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校归属感研究

浅析学校归属感研究
浅析学校归属感研究

浅析学校归属感研究

1.学校归属感与学业

学校归属感在教育中最直接的作用结果反映在学业活动上。在这一领域基本已形成共识:学校归属感与学习动机、态度,学业成绩具有极高的相关性,学校归属感是学业成功的先决条件。Goodenow是较早研究学校归属感与学业关系的研究者,相继通过3个研究探讨了学校归属感与学习动机(学业期待,内在价值,努力程度)的关系。其中之一是她使用自编的学校归属感问卷(Psychological Sense of School Membership-PSSM)探讨团体成员关系与学业期待之间的关系,发现7到9年级学生的成员关系与学业期待具有显著的相关性。随后相继大量研究都证实良好的同伴关系,来自教师的支持鼓励都与学业成就密切相关。即在校积极学校归属感的形成有助于学生在学业上取得成功。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虽然学校归属感与学业具有极大相关,但这种联系只是一种间接的联系,需要通过学生积极性(engagement)这一中介才可得以作用。学校归属感有助于积极性的发展形成,而学生的积极性作用于学业,可以有效提高学业成绩。形成学校归属感-积极性-学业成就的作用机制。然而有少数研究者认为学校归属感与学业之间是直接作用的,不存在中介连接,但此观点并不占主导地位。2.学校归属感与自尊

学校归属感有利于产生积极正向的自我态度。Rochester和Ryanetal发现与同伴相处时感到安全的学生自尊水平高于缺乏安全感的学生。同伴关系与自尊水平呈正相关。另一项研究中也发现,自尊可以有效预测学校归属感,学生的自我价值感越高对学校适应越好,而低自尊或自我怀疑的学生可能对学校产生疏离感。学校归属感与自尊之间的影响并非单向,学校归属感即受到自尊的影响,同时又影响自尊。与学校归属感和学业关系作用机制相似,两者之间联系也是一种间接联系。Valas和Skaalvik认为学校归属感是通过孤独感作用与自尊联系。这样归属感与自尊形成一个循环圈,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3.学校归属感与问题行为

学生由于学校归属感缺失导致的危机或问题行为问题是目前关注的重点。在一项以一万名初高中学生为被试研究中,Blum和Rinehart发现那些报告在校归属感高的学生,很少出现逃学,毒品滥用,暴力行为等问题行为。Nichols使用经过修改的PPSM问卷,在控制了学业成绩后,也发现了同样的结果。研究结果均支持逃学等问题行为与学业失败或对学校的疏离感相关,并认为与家庭因素无关。Barbara M.Newman在研究同伴关系,学校归属感与青少年问题行为关系时发现,女生报告更多的内隐问题行为,而男生倾向于外显问题行为;青少年认为良好同伴关系有利于形成积极学校归属感与较少的问题行为。

事实上,大多数的问题学生很渴望被他人所接纳,成为团体中一员。当他们被主流拒绝后就会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归属感”(own sense of belongingness)。那些不被主流所接纳的学生则会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小团体。这个团体使其归属感得以满足,尽而也滋长了不良行为。并非所有的学校归属感都是积极正向的。支持来源的不同,导致学校归属感的性质也不尽相同。这也是以后研究中需要加以区分的,只有学生在校感到自己被同伴所接纳;得到教师的关心,鼓励;体验到学业上的成就感产生积极正向的学校归属感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问题行为产生。

关于上海的城市归属感调查问卷总结

关于上海的城市归属感调查问卷总结 朱成纯 这次的关于上海的城市归属感的调查,我们着重调查了一些外来务工者,调查他们在上海工作和居住的现状,以及他们有无对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热爱。结果又喜又忧。 大多数受调查者普遍学历不高,这也是我们调查的主要方向,即调查这些在社会中下层的人民在上海的现状。所幸的是,半数以上的受调查者都表示,即便收入不算很高,但都对自己的经济生活状况表示满意,没有出现太过偏激的举动。我们社会在发展的道路上,也需要他们的一份力才能使整个社会完全运转,尽管收入不高,但他们所表现出的淡然和乐观是我们所希望并且乐意看到的,这也社会能保持长期稳定的关键因素。当然,我们在减少贫富差距的道路上,政府还需要继续持久的努力,才能让他们的经济生活得以更好改善,有助于他们融入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生活,增加他们对城市的归属感。 当然,问题依旧存在,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他们对上海的生活节奏依旧陌生。由于接触上海的时间尚浅,很多受 访者都表示他们不习惯于上海的生活节奏。上海的气候、生活方式、 菜式口味、包括生活习惯上都有着不小差距。最重要的一点体现在, 许多人只是为了赚钱来到上海,他们在工作之余,根本来不及欣赏享 受上海的生活,对上海人的生活习惯也保持自己的个性,不愿融入其 中,这导致他们与上海的节奏格格不入,使得他们产生所谓的被孤立 感。这样的长期压抑会使他们失去对上海这座城市乃至对生活的热情, 沦为工作的机器,这对他们,对社会而言都是不好的。 2.被受访者不愿长期居住上海。由于生活上的孤立感,社会、工作的压 力,思乡情绪等多方面因素,很多受调查者都不愿意长期居住上海, 把上海当作自己的第二个家园。在他们看来,来上海仅仅是因为当初 的好奇心或经济方面需要,他们并不也并不打算把上海当作自己的家, 这就更加大了他们对上海这座城市的归属感。对于上海市的一些活动, 被受访者中很多都没有热心参与,因为他们觉得这与自己无关。不少 曾参与其中的调查对象也表示“没劲”,这说明我们在加大外来人员 对上海归属感方面还有很大的路要走。这不仅是要体现在经济上提高 收入,更要体现在生活方式上的包容、融合,才能让迈入21世纪的 上海在全新血液的推动下迈向一个新的高度。 好在,受调查者纷纷表示,自己愿意遵守一些上海这座城市的法规,为和谐社会尽出自己的一份力。在城市的发展中,他们是最不起眼但却同时是扮演着最关键角色的人们。如果我们能在生活中处处让他们有家的感觉,让他们不感到被孤立的痛苦,那么,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下,我相信我们一定能携手共进,发挥出1+1>2的功率,将上海打造成一个更美丽的上海,一个更有温暖、更有家庭感觉的上海!!! 个人小结 朱成纯 这次的调查过程中让我了解到了很多平时可能不那么关注的细节。由于

