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质量体系主要要素控制

工程项目质量体系主要要素控制
工程项目质量体系主要要素控制

工程项目质量体系主要要素控制

工程项目质量体系主要要素控制

1 物资采购

(1)做好市场调查,对物质供应商进行评审,从中选择几个生产管理好、质量可靠的厂家或供应商作待定的供货包方,并列入档案。

(2)从待定的分承包方产品中取样试验。

(3)试验合格后,进行比较,从中选择最优厂家,经项目经理认定作为合格的分承包方,建立供货关系。

(4)建立分承包方档案,随时掌握生产状况的质量控制,促使提供稳定合格产品,否则重新认定合格的分承包方。

2 供应商提供产品的控制

(1)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必须符合工程设计、技术规定的要求。

(2)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如有不符合规定者,及时通知供应商派人处理。

(3)对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应作好标识和保管,并作好记录,保证可追溯性。

(4)质安部负责对供应商提供产品的检验和试验。

3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

(1)用于工程上的原材料及主要辅助材料经检验和试验合格后,存放在指定地点,悬挂标牌进行标识,对其有效期作好记录;对检验或试验不合格的材料,应退出施工场地,避免误用。

采购的主要材料应有产品技术资料,采购前送监理工程师认可,取样检验时,请监理工程师参加。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每道工序、每个部位、分项、分部工程及单位工程的标识用质量检查证和质量记录来载明。

产品标识记录和控制由工序技术人员、领料员、材料员、试验员及质检员进行实施,以确保根据产品标识,实现对工程质量形成过程、状态的追溯。

对关键部位和特殊工序施工控制应请监理工程师到场监督。

4 施工过程控制

(1)严格执行ISO9001(GB/T 19002)系列标准,并根据本标段工程的合同要求,补充完善质量保证体系,保证工程质量优良率达90%以上。

(2)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总工程师和质检总工程师为副组长,经理部各部门和各项目队负责人为组员的创全优领导小组,主持和组织项目创优活动,实行总工程师质量总负责,质检总工程师全过程把关,质量管理工程师专职监察,各单项工程和施工工序、工艺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质量责任制,把创优落实到人头和各项具体工作中,做到分层把关,层层包干。

(3)运用全面质量管理原理,抓好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开工前即组织技术人员及有关管理人员、生产骨干熟悉设计标准和相关施工规范,制定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的同时,一并制定施工细则和质量措施。施工中,首先把好技术标准关,作好技术交底;其次抓好测量复核和试验检验;第三,严格施工纪律和劳动纪律,严格各工序质量检验和控制,确保工程一次合格,一次成优。

(4)认真执行质量管理制度,把施工图审签制、技术交底制、质量自检、复检、终检”三检制”、隐蔽工程检查签证制、安全质量检查评比奖罚制、验工计量质量签证制、分项工程质量评定制、质量事故(隐患)报告处理制等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制度,落实到施工活动中去,使质量控制做到群众结合、上下结合、内外结合、贯穿施工全过程。

(5)开展技术培训,组织技术攻关,解决质量管理中的难点,对本项目工程中挖填土

方、砌石、抛石等关键部位,分别成立QC 小组和技术攻关小组,解决施工技术难关,确保工程创优。

(6)坚持”预防为主,检验把关”相结合的方针,加强对原材料、中间产品质量的检验,杜绝不合格材料在工程中使用,按规定及时检验砂浆强度和回填土密实度,据以指导配合比调整或改进施工工序,达到结构工程内实外美。

(7)工程质量、工作质量与分配挂钩,质量不合格的,不能计产量,不准验工,出了质量事故,按有关文件予以处罚,将优良工程质量奖奖励给施工中表现好的施工班组和个人。

5 检验和试验

(1)进场材料必须具备材料批次出厂合格证明。重要材料检验试验报告应由取得国家专门机构认定的检测站出具,并将试验报告送监理单位审批。

(2)施工过程检验和试验即工序的检验和试验,实行” 三检制”,即自检、复检、终检。只有”三检”合格,才能进入下道工序,当监理有规定时,按监理规定办。

6 不合格品的控制

(1)对不合格原材料、不合格半成品及不合格成品(工程)要进行有效控制,确保不合格的材料不投入使用,不合格产品不转序、不交付。

(2)在施工中若发现不合格原材料、不合格半成品、成品要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以满足其使用功能。

(3)在施工中若发现质量事故,坚决按”三不放过”原则进行处理。

7 纠正和预防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全面贯彻以预防为主的原则,有效地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防止发生不合格产品。

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质量事故或质量通病,应立即停工,并通知现场工程师,分析原因,找出可能出现的影响因素,归纳出主要影响因素,再针对主要影响因素制订相应的纠正措施,并责成专人负责执行,专人检查,限期完成。

对重大工程质量事故,应立即停工,报告上级机关和建设单位,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8 质量记录质量记录是提供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和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真实、准确的依据。因此,质量记录按规定要求做到真实、准确、及时、

完整。质量记录严格按施工合同要求建立,并指定专人进行填写和填报。质量记录由技术部门归档管理,项目经理部每月组织相关业务部门进

行监督检查,以确保质量记录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感谢您的阅读!

质量体系要素职责分配

质量体系要素职责分配 建立从项目经理、施工队长到操作工人的岗位质量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职责,管生产必须管质量,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以实行优质优价政策,将经济效益与质量挂钩。 项目经理职责 项目经理是项目工程质量保证的第一责任人,在合同环境下受集团公司法定代表人委托,并代表其向顾客提出质量承诺。 组织开展质量体系活动,确立项目质量目标,组织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贯彻执行国家方针、政策、法规,坚持全面质量管理,推进各项质量活动开展,确保产品质量稳定提高,满足顾客需要,不断争创名牌工程。 组织向顾客提供质量依据,处理顾客提出的有关质量方面的要求。 负责对工程项目进行资源配置,保证质量体系在工程项目上的有效运行及所需的人、财、物资源的需要。 贯彻实施集团公司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制定项目质量规划及实施计划,监督检查计划执行情况,对不符合质量的部门工作进行考核和评价。 项目副经理职责 受项目经理委派负责生产、安全及施工现场管理。 按审定的施工组织设计组织施工;按ISO9000系列抓好

