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转速和转矩之间的关系

电机转速和转矩之间的关系

转速与转矩的乘积与动力输出的关系5最佳答案

P=T*n*2π/60

P为功率,单位W

T为转矩,单位N.m

n为转速,单位rpm(转每分钟)

π=3.1415926……

也可以近似计算P=T*n/9.55,单位同上,

**电机功率一定的情况下,电机转速和电机转矩成反比注意:P单位是W,如果KW需要乘以1000

电机转速和扭矩(转矩)计算公式[1].dwg

电机转速和扭矩(转矩)公式 含义:1kg= 1千克的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力是牛顿。 含义:·m 推力点垂直作用在离磨盘中心1米的位置上的力为。 转速公式:n=60f/P (n=转速,f=电源频率,P=磁极对数) 扭矩公式:T=9550P/n T是扭矩,单位N·m P是输出功率,单位KW n是电机转速,单位r/min 扭矩公式:T=973P/n T是扭矩,单位Kg·m P是输出功率,单位KW n是电机转速,单位r/min 形象的比喻: 功率与扭矩哪一项最能具体代表车辆性能有人说:起步靠扭矩,加速靠功率,也有人说:功率大代表极速高,扭矩大代表加速好,其实这些都是片面的错误解释,其实车辆的前进一定是靠发动机所发挥的扭力,所谓的「扭力」在物理学上应称为「扭矩」,因为以讹传讹的结果,大家都说成「扭力」,也就从此流传下来,为导正视听,我们以下皆称为「扭矩」。 扭矩的观念从小学时候的「杠杆原理」就说明过了,定义是「垂直方向的力乘上与旋转中心的距离」,公制单位为牛顿-米(N-m),除以重力加速度9.8m/sec2之后,单位可换算成国人熟悉的公斤-米(kg-m)。英制单位则为磅-呎(lb-ft),在美国的车型录上较为常见,若要转换成公制,只要将lb-ft的数字除以即可。汽车驱动力的计算方式:将扭矩除以车轮半径

即可由发动机功率-扭矩输出曲线图可发现,在每一个转速下都有一个相对的扭矩数值,这些数值要如何转换成实际推动汽车的力量呢答案很简单,就是「除以一个长度」,便可获得「力」的数据。举例而言,一部1.6升的发动机大约可发挥15.0kg-m的最大扭矩,此时若直接连上185/ 60R14尺寸的轮胎,半径约为41公分,则经由车轮所发挥的推进力量为15/=公斤的力量(事实上公斤并不是力量的单位,而是重量的单位,须乘以重力加速度9.8m/sec2才是力的标准单位「牛顿」)。 36公斤的力量怎么推动一公吨的车重呢而且动辄数千转的发动机转速更不可能恰好成为轮胎转速,否则车子不就飞起来了幸好聪明的人类发明了「齿轮」,利用不同大小的齿轮相连搭配,可以将旋转的速度降低,同时将扭矩放大。由于齿轮的圆周比就是半径比,因此从小齿轮传递动力至大齿轮时,转动的速度降低的比率以及扭矩放大的倍数,都恰好等于两齿轮的齿数比例,这个比例就是所谓的「齿轮比」。 举例说明,以小齿轮带动大齿轮,假设小齿轮的齿数为15齿,大齿轮的齿数为45齿。当小齿轮以3000rpm的转速旋转,而扭矩为20kg-m时,传递至大齿轮的转速便降低了1/3,变成1000rpm;但是扭矩反而放大三倍,成为60kg-m。这就是发动机扭矩经由变速箱可降低转速并放大扭矩的基本原理。 在汽车上,发动机输出至轮胎为止共经过两次扭矩的放大,第一次由变速箱的档位作用而产生,第二次则导因于最终齿轮比(或称最终传动比)。扭矩的总放大倍率就是变速箱齿比与最终齿轮比的相乘倍数。举例来说,手排的一档齿轮比为,最终齿轮比为,而发动机的最大扭矩为5500rpm,于是我们可以算出第一档的最大扭矩经过放大后为××=,比原发动机放大了13倍。此时再除以轮胎半径约0.41m,即可获得推力约为470公斤。然而上述的数值并不是实际的推力,毕竟机械传输的过程中必定有磨耗损失,因此必须将机械效率的因

电机转速转矩计算公式

针对你的问题有公式可参照分析: 电机功率:P=1.732X UX I x cos 4 电机转矩:T=9549X P/n ; 电机功率转矩=9550*输出功率/输出转速 转矩=9550*输出功率/输出转速 P = T*n/9550 公式推导 电机功率,转矩,转速的关系 功率=力*速度 P=F*V---公式1 转矩(T)=扭力(F)*作用半径(R)推出 F=T/R ---公式2 线速度(V)=2兀R*每秒转速(n秒)=2兀R*每分转速(n 分)/60 =兀R*n分/30--- 公式3 将公式2、3代入公式1得: P=F*V=T/R* 兀R*n 分/30 =兀/30*T*n 分 ---- P=功率单位W T=转矩单位Nm n分=每分钟转速单位转/分钟 如果将P的单位换成KW/那么就是如下公式: P*1000=兀/30*T*n 30000/ 兀*P=T*n 30000/3.1415926*P=T*n 9549.297*P = T * n

电机转速:n=60f/p , p为电机极对数,例如四级电机的p=2 ; 注:当频率达50Hz时,电机达到额定功率,再增加频率,其功率时不会再增的,会保持额定功率。 电机转矩在50Hz以下时,是与频率成正比变化的;当频率f达到50Hz时,电 机达到最大输出功率,即额定功率;如果频率f在50Hz以后再继续增加,则输 1 人生的磨难是很多的,所以我们不可对于每一件轻微的伤害都过于敏感。在生活磨难面前,精神上的坚强和无动于衷是我们抵抗罪恶和人生意外的最好武器。