学生学校归属感培训方案

学生学校归属感培训方案 美国政治学家、教育家古德诺认为,学校归属感是在学校环境中形成的,学生感觉自己是受欢迎、有价值、被尊重的学校共同体中的成员,他就会对学校产生积极的归属感。人们总是希望自己能成为某一社会群体中的一员,被其他成员接纳与认可,获得他人的支持与认同。调查发现,当学生对学校没有一种归属感时,他们会更多地卷入到一些校外的不良事件上面。因此,培养他们对各自学校形成强烈的归属感,对其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归属感作用的发生机制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归属感是个体的最基本属性,当具有一定目标的群体接纳个体成为其中的一员时,在心理契约上必然要求个体服从或认同群体的总体特性,认同群体的总体目标并将之当成自己社会活动的主要目标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为之而努力,甚至于在特定的环境下做出一定的牺牲;而当个体被群体接纳后,同样也期望群体将自己当成其中的一分子,并在群体中占有相当的地位,期待自己的思想理念、行为能被整个群体所感知,同时能在群体中产生相应的作用。这就产生了群体对个体的归属感与个体对群体归属感的互动。学校是学生上课、学习的地方,教师则是学生与知识间的一座桥,因此学生与学校、教师的互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能否相长。研究证实,有较高学校归属感的人对学业更加重视,且有更强烈的成功欲望,会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学习,有更高的出勤率和更强烈的学习动机。 二、影响学生归属感的因素 学生在学校是否能够安心、努力地学习,是否具有安全感,很大程度上是受其自身学校归属感的影响。Finns(1989)在其认同参与理论中提出,除非学生对学校有很好的认同感,否则他的学习积极性会受到限制。我们从学校和个人角度分析,有很多因素影响着学校归属感的形成。学校的学习氛围、校规校纪、学校与家长的沟通是否有效、教师的教学方式、学校的规模、学校类型(是否重点)等对形成良好的学校归属感都有影响。学生个人的人格特征、自尊水平、身体与心理的健康水平、在学校能否获得社会支持等对其能否对学校形成归属感非常重要。培养学生的归属感需要让学生在学校与同伴、老师交流,在学习中感受到自己是有能力的,对学校有感情并愿意为学校做些事情(担任班干部、帮助老师组织活动)。

最新大学生对高校归属感研究

大学生对高校归属感 研究

大学生对学校归属感影响因素的研究 ——以广东地区高校为例 目录 大学生对学校归属感影响因素的研究 (2) ——以广东地区高校为例 (2) 一问题的提出 (2) 1.1基本概念的界定: (3) 1.2调研目的与意义: (3) 1.3文献综述: (3) 1.4 已有研究不足之处 (5) 1.5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6) 二研究假设的提出 (6) 三研究设计 (8) 3.1研究构想 (8) 3.1.1研究目的 (8) 3.2研究思路与方法 (8) 3.2.1问卷调查法和深度访谈 (8) 3.2.2问卷设计过程及访谈过程 (9) 3.2.3样本的选择 (9) 3.2.4数据分析方法 (9) 3.3项目时间推进表 (10) 3.4项目预算 (10)

四结果与分析 (11) 4.1 大学生学校归属感问卷的编制 (11) 4.2 针对问卷对大学生学校归属感基本状况的分析 (11) 4.2.1 研究对象描述 (11) 4.2.2 调查问卷问题分析 (12) 4.3 针对访谈记录对大学生学校归属感基本状况的分析 (29) 五调研结论与建议 (30) 5.1结论 (30) 5.2教育建议 (32) 5.3本研究的不足和今后改进的方向 (33) 大学生对学校归属感影响因素的研究 ——以广东地区高校为例 摘要:大学生的学校归属感不仅影响大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及在校生活质量,还影响对大学生未来生活对生存背景归属感的建立。为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学校归属感,找出大学生对学校归属感的影响因素显得非常必要。纵观国内外的文献可知探究大学生对学校归属感影响因素的研究比比皆是,基于前人研究成果上,本报告将以广东地区各层级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以及二手资料的分析得出影响大学生对学校归属感的个人因素及学校因素。从而使大学生从个人发展上以及学校建设上进一步完善,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学校归属感,营造和谐校园。 关键字:心理契约大学生归属感双向个人学校

中学生学校归属感量表

中学生学校归属感量表 测验说明: 本问卷是有关中学生学校生活的调查。请你仔细阅读问卷中的每一个句子,然后按照你自己的情况来回答。答案无对错之分,请不要有顾虑。 试题题目: 1.学校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 完全不符合较不符合难以确定比较符合完全符合 2.我为自己在这所学校上学而自豪 完全不符合较不符合难以确定比较符合完全符合 3.学校为各类学生发挥才能创造了条件 完全不符合较不符合难以确定比较符合完全符合 4.学校的整体氛围好 完全不符合较不符合难以确定比较符合完全符合 5.学校培养了许多人才 完全不符合较不符合难以确定比较符合完全符合 6.学校的学习氛围良好 完全不符合较不符合难以确定比较符合完全符合 7.教师公平的对待每位学生 完全不符合较不符合难以确定比较符合完全符合 8.我与教师们的关系融洽 完全不符合较不符合难以确定比较符合完全符合 9.教师了解我的性格和能力 完全不符合较不符合难以确定比较符合完全符合 10.教师了解我的学习情况 完全不符合较不符合难以确定比较符合完全符合 11.教师尊重我的想法和意见 完全不符合较不符合难以确定比较符合完全符合 12.学校的教师尊重我 完全不符合较不符合难以确定比较符合完全符合 13.我乐意了解我们学校的历史 完全不符合较不符合难以确定比较符合完全符合 14.如果能够代表学校参加活动,我会感到光荣 完全不符合较不符合难以确定比较符合完全符合 15.当他人赞扬我的学校时,我感到自豪

