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语文真题

【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语文真题《访谈》

考题回顾

考题解析

(一)导入新课

请一位同学采访另一位同学。(采访后,评价)同学访谈的样子很像我们平时看的访谈节目。

可是,有的同学说得很对,他没有听出来这个访谈的目的是什么,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总觉得气氛怪怪的。很多事情,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今天,就让我们重新认识一下访谈,看看如何能把访谈做得专业,做得好。(板书标题)

(二)揭示主题

1.什么是访谈?

了解情况、获取信息的一种有效途径。

2.访谈的方式有哪些?

形式上:当面访谈、电话访谈、网上访谈。方式上:开门见山、由远及近、由浅入深。

(三)要点指导

1.访谈前我们需要做好哪些准备?

确立访谈目的、选择和了解访谈对象、设计访谈问题、选择布置访谈环境和准备记录工具等。

2.小组合作,总结访谈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①营造和维持友好合作信任的谈话氛围。

②根据访谈目的和受访者情况,选择恰当的方式切入话题。

③针对受访者的应答和访谈环境,灵活提问。

④提问要步步深入,寓问于谈,多用求教、商量、探讨的语气。

⑤受访者发言时要认真倾听及时作出必要的回应,同时做好访谈记录。

3.看过《面对面》中张积慧的采访后,小组讨论,你受到哪些启示?

①访谈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制定访谈计划,拟定好要提出的问题。

②提问需简洁明了、由浅入深,便于被采访者理解和回答。

③认真倾听被采访者的回答,体会其情感变化,灵活应对。

(四)场景模拟

小组合作,制定访谈大纲等,模拟电话、网络访谈一位名人。

(五)评价展示

1.推选2个小组展示模拟场景

2.对学生的场景模拟和整个课程环节的参与度进行评价。

(六)小结作业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何为访谈,可以有哪些形式进行访谈,在访谈前需要注意什么,在访谈时,应该如何做。在模拟练习的时候,同学们都能注意到这些问题,不过,还不太熟练,稍显生硬。课下可多多练习,熟能生巧。

作业:访谈你的一位同学或朋友,了解他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形成的原因。

【板书设计】略

【答辩题目解析】

1.访谈是一门语言的艺术,你还了解哪些名人有关说话艺术的小故事?

【参考答案】

1.周恩来有一次接见美国记者,对方不怀好意地问:“总理阁下,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把人走的路叫马路呢?”他听后没有急于反驳,而是妙趣横生地说:“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之路,简称叫马路。”对方又问:“总理阁下,在美国,人们都是抬头走路,而你们中国人为什么都低着头走路呢?”他又微笑道:“这个问题很简单嘛,你们美国人走的是下坡路,当然要仰着头走路的,而我们中国人走的是上坡路,当然要低着头走路了。”廖廖数语,使对方哑口无言。

2.在一次招待会上,一位西方女记者对着话筒匆匆问道:“周恩来先生,可不可以问您一个私人问题?”“可以的。”周恩来微笑着回答。“您已经60多岁了,为什么依然神采奕奕,记忆非凡,显得这样年轻、英俊?”场内顿时响起了友善的笑声和议论声。周恩来温和地笑了笑,待场内安静下来,才坦然回答:“因为我是按照东方人的生活习惯生活,所以我至今都很健康!”翻译流利地译出周恩来的话,整个大厅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和喝彩声,各国记者无不为周恩来的巧妙回答所折服。(以上择一即可)

以上就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2.你能具体说说访谈中的提问有什么技巧吗?

【参考答案】

1.从简单问题入手。

2.如果是结构式访谈,就应该严格按照访谈之前拟定的提问提纲,由简至繁地按照顺序进行提问。非结构式访谈,注意根据所谈问题的内在逻辑结构提问。

3.适时追问。

4.题目转换自然。

5.注意引导,引导性提问切忌使用生硬的、刺激性的语言。还可以采用动作方式,在不

知不觉中改变话题,或者用复述的方法进行引导。

6.保持客观中立。提问不能带有明显的倾向性,不能对被访者的答案进行引导。

7.特殊问题特殊处理。

8.语言表达方式要恰当。

图片

《包身工》

考题回顾

1.题目:《包身工》

2.内容:

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十六七个“猪猡”。跟着这种有威势的喊声,在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的空气里面,她们很快地就像被搅动了的蜂窝一般骚动起来。打呵欠,叹气,寻衣服,穿错了别人的鞋子,胡乱地踏在别人身上,叫喊,在离开别人头部不到一尺的马桶上很响地小便。成人期女孩所共有的害羞的感觉,在这些被叫做“猪猡”的生物中间,已经很迟钝了。半裸体地起来开门,拎着裤子争夺马桶,将身体稍稍背转一下就会公然地在男人面前换衣服。

她们的定食是两粥一饭,早晚吃粥,中午的干饭由老板差人给她们送进工厂里去。粥!它的成分并不和一般通用的意义一样,里面是较少的籼米、锅焦、碎米和较多的乡下人用来喂猪的豆腐渣!粥菜?是不可能有的。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只有两条板凳,──其实,即使有更多的板凳,这屋子里面也没有同时容纳三十个人吃粥的地方。她们一窝蜂地抢一般地盛了一碗,歪着头用舌舔着淋漓在碗边外的粥汁,就四散地蹲伏或者站立在路上和门口。添粥的机会除了特殊的日子,——譬如老板、老板娘的生日,或者发工钱的日子之外,通常是很难有的。轮着揩地板、倒马桶的日子,也有连一碗也轮不到的时候。洋铅桶空了,轮不到盛第一碗的人们还捧着一只空碗,于是老板娘拿起铅桶到锅子里去刮一下锅焦、残粥,再到自来水龙头边去冲一些清水,用她那双才在梳头的油手搅拌一下,气哄哄地放在这些廉价的、不需要更多维持费的“机器”们面前。

3.基本要求:

(1)掌握“包身工”吃住情况。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3)有适当的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

1.《包身工》是一篇优秀的报告文学,你在授课中是如何体现文章中的感情的?

