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唐朝的开国和盛世例题解析 旧人教

高三历史唐朝的开国和盛世例题解析 旧人教
高三历史唐朝的开国和盛世例题解析 旧人教

唐朝的开国和盛世-例题解析

【经典题】

例1(2002年上海卷考题) 汉承秦制,唐袭隋规,都出现了盛世。然而,秦朝与隋朝却二世而亡,其主要原因是:

A周边少数民族入侵B统治集团内讧变乱

C宦官擅权外戚临朝D横征暴敛苛政黩武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理解和比较重要历史事件的能力。本题要求回答秦、隋短期而亡的共性原因,难度不大。这两上朝代都是我国古代暴政、急政的典型,因而考生比较容易得出正确答案。

【答案】D

例2(1999年全国卷考题)史称:“得人者昌”“失贤者亡”。试结合唐代前期百余年用人方面的史实加以说明,并总结其经验教训。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再认、再现能力和比较、分析、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本题从用人的角度入手,具体考查了唐代前期百余年的用人事实,发挥了以史为鉴的思想教育功能。此题是说明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用人的史实及经验教训。考生答题失误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归纳史实不全;二是史实混淆;三是审题失误。失误表现在部分考生没有把握好“唐代前期百余年”这个时间限制。本题中的用人经验教训与题目中的引言相重复。另外,“得人者昌,失贤者亡”,这是整个中国古代,也是唐代前期一百多年间用人方面的经验教训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再让考生总结唐朝用人的经验教训,显然是没有多大必要的。参考答案中,也只是将题目中的引言重新简单解释一下而已,没有什么新意,失去了应有的考查功能。因而,本题难度不大,考查情况良好。

【答案】.唐大宗重用魏征、房玄龄、杜如晦,听取规劝,调整统治政策,出现“贞观之治”;武则天重视人才,任用贤臣,使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唐玄宗在开元年间,重视官员的选用与考核,任姚崇、宋璟等为相,出现“开元盛世”。“开元”以后用人失当,任李林甫、杨国忠等为相,酿成“安史之乱”。

经验教训:完善科举制度,有利于人才选拔;要用德才兼备、敢言直谏者;任人惟亲,姑息养奸,危害严重。

例3(1994年全国卷试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贞观四年,(唐太宗)诏发卒修洛阳之乾元殿(按:隋炀帝营建的宫殿,毁于战火)。……张玄素上书谏曰:“……臣闻阿房成,秦人散;……乾元毕工,隋人解体。且以陛下今时功力,何如隋日?承凋残之后,役疮痍之人,费亿万之功,袭百王之弊,以此言之,甚于炀帝远矣。”

——摘自《贞观政要》材料二上(唐太宗)谓玄素曰:“卿谓我不如炀帝,何如桀、纣?”对曰:“若此役不息,亦同归于乱耳!”上叹曰:“吾思之不熟,乃至于是!”顾谓房玄龄曰:“……今玄素所言诚有理,宜即为之罢役。”

——摘自《资治通鉴》材料三(贞观)十一年(马)周又上疏曰:“今百姓承丧乱之后,比于隋时才十分之一。而供官徭役,道路相继,兄去弟还,道尾不绝,远者往来五六千里,春秋冬夏,略无休时。”

——摘自《旧唐书·马周传》回答①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在罢修乾元殿问题上,唐太宗和张玄素取得的共识是什么?唐太宗罢修乾元殿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②基于上述目的,唐太宗采取哪些重大措施?促成了怎样的局面?

③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唐太宗的统治发生了什么变化?

④综观这三条材料,对唐太宗统治应如何认识?

【解析】本题材料反映的是唐太宗统治时的政策,考查了考生再认、再现重要历史事实的能力和处理材料

的能力,考查考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现象、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第一问,要求考生根据材料一和二,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经过分析、比较,得出他们的共识。回答罢修乾元殿的根本目的时,要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依据唐太宗的阶级立场和时代背景进行思考。第二问可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比较容易。第三问要求考生对材料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概括出唐太宗统治的变化。第四问难度最大,要求对唐太宗的统治做全面评价。考生回答时要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材料中的客观事实和主观见解,评价时要全面,并能根据其阶级立场,指出他的局限性。

【答案】①他们的共识是,如果滥用民力,将会导致人心离散,政权覆亡。唐大宗罢修乾元殿是为了维护开创不久的基业,避免重蹈秦始皇、隋炀帝的覆辙。

②唐太宗调整政策,加强中央集权,切实推行均田制、租庸调制等措施,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大平盛世”。

③从与民休息变为苦役百姓。

④唐太宗的统治是建立在剥削和奴役农民的基础之上的。他即位之初,善于纳谏,励精图治,征发的徭役相对减轻。取得一定业绩后,情况不同了。在封建社会中,即使“贞观之治”这样的“大平盛世”,人民的徭役负担也是不轻的。

例4 (2001年全国卷考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武则天进号“天后”,上书建言:“劝农桑,薄赋徭……禁浮巧;省功费、力役……”

——据《新唐书》材料二魏晋以来,士族靠门第世代把持高位。武则天修《姓氏录》,以帝、后族及三公等高官为第一姓,“各以品位高下叙之,凡九等……当时军功入五品者,皆升谱限(列入上等士流),搢绅(指世家大族)耻焉。”

——据《新唐书》材料三则天以女主临朝,大臣未附,委政狱吏,剪除宗枝……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

