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市旅游发展规划重点

黄石市旅游发展规划重点
黄石市旅游发展规划重点

黄石市旅游发展规划

院系城市与环境学院

专业地理科学

班级

姓名

学号

黄石市旅游发展规划

1 引言

黄石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是新中国成立后湖北省最早设立的两个省辖市之一。黄石不仅是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华中地区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也是国务院批准的沿江开放城市。全市现辖大冶市、阳新县和黄石港区、西塞山区、下陆区、铁山区四个城区以及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4583平方公里,总人口260万,其中常住人口243万。西距武汉70mk,东接江西九江,与鄂州、黄州、武穴等周边城市接壤,是长江中游重要的通商口岸和沿江对外开放城市。

黄石市是著名的工矿业开发城市,最早以本地特有的丰富矿产为依托,然而黄石的先辈们很早就开始在铜绿山、铁山等地采矿、冶炼,铸制各种生产工具和兵器。清光绪年间兴办的大冶铁矿是中国第一座用机器开采的大型矿山。1949年后,黄石被列为国家重点建设城市之一。先后建起了一批大中型企业。现已形成采矿、冶金、建材为主体,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以及一批享誉全国的大企业、大集团,是一个典型的老工业城市。由于受国家宏观政策及基础工业普遍滑坡等多种因素影响,单纯依赖发展工业来振兴城市经济的道路已变得越来越困难,黄石经济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产业经济停滞不前。在湖北全省地位也从前列退至中下游水平,失去了原有优势地位。

2 旅游产业发展条件与发展现状评估

2.1发展现状与发展评估

近年来,由于武汉市经济的快速发展,黄石市根据武汉城市圈旅游业发展和黄石“四城同创”的要求,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建设重点来抓,相继完成了许多市政重点工程。这一做法在大大提升城市整体形象的同时,不仅为旅游业的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本身也融入了武汉城市圈旅游发展的快车道。

黄石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干流下段南岸是长江中游首批开放城市,黄石不仅有着华夏青铜文化发祥地、中国近代工业摇篮、中国人居环境优秀范例奖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诸多美誉。其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明成果辉煌灿烂,旅游资源也十

分丰富。目前,全市已有国家4A级风景区1处,3A级旅游景区4处,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点1处,省级生态旅游景区1处,省级森林公园1处,同时,将重点建设和管理磁湖、西塞山、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仙岛湖4处旅游景区,努力打造知名旅游品牌,为旅游活动提供服务的20多家旅游酒店、40多家旅行社也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产业。

2.2 旅游产业发展条件

2.2.1 丰富的旅游资源

黄石旅游资源以古迹及建筑类资源类型最为丰富,地文类景观相对较差。其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占全国类型的52.7%,单体数达到99个。黄石最为著名的景点当属“黄石八景”(西塞山怀古、东方揽胜、磁湖夕照、山洞飞云、鹿獐朝晖、挹江听涛、铜都鎏金等和“黄石三台”(天台、云台、宫台。此外,磁湖如玉,镶嵌于市区中心;

雷山景区,山环水绕,胜景纷呈,千姿百态的石松、石城、石床、石屋等神奇石景远近闻名;东方山因西汉著名的文学家东方朔在此结庐隐居而得名,素有“三楚第一山”之称,这里古树参天,峰峦叠嶂,气候宜人,大大小小20多座佛教寺庙散布于青山绿

水间,香火鼎盛;鄂王城、五里界古垣城,西塞山的金、银窖,以及黄石辖区内的39处古铜矿遗址,为黄石博得“矿冶文化古城”的美称,黄石的青铜文化旅游也逐年升温;大冶兵暴旧址、红三军团旧址、湘鄂赣革命烈士纪念碑等革命遗址,组成了黄石地区红色旅游和爱国教育的基地。

2.2.2完善的旅游产业基础服务体系

目前,黄石地区拥有旅行社43家,其中国际社3家,旅游宾馆23家,客房2000间,床位数3700张。其中四星级酒店2家,三星5家;旅游汽车客运公司4家,旅游汽车100辆,内湖游,100艘。2009年6月成立的“东楚美食联盟”拥有近40家加盟店,基本覆盖了黄石地区各类风味品牌名店。此外,南京路以“来宾发”为主体的5家卤味店、延安路上的10余家龙虾店,平均每天都要接,4000余名食客。以新百百货、威伊盛购物中心等20余家购物中心广泛分布于市区。从“食、住、行、购”等服务要素方面充分保证了旅游产业的发展。

2.2.3 优越的交通条件

黄石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东北临长江与浠水县、蕲春县、武穴市隔江相望,北接鄂州市,西靠江夏区,西南与咸宁市、通山县为邻,东南与江西省

武宁县、瑞昌县接壤。2007年全市公路4490里程达到了4467公里,其中级公路公里市内全境公路联通;沪蓉高速公路横贯市区北隅,上通渝蓉,下通宁沪,方便快捷通往全国各地;城际铁路的开通更为黄石市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依托。武(昌黄(石九(江铁路,东连浙赣线,西接京广线,水路依托长江可出海,对外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2.2.4 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黄石从古代到近现代的发展历史中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其历史可追溯到唐虞之世,自西周开始形成的独特青铜文化。距今3000多年的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已发掘出自西周至西汉的采矿井、巷360多条(个古代冶铜炉7座,是迄今为止中国保存最好、最完整、采掘时间最早、冶炼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一处古铜矿遗址。

被评为国家级风景区的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其前身是历经百年开采的具有444米落差的露天采场,也被誉为“亚洲第一采坑”,也是一代伟人毛泽东生平视察过的惟一一座铁矿山,通过植被修复已经形成面积达247万平方米的亚洲最大的硬岩绿化复垦基地,是产业转型的成功典范。作为革命老区的阳新县,拥有像革命烈士陵园、伍家宗祠、王平将军纪念园等极具教育意义的红色旅游景区。

2.3旅游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是缺芝吸引力度强的“旅游主打产品”。由于黄石旅游资源在级别、规模等方面,真正具有外向性吸引力,能给外地游客留下鲜明印象的还不多:磁湖虽大,但水源污染,水上配套游憩设施不足,以及磁湖周边较差的环境降低了其原有的景观品质;铜绿

山古铜矿遗址品位尚高,但因专业性太强、可达性太差及内涵不够丰富,旅游吸引也大打折扣。而东方山的影响也仅限于区域内;

②城市整体环境较差。如背景山体黄金山脉,因多年采石而遭到严重毁坏,极大地损坏了城市的整体背景。此外,城区内工矿企业密布,环境污染严重。大气、水及噪声等城市环境质量仍不能令人满意。良好的环境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反之则阻碍旅游业发展;

③低迷的区域宏观经济环境的消极影响。社会经济的困境迫使广大消费者不愿轻易进行大量消费。从而使旅游发展所必需的外围辅助环境和发展基础受到影响;

④城市形象的负面影响。黄石长期被人们视为一个基础重工业城市,加之相应的宣传推介不力,使得黄石在游客进行旅游目的地选择时处于极为不利的地步;

⑤周边地区的竞争。随着餐地对旅游发展的重视,客源市场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而黄石正好处于武汉、九江(庐山两个高峰城市影响范围的谷地地带,再考虑到周边鄂州、黄冈等地(大别山景区对旅游者的吸引,黄石旅游业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⑥投资乏力,体制有待完善。旅游业是一项投资高,见效慢的产业,旅游业的启动、发展,景点的建设等都需要一定的资金保证。由于地方财政难以在短期内将大量资金投人旅游业的发展。因此使其发展缺乏后劲。而景点管理涉及到各级部门,体制的不顺畅,使统一规划和建设难以实现,势必影响到旅游业的高效、健康发展;

⑦对旅游发展的认识水平有待提高。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人们对工业城市黄石发展旅游及发展什么样的旅游等问题的认识都不够明晰。改变黄石本地人对旅游业的认识,成为推动黄石旅游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索。

3.市场需求分析及规划

3.1旅游市场的历史现状

作为老的工业矿冶城市旅游业起步较晚,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黄石的旅游业也在逐步发展,从2002年到2009年的8年中黄石市的国内旅游收入达266800到万元,增长约11倍。统计数据表明,2009年全市国内旅游总收入26.68亿元,占GDP 的4.67%,低于全省7.56%的平均水平,接待入境游客8152人次,创汇348.66万美元仅占全省入境旅游收入的0.68%,整体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不高。

3.2黄石游客概况

游客资源潜力很大。黄石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水陆路交通十分便利。东北临长江,与浠水县、蕲春县、武穴市隔江相望,北接鄂州市,西靠武昌县,西南与咸宁市、通山县为邻,东南与江西省武宁县、瑞昌县接壤。沪蓉高速公路横贯市区北隅,上通渝蓉,下接宁沪;武(昌黄(石九(江铁路,东连浙赣线,西接京广线。在武汉城市圈中黄石区位优势明显。如此便利的交通,使得境内游客、周边游客、过境游客可以形成一个很大的游客资源。

