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保障机制制度

质量保障机制制度
质量保障机制制度

质量管理制度

一、概述

1、坚持“质量第一”的思想,对产品精益求精, 实行专职检验与员工自检、互检相结合。

2、各级管理人员、生产人员都必须严格按照标准、工艺文件组

织生产、正确处理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反对粗制滥造,杜绝不顾产品质量和违反检验制度的行为。

3、加强质量检验的管理,在生产各个环节采取措施不断完善检

验手段和检验方法,加强职工的业务素质。

4、各部门应严格遵守各自的职责。

5、品管科负责日常的检验工作,对全公司的产品质量负责。

二、车间管理制度

1、认真执行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本车间的有关规定,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

2、结合车间实际情况,组织制订车间方针目标,展开并切实实

施,确保公司质量方针目标的实现。

3、生产操作人员要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支持品管人

员的工作,严格把好每道工序质量。

4、加强对生产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确保机械设备正常运行和生

产安全。

5、班前班后要认真做好车间内的清洁卫生工作,保证生产机械

设备和生产环境的整洁。

三、生产设备管理制度

1、概述

设备管理制度的制订和实施,能有效地保障生产正常运行,使生产设备得到保养和维护。

2、设备的选购、验收、安装和调试

当工厂需要新增生产设备时,生产车间应根据生产产品所需,提出设备购置申请,报质量负责人批准后实施采购;

采购设备到工厂后,机修班应组织人员进行验收、安装

安装完毕后,应进行调试,调试合格后,正式投入使用。

3、操作工使用、维护、保养规程

操作工在使用设备前应进行技术培训,使设备操作工熟悉设备工艺性能,结构特点,经考试合格后上岗。

操作工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根据设备工艺性能,正确、合理使用设备,不超负荷运转,保证设备经常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加工设备实行专人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操作工对设备应做到:管好、用好、做好,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

操作工对加工设备应在检修工人配合下,每季度对设备进行一次一级保养工作,操作工还须配合机修车间搞好设备二级保养。

4、机修班维护、保养规程

设备台帐的设立及要求

4.1.1设备投入运行前,应对设备进行编号、制卡、登记造册。

4.1.2设备台帐应包括序号、生产设备名称、型号、生产厂名、

使用部门、出厂日期、购买日期、使用年限等一整套完善的必备项目。

4.1.3 设备台帐字迹清晰、工整,不得用圆珠笔或铅笔填写,不 得挖补、刮擦及涂改。

4.1.4 设备经批准报废后,要及时在台帐上加盖报废章。

4.1.5 设备台帐应实行专人专管,对各类设备定期清点,做到帐 物相符。

设备维护

经生产科科长负责编制、汇总检修计划,报质量负责人批 准。

设备的大修, 每年一次, 中修每季度一次, 小修随时进行。 设备保养

4.3.1 二级保养以检修工人为主,操作工人配合,对设备部分解 体检查、修理,除一级保养内容外,还要更换和修复磨损件,检查调 修设备主要精度,全部润滑系统清洗换油,电气系统检查修理,并达 到完好设备标准,设备二级保养每年进行一次。

4.3.2 设备的一、二级保养必须按期进行。

四、检测设备、计量仪器管理制度

l 、检测设备

品管科熟悉所有检测仪器的性能及校正方法。

品管科掌握各检测仪器的使用情况及校正方法。

采取包干到户的形式, 各车间、 部门负责对使用仪器的日常校正 工作。

设立仪器使用情况表,各使用人员要按期做好情况记录。

4.2.1 4.2.2 4.2.3 设备的大中修必须按计划如期进行。

设立设备台账(设立要求参照生产设备设立要求)。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联系计量部门进行仪器的计量校正工作。

2、计量仪器

培训员工了解并严格遵守国家的计量法令和规程。

所有使用的计量器具,必须经计量部门的审核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仪器的校正计划。

