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神农氏》导学案

《当代神农氏》导学案
《当代神农氏》导学案

50 金佛寺学校 六 年级 语文 学科学生导学案 学科主任签名:________

课题:《当代神农氏》 计划课时数:2 主备人: 马天武 中心备课负责人:马天武 年级主任签名: 时 间:__4__月___30__日 1、学会“肆虐、岌岌可危、万籁俱寂、晨曦、沁人心脾”等词语;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和积累生词,。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脉络,概括课文各部分标题。 3、理解袁隆平为什么被誉为“当代神农氏”。 学习重难点: 1、感受袁隆平献身“水稻杂交”事业的奉献精神,以及他为了科学研究矢志不渝,知难而上,敢于拼搏的奋斗精神。 2、理解课文中对袁隆平的描写,体会袁隆平坚持不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布置学生课前自读,疏通课文,完成预习案,对课文内容有初步了解,提出疑问,课上探讨解决。 2.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紧扣探究点,抓重点句段,勾画、批注,群学、对学,交流——补充——完善,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把各自的阅读成果展示出来,与大家分享。 3.在学生充分展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升华,进而引导学生拓展延伸,发散思维。 1、袁隆平:1930年9月1日生于北平(今北京),汉族,江西省德安县人,无党派人士,现在居住在湖南长沙。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主任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客座教授、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世界华人健康饮食协会荣誉主席、湖南省科协副主席和湖南省政协副主席。2006年4月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2、神农氏:神农氏,别名:五谷帝仙,是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继伏羲以后,神农氏是又一个对中华民族颇多贡献的传奇人物。他发明了农耕技术而号神农氏,因以火德王,又称炎帝,然而关于神农氏是否就是炎帝这个问题,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神农氏本为姜水流域姜姓部落首领,后发明农具以木制耒,教民稼穑饲养、制陶纺织及使用火,以功绩显赫,以火得王,故为炎帝,世号神农,并被后世尊为农业之神。 1、根据意思说出词语: 形容十分危险,快要倾覆或灭亡。( ) 十分忧愁的心情。 ( ) 急得心里像火在燃烧一样。 ( ) 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 ) 历尽灾难后幸运地活下来了。 ( ) 各种声音都安静下来。 ( ) 2、看拼音写词语。 s ì n ùa ch ?n j ìn ch ?nx ī áo y a ti ān l ài t ?ng k ū li ú t ì ( ) ( )( )( ) ( ) ( ) d ú sh í j í j í k ě w ēi y ōu x īn ch ōng ch ōng ( ) ( ) ( ) 3、给加点字注音。 笼罩( )馥郁( )不懈( )雄蕊( ) 麦穗( )灼人( )坛钵( )丰硕( ) 耒( ) 耜( ) 整体感知,初步理解: 1、自读课文,我能读准的字音和我不认识的生字(写在下面) 2、为什么课文题目是“当代神农氏”? 3、概括各部分标题。 4、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51 5、试着总结本课的写作特点! 6、你最喜欢课文的哪部分描写,为什么?

家长评价: 我的自主学习可认真啦!爸爸、妈妈送我几颗星吧!( )

学习建议: 请同学们用5分钟左右时间认真朗读课文,并结合预习中自己的疑问开始下面的探究学习。

1、袁隆平被誉为“当代神农氏”的原因是什么?

2、人们是怎样评价袁隆平的?朗读课文,想想袁隆平是在什么情况下开始研究杂交水稻的?研究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样对待的?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先快速读课文,从文中划出相关的段落、语句,结合课文的理解,用自己的话写下来。)

1、感悟本文的主题思想。

1. 辨一辨,组词。 岌( )曦( )虐( )沁( )赖( )泌( )刷( )岁( )羲( ) 虑( )蕊( )籁( )芯( )涮( ) 2.补充词语。 心( )如( ) 忧心( )( ) ( )人心( ) 万( )俱( ) 阴雨( )( ) ( )( )反侧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晨曦—— 培育—— 万籁俱寂—— 小心翼翼—— 4、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万籁俱寂—— 小心翼翼—— 岌岌可危—— 5、《当代神农氏》是一篇写( )的( )文,文章的主人公是(“ ”)—— ( )。作者用( )的手法叙述了( ),歌颂了袁隆平( )的精神。 6、加标点练习。 国际友人称颂这位 当代神农氏 培育的杂交水稻是中国继指南针 火药 造纸 活字印刷之后 对人类做出的 第五大贡献 7、缩句。 1)在研究杂交水稻的的十多个春秋里,袁隆平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 2)国际友人称颂这位“当代神农氏”培育的杂交水稻是中国继指南针、火药、造纸、活字印刷之后,对人类作出的“第五大贡献”。 课外延伸,拓展提升: 1、搜集几句关于科学家的名言警句并积累下来。(不少于三句) 2、搜集近代科学家的人物事迹,给你的同桌讲一讲。

诗经两首导学案(附答案)

