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五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优质教案(2课时)

《桂花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桂花雨》这篇课文借助“桂花”这一具体事物,以细腻的笔触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与桂花相关的生活场景,抒发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童年生活无比怀念的感情。文章以“桂花”为主线贯穿始终,语言清新质朴,意味隽永。作者童年的快乐和思乡思亲之情像桂花的香气一样浓郁,溢满字里行间。这篇文章既应和了“一花一鸟总关情”的人文主题,又暗含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在课文后面,除了本课需要掌握会认会写的生字以外,还有两道练习题和一个阅读链接。第一题,梳理文章写了哪些美好回忆(即文章的主要内容);第二题,通过重点语句体会情感(本课教学重点);第三题,拓展阅读资源,互文印证,深入体会情感。这三道题连贯起来,就是在课内外阅读实践中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课内学习借助桂花这个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通过阅读链接,了解更多的阅读内容,把课内阅读拓展延伸到课外的阅读实践。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桂花雨》是本单元的第三课,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情感的方法,这为学习本课打下一定的基础。五年级学生基于识字和阅读的经验,对学习本课生字词、理清文章的脉络不是学习的难点,但是对于体会作者是怎样借助桂花来表达情感的方法,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1.认识“箩、杭”2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0个字,会写“桂花、懂得”等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桂花给“我”带来的回忆。

3.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体会作者借桂花表达的感情。

四、教学重点

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体会作者借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箩、杭”2个生字,会写“懂、兰”10个字,会写“桂花、懂得”等4个词语。

2.理清文章脉络,能说出桂花给“我”带来的回忆。

(一)扣题导入,初识桂花

1.展示桂花实物,文字、图片介绍桂花

教师引导:中秋节前后,正是桂花盛开的时节。大家,见过桂花吗?

预设1:学生如果见过桂花可从颜色、味道、花形等方面介绍

预设2:学生没有见过桂花

教师引导: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桂花(实物展示)。这就是桂花,在南方很常见,而在北方比较少见。桂花的香气非常浓郁、迷人,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桂花自古至今走进了无数文人墨客的诗句里,也走进了著名作家琦君的散文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场美妙的——桂花雨。

板书课题:桂花雨

2.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初步整体感知。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笔下的这篇《桂花雨》会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预设1:桂花纷纷飘落,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一场好香的雨,一幅好美的画。

预设2:桂花雨和摇花乐是作者心中珍藏的美好回忆。

预设3:母亲念念不忘家乡的桂花香,桂花还寄托着母亲的思乡之情。

(二)整体感知,自学字词

1. 教师引导: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自学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一想: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

学生自由朗读。

2.全班交流自学生字词情况。

教师引导:大家读的都非常认真,也很流利。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本课的生字词。

出示:

杭州箩筐懂得兰花婆婆

浸在缠着茶叶捡起糕饼

(1)会读生字。

教师引导:请大家自己先把这些生字词读一读。下面请你当小老师说一说最想提醒大家读准字音的生字词有哪些?要求:讲明易错的原因,并正确的领读。

(2)会写生字。

教师引导:再来观察一下,你觉得哪个字不好写,或者容易写错,需要给大家提个醒的?要求:讲明易错的笔顺、笔画。

预设1:“浸”字右半部分中间是一个“冖”,不要写错。

预设2:“箩”字上半部分是竹字头。如果换成草字头,就是萝卜的“萝”。

学生齐读、指读生字词。

3.根据语境辨析形近字填空:捡、拣

课件: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

(1)拣(2)捡

回家时,总要从地上(捡)一大袋桂花给母亲。

回家时,总要从地上(拣)一些完整、新鲜的桂花送给母亲。

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根据语境,试着填一填。

学生交流并小结:“拣”是从许多东西中挑出来,而“捡”是拾起的意思。

(三)再读文本,理清脉络

教师引导:生字新词大家都已经掌握了,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预设:小时候和父亲赏花桂花;自己摇桂花,桂花雨;给乡亲送桂花;做桂花茶和糕饼;在杭州捡桂花给母亲……

1.利用学习单,梳理文章脉络

教师引导:原来《桂花雨》这篇文章不仅仅写了“桂花雨”一件事,作者围绕桂花还写了一些自己美好的回忆。这些美好的回忆是怎样一一呈现的呢?默读

课文,利用学习单,梳理一下文章的脉络。

2.默读课文。在充足的阅读时间下,学生自主完成学习单,梳理文章脉络。

3.小组交流,要求:每位同学都要进行发言,有理有据地说明理由。组长负责将本组同学的见解进行汇总到一张学习单上。

4.小组长代表本组在全班展示学习单,交流想法。

教师引导:通过填写学习单,我们发现关注时间、地点和人物的变化,可以帮助我们梳理、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质疑问难,引发思考

1.自读课文,重点勾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预设:文章的7-8自然段有疑问。

2.出示满觉陇的图片资料,进一步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预设1:为什么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的桂花?”

预设2:杭州的桂花很美很香,作者为什么忘不了家乡的桂花和家乡的桂花雨?

教师点拨:作者曾经说过:“桂花,真让我魂牵梦萦。”作者魂牵梦萦的桂花雨到底是什么?是什么让我和母亲久久不能忘怀?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品读。

(五)布置作业

1.复习本课生字新词。

2.请你用“虽然……但是……”这一组关联词,改写下面的段落。

我喜欢的是桂花。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中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3.课后阅读琦君的《桂花雨》全文。

(六)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体会作者借桂花所表达的情感。

(一)温故知新,巩固生字词

1.完成复习单

2.当堂反馈,再次纠错、指导生字词。

(二)导入新课,走进“桂花雨”

教师引导:上节课,通过初读课文,梳理了文章的脉络,知道文章以桂花为线索,写了桂花给作者带来的很多美好回忆。读七八自然段时,还产生了这样的疑问:

①为什么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的桂花?”

