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结构设计课程设计

地下结构设计课程设计

简介

本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了解地下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计算方法及应用技术,掌握地下结构设计的基本流程,培养设计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

1.掌握地下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熟悉地下结构设计的规范和标准;

3.能够进行地下结构设计的计算和分析;

4.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地下结构设计;

5.提高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一章简介

1.1 地下结构设计的定义和概述

1.2 地下结构设计的发展和应用

第二章基础知识

2.1 岩土力学基础知识

2.2 基坑支护原理

2.3 开挖法及其影响

第三章地下结构类型

3.1 地下建筑物类型及其特点

3.2 地下环境条件的影响

第四章设计基础

4.1 大地工程基础制图

4.2 地下水文地质勘察

4.3 岩土勘察及其分析

第五章地下结构设计

5.1 地下结构设计的思路和流程

5.2 线型结构

5.3 离散结构

5.4 圆筒形结构

5.5 圆弧形结构

5.6 多孔介质渗流问题

第六章地下结构施工

6.1 地下施工基本流程

6.2 地下工程施工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6.3 输送系统施工技术

6.4 井筒施工技术

课程设计

本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按照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复杂的地下结构。具体设计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选定地下结构类型,如地下车库、地下商场等,完成初始设计。

第二步:进行支护计算和稳定性分析,确定支撑结构类型、深度和间距等参数。

第三步:进行地下排水设计,包括设计排水管道、关键位置安装水位计等。

第四步:进行地下空气调节设计,确定送风方式、通风量等。

第五步:进行安全分析,考虑潜在危险和可能发生的事故,制定预案。

第六步:进行施工方案设计,确定施工流程、备品备件等。

第七步:进行经济评估,评估地下结构建设前后经济效益。

评分标准

1.课程设计报告内容完整,包括设计思路、计算过程、数据

统计、结论及建议等;

2.设计方法合理,结果可靠;

3.设计报告文字表达清晰、简洁、易懂;

4.设计报告格式规范,符合要求;

5.操作技能扎实,能够独立完成设计任务;

6.报告答辩表现积极,回答问题准确、清晰。

参考教材

1.《地下工程基础》,李进洪、王伟主编;

2.《地下结构设计与施工》,李国柱、宋三勇、林志明、叶

震宇等编著;

3.《岩土工程学原理》,谢家民、邱垂勇、李友二等编著;

4.《工程岩石力学基础》,王振刚主编;

5.《大地测量学》,徐光福、张叶波等编著。

总结

本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地下结构设计与施工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设计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

操作,学生将会了解地下结构设计的基本流程,掌握相关规范和标准,具备地下结构设计与施工的综合能力。

地下结构工程课程设计

地下建筑施工课程设计 题目矿山运输巷道开挖爆破设计 姓名 学号 专业土木工程 指导教师 学院 完成时间

目录 1、爆破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4) 1.1课程设计的任务 (4) 1.2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 (4) 1.3设计步骤 (5) 2、工程概况 (6) 2.1原始条件 (6) 2.2爆破地质条件 (6) 2.3、工程特点 (6) 2.4设计目标 (6) 3、爆破方案 (6) 3.1光面爆破 (6) 3.2掘进爆破技术 (7) 3.3施工流程图: (7) 4、爆破参数选择与计算 (7) 4.1花岗岩的物理性质 (8) 4.2巷道掘进断面相关数据和公式 (8) 4.3各参数汇总 (12) 5、装药、填塞与起爆网路 (13) 5.1掏槽眼和辅助眼的装药结构 (14) 5.2周边眼的装药结构 (15) 5.3炮泥的填塞 (15)

5.4起爆方法 (15) 5.5施工工艺 (16) 6、安全措施 (17) 6.1爆破安全距离 (17) 6.2爆破事故的预防 (17) 6.3爆后检查 (18) 6.4盲炮的预防及处理 (19) 7.施工组织 (19) 8.爆破条件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0) 参考文献 (22) 致谢 (22)

1、爆破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1.1课程设计的任务 根据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简明爆破工程设计手册等要求,进行某工程的爆破设计。 1.2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 ﹙1﹚设计图纸的要求:工程设计图纸是工程技术人员的语言,绘制工程设计图纸也是工程技术人员的基本功。对课程设计图纸有如下几点要求: ①设计图纸必须全面正确反映设计意图,内容与文字说明必须一致;(采用2号图纸,不少于2张)且和说明书同装档案袋。 ②图面布置要适中,图间保持一定的间距并留有适当的空边; ③比例尺要选择适当,图纸一律用标准图纸,图例一律采用通用标准格式,图纸要求统一编号; ④线条粗细分明符合工程制图要求,标注必要尺寸,图中注文数字、外文字母一律用工程字体; ⑤设计图标按国家统一标准绘制。 ⑥设计图纸内容由学生同指导老师协商确定。 ﹙2﹚设计说明书的要求 设计说明书是一本技术文件,它结合设计图纸清晰、系统地论述了各个专题不同施工阶段的施工工艺过程,通过它来正确体现设计的意图,是组织指导现场施工的依据,因此,对设计说明书提出以下要求: ①问题论述要求重点突出,文字力求简练,避免做与主题无关的冗长叙述,问题论证要用自己的话讲,一般不允许整段引用资料原文或抄录书刊。 ②计算部分只写公式,主要演算步骤及结果,注明公式符号代表意义,外文代表符号及度量单位符号必须前后统一。 ③尽量采用插图、表格来辅助说明问题,以节省文字叙述,插图要有适当比例。按工程图要求绘制。图表在说明书中与文字之间留一定间隙,图、表要统一编号。

