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党校主体班次教学质量的思考讲解

提升党校主体班次教学质量的思考

主体班教学质量是一所党校的办学水平、管理水平和教师的能力水平的直接反映。近年来,奉贤区委党校坚持按需培训,以提高主体班次的教学质量为目标,积极完善教学、管理、转化等主体班教学各环节,推进党校主体班教学改革,发挥了干部教育培训主阵地、主渠道的作用,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不断提高。但对照“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全面深化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全面提升干部教育培训质量”任务要求,区委党校在主体班教学各环节上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强管理,改革创新,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一、当前影响主体班次教学质量水平的几个问题

(一)干部教育培训的创新与规范问题

近年来,区委党校大力推进领导干部“三型”教育培训,针对领导干部不同成长阶段及同一阶段不同条线不同岗位开展分层分类培训。“三型”干部教育培训侧重于开展短期培训,其突出特点是学制短,培训时间一般不超过两周。以副处级领导干部轮训班为例,根据《上海市区县委党校处级干部轮训班教育培训大纲》的要求,区县党校处级干部轮训班学制应为一个月,而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只有2周,教学安排也就不可能系统和全面,影响了主体班次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学科建设与教育培训“两张皮”现象

学科建设在党校的发展中具有先导作用,这几年党校注重学科建设,加强了课程开发的力度,无论是专题课教学还是案例教学、现场教学都在不断丰富和完善,但现实是存在着所开发的课程进不了课堂的尴尬局面,主要原因课程开发与学员需求严重脱节,存在“两张皮现象”。

(三)党性教育缺乏有效性

当前,区委党校在形成党性教育是干部教育培训的核心内容的认识问

题上,应该说没有什么异议,也注重把党性教育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贯穿教学全过程。但是,党性教育的有效性仍是我们需要突破的一大瓶颈。我们固然可以通过出勤、考核、访谈、问卷等手段来测定其对党的认识,得出其组织纪律性的的强弱与否,基本判断其平时学习积累的多少与优劣,但是,这决不能成为其党性坚强与否的唯一依据。

(四)学员管理存在局部松懈问题

党校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主渠道,学风校风良好度,是其培训质量评估的重要内容。我们在学员管理工作中,着力强化三个意识,以此为抓手,推动学员管理工作上水平,收到较好的效果。但不可回避,管理权责不明、培训与任用脱节仍是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其一,目前我们采用“组织部门主管,区委党校主抓,学员单位协助,班主任具体实施”的工作格局,但在实际操作中,跟班的同志和班主任更多的是扮演执行者和服从者的角色,并未被赋予足够的管理自主权,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管理积极性,同时导致班级管理的脱节,影响培训效果的达成。其二,培训与提拔关系不大,训与不训,少训多训,效果好与效果差,都没有与干部管理、提拔、任用紧密挂钩。

(五)教育培训缺乏特色

在探索专业化、特色化、开放化党校建设新路子,着力构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新格局的过程中,对照“特色立校、质量兴校”的思路,我们发现还存在着小而全、小而弱的问题,即区委党校规模较小,担负的培训任务却面宽量大;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相对薄弱,难以形成办学优势,难以适应干部培训需求的实际。针对这两个问题,区委党校如何根据本地经济发展的区域、产业优势,定位自己的办学专业特色,形成既具有优势特色又区别与其他区县党校的格局,如何通过资源共享、合作办学等方式整合优质培训资源,改变区委党校一家独办、力量较为薄弱的局面是摆在我们面前急待解决的问题。

二、提升党校主体班次教学质量的对策思考

(一)加强培训规范化建设,实现干部教育培训规范性与创新性相统一

1、规范培训班设置,提升干部教育培训质量

深入贯彻《党校工作条例》及《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的要求,抓好主体班次规范化建设,认真落实主体班次教学大纲要求,全面提升主体班次培训质量。