计量用具使用人对使用的计量用具制定合理的维护制度。

经校正发现不合格的仪器不得使用,只有经修理并经计量部门审核确认合格后才可以重新使用,如果无法再修理的仪器,必须报废。

相应的记录和检查情况应记录归档。

五、质量技术文件管理制度

l、职权的划分

质量技术文件的编制、发放、修改、停用、归档、销毁等由生产科设定质量技术文件管理员管理。

由生产科负责组织编写文件,组织相关职能部门讨论,确保文件的充分性和适宜性。

质量技术文件由质量负责人负责审批。

2、文件的发放、替换、修改、停用、作废、保管、归档

文件发放时应由质量技术文件管理员造册登记,并对文件进行统

一编号,对文件的收发、复印、归档应进行记录,相关人员必须签字。

文件的替换和修改由使用人负责提出申请及书面报告,报质量负责人审批。

文件替换和修改应有相应的记录和修改清单。

文件的停用应由使用人提出,经质量负责人批准签字后,由质量技术文件管理员收回注销,并作相应记录。

停止使用的文件,应有明显的作废标记,以防混用、误用。对作废的文件,须经质量负责人的批准,在监督下进行集中销毁清理。

文件的保存期限根据重要程度而定。

文件应贮存在干燥的环境中,防止虫蛀、霉变、防火。

文件的借阅应办理借阅登记。外来人员借阅应经负责人批准。

3、文件的保密

生产科应设有文件箱,保密文件应有特殊的标志。

保密文件在传阅过程中,都应有相应的记录,并在本厂范围内传阅,不得带留本厂区域。

所有保密文件未经负责人同意,任何人不得私自向外人借出,不得转抄或复印。

六、培训管理制度

1 、概述

对各类人员的培训,其目的在于通过系统的、有效的培训活动,提高职工的质量意识和管理水平,以保证质量体系的正常进行,确保产品的质量。

2、职责与权限

总经理负责年度培训计划的审批。

由品管科确定培训需求,编制《年度培训计划表》,报总经理审批。

对可以在企业内培训的人员,由品管科组织办班,落实师资、教材,实施各项教学管理。

对必须外送培训的对象,由品管科会同各职能部门落实培训机构,办理外送培训手续,使外送培训有序、有效的进行。

各相关部门的职责

2.5.1 提出本部门的培训需求及培训人员名单,并填写《培训需求申请表》。

2.5.2配合品管科落实和完成培训计划。

3 、培训范围及要求

对各类技术人员进行相关业务的培训和专业培训,使他们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为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发挥更大的作用。

对管理人员培训,要求他们懂得和掌握质量体系运行所需的方法和技术。

对负责质量责任的班组长和操作工进行完成质量任务所需用的程序和技能进行培训,对新进人员进行上岗培训。

对特殊操作人员必须外送国家认可的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

七、原辅材料管理制度

l、进厂原辅材料必须执行原辅材料的采购控制及程序。

2、车间生产过程中发现原辅料不合格,应立即停止生产,并通知品管科查明原因后统一做出处理决定。

、入库的原辅料,仓库应妥善保管,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

、产品原辅料需变更或代用时,应经品管科、质量负责人批准。

八、过程控制制度

、概述

本章节规定了从原料加工直至成品产出整个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要求确保产品制造质量得到有效的控制。通过控制的符合性和稳定性,满足顾客要求。

2 、职责

综合管理科遵照“原辅材料采购控制及程序”负责原料、包装物等外购物资供应的管理工作。

品管科遵照“产品质量检验制度”负责原料、中间产品及成品的质量把关检验工作,并将检验结果形成检验报告。

2 .

3 生产科根据产品技术要求和执行有效的产品标准编制加工计划,有效地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严格把好各个质量控制点的质量指标。

各职能部门和车间按质量职能分配的分工,严格做好加工过程的各项原始记录,加强质量管理信息。

3、中间检验控制

自主检验:在生产过程中,生产科科长不定期检查过程产品的特

性是否在管制标准内,以便及早发现生产过程中的异常,减少不良品的发生,并将检查结果记录于“中间控制情况表”上。

巡回检验:品管员对中间产品进行巡回检验。检验结果记录于“半成品检验表”上。

4、工序质量控制

生产车间应认真执行“关键工序控制” 要求,做好工序质量控制点的日常管理工作。

若有特殊情况发生、生产条件不符合标准等,应立即通知领导或维修人员调整。

生产过程中,半成品检验或管制项目超出管制,得依“不合格品处理制度”中的规定进行。

5、成品控制

成品生产出来后,须经检验员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

经检验不合格的产品,应有明显的标记,与合格品隔离。

检验当日的产品,必须当日入库,禁止和未检品共同存放,当天发现质量问题应向检验负责人汇报。

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

附件 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 (试行) 为推动高等职业院校(简称高职院校)建立常态化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机制,引导和促进高职院校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提升内部质量保证工作成效,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制定本指导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为指导,以完善质量标准和制度、提高利益相关方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满意度为目标,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引导高职院校切实履行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证主体的责任,建立常态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可持续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目标任务 建立基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学校自主诊改、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需要抽样复核的工作机制,促进高职院校在建立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基础上,构建网络化、全覆盖、具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实现教学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具体任务是: (一)完善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以诊断与改进为手段,促使高职院校在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不同层面建

立起完整且相对独立的自我质量保证机制,强化学校各层级管理系统间的质量依存关系,形成全要素网络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二)提升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强化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在诊改工作的基础作用,促进高职院校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完善预警功能,提升学校教学运行管理信息化水平,为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三)树立现代质量文化。通过开展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引导高职院校提升质量意识,建立完善质量标准体系、不断提升标准内涵,促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三、基本原则 (一)数据分析与实际调研相结合。诊改工作主要基于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的分析,辅以灵活有效的实际调查研究。 (二)坚持标准与注重特色相结合。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可在本方案基础上,依据实际情况调整补充形成省级执行方案。学校可在省级方案基础上,补充有利于个性化发展的诊改内容。 (三)自主诊改与抽样复核相结合。以高职院校自主诊改为基础,教育行政部门根据需要对学校进行抽样复核。 四、诊改与复核 (一)诊改对象与复核抽样 1.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应每3年至少完成一次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新建高职院校可按照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执行。 2.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学校自主诊改基础上,每3年抽样复核的学校数不应少于总数的1/4。 (二)基本程序