质量管理,认真组织QC小组活动;认真落实安全措施,按主管部门要求抓好安全生产;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结合生产实际开展科技创新,遵守测量、试验等专项工作规范;根据建设单位的工期要求组织施工,工期、形象进度满足建设单位的要求;管好用好机械设备,提高设备的完好利用率,认真组织劳动竞赛活动;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上级的规章制度、措施、办法和决定。 总工程师职责 受项目经理领导。对全项目工程质量、施工技术、计量测试负全面技术责任,指导施工队、工程技术人员开展有效的技术管理工作。 在集团公司和有关业务部门指导下,提出贯彻改进工程质量的技术目标和措施,负责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及先进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负责组织对工程项目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及质量计划进行编制及批准后的实施。对不合格品及其纠正、预防措施进行审核。解决工程质量中有关技术难题,并协助项目经理解决工程质量中的关键技术和重大技术难题,督促检查各项质量规划的实施。 工程管理部职责 负责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控制,制定施工技术管理办法。

公司质量体系控制程序--文件控制程序

文件控制程序 版本号: B 修改码: 0 LC/CX-7.5.3-07 1目的 本程序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制、审批、发放及更改的管理,并规定了文件的标识、归档、保护、电子文档的管理和处置要求,确保各相关场所所用文件为有效版本。 2 范围 适用于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所有文件的控制。 3 职责 3.1质量管理部是《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编制、审批、发放、存档、回收及销毁。 3.2 人力资源部负责制定公司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3.3管理者代表负责审核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及公司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总经理进行批准。 3.4质量管理部负责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所需的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和控制。 3.5质量管理部负责公司管理类文件的发布及归档保存;各主管部门负责相关管理类、技术类文件的编制,并组织评审,分管副总经理批准。 3.6各部门负责本部门文件的日常管理,确保文件的有效性。 4、程序 4.1 公司文件的分类及保管 公司文件分四个层级予以控制,分别为: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执行文件、记录表单。 4.1.1 第一层级文件:《质量手册》,由质量管理部备案保存。 4.1.2 第二层级文件:程序文件,由质量管理部备案保存。 4.1.3 第三层级文件:支持性文件,包括管理类文件:如管理制度、管理规定等;技术类文件:如检验规程、操作规程、技术标准、作业指导书等;管理类文件由质量管理部备案,技术类文件由技术部档案室备案。 4.1.4 第四层级文件:质量记录表单,记录格式编制及修改按本程序进行控制,一般随相关文件一同审批。记录格式填写后形成的记录,依据《记录控制程序》进行管理。 4.2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号 4.2.1 质量手册

质量管理体系基本原理和术语

员工教育训练教材 质量管理体系——基本原理和术语、质量管理原则(以下为八项质量管理原则) a)以顾客为中心 b)领导作用 c)全员参与 d)过程方法 e)管理的系统方法 f )持续改进 g)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h)互利的供方关系 、质量管理体系:(本标准适用于) a)通过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寻求优势的组织。 b)对能满足其产品要求的供方寻求信任的组织。 c)产品的使用者。 d)就质量管理方面所使用的术语需要达成共识的人们(如:供方、顾客、行政执法机构)e)评价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或依据IS09001的要求审核其符合性的内部或外部人员和机构(如:审核员、行政执法机构、认证机构)。 f)对组织质量管理体系提出建议的内部或外部人员。 g)制定相关标准的人员。 、术语和定义 一)有关质量的术语 1.质量:产品、体系或过程的一组固有特性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要求的能力。 2.要求:明示的、习惯上隐含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3.质量要求:对产品、过程或体系的固有特性的要求。 4.等级:对功能用途相同但质量要求不同的产品、过程或体系所作的分类或分级。 5.顾客不满意:顾客对某一事项未能满足其需求和期望的程度的意见。 6.顾客满意:顾客对基本一事项已满足其需求和期望的程度的意见。 7.能力:组织、体系或过程实现产品并使其满足要求的本领。 二)有关管理的术语

1.体系(系统):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 2.管理体系: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 3.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 4.质量方针:由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与质量有关的组织总的意图和方向。 5.质量目标:与质量有关的,所追求的作为目的的事物。 6.管理:指导和控制组织的相互协调的活动。 7.最高管理者:在最高层指导和控制组织的一个人或一组人。 8.质量管理:指导和控制组织的与质量有关的相互协调的活动。 9.质量策划: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设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作业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其质量目标。 10 .质量控制: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达到质量要求。 11 .质量保证: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对达到质量要求提供信任。 12.质量改进: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提高有效性和效率 13.有效性:完成策划的活动并达到策划的结果的程度的度量。 14.效率:得到的结果与所使用的资源之间的关系。 三)有关组织的术语 1.组织:职责、权限和相互相关关系得到有序安排的一组人员及设施。 2.组织结构:人员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的有序安排。 3.基础设施:组织永久性的设施和设备系统。 4.工作环境:人员作业时所处的一组条件。 5.顾客:接收产品的组织或个人。 6.供方:提供产品的组织或个人。 7.相关方:与组织的业绩或成就有利益关系的个人或团体。 四)有关过程的产品的术语 1.过程:使用资源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的系统。 2.产品:活动或过程的结果。 3.服务:无形产品在供方和顾客接口处完成的至少一项活动的结果。 4.软件:由承载媒体上的信息组成的知识产品。 5.外供产品:提供给组织外部顾客的产品。 6.项目:由一组有启止时间的、相互协调的受控活动所组成的特定过程,该过程要达到符合规定要求的目标,包括时间、成本和资源的约束条件。 7.设计与开发:将要求转换为规定的特性和产品实现过程规范的一组过程。 8.程序:为进行基本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

