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定种子的成分

测定种子的成分
测定种子的成分

课题:测定种子的成分课型:实验课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种子的成分。

2.能力目标:探究种子的成分,掌握定性实验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种子的成分,向学生渗透事物的个性和共性统一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探究种子的成分,是本课题的教学重点。

2.探究种子成分实验的顺利进行及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地分析,是本课题的教学难点三、教学准备:

1.准备实验材料:晒干的小麦种子、花生种子、小麦面粉、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火柴、解剖针、纱布、烧杯、清水、碘液、双缩脲试剂、白纸。

2.制作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1.教学设计思路:通过研究教材、挖掘教材,并且根据生物实验课的特点和课堂时间的限制,将本节实验课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独立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设计实验的能力和实验的严谨性;二是改造课本实验,动脑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知识的迁移能力;三是比较容易的实验,增强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最后,通过“解图”和“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解图、分析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2.教学过程

实验开始前根据屏幕上的提示核对实验台上的实验器材、材料。

(让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每节实验课开始前根据屏幕上的提示核对实验台上的实验器材、材料。)

[导课]先来热热身,做个“知识准备”——构成细胞的物质有哪些?

师:你能根据你所学的知识,推测一下种子的成分吗?

生:我认为种子的成分包括无机物(无机盐、水)和有机物(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

师:为什么?

生:因为种子是由细胞构成的,所以种子的成分和细胞的成分一样。

(通过知识准备不仅可以导入新课,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推断能力。)

师:这只是我们的推测,只有通过实验得到的结论才具有说服力。

在种子的成分中,核酸的含量非常少,利用我们实验室里这些简单的仪器无法探究,所以,今天我们只就其中的五种成分进行探究。

[新授]

第一阶段:探究种子中是否含有水

师:挑战一下自己,根据老师给你提供的器材和提示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种子中是否有水。

〈多媒体〉友情提示:

实验材料:干燥试管、干燥的小麦种子、酒精灯、试管夹、火柴

友情提示:

1.使用酒精灯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①熄灭酒精灯时,从一侧盖一下拿下来再盖一下;

②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③不能再酒精灯之间对着点燃。

2.关于试管的使用方法:

①从试管的下端向上端夹;

②这个实验中试管口应该略向下倾斜——为什么?

(学生实验后再回答:防止试管炸裂)

③试管口不能朝向自己或者有人的地方;

④演示均匀加热的方法。

(通过学生对实验器材的选择,培养学生实验的严谨性)

生:独自设计实验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形成初步的设计法案。

师:找两个小组的代表在全班同学面前一边操作,一边解释自己的实验方案:

生1:应该用干燥的种子、干燥的试管——否则不知道水分是哪里的。

生2:在酒精灯上应该不时地来回移动试管,均匀加热。

生3:试管夹应该加在距试管口1/3处。

师:请你根据多媒体上的“友情提示”动手实验。

〈多媒体〉友情提示:

安全提示:酒精乃易燃物质,实验时要小心、仔细,一旦酒精着火,不用慌,立即用湿抹布盖上。

大胆心细!放手操作,仔细观察实验过程中的变化。

师: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看到试管的内壁出现水珠;说明了种子中含有水分。

师:你认为这个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什么?

生:试管必须是干燥的、小麦种子必须是干燥的。

师: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知道:一个实验是否能成功往往取决于细节的处理,所以实验中一定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

第二阶段:探究淀粉和蛋白质

生:阅读课本P19实验步骤3,并画出关键词(纱布、面粉、清水、揉挤、2ml、

乳白色、加热、糊状、冷却、稀碘液)。

(通过阅读课本、画关键词,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和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师:在这里有几个需要注意的地方:①不必强调2ml的量是多少,只要能够看到实验现象就可以,但是液体的量不能多于试管的1/2;②试管不必强调是干燥的,这个实验要求的并不是那么严格;③你认为试管口还能向下吗?

生:动手实验操作。

师: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看到溶液变成蓝色;说明了种子中含有淀粉。

师:我觉得课本上的这个实验很麻烦,你能根据学过的知识想出更简单的方法吗?生1:直接在面粉上滴稀碘液。

生2:也可以像上次实验课那样在玉米种子的纵切面上滴稀碘液。

师:拿过装满面粉的烧杯问学生:在这里直接滴稀碘液吗?

生(恍然大悟):应该取出适量的面粉,要节约实验材料。

师: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应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课本并不是真理,要敢于质疑,学会动脑,提高我们的创新意识。

师:遇碘变蓝是淀粉的特性,而蛋白质的特性是遇到双缩脲试剂变为红褐色。

请你把纱布包打开,里面黏糊糊的物质是面筋,取一小块放在培养皿中根据屏幕的提示进行实验。

〈多媒体〉友情提示:

友情提示: 1. 双缩脲试剂的使用方法是先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再滴加硫酸铜溶液。 2. 滴管不能倒置,防止试剂倒流,腐蚀橡皮囊。

师: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面筋变蓝了。

师:其实这个面筋就是蛋白质,在理论上应该变成红褐色,你能分析一下实验失败的原因吗?

生1:蛋白质不纯。

生2:蛋白质的含量不够(浓度不够)。

师:同学们的分析可能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具体原因是蛋白质不纯还是蛋白质的含浓度不够,现在还存在着争议。不过,实验成功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实验方法,在实验失败后要能够认真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第三阶段:探究脂肪和无机盐

师:我们平时吃的花生油就是从种子中提取出来的,它就是脂肪,你能用什么方法来证明

生:拿一个花生剥去皮,然后把花生瓣在纸上划一下或者用力按一下,纸上有油迹出现,说明种子中含有脂肪。

师:凡是含有无机盐的粮食作物燃烧后产生灰白色灰烬,请你根据实验台上的实验材料来设计实验验证种子中是否含有无机盐。

师:请两个小组的代表在全班同学面前演示自己的实验方案:

生:代表一:用解剖针穿上一粒小麦种子或者花生种子在酒精灯上烧。

代表二:用解剖针穿上一串小麦种子或者花生种子在酒精灯上烧。

师:不错都很有创意,你们认为怎样做既能看到实验现象又能节省时间呢?

生:在解剖针上穿一粒小麦种子。

师: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注意观察现象。

生:小麦种子先变黑,再燃烧,最后变成灰白色灰烬。说明了种子中含有无机盐。[小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能总结出种子的成分吗?

解读上述图例,你从中能得到哪些信息?

生1:在干燥的种子中,有机物比无机物多。

生2:不同种子中含有的成分相同。

生3:不同种子中各成分的含量不同。

(通过本环节的设计培养学生解图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联系生活]

1.为什么我们平时用小麦磨面而用花生来榨油?

