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行为矫正的主要方法

儿童行为矫正的主要方法
儿童行为矫正的主要方法

儿童行为矫正的主要方法2010 03班姓名:于童

行为矫正主要是依据学习原理来处理行为问题,从而引起行为改编的一种客观而系统的有效方法,它既是一种理论,也是一种方法。

有效应用行为矫正的原则:

1.防止滥用,也就是说不要把不属于行为矫正的一些方法带入到行为矫正中来,如电击痉挛法等。

2.避免误用,行为治疗方法的正确使用。

3.注意不要损害儿童的身心健康

4.注意遵循道德准则

主要方法:

1.正强化

正强化是指当一操作性行为在某种情景或刺激下出现后,及时得到一种正强化物,如果这种正强化物能满足行为者的需要,则以后在那种情景或刺激下,这一特定的操作性行为的出现几率会升高。也相当于奖励。

例略

2.负强化,是指在一辨别性刺激或情况下,行为者发出一种行为,结果可引起厌恶刺激的移去或消失,则以后在同样的情况下,该行为的出现率会提高。

例如:1,一个爱咬指甲的孩子,可以在其指甲上涂上胡椒粉,这样孩子就不会再咬了。

2,对于在监狱里的犯人,如果其表现好,减少他的劳改时间,那他的良好态度有可能会增加。

负强化与惩罚不同之处:

惩罚的后果是不愉快的、痛苦的,而负强化的效果是愉快的。

3、消退

消退是指在以确定情境中,行为者产生了以前被强化的反应,若此时这个反应之后并不跟随着通常的强化,那么当她下一次遇到相同情境时,该行为的发生率就会降低。比如说,因受惩罚而减少的行为发生率有可能由于惩罚停止而增加;受嘉奖而增加的行为发生率也可能因为嘉奖的减少或停止而减少

例如:A平时小孩以哭的方式得到想要的东西,但是,如果以后孩子再哭的时候不予理睬,孩子知道哭并不能满足愿望,以后也就不会由着性子乱哭了。

B某弱智儿童有不停用手抓头发的怪癖,抓到头皮发痛时才感到舒服。父母用了很多办法都不见效。然后就把他的头发给剃了,开始,小孩又哭又闹,但一个月后,他的这种哭闹行为少了,而当两个月后头发再长起来时,他也没有再去抓头发了。

注意:A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实施消退期间确保各种各样强化物在不良行为发生之后不呈现,做不到这一点,消退程序大多要失败。比如,一个小女孩有呜咽行为,每次需要什么就长时间呜咽,母亲为了消退她的这种行为,当她再呜咽时就不理睬,而当她一段时间不呜咽时就给予奖励,这种程序进行到晚上都很好。晚上,小女孩为要爆米花有

呜咽起来,母亲仍然不理睬,但是她的父亲却忍不住给了她。

B连续强化的行为容易消退。比如,一会儿满足孩子的愿望,一会儿又不理睬,反而会使他为了达到目的而持续的时间加长。

有效应用消退的原则:(1)选择好被减少的行为。A选择行为要具体,不要想一次改进所有的行为。2)记住行为在开始变好之前有可能会变得更坏,情绪抵触行为和攻击行为在消退期间时有发生。3)尽可能选择一个能认为控制强化物的行为。(2)注意让被矫正者脱离程序4 塑造

塑造就是建立个体在当时还不会完成的新行为过程,即个体从不会到一步步学会一个行为的过程。塑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连续接近,也就是说在儿童已有的基础上慢慢的一步一步确立程序,让起向目标化结果接近。

有效运用塑造的原则:

(1)确定目标行为,塑造要确定最后所要达到的行为,明确目标可以避免不同的训练人员对儿童产生的不同要求,而且目标行为必须简单化,不能太复杂,比如铺床。

(2)选择一个合适的起始行为,即儿童已经具备的行为。

(3)选择适当的强化物,针对不同的人的强化物是不一样的。(4)过程不能进行的太快;以足够小的步子进行;某个步骤出现问题,及时回到上一个已经巩固的步骤上。

5.渐隐

是指逐渐变化控制反应的刺激,最后使个体对部分变化了的或完

全新的刺激作出反应,也就是说,在个体反应不变的情况下,改编刺激,直至达到适当刺激,以使个体对这个适当的刺激作出反应。

例如:一个言语发展迟缓的儿童只能简单地重复其他人的词语,很少能有自己的语言,有时也会盲目模仿别人说话中的一些词语:如你问她,“你叫什么名字?”她也会回答你叫什么名字,就可以使用渐隐的方法,先是培训者提问,让后还没等她回答,就大声地说出她的名字,那么她就会重复她的名字,一遍一遍逐渐变低声音,最后她就能很好的回答出自己的名字。

有关渐隐的运用原则和其他方法一样。

系统脱敏疗法

系统脱敏疗法是指在安逸而充分放松的心境下,安排患者逐渐接近所惧怕的事物,或者逐渐提高患者所惧怕的有关刺激的强度,让患者对于惧怕事物的敏感性逐渐减低,甚至完全消失。

步骤:(1)鸡肉放松训练

(2)焦虑或恐惧等级量表的建立

(3)系统脱敏

厌恶疗法

厌恶疗法是一种抵制不良氰化物的方法。它是指:不良强化物和厌恶刺激多次重复配对出现,使不良强化物逐渐失去强化作用,同时诱发出和厌恶刺激相同的反应,这种方法又称为厌恶制约法。

应用:它除了用来治疗精神病,消除情绪障碍以外,还可以用来消除很多不良行为习惯。即以厌恶刺激为无条件无条件刺激,以引起

恶习的刺激为条件刺激,凭借这两种刺激的反复联系,从而消除不良行为和积习已深的恶习。例如,一个患有强迫意念症的患者,当他不知觉强迫意念产生时,就使劲拉指导者或治疗者提前固定在他手腕上的橡皮筋(必须产生痛感,持续直到强迫意念消失),用这种厌恶疗法,患者拉橡皮筋的次数将逐渐减少,直到逐渐消失。也就是说他的强迫意念的发生频率也在不断减少,最终消失。

智力障碍

智力障碍又称智力缺陷,一般指的是由于大脑受到器质性的损害或是由于脑发育不完全从而造成认知活动的持续障碍以及整个心理活动的障碍。智力迟滞的等级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度,智商系数分别为50——69,35——49,20——34和20以下。

智力迟滞的干预方法:

行为治疗:早期干预按发展顺序包括五个行为领域:1)大运动,如坐立走跑等,2)精细动作,如抓握、书写及协调活动等,3)适应性行为,如视、听、辨别颜色和形状等,4)言语,如发音、表达、理解等,5)个人——社会行为,如生活自理、人际交往技巧等。除以上行为项目训练以外,还因学会一些普通只是,如儿歌、音乐、体育活动、生活常识、社会常识和讲故事等内容。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也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其对象主要是那些轻度智力迟滞的病人,目的在于减轻他们的焦虑情绪,克服不良行为,引导他们正确对待自己与他人在学习、社会交往等方面存在的差距,顾虑他们克服自卑心理,以便能较正常地参与社会生活。智力迟滞的

病人大多口语能力低,对他人言语的理解以及推理能力也低,因此,心理治疗必须采用特殊的方式,a简单易懂的言语。b除此之外,一些心理治疗的形式如画片、游戏治疗等,很少依赖词语,因此,对甚至是最严重的智力迟滞的病人也是可行的。

自闭儿童行为矫正方法

使用“不”的三种类型:

1.信息性“不”——这种“不”只是告诉儿童他的回答是错误的。2.信息性“不“——在从事一种治疗师确信儿童是知道的训练中,若儿童在4次训练中都不能正确回答,这种“不”是要大声说出来的。3.厌恶性“不”——这种“不”说的声音要非常响亮,并使人感到非常不愉快。一般说来,这种“不”用于完全不能接受的行为。如:打人或伤害人时要说:“不准伤害人。”儿童每次做错时都要说“不”,每次说完“不”之后要拿走卡片(或训练材料),并重新做训练。注:不能给出混淆不清的信息。在大声说“不”之后,要引导儿童从事积极的活动,如果这种办法不起作用,儿童表现不依从,你可以应用以下几种方法:

1)让坐在椅子上的儿童转过去,直到他不再表现不顺从时为止。2)回到模仿训练中来,因为这种训练有你可以控制的因素。

(模仿训练是治疗师令儿童去触摸身体各个部分,或治疗师发出口头指令让儿童去触摸身体各个部分的训练。治疗师得以控制的原因是治

疗师可以把着儿童的手去引导儿童去触摸儿童身体的各个部分,并能确保儿童从头做到尾。次训练迅速、便捷。)

训练间歇

训练间歇是非常短暂的休息,仅用来让你把训练材料聚集起来。你应该在开始每项任务前准备妥当训练材料,在此间歇时间内你务必要使一切就绪。如此种短暂的间歇拖长了,你将失去儿童的注意力,因而不得不重新去吸引儿童

提示

提示是在必要时给予儿童的附加信息。提示必须和指令一起配合使用,而不是在指令发出之后才给予。若你在指令之后给予提示,那么儿童学到的将是他做任何事情都会得到提示。(注意:要小心逐步地撤除提示,以免儿童对提示的依赖。

注意事项

千万不要苛求那种儿童不可能做的事情。为了训练儿童依从,手把手地训练要比用表达性语言更好。在不能通过口头指令使儿童依从时,则要回到各种非口头训练中,以重新确保训练控制。

辨别训练

1)拿出一张卡片,把那张卡片记录下来。

2)将以来的那张卡片和一张空白卡片一起放在桌子上,让儿童辨认那张是原来的卡片。

3)调换卡片的位置,这样可以避免儿童总是从一个方向去取原来的

卡片。

4)拿出5张卡片,每张都和另一张空白卡片配对呈现给儿童。

5)然后将一张儿童已经指导的卡和另一张他不指导的卡片配对呈现。

6)在儿童很熟识了大约10张卡片之后(经过几次训练之后),将一张儿童已经知道的卡片配对。在梁张儿童都已经熟悉的卡片中进行辨别是一个重要而有可能难以克服的障碍。一旦儿童跨过了这个障碍,接下来就可以以较快的速度增加新的卡片。

相互提问

该项训练的目的在于教儿童如何去提问和如何参加交谈,这项训练中教的是一问一答性质的谈话。教儿童死记硬背住对几个简单提问的答复。这些问题是陌生人询问此年龄阶段儿童的典型问题。如:你叫什么名字?你住在哪里(非详细地址)?你几岁了?等等。当儿童掌握了上述问题时,还应添加更多的问题。一旦儿童能回答上述问题,治疗师跟儿童之间可以进行相互式的提问,彼此提问上述问题。当儿童掌握了要领,并能用一个词简单回答之后,应教他用完整的句子来回答。

动词卡片

此训练目的在于教授表示动作的词语。治疗师问:“他在做什么?”儿童答:“他在读书。”等等。

名词描述

此项训练的先决条件是儿童能接受性地识别名词(如各种动物名称)。然后是名词的表达性识别。另外儿童应该知道各种颜色和动物发出的声音。一旦儿童已经内在地掌握了这些技能,则可以通过使儿童识别动物的一种至肆中特性来教授他描述图片的内容。如:

1)介绍“这是一只狗,是灰色的狗。”

2)让儿童识别图片。治疗师问:“这是什么?”

3)让儿童识别各种声音。治疗师问:“它怎么叫?”

4)然后治疗师介绍其功用:“它能做什么?”

在儿童明显感到沮丧时,为什么不能停止训练?——发脾气和依从行为

在这类治疗中的所有儿童必定会经历发脾气阶段。训练必须在有了积极的结果时才结束。即:无论儿童大声哭闹或者他如何恼火这都无关紧要,你必须让儿童做成一件事才能终结训练,即使这意味着儿童仅做了几件轻而易举的事,如:把积木放入小筐里。不能让儿童有这样的想法,他一发脾气就会使训练终止。如果儿童有了这样的想法,那么下一次它发脾气的时间将会持续更长,因为前一次的发脾气已经得到了强化。

儿童必须获得教训(所有儿童都应如此,而且不管他们面对的问题有多少是他们能理解的)是:只要你照着做,就会有好事出现;你不照着做,举不会有好事;你发脾气,就不会有好事,并且这项活动也不会结束。

治疗师指望的是增加依从行为,出现操作性条件反射。当出依从行为时,治疗师面带微笑同时配合其它正强化物,那么这种依从行为将会增加。当出现不依从行为时,治疗师面带不悦,而且训练时间还要加长,结果非依从行为就会减少。

区别颜色

采用分离式训练方法。因为颜色概念有点抽象,所以对一些儿童来说,它比掌握其它的概念可能更难些。因而,应用让儿童选择正确的答案并将它扔入小筐或口袋里的方法或其它能激发儿童积极性的方式来进行强化,是一个很好的主意。在颜色概念被掌握之前,如果儿童已经开始厌烦,治疗师可以应用几种不同类型的材料,如:卡片、积木、彩色立体动物(大小要相同)。对于一些儿童来说,应用声音提示与卡片配合可以帮助他学习各种颜色。(注意;不要在儿童已经完全理解各种颜色之前让他去区别兰色和绿色,因为这两种颜色是很难区分的)。

如何教儿童做出选择?

当你想教儿童如何去选择时,让他们在一个他们所喜欢的东西和一个不喜欢的东西中做出选择。开始,他们往往会选择你最后递给他的那样东西,因而你必须把供选择的东西混合在一起,并把他们所厌恶的东西放在后面。当他们选择所厌恶的东西时,你必须把它交给儿童并进行到底。