质量体系文件控制管理办法

Q/GDHX 质量体系文件控制管理办法 广东海信电子有限公司有限公司发布

质量体系文件控制管理办法 1 目的和范围 1.1通过对质量管理体系所要求文件的编制、审核、批准、发布、传递和变更进行控制,保证文件正确性、完整性、系统性和可追溯性。 1.2本办法规定了广东海信电子有限公司质量体系文件管理的内容和要求。 1.3本办法适用于广东海信电子有限公司质量体系文件的控制管理。 2 职责和权限 2.1质量部负责组织广东海信电子有限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发布和日常管理。 2.2广东海信电子有限公司各部门负责与本部门业务相关的二级文件和三级文件的编制和日常管理。 3 文件的管理和控制 3.1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发布流程

3.2管理体系文件分类及审批 3.2.1文件分类 质量手册 一级文件:质量手册 二级文件:文件中的流程涉及3个及以上部门业务的流程规范类文件。 三级文件:涉及两个部门,或本部门业务的操作规范类文件。 3.2.2文件的拟制审批 3.3文件的编号规则 3.3.1质量体系文件编号 Q/GDHX G/Z XX XX XX — XXXX 文件发布年份号 标准顺序号 标准类别号 部门代码 质量体系(G一级、二级)(Z三级) 广东海信代号 企业标准代号 3.3.2编号说明:企业标准编号中,大写汉语拼音字母(组合)及XX组合分别代表:Q- 企业标准;GDHX-广东海信;G-管理办法(一级、二级文件),Z-操作规程(三级文件); 部门代码(根据部门简称确定);标准分类号(质量管理体系为03);标准顺序号(从01开始编号,各部门按顺序编制);文件发布年份号(文件发布的年份)。 3.4 文件的发放控制 3.4.1 电子版文件的受控发放 a)公司业务操作统一采用电子版文件,电子版文件发布在公司局域网上,共享范围为公 司全体员工; b)以电子版本(公司局域网)发行的体系文件,权限设置必须是只读,不允许编辑或下载;

公司质量体系控制程序-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版本号: B 修改码: 0 LC/CX-9.3-30 1目的 评价产品改进的机会和质量管理体系变更的需求,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变更的需求,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及产品的一致性。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和强制性产品认证体系的全过程。 3 术语和定义 无 4 职责 4.1总经理主持管理评审活动。 4.2 管理者代表负责向总经理报告体系的运行情况。 4.3质量管理部负责评审计划的制定,收集并提供管理评审所需的资料,编写相应的管理评审报告,负责对评审后的纠正措施进行跟踪和验证。 4.4各相关部门负责准备、提供与本部门工作有关的评审资料,并负责管理评审中提出的相关纠正、措施的实施。 5 程序 5.1管理评审策划 5.1.1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管理评审,可结合内审后的结果进行,也可根据需要安排。 5.1.2每年管理评审的主要内容应包括:评审时间、评审目的、评审范围、评审重点、评审部门及人员、评审依据、评审内容等。 5.1.3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增加管理评审频次: a) 公司组织机构、产品范围、资源配置发生重大变化时。 b) 发生重大质量事故或用户关于质量有严重投诉或投诉连续发生时。 c) 当法律、法规、标准及其它要求有变化时。 d) 市场需求发生重大变化时。 e) 即将进行第二、三方审核或法律、法规规定的审核时。 f) 质量审核中发现严重不合格时。 5.2 管理评审输入

管理评审输入应包括与以下方面有关的当前的业绩和改进的机会: 5.2.1审核结果:包括第一方、第二方、第三方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产品质量审核等结果; 5.2.2顾客和相关方的反馈:包括满意程度的测量结果及与顾客沟通的结果等; 5.2.3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状况: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及产品的一致性;5.2.4质量管理体系的所有要求:包括过程的绩效和产品的符合性、一致性,包括过程、产品监视和测量的结果; 5.2.5不合格和纠正措施的状况:包括对内、外部审核和日常发现的不合格项采取的纠正措施的实施及其有效性的验证结果及以往管理评审的整改情况; 5.2.6供应商的供货绩效:包括产品质量和服务等; 5.2.7资源的充分性; 5.2.8风险和机遇采取措施的有效性; 5.2.9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各种变化,如法律法规的变化,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更新等。 5.2.10不良质量成本(内部和外部)的监控和评估; 5.2.11产品实现过程和支持过程的评审,确保其有效性和效率; 5.2.12实际的和潜在的失效的分析及其对质量、安全或环境的影响; 5.2.13通过 FMEA识别潜在的现场失效标识。 5.3评审准备 5.3.质量管理部在评审实施前几天编制《管理评审计划》,总经理批准后下发各相关部门。 5.3.2各部门根据管理评审输入的要求,认真做好本部门资料汇总准备工作。 5.3.3质量管理部负责根据评审输入的要求,组织评审资料的收集,准备必要的文件。 5.4管理评审会议 5.4.1总经理主持评审会议。 5.4.2管理者代表报告本年度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及改进建议。 5.4.3各部门负责人和相关人员报告本部门体系运行的情况,并做出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5.4.4组织对公司经营计划中规定的质量目标进行监视及评价和对不良质量成本定期报告和评价。 5.4.5对所提供产品的顾客满意度进行评价。 5.4.6总经理对所涉及的评审内容做出结论(包括进一步调查、验证等),对于存在或潜在的不合格项确定责任部门和整改时间。

质量管理体系 QMS

QMS是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的简称,中文意思为质量管理体系。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 QMS包括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价值创造过程、测量/分析/改进等四个方面的要素,这四个要素形成一个闭环 简介 质量管理体系(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QMS) 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活动。实现质量管理的方针目标,有效地开展各项质量管理活动,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这个体系就叫质量管理体系。指企业内部建立的、为保证产品质量或质量目标所必需的、系统的质量活动。它根据企业特点选用若干体系要素加以组合,加强从设计研制、生产、检验、销售、使用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活动,并予制度化、标准化,成为企业内部质量工作的要求和活动程序。 主要内容 欲有效开展质量管理,必须设计、建立、实施和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对依据ISO[1] 9001国际标准设计、建立、实施和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决策负责,对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和提供适宜的资源负责;管理者代表和质量职能部门对形成文件的促序的制定和实施、过程的建立和运行负直接责任。 质量管理体系应具有惟一性 质量管理体系的设计和建立,应结合组织的质量目标、产品类别、过程特点和实践经验。因此,不同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有不同的特点。 质量管理体系应具有系统性 质量管理体系是相互关联和作用的组合体,包括:①组织结构--合理的组织机构和明确的职责、权限及其协调的关系;②程序--规定到位的形成文件的程序和作业指导书,是过程运行和进行活动的依据;③过程--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是通过其所需请过程的有效运行来实现的;④资源--必需、充分且适宜的资源包括人员、资金、设施。设备、料件、能源、技术和方法。 质量管理体系应具有全面有效性 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应是全面有效的,既能满足组织内部质量管理的要求,又能满足组织与顾客的合同要求,还能满足第二方认证、第三方注册的要求。 质量管理体系应具有预防性