②杭州的桂花很美很香,作者为什么忘不了家乡的桂花?

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再次走进那场缤纷的桂花雨。(板书:桂花雨)

(三)品词析句,领略“桂花香”

教师引导:作者把杭州满觉陇的桂花带给母亲时,为什么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请大家默读课文,在文章中找出相关语句,并进行批注。

学生默读课文,写批注。然后全班交流,结合下面的句子谈自己的体会。

(1)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预设1:“没有不”是双重否定表达肯定的意思,作者用这样的语气强调家乡的桂花香更香。桂花的香气弥漫着整个村子,处处能闻到桂花香味。

教师范读、指读。突出“没有不”

预设2:“浸”就是泡在里面的意思。这说明家乡的桂花十分香,就像是水一样,四面八方、无处不在,整个村子都沉浸在桂花香里。

教师小结:香气是看不见、摸不到的,而这个“浸”字把无形的东西描写更加真切;如水般的香气,更容易被感知。“浸”字让香气直入人心,沁人心脾。读文章时要仔细地揣摩、品味散文语言,它的魅力就在于让看似寻常的字眼,在人心中闪光,令人难忘。

(2)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预设1:这里“浸”字和上面的“浸”一样,写出全村都被香气包围着。

预设2:“全年”“整个村子”说出了家乡的桂花香满全村,贯穿了四季,而满觉陇的桂花只有几个月,母亲觉得还是家乡的桂花香。

教师小结:“全年”、“整个村子”这两个关键词捕捉的非常准确。桂花开,八月左右。可是桂花摇下来之后,这时的“桂花香”,已经变成了桂花茶、桂花糕、桂花鸭、桂花酒……,一年四季人们都可以吃到桂花做的食品,所以说“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香飘十里”桂花中。桂花香已不受四季的束缚,它香甜四季;它还让乡亲邻里其乐融融,香甜着人们美好的生活,这是母亲念念不忘故乡桂花的原因之一。

(四)想象画面,感受“摇花乐”

教师引导:请大家朗读课文并思考:除了香气,还有什么是母亲和我念念不

忘的?

全班交流:

(1)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

预设1:“大事”对于孩子来说,比如过生日,过年……算是大事。对于作者来说,一年一度的摇桂花就像是过生日、过年一样的隆重,是一件“大事”,是一件令作者最高兴、快乐的事,也是最难忘的事。

预设2:“缠”写出了作者急切地盼望着摇桂花。“老是缠着”说明从早到晚,日日等,天天盼,盼望着摇桂花这件大事。这样的“大事”令作者终生难忘。

教师点拨:摇桂花在孩子心里可真是一件大事,从早到晚一个劲儿地、不停地缠着母亲问。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读出急切盼望的心情。

(2)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教师引导并提问:是呀,日日等,夜夜盼,终于盼来了摇桂花这件大事。想象一下你就是摇桂花的孩子,你正帮着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你的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呢?

预设1:桂花被摇下来时像雨一样飘飘洒洒,纷纷落下来。

预设2:孩子们高兴的又笑又叫,忙着把桂花捡起来装进箩筐里。

学生边读边想象,体会作者“摇花”的心情,读出激动、快乐、兴奋和满足的语气。

教师小结:通过朗读,可以体会到作者和母亲念念不忘的桂花,不仅仅是桂花香,还有“摇桂花”之乐,纷纷飘落的桂花,就像下雨一样,好香的雨!它使得作者童年浸满了香气,也香了乡亲们的情义,这样的欢声笑语,年复一年,深深地铭刻在作者和母亲的心里。

(五)回顾全文,感悟“思乡情”

1.结合资料再读全文,感悟思乡情

教师引导:我们和作者一起深深地沉浸在桂花雨欢乐的笑声之中了,深深地浸润在童年美好的回忆之中。此时你可想过,“桂花香”“摇花乐”寄托了作者怎么的情感?阅读资料,再阅读全文,谈谈体会。

资料一:琦君和母亲原住在浙江温州的瞿溪,家里有个大院子,种满了桂花。

十二岁迁居杭州。琦君1949年离开家乡,写这篇文章时已经是一个60多岁的老人了,一直没有回到生她养她的故乡。

资料二:教科书课后的阅读链接。

预设1:结合资料和这篇课文,可以知道当她写这篇文章时已经是60多岁的老人,可她却没有回过养育她的故乡。所以她“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时不仅母亲想家了,作者也想家了,作者用“桂花香”“摇花乐”寄托浓浓的思乡情。

预设2:在作者和母亲的心中,家乡的桂花是任何东西都不能替代的。它承载对家乡的爱,对家乡的思念。所以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母亲比得不是桂花香气的浓与淡,比的是感情的深与浓。

预设3:都说“月是故乡明”,在作者和母亲的心里“桂花”还是故乡的最香,最美,最动人。作者和母亲思念的不仅是故乡的桂花,还有故乡美好的一切。

2.教师提问:课文结尾作者为什么不直接说思念故乡,而说思念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呢?