——《旧唐书》材料四武则天大开科举,唐人称她“开汲引之门,进用不疑,求访无倦……才能者骤升。是以当代谓知人之明,累朝赖多士之用。

——据《陆宣公输苑集》回答: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武则天得以掌握政权近半个世纪的原因。

【解析】本题为2001年高考题,以武则天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主要举措为切入点,要求通过对武则天掌权近半个世纪这一历史现象的阐释,研究其因果关系。题目围绕武则天的统治这一主题,提供四条材料。材料一是经济方面的,武则天是为皇时向唐高宗建言,其中涉及劝农桑、薄赋役、省功费力役等事项。材料二、材料三是政治方面的:材料二叙述武则天通过修《姓氏录》,贬抑旧士族的身份、地位,从而使门阀势力进一步衰落;材料三叙述武则天为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对士族集团采取严厉镇压手段,将其大批诛杀,制造政治恐怖。材料四是文化方面的,武则天在打击旧士族势力的同时,大力发展科举制度,注重从地主阶级各阶层中广泛选拔人才,任用有才能的人做官。

武则天统治时期,鼓励农业生产,轻摇薄赋,发展了社会经济。从武则天向唐高宗建言的内容可以看出,武则天重视农业的思想是一贯的。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又是武则天的统治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

武则天大开科举,选贤任能,明察善断,天下英才尽为其用,从而扩大了武周政权的统治基础。如开元时期的名臣姚崇、宋景等人,就是武则天时破格选拔的。这虽然是文化方面的措施,却适应了当时政治斗争的需要,有利于政局的稳定。

本题对武则天修《姓氏录》和“剪除宗枝”政治意义的理解。武则天所处的时代是庶族地主政治、经济势力上升的时代。武则天出身微寒,在皇后废立问题上曾遭到士族集团元老的反对。武后之立标志着士族集团把持中央政权的局面的终结,从而为武则天代唐称帝扫清了障碍。为了维护统治,武则天一方面修

《姓氏录》,从根本上削弱门阀制度存在的基础;另一方面在朝廷中镇压反对派,打击士族腐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这反映了新兴庶族地主的利益,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

【答案】原因是武则天推行了有积极作用的政策;轻徭薄赋,反对奢侈、滥用民力;奖励农桑,发展生产;加强中央集权,打击反对派;大开科举,破格选拔人才;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打击士族腐朽势力,反映新兴庶族地主利益。

例5(2003年广东卷考题)有的历史学家认为,唐初之盛“皆时会(形势)为之,非尽由于人力也”。试从“时会”和“人力”两方面分析“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解析】本题关键是理解什么是“时会”和“人力”。“时会”是客观的形势和条件;人力是指人的主观努力。然后再根据贞观之治的具体背景和内容回答。换一个说法就是回答贞观之治的条件和措施。

【答案】隋末农民起义为唐初社会发展扫除了障碍,隋朝的灭亡提供了深刻的教训,为贞观之治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唐太宗顺应形势,调整政策、任贤纳谏,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

【原创题】

例6.唐朝建立初期,统治者首要任务是

A改进农具,兴修水利,发展农业

B削平割据,镇压起义军,统一全国

C改革政治,精选人才,加强中央集权

D北击突厥,安定边疆,保护中原

【解析】认清唐朝建立初期的社会形势,客观地分析唐政权建立之初面临的威胁,就会选出正确的答案。起义军的存在,地方割据政权的存在时刻都在威胁着新生的唐政权,解决这些问题是燃眉之急,因此答案是B项。

【答案】B

例7唐太宗从隋亡吸收的最重要的教训是

A.必须重用贤臣,善于纳谏

B,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以保证农民有土地和生产时间

C.完善科举制度,扩大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

D,认识到君与民的关系是舟与水的关系

【解析】唐太宗李世民亲自参加了镇压农民起义的战斗,体会到人民的力量,认识到人民对统治政权能否存在的作用,所以才调整统治政策,保护农民有土地和生产时间等,唐太宗在位时出现了贞观之治。因此应选D项.

【答案】D

例8.下列哪一项内容与武则天有关

A.虚怀纳谏,知人善任,量才授职 B.破格用人,创立自荐求官制度

C.戒奢从简,禁止地方官进贡珍宝 D.限制佛教,裁汰僧尼和禁建新寺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唐初几代皇帝的统治措施。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三人的统治政策各有侧重,不能相互混淆。A、C为唐太宗所为;D为唐玄宗政绩。

【答案】B

例9.唐开元年间被认为是古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盛世”,开元时期与贞观时期相比A经济繁荣程度更高 B社会秩序更加安定

C阶级矛盾更加缓和 D国家政权更加巩固

【解析】唐太宗开元时期是在唐朝的初创时期,经历隋末战争,经济还在逐步恢复和缓慢发展时期,而到开元年间,经历了唐太宗和武则天时期励精图治,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繁荣程度更高。B、C、D三项所述开元与贞观时期并无多大区别。

【答案】A

【点击思维题】

例10.关于“贞观之治”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农民战争迫使唐初统治者吸取教训

B.唐的统一与安定为“治”的局面出现创造了条件

C.唐太宗个人作用是这一局面出现的决定性因素

D.劳动人民辛勤劳动是创造繁荣的基础

【解析】评价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贡献,必须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对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作用的基本观点,即历史人物对历史可以取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不可能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因素。

【答案】C

例11.对武则于有“政启开元,法宏贞观”的评价,其最主要依据是

A武则于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武则于奖励农业生产

C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D武则天重用一些有才能的人做官

【解析】材料中“政启开元,法宏贞观”,意思是武则天的统治起到承上取下的作用,其最主要的在于其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答案】C

例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上尝罢朝,怒曰:“会须杀此田舍翁。”后问为谁,上曰:“魏徵每廷辱我。”后退,具朝服立于庭,上惊问其故。后曰:“妾闻主明臣直;今魏徵直,由陛下之明故也,妾敢不贺!”上乃悦。

——摘自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四材料二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则人推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摘自《贞观政要·政体第二》请回答:

①根据材料一,指出唐太宗具有什么样的政治品质?