质量体系主要要素控制

质量体系主要要素控制 7.4.1 物资采购 (1)做好市场调查,对物质供应商进行评审,从中选择几个生产管理好、质量可靠的厂家或供应商作待定的供货包方,并列入档案。 (2)从待定的分承包方产品中取样试验。 (3)试验合格后,进行比较,从中选择最优厂家,经项目经理认定作为合格的分承包方,建立供货关系。 (4)建立分承包方档案,随时掌握生产状况的质量控制,促使提供稳定合格产品,否则重新认定合格的分承包方。 7.4.2 供应商提供产品的控制 (1)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必须符合工程设计、技术规定的要求。 (2)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如有不符合规定者,及时通知供应商派人处理。 (3)对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应作好标识和保管,并作好记录,保证可追溯性。 (4)质安部负责对供应商提供产品的检验和试验。 7.4.3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 (1)用于工程上的原材料及主要辅助材料经检验和试验合格后,存放在指定地点,悬挂标牌进行标识,对其有效期作好记录;对检验或试验不合格的材料,应退出施工场地,避免误用。 采购的主要材料应有产品技术资料,采购前送监理工程师认可,取样检验时,请监理工程师参加。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每道工序、每个部位、分项、分部工程及单位工 程的标识用质量检查证和质量记录来载明。 产品标识记录和控制由工序技术人员、领料员、材料员、试验员及质检员进行实施,以确保根据产品标识,实现对工程质量形成过程、状态的追溯。 对关键部位和特殊工序施工控制应请监理工程师到场监督。 7.4.4 施工过程控制 (1)严格执行ISO9001(GB/T 19002)系列标准,并根据本标段工程的合同要求,补充完善质量保证体系,保证工程质量优良率达90%以上。 (2)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总工程师和质检总工程师为副组长,经理部各部门和各项目队负责人为组员的创全优领导小组,主持和组织项目创优活动,实行总工程师质量总负责,

质量管理体系 文件控制程序

文件控制程序 一、目的:对与组织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文件进行控制,确保各相关场所使用文件为有效版本。 二、范围:对与组织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文件进行控制,确保各相关场所使用文件为有效版本。 三、职责者:公司总经理、管理者代表、各部门负责收集。 四、内容: 1、职责 1.1总经理负责批准发布质量手册。 1.2管理者代表负责审核质量手册。 1.3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相关文件的编制、使用和保管。 1.4办公室负责组织对现有体系文件的定期评审。 1.5各部门负责本部门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文件的收集、整理和归档等。 2、程序 2.1文件分类及保管 2.1.1文件一级分类及代号 2.1.2 文件二级分类及代号 每一大类生产质量管理文件下,又规定作二级分类,即分为:

二类分类代号中的字母除SOP,SMP为英文缩写外,其它均为中文的拼音缩写。2.1.3第一级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为质量手册,第二级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为程序文件,由办公室备案保存。第三级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由各相关部门自行保存并报办公室 备案存档。 2.2文件的编号 2.2.1文件的编号与格式 编号格式 版本号(两位数字) 2.2.2 一级分类、二级分类、三级分类代号的编制按2.1.1、2.1.2的有关规定执行。 2.2.3 顺序号用三个阿拉伯数字表示,按文件编制的顺序排列。 2.2.4 版本号表示文件修订情况,文件的第一版用“00”表示,第一次修订用“01”表示,以后每次修订按顺序递增。 2.2.5例如: 程序文件《文件控制程序》编号:CX-SMP-001-00表示该文件是:程序文件 , 2.3文件的编写、审核、批准、发放文件发布前应得到批准,以确保文件是适宜的: a)质量手册由办公室负责组织编写,由管理者代表审核,上报总经理批准发布, 由办公室负责登记、发放; b)各部门工作文件由各部门负责人组织编写、汇总,由管理者代表审核,报总 经理批准,办公室负责登记、发放; c)应确保文件使用的各场所都应得到相关文件的适用版本。文件的发放、回收 要填写《文件发放、回收记录》。 2.4文件的受控状况 文件分为“受控”和“非受控”两大类,凡与质量体系运行紧密相关的文件应为受控,由各主管部门按规定执行。所有受控文件必须在该文件封面书写“受控”表 明其受控状态,并注明分发号。 2.5文件的修订或替换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控制程序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控制程序 1目的 通过对质量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的编制和审核、批准、发布、传递和变更进行控制,保证文件正确性、完整性、系统性、可追溯性,防止使用过时或不合适的文件。 2范围 2.1本程序适用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文件和资料,以及与质量管理有关的外来文件和资料(各类标准、软件等)。 3引用文件 3.1 GB/T19001—2000 idt 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4术语 4.1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和资料:是指为实现已定质量目标、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所必需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工作标准(含各项工作程序、规章制度)等的总称(下称文件)。 4.2《质量手册》:描述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 4.3程序: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 5管理职责 5.1总经理负责批准《质量手册》。 5.2管理者代表负责批准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5.3质管处负责组织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审核、发放、更改、回收和归口管理以及与质量管理有关的外来文件的接收、标识、使用和保存。及时公布文件和资料修订状态一览表,防止使用失效或作废的版本。 5.4各部门制订的文件由各部门自行管理。同时应做好公司及相关部门下发文件的管理工作。 6、管理内容与要求 6.1 文件编写要求及结构 6.1.1 基本原则 a)应具有可操作性,要求应具体化,与有关文件相协调,文字表达应清楚。

