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复习知识难点三篇

高考化学复习知识难点三篇

不管多么险峻的高山,总是为不畏艰难的人留下一条攀登的路。下面是本文库为您推荐高考化学复习知识难点三篇。

高考化学复习知识难点1

1.元素及化合物(5个)

① 金属元素:铁、铝、钠、镁、铜。

② 金属元素的化合物:

Al(OH)3 Fe(OH)3、Fe(OH)2、Mg(OH)2、NaOH、

Cu(OH)2、Na2O2、Na2O、Al2O3、Fe2O3、

CuO 、NaHCO3、Na2CO3

③ 非金属元素:氯、氮、硫、碳、氧

④ 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NO、NO2、SO2、CO2、HNO3、

H2SO4、H2SO3、H2S、HCl、NaCl、Na2SO4、

Na2SO3 、Na2S2O3

⑤ 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

2.有机化学基础(6个)

⑥ 官能团的性质和转化(主线)⑦同分异构体

⑧化学式、电子式、

结构式、结构简式,化学反应方方程式

⑨几个典型反应(特征反应)

⑩有机反应类型

高考化学复习知识难点2

①阿伏加德罗常数及气体摩尔体积

②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方向、数目及运用)

③化学用语:化学式书写、化学方程式书写、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

④溶液、离子共存、非水解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及其转变(守恒原理的运用),中和滴定。

⑤元素周期律"位-构-性",即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结构和性质。

1

⑥化学键、晶体类型、性质、特点(晶体计算降低要求)。

⑦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平衡移动(重点是等效平衡)--要求巧解,近几年都是等效平衡的解决。⑧盐类水解--离子浓度关系(包括大小比较,溶液PH值及酸碱性)

⑨电化学、原电池和电解池(现象、电极反应式,总反应式等)

⑩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和应用

高考化学复习知识难点3

1.铝箔在氧气中剧烈燃烧

4Al+3O22Al2O3

2.铝片与稀盐酸反应

2Al+6HCl=2AlCl3+3H2↑

2Al+6H+=2Al3++3H2↑

3.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2Al+2NaOH+2H2O=2NaAlO2+3H2↑

2Al+2OH-+2H2O=2AlO2-+3H2↑

4.铝与三氧化二铁高温下反应(铝热反应)

2Al+Fe2O32Fe+Al2O3

(引发条件、反应现象)

5.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2Mg+CO22MgO+C(现象)

6.氧化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

Al2O3+2NaOH2NaAlO2+H2O

Al2O3+2OH-===2AlO2-+H2O

7.硫酸铝溶液中滴过量氨水

Al2(SO4)3+6NH3▪H2O=2Al(OH)3↓+3(NH4)2SO4

Al3++3NH3▪H2O=Al(OH)3↓+3NH4+

8.①、氢氧化铝溶液中加盐酸

Al(OH)3+3HCl=AlCl3+3H2O

Al(OH)3+3H+=Al3++3H2O

2

②、Al(OH)3与NaOH溶液反应:

Al(OH)3+NaOH(6)NaAlO2+2H2OAl(OH)3+OH-=AlO2-+2H2O 9.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酸

NaAlO2+H2O+HCl=Al(OH)3↓+NaCl

AlO2-+H++H2O=Al(OH)3↓

NaAlO2+CO2+2H2O=Al(OH)3↓+NaHCO3(CO2足量)

3

高考化学必背重点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考化学必背重点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考化学必背重点知识点总结 1、有色气体:F2(淡黄绿色)、Cl2(黄绿色)、Br2(g)(红棕色)、I2(g)(紫红色)、NO2(红棕色)、O3(淡蓝色),其余均为无色气体。其它物质的颜色见会考手册的颜色表。 2、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HF、HCl、HBr、HI、NH 3、SO2、NO2、F2、Cl2、Br2(g);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H2S。 3、熔沸点、状态: ①同族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减小,同族非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增大。 ②同族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熔沸点从上到下增大,含氢键的NH3、H2O、HF反常。 ③常温下呈气态的有机物:碳原子数小于等于4的烃、一氯甲烷、甲醛。 ④熔沸点比较规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不一定。 ⑤原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共价键,离子晶体熔化只破坏离子键,分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分子间作用力。 ⑥常温下呈液态的单质有Br2、Hg;呈气态的单质有H2、O2、O3、N2、F2、Cl2;常温呈液态的无机化合物主要有H2O、H2O2、

硫酸。 ⑦同类有机物一般碳原子数越大,熔沸点越高,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同分异构体之间:正异新,邻间对。 ⑧比较熔沸点注意常温下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如:白磷二硫化碳干冰。 ⑨易升华的物质:碘的单质、干冰,还有红磷也能升华(隔绝空气情况下),但冷却后变成白磷,氯化铝也可;三氯化铁在100度左右即可升华。 ⑩易液化的气体:NH3、Cl2,NH3可用作致冷剂。 4、溶解性 ①常见气体溶解性由大到小:NH3、HCl、SO2、H2S、Cl2、CO2。极易溶于水在空气中易形成白雾的气体,能做喷泉实验的气体:NH3、HF、HCl、HBr、HI;能溶于水的气体:CO2、SO2、Cl2、Br2(g)、H2S、NO2。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尾气吸收时要用防倒吸装置。 ②溶于水的有机物:低级醇、醛、酸、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氨基酸。苯酚微溶。 ③卤素单质在有机溶剂中比水中溶解度大。 ④硫与白磷皆易溶于二硫化碳。 ⑤苯酚微溶于水(大于65℃易溶),易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

