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5课仕女·簪花(1)

第5课仕女·簪花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本课以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为切入点,探究中国古代的服、妆、饰文化。本节课侧重中国古代饰文化的欣赏,通过对比、引导、分析传统饰物,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拓展想象空间。教学过程中,注重实用与美观相结合的设计原则,注重时代性与审美要求的融合,注重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思维比较活跃的时期,相比较动手绘画,学生更喜欢动手制作美术作品,抓住这一点,本节课的作业环节,我重在引导学生用身边易得的材料,动手制作小饰物,与现今学生的DIY生活理念相吻合,注重了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紧密关联,适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中国传统服、妆、饰文化,感受精湛的制造工艺,体会吉祥纹饰表达的美好寓意。

技能目标:根据身边的材料,合理设计、制作饰品,培养学生设计、审美及动手制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增进学生情谊,激发学生热爱民族服饰艺术,形成良好的审美素养,提升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古代饰文化的特征。

教学难点:个性化的制作饰品。

教学方法

教法:创设情境法、谈话法、讲授法、直观教学法

学法:观察法、聆听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制作工具、彩色卡纸、串珠等其他制作材料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趣味交谈:相信大家已经注意到了老师着装的特别之处了,你知道这是什么服饰吗?(中国古代传统服装——汉服)。如果让你拥有穿越的能力,你最想穿越到古时候的哪一个朝代?为什么呢?

学生思考回答:……

师:如果让我拥有穿越的能力,我最想穿越到唐代,去认识一个人,他的名字叫做周昉,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画家,他出身显贵,擅长画人物画,一生留下了许多传世佳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着他的这幅《簪花仕女图》,穿越到唐朝,去品味古人服、妆、饰的文化。板书:《仕女·簪花》

二、新授

(一)知作品魅力

首先,让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一下他的这幅《簪花仕女图》,请大家仔细观察聆听。

视频赏析:她们在干什么?她们的身份?有着怎样的气质?

《簪花仕女图》刻画了几位唐代仕女在庭院中闲步、赏花、戏犬等生活情景。她们的身份已经通过她们的装束体现出来了:①呈蚕蛾状的黛眉(桂叶眉),即“蛾眉”是当时上层社会贵族妇女流行的画眉方式。②“簪花”仕女发髻上插着硕大的花朵(与其体态相称),展现盛唐时期富丽、丰腴的审美观念。③华丽的服饰衬托出高贵的气质。

(二)赏“衣”味深长

1.服饰形制

师:说道古代的服装,其实,中国传统的服装分为两种基本形制,即上衣下裳制和衣裳连属制。其中,上衣下裳是中国最早的衣裳形制。观察可以发现共同点:交领右衽。

2.《簪花仕女图》中仕女的服饰

很显然,《簪花仕女图》中仕女的服饰属于上衣下

裳制,在唐朝被称为襦裙。襦裙服是唐朝女子流行的服

装,即上身穿短襦,下身穿长裙。

出示唐服:比较初唐和盛唐服装的变化,有什么不

同之处(结构、颜色)?

初唐时期的襦较为保守(朴素素雅),盛唐时由于交流广泛,思想开放,襦流行起袒领服(是唐朝时一种半袒胸的襦,一种蚕丝制的轻薄的罗衫,较开放的服饰)(华丽艳丽)。

小结:从精致的长裙、轻薄的罗衫、飘逸的披帛中,可以看出唐朝服装的特点是:浪漫开放、高贵华丽、色彩浓艳。

(三)观盛“妆”容颜

唐代妇女的化妆真可谓是一件“盛事”!

化妆步骤:敷铅粉、抹胭脂、画黛眉、贴花钿、点面靥、描斜红、涂唇脂。

转:这些妆束,我们都可以在当今的古装剧中看到。PPt呈现图片(学生熟悉的古装人物),强调花钿、眉毛、面靥。

(四)品天下美“饰”

1.饰物的种类

问:在刚才的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女子头上的装束,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观看回答:数量繁多,华丽高贵。

师:没错,在古代,女性发饰的插戴数量甚多。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制作工艺精湛,他们会花费数月琢磨一器,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真可谓是巧夺天工,美奂绝伦。

古代饰物按照功能大致可以分为:发饰、耳饰、佩饰、手镯、戒指等。

2.发饰欣赏

中国的古簪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的祖先使用发簪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簪在古代是男女通用的,皇帝在节日里赐给大臣的礼物通常是簪。古代时规定罪犯不许带簪,就是贵为后妃,如有过失,也要退簪。簪还象征着等级与尊严。

学生活动:说一说发簪、钗、步摇的区别?

PPt呈现簪(欣赏最后一件):强调美观与实用的结合。

3.耳饰欣赏

从新石器时代,就成为最能体现美的重要饰物之一。因此,古代人在搭配耳饰的时候都会根据自己服装的颜色进行搭配。

学生活动:请你来搭配一下。

4.佩饰欣赏

不同样式的饰品适合不同的人物。

学生活动:选一选

5.手镯欣赏

不同材质的饰品会起到显示身份、展示个性的作用。

6. 戒指欣赏

戒指的寓意。青蛙:多子多孙的美好愿望。

学生活动:鱼:年年有余;荷花:圣洁之意。

(五)“破”创意作品

欣赏了这么多,具有古典气息的饰物之后,下面让我们再穿越回现代,欣赏一些具有现代设计感的饰物作品。

Ppt:现代设计感的手工饰品(有用筷子、竹签做的步摇;有用流苏和羽毛做的耳坠......)

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批亲手制作的饰品,你们想看吗?

呈现图片:老师的作品。

小组代表说一说:饰品制作的创意的材料是什么?

学生代表回答:筷子、竹签、卡纸、回形针、轻型黏土......

