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3 桂花雨

第一单元第三课桂花雨

内容分析

《桂花雨》是琦君写的一篇优美散文。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箩、杭”2个生字,会写“懂、兰、箩”等10个字,理解“婆婆、

糕饼”等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

忆。

3.品读重点句子,抓住重点词语,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句

子,体会句子中蕴含的感情。

4.学习并运用结合重点语句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朗读课文,能边读边看图想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语言的韵味,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品读重点句子,抓住重点词语,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句子,体会句子中蕴含的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

(1)课前搜集关于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诗句。

(2)在文中画出2个会认字和10个会写字,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婆婆、糕饼”等由生字组成的词。

(3)课前思考下列问题:什么叫“桂花雨”?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桂花雨”?

课文为什么以《桂花雨》为题?

(4)初读课文后,思考并与同学交流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回忆。

2.多媒体课件。

教学媒体选择

图片

教学活动

合作学习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10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初识“桂花雨”,品读“桂花雨”的香。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由“雨”这个词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什么样的雨?(板书:雨)我们可以用哪些词来形容它?(课件出示相关的词语)

春雨绵绵牛毛细雨细雨如烟

蒙蒙细雨瓢泼大雨狂风骤雨倾盆大雨

2.点出课题。今天,当代女作家琦君将给我们带来一场与众不同的雨——桂花雨。(补全课题,生齐读)

3.质疑: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预设:

(1)为什么叫“桂花雨”?

(2)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桂花雨”?

(3)本文为什么以《桂花雨》为题?

4.要想把这些问题搞明白,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雨导入新课,感受桂花雨落下的情景,引导学生质疑课文内容,为下文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初读要求:

①读准字音。

②读通句子,遇到长句或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预习:分类出示生字、词语,开火车读、指名读。(针对学生的认读情况,相机引导正音,切实让学生读准字音。重点指导“浸”“缠”的读音。)懂兰箩婆糕饼浸缠茶捡

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4.学生默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

5.同学们读得都很投入,只有投入了才能有所收获。读了课文,谁能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结合文中的一句话,还可以怎么说呢?(课文主要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6.指导学生朗读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

【设计意图】在扫除阅读障碍的同时,结合课文理解词语,并且联系生活实际读好相关句子,这样的课堂才是扎实的、有效的。

三、精读感悟。

1.初识“桂花雨”。

(1)“桂花雨”是什么意思?(是指很多桂花一起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2)文中是怎么说的?(生齐读)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关注感叹号,指导学生读出对“桂花雨”的赞叹。)

(3)这是一场怎么样的“桂花雨”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词句并写上批注。

(4)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5)集体汇报:这是一场_______的桂花雨。(请用上一个词概括说一说。)

这是一场_________的桂花雨。

生1:这是一场香喷喷的桂花雨(板书:香)。

生2:这是一场快乐无比的桂花雨。(板书:乐)。

生3:这是一场难忘的桂花雨。(板书:难忘)

生4:这是一场充满思念的桂花雨。(板书:思念)

2.品读“桂花雨”之“香”。

这是一场香喷喷的桂花雨,你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的?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出示句子,引导学生交流,触摸文字的温度。

(1)课件出示: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①把这句话换个说法,变成肯定句。(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都浸在桂花香里。)

②“浸”本来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指什么?“浸在桂花香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投入的、陶醉的、忘我的、沉醉的感觉。)想象一下,十几家邻居都浸在桂花香里,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借助老师激情的语言引导学生想象,老师再小结:不论走到哪里,房前、屋后,左邻、右舍,村里、村外都会闻到桂花的香味;不论白天干活,还是晚上休息,都会闻到桂花的香味。总之,香气是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③让芬芳的桂花香飘满整个教室,飘满整个校园,飘满我们的内心,让我们都浸在这浓浓的桂花香中吧。请大家用自己的方式读出你独特的理解。

(2)课件出示: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①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用“挑”而不用“捡”。(“挑”是有选择、有目的地挑选,而“捡”只是拾取。)分别用“挑”和“捡”说一句话。

(放在文中感受词的含义,联系生活实际练习说话,这都是理解形近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意思的好方法。)

②“浸”是什么意思?在这句话里又是指什么?这里的“浸”和前面的“浸”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抓住“全年”“整个”“浸”等词体会桂花香气散发得久、散发得远、散发得广、散发得深入。)

③生齐读,读出桂花的浓香。

(3)课件出示:

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①想象一下摇落桂花时那纷纷扬扬的情景,大声喊……

②看桂花纷纷落下的图片或视频,再大声喊……

(课件出示“摇桂花”的图片)

桂花雨

③看着身边的小伙伴,边摇边大声喊……

你喊出了什么?请一起再把小作者的感受喊出来!