完全不符合较不符合难以确定比较符合完全符合16.在竞赛活动中,我很在意自己学校的成绩 完全不符合较不符合难以确定比较符合完全符合17.当需要倾诉时,我可以找到教师、同学倾听 完全不符合较不符合难以确定比较符合完全符合18.我和同学们关系良好 完全不符合较不符合难以确定比较符合完全符合19.对我来说,在学校里交朋友很容易 完全不符合较不符合难以确定比较符合完全符合20.遇到困难时,我能够得到同学们的关心和帮助 完全不符合较不符合难以确定比较符合完全符合21.我觉得自己不属于这个学校 完全不符合较不符合难以确定比较符合完全符合22.我真希望自己是在另一所学校上学 完全不符合较不符合难以确定比较符合完全符合23.我讨厌去学校 完全不符合较不符合难以确定比较符合完全符合24.在学校里,我觉得自己是个局外人 完全不符合较不符合难以确定比较符合完全符合

如何利用有效的工会活动提升教师归属感

如何利用有效的工会活动提升教师归属感 发表时间:2019-06-17T16:42:59.29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7月总第306期作者:范利红 [导读] 教师归属感的建立对于学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幼儿园发展的重要根基。 浙江省长兴县水口乡中心幼儿园313108 摘要:教师归属感的建立对于学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幼儿园发展的重要根基。教师归属感缺失原因是多方面的,探索更好的教师归属感提升策略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工会活动的有效开展,就教师归属感的提升路径予以探索,希望可以为幼儿园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工会活动教师归属感归属感提升 所谓归属感,就是生活、工作在一个组织、地域或群体中的成员,保持其良好的职业状态,有隶属于这个组织、地域或群体的一种心理感觉。强烈的组织归属感,是一种温馨的心理感觉,它可以促进个人的健康成长,促进团队、地域或群体的快速发展。所谓教师的归属感,是指教师与所在学校长期工作、互动、交往过程中产生的,肯于、乐于将个人融入到学校组织的自觉的态度、自发的情感。稳定优质的教师团队是一个学校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利用工会的特点,则能够为增强教师的归属感提供最大的帮助,从而促进学校的发展、促进幼儿教师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一、工会组织重视教师归属感培育工作的必要性 1.增强教师归属感对学校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优秀的幼儿教师已经成为体现幼儿园核心竞争力的最重要、最关键的因素,毫不夸张地说,学校成败的关键在于优秀教师的使用。教师归属感是教师长期的、主动的工作积极性的沉淀、凝聚与升华,是教师对学校发展深层次上的心理反映,是主人翁精神的表现,是一种温馨的心理感受,这些感觉最终转化为教师的工作动力与情感支撑。工会组织作为连接教师与学校的重要纽带,更加需要做好教师归属感的工作开展,通过由浅入深、渐进互动的工作过程,则可以让教师内心的责任感予以形成,能够让教师与学校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实现学校的更好发展与进步,有助于学校的稳定提升。 2.有助于教育事业的推进。学校也像一个民族,没有根植于某种文化层面上的价值认同,它的每一份子就不可能产生强烈的归属感,进而形不成强大的凝聚力。在学校这个大家庭里,教师既是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也是学生的引路人,更是学校不可分割的重要成员,只有强化教师的归属感,才能让学校的发展蒸蒸日上。工会作为学校的重要职能机构,与其他职能机构有所不同,其并不是单纯的职能部门,而是融合了重要的文化内涵,通过文化的影响力实现教师凝聚力的发展,也让教师能够从思想层面感受归属感的重要性,让教师真正投身到教育事业之中,在纷乱的时代背景下寻找到教育的目标和方向。从某一个角度来说,正是因为工会活动的开展,让教师归属感强化,让教育事业得以稳步推进。 二、幼儿园工会组织增强教师归属感实现路径 1.赋予教师一定权利。幼儿教师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综合素质高、个性多样化。为了确保幼儿教师归属感的强化,工会要注重赋予教师更多的权利形式机会,诸如提案权、表决权、选举权、质询权、监督权等都可以引导教师参加,让教师感受自身的重要性,参与到学校各项政策方针的讨论与制定,推进学校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进程。如此。可以大大提高广大高校教师的参与意识,同时能够让教师真切感受到学校层面的关怀与尊重。也只有让教师参与到幼儿园的建设各个环节之中,才能让教师的融入感更强,让教师的归属感提升。 2.工会活动内容差异化。由于幼儿教师群体较大,背景不同,所受教育程度不同,所以存在一些文化差异,生活习惯差异。要照顾每一个教师的心情,工会要创造不同的活动,创造更多交流的机会,愉悦的氛围让大家感受来自同事的关心。年龄差异也是教师中常见的差异形式,青年教师和老教师之间有着不同的需要,工会活动应针对不同的年龄阶段设置不同的活动内容,实现对每一个教师的关怀,让大家都能感受到学校对不同教师的关心。此外每个人面对的生活压力也不同,思维上也会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工会应在开展工作的时候也需要予以注意区别。 3.工会形式多样化。归属感的培养很多来自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需要一定的平台。这个平台可以是实际的,比如学校可以借助一些实际的场地,组织课外活动;也可以是虚拟的,比如利用互联网,组织一些知识竞赛;可以是周期性的活动,如思想学术交流;还可以是随机性的,如家庭幸福感交流等。可以灵活的安排,重要的是形式的不断创新,以及促进教师的参与性。 4.争取和依靠多方力量开展工作。增强教师归属感不仅要通过学校工会的力量,还需要学校的配合。工会为了能更好的开展工作,提高工作质量,也要学会争取和依靠多方面的力量。其一:依靠教师自身,工会为教师提供一些平台,让教师实现自主联系,而工会作为组织者,负责指导活动的顺利进行。学校专业多,鼓励相关专业教师之间多多交流,相互支持,不仅可以节省成本,还可以锻炼教师的教学能力;其二,依靠学生,教师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是一件非常骄傲的事情,工会可以搭建交流平台,多多组织历届毕业生返校与教师进行交流。将学校知识与社会经验所结合,增强幼儿教师对自己职业的认同感,同时也增强了对学校的归属感。 在新形势下,幼儿园工会应结合教师实际情况,创新工作思路,探究发挥工会作用的更好的路径,发挥工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海霞浅谈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合理途径[J].才智,2017,(34)。 [2]陈纳幼儿园教育“隐性小学化”的特点、危害及成因分析[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05)。

