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实验教案

教案

学年学期: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课程名称:中医护理学

专业:

授课班级:

院部:护理学院

授课教师(职称):

教研室主任(签字):

日期: 2017年2月25日

中医护理学

湖南中医药大学本(专)科课程教学大纲 《中医护理学》 适用护理学专业(湘杏本科) 笔人:杨金花 定人:潘晓彦 院负责人:罗尧岳 湖南中医药大学教务处 二○一四年十月

一、理论与实验课时教学时间分配表

第四篇中医护理基本 技能

二、课程性质和教学目的 中医护理学》是建立在中医基础理论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上的一门基础学科,是高等中医药院校护理学专业的必修核心课程,是其他中医护理专科学习的基础,也是护理学专业的特色课程,在中医护理学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课程适用于护理学专业。其任务是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中医护理基本理念,掌握中医护理学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整体观念开展辨证施护,在今后的临床工作实践中更好地为人的健康服务提供高水平的护理。 三、课程目标 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特点:整体观念与辨证施护;中医护理的一般方法(生活起居、饮食调护、情志护理、用药护理等);中医护理的基本技术操作(拔罐、艾灸、刮痧等),最终使学生能够应用中医护理学基础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满足临床护理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社会需求。同时,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和临床实践环节,帮助学生认识作为一名护士的自身价值,建立积极的专业情感和专业态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日后的护理专业学习和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坚实的专业信念、知识和技能基础。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篇概述 第一章概述 第二节中医护理学概述 【教学内容】

、中医护理学的概念 、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 、中医护理与现代护理的关系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 【目的要求】 、重点与难点 点:中医护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发展史,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 点:中医护理学发展史。 、教学要求 、掌握中医护理学的概念,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 、熟悉: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特别是有关著作; 、了解中医辨证施护与现代护理的关系。 【教学方法】 多媒体授课,运用讲授法、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等。 【参考学时】 2学时。 第二篇中医基础理论 教学内容】 习中医学概论的知识,包括第二、三、四、五、七、八、九章。 【目的要求】 、重点与难点

护理专业《中医护理学》课程标准

护理专业 《中医护理学》课程标准 1.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 1.1 课程定位 《中医护理学》是护理学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课程,同时也是高职护理专业必修课程。中医护理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研究中医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为主的一门学科通过本门课的学习使学生在理解中医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运用中医护理理论和基本技能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进行中医护理奠定基础;同时为培养有中医护理理论和基本技能的高端技能型护理人才奠定基础。 表1.1 -1 课程定位表 本课程是高职护理专业必修课课程,考试课课程。 2. 课程教学目标 培养系统掌握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术;通过任务驱动、服务驱动来展开知识、技能的教学活动,突出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高职办学特色;使学生全面掌握或理解藏象、辨证、诊法、经络、腧穴等内容,能适应县级以上、

城镇社区和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预防保健及康复护理的高素质、实用性技能型人才。本课程贯穿着职业素质教育,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操作技能训练;以期达到课程教学目标。 2.1知识目标 1.能正确解释中医的名词术语。 2.能解释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3.能区分中西医脏器的异同,熟悉理解中医各脏腑的功能,正常与异常的表现。 4.能解释理解人体的必需物质气血津液的概念、生成、运行、功能、关系。 5.能解释经络的概念、组成、十二经的分布规律;腧穴的含义、分类、作用。 6.能解释中药的四气五味概念和作用。 7.能用八纲进行辨证 2.2 能力目标 1.能正确的使用舌诊、脉诊诊病的方法。按照中医的问诊内容进行问诊。 2.学会中药的煎服方法 3.能熟练的用针灸、推拿、刮痧、火罐等中医方法护理疾病。 4.能正确运用各种取穴方法。在身上准确地找出常用的骨度折量寸。 5.能在身上找准40个以上的常用穴位,并能对常见病组方治疗。 2.3素质目标 1.培养自学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2.能用互联网、参考书收集信息。 3.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 4.注重实践能力的锻炼。 3.参考学时及学分 3.1参考学时 总学时36学时,其中理论课24学时,实训课12学时。 3.2课程学分 课程修完,考试合格给予课程学分分。 4.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 4.1.教学内容的选取 根据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和护理专业学生的特点,遵照必需、够用、适用的原则;整合教学内容,强调技能的高职教育特色,精简中医基础理论的讲授;重视技能操作的学习。 4.2.教学内容的处理 理论的讲授注意内容的前后联系;注意和临床工作的联系如诊法和辨证讲授时