2.作者是怎样描写包身工这个群体的生活的?

考题解析

(一)导入新课

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的年纪大概也就十五六岁,你们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最想干什么?你们的这些想法我觉得都会实现,即使暂时不能实现,条件成熟时也会实现,因为你们生活在一个美好的新时代,你们有父母亲人的关爱与呵护。可是,也有一群和你们年龄相当的女孩子她们的生活境遇和你们竟然有着天壤之别,她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夏衍的《包身工》走近她们了解她们。(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扫清阅读障碍。教师进行范读,在黑板上强调一些易读错的生字。

【明确】猪猡、弄堂等。

2.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文章是一篇报告文学,关于报告文学是文学类文章题材之一,是速写,特写等文学样式的总称,是一种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中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经过适当的艺术加工,迅速地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样式。那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看一看作者是从几个方面再现旧中国一群包身工生活的。【明确】分别从吃和住两个方面描写。

(三)深入研读

1.那作者是怎么具体描写包身工的日常生活呢,从课文中找出对应的句子。读一读。

【明确】吃—一洋铅桶浆糊一般的薄粥,两粥一饭,中午的饭由老板差人给她们送进工厂。粥里面是较少的籼米、锅焦、碎米和较多的乡下人用来喂猪的豆腐渣。莴苣的菜叶就是难得的佳肴。住—蜂房般的格子,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横七竖八的躺满了十七八个“猪猡”,在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的空气里面,长方形的,红砖墙严密的封锁着的工房区域,像鸽子笼一般分得均匀,平均住着三十二三个“懒虫”和“猪猡”。

2.读到这些,你有什么体会?

【明确】人活得不像人,没有人的尊严,人权受到了侵犯。

3.包身工悲惨生活的全貌已经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小组合作讨论:造成包身工悲惨遭遇的根源是什么?为什么日本厂家特别愿意雇用包身工呢?

【明确】双重压迫,中国的封建势利与帝国主义的无耻勾结。三个原因:可靠、安全、

廉价。

4.能够看出作者抱着什么样的情感写下的这篇文章?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包身工的处境以及字里行间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

【明确】同情、悲愤。

(四)迁移拓展

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谈一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学习这篇文章后你的感受。

【明确】包身工这一罪恶制度存在的根源,在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反动统治。所以,作者以生动、真实的笔墨再现了旧中国包身工的苦难生活,愤怒地控诉了帝国主义和买办势力的残酷剥削和侵略中国工人的罪行,并且预言黑夜终将过去,黎明终将到来。

(五)小结作业

小结:我们学习《包身工》这篇文章,了解了他们遭受的非人待遇,知道了造成这种状况的

根源,更要珍视现在的美好,不让历史悲剧重演,我们明天的生活更加美好!

作业:1.当我看到包身工吃不饱、穿不暖的时候,我想到了我们的丰衣足食,我感到了幸福。当我看到芦柴棒身患重病,仍遭到老板毒打的时候,我想到了我们生病时父母的百般呵护,我感到了幸福。

请以“当我看到……的时候,我想到了……我感到了幸福”为句式,写一段幸福感言。

【板书设计】略

【答辩题目解析】

1.《包身工》是一篇优秀的报告文学,你在授课中是如何体现文章中的感情的?

【参考答案】

在本堂课的讲解中,我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感情的渲染和体悟。

首先以谈话方式导入,让学生对本文要表达的主旨有个初步的印象和感触,在他们的心中播下种子。其次,在整体感知环节,通过学生自由朗读和教师范读,让学生在读中初步体情。

重点通过研读课文的环节,以自主合作探究和情景想象的方式鼓励学生品析词句中蕴含的情感,通过整体包身工生活日常、个别包身工被虐待等场景的体会,感悟文中人物的悲惨遭遇,进而深层体会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控诉。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能感受到包身工的境遇和作者的愤怒之情。

以上就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2.作者是怎样描写包身工这个群体的生活的?

【参考答案】

为了准确而深刻地再现包身工制度的黑暗、残酷,作者精心选材,描写了包身工们一天的生活状况。它所用的手法是“点面结合”。所谓“面”,就是一般的、概括性的材料;所谓“点”,就是一些典型的人物、典型的事例和典型的细节。“面”上的描写,主要指的是人物的群体描写,课文写包身工的起床、吃粥、在工厂忍受各种威胁的情景,都是先作一下概括性的叙述,比如清早起床的场景,开场便是一个凶恶男人破口大骂,在这叫骂声中,包身工们出场了,穿衣、提鞋、小便、胡乱地踏在别人身上……这里面,作者并没有具体刻画哪一个人物,而是速写式地描出人物的群像。但是,仅有这些概括的描述,会显得单薄。于是作者选取了一些典型人物和典型细节。比如文中三次提到的“芦柴棒”这个人物。

以上就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图片

《归去来兮辞》

考题回顾

1.题目:《归去来兮辞》

2.内容: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3.基本要求:

(1)带领学生朗读理解第一段;

(2)理解作者归隐的原因;

(3)体会作者不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辞官归隐的情怀。

答辩题目

1.简要说明什么是辞赋?

2.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性?