儿童问题行为矫正个案研究报告

儿童问题行为矫正个案研究报告 案例介绍 某男孩,独生子,6周岁,非常好动,上课时根本不注意听,要么离开座位搞小动作,要么逗周围的小朋友说话,只有在教师斥责时才稍稍收敛一下,很快又会再犯。根据老师的回忆,之前有其他大学心理系同学到班上做团体心理辅导,在辅导中,这个男孩表现得比较霸道,常常跟其他其他同学抢玩具,难以协调他跟别的其他同学合作,玩建构游戏的时候,其他同学都很认真的用积木塑料构建房子、桥等各种建筑,他跑到另一个小朋友那桌面前,看了一下,迅速地从他们搭好的房子中拿走两块拱形的积木。这时,另一个小朋友喊了起来:“快放下,是我们的。”可他没理会,就往自己的桌子走去。这时,另一个小朋友一把抓住他的衣服,他一转身拿起积木就向另一个小朋友的头上砸去,嘴里还喊着:“打死你!”这时别桌的小朋友纷纷退开,好像知道他要打人的样子。像这样的问题他发生过许多次。一些小朋友因为他经常打人,不喜欢跟他玩。根据老师的反映,这个男孩在平时表现还好,但是一旦碰到有竞争的游戏或者没法平均分配的东西时,就会表现得很有倾略性,以打、踢、推、咬等方式攻击其他其他同学来占得优势或者抢夺玩具。 我和这名男孩接触的时候,他表现得比较高兴,愿意拿东西和我分享,也缠着我和他一起玩,但是还是表现了比较强的好动性和控制性,要求我按照他的方式玩,一旦我没达到他的要求或者和他意见向左的时候,就会出言顶撞甚至言语威胁,让我比较惊讶。在家庭访谈中得知,这名男孩的父亲长期在外工作,半个月回家一次,所以管教的任务主要落在他妈妈身上。男孩的妈妈说,因为是年纪很大了才得到这个孩子,所以在孩子四岁前对其很纵容,不管合理不合理总是尽量满足他的要求,使得这位男孩从小就非常霸道,无法无天,常以自我为中心,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就发脾气摔东西。后来男孩的妈妈听说别人的小孩小时候呗这么娇惯,后来在外面偷钱被人抓住打残废了,心里很慌张,怕自己的小孩以后也会变坏,于是管教变得非常严厉,对他提出的要求合理还是会尽量满足,但是对于他的不合理要求,就会置之不理,对他的一些过激行为,会加以严厉责骂甚至体罚。后来孩子就变得很期待爸爸回家,爸爸回家的时候就会很粘着爸爸,爸爸不管出门到哪里都要跟着,如果看到父亲对其他小孩稍微好一点就会非常不满,一旦要和爸爸分离就大哭大闹。他妈妈说,又要工作又要顾家还要管着小孩,身心疲惫精疲力尽,但是小孩现在和她不亲了,让她有种受挫感。 案例分析 第一,缺少父亲的直接抚养对幼儿心理发展有消极影响。 以上案例中的这个男孩由于不能与父亲生活在一起,虽然妈妈非常爱孩子,但这种爱毕竟代替不了父亲的爱。研究表明,父母在家庭中本身性别角色的扮演,对孩子性别角色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如果孩子处于不理想的环境中,孩子可能会产生拒绝认同或认同错误的角色等认同方面不正常的现象,如此往往造成行为上的不协调或是心理方面的不平衡。孩子可从父、母之间的互动方式中,了解两性的互动方式,并认同模仿父母的行为。由于长期远离父亲,缺乏父亲的管教,养成了孩子骄纵的性格,又由于母亲管教前后的巨大反差,使孩子的心灵变得特别敏感和脆弱,过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为引起别人更多的关注,而常常做一些反社会行为。 第二,家庭教育方式的偏差是幼儿行为问题产生的重要因素。 家庭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从亲子关系的角度分析父母家庭教育方式主要分为专制型、宽容型、民主型三类。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的曾调查研究指出,父母采取民主型教育方式的儿童,在社会化程度上高分组的比例大大高于宽容型和专制型的。反之,父母采取宽容型和专制型教育方式的儿童,在社会化程度上其低分组的比例远远超过民主

儿童问题行为论文

儿童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及矫正方法 西方语言学院小教班那金玲2009062024 摘要:儿童问题行为是国内外心理学和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其发生率仍在逐年上升。儿童问题行为不仅影响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影响我国素质教育的进程,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只有对儿童的各种行为表现做出合理的评佑,才能够有针时性地实施教育计划。 关键词:儿童;问题行为;对策 一、儿童“问题行为”的概述 “问题行为”又叫做行为问题,研究者们从不同的研究角度提出了众多概念,涉及到心理、教育、社会、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但可以概述为:是后天形成的、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麻烦的行为。较有代表性的是左其沛先生的分类,他将问题行为分为四种类型:过失型(如迟到、拖欠作业等);品德不良型(如撒谎、偷窃、拦路抢劫、流氓性等);攻击型(如顶撞师长、故意扰乱课堂、发泄、迁怒等)和压抑型(如胆小、孤僻、逃避、消极、自暴自弃等),问题行为的表现形式是复杂多样的,有些具体的行为表现很难严格归人某一个类别中去,也就是说任何分类都难以涵盖所有具体的问题行为。 二、儿童“问题行为”的对策 (一)行为矫正法 对于儿童的问题行为,一般比较注重运用行为矫正的方法,在教育过程中最常见的矫正方法有: 1. 正强化法 通俗地说就是奖励,在儿童表现出某一良好行为以后,加以奖励,强化所期望的行为,增加以后这种行为发生的可能性。正强化的方法是教师经常运用的方法,它可以用于解决儿童的各种行为问题,但在运用中教师应该注意:(1)选择和分析需要强化的具体行为,确定哪些行为需要奖励,如何避免强化不适当的行为。如,儿童为了得到表扬将家里的钱交给老师;(2)根据儿童的兴趣。、特点和教育的情境来决定,恰当地选择和运用强化物,它可以是一种儿童喜欢拥有的东西,可以是儿童喜欢做的活动,也可以是一种具有社会意义的口头称赞、注意和鼓励等;(3)在时间上,强化应该紧跟在行为表现之后;(4)当期望的行为建立和巩固后,应该逐渐淡化和降低外部的奖励和强化,促进行为的自主性和自控性,弓}导外部他人强化向内部的自我强化转化,这往往是教师容易忽视的。 2.负强化法 负强化是指当个体表现出所期望的良好行为时,减少或消除他不喜欢的刺激或情境,以促进该个体以后此种良好行为的出现。例如,对于回家后不认真完成作业的儿童,家长可以先剥夺儿童观看他所喜欢的电视节目的权利,一旦儿童能够认真做作业了,就允许他观看有关电视节目。 3. 惩罚 惩罚是当个体发生不良行为时,通过给予厌恶刺激,或者减少、消除正强化的方法来减少或终止该行为。为了有效地运用惩罚,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惩罚的时间,惩罚的连贯性和一致性,惩罚者同儿童的关系,惩罚和正强化的结合 4. 示范法 根据社会学习理论,儿童的许多行为可以不直接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强化或惩罚来建立或消除,而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及其后果来学习。教师最好能够根据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利用电视或多媒体技术,用现场示范、参与示范或角色扮演的方法,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的榜

儿童问题行为矫正案例

儿童问题行为矫正案例-智障儿童攻击行为的矫正一、学生基本情况 姓名:冯某性别:男出生年月:1996年7月 健康状况:良好智障程度:中度智障原因:难产造成宫内窒息家庭及教养情况:冯某的妈妈是军人,对孩子要求较高,有时会有暴力行为。冯某的阿婆和爸爸较溺爱孩子。 受教育情况:冯某在普小随班就读到四年级,对于知识掌握少,除写字外不能独立完成作业。在学校一些同学不懂事嘲笑辱骂他,加上课程难度太深无法理解,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发展到逃学厌学的地步。现在天使国际特教学校就读。 二、主要问题行为描述 1、不喜欢集体生活,感到一切都没有兴趣,不愿参加任何集体活动和课堂活动,上课时常常一个人自言自语并做自我暗示,例如我不喜欢上课,我不愿做作业等。 2、冯某对于与其发生摩擦的同学会进行谩骂,并嘲笑其他有障碍的孩子。如果有人(包括家长和训练人员)阻碍其完成某事,他会大打出手。 3、冯某爱看奥特曼的动画片,有些沉迷其中,喜欢想象并模仿有各种能量的怪兽去破坏他不满意的东西。 4、心里承受能力差,如果遇到难题就会放弃并产生很严重的自责,如“我太笨了,我害妈妈受了一辈子的罪。”

