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体意识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体意识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体意识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体意识

语文作为工具学科,它教学承载着很多很多的东西:从大处说有传统文化的传承、仁义道德的承载、人文素质的以及审美情趣的培养、文学欣赏等等,从小处讲有读书识字、写信明义的作用。正是有了这么多“沉重”的任务,所以语文课程资源也较其他学科丰富的多。几乎每个阶段、每篇文章承担着不同的任务。然而,好多时候我们的语文教学恰恰忽视了语文作为“工具”的作用,过分的追求“文学性”,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不少的偏差。

常见的偏差:过分淡化文体,舍本逐末。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材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的要求,还在“评价建议”中提出“应注意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

从对教材编者提出选文“体裁”要求,到对学生提出“文体的把握”要求,说明我们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从而能“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教学实践中,我紧紧围绕文本的文体特征,从“交给方法”这一角度出发,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准确定位,明确文体意识要求。

“文体意识”是指人们在文本写作和欣赏中,对不同文体模式的自觉理解、熟练把握和独特感受,是对读写实践的一种能动的再认识。对作者来说,他会根据具体的主题思想和表达内容,去恰当选择从大量文本中抽象出来的、存储在大脑信息库中的某种文体模式,建构自己的作品,以实现特定的写作意图和审美理想。对读者而言,他会按照文本所提供的具体内容或形象,运用头脑中先于阅读的某种体裁类型,解读、接受文本所携带的某种语言的、思想的或审美的信息,同时又在它的未定空白处赋予新的含义。

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可以使学生在文本阅读之前,获得此类文体的阅读方法,从而提高阅读实践的效率。文体意识的培养,需要依托文本阅读实践进行,所以,教师应当利用文体鲜明的教材,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这样

一、目的明确而具体,在操作过程中,就容易精力集中,有效突破。而这样

的目标,紧紧抓住了文本的文体特征,直指学生文体意识的培养。

二、注重方法,注意文体意识体现。

文体意识的培养并不是空中楼阁,它依托于具体的文本阅读实践。不同的文体有自己独特的文体特征,在教学中,不同文体的文本,也应该有相适宜的阅读方法。在教学中,我们应让学生明白诗歌、记叙文、说明文、小说、散文等不同文体概念及相关知识。就记叙文来说,最基本应让学生明白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或状物、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它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六要素等等。小说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虚构,是用典型环境和具体情节表现人物。散文,在真实的基础上可采用艺术手法,形散而神不散等等。所以不同的文体应体现出不同的阅读方法和教学方法。下面我以说明文、小说、散文为例来说说教学中我是如何来训练学生的文体意识的。

说明文文体知识见PPT。

说明文阅读的基本要求和步骤:

第一,明确说明对象

阅读事物性说明文,不管是整篇还是整段,都要首先从整体入手,要把握文章说明的是什么事物,即说明的对象是什么;阅读事理性说明文,要弄清文章说明了什么道理。如何找准说明对象呢?

(1)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了说明的对象,如《奇异的激光》。

(2)抓首句和中心句。好的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及其特征。

第二,抓住被说明事物或事理的特征

事物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构造(内、外等)、形态(大小、长短等)、性质(硬、软、冷、热等)、变化(动、静、快、慢等)、成因(简单、复杂等)、功用(广狭、正反等)等方面。一般来说,说明文要说明的要点,往往就是事物的特征。除说明的重点外,还要弄清作者介绍的是事物哪些方面的特征,又是从哪些角度介绍的。《奇异的激光》这篇说明文,作者言简意赅地从最亮的光、最快的刀、最准的尺三方面说明激光是“奇异”的光及其广泛用途。《生命与水》这篇说明文,通过介绍“人体与水密切关系”及喝水的意义来说明水对生命很重要,使我们懂得水在生命历程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更加懂得讲究科学饮水。

第三、仔细阅读,归纳说明方法

阅读说明文时,要边读边标出文章所使用的说明方法,然后总结主要使用了哪些方法,进而分析这些说明方法对准确说明事物特征所起的作用。说明方法的判断技巧及在文中的作用,我们可以给学生一个大概的模式。比如“最亮时,它比太阳还要亮100亿倍呢!”这句话,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比太阳”这个词明确这句话使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形象具体地说明了激光是最亮的光这一特点。从而给学生总结出,赏析说明文的句子的基本模式是——这句话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形象准确(或具体)地说明了谁的什么特点或者哪方面的内容。

第四,逐段概括要点,理清说明顺序

概括要点时,要重视首句、尾句或提问式语句的作用,重视给概念下定义或解说语句的作用。阅读时可以把这些语句勾画出来。概括要点时最好用完整的句子,意思要简明扼要。在逐段概括要点的基础上,用同类合并的方法,把全文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几部分,概括出每部分的大意,把每部分的大意依次连缀起来,就能比较清楚地显示出全文的说明顺序了。使用什么说明顺序,还要看说明的对象。一般来说,说明事物的演变发展的,用时间顺序;说明建筑物的,用空间顺序;介绍高科技产品或说明事物间的联系的,用逻辑顺序。

第五,整体感知,把握中心,理清结构。

在理清说明顺序的基础上,分析段与段、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就容易看出文章的基本结构了。把握结构后,最好能画出结构示意图,利于整体感知全文。说明中心就是归纳出一篇说明文了被说明事物的怎样的特征,或阐释了怎样的事理。在理清说明顺序、把握文章结构的基础上,再归纳说明中心也就不难了。

第六、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准确是说明文语言的基本特点。分析说明文语言,就是看遣词造句是怎样准确说明被说明事物的特征的。要注意分析关键词语的作用。如“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准的尺”中的“目前”一词,能否删掉。要引导学生分析“目前”一次对该结论做了一个时间上的限定,它不是绝对的,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后可能会出现比激光更准确的测量工具,这就体现出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小说。出示PPT。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

小说的阅读三部曲:

第一步:写什么?

1、情节: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2、主题

第二步:怎么写?

小说的写作技艺:怎样塑造人物?怎样设置情节?怎样描写环境?

第三步:写得怎样?