基坑围护结构课程设计

第一部分 基坑围护结构设计

1. 工程概况 1.1.概述 迎宾三路隧道新建工程位于空港一路与迎宾三路交叉口的西侧,现有迎宾三路上,两侧多为商业用房及住宅小区,场地处地下管线较多,场地地势较为平坦,现状路面标高约4.2~4.6m。东设备用房里程范围为XK2+358.500~XK2+393.500。基坑宽度约16.0米,基坑深约24.0米。 地下墙之间的接头采用锁口管接头。地下墙混凝土强度等级为水下C30,抗渗等级为S8。 1.2.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 经勘探揭示,拟建场地为古河道沉积区与正常沉积区接触带。在勘探深度范围内,自上而下可分为八个大层,9亚层及5个夹层。其中①层为近代人工堆填,②~⑤层为第四纪全新世Q4沉积层,⑥~⑧层为第四纪上更新世Q3沉积层。土层情况详见下表2-1: 地基土构成与特征一览表

A、地基土分布及其工程性质 1)第①1层填土:普遍分布,层厚变化较大,在迎宾三路南侧一般为1.0~2.0m,在迎宾三路北侧一般为2.5~4.0m,在工作井处填土厚度较大,最厚处大于5.0m,该层土质松散不均匀,夹碎石、砖块等杂质较多,局部有大块石等。 2)第②层可分为②1、②2层2个亚层 第②1层褐黄色粉质粘土:该层在迎宾三路南侧的勘探孔大部分钻及,在迎宾三路北侧因填土较厚而缺失。该层土质较好,可塑,中压缩性。 第②2层灰黄色粘土:大部分地段均有分布,填土较厚处该层缺失,土质一般,软塑为主,中压缩性。 3)第③层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场地内分布较普遍,土质不均匀,夹粉砂,局部较多,土质较差,流塑,高压缩性,属高灵敏土,开挖时受扰动易发生结构破坏和流变。

地下建筑结构课程设计

1.设计荷载计算 1.1 结构尺寸及地层示意图 350 6200 5500138 350 B1 138D B2 73 L1K 73L2 8 8 500 q=20kN/m 2 1280灰色淤泥质粘土γ=17.1kN/m c=12.kPa ?=7.2 29253 褐黄色粘土γ=19.1kN/m 10003500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γ=18kN/m c=12.2kPa ?=8.9 1645 3 灰色砂质粉土γ=18.7kN/m 3 3 人工填土γ=18kN/m 1500 35255 图1-1 结构尺寸及地层示意图 如图,按照要求,对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上层厚度进行调整: h 1355+13030 5255mm =?=灰。 按照课程设计题目,以下只进行基本使用阶段的荷载计算。 1.2 隧道外围荷载标准值计算 (1) 自重 2250.35 8.75/h g k N m γδ==?= (2)竖向土压 h=1.5+1.0+3.5+5.255=11.255m>D=6.2m ,属深埋隧道。由于范围内图层抗剪强度较差,因此不用太沙基公式计算。 211q 180.58 1.09.1 1.08.7 3.5 5.255898.59k /n i i i h N m γ===?+?+?+?+?=∑ 地面超载: 2220/q kN m = 近似均布拱背土压力: 222 30.430.43 3.17.61 5.07/222 3.1i R rb G q kN m R R ???====?

2q=20+5.07+98.59=123.66kN/m (3) 拱背土压 5.5+ 6.21 = =2.92522 H R m ?,3/6.728.1645.11.728.10.8645.1m KN =+?+?= γ 22G 2(1)2(1) 2.9257.627.908/44 H R kN m π π γ=- ?=?- ??= 2 27.908' 4.771/22 2.925G q kN m R ===? (4) 侧向主动土压 )2 45tan(2)245(tan )(q 0021? ?γ-?--?+=c h p e e 38 1.6457.1 4.2057.353/5.85 kN m γ?+?== 8.9 1.6457.2 4.2057.5665.85φ?+?== 12.2 1.64512.1 4.205 12.1285.85 c kPa ?+?= = 则: 22 17.5667.566123.66tan (45)212.128tan(45)73.453k /22 p N m =?--??-= 2 22 27.5992tan 45-2 2.9257.353tan 45-=32.967k /22H p R N m ?γ????==??? ? ????? (5) 水压力 按静水压考虑: a 竖向水压: 2w1w w1=H =1010.755=107.55/p kN m γ? b 侧向水压: 2w1w w1q =H =1010.755=107.55/kN m γ? 2w2w w2q =H =10(10.755 5.5)=162.55/kN m γ?+ (6) 侧向土壤抗力 衬砌圆环侧向地层(弹性)压缩量: 4 124 (2)24(0.0454) H H q p p g R y EJ kR πη--+=+ 其中:

地下结构设计课程设计

地下结构设计课程设计 简介 本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了解地下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计算方法及应用技术,掌握地下结构设计的基本流程,培养设计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 1.掌握地下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熟悉地下结构设计的规范和标准; 3.能够进行地下结构设计的计算和分析; 4.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地下结构设计; 5.提高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一章简介 1.1 地下结构设计的定义和概述 1.2 地下结构设计的发展和应用 第二章基础知识 2.1 岩土力学基础知识 2.2 基坑支护原理 2.3 开挖法及其影响