预设:作者借助具体的事物——桂花来抒发乡愁。

教师小结:在作者和母亲心中,桂花就是她们思乡情的依托。桂花的香甜、摇花的欢乐,其实都是源于对故乡的思念。作者是借助一朵朵迷人的桂花,还有一场场沁人心脾的桂花雨,这些具体事物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把这样的情感寄托在充满回忆的具体事物中,读起来更令人回味无穷。

(六)布置作业

1.积累本课好词佳句。

2.选做:你离开过家乡吗?或者你思念过什么人吗?请你像作者一样,在日记本上写一写你记忆最深的一件事情,抒发深藏心底的情感吧。

(七)板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3课《桂花雨》课堂教学教案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 课文先写小时候对桂花的喜爱,写为什么要摇桂花,接着主要描写了“我”帮大人摇桂花、收桂花的快乐情景,最后写“我”对童年时代“摇花乐”的怀念。作者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纯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桂花这一场景之中。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 学情分析: 《桂花雨》这篇课文写了“我”的童年时代,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因此,我认为,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一是要多读,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二是多揣摩,从作者的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在这一课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本,感悟文本内容。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让学生自由说童年趣事。

2、有位作家叫琦君,她也有难以忘怀的童年,让我们一起分享好吗? 3、引入课题,板书课题。 4、师:桂花你们见过吗?说说你了解的桂花有什么特点? 5、读着课题,你产生了怎样的联想?让我们深深地吮吸一中桂子诱人的香味,美美地读一读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桂花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阅读提示: ⑴读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⑵课文描写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⑶想一想“桂花雨”指什么? 2、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老师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勾画批注。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指名学生说课文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桂花的喜欢。 (三)精读课文,想象情景,体会感情 1、了解桂花树的样子:琦君笔下的桂花树到底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2、梳理课文脉络: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琦君为什么还要写桂花呢?通过读书让学生发现是从“桂花的香”和“摇花的乐”两方面写的。 3、体会桂花的香:桂花到底有多香,让我们通过读书去感受吧! ⑴找出写桂花香的句子: 重点指导的句子: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学生理解“全年”的意思。 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桂花不仅花开时香 ⑵让学生读出描写桂花香的句子,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⑶品尝桂花的香和甜,桂花的香和甜通过读表达出来。 4、感受摇花的乐:桂花的确很香,作者很喜欢它。其实最让作者高兴的事是──帮妈妈摇桂花。 ⑴找出写作者想摇花的句子: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呀?” ⑵读句子感受作者急切的心理。 ⑶演摇桂花的情景,说出此刻的心情。

统编五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优质教案(2课时)

《桂花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桂花雨》这篇课文借助“桂花”这一具体事物,以细腻的笔触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与桂花相关的生活场景,抒发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童年生活无比怀念的感情。文章以“桂花”为主线贯穿始终,语言清新质朴,意味隽永。作者童年的快乐和思乡思亲之情像桂花的香气一样浓郁,溢满字里行间。这篇文章既应和了“一花一鸟总关情”的人文主题,又暗含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在课文后面,除了本课需要掌握会认会写的生字以外,还有两道练习题和一个阅读链接。第一题,梳理文章写了哪些美好回忆(即文章的主要内容);第二题,通过重点语句体会情感(本课教学重点);第三题,拓展阅读资源,互文印证,深入体会情感。这三道题连贯起来,就是在课内外阅读实践中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课内学习借助桂花这个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通过阅读链接,了解更多的阅读内容,把课内阅读拓展延伸到课外的阅读实践。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桂花雨》是本单元的第三课,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情感的方法,这为学习本课打下一定的基础。五年级学生基于识字和阅读的经验,对学习本课生字词、理清文章的脉络不是学习的难点,但是对于体会作者是怎样借助桂花来表达情感的方法,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1.认识“箩、杭”2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0个字,会写“桂花、懂得”等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桂花给“我”带来的回忆。 3.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体会作者借桂花表达的感情。 四、教学重点 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体会作者借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三课桂花雨 教学目标 1.认识“箩、杭”2个生字,会写“兰、箩”等10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本内容,说说“桂花”给“我”带来哪些美好的回忆。 4.理解句子含义,感受桂花香,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准备 PPT课件 第 1 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箩、杭”2个生字,会写“兰、箩”等字。 2.朗读课文,能说出桂花给“我”带来的回忆。 教学过程

一、扣题导入,简介作者 1.导人∶金秋十月,丹桂飘香。桂花曾走进过无数大诗人的诗篇,也走进了台湾著名女作家琦君的童年生活。琦君是浙江温州人,十二岁随父亲到杭州,三十二岁去了台湾,六十岁移居美国。她一生漂泊,但文字却从不曾离开过故乡半步。2001年10月,八十四岁的琦君曾回故乡寻根问祖。就是这样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久久忘不了家乡的桂花,久久忘不了家乡的桂花雨。 出示课题∶桂花雨。 2.引导学生∶“桂花雨”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观看课文朗读视频,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预设∶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欣赏课文第7页的插图,一边想象当时的情景,一边朗读这句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要求: (1)读准生字,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边读边想,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 预设:小时候和父亲赏桂花,给乡亲送桂花,摇桂花,做桂花茶和糕饼,在杭州捡桂花给母亲······ 教师点拨:关注时间、地点和人物的变化,可以进一步梳理、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如第1、2自然段可以归纳为:儿时在故乡与父

第3课《桂花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上册 (统编版)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品读“赏桂花”,感知爱花。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深入文本,与文本对话,才能有自己的认知和体会。本环节通过默读、抓关键句子、批注等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表达自己对桂花的喜爱之情,同时感知到桂花香是作者喜爱桂花的情感源头。】 1.导入:“桂子花开,十里飘香。”摇着故乡的桂花树,桂花纷纷落下,啊,真像是在下雨!这节课,让我们一同到文中去感受那场缤纷香甜的桂花雨吧! 2.自由读课文后,学生交流、回顾,教师板书:爱桂花——摇桂花——思桂花 3.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画出写作者喜爱桂花的句子,旁批自己的体会,然后小组内交流。 4.小组交流:组内交流自己画出的语句及写的批注。根据组员的交流,修改、补充自己的批注。 5.全班交流:作者回忆儿时与父亲赏花的片段中,哪些句子表现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 (1)指名交流后,出示句子。 我喜欢的是桂花。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2)指名读句子。提问:作者是怎样写出对桂花的喜爱之情的? 预设:作者将桂花树的样子与梅树进行对比,突出桂花树没有梅树姿态优雅,先写了桂花样子的“笨”、花朵的“小”,之后笔锋一转,用了一个“可是”,突出桂花朴实外表下香气的“迷人”。这段话写出了作者独爱桂花的原因——迷人的香气。 (3)指导朗读。听范读,感受对桂花香气“太迷人了”的欣赏和赞美。 学习任务二:品读“摇桂花”,体会快乐

