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潮位过程线及其推求

设计潮位过程线及其推求
设计潮位过程线及其推求

珠江流域主要水文站设计洪水、设计潮位及水位~流量关系

2.1 流域暴雨洪水特性 2.1.1 暴雨特性 珠江流域地处我国南部低纬度地带,多属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水汽丰沛,暴雨频繁。由于流域广阔,东部与西部、南部与北部以及上、下游之间的地面高程差异较大,地形、地貌变化复杂,气候及降雨、暴雨量级的差异和沿程变化极为明显。 1)暴雨时程分布 流域暴雨主要由地面冷锋或静止锋、高空切变线、低涡和热带气旋等天气系统形成,强度大、次数多、历时长。暴雨多出现在4月~10月(约占全年暴雨次数的58.0%),大暴雨或特大暴雨也多出现在此期间。一次流域性的暴雨过程一般历时7天左右,而雨量主要集中在3天,3天雨量占7天雨量的80%~85%、暴雨中心地区可达90%。 2)暴雨空间分布 暴雨空间分布差别明显,雨量通常由东向西递减,一般山地降水多,平原河谷降水少,降水高值区多分布在较大山脉的迎风坡。一年中日雨量在50mm 以上的天数,东江、北江中下游平均为9天~13天,桂北和桂南为4天~8天,滇、黔为2天~5天,滇东南为1天~2天。 3)暴雨强度 暴雨强度的地区分布一般是沿海大、内陆小,东部大、西部小。由于特定的自然环境和地形条件,流域暴雨的强度、历时皆居于全国各大流域的前列。绝大部分地区的24小时暴雨极值都在200mm以上,暴雨高值区最大24小时雨量可达600mm以上,最大3天降雨量可超过1000mm。如柳江“96.7”大暴雨,其中心最大24小时降雨量达779mm(再老站),最大3天降雨量达1336mm。

2.1.2 洪水特性 流域洪水由暴雨形成,按其影响范围的不同,可分为流域性洪水和地区性洪水。流域性洪水主要由大面积、连续的暴雨形成,洪水量级及影响区域较大,如珠江流域的1915年洪水和1994年洪水等。地区性洪水由局部性暴雨形成,暴雨持续时间短,笼罩面积较小,相应洪水具有峰高、历时短的特点,破坏性较大,但影响范围相对较小,如1988年8月的柳江洪水、1982年5月的北江洪水等。 流域洪水的出现时间与暴雨一致,多集中在4月~10月,根据形成暴雨洪水的天气系统的差异,可将洪水期分为前汛期(4月~7月)和后汛期(7月底~10月)。前汛期暴雨多为锋面雨,洪水峰高、量大、历时长,流域性洪水及洪水灾害一般发生在前汛期。后汛期暴雨多由热带气旋造成,洪水相对集中,来势迅猛,峰高而量相对较小。 由于暴雨历时长、强度大、范围广,流域水系发达,上中游地区多山丘,洪水汇流速度快,易于同时汇集到干流,加之缺少湖泊调蓄,中下游及三角洲洪水具有峰高、量大、历时长的特点,局部地区易形成山洪、泥石流。 1)西江洪水 西江为珠江的主流,思贤滘以上的流域面积为35.31万km2,占珠江流域总面积的77.8%。西江水系支流众多,源远流长,水量充沛,较大洪水多发生在5月~8月。根据干流武宣、梧州站实测洪水发生时间及量级变化情况,一般可将7月底~8月初作为前、后汛期洪水的分界点,年最大洪水多发生在前汛期,其发生机率分别占武宣、梧州站年最大洪水发生机率的82.0%、77.5%,尤以6、7月洪水最盛,分别占到72.1%、69.0%;后汛期洪水一般发生在8月~10月(个别年份11月也有洪水发生),尤以8月发生洪水最多,分别占武宣站和梧州站后汛期洪水的75.4%、71.9%。由于流域面积较大,各地区的气候条件存在一定的差异,干、支流洪水的发生时间有从东北向西南逐步推迟的趋势。较大洪水往往由几场连续暴雨形成,具有峰高、量大、

潮汐的变化规律

潮汐的变化规律 由于太阳与月亮对地球的引力作用,我国大部分沿海地区均有一昼夜各出现海水涨落两次的潮汐现象。每月的农历初一至初五(或农历十六至二十)为大潮汐(当地人称“大活汛”);农历初六至十二(或农历二十一至农历二十五)为小潮汐(当地人称“死汛”);而初九或二十四为最小潮(当地人称“死汛底”)。每天的潮汐时间均后延45分钟左右,如此周而复始 有个计算公式共,仅供大家参考。 满潮时间=(农历日—1或16)乘以0.8+10:32 干潮时间=满潮时间加或减6:12 潮汐表编辑 潮汐预报表的简称。它预报沿海某些地点在未来一定时期的每天 潮汐情况。在航运方面,有些水道和港湾须在高潮前后才能航行和进出港;在军事方面,有时为了选择有利的登陆地点和时间,就必须考虑和掌握潮汐的情况;在生产方面,沿海的渔业、水产养殖业、农业、盐业、资源开发、港口工程建设、测量、环境保护和潮汐发电等,都要掌握潮汐变化的规律。潮汐表就是为这些方面服务的。 中文名 潮汐预报表 外文名