②结合材料二分析唐太宗具有上述品质的主要原因。

③请你对上述政治品质在治国方面的作用,作出简要的评价。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第一问在于对材料的归纳概括;第二问考查分析能力,从统治者的利益角度出发;第三问考查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认识个人品德与治国成败的辩证关系。

【答案】①能够虚心纳谏。②巩固统治,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③虚心纳谏,对君主而言是一种优秀的品质,它对巩固政权、治理国家具有必不可少的作用。但治国成败,仅限于统治者的个人品质是不完善的,必须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实行依法治国。(或在封建专制制度统治下,仅靠君主个人政治品质的优劣,是不能从根本上保证政治清明的)

例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庸太宗说):“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赎武,百姓不堪,遂至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摘自《贞观敢要》材料二(唐太宗常用这样的比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

摘自《贞鹿政要》材料三(唐太宗曾对大臣们说):“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摘自《贞观政要》材料四(明朝思想家李贽评论说);“史官魏征善谏,愚以为幸遇太宗耳.不然,使遇好谀之主,未必不转谏为谀也。”

摘自李贽《史评纲要》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是否有关系?理由何在?

(2)材料二表明唐大宗意识到什么实质问题?他说这番话的意图何在?

(3)材料三指出唐太宗的根本目的何在?

(4)材料四李贽的评论阐明了一个怎样的实质问题?依据何在?

【解析】“实质问题”、“根本目的”是本题中必须把握的历史试题常用词语.“实质同题”也就是本质问属.它不可能是直观得到的,必须透过现象才能看到实质.第二问针对材料二要求回答“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什么实质问题”,首先要抓住表面问题,然后才能透过表面问题看实质问题.表面是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皇帝怕“水”?当然不是.这“水”就是百姓。水能载舟、覆舟就是人民可以拥戴皇帝也可推翻皇帝.这说明人民力量的伟大.这就是唐太宗意识到的实质问题.第四问“李贽的评论阐明了一个怎样的实质问题”.解答时也要透过现象把握本质.“魏征善谏”,是“幸遇太宗”.如“遇好谀之主,未必不转谏为谀”.透过这表面现象可以看出:臣子能不能谏诤,取决于皇帝纳谏还是好谀,因而皇帝是关健、根本。皇帝统治的实质就是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这是根本的、实质性的问题.第三问涉及这一问题。“非但忧怜百姓,亦欲卿等长守富贵”.表面上看目的是忧怜百姓,是要使大臣长守富贵,实质是:“忧怜百姓”就是维持在水不覆舟而载舟的范围内,“卿”的富贵就是地主阶级的全局、长远利益.这样一分析,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利益这一根本目的就透露出来了.

至于其他几问,主要是阅读理解,只要字字推敲,认真思考,不难回答。

【答案】(1)有.正是鉴于隋朝“征求无已……穷兵赎武,百姓不堪,遂至灭亡”之教

训,唐太宗才“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从而出现政治清明的“贞观

之治”.(2)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童在注童调整境治政策,以缓和阶级矛盾.(3)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利益.(4)封建君主专制。因为,大臣的谏或谀以君主好恶为转移,君主的意志决定一切.

【跨学科综合题】

例14.西汉与唐朝兴盛的共同原因主要是

A.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 B.实行十五税一

C.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D.减轻刑罚,废除肉刑

【解析】本题考查运用政治学科有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的基本原理来解答。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时,就能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汉唐初期统治者都在吸取前朝教训的基础上,对生产关系进行了调整,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这里B、D两项是西汉调整生产关系的措施。A、C相比之下,应当选C。

【答案】C

唐朝历代皇帝列表 唐朝皇帝年号列表

唐朝历代皇帝列表唐朝皇帝年号列表 唐朝历代皇帝列表唐朝皇帝年号列表唐代皇帝列表唐代皇帝世系表庙号谥号姓名在位年限年号一、唐朝618年—690年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李渊618-626(8年)武德618年-626年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李世民627-649(23年)贞观627年-649年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李治650-683(24年)永徽650年-655年显庆656年-661年龙朔661年-663年麟德664年-665年乾封666年-668年总章668年-670年咸亨670年-674年上元674年-676年仪凤676年-679年调露679年-680年永隆680年-681年开耀681年-682年永淳682年-683年弘道683年中宗(被废)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李显684嗣圣684年睿宗(被废)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李旦684-690(6年)文明684年光宅684年垂拱685年-688年永昌689年载初690年二、武周690年-705年则天大圣皇帝武曌690-705(16年)天授690年-692年如意692年长寿692年-694年延载694年证圣695年天册万岁695年-696年万岁登封696年万岁通天696年-697年神功697年圣历698年-700年久视700年大足701年长安701年-705年三、唐朝705年—907年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李显705-710(5年)神龙705年-707年景龙707年-710年恭宗殇皇帝李重茂710唐隆710年睿宗(复辟)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李旦710-712(2年)景云710年-711年太极712年延和712年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李隆基712-756(44年)先天712年-713年开元713年-741年天宝742年-756年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李亨756-762(6年)至德

