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园艺植物的起源与传播

最新园艺植物的起源与传播
最新园艺植物的起源与传播

园艺植物的起源与传

第一章园艺植物的起源与传播第一节园艺植物的起源与栽培植物起源中心

第二节园艺植物的演化与传播

第三节中国园艺植物的分布

园艺植物起源与演化是指园艺植物各种类类群原生地或次生地,以及传播、演变和进化的过程。它是园艺植物种质资源学,以及引种、育种和栽培理论基础中必然遇到的问题之一,也是必须了解的知识和研究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了解和问题的解决,不仅有助于丰富和发展生物进化理论,而且可以更好地认识园艺植物的种质资源,对它们合理地进行分类,有效地开发利用,指导其新类型的创造,正确地引种和选择选配育种亲本材料,帮助认识园艺植物各类群的栽培共性,以提高生产效率。

园艺植物起源与演化研究所涉及的学科门类众多,除植物学、植物分类学、古植物学、植物地理学、遗传学、孢粉学、分子生物学、系统生物学等现代生物科学外,还包括历史学、地理学、考古学、民族学、语言学、人类学等人文学科。

第一节园艺植物的起源与栽培植物起源中心

现在栽培的园艺植物都是过去不同历史年代,在人们对野生植物认识的基础上,经过采集、移栽、驯化、选择、杂交和培育等一系列过程逐渐演变进化而来的。它们的原产地在哪里,祖先分布及其种类构成如何,最初是如何和怎样

由野生植物经人们驯化为栽培植物的,这些问题都是园艺植物起源研究的基本内容。

一、园艺植物的起源

关于植物起源,在18世纪及其以前的时代,基督教所支持的“特创论”(Theory of Special Creation)占统治地位。该理论认为,地球极其生物都是上帝按一定的计划、一定的目的创造出来的,而且只有几千年的历史。瑞士的著名分类学家林奈(Linnaeus,1707 - 1778)是特创论和物种不变论的忠实捍卫者。近代植物地理学家的创始人,德国人哈姆布特(Humbuldt,1807)也认为栽培植物的原产地和起源年代实在是一个极神秘的问题。

19世纪以后,拉马克(J. B. Lamark, 1744 - 1829)、达尔文(C. R. Darwin, 1809 - 1882)进化论先驱的生物进化思想普及后,使人们逐渐认识到,各种生物都有共同的起源,现存的多种多样的生物都是在与其生存环境以及自身细胞、组织、器官和个体间相互作用过程中,其遗传系统随时间和空间变化而发生的一系列不可逆的改变,从而适应其生存环境形成的。1859年达尔文发表的划时代巨著《物种起源》标志着进化论的崛起。进化论认为,现代栽培植物是由古代以来野生植物在不同时期经人们驯化、培育、选择,进化而来。由野生植物驯化为栽培植物的最早时期,根据考古和历史资料,可以推测到公元前8000 - 9000年远古农业开始的时候。

在原始农业诞生之初,人们从山野里采集野生果实、嫩茎叶、种子,挖掘地下根茎,以作直接食用,把吃剩下的种子、根茎等扔到住处周围,当看到这些扔掉的部分也能长出植株时,对其的驯化也就开始了。在17世纪以前,人们对大多数栽培植物的起源不十分明白,加上高寒山脉、辽阔的海洋和广阔的沙漠阻

隔,彼此局限在一定的地区活动,在一定的生态条件下,从事原始的农业生产活动,对当地的野生植物进行驯化、培育和有意或无意的选择。在长期的培育和选择下,逐渐进化形成了有别于野生植物物种,适宜于在人工栽培条件下生长发育,供作人们不同用途的园艺植物(即果树、蔬菜和观赏植物等)和其它的农作物,形成了若干栽培植物起源中心。这就是说,现在栽培的园艺植物和其它的农作物都是由最初的野生类型,通过人工驯化、培育和选择而形成的,而且,这是一个从原始农业开始到现在仍在进行的过程。根据考古学研究,在土耳其、叙利亚、伊朗、伊拉克,将一粒小麦、二粒小麦、野豌豆和小扁豆驯化成栽培种已有8 000 ~ 9 000多年的历史,与此同时,秘鲁、墨西哥人已将菜豆、南瓜驯化为栽培植物。

栽培的蔬菜植物绝大多数是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在整个园艺植物中,是驯化起源最早的一类。古代人类除了采食木本野生植物的果实外,还采食草本野生植物的茎、叶、果实、种子、地下茎和肉质根等充饥。在人类定居后,一些无毒、风味好、能佐食、易繁殖的野生蔬菜种类逐步被移植到园圃,便于采食。又经长期的驯化栽培和选择,形成了许多的蔬菜栽培种类和品种。瑞士植物学家德坎道尔(A. de Candolle,1806 - 1893)认为,15世纪以前,东半球陆地栽培的蔬菜有4 000年以上的历史,最早栽培的蔬菜有芜菁、甘蓝、洋葱、黄瓜、茄子、西瓜和蚕豆等。中国在新石器时代除采集野菜外,已种植芥菜、大豆、葫芦等;周秦以至汉初,中国黄河下游地区已采食和栽培的蔬菜有:瓠(葫芦)、瓜(甜瓜、菜瓜)、葑(芜菁等)、菲(萝卜)、芹(水芹)、杞(枸杞)、荏菽(大豆)、笋、葵(冬寒菜)、韭、葱、薤、芋、薯蓣、姜、蘘荷等。

虽然野生木本植物的果实很早就被人类采食利用,但是,成为栽培植物却比较迟。它们的产生一般是通过野生——管理野生——栽培驯化这一过程而来。而且,由于多年生木本植物难于集体控制,其栽培起源通常要比一、二年生的草本栽培植物晚得多。考古学证据表明,最早起源的果树栽培植物有无花果、葡萄、海枣和油橄榄等。无花果在新石器晚期、葡萄在青铜器早期、海枣和油橄榄在石器与铜器并用的时代开始栽培。这些栽培起源早的果树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容易用无性繁殖。此后,石榴、香蕉与稍后的芒果、柑橘等也相继被驯化栽培。李属果树可能是通过种子开始栽培的。桃的野生种在中国很丰富,公元前2000年已有栽培,而扁桃则更早,约在公元前3000年开始栽培。仁果类果树的栽培起源依靠嫁接,特别是就地嫁接。坚果类果树的栽培起源比较晚,虽然在新石器和青铜器时代的遗迹中曾发现很多坚果,但是,它们真正被驯化却都比较迟。还有一些果树的栽培起源很晚,例如,树莓、醋栗最早在欧洲栽培是16世纪,菠萝、草莓是18世纪。而越橘和猕猴桃直到20世纪才开始在新西兰、美国等国家和地区栽培。根据《诗经》、《夏小正》、《禹贡》、《山海经》和《庄子》等古代文献和近代考古发掘的资料来看,桃、李、梅、杏、梨、栗、枣、榛、橘、柚、龙眼、荔枝、橄榄、枇杷、杨梅等果树作物起源于中国,且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二、栽培植物起源中心理论

19世纪以来,许多植物学家开展了广泛的植物调查,并进行了植物地理学、古生物学、生态学、考古学、语言学和历史学等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先后总结提出了世界栽培植物的起源中心理论。