【设计意图】此环节围绕一个“香”字,紧扣“挑”“浸”两个字,通过品读词语、激情引读等方式,引导学生品析课文,感悟桂花香的浓郁和醉人。

作业设计

完成《核心课堂》/《一本好卷》本节课习题。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想象课文中描写“摇花乐”的情景,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

感情。

教学过程

一、精读感悟。

1.品读“桂花雨”之“乐”。

过渡:上节课我们品读了“桂花雨”的香,这节课我们继续欣赏这场奇特的桂花雨。这还是一场快乐无比的桂花雨,(师板书:乐)你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到

的?请圈画出来,说说你的理解。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出示句子,引导学生交流,触摸文字的温度。

(1)课件出示: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①指名读。说说哪些字词让你感受到“我”的乐。

②引导学生抓住“可乐了”“帮”“抱”“使劲地摇”这些词语感受作者难以言表的快乐。

③为什么说“我可乐了”?联系上下文读一读。

(引导学生读读第2自然段,知道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它的香气太迷人。使学生明白联系上下文也是读懂课文内容的一种好方法。)

④辅以表情、动作,再次朗读。

(2)课件出示: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

①引导学生抓住“大事”“总是”“缠着”这些词语,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我”盼望摇桂花时的急切心情。什么样的事是大事?“我”会怎样缠着妈妈?

②发挥想象,完成填空。

______(时间),“我”就______(动作),______地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

③师生即兴表演。

(3)现在终于可以摇桂花了,所以“我”可乐了。我们也快来和作者一起摇桂花吧。(出示“摇桂花”的动画。)师生互动采访式对话:

师:咦,你怎么这么开心,你在干什么呀?

生:摇桂花。

师:哟,瞧你乐得,你心里在想什么呢?

生:桂花真香呀!

师:快看,桂花从树上落下来了。这桂花像什么呀?

生:真像下雨呀!

师:呀,看,一些桂花落在你的头上了,有什么样的感觉?瞧,又落到了你的脖颈上,你有什么感受?哈哈,又落到了他的身上了,你又有什么感受?

生: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4)“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为什么说是“好香的雨”?引导读出“我”心中的快乐。

(5)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一下“我”现在的心情?你还知道哪些表示快乐的词?(生说,师出示课件)

欣喜若狂兴奋不已欢天喜地

兴高采烈欢呼雀跃笑逐颜开心花怒放

2.品味“桂花雨”之“思念”。

(1)这场“桂花雨”又引起了作者怎样的情思?请默读最后两个自然段,画一画,想一想。

(2)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3)品读母亲的话——“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①指名读。将这句话改成反问句。(这里的桂花再香,怎么比得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呢?)

②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③想象说话。

如果我说:“这里的水真甜啊!”母亲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我说:“这里的橘子真甜啊!”母亲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许多年过去了,我和母亲到了外地,我对母亲说:“这里的生活真好呀!”母亲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从这里,你感受到了母亲怎样的情怀?(板书:思念故乡)让学生带着这种思乡之情再读母亲的话。

【设计意图】“摇花乐”是文章的重点部分,也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段落。采用读一读、想一想、画一画、演一演、说一说等方法使孩子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心驰神往中读出情味,从而领会其精妙所在领会其精妙所在。

二、回归整体,积累拓展。

1.默读全文,想想课文为什么要以《桂花雨》为题。

2.课件出示,配乐简介作者琦君。

作者写这篇散文的时候已经是一位60多岁的老人了,自从离开家乡后,她一直不能回到生她养她的故乡,而且再也看不到她的父亲和母亲,再也看不到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再也看不到那阵阵的桂花雨……此时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怀念家乡,这就是桂花香中弥漫着的淡淡的“乡愁”。)

3.老师配乐朗诵《乡愁》。

4.交流关于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

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唐·王维《杂诗》

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3.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5.推荐阅读。

花是故乡香,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故乡的一草一木都能勾起人们对往事的回忆、对亲人的思念,因而很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思乡的名篇,如林海音的《城南旧事》、鲁迅的《故乡》、琦君的散文集《桂花雨》。请同学们在课下多读一读这些书文,到时我们再一起分享阅读心得。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阅读,帮助学生搜集更多的阅读材料,更有利于走近作者,体会作者那浓浓的思乡情。

板书设计

3.桂花雨

作业设计

完成《核心课堂》/《一本好卷》本节课习题。

教学反思

1.抓住文本。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引导学生在概括“这是一场怎样的桂花雨”的统领下,按照“香、乐、思念”的线索,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体会桂花雨香的滋味、乐的滋味、思念的滋味,最终悟出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对故乡的留恋之情。

2.多样朗读。通过抓住重点词句多读、创设情境引读、联系上下文导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在读书、思考、讨论和交流中掌握学习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同时与作者进行了心灵的对话。

3.语言表达。不失时机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演得投入,说得充分,读得到位。这样的教学,不仅让学生懂得阅读散文可以用边读书边想象画面的方法,还能帮助学生学习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表达生活的真实与亲切,为仿照“摇花乐”片段,以《________乐》为题,写一段自己的童年生活作了指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表达及朗读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桂花雨》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桂花雨》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篇一】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桂花雨》课文原文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 小时候,我无论对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父亲总是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梅花,那是木兰……。但我除了记些名字外,并不喜欢。我喜欢的是桂花。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故乡靠海,八月是台风季节。桂花开,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来台风啊!”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果让它开过了,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总要捡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琦君,选作课文时有改动。【篇二】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桂花雨》知识点 一、生字组词 懂dǒng(懂行、懂得、似懂非懂) 兰lán(玉兰、兰花、义结金兰) 箩luó(箩筐、稻箩、兜箩) 婆pó(外婆、公婆、老太婆) 糕gāo(蛋糕、糕点、年糕) 饼bǐng(糕饼、大饼、画饼充饥) 浸jìn(沉浸、浸泡、浸透) 缠chán(缠绵、缠身、胡搅蛮缠) 茶chá(茶叶、茶水、茶余饭后) 捡jiǎn(捡柴、捡起、捡破烂) 二、多音字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师用书3桂花雨