师: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可见,只要我们稍动脑筋,就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运用身边易得的材料,制作出精美的饰品。

三、学生一试身手

主题:《饰品制作大赛》

以个人为单位,根据所备材料,合理制作一件饰品,体会动手制作的乐趣。

要求:1.制作的饰品具有一定的美感,有个性更佳。

2.小组成员协调默契,能合理利用所提供的材料。

3.可创意地给作品命名。

4.制作过程中,注意安全。

制作时间:十五分钟。

PS:优秀作品的作者将有机会获得精美的奖品一份。

四、饰品发布会

展示仕女肖像画,同时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选一选哪一件饰品和这位仕女般配的,同时对学生作品做出评价。

过程性评价与展示性评价相结合,帮助学生树立优雅的审美意识,运用饰品大胆表达自己的设想,并与同学分享学习制作饰品的乐趣。

五、小结拓展

通过今天的学习,了解了中国古代仕女的服妆饰文化的魅力,并且通过动手制作饰物获得了乐趣。其实,关于中国古代传统礼仪文化也特别有意思,例如:祭祀、揖礼(yi)、笄礼(ji)、冠礼,感兴趣的同学回去可以登录网站进行搜索学习。

【板书设计】

仕女·簪花

服:开放、鲜艳、华丽

妆:“盛世”

饰:美观、实用

苏少版美术七下第一课《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word教案1

第一课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 一、授课课题:传神写照——人物画 二、授课时间:2课时 三、教学目标:1、知识:深入理解中国画传神写照的内涵及中国古代人物画艺术传统。 2、能力:运用欣赏方法,欣赏分析其他作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韩熙载夜宴图》对韩熙载性格的刻画,及生平的介绍,使学生体会韩熙载少年励志读书习武胸怀远大抱负,年老时南唐统治岌岌可危政治抱负和理想完全破灭时郁郁寡欢,忧国忧民的心理状态。促进学生形成良好价值观。 四、教学重点:使学生深入理解中国画传神写照的内涵。 五、教学难点:运用欣赏方法,欣赏分析其他作品。 六、课业类型:讲授,提问探究 七、教学方法:讲授,演示法,提问探究 八、教具学具:教材,ppt

九、板书设计: 十、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韩熙载夜宴图》 提问1:看看这个名字——《韩熙载夜宴图》什么意思?v 是中国画史上的名作,绘写的是夜宴的全过程。 提问2:猜猜韩熙载是谁? 介绍韩熙载生平了解主人公的性格志向。 问题3:猜想一下夜宴应该是什么样子? v 夜宴只是家里人吗? v 表现的是一个场面吗? v 猜猜画家画了多少个人? v 宴会上都做什么事情? v 气氛什么样子?

二欣赏《韩熙载夜宴图》 v 顾闳中五代,绢本,宽28.7——长335.5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提问1:顾闳中为什么要画这幅画? 想一想:细致观察人物的表情,心理状态。试分析南唐危难之际,为什么韩熙载还经常夜宴宾客、歌舞升平? 第一段欣赏:琵琶曲音频配合欣赏 提问思考:出现的宾客较多。猜一猜画面整体表现的是什么内容?第一段是“听琵琶演奏”, 描绘了韩熙载与宾客们正在聆听弹奏琵琶的情景,画家着重地表现演奏刚开始,全场气氛凝注的一刹那。画上每一个人物的精神和视线,都集中到了琵琶女的手上,结构紧凑,人物集中。但人们敛声屏气的神情中使场面显得十分宁静。从这弹奏琵琶的手上,似乎传出了美妙清脆的音符,而这音符震动着观众的耳膜,勾摄了他们的内心情感。画家对于不同的人物,根据他们不同的身份和年龄,刻划出他们各自不同的姿态、性格和表情。

苏少版—七年级下册美术知识点(学生版)

苏少版七年级下册 第一课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 1.人物画的概念 2.<洛神赋图>(中国画)作者时期形式 3.《历代帝王图》(中国画)作者时期 4.《韩熙载夜宴图》(中国画)作者时期 5.《小庭婴戏图》(中国画)时期 6.《免胄图》(中国画)作者时期技法 7.《泼墨仙人图》(中国画)作者时期技法 8.《高先读书图轴》(中国画)作者时期 9.《女娲补天图》(中国画)作者时期 10.《九方皋》(中国画)作者时期 11.《开国大典》(油画)作者时期 第一课关注你、我、他 1.人物面部比例一般可归纳为 2.幼儿的眼睛通常在 3.肖像画是人物画的一种,一般分为 4.传统人像画的三个基本角度是 5.《儿子》(素描)作者 6.《与毕沙罗互画的肖像习作》(素描)作者 7.《全家福》(色粉画素描)作者 第二课在临摹中感受 1.绘画中人体比例是以为单位。亚洲成人的身体通常是以 的高度。 2.我们将头与人体的比例归纳为 3. 熟悉法国画家德加的《舞女》系列作品。 4.临摹并不只是模仿,而是一种学习方法。 5.变体画的概念: 6.《席地而坐的阿拉伯人》(水彩画)作者 7.《舞女系列》(色粉画)作者 8.《两个孩子的母亲和一只狗》(水彩画) 9.《午休》作者(课本P14) 10.《酣睡的收割者全家》(油画)作者 11. 《午休》作者(课本P15) 第三课动感生活 1.速写的概念 2.重心线 3.动态线 4.观察变化的动作,了解身体运动时的一些特征。英国雕塑家亨利.摩尔的《做 作业的女孩》(速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5.《油彩未干的画布》(油画)作者 6.《端着一筐石头的男孩》(素描)作者 7.《大提琴手》(油画)作者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全册美术教案

欣赏*评述 第一课另一种选择·外国风景画静物画赏析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建立一种新的绘画理念,让学生意识到绘画风格的多样性。 2、在欣赏画家作品的同时感受画家的创作思想和情感流露。 3、在小组研讨型学习模式下,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 重点难点 学生对不同绘画风格的理解,特别是印象派绘画的特点。 教学准备 教师——投影仪、相关作品幻灯片; 学生——美术课本,一支钢笔或圆珠笔 教学方法:讨论、释疑 教学过程: 一、自习发现,提出疑惑 让学生自习课本,看课本范作提出疑惑。 二、小组合作,研究释疑 通过几幅作品的分析、研讨,认识新的绘画风格。 具体作品: 《水果静物》油画(法国)塞尚 《日出·印象》、《睡莲》组画 -----(法国)莫奈 《向日葵》(荷兰)凡高 三、观念更新,联想表达 以新的观点重新认识画家作品,并通过欣赏作品作出相应联想与表达。

