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国际贸易前沿问题

最新国际贸易前沿问题
最新国际贸易前沿问题

国际贸易前沿读后感

一:美国对华贸易保护主义加速的政策原因分析

1. 汇率政策对减小对华逆差作用不大。汇率政策是调节一国贸易收支的最常用工具,逆差国政府往往通过本币贬值(或促使它国货币对本国货币升值)来改变其进出口产品相对价格,降低进口产品价格竞争力,从而达到减小进口增加出口的目的。美国在历史上曾多次利用汇率工具来减小其贸易逆差,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0世纪80年代日美签署的“广场协议”,当时美国通过要求最大逆差国日本大幅提高日元兑美元汇率来减小美日贸易逆差,也收到了不错的效果。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为了解决至2008年将近700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尤其是减小对中国将近3000亿美元的逆差,也积极通过美元贬值,并通过政治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来减小对华贸易逆差。

2. 财政货币政策无法针对对华贸易逆差。除了汇率政策以外,财政货币政策也能起到减小一国贸易逆差的作用。其机制是逆差国通过紧缩财政货币,降低国内总需求,从而抑制进口,达到减小贸易逆差的目的。这也是各国所普遍使用的调节贸易收支的政策,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世纪80和90年代对许多处于严重贸易逆差和通货膨胀的拉美国家进行援助的条件之一,就是要求它们紧缩财政和货币,以减少贸易逆差及其带来的货币对内对外贬值。然而可惜的是,在当前美国饱受次贷危机影响,

3. 就业政策要求限制中国进口。近期加速对华贸易保护是奥巴马政府对金融危机造成美国失业率上升的政治回应之一。美国近期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失业率出现上升趋势。根据联合国《世界经济形势展望》的数据,美国失业率由2006年的

4.6%上升到2008年的

5.7%,奥巴马政府为了维护执政地位、获得民意支持,自然必须选择加强对华贸易保护。

二、近期美对华贸易保护主义的应对措施探讨

针对以上美国对华贸易保护主义加速的政策原因,我国政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应对:

第一,由于美国近期对华贸易保护主义的加速一方面源于其金融危机背景下的财政货币政策调节贸易逆差的效果受制,含有被动和无奈的因素,因此我国政府可以采取配合性宏观经济政策,帮助美国恢复经济、主动减小对美贸易顺差从而抑制美国对华贸易保护主义。具体措施可以包括:(1)继续购买美国政府债券以支持其扩张财政政策;(2)增加政府对美商品采购;(3)适当调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4)增加国内需求以增加国内消费和对美进口。

第二,理论界应当针对奥巴马政府基于就业政策和政党政策的需要而采取的对华贸易保护主义借口进行驳斥。例如“中国对美国大量产品出口挤占美国市场,导致美国近期经济出现下滑,并带来大量失业”等观点,以避免在反贸易保护行动中陷于被动境地。

第三,针对美国政府对华贸易保护主义加速的态势,我国政府和企业一方面可以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勇于应对,维护正当权益,同时也可以采取对抗性政策,即采取调整人民币汇率、对美国出口中国产品采取反倾销、反补贴、禁止进口等政策措施,以让美方了解到两个大国采取贸易对抗的消极后果,从而回到协

调合作的轨道上来。事实上中国近期在很多问题上也是这么处理的,例如在美国宣布对输美轮胎征收惩罚性关税后,在2009年7月1日,商务部宣布停止从美国进口肉鸡等。

第四,不难看到奥巴马政府基于政党政策采取的对华贸易保护主义源自经济危机下财政、货币、汇率政策出现的困难,如果美国经济出现恢复的势头,奥巴马政府对华贸易保护的经济、政治压力都会相应降低。因此当前我国政府应当采取的最重要的应对措施,应是调整和配合性宏观经济政策,以帮助美国从经济危机中恢复过来,这一方面可以减小美国对华贸易保护力度,另一方面鉴于中美经济的相互影响,同样也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

3,试述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对策

(一)人民币升值的积极影响

当人民币升值以后,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优势被大大抵消,为了求得生存,出口企业逐步适应人民币持续升值、外贸政策不断调整的经营环境,出现了一些有利于其发展的变化。1. 出口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优化升级

在人民币升值压力下,外贸企业更加注重选客户、打品牌,通过改进技术,提高产品出口附加值,稳定和进入高端市场。

2. 企业加强管理,挖掘增效

企业从提高内部管理能力入手,改进生产工艺。我国企业长期存在着企业制度不合理的问题提高管理能力将节约企业的管理成本,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出口成本。

3. 有利于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的成本下降,可以较低成本获取外国当地的资源,降低了对外直接投资的成本,鼓励企业扩大对外直接投资。

4.减少贸易摩擦

我国与美、日、欧盟等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积累了巨额贸易顺差,经常会受到美国、欧盟、日本国内政治和利益集团的抨击。数据显示,近些年来,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近年来以及今后频繁遭遇的反倾销诉讼和其他贸易争端均和这一背景有关,而且越来越集中于人民币汇率定价过低之上。因此,对于我国的出口企业来说,人民币升值将有利于减少贸易摩擦,缓解贸易摩擦带来的压力。

(二)人民币升值的消极影响

汇率变动对出口贸易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价格调节机制传导的。当人民币升值后,我国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提高, 使我国的产品在国外价格竞争力下降,出口数量和出口利润降低,经营风险增加,竞争压力加大。

1. 出口产品的利润降低

人民币升值后,以同等外币表示的产品的人民币价格降低。这样在不提高产品价格的条件下,出口企业所收到的同等外币的人民币减少,利润降低。

2. 出口产品竞争力下降,出口数量减少

由于我国中小型出口企业主要以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加工产品为主,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相对较少,主要依靠廉价的劳动力,发挥传统产业的比较优势,通过价格优势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出口利润率非常低。特别是纺织服装、家电、玩具加工、通信设备及其他加工制造行业,利润率特别低,不得不提高价格以维持生存。出口价格的提高,导致我国产品的国外市场价格竞争力下降,出口规模急剧减小。