三、确定终点行为 冯某的攻击行为在训练和课堂教学中反复的表现出来,并且严重的影响到正常的康复训练,因此,被看成是严重的行为问题,需要介入一定的干预措施。 终点行为定为:通过矫正,使冯某逐渐减少攻击行为的次数,直至停止攻击行为。 四、问题行为及原因分析 1、生理因素 冯某因难产造成宫内窒息,导致智力受到影响,自我控制能力差并且缺乏与他人沟通的能力,不能很好的表达需求。 2、教育因素 冯某一直在普小就读,但学习能力很差,由于学生较多,教师不能照顾周全。冯某不能完成学业,受到一些同学的歧视,从而造成了学生自信心低下并使冯某形成了攻击行为。 3、家庭因素 由于孩子有缺陷,其爸爸非常自责,觉得对不起孩子,从而产生了过分的爱护和溺爱,放任其不良行为。另外冯某喜欢看奥特曼打斗的碟片,家长没有及时引导,导致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模仿。 4、环境因素 冯某来到新学校,第一次离开父母过学校集体生活,比较恐惧和

行为矫正原理与技术试卷及答案

核试卷 行为矫正原理与技术 (A 卷) ( 闭卷) 课程性质:必修 考核方式:考试 专业:应用心理学 年级:2004级本科1班 本卷满分100分 完卷时间:120分钟 1. 爱德华·桑代克对心理学的主要贡献是对以下哪一方面进行了描述。 ( ) A. 反应性条件反射 B. 条件情绪反应 C. 效果定律 D. 操作性条件反射 2. “任何时候马克把手指放在嘴里并把牙齿咬合在指甲上、表皮上或指甲周围 的皮肤上”这一描述是“咬指甲”这一行为哪方面的描述。 ( ) A. 归类 B. 判断 C. 类别名称 D. 行为定义 3. 一位老师在记录一个孩子上课时间每15分钟是否有扰乱课堂的行为,这位老 师让定时器每15分钟响一次。当扰乱行为出现时,老师在数据单相应的地方做一记录。当一个间隔上已经做子记录后,老师就不用观察这个孩子或 记录他的行为了,直到下一个间隔开始。这是以下哪一种记录方法。 ( ) A. 成果记录 B. 间隔记录 C. 连续记录 D. 时间样本记录 4. 在科学研究中,可以接受的最低观察者间信度值是多少 。 ( ) A. 60% B. 70% C. 80% D. 9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5. 以下哪一种设计不是真正的实验设计,因为它没有重复。 () A. A-B B. A-B-A-B C. 多基线跨行为 D. 改变标准 6. 王老师在对一个孩子说“请”和“谢谢”的行为记录。在一周的基线期之后, 王老师开始使用强化来增加说“请”的行为。两周基线期之后王老师又用 强化来增 加说“谢谢”的行为。王老师使用的是什么研究设计? () A. 多基线跨行为设计 B. 多基线跨被试设计 C. 多基线跨环境设计 D. 改 变标准设计 7. 小冉是一名电话销售员。他通过电话来销售产品。他不知道谁会买他的产品。 但他知道大约平均打13个电话就有一个人买。小周打电话的行为被什么强化程 序所强化? () A. 固定比例 B. 可变比例 C. 固定间隔 D. 可变间隔 8. 剥夺使得一个强化物力量如何变化。 () A. 更小 B. 更大 C. 没有变化 D. 失去作用 9. 明明一边骑自行车一边看着脚下的地面。突然间,他撞上了一辆停着的轿车, 他从车上弹起来,重重地摔在地上,把门牙摔掉了。这件事之后,明明再也不 敢在骑车时看着地面了。这是属于何种惩罚方式。() A. 撤销惩罚 B. 强化物损失惩罚 C. 负性惩罚 D. 正性惩罚 10. 杰克在他妻子向他大喊大叫之后再也不把脚放在茶几上了。当他的妻子不 在家时,他也不把脚放在茶几上的时候,这是属于以下哪种行为矫正的原理。 () A. 刺激控制 B. 刺激辨别 C. 刺激泛化 D. 刺激反应 11. 条件情绪反应这个术语是由谁于1920年首次提出的。 ()

挑食和偏食儿童行为矫正的案例分析

实 践 与 探 索 260 INTELLIGENCE 挑食和偏食儿童行为矫正的案例分析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0级研究生 王冰竹 王 颖 摘 要:本文通过对1例正常儿童挑食和偏食行为的个案研究,分析造成其挑食和偏食行为的原因,探索父母在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中所处的地位,探讨对此类儿童挑食偏食行为进行矫正的具体方法和过程,并为实际工作者提出可供借鉴的建议。 关键词:儿童 挑食 偏食 行为矫正 行为矫正是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之一,在许多领域被广泛使用,尤其在儿童的行为塑造和改变上,作用更为显著。本研究通过对1名10岁挑食和偏食的儿童实施行为矫正,来探讨对此类儿童的辅导方法及辅导的有效性,为相关研究和教育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帮助。 一、研究对象基本情况该研究对象为小茜(化名),独生女,小学三年级,10岁。出生于普通家庭,家里的经济条件一般,家长的文化水平一般。母亲在当地的一家美容院工作,每天工作时间达11个小时,几乎没有时间照顾和管理她的日常生活。父亲是民警,十分宠爱她,对日常生活中她提出的要求都尽力满足。小茜不吃苹果、青菜、煮鸡蛋的蛋黄等常见食物,只喜欢吃西瓜、草莓、薯片、巧克力和冰淇淋等食品。小茜现在体重偏重,母亲对此非常担忧,希望能想办法帮助她改掉挑食和偏食的习惯。 二、研究过程 1、寻找原因及确定矫正方法 通过与小茜及家长的访谈,了解到小茜挑食和偏食的原因是:(1)小茜只吃喜欢的食物,不吃不喜欢的食物,认为对健康没有影响。(2)小茜的父亲没有形成正确的饮食观念,认为女儿爱吃什么就是缺什么食物的营养,致小茜养成挑食和偏食的习惯。 通过了解个案挑食和偏食的原因发现:(1)个案觉得“只吃喜欢的食物,不吃不喜欢的食物,对健康没有影响”,说明个案对挑食和偏食的危害没有正确的认知,缺少合理膳食的动机。所以本研究还采用认知行为矫正方法,向个案传授合理膳食的知识,改变其错误的认知。(2)对个案的父亲的错误饮食观念采用认知疗法给予纠正。(3)个案没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关,欢喜吃零食。所以本研究决定采用代币制的方法来帮助个案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 2、确定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AB 研究设计,先进行1周的观察,此为基线期;然后进行1个月的行为矫正,此为治疗期。通过基线期和治疗期挑食和偏食的次数比较及追踪期的访谈,探讨治疗对个案的有效性。 3、实施矫正过程 第一步:改变个案错误认知。研究者对个案进行了合理膳食知识的传授,让个案了解哪些食物多吃了对身体有害,而哪些食物对身体有益,懂得科学进食。同时让其了解合理膳食能有效增强自身免疫力,避免体重过重。 第二步:改变个案父亲的错误认知。首先,研究者让父亲了解人体需要哪些营养素,这些营养主要从什么食物中获取,所以在饮食中要注意膳食平衡,保证各种营养素的摄入。同时还应注意烹调方法,尽量少作油炸食物,以减少营养的损失。其次,让父亲认识到孩子应少吃或不吃易发胖的高脂肪食物,如巧克力、冰淇淋等。最后,教会父亲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个案合理饮食的方法,如在日常生活中向孩子灌输一些营养知识,并且经常带个案到户外活动。 第三步:营造愉快的就餐环境。研究者与个案的家长达 成一致,父母要纠正孩子挑食和偏食的习惯,在孩子吃完东西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全家人在一起,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愉快的就餐环境。 第四步:使用代币制。研究者与个案及其家长一起协商如何使用代币制来帮助孩子逐步养成饭前不吃零食的习惯。家长严格规定餐次和吃饭时间,并让孩子到户外活动,让她产生饥饿感。第1周兑换代币的时间由个案自己决定,可以每天1次,也可以积累足够的代币后向妈妈兑换。从第2周开始,兑换代币的时间为1周1次,规定在每周日09:00向妈妈兑换。 4、结果与评估 个案在观察期间挑食和偏食行为严重,母亲命令她不要挑食和偏食也无济于事。在治疗期,个案的挑食和偏食行为有所减少,不吃的食物的数量也有所减少,其原因是个案能够减少饭前吃零食的次数,养成每天到户外活动的习惯,并且可以通过不挑食得到奖励,及时强化比延迟处罚更为有效。在追踪期,个案的不挑食和偏食的行为基本保持稳定,但在结束治疗后的第1周偏食行为有明显的提高,可能是个案对失去奖励的一种对抗行为,也可能是习惯的养成需要更多的时间。结果证明,结合使用改变认知和代币制2种方法矫正个案挑食和偏食行为是有效果的。 5、结论与建议 通过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治疗中,家长的协助和支持至关重要,家长不仅承担着观察者的角色,而且还是监督者、指导者和鼓励者。家长对儿童的言语赞扬、亲切拥抱都是很好的强化物。(2)在家庭中,家长的每一个个体的行为和观念都时刻影响着孩子的行为和观念。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孩子的问题行为不仅包括该问题行为,还包括家长对这种行为作出的反应。因此,家长可以通过改变自己来影响问题行为。(3)选择合适的强化物是治疗的关键。在本研究中,选择个案喜欢却又不能经常得到的画册作为强化物,可以很大程度地强化目标行为。 本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借此对未来研究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使用代币制进,除要选择合适的强化物之外,还要注意停止使用代币可能出现的问题。建议实施代币制进,一开始使用连续强化,当目标行为有规律地出现时,可以加入间歇强化来维持目标行为,如固定比率程序或可变比率程序。(2)本研究思路可以运用到其他不良行为习惯的治疗上,如不按时上床、睡懒觉等。 参考文献: [1] [美]Raymond https://www.360docs.net/doc/657889548.html,tenberger 著,石林等译:《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7。 [2] 张美兰:《利用代币强化物对幼儿进行行为矫正》,《山东教育》,2002,1:106—107。 [3] 林正文:《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5—37。 [4] 尹弘飚、张莉:《生态系统理论下的儿童行为矫正观》,《教育导刊》,2002,6(2):10—12。