美术知识 印象主义作为绘画流派出现于法国。1874年3月25日,.莫奈、.雷诺阿、.毕沙罗、西斯莱、.德加、.塞尚、.莫里索等一群年轻的法国画家,在巴黎举办了无名画家、雕塑家、版画家展览会,因莫奈展出的一幅题为《日出·印象》的油画的题目被一位观点守旧的记者借用,撰文嘲讽此展览为“印象主义画家展览会”,遂产生印象主义或印象派之名。 在艺术观点上,印象主义画家反对当时占正统地位的古典学院派,反对日益落入俗套、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绘画,吸收荷兰、英国、西班牙、日本、中国等国家绘画的营养,同时受现代科学,尤其是光学的启发,认为一切色彩皆产生于光,于是他们依据光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来调配颜色。由于光是瞬息万变的,他们认为只有捕捉瞬息间光的照耀才能揭示自然界的奥妙。因此在绘画中注重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主张到户外去,在阳光下依据眼睛的观察和现场的直感作画,表现物象在光的照射下,色彩的微妙变化。 画家介绍: 莫奈:法国画家。1840年11月14日生于巴黎,1926年12月5日卒于吉维尼。早年受业于革新画家.布丹门下,1859年来到巴黎和许多艺术 家结识。其后服兵役到阿尔及利亚。1862年进入C.格莱尔画室,因 对学院派教学法不满,很快离开,并和一群画家到枫丹白露森林中 的巴比松对景写生,同时积极参加印象主义社团的活动,成为印象 主义的中心人物。早期作品《日出·印象》等,重在对外光的探索,追求光和色的独立美。和其他印象主义画家一样,莫奈倾慕于东方 绘画语言。代表作《睡莲》不仅对光色的处理达到高峰,而且技巧 纯熟,笔法纵横不羁,油彩涂抹厚薄自由,构图奔放,含有浓郁的 诗意和音乐感,是油画中大写意之杰作。他逝世之后,法国政府根 据其生前愿望决定在伊勒里宫的橘园大厅永久陈列他的作品。

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5课仕女·簪花(1)

第5课仕女·簪花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本课以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为切入点,探究中国古代的服、妆、饰文化。本节课侧重中国古代饰文化的欣赏,通过对比、引导、分析传统饰物,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拓展想象空间。教学过程中,注重实用与美观相结合的设计原则,注重时代性与审美要求的融合,注重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思维比较活跃的时期,相比较动手绘画,学生更喜欢动手制作美术作品,抓住这一点,本节课的作业环节,我重在引导学生用身边易得的材料,动手制作小饰物,与现今学生的DIY生活理念相吻合,注重了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紧密关联,适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中国传统服、妆、饰文化,感受精湛的制造工艺,体会吉祥纹饰表达的美好寓意。 技能目标:根据身边的材料,合理设计、制作饰品,培养学生设计、审美及动手制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增进学生情谊,激发学生热爱民族服饰艺术,形成良好的审美素养,提升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古代饰文化的特征。 教学难点:个性化的制作饰品。 教学方法 教法:创设情境法、谈话法、讲授法、直观教学法

学法:观察法、聆听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制作工具、彩色卡纸、串珠等其他制作材料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趣味交谈:相信大家已经注意到了老师着装的特别之处了,你知道这是什么服饰吗?(中国古代传统服装——汉服)。如果让你拥有穿越的能力,你最想穿越到古时候的哪一个朝代?为什么呢? 学生思考回答:…… 师:如果让我拥有穿越的能力,我最想穿越到唐代,去认识一个人,他的名字叫做周昉,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画家,他出身显贵,擅长画人物画,一生留下了许多传世佳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着他的这幅《簪花仕女图》,穿越到唐朝,去品味古人服、妆、饰的文化。板书:《仕女·簪花》 二、新授 (一)知作品魅力 首先,让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一下他的这幅《簪花仕女图》,请大家仔细观察聆听。 视频赏析:她们在干什么?她们的身份?有着怎样的气质? 《簪花仕女图》刻画了几位唐代仕女在庭院中闲步、赏花、戏犬等生活情景。她们的身份已经通过她们的装束体现出来了:①呈蚕蛾状的黛眉(桂叶眉),即“蛾眉”是当时上层社会贵族妇女流行的画眉方式。②“簪花”仕女发髻上插着硕大的花朵(与其体态相称),展现盛唐时期富丽、丰腴的审美观念。③华丽的服饰衬托出高贵的气质。 (二)赏“衣”味深长

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1课 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1-苏少版

形神兼备——中外人物画审美识读 学情分析: 本课题是欣赏评述模块教学围绕人物画开展的,本作为七年级下学期第一课进行。本节课尝试在八年级借班上课,已有基础是中国人物画和外国肖像画,在这前提下从提高审美能力出发,在对比中认识外国历史画、宗教画,进一步提高人物画的识读能力,形成一定的审美情趣。注意复习,关注生成。 模块教学: 本课是欣赏评述模块,将教材上三个主题串在一起,兼涉及一些其他领域内容。信息很大,但是从语言角度,大量看图,找到共性。中国人物画的造型语言特点:线造型、固有色主观色,托物言志人定胜天追求意象之美。外国人物画文艺复兴完善的明暗色彩造型语言科学观察理性解剖知识。外国在照相技术发明了后向东方学到了探索造型语言多样的表现方式,从线条、色彩、空间等方面打破自然写实的理性造型风格。中国自国门打开后向西方学习,在绘画中加入了光影焦点透视,徐悲鸿为首流派中西兼长,开始了写实道路。本课从综合美术语言角度出发,由内容到形式,教会学生人物识读方法。 教学目标: 赏析中外不同时代和文化的人物画,表达对多元文化之间关系的认识和理解,从内容到形式,在比较中了解中外美术语言特征,训练图像识读技能,逐步形成审美判断能力,为下一单元人物画造型技能训练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 采用以画论画的方法,将中外人物画对应起来,通过描绘、分析、比较和讨论,从内容到形式,探索中外人物画美术语言的特点。 一、(举例)按题材或表现形式找最对应的画面 《免胄图》VS《勃鲁达的投降》 二、找中外人物画对应作品3-4组(作业5~10′)讨论 归纳对比中外人物画题材 承上启下:从“图像识读”出发,进而形成“审美判断”是美术欣赏的重点。 三、(举例)对比分析中外人物画美术语言(可以让学生尝试回顾已有知识点) 《韩熙载夜宴图》VS《最后的晚餐》 归纳美术语言 四、小结:19th末20th初,东西方美术语言融汇(难点突破) 徐悲鸿VS凡高 五、拓展(按时间调整) 1、构思:如何表现信仰?《千手观音》VS《西斯廷圣母》 2、构图:如何表现宏大?《八十七神仙卷》VS《最后的审判》 3、经营位置《高贤读书图轴》VS《杜普教授的解剖学科》 4、形象特点《簪花仕女图》VS《蒙娜丽莎》 5、造型手法《泼墨仙人》VS《戴帽的芙劳》 6、元素重组《女娲补天图》VS《大提琴手》 六、下次课试着画一组对应中外人物画的草图,体会其创作构思特点,进一步领会其美术 语言的具体应用。

