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分类学(最新完整版)

生物分类学(最新完整版)
生物分类学(最新完整版)

生物分类学

要想弄清楚生物的分类,首先要理解几个基本的名词:

1.原核细胞、原核生物:

原核细胞(prokaryotic cell)没有核膜,遗传物质集中在一没有明确界限的低电子密度区,

故只有原核或称为拟核。DNA为裸露的环状分子,通常没有结合蛋白,环的直径约为 2.5nm,周长约几十纳米。细胞结构含有:荚膜(capsule),细胞壁(murein cell wall),细胞膜(cell surface membrane),脱氧核糖核酸分子(circular DNA), 中膜体(mesosome)或间体, thykoloid, 核糖体(ribosome),鞭毛(flagellum)等,没有叶绿体(chloroplast)、线粒体(mitochondrion)等细胞器(organelles)。没有恒定的内膜系统,核糖体为70S型,不进行有丝分裂(mitosis)和减数分裂(meiosis)、无丝分裂,脱氧核糖核酸(DNA)复制后,细胞随即分裂为二。不发生原生质流动,观察不到变形虫

样运动。

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prokaryote),均为单细胞生物,原核生物主要包括细菌、

放线菌(Actinomycete)、支原体(mycoplasma)、衣原体(chlamydia)、立克次体(Rickettsia)和植物中的蓝藻门(Cyanophyta),是现存生物中最简单的一群,以分裂生殖繁殖后代。原核生物曾是

地球上唯一的生命形式,它们独占地球长达20亿年以上。如今它们还是很兴盛,而且在营养盐的

蓝藻细胞结构图

2.真核细胞、真核生物:

真核细胞(eukaryotic cell)指含有真核(被核膜包围的核)的细胞。其染色体数在一个以上,

能进行有丝分裂,还能进行原生质流动和变形运动。在真核细胞的核中,DNA与组蛋白等蛋白质共同组成染色体结构,在核内可看到核仁。在细胞质内膜系统很发达,存在着内质网、高尔基体、

线粒体和溶酶体等细胞器,分别行使特异的功能。而光合作用和氧化磷酸化作用则分别由叶绿体和

线粒体进行。

植物细胞模式图

动物细胞模式图

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为真核生物(eukaryote)。包括原生生物、真菌、植物和动物。

3.非细胞生物:没有细胞结构的一类生物,包括病毒(virus)、类病毒(viroid)、朊病毒(prion)、拟病毒(virusoid)等。

生物分类

生物分类学是研究生物分类的方法和原理的生物学分支。分类就是遵循分类学原理和方法,

对生物的各种类群进行命名和等级划分.瑞典生物学家林奈将生物命名后,而后的生物学家才用域(Domain)、界( Kingdom)、门( Phylum)、纲(Class)、目(Order)、科( Family)、属( Genus)、种(Species)加以分类。种(物种)是基本单元。

随着研究的进展,分类层次不断增加,单元上下可以附加次生单元,如亚门(Subphylum)、总纲(超纲)、亚纲(Subclass)、次纲、总目(Superoder、超目)、亚目(Suborder)、次目、总科(Superfamily 超科)、亚科(Subfamily)等等。此外,还可增设新的单元,如股、群、族、亚属(Subgenus)、组等等,其中最常设的是族,介于亚科和属之间。

总界(域)、界、门、亚门、总纲、纲、亚纲、总目、目、亚目、次目、总科、科、亚科、族、

属、亚属、种、亚种。

例如,现代人类中的一个黄色人种,就是可以分为:真核生物域→动物界→脊索动物亚门→脊椎动物总纲(超纲)→哺乳纲→兽亚纲→真兽次亚纲→灵长总目(超目)→真灵长半目→直鼻猴亚目→人猿次目→狭鼻下目→真狭鼻小目→人超科(总科)→人科→人亚科→人族→人属→人亚属→智人种→现代人种→黄色人种(蒙丁利亚人种)。

三域系统

三域系统是由卡尔·沃斯(Carl Woese)在1977年提出的生物分类﹐根据细胞墙结构和化学性

质、细胞膜结构、新陈代谢功能的差异,将原核生物分成了两大类﹐起初称为真细菌(Eubacteria)和古细菌(Archaebacteria)。Woese依据16S rRNA序列上的差别﹐认为这两组生物和真核生物从一

个具有原始遗传机制的共同祖先分别进化而来﹐因此将三者各划为一类﹐作为比界高的分类系

统,称作“域”(Domain)或者“总界”(Superkingdom)。1990年,Carl Woese为了避免把古细菌也看

作是细菌的一类,又把三域目前这三域改称为细菌(Bacteria)﹑古生菌(Archaea)和真核生物(Eukarya)。

在细胞结构和代谢上,古菌在很多方面接近其它原核生物。然而在基因转录这两个分子生物

使用真核的启动和延伸因子,且转译过程需要真核生物中的TATA框结合蛋白和TFIIB。

古菌还具有一些其它特徵。与大多数细菌不同,它们只有一层细胞膜而缺少肽聚糖细胞壁。

而且,绝大多数细菌和真核生物的细胞膜中的脂类主要由甘油酯组成,而古菌的膜脂由甘油醚构

成。这些区别也许是对超高温环境的适应。古菌鞭毛的成分和形成过程也与细菌不同。

与真细菌主要区别:

1、形态学上,古细菌有扁平直角几何形状的细胞,而在真细菌中从未见过。

2、中间代谢上,古细菌有独特的辅酶。如产甲烷菌含有F420,F430和COM及B因数。

3、有无内含子(introns)上,许多古细菌有内含子。

4、膜结构和成分上,古细菌膜含醚而不是酯,其中甘油以醚键连接长链碳氢化合物异戊二

烯,而不是以酯键同脂肪酸相连。

5、呼吸类型上,严格厌氧是古细菌的主要呼吸类型。

6、代谢多样性上,古细菌单纯,不似真细菌那样多样性。

7、在分子可塑性(molecular plasticity)上,古细菌比真细菌有较多的变化。

8、在进化速率上,古细菌比真细菌缓慢,保留了较原始的特性

两界系统

三界系统

四界系统

五界系统

六界系统

1.原核生物界Kingdom Monera:

蓝藻门、原绿藻门、立克次氏体、支原体和衣原体等。

蓝藻门和原绿藻门为绿色自养生物,细菌门中也有少数光能或化能自养细菌。但绝大多数

细菌和其他各类均为异养,腐生或寄生。

立克次氏体,是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一类很小的专性细胞内的寄生物,球状或杆状。

支原体也称类菌质体,是介于立克次氏体和细菌之间的营独立生活的微生物。它没有细胞

壁,柔软,形态多变,呈球状或长短不一的丝状及分枝状。

衣原体,是一类专性寄生物。

2.原生生物界Kingdom Protista:

原生生物(protist / protoctists)是最简单的真核生物,大部分都是单细胞生物,亦有部份是多细

胞的,但不具组织分化。这个界别是真核生物中最低等的。它们的细胞内具有细胞核和有膜的细胞器。

全部生活在水中,没有角质。比原核生物更大、更复杂。有些原生生物可以利用光合作用制造食物,原

生生物界至少包含5万种的生物。可分为三大类,藻类(如矽藻diatom等)、原生动物类(如变形虫amoeba、纤毛虫ciliate等)、原生菌类(如黏菌slime molds、水霉water molds等)。

其中,原生菌类的外表特征与真菌界的成员相似,且皆为异营,储藏肝醣,细胞壁含纤维素与几

丁质(chitin),因此有些分类学家仍将它们归在真菌界。但他们与菌物界的成员的关系并不密切,如他们

有游走细胞(swiwming cells),具鞭毛;或行变形虫运动,而与菌类不同;黏菌有吞噬作用,吞入固体食

物,而菌类则分泌酵素,将食物分解而行吸收。此外,有些水霉会储藏一种碳水化合物一mycolaminarin,此物质很像褐藻中的储藏物质,但与菌类、植物、动物者不同。所以,原生菌类在传统上被视为菌类,

但经由以上特征,他们较适合归在原生生物界。

黏菌又分为原生质体黏菌(plasmodial slime molds) 和细胞性黏菌(cellular slime molds)。

水霉又分为单鞭毛可动细胞(uniflagellate motile cells)和双鞭毛可动细胞(biflagellate motile cells) 原生动物门Phylum Protozoa

鞭毛虫纲Class Mastigophora

肉足虫纲Class Sarcodina

纤毛虫纲Class Ciliophora

孢子虫纲Class Sporozoa

裸藻植物门Phylum Euglenophyta

金褐藻植物门Phylum Chrysophyta

甲藻植物门Phylum Pyrrophyta

等等

3.植物界Kingdom Plantae:

现存于地球上的植物,估计约为50余万种。

(注:此处本应划分到原生生物界的藻类和原生动物类因早期藻类是植物的祖先,早期的原生动物

是动物的祖先,所以人们对生物进行分类时,常把藻类归于植物界,把原生动物归于动物界。而原核生

物界的细菌由于其也具有细胞壁而置于广义的植物界。)

1.藻类植物(Algae)

裸藻门Euglenophyta

裸藻纲(Euglenophyceae)

裸藻目(Euglenales)

柄裸藻目(Colaciales)

绿藻门Chlorophyta

绿藻纲(Chlorophyceae)

团藻目(Volvocales)

四胞藻目(Tetrasporales)

色球藻目(Chlorococcales)

丝藻目(Ulotrichales)

石莼目(Ulvales)

溪菜目(Prasiolales)

鞘藻目(Oedogoniales)

刚毛藻目(Cladophrales)

管藻目(Siphonales)

管枝藻目(Siphonocladales)

绒枝藻目(Dasycladales)

双星藻目(Zygnematales)

轮藻门Charophyta

轮藻纲(Charophyceae)

轮藻目

金藻门Chrysophyta

金藻纲(Chrysophyceae)

金胞藻目(Chrysomonadales)

根金藻目(Rhizochrysidales)

金囊藻目(Chrysocapsales)

金球藻目(Chrysosphaerales)