08特殊教育历年试题-含答案

浙江省200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试题 课程代码:0088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7小题,每小题2分,共5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全纳性教育兴起于( B ) A.20世纪8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90年代 D.20世纪70年代 2.下面符合特殊儿童教育整合趋向的特殊教育课程改革方向是( B ) A.整合教育转向分科教育、封闭式教育转向开放式教育、以教师为中心 的教学转向儿童主体的建构式教学 B.分科教育转向整合教育、封闭式教育转向开放式教育、以教师为中心 的教学转向儿童主体的建构式教学 C.整合教育转向分科教育、充分利用多媒体材料、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 转向儿童主体的建构式教学 D.封闭式教育转向开放式教育、充分利用多媒体材料、整合教育转向分 科教育 3.下面哪种不属于造成视觉障碍的疾病因素?( D ) A.沙眼 B.视网膜脱离 C.角膜炎 D.辐射性眼外伤 4.从听觉障碍的分类来看,患者对于叫喊声及洪亮的声音如汽车喇叭 声、鼓声才有反应,这属于( C ) A.二级重听 B.一级重听 C.二级聋 D.一级聋 5.家长对听障儿童早期干预的正确态度是( C ) A.努力寻找治疗的“秘方”、制定家庭教育计划、正视孩子耳聋的现实 B.努力寻找治疗的“秘方”、积极解决孩子在交流等方面的问题、正视 孩子耳聋的现实 C.积极解决孩子在交流等方面的问题、正视孩子耳聋的现实、制定家庭 教育计划 D.制定家庭教育计划、努力寻找治疗的“秘方”、不要轻易相信孩子耳 聋 6.智力落后儿童的个性特征是( D )

儿童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及矫正方法

儿童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及矫正方法

摘要:儿童问题行为是国内外心理学和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其发生率仍在逐年上升。儿童问题行为不仅影响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影响我国素质教育的进程,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只有对儿童的各种行为表现做出合理的评佑,才能够有针时性地实施教育计划。 关键词:儿童;问题行为;对策 一、儿童“问题行为”的概述 “问题行为”又叫做行为问题,研究者们从不同的研究角度提出了众多概念,涉及到心理、教育、社会、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但可以概述为:是后天形成的、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麻烦的行为。较有代表性的是左其沛先生的分类,他将问题行为分为四种类型:过失型(如迟到、拖欠作业等);品德不良型(如撒谎、偷窃、拦路抢劫、流氓性等);攻击型(如顶撞师长、故意扰乱课堂、发泄、迁怒等)和压抑型(如胆小、孤僻、逃避、消极、自暴自弃等),问题行为的表现形式是复杂多样的,有些具体的行为表现很难严格归人某一个类别中去,也就是说任何分类都难以涵盖所有具体的问题行为。 二、儿童“问题行为”的对策 (一)行为矫正法 对于儿童的问题行为,一般比较注重运用行为矫正的方法,在教育过程中最常见的矫正方法有: 1. 正强化法 通俗地说就是奖励,在儿童表现出某一良好行为以后,加以奖励,强化所期望的行为,增加以后这种行为发生的可能性。正强化的方法是教师经常运用的方法,它可以用于解决儿童的各种行为问题,但在运用中教师应该注意:(1)选择和分析需要强化的具体行为,确定哪些行为需要奖励,如何避免强化不适当的行为。如,儿童为了得到表扬将家里的钱交给老师;(2)根据儿童的兴趣。、特点和教育的情境来决定,恰当地选择和运用强化物,它可以是一种儿童喜欢拥有的东西,可以是儿童喜欢做的活动,也可以是一种具有社会意义的口头称赞、注意和鼓励等;(3)在时间上,强化应该紧跟在行为表现之后;(4)当期望的行为建立和巩固后,应该逐渐淡化和降低外部的奖励和强化,促进行为的自主性和自控性,弓}导外部他人强化向内部的自我强化转化,这往往是教师容易忽视的。 2.负强化法 负强化是指当个体表现出所期望的良好行为时,减少或消除他不喜欢的刺激或情境,以促进该个体以后此种良好行为的出现。例如,对于回家后不认真完成作业的儿童,家长可以先剥夺儿童观看他所喜欢的电视节目的权利,一旦儿童能够认真做作业了,就允许他观看有关电视节目。 3. 惩罚 惩罚是当个体发生不良行为时,通过给予厌恶刺激,或者减少、消除正强化的方法来减少或终止该行为。为了有效地运用惩罚,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惩罚的时间,惩罚的连贯性和一致性,惩罚者同儿童的关系,惩罚和正强化的结合 4. 示范法 根据社会学习理论,儿童的许多行为可以不直接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强化或惩罚来建立或消除,而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及其后果来学习。教师最好能够根据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利用电视或多媒体技术,用现场示范、参与示范或角色扮演的方法,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的榜样或参考,让学生亲眼看一下在某种情境下不同的行为方法及其不同的效果。如有些学生在交往时因为不知道如何行动而出现退缩行为,就可以用示范或角色扮演的方法来进行辅导。 5. 认知行为矫正法 认知行为矫正法就是通过矫正间题发生者的思想、信念、态度和认知风格等来改变个体