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5课 仕女·簪花

仕女簪花 【教材分析】 《仕女簪花》是2011课标版美术七年级下册第5课,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本课以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为切入点,探究古人的饰文化,教材中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灵感,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紧密关联,适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多好奇心、表现欲、参与性较强。渴望获得成功和收到肯定。观察、记忆、想象能力发展迅速。基于年龄特点,因此在知识学习方面尽量将所学习知识直观地呈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激发他们发挥想象力,将自己喜欢的设计表现出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传统饰文化,感受精湛的制造工艺,通过欣赏,学生能了解中国工艺美术的艺术风格,并尝试设计个性饰品。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学习,设计饰品,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赏析,学生能感受我国精湛的制造工艺,激发学生热爱民族艺术,形成良好的审美素养,提升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古代饰品文化的特征,设计个性饰品。 教学难点:中国饰品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教时安排:1 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辅助 教学内容和过程 一、新课导入 1.视频:某珠宝首饰展走秀 假设是你会给她设计什么样的头饰?一分钟的时间用线条表现。

2.古代女性是如何诠释美的呢?欣赏古代的时尚秀。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欣赏作品,初步感受古代饰品的美,激发创造力。 提问:作品的名字? 揭示课题:《簪花仕女图》(板书) 二、新授课程 1.欣赏解析 1)周昉简介代表作品《挥扇仕女图》等。 2)思考:《簪花仕女图》,画面中主要表现了什么?她们在做什么? 画中女子有怎么样的身份?从哪里得知?答:衣着艳丽 提问:画面中一共表现了几位人物形象?试着帮她们分分组。 小结:此画描写春夏之交时节一群服饰艳丽的贵族妇女在庭园里嬉戏、赏花的闲逸生活片断。 2.发展探究 唐代的社会现象引入 画面中的几位贵妇体态丰满,如果按照时下对时尚的审美标准,画面上这些美女根本称不上漂亮,她们在唐代个个都是引领潮流的先驱。你认为她们是通过什么来引领潮流的呢?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引导学生参与,培养学生合作互动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探知欲和创作兴趣。 3.讨论分析 提问:《簪花仕女图》给你的印象是什么?在观察中你发现了哪些别致的妆饰? 从目前传世的古代妇女发饰看,种类十分丰富,而且制造工艺精湛,常见有发簪、钗、步摇等

苏少版七年级下册第5课《仕女.簪花》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教案) 基本信息 学科美术年级七年级教学形式新授 教师孔静波单位两河口初级中学 课题名称第5课《仕女.簪花》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以《簪花仕女图》为例,了解中国传统服饰,装饰,妆及手工艺制作为主要目的,探究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以及文明传承的美术课程。教师引导学生用身边易得到的材料动手制作小饰品,与现代学生DIY 的理念相吻合,注重了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紧密联系,适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1. 教学路径: 展示《簪花仕女图》并且欣赏这幅作品。绢本,重彩,纵49厘米,横180厘米。画面分逗狗、看鹤、持花、拈蝶四段。作品以薄如蝉翼的披帛,高髻蛾眉簪花,表现了生活在古代上层社会的侍女们高贵、孤傲的形象,侍女们手持纨扇已成为当时社会的一种文化符号,或有花鸟草虫,或有灵石楼台,彰显了古代上层社会女人们的生活状态。图中的贵妇步态悠闲,面部表情充满情趣和图中走动展翅的白鹤,盛开的辛夷花,条约撒欢的小狗,构成了一幅生动别有趣味且颇有写实意味的生活画面。 《簪花仕女图》所反映的中国传统服饰,装饰是来源于真是的社会生活,社会实践中的,而不是作者凭空想象刻意塑造的。 2.学习过程: 通过对《簪花仕女图》的欣赏和认识,让学生初步了解到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在上层社会的女人们的穿着,梳妆以及佩戴的饰品等的设计理念与风格。什么样的社会阶级就会出现什么样的社会元素,这些都构成了艺术创作的素材及灵感,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和学习服装设计及装饰图案的基础知识。让他们懂得从生活中,从社会实践中去寻找创作元素,去获得创作灵感。教会他们一些最基本的设计文案和与服装设计有关的方法。 3.学习方法: 给定题材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指导下完成习作。例如:花瓶、陶罐、折扇、发型、服饰、项链、耳饰设计等,主要是要反映当今社会的文化需求和审美价值观。 4.课时建议: 本课设计为1课时,以作品赏析为主,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发现身边的事物,再把这些社会元素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与设计中来,发展学生独特的创作能力和思维能力,激励学生对美好生活的愿望,以及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从而更好的体验成功的愉悦。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感受古代人在服饰、装饰、妆扮领域中所展现出来的精湛技艺,感悟在各种各样的工艺品制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吉祥纹饰。

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设计:第5课 从《簪花仕女图》看唐代妇女服、饰、妆

从《簪花仕女图》看唐代妇女服、饰、妆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具体分析《簪花仕女图》服、妆、饰的特点,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时代审美特点。 2、技能目标:通过鉴赏探究,使学生了解唐朝文化,有意识地探究美术与社会的关联。 3、情感目标:感悟艺术珍品的艺术美,激发学生热爱民族服饰艺术,形成良好的审美素养,发展学生的探究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国唐代妇女服、饰、妆的特征。 难点:中国传统文化在服装、首饰、妆容等方面的继承与传播。 三、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穿上唐代仕女服装的学生,粉饼、腮红、花钿、口红等化妆工具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项最新研发的高科技产品——时光机,给你5秒种时间慎重考虑一下,假如给你一次穿越的机会,你想穿越到哪个朝代?为什么? 和很多同学一样老师最想穿越的朝代是唐朝,因为大唐盛世太让人神往,大唐到底怎么样?今日有图有真相,老师将用一幅画作展示一卷风流大唐!这就是辽宁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簪花仕女图》 设计意图:近几年流行穿越剧,由穿越话题导入新课,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二)作品赏析 1、走进作者: 2、画面内容:

《簪花仕女图》是周昉的唐代仕女画中的旷世杰作,描绘了什么内容? 《簪花仕女图》描绘的是暮春时节,几位贵妇在庭院中闲步、赏花、戏犬等的生活场景,她们的面容、服饰都是由画家精心雕琢过的。而在现实生活中,贵妇们的生活就是如此,下面我们就从《簪花仕女图》去看唐代妇女服、妆、饰。设计意图:了解作品基本信息,通过对画面内容的赏析,引导学生把关注点集中在仕女们的服装、饰品、妆容上,自然引出下一部分的学习内容。 (三)服 唐代女子服饰是中国古代服装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1、款式: 长裙——裸肩高腰拖地长裙,以大带紧结。 罩衫——宽衣大袖。 披帛——唐代妇女衣装的主要附件, 长度一般为二米以上。 提问:这样的服装风格有没有让你联想到哪个名族的传统服饰?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对仕女服装款式的分析,让学生感受大唐经济的繁荣、思想的开放,同时了解到唐代服装还对邻国有很大的影响。 2、面料:织锦和纱罗——轻薄透明、柔软细腻 3、图案: 仕女1:披帛仙鹤图案、裙底宝香花图案,寓意富贵、长寿、吉祥。 仕女2:长裙牡丹团花纹、罩衫菱形几何纹样、披帛云凤纹样。 图案特点小结:内容丰富、精巧美观,起到点缀,美化、充实造型的作用,而且图案本身具有独立的审美性和装饰性。 4、颜色:红色、紫褐色为主色调,粉白、墨绿、黄色、宝蓝等点缀。 特点:华美浓艳、神秘高贵。 5、小结:唐代妇女服饰有何特点?几个词概括。 博衣大袖、色彩浓艳、图案丰富、夸张开放充分反映了唐代繁华、恢弘、大气的文化特征。