Tidal prediction table 作用 预报沿海某些地点潮汐情况 服务行业 航运,军事,生产... 最早文献 《海涛志》 包括 主港逐日预报表,附港差比数等 目录 1简介 2文献来源 3港差比数 4潮汐信息 5简便算法 6潮汐时间 1简介编辑 cháo xī biǎo 潮汐表 tide tables 潮汐表又称潮汐长期预测表,即在正常天气情况下由天文因素影响所

产生的潮汐。 2文献来源编辑 英国开尔文 中国唐代窦叔蒙在《海涛志》一文中提出了根据月相推算高潮时刻的图表法,这是保存下来的介绍潮汐预报方法的最早的文献,大约比英国的《伦敦桥潮候表》早400年。19世纪60年代末,英国开尔文和G.H.达尔文等人提出了潮汐调和分析方法,后来还设计和制造了机械的潮汐推算机,使潮汐表的编算工作得到迅速发展。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电子计算机已广泛应用在潮汐推算工作中。 潮汐表一般包括主港逐日预报表(通常有高潮和低潮的时间和潮高,有的港还有每小时的潮高)、附港差比数、潮信和任意时刻的潮高计算等内容。 主港逐日预报表 潮汐现象可视为由许多不同周期的分潮叠加而成,故任意时刻的潮高可表示为 图片中A为平均海平面在潮高基准面上的高度,表示分潮的圆频率,为交点因子,d为格林威治开始时的天文相角,H和为分潮的调和常数──振幅和迟角。这样,应用已求出的该港的潮汐调和常数,就能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精选教育文档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课外阅读作为学生主体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的一种教学 手段,是实现学生自我教育和终生学习的良好途径,“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1]学生学习任何一门课程都要借助于这个“风”和“帆”,因此课外阅读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在农村小学,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致使小学生“风力不足”、“帆质不佳”――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从而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 在当今信息浪潮此起彼伏的社会海洋里,让学生学会搜集、处理信息,培养学生较强的“掌风控帆”――课外阅读能力已迫在眉睫,而农村小学生的“风帆”现状却着实令人担忧: 1.审内: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弱、能力低 第一,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在农村的小学生几乎无法自主地静下心来阅读课外书。其次,农村的教师采取的摘抄和读后感等硬性任务扼杀了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再者,如今的农村小学生课业负担也很重,导致根本没有阅读的时间和习惯。 第二,学生阅读能力低下。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一些教师在有限的课堂中只教内容却忽视方法的传授,导致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缺乏方法和技巧的有效利用。再加上多数农村学生家

长对于在孩子的课外阅读指导上根本无从下手。 2.观外: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资源少、氛围差 ――学生课外阅读资源贫乏。首先是学校藏书数量少、内容陈旧,小学生喜闻乐见的、高质量的、紧跟时代的课外书籍十分缺乏。其次是小学生个人拥有图书量过少。再者,教师个人的藏书也影响着学生对书籍的渴求。苏霍姆林斯基把教师的个人藏书比喻为“使学生通过读书而进入知识海洋的第一个出发 港”[2]。然而农村教师由于自身和外界客观因素的制约,几乎不可能建立自己的图书室,这无疑造成了学生心中的榜样缺憾。 ――学生缺乏课外阅读氛围。农村的多数家长没有读书看报的习惯,更没耐心抽出时间与孩子共读,“熏陶”一词根本无从谈起。再看教师的情况,受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认为学生早自修看课外书是浪费时间,而自己更不去阅读,那么,在适合读书的清晨校园里,孩子又能到哪里去感受“书香四溢”的阅读氛围呢? 二、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之建议性对策 针对农村小学生不容乐观的“风帆”(课外阅读)现状,我更加认识到要想他们独立地“掌风控帆”,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提高“帆质”,更要警醒学生加强“风力”。为此,我个人认为应该适当转换关注视角,“微”观教师,“宏”观环境,并由此从根本上提出几点建议性对策: 1.走进学校:释放教师自由领航的权利

山东省小型水库洪水核算办法

山东省小型水库洪水核算办法(试行)

附件: 山东省小型水库洪水核算办法(试行) 前言 《山东省小型水库洪水核算办法》(试行)是为适应新形势下小型水库除险加固需要而制定的。本办法依据水利部《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2006)、《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和《山东省水文图集》的有关分析成果,在原山东省水利局暴雨洪水组1979年6月编印的《山东省小型水库洪水核算方法》基础上修订完成的。在山丘区小型水库防洪安全复核、控制运用、加固设计等工作中应以本办法为主,其它各法可作验证参考。 本办法提供了洪峰流量、洪水总量以及调洪演算方法,适用我省流域面积在1到30平方千米的小型水库保安全洪水核算使用。对有闸控制或流域面积大于30平方千米的小型水库,应使用《山东省大、中型水库防洪安全复核洪水计算办法》进行核算,设计洪水流量过程应采用瞬时单位线法,其中流域面积小于50平方千米的水库时段长建议取0.5小时,瞬时单位线参数M1与0.5小时单位线关系表可参考《山东省水文图集》。流域面积小于1平方千米的小(2)型水库,应按本办法计算的洪峰、洪量分别加大10%后,再进行调洪。 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注意结合实际, 及时总结经验,如有问题请函告省水利厅。