高考化学之有机化学重难点

高考化学之有机化学重难点 1、常温常压下为气态的有机物: 1~4个碳原子的烃,一氯甲烷、新戊烷、甲醛。 2、在水中的溶解度: 碳原子较少的醛、醇、羧酸(如甘油、乙醇、乙醛、乙酸)易溶于水;液态烃(如苯、汽油)、卤代烃(溴苯)、硝基化合物(硝基苯)、醚、酯(乙酸乙酯)都难溶于水;苯酚在常温微溶与水,但高于65℃任意比互溶。 3、有机物的密度 所有烃、酯、一氯烷烃的密度都小于水;一溴烷烃、多卤代烃、硝基化合物的密度都大于水。 4、能使溴水反应褪色的有机物有: 烯烃、炔烃、苯酚、醛、含不饱和碳碳键(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有机物。能使溴水萃取褪色的有:苯、苯的同系物(甲苯)、CCl4、氯仿、液态烷烃等。 5、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有机物: 烯烃、炔烃、苯的同系物、醇类、醛类、含不饱和碳碳键的有机物、酚类(苯酚)。 6、碳原子个数相同时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不同类物质: 烯烃和环烷烃、炔烃和二烯烃、饱和一元醇和醚、饱和一元醛和酮、饱和一元羧酸和酯、芳香醇和酚、硝基化合物和氨基酸。

7、无同分异构体的有机物是: 烷烃:CH4、C2H6、C3H8;烯烃:C2H4;炔烃:C2H2;氯代烃:CH3Cl、CH2Cl2、CHCl3、CCl4、C2H5Cl;醇:CH4O;醛:CH2O、C2H4O;酸:CH2O2。 8、属于取代反应范畴的有: 卤代、硝化、磺化、酯化、水解、分子间脱水(如:乙醇分子间脱水)等。 9、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的物质: 烯烃、炔烃、苯及其同系物、醛、酮、不饱和羧酸(CH2=CHCOOH)及其酯(CH3CH=CHCOOCH3)、油酸甘油酯等。 10、能发生水解的物质: 金属碳化物(CaC2)、卤代烃(CH3CH2Br)、醇钠(CH3CH2ONa)、酚钠(C6H5ONa)、羧酸盐(CH3COONa)、酯类(CH3COOCH2CH3)、二糖(C12H22O11)(蔗糖、麦芽糖、纤维二糖、乳糖)、多糖(淀粉、纤维素)((C6H10O5)n)、蛋白质(酶)、油脂(硬脂酸甘油酯、油酸甘油酯)等。 11、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置换出氢气的物质:醇、酚、羧酸。 12、能发生缩聚反应的物质: 苯酚(C6H5OH)与醛(RCHO)、二元羧酸(COOH—COOH)与二元醇(HOCH2CH2OH)、二元羧酸与二元胺(H2NCH2CH2NH2)、羟基酸(HOCH2COOH)、氨基酸(NH2CH2COOH)等。

2020届高考化学难点点点过专题03化学工艺流程试题含解析

化学工艺流程试题 【考情分析】 高考中“化学工艺流程试题”命题内容广泛,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设问方式灵活,充分体现了“化学是真实的”的命题指导思想,主要特征是以化工生产为背景,用框图的形式表述生产流程,主题内容广泛,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题材丰富。主要考查考生运用化学反应原理及相关知识来解决化工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考查知识面广、综合性强、思维容量大的特点。这类题型不但综合考查考生在中学阶段所学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以及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氧化还原反应、化学用语、电解质溶液、化学平衡、电化学、实验操作等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能突出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且这类试题陌生度高,文字量大,包含信息多,思维能力要求高,近年来已成为高考化学主观题中的必考题型。 【考点归纳】 1.实验型化学工艺流程试题 实验型化学工艺流程试题是以考查考生实验基础知识、基本操作及基本技能为主要目的的一类化工流程题。解答此类题时,应认真审题,找到该实验的目的。一般来说,该流程题只有两个目的,一是从混合物中分离、提纯某一物质;另一目的就是利用某些物质制备另一物质。 (1)对于以提纯某一物质为实验目的的流程题,其实就是考查混合物的除杂、分离、提纯的有关知识。当遇到这一类题时,要求考生一定要认真在流程中找出得到的主要物质是什么,混有的杂质有哪些;认真分析当加入某一试剂后,能与什么物质发生反应,生成了什么产物,要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将杂质除去。只有这样才能明白每一步所加试剂或操作的目的。(2)对于以制备某一物质为实验目的的流程题,要求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明确要制备的是什么物质,从题干或问题中获取有用信息,了解产品的性质。题目中的信息往往是制备该物质的关键所在。若产物具有某些特殊性质(由题目信息获得或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则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避免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其他杂质。一般来说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况:如果在制备过程中出现一些受热易分解的物质或产物,则要注意对温度的控制。如侯德榜制碱中的NaHCO3,还有H2O2、Ca(HCO3)2、KMnO4、AgNO3、HNO3(浓)等物质;如果产物是一种会水解的盐,且水解产物中有挥发性的酸产生,则要加相对应的酸来防止水解。如制备FeCl3、AlCl3、MgCl2、

高考化学学科常考复习考点资料整理

高考化学学科常考复习考点资料整理 高中化学知识点 一、物质结构理论 1.用原子半径、元素化合价周期性变化比较不同元素原子或离子半径大小 2.用同周期、同主族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递变规律判断具体物质的酸碱性强弱或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或对应离子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 3.运用周期表中元素“位--构--性”间的关系推导元素。 4.应用元素周期律、两性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进行相关计算或综合运用,对元素推断的框图题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5.晶体结构理论 ⑴晶体的空间结构:对代表物质的晶体结构要仔细分析、理解。在高中阶段所涉及的晶体结构就源于课本的就几种,高考在出题时,以此为蓝本,考查与这些晶体结构相似的没有学过的其它晶体的结构。 ⑴晶体结构对其性质的影响:物质的熔、沸点高低规律比较。 ⑴晶体类型的判断及晶胞计算。 二、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理论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是中学化学重要基本理论,也是化工生产技术的重要理论基础,是高考的热点和难点。考查主要集中在:掌握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和计算,理解外界条件(浓度、压强、温度、