3.3重点景区和项目游客市场分析

①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反映古代矿冶科技史的专门性博物馆。位于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县境内。旅游吸引力不大,加上周边地区环境太差,游客

市场薄弱。

②黄石国家矿山公园。该景区地处我市铁山区武钢大冶铁矿区域内,是中国近代工业先驱——汉冶萍煤铁有限公司的发源地之一,国家4A级旅游景区,“十二五”期间,完成三期工程建设,实现景区由观光游览型向观光游览与度假休闲并重的过渡。根据调查,要素价值和区位价值有良好的反映,但市场价值一般。游客多为周边地区学校的学生,也是湖北师范学院和湖北理工大学部分专业的实习基地。

③东方山。是黄石市城市转型期间重点打造的旅游品牌之一,由东方佛国、东方乐园、东方仙境三大板块组成,以药师佛道场为核心,是集禅宗文化、生态休闲、康乐健身、修生养性、观光度假于一体的大型旅游区。规划建设中国第六、湖北第一大药师佛道场,配套建设多功能星级酒店及商业设施、生态度假别墅区和生态居住区等。东方山离市区较近,交通便利,区位价值良好,但要素价值和市场价值一般,比起十堰武当山的名气不足,地位和风光都不足,游客更多的会选择后者。所以东方山的游客量并不多,多数为当地居民。

④仙岛湖。该景区为黄石市重点湖泊型生态旅游度假项目,在黄石市“十二五旅游规划”中提到,要抓住大广高速公路即将通车带来的交通便利,重点建设王英旅游特色名镇、半岛酒店、地中海分时度假大酒店等项目,完成旅游区接待中心、美食广场、特色商业街、艺术创意基地、生态养老公寓、社会福利中心等项目。项目建成后,初步形成“观千岛竞秀、游特色小镇、品仙岛水鲜、寻库岛奇珍”的湖泊型生态旅游度假区,并争取列为省级旅游度假村。

但仙岛湖的区位价值比较差,交通不便利,从市区到景区要转车三四次才能到达,这一要素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游客的旅游欲望。不过整体来看,仙岛湖的游客量在黄石市所占比重较高,名气较大,主要得益于仙岛湖优美的湖水风光。

3.4游客总量预测

近年来黄石拥有较为丰富的客源量。数据显示来黄石旅游人数从1999年的64.93万增至2008年的426.84万。近10年间增长约6倍,年均增长达23.67%。其

中1999—2004年游客人数增长较缓,年均增长率仅为9.22%,而后4年增长迅速年均增长达43.41%,2009年纳入全市旅游统计系统的22家旅游饭店客房累计出租率74.8%,其中三星级以上为83.9%,三星级以下为63.7%。在对游客的一项调查中显示,来自湖北省内的游客占83.5%,有的游客表示愿意和非常愿意把黄石景区推荐

给他人,愿意重游黄石各景区的占43.3%。因此对黄石地区游客的总量应给予

充分的信心,在未来几年也将会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

4 市场供给分析与规划——旅游资源

4.1城市旅游

城市旅游是以城市为旅游目的地的各种旅游活动的总称。城市所提供的非城市地区所缺少的大量文化娱乐设施和优越的购物环境及其它服务设施,对各个层次的旅游者都具有巨大的吸引力。黄石的城市旅游规划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4.1.1城市整体大环境的塑造

黄石是我国青铜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加之100多年来现代工业文明的熏陶,城市建设已取得相当成就,作为区域商贸中心的地位也已建立。市民素质高、形象好。这为黄石城市旅游的发展提供了颇佳的人文环境。且城区独特的山水城市风貌,为发展城市旅游提供了必备的自然景观基础。在原有基础上,应进一步强化物质环境建设,加强城市整体风貌塑造,通过标志性景观、城市出人口建设、城市背景山体恢复,主要商业街等的改造,不断充实完善青山湖、小雷山等景区的内容,美化黄石的城市形象标志—西塞山及背景山—月亮山,创造清新可人的城市人文环境和氛围,改变给游客的整体感知。使之成为富有活力的、环境优美、宜人可居的城市之一。

4.1.2城市游憩商务区(RBD的建设

城市BBD是指城市中以游憩与商业服务为主的各种设施聚集的特定区域。它集中体现着城市旅游的特色和吸引力。根据黄石已经初步形成的功能格局,将空间

上相连的三部分:以特色购物为主题的交通路、以娱乐休闲和餐饮功能为主的广场路部分,黄石市工人

文化宫(含国家乒乓球训练基地和黄石体育场及其周边地区建设成为黄石的城

市RBD。具体到每一个地段,交通路应突出购物和餐饮功能,规划建设为步行商业街。广场路地段应突出娱乐休闲和餐饮功能。文化宫及其周边地区可充分利用现有的设施和条件,发展建设成为以文体休闲活动为特色的旅游活动区。并通过小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和区域内内部品质的逐步提高,经过努力在总体上构建起融娱乐、休闲、购物、餐饮等多项活动为一体的综合性功能区—城市的游憩商务区。为黄石的城市旅游创造

出一个符合现代城市旅游发展需要的核心区。

4.1.3环磁湖风光带建设

磁湖景区是黄石市著名的风景名胜区。现状面积104kmZ。该景区也是黄石最受游客欢迎的景点之一。目前景区的主要存在:缺乏有吸引力的参与性项目、水上项目开发不够、团城山公园规模偏小,地域空间和公园内涵都有待扩展等问题。磁湖景区规划内容包括:加强政府对景点建设、环境改造等工作的协调力度。进一步提高磁湖水质,保持环湖山体的自然景观。严格控制磁湖南岸地区的开发建设。增加亲水设施,磁湖北岸要结合岸线地形,布置绿地和滨水小品。增加投资小、见效快的中小型水族馆、水上乐园及小型蜡像馆等项目,以增强本区的旅游总体吸引。为城市旅游的发展创造必备的环境条件。

4.2宗教旅游

宗教旅游由于其特殊性,具有客源市场稳定、重游率高的特点。黄石东方山被称为“三楚第一山”,佛教历史悠久。景区内分布着包括弘化禅寺在内的大小寺庙19座,佛境氛围浓郁。近年通过举办祈祷世界和平大法会、僧侣受戒等活动,吸引了众多周边地区的游客,成为目前黄石旅游的重要景点。游客量与收入均有可观的数目。

针对建设资金缺乏、景区的建设性破坏、可观性有待深化、旅游空间急需拓展等问题,采取积极的规划措施,使东方山旅游事业更上层楼。规划包括:扩大、挖掘潜在的客源市场,争取吸引高产出的客源市场,对弘化禅寺以外散布在景区内的其它18所寺院通过适当的修缮和区内旅游活动的有效组织及整体包装,形成弘化禅寺、法藏寺、禅关庵等大小寺院“百花齐放”的群体吸引效应,以增强旅游吸引力。且能有效增加游人滞留时间,刺激旅游消费,促进旅游效益提高。此外,结合东方山实际,在发展宗教旅游的同时,也可在不破坏宗教氛围的前提条件下,通过借光工程,适当开展生态旅游和度假旅游,以达到充分利用景区资源的目的。

4.3 工业旅游

近年来,工业旅游以其新创意、新内涵、新视角逐步在我国旅游产品市场上崭露头角。不仅深受欢迎,还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工业旅游的开发还能提高工业企业的知名度,达到宣传企业的目的。这为旅游资源吸引力和知名度相对较小的老工业城市的旅游发展提供了一条新途径,丰富了旅游产品,具有重要的意义。黄石工业基础

雄厚,发展工业旅游具有良好的潜质。工业旅游的开发,既要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协调,还要有精品意识,防止单纯追求创新效应,而忽视内容和质量。努力开发产品创意新、接待质量高的工业旅游精品线路,并在可能情况下将观赏性和参与性结合起来。如果开发得当也一样会获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此外,老工业城市,一般都有比较齐全的工业门类,对旅游产品的研制和开发来讲,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4.4 体育旅游

体育赛事的举行为城市带来大量观看比赛的游客,,同时为城市宾馆、餐饮、购物等服务行业带来充足客源,还能在短期内提高东道主城市的知名度,达到强化城市形象的效果。黄石具有良好的开展体育活动的传统和齐全的体育设施,这为开展体育旅游提供了较扎实的基础。现已建成射击馆、游泳池、跳水池、保龄球馆、体育场、国乒基地等一大批完备的体育设施。为满足将来城市旅游、会议旅游等发展的需要,除了积极举办各类高水准赛事和致力于体育设施向旅游产品的转换外,还应以