高一语文《诗经》两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六义”及现实主义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 2.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了解古代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学习重点】 1.学习《氓》作为叙事诗的特点和对比手法的使用。 2.学习《采薇》中“赋”的艺术表现手法并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自主学习】 一、文学常识 1.《诗经》概述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它首创的比兴艺术手法和写实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形式上以四言为主,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吟唱的特点。 2.诗经“六义” *《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①风,又叫国风,共160篇,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是从周南、召南、邶、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作者大多是民间歌手,也有个别贵族。“国风”和我们下一篇课文屈原的《离骚》历史上并称“风骚”。 ②雅,即朝廷之乐,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大部分为贵族的作品,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 ③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诗经》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①赋,“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敷陈”指叙事,“直言”指照直说。 ②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 ③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以引起所咏的内容。 3.关于诵读节奏 《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声、穷貌。“以少总多,情貌无遗”。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 郭沫若说,节奏是诗歌的生命。节奏又叫节拍、音步、音尺、音节、顿,在诗歌中是由可以较量的语音单位在一定时值中有规律地重复形成的。四言诗的节奏,是“二二”节拍,读诗要读出句内的小停顿。五言诗,一般是“二二一”或“二一二”等三个节拍。骚体诗,一般是三四个节拍,随文意切分。 二、赏析《氓》 (一)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正字音。 氓.()蚩蚩 ..()愆.期()将.子无怒()垝垣 ..()尔筮.() 咎.言()犹可说.也()陨.()于嗟 ..()汤.汤() 自我徂.尔()罔.极()渐.车帷裳.()夙.兴夜寐()靡.室劳矣() 咥.其笑矣()隰.则有泮() 2.理顺思路 这首诗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划分文章结构。 (二)合作探究 1.分析人物形象 ①分析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 ②分析氓的人物形象。

24、《诗经》两首导学案附答案

科目:九年级语文(下)学案课题:24 、《诗经》两首 时间:年月日总课时序号:主备人:授课人:课型:新授课 1、《诗经》 是我国最早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 2、“风”“雅”“颂”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风”又叫“国风”、“十五国风”,共160篇,为当时15个王国的土风民谣。风格清新质朴,民歌情调浓厚,多出自下层人民之手。 “雅”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共105篇。分为“大雅”和“小雅”,主要用于统治者的朝会宴享,以歌功颂德为主; “颂”是统治者用于宗庙祭祀的舞乐,内容以颂扬为主,共40篇。 3、“赋、比、兴” 《诗经》大多数作品是作者以自己的生活为素材,进行具体逼真的表现,很少有幻想、夸张的内容,“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其基本表现手法为“赋、比、兴”。“赋”:铺陈直叙的意思。 “比”:就是比喻,对人或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唱的内容。 《诗经》的诗体格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时而重章叠句、反复咏唱。其语言生动传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2.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3.体会两首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4.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六年级语文设计总结

安定区“大集体”备课小学六年级第二学期语文 导学案设计总结 定西市安定区永定路小学

一、《课程标准解读》 六年级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年,其特殊阶段要求六年级的教材重视加强整合性,并兼顾与初中学段的衔接。为此,本册教材致力于综合性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形成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比较广泛的文化积累,基本上能够实现自学语文,切实推进《课程标准》提出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标。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1500个,其中12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 (二)阅读 1.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2.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3.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4.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5.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6.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

的不同用法。 7.背诵优秀诗文3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0 万字。 (三)习作 1.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2.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3.课内习作每学年8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四)综合性学习 1.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2.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二、教材解读 (一)教材编排 本册教材继续了上一册教材的知识体系,不再着眼于个别的能力点和知识点,而是致力于综合性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形成的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本上实现能够自学语文,实现《课程标准》提出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标,本册教材仍以主题单元形式编排。 本册教材共40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16篇,八个综合活动,八个单元小结,四个单元中有?金钥匙?。 (二)教材单元结构分析

八年级语文下册 诗经二首 导学案

《诗经》二首 1、《诗经》 是我国最早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 2、“风”“雅”“颂”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风”又叫“国风”、“十五国风”,共160篇,为当时15个王国的土风民谣。风格清新质朴,民歌情调浓厚,多出自下层人民之手。 “雅”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共105篇。分为“大雅”和“小雅”,主要用于统治者的朝会宴享,以歌功颂德为主; “颂”是统治者用于宗庙祭祀的舞乐,内容以颂扬为主,共40篇。 3、“赋、比、兴” 《诗经》大多数作品是作者以自己的生活为素材,进行具体逼真的表现,很少有幻想、夸张的内容,“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其基本表现手法为“赋、比、兴”。“赋”:铺陈直叙的意思。 “比”:就是比喻,对人或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唱的内容。 《诗经》的诗体格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时而重章叠句、反复咏唱。其语言生动传神,并时常运用叠字、双声、叠韵等修辞手法。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2.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3.体会两首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4.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交流点拨】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位美丽少女的相思之情,想追而不得,他日思夜想,辗转反侧,夜不能寐。他做梦梦见弹琴奏瑟,迎娶这位姑娘。 2、这首诗是如何抒发相思之情的?请具体分析。 【交流点拨】第一节四句写一个青年小伙子,见到河洲上一对水鸟的相亲相爱,听到它们一唱一和的鸣叫,自然引起自己的无限情思,何他心目中正有着一位所爱的人儿呢!他向往着那位美丽贤淑的好姑娘,能够成为自己理想的配偶。 第二、三节八句写他日夜相思,须臾不能忘怀这位采荇菜的姑娘在水边劳动时的窈窕身影。难耐的相思之苦已达到了长夜不眠的程度。 第四、五节八句突然出现了“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欢快、热闹的场面。这是个戏剧性的转变。幻由情生,无疑这正是这位害相思之苦的男子对未来的设想,是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 3、《关雎》这首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交流点拨】《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4、《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但水鸟和鸣,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本诗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一体的契合,也即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