考题解析

(一)导入新课

陶渊明的归隐倾向,历来被文人所称道。对于这一点,人们为什么津津乐道呢?辞官归隐的价值究竟何在呢?这节课,我们就通过他直述归隐原委的一首辞《归去来兮辞》,来讨论一下陶渊明归隐的原因和归隐留给我们的价值。(板书课题和作者)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要求读准字音。

2.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并在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

3.感受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明确:本文作于辞官之初,叙述了他辞官归隐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情操,通过描写具体的景物和活动,创造出一种宁静恬适、乐天自然的意境,寄托了他的生活理想。)(三)深入研读

(1)播放音频,引导学生朗诵第一段,思考问题:

①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是什么?请依据文本作答。

明确:田园将芜、心为形役、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迷途未远,今是昨非。

②从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中可看出他当时的心境如何?请用自己的话作答。

明确:自责、自悔→“田园将芜”“心为形役”,自恕、自慰→“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迷途未远,今是昨非”。

(2)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思考、讨论。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①作者归家途中的迫切体现在哪里?

明确:舟遥遥、问征夫、恨晨光,尤其一个“恨”字,迫切之情,溢于言表。

②抵家时的欣喜体现在哪些语句当中?

明确: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可感悟出主仆俱迎,妻子皆乐的情景,尤其具

有情味的是妻子,好似不出来迎接,但由“有酒盈樽”可知妻子比谁都盛情,多好的一幅天伦之乐图啊!

③这一段表现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明确:本性爱自然,讨厌官场世俗,喜欢归隐田园,表达了作者不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向往田园生活的隐士情怀,也抒发了他为追求高尚的人生理想,坚定自己高洁的人生追求。淡泊明志。闲适自在的隐士情怀。

(四)拓展延伸

谈谈对古代归隐现象的看法。

(五)小结作业

小结:教师总结,深化感情。(陶渊明,入仕为官是他的初衷,摒弃官场是他的节操,淡泊明志是他的追求,躬耕田亩是他生活的保障,琴书诗酒是他的生活情趣,固穷守节是他归隐意念,乐天知命是他人生的真悟,今天学习的《归去来兮辞》,是了解陶渊明的隐士情怀,了解中国古代隐士文化的一个窗口。)

作业:以《我眼中的陶渊明》为题,写一篇随笔。

【板书设计】略

【答辩题目解析】

1.简要说明什么是辞赋?

【参考答案】

本文是一篇辞赋。辞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篇幅长短不限,句式散文化。大体上以四句为一小节,两句为一组;以四言六言为主,间有长短句,在整齐之中有参差,错落有致,韵脚的转换和押韵的方式也灵活而富于变化。在汉代,人们习惯将辞和赋统称为辞赋,不加区别。但实际上二者仍是两种不同的文体。其相似之处在于:辞和赋都注重文采,讲究铺排,善于用典;但赋的句式进一步散文化,关联词语增多。在内容上,赋以咏物说理为主,而辞则重在抒情。

以上是我的全部答案,谢谢考官。

2.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性?

【参考答案】

营造宽松气氛,唤起学生自信,心理学告诉我们,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营造宽松的气氛,放手让学生自由学、思、疑、问,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课堂上敢说敢想、潜能得到最大发挥,

从而树立自信。

巧妙设计疑问,激发学生好奇。心理学认为,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才会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所提的问题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学的效果。因此,老师所提的问题要与学生的兴趣紧密相连,投其所好,巧妙设计疑问,让他们的好奇心成为语文课堂上事倍功半的催化剂。

以上是我的全部答案,谢谢考官。

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真题(高中语文)

1.讲课《师说》:1)根据文章写作背景解题2)朗读一、二自然段3)流畅地讲明文章主旨 4)写作意图。另: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为什么要先传道。 2.宇宙的奥秘,朗读第三段,讲解电视片解说词的特点。 3.《烛之武退秦师》那一单元的单元说明。 4.专题讲解,走进文学大师,阅读经典,还要介绍三部文学作品。 5.分析《寡人之于国也》条理谨严的结构特点 6.《登高》朗读,第三联的八层含义;悲从何来。 7.课文内容是窦娥冤,朗读,分析人物形象 8.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朗读关于鲤鱼的两个自然段,分析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 9.动物游戏之谜,朗读一二段,说明语言严谨简练 10.必修三第一单元说明;中外小说单元说明。指导学生重视单元说明;讲解重点。 11.《春江花月夜》1)有感情诵读《春江花月夜》全诗;2)体味其中的思想感 情3)合理的板书 12.林黛玉进贾府林贾初见性格13.《荷塘月色》品味叠词 14.老人与海15.声声慢,思想感情 16.拿来主义的论证方法17.蜀道难,难在哪? 18.琵琶行,“同时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分析 19.过秦论的语言特色;最后一段对比;词类活用。 20.氓,起兴手法。 21.劝学,设计活动指导背诵最后一段;论证思路。 22.廉颇蔺相如传,字词分析23.再别康桥指导诵读

24.雨巷指导诵读25.离骚 26.祝福27.鸿门宴,刘邦项羽的形象28.逍遥游,庄子的思想对学生?29.烛之武退秦师之的用法30.荆轲刺秦王3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运用的典故 32.寡人之于国也,5-7段,分析结构特点 33.孔雀东南飞刘兰芝为什么被休还要“严妆”? 34.李商隐诗两首,指导学生写“我眼中的李商隐”(1)列举李商隐的作品(2)有感情朗读锦瑟(3)指导学生行文思路(4)合理板书 35.名作解读个性化,组织教学活动。36.论度量,指导写作 37.纪念刘和珍君,范读和指导诵读,“真的猛士”两段 38.逍遥游的对比关系,答辩:你对逍遥游怎么理解? 39.怎样看待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40.囚绿记 41.游褒禅山记 42.动物游戏之谜,说明文的语言43.沁园春长沙的朗读重音和停顿44.宇宙的边疆,议论与抒情45.滕王阁序,诵读,藻饰。46.春江花月夜的诵读指导47.梦游天姥吟留别诵读指导。 48.鸿门宴,项王刘邦形象分析49.纳兰性德的长相思 50.闻一多的也许-葬歌的朗诵指导。51.梳理探究:修辞无处不在52. 梳理探究: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