市场为导向,积极开拓思路,在注重建设大众化参与性项目如水上运动、蹦极等时尚娱乐的同时,也宜及早着手策划一些相对超前的体育娱乐项目,通过废弃矿厂的改造,建设高尔夫、度假马场等项目,为新世纪黄石不断发展的旅游需求做好准备。

4.5会议旅游

由于黄石会议旅游的费用要比武汉低1/3左右,加之区位优势明显,对会议的组织者和策划者都有较强的吸引力。又因为黄石目前酒店和招待所的年接待能力已超过40万人次,而绝大部分酒店的开房率仅在35%一55%之间,开展会议旅游的空间较大。会议客人因其消费能力强、停留时间长,一向是许多旅游地十分重视的一类客源市场。开展会议旅游对黄石酒店经营状况有着巨大作用。虽然各旅游酒店已加强了对武汉

地区会议旅游市场的宣传和促销工作,使黄石的会议游客比例正在逐步上升。但由于会议配套服务设施不足、专业人才匾乏,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等原因,要与武汉的酒店竞争游客,黄石还要不断提高硬件标准,培养和引进会议专才,提供优质的会议专业服务。还要结合本地产业特点,逐步在专业性会议会展方向有所作为。

4.6 其他资源

黄石境内还有一些历史文化遗迹、革命纪念地及待开发景点,也应适时进行开发。黄石市博物馆的建立和黄石市新图书馆的建成,也为这座城市增添了许多文化底蕴,吸引了黄石市周围众多市民的前往。如1985年就与秦陵兵马俑并列为建国后十

大考古发现之一的铜绿山古铜矿遗址,虽然已完成了采矿遗址综合陈列工程等,但由于旅游通达性太差,可观性不足,游览内容有待进一步充实。目前游客偏少。应通过增加参与性项目(如就地冶炼制作青铜工艺品等、改善旅游交通、尽快策划实施青铜古文化一条街建设等措施,使旧景点焕发出新活力。而众多革命纪念地由于分布太分散,通过旅游线路的有效组织、交通条件改善和潜力挖掘,提升其旅游品质。而阳新千岛湖是黄石极具潜力的一处待开;发旅游胜地。在旅游规划中,应借鉴

美国、加拿大交界;处的千岛湖成功开发的经验,前期主要做好控制性保护工作,先逐步美化环境,中后期再发展成休闲和度假胜地。

5 市场供给分析与规划——服务设施

5.1交通

黄石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东北临长江与浠水县、蕲春县、武穴市隔江相望,北接鄂州市,西靠江夏区,西南与咸宁市、通山县为邻,东南与江西省武宁县、瑞昌县接壤。2007年全市公路4490里程达到了4467公里,其中级公路公里市内全境公路联通;沪蓉高速公路横贯市区北隅,上通渝蓉,下通宁沪,方便快捷通往全国各地;武(昌黄(石九(江铁路,东连浙赣线,西接京广线,水路依托长江可出海,对外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另外,旅游汽车有客运公司4家,旅游汽车100辆,内湖游,100艘。而黄石距武汉只有1小时车程,快速便捷的交通使黄石正处于武汉的环城游憩带上,这一优势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客源的数量。但是黄石市区没有火车站,火车站离黄石市区较远,而黄石地区旅游资源比较分散,这样一来就增加了游客的旅游成本和时间,不能有效的保证游客将黄石作为旅游目的地。

而目前,武黄城际铁路的修建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拉近了武汉与黄石的距离,城际铁路价格相对较低,班次多,能够很好的为旅游业的发展服务。在交通规划方面,应该多考虑市区与郊区间的发展,增加公交等公共交通的班次,避免黄金假期私营的士的垄断。

5.2酒店

目前,黄石地区拥有旅游宾馆23家,客房2000间,床位数3700张。其中四星级酒店2家,三星5家。而近几年相关行业也在不断的完善之中,在酒店供给方面对旅游业的发展没有阻碍作用。另外酒店价格实惠,以中等价格为主,不少酒店也加入

了团购优惠活动,能够更好的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但是,黄石地区的酒店不具规模和体系,主要以小型酒店和宾馆为主,在环境卫生方面有待提高。应配备比较知名的连锁旅游酒店来保证旅游者的入住率,提高旅游业的收入,促进旅游

产业的发展。 5.3 购物、餐饮、娱乐 2009 年 6 月成立的“东楚美食联盟”拥有近 40 家加盟店,基本覆盖了黄石地区各类风味品牌名店。此外,南京路以“来宾发”为主体的 5 家卤味店、延安路上的 10 余家龙虾店,平均每天都要接 4000 余名食客。以新百百货、威伊盛购物中心等 20 余家购物中心广泛分布于市区,保证了黄石市区游客的购物需求,也有效的提高了旅游产业的收入。但是景区范围内景区范围内没有较高档次的宾馆、饭店,没有规模较大、质量信誉较高的超市、连锁店,没有较大规模的休闲、度假、娱乐、购物等配套设施。也没有比较特色的旅游产品吸引游客的眼球,满足游客的购物需求,对旅游业的发展拉动作用不大。在这一方面,要加快重点景区、景点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改善环境状况,以较高档次宾馆为龙头,规划建设餐饮、娱乐和商贸服务设施,完善“吃、住、行、游、管理部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调整、充实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热爱旅游事业的干部。可以通过社会招聘、与大专院校及知名旅行社合作等形式,培养选拔一批具有现代旅游专业知识、懂经营、会管理、热爱旅游事业的旅游人才队伍。 6.旅游发展目标、模式及驱动机制 6.1 旅游发展目标《黄石市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该市将精心打造具有黄石特色的铜绿山古铜矿遗址、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东方山、仙岛湖四大旅游品牌;加快环磁湖都市休闲旅游区、青铜文化旅游区、东方山大旅游景区、神舟·端午民俗文化旅游区、阳新生态古民居旅游区等五大旅游区重点项目建设步伐;整合开发矿冶文化、青铜文化、生态休闲、红色文化、都市观光、宗教文化六条精品旅游线,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城市形象,建成鄂东南旅游区域中心。

6.2 旅游发展模式由于黄石市区位条件良好,处于交通要道,人口稠密,区域经济比较发达,土地利用率高,流动人口多,旅游资源需求量大。但发展旅游产业的空间十分有限,潜力不足。所以该地区的旅游开发要充分利用区位优良,区域经济发达的优势,兴建主题公园或恢复历史上有名但已被毁的名胜古迹,从而发展旅游产业。 6.3 旅游发展驱动机制旅游发展驱动机制就是旅游发展各要素的协调互动程序。旅游要持续发展,首先要有持续的需求和持续的吸引,要有良好的大环境支持和积极主动的中介引导。旅游发展机制是一个多因子、综合性的驱动程序,而不能只注重传统意义上的旅游资源引力分析。必须以现代旅游观将旅游

发展因素作为一个动力系统,去评估旅游发展的能力,在需求与消费的对立统一关系中寻求培育旅游发展的持续动力。因此,旅游发展不仅仅是旅游资源开发、旅游项目建设和服务设施配套,而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旅游发展决策必须从区域发展的大背景入手,考虑旅游业的产业分工和地域分工,以大旅游的观念,立足于营造旅游大环境,致力于创造旅游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良性机制,并在此思想指导下,解决行业发展、资源开发、项目建设布局等各个层面的操作性问题。 7 对策与措施老工业城市的旅游发展,不同于旅游发达地区的开发。一般来讲,应注意以下方面。 7.1 要重新认识本地旅游业的发展老工业城市虽然普遍存在城市环境差、环境污染较严重、旅游发展的基础薄弱、资源相对不足等问题,但也有人口素质高、商业贸易相对发达、工业旅游资源丰富等优势。不能因先天不足,而妄自菲薄。如果能充分认识到旅游业发展在现今产业结构大调整中的重要性,并得到地方最高领导层的重视,就一定会在日益激烈的旅游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 7.2 将城市建设与旅游发展一体化重点发展以城市整体为旅游目的地的城市旅游,把城市优美环境的营造、建设美好家园理想的实现与城市旅游的发展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城市商业气氛浓厚的优势,