3.出口企业面临的外汇风险增大

人民币升值和汇率变化的不确定因素的增加,对出口型企业带来了较大的交易风险、会计风险和经济风险。在商品和劳务的出口贸易中,对那些已经销售货物但还未收货款, 或已签了订单的出口企业,由于人民币升值,出口企业收到的外币表示的本国货币减少,带来交易风险和会计风险,形成直接的汇兑损失。由于我国外贸机制和金融体系尚不健全,缺少成熟的外汇市场,中小型出口企业汇率风险防范意识和抵抗能力都较弱。人民币升值速度过快,从对企业的长期影响来说, 进一步加大了出口产品定价的难度,加大了企业的风险,造成企业经营状态恶化。

4. 在现今原材料价格普遍上涨的情况下, 我国的中小型出口企业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和发展危机。

我国的中小型出口企业, 主要以价格为竞争手段,出口价格弹性低,降价空间小。人民币升值,将大幅度削弱我国中小型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在生产成本急剧提高的情况下,中小型出口企业面临非常大的困难。人民币的升值和生产成本上涨等原因,使得广东、浙江等沿海地区已经有几十万家中小型出口企业倒闭。

营销理论前沿

营销理论前沿课程综述 经管学院---市场营销0702班 申星星200745070222 一、四个角度看营销 营销是一种活动营销是一种管理职能 营销是一种思想营销是一门学问 1、营销是面向交换的种种活动 ?营销不只是推销 ?营销还涉及: –市场调研、产品研发、市场细分、市场定位、定价、分销、广告、售后服务… … ?营销是: –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以合适的方式和合适的价格,将合适的产品提供给合适的人或组织。 2、营销活动要解决什么? ?营销要解决的是:交换问题 ?交换是一个古老的话题 ?营销是近现代出现的活动 ?营销≠交换 3、营销的精髓是什么? ?营销的精髓:比竞争者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 ?营销活动的边界:以交换为核心,向前延伸到生产,向后延伸到消费 4、没有竞争就没有营销 ?营销产生于竞争 ?没有竞争的营销是伪营销 ?皇帝的女儿当然不愁嫁 5、营销的说文解字 ?营:动脑子、想办法;销:动手、动口做买卖 ?营:务虚,销:务实 ?Marketing:“营销”VS “行销” 1、营销是一种管理职能 ?在公司架构中,营销是一种职能 ?营销管理: 公司管理的核心职能 2、营销部门在企业组织中的地位 3、企业组织:从橄榄型到哑铃型 1、营销是一种哲学/思想 ?哲学:指导思想 ?营销哲学: –以顾客为中心

–一切从顾客需求出发 2、营销的泛化:营销帝国主义 ?选举与政治化妆术 ?国家形象与国际公关 ?旅游与城市营销 ?娱乐明星包装 ?大学招生 ?就业与自我营销 链接:营销的泛化与扩展 ?营销主体:企业→非营利组织 ?营销对象:农产品→制成品→服务→人物→事件 外部顾客→内部顾客 ?营销层次:微观→宏观 ?营销范围:区域→国内→国际/全球 ?营销手段:网下→网上(网络营销) ?营销性质:交易营销→关系营销 1、营销学研究什么 ?营销:研究如何实现交换的学问 ?营销:研究如何满足顾客需求的学问 ?营销学科的三大领域 ?何时产生? 2、营销是科学?艺术? ?科学:可反复求证、普适性 ?艺术:个性化、不可复制 ?套路VS 创意 ?经验VS 科学 3、营销学的家谱:营销学与相关学科 ?经济学:营销学之父 ?行为科学:营销学之母 ?数学:营销学之祖父 ?哲学:营销学之祖母 ——菲利普·科特勒(1986) 二、当今社会经济大势 经济大国or 经济强国 ?2009年中国GDP 335, 353亿元(折4.9万亿美元,人均3800美元) ?经济规模第二;

国际贸易理论综述

国际贸易理论综述 贸易经济2班苗淑恺国际经济学是在人类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是人们对跨国经济活动不断总结的成果,是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国家的产生和剩余产品的存在,就产生了国际贸易。对于国际贸易纯理论的研究,包括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当代国际贸易理论。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以市场的完全竞争﹑生产要素在国际间不能流动为前提,在排除政府和其他人为干预以及货币因素的情况下,研究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贸易利益的分配﹑贸易格局的确定,以及贸易模式安排等问题,其基本内容是纯理论探讨,理论的机轴应该说是静态比较利益和动态比较利益,以及它的发展。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以规模经济的存在,尤其是以市场不完全竞争为条件,考察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而国际贸易的当代理论则以市场的不完全竞争﹑以规模经济的存在为出发点,考虑到科技进步对于国际贸易的影响与作用,从新要素对于国际贸易的作用﹑从需求的特点以及规模收益等方面对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和国际贸易的利益分配进行了讨论,同时也研究了国际贸易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作用与影响。 重商主义是西欧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时期的,属于古典国际贸易理论。资产阶级的最早的经济思想,代表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它产生于15世纪,盛行于16世纪和17世纪上半叶,从17世纪下半叶开始变日渐衰落。重商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其对外贸易学说也相应地分为早期重商主义学说和晚期重商主义学说。早期的重商主义从16世纪到17世纪,晚期则从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中叶。早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在英国是约翰?海尔斯和威廉?斯塔福德,在他们的主要著作《英吉利王国公共福利对话集》述说了保持和增加英国货币,积累货币财富的积