b)不仅每一项文件内,而且在一系列配套文件内,结构、文件和术语均应保持一致。相关文件的结构及其条文的编号应尽可能完全相同。应采用类似的词语来表达类似的条文,采用完全相同的词语表达完全相同的条文。 c)文件中的内容应正确无误,并要体现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 d)吸收和创造性地运用国内外的先进管理经验,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把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纳入文件之中。 6.1.2程序文件的构成 a)封面:包括文件名称、编号、编制、审核、审定、批准、日期;发布与实施日期。 b)正文部分:包括目的、范围、引用文件、术语、管理职责、管理内容与要求。 c)补充部分:包括附录、附加说明。 6.1.3工作标准的构成 a)概述部分:包括封面、目次、标准名称、引言。 b)正文部分:包括工作内容与要求、责任与权限、检查与考核。 c)补充部分:包括附录、附加说明。 6.1.4程序文件的编写要求 a)目的的编写 简要说明文件的制订目的或期望达到的管理目标。 b)范围的编写 简要说明文件的适用范围或应用领域,必要时还应明确写出不适用的范围和领域。应该采用下列典型用语: 如“本程序适用于......” “本程序不适用于......” c)引用文件的编写 主要写明文件中直接引用的文件和必需配合使用的文件。 d)术语的编写 文件中采用的术语应采取单独的术语格式,任何不是一看就懂或众所周知的术语,以及在不同情况下可能有不同解释的术语,均应给出有关概念下定义予以明确。

质量管理体系具体文件的构成

体系文件描述 质量体系文件构成: 第一层质量手册 第二层程序文件 第三层管理文件、技术文件、质量计划、作业指导书 第四层质量记录表格 质量手册:质量手册是证明或描述质量体系的主要文件;质量手册规定质量基本结构,是实施和保持质量体系应长期遵循的文件;质量手册至少应包含组织的质量方针和对所采用的质量体系标准的全部适用要素的描述; 程序文件:程序是为完成某项活动所规定的方法;描述程序的文件称为程序文件;质量体系程序文件对影响质量的活动做出规定;是质量手册的支持性文件;应包含质量体系中采用的全部要素的要求和规定;每一质量体系程序文件应针对质量体系中一个逻辑上独立的活动。 管理文件:公司各项管理制度、规定、办法、导则、细则等。 技术文件:包括产品实现所需的产品技术标准、检验标准、产品实现的工艺流程,指标、卡片、手册、说明书、图纸等。 质量计划:质量计划是针对某项产品、项目或合同,规定专门的质量措施、资源和活动顺序的文件;质量计划是为达质量目标所进行的筹划安排,质量计划总是针对一定的目标,如合同、项目或产品的特定要求。 作业指导书:作业指导书是指为保证过程的质量而制订的程序;作业指导书也是一种程序,只不过其针对的对象是具体的作业活动,而程序文件描述的对象是某项系统性的质量活动;作业指导书是质量体系程序文件的支持性文件。作业指导书有时也称为工作指导令或操作规范、操作规程、工作指引等。内容包括:用于施工、操作、检验、安装等具体过程的作业指导书。

质量记录:为已完成的活动或达到的结果提供客观证据的文件。质量记录为证明满足质量要求的程度或为质量体系的要素运行的有效性提供客观证据。质量记录的某些目的是证实、可追溯性预防措施和纠正措施。 外来文件:包括行业文件、外来法律、法规、规范。

质量的三要素

质量的三要素

质量的三要素 ISO9000:2000对“质量”的定义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从定义可见,质量具有三个要素:固有特性、要求、该特性满足该要求的程度。 每当我们讨论质量的时候,总是指某一个具体、特定事物的质量。譬如某产品的质量、某过程的质量、某体系的质量。一定要同时注意这三个要素,忽视其中任何一个,质量好坏就不好确定了。 1、第一个要素“固有特性”。ISO9000:2000标准第3.5.1条对特性有一个定义是可区分的特征。它可以定性的,也可以定量的。有物理的(机、电、化学、生物)、感官的(味、嗅、触、视、听)、行为的(礼貌、诚实、正直)、时间的(如准时性、可靠性、可用性)、人体工效(生理特性或有关人身安全的)、功能的(如飞机速度)等好多种类。所谓固有特性,是指某特定事物内在的,不是外加的特性。固有特性是具体、特定事物“质量”中“质”的表征,也叫性质。以此从质方面来区别其他事物,所以叫“特”性。特性都可以用某种指标来表述和测量的。 2、第二个要素是“要求”。ISO9000:2000标准第3.1.2条

对要求的定义是,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针对产品,可以分顾客的使用要求和组织自己根据顾客要求转化的各种规定的要求。如果转化正确,这些规定要求也就成为内部的顾客要求。正是因为我们所提供的产品、服务具有这些符合规定要求的特性才能满足顾客的使用要求。因此,也只能由顾客感知他们的要求是否都得到满足。 3、第三个要素是“满足的程度”。它是具体、特定事物“质量”中“量”的确定。具体、特定事物所具有的固有特性是“质”,满足顾客要求程度是“量”。把前面这两个要素联系起来,就叫质量。相对于把quality翻译成“品质”来说,更加确切一些。 衡量质量的好坏,只能用这些要求是否达到满足来衡量。同样的产品,具有同样的特性,由于顾客要求不同,满足程度就不同。得出质量好坏的结论也就不同。这就是我们常说“质量是由顾客说了算”的道理。 对任何一个事物我们可以从很方面、角度去认识。关键是认识的目的是为什么人服务的,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如何去解决问题。因此,以上的定义和名称根据不同情况都是相对的。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步骤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建立的步骤 建立、完善质量体系一般要经历质量体系的策划与设计,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质量体系的试运行,质量体系审核和评审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可分为若干具体步骤。 质量体系的策划与设计 该阶段主要是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包括教育培训,统一认识,组织落实,拟定计划;确定质量方针,制订质量目标;现状调查和分析;调整组织结构,配备资源等方面。 一、教育培训,统一认识 质量体系建立和完善的过程,是始于教育,终于教育的过程,也是提高认识和统一认识的过程,教育培训要分层次,循序渐进地进行。 第一层次为决策层,包括党、政、技(术)领导。主要培训: 1.通过介绍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发展和本单位的经验教训,说明建立、完善质量体系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2.通过ISO9000族标准的总体介绍,提高按国家(国际)标准建立质量体系的认识。 3.通过质量体系要素讲解(重点应讲解“管理职责”等总体要素),明确决策层领导在质量体系建设中的关键地位和主导作用。