阅读要有独特的感受。

我们以《小英雄雨来》为例来说怎么样实施。《小英雄雨来》是一篇中篇小说,篇幅很长,长文如何短教?抓文体知识就很简单了。确立这篇文章的教学目标——1、学习雨来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品质。2、了解雨来的英雄事迹。3、学习环境描写的作用。这三个目标分别对应了小说的三要素,也体现了教参的教学要求。教学之前,先介绍小说的写作背景(社会环境),调动学生的情绪,然后按照以下顺序来赏析这篇小说。

首先赏析故事情节——拟小标题

这篇课文已经有序号把情节自然分开,六年级学生完成小标题比较容易了。

注意两点:

①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

盾冲突;因此要确立好主人公和线索,前后要一致。《小英雄雨来》就是以雨来的爱国主义精神为线索贯穿全文的,主人公是雨来,所以拟定小标题的时候都应该站在雨来的角度进行,分别是:游泳本领高;上夜校读书;

了解到形势;掩护交通员;勇斗小鬼子;跳河智逃生。小标题加上主人公就可以做段意了。

②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

服务的。

赏析人物:

训练点:1、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形象)?

【分析:他是一个……(形象特点)的XXX(身份】

雨来是一个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小孩。

2、这一形象具有什么品质或者个性?

3、刻画这一形象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

【分析:概括介绍(全景式描写)、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细节描写(对人物形象特征、语言、动作、服饰等细致而富有表现力的细节作特写式的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他人的言行心理评价、衬托(正衬、反衬)】技巧:(一)从描写手法入手分析形象

“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一边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运用动作描写表现出雨来的调皮机灵)

(二)从情节入手分析人物形象

如:结合作品简要分析雨来这一人物形象。

雨来是一个勇敢机智,热爱祖国(形象特点)的小孩(身份定位)。

雨来面对鬼子的利诱毒打都一个答案“不知道”可以看出他的勇敢,坚强不屈。

赏析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两种。

环境描写的作用

从五方面进行思考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

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③揭示人物心理,衬托人物性格,暗示人物命运;

④揭示深化主题;

⑤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

《小英雄雨来》中有三处典型的环境描写,每一处的作用各有不同,参照上面的思考角度,不难确定。

第一自然段的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也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还乡河才会有游泳本领高的雨来,美丽的家乡需要用生命去保护,跳河逃生。第二处在第六节的第一自然段,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氛围,暗示着雨来的悲剧命运,烘托了群众的悲痛心情)第三处“还乡河静静的,河水打着旋窝哗哗地向下流。虫子在草窝里叫着。”渲染了悲伤的氛围,烘托了人们以为雨来牺牲了的悲痛心情。

赏析小说的表现手法:以小见大、因事说理、欲扬先抑、托物言志(象征)、卒章显志、设置悬念、伏笔铺垫、讽刺、正、侧面描写结合、联想想象、对比、衬托(正衬、反衬)、细节描写、各类修辞(比喻、比拟、对比、夸张、排比、借代、双关、对偶、设问、反问……)

在《小英雄雨来》中,设置悬念、细节描写比较突出。

我们再来看看散文。现在我们教材中,散文也比较多。像这一册教材三单元和五单元基本都是散文,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如何在教学中突出散文的特点。首先我们看看散文的定义:

什么是散文?散文有广义、狭义之分。我们常说的是狭义的散文,指与诗歌、戏剧、小说并列的文学体裁,是一种自由灵活的,综合运用记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

.散文的分类: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情感体验。情感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与事则是“散”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形”。

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抓住“神”。“神”就是作者在文中的情感体验,就是作者借助语言文字表的“情”,达的“意”。抓住了“神”即把握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主旨。

(2)抓住线索。线索就是作者将材料串联起来的“红线”或“寄托物”。明确了线索,也就基本理清了作者的行文思路理。线索有的是标题,有的是开头

一句话,有的是文章中反复出现的短语或句子。线索有以时间为线的;有以人物活动为线的;有以情感为线的;有以事物为线的等。

(3)理清结构。结构是作者安排材料、处理详略的外显特征。理清了结构,也就基本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分清了结构层次。理清结构可从句子入手,迅速辨别把握文章的总起句、中心句、过渡句和总结句。

(4)了解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象征、对比、以小见大、先抑后扬、前后呼应,以及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等表现手法,记叙、议论、抒情、描写等表达方式,学会鉴赏、评价文章的优劣得失等。

教学中,老师如果注重“感悟文本特点”“总结阅读方法”“实践阅读方法”这三个主要环节,既教给了学生可具体操作的阅读方法,又让学生通过阅读实践,学习并运用这个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操作中即能加深对方法的理解,也能实现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文体意识对阅读教学的影响是深刻的,也是被普遍忽略的,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必须充分意识到文体意识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意义,教师应首先以自身的文体意识的运用作为示范,使学生感受到文体意识对于形成语文综合素养的价值,从而唤起他们培养文体意识的自觉性,全面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和水平。

小学语文八种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

01 记事类文章 写人类文章,一般是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这类文章,主要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通过一件或几件典型事例的叙述,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和精神风貌。 阅读方法: 1.. 感悟人物的外在形象。 2.. 读懂人物语言。 3.. 分析人物动作。 4.. 剖析人物的内心活动。 5.. 关注人物所处环境。 6.. 分析细节描写。 7.. 抓住文章主要情节。 02 记事类文章,一般是指以写事为主的记叙文。这类文章有着比较鲜明的特征:时间、地点、事件、人物。四大要素的交代给我们的有效阅读提供了重要信息。 阅读方法: 1.. 仔细地去阅读,去发现作者将要告诉我们的事情。 2.. 对文章的篇章结构进行基本的分析和准确的把握,能够比较精确地概括出文段的段意,总结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3.. 能根据作品中提供的事情或问题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认识或看法。 写人类文章

03 绘景类文章 以描摹物体的形状、状态、色彩等元素为主要内容的记叙文称为咏物类记叙文。 阅读方法: 1.. 理解作者具体写了什么事物,这个事物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 2.. 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是写物的整体,后写物的部分; 还是先写物的部分,后写物的整体;是先上后下,还是与之相反,等等。 3.. 要明白作者“ 咏” 的物是什么,是怎样由事物展开丰富的联想去“ 咏” 的; 事物和联想有什么必然的联系,通过联想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 仔细体会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04 写景记叙文,是以描写大自然的各种风物景致、社会环境中的人文建筑、设施等为主要内容的记叙文。 阅读方法: 1.. 了解作者在文章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是从景物的哪些方面来写其特点的。 2.. 分析描写景物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由上到下、由远及近、由外及内等顺序)。 3.. 理解作者在文章里表达的思想感情及作者是怎样把对景物的感情融合到景物中去的,用了哪些生动的语言。 咏物类文章