【设计意图:“摇花乐”是文章的重点部分,也是突出作者情感最浓烈的部分。采用读、想、演等方法使学生充分感受揺花乐的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这个环节设计了“寻花香”的目标导读、“悟摇花乐”的情景表演读、“再品花香”的师生引读,在读中将无形的花香变为有形有感的画面和体验。】 一、读重点文段,寻觅“花香”。 1.默读课文第3~6自然段的内容。 引导语:桂花的香气沁人心脾,怎能不令人喜爱呢?课文中还有描写桂花香的句子吗? ①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桂花香的语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感情,在句子旁边作批注。 ②组内交流。读句子,说说自己对句子的理解。 ③全班交流。 2.课件出示描写桂花香的句子。 ①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②如果让它开过了,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③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④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⑤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⑥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二、体会句子的意思,初品“花香”。 【设计意图:此环节围绕一个“香”字,紧扣“浸”这个字,通过品读词语、感悟情感等方式,引导学生品析词句,感悟桂花香的浓郁和香气的醉人。】 1.朗读第4自然段,思考:“至少”“浸”“没有不”分别是什么意思?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预设:至少:表示最小的限度。浸:泡,使渗透。这两个词写出了花香浓郁,整个村子都弥漫着桂花香气的美好意境。 预设:“没有不”是双重否定表达肯定的意思,作者用这样的语气强调家乡的桂花更香。 2.想象画面:桂花“香飘十里”,想象一下香气都飘到了哪里? 预设:花香会飘到胡家老爷爷、毛家老婆婆等十几户人家的院子里,乡间小路上,村头、村尾,菜地里……桂花的香气是无处不在的,已沁入小村的每个角落和每个人心中。这个句子写出了桂花香气的浓郁,表达出作者对桂花的喜爱。 3.指名朗读句子,提示:读好“香飘十里”“至少”“十几家”“没有不”等词,语气加重,语速舒缓,感受桂花香气的浓郁和悠远,读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4.指名读句子②,思考: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如果让它开过了,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预设:这句话写出了摇桂花的原因,起到引出下文的作用。

习课堂: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3《桂花雨》(教师版)

习课堂: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3《桂花雨》(教师版)习课堂:桂花雨 第一课时 任务一(10分钟) 1.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要求:注音字词反复读;不会读的问老师。 2.读词语。 luó háng jìn bĭng chán chá 箩筐杭州浸入糕饼缠绕茶叶香飘十里 3.读课文。 (1)读句子。 ◎我喜欢的是桂花。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2)自由读课文。要求:多字、漏字、错字、疙瘩的地方,反复读;注意段落的停顿。 任务二(10分钟) 1.抄写词语,边抄边记。

2.仔细辨读,选择读音。 提示:用“√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箩筐 ( luó nuó)杭州(háng kàng) 浸入 ( jìn jìng ) 糕饼(bĭn bĭng) 缠绕(chán cán )茶叶(cá chá) 3.默写词语,字迹工整。 4.根据课文,判断对错。 (1)《桂花雨》这篇文章主要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代帮妈妈摇桂花的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淡淡的的思乡之情。() (2)“桂花雨”的意思是指好多桂花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答案:√ √

任务三(10分钟) 1.读第1自然段。 (1)自由读第1自然段。 (2)合作读第1自然段。 老师引读,“桂花盛开的时节是”,学生读“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时节”。 2.读第2自然段。 (1)自由读第2自然段。 (2)齐读第2自然段。 (2)读句子。 ◎我喜欢的是桂花。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3.读第3~6自然段。 (1)自由读第3~6自然段。 (2)齐读第3~6自然段。 (3)合作读第3~6自然段。 教师引读“桂花盛开的时候的景象是”,学生读“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教师引读“作者是怎样摇桂花的”,学生读“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教师引读“桂花的作用有”,学生读第6自然段。 4.读第7~8自然段。 (1)自由读第7~8自然段。 (2)齐读第7~8自然段。 (3)读句子。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五年级上语文第三课《桂花雨》知识点+同步练习 含答案 人教统编版

五年级上语文第三课 《桂花雨》知识点+同步练习 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现当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师从词学家夏承焘。1949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26年,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国。 出版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内有《烟愁》《细纱灯》《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琦君寄小读者》《琴心》《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 二、多音字 盛shènɡ(盛开)(丰盛)chénɡ(盛满) (盛饭) 三、重点词语 桂花懂得一筐糕饼沉浸缠着茶叶木兰花 捡东西老婆婆 四、词语解释 欣赏: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情趣。。 姿态:姿势,样儿。文中说桂花树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是说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如梅树姿势优雅好看。 迷人:使人陶醉;使人迷恋。 适宜:泡,使渗透。文中指桂花的香气浓郁,向四周弥漫,村子像被

