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代临终关怀现状及应对

我国现代临终关怀现状及应对
我国现代临终关怀现状及应对

第1期我国现代“临终关怀”现状及应对

柯劭梅

(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上海201620)

[摘要]“临终关怀”是殡葬服务人文关怀中的重要内容,但在实际发展中面临着各种问题,举步维艰。笔者通过分

析开展"临终关怀"服务的现实意义,并总结归纳在实际推进“临终关怀”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入手,试图寻求相应的对策,以促进在我国殡葬服务中不断推进“临终关怀”实践。[关键词]临终关怀;人文关怀;殡葬服务;对策[中图分类号]D632.9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1-5136(2012)01-0045-04

[收稿日期][作者简介]2012-03-04

柯劭梅(1988-),女,浙江嘉兴人,华东政法大学2010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所谓“临终关怀”,是在医生宣告治疗无效后,由临终关怀团队为患者及家属提供的、包括心理、生理、社会、

精神、宗教等多方面的舒缓照护,整个过程从生前善终到死后的善终。

具体而言,临终关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身体和环境上的照护、心理的恐惧及心愿的达成、

家属的悲伤关怀。临终关怀在消除或减轻患者病痛及其他生理症状基础上,排解其心理愧疚和精神烦恐等。其目的在于提升病人最后阶段的生命尊严及生活质量,使病人能平静面对死亡。同时,临终关怀团队也会为家属提供心理辅导及其悲伤引导,帮助家属正面面对与亲人的离别。

一、“临终关怀”运用的现实意义

一方面,“临终关怀”对被关怀者具有现实意义。首先,从被关怀者的角度而言,实施科学、及时的“临终关怀”

,能够为即将离世的病人减轻疾病所带来的痛苦、舒缓内心的抑郁及畏惧,做好从容面对死亡的准备。其次,在为家属减轻医疗负担的同时,疏导了伤痛情绪、避免“病态”悲伤的积聚,指导他们通过适当的途径和方式发泄情绪,用积极的态度面对亲人的离世与自己今后生活的关联以及接纳逝者最后的社会价值的实现,比如捐献逝者的器官、遗产或未问世的文化遗产等。再次,为家属提供了一种缓解“421”家庭没时间照顾患病老人的问题。北京市老龄委的调查发现:有49.8%的年轻人认为由于工作忙没有时间照顾老人,

而民政部的统计表明:有3250万的老人需要长期护理[1]。由此可见,临终关怀的需求是巨大的。

另一方面,从关怀供给方的角度出发,“临终关怀”对相关人员的工作具有重要的价值。“临终关怀”服务的实施涉及医务工作者、社会慈善工作者、心理学工作者、

营养师、牧师等各个行业。在整个服务过程中,关怀服务的工作者能通过交流与沟通亲身体验到生离死别的人间真情,对丧亲家属的悲伤感同身受,或多或少都会有所震撼。他们可以通过这些真实的案例,更好地体会到实务工作中

“同理心”的价值所在、人性中“为善”的真实意义以及无私奉献的高尚地位。我们可以充分借助并发挥临终关怀工作者的关爱精神,缓解丧亲家庭的矛盾,推动和谐社会的发展。医疗资源方面,临终关怀减少了社会医疗资源的无效投入,减轻了病房及床位稀缺压力,提高了医院的有效利用率。

二、“临终关怀”实践所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临终关怀”应用始于1988年,以天津医学院临终关怀研究中心的建立为标志。经过20多年的发展,虽然在北京、香港、台湾、上海、浙江等地相继成立了100多家临终关怀机构,但事实上实务工作中依然面临着各种问题。

(一)“生死观”教育不到位

对生与死的地位定位失衡,丧亲家属往往容易出现“重死轻生”的错误观念。在美国,在1960年政府就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Changsha Social Work College

第19卷第1期2012年3月

Vol.19No.1

Mar.2012

《临终关怀》护理考试重点

临终护理考试重点(2013) 名词解释 1.临终关怀:是指由医生、护士、心理学家、社会工作者、宗教人员及志愿者等多方面、多学科的人员组成的团队,对晚期患者及家属提供的全面照护。其宗旨是提高晚期患者的生命质量,使晚期患者无痛苦、舒适、安详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阶段,为人生划上完美的句号。同时使晚期患者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保护和加强。 2.临终护理:是一种组织化护理方案,重视团队精神照顾,为晚期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缓和性和支持性的全面照护。 3.临终护理管理:是为了提高临终患者的生存质量,系统地利用护士、医生、社会工作者和设备的过程。为了实施临终护理,必须明确其职能,确立临终护理组织,并且进行有效的管理。 4.死亡教育:是指将有关死亡与濒死及其与生命有关的知识传递给社会及个人的教育过程。 5.安乐死:是指患不治之症的病人在垂危濒死状态下,由于精神和躯体的极端痛苦,在患者及其家属的要求下,经过医生的认可,用人为的方法使患者在无痛苦的状态下度过死亡阶段,而终结生命的过程。 6.被动安乐死:对不可治愈的晚期临终患者,停止使用延缓其生命的器械或延续其生命的治疗措施,仅采取止疼方法任患者自然死亡的方式。 7.主动安乐死:对于躯体和精神遭受极端痛苦的人实施的一种人为的,旨在仁慈地结束病人的生命或加速其死亡的过程。 8.生命质量:是以社会经济、社会背景和价值取向为基础,人们对自己的身心状况、社会能力及个人综合状况的感觉体验。 9.癌性疼痛:指与癌症有关的疼痛,包括与疾病进展有关的疼痛和与治疗有关的疼痛。 10.死亡:即脑死亡,又称全脑死亡,是指大脑、小脑、中脑和脑干的不可逆性死亡。 填空题 1.临终关怀的对象(晚期患者及其家属)。 2.临终关怀格式塔的两大支柱(症状控制)、(关怀)。 3.世界临终关怀创始人是英国的(西斯莉。桑德斯),她于(1967年7月)创办世界第一所临终关怀院(圣克里斯多弗临终关怀院) 4.晚期患者的确定,以预期生命不超过(六个月)为标准。 5.临终护理管理的特点(综合性和实践性)、(广泛性)。 6.临终关怀机构告别室设计和配置特点(人性)、(人道)、(至爱)、(关怀) 7.悲伤发展的四阶段理论(麻木)、(渴望)、(颓丧)、(复原) 8.晚期患者症状护理的医学和方法论原则(姑息性原则)、(客观原则)、(整体论原则)、(调整原则)、(清醒原则) 9.晚期患者症状护理的生命伦理原则(统一原则)、(权利原则)、(公平原则) 10.晚期患者症状护理的一般原则(质量原则)、(舒适原则)、(同意原则)、(告知原则)、(个体化原则)、(综合治疗原则)、(无创原则) 11.癌痛止痛治疗中首选的最常用配方(吗啡+) 12.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核心内容是(健康状态)、(主观体验)