中医护理第二章《阴阳五行学说》第一节《阴阳学说》

教学课题:阴阳五行学说 教学目的: 1.了解阴阳概念及其特征; 2.掌握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3.认识阴阳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课时分配:1课时 授课类型:理论课 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关键: 1.阴阳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3.阴阳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 教学手段、教具: 1.多媒体教学设备; 2.教案、课件; 3.相关图书资料。 教学主要方法:讲授法、互动问答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介绍生活中的阴阳现象,引起学生对阴阳的注意,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阐述阴阳的基本概念和特征(10分钟) 1.阴阳的概念; 2.阴阳的特征。 三、介绍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25分钟) 1.阴阳学说的历史渊源; 2.阴阳学说的哲学思想; 3.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四、阐述阴阳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15分钟) 1.中医护理学中的阴阳学说的应用; 2.以实例说明阴阳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 五、小结(5分钟) 通过总结,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板书和板画的设计: (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关键) 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概念及特征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 作业布置: 请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中医护理学中阴阳学说的应用,写一篇小论文。 教学总结: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阴阳五行学说中的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基本内容以及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阴阳学说的基本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应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思考。教师应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掌握了解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同时,可以通过增加实例的介绍和讨论,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阴阳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另外,在布置作业时,应该注意作业的具体要求和评分标准,以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地完成作业并得到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

《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开课单位: 适用专业: 课程名称:中医护理学 课程代码: 课程类型:职业方向 学分: 1.5 总学时: 24 理论学时:20 实验(上机)学时: 4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基础课 后续课程:《内科护理》《母婴护理》《儿科护理》《成人护理》 二、课程简介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中医护理基础是中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护理等各相关医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和基础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绪论、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特点和基本操作,着重体现辩证施护和整体护理的系统性,其任务是将祖国传统医学的精华内容充实于临床护理之中,使医学、护理更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为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拓展思路、提高水平起积极作用。 (二)课程目标(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应达到的目标要求) 1.知识教学目标 (1)了解中医护理学的基本原则 (2)理解中医辨证、辩证施护的基本方法 (3)理解各操作技术的作用和适应范围 2.能力培养目标 (1)掌握中医的煎煮方法和中药给药规则 (2)初步学会用中医理论分析护理问题 (3)学会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操作方法 3.思想教育目标 (1)认识祖国传统医学在实践中的广泛应用培养中医思维模式 (2)培养用中医、西医两种理论分析、解决护理问题的思维习惯。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总学时:1) 主要知识点 重点:中医护理学的发展简史 难点:各历史阶段的著名医家、著作、对护理学的贡献 教学目标和要求: 1.掌握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 2.了解中医护理学的概念 教学方法:讲授法 作业:战国东汉时期的医学著作、作者、及对护理学的贡献?第二章中医护理的任务和基本特点(总学时: 1 )主要知识点 重点: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难点: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教学目标和要求: 1.掌握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2.熟悉中医护理的任务与内容 3.了解西医结合护理的内容 教学方法:讲授法 作业:阴阳的基本内容 第三章中医基础理论(总学时: 4 ) 主要知识点, 重点:阴阳五行学说、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生理联系 难点:阴阳五行的基本内容、五脏的生理功能 教学目标和要求: 1.掌握阴阳五行的基本内容、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 2.熟悉阴阳五行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讲授法 作业:阴阳、五行的基本内容、五脏、六腑、生理功能? 第四章四诊(总学时: 2 ) 主要知识点,