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

圆柱的表面积与体积 知识点一:圆柱的认识 (1)底面: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2)侧面:圆柱周围的面是一个曲面,叫做侧面。 (3)高: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注:圆柱有无数条高 (4)侧面展开: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宽 长方形的是圆柱的高。 知识点二: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1)侧面积:圆柱侧面展开后长方形的面积。 (2)侧面积公式: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X高 (3)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和两个底面的面积之和。 (4)表面积计算公式: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两个底面积 知识点三:圆柱的体积 (1) 定义:一个圆柱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这个圆柱的体积。 ⑵ 计算公式:圆柱的体积 =底面积X高 随堂练习: 一.圆柱的表面积 1. 求下面圆柱体的表面积 (1) 底面半径是3 厘米,高是10厘米

(2)底面直径是2 米,高是底面直径的倍 ⑶底面周长是,咼是(n取) 2.一个圆柱的底面周长是厘米,高是5 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n取)? 3.一个圆柱底面周长是分米,咼是6 分米,这个圆柱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米(n取)? 4.把一段长12 分米的圆木锯成3 段,表面积增加了平方分米,求原来圆木的表面积?

5.一个圆柱形油桶的底面直径是4分米,高是6分米,做一个这样的 油桶(无盖)至少需要多少铁皮? 6.把一段圆柱木料经过底面直径沿高切成两块,它的切面是一个面积为25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原来圆柱体表面积为多少平方厘米(n 取)? 二.圆柱的体积 1.求下列圆柱的体积(n取): (1)底面直径为5cm,高为10cm (2)底面积是平方厘米,高分米: (3)底面直径是10厘米,高是底面直径的今倍: 2.一个圆柱形粮仓,底面直径是2 米,高米,每立方米空间可以装小 麦750千克,这个粮仓可以装小麦多少千克(n取)?

北师大小学语文六年级下《七、科学的精神:当代神农氏》优质课导学案_2

《当代神农氏》教学设计 【教材简介】 这篇课文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科学精神”的第一篇主体课文。本文以《当代神农氏》为题,把“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比作我们的祖先炎帝,这是作者及全世界人民对袁隆平的高度评价。文章讲述了他从1964年到1975年这10多年里,顶着巨大的压力,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故事。文章从四个方面表现了袁隆平不计个人得失,献身科学事业的伟大精神,表达了作者对袁隆平的歌颂和崇敬之情。 【设计理念】 依据课改精神,以学生为主体,提高人文素养,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指导,设计上体现以下几点: 1、体现教材的思想情感教育价值:培养青少年从小立志报国,热爱科学、崇尚科学、不畏艰险、献身科学的精神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通过教学发挥杰出人物的榜样作用和本文的熏陶和感染作用。 2、体现知识传播教育价值:学生在阅读中通过查阅资料,对水稻育种知识,袁隆平、神农氏等人物有一个再认识。 3、体现技能训练价值: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方面,通过四个片断中重点词句理解,来体会如何表达文章中心,同时学习通过几个生活工作片断来写人和倒叙的手法。 【教法】 图文结合、读写结合 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合作探究相结合。 【学法】 小组合作学习、分析综合、抽象概括。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可以独立的识字学词,并通过搜集资料积累与课文有关的知识,课文的学习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法,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语文学习的快乐。 【教学目标】 根据六年级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确定本课教学目标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的过程以及他对中国人民做出的巨大贡献,感受他的科学精神。 2.体会本文是如何选材、组材的。 3.独立识字学词。认字10个,写字13个。 4.理解“创始、忧心忡忡、萌发、扎实、前无古人、辗转反侧、劫后余生”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的过程以及他对中国人民做出的巨大贡献,感受他的科学精神。 2.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本文是如何选材、组材的。