【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语文真题

【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语文真题《访谈》 考题回顾 考题解析

(一)导入新课 请一位同学采访另一位同学。(采访后,评价)同学访谈的样子很像我们平时看的访谈节目。 可是,有的同学说得很对,他没有听出来这个访谈的目的是什么,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总觉得气氛怪怪的。很多事情,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今天,就让我们重新认识一下访谈,看看如何能把访谈做得专业,做得好。(板书标题) (二)揭示主题 1.什么是访谈? 了解情况、获取信息的一种有效途径。 2.访谈的方式有哪些? 形式上:当面访谈、电话访谈、网上访谈。方式上:开门见山、由远及近、由浅入深。 (三)要点指导 1.访谈前我们需要做好哪些准备? 确立访谈目的、选择和了解访谈对象、设计访谈问题、选择布置访谈环境和准备记录工具等。 2.小组合作,总结访谈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①营造和维持友好合作信任的谈话氛围。 ②根据访谈目的和受访者情况,选择恰当的方式切入话题。 ③针对受访者的应答和访谈环境,灵活提问。 ④提问要步步深入,寓问于谈,多用求教、商量、探讨的语气。 ⑤受访者发言时要认真倾听及时作出必要的回应,同时做好访谈记录。 3.看过《面对面》中张积慧的采访后,小组讨论,你受到哪些启示? ①访谈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制定访谈计划,拟定好要提出的问题。 ②提问需简洁明了、由浅入深,便于被采访者理解和回答。 ③认真倾听被采访者的回答,体会其情感变化,灵活应对。 (四)场景模拟 小组合作,制定访谈大纲等,模拟电话、网络访谈一位名人。 (五)评价展示 1.推选2个小组展示模拟场景 2.对学生的场景模拟和整个课程环节的参与度进行评价。

(六)小结作业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何为访谈,可以有哪些形式进行访谈,在访谈前需要注意什么,在访谈时,应该如何做。在模拟练习的时候,同学们都能注意到这些问题,不过,还不太熟练,稍显生硬。课下可多多练习,熟能生巧。 作业:访谈你的一位同学或朋友,了解他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形成的原因。 【板书设计】略 【答辩题目解析】 1.访谈是一门语言的艺术,你还了解哪些名人有关说话艺术的小故事? 【参考答案】 1.周恩来有一次接见美国记者,对方不怀好意地问:“总理阁下,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把人走的路叫马路呢?”他听后没有急于反驳,而是妙趣横生地说:“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之路,简称叫马路。”对方又问:“总理阁下,在美国,人们都是抬头走路,而你们中国人为什么都低着头走路呢?”他又微笑道:“这个问题很简单嘛,你们美国人走的是下坡路,当然要仰着头走路的,而我们中国人走的是上坡路,当然要低着头走路了。”廖廖数语,使对方哑口无言。 2.在一次招待会上,一位西方女记者对着话筒匆匆问道:“周恩来先生,可不可以问您一个私人问题?”“可以的。”周恩来微笑着回答。“您已经60多岁了,为什么依然神采奕奕,记忆非凡,显得这样年轻、英俊?”场内顿时响起了友善的笑声和议论声。周恩来温和地笑了笑,待场内安静下来,才坦然回答:“因为我是按照东方人的生活习惯生活,所以我至今都很健康!”翻译流利地译出周恩来的话,整个大厅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和喝彩声,各国记者无不为周恩来的巧妙回答所折服。(以上择一即可) 以上就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2.你能具体说说访谈中的提问有什么技巧吗? 【参考答案】 1.从简单问题入手。 2.如果是结构式访谈,就应该严格按照访谈之前拟定的提问提纲,由简至繁地按照顺序进行提问。非结构式访谈,注意根据所谈问题的内在逻辑结构提问。 3.适时追问。 4.题目转换自然。 5.注意引导,引导性提问切忌使用生硬的、刺激性的语言。还可以采用动作方式,在不

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语文试讲重点篇目真题汇总

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语文试讲重点篇目真 题汇总 精品文档 2017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语文试讲重点篇目真题汇总 必修二 楚辞于2018年1月1日整理 第一单元 这个单元研究写景状物散文。 这些散文名篇,凭借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和优美隽永的语言,对大地山川、风物美景做了生动细致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人生的丰富感受和深刻思考。这些作品带着XXX的清香、雨的气息、山的雄姿、水的光彩,像一幅幅清新优美的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引领我们领略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彩多姿。阅读这一类写景抒情的散文,要展开想象的翅膀,力求身临其境,感受作者心灵的搏动,体会作品所描述的美景,由此而进入一种审美境界。对文中精彩的语句,不妨做一些圈点批注,写下你的心得;对那些美妙的段落,要反复朗读,熟读成诵,逐步增强对散文的鉴赏能力。 《荷塘月色》