重视城市 RBD 的培育。并配合城市旅游,带劫体育旅游、会议(会展旅游及现代观光农业旅游的发展。 7.3 旅游内涵和空间的拓展发挥老工业城市工业基础雄厚的优势,选择可观性强的工业项目,通过参观线路的精心安排和组织,积极发展工业旅游项目,并在旅游产品的研制和开发方面有所作为。此外,还要主动出击,在挖掘本区旅游潜力、积极创造新的旅游项目的同时,也要和周边地区合作,通过与周边旅游景点的相互弥补和线路连接,形成有较强吸引力的旅游环线, 通过互惠合作,实现双赢共进之目的。 7.4 加强旅游宣传促销旅游品牌推广的目的在于解决游客对旅游产品的认知与接受,通过各种媒介的运用将会促进广大游客对旅游品牌产生认同,并以感性的行为接受旅游产品,提升旅游产品的品牌效应。黄石市旅游业在对外宣传推介上都还没有一张精致的名片。旅游形象的宣传主题概念不明确、不独到、不生动,对于游客缺乏感染力和冲击力,与大城市相比黄石的城市单元小,适宜发展宜居城市。而磁湖大冶湖丰富了黄石的城市形态,在打造宜居城市的过程中可以以开发磁湖为契机,打造黄石的城市界面形成。城市印象“以山为屏、以水为

画”的磁湖理应成为黄石的一张旅游名片。同时多年的青铜史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充分地营造青铜文化氛围,生产一系列青铜文化产品和文艺作品,同样也将推动黄石形成独特的旅游品牌。 7.5 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①强化人们旅游生态意识和共同美化环境意识,合理开发、利用.美化旅游资源环境,切实保护目前和未来旅游发展赖以生存的旅游生态环境质量,促进自然美的深化和自然美与人工美的完美结合,高层次地实现人类与自然界的共同进化.确保旅游资源的永久利用和旅游经济产业的高效运转与持续发展。②促进旅游的公平发展,确保当代人和世代人都能享有优美的旅游环境,高效的旅游经济效益和充分满足的旅游需求;确保各国各地区旅游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公平使用.鼓励各国各地区充分发挥各自的旅游资源优势.开发各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增加资源类型和旅游产品互补机率.共同保护.美化旅游环境,共同为各国各地区的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服务.共同享受全世界的自然美景和人类文明.并通过旅游活动,实现旅游资源互和旅游消费更加多样化和高级化。

③正确理解旅游所产生的环境效应与经济效应.树立新的旅游资源和旅游资源忧患意识.合理确定旅游容量,适度控制旅游发展规模.切实保持旅游容量动态平衡,高效地利用旅游资源,不断地推出高品位的旅游产品.高水平地进行经营管理.从而在不冲击环境生态效益和不损害下一代人利益的基础上,实现旅游经济的高效益和旅游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相协调.保证旅游业在有序的市场环境中运行和旅游地社会.文化与伦理、道德的继承发展。参考文献: [1] [2] 保继刚,珠海城市旅游发展[J] 人文地理,1999,14(3):7-13 保继刚,楚义芳.旅游地理学(修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21 一 130. 老工业城市的旅游规划探索—以湖北省黄石市为例 [3] 朱竑,柳意云,保继刚

旅游管理专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报告

《旅游管理专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一、发展基础和发展机遇 (一)现状 1、旅游管理专业的基本状况和各项工作取得的成就: (1)办学条件。旅游管理专业目前有在校学生138人,期中2015级两个班、2014级一个班、2014级两个班。有三个实训室,包括中餐实训室、西餐实训室、茶艺实训室。 (2)师资队伍。旅游管理专业现有专职教师4人,期中教授一人,讲师三人。均为硕士研究生以后学历。教师队伍中有河南省教育厅学术带头人1人、学校教学名师1人、教学骨干4人。 (3)专业学科建设。旅游管理专业2009年创建专业,2012年成立商务旅游系,旅游管理专业成为商务旅游系的一个专业。 (4)校企合作 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根据学院总体发展目标,强调以教学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效益。坚持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紧密,先后与港中旅、中原铁道旅行社、河南大唐国旅等多家旅行社建立合作关系,并于2014年与三门峡市卢氏县双龙湾景区、2015年与河南方特欢乐世界开始合作。这些企业现已成为我

系稳定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我系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到实习基地,参加企业一线的生产实践;同时与联办企业以签订订单培养协议的方式,为他们输送合格的毕业生,为其提供技能、管理培训服务。 (5)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是学校实践教学和社会服务工作的重要基地和支撑条件,承担着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根据旅游企业发展趋势及工作岗位群的需要,结合我们专业设置的特点,旅游管理专业规划建设的实训基地分为校内和校外两种。 校内实训基地在原有模拟导游实训室基础上计划建设导游3D模拟实训室,但由于院系的搬迁,原已建模拟实训室已拆迁不能使用,导游3D模拟实训室未获批准,现校内实训室暂无。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上,已与多家企业合作建立,包括大唐国旅、三门峡双龙湾景区等。 (6)人才培养方案 在人才培养方案上,积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为了有效地推进专业建设,成立了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每年召开一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与会专家和学者共同研讨区域经济社会和企业、行业发展对专业发展、人才培养、课程建设的影响。并针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建设规划、人才培养方案等提出指导性的

成都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纲要

成都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纲要(2007年—2025年) 成都市旅游局 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 北京大地风景旅游景观规划院 上海奇创旅游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北京大学城市设计研究院 2009年3月

目录 前言 (1) 总纲 (3) (一)规划年限 (3) (二)规划范围 (3) (三)规划性质 (3) (四)规划目标 (3) 一、旅游业发展基础 (4) (一)城市旅游发展背景 (4) (二)旅游资源分析评价 (4) (三)旅游业发展现状与格局 (4) (四)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5) 二、发展的总体定位与战略 (6) (一)指导思想 (6) (二)定位与战略 (6) (三)发展阶段与指标体系 (8) (四)旅游形象与宣传口号 (8) 三、旅游产业空间布局 (9) (一)区域旅游产业空间布局 (9) (二)市区旅游产业空间布局 (10) (三)旅游中心地内部网络体系规划 (11) 四、旅游产品与项目体系 (12) (一)产品体系 (12) (二)项目策划 (13) (三)各区(市)县旅游产品发展导向 (18) 五、旅游设施与服务的全面提升计划 (19) (一)全面提升景区设施和服务 (19) (二)全面提升接待设施与服务 (19) (三)全面提升餐饮设施与服务 (19) (四)提升旅游中介服务 (20) (五)提升购物设施与服务 (20) (六)提升文娱设施与服务 (20) (七)提升会展设施与服务 (20) (八)进一步改善信息与引导服务 (20) (九)全面提升交通设施与服务 (21) 六、目的地营销计划 (21) (一)营销策略及方式 (21) (二)加强专项营销 (22)

全域旅游信息化建设方案

全域旅游信息化建设方案 2016年 一、旅游行业现状 2015年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为21966元,增速达8.9%,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已步入大众消费时代。2015年我国旅游投资首次突破了万亿元大关,加速了旅游景区建设步伐,以景区为主体的企业在资本市场表现活跃,近百家景区追逐新三板,2016年一季度入境旅游622。3万人次,同比增长10.9%,有力促进了国内景区旅游。 2015年我国私家车保有量达到1.24亿辆,随着私家车的普及和自驾游趋势的发展,周边旅游景区人气爆棚,2015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达到1。9万公里,基本覆盖50万以上人口城市,四通八达的铁路网改变了国内景区旅游格局. 互联网大数据的逐渐普及和应用,使景区旅游产品定位更加准确,能够更好地帮助景区精准营销,提升用户体验。智慧景区的普及和推广,使景区的配套服务和设施(景区WIFI覆盖、快速入园、电子导览等)更加完善. 二、建设基本原则 全域旅游信息化的建设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系统的设计和建设实施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思想,统一的原则,按照统一的步骤进行。应该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资源整合,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实施策略进行建设,并有效继承历史建设成果。 全域智慧旅游平台项目建设要遵循以下原则: (1)面向游客需求提供全程服务 平台建设以游客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面向大众的多种现代信息化手段,打造最便捷、最开放、最实惠的应用平台及工具,满足游客在栾川旅游的全程需求。 (2)全局统筹安排分步落地实施 统筹安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既要从全局出发,加强领导、统筹协调、规范管理,又要突出重点,分阶段推进实施计划,促进栾川县乡村游智慧旅游建设深入持续开展。 (3)继承建设成果避免重复建设

成都市旅游业发展状况分析

2012 届经济学二学位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江西省萍乡市房地产业金融政策探析 学生姓名:卢小亮 所在学院:地理科学学院 专业:土地资源管理 学号: 20081119094 指导教师:达古拉

2012 年 3月 目录 摘要 (2) -、古城镇旅游 (2) 二、历史街区旅游 (4) 三、旅游发展的主导思路 (5) 1、保护性的发展 (7) 2、商业与文化协调互动 (8) 3、区域品牌的塑造 (10)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2)