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及制度

附件1:工程质量机构岗位责任制 一、项目部职责及权限 1)负责在本项目部内部范围内贯彻落实公司质量方针和质量管理总体目标,贯彻落实项目部年度质量目标,落实公司制定的具体工程质量目标,负责制定项目部阶段质量目标; 2)负责将项目部的职责权限分配到职能岗位,以保证产品实现各个阶段质量目标的实现和安全、质量、工期责任得到落实; 3)负责在合同、公司和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工程安全质量保证措施、作业指导书、相关施工规范、验收标准、业主代表和工程监理、监督要求的约束下组织施工,实施对施工全过程的有效控制,以确保产品的实现并使顾客满意; 4)负责对一般不合格品、安全、质量问题的处置,负责对严重不合格品和各类安全、质量事故按照上级制定的处置方案实施纠正,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5)负责对供方提供的产品(包括劳务分包)进行验证、复试、监视; 6)负责对自身使用的各种质量文件、记录在相关程序或其它支持性文件的指导下实施控制; 7)负责本项目环境因素识别和危害因素辩识,编制项目部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实施计划,警项目经理审批后组织实施; 8)负责协调解决施工现场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实施中防线的问题; 9)负责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贯彻执行和项目部内、外部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信息协商与交流; 10)负责对工程劳务分包方监督管理,施加有效影响; 11)负责施工现场环境委外监测; 12)负责本项目部节能降耗、施工机械、防护设施、临时用电,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油、废水、废物、噪声和扬尘等控制管理; 13) 上报培训需求,参加公司组织培训,组织实施本项目部的培训; 14) 负责本项目部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中不符合的纠正与预防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二、人员职责及权限

同济大学教学高质量保障体系

一、同济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标准纲要 本纲要将影响本科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列为四个主要方面,即教学质量目标和管理职责,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质量监控、分析和改进。 1.教学质量目标和管理职责 2. 教学资源管理 3.教学过程管理 4.教学质量监控、分析和改进 说明 同济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标准纲要一览表 一、同济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标准纲要 1.教学质量目标和管理职责 1.1 学校定位和办学思路 学校定位和办学思路是影响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决定因素。 质量要求:由校长主持,明确学校的定位、教育思想观念及本科教育的地位,保证相应的“人、财、物”的投入,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1.2 质量目标 1.2.1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 质量要求: ①由校教务委员会制定,符合学校的定位、教育思想观念及本科教育在学校中的地位; ②体现在办学中“以学生为本”、实现“知识、能力、人格”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人才 培养模式。 1.2.2人才培养目标

质量目标,也就是人才培养目标,其总目标是:培养适应21世纪科技、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 门人才。人才培养总目标可以分解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子目标: (1)思想道德、文化和心理素质; (2)理论知识: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学科和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相邻学科知识; (3)实践训练:实验/写作训练;实习/社会调查;课程设计/专题报告;毕业设计/毕业论文; (4)能力培养: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运用知识能力、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管 理能力、批判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5)身体素质: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提高体育素养。 质量要求: ①由校教务委员会制定,与指导思想相符合; ②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尽量满足学生个人的学习愿望和要求; ③子目标具体化,可操作,并明确具体实施的相关部门;相关学院(系)应对毕业生应达 到的知识、能力要求具体化,在培养计划中反映。 1.3 专业设置 专业设置要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符合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定位。 质量要求: ①有利于形成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②促进学校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 1.4 职责、权限和沟通 职责、权限和沟通是学校的重要管理职责之一。校内组织机构(行政、学术组织)的职能及 其相互关系(包括职责和权限)应予以规定和沟通,以促进有效的质量管理。 质量要求: ①有适合本科教学质量保证体系运行所要求的组织机构; ②各组织机构的职责和权限明确,相互关系清楚;

质量保障体系

目录 第一章组织机构 (3) 第二章管理制度 (4) 一、工程项目总承包负责制度 (4) 二、技术交底制度 (4) 三、质量管理制度 (4) 四、安全管理制度 (6) 五、材料进场检验制度 (7) 六、首件(试验段)制度 (7) 七、施工挂牌制度 (10) 八、过程三检和质量否决制度 (10) 九、成品保护制度 (10) 十、质量文件记录制度 (10) 十一、工程质量的定期回访和保修制度 (11) 第三章岗位责任制 (11) 一、项目经理 (12) 二、项目副经理 (13) 三、项目总工程师 (13) 四、质检员 (15) 五、项目工程部 (16) 六、工程部门内业人员 (18) 七、测量队 (18) 八、施工测量人员.............................................‥ (19) 九、项目试验室.............................................‥ (20) 十、试验检测人员.............................................‥ (21) 十一、人财部.............................................‥ (21) 十二、物设部.............................................‥ (22) 十三、安质部.............................................‥ (22) 十四、经营部.............................................‥ (22)

关于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关于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摘要: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永恒主题,健全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建立教学质量长效机制的关键。本文论述了高校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涵,分析了我国现阶段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现状,阐明了高校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结构。 关键词: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涵现状支持条件 一、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涵 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社会对人才需求多样化的新形势下,建立一套科学完善、并具有实践操作性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进一步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生存与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包括高校部自身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政府、社会通过对高等学校认证、评价等措施而建立的外部质量监督体系。高校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指高校通过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标准、质量管理程序、制度和规章,运用测量和评价等手段。整合部各类教学资源,从而确保人才培养质量能符合社会、个体、学校的需要,同时“形成一个完整的培育组织学习系统。构成一个在质量上能够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改进、自我发展的有效运行机制”。 二、现阶段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主要依赖于对教学活动过程的监督和控制,辅以物质奖励形式的激励。客观地讲,以监控为主的教学