金枝藻目(Phaeothamniales)

甲藻门Pyrrophyta 藻类

纵裂甲藻纲(Desmophyceae)

原甲藻目(Prorocentrales)

横裂甲藻纲(Dinophyceae)

多甲藻目(Peridi-niales)

变形甲藻目(Dinamoebidiales)

胶甲藻目(Gloeodiniales)

球甲藻目(Dinococcales)

丝甲藻目(Dinotrichales)

褐藻门Phaeophyta (spore plant)植物

等世代纲

不等世代纲

无孢子纲

红藻门Rhodophyta 隐花植物低等植物

红藻纲

紫菜亚纲

真红藻亚纲

蓝藻门Cyanophyta (孢子植物)(无胚植物)蓝藻纲(Cyanophyceae)

色球藻目(Chroococcales)

管胞藻目(Chamaesiphonales)

颤藻目(Osillatoriales)

黄藻门(Xanthophyta)(Chromophyta)

黄藻纲(Xanthophyceae)

异鞭藻目(Heterochloridales)

根黄藻目(Rhizochloridales)

异囊藻目(Heteroglocales)

柄球藻目(Mischococcales)

气球藻目(Botrydiales)

硅藻门(Bacillariophyta)

中心硅藻纲

圆筛藻目

根管藻目

盒形藻目

羽纹硅藻纲

无壳藻目

单壳藻目

短壳藻目

双壳藻目

管壳藻目

2.细菌门Bacteriophyta 由于其也具有细胞壁而置于广义的植物界。3.粘菌门Myxomycophyta

4.真菌门Eumycophyta

5.地衣植物

地衣门Lichens

子囊衣纲(Ascolichens)

担子衣纲(Basidiolichens)

半知衣纲(Deuterolichens)

6.苔藓植物

苔藓植物门(Bryophyta)

苔纲(Hepaticae)

藻苔目

地钱目

美苔目

囊果苔目

叶苔目

藓纲(Musci)

泥炭藓亚纲(Sphagnidae)

黑藓亚纲(Asdreaeidae)

真藓亚纲(Bryidae)

角苔纲(Anthocerotae)

7.蕨类植物

蕨类植物门Pteridophyta (seed plant)颈卵器植物高等植物石松亚门(Lycophytina)

石松纲Lycopsida

水韭亚门(Isoephytina)

水韭纲Isoetinae

水韭目Isoetales

水韭科Isoetaceae

水韭属Isoetes spp.

楔叶蕨亚门(Sphenophytina)

楔叶蕨纲(Sphenopsida)

木贼目(Equisetales)

木贼科(Equisetaceae)

裸蕨亚门(Psilophytina)

裸蕨纲Psilopsida

松叶蕨目Psilotales

松叶蕨科Psilotaceae

真蕨亚门(Filicophytina)

厚囊蕨纲(Eusporangiopsida)

原始薄囊蕨纲(Protolyptosporangiopsida)

薄囊蕨纲(Leptosporangiopsida)

8.裸子植物门Gymnospermae 显花植物维管植物有胚植物

银杏纲(Ginkgopsida)

银杏目Ginkgoales

银杏科Ginkgoaceae

银杏属Ginkgo

银杏Ginkgo biloba

松柏纲(Coniferopsida)

科达目(已绝种)

伏脂杉目(已绝种)

松柏目(Coniferales)

苏铁纲(Gycadopsida)

种子蕨目(Pteridospermae)(已绝种)

开通目(Caytoniales)(已绝种)

本内苏铁目(Bennettitales)(已绝种)

苏铁目(Cycabales)

买麻藤纲(Gnetopsida)

买麻藤目(Gnetales)

麻黄目(Ephedrales)

百岁兰目(Welwitschiales)

红豆杉纲(Taxopsida)

红豆杉目Taxales

9.被子植物门(木兰门)Angiospermae或Magnoliophyta或flowering plants 单子叶植物纲(百合纲) Liliopsida

百合亚纲Liliidae

百合目Liliales

百合科Liliaceae

蒜属:蒜,洋葱,韭菜

风信子科Hyacinthaceae

风信子属Hyacinthus :风信子Hyacinth

田葱科Philydraceae

龙舌兰科Agavaceae

鸢尾科Iridaceae

百部科Stemonaceae

菝葜科Smilacaceae

薯蓣科Dioscoreaceae

蒟蒻薯科Taccaceae

兰目Orchidales

兰科Orchidaceae

泽泻亚纲Alismatidae

泽泻目Alismatales

水鳖目Hydrocharitales

茨藻目Najadales

霉草目Triuridales

槟榔亚纲Arecidae

槟榔目Arecales

环花草目Cyclanthales

露兜树目Pandanales

天南星目Arales

天南星科Araceae

浮萍科Lemnaceae

鸭跖草亚纲Commelinidae

鸭跖草目Commelinales

谷精草目Eriocaulales

帚灯草目Restionales

灯心草目Juncales

莎草目Cyperales

禾本科Poaceae

竹Bamboo

莎草科Cyperaceae

香蒲目Typhales

姜亚纲Zingiberidae

姜目Zingiberales

美人蕉科Cannaceae

闭鞘姜科Costaceae

赫蕉科Heliconiaceae,蝎尾蕉科。

兰花蕉科Lowiaceae

竹芋科Marantaceae

芭蕉科Musaceae

鹤望兰科Strelitziaceae,旅人蕉科。

姜科Zingiberaceae

凤梨目Bromeliales

双子叶植物纲(木兰纲) Magnoliopsida

木兰亚纲Magnoliidae

木兰目Magnoliales

樟目Laurales

胡椒目Piperales

睡莲目Nymphaeales

马兜铃目Aristolochiales

八角茴香目Illiciales

毛茛目Ranunculales

毛茛科Ranunculaceae

毛茛属Ranuculus

芍药属-- 芍药-牡丹

罂粟目Papaverales

萝卜属

金缕梅亚纲Hamamelidae

金缕梅目Hamamelidales

悬铃木科Platanaceae

悬铃木属--英桐- 美桐- 法桐

杜仲目Eucommiales

荨麻目Urticales

榆科Ulmaceae

朴属--白榆-榔榆

榆属--黑弹树

桑科Moraceae

桑属--桑树

构树属--构树

柘树属--柘树

胡桃目Juglandales

胡桃科Juglandaceae

核桃属--核桃

枫杨属--枫杨

山毛榉目Fagales

桦科Betulaceae

石竹亚纲Caryophyllidae

石竹目Caryophyllales

仙人掌科Cactaceae

马齿苋科Portulacaceae

蓼目Polygonales

五桠果亚纲Dilleniidae

五桠果目Dillaniales

芍药科Paeoniaceae

山茶目Theales

猕猴桃科Actinidiaceae

猕猴桃属--猕猴桃

锦葵目Malvales

锦葵科Malvaceae

木槿属Hibiscus

梧桐科Sterculiaceae

椴树科Tiliaceae

猪笼草目Napenthales

堇菜目Violales

葫芦科Cucurbitaceae

西番莲科Passifloraceae

柽柳科Tamaricaceae

杨柳目Salicales

杨柳科Salicaceae

杨属- 毛白杨- 加杨- 青杨- 大官杨

柳属--旱柳- 垂柳- 杞柳

杜鹃花目Ericales

柿科Ebenaceae

柿树属--柿树- 软枣

蔷薇亚纲Rosidae

蔷薇目Rosales

蔷薇科Rosaceae

梨属--白梨

苹果属--苹果,海棠

山楂属--山楂

樱属--杏- 桃

蔷薇属--月季-玫瑰-蔷薇

豆目Fabales

含羞草科Mimosaceae

合欢属--合欢

苏木科Caesalpinaceae

皂英属

皂英

蝶形花科Fabaceae

槐属--国槐

紫穗槐属--紫穗槐

刺槐属--刺槐

紫藤属--紫藤

桃金娘目Myrtales

石榴科Punicaceae

石榴属--石榴

使君子科Combretaceae

红树目Rhizophorales

山茱萸目Cornales

珙桐科Nyssaceae

珙桐属--珙桐

檀香目Santalales

卫矛目Celastrales

冬青科Aquifoliaceae

大戟目Euphorbiales

黄杨科Buxaceae

黄杨属--雀舌黄杨- 锦熟黄杨

鼠李目Rhamnales

鼠李科Rhamnaceae

鼠李属--长叶冻绿- 园叶鼠李- 薄叶鼠李- 冻绿

匀儿茶属--多花勾儿茶- 牯岭勾儿茶

枳属--枳- 毛枳

枣属--枣树

铜钱树属--铜钱树

猫乳属--猫乳

雀梅藤属--钩状雀梅藤

雀梅藤属--雀梅藤

葡萄科Vitaceae

蛇葡萄属--闪光蛇葡萄- 蛇葡萄- 小叶蛇葡萄

爬山虎属--爬山虎- 粉叶爬山虎- 三叶爬山虎

乌蔹莓属--乌蔹莓- 大叶乌蔹莓

亚麻目Linales

古柯科Erythroxylaceae

无患子目Sapindales

苦木科Simaroubaceae

臭椿属--臭椿

楝科Meliaceae

楝属--苦楝

香椿属--香椿

橄榄科Burseraceae Aceraceae

芸香科Rutaceae

柑橘属

牻牛儿苗目Geraniales

凤仙花科Balsaminaceae

伞形目Apiales

山龙眼目Proteales

胡颓子科Elaeagnaceae

胡颓子属--铜色叶胡颓子木半夏- 胡颓子- 牛奶子虎儿草目

茶藨子科

醋栗属

菊亚纲Asteridae

龙胆目Gentianales

茄目Solanales

车前目Plantaginales

玄参目Scrophulariales

木犀科Oleaceae

白蜡属--白蜡

茉莉属--茉莉、迎春花

连翘属--连翘

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

泡桐属--楸叶桐- 兰考桐

紫葳科Bignoniaceae

梓树属--楸树- 梓树

桔梗目Campanulales

茜草目Rubiales

菊目Asterales

4.动物界Kingdom Animalia:42门70余纲约350目,150 多万种

1.原生动物门:全都是单细胞动物,是最原始的动物,其中我们熟悉的有眼虫、草履虫。种类约有30000种。

肉鞭动物亚门(Sarcomastigophora)