文体意识、文体特点与教学策略

文体意识、文体特点与教学策略 浙江外国语学院教育系汪潮 一、文体意识 三国时的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宣雅,书论宣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这是对文体发表的最早议论。 周作人1912年的《童话略论》与《童话研究》以儿童文学最重要的文体“童话”为研究对象。1914年他又关注了儿歌。1920年在“儿童的文学”的正式宣言中,周作人已确立了明确的儿童文学文体观念,并针对儿童不同年龄特征给出对应的文体形式……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了。 上世纪80年代,教育心理学家潘菽也对文体和思维的关系有过阐述:“阅读体裁不同的文章,理解的难易不同,对思维活动提出不同要求。”从此开始了对不同文体阅读的心理学思考。 《人民教育》2013年第6期专设了“关注语文教学的文体意识”的话题。“编者按”提出:“自觉的文体意识不是单纯地具备某种文体知识,它是一种综合性语文素养。文体意识的培养不仅要清楚文体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语文实践中与体验、感悟、理解等语文素养相互链接、交叉、渗透,这样形成的文体意识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阅读、写作和表达交际。”这里,从语文素养的高度,提出了文体应在学生语文素养积累过程中发挥应用的价值。 然而,当今众多的小学语文教育还是高喊“齐步走”,众人同归,千篇一律,既没有因人而异,也没有因文而异,存在严重的人文化、划一化倾向。 从教材编写看,主题单元组文淡化了文体意识。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以“保护美好家园”为主题,安排了4篇课文:《只有一个地球》是说明性文章,《鹿和狼的故事》是记叙性文章,《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为讲演稿,《青山不老》则是通讯。这种编排方式给教师带来错觉:教学只要落实“保护美好家园”的主题,不必考虑所选课文的文体。 从教学现状看,忽视文体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位名师执教《鹬蚌相争》时,一位学生质疑:鹬与蚌你一言我一语在斗嘴说话,蚌说话就要张嘴,一张嘴鹬不就脱身了吗?鹬的喙被蚌夹着,它又怎么说话?对此,这位老师频频出招:先把问题推还给学生:“大家小组讨论讨论”;再把问题推给作者和编者:“同学们一起来改改教材,再给编辑叔叔写封信”;最后当学生问蚌如何能说话,两个壳是不是它的嘴的时候,又让学生上网或去图书馆查资料,或者去请教自然老师,或者设法弄只蚌来自己观察发现。这里老师把寓言当作记实作品,忽视了寓言的文体属性,其实,寓言的故事情节多为虚构,角色多是人格化了的动植物。 其实,小学语文不仅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而教,而且要根据文体的不同特征因文而教。这是一种“文体意识”。现在我们要补上这一课。 课文是选入语文课本的书面语言作品的统称,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研究语文教学不能不研究课文的教学。任何一套教材所选课文达数百篇之多,而且文体多样,题材广泛。不同文体、不同类别的文章,在组织形式和表达方法等各有不同的特点,应根据课文的文体、类别设计不同的教学思路和环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获取不同的教学效果。要让文体意识成为一种语文素养在课堂上、在学生中渗透和生成。 当然,要说明的是:小学语文教学提倡“文体意识”,但不是“文体教学”。“文体教学”是初中、高中乃至大学语文的主要教学任务。所以,小学语文教学要思考:如何判断小学语文教材中课文的“文体”?如何把握小学语文教材中课文“文体”的使用度?等等。简言之,不能把小学语文课上成“文体分析课”。 二、文体特点 文体有不同的分类。根据小学语文教材中课文的实际情况,从两个维度对课文进行文体分类。一是“文学文体”,包括童话、寓言、神话、诗歌(儿童诗、古诗)、文言文、散文、小说等。二是“实用文体”,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这一文体分类的体系具有单一性的特点,符合文体分类的逻辑性。 文体有各自不同的含义和特点: 1.童话指的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以符合儿童想象力的情节,采取拟人、夸张、象征等方法编织而成的一种富于幻想色彩的故事。它的主要特点是:艺术的幻想,拟人、夸张和象征的写法,完整的故事情节等。 2.把一个深刻的道理或教训寄托在精练生动的故事里,就是寓言。它的主要特点是:寓言的主题(寓意)、寓言的譬喻、寓言的艺术形象、寓言的语言等。 3.神话就是一种“神圣的叙述”。叙述的是发生在遥远的古代的事件,主要人物都为“人格化”的“神”或动植物等。它的主要特点是:故事是一种神圣的“真实”、主人具有神性、故事发生在远古时代等。 4.儿童诗歌是指专门为少年儿童创作、符合他们的心理和审美特点的诗歌。它的主要特点是:饱满的儿童情趣、丰富的儿童想象、巧妙的诗意构思、天真的语言表达、优美的童稚意境等。

阅读教学如何凸显文体特点

阅读教学如何凸显文体特点文体或称文本体式、文本样式、文章体裁,“它反映了文本从内容到形式的整体特点,属于形式范畴”。德国姚斯在《走向接受美学》中认为:“文学的形式类型既不是作家主观的创造,也不仅是反思性的有序概念,而主要是一种社会现象。类型与形式的存在依赖于它们在现实世界中的功能。”可见,每一种文体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不可替代的审美效应。由此引申到我们的阅读教学,也理应体现文体的特点。面对不同的文体,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以及学生最终所形成的阅读能力也是不同的。例如,说明文有说明文的教学目标,它是不同于记叙文、议论文的,教学方法应是适合于说明文的教学方法,学生最终形成的阅读能力,也应是阅读说明文的能力而不是其他。可以说“阅读是对某一特定体式,特定文本的理解、解释、体验、感受。阅读是一种文体思维。” 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有人总结主要是:内容——形式——内容,或者说“粗读感知内容——细读品味语言——回归整体升华情感(或拓展升华)。这种教学模式在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容质疑的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任何文体都用着这一形式。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体会”、“感悟”式的“词语理解”、“语段研读”充斥着整堂课,而没有考虑这一教学方式是否合适,没有考虑到文体的特点。因此而形成的阅读能力,是没有“实战能力”的。 我以为阅读教学应凸显文体的特点。 一、教学目标的文体特点 “教学目标”回答的是“教什么”以及“教到什么程度”,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首先面对的问题。教学目标定位是否准确,是决定一堂课是否有效的先决条件,所谓“未成曲调先有情”。教学目标定位错误而说是一堂好课,这是不可想象的。文体作为文本的形式特点,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是重要的依据。 《天净沙·秋》是一首元曲,作者以秋天的景物作为写作的题材,通篇由十二种表现秋天特点的景物组成。前两句“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营造了秋天萧瑟、凄美的意境,读来令人沉郁、凄凉。后几句“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又给人动态和色彩的美感,与前两句形成鲜明的对比,读者的感受此时也变得明朗。诗歌语言高度凝练,富有节奏感