质量保障体系对于教学过程的测评和监控、教学管理效率的提高、教学质量意识的加强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也暴露出它的不足。 (一)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真正目的被掩盖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目的是为了鉴定、考核老师,还是推动、改进教学?是为了选拔、淘汰,还是发展教育?前者侧重于鉴定等级、区分优劣、排列名次;后者侧重于发现问题、找出差距、改进教学。这才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真正目的。前者是以监控为主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对稳定和保证教学质量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但是,从国外教师教学质量评估比较成功的经验分析来看,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就必须淡化评估的鉴定性和评比性功能,强化过程性和反馈性,促进教师主动地进行教学改革和研究,不断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二)监控产生的“负效应”挫伤了教师的自尊心和工作积极性 教学效果的滞后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监控信息的样本量,师生之间、教师之间、评估者与被评估者之间公正意识的状况,都影响着教学评估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无论是学生评教,还是专家或领导评估,都要对教学作出量化评估,其准确度不可能不产生偏离.如果偏离过大.就会挫伤教师的自尊心和工作积极性。因为,第一,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不足以全面、准确、客观地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第二,有的教师很可能会因此而讨好学生,放松对学生的要求;第三,有的学生打分随意、不严肃;第四,不区分课程性质、课程与专业培

教学质量保障机制

刘楼镇小路店小学教育质量保障机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教育质量做了明确论述,指出:要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要牢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在学校,也迫切需要建立校本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它是确保教育质量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和体制机制的总和。伴随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更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完善、以人为本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通过制度化、系统化的管理措施,助推学校教育质量的良性循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学校教育质量管理的组织架构 1、校内质量保障领导小组(校长办公会议) 教育质量保障小组是学校质量管理的基础建设,学校质量保障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其主要职责是加强对教育质量保障实施过程的动态管理,加强对德育、教学、课程以及各年级组、教研组实施教育质量保障的监督、检查、考核、反馈、调控。学校教育质量保障小组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实施全方位的质量管理,定期召开办公会议,研究阶段性工作,及时总结经验,完善制度,改进方法,保障学校教育质量的内在稳定和不断提升。 2、质量保障家长委员会 各年级推选有教育经验及组织领导能力的家长,建立教育质量保障家长委员会,每学期定期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讨论分析学校的教育质量,听取家长对学校教育情况的意见和建议。 3、教导处、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任课教师 教导处全面负责校内教育质量保障管理体系的基本运作。教研组基于学科特点,把握学科标准,实施学科教研。年级组根据学生身心发育特点和发展规律,合理设计并实施有效的教育实践。备课组结合学科和年段要求,将教学目标转化为预设的课堂、教学过程和进度。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和教育活动,个性化实施教育教学,并开展有针对性的评价和辅导。二、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一)德育保障体系的构建

教育质量保障机制(优.选)

教育质量保障机制 伴随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更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完善、以人为本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通过制度化、系统化的管理措施,助推学校教育质量的良性循环,有利于从根本上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坚持正确的质量导向,落实科学的质量管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学校教育质量管理的组织架构 1、校内质量保障领导小组 教育质量保障小组是学校质量管理的基础建设,学校质量保障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副校长及中层分管领导任组员,其主要职责是加强对教育质量保障实施过程的动态管理,加强对德育、教学、课程以及各年级组、教研组实施教育质量保障的监督、检查、考核、反馈、调控。学校教育质量保障小组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实施全方位的质量管理,定期召开办公会议,研究阶段性工作,及时总结经验,完善制度,改进方法,保障学校教育质量的内在稳定和不断提升。 2、质量保障家长委员会 各年级推选有教育经验及组织领导能力的家长,建立教育质量保障家长委员会,每学期定期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讨论分析学校的教育质量,听取家长对学校教育情况的意见和建议。 3、教导处、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任课教师

教导处全面负责校内教育质量保障管理体系的基本运作。教研组基于学科特点,把握学科标准,实施学科教研。年级组根据学生身心发育特点和发展规律,合理设计并实施有效的教育实践。备课组结合学科和年段要求,将教学目标转化为预设的课堂教学过程和进度。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和教育活动,个性化实施教育教学,并开展有针对性的评价和辅导。 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涵盖范围 在这一教育背景下,学校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涵盖的范围当然应该延伸至学校教育教学的诸多方面。 从过程角度看,可分为过程质量和成果质量的保障两个方面;从内容角度看,包括德育管理质量保障、课堂教学质量保障、特色课程质量保障和身心健康保障四个方面。其中,德育管理保障涵盖两个层面——班主任队伍和少先队建设;教学质量保障涵盖两个层面——教研组和基础型课程建设;特色课程建设涵盖两个层面——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学生身心健康保障涵盖体质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两部分。 三、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一)德育保障体系的构建 1、加强实务培训,注重有效性 学校每学期开展有针对性的班主任全员培训活动,提高师德师能。近两年来,我们连续开展了“如何处理偶发事故”、“班级文化建设”、

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及运行情况专项评估全校各教学单位: 为全面了解我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及运行情况,不断完善我校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增强质量保障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学校评建工作安排,决定对各单位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及运行情况进行专项评估,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评估内容 本次评估内容主要包括:各教学单位各专业(含方向)的质量目标、教学资源、教学过程、质量管理四个方面,每个方面各包括3个二级指标,具体内容如下: 1.质量目标 质量目标是“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即人才培养的总目标、总规划,它确定了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预期,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构建知识体系、配置课程资源的基本依据。各专业应依据学校办学定位、结合自身专业特点,确定培养目标。 基本要求:各教学单位要树立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准确进行人才培养定位,科学、合理地确定每个专业具体的培养目标,明确人才服务面向。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应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充分体现国家、社会及学生的要求与期望。 培养标准 培养标准是学校针对人才培养目标所制定的各个方面(如学生应达到的标准:思想品德标准、能力标准、知识标准等)、各个教学环节(如理论课教学质量标准、实践教学质量标准等)的基本要求。不同专业因培养目标不同,培养标准也不一样。 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是保证教学质量,达到人才培养质量目标的纲领性文件,是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培养方案包括专业培养目标、专业标准、培养规格、知识结构、课程体系、主要课程、学制学分、毕业条件、授予学位等。 基本要求:培养方案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方案的制定应能够很好地体现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协调发展;应建立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审批程序,以及监控和评