国际贸易理论综述

一、国际贸易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国际贸易如此重要,对国际贸易的研究也就成为必然。最早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即在西方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对国际贸易的研究就已出现。当时的主要理论为重商主义。重商主义主要研究对外贸易怎样能够为一国带来财富,而所谓财富,则完全由金银货币来衡量。在他们看来,国内市场上的贸易是有一部分人支付货币给另一部分人,从而使一部分人获利,另一部分人受损。国内贸易的结果只是社会财富在国内不同集团之间的再分配,整个社会财富的总量并没有增加。而对外贸易可以使一国从国外获得金银货币从而使国家致富。因此,重商主义对贸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进行贸易,具体来说,怎样通过鼓励商品输出、限制商品进口以增加货币的流入从而增加社会财富。 对怎样能够做到多输出少进口,晚期的重商主义与早期的观点有所不同。早期重商主义强调绝对的贸易出超,主张控制商品进口和货币外流。晚期重商主义(16世纪下半期到17世纪末)则从长远的观点看,认为在一定时期内的外贸入超是允许的,只要最终的贸易结果能保证出超,保证货币最终流回国内就可以。但无论早期还是晚期,重商主义都主张限制进口,对贸易的研究是很有局限的。 18世纪末叶,重商主义的贸易观念受到古典经济学派的挑战,并被自由贸易的思想取代。古典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基本经济思想是“自由放任”,这一原则也被用于国际贸易理论。在其着名的《国富论》中,斯密从个人之间的交换推论到国家之间的交换。他认为,既然每个人只生产自己擅长生产的东西,然后用来交换别人擅长生产的东西比自己什么都生产合算,那么各国间的分工和交换也应该是同样合算的。因此,他认为无论出口还是进口,一国都能获得利益。古典经济学的另一名主要代表大卫.李嘉图(David Richardo)在《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一书中也对自由贸易的好处作了说明。 从古典经济学开始,对国际贸易的研究就不再局限于怎样进行贸易,而开始对贸易产生的原因与结果以及与之相应的政策进行分析。从古典的斯密、李嘉图,到20世纪的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Eli Heckscher)、俄林(Bertil Ohlin),到当代的里昂惕夫(Wassily Leontief)、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巴格瓦蒂(Jagdish Bhagwati)、琼斯(Renold Jones)、克鲁格曼(Paul Krugman)等,许多经济学家从各种角度,在各个方面对国际贸易的理论与政策进行分析论证。方法越来越精细,手段越来越严密,国际贸易理论成为经济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并得到不断发展。 二、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框架 国际贸易理论是国际经济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其基础是微观经济学。可以说,国际贸易理论是开放条件下的微观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范围不仅包括商品和服务的国际流动,也包括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和技术知识的国际传递。生产要素和技术知识一方面作为某种特殊商品有其本身的国际市场,另一方面作为要素投入对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起着重要

国际贸易专业实践大纲 国际贸易前沿知识训练

《国际贸易前沿知识训练》课程实践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40351010 周/学分: 1周/2学分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适用专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经济学专业 (二)课程设计性质 必修课 (三)主要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 1、先修课程: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 2、后续课程:无 (四)适用教学计划版本 本大纲根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2017版教学计划制订。 二、课程设计目的及基本要求 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在全球视角下,任何一国的经济事件,其影响都可能扩散,尤其是经贸大国的经济事件,其影响是全球的。例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2008年的欧洲债务危机等,这些事件对全球贸易格局影响重大。 同时,随着互联网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国际贸易实务和规则同样发生着较大变化,跨境电商、国际展销、平台搜索等知识也是日新月异。作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有必要熟知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前沿内容。 国际贸易前沿知识训练是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是对国际贸易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延伸。 课程实践目的如下: 1.使本专业学生了解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某些领域的学术前沿; 2.使本专业学生懂得重大的国际经济事件及其影响; 3.了解各种重大国际经济事件的主要内容和背景; 4.以加深对国际贸易和国际贸易实务的理解。 课程实践基本要求如下: 1.要求学生在此前接受过《国际贸易》和《国际贸易实务》等相关课程或课程实践的学习或培训。 2.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专业英语基础。 3.要求学生理解各个重大的国际经济事件。 4.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指导教师的单证实训。 三、课程设计内容及安排 国际贸易前沿知识训练是体现本专业的专业特色,提高学生实践理解和分析能力,提高专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国际经贸的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对经贸事件的认知能力和预判能力。

国际经济与贸易文献综述

国际经济与贸易文献综述 1、《WTO与中国对外贸易》 作者:王平、钱雪峰 内容:是从WTO 与中国外贸这一角度出发, 系统完整地阐述了WTO 与中国外贸发展的关系, 首先系统阐述了WTO 的产生极其规则;然后深刻分析了在中国加入WTO 这一新的历史背景下, 中国外贸存在的问题、所面临的发展机遇及挑战, 指出中国外贸只有摆脱传统条件下发展模式的“路径依赖性”, 及时进行政策和战略调整, 更多地参与国际分工和经济贸易对话,才能在新的约束条件下获得健康发展。 2、《当代世界经济与中国对外贸易研究》 作者:顾卫平 内容:在第一篇中首先分析当代世界经济形势下,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变数与来自国内外各方面的挑战;然后具体分析了美日欧三大经济体与中国经济的战略性关系;并全面分析了石油经济、跨国公司、国际恐怖主义与世界经济及中国经济的关系。在第二篇中,首先讨论中国成为贸易大国之后, 如何成为贸易强国,并真正成为WTO 中负责任、有影响力的贸易强国;然后着重讨论分析和展望了发展中的中美贸易,指出中美未来经贸关系的基本共同点是互利与合作, 以务实态度逐步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不仅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而且对世界和平与发展, 也是一种重要的保证 3、《外贸依存度国际比较与中国外贸的结构性风险分析》 作者:傅钧文 内容:通过比较中国与美国、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及印度、韩国、墨西哥等主要发展中国家的名义外贸依存度和对各自前三位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出口依存度,分析指出中国外贸的结构性问题主要有:第一,贸易伙伴集中;第二,出口产品的竞争优势集中;第三,加工贸易产品出口集中;第四,某些关键设备和零部件进口依存度大;第五,石油以及其他资源的进口更趋集中。并指出这种结构性问题带来的风险,最后,提出应对这种风险的对策:第一,要高度重视中国的能源和资源战略;第二,放宽对外投资的渠道,通过产业的海外转移来减轻贸易摩擦的压力;第三,对旨在加工贸易的直接投资应趋利避害;第四,重视降低对特定贸易伙伴和特定进出口商品的依存度,推进市场多元化;第五,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外贸发展;第六,增强企业对于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第七,鼓励企业在出口中培育自身品牌第八,增加 农民收入,扩大内需;第九,与周边国家保持良好的关系等等。 4、《中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作者:陈柳钦、张谊浩 内容:在回顾古典经济学的传统贸易理论、现代经济学的新贸易理论和战略贸易理论以及新经济地理 学等理论中关于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和汇总了国内关于中国出口带动经济增长假设的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利用了granger,sims,geweke和hsiao等非因果检验方法,对中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进一步考察了多变量因果性检验模型的扩展和检验。最后结论是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对外贸易(包括进口和出口)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反馈关系;中国的经济增长对对外贸易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在引入外资、政府开支、劳动力投入和能源消耗多种变量后,外贸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双向因果联系反而有所加强。 5、《中国的贸易流量与出口潜力:引力模型的实证》 作者:盛斌、廖明忠 内容:就是试图运用引力模型来解释双边贸易流量问题,并尝试着从总量和产业两个层次上测算中国对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出口潜力,尤其是制造品的出口潜力;进而分