1.德坎道尔栽培植物起源中心论

通常认为,德坎道尔是最早研究世界栽培植物起源的学者。他通过植物学、历史学及语言学等方面研究栽培植物的地理起源,出版了《世界植物地理》(1855)、《栽培植物的起源》(1882)这两部著作。他在《栽培植物起源》(1882)一书中考证了247种栽培植物,其中起源于旧大陆的199种,占总数的88%以上。他指出这些作物最早被驯化的地方可能是中国、西南亚和埃及、热带亚洲。

2.瓦维洛夫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学说

世界上研究栽培植物起源最著名的学者是瓦维洛夫(Н.И.Вавилов),他综合前人的学说和方法来研究栽培植物的起源问题。1923 - 1931年,他组织了植物考察队,在世界上60个国家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察,搜集了25万份栽培植物材料,对这些材料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做了一系列科学实验,出版了《栽培植物的起源中心》一书,发表了“育种的植物地理基础”的论文,提出了世界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学说,把世界分为八个栽培植物起源中心,论述了主要栽培植物,包括蔬菜、果树、农作物和其它近缘植物600多个物种的起源地。

瓦维洛夫领导的植物资源考察队在1920 - 1930年间,先后180次考察了亚洲、欧洲、北美、中南美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搜集了25万份资源,其中包括果树12 650份、蔬菜17 955份、豆类23 636份。通过对所搜集的大量资源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著名的栽培植物起源中心理论。1926年发表的《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将全世界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划分为5个,经过补充与完善,1935年增加到8个起源中心和3个亚中心。

瓦维洛夫的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学说要点包括:(1)世界上某些地区集中表现有一些栽培植物的变异。凡是集中分布一个物种大多数变种、类型的地区,就是

这个种的起源中心。中心的各个变种中常含有大量显性等位基因;而隐性等位基因则分布在中心的边缘和隔离地区。(2)有些栽培植物起源于几个地区,即有几个起源中心。起源中心还可分为原生中心和次生中心。原生中心是指某栽培植物种或变种的原产地,次生中心则是指从其他地区引进后经过变异和杂交又形成了许多类型的地区。这两者可以根据显性基因的多少来区别。在原生中心的周缘可以发展出次生中心,即由隐性等位基因所控制的多样性(biodiversity)新区。次生中心内还会发展出栽培植物的特别类型。(3)栽培植物起源中心集中蕴藏着栽培植物的种和品种。最重要的栽培植物开始发展的地带谓语北纬20°~ 45°之间,它们常和大山脉的总走向一致。栽培植物的起源均在其野生种自然分布区域内;由于沙漠、海洋和高山的阻隔,也由此产生了独立的植物区系和人群的独立发展。两者相互影响又产生了独立的农业文化。(4)绝大部分栽培植物发源于世界的东方,特别是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国家几乎提供了一半的栽培植物。其次为西亚和地中海地区。(5)栽培植物有它品种多样性的地理分布规律。例如,从喜马拉雅山往西到地中海一线,可以发现作物种子和果实有逐渐变大的倾向;而生长在阿拉伯也门山区的全部植物都有早熟类型。瓦维洛夫关于栽培植物起源中心的发现,为现代人们进行栽培植物分类、引种驯化、遗传育种等方面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瓦维洛夫的世界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几经修改后,提出了8个起源中心,其中包括8个大区和3个亚区(图1-1)。

图1-1瓦维洛夫提出的世界栽培植物起源中心。(1)中国中心;(2)印度- 缅甸中心;(2a)印度 -马来西亚中心;(3)中亚细亚中心;(4)近东中

园艺植物栽培学总论期末复习题

园艺植物栽培学总论一、请根据描述选择相应的名词术语。 园艺学:研究园艺植物的种质资源、生长发育规律、繁殖、栽培、育种、贮藏、加工、病虫以及造园等的科学。 园艺:是指种植蔬菜、果树、花卉等植物的生产技艺。 园艺植物:包括果树、蔬菜和观赏植物。 园艺植物栽培:是园艺学的一部分,主要研究园艺植物的栽培管理技术以及原理,是园艺生产的主要理论基础。 年生长周期:植物在一年随着气候变化呈现出有一定规律性的生命活动过程称为年生长周期,也称为季节周期性。 物候期:在生长期植物生长发育有规律的形态变化与季节性气候变化相适应的时期称为物候期。 童期:实生繁殖的植物从种子播种后萌发开始到实生苗具有分化花芽潜力和开花结实能力为止所需要经历的这段时期。萌芽期:是指从芽开始膨大至第1片幼叶形成为止。 主根:种子萌发时,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向下生长而形成的根称为主根。 不定根:植物的茎、叶或芽在一定条件下生长出根,这种根的发生部位不固定称为不定根。 顶端优势:活跃的顶端分生组织(顶芽或顶端的腋芽)抑制下部侧芽的发育。 生命周期:植物从生到死的生长发育全过程叫做生命周期。 生长期:是指植物各部分器官表现出显着的形态特征和生理功能的时期。 叶面积指数:指园艺植物叶面积总和与其所占土地面积的比值,即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面积。 花诱导:茎端分生组织部发生成花所必须的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变化,也称为生理分化。 花芽分化:从叶芽的生理与组织形态转变为花芽的生理和组织形态的过程。 果实的生长曲线:是用来描述果实生长发育过程的两维平面图,有果实累加生长曲线和生长速度曲线等。 受精:指雌、雄性细胞即精子与卵细胞相互融合的过程。 两性花:同一朵花中同时存在雌雄两性发育完全的性器官。 开花期:植物从第一朵花开放到最后一朵花开毕所经历的时间称为开花期。 果实:是植物的花经传粉、受精后由子房或子房与花的其他部分参加而形成的具有果皮和种子的器官。 授粉:是指成熟的花粉从花药开裂散出花粉传到柱头上的过程,是开花植物有性生殖的一个必要过程。 单性结实:未经过受精而形成果实的现象,叫做单性结实。 单性花:一朵花中只有一种发育完全的性器官,如黄瓜、核桃、板栗 生理落果:从开花到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很容易产生落果,除了机械外力、病虫害、风害、高温、冷害等环境因素引起的落花落果外,由树体部养水分失衡或其它生理因素引起的落果称为生理落果。 有效积温:在一年中能保证园艺植物生物学有效温度的持续时期为生长期(或生长季),生长期中生物学有效温度的累积值即为(生物学)有效积温。 土壤化学性质:是指通过进行化学反应才会显示的土壤性质,以及对植物提供营养物质的能力,如土壤有机质和土壤酸碱度等。 春化作用:低温对植物开花的诱导作用称为春化作用。 需水临界期:是指植物对水分供应不足最为敏感、最易受到伤害的时期,大多数园艺植物开花结果和叶面积增长最迅速时期,一般是最需要供水的时期。 适宜温度:植物体能维持正常生长发育的一定的温度围。 需冷量:果树通过或解除自然休眠所需的低温(≤℃)的总和即为需冷量,多以低于℃的小时数为标准。 千粒重:一千粒种子的重量(g/千粒)。 无性繁殖:又称营养器官繁殖,即利用植物营养体的再生能力,以植物的根、茎,叶等器官,培育成独立的新个体的繁殖方式。 种子含水量:是指种子中所含水分的重量(即在100℃~105℃下所能消除的水分含量)与种子重量的百分比。 层积处理:是部分园艺植物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完成后熟,解除休眠的一种方法。 芽接:凡是用一个芽作接穗的嫁接方法称芽接。 有性繁殖:又称种子繁殖或实生繁殖,是利用植物种子培育幼苗的一种繁殖方式。 繁殖:指植物以(一种或多种)自然的或人工的方法产生更多个体的现象。园艺植物繁殖方式包括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种子生活力:是指种子发芽的潜在能力,一般用发芽试验法来测定。 发芽势:指在规定时间供试样本种子中发芽种子的百分数。反映种子发芽速度和发芽整齐度的指标。 种子净度:又称种子纯度,指纯净种子的重量占供检种子总量的百分比。 亲和力:砧木和接穗经嫁接能够愈合、生长、发育的能力 嫩枝扦插:采用当年生的嫩枝或半木质化的枝条做插穗,常用此法繁殖园艺植物茶花、杜鹃、柑橘、虎刺梅等。 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等)、组织(如花药组织、形成层、胚珠、胚乳、皮层等)、细胞(体细胞和生殖细胞、花粉等)以及原生质体,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当的培养条件(含有营养物质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等),使其长成完整的植株,统称为植物组织培养。 扦插繁殖:利用植物营养器官(茎、叶、根)的再生能力或分生机能,将其从母体上切取,在适宜条件下,促使其发生不定芽和不定根,成为新植株的繁殖方法。 分株繁殖:就是把某些植物的蘖芽、球茎、块根、匍匐茎等生根后,或者植物营养器官的一部分(变态茎等),将其与母体切离成为独立新植株的繁殖方法。 栽培制度:是指在一定时间、在一定土地面积上所采用的作物种植结构、配置、熟制和种植方式的综合体系。 轮作:即在同一块土地上按照一定时间轮流种植不同种类的作物,轮作是克服连作弊端的最好方法。 复种指数:复种指数即一年中种植园整个面积上各种作物种植和收获的次数。 套作:又称套种,是指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或畦间或架下栽植后季作物的一种种植方式。 间作:指在一块土地上有次序地种植两种或几种作物,其中以一种作物为主,其它为间作物。 带状定植:又称宽窄行定植。两行或三四行密植,为一带,带行距、株距小,带与带之间的带距较大,大于带行距,大于株距的定植方式。 计划定值:又称变化定植。为了充分利用土地面积,一些多年生果树,幼树时树冠还不大,栽植密度大,待树长大,果园出现郁闭情况时,有计划地疏除一些株(或行)。 正方形定值:行距、株距相等的定植方式。