2.你知道农民伯伯播种时挑选那些籽粒大而饱满的种子吗?

生:1.因为小麦中含有淀粉多,而花生中含有的脂肪多。

2.籽粒大而饱满的种子中含有的有机物多,能够为种子的萌发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

(通过这个环节能够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充分体现了生物学既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

初一生物《种子的成分》教案设计

初一生物《种子的成分》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探究种子成分的实验,理解种子含有哪些成分。 2、初步学会测定种子成分的实验方法。 能力目标 通过了解鉴定种子成分的基本方法,并亲自动手操作完成鉴定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理解种子的成分,初步树立生命是物质的基本观点。 2、通过实验,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教育。 教学建议 一、知识体系图解 二、教材分析 1、本节的重点是要通过种子成分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到种子内贮存着大量的有机物,它们是胚进行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所以,做好有机物成分的鉴定实验,使学生看到明显的实验结果是本节课的关键,虽然这些鉴定实验都比较简单,但应该让学生通过对日常生活经验的分析,做出假设,并设计实验。 2、本节中出现了"无机物"和"有机物"这两个概念。但由于初一学生对化学知识知道甚少,所以在讲解时只能做浅显的解释,但又不能违背科学性原则,所以这是一个难处理的问题。可以利用一些实物让学生直观的了解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最本质的特点和区别,以便让学生在后面的实验中得出正确的结论。 3、由于实验内容较多,所以必须安排好学生的分组实验,尽量不要只做演示实验,这样会使学生失去参与的'机会,实验效果不理想。 三、教法建议 1、通过"实验八"探究种子的成分,认识有机物和无机物各有什么特点。

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教师应采用归纳法总结出两类物质:无机物和有机物,并讲清概念。教师还可举出几种学生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物质,来区别无机物和有机物。 让学生明确认识某种物质是否是有机物,必须有两个条件:主要的是加热后是否能成碳,其次是是否燃烧。因为有的物质(如镁),虽然能燃烧,但加热以后不能成碳,所以不属于有机物。 2、在"探究种子成分"的实验中,检验小麦种子是否含有水分的操作中,应注意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1)试管夹要夹在试管口近端,这样才不影响观察; (2)试管要干燥,这样才有说服力; (3)小麦在试管底部要散成一斜面,烘烤部位要局限在有小麦的区域内,可缓慢晃动,以求小麦受热均匀。 (4)试管需保持水平或口稍向下倾斜,这样管壁上出现的水珠才不会流向管底,不会引起试管爆裂; (5)烘烤时间不宜过长,否则种子就会发生碳化,碳化的部分往往粘在试管壁上,不易洗掉。 3、在"探究种子成分"的实验中,检验小麦种子是否含有无机盐的操作中,应注意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1)要将小麦事先泡软,便于铁丝穿扎。注意用力不要过猛,防止扎手; (2)燃烧后,铁丝很烫,要避免烫伤手和烫坏桌面,应及时放一解剖盘中,或晾凉了再放到桌面; (3)小麦种子不易完全灰化,要使它完全灰化,需要较长的时间 4、联系实际,利用课本上提供的实验原理、材料用具和方法步骤,探究当地常见植物种子的成分的比例特点。认识常见的农作物种子中各以哪种成分为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设计方案 重点:探究种子成分的实验 难点: 1、明确无机物和有机物的概念。

常见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及其原理98394

常见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 一、化学分析方法 化学分析从大类分是指经典的重量分析和容量分析。重量分析是指根据试样经过化学实验反应后生成的产物的质量来计算式样的化学组成,多数是指质量法。容量法是指根据试样在反应中所需要消耗的标准试液的体积。容量法即可以测定式样的主要成分,也可以测定试样的次要成分。 重量分析 指采用添加化学试剂是待测物质转变为相应的沉淀物,并通过测定沉淀物的质量来确定待测物的含量。 容量分析 滴定分析主要分为酸碱滴定分析、络合滴定分析、氧化还原滴定分析、沉淀滴定分析。 酸碱滴定分析是指以酸碱中和反应为原理,利用酸性标定物来滴定碱性物质或利用碱性标定物来滴定酸性待测物,最后以酸碱指示剂(如酚酞等)的变化来确定滴定的终点,通过加入的标定物的多少来确定待测物质的含量。 络合滴定分析是指以络合反应(形成配合物)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如EDTA与金属离子发生显色反应来确定金属离子的含量等。络合反应广泛地应用于分析化学的各种分离与测定中,如许多显色剂,萃取剂,沉淀剂,掩蔽剂等都是络合剂,因此,有关络合反应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是分析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氧化还原滴定分析:是以溶液中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的电子转移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方法。氧化还原滴定法应用非常广泛,它不仅可用于无机分析,而且可以广泛用于有机分析,许多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的有机化合物可以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来加以测定。通常借助指示剂来判断。有些滴定剂溶液或被滴定物质本身有足够深的颜色,如果反应后褪色,则其本身就可起指示剂的作用,例如高锰酸钾。而可溶性淀粉与痕量碘能产生深蓝色,当碘被还原成碘离子时,深蓝色消失,因此在碘量法中,通常用淀粉溶液作指示剂。 沉淀滴定分析:是以沉淀反应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方法,又称银量法(以

(完整版)种子学教学大纲

种子学》课程教学大纲 (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种子学学时:32 实验学时:6 学分:2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种子学是研究作物种子的特征特性、生理功能和生命活动规律, 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一门应用学科,是农学、农师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本课程的教学,旨在使学生系统了解种子的形态构造、化学成分的特点及其与生理功能的关系,种子发育、成熟的过程和特点,种子休眠、活力、寿命、萌发及种子处理的概念、机理及其变化规律、调控措施,并运用这些理论来阐明种子加工、贮藏、质量检验的技术原理,熟练掌握种子加工、贮藏、质量检验的操作技术,能在生产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课程教学应力求使学生弄清基本原理,掌握基本内容,熟悉操作规程,能独立解决种子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绪论 1、教学内容 种子的涵义,种子学科的历史与发展,种子学的内容和任务,种子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种子学在实施种子工程中的作用。 2、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种子的涵义,了解种子学科的历史与发展,种子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种子学在实施种子工程中的作用。 3、重点和难点: 重点:植物学种子和农业种子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类型 难点:植物学种子和农业种子区别 第二章种子的形成与植物学分类 1、教学内容 双受精作用及种子的形成和发育;种子的一般形态和构造;种子的植物学分类;主要农作物种 子的形态和解剖构造 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双受精作用及种子的形成和发育过程,熟悉种子的一般形态和构造,了解种子的植物学分类,并从专业的角度对主要农作物种子的形态和解剖构造有个充分的认识。 3、重点和难点: 重点:种皮上的构造及其与胚珠类型的关系;种子的发育和形成过程;种子的形态结构;主要农作物种子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的特点;运用种子形态构造特点进行种子鉴别的方法 难点:胚囊的发育和结构;双受精过程及意义;运用种子形态构造特点进行种子鉴别的方法 第三章种子的化学成分 1、教学内容 种子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含量;种子水分;种子的营养成分;生理活性物质;其他化学成份; 种子化学成分的影响因素 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种子的主要化学成分,理解环境条件对种子化学成分的影响。