浅析高校教师激励机制

浅析高校教师激励机制 论文关键词:高校教师激励理论激励机制 论文摘要:高校教师在科学研究、文化知识传播和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对于提高管理效能,调动教师积极性,促进高校健康有序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综合分析激励理论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健全和完善高校教师激励机制。 高等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有效的管理工作。而高校教师作为推进高校改革和发展的主体,其管理工作是一大重点。激励是高校教师管理工作的核心。在分析激励理论的基础上,有钊1对性地健全和完善激励机制,对于调动教师积极性、优化师资结构、稳定人才队伍、加强学校吸引力和竞争力有重大意义。 一、高等学校构建激励机制的重要意义 (一)优化师资结构,稳定教师队伍 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优化高校师资队伍结构,稳定师资队伍。高校教师因在年龄、学历、学科性质等方面有着不同结构的层次,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应当是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促使每一个结构层次的教师积极主动地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从而整体上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促成师资结构的优化和教师队伍的稳定。 (二)调动教师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 高校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本身就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因其职业特质,同时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他们更倾向于追求较

高的荣誉和远大的理想。需求层次较高,通过有效的激励,可以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多方面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更积极主动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保持一种高昂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 (三)优化组织环境,吸引优秀人才 有效的教师激励不但能提高教师的积极性,而且还能使广大教师产生较高的群体认同感和群体归属感,形成一种增强学校凝聚力的氛围和影响力。一方面,有效实施各种灵活的激励措施,能够在学校中形成一种开放、竞争的环境,便于吸引外部优秀人才,同时加强本校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自身的水平和能力,从而优化组织氛围;另一方面,形成一个健全完善的激励机制,无论内外环境都会增强学校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使学校能够在良好的竞争氛围中保证教师队伍的稳定。 激励机制对高等学校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但是在实际管理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激励方式单一,不能满足教师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在教师的聘任和考核上,评聘不科学,致使激励措施产生负面效应:在大环境的竞争机制未能灵活调节,使激励功能弱化和虚化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会使高等学校的管理工作受到一定的影响,甚至制约高等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在充分理解激励理论的基础上,逐步健全和完善高校教师激励机制。 二、高校教师激励理论分析 激励理论按照性质和内容的不同,有许多的分类和划定标准。结合

如何培养教师对学校归属感

一、学校现状 达旗实验小学建于1952年,到1984年发展成为当时伊克昭盟的第一所实验小学。该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一直稳居全市前列,全旗之首,学校现有教学班42个,学生2830名,教职工150名。 学校优势: (1)师资队伍,该校拥有一支团结务实,甘于奉献,开拓创新的领导班子,有一支爱岗敬业,责任心强,勇于改革的教师队伍,他们中有自治区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15人,市级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师德标兵39人,教师的学历合格率100%,师资力量雄厚,是全旗唯一的一所实验小学。(2)办学条件:现有4800平方米的2栋教学楼和5000平方米人造草坪,每个教学班都上了多媒体,办学条件逐年改善,并有了很大提高。 学校面临困难 (1)校园面积狭小,学生在操场活动非常拥挤,各功能教室缺乏,学生兴趣活动无法开展,班容量大,给学校管理和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造成了许多的困难。面对竟争激烈的教育市场,面对精明的家长,我们认为,只有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办出学校特色,创出自己的品牌,才能在竟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 二、今后工作思路 注重新课标引领下思考问题,谋划未来;注重提升师生素质,提

高教育教学质量,适当控制学校规模;注重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突出管理的精细化和人文化,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稳步扎实推进;积极挖掘内在潜力,注重提升发展内驱力;积极稳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打造优质高效课堂;扎实开展课外活动和兴趣活动;坚持走文化立校之路。 三、教师师德建设 (1)强化教育服务意识,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塑造教师形象,赢得学生、家长、社会的认可与信赖,仪表举止,职业道德、服务态度和服务水平,不仅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影响学生的成长,并通过学生反馈给社会。要以良好的精神状态诚恳热情地为学生服务,让学生从点点滴滴的小事中感受到教师的责任心与爱心,感受到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2)教师要做到以学生为本,用爱滋润学生成长。 学校通过组织教师参加政治学习、教育理论的学习讨论,典型案例分析,移情体验等活动,引导教师真心实意的爱护、欣赏、指导每一个学生,树立“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的爱心教育,以爱育爱,让自己的德和才吸引学生,感染学生。 四、培养教师对学校归属感 1、提高转变领导方式,培养教师对学校的信赖感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建设,从领导的工作方式入手。努力做教师工作的引导者、设计者和服务者,成为他们发展的后盾与支持者。当教师享受到领导的人文关怀,公平和谐的沟通与合作,大气的处事和简