3桂花雨 教材解析 《桂花雨》以细腻的笔触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与桂花相关的生活场景,抒发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童年生活无比怀念的感情。 课文以“桂花”为主线贯穿始终,语言清新质朴,意味隽水,作者童年的快乐和思乡思亲之情像桂花的香气一样浓郁,溢满字里行间。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了作者小时候最喜欢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一句“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直接点出了桂花的突出特点,说明了桂花在自己心中的重要地位。 第二部分(第3-6自然段)写了作者童年时与桂花有关的记忆,主要写了作者与母亲和乡亲们一起摇桂花的事情,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亲情和乡情。如,“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中的两个“浸”字,韵味悠长,把无形的花香写得可感可触。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糕饼也同样香气弥漫。它的香,已不受四季的束缚,香甜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再如,写“摇花乐”的情景时,“使劲地摇”“满头满身都是桂花”展现了又香又美的桂花,像雨样纷纷扬扬落在人们身上的唯美画面,渲染了摇桂花时的热烈气氛,表达了作者的兴奋、喜悦之情。一句“好香的雨呀!”纯朴自然,桂花的香气呼之欲出,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第三部分(第7-8自然段)写了作者离开家乡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时时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这部分中,以母亲的话引起的乡情作结,点明了主题:月是故乡明,桂花当然是故乡的最香、最好,那阵阵摇落的桂花雨寄托的是作者浓浓的思乡情愁和她对童年欢乐生活的深切怀念。

本文插图描绘的是“摇花乐"”的情景。一棵老树,一个竹匾,一树浓密的叶子,一簇簇小巧精致的桂花,还有纷扬的“桂花雨”中摇花的慈母和欢呼的稚童,将故乡老院子里“摇花乐”的情景形象地再现到读者面前,有助于学生图文结合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美好。 教学目标 1.认识“第、杭”2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0个字,会写“桂花、懂得”等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桂花给“我”带来的回忆。 3.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体会作者借桂花表达的感情。 教学建议 教学本课时,可先让学生说说桂花给作者来了哪些美好回忆,梳理课文主要内容;然后以“桂花”为线索,结合具体语句,通过朗读感悟、想象画面等多种形式,体会桂花给作者带来的快乐;最后品读母亲说的话和结尾部分,体会文中的思乡之情,初步了解作者借助“桂花”抒发感情的方法。 一、理解运用 教学时,首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初读感受和印象最深的段落,再让学生根据时间、地点和人物等要素找出桂花给作者带来的美好回忆,进一步梳理课文内容:儿时在故乡与父亲赏花,独爱桂花的香气;故乡院子里,与母亲和乡亲们一起感受摇花的乐趣;迁居杭州,给母亲带桂花,忆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桂花雨。 1.借助具体语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了解课文大意后,先让学生默读课文,勾画出表现作者对桂花喜爱之情的语句,在旁边批注自己的体会,然后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3 桂花雨

第一单元第三课桂花雨 内容分析 《桂花雨》是琦君写的一篇优美散文。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箩、杭”2个生字,会写“懂、兰、箩”等10个字,理解“婆婆、 糕饼”等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 忆。 3.品读重点句子,抓住重点词语,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句 子,体会句子中蕴含的感情。 4.学习并运用结合重点语句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朗读课文,能边读边看图想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语言的韵味,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品读重点句子,抓住重点词语,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句子,体会句子中蕴含的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 (1)课前搜集关于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诗句。

(2)在文中画出2个会认字和10个会写字,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婆婆、糕饼”等由生字组成的词。 (3)课前思考下列问题:什么叫“桂花雨”?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桂花雨”? 课文为什么以《桂花雨》为题? (4)初读课文后,思考并与同学交流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回忆。 2.多媒体课件。 教学媒体选择 图片 教学活动 合作学习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10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初识“桂花雨”,品读“桂花雨”的香。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由“雨”这个词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什么样的雨?(板书:雨)我们可以用哪些词来形容它?(课件出示相关的词语) 春雨绵绵牛毛细雨细雨如烟 蒙蒙细雨瓢泼大雨狂风骤雨倾盆大雨 2.点出课题。今天,当代女作家琦君将给我们带来一场与众不同的雨——桂花雨。(补全课题,生齐读) 3.质疑: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预设: (1)为什么叫“桂花雨”? (2)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桂花雨”?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桂花雨》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桂花雨》课文原文及 教案 课文原文 春天的雨,嫩绿的树叶上落着水珠,滴成一串串。植物们长得可真快,真像个小不点的孩子。 夏天的雨,真真切切地来了,像银丝似金线,河水都要涨满了河床,小青蛙需要做梦。 秋天的雨,就像是伞一样,遮着小草小花不淋湿,屋檐下面,燕子轻飞,翅膀划过天际。 冬天的雪,洁白无瑕,落在树上,堆在屋顶,梅花含苞,等待雪莉光临,真像少女等待爱情般美丽。 雨雪来了,生活中的景物焕然一新,花鸟人物都是生命中的亲密伙伴,在生命的旅途中,风风雨雨,希望大家都能像阳光般温暖,幸福。 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四季的雨雪对世界的影响 2.学习和理解不同季节的植物和动物活动变化 3.培养对自然的敬畏和欣赏之情 教学准备 1.PPT 2.课文原文 3.习题集