2020年高考模拟复习知识点试卷试题之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练习

题组1分封制与宗法制 1、(2019·恒台联考)学习英语时,老师会介绍西方姓氏的特点是名在前姓在后。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与西方相比,中国人更看重姓氏传承与家人团圆。这从文化史、社会史观的视角看反映出的本质是() 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C.个人观念淡漠 D.专制王权强大 2、(2019·开封检测)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不断有幼童、昏庸之徒登上皇位,“在君主所拥有的制度化权力与实际的政治能力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冲突或不对称问题”。究其渊源,这一现象的出现源自于()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中央集权制 3.(2019·商丘联考)《中国早期文明研究札记》中曹兵武指出:“分封制度对相对于四夷的中国传统的形成与扩大、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得,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这里主要强调() A.分封制扩大西周文化的作用 B.分封制巩固西周统治的作用 C.分封制阻碍了中华民族融合 D.分封制推动中原文明的传播 4.(2019·德州一中期中)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下图变化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

治()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 C.从集权政治向分权政治转变 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题组2君主专制的逐步加强——皇权VS相权 5.(2019·德州联考)《千秋兴亡——秦统一2 236年祭(前221~2019)》:“秦始皇从千秋万代着眼,比较彻底地消除了旧宗制的影响,精心构造的帝制和一整套国家制度,开创了延续至今 2 236年的中华帝国基业。”对材料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是“国家制度”的核心 B.肯定了秦国改革对中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贡献 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是“消除旧宗制”的具体内涵 D.“中华帝国”意指国家统一、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6.(2019·潍坊模拟)唐代规定:一切政府法律,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法律地位。材料主要反映了唐代() A.注重依法治国 B.相权对皇权的制约 C.皇权不断加强 D.宰相掌控了决策权 7.(2019·青岛联考)“最高命令称上谕:一种是明发上谕,一种是寄信上谕。寄信上谕是清代特有的……直接由皇帝军机处寄给受命令的人。譬如给江苏巡抚的上谕,直接寄给江苏巡抚,旁人谁也不知道。……后来凡是紧要的事,差不多都用寄信上谕发出。”清朝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A.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B.做好政令的保密工作 C.提高行政效率 D.加强对官员的监察 8.(2019·南京联考)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课至第十二课》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课至第十二课》知识点总结 元谋人: 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发现于云南元谋县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生产生活情况是他们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了,会不会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发现意义: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北京人: 距今约七十万至二十万年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发现的,北京人体形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能够直立行走(直立行走迈出了从猿到人最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他们不仅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过群居生活,还会打制粗糙的器和木棒作为工具石。。 山顶洞人: 距今约三万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生活着山顶洞人,他们的体形特征和现代人基本相同。生产生活情况1、使用打制石器,掌握磨光钻孔技术;已会人工取火。2、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用骨针缝制衣服,相互交换生活用品3、生活的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地,

第三课、华夏之祖 涿鹿之战: 时间:距今约四五千年 双方: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炎帝和黄帝联合与蚩尤大战 地点:涿鹿结果:蚩尤战败 影响: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汉族)黄帝————人文初祖: 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衣食住行奠定基础 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仓颉:发明文字伶伦:编出了乐谱 后世称黄帝为人文初祖,海外华人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尧舜禹的禅让: 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治理洪水,同甘共苦 禅让:这种推举部落首领的办法,叫做禅让制 原始社会的终结: 原因:社会生产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私有财产更多了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3单元 第1课时短暂的隋朝及唐朝的开国和盛世练习 人教版

第三单元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 第一课时短暂的隋朝及唐朝的开国和盛世 一、选择题 1.(2010·基础题精选)隋王朝国祚短促,但在制度建设上却多有建树,既有继承发展,又有开拓创新。其中,由隋开创并为唐所继承的制度有( ) A.府兵制、三省六部制 B.府兵制、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D.科举制、均田制 解析:主要考查学生对隋唐制度革新的再认再现能力。隋朝开创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唐朝沿用并发展完善。府兵制起源于西魏,后隋唐沿用。均田制起源于北魏,后隋唐沿用。 答案:C 2.著名史学家白寿彝提出:“隋炀帝开运河,正是一方面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同时在另一方面也就代表了新的时代之显著的展开。固然,隋炀帝的初意,是在游幸娱乐。但这是时代的需要,当时纵无隋炀帝,也要有人开辟一条能沟通南北的河道的。”白教授所谈到的“新形势”是指( ) A.江南已得到开发,需要加强南北联系和经济交流 B.当时南北经济已趋于平衡 C.南方爆发农民起义需要派军队镇压 D.民族融合巅峰的出现需要开辟一条能沟通南北的河道 答案:A 3.(2010·基础题精选)秦汉以来的历代社会,都有一套防灾减灾决策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 下列属于中国古代防灾减灾措施的有( ) ①都江堰的修建②统一车轨,修建驰道③引进玉米和甘薯④修建洛口仓、含嘉仓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③ D.①④ 解析:都江堰为综合性的防洪灌溉工程;引进玉米和甘薯等高产作物是为了养活更多的人口;修建洛口仓、含嘉仓等大粮仓是为了备荒年,因此①③④都属于中国古代防灾减灾的措施。 答案:B 4.马克思说过:“封建国家可以指挥千千万万人的手臂去为集权国家修建与集权政治关系相匹配的社会物质实体。”下列哪些史实在事实上证明了马克思这段话的正确性( ) ①秦兵马俑的制作②隋大运河的开凿③汉武帝治理黄河④长城的修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中国开国皇帝的政治身份及夺取天下的难度系数排名