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考点主要集中在同一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关系,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等。化学平衡的标志和建立途径,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判断平衡移动方向,及各物质的物理量的变化与物态的关系,等效平衡等。 1.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及化学平衡的移动 主要包括: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的特征,条件改变时平衡移动知识以及移动过程中某些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 三、电解质理论 电解质理论重点考查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建立,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酸碱中和反应中有关弱电解质参与的计算和酸碱中和滴定实验原理,水的离子积常数及溶液中水电离的氢离子浓度的有关计算和pH的计算,溶液酸碱性的判断,不同电解质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大小的比较,盐类的水解原理及应用,离子共存、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电解质理论与生物学科之间的渗透等。重要知识点有: 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影响因素,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及计算。 2.盐类的水解及其应用,特别是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离子共存问题。 四、电化学理论 电化学理论包括原电池理论和电解理论。原电池理论的主要内容:判断某装置是否是原电池并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书写电极反应式及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化学与生活选择题知识点 1、误认为有机物均易燃烧。如四氯化碳不易燃烧,而且是高效灭火剂。 2、误认为二氯甲烷有两种结构。因为甲烷不是平面结构而是正四面体结构,故二氯甲烷只有一种结构。 3、误认为碳原子数超过4的烃在常温常压下都是液体或固体。新戊烷是例外,沸点9.5℃,气体。 4、误认为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去除甲烷中的乙烯。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后产生二氧化碳,故不能达到除杂目的,必须再用碱石灰处理。 5、误认为双键键能小,不稳定,易断裂。其实是双键中只有一个键符合上述条件。 6、误认为聚乙烯是纯净物。聚乙烯是混合物,因为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定。 7、误认为乙炔与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的速率比乙烯快。大量事实说明乙炔使它们褪色的速度比乙烯慢得多。 8、误认为甲烷和氯气在光照下能发生取代反应,故苯与氯气在光照(紫外线)条件下也能发生取代。苯与氯气在紫外线照射下发生的是加成反应,生成六氯环己烷。 9、误认为苯和溴水不反应,故两者混合后无明显现象。虽然二者不反应,但苯能萃取水中的溴,故看到水层颜色变浅或褪去,而苯层变为橙红色。

10、误认为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以除去苯中的甲苯。甲苯被氧化成苯甲酸,而苯甲酸易溶于苯,仍难分离。应再用氢氧化钠溶液使苯甲酸转化为易溶于水的苯甲酸钠,然后分液。 11、误认为石油分馏后得到的馏分为纯净物。分馏产物是一定沸点范围内的馏分,因为混合物。 12、误认为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区分直馏汽油和裂化汽油。直馏汽油中含有较多的苯的同系物;两者不能用酸性高锰酸钾鉴别。 13、误认为卤代烃一定能发生消去反应。 14、误认为烃基和羟基相连的有机物一定是醇类。苯酚是酚类。 15、误认为乙醇是液体,而苯酚是固体,苯酚不与金属钠反应。固体苯酚虽不与钠反应,但将苯酚熔化,即可与钠反应,且比乙醇和钠反应更剧烈。 16、误认为苯酚酸性比碳酸弱,故苯酚不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苯酚的电离程度虽比碳酸小,但却比碳酸氢根离子大,所以由复分解规律可知:苯酚和碳酸钠溶液能反应生成苯酚钠和碳酸氢钠。 17、误认为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在其中加入足量浓溴水,再把生成的沉淀过滤除去。苯酚与溴水反应后,多余的溴易被萃取到苯中,而且生成的三溴苯酚虽不溶于水,却易溶于苯,所以不能达到目的。 18、误认为只有醇能形成酯,而酚不能形成酯。酚类也能形成对应的酯,如阿司匹林就是酚酯。但相对于醇而言,酚成酯较困难,通常是与羧酸酐或酰氯反应生成酯。 19、误认为醇一定可发生去氢氧化。本碳为季的醇不能发生去氢氧化,如新戊醇。

高三化学重点知识点总结归纳精选5篇

高三化学重点知识点总结归纳精选5 篇 与高一高二不同之处在于,此时复习知识是为了更好的与高考考纲相结合,尤其水平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学生,此时需要进行查漏补缺,但也需要同时提升能力,填补知识、技能的空白。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三化学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三化学知识点1 一、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 1、化学反应的实质、特征和规律 实质:反应物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化学键的形成 特征:既有新物质生成又有能量的变化 遵循的规律: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 2、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形式:常以热能、电能、光能等形式表现出来 二、反应热与焓变 1、反应热定义: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相同温度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成为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2、焓变定义:在恒温、恒压条件下的反应热叫反应的焓变,符号是△H,单位常用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4、计算方法:△H=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 =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5、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据此,可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 热反应。 (2)反应是否需要加热,只是引发反应的条件,与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并无直接关系。许多放 热反应也需要加热引发反应,也有部分吸热反应不需加热,在常温时就可以进行。 中和热 (1)定义:稀溶液中,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的反应热 高三化学知识点2 俗名