院校研究-,加强高校内部质量保障的新途径

院校研究:,加强高校内部质量保障的新途 径 [摘要] 合格评估是督促新建本科院校达到国家的最低办学标准的外部力量,对于学校怎样发展,合格评估本身不具备指导功能。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还需要高校自身的努力。从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来讲,起源于美国的院校研究比较成熟,可以作为加强高校建立内部质量保障的新途径。 [关键词] 院校研究高校内部质量保障新途径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后,教育质量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从第一轮本科教学评估开展的情况来看,许多高校还没有形成质量监督的自觉意识,建立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明显动力不足,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我国高校内部质量保障现状与分析 从1985年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实践起步开始,该项活动就一直由政府组织领导。政府既是组织者又是执行者,集管理与评判权力于一身,表现出鲜明的强制性特点,缺乏民主性与科学性。统得过多,管得太死,中介机构和社会各界的评估力量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影响了政府以外其他组织参与本科教学评估的积极性。 第一轮本科教学评估活动中,作为被评对象高等学校普遍没有意

识到内部评估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几乎所有的学校在接受评估前都忙于整理材料,将评估工作看作是政府部门和上级领导对学校的例行检查,存在应付检查的心理和行为。[1]大多数高等学校开展的内部评估只是为了迎接外部评估,没有把各项工作的重点放在如何规范教学管理和提高教育质量上,而是片面地追求评估结果,把本科教学评估变成了政绩工程。在评建过程中功利性太强,程度不同地存在着相互攀比、形式主义、违规攻关和材料弄虚作假等问题,[2]严重影响了评估的形象。 由此可以看出这种达标式的评估不能充分地检测出学校在已有条件下做出的努力,也不利于调动高校参与本科教学评估的积极性。所以不少学校感到评估也确实能推动学校的发展,但却要付出极大的精力。当评估要求学校付出的总精力超出自身可接受的范围时,学校就会感到烦不胜烦,只能穷于应付,表现出明显的动力不足。[3] 第一轮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结束之后,教育部在总结经验和反思问题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根据我国高等学校办学历史、参差类别、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的现状下,实施分类评估。对没有参加水平评估的新建本科院校进行合格评估,对已经参加过水平评估的高等学校实行审核式评估。合格评估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引导新建本科院校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我监督。合格评估是督促新建本科院校达到国家的最低办学标准的外部力量,对硬性指标达标要求明确,但是对于解决学校的内部问题,规划发展等方面,本身不具备指导功能,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还需要高

小学教育质量保障机制

城关镇鱼上小学教学质量保障机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教育质量做了明确论述,指出:要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要牢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要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在学校,也迫切需要建立校本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它是确保教育质量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和体制机制的总和。伴随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更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完善、以人为本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通过制度化、系统化的管理措施,助推学校教育质量的良性循环,有利于从根本上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坚持正确的质量导向,落实科学的质量管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学校教育质量管理的组织架构 1、校内质量保障领导小组(校长办公会议) 教育质量保障小组是学校质量管理的基础建设,学校质量保障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党支部书记及中层分管领导任组员,其主要职责是加强对教育质量保障实施过程的动态管理,加强对德育、教学、课程以及各年级组、教研组实施教育质量保障的监督、检查、考核、反馈、调控。学校教育质

量保障小组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实施全方位的质量管理,定期召开办公会议,研究阶段性工作,及时总结经验,完善制度,改进方法,保障学校教育质量的内在稳定和不断提升。 2、质量保障专家委员会 在成立校内质量保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建立由教育局督导室、教研室、科研室等相关人员组成的专家委员会,邀请专家每学期参加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调研、诊断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情况,协助校长保障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3、质量保障家长委员会 各年级推选有教育经验及组织领导能力的家长,建立教育质量保障家长委员会,每学期定期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讨论分析学校的教育质量,听取家长对学校教育情况的意见和建议。 4、教导处、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任课教师 教导处全面负责校内教育质量保障管理体系的基本运作。教研组基于学科特点,把握学科标准,实施学科教研。年级组根据学生身心发育特点和发展规律,合理设计并实施有效的教育实践。备课组结合学科和年段要求,将教学目标转化为预设的课堂教学过程和进度。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和教育活动,个性化实施教育教学,并开展有针对性的评价和辅导。 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涵盖范围 在这一教育背景下,学校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涵盖的范围当然应该延伸至学校教育教学的诸多方面。

关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关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论文摘要】高等教育是国家和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教育质量是高校核心竞争力所在,构建完善的教育质量保障长效机制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论述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内涵和基本功能,从强化质量保障意识、加大教育投入、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多方面提出健全和完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新途径。 【论文关键词】高等教育;质量保障;途径 教育质量是教育发展的永恒主题,不仅关系到高校的生存和发展,而且还关系到国家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社会经济发展。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人才的培养也随之转入“大规模生产”时期,发展数量与确保质量之间的矛盾日益突显出来,建立和完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已刻不容缓。 一、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内涵 “质量保障”一词源自英文(QualityAssurance),“高等教育质量保障”(QualityAssuranceinHigherE-ducaiton)这一术语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在高等教育质量文献中被普遍采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就是在现代质量管理和现代教育评价思想指导下,根据教学质量保证对象和质量保证活动的需要,依据一套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按照一定的程序,对高等教育质量进行控制、评估和审核,使高等教