儿童问题行为案例分析

案例介绍: 小A是一个10岁男孩,四年级。智力正常。他的不适当行为特别表现为上课随便插嘴,有时站起来离座与人讲话,严重影响课堂正常教学。对小A的这种表现,他的幼儿园老师、小学各任课老师及家长都甚感头疼,曾想过许多办法试图制止,但效果不佳。经××医院诊断,系过分活动症。 根据上述情况,尝试用行为矫正技术对小红的不良行为进行矫正。设计一个行为矫正方案。

设计方案: 一、确定目标行为:减少小A上课随意插嘴的次数,不影响课堂正常教学。 二、测定基准线:采用“事件取样”观察法。在上课4 5分钟内记录随意插嘴的次数,为求准确性,选择不同节次的数学、语文课,共观察5天,观察数学平均每节课插嘴4~6次,语文约5次。 三、选择增强物:由家庭访问得知,该生很喜爱看课外书,又与该生交谈,知道他更喜欢班内墙上的红星,因此,约定以红星作为增强物。 四、过程与方法:我事先和小A谈话,帮助他进一步认识上课随便插嘴行为的不良后果,增强他减少这一不良行为的意愿,向他说明协助他改变的办法。取得该生的同意后,订立口头契约。 第一阶段,减少数学课插嘴行为,若做到一节数学课插嘴次数比基准期少1次,可得代券1张;少2次,可得代券2张,以此类推,3张代券可换1颗墙上的红星。若超过基准线平均数1次。则罚代券l张,以此类推。时间两周,效果非常显著:处理期第一周即下降到平均每节课3—5次,第二周2—3次。 第二阶段,数学、语文课上同时控制。数学课要求保持第一阶段的平均3~5次,就可得l张代券;若少1次。可得2张代券;超过4次,罚券l张。语文课也以基准期5次为界,减1次奖1张券。超1次罚1张券。其他以此类推,时间4周。结果表明他能够达到预定要求。第三阶段,数学、语文、外语课同时控制。数学插嘴保持第二阶段的

《儿童发展问题的咨询与辅导》形考任务试题及答案

《儿童发展问题的咨询与辅导》形考任务试题及答案 周测验1试题及答案 题目1:以下属于儿童发展问题的是()。 说谎 题目2:以下有关儿童发展问题说法错误的是()。 发展问题往往是整体、全部的,而非部分或某个方面 题目3:儿童发展问题是()。 是个体差异存在的必然产物,是个体差异达到一定标准的儿童所面临的问题。 题目4:四种父母教养方式中,对孩子的管束和期望值都属于中度是()。 权威型 题目5:尊重差异,关键是要()。 因材施教 题目6:小明四岁了,语言表达特别流畅,词语运用丰富,但是运动协调能力比较差,这体现了()。个体内差异 题目7:已有研究表明,电视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不包括()。 导致注意力减少、更冲动或任务坚持性降低 周测验2试题及答案 题目1:对于有感统失调的儿童,家长应该()。 要多关心、爱护,为他们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还要给他们活动、游戏的权力 题目2:目前治疗儿童感统失调十分有效的办法是()。 运动疗法 题目3:导致儿童感统失调的原因不包括()。 隔代教育 题目4:对触觉失调的辅导,重点是()。 触觉感知类游戏的使用 题目5:允许孩子涂鸦、拆东西、用剪刀、串珠子;让孩子学习用筷子、系鞋带擦屁股、扣纽扣,这些都有助于()的发展。 本体感 题目6:对前庭平衡失调的辅导,重点是()。 运动类游戏和器材的使用 周测验3试题及答案 题目1:在多动症儿童的家庭教育中,应注意()。 规矩应简单,要求应明确; 有意识地组织他们参加一些需要精力的活动。如跑步、打球、登山、游泳等各种强体力的活动,或体力劳动; 家庭成员对儿童的要求应一致,克服对儿童的粗暴、歧视、冷淡等态度; 题目2:在饮食上,多动症儿童应该注意()。 少吃糖; 多食含锌和铁丰富的食物; 应少食含铅和铝的食物; 题目3:以下关于多动症说法,正确的是()。 多动症突出表现为注意障碍、活动过多及冲动任性等 题目4:多动症儿童的座位,应安排在()。 教室的前排,远离窗户和过道

儿童行为矫正技巧(超级保姆版)

儿童行为矫正技巧(超级保姆版) 把《SUPER NANNY(超级保姆,又名BB保你大)》中矫正儿童行为的技巧总结了一下,和大家分享。 超级保姆Jo Frost光顾的家庭都有着令人头疼的小恶霸掌握家里的大局,使得父母似乎无法挽回当家做主的地位。这些小恶霸,在我看到的案例中,最小的一两岁,最大的约十岁。Jo的训练为期三周,前两天自然观察家里的情况,不做干涉;观察以后与父母谈话,并制订时间表和规则表;Jo会亲自指导父母一段时间,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之后Jo会离开几日,通过录像监控家中情况;最后,Jo返回家中再进行一周的指导,指出监控时所发现的问题。 Jo的宗旨是惩恶扬善。惩罚不良行为,赞扬好的行为。惩罚的时候,声调要低沉,使用有威严的语调。而赞扬的时候,声调要提高,可以拍掌,“乖孩子!”“做得好!” 一、思过室技巧(Naughty zone technique): 思过室是一个单独用来惩罚孩子不良行为的房间,房间内布置简单,没有电器和玩具。也可以使用房间的一个角落、一块垫子、家中的楼梯,因此类似的技巧还有“顽皮墙角”(Naughty corner)、“顽皮垫子”(Naughty mat)、“顽皮楼梯”(Naughty step)。步骤如下: 1、之前要预先给孩子警告。 2、如果孩子知道警告还是表现出不良行为,就把他/她带到思过室(或者顽皮墙角等)。 3、蹲下来到孩子的高度,有目光接触,用有威严的声调,解释带他/她到这里是因为他/她的哪些坏的行为。 4、惩罚的分钟数等于孩子的年龄数。如2岁惩罚2分钟,4岁惩罚4分钟。期间忽略孩子试图引起父母注意的行为。 5、时间到时,再次解释孩子的行为,要求孩子道歉。不道歉就继续惩罚。道歉则拥抱,并且要赞扬。这很重要。 二、没收玩具技巧(Toy confiscation technique): 惩罚坏的行为,鼓励好的行为,同时教孩子学会珍惜。 1、告诉孩子只能留下十个玩具,装在自己的小箱子里。 2、设置一个大箱子用于存放没收的玩具。每表现出一次坏的行为,就没收

特殊教育试题-含答案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7小题,每小题2分,共5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选项中,不符合近年来学前特殊教育发展趋势的是(C.把特殊需要儿童安置到特殊学校)P15 A.重视早期发现与早期干预 B.实行一体化融合教育 C.把特殊需要儿童安置到特殊学校 D.实行整合教育 2.对特殊儿童做出回归主流的教育安置有三种形式,这三种形式不包括(C.全部课程)的回归主流。P19 A.物理空间 B.社会交往活动 C.全部课程 D.教学 3.教师在癫痫症儿童发病(B.过程中应顺其自然,不阻挠其活动) A.之前无法发现其发作先兆 B.过程中应顺其自然,不阻挠其活动 C.过程中不应让其四肢剧烈收缩和颤动