城市发展史读书笔记

城市发展史读书笔记 城市发展史读书笔记 在看芒福德的《城市发展史》,他应该说是个城市分散主义者。反对将人类的所有的希望都寄托于小汽车里,反对大概在西方非常风行的对于技术的过分的盲目的崇拜。他认为的合理的交通网络应该是对应于人类本身的行为的多样性的。人类本身的行为速度总是逃脱不出肉体本身的限制,以步行为最基础。 霍华德:霍华德所追求的城市图景,说到底,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多中心的城市 2、更多的、更严密的层级结构的城市 3、功能进行了混合的城市,城市和乡村更好的组成统一体 4、互补的小城市形成的城市群来具有大城市功能,一种联盟城市 而我对于霍华德的理论最为反感的地方就是:他有着太多的严密的预设,他的思想方法仍然是一种旧时代的专制思想去告诉别人你应该怎么做那样才是幸福。它的城市--其实几乎所有的芒福德所提倡的城市理论中的城市--都会有一个外层的绿化圈层,将一个城市的发展范围做出了预设,而且倡导了一种普适性的模式。 而任何一个城市都其实是不同的,情况可以非常的复杂。

我想象的城市是一种更加自由发展的城市,你是去制定一个两性的规则而不是去制定一种终极的形态,你会给出一个原点,给出一个规则体系,然后这个城市就能够自己进行良性的运作,自己能够在运作中纠正运作中产生的错误甚至必要时候能够修订规则,就像任何的民主国家那样。 我不喜欢有着一种过份具体的完美的预设。告诉你说:到此为止吧。 城市发展史读书笔记 “专门化、劳动分工、强制措施,以及丧失人性,在城市范围内产生了一种内部紧张状态。这种紧张状态在历史发展的整个进程中形成了一种隐蔽的仇恨和公开的反叛的潜流……” “劳动分工具有限定人的终生活动的性质,那么,又是什么使得劳动分工在数百年甚至数千年的时间里竟被人接受了呢?对此有各种不同的解释方法:首先是,劳动分工有助于创造第一次的经济繁荣,而人们自然首先看到经济繁荣的各种好处,最后才会看到它的各种不利之处……” “幸而城市的社会结构有助于它克服自身对于人类的限制性和强制性。如果说城市肢解了人的整体并强迫他在单一的工作中度过一生,那么城市则又从一个新的集团的实体上重新把人复原了;从而使得在单个的人生显得狭窄枯燥的同时,由此编织而成的城市整体却显得丰富多彩,因为编成它用了各色各样的线。各种专门团体不仅在城市中得以充分发展,它们在城市的有取有舍

殡葬服务心得体会3篇

殡葬服务心得体会3篇 殡葬服务业是一门特殊的服务业。特殊在,所有的服务行业都是直接为生者服务,惟 独殡葬服务业的直接对象是死者,它的间接服务对象才是生者。下面是带来的殡葬服务心 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一:殡葬服务心得体会 我们在衣叹生命不幸,在等待希望的瞬间,时间像一只顽皮的小精灵窃笑着与我们擦 肩而去。时间一天一天地过支,童年的无无忧无虑早已如梦般散去,少年的浪漫往事,也 伴随着日历,飘逸在岁月的风中…… 但凡人皆有一死,要正视。对于自己,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每个人都要珍爱生命。同时,我们的生命不仅属于自己,同时也属于身边的人,特别是我们的父母,亲人,爱人。 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看他取得了什么,而是看他贡献了什么. 现代殡葬服务的发展是我国殡葬服务业发展的一个重大的里程碑,从原先的古老迷信 的活动发展到现在的科学、庄严的仪式,甚至成为一种文化,这是非常大的进步。对于这 项服务,我们既要最大限度地实现好、解决好、维护好、保障好社会群众对殡葬服务的价 值需求,又要确保在保持机构在非营利性条件下寻求自我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在过去,一些殡葬管理者和领导者总以为殡葬是跟死者打交道的职业,每天为死者提 供服务,谈不上高尚,能多要价就多要价,能多收就多收,而活者往往又存在不能和死者 谈价钱的心理,自然多收多要也就不足为奇了。而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 的提高,民众对殡葬服务标准和缅怀死者的价值取向发生的根本改变,群众对殡葬服务要 求民主化、公开化、透明化和人性化的意识已经增强了,传统的殡葬服务观念已经落伍了,因此,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牢固树立“以民为本,为民服务”理念。要在国家 殡葬行业纷纷觉醒并倡导“阳光殡葬”的时候,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努力创新殡葬服务 的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标准,尽快走出简单的承诺式服务,逐步将殡葬服务向系统化、规 范化和标准化方向迈进。要以具体的标准作为服务施受双方检验服务水平的标尺。 殡葬服务能帮助家庭或社会处理遗体,从社会学、哲学、心理学观点看,遗体有着非 常重要的价值。我觉得殡葬服务是非常神圣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但不管怎么样,人死后应该有一个好的归宿,让灵魂得到安息,如今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好,殡葬服务,是很科学,很尊重人的生命和尊严的形式。死,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佛教认为:生、老、病、死,人之常情,而死并非生命的结束,只是另一场轮回的开始,所以说"生 死一如",要我们看淡生死,进而勘破无常。但是在大限将至之际,如何让病者身心安乐,无苦而终,才是最实际的一种做法,这也就是所谓"临终关怀"。处理一体的原则是自然条 件的要求和社会文化条件的要求。