《诗经二首》学案

课题:12《诗经二首》学案 (第一课时) 姓名 学号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2.学习本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体会本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检查预习】 1.朗读诗歌,圈点诗歌的生字词。 雎鸠( ) 窈窕( ) 逑( ) 荇( ) 寤寐( ) 芼( ) 2.词语解释。 (1)重点词语。 ①关关: ②洲: ③窈窕: ④逑: ⑤寤寐:。 ⑥思服: ⑦悠哉悠哉: ⑧芼: (2)词类活用。 ①琴瑟友.之( ) ②钟鼓乐.之( ) (3)古今异义。 左右流. 之 古义: 今义: 3.《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 ,本来只称《 》,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收录了从 的诗歌305篇,也称“ ”。 《诗经》分为 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十五国风”,共160篇,为当时15个王国的 。风格清新质朴,民歌情调浓厚,多出自下层人民之手。“雅”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共105篇。分为“大雅”和“小雅”, 主要用于统治者的朝会宴享,以 为主;“颂”是统治者用于宗庙祭祀的舞乐,内容以 为主,共40篇。 《诗经》大多数作品是作者以自己的生活为素材,进行具体逼真的表达,很少有幻想、夸张的内容,“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其基本表现手法为“ ”。 “赋”: 的意思。 【整体感知】 1.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2.这首诗是如何抒发相思之情的?请具体分析。 3.全诗共三个小节,每小节讲的内容是什么?4.《关雎》这首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作业布置】 预习第二课时学案;背诵课文及重点字词。 课题:12《诗经二首》学案 (第二课时) 班级姓名学号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2.学习本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体会本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检查预习】 1.朗诵诗歌,圈点诗歌中的生字词。 蒹葭( ) 溯洄( ) 晞( ) 湄( )跻( ) 坻( ) 涘( ) 沚( ) 2.解释诗歌中的重点词语。 (1)重点词语。 ①蒹葭:②苍苍: ③溯洄:④溯游: ⑤晞:⑥阻: ⑦跻:⑧采采:

《当代神农氏》导学案

50 金佛寺学校 六 年级 语文 学科学生导学案 学科主任签名:________ 课题:《当代神农氏》 计划课时数:2 主备人: 马天武 中心备课负责人:马天武 年级主任签名: 时 间:__4__月___30__日 1、学会“肆虐、岌岌可危、万籁俱寂、晨曦、沁人心脾”等词语;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和积累生词,。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脉络,概括课文各部分标题。 3、理解袁隆平为什么被誉为“当代神农氏”。 学习重难点: 1、感受袁隆平献身“水稻杂交”事业的奉献精神,以及他为了科学研究矢志不渝,知难而上,敢于拼搏的奋斗精神。 2、理解课文中对袁隆平的描写,体会袁隆平坚持不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布置学生课前自读,疏通课文,完成预习案,对课文内容有初步了解,提出疑问,课上探讨解决。 2.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紧扣探究点,抓重点句段,勾画、批注,群学、对学,交流——补充——完善,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把各自的阅读成果展示出来,与大家分享。 3.在学生充分展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升华,进而引导学生拓展延伸,发散思维。 1、袁隆平:1930年9月1日生于北平(今北京),汉族,江西省德安县人,无党派人士,现在居住在湖南长沙。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主任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客座教授、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世界华人健康饮食协会荣誉主席、湖南省科协副主席和湖南省政协副主席。2006年4月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2、神农氏:神农氏,别名:五谷帝仙,是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继伏羲以后,神农氏是又一个对中华民族颇多贡献的传奇人物。他发明了农耕技术而号神农氏,因以火德王,又称炎帝,然而关于神农氏是否就是炎帝这个问题,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神农氏本为姜水流域姜姓部落首领,后发明农具以木制耒,教民稼穑饲养、制陶纺织及使用火,以功绩显赫,以火得王,故为炎帝,世号神农,并被后世尊为农业之神。 1、根据意思说出词语: 形容十分危险,快要倾覆或灭亡。( ) 十分忧愁的心情。 ( ) 急得心里像火在燃烧一样。 ( ) 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 ) 历尽灾难后幸运地活下来了。 ( ) 各种声音都安静下来。 ( ) 2、看拼音写词语。 s ì n ùa ch ?n j ìn ch ?nx ī áo y a ti ān l ài t ?ng k ū li ú t ì ( ) ( )( )( ) ( ) ( ) d ú sh í j í j í k ě w ēi y ōu x īn ch ōng ch ōng ( ) ( ) ( ) 3、给加点字注音。 笼罩( )馥郁( )不懈( )雄蕊( ) 麦穗( )灼人( )坛钵( )丰硕( ) 耒( ) 耜( ) 整体感知,初步理解: 1、自读课文,我能读准的字音和我不认识的生字(写在下面) 2、为什么课文题目是“当代神农氏”? 3、概括各部分标题。 4、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诗经两首导学案 (1)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经·国风·王风·黍离》编号:gswhywbx2----04 文华高中高一语文必修2 《诗经两首》导学案(教师版) 编制人:王安章审核人:聂文嘉编制时间:2016年11月24日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 2、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3、背诵并能默写诗歌。 重点难点 1、了解《诗经》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 2、背诵并能默写诗歌。 学习方法 诵读法。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到现代的 新诗,可谓源远流长,星汉灿烂。而《诗经》中的作品,以其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内涵,新颖而独特的艺术形式,真挚充沛的感情,淳朴自然的风格,多种多样的手法,生动 优美的语言,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辉煌。今天,我们要学习两首两千多年前的古诗, 品一品这遥远的绝响。 二、知识链接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 改称《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又叫“国风”、“十五国风”,共160篇,为当时15个王国的土风民谣。风格清新质朴,民歌情调浓厚,多出自下层人民之手;“雅”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共105篇;分为“大雅”和“小雅”,主要用于统治者的朝会宴享,以歌功颂德为主;“颂”是统治者用于宗庙祭祀的舞乐,内容以颂扬为主,共40篇。