关于企业员工归属感的培养研究

论文答辩 1、创新点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成为我国改革进程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创造了无数的业绩和辉煌。然而,许多在民营企业工作的员工因为缺乏组织归属感而纷纷跳槽,这让民营企业家们对企业缺乏人才的问题而担忧。虽然研究员工归属感的文献很多,但是结合具体企业来研究的却很少,特别是针对江苏春雨教育集团进行的研究就更少了,本文以江苏春雨教育集团为案例,从员工归属感的概念和特征分析开始、分析了提升员工的归属感的建议,希望这些建议对于企业员工归属感的培养有一定的作用。 2、论文的难点 由于本人理论知识装备的不足以及认识深度上的限制,使得本文对员工归属感未能进行全面准确的研究,理论方面比重比较的大,在实际案例的研究上,尽管提出了很多对策性的建议,但是受限于本人的理论知识水平有限,使得很多对策无法确保其可实施性、可操作性。总体而言,本文只是对江苏春雨教育集团员工归属感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化,有待研究学者的研究探讨。 3启示 本文针对江苏春雨教育集团员工归属感问题的问题,以人力资源理论为指导。结合江苏春雨教育集团人才流失的现状,针对该公司在员工归属感中存在的缺乏职业生涯规划、薪酬福利制度不合理、企业的培训制度不规范等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查询了国内外的相关理论文献,丰富了我的理论知识,使我对去员工归属感以及人力资料等相关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和学习。其次,本文以江苏春雨教育集团为研究对象,可以使我对员工归属感有更具体的理解,通过对于对江苏春雨教育集团员工归属感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其研究结果和研究方法可以为我以后在人力资源管理上有所启示和帮助,同时对同类企业解决人才流失问题有一定参考意义。

浅谈高校教师有效教学的方法

浅谈高校教师有效教学的方法 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进行有效教学是高校的中心工作,也是高校教师的首要任务。教学是一门科学,要求合理地传授知识、技能;教学也是艺术,要求课堂教学具有撼人心魄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一、有效教学的概念 “有效教学”,其核心理念就是“有效”。所谓的“有效”,就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应该是有效教学的核心,而教学是否有效,应以学生为评价目标,而不是看教师是否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或者课堂活动进行的成功与否。有效教学有: 第一,要激发学生的动机,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这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第二,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明确知道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以及自己的学习任务。学生在清楚自己的学习任务以后,才会主动地、有意识地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来。第三,采用多样化的、易于学生理解的教学方式。新颖的教学模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是保证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有效手段。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可以更高效的接收所学知识。 二、无效教学的原因 高校目前有时会出现“费时较多,收获较低”的现象,其根源在于课堂教学的无效性。可能造成无效教学的原因有: 第一,教学模式倾向于讲授法,造成课堂气氛略显沉闷。第二,设置课堂任务时,未考虑到学生的语言现状及学生的认知水平,造成学生缺乏兴趣。第三,计划课程时,对学生的兴趣及需求了解不足,致使机械记忆成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手段。第四,授课时,新旧课程知识的衔接不够紧密,造成学生的知识储备零散,不够系统。 三、有效教学的措施 第一,教师角色转变。在21 世纪的今天,虽然教师的首要任务依然是传道授业解惑,但“变教师为导师”是新时期对教师的新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导师,是辅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协助者。与此同时,教师又是学生的知己,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沟通的媒介。因此,教师要积极适应新形势下的新要求,完成新时代下新角色的转变,才能实现教学的有效性。第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

调查:大城市85.5%的人没有归属感

调查:大城市85.5%的人没有归属感 About 85.5 percent of people included in a new survey by China Youth Daily say they don’t have a feeling of belonging to the big cities where they live or work. 《中国青年报》的一项新调查显示,约85.5%的人表示对他们生活或工作的大城市没有归属感。 The paper surveyed 2,000 young people working in China’s first-tier cities -- Beijing, Shanghai, Guangzhou and Shenzhen --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ir thoughts and living conditions. 《中国青年报》对居住在中国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一线城市的2000名年轻人进行了调查,以便更好的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居住成本。 Most said they did not feel a sense of connection to the city they lived in, with 44.1 percent believing it’s because they don’t have hukou, or household registrations, in those cities. 大多数人说,他们感觉自己与城市没有联系,44.1%的人认为,这是由于他们没有大城市的户口造成的。 Zhang Han, 30, who works in the IT industry, said he does not like his life in Beijing, even though he has a relatively high-paying job there. "It is difficult for me to get a Beijing hukou, or to buy an apartment in Beijing in the near future," Zhang said. 30岁的张汉在IT业工作,他说自己不喜欢在北京的生活,尽管他的收入相对较高。他说,“取得北京户口,或者在工作的附近买房,对我来说都太难了。” But Zhang does not plan to return to his hometown. "It’s only in the big cities that I can use my knowledge and develop my career," he said. 不过他并不打算回家乡发展。他说,“我的知识只有在大城市才有用武之地,我也只有在大城市也能有好的发展。” Zhang is not alone. Some 43.8 percent surveyed said they cannot afford the high property prices in the big cities, and 42.6 percent said the high living costs make them feel unattached in the cities. 有这种想法的可不止他一人。43.8%的受访者表示,大城市的高房价使他们买不起房,42.6%的人表示,高生活成本让他们觉得自己与大城市脱节。