养老护理_员试题与答案

养老护理员试题 一、单选题 1. 临终关怀是为()提供生理、心理、社会的全面支持和照顾。 A、临终老人 B 、临终老人的家属 C、临终老人及其家属 D 、病重老人 2. 下述中不属于临终老人呼吸衰竭的表现是()。 A、潮式呼吸 B、临终呼吸 C、昏迷 D、点头样呼吸 3. 下述中属于临终老人胃肠道变化的是()。 A、大小便失禁 B、下颌下陷 C、心肌收缩力减弱 D、咼热 4. 下述中不属于临终老人肌肉张力减弱的表现是()。 A、下颌下垂 B 、眼球内陷 C、吞咽困难 D 、体温异常 5. 下述中属于临终老人意识改变的是()。 A、心肌收缩力减弱 B、上睑下垂 C、昏睡D 、高热; 6. 有关尸体料理的工作程序,下述中不正确的是()。 A、根据当班医生的死亡诊断,记录死亡时间,填写死 B、备齐用物携至床边,劝家属在身边陪伴不要离开 C、将尸体置于一个平面位置,仰卧,双臂放在身体的两侧,在其头下放置一个 枕头防止面部淤血 D、撤去棉胎,放平尸体,移开床旁桌、椅 7. 生物学死亡是指() A、呼吸停止

B、心跳停止 C、各种反射消失 D、呼吸心跳停止后大脑的死亡,人体组织细胞新陈代谢完全停止 8、现代医学判断死亡的标准是()。 A、心跳停止 B、呼吸停止 C、瞳孔散大 D、脑死亡 9、临终老年人的心理变化在否认期的表现特点是()。 A、多疑、愤怒 B、怨恨、嫉妒 D、力争把自己的情绪转向他人 D、极力否认事实、拒绝接受现实 10、临终关怀以提高老年人的()质量为宗旨。 A、生活 B、生存 C、幸福 D、照顾 11、濒死期是死亡的()时期。 A、第一 B、第二 C、第三 D、第四 12、生物学死亡期是指整个机体已()复活。 A、可以 B、局部 C、不能 D、完全 13、临终时呼吸变化表现为()。 A、节律规则 B 、频率16~20次/分 C、变深变快 D 、变浅变慢 14、老年人换癌症晚期,要求医生重新做全面检查,该病人的心理反应处于

临终关怀护理体会

对临终老人的观察和护理 1、循环与呼吸 临终老人有循环与呼吸衰竭,常见脉搏跳动快,不规则渐变弱而消失,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当呼吸表浅、急促、困难或潮式呼吸时,应立即吸氧,病情允许给予半卧位或抬高头与肩,保护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备好吸引器。 例1男,82岁,临终前1月,食欲减退,大小便失禁,膳食部每餐提供的食谱均是色香味俱全,可老人均对饭菜摇头,为了提高老人生活质量,护理人员充分了解他的饮食习惯,了解到他喜欢喝牛奶、冲麦片,于是除了耐心喂食、喂水外,还为他订了鲜奶,冲麦片喂他喝,尽量满足老人最后的偏爱,还每日为老人取下义齿清洗干净,给他做口腔护理,增强老人的食欲。还有个特点,每次饭后半小时,老人便会抓住床档用力摇,查看他的纸尿片,就会发现尿片湿了,护理人员只要立刻帮他用温水清洁会阴,换上干净舒适的衣裤,老人就会平静地入睡。 例2:男,80岁,肺心病。临终几天,精神明显倦怠,观察中,发现老人突然神志不清,呼吸困难,发绀明显,测血压下降,皮肤湿冷。护士立即给予持续低流量低浓度的氧气吸入,予半坐卧位,把口腔内分泌物清理干净,保持呼吸道通畅,并陪伴在老人旁边,减轻老人的紧张情绪,5分钟后,老人呼吸困难缓解、呼吸频率减慢、节律正常、血压回升、发绀减轻、皮肤转暖、神志转清后能轻声对护士诉说自觉舒服了许多。 例3:女,89岁,右股骨颈骨折。老人临终前病情恶化,神志淡漠、言语模糊,右下肢活动极度受限,保持中立位,肢端血运差,皮肤湿冷、苍白。在护理中,发现平卧的老人表现出张口欲言、双眼睁大、痛苦神态,于是,我们为其床上擦浴,翻身拍背,用50%乙醇按摩骨突处或受压部位,预防褥疮发生的护理,并换上干净衣服,保持床单干洁平坦,再予安置舒适卧位,做好保暖之后,老人痛苦神态消失,安静休息了。 在濒死状态下若疾病未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可始终保持神志清醒,虽然各反射迟钝,言语障碍,但听力往往是存在的。护理人员要尊重和尽可能满足他的特殊要求。 例4:女,92岁,脑出血后遗症。老人入院时浅昏迷,呼之偶有反应,在为她护理时,我们从不喊她叫“某某床”“某某号”而是把她当作对社会做出伟大贡献的人,我们尊称她的姓名,有时冠以她“老师”的头衔。入院后很少有人探望,我们后来了解到她儿子身为高官,为国顾不上老人家。还了解到老人家病前酷爱乐曲。于是我们每天为她抚摸手脚时,顺便在她床头播放乐曲,利用音乐有效松弛她的神经。她听到音乐时手指头便会微微地颤抖,表明她能感受到轻快的音乐。家属探视时看到此种关怀,心中有说不出的感激。 心理安慰 面对自己即将走完的人生旅途,随着病情的日益恶化,老人明明白白的知道自己已接近死亡,任何努力都无济于事,因此他不得不承认一事实,明显忧郁的表情,深深的悲哀,表现出老人要求处理未完的一切事宜。 例5:女,99岁,肺部感染。临终前7天,病情恶化,意识清醒。为她洗脸时,她抓住护士的手肯求与定居加拿大的儿孙们见最后一面。看到老人眼中流露期待而又忧郁的目光。