1小型水库设计洪水标准 小型水库设计洪水标准,按照水利部《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选取。小型水库永久性水工建筑物的洪水标准,应按山区、丘陵区或平原、滨海区分别确定。山区、丘陵区永久性水工建筑物洪水标准[重现期(年)]按表1选用。平原、滨海区永久性水工建筑物洪水标准[重现期(年)]按表2选用。 当山区、丘陵区的小型水库坝高低于15m,上下游最大水头差小于10m时,且失事后对下游防洪影响不大时,其洪水标准宜按平原、滨海区标准确定;当平原、滨海区的小型水库坝高高于15m,且上下游最大水头差大于10m时,其洪水标准宜按山区、丘陵区标准确定。 小(1)型、小(2)型水库的消能防冲建筑物洪水重现期分别取20年、10年。 表1 山区、丘陵区小型水库设计洪水标准表 表2 平原、滨海区小型水库设计洪水标准表 注:特别重要小型水库系指可能危及下游城镇、工矿区,铁路干线或其它重要政治经济意义设施或梯级水库。一般是否特别重要应由上一级主管部门确定。

精品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基本要求

精品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基本要求 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是以在线开放课程资源为依托,利用在线教学平台、智慧教学辅助工具,在学校课程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理论、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有机地将网络课程教学(线上)与传统课堂教学(线下)相结合起来的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注重发挥线上和线下两种教学的优势,拓展教和学的时间和空间,重构传统课堂教学,关注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和多样化发展,强调“教学改革、提高质量”。 一、课程建设基本目的 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是列入学校专业培养方案并已实施至少一个学期的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应注重突出校本课程的特色和解决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达到以下基本目标: ⑴提升课程内涵。引入校外优质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吸收供课方优秀教师团队的教学特色和教学成果,辅之以特色化加强,本地化融入,以促进学校专属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质量的明显提升。 ⑵打造特色化教学资源。针对本校学生基础,选择有条件的课程和教师团队,通过引进、自建等方式建设特色化教学资源,如教师授课短视频、案例分析、测试练习题目、讨论话题等多样化数字化资源,为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奠定良好基础。 ⑶促进线上线下的深度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活动组织有助于生生之间、师生之间频繁互动,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能够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且成效显著。 ⑷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活跃度。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的开展,促使学生更积极、更主动地参与网络课堂和实体课堂的各类学习活动,

有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养成, ⑸形成多样化、特色化的学生学习成果评价方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过程中形成的过程化与个性化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学习成果评价方法有特色、有创新,例如线上不同学习方式的学习成果评价方法、传统课堂(尤其是翻转课堂)不同学习方式的学习成果评价方法,形成性与结果性相结合的学习成果评价方法等。 ⑹有效解决典型教学问题。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改革方案能有针对性地、有效地解决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典型问题、突出问题,尤其是针对优质教育资源有限、场地有限、学时有限等带来的各种教学矛盾问题的解决有效果,具有可推广性可普及性。 二、教学学期和教学日历 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教学学期的开设和关闭,应与本校全日制教学学期相一致,依托的在线开放课程开课、结课日期可根据课程教学计划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要求在全日制教学学期范围内设定。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日历体现课程教学进度和学时安排,以2-3学时为单位列出学生应学习的内容及学习方式(如:在线学习、课堂听讲、课堂练习等),以及课堂组织方式(如大班课程、小班课程等)。教学日历体现了课堂学时的有效利用,体现了线上线下互补结合的教学,体现了不同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活动安排。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应依托于在线教学平台、智慧教学工具按照混合式教学日历有序地实施。 三、依托的在线开放课程资源 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可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使用在线开放课程资源: 1.应用课程负责人自己已建成的共享程度高、广受学习者喜爱的在线开放课程,课程讲授视频和配套的数字化学习资源能基本覆盖教

最新整理一级建造师港口与航道工程知识点:潮位基准面与设计潮位

一级建造师港口与航道工程知识点:潮位基准面与设 计潮位 潮位基准面与设计潮位 知识点一、潮汐类型(必考点) 可分三类 (一)半日潮 周期为半个太阴日(每个太阴日为24h50m i n)的潮汐 叫半日潮。半日潮的特征:两次高潮(或低潮)的潮高相差不大,两次相邻的潮差几乎相等,两次相邻高潮(或 低潮)之间的时间间隔也几乎相等,都是12h25m i n左右。我国的大多数港口都属于半日潮港,例如,厦门港、青岛港、天津港等。 (二)日潮 周期为一个太阴日的潮汐叫日潮。日潮港湾在半个月中有多数天数在太阴日中只有一次高潮和低潮,其余天数为不正规半日潮混合潮,如北海、八所。 (三)混合潮混合潮又可分为两种类型: 1.不正规半日潮混合潮,其实质是不正规半日潮,在一个太阴口中也是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但两次相邻的高潮或低潮的潮高不相等。不正规半日潮混合潮港,如

香港。 2.不正规日潮混合潮,这类潮汐特征是:在半个月中出现日潮天数不到一半,其余的天数为不正规半日潮混合潮。不正规日潮混合潮港,如榆林。 知识点二、潮位(高)基准面(必考点) 平均海平面是多年潮位观测资料中,取每小时潮位记录的平均值,也称平均潮位。平均海平面是作为计算陆地海拔高度的起算面,我国规定以黄海(青岛验潮站)平均海平面作为计算中国陆地海拔高度的起算面。 海图深度基准面就是计算海图水深的起算面,一般也是潮高起算面,通常也称为潮高基准面。在水深测量或编制海图时,通常采用低于平均海平面的一个面作为海图深度基准面,此面在绝大部分时间内都应在水面下,但它不是最低的深度面,在某些很低的低潮时还会露出来。我围1956年以后基本统一采用理论深度基准面作为海图深度基准面。 知识点三:设计潮位(必考点) 2.对于海岸港和潮汐作用明显的河口港,设计高水位应采用高潮累积频率10%的潮位,简称高潮10%;设计低水位应采用低潮累积频率90%的潮位,简称低潮90%。