育培养的人才、开展的科学研究以及所进行的社会服务等一系列活动持续达到预定的目标,以保障高等教育的质量,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活动过程。它是政府的外部保障和学校内部质量控制的有机统一。在外部保证机制上,政府通过建立质量保障平台和外部质量评估,并采取控制、监督和鉴定等措施检查并报告高校履行其职责的情况,主要目的在于控制高校质量保障活动的结果和高校对教学质量的关注,向高等教育的有关“利益相关人”提供信任;在内部保证机制上,关注的核心是在高校建立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及对其运转情况进行审查,重点是高校对内部活动质量的监督和管理。在当今高等教育界,教育质量保障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议题,质量保障已成为对高等教育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估的制度体系。 二、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功能 教学质量管理是通过建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开展教学质量保证活动来实现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内涵决定了该体系具有鉴定、监督、导向、激励等多种功能,从而对高等教育起到保障作用,其主要功能如下。 (一)鉴定功能 高等教育管理者根据质量保障体系确立的标准与目标,对教育质量进行评鉴,判断学校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是否达到预期的最低质量标准,是否符合教育规律,帮助教育者分析教育过程的得与失,总结经验和教训,从而有的放矢地改进工作,起到鉴定高等学校的教育质量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与运行实施方案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与运行实施方案 为建立常态化人才培养质量自主保证机制,促进学院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和《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启动相关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5〕 168 号)《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方案》(苏教高﹝2016)9 号),结合学院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 号)《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 年)》(教职成〔2015〕9 号)《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苏发〔2010〕 11号)等文件精神,以建立目标体系,完善标准体系和制度体系,提高利益相关方对人才培养工作质量的满意度为目标,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 的工作方针,遵循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内在规律,切实履行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证的主体责任,建立自主性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常态化的质量保证诊断与改进(以下简称:诊改)机制,为实现学院“人才培养质量高、技术技能积累多、服务社会声誉好”的办学目标提供保障。

二、基本原则建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常态化诊断与改进 机制,遵循以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诊改工作涵盖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和监督控制等五个系统,与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工作融为一体,部门及全体师生员工均为诊改主体,充分体现“三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2)可控性原则:遵行 SMART 原则(具体、可测、可达、相关、时限),系统设计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不同层面的质量目标和标准。 (3)科学性原则:诊改工作针对不同层面(主体)确定科学合理的诊改内容、周期和方法。 (4)客观性原则:诊改工作以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及相关信息分析为基础,实事求是地开展诊改。 (5)持续性原则:建立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与诊改运行机制有效且可持续。 三、思路与目标 借鉴全面质量管理(TQM)、目标管理、知识管理、卓越绩效管理等理论,以考核性诊改为抓手,以标准与制度体系建设为基础,以校本数据平台建设为支撑,形成内外结合的全方位、多元化质量保证机制,确立“以生为本、人人成才”的质量理念,培育以自律为主要特征的学院质量文化。 以学院“十三五”规划制定的一系列目标为依据,确立质量目标和标准,建立“五纵五横一平台”为基本框架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完善“质量计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提升”管理与运行流程,形成常态化、网络化、全覆盖、具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 —2—

教学质量保障机制

刘楼镇小路店小学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教育质量做了明确论述,指出:要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要牢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在学校,也迫切需要建立校本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它是确保教育质量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和体制机制的总和。伴随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更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完善、以人为本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通过制度化、系统化的管理措施,助推学校教育质量的良性循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学校教育质量管理的组织架构 1、校内质量保障领导小组(校长办公会议) 教育质量保障小组是学校质量管理的基础建设,学校质量保障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其主要职责是加强对教育质量保障实施过程的动态管理,加强对德育、教学、课程以及各年级组、教研组实施教育质量保障的监督、检查、考核、反馈、调控。学校教育质量保障小组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实施全方位的质量管理,定期召开办公会议,研究阶段性工作,及时总结经验,完善制度,改进方法,保障学校教育质量的内在稳定和不断提升。 2、质量保障家长委员会 各年级推选有教育经验及组织领导能力的家长,建立教育质量保障家长委员会,每学期定期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讨论分析学校的教育质量,听取家长对学校教育情况的意见和建议。 3、教导处、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任课教师