采莲曲删与不删的效果,指导朗读。 读第1段,阐发语文神韵。阐发末了几段情感。(2017年上半年) 第4段设计活动讲授叠词用法,荷塘月色中写景的文字,要求是范读,鉴赏品读文中的方法,适当板书。最后的采莲曲描写,删与不删的效果,指导朗读,适当板书。朗读课文,并讲第5自然段。(2016年下半年) 《故都的秋》 两段写景的文字。 1、任选一段朗读,注意语音语感。 2、把握景物描写的情感。 3、板书 4、课后思考题,示例赏析一首关于秋的诗文 1、给了一段评论文字,思考与文中记叙文字的关系。 2、指导朗读 答辩: 1、你对XXX的了解 XXX,原名XXX,字达夫,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作家、革命烈士。他是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一位为抗日救国而殉难的爱国主义作家。在文学创作的同时,还积极参

2023上半年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登高》

2023上半年高中语文老师资格证面试真题 《登高》 2023上半年高中语文老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登高》 高中语文老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登高》 一、考题回忆 二、考题解析 高中语文《登高》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新课导入 学生诵读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导入语:人们往往喜欢在春意盎然、鸟语花香的春天去野外踏春,感受春天的美丽与活力勃勃。而在秋高气爽的秋天,人们登高望远,饮酒作赋。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就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同样是登高,“诗圣”杜甫又是怎样的处境与心情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杜甫的内心世界,去领略他的才情,去触摸他的灵魂深处。下面,我们来学习杜甫的七言律诗《登高》。

(二)品读诗歌,初步理解 1.老师范读,学生默读。 学生注意诗歌的字音、节奏、节拍、韵脚,体味本诗音韵消沉,回环的原因。 2.老师范读,学生跟读。 注意四点要求:一是读准字音,二是把握节奏,三是注意轻重,最后要求读出感情。 3.学生自由朗读。 结合注释默读,领悟诗歌的大意。 再次朗读,考虑问题:可否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来概括这首诗的感情基调? 明确:悲凉。 (三)精读诗歌,赏析内容 1.先看诗的头两句,也就是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首联主要是写景。景物有:风、天、猿、渚、沙、鸟。分别用“急”“高”“啸哀”“清”“白”“飞回”来描写。十四个字写六种景,极为凝练。这些景物给我们的感觉是显得非常悲凉、凄清。“哀”字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自然之悲象,人生之困难。也是全诗的诗眼。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一系列描绘哀景的词,既是自然环境的客观描绘,也是作者心情的折

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

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 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答辩题目解析 1.根据课文,阐述一下这篇*主要讲了什么。【教学设计问题】 【参考答案】 全文从各个方面分析秦王朝的过失,故名为“过秦论”。此文旨在总结秦速亡的历史教训,以作为汉王朝建立制度、巩固统治的借鉴,是一篇见解深刻而又极富艺术感染力的*。 课文讲述秦自孝公以来秦始皇逐渐强大的原因:具有地理的优势、实行变法图强的主张、正确的战争策略、几世秦王的苦心经营等。行文中采用了排比式的句子和铺陈式的描写方法,富有气势;之后则写陈涉虽然本身力量微小,却能使强大的秦国覆灭,在对比中得出秦亡在于“仁义不施”的结论。 2.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专业知识问题】 【参考答案】 (1)编演课本剧,再现古人古事 只要有故事情节的文言文都可以编成课本剧让学生来演。《烛之武退秦师》、《勾践灭吴》、《鸿门宴》、《屈原列传》等是很好的课本剧题材。枯燥难懂的文言文,通过编、演、看、评课本剧,可以散发无穷的魅力。 (2)讲故事,提高学生素养

大多数文言文一般都有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学生学习的文言材料是丰富的历史海洋中的冰山一角,是绵延的历史画卷中的一个图案。如在教《烛之武退秦师》一课的时候,我们可以讲重耳流亡的故事。 (3)朗诵表演,享受古文的韵律 对于好的朗诵材料不能简单地布置学生读背,久之容易枯燥,也使学生不能很好地享受古文的音乐美。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诵表演,可以让简单的读背变得有吸引力,更好地展示文言文的音乐美。 (4)启示人生哲理,展示古文智慧光芒 古文中传记文学包含不少人生哲理、处世哲学,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善于引申,并联系生活实际,展示古文智慧光芒,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猜你感兴趣: 1.教师资格证结构化面试真题 2.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 3.教师资格考试《高中语文学科》案例分析题 4.面试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内容有哪些 5.体育教师资格证面试题及参考答案 6.教师资格证全国统考结构化面试题大全

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真题(高中语文)

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真题(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真题 一、背景介绍 教师资格证是中国国家教育部门颁发的一种证书。它是教师职业资 格认定的基本证明,是衡量中小学教师职业能力、水平和素质的标准。在取得教师资格证之前,需要通过考试,包括笔试和面试两个环节。 其中,面试环节是测试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本篇文章将针 对高中语文教师的面试试讲真题进行分析,为将要参加教师资格证面 试的教师提供借鉴和帮助。 二、试讲内容概述 高中语文是中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科目之一,它对学生的语文 素养和文化修养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师资格证面 试中,试讲高中语文课程内容成为了测试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的有效手段。以下将分析一道高中语文试讲题目。 三、试讲题目分析 在试讲高中语文课程中,试讲题目选择非常重要。以下是一道常见 的高中语文试讲题目:《红楼梦》中的探春与黛玉比较。请分析两人 的性格特点,并谈谈自己的教学设计。 首先,这道试讲题要求教师对《红楼梦》有一定的掌握,能够根据 书中人物的言谈举止、情感表达等方面,分析出探春与黛玉的性格特