中学生学校归属感现状及培养

中学生学校归属感现状及培养 [摘要]学校归属感是学生对学校这一组织的认同和关联程度。由于反学校文化和网络文化的影响,师生关系的淡化,中学生学校归属感正日趋缺乏。要培养中学生归属感,办学理念应体现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建设有特色的学校文化,尊重每一位学生,加强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 [关键词]中学生学校归属感学校文化 归属,是指个体与所属群体间的一种内在联系,是某一个体对特定群体及其从属关系的划定、认同与维系。[1]归属感则是这种划定、认同与维系的心理表现,它属于文化心理范畴的概念,是指一个个体或集体对一件事件或一个现象的认同程度。学生的学校归属感是学生对学校这一组织的认同和关联程度。有归属感表示有安全感并认同爱你之人的感觉,有集体感。安全感包括被照顾、不忧虑、被保护的感觉。归属感的增加有助于减少甚至消除学生的疏离感,而且相应地,能够积极地影响学生的自信、自尊、自我控制以及责任感。本文所探讨的对象主要是中学生,而且大部分都是初级中学阶段的学生。 一、中学生学校归属感现状 归属心态在中学生中间普遍存在,只是深浅强弱程度不同。从年级分布来看,低年级学生的学校归属感相对强烈,这可能与他们年龄较小,对学校和家庭的依赖程度还比较大有关;从数量上看绝大多数中学生有较强烈的角色意识和积极牢固的学校归属感,具体表现在: 强烈的角色意识。大部分中学生能深刻地意识到自己是学校的一部分,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处处为了学校的发展着想,一切从学校的利益出发,以能为学校作出贡献而感到自豪。 积极的参与意识。中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为了学校文化的建设能够集思广益,热情地提供各种合理化建议,并从亲身参与之中体会到成长的乐趣。 自觉的服从意识。在学校,中学生一般都能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班级规定,为了集体的利益能以大局为重。 但不可否认,随着学生的成长,有少部分中学生的学校归属感却日趋缺乏,

增强少先队员光荣感和组织归属感研究

增强少先队员光荣感和组织归属感研究 摘要 光荣感和组织归属感是少先队组织建设的灵魂。随着社会的逐渐进步,少先队员的光荣感与组织归属感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文章首先明确了光荣感与组织归属感的基本内涵,继而指出少先队员光荣感与归属感的现状,并对此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最后从多个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强化措施。 关键字:光荣感、归属感、强化措施 一、少先队员光荣感和组织归属感的概念 (一)少先队员光荣感的内涵 1.光荣感的含义 所谓光荣感,就是因自己或者与自己有关的集体与个人具有优良品质或取得伟大成就而感到光荣的心理,指一定社会或集团对人们履行社会义务的道德行为的肯定和褒奖,是特定人从特定组织获得的专门性和定性化的积极评价。 2.少先队员光荣感的含义 在“全童入队”的大环境之下,不言而喻,少先队员光荣感是指少先队员对少先队这一组织的热忱与认同,为能成为充满神圣的少先队的一份子而无比自豪与荣耀。 (二)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的内涵 1.归属感的含义 所谓归属感,指个人自己感觉被别人或被团体认可与接纳时

的一种感受。归属感包括三个组成部分:一是对组织目标或对组织价值观的认同;二是渴望成为组织的一员;三是愿意为组织的利益作出努力。 2.组织归属感和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的含义 所谓组织归属感,指个人自己感觉被组织认可与接纳时的一种感受。至于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则是少先队员感觉被少先队这个组织认可、接纳的一种感受。 二、增强少先队员光荣感和组织归属感的二个“性” (一)增强少先队员光荣感和组织归属感的重要性 首先,加强以少先队组织光荣感和归属感为重点的组织意识教育,历来就是少先队教育的最基本的内容和最本质的要求。2013 年全国少工委颁发的《少先队活动课指导纲要》,在明确“少先队活动课程的内容”时,第一个内容要求就是组织意识:“培养少年儿童对少先队组织的认同感、荣誉感、责任感和归属感,以及党、团、队衔接的组织意识。” 其次,少先队是党领导下的中国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是少年儿童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预备队。少先队员是祖国的花朵,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桥梁和接班人。因此,少先队要完成好党交给的任务,就必须引导和帮助广大少先队员认清肩负的使命,不断增强光荣感和归属感,让星星之火,代代相传。 最后,“光荣感和责任心”是我国的优秀文明传统。然而,在

如何增强高校学子的校园归属感

关于增强师生校园归属感提案 前言: 归属感,或称隶属感,隶属,有以下几种含义: 1.指个人自觉被别人或被团体认可与接纳时的一种感受; 2.是佛洛姆(E.Fromm)氏理论中的术语,意指心理上的安全感与落实感 大学校园作为学生离开父母后的主要生活和学习场所,是其不断成长并逐渐走向成熟的重要课堂,也是为国家培养知识型与创造型人才的摇篮。因此,营造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一个温馨的学习与生活环境,以建立和不断加强南审学子对我校的归属感,在学生的成人成才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如何提高我校学子对南审校园的归属感,也是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我们从校园归属感入手,对南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做了一次抽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实际收回100份。通过统计分析调查结果,我们发现有62%以上的学生提出缺乏校园归属感,28%的同学不愿意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有近13%的学生则存在较为强烈的孤单感,35%的同学出现忧伤、抑郁等不良情绪时没有适当的情绪排解方式。 我们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调查显示,我校的独生子女占到总人数的74%。而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着从小受到父母过度宠爱,自我意识过强,不愿与他人交流沟通的特点,致使出现了一些诸如宿舍关系僵化、班级凝聚力差的现象和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了不良影响,也是建设和谐校园的一大阻碍。 2.校园生活环境与家庭环境造成的落差,加之绝大多数学生都是第一次离家住校,导致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尤以低年级为主)难以适应住宿和集体生活。生活上的不适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在学习和工作上的积极性。 3.学校评价体系的偏向单一化,这与90后大学生追求多元化价值观的心理背道而驰,致使学生多样化的价值取向难以得到肯定。不可否认,随着我校综合素质测评的开展,校方在这方面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与创新,在我们的调查中,也 发现这种测评方式得到了大多数同学的认可。由此可见,这样的改变已成趋势。 4.学校方面对校园归属感建设相关制度与配套政策不完善,具体政策的执行力度不够,校方很多好的想法往往流于形式。如我校虽然有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建立起了包括“心理咨询”在内的四位一体的学生工作系统,同时也在各级组织中成立了心理健康协会。但是这些组织和部门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往往也存在到课率不高,同学听课不认真反应不积极等问题。 正文:

最新学生学校归属感问卷-(1)

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学生学校归属感 调 查 问 卷 工程1307班调研组 2015年5月28日

人员分配夏枫:整理、分析数据,写调查报告 学号:201341053 陈龙:收集、整理数据 学号: 许楚明:收集、整理数据 学号:201341199 帅蜀圣:收集数据,打印资料 学号:

目录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方法 三、调查对象 四、调查时间 五、调查结果 六、调查小结 七、调查数据 一、调查目的:

对学校归属感,无论对于大学的建设还是学生自身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了解大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能够使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大多数学生的对于学校的印象与感受,这能够更好地指导校方改进和完善新生教育工作,使学校和学生能够共同地,更好地,和谐地发展。 二、调查对象: 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所有学生 三、调查方法: 1、采用网上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身边的大二学生进行问卷咨询 2、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整合与分析,并查找有关资料,做出总体分析报告。 四、调查时间: 2015年5月1日~28日 五、调查结果 此次的调查,我采取了调查问卷方法,调查问卷方法的优点是涉及面广,信息来源广,所以调查出来的结果也最贴近实际,最能起到指导作用。 我们此次问卷共设计了十六道小题,这十六道小题的设计思路分四部分:1.教师感觉部分2.同学工作部分3.学校适应部分4.专业学习部分。我们主要要从这四点中分析出是什么因素在主要影响着大学生,特别是走过大一,进入大二的学生对于学校的归属感,从而能使学校方面从中看出问题,及时改进工作,使我们的大学生们能更加爱

校护校,把学校当作自己的家,为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协调发展,为学校的不断发展进步,也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建设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调查显示86%的学生当学校取得重大进步时会很高兴,84%的学生当别人称赞自己的学校时会感觉像称赞自己一样,83%的学生在校外会维护自己学校的形象,80%的学生会注意言行,以免给学校丢脸,说明我校学生具有一定的归属感。58%的学生认为学校安排的讲座听不听无所谓,54%的学生认为学校基础设施不完善,78%的学生认为学校师资力量不雄厚,而且专业分配不合理,说明由于学校的原因,学生校园归属感并未完全形成。 六、调查小结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害怕孤独和寂寞,希望自己归属于某一个或多个群体,如有家庭,有工作单位,希望加入某个协会、某个团体,这样可以从中得到温暖,获得帮助和爱,从而消除或减少孤独和寂寞感,获得安全感。而这种心理感觉,就叫做归属感。在当今这个越来越重视人的心理健康的时代,归属感被人们提到了一个比较高的关注层次中。企业强调企业的归属感,因为这样,企业员工才能真正的融入到企业中;团体强调团体的归属感,只有这样,团体内部才能更加团结,更加稳定和谐。而我认为,在我们的大学校园里,更应该强调这种对大学生对大学的归属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把大学当作自己的家,才能有更好的环境,才能有更好的心情去钻研知识,

浅析学校归属感研究

浅析学校归属感研究 1.学校归属感与学业 学校归属感在教育中最直接的作用结果反映在学业活动上。在这一领域基本已形成共识:学校归属感与学习动机、态度,学业成绩具有极高的相关性,学校归属感是学业成功的先决条件。Goodenow是较早研究学校归属感与学业关系的研究者,相继通过3个研究探讨了学校归属感与学习动机(学业期待,内在价值,努力程度)的关系。其中之一是她使用自编的学校归属感问卷(Psychological Sense of School Membership-PSSM)探讨团体成员关系与学业期待之间的关系,发现7到9年级学生的成员关系与学业期待具有显著的相关性。随后相继大量研究都证实良好的同伴关系,来自教师的支持鼓励都与学业成就密切相关。即在校积极学校归属感的形成有助于学生在学业上取得成功。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虽然学校归属感与学业具有极大相关,但这种联系只是一种间接的联系,需要通过学生积极性(engagement)这一中介才可得以作用。学校归属感有助于积极性的发展形成,而学生的积极性作用于学业,可以有效提高学业成绩。形成学校归属感-积极性-学业成就的作用机制。然而有少数研究者认为学校归属感与学业之间是直接作用的,不存在中介连接,但此观点并不占主导地位。2.学校归属感与自尊 学校归属感有利于产生积极正向的自我态度。Rochester和Ryanetal发现与同伴相处时感到安全的学生自尊水平高于缺乏安全感的学生。同伴关系与自尊水平呈正相关。另一项研究中也发现,自尊可以有效预测学校归属感,学生的自我价值感越高对学校适应越好,而低自尊或自我怀疑的学生可能对学校产生疏离感。学校归属感与自尊之间的影响并非单向,学校归属感即受到自尊的影响,同时又影响自尊。与学校归属感和学业关系作用机制相似,两者之间联系也是一种间接联系。Valas和Skaalvik认为学校归属感是通过孤独感作用与自尊联系。这样归属感与自尊形成一个循环圈,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高校教师辞职报告(共9篇)