营销理论前沿论文之

营销理论前沿论文之: 关于声誉营销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班级:市场营销08—2班 姓名:冯永立 学号:200806050208

关于声誉营销 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来临,特别是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一方面,社会进入了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更快,技术手段更新,劳动效率更高,产业裂变更多;另一方面,在社会需求日益多样化并不断刺激产业大发展的同时,产业的生命周期正在缩短,进而导致企业的生命周期、产品的生命周期都在缩短,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伴随着全球化浪潮的风起云涌以及国际国内企业的同台竞技,特别是随着跨国企业对中国企业战略并购的加速,中国市场的国际化竞争更加激烈,企业的经营环境也变得更加复杂。 “口口相传”、“有口皆碑”一直以来都是所有品牌追求的结果——“好的口碑引起7次销售,坏的口碑丧失30个客户”,企业主深知“口碑”对于销售的影响力,也因此尤为注重企业声誉管理。 《辞海》中“声”字就有“名誉”之意,《现代汉语词典》则将“声誉”解释为“声望名誉”,那么,企业声誉就应该是企业的声望和名誉。事实上,学术界对企业声誉这一学术术语还尚未形成普遍公认的定义。对企业声誉内涵的理解,不同时期的专家往往是从自己所处的学科角度进行表述的。 关于声誉营销。符加林博士认为:商标可以体现商品的属性、名

称、包装、价格等内容,因而品牌可以简化为“知名商标”加“良好声誉”。我国目前情况下,建设品牌的关键也正是要着力于声誉的塑造。在品牌建设方面,许多企业当前的关键是如何完成从“商标”到“品牌”的转化。而完成这一转化的关键是如何将“商标知名度”转化为“企业声誉”。 基于产品的声誉营销,着重是打造质优,价格公道的产品,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美国著名声誉管理学者戴维斯·扬指出:“任何一个团体组织要取得恒久的成功,良好声誉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当你身处困境时,良好的声誉就是你最重要的财富。”纽约福德姆大学商学院教授凯文·杰克逊也说:商业的主题是诚信。有了这个主题后,人们依然要求公司必须创造良好业绩,但是,他们还要求公司拥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公平交易来取得这些业绩。因此,杰克逊认为,声誉资本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经济学新概念,其重要作用是帮助公司在商业环境中承担社会责任,带来竞争优势;同时帮助企业领导、管理部门在充满猜疑的商业环境中重获信任、树立权威。 众多证据显示,卓越的商誉和非凡的财务绩效之间确有关连性,事实证明,企业声誉分数高于平均值的公司,较有能力维持或获得平均以上的资产报酬率。 在今日商业中,声誉就是一切。美国伟达公关公司(历史最悠久的国际公关公司之一,第一家进入中国市场、第一家被中国政府

国贸中国电子产品进出口贸易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DOC

中国电子产品进出口贸易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在欧债危机的背景下,相比其他行业,2012中国电子产品进出口发展的较为良好,而在电子产品中,手机无疑是未来中国进出口贸易的一大亮点。我们小组试图通过数据与理论知识,以及问卷调查建立模型,将对与我们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手机进行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分析中国加工贸易的手机以及中国自主品牌的手机的优缺点,来找到走出困境的对策,寻求更大发展。 (关键词):手机,国产手机,问卷调查 一,引言 今年上半年我国计算机与通信技术产品出口额为1924.25亿美元,同比增长9.3%,占我国同期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70.8%;电子技术产品进口额为1040.8亿美元,同比增长2.9%,占我国同期高新技术产品进口总额的46.5%。通过这组海关给出的数据,可见我国的电子产品无论是进口还是出口都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因此是一个繁荣向上的行业,但繁荣背后,又隐藏着困境,诸如,陷入产业链的低端,涉及到专利问题等 先让我们看一下中国今年手机制造产量的情况

今年上半年我国出口手机4.58亿台,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17.7%;价值358.2亿美元,增长36.1%,出口额增速比我国同期出口总额增速高出26.9个百分点。上半年,在我国货物贸易出口总体增速显著回落的大背景下,手机产品出口增速仍保持了较强的增长势头。 二,问题提出 1)中国手机对外贸易几组指标数据,即中国手机对外贸易规模,中国手机对外贸易市场结构,中国手机对外贸易地区结构,中国手机对外贸易方式 2)中国手机市场的不利因素与危机有哪些? 3中国手机市场的发展趋势如何? 4)中国手机市场未来该如何发展来应对不利因素,获得更大突破? 三,具体分析 (一)中国手机对外贸易几组指标数据 1.中国手机对外贸易规模:中国是世界手机第一制造大国。中兴通讯,华为,TCL,GFive等四家中国手机厂商进入全球出货量前十名。相比出口的快速增长,2011年,我国手机进口量大幅下降,月进口手机基本保持在100万台以下的水平,12月份进口量仅为44.1万台,同比减少9.5%,环比减少38.2%。随着高端智能手机进口的不断增加,手机进口价均快速上涨,11年12月进口均价为225.6美元/台,同比上涨 2.2倍,环比上涨26%。 2.中国手机对外贸易市场结构:2012年主要出口市场为香港,韩国,欧盟,美国,具体数值,比重,同期比,如下图表:

关于国际贸易理论综述

国际金融理论前沿概述及研究 摘要: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全球性的开放经济,经济全球化是当今国际社会的显著特征,研究国际金融理论前沿问题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本文综合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主要流派 的国际金融理论,并简要评价,提出我作为大学生的看法。 关键词:国际金融理论/货币危机/金融市场国际化 根据国际金融第二版教材总结,传统的国际金融理论前沿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七个方面:国际收支理论、汇率决定理论、汇率制度理论、国际储备理论、国际资本流动理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重构制度和货币危机理论。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开放以及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需要更加从全球的视角认识国际金融问题另外,随着将信息经济学引入国际金融理论研究,国际金融理论出现了一些新发展,以下将对重要几部分进行概要地介绍和评述。 一、国际金融理论前沿问题的简介 (一)、货币危机理论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债务危机出现后,已经发生了十几次货币危机,从那以后货币危机理论成为研究金融问题的焦点之一,按照年代的顺序分类,有三代成熟的货币危机模型和一代雏形的危机模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世界经济展望1998》中指出“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银行危机,系统性金融危机和外债危机四大类。可见金融危机范围比货币危机广的多,出现货币危机就意味着出现金融危机,出现金融危机不一定出现货币危机。” (1) 投机性攻击模型(第一代货币危机模型) 这一理论的提出是在70年代末,有代表性的是麻省理工学院的保罗。克鲁格曼所写的《国际危机模型》一文提出“第一代货币危机模型认为货币危机是否爆发主要取决于一个国家经济基本面,尤其是财政赤字的货币化,假定政府为解决财政赤字问题而大量发行纸币,引起资本流出,央行为维持汇率稳定而无限制地抛出外汇储备,当外汇储备达到临界点时,会引致投机攻击,如果政府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支持,就不得不放弃稳定的汇率制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经济学家Robert P.Flood教授和布朗大学的Peter M.Garber教授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当一国经济的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发生冲突时,用来维持内部均衡的政策(主要是当国内出现财政赤字时,在国内过度供给信贷)必然会导致外部均衡丧失,投机者的冲击将导致货币危机,从而使固定汇率无法维持。”此理论合称为克鲁格曼-弗拉德-哥德模型。总之,第一代危机模型强调经济的基本面决定货币的对外价值稳定与否。 (2) “自我实现”的货币危机模型(第二代货币危机模型) 第二代货币危机模型的代表人物是加洲大学伯克利大学的Maurice.Obstfeld、哈佛大学的Gerardo.Esquivel和https://www.360docs.net/doc/657356807.html,rrain.。“欧洲经济仍注重经济基本面,但提出一定条件下公众的主观预期能成为主导因素,投机者的行为导致公众信心丧失从而使政府对固定汇率制的保卫失败,危机将提前到来。”由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欧洲货币危机中,很多国家的经济基本面很好,但也受到了危机冲击,从而产生了第二代危机模型。“第二代危机模型认为一个国家在一定情况下,即使经济的基本面尚好,但在羊群效应(Herding Behavior)和传染效应(Contagion Effect)的作用下,仍会出现货币危机。”(注:孟春景. 关于金融改革的几个问题[J]. 吉林金融研究, 2009, (10)) (3) “道德风险”危机模型(第三代货币危机模型) 上述两代货币危机模型无法解释1997-1998年的东南亚货币危机。存在两个显著特征“双危机”和“传染性”。保罗克鲁格曼教授在这方面做出了贡献:认为一个国家货币的实际贬值或经常帐户的逆差和国际资本流动的逆转将引发货币危机。在分析和推导时,引入了金融过度

国际贸易学 新贸易理论及贸易理论前沿

4.新贸易理论及贸易理论前沿 1、新贸易理论的产生背景 需要解决的问题2、规模经济和垄断竞争模型 3、产品生命周期贸易理论 4、企业异质性与新新贸易理论 4.1 新贸易理论的产生背景 4.1.1 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1)含义:产业内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既进口又出口同一类产品的贸易模式,是相对于产业间贸易而言的。 (2)产业内贸易程度的测度 可以使用产业内贸易指数来测度产业内贸易程度的高低,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IIT表示产业内贸易指数,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分子部分表示“贸易余额”的绝对值。 IIT等于0,说明不存在产业内贸易;IIT的值越大,表示产业内贸易越发达。如果某一行业的出口与进口相等,则IIT等于1。由此可见,产业内贸易指数的值介于0 到1之间。 4.1.2 发达国家间的贸易 当今的国际贸易更多地是发达国家之间的“北北贸易”。对于这样一种新的贸易现象,显然不能用传统贸易理论来解释。因为发达国家的资源比例是相似的,都属于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而同类工业产品的生产技术更具有相似的要素密集型。那么,为什么国际贸易更多地发生在要素密集型相似的产品,和要素丰裕度相似的国家之间呢? 4.1.3 产业领先地位的转移 为什么资源禀赋的模式基本没有变化,但某些制造品的比较优势会从发达国家逐渐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显然,传统贸易理论难以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释。 4.1.4 国际贸易的不完全竞争 ·传统贸易理论的一个重要假设是完全竞争,但现实的国际贸易却往往是不完全竞争的。 ·实践证明,国际贸易中存在着许多垄断行为。这显然也是传统贸易理论所无法解释的。

·上述四个方面的背景介绍表明,传统贸易理论在解释国际贸易实践时遇到了许多困难。在此情形下,很多经济学家开始尝试用新的理论来解释国际贸易实践,由此便诞生了新贸易理论。 4.2 新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上) 简单而言,新贸易理论主要是指二战结束以后,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解释新的贸易现象,而产生的一系列国际贸易理论学说。在这些新的贸易理论中,最主要的就是克鲁格曼和他的规模经济理论。 4.2.1 新贸易理论的关键假设 (1)市场结构由完全竞争转变为更加符合现实的不完全竞争 (2)由规模报酬不变转变为规模报酬递增 4.2.2 什么是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的表现,即产出水平的增长比例要高于要素投入的增长比例,这样一种生产状况。 4.2.3 规模经济作为国际贸易的原因 为了利用规模经济,每个国家必须集中生产有限种类的产品,只要每个国家都只生产某几种产品,那么,每种产品的生产规模都会比各自都生产时要大,世界也会因此而生产出更加丰富多样的产品。 4.2.4 规模经济和垄断竞争模型 要理解规模经济与垄断竞争模型,需要从1977年迪克西特和斯蒂格利茨在《垄断竞争和最优产品的多样性》一文说起,在该文中,他们充分阐述了在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消费者的需求多样化和企业规模经济的两难冲突问题: ·对生产者而言,由于产品的生产规模越大,成本越低,因此,厂商会倾向于扩大生产规模,而减少产品品种; ·对消费者来说,由于消费的多样性偏好,产品的品种就应该是越多越好。 不过,规模经济的存在能够使两难冲突得到解决。即每个生产者都去生产一种差异性产品,这既能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又能使生产者获得一定程度的垄断利益,从而形成某种垄断竞争的局面。 克鲁格曼首先将这一思想应用到国际贸易领域,建立了一个由规模经济引致贸易的模型。该模型假定,经济中存在许多生产差异产品的垄断竞争厂商,并且每个厂商都存在规模经济。通过分析后认为: ·在封闭经济条件下,每个厂商的市场规模相对固定,因此规模经济无法实现。··但在自由贸易条件下,每个厂商的潜在市场规模都扩大了,于是,每个厂商都有向国外出口商品的动机,再加上这些厂商生产的是具有差异化的相同产品,相互的进出口就必然形成产业内贸易。 因此,根据垄断竞争模型,在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规模经济就成了引起专业化与国际贸易的重要原因。