教学流程 导入 教师介绍今天的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四季的雨、雪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学习 让学生大声朗读《桂花雨》的课文原文,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四季的雨对自然界的影响和人们的生活。 教学重点 1.雨雪对自然界的影响 2.不同季节的动植物活动变化 分组讨论 1.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他们自由发挥,讨论雨雪对自然界的影响,比如春雨滋润万物、夏雨涨河、秋雨喂饱庄稼、冬雪美化环境等。 2.让学生在小组中分享不同季节的动植物活动变化,以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 合作作业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几句话来描述一种季节对应的天气特点、植物生长变化或动物活动变化,并与小组成员共同探讨学习。 总结 通过此次课程,学生能够进一步认识自然界四季的变化,培养对自然的敬畏和欣赏之情。 课后任务 完成习题集上的相关题目,以进一步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课《桂花雨》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课《桂花雨》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原文】 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 小时候,我无论对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父亲总是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梅花,那是木兰……。但我除了记些名字外,并不喜欢。我喜欢的是桂花。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故乡靠海,八月是台风季节。桂花开,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来台风啊!”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果让它开过了,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总要捡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琦君,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知识点】 一、生字组词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桂花雨》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桂花雨》课 文原文及教案 【篇一】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桂花雨》课文原文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 小时候,我无论对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父亲总是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梅花,那是木兰……但我除了记些名字外,并不喜欢。我喜欢的是桂花。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故乡靠海,八月是台风季节。桂花开,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来台风啊!”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果让它开过了,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总要捡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琦君,选作课文时有改动。【篇二】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桂花雨》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箩、杭”2个生字,会写“兰、箩”等10个字,会写“桂花、木兰花”等5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本内容,说说“桂花”给“我”带来哪些美好的回忆。 4.理解句子含义,感受桂花香,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桂花雨》|部编版

3桂花雨 文本分析: 本文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之情。课文先写“我”小时候对桂花的喜爱,写为什么要摇桂花,接着主要描写了“我”帮大人摇桂花、收桂花的快乐情景,最后写“我”对童年时代“摇花乐”的怀念。作者以孩子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和纯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桂花这一场景之中。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教师在教学本篇课文时,一方面要继续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来理解文章的内容,分清文章的主次;另一方面要通过品析重点语句来体会“摇花乐”中的童趣,激发学生对自己的童年生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箩、杭”2个生字,会写“懂、兰、婆”等10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摇桂花带给作者的快乐和无穷的回味。 3.体会作者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点: 抓住“桂花香”“摇花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 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 1.会认“箩、杭”2个生字,会写“懂、兰、婆”等10个生字。理解“姿态、迷人、香飘十里”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初步感知作者小时候摇桂花的乐趣。 1.识记生字新词。 2.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层次。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有关童年的游戏图片,播放舒缓的音乐,引导学生感受童年的美好。 导语:童年是一首歌,清脆悦耳;童年是一首诗,耐人寻味。童年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同学们,你们的童年里发生过哪些趣事呢?你是不是仍然记忆犹新?回忆当时的场景,和同学分享你童年的乐趣吧! 2.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自己的童年趣事。 示例: 生:我童年里最大的快乐是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捅马蜂窝。我们用长竹竿一捅,看着马蜂像战斗机一样向我们袭来,小伙伴们有的拼命逃窜,有的赶紧趴在地上,还有胆子大的挥舞衣服与这些“勇士”搏斗……,那种刺激,那种惊险,每每回忆起来都让我热血沸腾。 生:我童年里最大的快乐是去小河边野炊。放学后,我们就飞奔回家,按照约定,各自带上各种瓶瓶罐罐,装上油盐酱醋、大米、青豆等来到小河边,然后分工忙活起来。有的搭灶生火,有的烧水,有的洗米,当然还有我们的拿手好戏——在河中捉鱼摸虾。 生:我童年里最大的快乐是在月光下捉萤火虫。吃罢晚饭,我们带上装备,追逐着那一个个发光的小精灵,小心翼翼地把它们引到瓶子中,然后封上盖子。天上的星星亮晶晶,瓶中的“星星”闪烁烁,仿佛两个晶莹的世界。 3.教师简单总结学生的发言,引入新课。 小结:看来同学们童年里的趣事真不少啊!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满满的回忆走进课文,跟随作者去体会童年的无限乐趣吧! 4.教师板书课题,理解课题。(教师板书:桂花雨。)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桂花雨(教案)