点,并进行比较。在准备试讲内容时,教师应该对这两个人物进行全 面的分析和研究,从小说的文学角度、历史背景、文化大境等多个方 面进行思考。 其次,教师还需要考虑到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师不仅要在试讲课程 中分析和比较探春与黛玉的性格特点,还需要根据自己的教学方式和 教学特点,设计出适合自己的教学策略。例如,可以采取引导式教学 方式,通过提问、对话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也 可以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参与到探春与黛玉的性格分析中来,从 而更好的理解和掌握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最后,教师在试讲课程中需要注意语言表达和教学效果。教师的语 言表达应该清晰准确,能够传递出清晰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思路。同时,教师还需要注意教学效果,将试讲内容的教学效果最大化,让学生得 到更好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 四、结论 高中语文试讲题目是测试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之一。教师需要根据试讲内容的要求,认真准备试讲内容,并进行教学设计 和效果的考虑。通过合理的试讲设计和高质量的试讲表现,教师可以 更好的展示出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并取得教师资格证。

高级中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解析精选(下半年).doc

高级中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解析精选(下半年).doc 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解析精选(20 16下半年) 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解析精选(2016下半年)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高中语文《滕王阁序》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上节课我们同桌互助,一起疏通了文意,掌握了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字词。谁谈谈,回家后你怎么总结、消化这些需要掌握的文言词汇的。 (二)读文,品景 1.师范读,学生跟读。 2.生找出写景两段,师生再读。 3.师生共品景(赏析二三两段)。 ①这两段都描绘了哪些景?这些景有什么特点? ②你最欣赏其中那些诗句?讲讲原因? ③你认为那些诗句写得好?用散文式的语言改写出来。 (三)赏析名句,感受语言特色 ①生谈为何”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千古名句,你是如何理解的? ②由名句引出语言特点(一句经典建立在全文的语言美妙之上的)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日志4 在提倡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高中的语文需要在如何提高学生素养方面给予更多的思考。 拟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并有效地落实到实际的课堂教学和实践中,因而,我们所要追寻的应该是也只能是在保证学生对语文有足够重视,并有一定语文基础与写作基础的前提下,怎样有的放矢地传授对提高

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大有卑益的教学内容和写作训练方法等。 以此为基点,高中语文教学迫切需要在教师、教材和学生这最基本的教学三环节中进行认真检验的基础上,探寻一种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不同的教学原则,从而有力地促进高中语文的素质教 育,实现高中语文课改。 现就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谈两点反思:一、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深化课堂教学。 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我们不难发现仍然存在着许多旧的观念,无法摆脱旧的思想、习惯势力、旧的传统的影响,注重45分钟课堂知识的讲授传播,而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开发和语文素养的提高。 语文科的本质属性,就是语言的学习和应用,而语文课是多种因素的综合,听、说、读、写、用等等,每节课就不可能面面俱到的讲授,只有集中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 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语文素养。 从初中进入高中的学生,普遍存在语文基础知识薄弱的现象,由于初三的中考使许多初中语文教学在应试的束缚中,热衷于大量的词、句、篇的所谓“基本知识训练,迫使学生陷入漫无边际的题海中,仅囿于语文课本中应试知识的重复演练,纯粹的死记硬背,看似“双基知识训练,而实际效果却降低了学生的语文能力乃至语文素养。 造成有的学生语法混乱,表达不清,错字、别字成堆等,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思想素质都没有,这样,对学生的发展就有明显的影响。 新编的高中语文教材和本次课改,就明确地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那么,高中语文新课程的变化体现在哪里呢?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课程目标和内容的调整;学习方式的变革,从而带来教学和评价方式的变化;高中语文课程结构和实施机制的调整。 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也要解决最突出问题,那就是“学科中心问题。 “知识本位问题和“技能训练至上问题。 这些建立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

高中语文教资面试题目

高中语文教资面试题目 01古诗文部分 1.《雨霖铃》朗读,设计活动讲解“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2.《望海潮》与《雨霖铃》分析其中“点染”的表达效果 3.《望海潮》分析语言,你认为它是豪放词还是婉约词? 4.李清照的《声声慢》《醉花阴》 ①分析总结婉约派的特点 ②分析两首词的相同之处 ③后一首词的背景 ④对照比较词人前后期情感变化 5.杜甫的《登高》体会作者感情 6.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 ①朗读一二段,分析体会情感 ②朗读并翻译“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③小序的写作意图和作用。作者为什么要辞官(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④辞赋的文体特点 7.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①分析周瑜形象 ②为什么要写周瑜而不写其他人物 ③《念奴娇》《定风波》两首词比较情感的异同 8.司马迁《苏武传》课后题五个古今异义词假 分析人物性格和情感 9.《烛之武退秦师》 文言虚词“之”,“其”两字的用法 10.王勃《滕王阁序》 分析句子“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11.《涉江采芙蓉》 ①分析起承转合,体会意境, ②分析女子形象 ③以“还顾望旧乡”分析全诗诗眼 1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分析五个典故 13.《孔雀东南飞》分析女主人公的形象 14.《廉颇蔺相如列传》 ①渑池之会片段,设计活动,引导分析人物形象和心理 ②蔺相如持璧斥秦王那一段,分析人物语言 15.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16.班固《张衡传》“以”,“之”字的用法 答辩 期末复习如何组织学生复习文言文

声声慢高中语文教资面试真题

声声慢高中语文教资面试真题 1.题目:《声声慢》 2.内容: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3基本要求: (1)带领学生学习诗歌,感受“一切景语皆情语”; (2) 朗读诗歌,注意断句; (3)分析诗歌情感。 《声声慢》试讲稿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7课第二课开场白: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面试高中语文教师的2号考生,今天我试讲的题目是《声声慢》,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一、导入 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师:在讲课之前,老师为大家播放歌曲《月满西楼》,请大家在听歌的时候好好感受歌词的意境。 师:好,播放完了。一首美妙的歌曲把我们带入了今天的课堂。哪位同学知道这首歌是化用了哪位文人的作品呢?