小学语文知识集锦

小学语文知识集锦 一、句子的分类: 1.陈述句:陈述句是述说一件事,用肯定、否定、双重否定、强调等方式表达,双重否定是肯定的一种形式,强调的形式常用“是……的”,有时也用一个“是”。句末一般用句 号。 2.疑问句:疑问句是提出一个问题。是非问句要求作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是”或“不是”)。选择问句列出两项或几项,让人选择其中一项,常用关联词语“还是”“是……还是……”等,也可不用。特指问句是是有所指而问,句中常用“谁、什么、怎么”等词。反问句是无疑问句,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的意思,不要求回答。反复问句用肯定和否定相叠的方式提问。句末用问号。 3.祈使句:祈使句表示命令、请求、制止、劝阻、建议、祝愿等,它的特点是有祈使的语 气。祈使句常常是非主谓句。句末一般用句号或感叹号。 4.感叹句:感叹句表示赞赏、欢呼、焦急、痛苦、厌烦、轻视、惊讶、疑惑、反对、制止等,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常用叹词或语气词(放在句首、句尾或句中)来帮助表达感情,使全句带有感叹意味。句末一般用感叹号。 二、修辞: 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借代、反语、对比、联想、 通感、双关、顶真、互文、回环、移情 三、古代汉语: 1.判断句:对事物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句子。可以分为两个系列:"……者,……也"系 列和"乃、为"系列。 2.被动句:被动句可分为两大类: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和无形式标志的被动句。 3.宾语前置:文言文宾语前置有以下几种情况:⑴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⑵疑问句 中疑问代词宾语前置。⑶用"之"、"是"将宾语提前。⑷介词"以"的宾语前置。 4.成分省略句。古今汉语都有成分省略,但又有所不同。这不同又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古 汉语中省略的情况更多,二是现代汉语习惯上不能省的古汉语也可省。 四、阅读鉴赏: 1.反复诵读、激发想象 2.积累、运用鉴赏知识 3.灵活运用答题技巧 4.强化书面表达 五、文学鉴赏: 1.借技巧,抓关键,透过现象看本质 2.按需要、看搭配,注意表达合语境 3.读原诗,据题干,综合思考防片面

小学语文文体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文体教学方法 现今社会,提倡的是培养合格的创新型人才,作为一名合格人才,沟通交际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在实施的时候也会轻松容易一些,当前教学方法的现状也会有所改善。下面给大家了关于小文体教学方法,欢迎大家阅读! 1、关注文体特点,发掘文本核心价值。 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这方面的专业水准,做到对各种文体特点了如指掌,能够根据不同的文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发掘语文课文的核心价值。例如,在学习《匆匆》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们必须要明白这篇文实际上是一篇散文,语言优美,文字隽永,令人回味无穷。 经过对《匆匆》这篇课文的文体特征的分析,我们可以从文字段落中感受到时光"匆匆"而过的无奈之感,例如文中"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让读者深切地感受到光阴荏苒的无情与无奈,散文这一问题往往语言凝练,意境深邃,《匆匆》一文看似在写各种大的景物实际上都是在感叹时光的流失,这种形散神聚的特征正是散文的一大特点,当我们了解散文文体特征之后便更能理解《匆匆》所富含的感情。总之,关注不同文体的特

点,并结合文体来赏析文章能够帮助我们发掘文本的核心价值,感受语文的无穷魅力。 2、根据不同文体采取不同的语文教学法。 小学语文所涉及到的文体类型较丰富,例如神话、寓言、叙事类、散文等等,不同的文体有其不同的特征,把握其特征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写人类的文章更加注重对人物各方面的详细刻画,例如人物的心理、神情、语言等,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理清与人物相关的主要事件,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解人物特征和形象,另外,语文教师要详细对人物的心理、动作、外貌等进行剖析,将事件与人物的特点结合。 例如在学习《穷人》这一篇文章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桑娜和渔夫的对话了解到桑娜的不安、忐忑、善良以及渔夫的乐于助人、耿直、爽快。对于记事类文章,教师要缕清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抓住六大要素,理清文章结构,体会记事文章所想要表达的主体核心并从中提炼出道理、启示等。在学习写景类的文章时,教师明确写作的顺序,引导学生把握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字里行间中感受景物与作者情感的交融,获得精神的享受。除了以上提到的文体之外,小学语文教材中还有许多其他文体类

小学语文考纲

小学语文考纲

一、拼音汉字 (一)考试内容:汉语拼音、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同音字、多音字、形近字;笔画、偏 旁部首间架结构;查字典法。 (二)考试要求:1.能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字、词、句。2.能辨识常用汉字注音正误。 二、词语 (一)考试内容:词语的理解、辨析、归类;成语的运用;谚语和歇后语的使用。 (二)考试要求: 1.能熟练地掌握音序、部首查字法,会根据词语和具体的语言环境选择恰当的解释,并能用指定的意思正确组词。 2.能辨析形近字、音近字、同音字、多音字,会辨别、修改错别字。 3.能自己积累一定的词语,按要求写词语,按要求将词语分类。 4.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运用词语,并能按要求替换词语。 三、句子 (一)考试内容:标点符号的使用;常见句型的转换;七大修辞方法;扩句与缩句;修改病句八大类型;口语交际。 (二)考试要求: 1.能按原文或要求写谚语、对联、格言、警句等。 2.会按要求改写句子和仿写句子。 3.能正确使用关联词语,有修改常见病句、正确调整句子顺序的能力。 4.能正确理解句子意思,体会其含义(包括古文中的句子)。 四、古诗词 (一)考试内容:必背古诗词的默写;古诗的分类考察;古诗词的相关文学常识 (二)考试要求:能按原文或要求写 五、阅读

(一)考试内容:分析理解题;概括内容题;归纳中心题;感悟道理题;阐述观点题。 (二)考试要求: A.课内阅读: 1.能按原文填空,并指出所填文章的出处、作者等。 2.能把握课文片段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领悟一些表达方法。 B.课外阅读: 主要从词句理解、标点使用、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等方面考查学生对语言、情感、写作思路等方面的领悟程度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评价学生初步的独立阅读文章的水平。 现代文阅读:为文章划分段落层次,说明缘由,概括段义;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词语释义;说说 你对文章的感悟;分析某句话的作用;分析概括人或事物的特点、性状等;作者思想感情前后不一,是否矛盾;换词是否得当;语言修辞手法的考察;解释某句话的含义;拟写标题;标点符号的运用;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六、写作 (一)考试内容:四大文体:写人、记事、绘景、状物;作文的审题、立意、构思、选材等方法。 (一)考试要求: A.作文基本要求 1.审清题意:“五审” (1)审清体裁(记叙文、应用文、说明文) (2)审清题材(人、物、事、景) (3)审清范围(时间、地点、人称、事件、对象具体限制) (4)审清主题(中心思想) (5)审清其他要求(附加要求) 2.确定主题:“四要”