第三章地下结构类型 3.1 地下建筑物类型及其特点 3.2 地下环境条件的影响 第四章设计基础 4.1 大地工程基础制图 4.2 地下水文地质勘察 4.3 岩土勘察及其分析 第五章地下结构设计 5.1 地下结构设计的思路和流程 5.2 线型结构 5.3 离散结构 5.4 圆筒形结构 5.5 圆弧形结构 5.6 多孔介质渗流问题 第六章地下结构施工 6.1 地下施工基本流程 6.2 地下工程施工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6.3 输送系统施工技术

6.4 井筒施工技术 课程设计 本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按照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复杂的地下结构。具体设计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选定地下结构类型,如地下车库、地下商场等,完成初始设计。 第二步:进行支护计算和稳定性分析,确定支撑结构类型、深度和间距等参数。 第三步:进行地下排水设计,包括设计排水管道、关键位置安装水位计等。 第四步:进行地下空气调节设计,确定送风方式、通风量等。 第五步:进行安全分析,考虑潜在危险和可能发生的事故,制定预案。 第六步:进行施工方案设计,确定施工流程、备品备件等。 第七步:进行经济评估,评估地下结构建设前后经济效益。 评分标准 1.课程设计报告内容完整,包括设计思路、计算过程、数据 统计、结论及建议等; 2.设计方法合理,结果可靠; 3.设计报告文字表达清晰、简洁、易懂;

完整版地下建筑结构课程设计计算书

完整版 地下建筑结构课程设计 计 算 书

一、设计题目(1 )设计任务 1、将某浅埋地下通道结构进行结构设计 2、确定结构构件的截面尺寸。 3、确定结构的计算简图。 4、各构件的荷载、内力及配筋计算。 5、手绘和计算机绘制结构配筋图。 (2)基本资料 某浅埋地下通道结构尺寸示意下所示。

1、埋置深度: 9.8m 。 2、地下水位:自然地面以下7m 。 3、土层①:粉质粘土,重度、内摩擦角、粘聚力分别为 r1=18kN/m, c =10kN/m,φ =15 °。 土层②:粘土,重度 =17kN/m,c =25kN/m,φ =15 ° 土层 3 :粘土,天然重度 =17.5kN/m饱和重度 =19.5kN/m, c =27kN/m,,φ =17 ° 4、土层厚度以埋置深度为界。 5、水土压力分项系数: 1.2 。

6、地面超载荷载分项系数:地面活载荷载分项系数为 1.4 。地面恒 载荷载分项系数为 1.2. 7、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 ;重度为 25kN/m;弹性模量为 1.4 10 MPa ;泊松比为0.167 。 8、钢筋等级为 HPB335 。 9、地基变形模量为50MPa ;泊松比为 0.3 。 (3)计算假定 1、结构刚度远大于地基土的刚度。 2、不考虑结构侧向位移。 3、计算时忽略加腋的影响。 4、考虑荷载最不利组合。 (4)参考规范 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2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5、《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50105 — 2001 二、荷载计算 . (1)顶板荷载计算

华中科技大学地下工程课程设计

目录 1.设计背景 (2) 2.设计说明 (2) 2.1基坑开挖断面设计: (2) 2.1.1设计依据: (2) 2.2支护方案: (2) 2.2.1基坑支护方案设计的指导思想 (2) 2.2.2支护方案的选择 (2) 3.桩锚体系计算过程 (3) 3.1土压力计算 (3) 3.2计算原理 (4) 3.2.1计算工况 (4) 3.2.2计算土反力 (4) 3.2.3锚杆反力计算 (4) 3.3设计验算 (6) 3.3.1工况一 (6) 3.3.2工况二 (6) 3.3.3工况三 (8) 3.3.4工况四 (10) 3.4配筋计算: (13) 3.4.1桩配筋: (13) 3.4.2锚杆配筋计算: (14) 4.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 (14) 4.1施工工艺流程 (14) 4.2测量定位 (15) 4.3护筒埋设 (16) 4.4钻孔及泥浆护壁 (16) 4.5清孔 (16) 4.6成孔检验 (17) 4.7钢筋笼的制作 (17) 4.8直螺纹连接要求 (18) 4.9钢筋笼的吊装 (18)

1.设计背景 本工程最大基坑开挖深度为12米,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上层土层为粘性土,土层厚度为30米,3kN/m 191630kPa c =?==γ?,,。试设计基坑支护方式。 2.设计说明 2.1基坑开挖断面设计: 2.1.1设计依据: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正式稿)》 基坑拟采用分布开挖,第一次先开挖至4米处,第二次开挖至7米处,第三次开挖至10米处,最后一次开挖至基坑开挖设计深度。 2.2支护方案: 2.2.1基坑支护方案设计的指导思想 (1)考虑到地下结构施工可能需要较长的施工周期,基坑支护要经过雨季施工的考验,要求支护设计时需适当加大安全系数。 (2)护坡工程必须与土方工程一体化安排,要为土方工程的顺利施工创造快捷和良好的前提条件。 (3)护坡工程在确保为后续施工创造出良好的施工作业面的同时,还要尽可能地减少不必要的土方回填。 (4)护坡工程要尽量减少与土方施工的工序穿插的次数,以缩短工期。 2.2.2支护方案的选择 (1)目前比较成熟的支护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护坡桩+锚杆支护、悬臂桩支护、上部土钉墙(挡土墙)下部桩锚支护、土钉墙支护、微型桩复合土钉墙支护和地下连续墙支护等,适合本工程的支护方式为桩锚支护和上部土钉墙+桩锚支护这两种方式。 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正式稿)》,本着经济安全原则,设计结果如下: 本工程拟采用钻孔灌注桩作为基坑支护结构的护坡桩,经计算设计桩长20m ,其中嵌固端深度为8米。桩顶设置冠梁,冠梁高度为0.5m ,宽度为1.0m 。桩身的设计说明如下,具体配筋情况见结构设计大样图。