第5课仕女簪花(教案)2021-2022学年苏少版美术七年级下册

第5课仕女·簪花 1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了解中国传统服、妆、饰文化,感受精湛的制造工艺,体会吉祥纹饰表达的美好寓意。 技能目标: 根据身边的材料设计、制作一件饰品,培养学生的设计、审美及动手制作的能力。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民族服饰艺术,形成良好的审美素养,提升民族自豪感。 2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求知欲强,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学生对传统饰品文化充满了兴趣。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古代的饰品文化及艺术特色,学习制作个性饰品。 教学难点: 中国饰文化的发展与继承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情景导入 首先欣赏唐朝画家周昉的《簪花仕女图》看看画中有哪些美的地方? 生可能回答(姿态、服、饰、妆等)然后导入课题。 活动2【讲授】欣赏 (1)引导学生观察《簪花仕女图》 讲授本课的前两个学习内容服和妆。 让学生了解唐朝服装的特点及唐代仕女的化妆是一件盛事。 (2)讲解本课最重要的环节:饰品。

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看学生能从图中找到几件饰品? 再通过五组饰品图片的欣赏,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进一步加深对传统饰品的了解,正所谓小饰品,大智慧,每件饰品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体会吉祥纹样的美好愿望。 活动3【活动】讨论分析 中国传统饰物的种类有哪些? 中国古人的饰物独一无二,巧夺天工,美奂绝伦。 古代的工匠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非凡的创造精神,并花费数月乃至数载琢磨一器,使作品独具个性,浑然天成。 中国传统饰物按照功能大致可以分为:发饰、耳饰、项饰、手镯、戒指等。 发饰:在古代,女性的发饰品种繁多、工艺精湛、插戴数目多样。 簪──古人用来插定挽起的头发的发具。 中国的古簪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 古人对发簪还有多种的叫法,如钗、扁方、步摇等。 簪在古代是男女通用的,杜甫有诗“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活动4【练习】教师示范 老师现场制作一件饰品。 目的是通过教师的现场示范,让学生对制作饰品的方法有大致的了解。 老师接着展示两件不同材质的饰品(一个回形针项链,一个是彩粽项链)目的教师告诉学生,老师就是利用身边的这些材料做成各种漂亮的饰品。 对学生作业的思维拓展大有益处。 活动5【测试】审美体验 运用铜丝你可以制作什么饰物,选择哪些制作工艺? 选择缠绕,学生让一圈圈铜丝成为了独特的发饰。 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服、妆、饰的辉煌成就,离不开手工艺者的精湛工艺。 加工工艺有:雕刻、累丝、琢玉、镶嵌、焊接等。 活动6【作业】作业 作业内容

(完整版)苏少版---七年级下册美术复习材料

苏少版-------七年级(下)美术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 1.中国古代画家,以毛笔为主要工具,笔墨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所以其作品在表现人物的体积与明暗上不同于西方的油画。 2.《洛神赋图》的作者是东晋的顾恺之,它是根据曹植的文学名篇《洛神赋》创作的。 3.顾恺之博学多才,擅文学,工诗赋,喜书法,尤工绘画,时人称他“才绝、画绝、痴绝”。在绘画理论方面,顾恺之提出“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艺术主张,成为中国绘画的基本理论。 12.《女娲补天图》的作者是清代的任伯年,此图隐含着画家对山河破碎、清政府腐败无能的黑暗现实的不满。 13.“海派”是清末活跃在以上海为中心的画家群体的统称,代表人物有赵之谦、任伯年、吴昌硕等,他们基于民族传统,吸收外来艺术,又采集民间艺术,创作了许多反映时代心声的作品。 14.《九方皋》的作者是现代的徐悲鸿,该画取材于《列子》中的故事。 15.《开国大典》的作者是现代的董希文。描绘的是1949年10月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时在天安门举行庆典的盛况。 第二课《关注你我他》 1.《儿子》(素描)徐悲鸿 2.《邻居小江》(素描)陈丹青 3.《老房东》(素描)徐明华

4.《黑衣少女》(油画)苏天赐 5.《全家福》(色粉画)毕加索 6.《邻家孩子的父亲母亲》(素描)徐乐乐 7. 三停:指将人面部正面纵向分为上中下三个等分,即上中下三停,指发迹——眉——鼻底——下颌,这三段距离大体相等。 五眼:是指将面部正面横向分为五等分,以一个眼长为一单位,从外眼角垂线至外耳孔垂线之间为一个眼的距离,整个面部正面纵向分为五个眼之距离。 8. 成人眼睛在头顶至下颌的1/2处,婴儿眼睛在1/2略下处。 第三课《在临摹中感受》 1.《席地而坐的阿拉伯人》(水彩画)的作者是德拉科洛瓦(法国)。

苏少版七年级下册美术复习资料

苏少版七年级下册美术复习资料 第一课: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 人物画是以人物形象为主体的绘画,画家在将人物形象逼真表现的同时,也将人物的个性或画家个人的情感通过画中环境、人物动态、画面的气氛传递出来。从而达到传神的艺术效果。中国古代画家,由于以毛笔为主要工具,笔墨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所以其作品在表现人物的体积与明暗上不同于西方的油画。而现代的中国人物画,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广泛吸收着外来的绘画技巧,表现新的时代生活。 代表作品:中国画 《历代帝王图》唐阎立本《韩熙载夜宴图》南唐顾闳中 《小庭婴戏图》宋代佚名《兔胄图》北宋李公麟 《泼墨仙人图》南宋梁楷《高贤读书图轴》明代陈洪绶 《女娲补天图》清代任伯年《九方皋》现代徐悲鸿 《开国大典》现代董希文油画 第二课:关注你、我、他 肖像画就是用画笔描绘出人物生动的形象。 绘画的创作源泉:艺术来源与生活,却高于生活。 人物比例:幼儿的眼睛通常在头部1/2以下的位置,成人的眼睛通常在头部的1/2处。亚洲成人人体比例一般为站七坐五盘三半,但不是绝对的。三停五眼:三停指的是发际到眉到鼻 代表作:《全家福》(色粉画) 毕加索(西班牙) 第三课:在临摹中感受 临摹:是一种学习方式,学会 观察并激发我们自己的表现力, 并不只是模仿。 绘制人体比例图:(见右图) 变体画:临摹时加入了自我的理 解和表现以后,就从学习行为变 成了一种创作行为,产生的作品 叫做变体画。 课本作品: 《午休》荷兰梵高 《酣睡的收割者全家》法国米勒 《在沙滩上奔跑的女人》西班牙毕 加索