小学语文八种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

小学语文八种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超全快收藏! 小语说: 小学语文教材的范文系统是精选的各类文体不同的文章。小学语文的学习也是通过一篇篇文章来完成的。下面小语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语文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供大家参考。 写人类文章 写人类文章,一般是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这类文章,主要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通过一件或几件典型事例的叙述,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和精神风貌。 阅读方法: 1.感悟人物的外在形象。 2.读懂人物语言。 3.分析人物动作。 4.剖析人物的内心活动。 5.关注人物所处环境。 6.分析细节描写。 7.抓住文章主要情节。 记事类文章 记事类文章,一般是指以写事为主的记叙文。这类文章有着比较鲜明的特征:时间、地点、事件、人物。四大要素的交代给我们的有效阅读提供了重要信息。 阅读方法: 1.仔细地去阅读,去发现作者将要告诉我们的事情。 2.对文章的篇章结构进行基本的分析和准确的把握,能够比较精确地概括出文段的段意,总结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3.能根据作品中提供的事情或问题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认识或看法。

咏物类文章 以描摹物体的形状、状态、色彩等元素为主要内容的记叙文称为咏物类记叙文。 阅读方法: 1.理解作者具体写了什么事物,这个事物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 2.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是写物的整体,后写物的部分;还是先写物的部分,后写物的整体;是先上后下,还是与之相反,等等。 3.要明白作者“咏”的物是什么,是怎样由事物展开丰富的联想去“咏”的;事物和联想有什么必然的联系,通过联想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仔细体会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绘景类文章 写景记叙文,是以描写大自然的各种风物景致、社会环境中的人文建筑、设施等为主要内容的记叙文。 阅读方法: 1.了解作者在文章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是从景物的哪些方面来写其特点的。 2.分析描写景物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由上到下、由远及近、由外及内等顺序)。 3.理解作者在文章里表达的思想感情及作者是怎样把对景物的感情融合到景物中去的,用了哪些生动的语言。 4.仔细体会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议理类文章 议理类散文,通过讲述一个现实的、历史的小故事来阐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阅读方法: 1.仔细阅读文章中的每一句话,进而对全篇进行整体把握性的理解。

写作要有文体意识.doc

写作要有文体意识 课程目标:1.《课标》第四阶段写作目标要求:学生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 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 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教学目标:1.让学生明确常见文体类型,了解文体对于写作文章的重要性,树立 写作要有文体意识。 2.借助学生例文发现写作过程中有关文体方面的问题,通过课文例子 比较明确记叙文和议论文文体差异,提升学生文体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课文例子比较鉴赏明确记叙文和议论的文体差异,提升学生文体 意识。 教学难点:解读课标要求,在明晰文体特征中提升文体意识,修改范文,强化文 体意识。 教学方式:微课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今天我们上一节写作指导课,提及写作,大家可能很自然想到: 审题要准,立意要高,语言要生动等等,这些对写出好文章,的确很重要。不过, 今天老师要和大家谈的是——写作要有文体意识。 首先,我们要明白“文体”是什么?? 二.文体的含义与分类: 顾名思义,“文”是指文章,“体”是指体栽,文体,就是指文章的体裁。 同学们知道文体有哪几种呢?回想一下,我们学过的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中国石拱指桥》《敬业与乐业》??这些文章从表达方式上,我们可以把 文体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外加应用文——比如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书 信、广告、请假条、新闻等就是属于应用文的范畴。 三.名人说“文体” 南朝的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写道:“夫才量学文,宜正体制。”这里的“体制”就是“文体”,意思是:有才华的人学写文章,应当端正文章的 文体。 清代的梁启超在《作文教学法》中指出,不懂规矩、无规矩的文章算不得 巧文章。(上述言论,说明文体很重要,连大作家大学者们都要重视文体,我们 同学又怎么能忽视文体呢?)。梁启超进一步指出,文章做的好坏,虽然是技巧 问题,技巧与天生才气有关,不是后天教养的来的,但是作文的规矩规范却是 可以教,可以学的。 四.课标观“文体” 课标是我们教与学的行动指南,咱们先一起来看看《课标》对初中生写作做 了怎样的要求呢,课标明确规定:“学生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 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 写日常应用文。”它要求我们在初中阶段必须学会写四类文体。

人教版小学语文常见的四种文体分析

报考小学语文教师的考生若想在面试中取得好成绩,不论试讲还是说课,都需要对小学语文教材有一定的深入了解。六年十二册的语文课本课文很多,考生如果对每一篇都进行分析的话,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一般从收到面试通知到面试开始这一较短的时间内,是难以解决的。所以需要概括出一个共性的材料,使考生知道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然后才有较好的表达。小学语文共有四种文体比较常见:记叙文、说明文、语言童话和古诗。在此,将对以上四种文体进行分析。 一、记叙文 记叙文是以真人真事为主要内容,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手法的一种文章体裁。记叙文也是中小学生最熟悉、最常见的一种作文体裁。在小学阶段,教好记叙文,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下面,将从记叙文的种类、特点、结构、教学以及如何教小学生写好记叙文等几方面来进行较为具体的分析。 (一)记叙文的种类和特点 记叙文从内容上分,有写人为主的和记事为主的两种。从形式来分,种类很多,常见的有: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散文、纪实、回忆录等等。 相较于说明文和议论文,记叙文有下面三个特点 1、形象性。说明文和议论文直接运用概念、判断和逻辑推理来说明问题。而记叙文则不象说明文和议论文那样,而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事情进行具体的叙述和形象的描写,以表达中心思想。例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就是通过记叙“我”与伯父鲁迅的谈话,来歌颂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并教育下一代人。 2、典型性。记叙文写的是真人真事,但所写的人物和事件都要有代表性和典型性,而且不是一些平凡之事、人。如《一件小事》中的主人公是革命前辈鲁迅先生。他对朋友的关爱无微不至,体现鲁迅为人的高尚情操。《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的邱少云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斗英雄的典型。他对祖国、对人民无限热爱,对敌人无比憎恨,为革命战争的胜利而赴汤蹈火,以至献出生命。而邱少云一生,文章只选了几个片断特别详细地叙述了他在危险时刻仍遵守纪律的英雄事迹。 3、以叙述、描写为主,内插抒情和议论成分。叙述和描写是记叙文的主要表现手法,但是在一篇记叙文里,叙述、描写和抒情、议论还常常揉合在一起,它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能加强文章的感染力和战斗力。如课文《小珊迪》,在课文结局时的“直到今天,谁读了这个故事不受感动呢?饱受饥寒的小珊迪的美好品质,将永远打动人们的心。”这短短的一段精妙的议论,作者抒发了小珊迪善良的品质,对读者起到感染作用。