教导处全面负责校内教育质量保障管理体系的基本运作。教研组基于学科特点,把握学科标准,实施学科教研。年级组根据学生身心发育特点和发展规律,合理设计并实施有效的教育实践。备课组结合学科和年段要求,将教学目标转化为预设的课堂、教学过程和进度。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和教育活动,个性化实施教育教学,并开展有针对性的评价和辅导。 二、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一)德育保障体系的构建 1、加强实务培训,注重有效性 学校每学期开展有针对性的班主任全员培训活动,提高师德师能。近两年来,我们连续开展了“如何处理偶发事故”、“班级文化建设”、“家校沟通艺术”、“设计学生喜爱的活动”为主题的教师实务培训内容,通过“案例回放”、“头脑风暴”、“合作策划”、“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思维碰撞,分享经验,帮助班主任团队在学习先进育人理念的同时,提升育人智慧。 2、家校形成合力,注重常态化 学校注重与家庭的沟通与合作,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教育合力。班主任开通微信家校沟通平台,注重家校携手,使德育工作常态化;专人对行为偏差生开展针对性的指导。 3、完善评价机制,注重全面化 近两年来,学校不断完善科学、合理的德育评价标准。在教师层面,修订了《班主任工作考核制度》,坚持“以人文本”的理念,从班级常规管理及自身发展两方面对班主任的工作进行评价,对班主任的考核更趋全面;对学生的期末表彰,在以往只设“好苗苗”、“优秀队员”的基础上,增设了孝敬长辈、诚实守信、关心集体、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一)评估范围。高等教育审核式评估范围主要包括高等教育的定位与目标、高等教育学校师资队伍、高等教育教学资源、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过程、高等教育学校学生发展、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这几个方面。其中,高等教育定位与目标主要包括高等教育办学定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地位。高等教育师资队伍主要包括教师结构、教师数量、教师教学水平、教师发展等方面。教学资源审核主要包括教学经费、教学课程资源、教学硬件设施、专业设置、社会资源等。学校培养过程审核主要包括教学改革、实践教学的开展、课程教学效果等。学生发展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效果、生源质量、学生服务、学生就业等方面的审核。质量保障主要包括质量保障体系的审核、质量监控的审核、质量改进审核等方面。(二)评估程序。高等教育审核评估的程序主要包括学校自评、专家审 核评估、结论审议与发布等过程。一是学校需要进行内部审核, 对学校教学工作进行自我评价,科学客观地对学校教学进行审核 和评估。并且,学校需要认真整理审核材料,按照学校教学的实 际信息有计划地开展内部审核,并撰写自评报告交于评估管理信息系统;二是评估机构应积极受理高校教育评估,及时进入高等教育学校内部进行实地考察,对高等教育学校的教学进行科学的 审核评估。为此,评估机构应明确考核重点,了解学校的基本现

状,并参考学校的内部审核自评报告,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对学校教学效果进行全面考察,并编写审核评估报告。而审核评估报告应积极肯定高等教育的成效,并及时指出高等教育的改进方向和改进建议;三是学校应根据评估机构的评估报告制定科学的改进方案,而教育部门要根据评估机构的评估报告开展审议审核报告,并发布评估审议。 (一)目标保障要素。一是质量目标对高等教育质量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支撑。而高等教育质量目标主要包括人才培养总目标和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总目标是我国社会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能够反映社会人才需求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还能够反映学生个体的发展,对学生素质提高有着重要意义。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总目标应该符合高等教育的特征,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合作能力、问题发现和解决能力、沟通能力、适应能力、信息技术能力等,让学生能够适应我国社会对人才的高要求,实现学生的社会发展。专业培养目标主要指某个具体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现对人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方面的要求,要求学生能够适应某个行业的发展;二是质量标准,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主要包括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和教学质量标准。人才培养质量重点强调学生综合素质 的提高,而教学质量重点强调专业教学效果。(二)资源保障 要素。资源保障要素主要包括师资队伍、教学基本建设、教学设

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

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 (试行) 为推动高等职业院校(简称高职院校)建立常态化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机制,引导和促进高职院校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提升内部质量保证工作成效,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制定本指导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为指导,以完善质量标准和制度、提高利益相关方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满意度为目标,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引导高职院校切实履行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证主体的责任,建立常态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可持续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目标任务 建立基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学校自主诊改、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需要抽样复核的工作机制,促进高职院校在建立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基础上,构建网络化、全覆盖、具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实现教学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具体任务是: (一)完善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以诊断与改进为手段,促使高职院校在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不同层面建立起完整且相对独立的自我质量保证机制,强化学校各层级管理系统间的质量依存关系,形成全要素网络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二)提升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强化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在诊改工作的基础作用,促进高职院校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完善预警功能,提升学校教学运行管理信息化水平,为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三)树立现代质量文化。通过开展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引导高职院校提升质量意识,建立完善质量标准体系、不断提升标准内涵,促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三、基本原则 (一)数据分析与实际调研相结合。诊改工作主要基于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的分析,辅以灵活有效的实际调查研究。 (二)坚持标准与注重特色相结合。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可在本方案基础上,依据实际情况调整补充形成省级执行方案。学校可在省级方案基础上,补充有利于个性化发展的诊改内容。 (三)自主诊改与抽样复核相结合。以高职院校自主诊改为基础,教育行政部门根据需要对学校进行抽样复核。 四、诊改与复核 (一)诊改对象与复核抽样 1.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应每3年至少完成一次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新建高职院校可按照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执行。 2.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学校自主诊改基础上,每3年抽样复核的学校数不应少于总数的1/4。 (二)基本程序 1.自主诊改。高职院校应根据省级诊改工作实施方案,依据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数据,对内部质量

质量保障机制制度

质量管理制度 一、概述 1 、坚持“质量第一”的思想,对产品精益求精,实行专职检验与员工自检、互检相结合. 2、各级管理人员、生产人员都必须严格按照标准、工艺文件组织生产、正确处理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反对粗制滥造,杜绝不顾产品质量和违反检验制度的行为. 3、加强质量检验的管理,在生产各个环节采取措施不断完善检验手段和检验方法,加强职工的业务素质。 4、各部门应严格遵守各自的职责。 5 、品管科负责日常的检验工作,对全公司的产品质量负责. 二、车间管理制度 1 、认真执行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本车间的有关规定,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 2、结合车间实际情况,组织制订车间方针目标,展开并切实实施,确保公司质量方针目标的实现。 3、生产操作人员要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支持品管人员的工作,严格把好每道工序质量。 4、加强对生产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确保机械设备正常运行和生产安全。 5、班前班后要认真做好车间内的清洁卫生工作,保证生产机械 设备和生产环境的整洁