(1)规范培训对象与培训类型

在《2013-2017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要求的“党政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中青年干部、基层干部”五大类人员全覆盖的基础上,着重突出处级领导干部及处级后备干部培训,将主体班次细化为轮训班、专题研修班、自主选学班等。

(2)规范培训班次学制设置与课程体系安排

规范学制设置是主体班次规范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确保主体班学制设置,中青班学制两个月,处级轮训班学制一个月。在课程体系安排上,严格按照市委党校要求,中青班理论教育与党性教育占比60%,处级轮训班占比50%的要求设置课程。

(3)规范培训项目流程,建立长效机制

将培训项目分解为需求调研、方案制定、教学实施与训后评估阶段,明确各项目阶段的责任,规范项目推进流程,细化每个阶段对应生成的有关文件,形成需求调研、训后评估等长效机制,确保主体班次质量提升有序推进。

2、创新培训方式,满足干部教育培训多元化需求

针对不同级别、不同年龄、不同阶段的领导干部与后备干部的不同需求,采用不同的培训方式,切实满足干部教育培训的多元化需求。

一是针对后备干部,作为中青班的补充,开展年轻干部培训班。打破

中青班调训模式,采取招考模式,根据当前全区建设发展中的紧缺人才需求,开展分段式、分版块培训,将教育培训与挂职段炼有效结合。真正实现,发展需要什么,我们就培训什么。

二是针对不同阶段领导干部,开展领导干部“三型”教育培训。针对新担任或新上岗领导干部通过开设新上岗干部培训班、新提任干部培训班、领导干部进修班等班次开展“适应型”培训;针对岗位经历较单位的领导干部通过开设领导干部研修班、专题研讨班等班次开展“复合型”培训;针对任职年限较长的领导干部通过实地考察学习、挂职锻炼、案例分析教学、外向型培训等方式开展“创新型”培训,切实实现干部成长需要什么,我们就培训什么。

三是针对全区领导干部,开展领导干部自主选学班。实行周末讲座形式,切实解决工学矛盾,满足领导干部不同需求。

(二)加强学科建设,提升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

《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指出学科建设是加强党校教学科研工作、提升师资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建设。学科建设在党校的发展中具有先导作用,是党校最具有整合性与影响力的核心工程,也是党校持续发展的基础。

1、培育优秀专业人才,带动区委党校学科发展

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关键,队伍建设包括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和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等。综观区委党校教师队伍现状,要通过多种渠道不断优化学科人才队伍的素质结构。

一是大力培育学科带头人和名师。加大领军人才的引进力度,发挥领军人才的优势,打造学科团队;借助区领军人才、拔尖人才评选平台,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党校教师的知名度和社会认可度,努力选拔出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较强的学科带动力的学科带头人和名师;加大投入力度,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培训、学术交流的机会,鼓励优秀人才到区内、市

内相关学术团体担任学术职务,搭建好学科骨干展示才华的平台。

二是积极培养青年骨干教师。鼓励青年教师利用各种学术资源参加各类学术活动,在青年学术骨干进修培训、教学专题和课题申报过程中给予政策倾斜,鼓励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每年选送青年教师到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上海市委党校做访问学者,参加市委党校的精品课比赛,到区内相关职能部门挂职锻炼,通过这些做法,努力做到青年教师“上课有讲台、实践有平台、施展才华有舞台”。

三是完善学科人才选拔培训养机制。根据学科布局,明确教研人员的学科方向和发展定位,实现全校范围的师资资源的优化配置。撤销教研室,建立党史党建、经济学和公共管理三个教研部,建立完善公开、公正的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选拔培养机制,科学设置条件、程序、待遇,严格管理考核。

2、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夯实学科建设基础

根据干部教育培训需求和学科建设的实际,将学科建设与课程体系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以课程体系开发带动学科的完善,建立丰富的课程资源和完备的课程体系,每年主体班教学专题更新率达到40%以上。根据教师专业不同,明确教师课程开发的研究方向。在三个学科中设置11个研究方向。