小学语文不同文体阅读现状的调查报告例文.doc

2015年小学语文不同文体阅读现状的调 查报告范文 小学语文不同文体阅读现状的调查报告 ?一、教师对不同文体阅读教学现状调查问卷数据显示 1.你更喜欢上什么文体的文章? 喜欢诗歌的占7﹪,喜欢童话的占46﹪,喜欢神话和民间传说的占40﹪,喜欢经典散文的占7﹪。 2.你觉得孩子比较喜欢学什么文体???喜欢童话的占6 3.据调查,现行小学语文1﹪,喜欢神话和民间传说的占39﹪。? 教材中记叙文所占比例过大,你认为这种现象合适吗?觉得合 4.据调查,外国语文教适的占70﹪,觉得不合适的占30﹪。? 材中说明文居多,这与我国形成鲜明的对比,你认为我们要不要在教材中加大说明文所占的比例???72﹪的的老师认为要加大说明文的比例,28 ﹪的老师认为不要加大说明文的比例。?5.你觉得小学语文教材中说明文占多大比例合适? ? 6.你觉得小学语文教材中议占多大比例合适??87%的老师认为议占5%的比例比较合格,13%的老师认为议都不要也可以的。 7.据统计,小学语文教材中记叙文(含选读)就占91.8%,你认为这样编写合理吗???觉得合理的占78﹪,认为存在弊端的占2 8.外国语文教材中说明文居多,这与我国形成鲜明的对2﹪。? 比,你认为哪一种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100﹪的老师认为不同的国家没有可比性。 ?9.你认为哪一种文体更有利孩子的发展?

? 100﹪的老师认为每一种文体都有自己的作用 ?10.你最擅长上哪一种文体的课文???擅长教童话的老师占31﹪,擅长教神话和民间传说的老师占31﹪, 擅长教说明文的占38﹪。 11.你课外阅读更喜欢看哪一种文体的文章? 12.你推荐学生读完不同文体的书后,和他们交流过吗? ?62﹪的老师偶尔与学生交流,38﹪的老师没有与学生交 1.流。??二、小学学生不同文体阅读现状调查问卷的数据显示? 2.59﹪的学生了解一你了解语文课本中各篇课文的文体吗?? 些,41﹪的学生不了解。?3.你喜欢学习哪类文体? ? 78﹪的学生喜欢童话类文体,22的学生喜欢神话和民间传说的文体,大部分学生认为这样文体的内容比较有趣。 59﹪的学生不喜欢说明文,344.你不喜欢学习哪类文体?? ﹪的学生不喜欢议, 6﹪的学生不喜欢应用文,大部分学生认为这种类型的文体比较枯燥。 5.老师平时对不同的问题教法相同吗? 100的学生感觉老师在不同的文体上教学方法也差不多,它们更喜欢课堂上更具有趣味性,能在游戏活动中完成。 6.据统计,小学语文教材中记叙文(含选读)就占91.8%,你认为这样编写合理吗? ?85﹪的学生认为合理,15﹪的学生认为不合理。 7.外国语文教材中说明文居多,这与我国形成鲜明的对比,你认为哪一种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 ? 100﹪的学生认为不同的国家没有可比性。 ?8.你认为哪一种文体更有利于你们的发展? 65﹪的学生认为童话类文体更能有利于自己的发展,35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体意识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 体意识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体意识 语文作为工具学科,它教学承载着很多很多的东西:从大处说有传统文化的传承、仁义道德的承载、人文素质的以及审美情趣的培养、文学欣赏等等,从小处讲有读书识字、写信明义的作用。正是有了这么多“沉重”的任务,所以语文课程资源也较其他学科丰富的多。几乎每个阶段、每篇文章承担着不同的任务。然而,好多时候我们的语文教学恰恰忽视了语文作为“工具”的作用,过分的追求“文学性”,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不少的偏差。 常见的偏差:过分淡化文体,舍本逐末。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材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的要求,还在“评价建议”中提出“应注意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 从对教材编者提出选文“体裁”要求,到对学生提出“文体的把握”要求,说明我们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从而能“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教学实践中,我紧紧围绕文本的文体特征,从“交给方法”这一角度出发,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准确定位,明确文体意识要求。 “文体意识”是指人们在文本写作和欣赏中,对不同文体模式的自觉理解、熟练把握和独特感受,是对读写实践的一种能动的再认识。对作者来说,他会根据具体的主题思想和表达内容,去恰当选择从大量文本中抽象出来的、存储在大脑信息库中的某种文体模式,建构自己的作品,以实现特定的写作意图和审美理想。对读者而言,他会按照文本所提供的具体内容或形象,运用头脑中

小学语文考纲

小学语文考纲(总6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小学语文考纲 一、拼音汉字

(一)考试内容:汉语拼音、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同音字、多音字、形近字;笔画、偏 旁部首间架结构;查字典法。 (二)考试要求:1.能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字、词、句。 2.能辨识常用汉字注音正误。 二、词语 (一)考试内容:词语的理解、辨析、归类;成语的运用;谚语和歇后语的使用。 (二)考试要求: 1.能熟练地掌握音序、部首查字法,会根据词语和具体的语言环境选择恰当的解释,并能用指定的意思正确组词。 2.能辨析形近字、音近字、同音字、多音字,会辨别、修改错别字。 3.能自己积累一定的词语,按要求写词语,按要求将词语分类。 4.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运用词语,并能按要求替换词语。 三、句子 (一)考试内容:标点符号的使用;常见句型的转换;七大修辞方法;扩句与缩句;修改病句八大类型;口语交际。 (二)考试要求: 1.能按原文或要求写谚语、对联、格言、警句等。 2.会按要求改写句子和仿写句子。 3.能正确使用关联词语,有修改常见病句、正确调整句子顺序的能力。 4.能正确理解句子意思,体会其含义(包括古文中的句子)。 四、古诗词 (一)考试内容:必背古诗词的默写;古诗的分类考察;古诗词的相关文学常识 (二)考试要求:能按原文或要求写 五、阅读