地下建筑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

《地下建筑结构》课程设计 任务书 福建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

一、课程设计目的和要求 1. 《地下建筑结构》课程设计是学生在学习《土力学》、《钢筋混凝土》、《基础工程》和《地下建筑结构》的基础上,综合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完成基础工程的设计任务。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地下建筑工程设计问题的能力。 2. 通过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对盾构设计内容和过程有较全面的了解和掌握,熟悉盾构设计的设计规范、规程、手册和工具书。 3. 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课程设计任务指导书规定的全部内容。设计计算书要求计算正确、文理通顺,施工图布置合理、表达清晰,符合规范要求。 二、课程设计资料 1、如图所示,为一软土地区地铁盾构隧道的横断面,由一块封顶块K,两块邻 结块L,两块标准块B以及一块封底块D六块管片组成,衬砌外径6200mm,厚度为350mm,采用通缝拼装,混凝土强度为C50,环向螺栓为5.8级,地层 基床系数3 4/ kN =。管片裂缝宽度允许值为0.2mm,接缝张开允许值 k⨯ 2m 10 为3mm。地面超载为20KPa。试计算衬砌受到的荷载,并用荷载结构法,按均质圆环计算衬砌的内力,画出内力图,并进行隧道抗浮,管片局部抗压,裂缝,接缝张开等验算及一块标准管片配筋计算。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上层厚度1355mm,根据学号后3位ABC调整,1355+ABC*30 (mm)

三、提交的课程设计成果及考核方法 1、设计说明书 要求写出完整的计算说明书,包括荷载计算、配筋计算、隧道抗浮、纵向接缝验算、裂缝张开验算、环向接缝验算、局部抗压验算。 2、图纸 绘制衬砌结构平面布置图(3号图1张)、圆环结构平面布置图(3号图1张)及其必要的施工说明。(根据计算结果,在提供的附图上做相应的修改。) 设计成果统一装在资料袋里,设计成果包括:计算说明书,任务书、指导书、衬砌结构平面布置图、圆环结构平面布置图。 另外,还要提交计算衬砌内力所编写的程序源代码或EXCEL电子版本。发到我的QQ 邮箱里面。 3、考核办法 课程设计成绩分两部分,设计报告占30℅,设计图纸图面内容及质量占70℅。成绩考核按照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给分。 四、参考文献 1.《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顾祥林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 2.《地下建筑结构》朱合华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盾构隧道衬砌设计指南》国际隧协编写翟进营译

地下工程课程设计-(地下矩形框架结构)-(1)

地下工程课程设计 地铁车站主体结构设计 (地下矩形框架结构) 学院名称:土木工程学院 班级:土木2012-7班 学生姓名:陈铁卫 学生学号:20120249 指导教师:孙克国

目 录 第一章 课程设计任务概述 0 1.1 课程设计目的 0 1.2 设计规范及参考书 0 1.3 课程设计方案 0 1.3.1 方案概述 0 1.3.2 主要材料 (2) 第二章 平面结构计算简图及荷载计算 (4) 2.1平面结构计算简图 (4) 2.1.1中柱简化 .................................................................................... 4 由于中柱在纵向上的不连续性,按照抗压刚度等效的原则,将中柱按照刚度等效的方法换算为等效墙来进行计算,然后以等效的墙来代替柱进行内力计算,所求得的“墙”内力即为柱的内力并以此来进行配筋及强度验算。由12EA EA =,即800700=8000b ⨯⨯,得70b mm =。 . (4) 2.1.2计算简图 (4) 计算简图取中心线,如图2-1所示。 (4) (4)

图2-1 平面结构计算图(单位:mm) (4) 2.2荷载计算 (4) 第三章结构内力计算 (8) 3.2计算结果 (8) 3.2.1 ANSYS内力图 (8) 结构变形图,以及轴力、剪力、弯矩计算结果如图所示。 (8) 荷载设计值作用,如图3-13-4所示: (8) (8) 图3-1 基本组合变形图 (8)

(9) 图3-2 轴力图(单位:N) (9)

(9) 图3-3 剪力图(单位:N) (10)

地下建筑结构――课程设计(精)