浅谈临终关怀的现状及发展

浅谈临终关怀的现状及发展 发表时间:2013-08-21T08:42:51.54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1期供稿作者:邓晓燕吴惠兰[导读] 传统的孝道观对临终关怀的影响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中,“孝道”的观念在中华民族文化中一直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邓晓燕吴惠兰(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云南景洪 666100)【摘要】临终关怀是一种特殊的卫生保健服务,是由临终关怀团队向临终患者及家属提供一种全面的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精神、宗教 等全方位的身心舒缓医疗与护理照料,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老年人躯体上和心理上的痛苦,使其能够安详地、无憾地走完人生旅途,是人道主义的新起点。 【关键词】临终关怀现状发展体会 【中图分类号】R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1-0359-02 临终关怀又称善终服务、安宁照顾等,是指对生存时间有限(6个月或更少)的患者进行适当的医院或家庭的医疗及护理,以减轻其疾病的症状、延缓疾病发展的医疗护理,是近代医学领域新兴的一门边缘性交叉学科,是现代社会的需求和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1]。通过为临终病人及家属提供生理、心理、社会、精神等方面的全面支持与照护,使临终病人的症状得到控制,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维护和增强,使病人能无痛苦、安宁、舒适的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 1 临终关怀的现状 1.1 我国老年人临终关怀的现状目前全国各地建立的临终关怀机构已超过120家,分布地由北京、上海、沈阳、西安等大城市逐步向中等城市延伸。2001年,香港李嘉诚基金会每年捐资2500万元,在我国多个省市建立了20多所临终关怀服务机构——宁养医院,进一步推进了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2]。 1.2 影响我国老年人临终关怀的主要因素 1.2.1 传统的孝道观对临终关怀的影响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中,“孝道”的观念在中华民族文化中一直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不同的患者作为独立的个体,必然有其各自的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说,尊重、满足临终患者的个体需求才是真正的孝道。 1.2.2 传统医学人道主义对临终关怀的影响传统医学人道主义观点认为救死扶伤是医护人员的责任,对于临终患者,医护人员会竭尽全力积极救治,却忽略了患者的生存质量,认为放弃一些治疗是对患者的不负责。临床老年病人的病情变化大多数情况下是缓慢发展且反复的,很难确定何时为“临终”,如实告知患者的病情会加重其心理负担,加速病情恶化,医护人员会选择将实情告知家属,而用善意的谎言来面对患者,忌讳谈论死亡的话题,即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想找人倾诉,周围的人也刻意回避,以至于病人心中的郁闷得不到疏通和排解,更加加重了病人的身心痛苦。 1.2.3 临终关怀知识缺乏对临终关怀的影响。 1.2.4 临终关怀过程中对家属关怀的缺失。 1.2.5 服务机构的设立和资金的缺乏。 1.2.6 开展临终关怀工作人员的缺乏。 2 临终关怀的意义 2.1 缓解人口老龄化给我国带来的社会压力。 2.2 提高生存质量,使老年人“老能善终”。 2.3 树立正确死亡观。 3 临终关怀的发展 3.1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充分利用大众媒体进行群众性、普及性宣传,还要实施专业性教育,在医学院校设立相关的专业和课程;加强对在职医护人员的死亡继续教育,端正临终关怀工作者的观念,并弥补其学校教育的不足。 3.2 死亡教育首先要彻底更新观念,加强自身死亡教育,要认识到疾病的折磨是痛苦的,死亡本身并不痛苦;死亡是人生发展的必然结果,任何人都不能幸免;要顺其自然,不要惋惜,更无须后顾之忧,亲人自会平安生活,未尽事业也会后继有人。树立正确的生死观,积极面对临终过程。 3.3 注重与家属的沟通鼓励家属宣泄感情,认真倾听其交谈,提供精神支持,安慰家属面对现实,尽力提供生活指导与建议,帮助他们尽快从悲痛中解脱出来。可以通过让家属与临终病人单独相处;安排家属和医生见面,及时准确地了解病情进展和治疗方案;与家属共同制订相应的护理计划,并一起参与和执行;向家属交授一些基本的护理技能倾听家属表达自己的情感;向家属提供社会支持,以解决实际问题。 3.4 促进社区临终关怀的发展由于临终关怀多以对症照料和护理为主要内容,一般不采用昂贵的治的压力,更主要的是,社区模式能使患者在熟悉的住宅环境中离世,符合我国在家中送终的传统观念,从而有利于满足部分患者的愿望,利于临终关怀的长期运作。 4 体会 较多的临终老年人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总是处于现代医疗技术、麻醉、药物的控制下,死亡之前均有接受侵入性治疗的痛苦经历,使老年人心理充满了恐惧、痛苦和无奈。要发展临终关怀事业,政府须建立有效的支持体系,加大临终关怀机构的资金投入力度;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普通公民必须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彻底更新观念,完善死亡教育和伦理道德教育,建立正确的生死观。临终关怀使临终者正视生命终结,使他们临终前在精神或肌体上得到相应的照顾,从而冷静的处理一些事情并接受生命终结的事实。临终关怀使病人家属理性渡过分离时刻,从而有效地办理一些病人或亲属应当办理的事情。通过逐步探索和完善临终关怀模式,打造优秀的临终关怀从业队伍,促进临终关怀事业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邓晓燕,白桂春,卞龙艳等.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75. [2]张小燕.老年护理[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38.

老年护理第11章 临终关怀试题及答案

《老年护理》第11章临终关怀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老年临终患者临终前最常见的症状是( A ) A.疼痛 B.恶心 C.头晕 D.压疮 E.呕吐 2、临终患者家属悲伤的表现不包括哪个方面(C ) A.情绪感觉方面 B.生理知觉方面 C.社会支持系统 D.认知方面 E.行为方面 3、临终关怀着重对临终患者进行的内容不包括( E ) A.疼痛的控制 B.情绪的支持 C.家属的心理指导 D.患者的灵性需求 线照射 4、临终患者表现出怨天尤人,责怪命运不公,迁怒于他人。根据美国精神病学家伯乐·罗斯博士的临终患 者心理分期,该种表现属于( B ) A.否认阶段 B.愤怒阶段 C.协议阶段 D.抑郁阶段 E.以上都不对 5、为老年临终患者提供的心理服务内容包括( D ) A.尊重患者 B.耐心解释消除疑虑 C.陪伴和聆听 D.满足合理要求 E.死亡教育 6、临终关怀的意义不包括( A ) A.缓解人口老龄化给我国带来的社会压力 B.提高临终者的生存质量,维护生命尊严 C.安抚家属子女、解决临终患者家庭照料困难 D.转变观念,真正体现人道主义精神 E.优化医疗资源的利用 7、下列哪项不是临终关怀的目的(D ) A.帮助患者认识死亡是一种自然过程 B.帮助患者处于舒适、安定状态 C.帮助患者提高生命质量 D.帮助患者延长寿命 E.帮助患者平静地接受死亡 8、下列哪一项不符合协议期临终患者表现(B ) A.患者的愤怒逐渐消退 B.患者很和善、很合作 C.患者有侥幸心理,希望是误诊 D.患者认为做善事可以死里逃生