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Na2CO3、天然碱、口碱:Na2CO3小苏打:NaHCO3大苏打:Na2S2O3石膏(生石膏):CaSO4.2H2O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重晶石:BaSO4(无毒)碳铵:NH4HCO3石灰石、大理石:CaCO3生石灰:CaO食盐:NaCl熟石灰、消石灰:Ca(OH)2芒硝:Na2SO47H2O(缓泻剂)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绿矾:FaSO47H2O干冰:CO2明矾:KAl(SO4)212H2O漂:Ca(ClO)2、CaCl2(混和物)泻盐:MgSO47H2O胆矾、蓝矾:CuSO45H2O双氧水:H2O2皓矾:ZnSO47H2O硅石、石英:SiO2刚玉:Al2O3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铁红、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黄铁矿、硫铁矿:FeS2铜绿、孔雀石:Cu2(OH)2CO3菱铁矿:FeCO3赤铜矿:Cu2O波尔多液:Ca(OH)2和CuSO4石硫合剂:Ca(OH)2和S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H2PO4)2和CaSO4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H2PO4)2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水煤气:CO 和H2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NH4)2(SO4)2溶于水后呈淡绿色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王水:浓HNO3: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铝热剂:Al+Fe2O3或其它氧化物。尿素:CO(NH2)2 有机部分:

高三化学复习知识点归纳【五篇】

高三化学复习知识点归纳【五篇】 高三化学是一个新的起点,高三一轮复习从零开始,完整涵盖高中所有的知识点,第一轮复习是高考复习的关键,是基础复习阶段。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三化学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三化学知识点1 氯离子的检验 使用硝酸银溶液,并用稀硝酸排除干扰离子(CO32-、SO32-) HCl+AgNO3==AgCl↓+HNO3 NaCl+AgNO3==AgCl↓+NaNO3 Na2CO3+2AgNO3==Ag2CO?3↓+2NaNO3 Ag2CO?3+2HNO3==2AgNO3+CO2↑+H2O Cl-+Ag+==AgCl↓ 二氧化硫 制法(形成):硫黄或含硫的燃料燃烧得到(硫俗称硫磺,是黄色粉末) S+O2===(点燃)SO2 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容易液化,易溶于水(1:40体积比) 化学性质:有毒,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H2SO3,形成的溶液酸性,有漂白作用,遇热会变回原来颜色.这是因为H2SO3不稳定,会分解回水和SO2 SO2+H2OH2SO3因此这个化合和分解的过程可以同时进行,为可逆反应. 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既可以往正反应方向发生,又可以向逆反应方向发生的化学反应称作可逆反应,用可逆箭头符号连接. 高三化学知识点2 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模块 1.与水反应可生成酸的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错误,是只生成酸的氧化物才能定义为酸性氧化物 2.分子中键能越大,分子化学性质越稳定。正确 3.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都能从酸溶液中置换出氢 错误,Sn,Pb等反应不明显,遇到弱酸几乎不反应;而在强氧化性酸中可能得不到H2,比如_ .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是_化物或_氧化物 错误,如SiO2能同时与HF/NaOH反应,但它是酸性氧化物 5.原子核外最外层e-≤2的一定是金属原子;目前金属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可为1/2/3/4/5/6/7 错误,原子核外最外层e-≤2的可以是He、H等非金属元素原子;目前金属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可为1/2/3/4/5/6,最外层7e-的117好金属元素目前没有明确结论 6.非金属元素原子氧化性弱,其阴离子的还原性则较强 正确 7.质子总数相同、核外电子总数也相同的两种粒子可以是:(1)原子和原子;(2)原子和分子;(3)分子和分子;(4)原子和离子;(5)分子和离子;(6)阴离子和阳离子;(7)阳离子和阳离子错误,这几组不行:(4)原子和离子;(5)分子和离子;(6)阴离子和阳离子;(7)阳离子和阳离子 8.盐和碱反应一定生成新盐和新碱;酸和碱反应一定只生成盐和水 错误,比如10HNO3+3Fe(OH)2=3Fe(NO3)3+NO↑+8H2O 9.pH=2和pH=4的两种酸混合,其混合后溶液的pH值一定在2与4之间 错误,比如2H2S+H2SO3=3S↓+3H2O

化学高考必考知识点总结大全

化学高考必考知识点总结大全 化学是高中理科的一门重要科目,同时也是高考的一项必考知识点。考试的难度不仅在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更在于理解深刻程度。因此,本文将从基础知识点,重点知识点和难点知识点三个方面进行总结介绍,帮助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高考化学知识点,做到“面面俱到”。 一、基础知识点 1. 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 1.1 元素周期表基本结构: 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是:横行称为一周期,竖列称为一族。周期数是原子核的层数,族数是外层电子的数目。 1.2 元素周期表的作用: 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元素的分组表。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各元素物理和化学性质的相似度。根据元素周期表的规律,可以推断出元素的化学性质,预测化学反应的方向、程度,从而为实验设计提供指导。 1.3 元素周期表中的主要元素: 元素周期表中有118个元素,其中最常使用的元素有碳、氢、氧、氮、钠、镁、铝、硅、氯、铁、铜、锌、铅、氧化钙、氯化钠等。

2. 离子式和分子式 2.1 离子的定义: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者分子,分为正离子和负离子。正离子是电荷为正的原子或者分子,负离子是电荷为负的原子或者分子。 2.2 离子式的定义: 离子式是指正负离子之间形成化学键的化合物所用的符号,包括离子的基本成分及其电荷数。 2.3 分子式的定义: 分子式是指分子中各元素的种类和原子数的用化学元素符号表示的简略表示方法。 3. 氧化还原反应 3.1 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某些原子或分子失去或增加电子从而改变其氧化态的反应。 3.2 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有,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氧化物的反应、酸和碱的反应等等。 二、重点知识点 1. 化学键 1.1 化学键的定义:

高三化学知识点归纳笔记整理

高三化学知识点归纳笔记整理 (实用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幼儿教案、音乐教案、语文教案、知识梳理、英语教案、物理教案、化学教案、政治教案、历史教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knowledge review, English lesson plans, physics lesson plans, chemistry lesson plans, political lesson plans, history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

高三化学考试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五篇

高三化学考试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五篇 摘要:本文将会介绍高三化学考试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五篇,其中包括了化学的基础概念、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以及化学分析等五大部分。在每篇文章中,我们将会列举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帮助读者更加深入了解这些知识点。 一、化学的基础概念 化学的基础概念是化学学科的根基,对于学生掌握化学知识至关重要。这一部分主要包括质量、物质、化学元素、化学化合物等知识点。以下列举几个例子: 1. 质量是物质的属性之一,它表示物质的惯性,可以用天平等设备测量。通常使用g作为单位,1g等于0.001千克。 2. 化学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其原子中包含了原子核、质子、中子和电子等组成部分。化学元素的符号通常是由拉丁文或者英文字母组成的。 3. 化学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按照一定的比例组合而成的。例如,二氧化碳(CO2)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按照1:2的比例组合而成的。 二、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 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是化学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它们能够帮

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物质的构成和变化过程。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会介绍化学式、化学方程式、配位化合物等相关的知识点。以下列举几个例子: 1. 化学式是描述化学元素存在于化合物中相对比例关系的表达式。比如,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为CO2,水的化学式为H2O。 2. 化学方程式描述了化学反应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例如,氢气和氧气进行反应生成水时,化学方程式为:2H2 + O2 → 2H2O。 3. 配位化合物是由一个中心离子和周围配体通过氢键、均相或者不均相交换而形成的。其一般的化学式为[MLn]m,其中M 表示中心离子,L表示配体,n表示每个中心离子上配体的数量,m表示配合物中中心离子的数量。 三、酸碱反应 酸碱反应是化学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反应,其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价值。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会介绍酸碱性的基本概念,酸碱指示剂、酸碱中和等相关的知识点。以下列举几个例子: 1. 酸是指能够释放出H+离子的物质,其性质包括有酸味、能 够腐蚀金属等。例如,盐酸(HCl)和硫酸(H2SO4)属于常 见的酸。 2. 碱是指能够释放出OH-离子的物质,其性质包括能够中和酸、苦味等。例如,氢氧化钠(NaOH)和氢氧化钾(KOH)

高三化学知识点总结【五篇】

高三化学知识点总结【五篇】 高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化学是一门学科,它研究物质的性质、结构、变化规律和应用,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下是高三化学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总结: 一、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物质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它是指两种或以上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不可逆的变化。高三化学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 1.化学反应的种类 包括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反应等。 2.化学反应中的化学式 需要掌握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式、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如何平衡化学方程式。 3.化学反应中的反应速率与反应机理 需要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表达式、影响因素,以及反应机理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方法。 二、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是指化学反应在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数比例不变的状态。高三化学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 1.化学平衡的条件 需要掌握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如温度、压力、浓度等。 2.平衡常数与计算 需要掌握平衡常数的定义、表达式和意义,并学会化学平衡的计算方法。 3.酸碱、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化学平衡 需要掌握酸碱、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化学平衡的相关知识,并熟练掌握计算方法。 三、化学结构 化学结构是指分子、离子、原子等物质的微观结构和构成方式。高三化学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 1.分子的结构 需要掌握分子的构成和分子几何结构的种类、规律和计算方法等。

2.离子的结构 需要掌握离子的构成、离子几何结构的种类、规律和计算方法等。 3.原子的结构 需要掌握原子的电子构型、周期表的结构和特点,以及联合原子的结构和性质等知识点。 四、溶液化学 溶液化学是指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与反应,要求高三化学生掌握以下知识点: 1.溶液的定义和分类 需要掌握溶液的定义,以及溶液的分类包括饱和溶液、浓度和稀释等。 2.酸碱溶液中的化学反应 需要掌握酸碱中的化学反应和酸碱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等。 3.电极电势与电解 需要掌握电极电势的确认方法及其理论基础,并能够解决与电极电势相关的问题。

高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精选

高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精选 高三化学是一个新的起点,新高三一轮复习从零开始,完整涵盖高中所有的知识点,第一轮复习是高考复习的关键,是基础复习阶段。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三化学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三化学知识点1 (一)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10个) ①阿伏加德罗常数及气体摩尔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计算。 ②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方向、数目及运用)。 ③化学用语:化学式书写、化学方程式书写、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 ④溶液、离子共存、非水解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及其转变(守恒原理的运用),中和滴定。 ⑤元素周期律“位构性”,即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结构和性质。

⑥化学键、电子式。 ⑦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平衡移动(重点是等效平衡) 要求巧解,近几年都是等效平衡的解决。 ⑧盐类水解离子浓度关系(包括大小比较,溶液PH值及酸碱性) ⑨电化学、原电池和电解池(现象、电极反应式,总反应式等) ⑩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和应用 (二)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以考查出现的概率大小为序) ①金属元素:铁、铝、钠、镁、铜。 ②金属元素的化合物:Al(OH)3Fe(OH)3、Fe(OH)2、Mg(OH)2、NaOH、Cu(OH)2、Na2O2、Na2O、Al2O3、Fe2O3、CuO、NaHCO3、Na2CO3 ③非金属元素:氯、氮、硫、碳、氧

④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NO、NO2、SO2、CO2、HNO3、H2SO4、H2SO3、H2S、HCl、NaCl、Na2SO4、Na2SO3、Na2S2O3 ⑤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 (三)有机化学基础(6个) ①官能团的性质和转化(主线) ②同分异构体 ③化学式、电子[转载]2022年高考化学复习指导:高考经常考查的知识点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化学反应方方程式 ④几个典型反应(特征反应) ⑤有机反应类型 ⑥信息迁移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第三篇 考前要点回扣 要点回扣5 选考核心知识考前聚焦学案-人教版高三全册化学学案