出转矩与频率成反比变化,因为它的输出功率就是那么大了,你还要继续增加频率f,那么套入上面的计算式分析,转矩则明显会减小。 转速的情况和频率是一样的,因为电源电压不变,其频率的变化直接反应的结果就是转速的同比变化,频率增,转速也增,它减另一个也减。 关丁电压分析起来有点麻烦,你先看这几个公式。 电机的定子电压:U = E + I R (I为电流,R为电子电阻,E为感应电势); 而:E = k f旅(k:常数,f:频率,X:磁通); 对异步电机来说:T=W I X (K:常数,I:电流,X:磁通); 则很容易看出频率f的变化,也伴随着E的变化,则定子的电压也应该是变化的,事实上常用的变频器调速方法也就是这样的,频率变化时,变频器输出电压,也就是加在定子两端的电压也是随之变化的,是成正比的,这就是包V/f比变频方式。这三个式子也可用丁前面的分析,可得出相同结果。 当然,如果电源频率不变,电机转矩肯定是正比丁电压的,但是一定是在电机达到额定输出转矩前。 电机的扭矩”,单位是N?m (牛米) 计算公式是T=9549 * P / n 。 P是电机的额定(输出)功率单位是千瓦( KW) 分母是额定转速n单位是转每分(r/min) P和n可从电机铭牌中直接查到。 电机转速和扭矩(转矩)公式 含义:1kg=9.8N 1千克的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力是9.8牛顿。 含义:9.8N m 推力点垂直作用在离磨盘中心1米的位置上的力为9.8N。

关于电机功率和转矩、转速之间的关系

电机功率和转矩、转速之间的关系 功率: 物理意义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物理定义: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功率。说:“功率是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公式 功率可分为电功率,力的功率等。故计算公式也有所不同。 电功率计算公式:P=W/t =UI;在纯电阻电路中,根据欧姆定律U=IR代入P=UI中还可以得到:P=I*IR=(U*U)/R 在动力学中:功率计算公式:P=W/t(平均功率);P=Fvcosa(瞬时功率) 因为W=F(f力)×S(s位移)(功的定义式),所以求功率的公式也可推导出P=F·v:P=W /t=F*S/t=F*V(此公式适用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单位 P表示功率,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W表示功,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t”表示时间,单位是“秒”,符号是“s”。 功率越大转速越高,汽车的最高速度也越高,常用最大功率来描述汽车的动力性能。最大功率一般用马力(PS)或千瓦(kW)来表示,1马力等于0.735千瓦。1W=1J/s 功率=力*速度 P=F*V---公式-------------------------------------------------1 转矩(T)=扭力(F)*作用半径(R) ------推出F=T/R---公式-------------------------------------2 线速度(V)=2πR*每秒转速(n秒) =2πR*每分转速(n分)/60 =πR*n分/30---公式-------------------3 将公式2、3代入公式1得: P=F*V=(T/R)*(πR*n分/30)= (T*π* n分)/30 (单位W) -----P=功率单位W, T=转矩单位Nm,

电机转矩功率转速之间的关系及计算公式

电机转矩、功率、转速之间的关系及计算公式 电动机输出转矩: 使机械元件转动的力矩称为转动力矩,简称转矩。机械元件在转矩作用下都会产生 一定程度的扭转变形,故转矩有时又称为扭矩。 转矩与功率及转速的关系:转矩(T)=9550*功率(P)/转速(n)? 即:T=9550P/n 由此可推导出: 转矩=9550*功率/转速《===》功率=转速*转矩/9550 方程式中: P—功率的单位(kW); n—转速的单位(r/min); T—转矩的单位(N.m); 9550是计算系数。 电机扭矩计算公式 T=9550P/n 是如何计算的呢? 分析: 功率=力*速度即 P=F*V---——--公式【1】 转矩(T)=扭力(F)*作用半径(R) 推出F=T/R------公式【2】 线速度(V)=2πR*每秒转速(n秒)=2πR*每分转速(n分)/60=πR*n分/30------公式【3】 将公式2、3代入公式1得: P=F*V=T/R*πR*n分/30 =π/30*T*n分 -----P=功率单位W, T=转矩单位N.m, n分=每分钟转速单位转/分钟 如果将P的单位换成KW,那么就是如下公式: P*1000=π/30*T*n 30000/π*P=T*n 30000/3.1415926*P=T*n 9549.297*P=T*n 这就是为什么会有功率和转矩*转速之间有个9550的系数关系。。。 转矩的类型 转矩可分为静态转矩和动态转矩。 ※静态转矩 静态转矩是值不随时间延长而变化或变化很小、很缓慢的转矩,包括静止转矩、恒定转矩、缓变转矩和微脉动转矩。? 静止转矩的值为常数,传动轴不旋转; 恒定转矩的值为常数,但传动轴以匀速旋转,如电机稳定工作时的转矩; 缓变转矩的值随时间延长而缓慢变化,但在短时间内可认为转矩值是不变的; 微脉动转矩的瞬时值有幅度不大的脉动变化。 ※动态转矩 动态转矩是值随时间延长而变化很大的转矩,包括振动转矩、过渡转矩和随机转矩三种。 振动转矩的值是周期性波动的; 过渡转矩是机械从一种工况转换到另一种工况时的转矩变化 过程;随机转矩是一种不确定的、变化无规律的转矩。