《诗经》大多数作品是作者以自己的生活为素材,进行具体逼真的表现,很少有 幻想、夸张的内容,“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其基本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赋:铺陈直叙的意思。 比:就是比喻,对人或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唱的内容。 《诗经》的诗体格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时而重章叠句、反复咏唱。语言生动传神,并时常运用叠字、双声、叠韵等修辞手法。 三、自主学习 1、诵读诗歌,疏通词句。 2、把握诗歌的朗读节奏,并准确地朗读诗歌。 郭沫若说,节奏是诗歌的生命。节奏又叫节拍、音步、音尺、音节、顿,在诗歌 中是由可以较量的语音单位在一定时值中有规律地重复形成的。四言诗的节奏,是 “二二”节拍,读诗要读出句内的小停顿。五言诗,一般是“二二一”或“二一二” 等三个节拍。诵读时要注意,《诗经》是典型的四言诗,它的节奏韵律非常明显,如“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3、概括两首诗每章的内容。 (1)《氓》:第一章,男子求婚,女子许婚(赋) 。第二章,男女恋人相思、结婚(赋)。第三章,劝诫女子不要痴情(比、兴) 。第四章,控告男子移情别恋(比、兴)。第五章,补 叙多年的苦楚和处境(赋) 。第六章:今昔对比的怨恨和痛苦(赋、比、兴)。 (2)《采薇》:第一章,写士兵为抗击外族的侵犯,背井离乡,久久不得归家,而产生的悲伤、厌战和对外族的仇恨。第二、三章,写军旅生活之劳苦及由此而引发的强烈的 思归之情。第四、五章,直接写战事。这两章是在前面基础上的对战争场面的具体描写, 通过对马、车、象弭、鱼服、将帅和士兵生动而形象的刻划,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忧心 烈烈”“忧心孔疚”的原因,也使前面的“王事靡盬”落到了实处。从而进一步强调了正 是因为战争频繁,居无定所,作为兵营中最底层的士兵才归家无望,思乡心切。第六章, 写戍卒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有了前面的一系列铺垫,经过出生入死的战斗之后,战争 的幸存者终于踏上了归家的路途。但作品并没有写士卒胜利后的喜悦,而是营造了昔日杨 柳依依、如今雨雪霏霏的场景,写的是历经磨难之后内心深处的凄凉和悲苦,而且“行道 迟迟,载饥载渴”,归乡的路依然那么艰难。 四、合作探究 1、《氓》女主人公有着怎样的思想性格? (1) 痴情:送子涉淇,至于顿丘;不见复关,泣涕连连;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2) 温柔体贴,迁就男子: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3) 朴实,纯真: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4) 对待婚姻很慎重:非我愆期,子无良媒。尔卜尔蓍,体无咎言。 (5) 善于反思: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6) 勤劳坚忍:三岁为妇,靡事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完整版)圆柱体表面积练习题

圆柱体表面积练习题 知识要点 (1)把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剪开得到一个(),延斜线剪开得到一个()。 (2)把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剪开得到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宽等于圆柱的() (3)圆柱的侧面积等于()。 (4)圆柱的()面积加上()的面积,就是圆柱的表面积。(5)把一个底面积是15.7平方厘米的圆柱,切成两个同样大小的圆柱,表面积增加了()平方厘米。 (6)计算做一个圆柱形的茶叶筒要用多少铁皮,要计算圆柱的()。(7)计算做一个圆柱形的烟囱要用多少铁皮,要计算圆柱的()。 (8)计算做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水桶要用多少铁皮,要计算圆柱的()。(9)一个圆柱,它的高是8厘米,侧面积是200.96平方厘米,它的底面积是()。 (10)把一个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31.4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这个圆柱(11)体的侧面积是()平方厘米,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12)用一张边长是20厘米的正方形铁皮, 围成一个圆柱体, 这个圆柱体的侧面积是( ) 基础练习 1、一个圆柱高9分米,侧面积226.08平方分米,它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2、一个圆柱形,侧面展开是一个边长为62.8厘米的正方形,这个圆柱形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把一个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31.4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这个圆柱体的侧面积是?平方厘米,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拓展提高 4、某宾馆大堂有6根圆柱形大柱,高10米,大柱周长25.12分米,要全部涂上油漆,如果按每平方米的油漆费为80元计算,需用多少钱? 5、一根长2米,底面积半径是4厘米的圆柱形木段,把它据成同样长的4根圆柱形的木段。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多少平方厘米? 6、一支没有橡皮头的圆柱形铅笔长20厘米,底面半径0.5厘米。这支铅笔有油漆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7、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高是24厘米,底面直径是20厘米,做这个水桶至少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厘米?(接口处不计,得数保留整百平方厘米)