市场营销前沿专题课报告

学院 市场营销前沿专题课程报告 题目:浅谈大数据时代下的汽车行业营销_ __ 班级:_ 学号: _ ___ 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____ 分数:____________批阅教师:____________ 年月日

浅谈大数据时代下的汽车行业营销 引言 提到大数据,人们的第一感觉就是:“这是一个最近流行的概念,很高端,大数 据就是数据分析,是IT互联网领域的。”但并非仅仅如此。那到底什么是大数据呢? 1 大数据的含义 大数据(big data),或称巨量资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透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大数据的3V特点:Volume(数量巨大)、Velocity (产生速度快)、Variety(离散的)。对于这个解释,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企业的正常经营数据是一个铁矿,单一而容易开采提炼,价格不高。而大数据好比是一个稀土矿,虽然在地球上储量非常巨大,但冶炼提纯难度较大,蕴藏着大量的贵金属,应用价值非常高。在数字信息化急速发展的时代,技术的进步让我们能够完成前人无法完成的工作——提炼、分析、创造价值。 2 大数据时代对汽车行业营销的影响 下面我们来谈一下汽车企业如何利用大数据创造价值,打造核心竞争力。前文提到,一辆汽车从研发到采购,再到生产到物流,最后到营销、服务以及后市场,所涉及的数据信息量是极为巨大的,大数据技术完全可以应用在全价值链体系中,通过大数据可以提高产品质量、改进生产、简化业务流程、改进业务模式、提升效益。比如福特汽车就已经在利用大数据分析,通过对海量加工数据及汽车内部的详细输出数据的研究,探索最佳工艺指标,改进或帮助改变其业务模式。丰田汽车也在今年宣布通过收集汽车的位置和速度等庞大的“大数据”,开发出可提供交通量和行驶线路等交通信息服务。我们下面将通过一些实际应用来展现汽车大数据带给 企业的利益与冲击。 2.1 市场反应更快,决策更清晰 现在几乎所有汽车制造商都意识到,如果要生产真正适合市场需求、满足消费者喜好的汽车,就必须对汽车消费者进行真正的了解。汽车大数据分析可以通过互联网、车联网搜集客户对汽车的消费、使用偏好,进而制定更为有效的产品策略,快速调整开发、生产以及各项资源分配。 互联网方面,汽车企业通过第三方公司对某一时段互联网搜索量进行分析,确定市场人气、关注车型、地域关注度等信息,同时,通过对论坛、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分析,如把一款车型@给10个好友再加上他们的评语就能判断出这款汽车

国际贸易理论文献综述

国际贸易理论文献综述 摘要: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和新国际贸易理论两个主要阶段。新国际贸易理论随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而兴起, 它不断将新的经济学概念引入国际贸易研究领域, 从纵深角度解释了国际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极大地促进了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发展。 关键词: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新兴古典贸易理论 一、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 古典经济学时期,对国际贸易的解释居于主导地位的理论是斯密的绝对优势和李嘉图外生技术比较优势学。亚当斯密认为,各国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生产条件形成国际分工,使两个国家生产相同产品时存在生产成本差距,各国按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国际分工开展国际贸易。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在容纳了斯密的绝对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认为,任何商品的价值都取决于它的劳动成本,由于产品在两国市场上的相对价格是不同的,只要两个国家生产同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不一样,那么这两个国家之间就存在着贸易的可能性。 1933年俄林在他出版的《地区间贸易和国家贸易》书中吸收了他的老师赫克歇尔的观点,建立了要素禀赋理论。该理论认为各个国家的要素禀赋不同引起供给能力不同,进而引起生产率的差异,也就是说,影响商品成本高低的是生产资源的相对丰裕度,如果一国某种资源的供给相对比较充足,其价格就会相对比较低,因而生产时要大量使用这种资源的商品的成本就会比较低。赫克歇尔一俄林理论对国际贸易格局的预测是:各国出口那些密集使用它们相对丰裕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那些密集使用它们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这样,根据要素禀赋理论,贸易应该在资源差异最大的那些国家之间发生,如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发生。而且这一理论的分析是建立在一般均衡分析的基础上的。至此,传统比较优势理论最终形成了。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一般来说有两个核心:即比较成本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由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优势来自于技术和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而赫克歇尔一俄林的要素禀赋学说则认为相互依赖的多种生产要素的差异即资源相 对丰裕度是比较优势的源泉,因此要素禀赋学说是对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大卫·李嘉图相对比较优势理论的深化和发展。传统贸易理论此后的半世纪一直在国际贸易理论中占绝对统治地位。 二、传统贸易理论遭到的挑战与新贸易理论的萌芽 传统贸易理论遭遇来自实践的挑战有三个方面: 一是里昂惕夫之谜。1953年,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根据赫一俄贸易理论,用他所创立的投人产出分析方法,对美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进行了验证,结果却得出了与要素禀赋理论完全相反的证的结果却正好与此相反,美国出口的商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进口的则是资本密集型产品。之后结论,从而引起了轰动。按照要素禀赋理论,美国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实际验证的结果正好与此相反,美国出口的商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进口的则是资本密集型产品。之后,西方方经济学界掀起了狂热的解释浪潮,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 二是比较优势陷阱。随着国际贸易深化,人们发现,以比较优势理论作指导,执行比较优势战略的发展中国家出现了贸易条件恶化和贫困化的现象,以此诞