泡在这香气里似的。 尤其:表示更进一步。 五、阅读点拨: 阅读本文时,围绕“桂花”这一线索,根据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找出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美好回忆。结合第5自然段和课文插图体会作者摇桂花时的快乐。最后重点品读第7自然段中母亲的话和第8自然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乡之情。 六、主旨归纳 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文章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作者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七、课文学答题: 1.“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文中还有哪些句子描写了桂花的香?找出来,读一读。 (1)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2)“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3)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4)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2.“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这个“浸”与第4自然段中“浸”含义相同吗?说说你的看法。 不同,第4自然段中的“浸”指桂花盛开时香气浓郁,而这里的“浸”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教案 【教学目标】 1.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感情。 2.学习文章巧妙的结尾方法。 3.学习通过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来表达情感。结合具体句子,体会场景描写的作用。 4.试着写一写成长中的“第一次”。 5.积累有关勤俭的名句。 【教学重点】 1.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感情。 2.学习通过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来表达情感。结合具体句子,体会场景描写的作用。 3.体会文章结尾的特点,学习写好结尾。 【教学难点】 1.体会文章结尾的特点,学习写好结尾。 2.试着写一写成长中的“第一次”。 【教学策略】 1.交流平台。 回忆什么是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整理三篇课文中出现的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有重点地分析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2.词句段运用。 (1)学习课文结尾的方法和特点,并学以致用,练习写好结尾。 (2)交流成长中印象深刻的“第一次”,然后把它写下来,注意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日积月累。 理解“日积月累”中这几句名言的含义,扩展积累相关的名言。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顾课文,导入新课。 师:本单元我们学习的三篇课文是什么? 生:《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师:它们在内容上有哪些共同特点? 生:它们写的都是父母之爱。 师:它们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的呢? 生:它们都运用了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设计意图】 这种简洁的导课方式很实用,既联系了旧知识,又导入了新内容,做到温故知新。 二、交流平台。 1.多媒体课件出示“交流平台”的内容。 2.如何才能更好地体会文章中表达的感情? (1)体会场景描写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 ①什么是场景描写? 场景描写,就是对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它往往是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法的综合运用,是自然景色、社会环境、人物活动等描写对象的集中表现。常见的有劳动场面、战斗场面、运动场面以及各种会议场面等。场景描写要表现出一种特定的气氛,单一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是不够的,要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以及映衬、象征等多种手法,这样才能使场面变成一幅生动而充满感染力的图画。 【设计意图】 这是理论性的知识,是判断、分析场景描写的法则,这样的内容就是同学们学到的方法。 ②“交流平台”中所说的场景描写起到了什么作用? 学生回忆前面所学的内容,交流场面描写的作用。 拓展:找出本单元课文中其他描写场面的句段,分析其作用。 学生交流,畅所欲言。 (2)体会细节描写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 ①什么是细节描写?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十二课 桂花雨名师制作优质教案 鲁教版

1 课题 第二十三课 桂花雨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的主次,能说出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感受“摇花乐”,从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 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 的思乡情怀。 教学 方法 合作探究。 师生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 1.导语:童年是美好的,那一幕幕童年往事会给人以永久的回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3.教师:读了课题,你有问题要问吗? (学生自由提出疑问)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读书交流。 (l)请学生选读感兴趣的段落。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讨论。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引导学生重点探究以下问题。 1.“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①从文中找出“我”喜欢桂花的句子读一读,说说“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2.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 (l)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 (2)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①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②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激发学生学习 兴趣。 认真阅读,理解课文

③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④点击课件,电视屏幕上出现“我”帮母亲摇桂花时的情景,使学生也感受其中的乐趣。 (3)指导感情朗读。 3.理解“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课堂总结 1.课文通过回忆小时候摇桂花时的有趣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 教学反思 “摇桂花”这一段既是课文内容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重点。这部分教学我注意 了读中感悟,引导学生深入地体会了“摇桂花”时的快乐心情。教学时我先让学生 初读课文,并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然后从课文插图入手,让学生说说图画上的内容, 再从文中找出描写图画内容的相关段落,让学生朗读后划出重点语句,然后步步深入,渐入佳境。 2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桂花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 《桂花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把握重点句子的意思,想象文中描写的情景。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难懂的句子,体会人物情感。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2、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激趣导入。 2、引出课题,板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思考问题: 阅读提示: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懂的地方多读几遍。思考: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 (引导学生积极回答问题。) 三、品读课文,领悟情感: (一)领悟“桂花香”。 1、阅读提示: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桂花香的句子,圈画批注,写出自己的感受。

预设1: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文中是怎样具体描写“桂花的香气迷人”的? 过渡:文中还有那些句子也写出了桂花的香气呢? 预设2: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香飘十里”运用了什么手法?可以感受到什么? 除了“香飘十里”,还有哪些词也写出了桂花的香?(重点指导理解“浸”) 过渡:文中还有那些句子也写出了桂花的香气呢? 预设3: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抓住“全年”,引导朗读。 这句话中哪个词可以感受到桂花的香呢? “浸”可以换为什么?(泡、笼罩……)你觉得哪个词最合适?为什么? 想象一下,整个村子里都会有些什么?(引导抓关键词理解句子) 桂花只在中秋节前后开放,课文中为什么会说“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呢? 根据学生回答引导朗读。 过渡:看来,桂花的香味真的令人难忘。除此之外,令作者难忘的还有什么?(摇桂花) (二)感受“摇花乐”。 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边自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出示段落)“这下,我可乐了……”

《桂花雨》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桂花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桂花雨》是一篇意蕴丰富、语言质朴的回忆性借物抒情散文。台湾作家琦君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字里行间,桂花香气弥漫,故乡如影随形,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文章四溢浓浓思乡之情。课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其中“摇花乐”抒发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这既是课文内容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重点,母亲对故乡的怀念是本文的难点。 教学目标 1.认识“箩、杭”2个生字,会写“兰、箩”等10个字,会写“桂花、木兰花”等5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来源:学*科*网] 3.理解课本内容,说说“桂花”给“我”带来哪些美好的回忆。 4.理解句子含义,感受桂花香,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图片,激发兴趣 1.出示桂花图片:同学们,这是什么花?——桂花(师板书:桂花) 2.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叫——桂花雨(师板书:雨齐读课题) 大家已预习过课文,谁来说说文中的桂花雨指的是什么?(桂花雨指好多桂花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二、自由读文,检查预习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着重强调要读准前后鼻音:“兰”、“浸”、“缠”为前鼻韵母,而“饼”是后鼻韵母。 3.指名逐段读课文。 4.疏通课文脉络。 三、初读课文,初闻花香 1.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桂花的喜爱,是因为桂花很美吗?请大家找出课文描写桂花香的句子,想想作者喜爱桂花的原因。(课件出示描写桂花的句子) (1)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2)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3)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4)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5)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2.这些句子中,哪个字最能体现出桂花的香气呢?(“浸”) 3.“浸”本是指泡在液体里,在课文中也是这个意思吗? 点拨:理解词、句的意思,要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 4.是什么浸在桂花的香气里呢?浸泡时间有多长呢? (“邻居”“整个村子”“全年”) 5.从这几个词语,你读出了什么? 联系上下文理解: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理解:桂花盛开时,花香弥漫四方。不开花时,人们可以把以前晒干的桂花拿出来,做各式食品,如文中所说的桂花茶、桂花糕,除此之外,还有桂花酒、桂花元宵,等等。因为有了桂花食品,人们一年四季都能感受到桂花香甜的气息。也就是说,村里每个人每一天的生活都是浸在桂花的香气里的。 四、品读文段,再闻花香 1.对作者而言,她的童年又是如何浸在桂花的香气里的? (1)结合课文内容,我们来看看。 (摇桂花、品花茶、吃糕饼、送桂花。)