《种子的奥秘》讲课稿

《种子的奥秘》

种子的奥秘课堂提纲 第1讲种子真有奥秘吗 一、引入 请同学组最后一个字是“子”的词 二、观看关于“种子的旅程”的视频 1.视频中用高速摄影机拍摄植物生长的过程 2.不同植物根据自身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传播种子(风力、雨水、动物粪便等等) 三、请同学发表观看视频后的感想 我的感想:植物根据不同的自身特征,能够借助自然、借助动物采取不同的传播方式,巧妙而有效,正验证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命规律,这或许就是种子的奥秘所在。 第2讲从不知道说起 一、引入 《大学》:知——止——定——静——安——虑——得

二、历史上在农业中有所贡献的人 1.伏羲氏 ·中华民族文明始祖 ·狩猎渔牧采集野果 ·观天察地创制八卦 伏羲+周文王+孔子→《易经》 2.神农氏 ·“五谷爷”“农皇爷” ·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 3.杜康 ·中国酿酒业开山鼻祖 4.淮南王——刘安 ·炼制丹药发明豆腐 三、“五谷丰登”的五谷 粟(稷)、黍、菽(豆)、麦、稻 分别是:小米、黄米、豆类、小麦、水稻 四、从古至今的播种器械发展 1.古代播种器械——耒耜(神农发明)

2.传统播种器械——耧车(耩子) 3.现代播种器械——玉米精量免耕播种机 五、古代关于农业的著述 1.《周记》(2400多年前西周:周公姬旦) 2.《汜胜之书》(汉朝:汜胜之) 3.《齐民要术》(北魏:贾思勰) 4.《四时篡要》(唐代:韩鄂) 5.《农桑衣食撮要》(元代:鲁明善) 6.《王祯农书》(元代:王祯) 7.《农政全书》(明代:徐光启) 总结:中华民族祖先,通过长期的辛勤劳作,在播种、收获、保藏、处理种子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 六、中西方的耕种方式 1.东方(中国)——家庭为单位 2.西方(美国)——个人为单位

种子学_在线作业_1

种子学_在线作业_1 交卷时间:2017-05-24 10:21:21 一、单选题 1. (5分) 哪一种种子发芽时子叶出土?() ? A. 玉米 ? B. 烟草 ? C. 蚕豆 ? D. 豌豆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6.1 种子萌发的过程及类型 展开解析 2. (5分) 下列最易酸败的脂肪酸是哪一种?() ? A. 油酸 ? B. 亚油酸 ? C. 芥酸 ? D. 亚麻酸

得分: 5 知识点: 4.3 种子的营养成分 展开解析 3. (5分) 下列哪一种种子的休眠最不明显?() ? A. 粳稻 ? B. 大麦 ? C. 籼稻 ? D. 小麦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5.2 不同作物种子的休眠 展开解析 4. (5分) 哪种环境因素对成熟过程的油质种子化学成分影响最大?()? A. 光照 ? B. 氧气 ? C. 温度 ? D. 湿度

得分: 5 知识点: 2.4 种子的成熟及其调控 展开解析 5. (5分) 光照可以促进哪种种子的发芽?() ? A. 黑种草 ? B. 烟草 ? C. 大麦 ? D. 水稻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5.1 种子休眠的原因和机理 展开解析 6. (5分) 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种子休眠是()。? A. 一次休眠 ? B. 多次休眠 ? C. 综合休眠 ? D. 二次休眠

得分: 5 知识点: 5.1 种子休眠的原因和机理 展开解析 7. (5分) 目前发芽试验常用的变温幅度是()。 ? A. 20~30℃ ? B. 10~20℃ ? C. 18~26℃ ? D. 20~25℃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6.3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展开解析 8. (5分) 根据Ewart的分类法,属短命种子的作物是()。? A. 水稻和玉米 ? B. 甘蔗和花生 ? C. 小麦和高粱