要点回扣5 选考核心知识考前聚焦 (一)重要有机物之间的衍变和化学方程式 写出下列转化中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 (1)CH 2===CH 2+H 2――→催化剂 △CH 3CH 3 (2)CH 3CH 3+Br 2――→光照CH 3CH 2Br +HBr (3)n CH 2===CH 2――→ 一定条件CH 2—CH 2 (4)CH≡CH+H 2――→催化剂△CH 2===CH 2 (5)CaC 2+2H 2O ―→Ca(OH)2+CH≡CH↑ (6)CH≡CH+HCl ――→催化剂△CH 2===CHCl (7)CH≡CH+2Br 2―→CHBr 2CHBr 2 (8)

(9) (10) (11)2CH 3CH 2OH +O 2――→Cu 或Ag △2CH 3CHO +2H 2O (12)CH 3CHO +H 2――→催化剂△CH 3CH 2OH (13)2CH 3CHO +O 2――→催化剂△ 2CH 3COOH (14)CH 3CH 2OH +CH 3COOH CH 3COOCH 2CH 3+H 2O (15)CH 3CH 2OH +HBr ――→△CH 3CH 2Br +H 2O (16)CH 3CH 2Br +NaOH ――→水△CH 3CH 2OH +NaBr (17)CH 2===CH 2+H 2O ――→一定条件CH 3CH 2OH (18)CH 3CH 2OH ――→浓硫酸170℃CH 2===CH 2↑+H 2O (19)CH 3CH 2Br +NaOH ――→醇△CH 2===CH 2↑+NaBr +H 2O (20)CH 2===CH 2+HBr ――→一定条件CH 3CH 2Br (21)CH 2===CH 2+Br 2―→ (22) (23) (24)

高二化学知识点难点归纳五篇

高二化学知识点难点归纳五篇 在学习新学问的同时还要复习以前的旧学问,确定会累,所以要留意劳逸结合。只有充分的精力才能迎接新的挑战,才会有事半功倍的学习。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二化学学问点总结,希望能关怀到大家! 高二化学学问点总结1 1,有机物的分类(主要是特殊的官能团,如双键,三键,羟基(与烷基直接连的为醇羟基,与苯环直接连的是芬羟基),醛基,羧基,脂基); 2同分异构体的书写(不包括镜像异构),一般指碳链异构,官能团异构; 3特殊反应,指的是特殊官能团的特殊反应(烷烃,烯烃,醇的转化;以及纯的逐级氧化(条件),酯化反应,以及脂的在酸性碱性条件下的水解产物等); 4特征反应,用于物质的分别鉴别(如使溴水褪色的物质,银镜反应,醛与氯化铜的反应等,还有就是无机试剂的一些); 5把握乙烯,1,3--丁二烯,2-氯-1,3-丁二烯的聚合方程式的书写; 6会使用质谱仪,核磁共振氢谱的相关数据确定物质的化学式; 7会根据反应条件确定反应物的大致组成,会逆合成分析法分析有机题; 8了解脂类,糖类,蛋白质的相关物理化学性质; 9,物质的分别与鉴定,一般知道溴水,高锰酸钾,碳酸钠,四氯化碳等; 10,有机试验制取,收集装置。甲烷,乙烯,乙酸乙酯,乙醇的制取以及留意事项。排水法,向下排空气法,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适用的状况,分液法制取液体。还有就是分液,蒸馏,过滤的装置及留意事项 高二化学学问点总结2 一、概念推断: 1、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有电子的转移(得失) 2、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有化合价的升降(推断是否氧化还原反应) 3、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得电子的能力),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电子,发生还原 反应,被还原,生成还原产物。 4、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失电子的能力),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电子,发生氧化 反应,被氧化,生成氧化产物。 5、氧化剂的氧化性强弱与得电子的难易有关,与得电子的多少无关。 6、还原剂的还原性强弱与失电子的难易有关,与失电子的多少无关。 7、元素由化合态变游离态,可能被氧化(由阳离子变单质), 也可能被还原(由阴离子变单质)。 8、元素价态有氧化性,但不愿定有强氧化性;元素态有还原性,但不愿定有 强还原性;阳离子不愿定只有氧化性(不愿定是价态,,如:Fe2+),阴离子不愿定只有还原性(不愿定是态,如:SO32-)。 9、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10、氧化还原反应与四大反应类型的关系: 置换反应确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确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中有一部分是氧化还原反应。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用双、单线桥表示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状况) 1、双线桥:“谁”变“谁”(还原剂变成氧化产物,氧化剂变成还原产物) 2、单线桥:“谁”给“谁”(还原剂将电子转移给氧化剂) 三、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 1、氧化还原反应的类型: 1/ 3

高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

高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 高三化学知识点1 一.有机物的不饱和度 不饱和度又称缺氢指数,是有机物分子不饱和程度的量化标志,用希腊字母表示.规定烷烃的不饱和度是0(所有的原子均已饱和).不饱和度是计算有机物的分子式和推导有机物的结构式的相当有用的工具. 不饱和度的计算方法 1.已知有机物的分子式时 (1),对于一般的只含C.H.O的有机物,可利用公式 =(碳原子数 2+2 氢原子数)/2,式子的意义为相同碳原子数的烷烃或醇的氢原子数与该有机物中氢原子数之差的一半,即将该1mol有机物完全加氢还原成烷烃或醇所要消耗的H2的物质的量;