中医护理学教案

中医护理学教案 引言 中医护理学是指通过中医理论、诊疗方法和药物疗法对病人进 行身体和心理的全方位护理,以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作 为一门新兴的跨学科学科,中医护理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将围绕中医护理学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探讨。 一、中医护理学教学内容 1.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护理学的核心是中医基础理论,包括《黄帝内经》、《伤 寒杂病论》等。这些经典蕴含着中医特有的理论,如“阴阳五行”、“气血津液”等,是中医护理学的理论基础。 2.中医诊疗方法 中医诊疗方法包括望、闻、问、切等四诊法,以及脉诊、舌诊 等常用方法。中医护理学的病人护理工作需要借助中医诊疗方法,

以帮助病人准确诊断疾病,并针对病因病机制订制相应的护理措施。 3.中草药及药物疗法 中药及药物疗法是中医护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中医特有的中草药疗法能够根据病因病机制按要求提供养分和药物,以治病、辅助治疗、改善免疫功能等作用。同时,充分利用中药与西药的相辅相成,使医疗效果得到提高,且更具体和有效。 4.预防和保健措施 中医护理学注重预防和保健措施,以保持患者健康。中医护理学应该引导患者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如良好的饮食习惯、充足的睡眠、适当的运动等。此外,应避免吸烟和饮酒等不良习惯,以保持身体健康。 二、中医护理学教学方法 1. 教学形式

中医护理学的教学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讲授、实验、实践教学等。实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中医基础理论和中草药等知识,更好地掌握中医护理学的实践技术和操作方法。 2. 实践教学 中医护理学的实践教学非常重要。在实践教学中,学生会接触到真实的病人,能够直接体验到中医护理学的各项操作技术和方法。实践教学能够帮助学生从理论到实践,从理解到掌握。 3.案例分析 在进行中医护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应多使用案例分析法。通过讨论真实的病人案例,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中医护理学的具体内容和实际操作方法,并能够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结语

高职学校中进行《中医护理学》教学改革之探讨

高职学校中进行《中医护理学》教学改革之探讨 一、课程设置 在高职学校中进行《中医护理学》教学改革,首先需要对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和优化。当前,《中医护理学》课程设置主要围绕中医理论、护理学基础和中医护理技术等方面展开,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临床护理技能有待提高。可以考虑在课程设置上增加一些实践性强、符合市场需求的课程,比如中医护理技能操作、中医药康复护理等,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社会就业的需要。 随着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广泛认可和应用,可以考虑增设国际中医护理学、跨文化护理等课程,培养适应国际化背景下中医护理的专业人才。还可以采取跨学科合作的方式,将中医护理学与现代医学、康复医学等学科相结合,创设一些交叉学科的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二、教学手段 在高职学校中进行《中医护理学》教学改革,教学手段也至关重要。传统的课堂讲授和书本知识的灌输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需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可以引入虚拟仿真实验、多媒体教学、互动教学等手段,形成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效果。 还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网和在线教育平台,建立《中医护理学》在线教学资源库,为学生提供随时随地的学习资源和交流平台。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打破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三、实践教学 《中医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因此实践教学的质量对学生的专业素养至关重要。当前,很多高职学校中《中医护理学》的实践教学主要以校内实习和模拟操作为主,而临床实习和社会实践的机会相对较少。需要加强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临床护理技能。 为此,可以积极与各大医院和中医药机构合作,拓展临床实习和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学习资源。可以建立健全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护理技能进行全面评估和指导,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为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高职学校中进行《中医护理学》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通过对课程设置、教学手段和实践教学的改革,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为学生的就业和社会服务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

中医护理学教案

中医护理学教案 一、课程背景 中医护理学是一门研究中医护理理论、方法、技术的独立学科,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早在古代就有了关于中医护理的记载,而在现代,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提高,中医护理学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和应用。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中医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中医护理方法对常见疾病进行护理,提高学生在中医护理领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三、课程内容 1、中医护理学基础知识:包括中医护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基本方法等。 2、中医护理学技术:包括针灸、推拿、拔罐、艾灸等中医护理操作方法。 3、常见疾病的中医护理:针对不同疾病,介绍相应的中医护理方法,