第四课:动感生活 速写:就是在比较短的时间内,用简练的线条、概括、扼要、准确地将自己所感受到的艺术形象,简要明确地描写下来的一种绘画形式。 速写与素描的区别:传统上指迅速描绘对象的临场习作。它要求在短时间内,使用简单的绘画工具,以简练的线条扼要地画出对象的形体特征、动势和神态。素描只强调以单色造型,对于时间长短,对是否使用色彩并不限制。另外,素描还常作为创作,速写则基本上属于习作范畴,它的目的一般是记录形象,为创作收集素材,同时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迅速、准确概括的造型能力。 课本作品: 《油彩未干的画布》油画美国洛克威尔《做作业的女孩》素描英国亨利·摩尔《端着一筐石头的男孩》素描法国库尔贝《演说家》版画美国兰尼·索曼斯《大提琴手》油画法国夏加尔《铁船》水彩画英国利蒂·西亚亚普第五课:簪花·仕女 《簪花仕女图》,绢本,作者周昉。画面分逗狗、看鹤、持花、拈蝶四段。薄如蝉翼的披帛,高髻蛾眉簪花,贵妇和手持纨扇的侍女,闲闲步态。整个画面淡淡敷彩,细细线条,竟然仿佛使风都停止了,生怕吹皱了贵妇们身上透明的薄纱。图卷中走动展翅的白鹤、盛开的辛夷花、跳跃撒娇的小犬,使得画面异常生动而充实。 年(唐代宗和德宗时期),出身显贵,先后任越州、宣州长史。能书,擅画人物、佛像,尤其擅长画贵族妇女,容貌端庄,体态丰腴,色彩柔丽,为当时宫廷士大夫所喜爱。他是中唐时期继吴道子之后而起的重要人物画家。早年效仿过张萱,后来加以变化,自创一体,有“周家样”之称。传世作品有《簪花仕女图》卷、《挥扇仕女图》卷、《调琴啜茗图》等。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墨分五色:即焦、浓、重、淡、清,可用水来调节墨色的浓淡。 画竹步骤:(1)干(2)节(3)枝(4)叶 传统中国画的基本技法是:勾、皴、点、染。 主要用笔方法有:中锋、侧锋、逆锋、顺锋等。 中国画从表现手法上可以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 从表现内容上可以分:为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三大类。 第六课:多变的色彩 色彩:是人的眼睛对不同波长的可见光所引起的色彩感觉。 一、色彩的基本知识

2019最新苏少版美术七下第一课《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教案

2019最新苏少版美术七下第一课《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教案——人物画》教案——人物 画》教案──人物画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本课探讨的重点是人物画传神写照的独特艺术传统。精选的十幅作品,均为历代优秀的人物画作品。分别以“以形写神、再现场景、表达感受、隐喻现实、见证历史”为标题,从写实、写意等角度予以介绍。让学生在鉴赏过程中,了解人物画作品的内容、题材、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 课时建议 本课建议为2~3课时。 第一课时:重点介绍古代人物画作品。以故事导入,在“七步诗人”曹植的梦境中感受画家顾恺之的以形传神的绘画功底;再走进南唐大臣韩熙载的家,引导学生在韩熙载的夜宴中感受南唐末期宫廷官员的生活;最后将梁楷《泼墨仙人图》与前两幅作比较,使学生了解古代人物画的两种表现形式(写实与写意),加深学生对古代人物画的理解。 第二课时:重点介绍近现代人物画作品。从一代绘画大师徐悲鸿的奔马开始说起,感受画家在绘画中的真情寄寓。再通过油画《开国大典》的赏析,回顾那段令人民难以忘却并引以为豪的历史。 第三课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拓展。 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通过对历代人物画佳作的欣赏,初步了解我国人物画以笔墨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的绘画特征和传神写照的艺术特色。

2. 技能目标:通过赏析,提高鉴赏美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作品的内涵,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对作品发表见解。 3. 情感目标: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感受人物画作品的艺术美,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和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4. 创造目标:通过欣赏、学习先贤的绘画佳作,希望能继续传承、发扬光大,并古为今用,勇于创新。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人物画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人物画传神写照的内涵。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人物画相关图片及视频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查找相关文字、图片资料,可制成课件用于课堂展示交流。教学过程与方法 ■以形写神 示例作品一:《洛神赋图》 1. 基本信息:东晋,顾恺之(346~407),绢本,全卷27.1厘米×57 2.8厘米。 2. 画面内容:画作以具体生动的形象,完整地表现了赋中内容。画面中,紫色伞下站立的就是曹植,他表情肃穆,双眼凝望着水面,仿佛见到了思念已久、变成洛水女神的甄氏。远处凌波而来的洛水女神,衣带飘逸,婉约动人。 3. 构图:顾恺之在这幅长卷的构图上采用连环画的形式,展现各种情景。画中以人物为中心,安排了各个场景,有分、有连、有起、有伏,洛神多次反复地以不同姿态出现,给人以飘浮、游离不定之感。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在空间和时间上给人一种不断的“运动感”。 4. 用线:顾恺之将画以线造型的方法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用线紧动、连绵,如春蚕吐丝,线条运转优美流畅,富有节奏。 5. 设色:简雅、清丽。