鞭毛总纲(Mastigophora)

植鞭毛纲(Phytomastigophorea)

隐滴虫目(Cryptomonadida)

腰鞭目(Dinoflagellida)

眼虫目(Euglenida)

金滴虫目(Chrysomonadida)

异鞭目(Heterochlorida)

绿滴虫目(Chloromonadida)

定鞭目(Prymnesiida)

团藻虫目(Volvocida)

溪滴虫目(Prasinomonadida)

硅鞭目(Silicoflagellida)

动鞭毛纲(Zoomastigophorea)

颌鞭目(Choanoflagellida)

动体目(Kinetoplastida)

原滴虫目(Proteromonadida)

曲滴虫目(Retortamonadida)

双滴虫目(Diplomonadida)

锐滴虫目(Oxymonadida)

毛滴虫目(Trichomonadida)

超鞭目(Hypermastigida)

蛙片总纲(Opalinata)

蛙片纲(Opalinatea)

蛙片目(Opalinida)

根足纲(Rhizopodea)

叶足亚纲(Lobosia)

裸变总目(Gymnamoebidea)

变形目(Amoebida)

裂芡目(Schizopyrenida)

泥生目(Pelobiontida)

壳叶总目(Testacealobosidea)

表壳目(Arcellinida)

毛片目(Trichosida)

微胶丝亚纲(Acarpomyxia)

细胶丝目(Leptomyxida)

坚胶丝目(Stereomyxida) 混胶丝亚纲(Acrasia)

混胶丝目(Acrasida) 真胶丝亚纲(Eumycetozoia)

原星总目(Protosteliidea)

原星目(Protosteliida)

网星总目(Dictyosteliidea)

网星目(Dictyosteliida)

胶胚总目(Myxogastridea)

棘柱目(Echinosteliida)

无丝目(Liceida)

有丝目(Trichüd a)

有钙目(Stemonitida)

无钙目(Physarida)

原质亚纲(Plasmodiophoria)

原质目(Plasmodiophorida) 丝足亚纲(Filosia)

无壳目(Aconchulinida)

网足目(Gromiida)

粒网亚纲(Granuloreticulosia)

无室目(Athalamida)

单室目(Monothalamida)

有孔虫目(Foraminiferida) 丸壳亚纲(Xenophyophoria)

无线目(Psamminida)

有线目(Stannomida)

辐足纲(Actinopodea)

等辐骨亚纲(Acantharia)

全射棘目(Holacanthida)

粘合棘目(Symphyacanthida)

松棘目(Chaunacanthida)

节棘目(Arthracanthida)

辐射目(Actineliida)

多囊亚纲(Polycystinia)

泡沫目(Spumellarida)

稀孔亚纲(Phaeodaria)

暗囊目(Phaeocystida)

暗球目(Phaeosphaerida)

暗瓮目(Phaeocalpida)

暗尺目(Phaeogromida)

暗贝目(Phaeoconchida)

暗树目(Phaeodendrida)

太阳亚纲(Heliozoia)

结球目(Desmothoracida)

太阳虫目(Actinophryida)

列足目(Taxopodida)

中阳目(Centrohelida)

盘蜷动物亚门(Labyrinthomorpha)

盘蜷纲(Labyrinthulea)

盘蜷目(Labyrinthulida)

顶复动物亚门(Apicomplexa)

拍琴纲(Perkinsea)

拍琴目(Perkinsida)

孢子纲(Sporozoea)

簇虫亚纲(Gregarinia)

原簇虫目(Archigregarinida)

真簇虫目(Eugregarinida)

新簇虫目(Neogregarinida)

球虫亚纲(Coccidia)

拟球虫目(Agamococcidiida)

原球虫目(Protococcidiida)

真球虫目(Eucoccidiida)

焦虫亚纲(Piroplasmia)

焦虫目(Piroplasmida)

微孢子虫亚门(Microspora)

二型孢子纲(Rudimicrosporea)

异型目(Metchnikovellida)

微孢子纲(Microsporea)

小孢子目(Minisporida)

微孢子目(Microsporida)

囊孢子虫亚门(Ascetospora)

星孢子纲(Stellatosporea)

内生孢子目(Occlusosporida)

孔盖孢子目(Balanosporida)

无孔纲(Paramyxea)

无孔目(Paramyxida)

粘体动物亚门(Myxozoa)

粘孢子虫纲(Myxosporea)

双壳目(Bivalvulida)

多壳目(Multivalvulida)

放射孢子纲(Actinosporea)

放射孢子目(Actinomyxida)

纤毛亚门(Ciliophora)

动基片纲(Kinetofragminophorea)

裸口亚纲(Gymnostomatia)

前口目(Prostomatida)

侧口目(Pleurostomatida)

裸口亚纲中位置未定的两个目:

原纤目(Primociliatida)

核残迹目(Karyorelictida)

前庭亚纲(Vestibuliferia)

毛口目(Trichostomatida)

内毛目(Entodiniomorphida)

肾形目(Colpodida)

下口亚纲(Hypostomatia)

蓝口总目(Nassulidea)

合膜目(Synhymeniida)

蓝口目(Nassulida)

叶咽总目(Phyllopharyngidea)

管口目(Cyrtophorida)

漏斗目(Chonotrichida)

吻毛总目(Rhynchodea)

吻毛目(Rhynchodida)

后口总目(Apostomatidea)

后口目(Apostomatida)

吸管亚纲(Suctoria)

吸管目(Suctorida)

寡膜纲(Oligohymenophorea)

膜口亚纲(Hymenostomatia)

膜口目(Hymenostomatida)

盾纤目(Scuticociliatida)

无口目(Astomatida)

缘毛亚纲(Peritrichia)

缘毛目(Peritrichida)

多膜纲(Polymenophorea)

旋毛亚纲(Spirotrichia)

异毛目(Heterotrichida)

齿口目(Odontostomatida)

寡毛目(Oligotrichida)

下毛目(Hypotrichida)

2.菱形虫门:又称二胚虫门(Dicyemida)结构简单的内寄生动物,有记录的种类不多,菱形虫门的分类被受质疑。传统上,二胚虫目与直泳虫门一同分类在中生动物门中。不过,分子种系发生学显

示二胚虫门应该较为接近扁形动物门

3.直泳虫门:与菱形虫类似的动物

4.多孔动物门:又称海绵动物门。海绵是原始的多细胞动物。依据骨骼成分及水沟系类型,可

分为以下:

普通海绵纲(Demospongea)

钙质海绵纲(Calcispongea)

硬海绵纲(Sclerospongea)

5.扁盘动物门:到目前为止,此门被丝盘虫一种动物独占

6.古杯动物门:顾名思义,“古”意思是此类动物已灭绝了,“杯”就是说它们长得像杯子

7.腔肠动物门:这里有水螅、水母、海葵和珊瑚,很熟悉吧,不多说了

8.栉水母动物门:也有人把这个门归入腔肠动物门,作为栉水母纲,分2纲7目

触手纲(Tentaculata)

球水母目(Cydippida)

扁栉水母目(Platyctenida)

美光水母目(Ganeshida)

海萼水母目(Thalassocalycida)

兜水母目(Lobata)

带水母目(Cestida)

无触手纲(Nuda)

瓜水母目(Beroida)

9.扁形动物门:有涡虫、吸虫、绦虫等我们常听说的寄生虫

10.螠虫动物门:海洋底栖动物,身体呈柱形或长囊形,已知150多种

11.舌形动物门:全都是“吸血不眨眼”的寄生虫,分类地位尚难确定,又称五口动物门,介于环

节动物和节肢动物之间的寄生类动物

12.微颚动物门:在1994年新发现的一类动物,人类对它们所知甚少,目前只有一种动物Limnognathia maerski,由丹麦科学家在格陵兰北部的迪斯科岛地区的泉水里首次发现。它被归入

扁形动物超门。

13.纽形动物门:比扁形动物略高等的类似动物,大约有700多种

无刺纲(Anopla)

古纽目(Paleonemertea):例如管居纽虫

异纽目(Heteronemertea):如脑纹纽虫(Cerebratulus)及线纽虫(Lineus)。

有刺纲(Enopla)

针纽目(Hoplonemertea):如端纽虫(Amphiporus)、小体纽虫、陆生纽虫(Geonemertes)等

蛭纽目(Bdellonemertea):只有一个属

蛭纽虫属(Malacobdella):有4个种

14.颚胃动物门:颚口动物门,体形很小,生活在浅海的细沙中,人们了解得不多,目前已记录

了18个属,大约有100种,可能是介于扁形动物与假体腔的腹毛动物及轮形动物之间的一类,与两者均

有某种亲缘关系

15.线虫动物门:一个庞大的家族,线虫类是假体腔动物中最大的一门,已记录的种约有15000种,包含有很多人肚子里长过的——蛔虫,分为2个纲、20目

无尾感器纲(Aphasmida)或有腺纲(Adenophorea)身体尾端无尾感器,有尾腺,排泄器

官腺状,由单细胞或多细胞腺体组成,海水、淡水、土壤及动植物体内均有分布,海产线虫仅限于本纲。

尾感器纲(Phasmida)或胞管肾纲(Secernentea)身体尾端具一对尾感器,无尾腺,化感

器不发达,排泄器官为胞管状,位于身体两侧上皮索内。咽腺通常3个,绝大多数为陆生,偶然在淡水

中发现,无海产种,分为3个亚纲。

16.腹毛动物门:身体腹面长有纤毛的一类动物,为水生小型的假体腔动物

17.轮虫动物门:低等三胚层假体腔动物,约有2000种,与原生动物类似,分3纲

尾盘纲(Seisona)

双巢纲(Digononta)

单巢纲(Monogononta)