电机输出扭矩计算公式

电动机输出转矩 转矩(英文为torque ) 使机械元件转动的力矩称为转动力矩,简称转矩。机械元件在转矩作用下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扭转变形,故转矩有时又称为扭矩。转矩是各种工作机械传动轴的基本载荷形式,与动力机械的工作能力、能源消耗、效率、运转寿命及安全性能等因素紧密联系,转矩的测量对传动轴载荷的确定与控制、传动系统工作零件的强度设计以及原动机容量的选择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转矩与功率的关系T=9549P/n 电机的额定转矩表示额定条件下电机轴端输出转矩。转矩等于力与力臂或力偶臂的乘积,在国际单位制(SI)中,转矩的计量单位为牛顿?米(N?m),工程技术中也曾用过公斤力?米等作为转矩的计量单位。电机轴端输出转矩等于转子输出的机械功率除以转子的机械角速度。直流电动机堵转转矩计算公式TK=9.55KeIK 。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矩公式为: S R2 M=C U12 公式[2 ] R22+(S X20)2 C:为常数同电机本身的特性有关;U1 :输入电压; R2 :转子电阻;X20 :转子漏感抗;S:转差率 可以知道M∝U12 转矩与电源电压的平方成正比,设正常输入电压时负载转矩为M2 ,电压下降使电磁转矩M下降很多;由于M2不变,所以M小于M2平衡关系受到破坏,导致电动机转速的下降,转差率S上升;它又引起转子电压平衡方程式的变化,使转子电流I2上升。也就是定子电流I1随之增加(由变压器关系可以知道);同时I2增加也是电动机轴上送出的转矩M又回升,直到与M2相等为止。这时电动机转速又趋于新的稳定值。 转矩的类型 转矩可分为静态转矩和动态转矩。 静态转矩是值不随时间变化或变化很小、很缓慢的转矩,包括静止转矩、恒定转矩、缓变转矩和微脉动转矩。 静止转矩的值为常数,传动轴不旋转; 恒定转矩的值为常数,但传动轴以匀速旋转,如电机稳定工作时的转矩; 缓变转矩的值随时间缓慢变化,但在短时间内可认为转矩值是不变的; 微脉动转矩的瞬时值有幅度不大的脉动变化。 动态转矩是值随时间变化很大的转矩,包括振动转矩、过渡转矩和随机转矩三种。振动转矩的值是周期性波动的;过渡转矩是机械从一种工况转换到另一种工况时的转矩变化过程;随机转矩是一种不确定的、变化无规律的转矩。 根据转矩的不同情况,可以采取不同的转矩测量方法。 转矩=9550*功率/转速 同样 功率=转速*转矩/9550 平衡方程式中:功率的单位(kW);转速的单位(r/min);转矩的单位(N.m);9550是计算系数。

电机功率和转矩转速关系

三相异步电动机磁极对数: 1对磁极(2个磁极):同步转速3000转,异步速度2880转左右。 2对磁极(4个磁极):同步转速1500转,异步速度1450转左右. 3对磁极(6个磁极):同步转速1000转,异步速度960转左右. 4对磁极(8个磁极):同步转速750转,异步速度730转左右. 对于相同功率,不同极数的电机: 磁极对数越多,转速越低,体积越大,但输出的扭矩大。 磁极对数越少,转速越高,体积越小,但输出的扭矩也小。 电机功率和转矩、转速之间的关系 功率: 物理意义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物理定义: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功率。说:“功率是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1] 公式 功率可分为电功率,力的功率等。故计算公式也有所不同。 电功率计算公式:P=W/t =UI;在纯电阻电路中,根据欧姆定律U=IR代入P=UI中还可以得到:P=I*IR=(U*U)/R 在动力学中:功率计算公式:P=W/t(平均功率);P=Fvcosa(瞬时功率) 因为W=F(f力)×S(s位移)(功的定义式),所以求功率的公式也可推导出P=F·v:P=W /t=F*S/t=F*V(此公式适用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单位

P表示功率,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W表示功,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t”表示时间,单位是“秒”,符号是“s”。 功率越大转速越高,汽车的最高速度也越高,常用最大功率来描述汽车的动力性能。最大功率一般用马力(PS)或千瓦(kW)来表示,1马力等于0.735千瓦。1W=1J/s 功率=力*速度 P=F*V---公式-------------------------------------------------1 转矩(T)=扭力(F)*作用半径(R) ------推出F=T/R---公式-------------------------------------2 线速度(V)=2πR*每秒转速(n秒) =2πR*每分转速(n分)/60 =πR*n分/30---公式-------------------3 将公式2、3代入公式1得: P=F*V=(T/R)*(πR*n分/30)= (T*π* n分)/30 (单位 W) -----P=功率单位W, T=转矩单位Nm, n分=每分钟转速单位转/分钟 如果已知P的单位为KW,那么就是如下公式: P *1000 = (T*π* n分)/30 (单位 W) 30000*P /π=T*n 30000*P /3.1415926 =T*n 9549.297*P=T*n 结论:

电机转速和扭矩(转矩)计算公式

电机转速和扭矩(转矩)公式 含义: 1kg=9.8N 1千克的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力是9.8牛顿。 含义: 9.8N·m 推力点垂直作用在离磨盘中心1米的位置上的力为9.8N。 转速公式:n=60f/P (n=转速,f=电源频率,P=磁极对数) 扭矩公式:T=9550P/n T是扭矩,单位N·m P是输出功率,单位KW n是电机转速,单位r/min 扭矩公式:T=973P/n T是扭矩,单位Kg·m P是输出功率,单位KW n是电机转速,单位r/min 形象的比喻: 功率与扭矩哪一项最能具体代表车辆性能?有人说:起步靠扭矩,加速靠功率,也有人说:功率大代表极速高,扭矩大代表加速好,其实这些都是片面的错误解释,其实车辆的前进一定是靠发动机所发挥的扭力,所谓的「扭力」在物理学上应称为「扭矩」,因为以讹传讹的结果,大家都说成「扭力」,也就从此流传下来,为导正视听,我们以下皆称为「扭矩」。 扭矩的观念从小学时候的「杠杆原理」就说明过了,定义是「垂直方向的力乘上与旋转中心的距离」,公制单位为牛顿-米(N-m),除以重力加速度9.8m/sec2之后,单位可换算成国人熟悉的公斤-米(kg-m)。英制单位则为磅-呎(lb-ft),在美国的车型录上较为常见,若要转换成公制,只要将lb-ft的数字除以7.22即可。汽车驱动力的计算方式:将扭矩除以车轮半径即可由发动机功率-扭矩输出曲线图可发现,在每一个转速下都有一个相对的扭矩数值,这些数值要如何转换成实际推动汽车的力量呢?答案很简单,就是「除以一个长度」,便可获得「力」的数据。举例而言,一部1.6升的发动机大约可发挥15.0kg-m的最大扭矩,此时若直接连上185/ 60R14尺寸的轮胎,半径约为41公分,则经由车轮所发挥的推进力量为15/0.41=36.6公斤的力量(事实上公斤并不是力量的单位,而是重量的单位,须乘以重力加速度9.8m/sec2才是力的标准单位「牛顿」)。