师:这位男同学你第一个举的手了,你来说巴。 师:没错,这首歌化用了李清照的《一剪梅》 师:在初中的时候我们就学习过《一剪梅》这首诗了,哪位同学想为我们介绍一下《一剪梅》的情感内涵呢。 师:你的眼神最闪亮,你来说。 师:刚刚这位同学的讲解仿佛又把我们带回到了九百多年前北宋年间。李清照在其前期代表作《一剪梅》中,表现出的是一-种闲愁,闺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破译李清照的后期代表作《声声慢》中的无限愁情, 二、初读 师:教学千法读为本,学习诗歌,诵读尤为重要。老师为大家范读本篇文章,请大家认真听,在课文中画好断句符号,并思考:用诗中的一个词来概括诗人的情感,也就是“词眼”用哪个词更为贴合? 师:老师读完了,请大家再齐声朗读本首词,读出节奏,展示出朗读家的风采。师: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看来大家都体会出来了,把叠词连起来读,更能体现作者的感青。师:那现在谁来说说这首诗词的创作背景呢?师:左边第三排的男生,请你。师:是的,《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这时她遭遇了丈夫去世、国家败亡,还远离故乡。 师:对作者创作环境的了解会让我们更加了解.作品的感情。还有其他同学要补充吗? 师:同桌举手了,来说说。

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语文试讲真题整理

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语文试讲真题整理 一、引言 教师资格证是考察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其中面试环节是 最能够考察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环,尤其是高中语文试讲环节更是如此。本文旨在整理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语文试讲的真题及相关答案,帮助 广大考生更好地备考。 二、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语文试讲相关真题 以下为部分高中语文试讲真题,供考生参考: 1. 如何让学生理解课文《离骚》中“予与群而不同”的含义? 2. 如何设计一堂课来讲授《红楼梦》中的“空灵境界”? 3. 如何设计一个有趣、高效的课堂来教授学生写好一篇记叙文? 4. 如何引导学生进入《论语》中所反映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心思想? 三、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语文试讲相关思路 针对以上真题,以下为部分解题思路: 1. 针对《离骚》中“予与群而不同”的含义,可以首先介绍这句话出 自的背景和意义。具体可以从作者屈原、人生感悟等多个方面展开说明。其次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共性与差异,以及如何在这 种共性与差异中获得价值等方面,帮助学生理解“予与群而不同”的含义。

2. 对于《红楼梦》中的“空灵境界”,可以理解为课文所营造的一种 脱离尘俗的境界。在具体的课堂设计方面,可以采用多种手段来展现 这种空灵境界,比如音乐、自然之美等。同时可以辅以课文解析,引 导学生思考空灵境界的含义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等。 3. 在课堂中让学生写好一篇记叙文,可以先引导学生分析好记叙文 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比如叙事性、情感性等。然后可以从写好开头、 写好结尾以及细节描写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同时也可以在课堂中 通过讲解经典记叙文的例子、让学生互相评价等方式来让学生更好地 掌握写好记叙文的要领。 4. 对于《论语》中所反映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心思想,可以首先介绍《论语》的思想价值和主要内容。然后可以辅以现代社会和个人生活 中的例子来说明传统文化在今天的实际应用,比如爱国精神、社会责 任等方面。同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展开对传统文化的深度思考, 激发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总结 教师资格证高中语文试讲环节是考察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从试讲真题和思路两个方面入手,为广大考生提供备考参考。最 后提醒考生,除了掌握试讲思路,平时还要多关注学科前沿和教学动态,积极备课和实践锻炼,从而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2022年1月份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语文真题

2022年1月份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语文真题1、23.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 A.酝酿(rùn)抖擞(sǒu)收敛(liǎn)神采奕奕(yì) B.贮蓄(zhù)坍塌(tān)怂恿(sǒnɡ)拈轻怕重(niān)(正确答案) C.虐待(nüè)棱镜(línɡ)附和(hè)参差不齐(cēn) D.镶嵌(xiānɡ)莅临(wèi)怅然(chànɡ)咄咄逼人(duō) 2、1“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由柳宗元提出的。[判断题] * 对 错(正确答案) 3、1《雷雨》是一部歌剧,作者是曹禺。[判断题] * 对(正确答案) 错 4、1礼貌、坦诚、平等、避讳是交谈文明得体的基本原则。[判断题] * 对(正确答案) 错

5、24. 下列加双引号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 A.老王最近真是流年不利,倒楣的事儿“纷至沓来”,让他不知所措。(正确答案) B.在奥运会上,我们中国梦之队的个个队员“行将就木”,为祖国赢得了一块又一块的金牌。 C.罗丹做什么事情多是“漫不经心”的,光是修改雕塑的细节部位都十分仔细,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D.虽然它精心设计了这个圈套,但还是能够“自圆其说”的。 6、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 A、湓浦口pén 憔悴jiāo六幺yāo 悯mǐn然 B、铮铮然zhēng 贾人jiǎ荻花dí恬tián然 C、虾蟆陵há嘈杂cáo 钿头diàn转徙xǐ(正确答案) D、江浸月jīn 呕哑yā嘲哳zhā江渚zhǔ 7、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 A、瓤肉(ráng)热忱(chén)颤抖(chàn)缅怀(miǎn) B、浓酣(hān)掮客(qián)斡旋(wò)画卷(juàn) C、罪愆(qiān)寂寥(liáo)盗跖(zhí)伺候(sì)(正确答案) D、裨益(bì)航程(háng)翌年(yì)轨道(guǐ) 8、“醴酪”的读音是“lǐluó”。[判断题] *