种子生物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种子的形态构造与机能 思考题:一、种子形态构造方面的名词解释。 二、直生胚珠形成的种子与倒生胚珠形成的种子形态构造差异。三、主要植物种子所属的分类类型。 1、真种子:由受精后的胚珠发育而成,种皮上常留有胚珠时期的遗迹; 2、种脐:种子从种柄上脱落时留下的疤痕,或说是种子附着在胎座上的部位 3、发芽口:又称种孔,是珠孔的遗迹,位置正对着胚根的尖端,种子萌发时胚根由此伸出。 4、脐褥或脐冠:有些种子脱落时种柄的残片附着在脐上,称为脐褥或脐冠。 5、脐条:又称种脊或种脉,是倒生或半倒生胚珠从珠柄通到合点的维管束遗迹。 6、内脐:是胚珠时期合点的遗迹,位于脐条的终点部位,稍呈突起状。棉花、豆类内脐明显,是种子萌发时 最先吸胀的部位。 7、种阜:靠近种脐部位种皮上的瘤状突起,由外种皮细胞增殖或扩大形成。 8、果脐:果实与果柄接触的部位。 9、花柱遗迹:有些果实种子收获脱粒时,花柱脱落后在果实上留有痕迹,呈疤痕状或刺形突起状。花柱遗迹 的凹凸和明显程度,因作物品种而异,可作为种子鉴别的依据。 10、花柱残物:有些果实种子花柱多数不脱落,残存在果实上,称为花柱残物。 11、果实附属物:有些果实种子外面或附有花萼、或内外颖、护颖,其形状、颜色亦可作为品种鉴别的依据。 12、种被:是种子外表的保护组织。果实种子的种被包括果皮和种皮。真种子的种被仅包括种皮。 13、种胚:通常是由受精卵即合子发育而成的幼小植物体,是种子中最重要的部分。种胚一般由胚芽、胚轴、 胚根(三者又合称胚本体)和子叶四部分构成。 14、盾片:禾本科植物种子的子叶位于胚本体和胚乳之间,为一片很大的组织,形状象盾或盘,常称为盾片 或子叶盘。由于种子萌发时,它并不露出种外,也称之为内子叶。 15、外胚叶:有些禾本科植物(如小麦、水稻)在盾片的相对一面有一小突起,称外胚叶。而有些植物(如 玉米)没有外胚叶。 16、胚的类型胚的大小、形状及在种子中的位置因植物种类而不同。一般把胚分为6种类型:直立型、弯曲型、 螺旋型、环状型、折叠型、偏在型。 17、内胚乳(3n)——由受精极核发育而成。 18、外胚乳(2n)——由珠心细胞发育而成。 19、裸子植物的胚乳(1n)——由雌配子体发育而成。 20、糊粉层:胚乳最外面的一至几层细胞富含糊粉粒,称糊粉层。糊粉层细胞小、壁厚,是活细胞,有完整的原生质体、细胞核。 二、直生胚珠形成的种子与倒生胚珠形成的种子形态构造差异 直生胚珠形成的种子——种脐位于种子顶端,而发芽口位于种子基部,内脐与种脐紧邻,无脐条。 倒生胚珠形成的种子——种脐和发芽口紧邻,位于种子基部,内脐位于种子顶部,脐条长。 半倒生胚珠形成的种子——种脐位于种子侧面,发芽口紧靠脐的下端,内脐位于脐的上端,脐条很短,位于脐和脐条之间。 三、主要植物种子所属的分类类型。 1 根据胚乳有无分类 (1)有胚乳种子——具较发达的胚乳的种子 按子叶数目分:单子叶有胚乳种子:禾本科、姜科、百合科等 .双子叶有胚乳种子:大戟科、蓼科、茄科、伞科、藜科等 按胚乳来源分:内胚乳发达种子:绝大多数作物种子; 外胚乳发达种子:菠菜、甜菜、苋菜;内外胚乳同时存在种子:姜、胡椒 (2)无胚乳种子——完全无胚乳或有极少量胚乳的种子:此类种子是在发育的中后期,胚乳被胚消耗,因而胚特别是子叶发达。主要有豆科、十字花科、锦葵科、葫芦科、菊科、蔷薇科等。 完全无胚乳:在种子发育过程中,胚乳中的营养物质大都转移到胚中,因而有较大的胚,子叶尤其发达,而

探究作物种子的营养成分

——种子中是否含有无机盐、蛋白质、脂肪、水分、淀粉 种子队:滕卓茜 钱佳梦 梁樱子 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表

制订者:滕卓茜学号:04060967 2005年6月9日 结题论文 探究作物种子的营养成分 ——种子中是否含有无机盐、蛋白质、脂肪、水分、淀粉 一、引言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作物种子。比如大米、小麦、玉米等。它们为我们提供了一天必需的热量与营养。它们到底提供了什么营养,它们的成分是什么?淀粉遇碘酒变蓝的实验表明,同样遇碘酒会变蓝的玉米种子胚乳中含有大量的淀粉。除了淀粉以外还有什么,我们对此一无所知。那么,我们能否利用液体遇热蒸发的原理,来进行科学探究作物种子中是否有水分?利用已学知识通过实验探究作物种子的成分是我们小组这次课题及目标。此课题在国内外有不少科研人员都已经研究过,且实验结果明确,清晰。但是,在科技愈来愈发达的现在,科研人员大都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仪器进行实验探究。而我们小组则想利用已学的知识,和在校所能借到的实验工具,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探究作物种子的成分。并且通过探究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增强动手能力,积极思考,发现新观点——多吃作物种子有利于我们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并促进我们组内人员友谊,与指导老师增强感情。 二、关键词 作物种子、水分、蛋白质、脂肪、无机盐、淀粉、生活环境、分布状况 三、实验内容、过程与结果分析: (一)实验过程 实验器具:试管、试管夹、解剖针、酒精灯、碘酒、白纸、纱布、面团、作物种子、放大镜、数码照相机、笔、清水、较大的玻璃杯。 实验操作具 体过程:①取一干 净的试管,用试管 夹夹住,先放在酒 精灯上烘烤一下, 萝卜种子

种子学作业题

种子学作业题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种子学作业题(一) 一、填空 1、虽然胚均由四部分构成,但胚的形状、在种子中的位置,在不同作物中差别较大,一般可分为直立型、弯曲型、螺旋型、环状型、折叠型、偏在型六种类型。 2、呼吸作用是种子储藏期间最重要的生理特性,一切有效安全储藏手段的出发点都在于在不损坏种子生活力的前提下,把种子的呼吸作用控制到最低水平。 二、选择 1、胚乳和胚的发育顺序(1) (1)胚乳早于胚(2)胚乳晚于胚(3)胚乳和胚同步 2、临界水分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那种类型的水分的含量(2) (1)自由水(2)束缚水(3)化合水 3、禾谷类作物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1) (1)皮层不透气性(2)皮层不透水性(3)皮层的机械束缚作用 4、鉴别品种种子纯度时可主要依据的性状(3) (1)千粒重(2)种子厚度(3)种子色泽 5、下列作物属于双子叶有胚乳的作物为(3) (1)大豆(2)玉米(3)烟草 三、名词解释 1、种子凡是在农业生产上可直接被利应用作为播种材料的植物器官都称为种子。 2、淀粉糊化淀粉粒是具有局部结晶的网状结构,直链淀粉构成了淀粉粒的外膜和骨架,直链淀粉在支链淀粉的分支上平行排列,成微晶束状,在水分子存在的条件下,直链淀粉会溶解,部分从淀粉粒中渗透出来,使水分子进一步渗入淀粉粒内部,进一步水分可以使微晶束互相分离,把淀粉粒变成一种间隙很大不规则网状结构,形成粘性很大淀粉糊。 3、硬实硬实是由于皮层不透水性而不能吸胀发芽的种子。 4、种子半活期从收获到半数种子存活所经历的时间或种子成熟至发芽率降至50%的时期。 5、发芽最低需水量发芽最低需水量是种子萌动时所含最低限度的水分占种子原重的百分比。