圆柱体表面积练习题

(1)把一个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31.4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这个圆柱体的侧面积是()平方厘米,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2)一台压路机的前轮是圆柱形,轮宽1.3米,直径1.2米,前轮转动一周,压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一个圆柱体的侧面积是31.4平方厘米,底面周长是6.28厘米,这个圆柱体的侧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4 )、用一张长2.5米, 宽1.5米的铁皮做一个圆柱形烟筒, 这个烟筒的侧面积是多少? (接口处忽略不计) (5)、一个无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 高50厘米, 底面直径30厘米, 做这个水桶大约需用多少铁皮? (得数保留整数) (6)用一张边长是20厘米的正方形铁皮, 围成一个圆柱体, 这个圆柱体的侧面积是() (7)直圆柱的底面周长6.28分米, 高1分米, 它的侧面积是( )平方分米,表面积是()平方米 (8)做一个圆柱体, 侧面积是9.42平方厘米, 高是3厘米, 它的底面半径是()厘米,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9)一种压路机滚筒,半径是4分米,长1.2米,每分钟转10周,每分钟压路多少平方米? (10)一种圆柱形油桶,高48厘米,底面直径是20厘米,做这水桶至少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厘米? (11)一辆压路机的前轮是圆柱形,轮宽1.6米,直径是0.8米。前轮转动一周,压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2)把一根直径是20厘米,长是2米的圆柱形木材锯成同样的3段,表面积增加了()立方厘米。 (13)把一个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后,正好得到一个边长为15.7厘米的正方形,圆柱体的高是( )厘米。 (14)将一根长5米的圆柱形木料锯成2段,表面积增加60平方分米。这根木料的底面面积是()平方分米。 (15)一张长31.4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纸板刚好把一个圆柱形茶叶筒的侧面围住(宽对高),做一个这样的茶叶筒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纸板? 16、把两个底面直径都是4厘米,长都是3分米的圆柱形钢材焊接成一个大的圆柱形钢材,焊接撑的圆柱形刚才的表面积比原来两个小圆柱形钢材的表面积之和减少了多少? 17、将高都是1米,底面半径分别是1.5米、1米和0.5米的三个圆柱组成一个物体,这个物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8、把3个高相等、底面半径都是10厘米的圆柱形盒子叠放在一起。拿走1咯盒子,表面积就要减少314平方厘米。每个盒子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我国茶道__超星尔雅答案解析

第一章习题 1 【单选题】 7、“君子爱茶,因为茶性无邪”出自于当代茶圣( B ) A、张天福 B、吴觉农 C、陈宗懋 D、庄晚芳 2 【单选题】 10、茶道中的修身之道,是指以茶为载体,融入( B )的“内省修行”思想,陶冶情操,怡养品德,感悟生命的真谛。 A、佛、道、释 B、道、儒、释 C、佛、道、墨 D、儒、释、墨 3 【单选题】 8 、陆羽在《茶经》中提到茶具有哪种品德( A ) A、性俭 B、忠贞 C、长寿 D、仁和 4 【单选题】 3、陆羽写的第一部关于茶的著作是( c ) A、《大观茶论》 B、《茶录》 C、《茶经》 D、《吃茶养生记》 5 【单选题】 12 、千利休的子孙与学生们所传播的日本茶道主要来自于( B ) A、唐朝煎茶 B、宋朝点茶 C、日本点茶 D、日本抹茶 6 【单选题】 5、极富盛名的日本茶道源于( D) A、印度 B、英国 C、斯里兰卡 D、中国

7 【单选题】 4、陆羽亲自设计的技术之道包括( A ) A、 茶园生产、茶叶加工、贮藏保管、饮用方法 B、 茶园生产、茶叶加工 C、 贮藏保管、饮用方法 D、 茶叶加工、贮藏保管、饮用方法 8 【单选题】 6、日本茶道以( C )为核心思想 A、道 B、和 C、禅 D、敬 9 【单选题】 2“茶道”一词最早出现在何处( B ) A、 封氏闻见记 B、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C、 茶经 D、 大观茶论 10 【单选题】 11、日本茶道的四规是( C ) A、 和、敬、俭、真 B、 怡、清、和、真 C、 和、敬、清、寂 D、 清、敬、怡、真 11 【单选题】 9、关于“茶道”一词描述不正确的( D ) A、茶道是含丰富文化内涵的茶饮质量技术标准。

(完整版)圆柱表面积测试题

圆柱的表面积测试题(一)姓名:分数 一、填空(共18分) 1. 2.6米=()厘米 48分米=()米 7.5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9300平方厘米 =()平方米 2.圆柱上下两个面叫作(),它们是()的两个圆,两底面()叫作圆柱的高。 3.把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圆柱的侧面积等于()乘高。 4.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都扩大到原来的2倍,它的侧面积扩大到原来的()倍。 5. 计算做一个圆柱形的茶叶筒要用多少铁皮,要计算圆柱的()。 6.一个圆柱体,底面周长是94.2厘米,高是25厘米,它的侧面积是()平方厘米。 7.一个圆柱体的侧面积是12.56平方厘米,底面半径是2厘米,它的高是()厘米。 8.一张长8dm,宽5dm的白纸围成一个圆柱形纸筒,它的侧面积是()平方分米。 二、判断(共12分) 1.圆柱的侧面展开后不一定是长方形。() 2.一个物体上、下两个面是相等的圆面,那么它一定是圆柱形物体。() 3.把两张相同的长方形纸,分别卷成两个形状不同的圆柱筒,并装上两个底面,那么制成的两个圆柱的高、侧面积一定都相等。() 4.圆柱体的高越长,它的侧面积就越大。() 三、求下面各圆柱的侧面积:(共10分) 1.底面半径是2分米,高是7.3分米。 2.底面周长是18.84米,高是5米。 四、解决问题(共60分) 1.用一张长 2.5米, 宽1.5米的铁皮做一个圆柱形烟筒, 这个烟筒的侧面积是多少? (接口处忽略不计) (10分)