园艺植物栽培学整理

园艺植物栽培学笔记 绪论 一、园艺:是指种植蔬菜、果树、观赏植物和茶等的生成记忆,是农业生产和城乡绿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 二、园艺学:是研究园艺植物的种植资源、生长发展规律、繁殖、栽培、育种、储藏、加工、 病虫一级造园等科学。 三、园艺植物栽培学:是园艺学的一部分,运用现代生命科学理论和技术研究园艺植物的种 类、生长发育、环境条件和栽培管理技术的应用科学。 四、园艺的意义: 1.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2.平衡膳食结构,增加人体营养 3.美化环境,改善生态 4.出口创汇,增强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5.促进城乡居民就业,维护社会稳定 五、我国是蔬菜生产第一大国 第一章园艺植物的起源、分布和分类 一、园艺植物的起源和演化:是指园艺植物各种类类群原产地或次生地以及传播、演化和进 化的过程。 二、原生起源中学:植物显性性状和最大遗传多样性的聚集地区。特点是有野生祖先;有原 始特有类型;有明显遗传多样性;有大量显性基因。 三、次生起源中心:原生起源中心植物向外扩散到一定围时,在边缘地又会因作物本身的自 交和自然隔离而形成新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多样化地区。特点是无野生祖先;有新的特有类型;有大量的变异;有大量隐性基因。 四、瓦维洛夫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学说:8个起源中心,3个亚中心 五、同源平行变异律: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中,在相近植物的遗传变异性中出现平行现象。 六、植物学分类和园艺学分类 A、果树分类(根据农业生物学) 1落叶果树:指叶片在秋季或冬季全部脱落,第二年春季重新萌发长叶,具有明显生长期和休眠期的果树。 1)仁果类果树:这类果树包括苹果、梨、沙果、木瓜、山楂等。果实主要由子房及花托膨 大形成,食用部分是肉质的花托,果心中有多粒种子,果实为假果。 2)核果类果树:包括桃、杏、、梅、樱桃等。果实由子房发育而来,有明显的外、中、3 层果皮;外果皮薄,中果皮肉质,是食用部分,果皮木质化成坚硬核。这类果实属于真果。 3)坚果类果树:核桃、银杏、榛子、阿月浑子 4)浆果类果树:葡萄、草莓、猕猴桃 5)柿枣类果树:柿子、枣 2、常绿果树:叶片全年常绿,春季新叶长出后老叶逐渐脱落。在年周期活动中无明显休眠期。 1)柑果类果树:柑、橘、柠檬 2)浆果类果树:桃、莲雾、番石榴

第四节被子植物的起源与分类系统

第四节被子植物的起源与分类系统 新的形态学(广义)性状的大量积累,特别是对花的形态发生的广泛研究,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花发育进化遗传学的开展,对于理解花的多样性分化的机理带来了希望。 利用DNA序列资料以及根据这些资料推导的被子植物各个大类群的系统发育树迅速增加,对于被子植物的起源、分化和现存各大类群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许多新观点,也不断地对传统的观念提出挑战。结实器官化石不断地被发掘,为人们进一步地了解被子植物的历史、进化和关系提供了直接证据。自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出版之后,生物学家才真正地走上进行自然分类的道路,在分类工作中人们试图去寻求“自然类群”和“共同祖先”,亦将重建生物分类群的系统发育作为研究的目标。 现存的被子植物若从早白垩纪大爆发时算起,已经演化了上亿年的历史,如果要追溯到它们的祖先类型起源,被子植物大约有两亿年左右的演化历史,经历了起源、分化、灭亡和发展的过程。对于约有两亿年左右演化历史的被子植物来说,不可能建立一个包括全部已绝灭的类群和现在生存的类群在内的谱系发生系统,而只能对现存的类群进行系统排列,以反映它们之间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 一、被子植物的起源与进化 二、被子植物的系统演化与分类系统简介

总结与复习 经典的植物分类,是建立在对植物的形态特征的鉴别基础上的。花器官的特征和各组成部分的形状差异是物种鉴别的主要依据。 根据花瓣的数目以及离合程度可以分为舌状、筒状、漏斗状、钟状、轮状、十字型、蝶形花冠。 雄蕊的类型也是多样的,有单体雄蕊、二体雄蕊、多体雄蕊、二强雄蕊、四强雄蕊,聚药雄蕊。 无限花序的开花顺序由下向上,或由边缘向中央,可分为:总状花序、穗状花序、肉穗花序、茅荑花序、伞房花序、伞形花序、头状花序、隐头花序,以此作为单位还可构成复合的花序,如复总状花序(圆锥花序)、复穗状花序。有限花序开花顺序从上向下,从内向外,可分为单歧聚伞花序、二歧聚伞花序、多歧聚伞花序、轮伞花序。 被子植物亚门为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两个纲,它们的主要形态特征比较如下表: 被子植物系统演化过程中,木兰科与毛莨科是双子叶植物中的原始类群。其原始性状为雄、雌蕊均为多数,离生,并作螺旋状排列。泽泻科和百合科是单子叶植物中古老的类型。菊科是双子叶植物中最进化的一科,构成系统进化干的顶峰,具有多样的适应能力及进化性状,如头状花序是花序中进化的性状;花