3《桂花雨》 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3.桂花雨 【教材分析】 《桂花雨》选自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是当代台湾女作家琦君的一篇作品,借助桂花这一具体事物,以细腻的笔触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与桂花相关的生活场景,抒发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童年生活无比怀念的感情。课文以桂花为主线贯穿始终,语言清新质朴,意味隽永,作者童年的快乐和思乡思亲之情像桂花的香气一样浓郁,溢满字里行间。这篇文章既应和了“一花一鸟总关情”的人文主题,又暗含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学情分析】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学习基础和习惯,能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但不能很好的整体把握课文,对课文中描写的情境感知有难度,需要老师在教学中深入浅出的引导,通过阅读进行情境的想象,通过对重点语句的把握来剖析和理解课文内容。 课文中作者那份如丝雨般的思乡情怀对于没有远离故土的五年级的孩子来说是有难度的,学生已学了两篇回忆性的文章,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听听长辈讲的关于小时候家乡生活的故事,丰富他们的感情体验,进一步体会人们的思乡情怀,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和理解,自己发现问题,并在读书、思考、讨论和交流中解决问题,掌握学习方法。 【课题】 3.桂花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的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浸、缠、挑”等字词的意思。 2.通读课文,边读边想象作者摇桂花时的情景,抓住关键词句,用心感受桂花给作者带来的美好回忆。 3.初步了解文中借助桂花这一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趣。 【教学重点】 1.抓住描写桂花香气的语句,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 1.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联系课后的“阅读链接”,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情感。 【课型】 新授课 【课前准备】 查找有关桂花的资料、搜集作者琦君的资料及有关母亲的散文、制作PPT课件。 【教学方法】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精品教学设计(2课时)

《桂花雨》教学设计 一、课文内容分析 这篇散文以“桂花雨”为题,给人以美好的遐想。伴随着阵阵芳香的桂花雨,我们与作者一起重温美好的童年时光,品味成长的滋味。 课文以“桂花”为主线贯穿始终,语言清新质朴,意味隽永,桂花雨是留在作者记忆中关于故乡最美好、最迷人的印象。全文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2自然段,描写了作者小时候最喜欢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第二部分为第3、4、5、6自然段,主要描写了作者与母亲和乡亲们一起摇桂花的事情,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亲情和乡情。第三部分为第7、8自然段,描写了作者离开家乡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时时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字里行间弥漫着作者淡淡的思乡情怀和对故乡美好生活的回忆。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识字量和独立的阅读能力。对于浅显的课文,已具备一定的赏析能力,能够从文本中把握主旨,感悟作者所要传达的思想情感。本课是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学生通过前两篇课文的学习,已为这篇课文的独立阅读,体会作者思念家乡的感情奠定了一定基础。本文是一篇散文,情感表达比较含蓄,如何让孩子读懂文本背后所蕴含的深深的思乡之情,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时,注重学生联系已有经验,采取角色扮演、对比感悟、多元对话、拓展阅读等方式引导学生在文字中体会作者浓郁的思念之情。 三、教学目标 1.认识“箩、杭”2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0个字,会写“桂花、懂得”等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桂花给“我”带来的回忆。 3.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体会作者借桂花表达的感情。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抓住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重点) 2.理解文中第4自然段和第6自然段中两个“浸”字的不同含义。(难点) 3.体会“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的深刻含义。(难点)

《桂花雨》类文阅读+同步练习(附答案)五年级上册部编语文

(统编)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类文阅读+课时练习(附答案) 类文阅读-3 桂花雨 故乡的芦苇(节选) 樊发稼 多年来令我魂牵梦萦,永远不能忘怀的,是故乡的芦苇。 是的,就是那些看来似乎很不起眼的、朴实无华的芦苇。一片片,一簇簇,碧生生,绿油油,迎着轻风,摇曳着修长的青玉似的秀枝,远看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在地平线上飘拂着,给乡村平添几分恬静和飘逸。 几乎所有的河沟,小湖,池塘,都有绿色的芦苇掩映着。 每年,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还未褪尽寒意的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diàn)青色的脑袋。它长得很快。要不了多少日子,它就可以长到几尺高,快活地舒展出它那扁平的狭长的叶子。 到这时候,我和小伙伴们最喜欢摘一片芦叶,熟练地卷成小小的哨子,放在嘴边,吹出各种悦耳的乐音。我们还喜欢用芦叶折成绿色的芦叶船。手巧的伙伴,还会从旧火柴匣上剪下小片片当作舵,安在小船的尾部,还用香烟匣里的锡纸做成小小的银色的帆。我们一个个光着小脚丫,蹲伏在河滩上,小心翼翼地各自把小船移到水面上。“开船啰!开船啰!”在一片欢呼雀跃声中,绿色的“船队”便满载着我们纯真的幻想,顺流而去…… 在那星月交辉的夏夜,我最喜欢带着弟弟到芦苇丛中抓纺织娘。纺织娘通体透明,头上长着两根细长的触须,身上裹着两片薄薄的玻璃纸似的羽翼。我们把捉到的纺织娘小心地放进小竹笼子里,怕它们饿,就塞进几朵金红色的南瓜花。然后将笼子挂在蚊帐架上,任纺织娘用好听的歌声伴我们进入甜蜜的梦乡…… (选自《故乡的芦苇》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 1.根据意思写出选文中的词语。 (1)质朴实在而不浮华。() (2)某事牵动灵魂,萦绕于梦中。形容思念情切。()