海洋要素计算(潮汐)

海洋要素计算作业之二——潮汐(威海2013年五月份) 一.本次潮汐调和分析共选取了十三个分潮: MSf,Q1,O1,K1,P1,K2,N2,M2,S2,MK3,M4,MS4,M6 为使您查看方便,将本次大作业的放在本文件夹各文件内,具体参考如下: 1.原数据为:qd.dat; 2.Fortran编程见该文件夹内:tide.f90文件; 3.求各分潮调和常数H、g的值及其中间过程得到的各值见:qd_tide.dat文件;二.对比回报值和实测值: 1. 回报1968年一月份的水位值见:huibao.dat; 2. 用matlab绘制的潮汐过程曲线见:潮汐过程曲线.bmp 3. 用给定的六个分潮求得的高潮和低潮发生的时刻及潮位值见—:gaodichao.dat; 运行tide.f90后求得威海地区2013年5月份的平均潮差。 由图可知:由于只计算了一个月的潮汐数据,所以回报值和实测值相符的不是很好,如果计算一年的数据,应该会取得比较良好的结果。

三.程序 %% 潮汐过程曲线图 clear,clc %% huibao=load('G:\chaoxi\huibao.dat'); % huibao=fread(fhuibao); shice=load('G:\chaoxi\qd.dat'); % shice=fread(fshice); %huibao_y=zeros(1,12*62); %shice_y=zeros(1,12*62); huibao=double(huibao'); huibao_y=double(huibao(:)); %shice_y=reshape(shice',1,[]) %for i=1:12; % for j=1:62 % huibao_y(i)=huibao(i,j) % shice_y(i)=shice(i,j) %end %end shice=double(shice'); shice_y=double(shice(:)); x=linspace(1,31,length(huibao_y)); plot(x,huibao_y,'r-') hold on plot(x,shice_y,'b-') title('威海(37°31′N ,122°08′E)2013年五月潮汐调和分析图') legend('回报值','实测值') xlabel('时间(2013年五月份)') ylabel('水位(m)')

谈初中数学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谈初中数学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转眼间,线上教学已开展三个月有余。从开始时的一筹莫展到现在的逐渐熟练,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在摸索中适应了新的学习方式。每种教学模式存在它自身的有缺点。讲讲它的优点吧,线上教学最大的优势就是突破了空间的阻隔,只要有网络有设备,随时随地都能教学,而且教师所上传的语音、视频、PPT 等教学内容学生可以在课后反复收听、收看,这让那些能够自主且自觉学习的同学非常收益。不足之处是部分学生自制力差,教师无法更直观地去检验学生,无法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好多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因为是线上教学,师生不见面,那自然就无法把控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可以把线下班级授课制群体学习优势与网络学习个性化融为一体,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载体。是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下面,就初中数学以钉钉平台为载体谈谈我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一点做法。 一、线下讲重点,线上破难点。在课堂的常规教学中我们需要把应该交代的知识点都应该交代清楚,把重点知识让学生理解掌握。但数学中有些知识很是抽象难以理解,比如几何中的动点问题,不借助于多媒体手段是很难理解的。当然,课堂上我们也是可以用多媒体演示的,但课堂的时间毕竟有限,演示遍数少,有些学生看不明白,演示遍数过多,耽搁下一段的进程。所以,我们莫不如把演示的过程留

在线下,手机录制好演示视频,把他添加到钉钉的学习群中,不明白的学生可以随时打开观看,想看多少遍就多少遍,这就保证人人理解,人人明白。 二、线下教全部,线上提个别。在教学中我们提倡因材施教,学生个体的差异不同,对知识的领悟程度不同。 课堂上我们面对的是全体学生,所讲的内容,留的作业一定要难度适中,这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往往是不够的,如何喂饱这些学生,使他们能够更好的发展呢?我们可以在线上钉钉的家校本中布置一些格外的作业,难度稍大,不要求全部学生都做,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完成,上传提交格外的作业。教师在线批改,遇到问题可于次日通过视频会议的方式对提

洪水调节课程设计计算书详细(三大)