篇一:高校教师辞职报告 高校教师辞职报告 尊敬的领导、徐校长: 因为个人价值观的原因,我恳请辞去目前的工作,望批准!如果学校工作方便的话,我希望在11月份或者之前的某个时间就能离开! 自从2000年我进入xxx电大以来,说不上经历了电大的风雨,但也目睹了电大从困境迈入辉煌的历程。我在电大做了不少工作,电大也给了我很多的回报。电大让我不用为生活劳碌奔波,让我的生活没有后顾之忧。电大照顾我的生活细致入微! 但是,我一直以为,学校是人一生中的温床。从我还是天真烂漫的孩童开始,学校就给我提供了安全温暖的环境,传授我知识,哺育我成长。到我成年、自立,我离开了学校,准备到社会上历练一番自己,结果又进了学校。学校的生活毕竟是单纯的、平和的,我一直都不愿意我的一生都在学校这样的环境中度过。于是在一个好机会来临的时候,我选择了离开。我希望我能到社会上去接受真正的锻炼,去靠自己的拼搏为自己争得阳光下的地盘。 7年来,在电大,我跟同事之间结下了深厚的感情,电大给了我前所未有的归属感。在这个时候离开电大,我的心里有一种强烈的失落感。或许以后我再也不会有现在的这种归属感,再也不会有现在这种与同事之间的融洽关系。但是,真的猛士敢于忍受孤独。不管将来的日子成功与否,我独自面对挑战并努力实现目标的过程都将是我一生的财富。 我感谢同事们多年来对我的关照和帮助。我尤其想感谢徐校长。和 谐进步的校园环境是徐校长领导之下营建起来的,没有这样的环境,我将不可能在电大工作如此久远。在电大面临困境的时候,徐校长给我,给所有的老师,带来了希望,并且把希望转变成了现实。 从个人的角度来讲,很难用语言描述要感谢他的理由,或许是理由太多,无法一一表述清楚吧。但在他的领导之下,总能感受到被关爱的温暖,总能感觉到他时刻在你身边,总能体会到他领导的团队在我身后作为我坚强的后盾。我能感觉到他对我的照顾和培养。每次跟他短暂的交谈,都让我感觉如沐春风。有这样的领导,夫复何求! 我还想感谢如今已不在电大任职的李震副校长。他在管理校内事务上清晰的思路和建立的一系列制度让我非常钦佩。而对于我个人,李副校长对我的关怀也是无微不至。很感谢李副校长对我的信任、关怀和培养。在很多方面,李副校长都是我学习的榜样。 我还要感谢我的主任杨船龙老师。他对我的工作一直都非常支持,给了我不少指导,对我的成长关怀倍至。 还有,所有的同事我都要感谢。如此美好的工作环境都是同事们创造给我的。而在电大工作的这些年也将成为我一生中美好的记忆!我不会忘记电大,我不会忘记曾经一起努力过的同事们! 篇二:大学教师辞职申请书 大学教师辞职申请书 尊敬的校(院)领导: 您好!首先感谢学校领导工作期间对我的信任和关照,给予了我一个发展的平台,使我有了长足的进步。如今由于环境气候和个人原因,现我正式向学校提出辞职申请,将于2013年寒假离职,请学校做好相应安排,在此期间我一定站好最后一班岗,做好本职工作。对此为学校带来的不便,我深感歉意。望领导批准!谢谢!祝xx学院越办越好,大展宏图! 此致 敬礼! 辞职申请员工: 2013年09月25日 大学教师辞职申请书 尊敬的校(院)领导: 您好!

对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几点思考(精)

要的幸福标准。一个家庭无论多么贫穷,只要家里有幸福恩爱的父母,对孩子来说都是最富有的。父母要尽力为孩子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温暖的成长环境。 (3)维护孩子的尊严。“90后”一代是权益意识增强的一代,父母不要因为孩子还小,就把自己的意志和价值标准强加给孩子,忽视孩子的愿望和需求。父母要给孩子话语权,要多维护孩子的尊严。 (4)相信孩子的自主理财能力。告别了贫穷的“90后”,手里有了存款和零花钱,在消费方面更加自主。时代给了他们新的挥洒天地,但他们必须成长为懂得理财的一代。 (5)向孩子学习。“90后”是生活在大众传媒飞速发展环境下的一代。信息传播便捷迅速,使他们与成人的界限消失,成,。生活方式,而且改变了他们与父母的关系。在媒介使用方面,他们甚至已经成为父母之师。因此,家长向孩子学习并加强引导,或许是亲子沟通的有效途径。 (6)尊重孩子的朋友。生活在城市里的“90后”,几乎是孤独的一代。父母关注孩子的心灵就要关注他们交友,培养他们的交友技能,因为伙伴在孩子心中的位置最重,伙伴是父母不能代替的。良好的同伴关系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7)做老师的朋友。要更好地了解和帮助孩子,父母还需要加强家校沟通。毕竟,学校是除了家庭之外孩子的第二个重要生活场所。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父母能做到上述几点,你和孩子的关系就会有所改善,对孩子也不会再感到陌生,冲突自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培养高素质的大学生,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道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

要内容之一,道德素质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因此,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效果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及人才培养的质量息息相关。就我校的具体情况而言,我认为对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培养在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中具有十分关键的影响和意义。 一、大学生学校归属感教育的必要性1. 归属感的定义。 归属感的定义,具体来说,有如下5种理解:(1)定义一 归属感是指员工在企业中能有家的感觉。在这一层次上,感情、人文因素大于经济因素。人员之间的密切交往与合作、和谐的上下级关系、共同的利益等都有助于增强员工的归属感,而员工的归属感又是企业凝聚力的基本条件。 (2)定义二 所谓归属感是指个体将自己归属于某一群体,并对其产生一定的依存心理的情感体验。 (3)定义三 所谓归属感,是指人们对某种事物、团体的认同、喜爱和依恋的心理感觉,并受其影响而获得精神心理上的满足。归属感是一种主观感受,它深深植根于人的心底,活在每个人的灵魂深处。 (4)定义四 社会心理学把人们的这种个人对特定群体与组织的认同、喜爱和依恋的心理感觉称为归属感。与归属感相反的是疏离感,人们的归属欲求如果能得到满足,则人们会自然地产生一种协调的内心感受,觉得自己有所归属、有所依赖。 (5)定义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