D.之后应立刻让他们起来活动活动 4.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双眼中优势眼的最佳矫正视力在( D.0.05~0.3 )之间为低视力。P26 A.0.02~0.03 B.0.03~0.05 C.0.05~0.1 D.0.05~0.3 5.( A.语言)是听力受损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受影响最严重的问题。 A.语言 B.认知 C.思维 D.社会化发展 6.“身体病弱儿童”是指(C.身患慢性疾病和体质非常虚弱)的儿童。 A.生病 B.存在感官性生理限制和障碍 C.身患慢性疾病和体质非常虚弱 D.残疾儿童

7.智力落后儿童的概念为我们测查和鉴定智力落后儿童提供了三项指标,这些指标不包括( A.情商) A.情商 B.年龄指标 C.智力指标 D.适应行为指标 8.智力落后儿童的测查与鉴别,要由( C.专业人员)进行。 A.教师 B.幼儿园或学校领导 C.专业人员 D.所有这些人员 9.在智力落后儿童的早期干预中,在教育训练内容上应融认知教育、自理能力培养、沟通能力训练于一体,反映( B.整合性)原则。 A.反复性 B.整合性 C.量力性 D.个别性 10. ( A.发声)异常是指发音时有明显的不符合本阶段年龄水平的错误。

对儿童问题行为理解及矫正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对儿童问题行为理解及矫正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儿童心理问题也称“儿童问题行为”或“儿童行为障碍”,是指 儿童在身心发展过程中,由于其生理机能失调、环境适应不良或心理 冲突等导致的心理方面的障碍及不适当行为。 儿童心理问题的类型 1.发展性问题 这类问题多由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的功能障碍所引起,如排泄功 能障碍(遗尿、不自主排便、拒绝排便),睡眠障碍(梦靥、夜惊、 经常性头痛,头晕),神经易紧张或生长发育迟缓、发育不良等。 2.情绪方面问题 如情绪抑郁、冷漠、缄默、易幻想或情绪波动剧烈、易激惹;过 分焦虑引起的神经质式的敏感、多疑、多虑、害怕、烦躁不安;过分 依赖父母、老师,或与别的孩子总是关系恶劣,甚至有敌对情绪;对 学校、考试、师生关系等会产生恐怖情绪等。 3.性格方面问题 如显著偏执、怪僻、爱发脾气、急燥、粗暴、性格反复无常、反 抗性强、攻击性强、粗鲁好斗;过分的胆怯、退缩、孤独等。 4.学习与智力方面问题 由于智力低下或智力发展滞后,学习成绩不良、反应迟缓;由于 学习压力过大、教育要求过高而引起厌学、弃学、逃学的行为,视学 习为最大的痛苦;抄袭作业、破坏纪律等。 5.活动过度问题 如异常好动、上课不能安静地听讲、不断地做小动作、注意力分散、维持注意的时间短、极易冲动、忍耐力差、自控能力差、废话多、爱争吵打架等。

6.神经性方面的问题 如总是出现一些毫无意义、反复重复的强迫性行为、或歇斯底里行为;神经性失声,心理性不适;由于精神方面的问题,使得行为过于轻率、活跃,动作言语过多以及精神紧张、无故生气、动作奇特、性格突变等。 7.社会及品德方面的问题 如打人、骂人、破坏、说谎、偷窃;与父母、老师、同学关系恶劣,过度反抗与任性,离家出走等等。 8.习惯性方面的问题 如习惯性允吸手指、咬指甲、晃头、眨眼、玩弄**器以及饮食、睡眠,排泄上的不良习惯,像厌食、睡眠失调等。 问题行为矫正方法 正强化法、负强化法、惩罚、行为契约法、认知行为矫正法、行为契约法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试卷答案

学校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答案填写在答题框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儿童的性灵是指儿童的性情与( C )。 A 、心情 B 、思维 C 、心灵 D 、情绪 2、1904年1月,( D )政府出台了我国第一部幼儿教育法规——《奏定蒙养老院章程及家庭教育 法章程》。 A 、唐朝 B 、汉朝 C 、宋朝 D 、清朝 3、( A )年,国家教育委员会正式颁布《幼儿园工作规程》,这是我国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发展第二阶段的主要标志。 A 、1996 B 、1994 C 、1990 D 、2001 4、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的八阶段理论幼儿期年龄阶段为( B )。 A 、0-2岁 B 、2-4岁 C 、3-5岁 D 、2-5岁 课程名称: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试卷类别: A 卷 考试形式:闭卷 考试时间:90 分钟 适用层次: 适用专业: 阅卷须知:阅卷用红色墨水笔书写,小题得分写在相应小题题号前,用正分表示;大题得分登录在对应的分数框内;考试课程应集体阅卷,流水作业。

5、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前道德阶段的年龄阶段为( C )。 A、4岁以前 B、4-5岁之间 C、4-5岁以前 D、4-5岁以后 6、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方法不包括( D )。 A、讲解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动作法 7、( A )认为人格包括意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 A、荣格 B、弗洛伊德 C、弗洛姆 D、埃里克森 8、( B )先生出版的《幼稚园的社会》一书,是我国幼教史上最早全面、深入地论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课程及其实施的着作。 A、陈鹤琴 B、张宗麟 C、张宗琴 D、陈鹤麟 9、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年龄阶段通常4-5岁应接受( C )教育。 A、托班 B、小班 C、中班 D、大班 10、( D )是一种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心理现象。 A、自我认识 B、自我评价 C、自我控制 D、自我意识 11、教育活动方案的拟定不包括( A )。 A、活动时间 B、活动名称 C、活动准备 D、活动评价 1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原则不包括( B )原则。 A、导向性 B、可能性 C、科学性 D、客观性 1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不包括( C )原则。 A、目标性 B、基础性 C、实质性 D、时代性 14、学前儿童生活教育评价中信息收集方法不包括( D )。 A、观察法 B、访谈法 C、问卷法 D、测量法 15、( A )非常重视学前儿童的社会教育,于1989年颁布了新的《幼稚园教育要领》。 A、日本 B、美国 C、中国 D、英国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20分)。Array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教育者主要是指幼儿园的教师等工作,他们是进 行幼儿社会教育的主导性力量。 2、在幼儿园的课程领域中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起着中心作用,为其他 学科领域提供方向与价值的指引。

行为矫正的一些方法

行为治疗专家经过实验与临床经验,创立了许多治疗方法,现介绍十种儿童常用的行为治疗方法。 (一)系统脱敏法 系统脱敏法(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是一种逐步去除不良条件性情绪反应的技术。Wolpe 1958年根据条件反射学说,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发展了这套完整的行为治疗方法。Wolpe认为恐惧或焦虑不可能与松弛同时并存。它们相互抑制或排斥,而克制焦虑(或恐惧)最有效的反应是肌肉松弛,故以逐步肌肉松弛作为阳性刺激,用于对抗焦虑(恐惧)情绪,建立系统脱敏技术。 适应证:儿童焦虑症、恐怖症、神经性厌食等。 操作方法: 分三个步骤。 1.肌肉松弛训练。 2.设计一个供想象的焦虑(恐惧)层次。 3.将松弛训练与想象层次结合。即首先教病儿学会由头部、颈肩、上肢、躯干至下肢的全身肌肉松弛法,同时根据病儿焦虑(恐惧)程度设计一个等级层次。病儿经过1~2周放松训练,达到几分钟内全身自我放松之后,便可进入系统脱敏程序。治疗开始,让病儿躺在一张睡椅上放松肌肉,并想象第一个最小焦虑(恐惧)情境(物),如体验到焦虑(恐惧),即刻举起一手指作为信号,若无焦虑(恐惧)产生,约7~1O秒钟后,让其放松,并停止想象此情境(物)。每一焦虑(恐惧)层次经过两个程序的想象,不产生焦虑(恐惧),便可进人下一层次。如此,使病儿逐渐经历最小焦虑(恐惧)到最大焦虑(恐惧)的各个层次,基本上能对实际的恐惧情境(物)不再产生焦虑。 (二)实践脱敏性 年幼儿童无法学会自我松弛,也不可能对焦虑(恐惧)情境(物)进行想象,便可采用实践脱敏法(Invivo desensltlzatlon)。适应证:儿童焦虑症、恐惧症。操作方法:将病儿不良情绪分为若干层级,让其逐级暴露于引起焦虑(恐惧)的实际情境或实物前,并在暴露同时,给予阳性刺激(如给吃喜爱的食物),使二者产生桔抗而逐步脱敏。例如,某幼儿怕狗,治疗开始,让他吃糖果的同时,看狗的照片,谈狗的趣事,之后看远处关在笼子里的狗,然后再分次逐渐走近狗笼(或将狗笼移近),直至消除害怕狗的情感反应。