3 桂花雨 教学目标1.认识“箩、杭”2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0个字,会写“桂花、懂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桂花给“我”带来的回忆。(重点) 3.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体会作者借桂花表达的感情。(重难点) 学前准备学生预习学案反馈手册。 课 时 安 排 2 课 时教师备课课件 1.认识“箩、杭”2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0个字,会写“桂花、懂 得”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初步感知作者小时候摇桂花的乐趣。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播放舒缓的音乐,引导学生回忆童年生活,感受童年的美好。 导语:童年是一首歌,清脆悦耳;童年是一首诗,耐人寻味。童年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同学们,你们的童年里发生过哪些趣事呢?你是不是仍然记忆犹新?回忆当时的场景,和同学分享你童年的乐趣吧! 2.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自己的童年趣事。 3.教师简单总结学生的发言,引入新课。 小结:看来同学们童年里的趣事真不少啊!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满满的回忆走进课文,跟随作者去享受那一场香香的桂花雨,去体会童年的无限乐趣吧! 4.教师板书课题,理解课题。(教师板书:桂花雨。) 明确:“桂花雨”是指摇桂花时,桂花纷纷飘落下来,像下雨一样。文题充满了诗情画意,给人以美好的遐想。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作者,多媒体出示桂花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桂花。 琦君(1917—2006)现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主要著作有《烟愁》《红纱灯》《三更有梦书当枕》《细雨灯花落》《留予他年说梦痕》《琦君寄小读者》《七月的哀伤》《橘子红了》等。 桂花也称木樨(xī)。属木樨科常绿乔木。最高可达18米,树冠卵圆形。叶片呈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花簇生,黄色或白色,极香,花期在中秋时节。核果椭圆形,蓝紫色,翌年夏初成熟。桂花树是城市绿化的重要树种。桂花可制糕点、糖果,还可酿酒、入药。 2.学生听音频朗读,学习朗读的技巧,注意朗读中语气、节奏的变化。 朗读指导:本文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反映出纯真的童趣、纯朴的情感。朗读的基调是深情昂扬的,语气是亲切自然的,语调是清新上扬的。 3.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圈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 4.同桌交流圈画的内容,借助工具书弄清字音、词义。 5.教师检测学生字词掌握情况。 (课件出示。) (1)读准字音。 易读错的字:“兰、箩”是边音的字,“缠”是翘舌音的字,“浸”是前鼻音的字,“饼、杭”是后鼻音的字。 (2)认清字形,区分容易写错、记混的字。 识字方法:“兰、箩、糕、饼、缠、茶”等字可以结合相关图片进行识记,“浸、捡、杭”等字可以利用形近字来区分。 6.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消化字词知识。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桂花雨》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桂花雨》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 《桂花雨》教学教案篇一 《桂花雨》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文中弥漫着作者淡淡的思乡情绪和对桂花完美的回忆。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在设计时我尽量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线,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和理解课文资料。 上完课后,我发现许多不足之处,反思如下: 一、品析重点词语教学上的不足 在介绍桂花的“香”这一特点时,孩子们都找到了“可是桂 花的香气太迷人了。”、“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1、“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这几个描述桂花香的句子。我准备抓住重点字词,经过品读感悟的方式让孩子们比较得出哪里的桂花更香,但孩子们的品读并不到位,也没有发现明显的区别。这一个环节的效果没有到达。 二、时间把握不够准确,品读“摇花乐”资料草草收常 在前一部分介绍桂花香的特点时,由于孩子经过理解重点字词和比较阅读后,没有得出杭州的桂花比家乡的桂花更香的特点,所以之后又用了一大部分时间去弥补这个问题,以致在后面体会“摇花乐”时,显得仓促。 在本节资料中,“缠”字写出了作者的急切心境,“使劲”、“喊”写出来了摇桂花的'乐趣,同时反映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可当时由于时间仓促,我只是让孩子们抓住重点字词一读带过,并没有采用课前准备的“用回忆生活、联系生活的方法来引导学生体会词语包含的情感。” 三、朗读形式单调。 本节课中孩子们朗读的形式仅有齐读、小组读和自由读的三种方式。而这样的朗读形式很明显不利于孩子们对文本的理解和吸收,更谈不上到达以读促悟的效果。 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也观察到了有一部分孩子很想站起来挑战他人或小组的冲动,可我却忽略了这一点。而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也采用过这种挑战式的朗读,效果甚好。 四、教师灌输得太多,孩子们自我表现的机会甚少。 有人说,语文教学应当少一点知识的灌输,少一点理性的分析,把教学重点转移到指导并帮忙学生“揣摩、品味、理解、吸收”语言上来,这是语文教学本体的回归。而我在这一节课中明显犯了这个“大忌”。 在讲到“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和“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的这两个句子时,我让学生讲了“浸”字的本意,也讲了在文中的意思。我想,我还能够尝试让孩子们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代替“浸”字,经过自主的比较、揣摩和朗读,体会词语的含义,同时还能够培养孩子们推敲词语的良好语言习惯。 以上问题,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自身教学基本功不够扎实,才导致本节课出现那么多的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必须会认认真真练好基本功,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节语文课,避免类似情景再次发生。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桂花雨》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认识“箩、杭”这两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0个生字,理解“至少、完整”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情感。 3.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思乡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桂花雨》教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桂花雨》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桂花雨》教案 《桂花雨》是一篇美丽的记事抒情散文。课文记叙了“摇桂花”等童年趣事,抒发了对欢乐的童年和家乡的深切怀念。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桂花雨》教案,欢迎大家参考阅读,盼望能够关心到大家!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桂花雨》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词、朗读、想像等方法体会其文中“浸”“全年”等用词的精妙,解读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沟通,透过语言文字体会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过程】 一、激发认知冲突,营造阅读期盼,初解课题 1、激发认知冲突,营造阅读期盼,一解课题《桂花雨》: 师: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女作家琦君的一篇文章,一起读课题──《桂花雨》。题目把桂花和雨这两个看似毫不相干的事物放在一起,你想到了什么?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1页/共14页