洪水调节课程设计

《洪水调节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目的 1、洪水调节目的:定量地找出入库洪水、下泄洪水、拦蓄洪水的库容、水库 水位的变化、泄洪建筑物型式和尺寸间的关系,为确定水库的有关参数和泄洪建筑型式选择、尺寸确定提供依据; 2、掌握列表试算法和半图解法的基本原理、方法、步骤及各自的特点; 3、了解工程设计所需洪水调节计算要解决的课题;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基本资料 某水利枢纽工程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供水、养殖等综合效益,电站装机为5000KW,年发电量1372×104 kw·h,水库库容0.55亿m3。挡水建筑物为混凝土面板坝,最大坝高84.80m。溢洪道堰顶高程519.00m,采用2孔8m×6m(宽×高)的弧形门控制。水库正常蓄水位525.00m。电站发电引用流量为10m3/s。 本工程采用2孔溢洪道泄洪。在洪水期间洪水来临时,先用闸门控制下泄流量q并使其等于洪水来水量Q,使水库水位保持在防洪限制水位不变;当洪水来水量Q继续增大时,闸门逐渐打开;当闸门达到全开后,就不再用闸门控制,下泄流量q随水库水位z的升高而增大,流态为自由流态,情况与无闸门控制一样。 上游防洪限制水位Xm(注:X=524.5+学号最后1位/10,即524.5m-525.4m),下游无防汛要求。 三、设计任务及步骤 分别对设计洪水标准、校核洪水标准,按照上述拟定的泄洪建筑物的类型、尺寸和水库运用方式,分别采用列表试算法和半图解法推求水库下泄流量过程,以及相应的库容、水位变化过程。具体步骤: 1、根据工程规模和建筑物的等级,确定相应的洪水标准; 2、用列表试算法进行调洪演算: a)根据已知水库水位容积关系曲线V~Z和泄洪建筑物方案,用水力学公 式求出下泄流量与库容关系曲线q~Z,并将V~Z,q~Z绘制在图上; b)决定开始计算时刻和此时的q1、V1,然后列表试算,试算过程中,对每 一时段的q2、V2进行试算; c)将计算结果绘成曲线:Q~t、q~t在一张图上,Z~t曲线绘制在下方。 3、用半图解法进行调洪计算: a)绘制三条曲线:V/△t-q/2=f1(z)、V/△t+q/2=f2(z)、q=f(z); b)进行图解计算,将结果列成表格。

基于Rasch模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方案分析

摘要 混合式教学将成为未来高校教学的常态,要从范式变革的层面来深入理解混合式教学,充分融合线上线下的教学。混合式教学要重视教学设计。通过自编的质量评估工具对X大学的32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方案进行评估,运用Rasch模型分析数据,找到当前混合式教学在目标设计、评价设计、内容设计、方法设计和资源设计五个方面中存在的难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混合式教学设计应有逆向思维,贯穿全过程和为学习搭建支架。 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教学设计;Rasch模型;怀特图 时代的发展使混合式教学既成为需要也成为可能。教育部在2016年印发的《关于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提出“推动校际校内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2019年,《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提出一流本科课程的“双万计划”,其中包括6000门左右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致使全球许多高校采用了在线教学的方式,在“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的号召下中国高校也以各种形式积极开展在线教学,在应对危机的同时也为实施混合式教学积累了经验,未来混合式教学将会成为高校教学的主要形态。然而,混合式教学尚处于起步阶段,混合式教学设计对绝大多数教师来说是不熟悉的,因此,本研究希望通过对现有混合式教学设计的方案进行评估,从而了解当前混合式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在此基础上提出混合式教学设计的参考建议,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混合式教学设计。 一、混合式教学:融合线上线下的新范式 混合式教学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混合式教学包括学习理论、教学媒体、教学模

式、教学方法等多种意义上的混合,狭义上的混合式教学专指线下和线上教学的混合。但目前学者普遍认可混合式教学的狭义概念,Bonks教授认为,作为一个专业概念,混合式教学界定为线上和线下教学的混合是比较合适的,不至于造成概念的泛化。 然而,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如何混合可以被称为混合式教学,学者们则众说纷纭。有学者提出,要从线上线下的教学比例来区分混合式教学和其他教学,比如Means认为“线上所占比例为30%至79%的是混合式教学,低于30%的称为网络辅助教学,高于80%的称为在线教学”。然而,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混合式教学讨论的重点不应该是线上线下的比例,而在于研究两者如何配合,如何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的问题,并且这两者的配合发挥不应该是一种加法效应,而应该是一种乘法效应。“让各种要素不只是物理上‘混搭’在一起,而是化学上‘融合’在一起,取得最优化的深度学习效果,才是混合式教学的真谛”。因此,要从范式变革的层面来理解混合式教学,而非仅将其视为一种技术变革。而这种范式转变的核心在于对教学目标的重审,当前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传授既有的专家结论,而不是培养创造性解决问题的专家思维,“在按教材章节顺序组织的陈述讲解教学中,学生连融会贯通的机会都没有,更不要说通过自主学习学会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知识的价值”。 因此,混合式教学需要将目标定位于培养解决问题的专家思维,这也符合金课所提出的两性一度(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以此为出发点,来改革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如Bleed 所言,通过线下线上混合的方式,重新考虑教学的目的、策略和安排。事实上,信息时代不仅对教学提出了变革要求,也为教学变革创造了条件。混合式教学的一大优势在于,它可以利用技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创建真实的学习环境。有学者论述了学习环境研究的三个阶段,并对比了第二阶段(自然真实世界视角)和第三阶段(技术支持的学习环境视角),认为前者是把真实世界引进教学,后者是运用技术手段创造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学习环境。