(一)考试内容:分析理解题;概括内容题;归纳中心题;感悟道理题;阐述观点题。 (二)考试要求: A.课内阅读: 1.能按原文填空,并指出所填文章的出处、作者等。 2.能把握课文片段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领悟一些表达方法。 B.课外阅读: 主要从词句理解、标点使用、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等方面考查学生对语言、情感、写作思路等方面的领悟程度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评价学生初步的独立阅读文章的水平。 现代文阅读:为文章划分段落层次,说明缘由,概括段义;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词语释义;说说你对文章的感悟;分析某句话的作用;分析概括人或事物的特点、性状等;作者思想感情前 后不一,是否矛盾;换词是否得当;语言修辞手法的考察;解释某句话的含义;拟写标题;标点符 号的运用;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六、写作 (一)考试内容:四大文体:写人、记事、绘景、状物;作文的审题、立意、构思、选材等方法。 (一)考试要求: A.作文基本要求 1.审清题意:“五审” (1)审清体裁(记叙文、应用文、说明文) (2)审清题材(人、物、事、景) (3)审清范围(时间、地点、人称、事件、对象具体限制) (4)审清主题(中心思想) (5)审清其他要求(附加要求)

教学要有文体意识

教学要有文体意识 “文体意识”是指人们在文体学习、写作和欣赏中,对不同文体模式的自觉理解、熟练把握和独特感受,是对读写实践的一种能动的再认识。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的课堂千篇一律,这样就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教师要重视文体意识的价值,不能因为考试不考察文体而不去进行有关文体知识的教学。语文老师在思想上必须重视学生文体意识的培养,在教学中注意文体意识的教学渗透。同时,语文教师要提高文体理论知识素养,对文本类别、各种文体的语体特征、结构特征和写作要领及各种文体特征的相互渗透能有一定的认识,熟悉和掌握各种文体模式。 因此,教师要有文体意识,对于不同类别的文本,我们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文体意识是语文修养和读写技能提高的体现。从语文教学角度来讲,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文体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及写作能力。 具体做法: 一、课程目标要学习研究 逐条细读《语文课程标准》中各个学段的具体课程目标,会发现,课程标准对承担课程目标的教材选文文体有区分,有各自的具体要求。依据认知规律,低段教材先后呈现童话、寓言、故事、儿歌、童谣和浅显的古诗;中段主要对叙事性作品做了课程要求;高段对说明性文章、叙事性作品等作出具体要求。各学段选文文体依据理解的难度,分学段呈现,并注意反复性出现文体的阅读要求的提高。学段课程目标不仅对各种文体的学习有具体的课程要求,也为我们提供了不同文体的阅读策略。 比如“阅读浅近的童话、语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这是阅读这类文体的学段课程目标。“向往美好的情境”的基础是对文体特色的关注。童话、语言等用独特的言语表达方式,创设了美好情境——“童话里的世界”,而非真实的“现实图景”,让学生透过童话或者寓言的“美好情境”,去感受生命与情感的美好。从而进入言语情境,沉入特殊的言语世界里。

小学语文不同文体之记叙文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不同文体之记叙文教学方法初探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小学语文教学都应该结合文体特征,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突出重点。不同文体的课文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的可谓精品佳作、丰富多彩。尽管课文文体各异、表现手法纷呈,但我们仍有规律可寻。 就拿说明文来说吧,首先让学生了解说明文的相关知识,如:说明文的分类,从内容的角度可分为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常见的说明方法,如: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语言,不外乎准确生动。在明了基本知识后,可以让学生按照“明说明对象——抓说明特征——理说明顺序——析说明方法——品说明语言”的过程来学习,这样思路非常清晰。学生掌握了这种方法,今后学习无论遇到什么说明文,就能胸有成竹,做到游刃有余。不仅仅是说明文有具体可行的教学方法,记叙文、诗歌、游记、抒情散文等都能够用适合它们的方法进行教学。只要我们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就会找到最佳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以记叙文文体为例,谈谈我对记叙文体裁教法的一点心得。 记叙文是以叙述和描写人物和事件为主的一种文体。在小学语文课本里,记叙文包括的范围很广,写人叙事的文章基本上都可以归到记叙文这一类里。此外,一些写景、状物的散文,也属于记叙文。因此,记叙文占的比重很大,是学生接触最多的一种文体。

记叙文有的侧重写人,有的侧重记事,但往往是写人、记事互相交织,难以截然分开。小学语文教材中,大量的是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其中心思想通过所记叙的人物、事件来体现,并渗透在字里行间。这类记叙文包括“六要素”,叙述的方法有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小学语文课本里的记叙文多数都用顺叙的方法,也有少量课文根据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采用倒叙和插叙的方法。描写包括人物外貌、语言、行动和心理的描写,动植物等的形态、颜色和变化的描写,以及周围环境的描写。文质兼美的记叙文,结构比较单纯而严密,语言文字准确、鲜明、生动,是培养学生读写基本功的好教材。 根据记叙文的这些特点和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要求,在教学中我注意以下几点。 (一)通过语言文字,理解思想内容 记叙文一般都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思想,并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中心思想和思想感情是蕴含在语言文字之中的。因此,教学记叙文就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记叙文的教学,要抓住对表现中心思想有突出作用的词句和段落。如表现人物行动和心理活动的深刻生动的词句,人物的个性化的语言,作者的精辟的议论和抒情性的语句等,引导学生理解其深刻的含义,并认识它们对表达思想内容所起的作用。 如《白杨》一课,文章开头讲了大戈壁的荒凉和白杨树的“高大