自由读课文,读完课文想一想在你的脑海里留下了什么?(动笔划一划,写一写。) 读完沟通(预设:花香、摇花乐或者一份情。) 二、共享“摇花乐”和“花雨美”,再解课题 1、点题,定格摇花乐,指读语段(第五段): 指名读,读正确,读流利 2、谈感受,定位句子: 哪些句子给你带来了这样的感觉,指名尝试情感朗读。 3、老师创设情境,同学想像: (出示图片,配乐)同学们,让我们置身在桂花树下,满树的桂花竞相开放,看着树上星星点点的桂花。让我们一起来摇桂花,我们用劲地摇着桂花树,尽情地摇着桂花树。摇啊摇啊,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对同学引导:桂花像什么一样落下来?落在哪里?对“满头满身”“这下”等词作一个回文。) 4、指导练习情感朗读: 来,就带着这样的一份感觉,再有滋有味地再读读这几句话。 (自由读。) 引:用你的朗读与大家一同共享摇花的欢乐,共享这场桂花雨的漂亮。

2023年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教案

3 桂花雨 【教学目标】 1.认识“箩、杭”2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0个字,会写“桂花、懂得”等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桂花给作者带来的回忆。 3.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体会作者借桂花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体会作者借桂花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箩、杭”2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0个字,会写“桂花、懂得”等4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说出桂花给作者带来的回忆。 【教学过程】 板块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1.谜语导入,板书课题。 (1)课件出示谜语:八月放异香。(打一花卉名) 引导: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桂花有什么印象。 (2)板书课题:桂花雨。 2.想象情境,理解课题。 看到这个课文题目,你会想到什么情景?“桂花雨”是什么意思?用文中的句子说一说。(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3.补充材料,简介作者。 (1)桂花雨给作者琦君的童年生活增添了许多难忘、美好的回忆。作者将这些美好

的回忆记录于笔端,写成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桂花雨》。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位作家吧! 课件出示: 琦君(1917—2006),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县瞿溪乡人(今 浙江温州市瓯海区)。当代女作家。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 作品40余部,主要著作有《永是有情人》《水是故乡甜》《万水千 山师友情》《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 活》《母亲的金手表》等。 (2)指名学生读作者简介。 【设计意图】以谜语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强化对桂花的“香”这一特点的认识。接着,根据课题,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桂花雨”的情境,感受桂花飘落的美。优美情境的创设,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学习的期待。 板块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指名轮流读课文,随文正音识字。 (2)自由朗读课文,同桌互相检查读得是否正确、通顺。 2.默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根据时间、地点和人物等要素,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 (2)引导交流,梳理课文内容。 预设:第1~2自然段写作者儿时在故乡与父亲赏花,独爱桂花的香气;第3~6自然段写作者在故乡院子里,与母亲和乡亲们一起摇桂花的事情;第7~8自然段写作者迁居杭州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时时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 【设计意图】初读环节,设计了“三读”课文。一读课文,指导学生把课文字音读准;二是让同桌互读课文,旨在把课文读准确、读流利;三是默读,思考课后第一题这一中心问题,引导学生梳理课文主要内容。三次读,读的目的清晰,有层次。 板块三自主识字,抄写词语 1.学习要求会认的字。 (1)字理识字,学习“箩”。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3课《桂花雨》优秀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3课《桂花雨》优秀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金秋十月,桂花盛开,桂花走进了许多大诗人的诗篇,也走进了作家琦君的童年。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桂花雨》。我将从教材、学情、模式、设计、板书、评价与反思、开发等七个方面来解读这篇课文,下面让我们跟随作者琦君一同回到那阔别多年的故乡,一同踏进那魂牵梦绕的旧宅院。 一、说教材 《桂花雨》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3篇课文。该单元以"思乡"为主题展开,单元里的几篇课文体裁不同,但表达方式相同,都是通过具体事物,表达浓郁的思乡情感。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展示平台、日积月累,都是对本单元主题的的深华与延伸。本课以“桂花雨”为题,“桂花香”为线索,写出了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之情。文章清新自然,感情丰富真挚,容易牵起学生思绪。 依据课课标要求、文内容、学情特点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内化、积累优美语言。 3.体会感情,领悟并模仿感情表达的方法,继续深化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 1.抓住重点句子,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丰富阅读积累,