潮汐计算

潮汐计算 1.中国潮汐表 1)实际水深=海图水深+潮高+(海图基准面-潮高基准面) 2)利用《潮汐表》推算潮汐; A) 应用差比数进行推算 附港高(低)潮时=主港高(低)潮时+高(低)潮时差 附港高(低)潮高=〔主港高(低)潮高-(主港平均海面+主港季节改正数)〕×潮差比+(附港平均海面+附港季节改正数) 当主附港季节改正数<10㎝,可不比进行平均海面的季节改正,而直接用差比数栏中的改正值求得附港的潮高,即附港高(低)潮高=主港高(低)潮高×潮差比+改正值 B)求任意时的潮高和潮差 任意时的潮高的公式: 潮高改正数Δh=1/2潮差-x=1/2潮差×(1-cosθ) 式中, Δh ---任意时潮高与低潮潮高之差 潮差---相邻高潮潮高与低潮潮高之差 θ-----任意时刻的相位角,由低潮时起算 θ=t/T×180= t----任意时与低潮的时间间隔; T----落潮或涨潮的时间间隔 所以: 任意时的潮高=低潮潮高+潮高改正数=低潮潮高+潮差×1/2〔1-cos(t/T×180=)〕=高潮潮高-潮高改正数=高潮潮高-潮差×1/2〔1-cos(t' /T×180=)〕 t'--任意时与高潮的时间间隔- 任意时的潮时=高潮时-潮时改正值(t') 2.英版潮汐表 附港潮汐计算公式 附港高(低)潮时=主港高(低)潮时+高(低)潮时差 附港高(低)潮高=主港潮高-主港平均海面季节改正+潮高差(经内插)+附港平均海面季节改正 3.往复流 平均流速=1/2(大潮日流速+小潮日流速) 若仅给出大潮日流速则 小潮日流速=1/2大潮日流速 平均流速=3/4大潮日流速=3/2小潮日流速 注意: 我国各地大潮日(农历初八,十八)及其前后两天(农历初一至初五及十六至二十),用大潮流作为当天的最大流速;在小大潮日(农历初十,二十五)及其前后两天(农历初八至十二及二十三至二十七),用小潮流作为当天的最大流速;其余日期用平均流速作为当天的最大流速.

水库设计洪水工程水文学课程设计模板

水库设计洪水工程水文学课程 设计

水文学课程设计课程名称:工程水文学 题目:陂下水库设计洪水 学院:土木工程系:水利水电与港口工程专业: 班级: 学号:

目录 第1章基本资料 (1) 1.1 工程概况 (1) 1.2 设计资料 (1) 第2章设计要点 (3) 2.1 设计标准 (3) 2.2 确定流域参数 (3) 2.3 设计暴雨 (3) 2.4 损失参数 (11) 2.5 汇流参数 (11) 2.6 设计洪峰流量推求 (11) 2.7 设计洪水过程线 (13) 第3章设计成果 (18) 第4章成果合理性分析 (19) 附录 (20)

第1章基本资料 1.1 工程概况 1.1.1 水库概况 陂下水库位于福建省长汀县四都乡,与江西省毗邻。坝址位于汀江支流濯田河的小支流陂下河上。濯田河水力资源丰富,经流域规划,提出水力发电四级开发方案,陂下水库为一级龙头水库。根据地形、地质条件,总库容初估约为5000~6000万m3,属中型水库,装机容量5000kW左右,属小型电站。水工建筑物为三级建筑物,大坝为砌石坝。 1.1.2 流域概况 陂下水库坝址以上流域面积166 km2,流域为山丘区,平均高度500 m,主河长30.4 km,主河道平均比降7.32 ‰。流域内植被良好,土壤以红壤土为主。流域内雨量丰沛,多年平均降雨量1617.1 mm,主要集中在四~九月,其中四~六月份以锋面雨为主,七~九月份以台风雨为主。流域内多年平均径流深971 mm,多年平均陆面蒸发量632.5 mm,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980 mm。 1.2设计资料 1.2.1 资料概况 陂下水库坝址处无实测流量资料,流域内也无实测雨量资料。坝

设计洪水计算

项目二:设计洪水计算 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一、填空题 1.洪水的三要素是指、、。 2.防洪设计标准分为两类,一类是、另一类是。 3.目前计算设计洪水的基本途径有三种,它们分别是、 、。 4.在设计洪水计算中,洪峰及各时段洪量采用不同倍比,使放大后的典型洪水过程线的洪峰及各历时的洪量分别等于设计洪峰和设计洪量值,此种放大方法称为。 5.在洪水峰、量频率计算中,洪峰流量的选样采用、时段洪量的选样采用。 6.连序样本是指。不连序样本是指 。 7.对于同一流域,一般情况下洪峰及洪量系列的C V值都比暴雨系列的C V值,这主要是洪水受_和影响的结果。 二、问答题 1.什么是特大洪水?特大洪水在频率计算中的意义是什么? 2.对特大洪水进行处理时,洪水经验频率计算的方法有哪两种?分别是如何进行计算的? 3.洪水频率计算的合理性分析应从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4.采用典型洪水过程线放大的方法推求设计洪水过程线,典型洪水过程线的选择原则是什么? 5.采用典型洪水过程线放大的方法推求设计洪水过程线的两种放大方法是什么?分别是如何计算的? 6.在洪水峰、量频率计算工作中,为了提高资料系列的可靠性、一致性和代表性,一般要进行下列各项工作,试在下表的相应栏中用“+”表明该项措施起作用,用“-”表明该项措施不起作用。

三、计算题 1.某水库坝址断面处有1958年至1995年的年最大洪峰流量资料,其中最大的三年洪峰流量分别为 7500 m3/s、 4900 m3/s和 3800 m3/s。由洪水调查知道,自1835年到1957年间,发生过一次特大洪水,洪峰流量为 9700 m3/s ,并且可以肯定,调查期内没有漏掉 6000 m3/s 以上的洪水,试计算各次洪水的经验频率,并说明理由。 2.某水文站根据实测洪水和历史调查洪水资料,已经绘制出洪峰流量经验频率曲线,现从经验频率曲线上读取三点(2080,5%)、(760,50%)、(296,95%),试按三点法计算这一洪水系列的统计参数。 3.已知设计标准P=1%洪水过程的洪峰、1天、3天洪量和典型洪水的相应特征值及其过程线(见表1和表2),试用同频率放大法推求P=1%的设计洪水过程线(保留三位有效数字,不需修匀)。 表1 设计洪水和典型洪水峰、量特征值 表2 典型洪水过程