浅析铸铁成分的光谱仪器测定方法

浅析铸铁成分的光谱仪器测定方法 摘要:本文利用光谱仪器对铸铁成分的光学原理进行分析,并且介绍了常用的光谱仪配置与它的适用情况。论述了制定光谱仪标准曲线的方法以及常见问题,指出制定标准曲线是用好光谱仪的关键所在的同时,强调日常标准化工作也尤为重要。 关键词:铸铁成分光谱仪器测定方法标准曲线 在铸铁生产的时候,我们一般运用直读光谱技术来迅速完成材料中多种成分的测定。日常分析中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措施来确保测量的质量,即选择适当的标准物质以及严格遵守操作规范。选择标准物质一定要使被测试样中的组分预计值接近所测组分的标准值,而且计算的时候要扣除空白值,测量结果的不精确度应该要包含标准物质中定值组分的不精确度。 一、光谱仪原理 光谱仪主要是运用高能来激发试样,试样的表面产生熔融挥发状态,进而产生原子气氛,使核外电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然而高能级电子经常不稳定,迁移到高能级的核外电子在很短的时间里又会从不稳定的高能级回到稳定状态的低能级,在它们的跃迁过程中,多余的能量就会通过光子的形式释放出来[1]。元素的原子不同就会导致核外电子数不相同,电子的分布也会处在不同的能级,所以它从高能级跃迁回低能级稳定状态的时候释放的能量也会不相同。光子波长的函数就是它能量的大小,所以不同的元素原子在激发后发出光的波长也是各不一样的,波长是和元素的种类相对应的。激发后放出的光是拥有一定波长的光,这就证明在激发的物质里存在相对应的因素,因此,我们可以用光的强度来分析某一个元素的多少,进而得出每个不同元素的含量。 二、光谱仪器的配置和适用性 目前,铸铁业比较常用的是用辉光光谱法测定块状灰铸铁的多个成分,用火花原子发射光谱法来测定白口化铸铁的多个成分,用能量色散X荧光测定球化剂、锰铁、硅铁孕育剂以及蠕化剂等成分。火花原子发射光谱法是一种非常成熟的分析方法,它可以同时定量分析铸铁的成分,测量多元素的含量。然而它却没有国际标准去分析白口铸铁,在实际的应该过程中,也不能评价生产厂商不同品牌同类产品或同一种产品对同一个白口铸铁测量数据的关系。近些年来,这些光谱仪器都增加了镧和铈通道,从而更好的提高铸铁生产的质量,所以大部分企业在购买这种仪器的时候,都会依据自己的需要来制定分析元素的成分范围和数量。尽管火花原子发射光谱仪器已经得到了很广泛的应用,辉光光谱仪器和能力色散X荧光光谱仪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但是直到现在它们都很少针对又厚又大的球铁件设置钇通道。 三、制定标准曲线 1.选取标样 标准样品是为绘制工作曲线用的,其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应与分析样品相近似,应包括分析元素含量范围,并保持适当的间隔,分析元素的含量系用准确可靠的方法定值。目前铸铁的标样主要有国外和国内两个系列。优秀的国外标样浅层和深层的成分变化不是很大,运用优秀的标样来制定曲线,曲线会很平滑和均匀,这就会使成分分析的结果更准确,然而它也有个劣势,那就是标样的价格太贵了。从这个方面来说,国内标样的价格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在成分分布方面

种子的成分教案

种子的成分教案 种子的成分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探究种子成分的实验,理解种子含有哪些成分。2、初步学会测定种子成分的实验方法。能力目标通过了解鉴定种子成分的基本方法,并亲自动手操作完成鉴定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情感目标1、通过理解种子的成分,初步树立生命是物质的基本观点。2、通过实验,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教育。教学建议一、知识体系图解二、教材分析1、本节的重点是要通过种子成分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到种子内贮存着大量的有机物,它们是胚进行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所以,做好有机物成分的鉴定实验,使学生看到明显的实验结果是本节课的关键,虽然这些鉴定实验都比较简单,但应该让学生通过对日常生活经验的分析,做出假设,并设计实验。2、本节中出现了”无机物”和”有机物”这两个概念。但由于初一学生对化学知识知道甚少,所以在讲解时只能做浅显的解释,但又不能违背科学性原则,所以这是一个难处理的问题。可以利用一些实物让学生直观的了解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最本质的特点和区别,以便让学生在后面的实验中得出正确的结论。3、由于实验内容较多,所以必须安排好学生的分组实验,尽量不要只做演示实验,这样会使学生失去参与的机会,实验效果不理想。三、教法建议1、通过”实验八”探究种子的成分,认识有机物和无机物各有什么特点。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教师应采用归纳法总结出两类物质:无机物和有机物,并讲清概念。教师还可举出几种学生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物质,来区别无机物和有机物。让学生明确认识某种物质是否是有机物,必须有两个条件:主要的是加热后是否能成碳,其次是是否燃烧。因为有的物质(如镁),虽然能燃烧,但加热以后不能成碳,所以不属于有机物。2、在”探究种子成分”的实验中,检验小麦种子是否含有水分的操作中,应注意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1)试管夹要夹在试管口近端,这样才不影响观察;(2)试管要干燥,这样才有说服力;(3)小麦在试管底部要散成一斜面,烘烤部位要局限在有小麦的区域内,可缓慢晃动,以求小麦受热均匀。(4)试管需保持水平或口稍向下倾斜,这样管壁上出现的水珠才不会流向管底,不会引起试管爆裂;(5)烘烤时间不宜过长,否则种子就会发生碳化,碳化的部分往往粘在试管壁上,不易洗掉。3、在”探究种子成分”的实验中,检验小麦种子是否含有无机盐的操作中,应注意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1)要将小麦事先泡软,便于铁丝穿扎。注意用力不要过猛,防止扎手;(2)燃烧后,铁丝很烫,要避免烫伤手和烫坏桌面,应及时放一解剖盘中,或晾凉了再放到桌面;(3)小麦种子不易完全灰化,要使它完全灰化,需要较长的时间4、联系实际,利用课本上提供的实验原理、材料用具和方法步骤,探究当地常见植物种子的成分的比例特点。认识常见的农作物种子中各以哪种成分为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设计方案重点:探究种子成分的实验难点:1、明确无机物和有机物的概念。2、通过对种子成分的分析,了解种子内贮存着大量有机物,是胚进行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手段:以学生探究实验并分析结果的方式为主的教学方法。设计思想:从生活实际入手,对种子所含的成分进行分析,制定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及结果分析。学生以实验小组为单位,完成实验内容。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一些食品包装袋,利用实物投影向学生展示其有关成分的说明。介绍在我们生活中所吃的食物含有许多成分,引导学生思考在植物的种子中是否也含有同样的成分。二、讲授新课:(一)实验:探究种子的成分1、组织学生分析生活中所接触到的食物中有可能存在的成分,这些成分用什么方法可以鉴定出来,需要注意哪些问题。2、组织学生设计实验方案3、强调实验注意事项:鉴定种子中含有水分的实验中:(1)试管夹要夹在试管口近端,这样才不影响观察;(2)试管要干燥,这样才有说