电机转速转矩计算公式[1]

针对你的问题有公式可参照分析: 电机功率:P=1.732×U×I×cosφ 电机转矩:T=9549×P/n ; 电机功率 转矩=9550*输出功率/输出转速 转矩=9550*输出功率/输出转速 P = T*n/9550 公式推导 电机功率,转矩,转速的关系 功率=力*速度 P=F*V---公式1 转矩(T)=扭力(F)*作用半径(R) 推出 F=T/R ---公式2 线速度(V)=2πR*每秒转速(n秒) =2πR*每分转速(n分)/60 =πR*n 分/30---公式3 将公式2、3代入公式1得: P=F*V=T/R*πR*n分/30 =π/30*T*n分 -----P=功率单位W, T=转矩单位Nm, n分=每分钟转速单位转/分钟 如果将P的单位换成KW,那么就是如下公式: P*1000=π/30*T*n 30000/π*P=T*n 30000/3.1415926*P=T*n 9549.297*P= T * n 电机转速:n=60f/p,p为电机极对数,例如四级电机的p=2; 注:当频率达50Hz时,电机达到额定功率,再增加频率,其功率时不会再增的,会保持额定功率。 电机转矩在50Hz以下时,是与频率成正比变化的;当频率f达到50Hz时,电机达到最大输出功率,即额定功率;如果频率f在50Hz以后再继续增加,则输出转矩与频率成反比变化,因为它的输出功率就是那么大了,你还要继续增加频率f,那么套入上面的计算式分析,转矩则明显会减小。

转速的情况和频率是一样的,因为电源电压不变,其频率的变化直接反应的结果就是转速的同比变化,频率增,转速也增,它减另一个也减。 关于电压分析起来有点麻烦,你先看这几个公式。 电机的定子电压:U = E + I×R (I为电流, R为电子电阻, E为感应电势); 而:E = k×f×X (k:常数, f: 频率, X:磁通); 对异步电机来说:T=K×I×X (K:常数, I:电流, X:磁通); 则很容易看出频率f的变化,也伴随着E的变化,则定子的电压也应该是变化的,事实上常用的变频器调速方法也就是这样的,频率变化时,变频器输出电压,也就是加在定子两端的电压也是随之变化的,是成正比的,这就是恒V/f比变频方式。这三个式子也可用于前面的分析,可得出相同结果。 当然,如果电源频率不变,电机转矩肯定是正比于电压的,但是一定是在电机达到额定输出转矩前。 电机的“扭矩”,单位是N?m(牛米) 计算公式是T=9549 * P / n 。 P是电机的额定(输出)功率单位是千瓦(KW) 分母是额定转速n 单位是转每分(r/min) P和n可从电机铭牌中直接查到。 电机转速和扭矩(转矩)公式 含义:1kg=9.8N 1千克的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力是9.8牛顿。 含义:9.8N·m 推力点垂直作用在离磨盘中心1米的位置上的力为9.8N。 转速公式:n=60f/P (n=转速,f=电源频率,P=磁极对数) 扭矩公式:T=9550P/n T是扭矩,单位N·m P是输出功率,单位KW

电机转矩、功率、转速之间的关系及计算公式

电机转矩、功率、转速之间得关系及计算公式 电动机输出转矩: 使机械元件转动得力矩称为转动力矩,简称转矩。机械元件在转矩作用下都会产生 一定程度得扭转变形,故转矩有时又称为扭矩。 转矩与功率及转速得关系: 转矩(T)=9550*功率(P)/转速(n) 即:T=9550P/n 由此可推导出: 转矩=9550*功率/转速《===》功率=转速*转矩/9550 方程式中: P—功率得单位(kW); n—转速得单位(r/min); T—转矩得单位(N、m); 9550就是计算系数。 电机扭矩计算公式 T=9550P/n 就是如何计算得呢? 分析: 功率=力*速度即P=F*V---——--公式【1】 转矩(T)=扭力(F)*作用半径(R) 推出F=T/R------公式【2】 线速度(V)=2πR*每秒转速(n秒)=2πR*每分转速(n分)/60=πR*n分/30------公式【3】 将公式2、3代入公式1得: P=F*V=T/R*πR*n分/30 =π/30*T*n分 -----P=功率单位W, T=转矩单位N、m, n分=每分钟转速单位转/分钟 如果将P得单位换成KW,那么就就是如下公式: P*1000=π/30*T*n 30000/π*P=T*n 30000/3、1415926*P=T*n 9549、297*P=T*n 这就就是为什么会有功率与转矩*转速之间有个9550得系数关系。。。 转矩得类型 转矩可分为静态转矩与动态转矩。 ※静态转矩 静态转矩就是值不随时间延长而变化或变化很小、很缓慢得转矩,包括静止转矩、恒定转矩、缓变转矩与微脉动转矩。 静止转矩得值为常数,传动轴不旋转; 恒定转矩得值为常数,但传动轴以匀速旋转,如电机稳定工作时得转矩; 缓变转矩得值随时间延长而缓慢变化,但在短时间内可认为转矩值就是不变得; 微脉动转矩得瞬时值有幅度不大得脉动变化。 ※动态转矩 动态转矩就是值随时间延长而变化很大得转矩,包括振动转矩、过渡转矩与随机转矩三种。振动转矩得值就是周期性波动得; 过渡转矩就是机械从一种工况转换到另一种工况时得转矩变化