《地下建筑结构》课程设计 班级:土1105-1、2班 指导教师:高新强 专业: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 石家庄铁道大学地下工程系 2015-12-20 1. 工程概况 1.1 工程地质 某城市一区间隧道工程,位于城市主干道下方,埋深h=10m,从上到下地层情况为: (1 杂填土:天然容重18.2kN/m3,粘聚力3.5kPa,内摩擦角12°,层厚2m; (2 砾砂夹粉质粘土:褐色、灰褐色、黄褐色,中密~密实,饱和。含大于2mm颗粒占总重的35~45%,钻探过程中所见最大粒径80mm,粉质粘土含量在23%以上,天然 容重19.4kN/m3,饱和容重21.6 kN/m3,粘聚力33.5kPa,内摩擦角18.5°。该层分布连续,层厚5m; (3 粉质粘土:灰褐色,质软、饱和,局部夹砾砂混粒,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 主。粘粒含量6%。含大于4mm颗粒占总重的35~45%,最大粒径80mm。该层层厚5m。该层饱和容重22.4kN/m3,平均粘聚力39.8kPa,内摩擦角17.8°。 (4 含粘性土薄夹层圆砾:浅黄色、黄褐色,中密~密实,湿~饱和,混粒结构,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粘粒含量9%。含大于2mm颗粒占总重的35~45%,最大粒径80mm。该层分布连续,层厚8m。该层饱和容重23.8kN/m3,平均粘聚力29.8kPa,内 摩擦角24.8°。

(5 风化花岗岩:(4层以下12m均为风化花岗岩,中等风化状态。 1.2水文地质特征 本区段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雨季丰水期的地下水位在地面以下3.0m,冬季枯水期地下水位在地面以下4m。 2. 结构尺寸及材料 衬砌尺寸见附图,附图1~附图21采用暗挖法施工,其余采用明挖法施工。 二衬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迎水侧40mm,背水侧30mm。 二次衬砌采用C30防渗钢筋混凝土,防渗等级P10。 3、设计依据 《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3 《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J449-2005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6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4、课程设计要求 土1105-1、2班学生,分别按学号顺序选择1-34断面,每人选择1个设计断面。如1班最小学号选择1断面,2班最小学号也选择1断面。 (1进行荷载计算,确定作用在地下结构上的荷载

课程设计:单建式地下停车场(地下二层)与地下商业街(地下一层)相结合的两层地下建筑规划设计

目录 ❖综述--------------------------------------------------------4 ➢总规划设计目的-------------------------------------------4 ➢总设计资料-----------------------------------------------4 ➢主要设计内容说明-----------------------------------------4 ❖工程概况----------------------------------------------------5 ➢规划内容-------------------------------------------------5 ➢汽车西站现状---------------------------------------------5 ➢地面及地下现有状况分析-----------------------------------7 ➢地面及地下交通布置图-------------------------------------8 ➢工程地质基本资料-----------------------------------------9 ❖地下空间总体规划-----------------------------------------------10 ➢设计原则------------------------------------------------10 ➢四至界限的确定------------------------------------------10 ➢地下车库空间布置----------------------------------------11 ➢地下商场空间布置----------------------------------------11 ➢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立面图----------------------------------12 ➢地面广场设计--------------------------------------------12 ➢地下人形通道设计----------------------------------------14 ➢地下商业街设计------------------------------------------14 ❖地下商场设计-----------------------------------------------15 ➢地下商场设计总图纸--------------------------------------15 ➢地下商业街设计实例分析----------------------------------16 ➢地下商业街开发的现状趋势问题和出路----------------------18 ➢地下商业街的选址----------------------------------------24 ➢地下商业街的入口设计------------------------------------24 ➢地下商业街的空间流线设计--------------------------------25 ➢地下商业街的中庭设计------------------------------------26 ➢地下商业街的结构设计------------------------------------27 ➢地下商业街的招商策划------------------------------------27 ❖地下停车场设计---------------------------------------------28 ➢国内外地下停车场的现状----------------------------------28 ➢地下停车场设计的总体布局--------------------------------29 ➢地下停车场的车位排列设计--------------------------------32

地下建筑结构课程设计

地下建筑结构课程设计 1. 课程设计背景 地下建筑结构作为一种全新的建筑形式,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课程设计旨在通过理论学习和工程实践,探究地下建筑结构的设计原理和施工技术,为学生提供完整的地下建筑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创新意识。 2. 课程设计目标 •理解地下建筑结构的特点、优点及适用范围,掌握地下建筑结构设计原理和施工技术; •能够独立开展地下建筑结构的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综合素质与团队合作精神。 3. 课程设计内容 3.1 理论学习 •地下建筑结构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地下建筑结构的施工工艺和材料选用; •地下建筑结构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地下建筑结构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 3.2 工程实践 •地下建筑结构设计方案的编制; •地下建筑结构施工方案的编制; •制定地下建筑结构施工计划和施工日志; •地下建筑结构施工现场实习。

4. 课程设计方案 4.1 课程设置 4.1.1 线上学习 •第一周:学习地下建筑结构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第二周:学习地下建筑结构的施工工艺和材料选用; •第三周:学习地下建筑结构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第四周:学习地下建筑结构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 4.1.2 线下实践 •第五周:地下建筑结构设计方案的编制; •第六周:地下建筑结构施工方案的编制; •第七周:制定地下建筑结构施工计划和施工日志; •第八周:地下建筑结构施工现场实习。 4.2 课程评估 •课堂参与度(20%):包括线上学习和线下实践两部分; •课程报告(30%):学生需提交地下建筑结构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 •实践成果(50%):参与地下建筑结构施工现场实习,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将作为重要评估标准。 5. 总结 通过本次地下建筑结构课程设计,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地下建筑结构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掌握地下建筑结构的设计原理和施工技术,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综合素质与团队合作精神。同时,本课程设计实用性强,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建筑市场需求。