潮汐推算

潮汐推算 潮汐的发生和太阳,月球都有关系,也和我国传统农历对应。在农历每月的初一即朔点时刻处太阳和月球在地球的一侧,所以就有了最大的引潮力,所以会引起“大潮”,在农历每月的十五或十六附近,太阳和月亮在地球的两侧,太阳和月球的引潮力你推我拉也会引起“大潮”;在月相为上弦和下弦时,即农历的初八和二十三时,太阳引潮力和月球引潮力互相抵消了一部分所以就发生了“小潮”,故农谚中有“初一十五涨大潮,初八二十三到处见海滩”之说。另外在第天也有涨潮发生,由于月球每天在天球上东移13度多,合计为50 分钟左右,即每天月亮上中天时刻(为1太阴日=24时50分)约推迟50分钟左右,(下中天也会发生潮水每天一般都有两次潮水)故每天涨潮的时刻也推迟50分钟左右。我国劳动人民在千百年来总结经验出来许多的算潮方法(推潮汐时刻)如八分算潮法就是其中的一例:简明公式为: 高潮时=0.8h×[农历日期-1(或16)]+高潮间隙 上式可算得一天中的一个高潮时,对于正规半日潮海区,将其数值加或减12时25分(或为了计算的方便可加或减12时24分)即可得出另一个高潮时。若将其数值加或减6时12 分即可得低潮出现的时刻——低潮时。但由于,月球和太阳的运动的复杂性,大潮可能有时推迟一天或几天,一太阴日间的高潮也往往落后于月球上中天或下中天时刻一小时或几小时,有的地方一太阴日就发生一次潮汐。故每天的涨潮退潮时间都不一样,间隔也不同。 潮汐能是以位能的形态出现的海洋能,是指海水潮涨和潮落形成的水的势能。海水涨落的潮汐现象是由地球和天体运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在海洋中,月球的引力使地球的向月面和背月面的水位升高。由于地球的旋转,这种水位的上升以周期为12小时25分和振幅小于1m的深海波浪形式由东向西传播。太阳引力的作用与此相似,但是作用力小些,其周期为12小时。当太阳、月球和地球在一条直线上时,就产生大潮(spring tides);当它们成直角时,就产生小潮(neap tides)。除了半日周期潮和月周期潮的变化外,地球和月球的旋转运动还产生许多其他的周期性循环,其周期可以从几天到数年。同时地表的海水又受到地球运动离心力的作用,月球引力和离心力的合力正是引起海水涨落的引潮力。 除月球、太阳外,其他天体对地球同样会产生引潮力。虽然太阳的质量比月球大得多,但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也比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大得多,所以其引潮力还不到月球引潮力的一半。其他天体或因远离地球,或因质量太小所产生的引潮力微不足道。根据平衡潮理论,如果地球完全由等深海水覆盖,用万有引力计算,月球所产生的最大引潮力可使海水面升高0.563m,太阳引潮力的作用为0.246m,夏威夷等大洋处观测的潮差约1m,与平衡潮理论比较接近,近海实际的潮差却比上述计算值大得多。如我国杭州湾的最大潮差达8.93m,北美加拿大芬地湾最大潮差更达19.6m。这种实际与计算的差别目前尚无确切的解释。一般认为当海洋潮汐波冲击大陆架和海岸线时,通过上升、收聚和共振等运动,使潮差增大。潮汐能的能量与潮量和潮差成正比。或者说,与潮差的平方和水库的面积成正比。和水力发电相比,潮汐能的能量密度很低,相当于微水头发电的水平。世界上潮差的较大值约为13~15m,但一般说来,平均潮差在3m以上就有实际应用价值。

总结线上线下教案

总结 一、线上平台资料: (一)课前导学 1、自主学习:请各位同学在上课前完成本次课“总结授课视频”内容和拓展视频的学习; 2、自主作业:在完成“总结授课内容”学习后,自主完成本次课在线测试、在线作业、在线讨论、调查问卷; 3、任务准备:请各小组按照总结“课堂任务单”的要求做好资料的搜集、准备;认真准备口才训练材料,上台发言,交流收获。(大一第一学期即将结束,请同学总结自己一学期的大学生活,有什么体会和感想?对于现代职教课程的教学和学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 4、课后任务:请各小组在学习《总结》写作的基础上完成某门课程的阶段学习总结,或者某项校园大赛或者活动总结; 5、讨论交流:请各小组同学积极就本次课涉及的相关话题在讨论区参与讨论交流。 (二)教学视频 1、总结的知识概述 2、总结的写作规范 (三)教学课件 (四)例文欣赏 【例文3-3】 大一上学期个人全面总结 时光荏苒,大一半年的学习任务已接近尾声,这半年来虽没有轰轰烈烈的战果,但仍取得了许多令我骄傲的成绩。为了发扬成绩,弥补不足,以利于今后的工作和学习,特对半年的学习及各方面情况总结如下: 一、思想道德素质方面 本人一贯具有热爱祖国,热爱党的优良传统,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以一名新世纪团员的要求