中国开国皇帝的政治身份及夺取天下的难度系数排名 秦始皇嬴政,出身贵族,继承父亲嬴子楚秦王位。由于秦始皇的太爷爷秦昭王在长平之战中消灭赵军主力以及列 代君王打下的基础,故秦始皇夺取天下,难度系数为6.这是中国第一位皇帝,也是第一位出生贵族的皇帝。汉高祖刘邦,出身生农民,担任过泗水亭长(派出所长),参加秦末农民起义,击败强秦,消灭项羽,“朕本布衣,未有尺寸之分封,起于田垄之间,三年而亡秦,五年而有天下”,故汉高祖夺取天下难度系数为9.这是中国出生农民的第一位皇帝。新朝皇帝王莽,出身外戚,因为姑母为汉成帝皇太后,封为射声校尉(二千石,即郡守级干部),后担任大司马(三公之一),汉哀帝时担任安汉公(位在三公之上),然后辅佐汉平帝,成为国丈,顺利夺取天下,故王莽夺取天下难度系数为4.成为第一位夺取女婿天下的开国皇帝,也是第一位出生外戚的开国皇帝,也是第一位亡国之君的开国皇帝。汉光武帝刘秀,出身南阳小地主,父亲为县令,早年求学于京师太学,以务农经商为业。后来参加新莽末年农民起义,成为绿林军名将,昆阳之战大出风采,借助绿林军旗号在河北发展实力,以河北为根据地逐步建立政权,趁绿林军、赤眉军火并,坐收渔翁之利,擅长攻心战术,逐步统一全国。故汉光武帝由豪强而取天下,难度系数为8.汉光武帝成为第一位书生开国皇帝,

也是第一位小豪强开国皇帝。魏文帝曹丕,出身权臣之家,其父曹操通过多年奋战,统一全国四分之三,进位丞相、魏王、冀州牧,操纵朝政近三十年。曹丕继承父亲权位,强迫汉献帝“禅让”而取天下,故难度系数为2.这是中国一位权臣出身的开国皇帝,也是第一位诗人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出身权臣之家,其祖父司马懿、伯父司马师、父亲司马昭三人经营,完全控制曹魏朝政。司马炎继承父亲晋王、大将军权位,强迫魏末帝(陈留王)“禅让”而取天下。由于司马氏经营日久,手段残忍,故夺取天下难度系数为1.这是中国第一位后宫万人的开国皇帝,也是一位选择白痴做太子的开国皇帝。宋武帝刘裕,出生农民家庭,应募参加北府兵,镇压农民起义而逐步因为军功执掌大权,在北伐建立威信后,进位为宋王,然后迫使东晋恭帝“禅让”。由于是军功而成为大将,控制兵权而成为皇帝,宋武帝的天下难度系数为7。这是中国第一位大将起家的皇帝,也是第一位杀死废帝的皇帝。可以说,从曹丕到司马炎,都是善待废帝,刘裕却开了诛杀废帝的恶劣先例,后来刘裕子孙也被萧齐诛灭,看来“与人宽容”才可以“于己宽容”。齐高祖萧道成,出生军人世家,因军功而进入中枢,多次平定皇族叛乱,逐步控制朝政,进位为齐王,废掉宋少帝而夺取天下,夺取天下难度系数为6。这是中国又一位大将起家的皇帝,也是第一位北方氏族出身的皇帝。梁武帝萧衍,出生皇族,是齐高祖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教案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课题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授课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女皇帝武则天、唐玄宗的治国主要策略及 “开元盛世”。 能力目标 结合史实评价唐太宗,利用表格归纳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具体 措施,比较治国方略的相似之处。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评价历史人物的过程中体会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 和历史人物活动的丰富性。 教学重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教学难点 “贞观之治”。 教学准备 PPT 教学方法 讲授法、读书、合作研讨、图表法等教学过程

备注复习先提问,导入新课 隋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结果怎样? 隋炀帝的暴政。在农民起义过程中,隋炀帝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那么,继隋 之后的朝代是哪一个?它是谁建立的?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就能够找到答案。PPT 展示课题。 自主学习,初感新知 PPT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完成导学案。 师生合作,探究新课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626年李世民继位,次年改年号“贞观”, 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展示图片“唐太宗”。 PPT展示两则材料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他把君主与百姓的关系比做舟和水的关系,体现了他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那么他 为什么会有这种认识呢?因为唐太宗经历过隋末农民战争,认识到农民反抗是由于赋 役繁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引起的,那么在他治理国家时他会怎么做呢? “以铜为镜,可以整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唐太宗 这段话是唐太宗在魏征死后说的,魏征是个敢于直言的人,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了 200多次,他说这句话既是提醒自己与当朝官员,也是为了警示后人,反映了他虚心 纳谏的治国策略。 唐太宗统治时期勤于政事,人才济济,除了魏征外,还有人称“房谋杜断”的房 玄龄和杜如晦。在他们的帮助下,唐太宗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呢?学生完成表格第一 列 唐太宗 政治完善三省六部制、减省刑罚。 用人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经济减轻人民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中国古代各朝的开国皇帝