教师资格证高中语文面试历年试题集

高中语文面试历年试题集 人教版《必修一》 【阅读欣赏】 第一单元 1.沁园春.长沙 2.雨巷.再别康桥 3.大堰河---我的保姆 【2016 年 1 月】 1.大堰河的一个片段要求: (1)朗读,注意音调、语速、感情 (2)分析“紫色的灵魂”的含义。 第二单元 4.烛之武退秦师 5.荆轲刺秦王 6.鸿门宴 【2016 年 1 月】 1.荆轲刺秦王中 2.烛之武退秦师第三单元 7.纪念刘和珍君第四单元要求:对易水送别进行赏析。 要求:分析“之字:的三种用法。 8.小狗包弟 9.记梁任功先生的一次演讲 10.别了,不列颠尼亚.奥斯维辛没什么新闻 11.包身工 12.飞向太空的航程【表达交流】 1.心音共鸣 2. 园丁赞歌 3.人性光辉 4.黄河九曲 5. 朗诵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记叙要选好角度 写人要突出个性 写实要有点波澜 【梳理探究】 1.优美的文字 【名著导读】 2.奇妙的对联 3.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 1. 《论语》 2. 《大卫 .科波菲尔》 人教版《必修二》 第一单元 1.荷塘月色 2.故都的秋 3. 囚绿记 【2016 年 1 月】 1.荷塘月色要求:叠词表现力 ,分析荷塘月色中某一段叠词的作用,设计活动让学生感受叠词的效果。 2.故都的秋,秋槐图分析。学生将本段概括为落蕊轻扫,让你修改并说明理由,抓住关键字词,句子分析。 3.故都的秋的练习三,列举写秋的诗,鉴赏其中一首。 第二单元 4.氓.采薇 5.离骚 6.孔雀东南飞 7.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田园居(其一) 【2016 年 1 月】 1.孔雀东南飞给一段话要求:朗诵,分析刘兰芝被婆婆赶回家的时候为什么要梳妆打扮。 2.氓 (1) 赏析余冠英翻译的《氓》的现代诗歌第一段,要求:指导学生将这篇古文翻译成现代诗歌。

2021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语文专业面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1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语文专业面试》 真题及答案解析 1 [简答题](江南博哥) 《廉颇蔺相如咧传》分析廉颇人物形象。 1.题目: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片段教学 2.内容: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

教师资格证高中语文面试历年试题集

高中语文面试历年试题集 人教版“必修一“ 【阅读欣赏】 第一单元 1.沁园春. 2.雨巷.再别康桥 3.大堰河---我的保姆 【2016年1月】 1.大堰河的一个片段要求:〔1〕朗读,注意音调、语速、感情〔2〕分析“紫色的灵魂〞的含义。 第二单元 4.烛之武退师 5.荆轲刺王 6.鸿门宴 【2016年1月】 1.荆轲刺王中要求:对易水送别进展赏析。 2.烛之武退师要求:分析“之字:的三种用法。 第三单元 7.纪念和珍君 8.小狗包弟 9.记梁任功先生的一次演讲 第四单元 10.别了,不列颠尼亚.奥斯维辛没什么新闻 11.包身工 12.飞向太空的航程 【表达交流】 1.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2.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 3.人性光芒写人要突出个性 4.黄河九曲写实要有点波澜 5.朗读 【梳理探究】 1.优美的文字 2.奇妙的对联 3.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 【名著导读】 1.“论语“ 2.“大卫.科波菲尔“ 人教版“必修二“ 第一单元 1.荷塘月色 2.故都的秋 3.囚绿记 【2016年1月】 1.荷塘月色要求:叠词表现力,分析荷塘月色中*一段叠词的作用,设计活动让学生感受叠词的效果。 2.故都的秋,秋槐图分析。学生将本段概括为落蕊轻扫,让你修改并说明理由,抓住关键字词,句子分析。 3.故都的秋的练习三,列举写秋的诗,鉴赏其中一首。 第二单元 4.氓.采薇 5.离骚 6.孔雀东南飞 7.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田园居〔其一〕 【2016年1月】 1.孔雀东南飞给一段话要求:朗读,分析兰芝被婆婆赶回家的时候为什么要梳妆打扮。 2.氓 〔1〕赏析余冠英翻译的“氓“的现代诗歌第一段,要求:指导学生将这篇古文翻译成现代诗歌。 〔2〕氓中兴的修辞手法。

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

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 高中语文《锦瑟》 一、考题回忆

高中语文《归园田居〔其一〕》一、考题回忆

高中语文《小狗包弟》一、考题回忆

一、考题回忆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秦王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假设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懮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那么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之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3.根本要求 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2.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 3.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板书

(教资考试)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题

(教资考试)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题 目录 一、荷塘月色(节选) (1) 二、《氓》 (2) 三、寡人之于国也 (3) 四、《小狗包弟》(版本一,三个问题) (4) 五、劝学 (6) 六、《窦娥冤》 (8) 七、《过秦论》(节选) (11) 八、《师说》 (12) 九、《登高》 (13) 十、《故都的秋》 (14) 十一、《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演说》 (16) 十二、《老人与海》 (18) 十三、《滕王阁序》 (19) 十四、《诗经.采薇》 (21) 十五、《声声慢》 (22) 十六、《归园田居(其一)》 (23) 十七、《再别康桥》 (24) 十八、《小狗包弟》(版本二,四个问题) (26) 十九、锦瑟 (27) 二十、金岳霖先生 (28) 二十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9) 一、荷塘月色(节选) 1.题目:荷塘月色(节选) 2.内容: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

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3.基本要求: (1)在朗读中感受文章所描绘的美景; (2)通过读赏议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品味语言; (3)引导学生领会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二、《氓》 1.题目:《氓》 2.内容: 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