如感冒、咳嗽、失眠、胃痛等。 4、中医养生与保健:介绍中医养生的基本理论和常见方法,如气功、太极拳、食疗等。 四、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通过讲授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医护理学的知识和技能。 五、教学评估 本课程的教学评估主要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期末成绩为期末考试成绩。通过评估学生的平时表现和期末考试成绩,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中医护理学是一门研究中医理论在护理领域应用的重要学科。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中医护理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能够运用中医方法进行疾病预防、保健、康复以及护理。本教学大纲将详细阐述教

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的内容。 二、教学内容 1、中医基础理论:包括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基本概念与理论。 2、中医诊断学:学习望、闻、问、切四诊方法,掌握常见疾病的中医辨证论治。 3、中医护理技术:学习针灸、推拿、拔罐、艾灸等中医护理操作技能。 4、中药学基础:学习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用量,掌握常用中药的辨症施治。 5、中医康复护理:学习中医康复理论与方法,针对慢性疾病及伤残患者进行康复护理。 6、常见疾病的中医护理:学习常见疾病的中医护理方法,如感冒、咳嗽、哮喘、腹泻等。 7、养生与保健:学习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如饮食调理、运动养生、精神调养等。

《中医护理学》第五章

《中医护理学》第五章 中医护理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研究中医的护理理论和方法。它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护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医护理的 科学性和有效性,为人们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本章将介绍中医护理学的 基本理论和方法。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气血津 液理论”等。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之一,认为人体内部存在着阴阳 两个对立统一的方面,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维持着生命活动的平衡。阴阳学说的运用,可以指导中医护理的工作,使人体的阴阳平衡得以保持。 五行学说是中医护理学的重要理论基础,认为人体内部的各个器官和 组织之间存在着相互关系,相互制约,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五行相生相 克的原则来描述。通过对五行学说的理解,可以指导中医护理的工作,使 各器官和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得以维持。 气血津液理论是中医护理学的另一个重要理论基础,认为人体内部的气、血、津、液是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它们相互依存、相互滋养,对于人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气血津液理论的理解,可以 指导中医护理的工作,使气血津液的平衡得以维持。 中医护理学的方法主要包括“四诊法”、“推拿按摩”、“针灸”、“药物治疗”等。四诊法是中医护理的基本方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 和切诊四个方面,通过对人体外部表现和内部变化的观察和询问,来判断 疾病的病因、病位和病情,从而指导中医护理的工作。 推拿按摩是中医护理的常用方法之一,通过手法的施加,来改善人体 的气血循环,调整脏腑功能,促进病情的恢复,提高患者的抵抗力。针灸

是中医护理的另一种常用方法,通过在人体穴位上刺激,来调整气血的运行,促进病情的恢复,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 药物治疗是中医护理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应用中药或草药,来调整 人体的气血状态,促进病情的恢复,提高患者的抵抗力。药物治疗的方法 有多种,可以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药物。 总之,中医护理学是一门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护理学理论和方法 的学科,它研究中医护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人们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通过对中医护理学的学习和理解,可以提高中医护理的水平,为患者的健 康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中医护理》绪论说课稿word精品文档6页

《中医护理》绪论说课稿 1说教材 1.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人常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绪论讲的好与否,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在对《中医护理》这门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鉴于部分学生的厌学心理,大部分学生将假期的懒散和家庭的娇惯带入校园,甚至于课堂。在开学之初,尤其是新教材的第一堂课,要重整学风,需要教师的热情,以及热情后面的知识精装――认真备课和对课堂的精心策划。使学生在严肃活泼中掌握知识,在愉悦中度过课堂时光,在掌握知识领悟该课程精神和重点的同时,学会用整体观念的思维方式来思考和解决问题,在知识与趣味并存的课堂中激发学生对中医护理专业的热爱。因此,上好绪论部分对于整个《中医护理》课程和牢固学生专业思想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1.2教材的处理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工作经验,笔者以教师“教”和学生“学”双向互动,在教师的精心组织和策划下,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主动探究。因此,本章主要通过课堂讲授和学生自主参与,让学生凭借自身已有的知识结构,对护理工作中常见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最终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出正确结论。 2说教学目标 2.1知识目标 掌握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了解中医护理的发展简史、地位、应用及其学习方法。