E.患者开始接受了自己患了不治之症的事实 9、濒死期患者最后消失的感觉常是(B ) A.视觉 B.听觉 C.味觉 D.嗅觉 E.触觉 10、临终患者最早出现的心理反应期是( A ) A.否认期 B.愤怒期 C.协议期 D.忧郁期 E.接受期 11、世界上第一个现代临终关怀机构是(C ) A.美国新港临终关怀病院 B.西欧修道院 C.英国圣克里斯多弗临终关怀院 D.加拿大姑息护理协会 E.天津医学院临终关怀研究中心 12、对濒死期患者的心理护理下列哪项不妥( D ) A.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 B.对患者攻击行为应无声地接受 C.尽量满足患者的意愿 D.对患者否认期的言行应好心矫正 E.语言亲切,照顾要周到 13、对死者家属的护理不包括( E ) A.说明患者的病情及抢救过程 B.对患者遗物的整理与移交 C.态度真诚,表情同情、理解 D.有条件者,做好对死者家属的随访 E.尸体护理时,请家属在旁以便安慰 14、临终患者心理反应否认期可有( B ) A.患者忧郁、悲哀、关心亲人生活 B.极度疲劳、表情淡漠、嗜睡 C.患者心情不好对护士发脾气 D.患者不承认自己的病情,认为"不可能" E.患者配合治疗,想尽一切办法延长自己的寿命 15、我国老年患者临终关怀组织形式主要有临终关怀专门机构、附设的临终关怀机构和(A )A.家庭临终关怀病床 B.北京松堂关怀院 C.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D.肿瘤医院 E.李嘉诚基金会 16、目前影响我国老年患者临终关怀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B ) A.国家有充足的支持资金 B.医务人员对临终关怀知识缺乏 C.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差 D.人们能接受"安乐死"的观点 E.没有充足的人力资源 17、在护理临终患者过程中,实施临终关怀的先决条件是( E ) A.资金

《城市发展史》读后感

《城市发展史》应该归结为一部非常优秀的史书,的确如其名字一样。 我想它是非常的优秀的史书,不过因为是一部大部头,现在我只能够挑选我感兴趣的章节细读,其他的大都跳过了。 芒福德是一个反大都市者。 其实首先,即使是根据芒福德自己对于从村庄到城市的跃进的论述来看,我都有这样的一点猜想:我们根本就不应该用“大城市”这么仅仅是在古老的名词“城市”之前加了一个简单的形容词“大”的这样一种概念来称呼我们现在的如北京、上海、纽约这种东西,如果“城市”这个词已经被我们早早的用来称呼过那种小型的城市的话,那么“大城市”其实是完全另外的一种新生的品种,不是一种小城市的扩大化,就像城市不是乡村的扩大化。我们应该用一个全新的字眼,就像“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差别那样不容易引起歧义。 当我们在谈论“城市”的时候,其实我想我们的所有的分歧点往往都其实是针对“大都市”的,大家都喜欢并且欣赏小城市而且一般都认可小城市是成功的当然其实几乎没有什么人真正的去研究小城市的建设,不过不论如何,大家其实可以根据对于大都市的态度来分作两派:认可大都市或者反对大都市。 我是前者。 芒福德对于城市起源和历史的发展的东西比较的有意思。 比如他认为:城市最初首先是作为一个磁体而不是一个(居住的)容器存在。村落的存在基础是食物和性,而城市则应该是能够“追求一种比生存更高的目的”。 而城市或者说人类聚落的最初雏形期,其实往往不是源于居住而是源于祭祀活动,而这种活动地点作为一种“磁体”,就已经“能把一些非居住者吸引到此来进行情感交流和寻求精神刺激”。总之,城市从一开始就是外向的,就是应该能够吸引和容纳“陌生人”和“陌生因素”的,从这一点上开始区别于“较为固定的、内向的和敌视外来者的村庄形式完全相反。” 在其论述中,认为旧石器时代是一种具备男性性格的、粗糙的、狩猎为主的、具备强烈攻击性的社会结构,而新石器时代,则是以定居为主,以女性的阴柔性格为主的时代,各种工具、产业开始务于精细和稳定,这个时代真正的定居的村落和农业开始产生。而真正的城市起源于这两种文化的联姻,我理解为:起源于以能够提供足够的生活资料的新石器时代的“村落”文化为基础,同时开始强调具备攻击性、具备开放性的男性社会特征的文化,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更为完备、开放和鼓励进取和发展的文化。 显然,在芒福德看来,城市是阳性的,是开放的、是进取的、是具有攻击性和发展能力的一种东西。而村庄文化则过分保守,“村庄只包含有限的功能,只包含一些严格的母性的、与生俱来的重要事业。”总之,城市从最开始就是具有了一种“杂交和媾和”的品质,并且因此而获得了“极大的潜力和功能”。 城市是一种完全不同于村庄的新形态 芒福德根据生物学的理论,同样认为了城市是一种完全的新生的形态。 根据生物学的观点,芒福德认为城市不是村庄的简单加和,城市是一种“全面的变革”,是性质上的彻底改变。 城市中更加强调年轻的因素而打破了村庄中的长老制、城市更加的强调活力、外来因素在这里被认为是一种保证了城市的不断的更生和发展的积极因素而不是一种威胁,城市更加的强调进取而不是保守和固步自封(因此其实古老的中国文化谈不上任何的地方特色因为其实压根就是一种村庄文化,其所谓的“中国特色”都是源于一种前城市的落后)。 而什么才是城市化?什么是从乡村到城市的这种发展的过程的本质? 芒福德认为是一种对于不断的出现的但是散落各处的社会因素的内向性的整合、聚合的过程。一种形成秩序的过程,一种整理,大概就像我们的电脑的那个整理内存的命令一样的过程。“城市便是促成这种聚合过程的巨大容器,这种容器通过自身那种封闭形式将各种新兴力量聚拢在一起,强化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使总的成就提高到新的水平。” 而在最初的城市化过程中,王权的形成和加强起到了核心的作用。 总之:

养老院社会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养老院社会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老人们都感慨的说,正是国家的各种福利和党的政策才能像今天这样无忧无虑的安享晚年的生活,更多的老人表示同学的到来为他们平淡的生活增添了生机和乐趣,我并没有因为寒冷的天气而埋怨一句,取而代之的是满腔热情,因为这次看似普通的活动中实际上蕴涵了巨大的人性价值和人文关怀,它是一种美德,更是老人与大学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流与沟通,而平时娇生惯养的我,走出校园来到社会,走进老人,把老人当作朋友一样聊天,听老人们过去的事迹是如此的着迷,我还又跑到外面的小卖部给老人买东西,虽然来的时候给老人们带来了些水果、点心,可那些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我又用我的零花钱为老人买东西来表达我的心意,从早上到中午12点,走了部分老人的房间并且慰问了老人们,到了老人吃饭的时间,我就跟着那里负责分饭的管理员一起帮助老人们进行就餐,有的老人就餐不方便,需要喂才行。 这时我主动给老人喂饭,虽然笨手,但见到老人们开心的笑脸就心满意足了。我感觉到了一家人似的其乐无穷。大多数老人在这里过的很开心,他们有时在房间过楼下的广场看电视或者锻炼身体,因此,老人们在这里可以算是晚年安康了!在这实践过程中,我不仅为老人们做了些日常的事,也经常和他们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以此进一步增进感情。通过与老人们的聊天,使我明白了很多,明白了他们过去的经历,明白了他们的辛劳,明白了他们对儿女的期盼,更明白了他们对我们后辈的希望… 在活动中有一位老人给我印象很深刻,我叫他陈爷爷,是名老红军,我来到这位老人的房间,等候在门口的阿姨去和老人说了声,我便健步迎上去用双手搀扶着老人,跟他做介绍:“我是一名大一的学生,今天来看看您。”年近九旬高龄的他,慈眉善目,显得十分和蔼可亲。他笑着说:“好!好!”并点头欢迎,在房间我仔细打量一番,在床的旁边有个写字台,上面摆着几个水杯,墙壁上挂着一副“毛主席万岁,***万岁”的行书字,字体显得苍劲有力,落款有点模糊不清了,靠近门口有一张旧的滕椅,估计老人平时常坐的,我把老人扶到椅子上坐下,听着老人跟我讲他过去的故事。当我们说起长征的事时,老人眼里泛出了泪花你他说:“过去的长征很艰苦啊!现在年轻人还没有经历过这样艰苦的锻炼。”老人为自己是***员而感到骄傲。他说:“如果没有***就没有现在的中国,就没有可以让老人安度晚年的国和家。”老人说完后,我不禁从心里感到敬佩。当我问老人作为***员认为当时长征最重要的是什么?时,使我惊讶的是:老人居然毫不犹豫的说了四条:不怕牺牲;艰苦奋斗;官兵团结;关心群众!…就这样和老人聊了好几个小时! 那些曾几何时拥有我们同样梦想的老人们,他们也年轻过,我回家的时候和过来的时候拥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心境。同样,在敬老院里还有很多事情值得我们回忆! 养老院社会实践活动心得篇二 尊老敬老一直以来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在今天这个物质愈加丰富的时代里,中年一代的人们却工作日益繁忙,无暇顾及到身边的父母.所以,现在的社会有了很多内心孤独无依的老人.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就非常有义务来担起这个社会责任,继续发扬这个延绵千年的传统美德.X月19日,早晨8点,

慰问老人心得体会范文5篇

慰问老人心得体会范文5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一般分为学习体会,工作体会,教学体会,读后感,观后感。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慰问老人心得体会范文 5篇,欢迎阅读参考! 慰问老人心得体会 爱是责任,爱是力量,爱是精神。为了进一步继承和发扬“关爱老人”的光荣传统,发挥时代先锋作用,增强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发扬互助友爱精神。xx 年12月26日上午,我们金谷乡分团部分成员到敬老院开展“慰问孤寡老人”的主题教育活动,为老人们送去了生活用纸、水果、生活用品等物资,帮老人打扫,洗衣服等。 踏入敬老院的院子时,里面是那么的安静和舒适。老爷爷们已经老了,再没有年轻时候的激情了,他们都静静地享受着这一切。院子没有喧嚣,有的只是鸟鸣虫叫。他们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爱和关心。他们乐于享受他们那自由闲适的生活,虽然老人年纪大了,有的还生活不能自理了。但是他们有着一颗坚强的心。当我们一一的进了老人门的房间时,看到老爷爷们脸上都带着阳光般的笑容,我们也很高兴。更欣慰的是我去看望的大多数是数百年前参加过革命战争的老战士。老爷爷还给我们唱了红歌,这样让我们感到很幸福。 我们和老人们谈谈心,聊聊生活上的一切事情。通过聊天,我们发觉老人们很可爱,我们会问他们“您的子女来看您吗?”“您们觉得这里的菜好吃吗?”“您们喜欢这里的生活吗? ”“您们每天经常做什么呀? ”“您们觉得辛苦吗? ”之类的话。他们有的笑而不答,有的则笑嘻嘻地说“好啊,好啊,这里的一切都很好啊!”“你们好啊,希望你们可以经常来看我们!”“现在时代好了,国家经常帮我们,我们的日子好啊,感谢国家呀!”等等。 当我们和老人们告别时,确实是依依不舍呀。平时能够多帮助老人们的卫生问题,这样也是为了老人的健康做铺垫。帮助老人我们开心,老人快乐。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辛苦了一辈子,他们养大了父亲和母亲,没有他们,便没有我们的爸爸妈妈,更没有我们。所以,我们应该孝敬他们,对他们特别讲礼貌。 我们应该尊老爱老,尽力去帮助老人干点什么,行动起来吧!让这些辛苦了

临终关怀的现状及展望

临终关怀的现状及展望 【摘要】临终关怀是为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医疗、护理、心理、社会等全方位的关怀照顾。使临终患者的生命受到尊重、症状得到控制、生命质量得到提高、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维护,帮助患者舒适而有尊严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 【关键词】临终关怀;家庭;心理;临终患者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 hospice 【Abstract】Hospice care for dying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 for providing medical and nursing,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care for all-round. To respect the lives of dying patients, the symptoms under control, quality of life improved, and the family'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re maintained to help patient comfort and dignity to walk life's final journey. 【Key words】Hospice care; Family; Psychological; Hospice patients 临终关怀是向临终病人及家属提供一种全面的照料: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使临终病人的生命得到尊重,症状得到控制,生命质量得到提高,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维护和增强。是护士应尽的责任,是临终关怀的微言大义。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此种医疗需求逐渐增多,而治疗理念与普通病人迥异。 1 临终关怀概述及现状 1.1临终的定义 目前世界上对临终的时期尚无统一标准,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定义。日本对预计只存活2-6个月的患者称为临终者;美国对估计最多只能存活6个月的患者称临终患者;而我国则将能存活2-3月的患者称临终患者[1]。 1.2临终关怀的发展历史 世界上第一家健全的临终关怀机构—圣克里斯多福关怀院,是由英国的桑德斯(D.C,Saunders)博士于1967年7月在伦敦创办的。以后临终关怀发展到欧美各国。90年代传入台湾、香港,世界上已经有70多个国家建有临终关怀机构,