成都市旅游业发展状况分析摘要:历史悠久的成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成都旅游因资源得天独厚,大熊猫、都江堰、青城山、金沙遗址、乡村旅游、古镇旅游等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以及良好的人居休闲环境,使成都旅游独具魅力,吸引着国内外广大游客的目光。近年来,成都市旅游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历史街区旅游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关键词:成都;古镇旅游;历史街区旅游;问题;对策 近年来,成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把旅游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旅游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尤其是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为成都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遇。 一、古城镇旅游 四川素有中国“风景省”,无论是在自然、人文景观还是民俗风情,种类多、品种全、分布广泛,是中国拥有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和国家风景名胜最多的省区。特别是峨眉山、乐山大佛、九寨沟、黄龙、都江堰——青城山、大熊猫、三星堆古蜀文化遗址等,具有垄断性、不可替代性和不可模仿性。在这些品种繁多的景点里,成都地区拥有里面众多的旅游资源,是当之无愧的旅游城市。成都的旅游资源丰富,处处是景点,引得国内外大量游客前来游玩。下面以成都古城镇旅游以及历史文化街区为例,来浅讨成都市旅游业发展状况。

全域旅游规划范本

全域旅游规划范本 导读 “发展全域旅游,壮大旅游产业” ——作为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的发力点,全域旅游再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随着《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标准(试行)》的公布,全域旅游再掀热潮。《标准》制定了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这就需要各地在规划体系上体现验收文件的要求。 绿维文旅基于多年经验与研究,提出了四大关键思维、六大要点与五大规划体系,可为各地提供全域旅游规划与创建辅导全程全链服务。 01 全域旅游规划要体现验收文件要求 从2015 年原国家旅游局出台《关于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到近期《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标准(试行)》的公布,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 新发布的《标准》制定了一个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涵盖了旅游规划的各个方面。面对 1000 基础分和200 创新分,如何准确理解评分标准?如何正确利用验收标准?这就需要从规划体系上体现验收文件的要求。绿维全域旅游与景区综合研究院院长王志联认为,要抓住全域旅游验收文件的要点,根据各地发展现状补短板,然后基于验收标准进行科学规划与创建辅导。 在《标准》中,公共服务(230 分)和供给体系(240 分)是验收的两大要点,二者的分值和占总分值比例接近50%:一,要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厕所、停车场、旅游集散中心、咨询服务中心、智慧旅游平台、安全救援、自驾游、自助游等设施完

善,运行有效;重点通过交通体系的完善,带动全域旅游公共服务的提质升级。 二,要求旅游供给要素齐全,布局合理,结构良好,假日高峰弹性供给组织调控有效。在旅游供给体系中的各项二级指标的分值均排名前列,尤其是旅游吸引物和融合产业,所占分值远超其他。在旅游吸引物体系中,城市与特色村镇的分值超过了景区与度假区的分值,要重点拓展景区以外的城乡旅游发展空间,提高全域旅游供给水平。 02 全域旅游规划四大关键思维 自主旅游时代,全域旅游是对我国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的再定位。全域旅游规划非传统规划, 需要规划宽度与深度,需要以“打破边界”的思维,提出适当的解决路径与方案。即,运用简化降维思考,辨析错综复杂的资源信息,形成条理清晰、严密扎实的规划,并实现规划的落地。 王志联院长认为应重点关注四个关键思维角度——“解构”“整顿”“降维”“贯穿”。 在历时一年完成的《厦门市全域旅游专项规划》中,绿维文旅专家及项目团队正是从上述四个思维角度,形成了厦门独特的全域旅游模式。 以“问题导向”为出发点,对厦门市旅游资源现状进行分析与解构,融合生态红线、城市总规、土地利用等情况,探索实施战略及路线,围绕发展限制条件与空间突破,最终解决当地特有的问题,形成“重点发展城市、海洋与山乡三个层次”的厦门市旅游新格局。 绿维文旅《厦门市全域旅游专项规划》获得了魏小安教授和专家组的高度好评,认为规划基础工作扎实,资料丰富翔实,成果体系完整,符合中国文化和旅游部相关规划的技术规范要求。厦门市旅游委杨琪主任表示,这是她多年主持编制的几十个规划中最好的规划、是一个创新性的规划!这个规划的创新性在全国上可以称得上是一个示范性样板规划,要求绿维文旅继续深入项目之中,持续辅导,深入设

成都市功能区发展规划

成都产业功能区规划 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成都将重点发展国际区域性枢纽、国际区域性金融及总部、高新技术及先进制造业、旅游、文化创意等五大战略性产业功能,并以产业功能区作为推动战略性产业功能实现的空间载体。 以“山、水、田、林”的市域生态本底为基础和前提,将市域划分为两带生态及旅游发展区、优化型发展区、提升型发展区、扩展型发展区4大总体功能区。 ?成都市产业总体功能区分布图:

①门山、龙泉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 龙门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包括都江堰、彭州、崇州、大邑、邛崃及蒲江。该区以地质、熊猫、温泉、水利、道源文化等旅游产品为依托,打造国际山地度假旅游目的地。 龙泉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包括金堂、青白江、龙泉驿、双流及新津。该区以景观农业为导向,以打造西部一流的国家级乡村田园休闲旅游目的地为目标。 ②优化型发展区 优化型发展区是以现代农业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协调发展的区域。范围包括市域西部的彭州、都江堰、郫县、温江、崇州、大邑、邛崃和蒲江等以平原为主的地区,城镇布局注重显山露水,充分体现“城在田中”。 ③提升型发展区 提升型发展区是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发展区域。范围为中心城区,形成“园在城中”的城市格局。 ④扩展型发展区 扩展型发展区是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协调发展的区域。范围包括市域东部的新都、青白江、金堂、龙泉驿、双流和新津等以丘陵为主的地区,城镇布局要在保护生态本底的基础上形成“城田相融”的格局。 同时,在成都经济区范围内,规划了成都-德阳-绵阳、成都-资阳-遂宁、成都-眉山-乐山、成都-雅安和成都-阿坝5

个区域产业合作区。 市级战略功能区: 在总体功能分区的基础上,划定13个市级战略功能区。 ①天府新城高新技术产业区 该产业功能区定位是重点发展以电子信息(含软件)、生物医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和以动漫游戏、文化旅游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是城市商务中心区(CBD)。 规划范围北至一环路,西至成昆铁路,南至货运铁路外绕线,东至成自泸高速公路,面积约237平方公里。其中,

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导则DB52∕T 1507-2020

目 次 前言................................................................................II 引言...............................................................................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总体要求 (2) 5 工作程序 (2) 6 规划要点 (3) 7 规划成果 (7) 附录A(资料性附录) 规划文本参考提纲 (8) 参考文献 (10)

引 言 贵州省是全国“全域旅游示范省”之一,是西南地区唯一的示范省。为规范贵州省全域旅游发展编制工作,提升全域旅游规划编制的引领性、创新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适应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验收工作要求,促进地方全域旅游发展,特制定本文件。 本文件是指导贵州省各级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编制的规范性文件。 本文件的制定,是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要求,结合贵州省全域旅游发展实际,在充分体现地方特色的同时,创新和规范了贵州省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导则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贵州省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编制的总体要求、工作程序、规划要点、规划成果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指导贵州省各级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4308 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 GB/T 17775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GB/T 18971 旅游规划通则 GB/T 18973 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GB/T 26354 旅游信息咨询中心设置与服务规范 GB/T 26356 旅游购物场所服务质量要求 GB/T 26358 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 GB/T 26361 旅游餐馆设施与服务等级划分 GB/T 26362 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规范 GB/T 31380 旅行社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GB/T 31381 城市旅游集散中心等级划分与评定 GB/T 31382 城市旅游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置原则与要求 LB/T 024 旅游特色街区服务质量要求 LB/T 025 风景旅游道路及其游憩服务设施要求 LB/T 035 绿道旅游设施与服务规范 LB/T 064 文化主题旅游饭店基本要求与评价 LB/T 065 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十三五”全国旅游信息化规划

“十三五”全国旅游信息化规划 为认真贯彻《“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加快全国旅游信息化发展,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形势与要求 一、面临形势 “十三五”时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我国从粗放型旅游大国向比较集约型旅游大国发展的关键时期,旅游信息化面临重大发展机遇。 (一)信息化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信息化代表了新的生产力和发展方向,“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当今世界,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信息化浪潮风起云涌。全球信息化已进入全面渗透、跨界融合、加速创新、引领发展的新阶段,正在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近年来,我国信息化产业体系已逐步完善,信息技术应用不断深化,“互联网+”异军突起,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转型步伐不断加快,信息化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引领作用日益凸