2.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观察、分析和临床动手能力,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并能够理论联系临床实际,切实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能力。 2.3情感目标 培养护生的人文素质,把仁义、道德等崇高的医德医风作为准则和追求,在实践中彻底贯彻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 3说教学重难点 3.1正确理解并掌握中医整体观念,是本课的重点 整体观念在中医理论中占据主导地位,当然也是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之一,其在整本教材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笔者认为,在学习中医护理的同时,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课本中的医护知识,也应为班级团结、学校思想文化的建设,乃至于为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此,如何让学生正确理解并掌握中医整体观念,便成为本次课的重点。 3.2如何正确理解并实施辨证施护,是本课的难点 古人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何使用中医思维来分析望、闻、问、切四诊所收集到的资料,并且做出正确诊断,需要知识和经验的不断积累,因此,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中医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成为本章乃至于整本教材的难点。 4说教法 根据教学内容,笔者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4.1情境教学法

《中医护理》01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即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 2、熟悉中医护理学的发展简史,及各时代的代表作品和作者。 3、了解中医护理学的学习方法和意义。 二、课时分配 本项目共3个小节,安排3课时。 三、教学重点 掌握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即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熟悉中医护理学的发展简史,及各时代的代表作品和作者。 四、教学难点 了解中医护理学的学习方法和意义。 五、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 一、春秋战国、秦、汉时期 (一)《黄帝内经》 该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成书于战国时期,又简称《内经》,包括《灵枢》、《素问》两部分,共18卷,162篇论文,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的结构、生理、病理,以及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养生等问题,内容十分丰富,还对当时哲学领域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如阴阳、五行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 (二)《难经》 该书与《黄帝内经》为同一时期著作,全书共有八十一个问答,称为“八十一难”,“难”是质难、问答的意思,是一本在当时可以和《黄帝内经》相媲美的古典医学著作。托名名医扁鹊所著,在脉诊和针灸治疗方面,其内容较《黄帝内经》更为详细,提出了有关命门、三焦的新观点。 (三)《伤寒杂病论》 该书为东汉末年杰出医学家张仲景所著,是我国第一部临床医学专著,在宋代被林忆等整理出版时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该书在护理学方面,张仲景提出了辨证施护的原则,书中不但有丸、散、膏、丹等服药护

理,还有洗、浴、熏、滴耳、吹鼻等外用药护理,以及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的护理。 (四)《神农本草经》 该书成书于汉代,托名神农所著,是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书中收载中药365种,并根据养生、治病和有毒、无毒,将药物分为三品、四性和五味。其中麻黄定喘、常山截疟、海藻治瘿瘤、水银疗疥疮等记载,是世界药物史上最早的记录,而且疗效确切,为后世中药的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 二、晋、隋、唐时期 这一时期为我国医药学发展的辉煌时期,丰富的医疗实践活动,使中医理论体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和系统化。 如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首创口对口吹气法抢救病人的复苏术,提出了水肿病人的饮食调护方法。 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第一部病因病机学说和临床证候学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探讨病因病机的专著。 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对妇科、小儿科病证的护理论述详细,创立了许多护理保健的方法。 三、宋、金、元时期 此期中医的理论体系发生了突破性进展,医家们各抒己见、学术百家争鸣,出现了四大医学流派。李东垣的“补土派”重视对脾胃的调养和护理;朱丹溪的“滋阴派”重视养阴;张从正的“攻下派”认为治病着重去邪,在《儒门事亲》中记载使用坐浴疗法治疗脱肛的护理操作方法;刘完素的“寒凉派”治法强调降火。 四、明、清时代 这一时期,中医学的理论与实践更加充实,中医对正常人体和对疾病的认识水平进一步提高,中医护理学逐渐向独立完整的体系发展。王肯堂的《证治准绳》介绍了创伤缝合术后的护理方法。明代医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耗费30年时间而成,载药1 892种,绘图1 000多幅,收集方药10 000多首,不仅丰富了我国医药学的内容,而且还奠定了植物学的基础。 五、近代及现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