时刻鞭策自己。这半年来我始终坚持自强不息,立志成材的信念,始终保持着昂扬的斗志和坚韧不拔的作风,坚定不移地朝着既定的奋斗目标前进。我努力地完善自己的人格。所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以品德至上来要求自己。无论何时何地我都奉行严于律己的信条,并切实地遵行它。平时友爱同学,尊师重道,乐于助人,努力配合班干部的工作,积极参加学校和班级的活动。 二、科学文化素质方面 学习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凭着对个人目标和知识的强烈追求,刻苦钻研,勤奋好学,态度端正,目标明确,基本上牢固地掌握了一些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中,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力求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在学习和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同时,还注意各方面知识的扩展,广泛的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从而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质,为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而不懈奋斗。 三、身体、心理素质方面 在生活上,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充实而有条理,有严谨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生活作风,为人热情大方,诚实守信,乐于助人,拥有自己的处事原则,能与同学们和睦相处;积极参加各项课外活动,从而不断地丰富自己的阅历。在心理方面,我锻炼坚强的意志品质,塑造健康人格,克服各种心理障碍,以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我的优点是诚实、热情、性格坚毅。我认为诚信是立身之本,所以我一直是以言出必行来要求自己。别人有困难我会热心帮助,面对压力和挑战我会勇敢地面对,不气馁,不报怨。我个人认为自己最大的缺点就是喜欢一心两用甚至多用。急功近利,喜欢一口气学许多东西,但是贪多嚼不烂,即使最后都能学会,也已经搞得自己很疲劳。另外就是交际沟通能力还有待加强。 一学期的学习,我学到了课本的专业知识的同时,也体验到了大学生活的美好,今后我将更加积极学习好,为未来打好坚实的基础,我相信我能做得更好。 ××× ××××年×月×日【简析】这是一份个人综合性总结。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

潮汐推算1

潮 汐计 算 一 求任意时间的潮高和任意潮高的潮时 (1)公式法 1)求任意时间的潮高 A )以高潮为基准 高、低潮时分别为T HW 、T LW ,高、低潮高分别为H HW 、H LW ,潮差R=H HW -H LW 。θ为相位角。△h 称为潮高改正数 任意时潮高H t : h H H HW t ?-= 而 )cos 1(2cos 22θθ-=-=?R R R h ??--=180HW LW HW T T T T θ 所以,任意时潮高H t : )cos 1(2θ--=R H H HW t )]180cos(1[2??----=HW LW HW HW T T T T R H T H T T H H T .D .B R △h △h′R () /2/2R H 求任意时潮高 高潮面 任意时水面平均海面低潮面 潮高基准面

B )以低潮为基准(对应图中的θ'与h '?), 任意时刻T 的潮高H t 可由下式求得:h H H LW t '?+= 而 )cos 1(2 θ'-= '?R h 所以,任意时潮高H t : )cos 1(2θ'-- =R H H LW t )]180cos(1[2??---+=LW HW LW LW T T T T R H 例:求1992年2月8日铜沙T=1200的潮高H t 。已知铜沙该日潮汐为0428 108;0959 418;1737 101;2219 350。 解: 因为 6.471805909371759090012180?=??--=??--=m h m h m h m h HW LW HW T T T T θ )(317101418cm H H R LW H W =-=-= )cos 1(2 θ-=?R h =)(5.51)6.47cos 1()2/317(cm =?-? 所以 )(36652418cm h H H H W t =-=?-= 以低潮为基准计算H t : 4.1321805909371700123717180?=??--=??--=m h m h m h m h HW LW LW T T T T θ )cos 1(2 θ'-=?R h )(4.265)4.132cos 1(2 317cm =?-= )(366265101cm H H LW t =+== 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完全一致。

2020年后疫情时代初中英语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问题及策略探索

后疫情时代初中英语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问题及策略探 索 一、初中英语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过程中存在哪些突出的问题呢? (一)缺少一款专业的,专门为英语学科打造的网络授课平台。 现在进行线上教学时、普遍使用的是钉钉,腾迅课堂等。但它们并不是一款专业的线上英语授课软件,只具有视频授课,直播授课,在线作业等几个功能,很难为学生提供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听、说、读、写等所需的资源和训练。急需要开发更先进,更有益于学生英语学习的APP,从而在更大程度上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服务。 (二)教师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或对线上教学的认识不到位。 由于部分英语教师还不能完全接受线上教学,认为线上教学的效果不佳,线上教学中讲授过的内容,在线下教学时还得重新讲解,因此对线上教学一直不够重视。部分英语教师对英语课的线上教学任务用简单的抄写单词,做习题等来敷衍了事。同时教师对现代网络的授课技术掌握的较少,对新事物的学习和接受能力较差,短时间

内还不能很好的掌握和应用网络授课平台的各种功能,不能进行高效的线上教学,影响了学习的效果和学生的积极性。 (三)线下课堂教学缺少英语学习的语言环境。 线下英语课堂教学有老师引导,有利于基础知识掌握。但是缺点在于缺少练习英语的语言环境。学生觉得英语课堂学习枯燥,也不热爱学习,亦不积极。另一方面.在线下教师的授课方式单一,在英语课上仅限于单词短语的背诵,英语课文的翻译,习题的讲解等。会使用的资源也较少,无法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而不能真正使学生的英语口语和英语听力能力得到有效的训练。 (四)线上线下教学的衔接不理想。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脱节,线上与现下教学没有合适恰当的计划与安排,没有配合。尤其是线上英语教学,随意性很大。教师今天可能随意的发一张对话的图片,明天可能发一张单次图片让学生背诵,完全不能很好的与线下教学衔接。从而导致两种模式的教学效果不能起到互补的作用,且都大打折扣。 (五)学生的自主性、自律性和在线学习能力都较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