地下建筑结构课程设计参考

地下建筑结构课程设计参考 第一章工程概述 1.1 工程概况 拟建的上海轨道交通8号线XXX车站沿长阳路下布置,东西向横跨大连路。该站为岛式站台,主体为地下两层结构,采用单柱双跨(局部为双柱三跨)的钢筋混凝土箱形框架结构,有效站台宽度10m,长度139.4m。围护结构采用连续墙+钢支撑支护体系,纵向柱跨标准段为8m。主体结构外侧设全外包防水层,与连续墙一起组成复合墙体系。 标准段基坑开挖深度约22.89m,端头井基坑开挖深度约 24.59m。车站全长约165.5m,顶板覆土约2.5m,采用地下连续墙结合内衬的结构,地下墙厚度0.6m。内衬厚度地下三层为400mm。 长阳路东北侧地块规划建设西门子上海中心,为高层商办,基础型式为桩~筏基础,其桩基设计充分考虑了对地铁的变形及沉降对其的影响,桩端持力层为⑨-2层。围护结构设计根据地铁的实际情况适当加长了钻孔灌注桩深度,并增加了坑内加固,现状地块地下室已完成。长阳路以南、大连路以东地块为大连路绿地工程,为地下一层结构,设有抗浮桩,建有下沉广场和地下商场、展厅等。长阳路以西、大连路以南地块的旭园一期已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中,基础型式为桩筏基础。长阳路以西、大连路以北地块的旭园二期则还在规划中。 1.2 工程地质条件 1.2.1 场地岩土工程性质

根据勘察工程公司提供的勘察报告,在勘探深度内根据野外钻探,原位测试及室内试验综合分析,场地岩土层可分为六大层,现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①层素填土:灰黄色、灰色,软~可塑状态,含少量碎砖石屑、植物根茎,局部含少量淤泥质填土,场地西侧较高部位为堆填的碎石块、砖块等,土质不均匀。该层层厚0.20~ 3.70m,层底埋深0.20~3.70m。 ②—l层粉质粘土:灰黄色、灰色,以软塑状态为主,局部可塑,高压缩性,含少量铁、锰氧化物及有机质,稍有光泽,韧性差、干强度中。该层层厚0.30~3.l0m,层底埋深1.20~5.60m。 ②—2层粉土~粉砂:灰色、黄灰色,饱和,稍密状态,上部夹粉土,主要由石英质组成,颗粒级配一般,切面粗糙,干强度和韧性低,摇振反应迅速。该层层厚0.80~6. 80m,层底埋深2.40~8.50m。 ②—3层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饱和,流塑状态,高压缩性,含有机质,局部孔上部夹粉砂,土质不均匀,稍有光泽,韧性差、干强度中,有摇振反应。该层层厚2.10~13.80m,层底埋深5.50~16.60m。 ②—4层粉质粘土:灰黄色、灰绿色,以软塑状态为主,局部可塑状态,中偏高压缩性,含铁、锰质氧化物,切面稍有光滑,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无摇振反应。该层层厚0.20~l2.00m,层底埋深10.20~21.50m。 ③—1居粉质粘土:灰绿色、黄褐色,以可塑状态为主,局部硬塑,中压缩性,含铁、锰质氧化物及结核粒,切面光滑,韧性高、干强度高。该层层厚0.10~9. 10m,层底埋深

成都理工大学地下工程课程设计

东海隧道洞身横断面及Ⅳ级围岩衬砌结构设计 学号:2010030102xx 姓名:xxx 专业:岩土工程 指导老师:xxx 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目录 摘要 (1) 1.设计依据 (2) 2.设计范围及技术标准 (3) 3.工程建设条件 (5) 3.1地形地貌 (5) 3.2工程地质条件 (5) 3.2.1土体 (5) 3.2.2岩体 (6) 3.2.3场地的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 (7) 3.2.4工程地质评价及围岩分级 (8) 3.2.5邻近水库段地质评价 (8) 3.3水文地质条件 (9) 3.3.1地下水 (9) 3.3.2地表水 (9) 3.3.3水的腐蚀性评价 (10) 3.4地质构造及不良地质现象 (10) 3.5气象条件 (10) 3.6场地地震效应 (11) 3.6.1场地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地震分组 (11) 3.6.2场地类别划分 (11) 3.6.3建筑抗震地段划分 (11) 4. 隧道横断面设计 (12) 4.1隧道横断面 (12) 4.2隧道内轮廓 (13) 5.主要工程材料 (14) 5.1初期支护及超前支护 (14) 5.2二次衬砌 (14) 5.3沟槽身及盖板 (15) 5.4路面结构 (15) 5.5洞门工程 (15) 5.6几种特殊材料技术性能要求 (15) 6.隧道总体布置 (19) 6.1平面设计 (19) 6.2纵面设计 (19) Ⅰ

6.3隧道主体工程设计 (20) 6.3.1隧道建筑限界及内轮廓 (20) 6.3.2结构设计 (20) 7.衬砌计算说明 (26) 7.1设计参数 (26) 7.2洞身衬砌结构上的作用 (26) 7.3结构内力计算(采用ansys计算程序) (27) 7.4安全稳定性验算 (29) 7.5.配筋计算 (32) 8.施工组织 (33) 8.1临时工程及洞碴处理 (33) 8.2施工工期 (33) 8.3施工方法 (33) 8.4特殊地段施工技术措施 (34) 8.5施工注意事项 (36) 总结 (39) 参考文献 (40) Ⅱ