苏少版—七年级上册美术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 第一课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 1.中国画按表现题材可分为三大画科。 2.中国花鸟画的概念: 3.作品名:《芙蓉锦鸡图》(中国画)作者时期技法 4.作品名:《写生珍禽图》(中国画)作者时期技法 5.作品名:《双喜图》(中国画)作者时期技法 6.作品名:《墨竹图》(中国画)作者时期技法 7.作品名:《墨葡萄图》(中国画)作者时期技法 8.作品名:《游鱼》(中国画)作者时期技法 9.作品名:《丛竹图》(中国画)作者时期技法 10.作品名:《花卉册》(中国画)作者时期技法 11.作品名:《蟹篓图》(中国画)作者时期技法 12.作品名:《松龄鹤寿图》(中国画)作者时期技法 第二课熟悉的物品 1.素描是绘画的表现形式之一,一般指用单色完成的画作。 2.“静物”的概念: 3.能够识别钢笔、铅笔、炭笔和木炭条四种不同绘画工具的苹果画法。 4.构图知识: (1)每一个局部都可以入画,形成不同的构图。 (2)三角形构图,具有 (3)其他构图方法有 5.在静物组合摆放时要注意 第三课情感的记录 1.能够识别静物画不同的工具材料带来的不同表现效果,比如有素描、水彩、色粉、油 画等。 (1)《静物》(水彩画)作者:(课本P12) (2)《桌子上的花》(色粉画)作者: (3)《静物》(水彩画)作者:(课本P14) (4)《插在玻璃中的白玫瑰》(水彩画)作者: (5)《花绘练习》(素描)作者: 2.在铅笔或钢笔表现的素描作品上,用水彩和彩色铅笔淡淡的记下物体的色彩,是作品更自然、更富有表现力,这通常称为“淡彩画”。根据步骤,感受淡彩画和谐自然的气息。 3.淡彩画绘画步骤: 第四课人类的朋友 1.作品欣赏:画家运用素描、水墨画等不同绘画形式,描绘出了动物千姿百态和性情。(1)《归牧图》(水墨画)作者: (2)《猫》(素描)作者: (3)《羊》(素描)作者: (4)《牛》(素描)作者: (5)《虎》(水墨画)作者: 2.临摹丢勒《兔子》的基本步骤是 3.《昆虫记》的作者书中介绍了

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第五课仕女簪花教案

仕女·簪花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属于综合?研究学习领域。 本课以《簪花仕女图》为切入点,研究中国古代的服、妆、 饰文化。教材恩赐了教师们美术各门类之间的连接点,使学生从 服饰与生活、服饰与审美、服饰与社会等多角度赏析中国传统的服、妆、饰文化,从而认识先人的生活,也读懂了经典作品。 教材中指引学生用身边易得资料,着手制作小饰物,与当今 学生的DIY生活理念相切合,侧重了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 密切关系,合适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1.教课路径 看:《簪花仕女图》,绢本,重彩,纵49厘米、横180厘米。画面分逗狗、看鹤、持花、拈蝶四段。薄如蝉翼的披帛,高髻蛾 眉簪花,贵妇和手持纨扇的侍女,闲漫步态。整个画面淡淡敷彩,细细线条,居然忧如使风都停止了,生怕吹皱了贵妇们身上透明 的薄纱。图卷中走动展翅的白鹤、绽放的辛夷花、跳跃撒娇的小犬,使得画面异常生动而充分。 学:在中国传统绘画历史中,“仕女图”属于人物画之一,大多描绘历代社会中相对上层的妇女生活场景。《簪花仕女图》 构图以主大从小的方式突出主要人物,卷首、卷尾的回首顾盼姿 态,令人物活动响应,成为一个完好的画卷。其更大的成功还在 于对人物无一同样的服饰描绘,薄雾般的轻纱、彩绘泥金披巾、 彩绘云鹤的披风、大袖对襟罗衫、束胸曳地长裙,以及人物眉间

的金花子、发饰金步摇、金质云团纹项圈 实践:认真赏识《簪花仕女图》,找一找图中有哪些饰品,并用笔勾一勾,认识其造型特色。条件允许,用身边的资料试着做1~2饰品。 创新:为学校的艺术节活动设计、制作相关饰品,增强活动的艺术成效,丰富校园生活。 2.课时建议 本课设计为2课时,第一课时为中国传统服、妆、饰赏析,学生经过小组谈论,认识中国传统饰物的种类、运用,形成健康的审盛意识;第二课时环绕饰物的个性设计、资料运用、制作等方面进行研究,发展学生创立美好生活的梦想和能力,更好地体验成功的欢乐。 教课内容 一、教课目标 认知目标:认识中国传统服、妆、饰文化,感觉精湛的制造工艺,领悟吉祥纹饰表达的美好寓意。 技术目标:依据身边的资料设计、制作一件饰品,培育学生的设计、审美及着手制作的能力。