园艺植物起源中心

园艺植物起源 园艺植物起源与演化是指园艺植物各种类类群原生地或次生地,以及传播、演变和进化的过程。它是园艺植物种质资源学,以及引种、育种和栽培理论基础中必然遇到的问题之一,也是必须了解的知识和研究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了解和问题的解决,不仅有助于丰富和发展生物进化理论,而且可以更好地认识园艺植物的种质资源,对它们合理地进行分类,有效地开发利用,指导其新类型的创造,正确地引种和选择选配育种亲本材料,帮助认识园艺植物各类群的栽培共性,以提高生产效率。 园艺植物起源与演化研究所涉及的学科门类众多,除植物学、植物分类学、古植物学、植物地理学、遗传学、孢粉学、分子生物学、系统生物学等现代生物科学外,还包括历史学、地理学、考古学、民族学、语言学、人类学等人文学科。 第一节园艺植物的起源与栽培植物起源中心 现在栽培的园艺植物都是过去不同历史年代,在人们对野生植物认识的基础上,经过采集、移栽、驯化、选择、杂交和培育等一系列过程逐渐演变进化而来的。它们的原产地在哪里,祖先分布及其种类构成如何,最初是如何和怎样由野生植物经人们驯化为栽培植物的,这些问题都是园艺植物起源研究的基本内容。 一、园艺植物的起源 关于植物起源,在18世纪及其以前的时代,基督教所支持的“特创论”(Theory of Special Creation)占统治地位。该理论认为,地球极其生物都是上帝按一定的计划、一定的目的创造出来的,而且只有几千年的历史。瑞士的著名分类学家林奈(Linnaeus,1707 - 1778)是特创论和物种不变论的忠实捍卫者。近代植物地理学家的创始人,德国人哈姆布特(Humbuldt,1807)也认为栽培植物的原产地和起源年代实在是一个极神秘的问题。 19世纪以后,拉马克(J. B. Lamark, 1744 - 1829)、达尔文(C. R. Darwin, 1809 - 1882)进化论先驱的生物进化思想普及后,使人们逐渐认识到,各种生物都有共同的起源,现存的多种多样的生物都是在与其生存环境以及自身细胞、组织、器官和个体间相互作用过程中,其遗传系统随时间和空间变化而发生的一系列不可逆的改变,从而适应其生存环境形成的。1859年达尔文发表的划时代巨著《物种起源》标志着进化论的崛起。进化论认为,现代栽培植物是由古代以来野生植物在不同时期经人们驯化、培育、选择,进化而来。由野生植物驯化为栽培植物的最早时期,根据考古和历史资料,可以推测到公元前8000 - 9000年远古农业开始的时候。 在原始农业诞生之初,人们从山野里采集野生果实、嫩茎叶、种子,挖掘地下根茎,以作直接食用,把吃剩下的种子、根茎等扔到住处周围,当看到这些扔掉的部分也能长出植株时,对其的驯化也就开始了。在17世纪以前,人们对大多数栽培植物的起源不十分明白,加上高寒山脉、辽阔的海洋和广阔的沙漠阻隔,彼此局限在一定的地区活动,在一定的生态条件下,从事原始的农业生产活动,对当地的野生植物进行驯化、培育和有意或无意的选择。在长期的培育和选择下,逐渐进化形成了有别于野生植物物种,适宜于在人工栽培条件下生长发育,供作人们不同用途的园艺植物(即果树、蔬菜和观赏植物等)和其它的农作物,形成了若干栽培植物起源中心。这就是说,现在栽培的园艺植物和其它的农作物都是由最初的野生类型,通过人工驯化、培育和选择而形成的,而且,这是一个从原始农业开始到现在仍在进行的过程。根据考古学研究,在土耳其、叙利亚、伊朗、伊拉克,将一粒小麦、二粒小麦、野豌豆和小扁豆驯化成栽培种已有8 000 ~ 9 000多年的历史,与此同时,秘鲁、墨西哥人已将菜豆、南瓜驯化为栽培植物。 栽培的蔬菜植物绝大多数是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在整个园艺植物中,是驯化起源最早的一类。古代人类除了采食木本野生植物的果实外,还采食草本野生植物的茎、叶、果实、种子、地下茎和肉质根等充饥。在人类定居后,一些无毒、风味好、能佐食、易繁殖的野生蔬菜种类逐步被移植到园圃,便于采食。又经长期的驯化栽培和选择,形成了许多的蔬菜栽培种类和品种。瑞士植物学家德坎道尔(A. de Candolle,1806 - 1893)认为,15世纪以前,东半球陆地栽培的蔬菜有4 000年以上的历史,最早栽培的蔬菜有芜菁、甘蓝、洋葱、黄瓜、茄子、西瓜和蚕豆等。中国在新石器时代除采集野菜外,已种植芥菜、大豆、葫芦等;周秦以至汉初,中国黄河下游地区已采食和栽培的蔬菜有:

园艺概论

园艺概论 第1——3章 名词解释 园艺学:是研究园艺植物种质资源、生长发育规律和栽培管理技术的学科。 园艺学分类法:是根据人们根据各自的需要,选择园艺植物的一个或几个特征、性状或依据栽培方法相近的原则而进行的分类方法。 植物学分类方法:是依据园艺植物的起源、进化过程和彼此间亲缘关系的远近进行分类的方法。 插花艺术:以剪切下的植物枝、叶、花、果为素材,经过一定的技术(修剪、整枝、弯曲等)和艺术加工(构思、造型、设色等),重新配置成一件精致美丽、富有诗情画意、能再现大自然美和生活美得花卉艺术品,称为插花艺术。 ?栽培品种: 1:园艺植物泛指:(果树)、(蔬菜)、(观赏)植物。 2:东方市插花以(中国和日本)这两个国家为插花为代表。 3:园艺植物主要有两种分类方法:(植物学分类法和园艺学分类法)。 4:园艺植物(果树)按叶生长期的特性分为(落叶果树和常绿果树)。 5:西方式插花主要分(传统式和现代式)两种。 6:列举布置花坛、垂直绿化和行道树常用的园艺植物3——5种。 答:银杏、栾树、红叶石楠和木槿。 ?1:常用的彩叶植物、观花植物、藤本植物种类、主要特征及其应用(3——5种) 彩叶植物: 观花植物:白玉兰,梅花,菊花等。 藤本植物: 2:园艺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答:(1)园艺产品是生活的必需品; (2)园艺植物可美化环境、净化空气,有益身心健康、改善精神风貌; (3)园艺产品时加工业的原材料; (4)园艺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插花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1)境物和谐; (2)色彩协调; (3)构图完善; (4)讲究韵律 4:插画色彩配置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1)色彩配置既是对自然地写真,又是对自然地夸张,主色调的选择要适合使用环境 (2)木本求其深重有力,草本求其鲜明可人;