临终护理试题及答案(六)

临终护理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 临终关怀是为( )提供生理、心理、社会的全面支持和照顾。 A、临终老人 B、临终老人的家属 C、临终老人及其家属 D、病重老人 2. 下述中不属于临终老人呼吸衰竭的表现是( )。 A、潮式呼吸 B、临终呼吸 C、昏迷 D、点头样呼吸 3. 下述中属于临终老人胃肠道变化的是( )。 A、大小便失禁 B、下颌下陷 C、心肌收缩力减弱 D、高热 4.下述中不属于临终老人肌肉张力减弱的表现是( )。 A、下颌下垂 B、眼球内陷 C、吞咽困难 D、体温异常 5.下述中属于临终老人意识改变的是( )。 A、心肌收缩力减弱 B、上睑下垂 C、昏睡 D、高热; 6.有关尸体料理的工作程序,下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根据当班医生的死亡诊断,记录死亡时间,填写死 B、备齐用物携至床边,劝家属在身边陪伴不要离开 C、将尸体置于一个平面位置,仰卧,双臂放在身体的两侧,在其头下放置一个 枕头防止面部淤血 D、撤去棉胎,放平尸体,移开床旁桌、椅 7. 生物学死亡是指( ) A、呼吸停止 B、心跳停止 C、各种反射消失 D、呼吸心跳停止后大脑的死亡,人体组织细胞新陈代谢完全停止

8、现代医学判断死亡的标准是()。 A、心跳停止 B、呼吸停止 C、瞳孔散大 D、脑死亡 9、临终老年人的心理变化在否认期的表现特点是()。 A 、多疑、愤怒 B、怨恨、嫉妒 D、力争把自己的情绪转向他人 D、极力否认事实、拒绝接受现实 10、临终关怀以提高老年人的()质量为宗旨。 A、生活 B、生存 C、幸福 D、照顾 11、濒死期是死亡的()时期。 A、第一 B、第二 C、第三 D、第四 12、生物学死亡期是指整个机体已()复活。 A、可以 B、局部 C、不能 D、完全 13、临终时呼吸变化表现为()。 A、节律规则 B、频率16~20次/分 C、变深变快 D、变浅变慢 14、老年人换癌症晚期,要求医生重新做全面检查,该病人的心理反应处于 () A、否认期 B、犹豫期 C、协议期 D、接受期 15、临终老年人房间在冬季,应每日开窗通风()。 A、一次 B、两次 C、三次 D、四次 16、临终各阶段养老护理员应做好家属的()。 A、身体支持 B、社会联系 C、心理安慰 D、精神治疗 17、老年人临终关怀的目的()。 A、提高治疗效果 B、延长生存时间 C、挽救生命 D、提高生存质量

《城市发展史》读书笔记_应用文

《城市发展史》读书笔记 花了好久的工夫才读完这本书,略有所思。下面说下我在书中印象深刻的几处: 城市的逐步成形城市从其开源时代便是一种特殊的构造,它专门用来贮存并流传人类文明的成果;这种构造致密而紧凑,足以用最小的空间容纳最多的设施;同时又能扩大自身的结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和社会发展更加繁复的形式,从而保存不断积累起来的社会遗产。 以往的城建史都是着重于“城”和“市”两个方面,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工业的发展,促进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的剩余,从而产生相互之间的交易,慢慢的这样的聚居点也就称为“市”。进而也就引发了“城”的形成。而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城市文明,革命,政治,经济,宗教这类因素来分析,认为城市是这类因素的集合体。相似的是,作者也是认为城市是各种要素的聚合。 中世纪的瓦解,对现代的期待当19世纪人们开始建设新城镇市时,几乎没有一个人再想到中世纪的城镇了。老城镇里的生活慢慢干枯了,它们的城墙也成了个空壳,城内的一些机构也只是个空壳。今天,只有拿这个空壳轻轻贴近耳边,象拿一个贝壳那样,才能隐隐约约听到过去生活的呼啸声,当时城墙里的生活曾是充满坚定的信念和庄严的目的。 1 / 3

宫廷,阅兵场和首都巴洛克的城市建设,就其形式而言,是当时流行的宫廷中的戏剧性场面和仪式的缩影与化身,实际上,是宫廷显贵生活方式和姿态的集中布置。皇宫面向两条路:从城市方面,由租金、供物、税收、统率部队、操纵国家机器;从农村方面,提供了结实的、训练有素的、吃的胖胖的男人和女人、他们组成了朝廷的主要部分,并接受皇帝慷慨赐予他们的荣誉、薪俸和赏钱。 从上面两端节选的文字很清楚的看到作者对于中世纪和巴洛克时期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作者认为中世纪的小尺度空间和连续不断的空间的连续最符合人文关怀,相反,巴洛克象征着统治权威的大尺度,直线折线的改造自然则使作者感觉“整个城市其实就是宫廷的缩影与化身”。与此同时,作者将矛头指向近代,郎方的华盛顿规划是巴洛克规划思想的延续,被认为是最大的败笔。在书中,代表着作者主观主义的论述还有很多。 作者在书中的一些思想,在现在来看是难以接受的。在作者的笔下城市是人们对于欲望,权力的需求,是人类各种罪恶的体现,相比之下,作者歌颂乡村,认为是唯一一片还残留着人类良知的净土。而城市和乡村的分割线是厚厚的城墙,越过城墙即是乡村。城市有着黑暗的一面:战争、奴役、职业上分工过细,在许多地方,总是走向死亡。 作者在书中如此消极的思想其实是有原因的,在当时身处的社会背景下,工业快速发展,人类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工业革命,西2 / 3