中国古代各朝的开国皇帝夏***启 商***汤 西周***武王姬发东周***平王姬宜臼 秦***嬴政即秦始皇 西汉***高祖刘邦东汉***光武帝刘秀 三国:魏***曹丕蜀***刘备吴***孙权 西晋***武帝司马炎 东晋***元帝司马睿 南北朝:南朝---宋***刘裕齐***萧道成梁***萧衍陈***陈霸先 北朝---北魏***拓拔珪北齐***高洋北周***宇文邕 隋***文帝杨坚 唐***高祖李渊 五代:梁***朱温唐***李存勖晋***石敬瑭汉***刘知远周***郭威宋***太祖赵匡胤 元***太祖铁木真 明***太祖朱元璋 清***太祖爱新觉罗? 努尔哈赤 朝代起讫年代都城今地帝王谱开国皇帝详细介绍 夏朝约前2146-1675年安邑山西夏县禹 商朝约前1675-1029年亳河南商丘汤 周西周约前1029-771年镐京陕西西安周文王姬发 东周前770-256年洛邑河南洛阳周平王姬宜臼 春秋前770-476年 战国前475-221年 秦朝前221-207年咸阳陕西咸阳始皇帝嬴政 汉西汉前206-公元8年长安陕西西安汉高祖刘邦 新朝9-23年王莽 东汉25-220年洛阳河南洛阳汉光武帝刘秀 三国 魏220-265年洛阳河南洛阳魏文帝曹丕 蜀汉221-263年成都四川成都汉昭烈帝刘备 吴222-280年建业江苏南京吴大帝孙权 晋 西晋265-316 洛阳河南洛阳晋武帝司马炎 东晋317-420 建康江苏南京晋元帝司马睿 十六国304-439 南朝 宋420-479 建康江苏南京宋武帝刘裕 齐479-502 建康江苏南京齐高帝萧道成

梁502-557 建康江苏南京梁武帝萧衍 陈557-589 建康江苏南京陈武帝陈霸先 北朝 北魏386-534 平城山西大同魏道武帝拓跋珪洛阳河南洛阳 东魏534-550 邺河北临漳魏孝静帝元善见 西魏535-556 长安陕西西安魏文帝元宝炬 北齐550-577 邺河北临漳齐文宣帝高洋 北周557-581 长安陕西西安周孝闵帝宇文觉 隋朝581-618 大兴陕西西安隋文帝杨坚 唐朝618-907 长安陕西西安唐高祖李渊 五代十国 后梁907-923 汴河南开封梁太祖朱晃 后唐923-936 洛阳河南洛阳唐庄宗李存勖 后晋936-947 汴河南开封晋高祖石敬瑭 后汉947-950 汴河南开封汉高祖刘暠 后周951-960 汴河南开封周太祖郭威 宋 北宋960-1127 开封河南开封宋太祖赵匡胤 南宋1127-1279 临安浙江临安宋高宗赵构 辽国907-1125 皇都辽宁辽国耶律阿保机 大理937-1254 太和城云南大理 西夏1032-1227 兴庆府宁夏银川 金1115-1234 会宁阿城(黑) 金太祖阿骨打 中都北京开封河南开封 元朝1206-1368 大都北京元世祖忽必烈 明朝1368-1644 北京明太祖朱元璋 清朝1616-1911 北京皇太极 中华民国1912-1949 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成立,首都北京。

唐朝的开国和盛世

唐朝的开国和盛世 历史:42《唐朝的开国和盛世》教案(旧人教版高三)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唐朝的建立和统一;“贞观之治”及唐太宗的政绩;武则天的统治及其政绩;“开元盛世”及唐玄宗的政绩。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分析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前期的政绩,培养学生运用个人在历史上作用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的能力。 2通过“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看待“盛世”这一历史现象,形成准确的历史概念和正确的历史观点。 3结合中引、练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材料,从历史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1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他亲眼看到隋末农民战争的威力,接受隋亡的教训,善于用人和纳谏,进一步调整统治政策,采取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发展社会生产的政治经济措施,出现了“贞观之治”局面。使学生认识,人民群众与阶级斗争在历史进程中的巨大推动作用。 2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在位期间,社会经济继

续发展。她对唐朝历史的贡献主要表现在承前启后方面。因此,她在历史上也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 3唐玄宗前期,继承唐太宗和武则天的业绩,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我国封建社会呈现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 教学要点 一、唐朝的开国 二、贞观之治 1贞观之治 2唐太宗的政绩 三、武则天的统治 1武则天称帝 2武则天的政绩 四、开元之治 1唐玄宗前期的政绩 2开元盛世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重点: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理解。 本难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前期的政绩与“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之间的关系。 时和教具 一时 教学过程

高考历史选择题及答案

高考历史选择题及答案 【篇一:历年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txt>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 集中居住。这表明当时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25.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 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应出当时 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 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 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特色浓厚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26.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 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 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 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去农。”据此可知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27.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 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28.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怀揣摹此样 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 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应出当时 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则 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惟命是从