(Eurotatoria)。

18.线形动物门:与线虫动物类似的一类动物

19.鳃曳动物门:生活在靠近两极的冷水中的海洋底栖动物,有记载的种类极少

20.动吻动物门:和鳃曳动物类似,为体长不到1毫米的海产小型、底栖的假体腔动物;身体多

刺,体表分节,故又名刺节动物门,迄今已知约有100余种,根据颈板、背板、腹板、胴刺和粘管的数

目和位置,本类动物分为2个目:圆动吻虫目(Cyclorhagida)和平动吻虫目(Homalorhagida),6 个科:刺节虫科(Echinoderidae)、环动吻虫科(Centroderidae)、神动吻虫科(Semnoderidae)、凯动吻虫科(Cateriidae)、坚动吻虫科(Pycnophyidae) 和新环动吻虫科(Neocen-trophyidae)

21.棘头虫动物门:身体前端有吻的一类动物,大约只有500种,棘头动物门分为3个目:原棘头虫目(Archiacanthocephala):例如巨吻棘头虫、念珠棘头虫(Moniliformis)等

古棘头虫目(Palaeacanthocephala):例如鱼棘头虫(Echinorhynchus)、鳞棘头虫(Leptorhynchus)等

始棘头虫目(Eocanthocephala):如新棘头虫(Neoechinorhynchus)

22.铠甲动物门:1983年才发现的一个新门,目前没有准确分类

23.内肛动物门:苔藓状的小动物,低等三胚层假体腔动物,无坚硬的外骨骼。世界约有3科13属70种左右

斜体节虫科(Loxosomatidae):如斜体节虫

海花柄科(Pedicellinidae):如Barentsia

节虫科(Urnatellidae):如节虫

24.环节动物门:蚯蚓、蚂蟥、沙蚕……都是身体呈环节状

25.环口动物门:最近新发现的一类动物

26.星虫动物门:与前面说的螠虫动物相似,约200余种,全部海生,广泛分布于三大洋中,2纲4目6科17属

革囊星虫纲(Phascolosomida)

盾管星虫目(Aspidosiphoniformes)

盾管星虫科(Aspidosiphonidae)

石管星虫属(Lithacrosiphon)*

盾管星虫属(Aspidosiphon)*

襟管星虫属(Cloeosiphon)*

革囊星虫目(Phascolosomaformes)

革囊星虫科(Phascolosomatidae)

反体星虫属(Antillesoma)*

革囊星虫属(Phascolosoma)*

梨体星虫属(Apionsoma)

方格星虫纲(Sipunculida)

戈芬星虫目(Golfingiaformes)

戈芬星虫科(Golfingiidae)

戈芬星虫属(Golfingia)*

云体星虫属(Nephasoma)

缨心星虫属(Thysanocardia)*

倭革囊星虫科(Phascolionidae)

倭革囊星虫属(Phascolion)*

瘤体星虫属(Onchnesoma)*

枝触星虫科(Themistidae)

枝触星虫属(Themiste)*

方格星虫目(Sipunculiformes)

生物学分类门科整理

一 简介界门纲目科属种的分类来历:近代分类学诞生于18世纪,它的奠基人是瑞典植物学者林奈。林奈为分类学解决了两个关键问题:第一是建立了双名制,每一物种都给以一个学名,由两个拉丁化名词所组成,第一个代表属名,第二个代表种名。第二是确立了阶元系统,林奈把自然界分为植物、动物和矿物三界,在动植物界下,又设有纲、目、属、种四个级别,从而确立了分类的阶元系统。生物分类阶元从大到小:界——门——纲——目——科——属——种,详细分类为:界(K i n g d o m)门(P h y l u m) 亚门(S u b p h y l u m) 总纲(S u p e r c l a s s) 纲(C l a s s) 部(C o h o r t) 总目(S u p e r o r d e r) 目(O r d e r) 亚目(S u b o r d e r) 总科(S u p e r f a m i l y) 科(F a m i l y) 亚科(S u b f a m i l y) 族(T r i b e) 属(G e n u s) 亚属(S u b g e n u s) 种(S p e c i e s) 亚种(S u b s p e c i e s)。生物分类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各级的分类依据是:1、生物分类学是研究生物分类的方法和原理的生物学分支。分类就是遵循分类学原理和方法,对生物的各种类群进行命名和等级划分。地球上现生的物种以百万计,千变万化,各不相同,如果不予分类,不立系统,便无从认识,难以研究利用。分类的对象是形形色色的种类,都是进化的产物。因而从理论意义上说,分类学是生物进化的历史总结。分类学是综合性学科。生物学的各个分支,从古老的形态学到现代分子生物学的新成就,都可吸取为分类依据。分类学亦有其自己的分支学科,如以染色体为依据的细胞分类学,以血清反应为依据的血清分类学,以化学成分为依据的化学分类学,等等。动物、植物和细菌,作为三门分类学,各有其特点;病毒分类则尚未正式采用双名制和阶元系统。生物分类学的历史人类在很早以前就能识别物类,给以名称。汉初的《尔雅》把动物分为虫、鱼、鸟、兽4类:虫包括大部分无脊椎动物;鱼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等低级脊椎动物及鲸和虾、蟹、贝类等,鸟是鸟类;兽是哺乳动物。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动物分类,四类名称的产生时期看来不晚于西周。这个分类,和林奈的六纲系统比较,只少了两栖和蠕虫两个纲。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采取性状对比的方法区分物类,如把热血动物归为一类,以与冷血动物相区别。他把动物按构造的完善程度依次排列,给人以自然阶梯的概念。17世纪末,英国植物学者雷曾把当时所知的植物种类,作了属和种的描述,所著《植物研究的新方法》是林奈以前的一本最全面的植物分类总结,雷还提出“杂交不育”作为区分物

生物分类学的基本内容

生物分类学的基本内容 分类系统是阶元系统,通常包括七个主要级别:种、属、科、目、纲、门、界。种(物种)是基本单元,近缘的种归合为属,近缘的属归合为科,科隶于目,目隶于纲,纲隶于门,门隶于界。 随着研究的进展,分类层次不断增加,单元上下可以附加次生单元,如总纲(超纲)、亚纲、次纲、总目(超目)、亚目、次日、总科(超科)、亚科等等。此外,还可增设新的单元,如股、群、族、组等等,其中最常设的是族,介于亚科和属之间。 列入阶元系统中的各级单元都有一个科学名称。分类工作的基本程序就是把研究对象归入一定的系统和级别,成为物类单元。所以分类和命名是分不开的。 种和属的学名后常附命名人姓氏,以标明来源,便于查找文献。变种学名亦采取三名制,分类名称要求稳定,一个属或种(包括种下单元)只能有一个学名。一个学名只能用于一个对象(或种),如果有两个或多个对象者,便是“异物同名”,必须于其中核定最早的命名对象,而其他的同名对象则另取新名。这叫做“优先律”,动物和植物分类学界各自制订了《命名法规》,所以在动物界和植物界间不存在异物同名问题。“优先律”是稳定学名的重要措施。优先律的起始日期,动物是1758年,植物是1820年,细菌则起始于1980年1月1日。 鉴定学名是取得物种有关资料的手段,即使是前所未知的新种类,只要鉴定出其分类隶属,亦可预见其一定特征。分类系统是检索系统,也是信息存取系统。许多分类著作,如基于区系调查的动植物志,记述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动植物种类情况,作为基本资料,都是为鉴定、查考服务的。 物种指一个动物或植物群,其所有成员在形态上极为相似,以至可以认为他们是一些变异很小的相同的有机体,它们中的各个成员间可以正常交配并繁育出有生殖能力的后代,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元,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元。 物种概念反映时代思潮。在林奈时代,人们相信物种是不变的,同种个体符合于同一“模式”。模式概念渊源于古希腊哲学的古老的概念,应用到整个分类系统,概念假定所有阶元系统中的各级物类单元,都各自符合于一个模式。 物种的变与不变曾经是进化论和特创论的斗争焦点,是势不两立的观点。但是,分类学的事实说明,每一物种各有自己的特征,没有两个物种完全相同;而每个物种又保持一系列祖传的特征,据之可以决定其界、门、纲目、科、属的分类地位,并反映其进化历史。 分类工作的基本内容是区分物种和归合物种,前者是种级和种下分类,后者是种上分类。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绪论 微生物分类学microbial tasonomy 研究微生物分类理论和技术方法的学科称为微生物分类学。 分类classification 分类是根据一定的原则(表型特征相似性或系统发育相关性)对微生物进行分群归类,根据相似性或相关性水平排列成系统,并对各个分类群的特征进行描述,以便查考和对未被分类的微生物进行鉴定。 命名nomenclature 命名是根据命名法规,给每一个分类群一个专有的名称。 鉴定identification 指借助于现有的微生物分类系统,通过特征测定,确定未知的、新发现的或未明确分类地位微生物所应归属分类群的过程。 分类单元taxon, 复数taxa 是指具体的分类群,如原核生物界(Procaryotae)、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等都分别代表一个分类单元。 种species 种是生物分类中基本的分类单元和分类等级。微生物的种可以看作是:具有高度特征相似性的菌株群,这个菌株群与其他类群的菌株有很明显的区别。 属g enus 是介于种(或亚种)与科之间的分类等级,也是生物分类中的基本分类单元。通常是把具有某些共同特征或密切相关的种归为一个高一级的分类单元,称之属。 .居群population 是指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总和。每一个物种早自然界中的存在,都有一定的空间结构,在其分散的、不连续的居住场所或分布区域内,形成不同的群体单元,这些群体单元就称居群。 亚种subspecies, subsp., ssp. 当某一工人种内的不同菌株存在少数明显而稳定的变异特征或遗传性状而又不足以区分成新种时,可以将这些菌株细分成两个或更多的小的分类单元称为亚种。亚种是正式分类单元中地位最低的分类等级。 变种variety 变种是亚种的同义词。在《国际细菌命名法规》(1976年修订本)发表以前,变种是种的亚等级,因“变种”一词易引起词义上的混淆,1976年后,细菌种的亚等级一律采用亚种,而不再使用变种。 新种species nova, sp. nov, nov sp. 新种是指权威性的分类、鉴定手册中从未记载过的一种新分离并鉴定过的微生物。 型type 常指亚种以下的细分。当同种或同亚种不同菌株之间的性状差异,不足以分为新的亚种时,可以细分为不同的型。 菌株strain 从自然界中分离得到的任何一种微生物的纯培养物都可以称为微生物的一个菌株;用实验方法(如通过诱变)所获得的某一菌株的变异型,也可以称为一个新的菌株,以便与原来的菌株相区别。菌株是微生物分类和研究工作中最基础的操作实体。 菌型form 曾用做菌株的同义词,现已废除,仅作若干变异型的后缀。如噬菌体变异型Phagovar、血清变异型Serovar、生物变异型Biovar、形态变异型Morphovar、致病变异型Pathovar。 菌群group 指两种微生物及介于它们之间的一些过度类型的菌种,具有某些共同性状。如大肠菌群包括大肠杆菌、产气肠杆菌及它们之间的过度类型。 俗名common name俗名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使用的普通名称。其优点是在一定的区域内通俗易懂便于记忆,但局限性是不便于国际间的交流。