辽宁省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辽宁省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东北振兴规划实施以来,辽宁省对外贸易取得了快速发展。目前,辽宁省在东北三省对外贸易中处于重要地位,其对外贸易额占东北三省贸易总额的七成。 辽宁省坚持依靠深化改革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是提高利用外资的规模和水平。特别是坚持科技兴贸, 依靠结构调整,夯实了外贸发展基础, 使得对外经贸发生了四大显著变化: 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开放型经济有了良好的基础; 利用外资实现跨越式发展, 成为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力量; 对外贸易取得历史性突破, 成为辽宁省经济发展的有力拉动因素; 走出去战略取得实质性进展, 成为辽宁省开放型经济的新亮点。 辽宁省外贸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为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由于国家政策的变化, 以及辽宁省外经贸结构的转轨, 使得对外贸易的增长速度受到一定的影响。 一、辽宁省对外贸易现状的贸易结构的变化及主要特点: 一般贸易进口增势缓慢, 加工贸易持续稳定增长。 ( 一) 贸易产品的依存种类变化 辽宁省出口贸易产品由初级产品转向工业制成品。 (二)贸易伙伴国别( 地区) 的变化 近三十年辽宁省对外贸易伙伴国家和地区比较集中和稳定,其主要贸易伙伴是日本、韩国、美国、欧洲、亚洲,其中欧洲国家中德国的比重最大,而亚洲国家中新加坡的比重最大。 (三) 省内各地区贸易差距的变化 辽宁省贸易总额中各地区的所占比重变化不大,沈阳占10% ~ 20%,大连占60% ~ 70%,其它地区只占20% ~ 30%。近年来,以沈阳为中心的周边城市群的贸易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其发展速度略快于省内的其他沿海城市。 二、辽宁省的贸易产品结构的特征分析:对外贸易产品结构由初级产品依存转向工业制成品依存。 1. 劳动、资源密集型产品

运营管理理论前沿

第四章运营管理理论前沿 第一节约束理论 约束理论概述 约束理论(Theory of Constraints, TOC)是以色列物理学家、企业管理顾问戈德拉特博士(Dr.Eliyahu M.Goldratt)在他开创的优化生产技术(Optimized Production Technology,OPT)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管理哲理,该理论提出了在制造业经营生产活动中定义和消除制约因素的一些规范化方法,以支持连续改进(Continuous Improvement)。同时TOC也是对MRPII和JIT在观念和方法上的发展。 戈德拉特创立约束理论的目的是想找出各种条件下生产的内在规律,寻求一种分析经营生产问题的科学逻辑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可用一句话来表达TOC,即找出妨碍实现系统目标的约束条件,并对它进行消除的系统改善方法。 TOC强调必须把企业看成是一个系统,从整体效益出发来考虑和处理问题,TOC的基本要点如下: 1.企业是一个系统,其目标应当十分明确,那就是在当前和今后为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 2.一切妨碍企业实现整体目标的因素都是约束 按照意大利经济学家帕拉图的原理,对系统有重大影响的往往是少数几个约束,为数不多,但至少有一个。约束有各种类型,不仅有物质型的,如市场、物料、能力、资金等,而且还有非物质型的,如后勤及质量保证体系、企业文化和管理体制、规章制度、员工行为规范和工作态度等等,以上这些,也可称为策略性约束。 3.为了衡量实现目标的业绩和效果,TOC打破传统的会计成本概念,提出了三项主要衡量指标,即有效产出、库存和运行费用。TOC认为只能从企业的整体来评价改进的效果,而不能只看局部。库存投资和运行费用虽然可以降低,但是不能降到零以下,只有有效产出才有可能不断增长(见下表)。

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文献综述

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文献综述 一、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规模分析: 如表1所示,2001年:农产品贸易总额为279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160.7亿美元,进口额为113.8亿美元。 2002年:农产品出口额为180.4亿美元。 2003年:农产品贸易总额为403.6亿美元,农产品出口额214.3亿美元,农产进口额189.3亿美元。 2004年: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514.2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233.9亿美元,进口额为280.3亿美元。 2005年: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562.9亿美元,农产品出口总额275.8亿美元,进口总额287.1亿美元。 2006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达630.2亿美元,其中农产品出口额310.3亿美元,农产品进口额319.9亿美元。 2007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781.0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370.1亿美元,进口额为410.9亿美元。 入世以来削减关税、扩大市场准入等进口促进措施的实施,极大改变了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格局。由于进口快速增加而出口增长缓慢,2004年我国农产品首次出现46.4亿美元逆差,占农产品进出口总额的9.03%。2005—2007年我国农产品贸易连续表现为逆差,但逆差规模相对较小。 受金融危机影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进口主体贸易规模快速扩张,2008年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剧增,远远超过此前各年的逆差水平。全年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为991.6亿美元,同比增长27.0%。其中,出口额为405.0亿美元,同比增幅由上年的17.9%下滑到9.4%;进口额为586.6亿美元,同比增长42.8%。贸易逆差为181.6亿美元,同比增长3.4倍,占农产品进出口总额的比重高达18.31%。2009年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回落明显,全年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为921.3亿美元,同比下降7.1%。其中,出口395.9亿美元,同比下降2.3%;进口525.5亿美元,同比下降10.4%;贸易逆差为129.6亿美元,同比下降28.6%。

国际贸易题目-问答题(1)