显。 (二)我国旅游业将迎来新一轮黄金发展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全面融入国家战略体系,走向国民经济建设的前沿,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十三五”期间,我国旅游业面临重大发展机遇,将呈现消费大众化、需求品质化、发展全域化、产业现代化、竞争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旅游业发展对信息化有了新的需求,需要用信息技术推进旅游生产方式、管理模式、营销模式和消费形态的转变,全面提升产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实现旅游经济稳步增长、综合效益显著提升、人民群众更加满意、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的目标。 (三)旅游信息化加快发展的基础已经形成。近年来,特别是旅游“515”战略实施以来,我国旅游信息化取得长足进展,旅游信息化管理初见成效,旅游公共信息服务设施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旅游在线市场初具规模,全覆盖式旅游宣传营销格局基本形成,旅游电子政务稳步推进,旅游信息化对旅游业支撑保障作用明显增强,为“十三五”时期旅游信息化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发展要求

成都市洛带古镇旅游开发规划策划及实施方案

成都市洛带古镇旅游开发规划策划及实 施方案 前言 四川是中国客家人聚居的五大省之一,初步统计,这里居住着200万客家人,他们主要是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随着客家人的第四次移民浪潮从闽、粤、赣原乡地迁入四川的。由于四川地处内陆,农耕文化保留得较完整,加之客家人的凝聚力强,客家文化有着较大的封闭性,使这里的客家人群落至今仍保存着较原始的文化体系,而其它地区的客家人群落特别是发达地区如香港、沿海等地在现代化和东西文化的冲撞过程中,已较大程度地丧失了自己的文化特性,这就是四川客家文化弥足珍贵之处。 在成都这一中国西部特大城市东部的洛带古镇,全镇人口2.3万,但90%以上的居民为客家人,这里至今仍讲客家话,沿袭着客家人的古老习俗。以洛带古镇为中心,周围十几个乡镇还聚居着约50万客家人,他们以是否会说客家话、祖先神位写法和家族来源作为文化认同的标志。客家人多数是清初广东、福建、江西一带老移民的后裔,由于主要聚居在川西的成都东山区域,所以学术界统称为“东山客家”。 东山(即龙泉山脉)客家人在成都市城市发展向东转移过程中,面临着客家传统文化与现代都市文化的两难选择,都市文化的进程迫使东山客家人思考传统文化价值。在现代化不可避免的时候,东山客家人选择了在开发中保护传统文化的道路。我们也发现,那些保留完好的客家文化,完全可以作为独特的旅游资源发掘并表现出来。洛带古镇西距成都18公里,南距龙泉驿区府所在地龙泉镇11公里,有成渝高速公路和成洛公路通达,位于特大城市近郊,可进入性好,地处成都平原和龙泉山脉的接合地带,是花果山省级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发展状况较好,基础设施条件好,适宜发展旅游业。 基于此,1999年2005年期间,成都东郊的客家重镇洛带古镇政府委托我们编制成都市洛带古镇旅游开发总体策划及实施方案。 一系列方案实施后,洛带古镇的知名度迅速上升。2005年10月12日,世界客属第20届恳

成都智慧旅游总体规划

规划背景 国家旅游局分别于2012、2013年分两批公布了33个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成都市被列为第一批智慧城市试点之一。近年来,成都市旅游局抓住机遇,成功地部署了信息化方面的改造优化措施,启动一批信息化系统,如:成都旅游一点通、成都旅游全搜索、96527成都旅游咨询服务热线、成都旅游微博、成都市旅游局OA办公平台等。 规划前提 与国内一流的智慧旅游城市的建设情况相比,成都市的智慧旅游建设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 ①信息化对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推动力有待提高,政策环境尚需优化; ②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信息化建设广度和深度存在很大提升空间; ③旅游资源在数字化整合中没有被充分挖掘; ④旅游营销在整合性和系统性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 ⑤没有专门负责旅游信息化工作的部门和人员,缺少支撑智慧旅游规划落实的组织机构。 规划优势 1、制作团队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团队

制作团队长期致力于为旅游主管部门、规划部门、景区、旅游企业等提供智慧旅游规划与建设、IT咨询、软硬件规划与实施,电子商务规划与应用,虚拟现实和数字旅游设计等方面的产品和服务,拥有一批国内外顶尖的智慧旅游专家和一支经验丰富的技术团队; 作为国家智慧旅游服务中心的顾问机构,承担了北京、天津、贵州、济南等多个省市的智慧旅游总顾问职责。近年来,巅峰亦承接了北京、天津等多个省,济南、宁波等50多个市,以及国家奥林匹克公园、天山天池等200多个4A/5A景区的智慧旅游规划设计、智慧旅游营销,系统建设和运营服务。 2、最符合成都的实际需要 在实地走访、调研访谈之后的基础上编写,经过多次与专家、领导的沟通、修订、完善,充分考虑了成都市的旅游资源现状特征、成都市独特的人文风情和生活状态、以及“成都市旅游发展十二五”上位规划等背景因素,提出建设的旅游专属地图、APP群、行业管理系统等重点工程,贴合成都市的旅游发展实际需要。 3、具有良好的前瞻性、落地实施性和可操作性 确定了“智慧漫城”的智慧旅游城市总体规划目标定位,通过智慧化手段将“慢城”成都,建设“满城”的旅游数字化、信息化、智慧化,并将总体目标分解为“慢生活”智慧旅游城市、国际化智慧旅游城市、智慧旅游枢纽城市,具有良好的前瞻性。 《规划》通过编制了三年的实施方案,以“一个中心、一张图、三个平台、五个重点系统”的“1135”工程为主要抓手,确定了云数据中心、各个平台及重点工程的建设内容、保障体系的建设,具有良好的落地实施性。

都江堰市旅游发展规划(摘要)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教学大纲 杨振之 一、教学目的 开设这门课程主要目的是总结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并上升到理论的层面,以理论的方式,介绍给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让这些学生了解这门课程,并了解规划的具体操作方法,形成对规划的总体认识。 二、教学计划 本课程共有36个课时,每周两个课时。开发篇是本课程的重点,因此要多花一些时间,其第一、二、四、六章各用两次课讲完,剩下的课程用10次课将完。 三、教学方法 采用理论与案例紧密结合的方法。理论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案例是理论的具体体现。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 第一章旅游地形象策划 一、旅游地 1、旅游吸引物是旅游地的基础 2、旅游业是这一地区的重要产业,并能影响该地区的经济收入和经济增长 3、旅游地的范围可大可小,依具体情况而定 4、旅游地与旅游点既相联系,又相区别

二、旅游规划与旅游策划 三、旅游地形象定位的支撑要素 (一)旅游资源的本我特质及其释放 1、历史文化对旅游地形象的影响 2、自然旅游资源对旅游地形象定位的作用 3、历史文化与自然旅游资源在旅游地形象定位中的优势比较(二)旅游者的感知、认知 (三)旅游地的空间竞争 1、差异化形象定位 2、旅游形象遮蔽 (四)旅游市场定位 四、旅游产品、旅游品牌、旅游形象 五、旅游地形象定位与旅游地产品特色定位

六、旅游地形象的市场调查 1、知晓度调查 2、美誉度调查 3、形象度调查 4、满意度调查 5、旅游地形象信息来源渠道调查 七、旅游地形象的市场调查的评价 1、知晓度评价公式 2、美誉度评价公式 3、形象度评价公式 4、满意度评价公式 案例:四川省江油市旅游形象问卷调查分析报告摘要 第二章旅游产品策划 一、如何把握可开发为产品的资源要素 (一)发现、挖掘旅游资源的独特性 (二)要善于对各类资源要素进行巧妙整合 (三)把握资源要素与产品要素间的逻辑联系

全域旅游信息化建设方案(完整资料)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全域旅游信息化建设方案 2016年 一、旅游行业现状 2015年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为21966元,增速达8.9%,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已步入大众消费时代。2015年我国旅游投资首次突破了万亿元大关,加速了旅游景区建设步伐,以景区为主体的企业在资本市场表现活跃,近百家景区追逐新三板,2016年一季度入境旅游622.3万人次,同比增长10.9%,有力促进了国内景区旅游。 2015年我国私家车保有量达到1.24亿辆,随着私家车的普及和自驾游趋势的发展,周边旅游景区人气爆棚,2015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达到1.9万公里,基本覆盖50万以上人口城市,四通八达的铁路网改变了国内景区旅游格局。 互联网大数据的逐渐普及和应用,使景区旅游产品定位更加准确,能够更好地帮助景区精准营销,提升用户体验。智慧景区的普及和推广,使景区的配套服务和设施(景区WIFI覆盖、快速入园、电子导览等)更加完善。 二、建设基本原则 全域旅游信息化的建设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系统的设计和建设实施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思想,统一的原则,按照统一的步骤进行。应该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资源整合,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实施策略进行建设,并有效继承历史建设成果。 全域智慧旅游平台项目建设要遵循以下原则: (1)面向游客需求提供全程服务 平台建设以游客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面向大众的多种现代信息化手段,打造最便捷、最开放、最实惠的应用平台及工具,满足游客在栾川旅游的全程需求。 (2)全局统筹安排分步落地实施 统筹安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既要从全局出发,加强领导、统筹协调、规范管理,又要突出重点,分阶段推进实施计划,促进栾川县乡村游智慧旅游建设深入持续开展。