生物的分类教学设计

第四节生物的分类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分析 1 、内容分析 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经过漫长的演化孕育了生命,从冰封的北极雪原到炎热的赤道,从喜马拉雅山之巅到大西洋的深层海底,地球上到处充满着生命,展示着生物世界的丰富多彩。可是至少400 万种的生物,如果不将它们加以分类,人类就无法研究它们并加以利用,所以说本节课很关键,只有采用多种手段让学生了解生物分类的依据及比较抽象的分类等级,才能为以后了解各种生物的特点打下坚定基础。 2 、教学重点 列举生物分类的依据 举例说出生物分类的等级 3、教学难点:描述种的概念。 4、本节内容的地位 本节内容包括“生物分类的依据”和“生物分类的单位”两部分,是对以前学习的生物学知识的总结和延伸,通过学生积极地观察、思考和实践,尝试根据一定的生物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同时生物的分类等级是将各种生物在整个生物界加以“定位”的关键,也是判断各种生物相互亲缘关系远近的依据。通过本节学习,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同时,掌握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为终身学习生物学知识打下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1 、学生现有的认识水平和已有的经验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她们对于生物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己有了一定的掌握,并且学生在七年级上学期时就浅显的接触了生物的分类例子,又因学生对生活实际中商店中的东西分类摆放情况很了解,这对学生接受本节课内容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2 、难点及其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常看到和接触到不少动物,但生物分类的等级是将各级生物在整个生物界加以“定位”的关键,也是判断各种生物相互亲缘关系远近的依据,特别是最小的分类单位,它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只有了解它的特点才能更好的了解其它分类单位,而它的概念却很抽象,所以把“种的定义”作为难点,并通过观看短片,小游戏拼图和讨论方式来抓住种的基本特征,尽而引出种的概念。 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掌握生物分类的必要性、生物分类概念及依据。 ②尝试对植物和动物根据其结构特征进行分类;列举生物的主要类群。 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比较、分析判断能力。 ②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

微生物分类学

一、分类单元及其等级 分类单元(taxon,复数taxa)是指具体的分类群,如原核生物界(Procaryotae)、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等都分别代表一个分类单元。 和其他生物分类一样,细菌的分类单元也分为七个基本的分类等级(rank或category)或分类阶元,由上而下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在分类中,若这些分类单元的等级不足以反映某些分类单元之间的差异时也可以增加亚等级,即亚界、亚门……亚种,在细菌分类中还可以在科(或亚科)和属之间增加族和亚族等级。细菌分类单元的等级系统见表12-4。值得强调的是,分类单元的的等级(阶元)只是分类单元水平的概括,它并不代表具体的分类单元。除上述国际公认的分类单元的等级外,在细菌分类中,还常常使用非正式的类群术语。如亚种以下常用培养物、菌株、居群和型;种以上常用群、组、系等类群名称;近年伍斯还在界上使用域(domain)(他把全部生物分为古生菌域、细菌域和真核生物域,域下面再分界)把域作为分类单元的最高级。下面简要介绍一些常用的类群术语。 培养物(culture),是指一定时间一定空间内微生物的细胞群或生长物。如微生物的斜面培养物、摇瓶培养物等。如果某一培养物是由单一微生物细胞繁殖产生的,就称之为该微生物的纯培养物(pure culture)。 菌株(strain),从自然界分离得到的任何一种微生物的纯培养物都可以称为微生物的一个菌株;用实验方法(如通过诱变)所获得的某一菌株的变异型,也可以称为一个新的菌株,以便与原来的菌株相区别。菌株是微生物分类和研究工作中最基础的操作实体。由于同种或同一亚种的不同菌株之间,某些生物学特征可能存在一定差异,就某些非鉴别性特征(不是定种或界定亚种的特征)而言,不同菌株可能存在重要差别。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除了注意菌株的种名外,还要注意菌株的名称。菌株名称常用数字编号、字母、人名、地名等表示。如枯草杆菌ASI.398(Bacillus subtilis ASI.398)和枯草杆菌BF7658(Bacillus subtilis BF7658)分别代表枯草杆菌的两个菌株(ASI.398和BF7658分别为菌株的编号),这两个菌株,前者可用于生产蛋白酶,后者则可用于生产?-淀粉酶。

微生物的分类

第十一章微生物的分类 习题 一、填空题 1、以进化论为指导思想的分类学,其目的已不仅是物种的识别和归类,而主要是通过分类追溯系统发生,推断进第谱系,这样的分类学也称。 2、大量资料表明:功能重要的分子或功能重要的分子区域比功能不重要的大分子或大分子区域进化变化的。 3、微量多项试验鉴定系统,实际上是一类专门设计制作的特征检测卡。 4、《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第一版分卷出版,它将原核生物分成组。 5、微生物种的学名由和两部分构成。 6、分类学的内容涉及3个互相依存又有区别的组成部分,即、命名和。 )等于1,说明所比较的两菌株rRNA序列,7、如果相似性系数(S AB 若S 值小于0.1,则表明两菌株亲缘关系。 AB 8、API/ATB是微量多项试验鉴定系统,它包括众多的,共计有几百种生理生化反应,可鉴定几乎所有常见的。 9、微孔滤膜菌落计数板是一种可携带的检测水大肠菌数的大肠菌测试卡,适于工作和使用,因可以放在人体内衣口袋中培养。 10、伍斯用寡核苷酸序列编目分析法对微生物的16S rRNA序列进行比较后,提出将生物分成三界(域):、、和。11、伍斯为了避免把古细菌也看作是细菌的一类,他又把三界(域)改称为:、、和。并构建了三界(域)生物的系统树。 二、选择题 1、《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第二版把葡萄球菌属和微球菌属分别放在不同的门中,最可能的原因是()。

(1)生理生化特征不同(2)DNA—DNA杂交同源性不同 (3)革兰氏染色反应不同(4)G+C含量和rRNA序列不同 2、如果需要查阅枯草芽孢杆菌及相关种的分类学资料,并假定《伯杰氏系统细菌手册》第二版已经全部出版,你将选择该书的()。 (1)第一卷(2)第三卷(3)第四卷(4)第五卷 3、血清学试验,尤其在医学细菌的分类鉴定中的重要意义,但它主要用于划分()。 (1)种内血清型(2)种间血清型(3)属间血清型(4)属以上血清型4、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人留任为形态学特征学特征在以下几类微生物中的哪严分类鉴定中显得更加重要?() (1)病毒(2)细菌(3)酵母菌(4)霉菌 5、在下列4种细菌中,哪一咱最有可能属于《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第一版第5组“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必杆菌”?() (1)梅毒密螺旋体(2)枯草芽孢杆菌 (3)大肠埃希氏菌(4)金黄色葡萄球菌 6、如果你在实验室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和常规平板法分离到一株不产芽孢、始终呈杆状的细菌,只要进行以下哪一组试验就可以确定它属于33组中的某一组?() (1)革兰氏染色和厌氧生长试验(2)革兰氏染色、光能和化能自养生长试验 (3)革兰氏染色和运动性试验(4)革兰氏染色、好氧、厌氧和兼性厌生长试验 7、现在自动化程度最高、功能最多的微生物专用检测仪是() (1)气相色谱仪(2)高压液相色谱仪 (3)自动微生物检测仪(4)激光拉曼光谱仪 8、目前微生物的快速检测和自动化分析中,广泛地采用的免疫学技术是()。(1)DNA探针(2)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3)DNA芯片(4)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9、第一个古生菌的全基历组序列测定结果初步证实了它是独立于其他两域生物的第三生命形式。该古生菌是()。 (1)种名(2)属名(3)人名(4)科名

动物学分类

原生动物门 鞭毛纲:眼虫、团藻、利什曼原虫 肉足纲:大变形虫、痢疾内变形虫 孢子纲:间日疟原虫 纤毛纲:草履虫 腔肠动物门(刺胞动物门) 水螅纲:水螅、桃花水母 钵水母纲:海月水母、海蜇 珊瑚纲:海葵 扁形动物门 涡虫纲:三角涡虫 吸虫纲:华枝睾吸虫、血吸虫 绦虫纲:猪带绦虫 假体腔动物 线虫动物门:人蛔虫、秀丽线虫、十二指肠钩虫、班氏丝虫环节动物门 多毛纲:沙蚕 寡毛纲:环毛蚓 软体动物门 无板纲:龙女簪 单板刚:石鳖 腹足纲:中国圆田螺、鲍、钉螺、福寿螺、织锦芋螺后腮亚纲:蓑蜗牛、蛞蝓、蜗牛 掘足纲:大脚贝 双壳纲:无齿蚌 瓣鳃亚纲:贻贝、珍珠贝 头足纲:乌贼 四鳃亚纲:鹦鹉螺 二鳃亚纲:中国枪乌贼、章鱼 节肢动物门 甲壳亚门:中国对虾 鳃足纲:蚤状溞 软甲纲:螯虾、中华绒螯蟹、三疣梭子蟹 螯肢亚门:蝎目:东亚钳蝎 蜘蛛目:大腹园蛀、络新妇、蝇虎 蜱螨目:人疥螨 多足亚门:唇足纲:蜈蚣、蚰蜒