电机转速和扭矩(转矩)计算公式

电机转速和扭矩(转矩)公式 1、电机有个共同的公式,P=MN/9550 P为额定功率,M为额定力矩,N为额定转速,所以请确认电机功率和额定转速就可以得出额定力矩大小。注意P的单位是KW,N的单位是R/MIN(RPM),M的单位是NM 2、扭矩和力矩完全是一个概念,是力和力臂长度的乘积,单位NM(牛顿米) 比如一个马达输出扭矩10NM,在离输出轴1M的地方(力臂长度1M),可以得到10N的力;如果在离输出轴10M的地方(力臂长度10M),只能得到1N的力 含义:1kg=9.8N 1千克的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力是9.8牛顿。 含义:9.8N·m 推力点垂直作用在离磨盘中心1米的位置上的力为9.8N。 转速公式:n=60f/P (n=转速,f=电源频率,P=磁极对数) 扭矩公式:T=9550P/n T是扭矩,单位N·m P是输出功率,单位KW n是电机转速,单位r/min 扭矩公式:T=973P/n T是扭矩,单位Kg·m P是输出功率,单位KW n是电机转速,单位r/min 力矩、转矩和扭矩在电机中其实是一样的。一般在同一篇文章或同一本书,上述三个名词只采用一个,很少见到同时采用两个或以上的。虽然这三个词运用的场合有所区别,但在电机中都是指电机中转子绕组产生的可以用来带动机械负载的驱动“矩”。所谓“矩”是指作用力和支点与力作用方向相垂直的距离的乘积。 对于杠杆,作用力和支点与力作用方向相垂直的距离的乘积就称为力矩。对于转动的物体,若将转轴中心看成支点,在转动的物体圆周上的作用力和转轴中心与作用力方向垂直的距离的乘积就称为转矩。当圆柱形物体,受力而未转动,该物体受力后只存在因扭力而发生的弹性变形,此时的转矩就称为扭矩。因此,在运行的电机中严格说来只能称为“转矩”。采用“力矩”或“扭矩”都不太合适。不过习惯上这三种名称使用的历史都较长至少也有六七十年了,因此也没有人刻意去更正它。 至于力矩、转矩和扭矩的单位一般有两种,就是千克·米(kg·m)和牛顿·米(N·m) 两种,克·米(g·m)只是千克·米(kg·m)千分之一。如一楼的朋友所说,“1kg力=9.8N”。1千克·米(kg·m)=9.8牛顿·米(N·m)。 形象的比喻: 功率与扭矩哪一项最能具体代表车辆性能?有人说:起步靠扭矩,加速靠功率,也有人说:功率大代表极速高,扭矩大代表加速好,其实这些都是片面的错误解释,其实车辆的前进一定是靠发动机所发挥的扭力,所谓的「扭力」在物理学上应称为「扭矩」,因为以讹传讹的结果,大家都说成「扭力」,也就从此流传下来,为导正视听,我们以下皆称为「扭矩」。 扭矩的观念从小学时候的「杠杆原理」就说明过了,定义是「垂直方向的力乘上与旋

三相异步电动机转速及力矩计算

三相异步电动机转速及力 矩计算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三相异步电动机转速及力矩计算 电动机扭矩计算 扭矩是力对物体作用的一种形式,它使物体产生转动,其作用大小等于作用力和力臂(作用力到转动中心的距离)的乘积。所以扭矩的单位是力的单位和距离的单位的乘积,即牛顿*米,简称牛米 计算公式是 T=9550 * P / n P是额定(输出)功率单位是千瓦(KW) n 是额定转速单位是转每分 (r/min) P和 n可从电机铭牌中直接查到。 三相异步电动机转速公式为: n=60f/p(1-s) N0=60F/P (同步电动机) 从上式可见,改变供电频率f、电动机的极对数p及转差率s均可太到改变转速的目的。从调速的本质来看,不同的调速方式无非是改变交流电动机的同步转速或不改变同步转两种。 在生产机械中广泛使用不改变同步转速的调速方法有绕线式电动机的转子串电阻调速、斩波调速、串级调速以及应用电磁转差离合器、液力偶合器、油膜离合器等调速。改变同步转速的有改变定子极对数的多速电动机,改变定子电压、频率的变频调速有能无换向电动机调速等。 从调速时的能耗观点来看,有高效调速方法与低效调速方法两种:高效调速指时转差率不变,因此无转差损耗,如多速电动机、变频调速以及能将转差损耗回收的调速方法(如串级调速等)。有转差损耗的调速方法属低效调速,如转子串电阻调速方法,能量就损耗在转子回路中;电磁离合器的调速方法,能量损耗在离合器线圈中;液力偶合器调速,能量损耗在液力偶合器的油中。一般来说转差损耗随调速范围扩大而增加,如果调速范围不大,能量损耗是很

电机转速转矩计算公式修订稿

电机转速转矩计算公式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针对你的问题有公式可参照分析: 电机功率:P=×U×I×cosφ 电机转矩:T=9549×P/n ; 电机功率转矩=9550*输出功率/输出转速 转矩=9550*输出功率/输出转速 P = T*n/9550 公式推导 电机功率,转矩,转速的关系 功率=力*速度 P=F*V---公式1 转矩(T)=扭力(F)*作用半径(R)推出F=T/R ---公式2 线速度(V)=2πR*每秒转速(n秒) =2πR*每分转速(n分)/60 =πR*n分/30---公式3 将公式2、3代入公式1得: P=F*V=T/R*πR*n分/30 =π/30*T*n分 -----P=功率单位W, T=转矩单位Nm, n分=每分钟转速单位转/分钟 如果将P的单位换成KW,那么就是如下公式: P*1000=π/30*T*n 30000/π*P=T*n 30000/*P=T*n *P= T * n