【小学教育】五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二教案(2课时11页)-2019人教部编语文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结合本单元的课文总结快速默读课文的方法,既要读得快,又要能及时捕捉有用的信息。 2.掌握阅读句子概括主要意思的方法,认识到及时概括语句的意思有助于我们加快阅读的速度。 3.体会用情景法理解成语的意思的好处,学会创设情景来理解成语的意思。 4.理解并积累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教学重点: 1.提高阅读的速度,提升概括语句、文段的主要意思的能力。 2.结合情景理解成语的意思。 3.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 课时安排:2课时 1.回顾交流学习本单元的课文时所采用的阅读方法,总结快速默读文章时应注意的问题,掌握快速阅读课文的方法。 2.品析语句,学会快速概括语句的意思的方法。 1.在阅读文章时,既要读得快,又要能及时捕捉有用的信息。 2.快速概括句子、文段的意思有助于提高阅读的速度。 一、交流平台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本单元课文时阅读课文的方法。 导语:本单元课文学习的主要要求是“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课本中安排了四篇不同体裁的文章,并在文章的开头提示了我们阅读时要注意的问题,当我们按着要求把这四篇文章读完以后,就能初步掌握提高阅读效率的方法。现在请同学们结合文章前面的阅读提示来交流一下自己阅读这四篇文章时的感受吧。

(1)就《搭石》一课展开交流。 (教师展示文章前面的阅读要求。)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记下所用的时间。读的时候集中注意力,遇到不懂的词语不要停下来,不回读。 交流示例:在读文章之前,我首先读了阅读提示,从中了解到在读这篇文章时要注意两个问题。①读的时候要集中注意力,即我们在默读的时候不仅要用眼,还要用心。读文章时要心无旁骛,紧盯着文字,要边读边想。②不要回读,即要一读到底,中途不要停顿,更不要回过头去反复地读某一句或某一段话。我们在默读的过程中难免会遇上读不准的字音和不理解的字词,对于这些内容,我们可以先略过去。待读完整篇文章之后,可能一些不理解的字词已经理解了,即使仍有不理解的,也不会对我们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有较大的影响,可以在读完全文以后再去理解其含义。 这篇文章是一篇抒情散文,共六百余字,我读完全文大概用了两分半钟。在默读的过程中,我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这个问题,读完后我了解到本文主要描述了作者的家乡人们摆搭石、走搭石的情景,我还从最后一句话中感受到作者对家乡的搭石的赞美之情。 (2)就《将相和》一课展开交流。 (教师展示文章前面的阅读要求。)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记下所用的时间。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 交流示例:通过阅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我了解到要想用较快的速度默读文章,就要尽量连词成句地读。我们在默读文章时,只能用眼睛看,不能用手指字一个个地读,不能把注意力放在字词上,而要放在对内容的理解上。在刚开始时,我们可以尝试着两三个词连读,往后慢慢连读完整的一句,甚至是整整的一行。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能单纯地为了快而一目几行,阅读的速度必须根据自己的能力而定,要以把握文章的内容为目的。经过上一课的默读训练,我自己感觉读本课时速度快多了。 这篇课文是根据《史记》中的内容改写而成的,篇幅较长,大约一千六百字,我用五分半钟读完了全文。我了解到本文主要讲了有关蔺相如和廉颇的三个小故事,感受到蔺相如是一个机智、勇敢、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人,廉颇是一个顾全大局、知错能改的人。另外,由于文中的生字和成语较多,我在阅读中也遇到了一些不理解的地方,并在这些地方都做了记号,等默读完全文后我再去解决这些问题。这样,通过默读课文,我既了解了主要内容,也解决了一些疑难。 (3)就《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一课展开交流。

最新部编(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小结.docx

一、字词盘点 1.字 (1)...难读的字 .... 嫌(xián)喙(huì)嗜(shì)澄(chénɡ) 榨(zhà)矮(ǎi)蔓(màn)睑(jiǎn)眸(móu) (2)...难写的字 .... 鹤:不要写得太宽,左边部分不要少横。 嫌:注意左右穿插,右部是“兼”。 浇:右边是“尧”,右上角没有点。 慕:下面不是“水”,不要忘记最后一点。 缠:右部较紧凑,起笔是点。 茶:下部中“”,是竖钩,不是竖。(3)...多音字 ... 澄(清澄) (澄清) 空 (空地) (夜空) 便(便宜) (方便) 鲜 (新鲜) ǎ(鲜见) 挨 (挨近) (挨打) 2.词 (1)...必须掌握的词 ...... 精巧色素配合身段生硬寻常常见忘却流线型结构青色清晨安稳 悠然黄昏恩惠美中不足散文诗播种浇水收获食品吩咐天色好处榨油爱慕成熟体面 (2)...近义词 ... 精巧~精致适宜~适合生硬~僵硬 寻常~平常忘却~忘记设计~策划 安稳~安详嗜好~爱好望哨~放哨