园艺植物育种学教案

园艺植物育种学教案 绪论 总学时2学时 主要内容 1、园艺植物育种学 是研究选育与繁殖园艺植物优良品种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2、为什么要进行园艺植物的育种 选育园艺植物新品种是发展园艺生产的关键途径之一 发展园艺生产的途径园艺植物栽培园艺植物育种 育种与栽培的关系育种为栽培提供栽培对象,栽培为新品种的选育提供技术保障。 3、育种的直接目的是选育出新的优良品种 ***品种的概念是经人类培育选择创造的、经济性状及农业生物学特性符合生产和消费要求,在一定的栽培条件下,依据形态学、细胞学、化学等特异性可以和其他群体相区别,个体间的主要性状相对相似,以适当的繁殖方式(有性或无性)能保持其重要特性的一个栽培植物群体。 ***品种具有 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地区性时间性 ***优良品种的概念指在适应的地区,采用优良的栽培技术,能够生产出高产、优质,并能适时供应产品的品种。 ***优良品种在生产中的作用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改进产品品质 提高抗病虫害能力,减少农药污染 延长产品的供应和利用时期 适应集约化管理、节约劳力 4、优良品种产生的条件 4.1自然进化决定于变异、遗传、选择(自然选择) 4.2人工进化决定于变异(自然变异、人工创造的变异)、遗传、选择(自然选择、人工选择) 野生植物演变为栽培植物就是自然选择加人工选择的结果。 5、园艺植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 园艺植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有:育种目标的制定及实现目标的相应策略,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评价、利用和创新,目标性状的遗传、鉴定、标记及选育的方法,选择的理论和方法,人工创造变异的途径、方法和技术,杂种优势的利用途径和方法,育种不同阶段的试验技术,新品种审定、推广和繁育等。 本章重点 园艺植物育种学的概念

植物的进化和系统发育

第十四章植物的进化和系统发育 第一节植物进化的证据 一化石证据 二比较解剖学的证据 三个体发育中重演现象的证据 四生理生化的证据 五分子生物学的证据 第二节植物进化的趋势和进化方式 一、上升式进化 二、下降式进化 三、趋同进化 四、趋异进化 五、平行进化 六、特化或专化 七、渐变式进化与跳跃式进化 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基本理论 一、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二、现代遗传学对生物进化机制的一些解释 (一)遗传与变异的辩证统一是植物(生物)进化的根本动力 (二)自搔选择是植物进化的基本规律 (三)人工选择 (四)隔离在植物进化中的重要作用 三、单元起源和多元起源 (一)单元论 (二)多元论 四、植物的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 (一)植物的个体发育 (二)植物的系统发育 第四节植物界的起源和进化 一、地质年代与植物进化简史 二、植物界的起源和进化简史 (一)原核藻类的产生 (二)真核藻类的产生和发展 1 藻类细胞的演化

2 藻体形态的演化 在绿藻门、红藻门和褐藻门中有类似“茎叶”的组织体,而且在生殖方式、生 活史类型方面都发展到比较高级的水平,因此称为高等藻类,其它个门称为低等 藻类。 3 繁殖及生活史的演化 (1) 繁殖方式:营养繁殖 无性生殖 (2) 有性生殖:同配生殖 异配生殖 4 生活史: 合子减数分裂(具核相交替) 配子减数分裂(具核相交替) 孢子减数分裂(同型世代交替 配子体占优势的异型世代交替 孢子体占优势的异型世代交替) (三)裸蕨植物的产生和蕨类植物的起源和发展 裸蕨植物是最古老的陆生维管植物,存在于志留纪末期到泥盆纪晚期。无 叶、无真根,具假根,地上部分为二叉分枝,原生中柱,孢子囊单室枝顶,孢子同型。他的出现开辟了植物由水生到陆生的新时代,由裸蕨植物又演化出了其他蕨类植物和原裸子植物,使植物界的演化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多数人认为裸蕨植物起源于绿藻,也有人认为起源于褐藻或苔藓植物。 古代和现存的蕨类植物的祖先都是裸蕨植物。裸蕨植物沿着石松类、木贼类 和真蕨类三条路线进行演化和发展。 1 刺石松和裸蕨中星木属相似,认为是裸蕨植物和石松类植物之间的过渡。 2 最古老的木贼类植物海尼属和古芦木属,其特征和裸蕨类相似。 3 真蕨中的小原始蕨和古蕨被认为是介于裸蕨和真蕨之间的类型。 (四)苔藓植物的产生 1 起源于绿藻 (1) 叶绿体结构和绿藻的载色体相似,都含有叶绿素和叶黄素,光合产物为淀粉。 单细胞 具鞭毛 单细胞具鞭毛的群体 单细胞具鞭毛的多细胞体 单细胞 无鞭毛 群体 多细胞 不分枝丝状体 分枝丝状体叶状体 异丝体 枝状体

园艺植物学概论期末问题答案 天津大学

一、园艺植物产品在现代人类生活中有哪些作用? 1、作为食品、营养品 人类食物分为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合理的食物结构中植物性 食物占很大的比重。植物性食物为谷物、蔬菜、水果等园艺植物产 品。它是热能、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的主要来源;植物性食物 多呈碱性,故其对维持人体生理酸碱平衡起着重要作用;能丰富食 物的色、香、味,增进食欲;同时还起医疗保健作用。 2、可以绿化,改善环境 在我们身边的各种场所,比如公园、校园、庭园、小区、道路、室 内等地随处可见绿色植物,它们不仅能起到净化空气、稳固水土等 环境保护作用,还能放松周围人们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此处自 由发挥即可,ppt里没有) 3、作为食品工业、饮料与酿酒业、医药工业、轻工业、化工业等工业 的原料 二、什么是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三者有何区别? 无公害食品是指产地环境清洁、按照特定技术规程生产、各种有害物含量不高于国家食品卫生标准、由专门机构认可的产品。 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方式进行生产和加工,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有机食品是指根据有机农业和一定生产加工标准而生产加工出来的产品。 有机农业是指泛指对环境、社会和经济发展有利的蔬菜、水果、粮食、纤维等农作物生产系统。不施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药物,不使用基因工程及其产品。 三者区别: 1、标准不同 无公害食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 绿色食品——行业标准 有机食品——国际有机农业联合委员会制定的有机食品生产加工基本标准 2、认证机构不同 无公害食品——农业部和各省农业厅 绿色食品——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推荐性标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有机食品——国际有机食品认证委员会或经其委托机构(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

生物的起源和进化

八年级生物(下册)复习学案 第24章生命色起源和生物进化 备课时间:2012年3月17日主备人:刘娟学生姓名:小组 学科组成员签名: 审核:、下发时间: 一、本章知识梳理: 1、米勒实验说明什么,火花放电的作用是什么? 2、生命起源的三大步?生命起源的过程示意图? 4、原始大气的成分? 5、生物进化的证据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及进化规律? 6、生物进化的原因?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 要点透析: (一)、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1、生命起源的基本条件(原始大气、原始海洋、能量) 2、生命起源的过程 原始地球原始大气(水蒸气、甲烷、氨气、氢气等)有机小分子(氨基酸) 原始单细胞生物原始生命(能生长、生殖、遗传)有机大分子(蛋白质、核酸)3、生物进化的过程 (1)植物的进化过程 苔藓植物裸子植物 藻类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被子植物 (2)动物的进化历程 单细胞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棘皮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 哺乳类 (二)、生物进化的原因及学说 指导学生根据提纲理解记忆主要知识点并抽查 二、知识测评: 第一部分:选择题 1.原始大气的可能成分是() A.水蒸气、氨气、甲烷 B.甲烷、氧气、水蒸气 C.水蒸气、氧气、沼气 D.氧气、氨气、沼气 2.下列各项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生物的进化方向同样是不定向的 B.在自然界中,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C.只有发生有利变异的个体才能在生存竞争中生存下来 D.变异的存在为自然选择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3.同一种蝗虫,生活在青草中的体色呈绿色,生活在枯草中的体色呈枯黄色,以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这是() A.人工选择的结果 B.用进废退的结果 C.自然选择的结果 D.生存竞争的结果 4.原始生命形成的场所是() A.原始大气 B.原始海洋 C.陆地上 D.大气层中 5.下面的推测中缺乏证据的是()