三、生产设备管理制度 1、概述 设备管理制度的制订和实施,能有效地保障生产正常运行,使生产设备得到保养和维护。 2 、设备的选购、验收、安装和调试 2.1 当工厂需要新增生产设备时,生产车间应根据生产产品所需,提出设备购置申请,报质量负责人批准后实施采购; 2.2 采购设备到工厂后,机修班应组织人员进行验收、安装; 2.3 安装完毕后,应进行调试,调试合格后,正式投入使用. 3、操作工使用、维护、保养规程 3.1 操作工在使用设备前应进行技术培训,使设备操作工熟悉设备工艺性能,结构特点,经考试合格后上岗。 3.2 操作工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根据设备工艺性能,正确、合理使用设备,不超负荷运转,保证设备经常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3.3 加工设备实行专人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操作工对设备应做到:管好、用好、做好,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 3.4 操作工对加工设备应在检修工人配合下,每季度对设备进行一次一级保养工作,操作工还须配合机修车间搞好设备二级保养。 4、机修班维护、保养规程 4.1 设备台帐的设立及要求 4.1.1 设备投入运行前,应对设备进行编号、制卡、登记造册。

质量保障机制制度

质量管理制度 一、概述 1、坚持“质量第一”得思想,对产品精益求精,实行专职检验与员工自检、互检相结合、 2、各级管理人员、生产人员都必须严格按照标准、工艺文件组织生产、正确处理数量与质量得关系,反对粗制滥造,杜绝不顾产品质量与违反检验制度得行为。 3、加强质量检验得管理,在生产各个环节采取措施不断完善检验手段与检验方法,加强职工得业务素质、 4、各部门应严格遵守各自得职责。 5、品管科负责日常得检验工作,对全公司得产品质量负责。 二、车间管理制度 1、认真执行公司得各项规章制度与本车间得有关规定,坚持“质量第一"得方针、 2、结合车间实际情况,组织制订车间方针目标,展开并切实实施,确保公司质量方针目标得实现。 3、生产操作人员要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支持品管人员得工作,严格把好每道工序质量。 4、加强对生产设备得维护与保养,确保机械设备正常运行与生产安全。 5、班前班后要认真做好车间内得清洁卫生工作,保证生产机械设备与生产环境得整洁。

三、生产设备管理制度 1、概述 设备管理制度得制订与实施,能有效地保障生产正常运行,使生产设备得到保养与维护。 2、设备得选购、验收、安装与调试 2、1当工厂需要新增生产设备时,生产车间应根据生产产品所需,提出设备购置申请,报质量负责人批准后实施采购; 2.2采购设备到工厂后,机修班应组织人员进行验收、安装; 2.3安装完毕后,应进行调试,调试合格后,正式投入使用。 3、操作工使用、维护、保养规程 3。1操作工在使用设备前应进行技术培训,使设备操作工熟悉设备工艺性能,结构特点,经考试合格后上岗。 3。2操作工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根据设备工艺性能,正确、合理使用设备,不超负荷运转,保证设备经常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3、3加工设备实行专人负责,谁使用、谁负责得原则,操作工对设备应做到:管好、用好、做好,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 3、4操作工对加工设备应在检修工人配合下,每季度对设备进行一次一级保养工作,操作工还须配合机修车间搞好设备二级保养、4、机修班维护、保养规程 4。1设备台帐得设立及要求 4.1。1设备投入运行前,应对设备进行编号、制卡、登记造册。 4.1.2设备台帐应包括序号、生产设备名称、型号、生产厂名、

2、质量保障机制制度

关于印发《质量管理制度》的通知 公司所属各部门: 为了有效提高企业产品的质量,对产品生产质量进行管控,根据公司具体情况,特制定《某某有限公司质量管理制度》,现予以下发,望各部门遵照执行。 附件:《某某有限公司质量管理制度》 某某有限公司 二〇一八年八月五日 主题词:质量管理制度通知 某某有限公司办公室2018年8月5日印发

附件: 某某有限公司质量管理制度 一、概述 1、坚持“质量第一”的思想,对产品精益求精,实行专职检验与员工自检、互检相结合。 2、各级管理人员、生产人员都必须严格按照标准、工艺文件组织生产、正确处理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反对粗制滥造,杜绝不顾产品质量和违反检验制度的行为。 3、加强质量检验的管理,在生产各个环节采取措施不断完善检验手段和检验方法,加强职工的业务素质。 4、各部门应严格遵守各自的职责。 5、品管科负责日常的检验工作,对全公司的产品质量负责。 二、车间管理制度 1、认真执行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本车间的有关规定,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 2、结合车间实际情况,组织制订车间方针目标,展开并切实实施,确保公司质量方针目标的实现。 3、生产操作人员要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支持品管人员的工作,严格把好每道工序质量。 4、加强对生产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确保机械设备正常运行和生产安全。 5、班前班后要认真做好车间内的清洁卫生工作,保证生产机械设备和生产环境的整洁。 三、生产设备管理制度 1、概述 设备管理制度的制订和实施,能有效地保障生产正常运行,使生产设备得到保养和维护。 2、设备的选购、验收、安装和调试。 2.1当工厂需要新增生产设备时,生产车间应根据生产产品所需,提出设备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