初中语文不同文体的阅读教学及方法指导解析

初中语文不同文体的阅读教学及方法指导 檀林中学吴高银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文学作品的阅读至关重要,它直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要深人理解文学作品,就一定要掌握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没有方法的阅读就是盲目的阅读。文学是人文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文学是以形象感人的。所以,在文学作品的阅读中,教师要针对不同文学体裁,对诗歌作品、小说作品、散文作品、戏剧作品等明确地抽象出“一般的阅读方法”,即是从阅读实践中抽象出来的某些规律性的东西。它既对阅读实践产生指导使用,同时又要受到实践的检验,并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文学作品的体裁一般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我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应根据不同的体裁的特点来进行阅读。 一、诗歌 诗歌是诗与歌的统称,它具有韵律美,语言凝练,充满情感和想象的特点。我们在阅读时应根据诗歌时特点,从如下几点进行阅读: 1、朗读吟诵,从整体上感受。“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阅读诗歌时要朗读、吟诵,这样读者的情感、经验和想象才能得到迅速反映,从而真切地体味诗的韵律美、节奏美、情思和意境。否则就很难体味出诗情、诗意、诗味和诗美。 2、分析感情、展现意境。情可谓诗的气脉。要在初步感受诗歌作品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与体会作品的诗情与意境。要进一步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情感与寄托。诗歌是诗人感情的凝聚和结晶,没有感情就没有诗歌。因此,读诗歌,首先要体会作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有些诗歌的含义比较深刻,比如《登鹤鹊楼》,这首诗歌就要抓住后两句“欲穷厘目,更上一层楼”,通过揣摩、领会、来体验诗中表达的深刻哲理。 3、领略音韵、研究写法。要领略诗歌的音韵美,研究作品独具匠心的构思及写作手法,修辞方式的选取与组合等。不管是古典诗歌还是现代诗歌,都应在朗读中感受其音韵美、节奏美。如“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运用对偶,给读者展现出春意盎然钱塘湖春景。现代诗人减克家运用对比手法,活画出两种不同信念、不同追求的“有的人。” 4、展开丰富的想象。诗歌的最大特点就是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诗。诗人常常把互不相关的事,通过想象,凭一根线串联起来,形成一个统一体。因此,阅读诗歌要展开想象的翅膀,使诗歌中描绘的形象在头脑中形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这样一方面可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和发展自己的想象。读《天上的街

基于文体的阅读教学

基于文体的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 一、案例展示 《 《 问题:设计一在内容分析上运用了情节分析法,明显是文体意识不强,混淆了小说与散文叙事的差异。 二、“文体教学”提出的背景 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教材编写的单元组元方式多样,有文体组元、主题组元、能力组元。一时淡化文体的说法极其时髦,而高考作文更是提出了文体不限的说法,于是阅读和写作均陷入了无体要循的地步。具体说来: 一是对长期以来过分强调文体类型的一种反动。新课程改革以前,阅读教学过多地关注文体的类型,把教学的重点落在了文章的体类上,甚至把教学的主要精力花在狭隘的文体知识的反复讲解上。新课改使人们认识到这样的教学背离了阅读教学学会阅读、在阅读中积累、在阅读中提高语文素养的根本任务。但是在转变过程中,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出现了无文体特征的阅读教学。 《 小狗包弟 》教学设计一 《小狗包弟》教学设计二 (一) 导入 (二)整体感知: (1)叙事: 复述故事情节: 1)简括: 2)具体概括: 楔子(引子)(1自然段)--艺术家与狗的 故事 开端 (2自然段) -- 包弟来历 发展 (3-6自然段)-- 七年相处 结局 (7-9自然段)-- 一朝离别 尾声(10-13自然段)-- 真心忏悔 (2)抒情: 本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请找出 本文的文眼? (3)通过文本解读时代特点: (三)关于巴金的讨论: 对于作家为了自保,而放弃小狗包弟 的行为,我们该如何看? (四)忏悔意识与我 (1) 学生反省: (2) 引导学生谈反省忏悔后的感受 然后小结: (五)课堂总结: (六)课外合作探究:狗与“伤痕文学” (一)交流导入 (出示“学习目标”) (二)整体感知 1、理清作者思想感情变化的线索。 2、小组合作讨论。 (1)小狗包弟有过哪些经历? (2)随着包弟经历的发展,“我”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变化? (三)主体研读 1、教师导学。 2、自主研读。 3、探讨交流。 (四)引导探究 1、你认为巴金是怎样的一个人? 2、作者为什么要以一条小狗来反映“文革”的现实? (五)随机拓展 1、学生提出值得探讨的问题,全班讨论。 2、 布置课外阅读巴金《随想录》。 (六)及时反思 请同学们谈谈学了这节课后自己有什么收获。

小学语文编制考试题目(四)

小学语文编制考试题目(五) 一、填空 1、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的形成与发展,语文课程的()功能和()作用,决定于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2、()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和()性。 3、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应该以()和()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4、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和()。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游览。 5、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6、能用普通话()、()、()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以()、()和()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 7、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精神和()意识。 8、语文课程总目标第四条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二、判断 1、陶行知:“社会即学校”的基本观点是反指学校要与社会统一,把社会办成一个大学校,要求学校与社会建立密切联系,打破学校在时间和空间与社会隔绝的状况。() 2、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观点是说教学做三者是不可分割的,做是教与学的中心。() 3、陶行知的“六大解放思想”的内涵是:解放儿童的双眼,解放儿童的大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思想。() 4、“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奉行的格言,也是他在教师对待学生的师德方面所提倡的师德规范。“师爱”是陶行知师德思想的核心。() 5、亲历性、真实性是教育叙事的基本品格。() 6、案例是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典型性事件或故事,把这些事件或故事记录下来,加上作者的反思或感悟,就是案例研究。() 7、苏霍姆林斯基在论课堂教学时提出的分层教学是说把一个班学生明显划分为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让学生都知道自己在哪一个层次中。()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体意识教学提纲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体意识 语文作为工具学科,它教学承载着很多很多的东西:从大处说有传统文化的传承、仁义道德的承载、人文素质的以及审美情趣的培养、文学欣赏等等,从小处讲有读书识字、写信明义的作用。正是有了这么多“沉重”的任务,所以语文课程资源也较其他学科丰富的多。几乎每个阶段、每篇文章承担着不同的任务。然而,好多时候我们的语文教学恰恰忽视了语文作为“工具”的作用,过分的追求“文学性”,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不少的偏差。 常见的偏差:过分淡化文体,舍本逐末。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材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的要求,还在“评价建议”中提出“应注意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 从对教材编者提出选文“体裁”要求,到对学生提出“文体的把握”要求,说明我们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从而能“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教学实践中,我紧紧围绕文本的文体特征,从“交给方法”这一角度出发,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准确定位,明确文体意识要求。 “文体意识”是指人们在文本写作和欣赏中,对不同文体模式的自觉理解、熟练把握和独特感受,是对读写实践的一种能动的再认识。对作者来说,他会根据具体的主题思想和表达内容,去恰当选择从大量文本中抽象出来的、存储在大脑信息库中的某种文体模式,建构自己的作品,以实现特定的写作意图和审美理想。对读者而言,他会按照文本所提供的具体内容或形象,运用头脑中先于阅读的某种体裁类型,解读、接受文本所携带的某种语言的、思想的或审美的信息,同时又在它的未定空白处赋予新的含义。 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可以使学生在文本阅读之前,获得此类文体的阅读方法,从而提高阅读实践的效率。文体意识的培养,需要依托文本阅读实践进行,所以,教师应当利用文体鲜明的教材,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这样 一、目的明确而具体,在操作过程中,就容易精力集中,有效突破。而这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