柑橘种子油的主要成分及提取技术_孙谦

2015年4月第30卷第4期 中国粮油学报 Journal of the Chinese Cereals and Oils Association Vol.30,No.4 Apr.2015 柑橘种子油的主要成分及提取技术 孙 谦 1,2 龙勇 2 孙志高 2 (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1,重庆400715) (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2,重庆400712) 摘要柑橘种子作为柑橘的一种加工副产物,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其粗脂肪的质量分数为37.53% 44.94%,主要是油酸、亚油酸、亚麻酸、棕榈酸、硬脂酸等,同时还含有柠檬苦素、黄酮类化合物、磷脂、VE 等对人体有益的活性成分。本综述介绍了国内外不同品种柑橘种子油的主要成分,比较了压榨法、溶剂提取法、超临界CO 2萃取法的优缺点,可为实际生产提供一定的指导。 关键词 柑橘种子油 成分 提取 中图分类号:TS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174(2015)04-0142-05 收稿日期:2013-12-08 作者简介:孙谦,女,1989年出生,硕士,农产品加工及贮藏通讯作者:孙志高,男,1963年出生,副研究员,现代食品加工理论与技术、食品微生物与发酵工程 柑橘属于芸香科柑橘属植物,用于经济栽培的 有枳属、 柑橘属和金柑属,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栽培的主要是柑橘属,包括橙、桔、柑、柚等 [1] 。据统计我 国2012年柑橘产量已达到3167.8万t ,以后仍将呈 上升趋势。柑橘种子作为柑橘加工的副产物,占单果质量的0.1% 4.0%[2] ,每年可回收约为5000t , 目前柑橘种子除少量用于医药和育种外,大多因弃 不用而浪费了资源。 研究发现柑橘种子含蛋白质23.40% 32.89%、 总糖11.22% 12.86%,且Ca 、Zn 、Cu 、Fe 的含量都比较高。Hendricksonr 等 [3] 从脐橙种子中提取油,柑 橘种子含油量为38.9% 58.5%,高于其他一些种子 油,如棉籽油18% 22%、大豆油18% 25%和橄榄 油20.0% 25.0%[4] 。油脂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 肪酸、柠檬苦素、黄酮类化合物、磷脂、VE 等,它与菜 籽油相比不含有对人体心脏不利的芥酸,与棉籽油相比又含有棉籽油所没有的亚麻酸,符合人类的膳食需要,精炼后可食用。随着研究的深入,柑橘种子油可以应用到美容产品、除臭剂、肥皂、洗涤剂、防腐剂和香气等产品。此外, Umer 等[5] 还发现柑橘种子 油的化学组成和理化特征都符合欧盟ASTMD675和美国EN14214生物柴油的标准,故也可以作为潜在的生物柴油来源。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和人均油料需求不断增加的形势下,未来中国油料需求量将呈递增态势。因此,挖掘像柑橘种子这样兼用型油源 的潜力,不仅能一定程度缓解油料供给不足的压力和提高柑橘加工的经济效益,还能减少柑橘种子带来的环境污染等问题。为了供同行等借鉴,拟对柑橘种子油的成分和提取方法等相关技术作如下综述。 1柑橘种子油的理化性质 胡隆基等[6] 研究发现7种柑橘属种子含油质量 分数为40% 60%,碘值均在95 110,属于半干性油,在油漆、涂料、皮革、化工等方面均可利用。章宝等[7]发现橘、 橙、柚子的相对密度(d 20 )0.917 0.921,折光率(n 20 )1.468 1.469, 皂化值(KOH )190.61 197.86mg /g ,不皂化物1.53 2.67g /kg ,并指出国内外柑橘种子油理化特性有一定差异,这 些差异可能是由于品种、栽培和收获时间,以及不同产地贮藏条件等因素造成的,但柑橘种子油的酸值均低于4mgKOH /g ,过氧化值小于10mmol /kg ,碘值与花生油(80 120gI /100g )相近,基本符合食用植物油的理化指标。 2 柑橘种子油的成分 2.1 脂肪酸组成 柑橘种子油中的脂肪酸大部分为不饱和脂肪 酸,主要是油酸、亚油酸以及亚麻酸,饱和脂肪酸主要是棕榈酸和硬脂酸。 Filsoof 等[8]对伊朗的橙、柑、酸橙、甜柠檬等5个柑橘品种种子油中所含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证实其中含棕榈酸21.8% 9.4%,硬脂酸

测定种子的成分

课题:测定种子的成分课型:实验课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种子的成分。 2.能力目标:探究种子的成分,掌握定性实验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种子的成分,向学生渗透事物的个性和共性统一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探究种子的成分,是本课题的教学重点。 2.探究种子成分实验的顺利进行及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地分析,是本课题的教学难点三、教学准备: 1.准备实验材料:晒干的小麦种子、花生种子、小麦面粉、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火柴、解剖针、纱布、烧杯、清水、碘液、双缩脲试剂、白纸。 2.制作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1.教学设计思路:通过研究教材、挖掘教材,并且根据生物实验课的特点和课堂时间的限制,将本节实验课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独立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设计实验的能力和实验的严谨性;二是改造课本实验,动脑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知识的迁移能力;三是比较容易的实验,增强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最后,通过“解图”和“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解图、分析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2.教学过程 实验开始前根据屏幕上的提示核对实验台上的实验器材、材料。 (让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每节实验课开始前根据屏幕上的提示核对实验台上的实验器材、材料。) [导课]先来热热身,做个“知识准备”——构成细胞的物质有哪些? 师:你能根据你所学的知识,推测一下种子的成分吗? 生:我认为种子的成分包括无机物(无机盐、水)和有机物(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 师:为什么? 生:因为种子是由细胞构成的,所以种子的成分和细胞的成分一样。 (通过知识准备不仅可以导入新课,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推断能力。) 师:这只是我们的推测,只有通过实验得到的结论才具有说服力。 在种子的成分中,核酸的含量非常少,利用我们实验室里这些简单的仪器无法探究,所以,今天我们只就其中的五种成分进行探究。 [新授] 第一阶段:探究种子中是否含有水 师:挑战一下自己,根据老师给你提供的器材和提示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种子中是否有水。 〈多媒体〉友情提示: 实验材料:干燥试管、干燥的小麦种子、酒精灯、试管夹、火柴 友情提示: 1.使用酒精灯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①熄灭酒精灯时,从一侧盖一下拿下来再盖一下; ②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③不能再酒精灯之间对着点燃。 2.关于试管的使用方法: ①从试管的下端向上端夹;