(整理)唐朝历代皇帝简介(含照片)gxj

唐朝皇帝世系附帝王像 唐朝(公元618年~907年),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李渊于618年建立唐朝,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首都。其鼎盛时期的公元7世纪时,中亚的沙漠地带也受其支配。在690年,武则天改国号“唐”为“周”,迁都洛阳,史称武周,也称“大周”。705年唐中宗李显恢复大唐国号,恢复唐朝旧制,还都长安。唐朝在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后日渐衰落,至天祐四年(907年)梁王朱温篡位灭亡。唐历经21位皇帝(含武则天),共289年。唐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有辉煌的成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唐朝二十二位皇帝(有的记载二十位,武周政权不计在内),统治唐朝29O年。 唐高祖李渊(566年出生於长安,635年逝世于长安)是唐朝的开国皇帝

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李渊618 年~626年 李渊的父亲李虎是西魏的太尉,死後被追封为唐国公。李渊七岁时他父亲逝世,他世袭为唐国公。李渊是隋炀帝的姨表兄弟,

他的母亲和隋炀帝的母亲是鲜卑贵族独孤氏的亲姐妹,他曾深受隋炀帝的重用。 615年李渊被调任到太原,太原也是他起家的大本营。在太原李渊成功地解决了北方突厥的威胁,同时他成功地战败了多支反隋军队,并通过受纳败军而不断地扩大了自己的力量。617年7月,李渊正式开始起兵反隋。名义上他并不直接反隋,而只反隋炀帝。他从太原出发进攻长安并很快(617年11月)就占领了长安。他拥代王杨侑做皇帝,自封为大丞相和唐王。618年隋炀帝被叛军杀死後,李渊命令杨侑将帝位传给他,建立唐朝。 唐朝建立,隋朝灭亡後李渊开始著手消灭其他反隋力量,在他的儿子李世民的帮助下他用了十年的时间先後消灭了薛举、薛仁杲、李轨、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萧铣和梁师都等割据势力。最後一个梁师都是在628年被平定的,这时他已经将皇帝位让给李世民了。同时他又利用东突厥和西突厥之间的分裂稳固北部的边界,这是他有力量能够夺取中原的主要条件。

(word完整版)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题训练27题

27题题型训练---明清时期转型与迟滞时期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2014年全国II卷.27-1】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A.君主集权加强B.皇权渐趋衰落 C.内阁取代六部D.首辅权力失控 2.【2016年全国I卷.27-1】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削弱六部的权限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3.【2017年全国II卷.27-1】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 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4.【2018年全国I卷.27-1】下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 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 A.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 B.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 C.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 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 5.【2014年全国I卷.27-2】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 6.【2015年全国I卷.27-2】 表中为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 唐宋明清 河南151621 江苏781749 表中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唐朝皇帝列表顺口溜 简单好记的唐朝皇帝列表顺口溜

唐朝皇帝列表顺口溜简单好记的唐朝皇帝列表顺口溜 唐朝皇帝列表注: 1、李弘为唐高宗嫡长子,太子,但先于其父去世,高宗赐谥“孝敬皇帝”。唐中宗年间追尊庙号“义宗”,睿宗年间取消庙号,但称孝敬皇帝,迁往洛阳供奉。 2、武后临朝称制。 3、李裕为唐昭宗嫡长子,太子。900年十一月,宦官刘季述、王仲先等人发动政变,囚禁唐昭宗、何皇后及后宫妃嫔,逼迫昭宗传位李裕,改名李缜,名义上尊被囚禁的昭宗和皇后为太上皇和太上皇后。次年正月,昭宗复辟,将李裕改回原名,降封为德王(后改濮王)。905年,朱全忠将李裕等九名兄弟一并杀害。 武周皇帝列表注: 1、根据《元和姓纂》记载:“周平王少子生而有文在手,曰武,遂以为氏。”姬武因此被视为武氏先祖。但多数学者认为此人纯属武则天杜撰。 2、武曌本名不详,曾为唐太宗才人,赐号“武媚”,后为高宗昭仪、皇后,为孝敬皇帝李弘、安定思公主、章怀太子李贤、中宗李显、睿宗李旦、太平公主生母。麟德元年(664年),开始与高宗一同临朝听政。上元元年(674年)八月,李治称天皇,武则天称天后。永淳二年(683)十二月,唐高宗驾崩,皇太子李显即位。光宅元年(684年)二月,废李显为庐陵王,立豫王李旦为傀儡皇帝,本人以皇太后身份临朝称制。载初二年(691年)九月,武后登基称帝,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定都东都洛阳,改称神都,降李旦为皇嗣,赐武姓,以周文王为武氏始祖,并追尊武氏七世先祖,加封武氏宗亲。天册万岁元年(695年)正月初,武则天加号为“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张柬之、崔玄暐等重臣发动“神龙革命”,诛杀张昌宗、张易之兄弟及其党羽,逼迫武则天让位于太子李显。李显复位后为母亲上尊号为“则天大圣皇帝”,武周结束,唐朝复辟。同年十一月,武则天病逝,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与高宗合葬乾陵。唐隆元年(710年),改谥天后。景云元年(710年),改为大圣天