《安徽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解读

《安徽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解读 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安徽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我省旅游业将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实施全域旅游和“旅游+”等战略,全面打造“幸福旅游、美丽旅游、智慧旅游、信用旅游”,冲刺万亿元产业,基本建成旅游强省,在中部崛起中闯出旅游新路。 根据《规划》,“十三五”时期,我省将统筹推进皖南示范区、合肥都市圈休闲旅游区、大别山自然生态旅游区和皖北文化生态旅游区四大板块旅游目的地建设,加快建设一批国际水准的旅游精品景区,打造一批国际化旅游精品线路,创造一批顺应世界潮流的旅游业态,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旅游商品,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经营实力的领军企业。培育5个至10个世界级文化旅游品牌,力争2020年,国内外游客接待量突破8.8亿人次,其中入境游客达到8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1万亿元。 为实现《规划》目标,我省将实施“1+1”(一计划一工程)旅游强省决策部署,“一计划”即:5年累计完成旅游项目投资1万亿元,打造山地旅游、湿地旅游、农业旅游、旅游装备制造、会议会展旅游、文化创意旅游、温泉旅游、中医药养生旅游、乡村旅游、体育旅游等10大类产业集聚区,实现省旅游总收入达1万亿元的“111计划”;“一工程”即:重点推进一批国际和国内旅游示范工程,具体包括黄山旅游可持续发展、“万里茶道”旅游兴农、遗产文化旅游等3个国际典范工程和“四个旅游”特色化、黄山国家公园体系建设试点、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大别山旅游精准扶贫、皖北塌陷区生态旅游、全球孔子学院研学体验基地、“幸福安徽”大众游、中国新型城镇化旅游、乡村旅游分类施策全域推进、生态旅游试点、低碳全域旅游、旅游商品品牌建设、中医药养生旅游等13项国内试点示范工程。 “十三五”时期,我省将打造系列重点旅游项目,建立5A级景区备选名单遴选制度,推动巢湖中庙景区、亳州古城景区、皇藏峪景区、寿州古城-八公山旅游区、焦岗湖风景区、

广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纲要

广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 发布时间:2017-02-15 来源:中国网 全域旅游是广西加快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方向,是新时期广西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是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的全新发展模式。 广西壮族自治区 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17-2020) (征求意见稿) 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 2017年1月 目录 一、背景分析 (1) (一)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5) (二)国内全域旅游的探索与实践 (7) (三)广西全域旅游发展探索与实践 (8) 二、总体思路 (14) (一)指导思想 (14) (二)基本原则 (15) (三)发展目标 (17) (四)发展思路 (20) 三、主要任务 (22) (一)双创融合,同步推进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22 (二)党政主导,构建现代旅游治理体系 (22) (三)产业互融,促进旅游产品体系融合发展 (24) (四)补齐短板,提升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水平 (34)

(五)破除壁垒,促进旅游消费提升 (38) (六)强化监管,促进市场规范有序 (41) (七)精准施策,推进乡村旅游扶贫富民 (43) (八)全域整合,构建开放的旅游营销体系 (46) (九)外引内联,培育市场主体和龙头企业 (48) (十)全面开放,实现旅游外交突破 (49) 四、保障措施 (51) (一)加强组织领导 (51) (二)完善利益机制 (51) (三)部门协调推进 (52) (四)推动多规合一 (52) (五)加大财政投入 (52) (六)强化政策扶持 (53) (七)加强队伍建设 (55) (八)强化监督考核 (55) 一、全域旅游概念 (一)全域旅游基本内涵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 专栏1 全域旅游的内涵特征 五个鲜明特征: ◆全域优化配置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充分发挥旅游带动作用 ◆全域按景区标准统筹规划建设 ◆围绕适应旅游发展“两个综合”需求,构建全域大旅游综合协调管理体制

2020十三五全国旅游公共服务规划图解

2020十三五全国旅游公共服务规划图解 下文为大家整理带来的2020十三五全国旅游公共服务规划图解,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近日国家旅游局发布《十三五全国旅游公共服务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为认真贯彻《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加快全国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而制定的专项规划。《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理念、发展目标,明确了主要工作任务、重点建设工程,是统筹推进未来五年我国旅游公共服务发展和改革的综合性、纲领性文件,是指导各地加快推进旅游公共服务建设的行动指南。下面就来和小编一起看看2020十三五全国旅游公共服务规划图解吧。 推动景区门票优惠和免费开放 长期以来,阻碍民众出游意愿的因素之一就是景区门票价格偏高。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2020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底,中国共有186家5A级景区,门票平均价格达112元。 对此,规划提出,推动各地推出景区门票减免、赠送等惠民活动。推进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等城市资源免费向市民游客开放。推动有条件的景区景点设立公众免费开放日。 随着景区门票减免和优惠措施的推出,未来景区门票有望更加亲民,从而让更多民众能够玩得起。

落实国民休假制度制定实施细则 出门旅游,需要金钱,也需要休假时间。2020年4月开展的部分城市(60个城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基本情况调查显示,超过50%的职工当年享受了带薪年休假。 为了让更多的人能有时间去休闲旅游,规划提出,推动制定带薪休假制度实施细则或实施计划。鼓励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引导职工灵活安排休假时间。支持各单位结合本地传统节日、地方特色活动安排错峰休假。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根据实际情况,依法优化调整夏季作息安排,为职工周五下午与周末结合外出休闲度假创造有利条件。 可以预期,国民休假制度的加快落实,更多的人将能有时间去外出旅游,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不再是一种奢望。 5A级景区全部具备第三卫生间 在外旅游,不少人都遭遇过如厕难,尤其是旅游高峰期,景区厕所尤其是女厕所往往大排长队。而且,由于没有家庭卫生间,带小孩如厕也是一个难题。 如厕难题未来有望得到缓解。规划提出,加速全国旅游厕所建设管理步伐,推进厕所革命深入城乡、普及景区内外,实现数量充足、干净无味、实用免费、管理有效的目标。 按照规划,到2020年,全国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累计完成10万座;主要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旅游线路、旅游步行街区、乡村旅游点等游客集中区域的旅游厕所全部达到A级标准;旅游厕所地图覆盖所有A级旅游厕所;无水冲、泡沫节水、微生物降解等厕所技术得到广泛应用;4A级以上旅游景区80%以上的旅游厕所实

十三五国家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全文

十三五国家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全文 索引号:000014349/2016-00252主题分类:商贸、海关、旅游\旅游 发文机关:国务院成文日期:2016年12月07日 发文字号:国发〔2016〕70号发布日期:2016年12月26日 国务院关于印发 “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国发〔2016〕7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 2016年12月7日 (此件公开发布) “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把握机遇迎接大众旅游新时代 第一节“十二五”旅游业发展成就 专栏1“十二五”旅游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第二节“十三五”旅游业发展机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旅游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我国旅游业将迎来新一轮黄金发展期。 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有利于旅游业成为优势产业。旅游业具有内生的创新引领性、协调带动性、开放互动性、环境友好性、共建共享性,与五大发展理念高度契合。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将进一步激 发旅游业发展动力和活力,促进旅游业成为新常态下的优势产业。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通过市场配置资源和更为有利的产业政策,促进增加有效 供给,促进中高端产品开发,优化旅游供给结构,推动旅游业由低 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提升。 旅游业被确立为幸福产业有利于优化旅游发展环境。旅游业作为惠民生的重要领域,成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将推动各级政府更 加重视旅游业发展,促进更多的城乡居民参与旅游,带动企业投资 旅游,旅游业发展环境将进一步优化。 良好外部环境有利于我国旅游业发展。全球旅游业将持续稳定发展,增速将继续高于世界经济增速。亚太地区旅游业保持强劲增长,全球旅游重心将加速东移,我国旅游业发展处于较为有利的国际环 境之中。 “十三五”期间,我国旅游业处于黄金发展期、结构调整期和矛盾凸显期,也面临不少挑战。主要是旅游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与综合 产业和综合执法的要求不相适应,政策环境有待优化;旅游基础设施 和公共服务明显滞后,补短板任务艰巨;游客的文明素质和从业人员 的整体素质有待提升,市场秩序有待规范等。这些问题要在“十三五”期间重点加以解决。 第三节“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趋势 “十三五”期间,我国旅游业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需求品质化。人民群众休闲度假需求快速增长,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个性化、特色化旅游产品和 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旅游需求的品质化和中高端化趋势日益明显。