可惜~惋惜开辟~开拓居然~竟然 吩咐~嘱咐便宜~低廉爱慕~喜爱 盛开~怒放姿态~姿势寻找~寻觅 担心~担忧完整~完好尤其~特别 温暖~暖和茂盛~繁茂熟悉~熟识 索性~干脆淘气~调皮信赖~信任 (3)...反义词 ... 精巧→粗笨生硬→自然寻常→特殊 安稳→危急或许→一定便宜→昂贵 爱慕→厌恶希望→失望喜欢→讨厌 盛开→凋谢提前→推迟完整→残缺 成熟→稚嫩仔细→马虎舒适→难受 温暖→寒冷自在→拘束淘气→乖巧 熟悉→陌生伤害→爱护 (4)...词语归类 .... ①AABB式词语:指指点点 类似的词语:拖拖拉拉吞吞吐吐哭哭啼啼 ②ABAC式词语:飞来飞去蹦来蹦去 类似的词语:谢天谢地亦步亦趋又哭又闹 ③表示神情的成语:神气十足 类似的词语:神采奕奕炯炯有神大惊失色 ④量词:一只白鹭一幅画面一首散文诗一种鸟一盆吊兰一团绿蔓 ⑤动词:站着钓鱼埋在地里挂在枝头上伸出脑袋盖在鸟笼上躲进丛林趴在肩头 ⑥修饰词:精巧的诗粉红的朱鹭鲜红嫩绿的果实桂花的香气舒适又温暖的巢跳动的小红爪子细腻的绒毛美好的境界 ⑦与鸟有关的四字词语 鸟语花香笨鸟先飞惊弓之鸟鸟尽弓藏百鸟朝凤展翅高飞 二、佳句积累

五年级语文上册:3《桂花雨》第2课时(教案)

《桂花雨》教学方案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体会作者借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 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体会作者借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 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体会作者借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导入: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作者琦君的眼中,故乡是充满芳香的桂花雨。这芬芳的桂花,这纷纷扬扬的桂花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板书:桂花雨)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课文情景。 二、问题探究 (一)自主探究 感受“摇花乐” 1.探究任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3-6自然段,感受摇桂花的乐趣。 2.探究活动 (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文中第5自然段直接写了“摇桂花”。 (2)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语句,说一说“摇花”之前和“摇花”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 预设:从“总是缠着”问,可以看出“摇花”之前“我”急切盼望的心情;从“使劲地摇”、“喊着”等处可以看出“摇花”时“我”快乐兴奋的心情。 教师归纳点拨:这就是“摇花乐”。(板书:感受“摇花乐”)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 点拨:可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摇花”的画面,把自己想象成儿时的作者,体会她

“摇花”之前急切盼望的心情,和“摇花”的时候快乐兴奋的心情。读的时候语气应是轻松、愉快、充满期待的,要读出字里行间欢欣雀跃的感觉。 (4)整体感知“摇花乐”。 ①提问:第5自然段所写的“摇桂花”是文章的中心部分,那么围绕摇桂花,作者还写了什么?默读第3—6自然段,说说你的体会。 预设:第3自然段写摇桂花前母亲的担心,可见这件事情在母亲心中的重要地位。第4自然段写为什么必须“摇”桂花。第6自然段写桂花摇落后的享受。 ②指导朗读第3—6自然段。 点拨:要提醒学生读出母亲怕因台风而影响桂花收成的担心,收获桂花后的喜悦以及“我”的急切与兴奋。第3自然段要关注母亲的动作和语言,读出母亲担心的语气。第4自然段介绍为什么必须“摇”桂花,要在平静的语气中透露对家乡这一习俗的熟悉。第5自然段读出“我”摇花前的急切盼望与摇花时的兴奋。第6自然段要读出收获桂花后的喜悦之情。 设计意图:“摇花乐”是文章的重点部分,可在朗读与语言品析中体会作者的心情,为下一环节体会深层感情做好铺垫。 过渡:同学们,桂花纷纷落下时,像下了一场充满芳香的桂花雨,多么让人快乐啊!除了写“摇花乐”,文中还写了桂花的香气。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领略“桂花香”吧! (二)自主探究 领略“桂花香” 1.默读课文,画出文中具体描写桂花香气的语句,说一说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情感。(板书:领略“桂花香”) 预设: ✧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 的。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2.提问:联系上下文,说说这些描写中蕴含着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预设: (1)第一句前,作者先写了桂花样子的“笨”、花朵的“小”,之后笔锋一转,用了一个“可是”,突出桂花朴实外表下香气的“迷人”。这一句是在总写作者对桂花的喜爱。

五年级上优质教案—园地一部编版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本单元的生字新词,并正确运用。积累课文中的优美句段,丰富语言积累。 2.能结合阅读经验,梳理总结本单元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3.能从示例中受到启发,初步了解对比的写法在描写事物中的作用。 4.能结合不同语境,了解同一词语表达的不同意思。能从读迁移到写,根据同一词语的不同意思恰当地在不同语境中运用。 5.诵读积累咏物诗,进一步感受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对比的写法在描写事物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能结合不同语境,了解同一词语表达的不同意思。能从读迁移到写,根据同一词语的不同意思恰当地在不同语境中运用。 教学过程 一、巩固字词,背诵积累 1.亲爱的同学们,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积累,相信大家有了许多收获。接下来我们就进行闯关大比拼: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积累了哪些词语?

(1)指名说并板书,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写,集体判断正误。 (2)想一想:这些词语分别是描写什么的?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说几句话。(引导分类并运用) 2.诵读课文,积累句段。 (1)同桌互相抽查《白鹭》一课的背诵情况。 (2)填空: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使人一见()。你们看它(),等到成熟了,也不能(),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二、学习“交流平台”,梳理总结方法 1.回顾本单元学习内容,完成学习单。 2.自主阅读“交流平台”,交流阅读体会。 3.小结: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作者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在生活中,我们要乐于观察身边的事物,并有自己的感受体会。 三、初步了解对比描写的作用,仿写练习 1.读一读“词句段运用”中的句子,根据前面的学习谈一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