苏少版第五册美术教案

苏少版第五册美术教案 第一课三原色三间色 教材分析:::: 本课和生活紧密相连,通过观察、寻找、学习原色和间色,让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学习调色,培养观察能力。原色,也称第一次色,有三种:红(品红,比大红冷且亮,接近洋红)、蓝(近似湖蓝)、黄(较次的黄,近似柠檬黄)。三原色是色彩世界中最基本的颜色,是五颜六色的基础,能调和出多种颜色,但任何颜色都无法调和成三原色,这点要让学生明白。间色,也称第二次色,两种原色相调和得出的新颜色就是间色。对于间色的形成,教师可引导学生做色彩混合实验。将两种原色相混合,观察混合后的色彩变化,弄清三原色和三间色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件展示自然风光。通过关注自然,在大自然中找颜色。设问:“同学们,这些图片你们喜欢吗?感觉美吗?谁来告诉老师,这里有你喜欢的颜色吗?说说颜色在生活中的用途?”等等。通过以上的找颜色,师小结:认识色彩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如果了解了色彩的规律,就能更好地运用色彩进行美术的创作,我们今天就是要初步认识色彩规律和学会使用颜料来进行调色的练习。我们把红、黄、蓝称为三原色,把由红黄蓝调出的橙、绿、紫称为三间色,今天老师就是要和大家一起来进行《三原色三间色》的调色游戏。揭示课题。二、玩一玩颜色的小游戏玩一玩颜色的小游戏玩一玩颜色的小游戏玩一玩颜色的小游戏实验法:借用三个透明的水杯,进行变色法,依次进行三原色变三间色的演示。通过实验,进一步证实三个公式。为了证实三原色相加是否产生了橙、绿、紫,先从红、黄两杯色水中各倒一部分渗合,大家看看渗合后变成什么色?(师边说边做)。学生自主的观察得出结论:两种原色相调和会得出另一种间色。通过趣味的演示,引导学生感受到色彩的神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三、创设闯关游戏创设闯关游戏创设闯关游戏创设闯关游戏引导学生探究用不同工具将原色变间色的方法。1、现在每组有个“百宝箱”,里面有很多东西,他们能帮大家创过每一关。你们发现百宝箱里的小纸条了吗?2、大家快四人小组中讨论一下上面的问题准备闯关!(一组一道题)(1)哪几种颜色不能由其他颜色调合成呢?(2)实验:用红黄蓝分别调出橙绿紫并作好记录?(3)能将大海的蓝色加一种颜色变成绿色吗?(4)能把红色的花瓣加一种色变成橙色吗?等等进行创关游戏。四、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体验原色变间色的游戏练习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体验原色变间色的游戏练习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体验原色变间色的游戏练习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体验原色变间色的游戏练习。。。在学生每一次的合作完成后给予及时的评价,总结。随着游戏的进行,游戏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1、你们能用给与的排笔将红和蓝变紫色吗?2、能用牙刷和梳子将黄和蓝变绿色吗?3、除了给你们的工具,你们还有其他的办法将红黄蓝变出橙绿紫来吗?用各种工具添画出一幅画,比一比哪一组用“百宝箱”里的工具完成的作品颜色最美!五、作业展评作业展评作业展评作业展评陆续将学生完成的作业放到前面展示,争取给每位学生创造展示的机会。六、总结总结总结总结:通过学习,同学们达到了怎样的目标,以及老师的希望等等! 第二课粉印纸版画 设计理念::::《粉印纸版画》是纸版画中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操作比较简单,而印制出来的作品却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色彩斑斓,会深受学生们的喜爱。而大多数学生对粉印纸版画并不了解,因此,充满好奇。可以采用欣赏、游戏等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进行探索学习,发挥他们的创造力,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及审美情趣。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关于粉印纸版画的相关知识,还要让他们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边玩边学的同时提高对艺术手法的认识。本课至少分为两课时,一课时教师详细介绍粉印纸版画的制作方法,学生设计刻板,另一课时进行修改添加及印制,学生创作时可以单独或合作等形式均可,还可以印制在不同的纸上(因为不同的纸有不同的肌理效果),还可以是布上,甚至是衣服上等;可以做成卡片、书签等。一、示演激趣,导入新课。。。。教师身穿一件纯色T恤,上面贴有前后两幅粉印纸版画,提出问题:“同学们,今天,老师的这件T恤有什么特别吗?”[运用直观的演示法导入新课,紧扣学生注意力,快速进入粉印纸版画的学习] 学生发现:因为有了两幅漂亮的画所以T恤就变得更好看了,有观察仔细的学生还会发现,老师衣服上的画居然是贴上去的。老师请同学从T恤上剥下两幅画,放在实物投影仪上,通过放大观察,经过大家的研究发现,原来,这还是两幅奇特的画呢!大部分学生以前从没接触过。引导学生观察它与其他的画有什么不同之处?揭题:今天,老师就是要和同学们一起来研究研究这种特殊的画种:《粉印纸版画》。如果你们了解了它的制作方法,就能设计出更美的粉印纸版画,还可以用它来装饰衣服,或装饰各种生活用品呢!二、新授新授新授新授1、制作好一幅粉印纸版画,首先要了解它的制作材料和方法。老师一一展示所用的工具材料。2、拿出一张准备好的吹塑纸底版稿,已刻好图形,覆盖上一张深色的纸,进行演示。3、教师演示创作过程(可以邀请学生参与其中):从想一想——刻一刻——画一画——印一印四个环节。方法:用涂一块印一块的转印方法就可以完成漂亮的粉印纸版画。4、展示几张用同一张纸版印制出来的不同颜色的多幅作品。学生十分惊奇,也更好奇,原来,一张底版能进行多次压印,还能变换色彩,这么神奇的画,学生跃跃欲试。5、师生共同分析几张粉印纸版画的优秀作品。6、体验游戏学生尝试学习。采用一个提问和一个“印一印”的尝试体验游戏,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动手尝试印制一个简单图形,感受粉印纸版画的印制工具和印制方法。7、讨论分步骤进行尝试体验并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讨论。8、总结:粉印纸版画就是利用吹塑纸刻出有凹痕的底稿,制作成底版,然后用水粉颜料转印到另一张印纸上的版画品种。同时总结出:吹塑纸很容易画出凹痕(松软性);有凹痕的地方没

苏少版七年级美术第6课《花的变化》教案

第6课《花的变化》教案 教材版本:苏少版 教学课型:“设计·应用”课型 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 教学课时:1课时 执教者: 一、教材与教学对象分析 第六课《花的变化》是苏少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七年级上册“设计·应用”领域的第1课。这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如何通过花这个题材来学习平面设计应用领域装饰变化的方法,尝试花卉平面设计形式语言的研究。本课内容分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主要讲花卉装饰变化的方法;第二课时,着重学习单独纹样、适合纹样、连续纹样。本课是第一课时,它既是第二课时的基础,也是往后的第七课与第八课的基础 分析教材,我把第26页的内容归纳为“观察-写生-变化”,第27-28页的内容归纳为“变化的方法”。 只是在反复分析教材过程中,我发现有三个问题值得关注思考—— (1)课时数不够。因为要应用实践,学习必经消化理解再应用的过程,而第一课时的内容其实最好分两课时进行,一从观察到写生,二从 写生到变化。这样上课节奏可以更从容些,学生更易理解掌握。但 目前却只能把这两块的内容融在一起上,需了解掌握的知识点就显 得比较多。 (2)关于术语名称的传授。教材上介绍的具体变化有三种,具体方法有六种,其实细分的话还不只这六种。而且每张图都不只是用一种方 法而得,而是综合运用了多种方法。所以对于初次学习的七年级学 生来说,如果让他们理性地去学习记忆各种方法,难免会有一个较 长时间的理解消化过程,这易造成学生初次学习心理上的畏难情 绪,对激发兴趣打开思路很不利。所以我认为,对于初次学习者来 说,理性的方法(术语名称)越简洁越好,而对于感性的形式语言 即对应用优秀的图形分析则是越细越感性为好。学习规则与锻练艺 术直觉相比,应是锻练敏锐的艺术直觉更重要。应以直觉为主,规 则为辅。 (3)关于范图的使用。教材上提供的范图很多,有22张。其中26页有一张钢笔淡彩的写生非常好,其实这张已超越了写生阶段的 “像”,做到了减化保留基本形的平面设计应用要求,非常简洁, 徒手勾线上色很有味道,应放入应用变化的优秀范图中讲解。27页 上有三张图值得细讲,其余的一般不是很典型可以跳过。28页上有 三张很精彩,可以放大展示,其余的一般可以跳过,左下角有一张 色彩明暗不同的花卉组合还不错,但需较长时间作业才能做出所以 也跳过。另外,江苏版的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学配套使用的 《我的美术(13)》花卉的形式语言(一)上有一张图片也可用来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