关于临终关怀的感想

关于临终关怀 什么是临终关怀 生老病死,是人类的自然规律。而对于身患绝症或濒临死亡的病人,如何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死亡和生命的存在,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减轻痛苦,安度余生,这是医学界乃至全社会面临的新课题。于本世纪60年代出现的一种新型的医疗服务─临终关怀,成为保护生命的重大举措。 临终关怀,系译自英文的HOSPICECARE。我国大陆与港台的汉译略有差异,香港译文为“善终服务”,台湾译文“安宁照顾”。但其内涵都同出一辙,均指为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全面的照护,包括医疗、护理、心理、精神等方面,以使用权临终病人的生命受到尊重,症状得到控制,心理得以安慰,生命质量午到提高,同时也使患者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维护。 临终关怀是指对生存时间有限(6个月或更少)的患者进行适当的医院或家庭的医疗及护理,以使患者在余下的时间里获得尽可能好的生活质量。 临终关怀不追求猛烈的、可能给病人增添痛苦的、或无意义的治疗,但要求医务人员以熟练的业务和良好的服务来控制病人的症状。由于监终关怀心然要涉及到各种症状的姑息治疗,所以在肿瘤科领域它和姑息治疗往往是同义语。 临终关怀不同于安乐死,这即不促进也不延迟病人死亡。其主要任务包括对症治疗、家庭护理、缓解症状、控制疼痛、减轻或消除病人的心理负担和消极情绪。所以临终关怀常由医师、护士、社会工作者、家属、志愿者以及营养学和心理学工作者等多方面人员共同参与。临终关怀和肿瘤预防、治疗一样,是癌症研究中不可忽视的方面。 通过临终关怀的实践,至少可在以下几个方面为癌症防治工作作出有益的贡献: ①研究影响癌症发生与扩散的心理及社会因素; ②对癌症病人生活质量的估价; ③缓解症状与控制癌症疼痛的措施; ④了解病人病危死亡的过程。 为了实现现代医院的管理目标及处理好病人的临终关怀,需要有相对独立或专门的临终关怀机构,目前国内外已发展起来的几种形式是: ①附属于医院的临终关怀; ②附属于基层保健网的临终关怀; ③社会及家庭护理项目中的临终关怀; ④独立的临终关怀机构。 但无论哪一种,其宗旨与任务是相同的。 在临终阶段,癌症病人除了生理上的痛苦之外,更重要的是对死亡的恐惧。美国的一位临终关怀专家就认为“人在临死前精神上的痛苦大于肉体上的痛苦”,因此,一定要在控制和减轻患者机体上的痛苦的同时,做好临终患者的心理关怀。 病人进入濒死阶段时,开始为心理否认期,这时病人往往不承认自己病情的严重,否认自己已病入膏肓,

我国临终关怀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临终关怀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1临终关怀的起源 临终关怀的英文翻译是“ hospicecore : “ hospi ce 原指基督教为朝圣者准备的休息场所,后来逐渐演变成济贫院”、招待所”等意思,20世纪才形成了现代临终关怀的概念。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临终关怀的定义:临终关怀指的是一系列照护方法,它通过运用早期确认、准确评估和完善治疗身体病痛及心理和精神疾患来干预并缓解患者的痛苦,以此提高罹患威胁生命疾病的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1967年桑德斯建立了圣克里斯托弗救助院,标志着现代临终关怀运动的兴起,之后在美國、加拿大、香港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相继开展起来。口’2临终关怀的价值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临终关怀的定义,临终关怀不仅仅通过医疗技术手段和临床护理手段来缓解患者的痛苦,它还通过心理护理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途径关怀和照顾患者。对于临终病人,任何医疗技术和药物已经无法治愈缓解疾病,走向死亡已经不可避免,虽然现代医疗

技术可以完美地解决病人身体上的痛苦折磨,最关键的心灵上的痛苦却没有药物可以缓解或抑制,临终关怀追求的是更高层次的看护,使病人的身、心都解除痛苦。它不仅提高临终病人的生活质量,而且也致力于帮助提高病人家属的生活质量,使家属得到慰藉。临终关怀体现了生命神圣论、生命质量论和生命价值论的统一,是医学人道主义精神的升华,是对人基本权利的尊重,展示了当今人类情感的真诚,标志着人类文明已经进入到一个更高的阶段。临终病人的心态发展一般为5个连续期;否认期、愤怒期、协议期、忧郁期和接受期。悲伤、情绪波动起伏大是临终病人普遍的心理状态。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临终病人内心充满恐惧与不安,除了疾病本身给身体带来的苦痛,心理上的痛苦比前者给病人带来更巨大的不适和痛苦。另一方面,临终病人的家属和朋友同时也在在心理上饱受折磨,面对亲人、朋友的离世,巨大的悲痛往往使亲朋好友在心理和身体上都容易出现问题,留下难以磨灭的伤痛和阴影。 尽管临终关怀无法从根本上延长临终者的生命,改变即将死亡的本质,但是临终关怀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临终患者的尊严,医护人员、志愿者、护工等对临终者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心在很大程度上缓解 了临终患者和家属的心理负担。

读城市发展史有感

城市——起源、发展、蔓延 -----读《城市发展史》有感摘要:因《城市发展史》一书着重从人文科学的角度系统地阐述了城市的起源和发展,并展望了远景,还揭示了城市发展与各学科领域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所以本文也是从城市的起源、城市的发展、城市的蔓延这三个方面来浅谈一下我对城市发展的历史过程的一些见解,而在城市的发展这方面主要从王权、商业、文化等三方面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来讲。 关键词:起源,发展(王权、商业、文化),蔓延 一、前言 城市是什么?它是如何产生的?又经历了那些过程?有些什么功能?它起什么作用?达到哪些目的? ———《城市发展史》《城市发展史》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史书,是城市科学发展过程中重要的著作,它着重从人文科学的角度系统地阐述了城市的起源和发展,并展望了远景。书的内涵十分广泛和深刻,其论述过程中涉及学科领域数量很多,有政治、经济、哲学、历史、文学、地理、艺术、建筑、城市规划等;他用一种多视角的方法,将城市的宗教、政治、经济、社会等各种活动与城市规模、结构、形式和设施等的演变结合起来,并揭示了这两方面的相互联系和影响。下文就是按照城市的演变过程-----起源、发展、蔓延来写的。 二、城市-----起源 “为了让我们对当今世界的迫切任务有足够的认识,我专门回溯了城市的起源。我们需要构想一种新的秩序,这种秩序须能包括有机界和个人,乃至包括人类的全部功能和任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城市发展找到一种新的出路”。这是作者芒福德写书的目的。为了使我们对当今世界的城市有足够的认识,作者专门回溯了城市的起源。古代城市一般开始于一些神圣地点,散居的人群会定期回到这些地点进行祭祀仪典,因而古代城市首先是一些永久性的聚会地点,而当人们逐渐产生出更高级的合作能力时,信息流通和情感交流日趋频繁,城市便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