倍足纲:马陆 六足亚门:昆虫纲:缨尾目:栉衣鱼 等翅目:白蚁 直翅目:东亚飞蝗、中华蚱蜢、蟋蟀 半翅目:棉蚜、荔枝蝽 翘翅目:瓢虫、米象、金龟子 双翅目:库蚊、伊蚊、按蚊 鳞翅目:小菜蛾 膜翅目:蜂、蚁 蜻蜓目:蜻蜓、豆娘 蜚蠊目:澳洲大蠊 螳螂目:螳螂 棘皮动物门(后口动物) 海盘车 海参纲:刺参纲 脊索动物门 尾索动物亚门:柄海鞘 头索动物亚门:文昌鱼 圆口纲 七鳃鳗 盲鳗目:盲鳗 鱼纲 板鳃鱼亚纲:虎鲨目:宽纹虎鲨 鲭鲨目:噬人鲨 须鲸目:鲸鲨 鲼形目:鸢鲼 辐鳍亚纲:鲟形目:鲟科:中华鲟 鲤形目:鲤科: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团头鲂、鲤鱼、鲫鱼、抗浪鱼鳅科:泥鳅 鲑形目:大嘛哈鱼 合鳃目:黄鳝 鲈形目:科:鲈鱼 石首鱼科:大黄鱼、小黄鱼 丽鱼科:罗非鱼 带鱼科:带鱼 金枪鱼科:金枪鱼 蝶形目:褐牙鲆 鲀形目:东风鲀 两栖纲

微生物分类鉴定

第三节微生物的分类鉴定方法 一、微生物鉴定的依据 获得纯化的微生物分离菌株后,首先判定是原核微生物还是真核微生物,这实际上在分离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和选择性培养基已经决定了分离菌株的大类的归属,从平板菌落的特征和液体培养的性状都可加以判定。然后,如是原核微生物,便可根据表14-3 所示的经典分类鉴定指标进行鉴定,如条件允许,可做碳源利用的BIOLOG-GN 分析和16S rDNA 序列分析。多项结果结合起来确定分离菌株的属和种。 表14-3 微生物经典分类鉴定方法的指标依据 二、微生物鉴定的技术与方法 根据目前微生物分类学中使用的技术和方法,可把它们分成四个不同的水平:①细胞形态和行为水平,②细胞组分水平,③蛋白质水平,④基因组水平; 在微生物分类学发展的早期,主要的分类鉴定指标是以在细胞形态和习性为主,可称为经典的分类鉴定法。其他三种实验技术主要是60 年代以后采用的,称为化学分类和遗传学分类法,这些方法再加上数值分类鉴定法,可称为现代的分类鉴定方法。 (一)、经典分类鉴定法 经典分类法是一百多年来进行微生物分类的传统方法。其特点是人为地选择几种形态生理生化特征进行分类,并在分类中将表型特征分为主、次。一般在科以上分类单位以形态特征、科以下分类单位以形态结合生理生化特征加以区分。最后,采用双歧法整理实验结果,排列一个个的分类单元,形成双歧检索表(图14-4 )。 A. 能在60 o C 以上生长 B. 细胞大,宽度1.3~1.8mm ……………………………………… 1. 热微菌属 ( Thermomicrobium )

BB. 细胞小,宽度0.4~0.8mm C. 能以葡萄糖为碳源生长 D. 能在pH4.5 生长…………………………………………… 2. 热酸菌属 ( Acidothermus ) DD. 不能在pH4.5 生长………………………………………………… 3. 栖热菌属( Thermus ) CC. 不能以葡萄糖为唯一碳源……………………… 4. 栖热嗜油菌属( 栖热嗜狮菌 属Thermoleophilum ) AA. 不能在60 o C 以上生长 图14-4 双歧法检索表例样 应用BIOLOG-GN 仪检测分离菌株对众多碳源的利用情况判断分离菌株的分类地位,近年来也时有应用。在BIOLOG-GN 仪上有96 个小孔,其中95 孔内分装有95 种不同碳源的缓冲液,1 孔为无碳源的缓冲液对照,各孔接入适宜菌浓度和液量的分离菌株培养物,定温培养,每日定时读取BIOLOG-GN 仪计算机上各碳源利用情况,一般为时1 周,BIOLOG-GN 仪可显示出该鉴定菌株的最可能归属。 (二)、数值分类法 又称阿德逊氏分类法() 。它的特点是根据较多的特征进行分类,一般为50 ~60 个,多者可达100 个以上,在分类上,每一个特性的地位都是均等重要。通常是以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对环境的反应和忍受性以及生态特性为依据。最后,将所测菌株两两进行比较,并借用电子计算机计算出菌株间的总相似值,列出相似值矩阵( 图14-5) 。为便于观察,应将矩阵重新安排,使相似度高的菌株列在一起,然后将矩阵图转换成树状谱(dendrogram)( 图14-6) ,再结合主观上的判断( 如划分类似程度大于85 %者为同种,大于65 %者为同属等) ,排列出—个个分类群。 图14-5 显示 6 个细菌菌株的遗传相似矩阵图

生物分类学完整版

生物分类学 要想弄清楚生物的分类,首先要理解几个基本的名词: 1.原核细胞、原核生物: 原核细胞(prokaryotic cell)没有核膜,遗传物质集中在一没有明确界限的低电子密度区,故只有原核或称为拟核。DNA为裸露的环状分子,通常没有结合蛋白,环的直径约为2。5nm,周长约几十纳米。细胞结构含有:荚膜(capsule),细胞壁(murein cell wall),细胞膜(cell surface membrane),脱氧核糖核酸分子(circular DNA), 中膜体(mesosome)或间体, thykoloid, 核糖体(ribosome),鞭毛(flagellum)等,没有叶绿体(chlo roplast)、线粒体(mitochondrion)等细胞器(organelles)。没有恒定的内膜系统,核糖体为70S型,不进行有丝分裂(mitosis)和减数分裂(meiosis)、无丝分裂,脱氧核糖核酸(DNA)复制后,细胞随即分裂为二。不发生原生质流动,观察不到变形虫样运动。 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prokaryote),均为单细胞生物,原核生物主要包括细菌、放线菌(Actinomycete)、支原体(mycoplasma)、衣原体(chlamydia)、立克次体(Rickettsia)和植物中的蓝藻门(Cyanophyta),是现存生物中最简单的一群,以分裂生殖繁殖后代。原核生物曾是地球上唯一的生命形式,它们独占地球长达20亿年以上。如今它们还是很兴盛,

而且在营养盐的循环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原核生物界至少包括4000种生物. 蓝藻细胞结构图 2.真核细胞、真核生物: 真核细胞(eukaryotic cell)指含有真核(被核膜包围的核)的细胞.其染色体数在一个以上,能进行有丝分裂,还能进行原生质流动和变形运动。在真核细胞的核中,DNA与组蛋白等蛋白质共同组成染色体结构,在核内可看到核仁。在细胞质内膜系统很发达,存在着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和溶酶体等细胞器,分别行使特异的功能。而光合作用和氧化磷酸化作用则分别由叶绿体和线粒体进行。 植物细胞模式图

微生物分类学论文.李航

微生物分类学论文 ——担子菌亚门 系别:07农学系 专业班级:生物技术2班 姓名:李航 学号:0701024207 指导教师:卢显芝

担子菌亚门真菌一般称为担子菌,是真菌中最高等的类型。担子菌亚门真菌的共同特征是有性生殖产生担子孢子,简称担孢子。担孢子产生于担子上,每个担子一般形成4个担孢子。高等担子菌的担子着生在具有高度组织化的结构上形成子实层,这种担子菌的产孢结构叫担子果(basidiocarp)。常见的各种蘑菇、木耳、银耳、灵芝等,都是担子菌的担子果。 关键字:担子菌、亚门、真菌、孢子、菌丝、繁殖

一、担子菌简介——————————————————————————4 二、担子菌的特征—————————————————————————4 三、担子菌的营养体————————————————————————4 四、担子菌的锁状联合———————————————————————5 五、担子菌的繁殖—————————————————————————5 六、担子菌的担子果——————————————————————5 七、担子菌的分类———————————————————————6 八、担子菌营养成分分析——————————————————————7 九、参考文献———————————————————————————8