2.儿童保健试题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儿童保健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正常足月新生儿的访视次数不少于次(B) A. 0 B. 2 C . 4 D. 7 2.首次访视:在出院后日之内进行.(C) A. 3 日 B. 5 日 C. 7 日 D. 10日 3.满月访视:在出生后日进行.(D) A.14~20 B.16~22 C.24~28 D.28~30 4.1~3岁儿童每年健康检查次,每次间隔个月,3岁以上儿童每年健康检查 1次。(A) A. 2,6 B. 3,4 C. 4,3 D. 6,2 5.“儿童转园(所)健康证明”有效期个月。(C) A. 1个月 B. 2个月 C. 3个月 D. 6个月 6.儿童岁开始每年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或标准对数视力表灯箱进行一次视力筛查。(A) A.4岁 B.5岁 C.6岁 D.7岁 7.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采用标准差法进行评估和分类,测量值低于标准差为低体重、生长迟缓和消瘦。(D) A.中位数减一个 B.中位数加一个 C.中位数加二个 D.中位数减二个 8.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应在Hb值正常后继续补充铁剂,恢复机体铁储存水平。(B) A. 1个月 B. 2个月 C. 4个月 D. 14天 9.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应从开始补铁,剂量为每日元素铁,直至1周岁。(B) A. 2周龄 2 mg/kg B. 4周龄 2 mg/kg C.6周龄 4 mg/kg D. 8周龄 4mg/kg 10.纯母乳喂养或以母乳喂养为主的足月儿从开始补铁,剂量为每日 元素铁。(B)

A. 2月龄 1 mg/kg B. 4月龄 1 mg/kg C. 4周龄 2 mg/kg D. 8周龄 2 mg/kg 11.早产儿、双胎儿生后即应补充VitD ,3个月后改为。(A) A.800IU/d 400IU/d B.800IU/d 300IU/d C.400IU/d 400IU/d D.400IU/d 300I U/d 12.出生体重低于2.0kg的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在生后周起就应进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检查?(A) A.4~6周或矫正胎龄32周 B.4~6周或矫正胎龄33周 C.3~5周或矫正胎龄32周 D.3~5周或矫正胎龄32周 13.听力筛查的对象主要是岁儿童,重点为岁前的婴幼儿,尤其是具有听力障碍高危因素的婴幼儿。(C) A.0~5岁 3岁 B.0~5岁 5岁 C.0~6岁 3岁 D.0~6岁 5岁 14.口服困难或腹泻等影响维生素D的吸收时,可以采用大剂量的突击疗法,每次需肌注,1~3月以后再以维持。(B) A.10万~20万IU 600IU/d B.10万~30万IU 400IU/d C.10万~20万IU 600IU/d D.10万~30万IU 800IU/d 15.婴儿期可出现肋软骨区膨大,以第肋软骨为主,呈圆而大的球形,称为”串珠”。(D) A.4~6 B.5~7 C.6~8 D.5~8 16.目前,世界WHO对儿童口服锌的可耐受最大摄入量设定为: mg/d。(C) A.21 mg/d B.22 mg/d C.23 mg/d D.24 mg/d 17. 感染HIV母亲所生婴儿出生后周开始应用复方新诺明(C)。 A.2-4 B.3-5 C.4-6 D.5-7 18.如儿童已满个月后则可直接进行抗体检测。(A) A.12 B.18 C.24 D.26 19.婴儿时期每日供给的铁总量(包括食物中含有的强化铁、铁剂)不应超过。(C) A.10mg B.12mg C.15mg D.20mg

矫正儿童行为的技巧

矫正儿童行为的技巧 把《SUPER NANNY(超级保姆,又名BB保你大)》中矫正儿童行为的技巧总结了一下,和大家分享。 超级保姆Jo Frost光顾的家庭都有着令人头疼的小恶霸掌握家里的大局,使得父母似乎无法挽回当家做主的地位。这些小恶霸,在我看到的案例中,最小的一两岁,最大的约十岁。Jo的训练为期三周,前两天自然观察家里的情况,不做干涉;观察以后与父母谈话,并制订时间表和规则表;Jo会亲自指导父母一段时间,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之后Jo会离开几日,通过录像监控家中情况;最后,Jo返回家中再进行一周的指导,指出监控时所发现的问题。 Jo的宗旨是惩恶扬善。惩罚不良行为,赞扬好的行为。惩罚的时候,声调要低沉,使用有威严的语调。而赞扬的时候,声调要提高,可以拍掌,“乖孩子!”“做得好!” 思过室技巧(Naughty zone technique): 思过室是一个单独用来惩罚孩子不良行为的房间,房间内布置简单,没有电器和玩具。也可以使用房间的一个角落、一块垫子、家中的楼梯,因此类似的技巧还有“顽皮墙角”(Naughty corner)、“顽皮垫子”(Naughty mat)、“顽皮楼梯”(Naughty step)。步骤如下: 1、之前要预先给孩子警告。 2、如果孩子知道警告还是表现出不良行为,就把他/她带到思过室(或者顽皮墙角等)。

3、蹲下来到孩子的高度,有目光接触,用有威严的声调,解释带他/她到这里是因为他/她的哪些坏的行为。 4、惩罚的分钟数等于孩子的年龄数。如2岁惩罚2分钟,4岁惩罚4分钟。期间忽略孩子试图引起父母注意的行为。 5、时间到时,再次解释孩子的行为,要求孩子道歉。不道歉就继续惩罚。道歉则拥抱,并且要赞扬。这很重要。 没收玩具技巧(Toy confiscation technique): 惩罚坏的行为,鼓励好的行为,同时教孩子学会珍惜。 1、告诉孩子只能留下十个玩具,装在自己的小箱子里。 2、设置一个大箱子用于存放没收的玩具。每表现出一次坏的行为,就没收一个玩具。 3、每表现出一次好的行为,就归还一个玩具。 以上两个是Jo的惩罚技巧。这两个技巧实际上是要在家庭中建立规则,教会家长掌握家中的大局,也使孩子明白,不好的行为是不被允许的,做错事情不会再得到纵容,这已是无法挽回的事实。 睡觉分离技巧(Sleep separation technique): 用于矫正那些无法与父母分睡的孩子的问题。 1、亲亲孩子,说晚安,把孩子送到床上就寝 2、坐在床边,但不能有目光接触,不能说话 3、如果孩子哭闹,跑下床,把孩子放回床上,但不能有目光接触,不能讲话 4、一直重复,等到孩子入睡 当孩子发现哭闹或者是任何行为都无法改变自己要单独睡觉这个事实的时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