提高语文素养。 2.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去理解乡愁的内涵,是本节课着力突破的难点。 二、说学情 五年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学习能力较强。大部分学生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本篇课文情感真挚,字里行间弥漫着桂花一样芬芳浓郁的思乡情愫和淡淡乡愁。但对于一直与亲人在一起的孩子们,想要理解乡愁,还需与文本进行深入地对话和交流。因此学习本组课文时,应该从学生现有的经验出发,以读代讲,充分挖掘文本,引导学生感受、认识,通过对文本的品悟,体会蕴藏的思想感情。 另外五年级的学生具有初步默读文章的能力,喜欢通过自己的观察,体验了解生活,也学习了一些理解词句含义的方法,本节课将继续训练这方面的能力。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体现这十六个字:读声朗朗、议论纷纷、高潮迭起、读读写写。针对以上教学思想,结合本课特点和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抓住现有经验,充分挖掘文本,以读代讲,引导学生感受、认识,品悟文本,体会感情。结合课文内容和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基础、能力现状,依据新课标对本学段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三、说模式 整合式语文主题教学法是以教材为主体,以单元为整体,以六大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桂花雨》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桂花雨》 课文原文及教案 【篇一】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桂花雨》课文原文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 小时候,我无论对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父亲总是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梅花,那是木兰……但我除了记些名字外,并不喜欢。我喜欢的是桂花。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故乡靠海,八月是台风季节。桂花开,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来台风啊!”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果让它开过了,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

好香的雨呀!”"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总要捡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琦君,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教学目标】 1.认识“箩、杭”2个生字,会写“兰、箩”等10个字,会写“桂花、木兰花”等5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本内容,说说“桂花”给“我”带来哪些美好的回忆。 4.理解句子含义,感受桂花香,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精]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桂花雨》知识点整理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桂花雨》知识点整理 《桂花雨》的作者琦君,是当代台湾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温州人。桂花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花开是香气浓郁,园艺品种繁多,最具代表性的有金桂、银桂、丹桂、月桂等。作者通过描写儿时帮助大人摇桂花的美好回忆,抒发了作者对家乡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一、生字组词 懂dǒng(懂事、懂得、似懂非懂) 兰lán(玉兰、兰花、气质若兰) 箩luó(箩筐、稻箩、兜箩) 婆pó(外婆、公婆、老婆婆) 糕gāo(蛋糕、糖糕、年糕) 饼bǐng(糕饼、月饼、画饼充饥) 浸jìn(沉浸、浸泡、浸透) 缠chán(缠绵、缠绕、胡搅蛮缠)

茶chá(茶叶、新茶、茶余饭后)捡jiǎn(捡柴、捡起、捡东西)二、多音字 盛chéng (盛饭)shèng (盛开) 担dān(担心)dàn(重担) 挑tiāo(挑选)tiǎo(挑战) 三、近义词 故乡一家乡盛开一开放欣赏一观赏姿态一姿势担心一担忧 四、反义词 盛开一凋谢仔细一马虎担心一放心完整一残缺新鲜一陈旧 五、理解词语 指指点点:指出来使人知道;点明。姿态:姿势;样儿。 缠着:缠绕、纠缠。

迷人:使人陶醉;使人迷恋。 台风:发生在太平洋西部海洋和南海海上的热带气旋,是一种极强烈的风暴。纷纷:(许多人或事物)接二连三地。文中指桂花往下落的样子。 香飘十里:形容香气浓郁,传得很远,很香。 六、句子解析 1.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作者将桂花树的样子与梅树进行对比,突出桂花树没有梅树姿态优雅,再从“不开花”“开花”两个方面来说明桂花的平淡无奇,然后笔锋一转,点出“我”喜爱桂花的原因———香气迷人。 2.“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一个“浸”字写出了桂花的香气不是一缕,而是弥漫在空气中,人们好像就浸泡在桂花的香气里。“浸”字将桂花香无处不在展示得淋漓尽致。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喜爱桂花的感情。 3.“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类文阅读-3 桂花雨附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类文阅读-3 桂花雨 故乡的芦苇(节选) 樊发稼 多年来令我魂牵梦萦,永远不能忘怀的,是故乡的芦苇。 是的,就是那些看来似乎很不起眼的、朴实无华的芦苇。一片片,一簇簇,碧生生,绿油油,迎着轻风,摇曳着修长的青玉似的秀枝,远看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在地平线上飘拂着,给乡村平添几分恬静和飘逸。 几乎所有的河沟,小湖,池塘,都有绿色的芦苇掩映着。 每年,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还未褪尽寒意的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diàn)青色的脑袋。它长得很快。要不了多少日子,它就可以长到几尺高,快活地舒展出它那扁平的狭长的叶子。 到这时候,我和小伙伴们最喜欢摘一片芦叶,熟练地卷成小小的哨子,放在嘴边,吹出各种悦耳的乐音。我们还喜欢用芦叶折成绿色的芦叶船。手巧的伙伴,还会从旧火柴匣上剪下小片片当作舵,安在小船的尾部,还用香烟匣里的锡纸做成小小的银色的帆。我们一个个光着小脚丫,蹲伏在河滩上,小心翼翼地各自把小船移到水面上。“开船啰!开船啰!”在一片欢呼雀跃声中,绿色的“船队”便满载着我们纯真的幻想,顺流而去…… 在那星月交辉的夏夜,我最喜欢带着弟弟到芦苇丛中抓纺织娘。纺织娘通体透明,头上长着两根细长的触须,身上裹着两片薄薄的玻璃纸似的羽翼。我们把捉到的纺织娘小心地放进小竹笼子里,怕它们饿,就塞进几朵金红色的南瓜花。然后将笼子挂在蚊帐架上,任纺织娘用好听的歌声伴我们进入甜蜜的梦乡…… (选自《故乡的芦苇》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 1.根据意思写出选文中的词语。 (1)质朴实在而不浮华。() (2)某事牵动灵魂,萦绕于梦中。形容思念情切。() 2.“小心翼翼”是形容。在画线句子中,这个词语表现了。 3.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 4.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回忆了与故乡的芦苇有关的哪些事?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5.读了这篇文章,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呢?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桂花雨》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桂花雨》课文 原文及教案 【篇一】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桂花雨》课文原文 中秋节前后,正是家乡桂花盛开的季节。 小时候,我无论对什么花,都不懂得观赏。父亲总是指教导点地告知我,这是梅花,那是木兰……但我除了记些名字外,并不喜爱。我喜爱的是桂花。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势。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认真地在树丛里查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家乡靠海,八月是台风季节。桂花开,母亲就开头担忧了:“可别来台风啊!”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奇。假如让它开过了,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