一、担子菌简介 真菌门的一亚门。因该亚门真菌都产生担子和担孢子而得名。无单细胞种类,均为有隔菌丝形成的发达的菌丝体。腐生或寄生于维管植物,也有的与植物根共生形成菌根。在潮湿的土地上,常见有白色的菌丝体,有时,菌丝相互连结,形成菌索。担子菌的菌丝体一般分两个阶段,即由担孢子萌发形成的单核的初生菌丝体和由初生菌丝质配后产生的次生菌丝体,许多大型担子菌还有三生菌丝体。担子菌的子实体变化很大,小的用显微镜才能看到,大的可达 1 米以上。形状多样,质地不一,有肉质、海绵质、胶质、骨质、软木质、木质、纸质等。在林地,特别是在草原上,常见子实体形成蘑菇圈,每年向外扩张,生出一圈蘑菇。担子菌的无性生殖是通过菌丝断裂产生粉孢子、分生孢子或孢子芽殖,没有有性器官;有性生殖方式为体配,有性孢子为担孢子(N),孢子器和受精丝是有性器官。担子菌亚门约 12000种,通常下分两纲,即有隔担子菌纲和无隔担子菌纲。前一纲包括银耳目、木耳目、锈菌目、黑粉菌目;后一纲包括伞菌目、多孔菌目、马勃菌目等。 担子菌的子实体变化很大,小的用显微镜才能看到,大的可达1米以上。形状多样,质地不一,有肉质、海绵质、胶质、骨质、软木质、木质、纸质等。在林地,特别是在草原,常见子实体形成蘑菇圈,每年向外扩张,生出一圈蘑菇,年代长达数百年,直径能到200米。子实体在孢子未成熟时就把子实层暴露于外的叫裸果型;在孢子成熟之后才把子实层外露的叫半被果型;孢子成熟后仍在闭合的担子果中,经外力作用才得以释放的叫被果型。担子由排列在子实体中的双核菌丝顶端的细胞发育而成。排列成层的叫子实层,其中常有不育细胞结构,那些比担子长而大、形状多种多样的叫囊状体,那些形如担子但比担子小的叫小担子。有的担子菌具有壁厚色深的刚毛。双核在担子中合并为双相核,经减数分裂,形成4个单相核,顶端生出4个小梗,小梗上生出4个担孢子,各有1个单相核。也有生出1个、两个或多个担孢子的。也有作分叉状分裂或生横隔的担子,叫做异担子或半担子。典型担子无隔圆形或棒形,叫同担子或无隔担子。担孢子斜生在小梗的顶端,与小梗接触处有突起,叫脐突,成熟时此处分泌一滴水珠,一般认为与孢子放射有关。经超显微观察,有的说是小梗细胞壁的延长生长,其中充满液体,但也有的说不是液体而是气体,因气体爆炸而放射担孢子【1】。 二、担子菌的特征 营养体为发达的有隔菌丝体,细胞壁为几丁质。有性生殖产生担孢子。担孢子产生在担子上,每个担子上一般形成 4 个担孢子。无性繁殖大多不发达,许多缺乏无性阶段,少数产生分生孢子和芽孢子。 三、担子菌的营养体 担子菌可以形成两种类型的菌丝体,即初生菌丝体和次生菌丝体:(1)初生菌丝体(n):担孢子萌发产生的单核菌丝体。黑粉菌和锈菌明显。初生菌丝体阶段较短,很快通过体细胞融合的方式进行质配而形成双核菌丝体。 (2)次生菌丝体(n+n):两根初生菌丝发生细胞融合形成的双核菌丝体。在担子菌中很发达,是担子菌的主要营养菌丝。

生物分类学(最新完整版)

生物分类学 要想弄清楚生物的分类,首先要理解几个基本的名词: 1.原核细胞、原核生物: 原核细胞(prokaryotic cell)没有核膜,遗传物质集中在一没有明确界限的低电子密度区,故只有原核或称为拟核。DNA为裸露的环状分子,通常没有结合蛋白,环的直径约为2.5nm,周长约几十纳米。细胞结构含有:荚膜(capsule),细胞壁(murein cell wall),细胞膜(cell surface membrane),脱氧核糖核酸分子(circular DNA), 中膜体(mesosome)或间体, thykoloid, 核糖体(ribosome),鞭毛(flagellum)等,没有叶绿体(chloroplast)、线粒体(mitochondrion)等细胞器(organelles)。没有恒定的内膜系统,核糖体为70S型,不进行有丝分裂(mitosis)和减数分裂(meiosis)、无丝分裂,脱氧核糖核酸(DNA)复制后,细胞随即分裂为二。不发生原生质流动,观察不到变形虫样运动。 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prokaryote),均为单细胞生物,原核生物主要包括细菌、放线菌(Actinomycete)、支原体(mycoplasma)、衣原体(chlamydia)、立克次体(Rickettsia)和植物中的蓝藻门(Cyanophyta),是现存生物中最简单的一群,以分裂生殖繁殖后代。原核生物曾是

蓝藻细胞结构图 2.真核细胞、真核生物: 真核细胞(eukaryotic cell)指含有真核(被核膜包围的核)的细胞。其染色体数在一个以上,能进行有丝分裂,还能进行原生质流动和变形运动。在真核细胞的核中,DNA与组蛋白等蛋白质共同组成染色体结构,在核内可看到核仁。在细胞质内膜系统很发达,存在着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和溶酶体等细胞器,分别行使特异的功能。而光合作用和氧化磷酸化作用则分别由叶绿体和 线粒体进行。 植物细胞模式图

《微生物分类学》教学大纲

GDOU-B-11-213 《微生物分类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本课程为生物技术专业的选修课。主要介绍原核微生物(真细菌、古细菌、放线菌)和真核微生物(菌物)的分类依据、分类原则、分类方法与分类现状等,并介绍各类微生物主要代表菌的形态、生理、遗传、生态及其作用等。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为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的选修课。主要讲授原核微生物(真细菌、古细菌、放线菌)和真核微生物(菌物)的分类依据、分类原则、分类方法与分类现状等,并介绍各类微生物主要代表菌的形态、生理、遗传、生态及其作用等。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了解掌握现代微生物分类学的基本概念、理论、研究方法和分类体系,了解主要微生物类群的基本特征和分类地位,为从事专业研究奠定良好基础。 三、面向专业 生物技术专业 四、先修课程 《普通微生物学》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先修完《普通微生物学》等课程,《微生物分类学》与《微生物遗传学》、《微生物生理学》、《微生物生态学》以及《微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与提取》,《应用微生物学》等课程密切相关。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第一章细菌分类(12学时) 第一节细菌分类鉴定的意义及其研究简史(C) 第二节细菌分类的基本原理(A) 一、细菌常规分类的原则和依据(A) 1、细菌常规分类的原则 2、细菌常规分类的依据 二、新技术在细菌分类中的应用 1、分子生物学方法的应用(A) 2、细胞壁组分分析的应用(B) 3、数值分类法的应用(C) (1)数值分类法的基本概念 (2)数值分类的程序与方法 第三节细菌在生物界中的分类地位(C) 第四节细菌的命名(A) 第五节细菌的分类系统(B) 一、国际上沿用的三个细菌分类系统 二、《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简介

蔬菜的农业生物学分类

蔬菜的农业生物学分类 (1)根菜类以肥大的肉质直根为产品,有十字花科的萝卜、根用芥菜、芜菁、芜菁甘蓝,伞形科的胡萝卜,黎科的根用甜菜等。它们都起源于温带南部,要求温和的气候,属于半耐寒性蔬菜。 (2)白菜类白菜类蔬菜是以食用叶及其变态器官或嫩茎及其花序等属于十字花科芸薹属芸薹种的二年或一年生草本植物亚种、变种群。除芜菁因具膨大的肉质根,而划为根菜类外,其余全是染色体数为2n = 2x = 20,染色体组为AA的一大类群蔬菜,包括大白菜、普通白菜、塌菜、菜心、紫菜薹、薹菜、分蘖菜等。 (3)甘蓝类甘蓝类蔬菜是属于十字花科芸薹属甘蓝种的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变种群,以叶及其变态器官、茎和花的变态器官或嫩茎叶等为食用器官。染色体数均为2n=2x=18,染色体组为CC的一大类群蔬菜,包括结球甘蓝、花椰菜、青花菜、抱子甘蓝、羽衣甘蓝、球茎甘蓝、皱叶甘蓝和芥蓝等。 (4)芥菜类芥菜类蔬菜是属于十字花科芸薹属芥菜种的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变种群(16个变种),以叶、茎及其变态器官或嫩茎叶等供食用,除根芥变种归为根菜类外,其余全部属于芥菜类。 (5)绿叶菜类这是一群植物学分类上比较复杂、以幼嫩的叶片、叶柄或嫩茎为产品器官的蔬菜。起源于温带南部的有芹菜、茼篙等,生长要求温和气候;起源热带的有苋菜、蕹菜、落葵、冬寒菜等,要求温暖的气候。绿叶菜植株矮小,生长期短,栽培密度大,要求充足的肥水。大多为一、二年生植物,种子繁殖。 (6)茄果类起源于热带的茄果类蔬菜以果实为产品,包括茄子、番茄、辣椒三种。它们喜温不耐寒,只能生长在无霜期长的地区。根群发达,要求土层深厚,需磷较多,需采用整枝技术,用种子进行繁殖。(7)瓜类起源于热带的葫芦科植物,包括黄瓜、冬瓜、南瓜、丝瓜、苦瓜、甜瓜、西瓜等。要求温暖的气候。其中西瓜、甜瓜、南瓜适宜在高温、干燥、阳光充足的条件下生长,耐旱性较强;黄瓜、冬瓜、苦瓜则适宜于阴雨较多的天气,不耐旱。瓜类为一年生植物,多蔓生,需整枝和支架,多用种子繁殖,育苗移栽。 (8)葱蒜类这类蔬菜都是百合科的葱属植物,包括洋葱、大葱、大蒜、韭菜等,起源于温带南部,喜温和气候,对干燥空气忍耐力强,是二年生作物,用种子或无性繁殖。 (9)豆类豆类蔬菜均属于豆科中以嫩豆荚或嫩豆粒为蔬菜食用的一、二年生栽培种群,主要以幼嫩的豆荚和籽粒供食用,包括长豇豆、菜豆、红花菜豆、菜用大豆、豌豆、蚕豆、四棱豆、刀豆、莱豆、扁豆、黎豆等。直根系,具根瘤。 (10)薯芋类包括一些地下根及地下茎的蔬菜,如马铃薯、姜、芋头、山药等,是含淀粉丰富的块茎、块根类蔬菜。除马铃薯不耐炎热外,其余都喜温耐热,生产上都用无性繁殖。 (11)水生蔬菜类适宜于淡水或海水环境生长的一类蔬菜,在淡水中栽培的有莲藕、茭白、慈姑、荸荠、菱、芡、豆瓣菜、莼菜、水芹、蒲菜等,在海水中栽培的有海带、紫菜等。 (12)多年生菜类起源于温带南部地区,包括金针菜、竹笋、石刁柏、香椿、百合等,种植一次可连续收获多年。温暖季节生长,冬季休眠。 (13)食用菌类包括蘑菇、草菇、香菇、木耳等,其中有栽培的,也有野生或半野生的。 (14)其它蔬菜类未包括到以上种类中的蔬菜类,如甜玉米、黄秋葵等。