第二层次为管理层,重点是管理、技术和生产部门的负责人,以及与建立质量体系有关的工作人员。 这二层次的人员是建设、完善质量体系的骨干力量,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要使他们全面接受ISO9000族标准有关内容的培训,在方法上可采取讲解与研讨结合。第三层次为执行层,即与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有关的作业人员。对这一层次人员主要培训与本岗位质量活动有关的内容,包括在质量活动中应承担的任务,完成任务应赋予的权限,以及造成质量过失应承担的责任等。 二、组织落实,拟定计划 尽管质量体系建设涉及到一个组织的所有部门和全体职工,但对多数单位来说,成立一个精干的工作班子可能是需要的,根据一些单位的做法,这个班子也可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成立以最高管理者(厂长、总经理等)为组长,质量主管领导为副组长的质量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或委员会)。其主要任务包括: 1.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 2.制订质量方针和目标; 3.按职能部门进行质量职能的分解。

质量体系主要要素控制

质量体系主要要素控制 1、物资采购 (1)做好市场调查,从中选择几个生产管理好、质量可靠的厂家作待定的分承包方,并列入档案。 (2)从待定的分承包方产品中取样试验。 (3)试验合格后,进行比较,从中选择最优厂家,经项目经理认定作为合格的分承包方,建立供货关系。 (4)建立分承包方档案,随时掌握生产状况的质量控制,促使提供稳定合格产品,否则重新认定合格的分承包方。 2、业主提供产品的控制 (1)业主提供的产品符合工程设计,技术规定的要求。 (2)业主提供的产品如有不符合规定者,及时通知业主派人处理。 (3)对业主提供的产品作好标识,并作好记录,保证可追溯性。 (4)安质和试验部门负责对业主提供产品的检验和试验。 3、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 (1)采购产品 用于工程上的原材料(包括钢材、水泥、砂、石料及外加剂、外掺料)及主要辅助材料在存放地悬挂标牌进行标识,并作好记录。 检验、测量、试验及其它施工设备在仪器设备上贴标签标识,并作好记录。 (2)工程施工过程产品 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每道工序、每个部位,分项、分部工程及单位工程的标识用质量检查证和质量记录来载明。 (3)产品标识记录和控制由工序技术人员、领工员、材料员、试验员及质检员进行实施,以确保根据产品标识,实现对工程质量形成过程、状态的追溯。 4、施工过程控制 (1)严格执行ISO9000(GB/T19000)系列标准,并根据本工程的合同要求,完善质量保证体系,保证工程质量优良率达95%以上。 (2)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总工程师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创全优领导小组,主持和组织项目创优活动,实行总工程师质量总负责,质量

人力资源控制程序(质量体系文件)

1.目的 为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在岗人员均能达到岗位能力要求,为质量管理体系的良好运行提供保障,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范围内的人力资源管理,包括人员招聘、人员配置、人员经历、教育程度、技能和能力的考核及培训管理。 3.职责 3.1.人力资源部职责为: a)负责组织各部门编制公司各岗位的《员工岗位说明书》; b)负责人员的招聘,人力资源的计划及配置; c)负责员工教育培训计划的制订、组织、管理和考核; d)依据对员工的培训、考核结果,负责按本程序对达到资格条件的员工,组织上岗认 证工作。 3.2.综合办公室、生产设备、技术质量、销售等部门有义务支持和配合人力资源部实施教 育培训和人力资源配置计划。 4.程序 4.1.人力资源部组织各部门编制公司各岗位的《员工岗位说明书》,以规定各岗位人员的 最低任职资格和岗位职责,作为本公司招聘工作的依据。 4.2.人力需求提出、批准 4.2.1.各职能部门根据公司总的目标计划,结合本部门分目标计划,以及本部门工作内容 和最新的人员配置情况,确定本部门人力资源需求计划,向人力资源部提交《用员 申请表》,人力资源部根据各职能部门上报的详细资料,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审核 通过后实施招聘。 4.3.招聘、录用实施 4.3.1.人力资源部根据人员需求,通过以下方式,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进行统一筛选。 a)委托各人才职业介绍所推荐; b)联系中、高等院校,适当输送应届毕业生或中、高等专业人才; c)联系参加现场招聘会; d)委托社会媒介发布招聘信息(报纸、网站、人才市场、职介所等)。 4.3.2.人力资源部自行或组织专业管理人员实施招聘。 4.3.3.招聘时,按照各岗位任职资格对应聘人员综合考察,有以下情形者,不予考虑: a)未满16周岁的童工; b)有精神病者或吸食毒品者; c)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者; d)提供虚假简历、资质证者。 4.3.4.人力资源部初步面试 a)应聘人员交验相关证件(身份证、学历证、职称证、上岗证等),验证合格后填写 《入职登记表》; b)对应聘者的个性特征进行考察,包括谈吐形象、心理特征、个人能力等方面,确定 应聘者是否适合本公司的企业文化。 4.3. 5.用人部门复试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规范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规范

质量体系要求 Quality System Requirements QS-9000 第三版 以ISO 9000为基础的要求

内容组成 管理职责——要素4.1 质量体系——要素4.2 合同评审——要素4.3 设计控制——要素4.4 文件和资料控制——要素4.5 采购——要素4.6 顾客提供产品的控制——要素4.7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要素4.8 过程控制——要素4.9 检验和试验——要素4.10 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控制——要素4.11 检验和试验状态——要素4.12 不合格品的控制——要素4·13 纠正和预防措施——要素4.14 搬运、贮存、包装、防护和交付——要素4.15 质量记录的控制——要素4.16 内部质量审核——要素4.17 培训——要素4.18 服务——要素 4.19 统计技术——要素 4.20