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抓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用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总要捡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家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_____________ 本文琦君,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篇二】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桂花雨》教案1 【教学目标】 1.熟悉“箩、杭”2个生字,会写“兰、箩”等10个字,会写“桂花、木兰花”等5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 第3课 桂花雨 类文阅读 有答案

第3课桂花雨类文阅读 知识点: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一、课内阅读 (一)(2023秋·四川成都·五年级统考期末)课内阅读。 桂花雨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座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就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看赏)桂花。回家时,总要(带捡)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1.从文中括号里选择恰当的字,用“√”标出来。 2.这段文字中哪个词最能表现出桂花非常香? 3.在文中用“”画出一个夸张句。 4.对文中最后一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的香气的确胜过了杭州小山上的桂花。 B.母亲与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有着情结,因此,家乡的桂花香过了杭州小山上的桂花。 C.家乡的桂花树是自己栽的,天天能闻到桂花香,杭州小山上的是供大家欣赏的,不是总能闻到,所以家乡的桂花香。 5.最后一段中的“又”字说明了什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桂花怎样的情感?

【答案】 1.处才赏捡 2.香飘十里 3.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4.B 5.“又”字说明了不止一次地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桂花的深深怀念。【解析】 1.考查选字填空。 座:多用于较大或固定的物体。处:置身在(某地、某种情况等)。指杭州的一个地方用“处”。 就:完成;确定。才:表示只有在某种条件下然后怎样。表示花开时会香飘十里用“才”。 看:使视线接触人或物。赏:欣赏;观赏。形容欣赏桂花,用“赏”。 带:随身拿着;携带。捡:拾取。指拾取桂花,用“捡”。 2.考查提取关键信息。香飘十里:形容香气浓郁或香气传得非常远、非常香。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桂花非常香。 3.考查寻找关键句子。“桂花雨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采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桂花的香味。这里的十里是虚指,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十里。 4.考查理解句子的意思。“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意思是母亲家乡的生活离不开桂花,家乡院子里的那棵桂花树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桂花是没有区别的,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5.考查分析字词的含义和体会思想感情。用了比喻手法。这个“又”字说明作者不止一次地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只是这次母亲的话使他又一次想起。淡淡的一句话,却传递出了作者对故乡桂花的深深怀念。家乡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乐连在一起的,那种“摇花乐”和桂花雨已植进了他的生命,成为他幸福童年的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记忆。 (二)(2022秋·全国·五年级专题练习)课内阅读。 桂花雨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座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就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看赏)桂花。回家时,总要(带捡)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在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11.由文中母亲的话,我想到的故乡最有特点的事物是。

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字词解析

《桂花雨》字词分析 【词句分析】 1.“桂花绽放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起码前后十几家街坊,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个村庄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桂花不单花开时香,晾干了沏茶、做饼也同 样香气洋溢。桂花,永久香在人们的内心。它的香,已摆脱了季节的约束,甜美了四时,也 甜美了人们的生活。 2.但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事实上,是否是像母亲说的这样呢? 我们不如看一看课文中的这些句子:“杭州有处小山,所有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那么,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怎么样呢?“桂花绽放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起码前后十几家邻 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明显,从香气上看,是没有区其他,甚至小山上由于树多,更 显得浓烈。 那,为何母亲要这样说呢?“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母亲这句朴实的话,与“月是故土明”一模一样。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 花,体验着馈送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所有 空间。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唯我的,是母亲生活以致生命的一部分,还会有什么能 够代替它呢?桂花是没有区其他,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划分桂花,而是用感情在体会它 们。一亲一疏,感觉自然就泾渭分了然。 3.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土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我们不可以忽视这个“又”字。这个“又”字说明作者不只一次地想起故土童年时代的“摇 花乐”和桂花雨,不过此次母亲的话使他又一次想起。淡淡的一句话,却传达出了作者对故 乡桂花深深的。家乡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乐连在一同的,那种“摇花乐”和桂花 雨已植进了他的生命,成为他幸福童年的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记忆。这唯恐是作者难忘家 乡桂花的真实原由。 【词语理解】 姿态:姿势。课文中说桂花树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是说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如梅树姿 势优雅漂亮。 浸:课文指桂花的香气浓烈,向周围洋溢,村庄像被泡在桂花的香气里似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