电机转速:n=60f/p,p为电机极对数,例如四级电机的p=2; 注:当频率达50Hz时,电机达到额定功率,再增加频率,其功率时不会再增的,会保持额定功率。 电机转矩在50Hz以下时,是与频率成正比变化的;当频率f达到50Hz时,电机达到最大输出功率,即额定功率;如果频率f在50Hz以后再继续增加,则输出转矩与频率成反比变化,因为它的输出功率就是那么大了,你还要继续增加频率f,那么套入上面的计算式分析,转矩则明显会减小。 转速的情况和频率是一样的,因为电源电压不变,其频率的变化直接反应的结果就是转速的同比变化,频率增,转速也增,它减另一个也减。 关于电压分析起来有点麻烦,你先看这几个公式。 电机的定子电压: U = E + I×R (I为电流, R为电子电阻, E为感应电势); 而:E = k×f×X (k:常数, f: 频率, X:磁通); 对异步电机来说: T=K×I×X (K:常数, I:电流, X:磁通); 则很容易看出频率f的变化,也伴随着E的变化,则定子的电压也应该是变化的,事实上常用的变频器调速方法也就是这样的,频率变化时,变频器输出电压,也就是加在定子两端的电压也是随之变化的,是成正比的,这就是恒V/f 比变频方式。这三个式子也可用于前面的分析,可得出相同结果。 当然,如果电源频率不变,电机转矩肯定是正比于电压的,但是一定是在电机达到额定输出转矩前。 电机的“扭矩”,单位是 N?m(牛米) 计算公式是 T=9549 * P / n 。 P是电机的额定(输出)功率单位是千瓦(KW) 分母是额定转速 n 单位是转每分 (r/min) P和 n可从电机铭牌中直接查到。

电机转矩与功率的关系

电机功率与转矩的关系 在一定功率的条件下,转速转速越高,扭矩就越低,反之就越高。 比如同样1.5kw电机,6级输出转矩就比4级高也可用公式M=9550P/n粗算对于交流电机:额定转矩=9550×额定功率/额定转速;对于直流电机比较麻烦因为种类太多。大概是转速与电枢电压成正比,与励磁电压成反比。 转矩与励磁磁通和电枢电流成正比。 在直流调速中调节电枢电压属于恒转矩调速(电机输出转矩基本不变) 调节励磁电压属于恒功率调速(电机输出功率基本不变) 电机的选择 电动机的功率,应根据生产机械所需要的功率来选择,尽量使电动机在额定负载下运行。选择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如果电动机功率选得过小.就会出现“小马拉大车”现象,造成电动机长期过载.使其绝缘因发热而损坏.甚至电动机被烧毁。 ②如果电动机功率选得过大.就会出现“大马拉小车”现象.其输出机械功率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功率因数和效率都不高,不但对用户和电网不利。而且还会造成电能浪费。 要正确选择电动机的功率,必须经过以下计算或比较:P=F×V /1000 (P=计算功率KW,F=所需拉力N,工作机线速度m/s) 对于恒定负载连续工作方式,可按下式计算所需电动机的功率:P1(kw):P=P/n1n2 式中n1为生产机械的效率;n2为电动机的效率,即传动效率。按上式求出的功率P1,不一定与产品功率相同。因此.所选电动机的额定功率应等于或稍大于计算所得的功率。

此外.最常用的是类比法来选择电动机的功率。所谓类比法。就是与类似生产机械所用电动机的功率进行对比。具体做法是:了解本单位或附近其他单位的类似生产机械使用多大功率的电动机,然后选用相近功率的电动机进行试车。试车的目的是验证所选电动机与生产机械是否匹配。验证的方法是:使电动机带动生产机械运转,用钳形电流表测量电动机的工作电流,将测得的电流与该电动机铭牌上标出的额定电流进行对比。如果电功机的实际工作电流与铭脾上标出的额定电流上下相差不大.则表明所选电动机的功率合适。如果电动机的实际工作电流比铭牌上标出的额定电流低70%左右.则表明电动机的功率选得过大,应调换功率较小的电动机。如果测得的电动机工作电流比铭牌上标出的额定电流大40%以上.则表明电动机的功率选得过小,应调换功率较大的电动机。 实际上应该是考虑扭矩(转矩)、电机功率和转矩是有计算公式的。即T = 9550P/n 式中:P —功率,kW;n —电机的额定转速,r/min;T —转矩,Nm。电机的输出转矩一定要大于工作机械所需要的转矩,一般需要一个安全系数。 关于功率、转矩、转速之间关系的推导如下: 功率=力*速度 P=F*V---公式1 转矩(T)=扭力(F)*作用半径(R)------推出F=T/R---公式2 线速度(V)=2πR*每秒转速(n秒)=2πR*每分转速(n分)/60=πR*n分/30---公式3 将公式2、3代入公式1得: P=F*V=T/R*πR*n分/30=π/30*T*n分-----P=功率单位W,T=转矩单位Nm,n分=每分钟转速单位转/分钟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 性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运行特性 摘要:本章介绍了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的三个表达式。 固有机械特性和人为机械特性,阐述了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调速和制动的各种方法、特点和应用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运行特性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运行特性就是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运行工作时的机械特性。和直流电动机一样,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也是指电磁转矩与转子转速之间的关系。由于转子转速与同步转速 、转差率存在下列关系,即 ()