种子生物学(完整版)

种子 植物学:由胚珠发育而成的繁殖器官。(受精胚珠) (狭义) 农学:直接用作播种材料的植物器官。 (农业种子) (广义) 种子休眠 植物经长期演化而获得的一种适应环境变化的生物学特性。 具有生活力的种子,在适宜萌发的条件下,不能萌发的现象 脂肪酸败 因储藏不当或储藏过久(湿、热、光、空气),脂肪发生变质,产生醛、酮、酸类物质而发出不良气体,并变苦味,种子生活力丧失,品质显著降低。 原因:1 脂肪水解:脂酶作用下—游离脂肪酸+甘油(酸价上升),微生物分解作用(大量);种子本身酯酶 2 脂肪氧化:饱和脂肪酸氧化—微生物作用下—酮酸—酮+二氧化碳 不饱和脂肪酸氧化—化学氧化和酶促氧化—醛和酸 脂肪酸败与种子品质 ?种子中脂肪含量,尤其是胚部脂肪含量,与种子的劣变、种子寿命间存在密切关系。 ?油质种子不耐储藏! 食品加工中往往要去除胚、糊粉层;精度低面粉、稻米;玉米不耐贮藏 平衡水分 种子对水分的吸附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在一定条件下(恒温恒湿条件下一段时间后),种子对水分的吸附和解吸速度相同时,种子含水量就保持不变,即达到平衡。 影响平衡水分的因素 1、大气湿度; 2、温度; 3、种子的化学物质亲水性; 4、种子部位与结构特性。 种子平衡水分应用:确定种子安全贮藏水分;解释油类种子安全贮藏水分较低原因;特定条件下种子吸湿和解吸的分界线;看作某一特定条件下种子最大持水量,在特定条件下种子的失水量也和平衡水分有关,在种子干燥中有应用 种子的主要营养成分 糖类、脂肪、蛋白质

Harper(1977)将种子休眠划分的类型 原生(固有)休眠,次生(诱导、二次)休眠,强迫(生态)休眠 各类种子的胚具有的基本结构 胚芽、胚轴、胚根、子叶 主要的生理活性物质 某些含量很低但却能调节种子的生理状态和生化变化的化学成分。 主要有植物激素、酶、维生素 种子形成和发育的一般过程 从受精卵开始,经过多次细胞分裂和分化,直到完全成熟。 1.胚胎发生期:受精开始到胚形态初步建成,以细胞分裂为主,同时进行胚、胚乳或子 叶的分化。 2.种子形成期:细胞扩大生长为主,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贮藏物质大量积累,引起胚、 胚乳或子叶的迅速生长。此期间有些植物种子的胚已具备发芽能力,处于形成期的种子一般不耐脱水,若脱水,种子易丧失活力。 3.成熟休止期:贮藏物质的积累逐渐停止,种子含水量降低,原生质由溶胶状态转变为凝 胶状态,呼吸速率逐渐降低到最低水平,胚进入休眠期。 4.完熟状态的种子耐脱水,耐贮藏,并具有最强的生活力。经过休眠期的完熟种子,在条 件适宜时就能吸水萌发。 影响种子化学成分的因素 1、不同作物种子,化学成分含量和类别都有差异,但化学成分的种类基本相似,差异主要在含量上。 2、同类型种子不同品种间化学成分含量存在差异, 3、受到环境条件影响

探究种子的营养成分

《探究种子的营养成分》教学设计 杨丽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熟悉探究性实验的一般步骤。 (2)、通过探究种子成分的实验,理解种子含有哪些成分。 (3)、初步学会测定种子成分的实验方法。 2、能力目标 通过了解鉴定种子成分的基本方法,并亲自动手操作完成鉴定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理解种子的成分,初步树立生命是物质的基本观点。 (2)、通过实验,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教育。 二、教材分析 1、本节的重点是要通过种子成分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到种子内贮存着大量的有机物,它们是胚进行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所以,做好有机物成分的鉴定实验,使学生看到明显的实验结果是本节课的关键,虽然这些鉴定实验都比较简单,但应该让学生通过对日常生活经验的分析,做出假设,并设计实验。 2、本节中出现了”无机物"和"有机物”这两个概念。但由于初一学生对化学知识知道甚少,所以在讲解时只能做浅显的解释,但又不能违背科学性原则,所以这是一个难处理的问题。可以利用一些实物让学生直观的了解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最本质的特点和区别,以便让学生在后面的实验中得出正确的结论。

3、由于实验内容较多,所以必须安排好学生的分组实验,尽量不要只做演示实验,这样会使学生失去参与的机会,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种子成分的实验 难点:1、明确无机物和有机物的概念。 2、通过对种子成分的分析,了解种子内贮存着大量有机物,是胚进行 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四、教学方法 以学生探究实验并分析结果的方式为主,教师作必要的引导等教学方法。 五、设计思想 从生活实际入手,对种子所含的成分进行分析,制定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及结果分析。学生以实验小组为单位,完成实验内容。 六、教学过程 1、导入:出示一些食品包装袋,利用实物投影向学生展示其有关成 分的说明。介绍在我们生活中所吃的食物含有许多成分,引导学生思考在植物的种子中是否也含有同样的成分。 2、讲授新课: 探究性实验教学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一一作出假设一一制订计划——进行实验(实施计划)——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根据以上步骤完成本次实验。 【提出问题】种子中含有哪些营养成分? 【作出假设】种子种含有无机盐、水分、蛋白质、脂肪、淀粉。 【材料器具】试管、试管夹、解剖针、酒精灯、火柴、碘液、白纸、纱布、面团、小麦种子、刀片、清水、烧杯。 【方法步骤】(实验步骤比较简单,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自己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出结论。)

