和成人教育等本科毕业生,都非常关心 怎样写毕业论文 武汉市社会体育专业人力资源需求及培养研究浅析武汉铁路局客运设备管理现状及优化策略浅析武汉城市圈区域创新系统发展模式研究武汉抗战时期汉口生活书店历史地位探讨武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特点浅谈武汉市高校创建两型校园若干对策浅谈武汉城市圈区域创新网络发展研究武汉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武汉区域科技创新网络建设探析武汉市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的问题。本文阐述了五个方面的问题:明确撰写毕业论文的目的和要求;确定论文题目和论证角度;精心进行论文的准备;认真撰写论文的初稿;修改定稿,准备论文答辩。 一、明确撰写毕业论文的目的与要求

毕业论文的撰写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科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实现培养目标的主要手段之一。认真撰写毕业论文并顺利通过论文答辩,是取得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的必要条件。毕业论文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受到科学研究工作各环节的初步、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详言之,在教师指导下,使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对法学中的理论问题和司法实践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独立的分析研究,并能明确、恰当、充分地表述研究的成果,开始学习、初步掌握分析和解决某一专门学术问题的方法,锻炼撰写论文以解决某一学术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写论文,就是要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掌握了方法,将来写什么都可以。 教师主要也应该是指点科学研究、写作论文的方法,在学生写作论文的整个过程中给予具体的方法论的指导,对论文的初稿进行修改。而学生不应是要求教师告诉有关这问题的全部材料、知识和论点,更不能越俎代疱,包办代替。当然,由于指导老师比较熟悉这一专业的研究课题的来龙去脉和关键所在,知道可以从哪些方面去找材料,哪些材料是重要的、必读的,该如何发现问题,该从哪些线索入手,找到突破口,该针对哪些焦点去深人钻研思考,所以教师应着重在这些方面给学生以指导。 撰写法学毕业论文的要求有三个方面:(丨)从理论探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确定论文的题目,论文观点明确,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经济法学的假设研究论文

经济法学的假设研究论文 「摘要法学研究之深入,端赖于范式转换,经济法学研究更是如此。以往之法学研究,较为偏重权利-义务结构分析,这固然重要,但已显不足。本文基于对“复杂性问题”进行多维审视的需要,运用法与经济学的理论对经济法研究的几个基本假设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经济法、经济学、假设 一、问题的提出 提出和确立假设,作为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已被科学史上的许多成功范例所证实。假设作为科学研究的前提,是较为系统的科学研究都需要具备的。尽管对于法学是否属于“科学”尚存争议,但对于广义上的科学可以包括法学,或者说法学中可以包含一定的科学成分的观点,则殆无异议。正是在此意义上,才可以把法学同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一起,放入广义的科学之中,并研究其基本假设问题。这对于法学研究的范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所谓假设,通常是指在现存的事实和理论的基础上,对某些事物的存在或与其相关的规律所做的推测性的解说或虚拟性的预设。假设只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一种推断和猜测,但这种推测是建立在一定的事实和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因而它既非成熟理论,亦非主观臆测。其重要价值是有助于明确研究方向,提高研究的自觉性。因此,若假设确定得当,就会大大提高科研的效率和水平。此外,假设是建立和

发展新理论的重要方法。通过不断提出假设,并不断地证实假设,就能够不断地提高认识,从而形成新的理论;同时,即使假设被证伪,也同样有助于人们纠正错误的认识,从而推动正确的理论的形成〔1〕。 对于假设的重要价值,纽拉特曾指出,“在社会科学中,我们看到的只是假设之网,说不出某些困难究竟是来自哪些假设。”〔2〕事实上,在经济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领域,对于学科的基本假设问题的探讨是相对较多的,因而其“科学性”也相对较强,特别是其中的一些假设由于确定的条件约束以及数学方法、统计学方法的应用等,更是给人以“精确”的感觉。但是,法学因其在传统上往往被视为“正义之学”或关于“正义的艺术”,特别是由于法学学科本身的一些特点以及人们认识上的偏见,致使法学在吸纳相关学科的新成果时总是相对滞缓,即使是在对一些基本假设的判定方面,也几乎未有太大的进展。但是,随着法学的发展,特别是随着法学与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的加强,以及法学研究对“客观性”、“科学性”要求的提高,对于法学研究的基本假设问题进行研究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强烈。 在经济法学领域,基本假设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这是因为经济法与经济学、社会学等都密切相关,其专业性更强,现代性也更为突出,因此,在经济法研究上更有必要研究其基本假设问题。但在社会科学乃至各类科学的“假设之网”中,如何找到关键性的“纽结”,以使经济法研究能够借以实现“纲举目张”,实在是一个重要问题。这涉及到假设的提出、选择和确立的问题。 本文认为,从研究路径和框架选择来看,在法学乃至整个社会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