(2)对于含有N.P等三价原子的有机物(不包括硝基化合物或磷酰基化合物),可将其补成(NH)或(PH),然后便可应用公式; (3)对于有卤原子取代的有机物,可先将卤原子化为氢原子再应用公式; (4)对于碳的同素异形体(如C60),可将氢原子数视为0,然后应用公式. 2.已知有机物的结构时 (1) =双键数+叁键数 2+环数,即一个双键和一个环都缺一个氢,一个三键缺两个氢.苯环可看作一个双键加上一个环,其不饱和度为4;求出不饱和度后,利用公式的变形氢原子数=碳原子数 2+2 不饱和度 2可算出氢原子数; (2)结构中含有N.P等三价原子(不包括硝基或磷酰基),计算出不饱和度后,应在得到的氢原子数后再加上N.P原子的数目;结构中含卤原子,得到的氢原子数应减去卤原子的数目. 二.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推导 推导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的一般步骤为:

1.确定有机物的碳原子数并求出有机物的不饱和度.根据所得到的不饱和度作出大致判断. 2..分析已知的条件,确定有机物的基本类型.一般来说,一个不饱和度能对应一个碳碳双键.一个羰基(醛基)或一个环;而当有机物的不饱和度大于4时,首先考虑苯环;然后再分析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如〝能发生银镜反应〞.〝能与NaHCO3溶液反应〞.〝消耗的NaOH的量等〞,确定有机物中的官能团. 3.确定碳链的结构和取代基的位置.尤其要注意分子中的对称因素,如题目中给出的〝有几种一卤代物〞〝有几种不同环境的C.N原子〞等,从而确定异构体的结构. 4.对得到的异构体进行检验,确认其分子式与原有机物相同且满足题目中的条件. 三.基本有机反应类型 1.取代反应 定义:有机化合物物受到某类试剂的进攻,使分子中一个基(或原子)被这个试剂

高三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三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1.高三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篇一 1、掌握一图(原子结构示意图)、五式(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电子式、最简式)、六方程(化学方程式、电离方程式、水解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2、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 ①CH:C2H2和C6H6 ②CH2:烯烃和环烷烃 ③CH2O:甲醛、乙酸、甲酸甲酯 ④CnH2nO:饱和一元醛(或饱和一元XX)与二倍于其碳原子数和饱和一元羧酸或酯;举一例:乙醛(C2H4O)与丁酸及其异构体(C4H8O2) 3、一般原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但氕原子(1H)中无中子。 4、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个周期不一定从金属元素开始,如第一周期是从氢元素开始。 5、ⅢB所含的元素种类最多。碳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且ⅣA族中元素组成的晶体常常属于原子晶体,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等。 6、质量数相同的原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如18O与18F、40K与40Ca 7、ⅣA~ⅦA族中只有ⅦA族元素没有同素异形体,且其单质不能与氧气直接化合。 8、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一般形成离子化合物,但AlCl3却是共价化合物(熔沸点很低,易升华,为双聚分子,所有原子都达到了最外层为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9、一般元素性质越活泼,其单质的性质也活泼,但N和P相反,因为N2形成叁键。

10、非金属元素之间一般形成共价化合物,但NH4Cl、NH4NO3等铵盐却是离子化合物。 2.高三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篇二 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9种方法 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 KNO3。 2.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 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馏。 3.过滤法:溶与不溶。 4.升华法:SiO2(I2)。 5.萃取法:如用CCl4来萃取I2水中的I2。 6.溶解法:Fe粉(A1粉):溶解在过量的NaOH溶液里过滤分离。 7.增加法:把杂质转化成所需要的物质:CO2(CO):通过热的CuO; CO2(SO2):通过NaHCO3溶液。 8.吸收法:用做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气体杂质,气体杂质必须被药品吸收: 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O2。 9.转化法:两种物质难以直接分离,加药品变得容易分离,然后再还原回去:Al(OH)3,Fe(OH)3:先加NaOH溶液把Al(OH)3溶解,过滤,除去Fe(OH)3,再加酸让NaAlO2转化成A1(OH)3。 3.高三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篇三 1、守恒规律 守恒是氧化还原反应最重要的规律。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有升必有降,电子有得必有失。从整个氧化还原反应看,化合价升高总数与降低总数相等,失电子总数与得电子总数相等。此外,反应前后的原子个数、物质质量也都守

高中高三化学复习教案【精选7篇】

高中高三化学复习教案【精选7篇】 高中高三化学复习教案【篇1】 一、教材分析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是以化学基本概念为基础,与实验紧密联系,强调 概念在实际中的应用,本节教学对整个高中化学的学习乃至今后继续学习起着重要的 指导作用。教材内容具有概念比较多,且抽象又难于理解的特点。教材首先从为什么 学习这个物理量入手,指出它是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的纽带,认识引入物质的量 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意义,即引入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介绍物质的量 及其单位,物质的量与物质的粒子数之间、物质的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应注意不要 随意拓宽和加深有关内容,加大学生学习的困难。 二、学情分析 对于“物质的量”这个新的“量”和“摩尔”这个新的“单位”,学生是很陌生的,而且也很抽象,但通过学习和生活经验的积累,他们已经知道了生活中常用的一 些“量”和“单位”,如长度、质量、时间、温度,米、千克等。可采用类比方法, 类比方法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的某些属性上相同,而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也相 同的一种科学方法。如物质的量与其他学生熟悉的量类比、摩尔与其他国际单位的类比、集合思想的类比等,运用类比思想阐释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意义,能够提高 这两个概念与其他概念之间的兼容性,有利于对这两个陌生概念的深刻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的量是描述微观粒子集体的一个物理量,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 位;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 (2)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换算关系;了解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 尔 质量之间的换算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类比的思想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运用和巩固概念。 (2)通过阅读教材、参考资料和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探究的意识。