2.一个圆柱形铁皮盒,底面半径是2分米,高5分米,在这个盒子的侧面帖上商标纸,需多少平方米的纸?(10分) 3.一个压路机的滚筒横截面的直径是1米,长是1.8米,转一周能压路多少平方米?如果每分钟转8周,半小时能压路多少平方米?(10分) 4. 做5节底面直径是2分米,长8分米的圆柱形通风管,至少需要多少铁皮?(10分) 5.某宾馆大堂有6根圆柱形大柱,高10米,大柱周长25.12分米,要全部涂上油漆,如果按每平方米的油漆费为80元计算,需用多少钱?(10分) 6.一个圆柱,它的高增加1厘米,它的侧面积就增加50.24平方厘米,这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多少厘米?(10分)

《当代神农氏》课文

《当代神农氏》课文 1987年3月15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斯瓦米纳森博士在法国巴黎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上,说:“袁隆平先生培育杂交水稻的成功,是世界的一大奇迹。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袁隆平先生是世界杂交水稻的创始人,是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荣获了特等发明奖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明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等八个国际性大奖。这是袁隆平的光荣。这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袁隆平被誉为“当代神农氏”。 一 传说在很古很古的时候,草和庄稼长在一起,人们分不清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神农氏——我们的祖先炎帝来到了人间。他造了一条神鞭,“啪啪、啪啪”,把地上长的各种树木花草都赶到大地一边,然后自己挨个挨个地尝,选出了人们可以吃的高粱、谷子、豆子和稻谷等五谷杂粮。后来他

又发明了耒、耜,告诉人们如何耕种。神农氏的子孙,从此得以生存延续。 然而,神农氏只解决了什么东西能当粮食吃的问题,并没能解决给人们更多可以吃的东西的问题。当炎黄子孙骤增到人类1/4时,吃饭问题就更加突出了。 那是20世纪60年代初,饥饿,像阴天蒙蒙的雨雾,笼罩在炎黄子孙赖以生存的中华大地上。袁隆平看到,在公共食堂的灶台上,堆堆野菜,大锅清汤,岌岌可危的村民住房里,躺着一个个因饥饿患水肿病的大人和孩子…… 粮食,粮食,有什么办法能增加粮食产量呢?袁隆平,这个普通的湖南省安江农校教师,忧心忡忡,心急如焚。他脑海里突然萌发出一个惊人的念头:培育杂交水稻,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在一个黄色的小笔记本上,袁隆平记下了这个奇妙构想。他决计要像传说中的神农氏那样,制造一根神鞭,驱走在中华大地肆虐的饥荒恶魔。

《当代神农氏》教学设计12册

当代神农氏》教学设计苏教版12 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岌岌可危、沁人心脾、万籁俱寂、肆虐、晨曦”等词语。 (2)学习袁隆平具有的坚持不懈、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 (3)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句子中人物的心情。 (4)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通过多读、有感情地朗读,达到理解本课的目的。 (2)抓住关键词,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3)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袁隆平具有的崇高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袁隆平具有的科学严谨、执著追求的精神。激发学生培养自己的怀疑、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岌岌可危、沁人心脾、万籁俱寂、肆虐、晨曦”五个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结构。 3、理解文中的重点词句,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宝鸡是炎帝故里,你们知道炎帝的传说吗?(学生讲相关炎帝神农氏的故事)。那么,同学们知道当代神农氏指的是谁吗?(板书:袁隆平)。人们为什么称袁隆 平为当代神农氏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字词。 2、学生互相交流,扫清文字障碍。 3、小组合作读课文,读中巩固识字,能准确流利地读课文。 4、学生根据预习情况介绍袁隆平的事迹。 5、教师简介袁隆平。 三、理解课文 1、再读课文,熟悉内容 2、根据每部分内容。 3、分四个片断来分析。采用小标题的形式把握其内容。(片断一:奇思妙想;片断二:迎难而上;片断三:艰难寻找;片断四:终获成功。)同学们可自行设计小标题,但要注意每部分的小标题要能够概括出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标题力求简洁、有吸引力。 四、自主学习,提出质疑 1、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片断实行学习。 2、同桌互相谈谈自己的学习感受 3、提出质疑: (1)为什么说袁隆平是“当代神农氏”? (2)学生根据题目讨论、交流。 (3)反馈学习讨论情况。 (将袁隆平比作神农氏,是使用比喻的方法,体现他对人类贡献之大,这是对他的高度赞美和评价,同时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吸引读者兴趣。) 五、学生感悟 1、学生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读一读。 2、简单谈谈对句子和人物的感受。 3、读了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你知道袁隆平被誉为“当代神农氏”的原因是什么吗?找出具体说明的句子来。