则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用曲线表示时,习惯上纵坐标同时表示转速和转差率,横坐标表示电磁转矩。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有三种表达式,现介绍如下: 机械特性的物理表达式 由上一章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矩关系知,三相异步电动机转矩的一般表达式为 () 式中为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矩系数,是一常数; 为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气隙每极磁通量; 为转子电流的折算值; 为转子电路的功率因数; 式()表明了电磁转矩与磁通量和转子电流的有功分量的乘积成正比,它是电磁力定律在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应用,它从物理特性上描述了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运行特性,因此这一表达式又称为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物理表达式。 仅从式()不能明显地看出电磁转矩与转差率之间的变化规律。要从分析气隙每极磁通量,转子相电流,以及为转子功

率因数与转差率之间的关系,间接地找出其变化规律。现分析如表所示。 根据表中的分析,可作出曲线、和分别如图、、所示,据此可得出图所示的机械特性曲线。曲线分为两段:当较小时(),变化不大,,电磁转矩 与转子相电流成正比关系,表现为AB段近似为直线,称为直线部分;当较大时 (),如,减少近一 半,很小,尽管转子相电流增大,有功电流不大,使电磁转矩反而减小了,此时表现为段,段为曲线段,称为曲线部分。由此分析知,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在某转差率下,产生最大转矩,即点称为最大转矩点,相应的转矩为称为最大转矩,对应的转差率称为临界转差率。 机械特性的参数表达式 1.参数表达式的推导:

电机功率和转速的关系

电机功率与转速的关系 电机功率与转速的关系:P=T×n/9550其中P就是额定功率(KW) 、n就是额定转速(分/转) 、T就是额定转矩(N、m)您没给速度,假设就是3000rpm,那么电机T=9550XP/n=9550X11/3000=35N、m,35X减速比847=29645N、m输出扭矩。 三角带传动速比如何计算?传动装置:电机轴转速 n1=960转/分,减速机入轴转速n2 =514转/分,电机用皮带轮 d1=150mm ,求减速机皮带轮d2 =? 带轮速比i=? i=n1÷n2= 960÷514=1、87 根据d1/d2=n2/n1 d2=d1×n1÷n2 =150×960÷514=280㎜ 答:减速机皮带轮直径为:280毫米; 带轮速比为: 1、87。1、减速机用在什么设备上,以便确定安全系数SF(SF=减速机额定功率处以电机功率),安装形式(直交轴,平行轴,输出空心轴键,输出空心轴锁紧盘等)等 2、提供电机功率,级数(就是4P、6P还就是8P电机) 3、减速机周围的环境温度(决定减速机的热功率的校核) 4、减速机输出轴的径向力与轴向力的校核。需提供轴向力与径向力 减速机扭矩计算公式: 速比=电机输出转数÷减速机输出转数("速比"也称"传动比")

1、知道电机功率与速比及使用系数,求减速机扭矩如下公式: 减速机扭矩=9550×电机功率÷电机功率输入转数×速比×使用系数 2、知道扭矩与减速机输出转数及使用系数,求减速机所需配电机功率如下公式: 电机功率=扭矩÷9550×电机功率输入转数÷速比÷使用系数 摆线针轮减速机原理:摆线针轮减速机就是一种应用行星式传动原理,采用摆线针齿啮合的新颖传动装置。摆线针轮减速机全部传动装置可分为三部分:输入部分、减速部分、输出部分。在输入轴上装有一个错位180°的双偏心套,在偏心套上装有两个称为转臂的滚柱轴承,形成H机构、两个摆线轮的中心孔即为偏心套上转臂轴承的滚道,并由摆线轮与针齿轮上一组环形排列的针齿相啮合,以组成齿差为一齿的内啮合减速机构,(为了减小摩擦,在速比小的减速机中,针齿上带有针齿套)。当输入轴带着偏心套转动一周时,由于摆线轮上齿廓曲线的特点及其受针齿轮上针齿限制之故,摆线轮的运动成为既有公转又有自转的平面运动,在输入轴正转周时,偏心套亦转动一周,摆线轮于相反方向转过一个齿从而得到减速,再借助W输出机构,将摆线轮的低速自转运动通过销轴,传递给输出轴,从而获得较低的输出转速。

异步电机的转矩和转速

第9章异步电机的转矩和转速 原理简述 异步电动机是一种应用最为广泛的电动机,它输出的是转矩和转速,其机械特性曲线的形状和曲线中的起动转矩、最小转矩和最大转矩是衡量一台电动机能否顺利起动和稳定运行的重要指标,也是考核异步电动机的重要技术性能指标之一。 1.转矩公式 从“电机学”中可知,异步电动机用参数表示的电磁转矩公式为 将上式对求导,并令,便得到最大转矩出现时的转差率 式中负号为发电机运行。将公式(9–2)带入(9–1),可求得最大转矩为 在起动时,,。所以起动转矩为 综合以上公式可得出下面几个结论: (1)在一定的频率和一定的电机参数下,电机的转矩与电压平方成正比。