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

第十章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 一、名词解释: 01.系统学(systematics):是研究生物多样性及其分类和演化关系的科学。分子 系统学是检测、描述并揭示生物在分子水平上的多样性及其演化规律的科学。研究内容包括了群体遗传结构、分类学、系统发育和分子进化等领域。 02.系统树:在研究生物进化和系统分类中,常用一种树状分支的图型来概括各 种(类)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这种树状分支的图型也称为发育树(phylogenetic tree)。 03.分子系统树:通过比较生物大分子序列差异的数值构建的系统树称为分子系 统树。 04.微生物分类学(microbial taxonomy):是一门按微生物的亲缘关系把它们安 排成条例清楚的各种分类单元或分类群的科学,其具体任务有三,即分类、鉴定和命名。 05.分类(classification):根据文献资料,经过科学的归纳和理性的思考,整理 成一个科学的分类系统。即解决从个别到一般或从具体到抽象的问题。06.鉴定(identification):通过详细观察和描述一个未知名称纯种微生物的各种 性状特征,然后查找现成的分类系统,以达到对其知类、辨名的目的。即解决从一般到特殊或从抽象到具体的问题 07.命名(nomenclature):为一个新发现的微生物确定一个新学名的过程。

08.培养物(culture):是指一定时间一定空间内微生物的细胞群或生长物。如微 生物的斜面培养物、摇瓶培养物等。如果某一培养物是由单一微生物细胞繁殖产生的,就称之为该微生物的纯培养物(pure culture)。 09.菌株(strain):从自然界分离得到的任何一种微生物的纯培养物,都可以称 为微生物的一个菌株;用实验方法(如通过诱变)所获得的某一菌株的变异型,也可以称为一个新的菌株,以便与原来的菌株相区别。菌株是微生物分类和研究工作中最基础的操作实体。 10.标准菌株:指能代表这个种的各典型性状的一个被指定的菌株。 11.种群(population):也有人译为群体、居群或群丛等,是指一定空间中同种 个体的组合。每一个物种在自然界中的存在,都有一定的空间结构,在其分散的、不连续的居住场所或分布区域内,形成不同的群体单元,这些群体单元就称为居群。 12.种(species):是生物分类中基本的分类单元和分类等级。它是一大群表型特 征高度相似、亲缘关系极其接近、与同属的其他物种有明显差异的一大群菌株的总称。 13.型(form / type):常指亚种以下的细分,当同种或同亚种不同菌株之间的性 状差异,不足以分为心的亚种时,可以细分为不同的型。例如,按抗原特征的差异分为不同的血清型;按对噬菌体裂解反应的不同分为不同的噬菌型等等。

生物分类学(最新完整版)

I 生物进化树 要想弄清楚生物的分类,首先要理解几个基本的名词: 1 ?原核细胞、原核生物: 原核细胞(prokaryotic cell )没有核膜,遗传物质集中在一没有明确界限的低电子密度区, 故只有原核或称为拟核。 DNA 为裸露的环状分子,通常没有结合蛋白,环的直径约为 2.5nm ,周 长约几十纳米。细胞结构含有:荚膜 (capsule),细胞壁(murein cell wall ),细胞膜(cell surface membrane),脱氧核糖核酸分子 (circular DNA), 中膜体(mesosome )或间体,thykoloid, 核糖体 (ribosome ),鞭毛(flagellum) 等,没有叶绿体(chloroplast)、线粒体(mitochondrion) 等细胞器 (organelles)。没有恒定 的内膜系统, 核糖体为70S 型,不进行有丝分裂 (mitosis)和减数分裂(meiosis)、 无丝分裂,脱氧核糖核酸 (DNA)复制后,细胞随即分裂为二。不发生原生质流动,观察不到变形虫 样运动。 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为 原核生物(prokaryote ),均为单细胞生物, 原核生物主要包括细菌、 放线菌(Actinomycete )、支原体 (mycoplasma )、衣原体 (chlamydia )、立克次体 (Rickettsia )和植 物中的蓝藻门 (Cyanophyta ),是现存生物中最简单的一群,以分裂生殖繁殖后代。原核生物曾是 地球上唯一的生命形式,它们独占地球长达 20亿年以上。如今它们还是很兴盛,而且在营养盐的 循环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原核生物界至少包括 4000种生物。 家心、 变形虫 生物分类学 植物仇 :翁双子叶植物 动也 坏节场单) 4jP\ 线虫虹h /Y “ XI/ x *?

微生物的分类及其分类方法

第三章微生物的分类及其分类方法 本章的核心内容是微生物的分类单元、微生物的命名法则;目前国内外最权威的原核微生物分类系统;用于分离菌株分类鉴定的方法和技术;微生物菌种的保藏。 微生物的分类单元有界、门、纲、目、科、属、种;微生物的命名依林奈氏双名法法则进行;《伯杰氏细菌学鉴定手册》,《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是当今进行细菌鉴定的最权威的手册;微生物分离菌株的分类鉴定有经典分类鉴定法、数值分类鉴定法、化学分类鉴定法、遗传学分类鉴定法, DNA中GC mol%分析、DNA-DNA杂交、DNA-rRNA杂交、16Sr RNA(16S rDNA)寡核苷酸的序列分析,微生物系统发育地位分析等不同层次的技术方法。微生物菌种的保藏对于研究和发酵生产都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保藏方法可依不同条件选择不同方法。 第一节微生物的分类单元和命名 分类是人类认识微生物,进而利用和改造微生物的一种手段,微生物工作者只有在掌握了分类学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对纷繁的微生物类群有一清晰的轮廊,了解其亲缘关系与演化关系,为人类开发利用微生物资源提供依据。 微生物分类学 (microbial taxonomy) 是一门按微生物的亲缘关系把它们安排成条理清楚的各种分类单元或分类群 (taxon) 的科学,它的具体任务有三,即分类(classification) 、命名 (nomenclature) 和鉴定 (identification) 。分类指的是根据相似性或亲缘关系,将一个有机体放在一个单元中。命名是按照国际命名法规给有机体一个科学名称。鉴定则是确定一个新的分离物是否归属于已经命名的分类单元的过程。因此,概括来说,微生物分类学是对各个微生物进行鉴定,按分类学准则排列成分类系统,并对已确定的分类单元进行科学命名的科学。 一、微生物的分类单元 微生物的主要分类单位,依次为界 (kingdom) 、门( phylum 或 division )、纲(class) 、目 (order) 、科 (fami1y) 、属 (genus) 、种 (species) 。其中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具有完全或极多相同特点的有机体构成同种。性质相似、相互有关的各种组成属。相近似的届合并为科。近似的科合并为目。近似的目归纳为纲。综合各纲成为门。由此构成一个完整的分类系统。以下以柠檬浮霉状菌为例加以说明。 另外,每个分类单位都有亚级,即在两个主要分类单位之间,可添加“亚门”、“亚纲”、“亚目、”“亚科”等次要分类单位。在种以下还可以分为亚种、变种、型、菌株等。 属是科与种之间的分类单元,通常包含具有某些共同特征和关系密切的种。 Goodfellow 和 O'Donnell(1993) 提出 DNA 的 G+C mol% 差异≤ 10 % ~12 %及 16S rDNA 的序列同源性≥ 95 %的种可归为同一属。 种 (species) 关于微生物“种”的概念,各个分类学家的看法不一,例如伯杰氏(Bergey) 给种的定义是:“凡是与典型培养菌密切相同的其他培养菌统一起来,区分成为细菌的一个种。”因此,它是以某个“标准菌株”为代表的十分类似的菌株的总体。种是以群体形式存在的。种有着不同的定义,在微生物学中较常见有生物学种( biological species ,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绪论 1、名词解释:微生物,微生物学,种,菌株、品系、克隆,菌落,菌苔。 微生物: 微生物是形体微小、单细胞或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甚或无细胞结构,用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低等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是一门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其根本任务是发掘、利用、改善和保护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服务。 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它是一大群表型特征高度相似,亲缘关系极其相近,与同属内其它种有着明显差异的菌株的总称。 菌株(品系):表示任何由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繁殖而成的纯种群体极其一切后代;实际上是一个微生物达到遗传性纯的标志。 克隆:若菌落是由一个单细胞发展而来的,则它就是一个纯种细胞群或克隆。 菌落: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表面(有时为内部)生长繁殖,形成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的子细胞集团,这就是菌落。 菌苔:如果将某一纯种的大量细胞密集地接种到固体培养基表面,结果长成的各“菌落”互相连成一片,这就是菌苔。 2、简述微生物学发展史上5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①史前期——朦胧阶段(约8000年前-1676) 特点:人们虽然没有看到微生物,但已经不自觉的利用有益微生物、防止有害微生物。 中国古代: ②初创期--形态学时期(1676-1861) 特点:这一时期微生物学的研究工作主要是对一些微生物进行形态描述。 代表人物——列文虎克:微生物学的先驱者 ③奠基期--生理学时期(1861-1897) 特点:这一时期的主要工作是查找各种病原微生物,把微生物学的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生理学研究的新水平,建立了系列微生物学的分支学科。 代表人物:巴斯德和科赫。 ④发展期——生化水平研究阶段 特点:微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分子水平,微生物学家的研究工作从上一时期的查找病原微生物转移到寻找各种有益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代表人物——E.Büchner生物化学奠基人 ⑤成熟期——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阶段 特点:微生物学从一门应用学科发展为前沿基础学科,其研究工作进入分子水平,而微生物因其不同于高等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而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在应用研究方面,向着更自觉、更有效和可认为控制的方向发展,与遗传工程、细胞工程和酶工程紧密结合,成为新兴生物工程的主角。 代表人物——J.Watson和F.Crick:分子生物学奠基人 3、微生物共有哪五大共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哪一个?为什么? 五大共性:①体积小,面积大;②吸收多,转化快;③生长旺,繁殖快;④适应强,易变异; ⑤分布广,种类多。 其中最基本的是体积小,面积大;原因:由于微生物是一个如此突出的小体积大面积系统,从而赋予它们具有不同于一切大生物的五大共性,因为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系统,必然有一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