当代神农氏导学案

《当代神农氏》 班级:姓名:家长评价签字: 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七单元:科学的精神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词语,特别是理解和积累四字词语。 2.朗读课文,通过重点句段体会人物精神品质。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人物心情。 3.学习课文首尾呼应、倒叙等写作方法。 4.积极参与,深入探究,大胆展示。 使用说明和学法指导: 1.布置学生课前自读,运用工具书,识字解词,疏通课文,完成预习案,对课文内容有初步感悟,提出疑问,课上探讨解决。 2.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紧扣探究点,抓重点句段,勾画、批注,对学、群学,交流——补充——完善,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把各自的阅读感受展示出来,与大家分享。(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提前思考探究,在课本上勾画批注。) 3.在学生充分交流展示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升华,进而引导学生拓展延伸,发散思维。 教材助读: 关于“袁隆平” 袁隆平,1930年9月1日生于(今北京),汉族,江西省人。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任教。1964年开始杂交水稻研究,1971年调入湖南省农业科学院,1978年晋升为研究员,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杂交水稻育种专家,。现任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主任暨主任、湖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客座教授、名誉院长、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世界华人健康饮食协会荣誉、湖南省科协副主席和湖南省政协副主席。2006年4月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被誉为“”。袁隆平的籼型杂交水稻研究获我国迄今唯一

特等发明奖;湖南省委、省政府授予袁隆平“功勋科学家”称号; 我国发现的国际编号为8117的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他先后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等8项国际奖励。2001年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 “神农氏”的传说 神农氏,神农就是炎帝神农氏,别名:。炎帝是中华民族“三始祖”之一。传说他发明农具,以木制耒,教民稼穑饲养、制陶纺织及使用火。他不仅发明了农耕技术,还发明了医术,制定了历法,开创九井相连的水利灌溉技术等。因功绩显赫,以火得王,故为,世号神农,曾建都曲阜,并被后世尊为之神。他是继以后,又一个对贡献颇多的传奇人物。 课前预习(顺利过关,不出错): 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 耒耜 ..( ) ..( ) 肆虐 ..( ) 孕.育( ) 馥郁 灼.人( ) 丰硕.()晨曦.()称.颂() 岌岌 ..()..可危()忧心忡忡 ..()心急如焚.()坛坛钵钵 万籁.俱寂()辗转 ..() ..反侧()劫.后余生()阴雨霏霏 2.解释下列词语。 笼罩: 肆虐: 孕育: 萌发: 馥郁: 晨曦: 岌岌可危: 忧心忡忡: 心急如焚: 沁人心脾: 万籁俱寂: 辗转反侧: 劫后余生: 喜出望外:

当代神农氏

六下七单元 《当代神农氏》教案 一、导课 1.同学们好:我们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远古时代,我们国家的农业就已经处于领先地位,出现了一位神农氏,他就是炎帝,你们知道炎帝吗?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他吧!(出示炎帝图片和资料:神农氏是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远古人民过着采集和渔猎的生活,他发明制作木耒、木耜,教会人民农业生产。反映中国原始时代由采集渔猎向农耕生产进步的情况。又传说他遍尝百草,发现药材,教会人民医治疾病。)老师还收集了一段视频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炎帝视频) 2.通过视频,我们一起了解了古代神农氏——炎帝,同学们,在当代也有一位称作神农氏的人,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出示问题:同学们知道当代神农氏指的是谁吗?)对,他就是袁隆平。(出示袁隆平图片和资料:袁隆平 (1930.9.1 -)。籍贯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生于北京。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创始人,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当今中国最著名的科学家”、“当代神农”、“米神”等。先后获得“国家特等发明奖”、“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多项国内奖项和联合国“科学奖”、“沃尔夫奖”、“世界粮食奖”等11项国际大奖。) 过渡语:袁隆平是研究水稻方面的专家,为世界做出了贡献,获得了10多项国际大奖,被誉为——“当代神农氏” 让我们再来通过观看一段视频更深的了解袁隆平。(袁隆平视频)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当代神农氏,走近袁隆平。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请同学们打开书第91页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每一句话。同学们读得很认真,看来大家都认真预习课文了,在预习时哪个字是通过查字典认识的?让我们来听听这位同学认识了哪个字?(出示农具图片)(学生录音) 2.同学们真会学习,通过查字典认识了比较难的两个字,那么这些词你们能读好吗?先跟着老师读一遍吧。(老师领读)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吧。下面我们请这几位同学来读一读。(出示词语图片:肆虐、骤增、笼罩、丰硕、决计、岌岌可危、晨曦初露、辗转反侧、大海捞针、赖以生存、百劫千难、沁人心脾、万籁俱寂、无影无踪、阴雨霏霏、劫后余生、小心翼翼)(学生读词语录音) 同学们读得真不错,词语会读了,那么词语的意思你们知道吗?让我们来听听这几位同学是怎么理解的? (1、晨曦:晨就是早晨的意思;曦是光芒。晨曦就是早晨的光芒。 2、丰硕:丰富,丰盛。果实又多又大。 3、岌岌可危:岌岌:山高陡峭,就要倒下的样子。形容非常危险,快要倾覆或灭亡。 4、沁人心脾:沁:渗入。吸入了清新空气或喝了清凉的饮料,像渗入内脏一样感到舒畅。形容感人至深。也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新爽朗的感觉。 5、万籁俱寂:万籁:自然界万物发出的各种声音。俱:都;全。寂:静。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寂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