(2)在一般异步电机中,电抗要比电阻大,因此,可以近似认为最大转矩与电抗 成反比,起动转矩与电抗的平方成反比。 (3)最大转矩的大小与转子电阻的数值无关,而出现最大转矩时的转差率与转子电阻成正比。 (4)绕线式电动机,在转子回路串入适当的电阻可以增大起动转矩,当 时起动转矩达到最大值。 2.异步附加转矩和最小转矩 在异步电动机的气隙中存在基波以及一系列高次空间谐波的旋转磁场,这些谐波磁场与其在转子中感应的相应电流在任何异步速下相互作用,会产生一系列谐波转矩,称为异步附加转矩。一般谐波转矩值较小,但如果在设计或制造时措施不力,鼠笼型异步电动机在低速时异步附加转矩可能达到较大的数值,在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中产生一个最小转矩,直接影响电动机的起动。 分析这些磁场所产生的转矩时,可以先分别讨论每一个谐波磁场所产生的转矩,然后用迭加原理把各谐波磁场产生的转矩加起来,得到总的转矩。 对于三相绕组产生的次谐波磁势,当,亦即=3,9,15……时, ;当(k=1、2、3……),即=7,13,19……时,是一正向旋转磁势,同步转速为;当,即时,是一反向旋转磁势,同步转速为。产生的转矩也可用类似基波的公式计算。由于反向的谐波磁势的同步速和最大转矩均发生在(即)的区间,对异步电动机的起动不产生大的影响;而对异步电动机从起动到运行有影响的谐波异步转矩有7次、次……,在、基波同步速等速度附近,出现其负的最大转矩,它们迭加在基波转矩—转速曲线上,在、基波同步 速附近时出现最小转矩,严重的能影响异步电动机的正常起动,甚至使电机在同步速附近旋转,不能上升到正常异步速。由于谐波次数越高其幅值越小,所以7次的影响最大,其 它高次谐波的影响就较小。图9–1画出次和次谐波转矩迭加在基波异步转矩上

功率、转矩、转速之间关系的推导

今天无意间想到了一个很基础的问题,平时我们都是用功率来描述电子器件所具有的带负载能力;但是对于电机系统来说,出力的主要部分是轴,那么就出现扭力相关概念。从电机的驱动电路设计角度来说,我们更关注的是功率。因此就要解决一下功率与转矩,和转速之间关系,正是出于这个目的,简单的推导了下三者之间的关系。 推导思路如下: 1)目标量:功率,转矩 2)中间量: 输入量:电源 电机电子部分:功率(即电压,电流) 电机输出部分:转速 3)关系表:电压,电流的作用,影响了电机转速的变化; 电机的转速的变化,影响了轴带负载转动的能力; 轴带负载转动的变化,影响了转矩的变化。 具体的推导关系如下: 1)功率=力*速度 即:P=F*V 公式1 2)转矩(T)=扭力(F)*作用半径(R) 即:T=F*R 通过上式,可以推出 F=T/R 公式2 3)线速度(V)=2πR*每秒转速(n秒)=2πR*每分转速(n分)/60=πR*n分/30 公式3 将公式2、3代入公式1得: P=F*V=T/R * πR*n分/30 =π/30*T*n分 P=功率单位W,T=转矩单位Nm,n分=每分钟转速单位转/分钟 如果将P的单位换成KW,那么就是如下公式: P*1000=π/30*T*n 30000/π*P=T*n 30000/3.1415926*P=T*n 9549.297*P=T*n 这就是为什么会有功率和转矩*转速之间有个9550的系数的关系。。。 因为有能量转换效率问题实际的额定转矩值应该是实际测量出来为准,基本

数值大体一致,会有细微减小。 用到的一些概念定义: 画一个圆,圆心是O,圆上有3点A,B,C。现在一个蚂蚁用30秒沿着圆,从A爬到C(途经B),那么,线速度=弧ABC的长度÷30秒,国际单位为m/s。角速度=角AOC的度数÷30秒,国际单位为度/s

电动机转矩,功率,转速和负载之间的关系

三相异步电动机在电源电压一定时,电机输出的机械功率也就是被转化成机械转矩的大小是由负载来决定的,当电机处于空载或轻载时,电机输出的转矩很小,因此消耗的电能也就很小,只需要维持自身的损耗能够正常转动就可以了,所以此时电机输出的功率很小,电源电压一定的情况下,电机定子绕组中流过的电流也就很小,定子形成的旋转磁场场强相对就很弱,因此相对来说感应到转子绕组时其内部流过的电流也就小一些;当电机负载加大,需要电机输出的机械转矩也就随之加大,电机就需要增加电能的消耗才能满足,所以定子绕组内就要流过较大电流,同时感应到转子绕组上电流也要随之加大,电机才能变得“有劲”。由于一般鼠笼式三相异步电动机转子绕组都是闭合的,转子电流一般也不便于检测,所以只能通过定子电流表观察,要是绕线式电机就可以从转子引出线的滑环和碳刷的打火情况能够比较直观地看到了,当然要是碳刷和滑环接触的特别好还是不太明显的,接触不是太好时电流小打火不明显,一旦电流加大打火是很明显的。不知道能否解释清你的问题。 电机用一个恒定功率和恒定转矩的问题,恒定功率时,转矩会变,当恒定转矩时,功率会变.电机的相关手册或厂家样本上都有解释 评论|0 2009-08-19 23:01sudy1971|二级 当负载增大的时候,电动机转速开始时是有下降,但是由于输入功率不变,会从新达到平衡的,你该看书了,四大天书之一的电机学 评论|0 2009-08-20 12:48ws顽石|七级 当然有关系。一般可以分为三类: 1.电机机械特性硬,就是说电机从空载到满载转速变化很小。近似认为转速与负载没有关系,恒转矩。比如印刷机、行车等。 2.负载转矩于转速平方成正比。以水、油、空气为介质的电机,比如水泵、风机、油泵等。 3.恒功率,负载转矩与转速成反比。就是说它机械特性很软。负载转矩加大转速急剧下降,电磁转矩加大。反之转速身高,电磁转矩减小。比如电钻、角磨机等。 电动机输出转矩 转矩(英文为torque ) 使机械元件转动的力矩称为转动力矩,简称转矩。机械元件在转矩作用下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扭转变形,故转矩有时又称为扭矩。转矩是各种工作机械传动轴的基本载荷形式,与动力机械的工作能力、能源消耗、效率、运转寿命及安全性能等因素紧密联系,转矩的测量对传动轴载荷的确定与控制、传动系统工作零件的强度设计以及原动机容量的选择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转矩与功率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