2021高中化学高考难点4 三段式应用与速率常数(含答案及解析)

难点4 三段式应用与速率常数 【命题规律】 本专题考点为高考必考点。主要考查利用三段式进行平衡常数、转化率的计算,利用信息提供的公式进行速率常数的计算。考查的核心素养以证据推理和模型构建为主。 【备考建议】 2021年高考备考应关注以图表为信息背景的三段式的计算。 【限时检测】(建议用时:30分钟) 1.【2020新课标Ⅱ】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CH 4,一般还含有C 2H 6等烃类,是重要的燃料和化工原料。 (1)乙烷在一定条件可发生如下反应:C 2H 6(g)= C 2H 4(g)+H 2(g) ΔH , ③容器中通入等物质的量的乙烷和氢气,在等压下(p )发生上述反应,乙烷的平衡转化率为α。反应的平衡常数K p =_________(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2)高温下,甲烷生成乙烷的反应如下:2CH 4−−− →高温 C 2H 6+H 2。反应在初期阶段的速率方程为:r =k ×4CH c ,其中k 为反应速率常数。 ①设反应开始时的反应速率为r 1,甲烷的转化率为α时的反应速率为r 2,则r 2=_____ r 1。 ②对于处于初期阶段的该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 .增加甲烷浓度,r 增大 B .增加H 2浓度,r 增大 C .乙烷的生成速率逐渐增大 D .降低反应温度,k 减小 【答案】(1)③ (1) p (2)(1) αααα+⨯+- (2)①1-α ②AD 【解析】 【分析】 (1) ③根据已知乙烷的转化率,设起始时加入的乙烷和氢气各为1mol ,列出三段式,求出平衡时各物质的分压,带入平衡常数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2) ①根据r=k×4CH c ,若r 1=kc ,甲烷转化率为α时,甲烷的浓度为c(1-α),则r 2= kc(1-α); ②根据反应初期的速率方程为:r=k×4CH c ,其中k 为反应速率常数,据此分析速率变化的影响因素; 【详解】 (1)③设起始时加入的乙烷和氢气各为1mol ,列出三段式, C 2H 6(g) C 2H 4(g) + H 2(g)

高三化学必背重点知识点归纳梳理五篇

高三化学必背重点学问点归纳梳理五篇 学任何一门功课,都不能只有三分钟热度,而要一鼓作气,每天坚持,久而久之,不管是状元还是伊人,都会向你招手。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三化学学问点总结,期望能关怀到大家! 高三化学学问点1 1.碱金属元素原子半径越大,熔点越高,单质的活泼性越大 错误,熔点随着原子半径增大而递减 2.硫与白磷皆易溶于二硫化碳、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有机酸那么较难溶于水 错误,低级有机酸易溶于水 3.在硫酸铜饱和溶液中参与足量浓硫酸产生蓝色固体 正确,浓硫酸吸水后有胆矾析出 4.能与冷水反响放出气体单质的只有是活泼的金属单质或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错误,比方2Na2O2+2H2O=O2↑+4NaOH 5.将空气液化,然后渐渐升温,先制得氧气,余下氮气 错误,N2的沸点低于O2,会先得到N2,留下液氧 6.把生铁冶炼成碳素钢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除去生铁中除Fe以外各种元素,把生铁提纯 错误,是降低生铁中C的百分比而不是提纯 7.虽然自然界含钾的物质均易溶于水,但土壤中K%不高,故需施钾肥满足植物生长需要 错误,自然界钾元素含量不低,但以冗杂硅酸盐形式存在难溶于水 8.制取漂白粉、配制波尔多液以及改进酸性土壤时,都要用到熟石灰 正确,制取漂白粉为熟石灰和Cl2反响,波尔多液为熟石灰和硫酸铜的混合物

9.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它不溶于酸溶液 错误,SiO2能溶于氢氟酸 10.铁屑溶于过量盐酸,再参与氯水或溴水或碘水或硝酸锌,皆会产生Fe3+ 错误,参与碘水会得到FeI2,由于Fe3+的氧化性虽然不如Cl2,Br2,但是强于I2,在溶液中FeI3是不存在的,共有3mol电子发生转移? 11.常温下,浓硝酸可以用铝罐贮存,说明铝与浓硝酸不反响 错误,钝化是化学性质,实质上是生成了致密的Al2O3氧化膜疼惜着铝罐 12.NaAlO2、Na2SiO3、Na2CO3、Ca(ClO)2、NaOH、C17H35COONa、C6H5ONa等饱和溶液中通入CO2毁灭白色沉淀,连续通入CO2至过量,白色沉淀仍不消逝 错误,Ca(ClO)2中连续通入CO2至过量,白色沉淀消逝,最终得到的是Ca(HCO3)2 13.大气中大量二氧化硫来源于煤和石油的燃烧以及金属矿石的冶炼 正确 14.某澄清溶液由NH4Cl、AgNO3、NaOH三种物质混合而成,假设参与足量硝酸必产生白色沉淀 正确,NH4Cl、AgNO3、NaOH混合后发生反响生成[Ag(NH3)2]+参与足量硝酸后生成AgCl和NH4NO3 15.为了充分利用原料,硫酸工业中的尾气必需经净化、回收处理 错误,是为了防止大气污染 16.用1molAl与足量NaOH溶液反响 正确 17.硫化钠既不能与烧碱溶液反响,也不能与氢硫酸反响? 错误,硫化钠可以和氢硫酸反响:?Na2S+H2S====2NaHS? 18.在含有较高浓度的Fe3+的溶液中,SCN-、I-、AlO2-、S2-、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