园艺植物育种 重点

绪论 1、进化要素:变异(突变、基因重组)、遗传和选择。 2、自然进化与人工进化的主要区别 3、品种:经人类培育选择创造的、经济性状及农业生物学特性符合生产和消费要求,在一定的栽培条件下,依据形态学、细胞学、化学等特异性可以和其他群体相区别,个体间的主要性状相对相似,以适当的繁殖方式(有性或无性)能保持其重要特性的一个栽培植物群体。 4、品种的特性:优良性、适应性(地区性)、整齐性、稳定性、特异性 5、优良品种:具有优良的种性和优良的品质,其遗传特性符合当地农业生产的要求,能够生产出高产、优质、并能适时供应产品的品种。 6、品质优良:优良的播种品质(充实饱满、均匀整齐、活力强)和品种品质(真实可靠、纯度高),符合国际或国家规定的种子质量标准。 7、良种:(品质优良)、(品质优良) 8、种质: 是决定生物遗传性状,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包括动植物的个体,具有遗传全能性的器官、组织、细胞,甚至控制生物遗传性状的基因。 9、种质资源:具有种质并能繁殖的生物体统称为种质资源。 10简单引种(直接引种):从原产地直接引品种于引进地,不需要人工选择和培育,不改变其基因型,就能正常生长发育的引种。 11、驯化引种(间接引种):从原产地引入种子、实生苗、花粉于引进地,改变了原有植物的基因型,通过自然选择、人工选择、培育,才能在引进地正常生长发育,用于栽培。 12、选择育种:利用现有种类、品种的自然变异群体,通过选择的手段而育成新品种的途径。 13、选择的实质就是造成有差别的生殖率,从而能 定向的改变群体的遗传组成。(差别繁殖) 14、选择的基本方法:混合选择法、单株选择法 15、自花授粉植物:指在自然条件下,同一朵花的 花粉传播到同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繁殖后代的植物。例如豆类、番茄等。 16、常异花授粉植物:以自花受粉为主,也能进行 异花受粉。蚕豆、辣椒、棉花、高梁 17、异花授粉作物:在自然条件下,通过不同植株 花朵的花粉进行传粉而繁殖后代的作物。如玉米、黑麦、荞麦、向日葵、大麻、甜菜、白菜型油菜、瓜类、十字花科的一些蔬菜等。 包括:(1)雌雄异株(石刁柏,菠菜,银杏);(2)雌雄同株异花(瓜类);(3)雌雄同花(十字花科),有自交不亲和的特性。 18、杂种优势:两个性状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F1,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适应性以及产量、品质等性状方面超过其双亲的现象。 19、自交衰退:异花授粉植物在进行连续多代自交后,会出现生理机能的衰退,表现为植株的生长势、抗病性和抗逆性减弱,生活力下降,经济性状退化的现象。 20、自交:同一个植株或同一朵花的雌、雄配子相互结合(完全花、同株异花) 21、优势杂交育种:利用植物杂种优势的培育植物 新品种的途径称为优势杂交育种或一代杂种育种法。 22、传递力——是指某种无性繁殖园艺植物的具体 品种在某一性状总遗传值中加性效应值所占的百分率,用平均值来估算。 23、童期——指从种子萌发到实生苗具有正常开花 潜能这一段时期 24、童程——指最低始(花)果点至根颈的枝干长 度童性是指某种果树实生苗童期阶段或童区所表现的形态特征、解剖结构和生理特性。 25、物理诱变:利用辐射等物理诱变因素,诱发植 物产生遗传变异,从中选择和培育新品种的方法。26、电离辐射的遗传效应:遗传分子结构的改变, 染色体畸变,染色体数量的变化 27、化学诱变育种:是指采用化学诱变剂处理一 定的植物材料,以诱变植物遗传物质的突变,进而引起特征、特性的变异,对这些变异根据育种目标进行选择鉴定培育,最后育出新品种。(能诱发更多的点突变) 28、抗病程度:免疫、高抗、中抗和低抗 29、垂直抗病性:是指作物品种只对一种或某几种 病菌生理小种或害虫生物型表现抗性,对另一些则不表现抗性。 30、水平抗病性:指作物品种对病菌的生理小种或 害虫的各种生物型均具有相似的抗性 31、生理小种:指在专化型以下,在形态上没有差异,但对不同寄主植物品种的致病性不同而划分的生物群 32、同源多倍体:指体细胞中染色体组相同的多倍体。33、异源多倍体:由不同种、属间个体杂交得到的 F1经染色体加倍而成。 34、单倍体:具有配子体染色体数目的孢子体。 35、单倍体育种:重要的育种手段之一。即利用花 药、花粉、子房培养等方法诱导产生单倍体,并使其 单一的染色体加倍成对,成为有活力、能正常结实的 纯合体,从而选育出新的品种。 36、体细胞杂交:也称原生质体融合,是在离体条 件下将同一物种或不同物种的原生质体进行融合培 养并获得杂种细胞的再生植株。 第一章:育种目标 1.园艺植物主要育种目标及其对应的目标性状有哪 些? (1)高产稳产——产量性状 (2)品质优良——品质性状 (3)适应性强——适应性 (4)抗病虫害和除草剂——对病虫害和除草剂的抗 耐性 (5)不同成熟期——成熟期 (6)适于机械化生产——对机械化生产的适宜性 (7)适于设施生产——对设施生产的适宜性2.简 述园艺植物育种目标制定的原则?1.有一定科学性 2.制订目标要有明确性 3.制订目标要有一定的预见 性4.制订育种目标要注意现实性 3.针对保护地的 生态环境,保护地专用品种有什么特殊要求?答:由 于保护地内相异的生态条件,要求品种对低温、弱光、 高温、高湿、土壤不同微生物种群要有广泛的适应性, 要喜肥水,株型要适合密植。 第二章:种质资源 3、中国国家种质资源库国家种质库的总建筑面积为 3200平方米,由试验区、种子入库前处理操作区、 保存区三部分组成。种质贮藏条件为:温度-18℃ ±1℃,相对湿度<50%。4植物种质资源分为四类: 本地种质资源、外地种质资源、野生植物资源、人工 创造的种质资源 5、对作物起源中心有重要贡献的科学家:(1)、瑞 典的De candle(2)、前苏联的瓦维洛夫:首次提出 了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学说,创立了八大起源中心。 (3)、茹考夫斯基:提出大基因中心概念,划分为 12个起源中心。 6、种质资源保存方式:就地保存、迁地保存、资源 圃保存、种质库保存、离体试管保存、利用保存、基 因文库保存。7、就地保存指在资源植物的产地, 通过保护其生态环境达到保存资源的目的。8、迁地 保存常针对资源植物的原生境变化很大, 难以正常 生长及繁殖、更新的情况, 选择生态环境相近的地段 建立迁地保护区, 有效地保存种质资源。 9、保存 种子的种质库 (1). 短期库任务是临时贮存应用材料, 并 分发种子供研究、鉴定、利用。