管理职责一要素4.1 质量方针---4.1.1 负有执行职责的供方管理者,应规定质量方针,包括质量目标和对质量的 承诺,并形成文件。质量方针应体现供方的组织目标以及顾客的期望和需求。 供方应确保其各级人员都理解质量方针,并坚持贯彻执行。 组织---4.1.2 职责与权限---4.1.2.1 对从事与质量有关的管理、执行和验证工作的人员,特别是对需要独立行 使权力开展以下工作的人员,应规定其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并形成文件: a)采取措施,防止出现与产品、过程和质量体系有关的不 合格; 注:如需要纠正质量问题,建议负责质量的人员有权停止生产。 b)确认和记录与产品、过程和质量体系有关的问题;

c)经过规定的渠道,采取、推荐或提出解决办法; d)验证解决办法的实施效果; e)控制不合格品的进一步加工、交付或安装,直至缺陷或不满足要求的情 况得到纠正。 f)在阐述QS-9000要求时,说明顾客对内部职能部门的需求(如选择特殊 特性,确定质量目标、培训、纠正和预防措施,产品设计与开发)。 资源---4.1.2.2 对管理、执行工作和验证活动(包括内部质量审核),供方应确定资源要求 并提供充分的资源,包括委派经过培训的人员(见4.18)。 管理者代表---4.1.2.3 负有执行职责的供方管理者,应在自己的管理层中指定一名成员为管理者代表,不论其在其它方面职责如何,应明确权限,以便: a)确保按照本标准要求建立、实施和保持质量体系; b)向供方管理者报告质量体系的运行情况,以供评审和作为质 量体系改进的基础。 注:管理者代表的职责还可包括就供方质量体系有关事宜与外

大型软件开发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

大型软件开发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  韩思音 弋陪余    国信朗讯科技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是中国电信和朗讯科技合资的专业从事通信网络管理软件开发的高科技企业,公司位于上海浦东,注册资金2 980万美元,员工达150人,本科以上学历超过95%。公司在1999年成立后就开展了ISO9001贯标活动,并于2000年8月通过了ISO9001认证。公司以贝尔试验室的大型软件开发管理流程为基础,建立了自己的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三年来已经开发了“传输网络集中监控系统NetGuard”、“电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NetMaster”两个大型软件系统。通过ISO9001的贯标活动,加强了公司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强化了软件开发过程的规范性,改进了软件开发过程,保证了软件开发的质量,对加强公司实力、提高市场形象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通过了ISO9001认证后,审核机构每年要进行一次复查,即监督审核。如果公司质量体系运行得不好,就可能被暂停证书;如发生重大事故,证书可能被撤消。除此以外,公司每年还进行一次内审,即公司内部对质量体系运行是否符合ISO9001标准进行的检查,各部门对内审发现的不符合项进行认真整改,由质量管理部验收。各部门对本部门的工作定期提出改进措施,由质量管理部对其进行验证,使质量体系不断改进。所以ISO9001的认证对企业的质量体系是有严格管理的,是有保证的。  1 软件产品质量的特点  按照ISO9126的定义,软件的质量通常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去衡量(定义)。  1)功用性(Functionality),即软件是否满足了客户功能要求。  2)可靠性(Reliability),即软件是否能够一直在一个稳定的状态上满足可用性。  3)可用性(Usability),即衡量用户能够使用软件需要多大的努力。  4)效率(Efficiency),即衡量软件正常运行需要耗费多少物理资源。  5)可维护性(Maintainability),即衡量对已经完成的软件进行调整需要多大的努力。  6)可移植性(Portability),即衡量软件是否能够方便地部署到不同的运行环境中。  可见,同其它产品相比,软件产品的质量有其明显的特殊性。

如何编写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一. 1. QS 文件确定了职责的分配和活动的程序,是企业内部的“法规”。 2. QS 文件是企业开展内部培训的依据。 3. QS 文件是质量审核的依据。 4. QS 文件使质量改进有章可循。

二.质量体系文件的层次 第一层:质量手册 第二层:程序文件 第三层:第三层文件通常又可分为: ?管理性第三层文件(如:车间管理办法、仓库管理办法、文件和资料 编写导则、产品标识细则等) ?技术性第三层文件(如:产品标准、原材料标准、技术图纸、工序作 业指导书、工艺卡、设备操作规程、抽样标准、检验规程等)第四层:表格。 三.编写质量体系文件的基本要求 a)符合性----应符合并覆盖所选标准或所选标准条款的要求; b)可操作性----应符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具体的控制要求应以满足企业需要为度,而不是越多越严就越好; c)协调性----文件和文件之间应相互协调,避免产生不一致的地方。针对编 写具体某一文件来说,应紧扣该文件的目的和范围,尽量不要叙述不在该文件范围内的活动,以免产生不一致。 四.编写质量体系文件的文字要求 a)职责分明,语气肯定(避免用“大致上”、“基本上”、“可能”、“也许” 之类词语); b)结构清晰,文字简明; c)格式统一,文风一致。 五.文件的通用内容

a)编号、名称; b)编制、审核、批准;c)生效日期; d)受控状态、受控号;e)版本号; f)页码,页数;g)修订号。

六.质量手册的编制 1.质量手册的结构(参考): --封面 --前言(企业简介,手册介绍) --目录 1.0------颁布令 2.0------质量方针和目标 3.0------组织机构 3.1--行政组织机构图 3.2--质量保证组织机构图 3.3--质量职能分配表 4.0------质量体系要求 4.1--管理职责(示例) 1.--目的 2.--范围 3.--职责 4.--管理要求 5.--引用程序文件 5.0------质量手册管理细则 6.0------附录 2.质量手册内容概述 封面:质量手册封面参考格式见附录A。