种子中的各种成分

第三章种子的化学成分 了解种子的化学成分使我们了解种子生命活动的规律。 确定种子在各方面的利用价值,为贮藏、加工、检验、选育新品种提供依据。 第一节农作物种子化学成分及其分布 (一)主要化学成分的生理作用 1、生命活动的基质--蛋白质 2、生命活动的能源--淀粉、脂肪,蛋白质有时也可以作为能源 3、生理活性物质--酶、维生素、生长素 4、生命活动的介质和生化变化的参与者--水 (二)主要作物种子的化学成分 按其主要化学成分状况及用途,分为粉质种子、蛋白质种子和油质种子三大类。粉质种子大部分化学成分贮存在胚乳内;而蛋白质种子(豆类)及油质种子绝大部分化学成分贮存在子叶内。 1、禾谷类 主要贮藏物质的含量:淀粉70%左右蛋白质10%左右,脂肪1-3% 比较水稻、小麦、玉米: 淀粉--差异不大; 蛋白质--小麦>玉米>水稻 脂肪--玉米>小麦>水稻玉米胚大,含油高 2、豆类 (1)分二种类型 蛋白质高,糖类也高--豌豆、菜豆、蚕豆、绿豆 蛋白质高,脂肪也高--大豆、花生 (2)比较大豆、花生大豆蛋白质高,花生脂肪高 3、油质种子 总的看,含油量高,蛋白质含量也高--芝麻、向日葵、油菜

(三)种子化学成分的分布 1、禾谷类种子各部分的比率(重量) 水稻 稃壳 20-25% 皮 部 (果 种 皮) 10-15% 米粒 (糙 米) 75-80% 糊 粉 层 胚 乳 淀 粉 层 60-70% 胚 2.5-4% 2、种子各部分的化学成分

胚--无淀粉;多蛋白质、脂肪、可溶性糖、灰分、维生素。特点:营养好,难贮藏胚乳--包括全部淀粉;蛋白质绝对量大,但相对量低;脂肪少 糊粉层--类似胚 果种皮--只有纤维素含量高 第二节种子水分 (一)种子中水分存在的状态 含水量低种子可能无游离水 (二)种子临界水分和安全水分

种子的成分

种子的成分

2、本节中出现了"无机物"和"有机物"这两个概念。但由于初一学生对化学知识知道甚少,所以在讲解时只能做浅显的解释,但又不能违背科学性原则,所以这是一个难处理的问题。可以利用一些实物让学生直观的了解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最本质的特点和区别,以便让学生在后面的实验中得出正确的结论。 3、由于实验内容较多,所以必须安排好学生的分组实验,尽量不要只做演示实验,这样会使学生失去参与的机会,实验效果不理想。 三、教法建议1、通过"实验八"探究种子的成分, 认识有机物和无机物各有什么特点。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教师应采用归纳法总结出两类物质:无机物和有机物,并讲清概念。教师还可举出几种学生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物质,来区别无机物和有机物。让学生明确认识某种物质是否是有机物,必须有两个条件:主要的是加热后是否能成碳,其次是是否燃烧。因为有的物质(如镁),虽然能燃烧,但加热以后不能成碳,所以不属于有机物。 2、在"探究种子成分"的实验中,检验小麦种子是否含有水分的操作中,应注意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1)试管夹要夹在试管口近端,这样才不影响观察;(2)试管要干燥,这样才有说服力;(3)小麦在试管底部要散

探究种子的成分

探究种子的成分 种子都含有有机物(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和无机物(水和无机盐类),这些都是供胚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本实验的目的在于探究这些成分在种子内的存在,从而给同学以真实形象的概念,使学生能够归纳出种子的各种营养成分,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思维能力。 一、实验准备 (一)材料: 小麦子粒(风干的和浸软的),小麦面粉。 (二)用品: 酒精灯,试管,试管夹,细铁丝(或废弃的解剖针),纱布,清水,烧杯,碘液和白纸。 二、方法步骤 (一)探究种子含有水分的实验 水是生物体的重要成分,种子中自然也含有水分,即使是风干的种子也含有水分。本实验是取一些风干的小麦子粒,装人试管中,用试管夹夹住试管的上端,然后手持试管夹,使试管口稍朝上倾斜(几乎呈水平状态),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均匀加热,直至试管壁上出现明显的细小水珠(由蒸发出的水蒸气冷凝而成),由此可见水分是种子中的重要成分。做此实验时应特别注意: 1.试管的倾斜度不能太大,即使在试管刚离开火焰时也要防止水珠流向试管底部,以免引起试管爆裂; 2.要时常移动试管,使之在火焰上均匀受热,切忌较长时间只在一个位上加热,以免试管炸裂。加热时间以明显看出有细小水珠出现为止。如时间过长,种子可能烧焦,呈褐色,甚至于炭化。 (二)种子内含有有机物和无机盐的测定 种子内除含有水分外,还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无机盐。为探究这两类物质的存在,可以利用有机物可燃并可以呈焦炭状(焦化)和无机盐是燃烧后的灰(灰化)的原理设计实验方法。用较细的铁丝(或废旧的解剖针)扎住一粒麦粒,直接放在火焰的外焰上燃烧,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经过一段时间,可见麦粒燃烧起来,待麦粒变成黑色焦炭时暂停燃烧,并熄灭酒精灯。此时,让学生根据麦粒燃烧并成黑色焦炭的现象回答这种现象可以证明种子内有什么成分的问题。教师

测定种子中的成分

课题:测定种子的有机物 学习目标 1、通过探究种子成分的实验,理解种子含有哪些成分。 2、初步学会测定种子成分的实验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了解鉴定种子成分的基本方法,并亲自动手操作完成鉴定的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重点:探究种子成分的实验 难点: 1、明确无机物和有机物的概念。 2、通过对种子成分的分析,了解种子内贮存着大量有机物,是胚进行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教学措施:以学生探究实验并分析结果的方式为主。 教学方法:实验法 教具准备: 晾干的小麦种子,面粉,花生种子、小坩埚、滴管、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电炉、纱布、烧杯、培养皿、白纸、清水、碘液、双缩脲试剂 注意问题 实验的安全,如酒精灯,解剖针的使用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出示一些食品包装袋,向学生展示其有关成分的说明。介绍在我们生活中所吃的食物含有许多成分,引导学生思考在植物的种子中是否也含有同样的成分。 二、学习新知: 学习任务一:实验:探究 1、分析生活中所接触到的食物中有可能存在的成分,这些成分用什么方法可以鉴定出来,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2、组织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3、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A.鉴定种子中含有水分的实验中: (1)试管夹要夹在试管口近端,这样才不影响观察; (2)试管要干燥,这样才有说服力; (3)小麦在试管底部要散成一斜面,烘烤部位要局限在有小麦的区域内,可缓慢晃动,以求小麦受热均匀。 (4)试管需保持水平或口稍向下倾斜,这样管壁上出现的水珠才不会流向管底,不会引起试管爆裂; (5)烘烤时间不宜过长,否则种子就会发生碳化,碳化的部分往往粘在试管壁上,不易洗掉。 B.鉴定种子中含有无机盐的实验中: (1)要将小麦事先泡软,便于铁丝穿扎。注意用力不要过猛,防止扎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