深基坑围护结构课程设计指导书(DOC)

地铁深基坑围护结构设计 1 工程概况 本车站座落于奥林匹克公园内下沉广场中心,其站厅为下沉广场中心的一局部,因而形成站厅层处于下沉广场,而站台层处于地下的半地下双层岛式站台车站,站厅层宽度大于站台层。形成了上宽下窄的结构形式。车站南北两端为地下商业露天疏散广场。本地铁车站主体结构较大,车站南北总长为380.430m,车站中心里程为K2+937.000,车站中心线处轨顶绝对高程为30.646m。车站主体结构主要包括两局部:车站站台中心区及其附属设施局部和车站北端的北广场及大屯路地下公交车站局部。车站主体南半局部〔即站台中心区〕南北长203.200m,东西宽56.700m;车站主体北半局部〔即车站北广场和大屯路地下公交车站〕南北长177.230m,东西宽44.700m。除局部设置风道处为地下四层〔结构根底底板埋深约为19.50m〕外,其余大局部结构均为地下三层〔结构根底底板埋深约为15.50m〕。车站站台层标准段为单层三跨箱形框架结构,其两端为单层多跨箱形框架结构。本车站两端设敞口通道,南端设长110.50m,宽38.9m的坡道,从地面进入站厅层;北端设宽23.5m的台阶、扶梯和地下公交通道,连接地面和大屯路地下公交车站。在车站南侧站厅内东西两侧各设有一个直通地面的出入口。另外,在车站穿越大屯路的位置分别在其四周各布置一个出入口。 2 围护结构比拟选型 2.1 常见的围护结构形式 〔1〕排桩+水平钢支撑 优点:施工过程中振动小、噪音小,刚度较大,能够就地施工,施工效率高,对周围环境影响小;而且因为钢支撑可以回收利用,它也比拟经济,。 缺点:这种支护结构形式整体刚度较差,不能同时作为主体结构。 适用范围:适用于地层较差的地区,如软土地区、黄土地区。 〔2〕SMW工法〔劲性水泥土搅拌连续墙〕 缺点:结构刚度小,容易发生较大变形。

【结构】地下建筑结构设计课程设计盾构管片设计

【关键字】结构 《地下建筑结构设计》课程设计 题目:盾构管片设计 院部: 专业: 班级: 组员及学号: 2016年10月4日 1盾构管片设计 1.1 隧道功能 该段隧道为城市地铁区间段。 1.2 衬砌方式 根据设计要求盾构管片类型为平面型。平面型管片的抗弯刚度和强度相对较大,且管片混凝土截面削弱小,对盾构推进装置的顶力具有较大的抵抗能力。故决定采用C50钢筋混凝土平面型管片,管片厚度的选择,取决于土质条件、覆盖土层的厚度、施工荷载状况、隧道的使用目的及管片施工条件等多种因素。本工程的管片厚度选择为300mm,管片形心半径为(2350+100*5)mm,管片的每环长度为1000mm。但是对管片是否能承受荷载,还需要进行管片内力的计算。 由于错缝拼装可使接缝均匀分布,提高管片的整体刚度,减少接缝及衬砌圆环的变形。考虑本工程盾构区段对地面沉降要求较高及其它工程条件,故决定采用错缝拼接方式。 1.3管片条件 管片类型:平面型;管片外直径:D=6000mm;管片形心半径:;管片宽度:B=1000mm;管片厚度:t=300mm;管片截面面积:A=300x1000=3000(cm²);管片单位重度:;管片的弹性模量:;管片截面惯性矩:;

1.4 场地条件 土层条件:粘性土; 土的单位重度:; 土的单位浮重度:; 土的内摩擦角:; 土的黏聚力:; 土的侧压力系数:; 超载:; 上部土层厚度:+0.5*8=10m; 潜水位:地下水位埋深为3m; Hw=10-3=7m 地基土的反力系数;; 水的单位重度; 1.5 构件容许应力 混凝土标准强度:; 混凝土允许抗压强度:; 混凝土抗弯刚度有效系数:=1.0; 钢筋与混凝土弹性模量比:; 混凝土弯矩增大率:=0.0; 钢筋(SD35)允许强度:; 螺栓允许强度:; 1.6 盾构千斤顶 盾构千斤顶轴推力:片。一个盾构千斤顶的中心推力与衬砌管片中心偏心距:;相邻两个千斤顶的距离:;盾构千斤顶顶管片数量:10片。 在校对管片衬砌抵抗盾构千斤顶轴推力的安全性时,常采用允许应力提高到上面所提到应力的165%。因为管片衬砌作为一个临时结构能够被求出数值。 1.7 设计方法 盾构隧道的设计主要根据设计规范,校核内力采用弹性方程法,弹性方程内力公式,校核衬砌安全性采用允许应力设计法。 2 荷载计算

《地下工程》课程设计--地铁区间盾构隧道建筑限界的确定与横断面设计

《地下工程课程设计》 目录 一、目的 (2) 二、设计资料 (2) 三、隧道设计 (2) 四、管片衬砌结构设计 (8) 五、轨道设计 (13) 六、参考文献 (13) 七、附表 (14)