质量保证体系要素

7 质量保证体系要素 7.1 管理评审 7.1.1 公司经理每年一次在全公司范围内对质量方针、目标和质量保证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审,以确保质量保证体系持续有效。 7.1.2 一般以会议形式进行管理评审,评审会议由公司总经理主持,参加人员由公司总经理确定。 7.1.3质量管理部负责编制管理评审计划,质保工程师审核,公司总经理批准。 7.1.4 评审输入 评审前应输入以下信息: a)质量方针适宜性和质量目标实现情况; b)内、外部质量保证体系审核结果; c)顾客满意度和不满意度的测量结果; d)预防和纠正措施的情况,重点考虑对顾客的满意程度具有重大影响的纠正和预 防措施; e)前一次管理评审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和有效性。 7.1.5 评审输出 管理评审结果应形成管理评审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a)召开管理评审会议的时间、地点、主持人、参加人员等基本情况和输入的主要 信息; b)对当前质量保证体系及产品符合要求的总体评价,包括对体系及其过程运行有 效性的评价、顾客满意度的评价、质量方针持续性的评价和质量目标实现情况 的评价; c)质量保证体系和产品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建议与措施; d)资源的需求; e)新一年度质量目标的调整内容和要求; 7.1.6 与管理评审有关的记录按Q/NYCX-03《记录控制程序》执行。 7.1.7 评审程序Q/NYCX-01《管理评审控制程序》和《压力容器设计条件编制与审查制度》进行。 7.2 文件和记录控制 7.2.1 与公司质量保证体系和产品质量有关的文件都应按Q/NYCX-02《文件控制程序》和《压力容器设计文件标准化审查制度》的规定进行控制,文件的形成可以是纸张、电子媒体、胶片等。它们包括: a. 质量保证手册、程序文件(管理制度); b. 设计、工艺文件和质量记录; c. 质量计划; d 外来文件; e 其他与质量有关的文件。 7.2.2 与公司质量保证体系和产品质量有关的记录都应按Q/NYCX-03《记录控制程序》和《压力容器设计工作程序》的规定进行控制,记录主要分为: a.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记录; b.产品质量记录。 7.3 合同控制 7.3.1 为防范经营风险,提高公司的经营效益,公司对合同签订的范围、程序、内容、

公司质量体系控制程序-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版本号: B 修改码: 0 LC/CX-8.3-26 1目的 对零部件、过程产品、成品及退货不合格品进行控制,以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或出厂,确保产品符合质量要求。 2范围 适用于对零部件、过程产品、成品及退货产品不合格的控制。 3 术语和定义 不合格品是指经检验和试验判定,产品质量特性与相关技术要求和图纸工程规范相偏离,不再符合接收准则的产品。 4 职责 4.1 质量中心负责不合格零部件及成品的鉴定、判定,车间负责生产过程中不合格品的自检、互检。 4.2 物资管理部和生产车间负责分管区域内不合格品的区分标识及管理。 4.3 物资管理部同采购部协商负责办理不合格零部件的退换等事宜。 4.4 生产车间对不合格品的返工进行控制。 4.5质量中心对不合格品的纠正及纠正措施进行验证。 5程序 5.1零部件不合格品的识别和处理 5.1.1 供应商质量管理部检验员依照《零部件检验基准书》、图纸或封样等对零部件进行检验。对发现的不合格品做好相关记录,并及时反馈相关部门; 5.1.2生产过程中发现不合格零部件时,检验员填写《生产现场不良品返退明细表》,标注不合格原因,领料人到仓库办理退换手续。 5.1.3物资管理部设置“不合格品区”,对检验员检验认定后的不合格件放置到“不合格品区”,由采购部通知供方,待供方送货或统一清理时做退换处理,退货时填写《不良品返退单》。如不合格品由货运代发时,则由公司指定发货员接收,办理相关手续,核对数量、品名、厂家后打箱发走,“不良品返退单”随货同行。 5.1.4对于相关零部件,不影响使用功能除外,依据《进货检验规程》处理。

5.2 不合格半成品的识别和处理 5.2.1车间操作工在工序自检、互检时,如发现不合格品应进行标识,可在线修复的在线修复,无法在线修复在随车检验卡进行记录,车辆下线后在返工区进行修复,并依据《过程产品管理办法》进行处理。对于检验过程发现的不合格品,操作工应严格按照相关《作业指导书》进行返工/返修,包括重新检验的要求,返工/返修后的产品应重新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5.2.2检验人员对不合格的评审 5.2.2.1 在生产过程中,经检验员确认不符合质量要求,并确定具有返工或返修价值而又非批量的零部件,在随车检验卡上作详细记录,车间负责组织返工,整车质量部并依据《过程产品管理办法》进行处理。 5.2.2.2对于检验过程发现的不合格品,操作工应严格按照返工/返修作业指导书进行处理,包括重新检验的要求,返工/返修后的产品经重新检验合格后,方能转序、入库或使用。 5.2.2.3检验员判定为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件或批量不合格以及不合格性质不能判定时,首先要标识、记录,然后上报部门,由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组织生产车间、或其他相关部室对不合格品进行评审,并做出处置意见,具体执行《纠正措施及持续改进控制程序》。 5.3 不合格成品的识别和处理 5.3.1成车主检员在例行检验中对判定不合格的成品车应进行标识和记录。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不合格品退回生产车间应立即返工/返修,返工/返修后重新检验,检验合格方可进入“成品区”。见《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5.4 交付使用后发现的不合格品的识别和处理 对于交付使用后发现的不合格品,由服务部进行返工/返修,必要时,做召回处理,服务部按照《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办法》进行处理;如发生顾客退货的情况,由质量中心鉴定后,生产部安排作相应处理。 5.5发现批量不合格品时,质量中心和相关部门及时分析原因,采取必要的纠正和预防措施(依据《纠正措施及持续改进控制程序》执行。 5.6当产品或过程出现与被批准状况不一致时,必要时先征得顾客同意,参阅《不合格品管理办法》。销售部应保存暂时批准的出货的期限或数量的记录。批准期满,则需恢复执行原标准或经工程更改后的新标准。这些出运的产品,须在各包装箱上作适当的标识(顾客亦要求时,依顾客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