国际贸易题库: 1、有一份出售一级大米300吨的合同,按FOB条件成交,装船时经公证人检验,符合合同规定的品质条件,卖方在装船后已及时发出装船通知,但航行途中,由于海浪过大,大米被海水浸泡,品质受到影响,当货物到达目的港时,只能按三级大米的价格出售,因而买方要求卖方赔偿损失。 试问:在上述情况下卖方对该项损失应否负责? 答:卖方对该损失不需要负任何责任。该合同以FOB条件成交,FOB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离岸价格。它指卖方在指定的装运港把货物送过船舷后交付,货过船舷后买方须承担货物的全部费用、风险、灭失或损坏。所以卖方对该损失不需要负任何责任。 2、我方按CIF条件进口一批床单,货物抵达后发现床单在运输途中部分受潮,而卖方已如期向我方递交了合同规定的全套合格单据并要求我方支付货款。问我方能否以所交货物受潮而拒付货款并向卖方提出索赔? 答:我方,即买方,不能以货物受潮而拒付货款并向卖方提出索赔。该案例中双方以CIF 条件达成合同。CIF是象征性交货,而非实际交货。按照CIF术语的规定,卖方在规定日期或期限内,在转运港将货物指定的装运港把货物送过船舷即已履行交货义务。卖方是凭单交货,即象征性交货,而不是实际交货。卖方只要提交和转让提单和保险单等给买方,不管货物能否到达目的港或在途中是否遭受损失,买方均必须凭单付款。所以我方不能以货物受潮而拒付货款并向卖方提出索赔。 3、上海某单位以CIF条件从国外进口某货物一批,卖方已代办了一切险。该批货物在上海卸货后,当晚在码头被偷窃。买方能否向保险公司要求赔偿? 答:买方能向保险公司要求赔偿。该案例中卖方已代办了一切险,一切险中包含着一般附加险中的偷窃提货不着险,所以买方能向保险公司要求赔偿。 4、我出口公司于11月1日向美商A发盘供应某商品,限时11月10日复到有效。11月3日我方收到美商的电传表示接受,但提出必须降价5%。当我方正在研究如何答复时,由于该商品的国际市场发生对美商有利的变化,于是该商又在11月7日来电传表示无条件接受我方11月1日的发盘。我方未予置理,而是于11月9日把该批货物卖给另一美商B,随后,双方就合同是否成立产生了争议。 答:11月3日的合同未成立。该案例中美商在有效期内来电表示接受,却提出降价的要求,此为实质性更改,不能构成接受而只能视作还盘。所谓实质性更改,根据《公约》规定,有关货物价格、付款、货物重量和数量、交货时间、地点、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的赔偿责任范围内或解决争端等的添加或不同条件,均视为实质上变更发盘条件。所以,11月3日的合同未成立。 5、构成有效发盘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1. 发盘应向一个或一个以上特定的人提出。

市场营销学市场理论前沿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现代企业的分销渠道管理研究 学院:商学院 专业班级:市场营销营销111 学生姓名:谭讳学号:27e82797e97 指导教师:叫姐姐 2013 年 6 月

市场营销分销渠道管理研究 摘要:本文分析了市场营销渠道的现状及出现的新变化以及发展趋势,基于这些新变化,分别从渠道管理理念的层次以及具体操作的层面提出了学者对企业营销渠道管理问题的一些思考,为完善企业营销渠道提出一条思考的路径。分销渠道策略选择的成功与否已逐渐成为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企业关注的焦点不再是生产更好的产品,而是通过改进分销渠道、降低渠道耗损来降低成本,获得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营销渠道;发展趋势;渠道管理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enterprise marketing channels appeared the new changes and development trend, and based on these new changes, respectively from the channel in the concept of management level and specific operation level proposed enterprise marketing channel management scholars on some thinking, to improve the enterprise marketing channel put forward a thinking path. Distribution channels the strategy choice of success has gradually become enterprise manages the key of success or failure. Enterprise focus is no longer produce better products, but through improving the distribution channels, reduce channels to reduce wastage cost and obtain benefit maximization. Key words: Marketing channel;Development trend;Channel management

最新国际贸易前沿问题

国际贸易前沿读后感 一:美国对华贸易保护主义加速的政策原因分析 1. 汇率政策对减小对华逆差作用不大。汇率政策是调节一国贸易收支的最常用工具,逆差国政府往往通过本币贬值(或促使它国货币对本国货币升值)来改变其进出口产品相对价格,降低进口产品价格竞争力,从而达到减小进口增加出口的目的。美国在历史上曾多次利用汇率工具来减小其贸易逆差,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0世纪80年代日美签署的“广场协议”,当时美国通过要求最大逆差国日本大幅提高日元兑美元汇率来减小美日贸易逆差,也收到了不错的效果。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为了解决至2008年将近700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尤其是减小对中国将近3000亿美元的逆差,也积极通过美元贬值,并通过政治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来减小对华贸易逆差。 2. 财政货币政策无法针对对华贸易逆差。除了汇率政策以外,财政货币政策也能起到减小一国贸易逆差的作用。其机制是逆差国通过紧缩财政货币,降低国内总需求,从而抑制进口,达到减小贸易逆差的目的。这也是各国所普遍使用的调节贸易收支的政策,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世纪80和90年代对许多处于严重贸易逆差和通货膨胀的拉美国家进行援助的条件之一,就是要求它们紧缩财政和货币,以减少贸易逆差及其带来的货币对内对外贬值。然而可惜的是,在当前美国饱受次贷危机影响, 3. 就业政策要求限制中国进口。近期加速对华贸易保护是奥巴马政府对金融危机造成美国失业率上升的政治回应之一。美国近期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失业率出现上升趋势。根据联合国《世界经济形势展望》的数据,美国失业率由2006年的 4.6%上升到2008年的 5.7%,奥巴马政府为了维护执政地位、获得民意支持,自然必须选择加强对华贸易保护。 二、近期美对华贸易保护主义的应对措施探讨 针对以上美国对华贸易保护主义加速的政策原因,我国政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应对: 第一,由于美国近期对华贸易保护主义的加速一方面源于其金融危机背景下的财政货币政策调节贸易逆差的效果受制,含有被动和无奈的因素,因此我国政府可以采取配合性宏观经济政策,帮助美国恢复经济、主动减小对美贸易顺差从而抑制美国对华贸易保护主义。具体措施可以包括:(1)继续购买美国政府债券以支持其扩张财政政策;(2)增加政府对美商品采购;(3)适当调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4)增加国内需求以增加国内消费和对美进口。 第二,理论界应当针对奥巴马政府基于就业政策和政党政策的需要而采取的对华贸易保护主义借口进行驳斥。例如“中国对美国大量产品出口挤占美国市场,导致美国近期经济出现下滑,并带来大量失业”等观点,以避免在反贸易保护行动中陷于被动境地。 第三,针对美国政府对华贸易保护主义加速的态势,我国政府和企业一方面可以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勇于应对,维护正当权益,同时也可以采取对抗性政策,即采取调整人民币汇率、对美国出口中国产品采取反倾销、反补贴、禁止进口等政策措施,以让美方了解到两个大国采取贸易对抗的消极后果,从而回到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