全域旅游发展工作方案(最新)

全域旅游发展工作方案 为了进一步推进全域旅游发展进程,推动我县旅游创新、快速、健康发展,确保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X大精神为指导,紧扣全域旅游示范县目标,瞄准“四项优先验收指标”和“六项考核标准”,进一步明确目标方向,找准思路定位,把握景区建设这个工作着力点,突出旅游要素及功能的配套提升,加快特色乡村旅游开发,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加大宣传营销力度,创新工作机制和激励机制,严格监督考核,确保顺利实现创建目标。 二、目标任务 紧扣X旅游核心区建设,以打造全景X,全域旅游发展为目标,加快推进X森林公园等景区开发,不断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旅游厕所革命”,大力培育“旅游+”、乡村旅游等新业态,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努力把我县建设成为集X湿地生态游、民俗文化体验游、休闲养生度假游于一体,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知名旅游目的地,成为生态宜居、文明和谐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 三、工作重点 (一)创新旅游发展机制。

制定鼓励和扶持全域旅游发展的政策意见,积极落实县财政对旅游发展的专项资金投入,用于旅游形象宣传、规划编制、旅游品牌创建、人才引进和培训、奖励和补助等。同时,整合扶贫、移民、水利、城建、交通、文化等各类资金,加大旅游投入,吸引民营资本加盟景区开发,让利发展。 (二)健全旅游规划体系。 聘请国内外旅游行业专家团队做为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策划顾问,加快编制《X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和重点镇区域旅游发展规划,进行全域整体策划,打造全景X、全域旅游,真正做到创意独特、策划新颖、大手笔、高品位。 (三)加快旅游项目建设。 全力推进以X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为重点的X旅游核心区建设,加快X森林公园景区开发。同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推进X艺术庄园、X湿地公园、X故居、印象X田园综合体等建设,不断丰X村旅游产品结构。 (四)做大旅游宣传营销。 深入挖掘和包装历史文化资源,抓好全县旅游宣传营销的整体策划,策划举办好诗经文化节、荷花节、七夕爱情节、X祈福节、X祭拜仪式等旅游活动,不断扩大我县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与央视、知名旅游门户网站等媒体合作,营造名诗、名人、名篇效应,提升X 旅游知名度。

十三五全国旅游公共服务规划全文

十三五全国旅游公共服务规划全文 国家旅游局近日发布《十三五全国旅游公共服务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为认真贯彻《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加快全国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而制定的专项规划。 国家旅游局办公室关于印发 十三五全国旅游公共服务规划的通知 旅办发〔2017〕34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旅游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旅游局:《十三五全国旅游公共服务规划》已经国家旅游局局长办公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十三五全国旅游公共服务规划 为认真贯彻《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加快全国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现状与形势 一、形成新基础 十二五期间,全国旅游公共服务有序推进,旅游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旅游信息咨询、旅游交通集散、厕所革命、旅游便民惠民、旅游安全保障等领域加速建设,全国旅游公共服体系初步建立。 (一)旅游公共服务保障政策实现突破 旅游公共服务已成为各级旅游部门的重要职能和工作内容。国家旅游局首次出台《中国旅游公共服务十二五专项规划》、《关于进一步做好旅游公共服务工作的

意见》等政策文件,指导和推进全国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各地不断强化领导,设立旅游公共服务管理机构;研究出台旅游公共服务保障政策,加大财政投入,积极推进旅游公共服务规划建设。 (二)旅游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机场、车站、码头等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加速发展,旅游通达条件持续改善。通信网络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展,旅游信息服务基础不断巩固。大型旅游综合体相继建成,城市休闲设施加速开放,国民旅游获得更大休闲空间。 (三)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有序推进 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加速建设。旅游咨询服务中心覆盖主要交通枢纽、景区景点、商业步行街区等游客集中区域。旅游咨询网站、智慧旅游终端等旅游信息服务平台相继建成。旅游信息咨询、门票预约、酒店预订等服务功能不断拓展。12301国家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建成开通,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智慧化水平逐步提升。旅游交通便捷服务不断提升。旅游道路加速建设,旅游专线相继开通,旅游景区可进入性明显好转。高速公路、国省道干线等主要交通沿线的景区景点标识导引设施加速建设。旅游集散、交通换乘等旅游集散中心服务功能日渐强化。 厕所革命启动开展。《全国旅游厕所建设管理三年行动计划》、《旅游厕所建设管理指南》等文件制定出台。全国旅游厕所工作现场会、中国厕所革命推进日、中国厕所革命宣传日、全国旅游厕所设计大赛、全国旅游厕所技术创新大赛等相继举办。各地厕所革命领导小组纷纷成立,厕所建设计划相继出台,厕所资金投入、用地保障等政策不断推出。2017年全国建设旅游厕所 22009 座,超额完成年度计划,厕所革命开局良好。 旅游便民惠民举措陆续推出。旅游消费券、旅游卡、旅游年票等便民惠民举措

【奇创研究】全域旅游目的地背景下旅游产品结构发展趋势研究—以《成都市温江区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为例

全域旅游目的地背景下旅游产品结构发展趋势研究 ——以《成都市温江区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为例旅游业发展进入新的战略机遇期后,“全域旅游”晋升为多个区县的发展战略目标。区域旅游产品作为全域旅游目的地发展的关键,对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和规模有着直接影响。,但随着旅游开发的兴起,一些区域内的旅游产品既不能给地方经济添砖加瓦,反而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浪费,并对生态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破坏。因此,本文结合成都市温江区旅游产品开发现状,提出全域旅游产品结构优化新思路,以推动全域旅游目的地健康快速发展。1.全域旅游产品结构优化内涵 全域旅游即区域一体化旅游模式。全域旅游打破了传统景区的限制,将视野扩张到整个区域范围内,为适应旅游市场需求,旅游产品就必须根据市场竞争和需求、旅游资源、区域经济等外部环境对系统功能与结构进行适当调控。通过调控后,让旅游产品系统在一定条件下产生自组织现象,形成新的稳定的有序结构和功能的提升。 2.温江区旅游产品结构发展现状与问题 温江区是成都市市辖区,处于成都平原腹心,东临成都市青羊区,南毗双流区,西接崇州市,北靠郫县、都江堰市。温江区旅游产品还不够丰富,旅游景区数量依然较少,仅有国色天乡一个国家4A级景区和连二里市一个2A级旅游景区。目前其他专项旅游产品尚未得到合理开发,缺少有国际性影响、高知名度的旅游景区以及多样化的旅游线路精品。近来一批新型 版权声明:该报告知识产权归奇创旅游规划咨询机构所有,未经允许,不得擅自篡改、挪用、从事盈利性宣传活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的旅游产品不断涌现, 但旅游产品结构还有待于进一步优化提高。 3.区域旅游产品结构优化研究 区域旅游产品优化设计就是通过产品内部各种结构的最优调控, 使产品系统在最佳状态下运行, 它包括类型结构优化、空间结构优化、时间结构优化和要素结构优化四部分。 (1)类型结构优化 旅游产品类型结构的优化途径,一要针对市场定位,深挖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内涵,大力培育旅游精品、名品等主打产品。温江区核心产品类型以主题娱乐、生态田园为主,国色天香、马术体育公园、幸福田园等产品一直是温江区的核心主打品牌,通过星期八小镇、中国西村、功夫熊猫乐园等一系列精品项目建设,增强核心产品的项目支撑势在必行。 二是发挥旅游资源优势,逐步完善特色城镇、特色乡村、特色产业三大方向的增值旅游产品结构。温江区在特色城镇、特色乡村及特色产业上的旅游产品还远未形成规模。因此,需要构建永宁国际医学城、万春幸福田园乡村旅游综合体、成钞公司工业旅游、金马奥特莱斯旅游商业小镇等一批城镇、乡村、产业类型的增值产品。 三是区域旅游产品类型结构避免雷同。成都市旅游资源丰富, 为多样化的旅游产品类型的开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由于受到利益的驱动,各区域重复建设现象突出,产品类型结构趋同化现象较为明显。温江区旅游产品应以时尚休闲为定位区别周边地区,共同支撑中国休闲之都、中国最佳休闲城市的成都品牌的同时彰显温江的特色。 四是开发不同需求层次的产品系列,既要有满足高消费阶层的高质量、精加工的旅游产品;也要有适合一般大众消费需求的中低档次的旅游产品,尽可能发挥旅游产品组合战略的优势。如主题娱乐、田园生态、园林度假、休闲养生不同主题不同层次的产品形式。 (2)空间结构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