库温 10-15 ℃或 稍高,R.H.50%-60%。种子存入纸袋或布袋, 一般可 存放 5 年左右; (2). 中期库任务是繁殖更新, 对种质进行 描述鉴定、记录存档, 向育种家提供种子。库温 0-10 ℃, R.H.60% 以下。种子含水量 8% 左右, 存入防潮布袋, 或装入硅胶的聚乙烯瓶或螺旋口铁 罐, 要求安全贮存10-20年;(3)、长期库它是 中期库的后盾, 防备中期库种质丢失, 一般不分发 种子; 为确保遗传完整性, 只有在必要时才进行繁 殖更新。库温在-10 ℃、-18 ℃或 -20 ℃, R.H.50% 以下, 种子含水量 5-8%。种子存入盒口密封的种 子盒内, 每 5-10年检测种子发芽力, 要求能安全 贮存种子 50-100 年。第三章3、引种成功的标准: (1)不需要特殊的保护设施,能安全越冬或越夏(2) 没有降低其经济价值(3)没有严重的病虫害(4) 能用原来的方法进行繁殖 4、引种的遗传学原理(1)简单引种的遗传学原理 简单引种是引种材料在本身遗传性适应范围内的迁 移,即在迁移适应的过程中,未改变本身的遗传性。 引种时,可直接引进无性繁殖材料。简单引种,基因 型未发生改变,但并不等于其表现型不发生改变。 (2)、驯化引种的遗传学原理驯化引种是植物向其遗 传性适应范围以外的迁移,必须要改变植物的遗传 型,才能使植物的适应范围扩大。引种时,必须引 进种子。 5、引种是以群体为单位,引种时必须注意检疫。第 四章4、有性繁殖植物选择育种的程序原始材料圃— —株系谱——品比预备试验圃——品种比较试验圃 —生产试验或区域试验—大面积推广加速选种进程 的措施:(怎么提高育种效率(数量性状)?)(1). 灵活运用各种选择法(2).圃地设置的增减(3)、 适当缩减圃地设置年限(4).提前进行生产试验与 多点试验(5).利用保护地或易地栽种加速繁殖 (6)、提早繁殖与提高繁殖系数 6、无性繁殖植物的选择育种(包括芽变选种、营养 系微突变选种和实生选种) 7、芽变:(sport)来源于体细胞中自然发生的遗传 物质变异,变异部位是芽的分生组织或经分裂发育进 入芽的分生组织,就形成了变异芽。 8、饰变:由于环境条件(土壤、气候、栽培措施等) 的变化引起的不可遗传的变异。 9、芽变选种:指利用发生变异的枝、芽进行无性繁 殖,使之性状固定,通过比较鉴定,选出优系,培育 成新品种的选择育种法。 10、芽变的特点:(1)芽变的嵌合性(2)芽变的 多样性(3)芽变的同源平行性(4)芽变性状的局 限性和多效性(5)芽变频率在种类和性状间的不均 衡性10、芽变分析依据(芽变、饰变怎么区别?)(1) 变异性状性质如属于质量性状一般为芽变。 (2)变异体的范围大小变异体包括枝变、单株变 及多株变三种类型。枝变,且是扇形嵌合体,一定 是芽变;(3)变异方向凡是饰变一般与环境条 件的变化相一致,而芽变则否。(4)变异性状的稳定 性饰变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产生,某一环境因素 消失时,饰变也将消失,而芽变则否。(5) 变异性状的变异程度环境条件造成的饰变不会 超出某一品种的基因型反应规范,超出即可能 是芽变。11、芽变选种的关键是鉴别芽变和饰变。 12、芽变选种的程序*1.初选(1)发掘优良变异 (2)分析变异、筛除饰变(3)变异体的分离同型 化 *2. 复选 (1)鉴定圃 (2)复选圃 A:有充分的 证据说明变异是十分优良的芽变,并且没有相关的劣 变,可直接参加品试和区试B:变异性状明显,表现 优良,但不能证明是否为芽变,可先进行高接鉴定。 C: 有充分的证据说明变异是十分优良的芽变,但是 还有些性状尚不了解,可不经高接鉴定圃直接进入 选种圃进行精确鉴定。 *3.决选:选种单位对复 选合格品系提出复选报告后,由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人 员进行决选评审13、实生选种:对自然授粉的种子 实生繁殖产生的遗传变异进行选择、培育新品种的工 作叫实生选种特点:古老、简单、创新、有效天然杂 交率依次为:异花授粉→常异花授粉→自花授粉 (50-100%)(50-5%)(5%以下)第五章 1、授粉:花粉从花药传到柱头上的过程 2、自交、异交、自花授粉、异花授粉区别 3、不同基因型配子结合产生杂种, 称之为杂交或有 性杂交。 4、有性杂交类型:近缘杂交、远缘杂交 5、有性杂交育种:通过人工杂交的手段,把分散在 不同亲本上的优良性状组合到杂种中,对其后代进行 多代培育选择,比较鉴定,获得遗传性相对稳定、有 栽培利用价值的定型新品种的育种途径,也叫组合育 种、聚合育种。 6、杂交育种是以性状为单位。 7、亲本选择:指根据育种目标选用具有优良性状的 品种类型作为杂交亲本。亲本选配:指从入选的亲本 中选用哪些亲本杂交,怎样杂交。亲本选择选配原 则?选择原则(1)广泛搜集符合育种目标原始材料, 精选亲本(2)亲本应当具有尽可能多的优良性状, 尽可能少的不良性状。(3)明确选择亲本的目标性状, 分清主次及性状的构成性状(4)重视选用地方品种 (5)亲本的一般配合力要高(6)亲本的优良性状 遗传力要高,不良性状的遗传力要低选配原则:(1) 父母本性状互补:不同性状的互补,同一性状的不同 单位性状的互补(2)选用不同类型或不同地理起 源的亲本相配(3)以具有较多优良性状的亲本作 母本(4)亲本之一的性状应符合育种目标(5) 用一般配合力高的亲本配组(6)注意父母本的开花 期和雌蕊的育性 8、回交:杂交第一代及其以后世代与其亲本之一再 进行杂交的方式。回交育种:两品种杂交后,通过用 杂种与亲本之一连续多代重复回交,把亲本的某些特 定性状导入另一亲本的育种方法。轮回亲本(受体亲 本):多次参加回交的亲本非轮回亲本(供体亲本): 只参加一次杂交的亲本 12、多亲杂交包括添加杂交、合成杂交、多父本杂交 多个亲本逐个参与杂交的叫添加杂交。参加杂交的亲 本先两两配成单交杂种, 然后将两个单交杂种杂交。 这种多亲杂交方式叫做合成杂交。注意两种杂交后代 核遗传组成、育种年限、组合次序13、有性杂交技 术流程?熟悉花器构造和开花习性制定杂交计划 准备器具亲本株的培育与选择隔离和去雄花 粉的制备授粉、标记和登录授粉后的管理 14、去雄:除去隔离范围的花粉来源, 包括雄株、雄 花和雄蕊。 15、有性繁殖园艺作物杂交后代的选择方法:系谱法 (我给你讲)混合法单子传代法优缺点广 义遗传力:遗传方差占表现型方差的百分率狭义遗 传力:加性方差占表现型方差的百分率 16、回交亲本选择选配的原则(除了上面几点加下面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 姓名:蒋巍燃 学号:16444025 专业:工程管理 班级:建管161