地铁区间盾构隧道建筑限界的确定与横断面设计 一.目的: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地铁区间隧道车辆轮廓线、车辆限界、设备 限界和建筑限界的计算过程与影响因素,车辆类型,支护结构类型,轨道类型,受电弓知识,直线与曲线隧道计算超高的办法及其对隧道建筑限界的影响等知识,使学生能够在任一速度和曲线半径下,选择车型和轨道设计,进行隧道衬砌选择和衬砌管片的选择,并且设计出管片的厚度和二次衬砌的厚度(若需要),绘出给定条件下的隧道建筑限界图(车辆轮廓线图、车辆限界图、设备限界图和建筑限界图),并给出具体控制点的坐标值,绘出单(复)线隧道直线和曲线条件下的衬砌内轮廓图,绘出衬砌设计图,绘出管片设计图等。 二.设计资料:取之于“广州地铁某线某区间盾构隧道设计”。 圆形盾构地铁区间隧道,底层参数为: 粉粘土,上覆地层高12.0m,容重18.0kN/m3,地面超载20.0kN/m3,侧压力系数0.5,地基抗力系数30.0MPa/m。 设计要求: 1)直线隧道,时速80km/h 2)曲线段隧道,时速70 km/h,半径750m,车型B1,减震轨枕。 三.隧道设计: 本隧道设计选择B1车型中的下部受流型车型,其车辆主要参数如下: 1.车辆长度:19000mm 2. 车辆宽度:2800mm 3. 车辆高度:3800mm 4. 车体重量: 1) 空车:24000kg(钢车) 2)重车:42600kg(钢车) ●车辆轮廓线 B1型计算车辆轮廓线坐标值(mm)如下表:

地下建筑结构 浅埋式矩形地下结构课程设计 计算书(全)

地下建筑结构浅埋式矩形地下结构课程设计计算书(全)(全面完整资料,可直接使用,可编辑,推荐下载)

浅埋式闭合框架结构设计计算书 设计资料 根据学号位数为016,选择的尺寸序号为(7)即mm L mm L y x 3300,3900==,选择荷载序号为③,即m kN q m kN q /38,/2821==。由于设计资料中明确了荷载以考虑最不利组合(含恒荷载),故在该荷载值即为设计值.考虑到闭合框架在长度方向上的尺寸较大,计算中视其为平面应变问题,取1m 长的框架为计算单元.施工材料的性质如表1-1

HRB 335作为受力钢筋,0.55 b ξ=。HRB300作为箍筋。地基弹性压缩系数4 3 4.0*10/k kN m =,弹性模量2 5000/E kN m = 一、截面尺寸确定及内力计算 设S 为400mm,则有h1=S+h=400+360=760mm ),可得 h+S/3≤760mm , 1计算弯矩M 1.1.结构的计算简图和基本结构如下图。

图—2计算简图和基本结构 1.2典型方程 弹性地基梁上的平面框架的内力计算可以采用结构力学中的力法,只是需要将下侧(底板)按弹性地基梁考虑。 由图-1的基本结构可知,此结构是对称的,所以就只有X1和X2,即可以得出典型方程为: X1δ11+X2δ12+△1P=0 X1δ21+X2δ22+△2P=0 系数是指在多余力xi的作用下,沿着xi方向的位移,△iP是指在外荷载的作用下沿xi的方向的位移,按下式计算: δij=δ'ij+bij

△ij=△’iP+bip δ’ij= ds i ∑⎰ EJ Mj M δij--—框架基本结构在单位力的作用下产生的位移(不包括地板)。 bij-——底板按弹性地基梁在单位力的作用下算出的切口处xi方向的位移; 'iP—-—框架基本结构在外荷载的作用下产生的位移; bip--—底板按弹性地基梁在外荷载的作用下算出的切口处xi方向的位移。 1.3求δ'ij和△’iP: 图-3 M1图-4 M 2

西南交通大学地下工程课程设计

西南交通大学地下工程 课程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地铁车站主体结构设计(地下矩形框架结构) 西南交通大学地下工程系

目录 第一章课程设计任务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程设计目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规范及参考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程设计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方案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主要材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程设计基本流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平面结构计算简图及荷载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结构内力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结构(墙、板、柱)配筋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 课程设计任务概述 课程设计目的 初步掌握地铁车站主体结构设计的基本流程;通过课程设计学习,熟悉地下工程“荷载—结构”法的有限元计算过程;掌握平面简化模型的计算简图、荷载分类及荷载的组合方式、弹性反力及其如何在计算中体现;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有限元建模、划分单元、施加约束、施加荷载的方法;掌握地下矩形框架结构的内力分布特点,并根据结构内力完成配筋工作。为毕业设计及今后的实际工作做理论和实践上的准备。 设计规范及参考书 1、《地铁设计规范》 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4、《地下铁道》(高波主编,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5、《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材 6、计算软件基本使用教程相关的参考书(推荐用ANSYS ) 课程设计方案 方案概述 某地铁车站采用明挖法施工,结构为矩形框架结构,结构尺寸参数详见表1-1。车站埋深3m ,地下水位距地面3m ,中柱截面的横向(即垂直于车站纵向)尺寸固定为(如图1-1标注),纵向柱间距8m 。为简化计算,围岩为均一土体,土体参数详见表1-2,采用水土分算。路面荷载为2/20m kN ,钢筋混凝土重度3/25m kN co =γ,中板人群与设备荷载分别取2/4m kN 、2/8m kN 。荷载组合按表1-3取用,基本组合用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标准组合用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