(1)党史党建学科

设置4个研究方向:一是执政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政党党建原理,重点是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关于执政党的建设的理论及自身的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当前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等;二是党的奋斗历程及其基本经验,重点是党领导人民的奋斗史、创业史、改革开放史等,发挥党史以史鉴证、以史育人的作用;三是党风廉政建设,重点研究加强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加强作风建设,增强宗旨意识、

公仆意识教育,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和警示教育,防范职务犯罪等。四是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从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和制度等方面进行研究。

(2)经济学科

设置3个研究方向:一是宏观经济理论与实践,着重研究宏观经济形势、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管理体制等问题;二是区域经济,着重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理念、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区域经济发展结构与布局等;三是地方党委、政府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3)公共管理学科

设置4个研究方向。一是公共管理与政策,主要从当代西方公共管理、我国行政改革、政府绩效管理与评估,行政伦理,风险管理,国情、市情、区情研究与公共政策等方面进行研究;二是领导管理理念与管理技能,主要从领导干部应该具备的素质与能力,特别是决策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执行能力、行政技巧,新闻传播、媒体沟通等方面进行研究。三是社会主义法制理论,主要研究法制理论方面的一些基本问题,依法行政的理论与实践等;四是社会发展问题研究,从社会发展理论出发,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问题,焦点问题,中国发展和世界其他国家的比较等方面进行研究。

在具体操作上,以各学科组为牵头,实行传、帮、带责任制,营造浓厚的教学科研氛围,以科研促进教学。教师根据自己专业与特长在三个大学科的11个方向中选择自己的定位,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统筹考虑予以安排,避免一些研究方向无人选择,一位教师可选1—2个研究方向。由学科组长或副教授牵头,老中青结合,形成带教体制,最终达到提高党校教研科研水平的目的,提升党校教学的质量。

(三)强化熔炉作用,提升党性教育实效性

习近平同志指出,在干部教育中党性教育是关键。党校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主渠道主阵地,应当充分发挥党性熔炉的作用,切实增强党性教育

的有效性,帮助领导干部始终保持坚定的政治立场。

1、突出党性教育的时代性

时代性是党性教育永葆生命力的关键。党性教育的内容只有体现时代要求,紧贴干部实际情况才能引起共鸣,从而进一步体现党校的熔炉作用。一是要强化理想信念教育。二是要强化对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教育;三是要强化党的宗旨意识教育;四要强化党风廉政教育。将党的优良传统与当前新形势、新情况相结合,将正面教育与反而教育相结合,有效丰富党性教育的时代性,加强党性教育的感染力,使之与时俱进,永葆生命活力。

2、强化党性教育的针对性

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阶段的党员干部的不同需求,开展分层分类的党性教育培训。针对处级领导干部政治较为成熟、经验较为丰富的特点,其党性教育在强调宗旨意识与党性修养的基础上,强调对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的把握,着重防腐拒变教育;针对中青年干部资历尚浅、经验不足的特点,其党性教育重点突出理论与方法论的学习,强化党性锻炼,帮助其形成正确的权力观、价值观,加强忠诚度教育,坚定理想信念。

3、注重党性教育的连贯性

《党校工作条例》指出党性教育要贯穿于党校教学全过程。在抓好理论教育、知识教育的同时,突出加强党性教育、党性锻炼的连贯性,切实将党性教育落实到党校培训的各环节、贯穿于干部教育培训的全过程。

一是针对中青年干部培训班,推行学员党性锻炼手册,记录学员在整个教育培训中的党性锻炼情况。入学时签署党性锻炼承诺书,制定党性锻炼计划,在军事训练、理论学习、革命传统教育、社会实践、班级活动各阶段写下自己的党性锻炼心得,在培训结束前完成党性分析材料撰写及党性锻炼小结,培训结束后,由跟班教师对学员的党性锻炼手册作出评价。通过对学员整个培训过程中党性锻炼的跟踪,充分了解学员在培训中党性锻炼的情况,强化党校熔炉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