生命的进化与人类的未来 摘要:早在很多年前人们就不断地探索生物的起源,也同时思考着他们如何进化,但终究没有得出统一的结果,生物的起源与进化一直都是未解之谜!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生物进化思想从早期的萌芽,到自然选择学说、新达尔文主义,从现代综合理论,到分子进化的中性学说,再到新灾变论和点断平衡论等。现代的进化生物学研究从宏观的表型到微观的分子,从群体遗传改变的微进化到成种事件以及地史上生物类群谱系演化的宏进化,从直接的化石证据到基于形态性状、分子证据和环境变迁的综合推理,从基于遗传基础的比较基因组学到演化机理的进化发育生物学等。可以说人类的文明进步是很快的,我们可以通过很多种方法来断定生物的进化方向,也给我们提出了很多具有参考价值的文献,给予了我们现代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 关键词:生物起源、生物进化、生物技术发展 正文: 一、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历史 生物的进化过程是十分令人感兴趣的,其中“进化论”是被誉为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是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所提出的,是现在最具权威的理论,也是现在令大多数人信服的理论,达尔文进化论的创立使得人们对纷繁复杂的生物界的发生和发展有了一个系统的科学认识。让我们看看生物进化的研究历史吧: 1、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拉马克在1809年发表了《动物哲学》这一书,详细的阐述了生物进化思想,他认为,自然界的生物都具有变异性,主张生物由进化而来,生物的进化是一个连续而缓慢的过程。 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19世纪中期,达尔文发表了科学巨著《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进化学说。他的发表宣布了科学的生物进化理论的形成,成为现代生物进化研究的主要源泉理论。该学说指出了生物进化的主导力量是自然选择,与达尔文同时提出类似观点的还有著名的地质学家赖尔和自然科学家华莱士。 3、新达尔文主义:该学说的主要代表人是19世纪末的遗传学家孟德尔、魏

最新园艺植物的起源与传播

园艺植物的起源与传 播

第一章园艺植物的起源与传播第一节园艺植物的起源与栽培植物起源中心 第二节园艺植物的演化与传播 第三节中国园艺植物的分布 园艺植物起源与演化是指园艺植物各种类类群原生地或次生地,以及传播、演变和进化的过程。它是园艺植物种质资源学,以及引种、育种和栽培理论基础中必然遇到的问题之一,也是必须了解的知识和研究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了解和问题的解决,不仅有助于丰富和发展生物进化理论,而且可以更好地认识园艺植物的种质资源,对它们合理地进行分类,有效地开发利用,指导其新类型的创造,正确地引种和选择选配育种亲本材料,帮助认识园艺植物各类群的栽培共性,以提高生产效率。 园艺植物起源与演化研究所涉及的学科门类众多,除植物学、植物分类学、古植物学、植物地理学、遗传学、孢粉学、分子生物学、系统生物学等现代生物科学外,还包括历史学、地理学、考古学、民族学、语言学、人类学等人文学科。 第一节园艺植物的起源与栽培植物起源中心 现在栽培的园艺植物都是过去不同历史年代,在人们对野生植物认识的基础上,经过采集、移栽、驯化、选择、杂交和培育等一系列过程逐渐演变进化而来的。它们的原产地在哪里,祖先分布及其种类构成如何,最初是如何和怎样

由野生植物经人们驯化为栽培植物的,这些问题都是园艺植物起源研究的基本内容。 一、园艺植物的起源 关于植物起源,在18世纪及其以前的时代,基督教所支持的“特创论”(Theory of Special Creation)占统治地位。该理论认为,地球极其生物都是上帝按一定的计划、一定的目的创造出来的,而且只有几千年的历史。瑞士的著名分类学家林奈(Linnaeus,1707 - 1778)是特创论和物种不变论的忠实捍卫者。近代植物地理学家的创始人,德国人哈姆布特(Humbuldt,1807)也认为栽培植物的原产地和起源年代实在是一个极神秘的问题。 19世纪以后,拉马克(J. B. Lamark, 1744 - 1829)、达尔文(C. R. Darwin, 1809 - 1882)进化论先驱的生物进化思想普及后,使人们逐渐认识到,各种生物都有共同的起源,现存的多种多样的生物都是在与其生存环境以及自身细胞、组织、器官和个体间相互作用过程中,其遗传系统随时间和空间变化而发生的一系列不可逆的改变,从而适应其生存环境形成的。1859年达尔文发表的划时代巨著《物种起源》标志着进化论的崛起。进化论认为,现代栽培植物是由古代以来野生植物在不同时期经人们驯化、培育、选择,进化而来。由野生植物驯化为栽培植物的最早时期,根据考古和历史资料,可以推测到公元前8000 - 9000年远古农业开始的时候。 在原始农业诞生之初,人们从山野里采集野生果实、嫩茎叶、种子,挖掘地下根茎,以作直接食用,把吃剩下的种子、根茎等扔到住处周围,当看到这些扔掉的部分也能长出植株时,对其的驯化也就开始了。在17世纪以前,人们对大多数栽培植物的起源不十分明白,加上高寒山脉、辽阔的海洋和广阔的沙漠阻

知识点汇总及复习题——生命的起源与进化

生物的起源与进化 基础知识巩固 一、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1.多数学者认为: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 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2.原始地球条件:高温、高压、紫外线以及雷电、原始海洋、无氧气 3.原始大气成分来自于火山喷发,有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气体构成。原始大气中与现在大气明显的区别是没有氧气。 4.地球上生命的生存需要物质和能量。 5.米勒的实验:米勒将原始大气中的成分充入烧瓶中,通过火花放电,制成了一些有机物。 (1)原料:甲烷、水蒸气、氢、氨等。 (2)产物(证据):氨基酸。 (3)结论:原始地球上能形成简单有机物。 6. 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条件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后来,地球的温度逐渐降低,原是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又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 7. 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原始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地相互作用,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大约在地球形成以后10亿年左右,才逐渐形成了原始的生命。 8.多数学者认为: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 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的。9.原始地球条件: 高温、高压、紫外线以及雷电、原始海洋、无氧气。 10.蛋白质、核酸是生命中重要的物质。 11. 原始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过程如下:无机物→小分子有机物→大分子有机物→原始生命。(但是从大分子有机物到原始生命的过渡还没有被实验验证) 二、生物进化的证据 1.比较法: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2.证据 (1)采用比较化石的研究方法;即比较不同类型动物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从而判断动物的脊椎动物进化的顺序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 (2)采用比较动物的形态和解剖特征的方法,通过对始祖鸟与现代鸟和爬行动物的形态和解剖特征的比较,说明鸟类起源于古代爬行类,始祖鸟是爬行动物向鸟类进化的中间过渡类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