高考历史选择题集锦题

高考历史选择题集锦1000题5 401、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不同结果是因为 A、两者所处时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B、两者对生产关系调整的内涵不同 C、所处时代农民的思想觉悟不同 D、中国共产党执政水平不同 答案:B 402、隋朝的大运河连接黄河与淮河的一段是() A.永济渠B.通济渠C.邗沟D.江南河 答案:B 403、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使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我国唯一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与现行的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两者的关系是 . A.互相矛盾B.互相衔接C.互相制约D.互相借鉴 答案:B 404、下列关于1787年美国宪法的内容,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宪法规定了联邦政府的权力B.宪法规定了国家职能部门的权力C.宪法允许奴隶制的存在D.宪法规定成立第一届联邦政府 答案:D 405、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掠夺和文艺复兴运动对历史发展所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 A.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B.开始了世界各地相互影响、密切联系的历史c.为欧、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提供了经济基础和思想武器D.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答案:D < 406、与19世纪中期相比,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最大的变化是() A.革命任务B.领导力量C.革命对象D.斗争方式 答案:B 407、之所以说戊戌变法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因为它 A.要求建立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度B.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C.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D.颁布《定国是诏》,实行变革 答案:C 408、制约法国两次工业革命进程的因素不包括

A.工业资本短缺B.国内市场狭窄c.技术力量薄弱D.外来移民较少— 答案:D 409、最早开辟了欧洲从海上直通印度新航路的航海家是 A.迪亚士B.达·伽马c.哥伦布D.麦哲伦 答案:B 410、中国近代外资企业、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共同特点是()①都是向西方学习的产物;②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③都是以追逐利润为主要目的;④都使用机器进行生产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④ 答案:D 411、1942年,中国共产党的整风运动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这主要是因为整风运动: [ A、促进了党内的团结和统一 B、确定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思想路线 C、确定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纠正了教条主义和宗派主义错误 答案:A 41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出现与下列历史现象有密切联系的是: A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B 英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殖民帝国 C 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胜利 D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答案:C 413、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儒家说的重要功效之一。儒家学说的下列主张有利于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①“仁”②“礼”③以德治民④宽刑薄税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③④D.②③④ 答案:B # 414、法国宪法修改更迭频繁,但多部法国宪法都以《人权宣言》为序言,这是因为它 A.宣布废除君主制B.确定了法国的政治体制C.宣布了关于人权、公民权和法制的一系列原则D.充分阐明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答案:C 415、近代自然科学是以天文学为开端的,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各朝代年份+都城+统治名族+开国皇帝

【注:网络整理所得,仅供参考】

备注: 根据最新的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结论,夏朝应是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商朝是公元前1600年到公元前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西周是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当然夏商周断代工程被人讽刺是“系统性编造历史”,“一群老混蛋最后找到的最大的证据是几片远古篱笆遗址”。 需要说明的是,汉高祖既非邦的庙号,也非谥号。作为汉朝开国皇帝,邦的庙号为“太祖”,谥号为“高皇帝”。但自汉武帝时代的史学家司马迁开始,称邦为“高祖”,后世多沿用之,因此史称“太祖高皇帝”、“汉高帝”或“汉高祖”。邦死于公元前195年,终年62岁(虚岁),葬于长陵,谥号高皇帝。 王莽既无庙号也无谥号,虽然自称新朝皇帝,但后来姓君主并没有对王莽进行追封,所以王莽也是封建王朝进行之中唯一一个没有追封庙号的君主,但王莽在位时为前代多个皇帝追封庙号,庙号也从他这一代开始泛滥。 “前”既然是在朝的后边,为什么不叫“后”而叫“前”?前的“前”是指其在十六国中是前,十六国里有两个,氐族苻健的前和羌族苌的后。后是反前建立的,也自称,故以前后区分。“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北方的非汉民族政权,且像功达《氐族研究》所称,还是“最早尝试由少数民族来统一全国”的历史政权。“先”通常指始皇建立的朝之前,特指春秋、战国时期。 北燕的第一代皇帝是高句丽人高云(高句丽王族,高云的祖父高和,是高句骊族群的分支。慕容宝收以为养子,赐姓慕容,因又名“慕容云”,称帝后恢复原姓高),实际的建立者是鲜卑化的汉人跋(太祖文成皇帝)。 慕容泓在前燕时期慕容俊在位时被封为济北王。慕容泓在位时虽未正式称燕王或燕帝,且原本有意归附慕容垂,惟建立年号已表示有独立于其他政权之意,故一般以慕容泓为西燕之建立者。 西蜀,有时亦称后蜀、谯蜀,由汉人谯纵建立的政权,不属于传统定义下的十六国之一,其统治地区大抵以盆地为围。 北后来和汉族融合为汉族。命令鲜卑贵族改姓汉姓,与汉族主通婚,学习汉语,穿汉服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改说汉语,三十岁以上的人改口比较困难,可以暂缓,三十岁以下、现在朝廷做官的,一律要改说汉语,违反这一条就降职或者撤职;规定官民改穿汉人的服装;鼓励鲜卑人跟汉族的士族通婚,改用汉人的姓。北皇室本来姓拓跋,从那时候开始改姓为元。孝文帝名元宏,就是用了汉人的姓。孝文帝大刀阔斧的改革,使北政治、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也进一步促进了鲜卑族和汉族的融合。

2019年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示例

2019年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示例 高考历史可能是所有高考科目里最难的,一些考生大省的历史平均分在40分左右。历史选择就有48分的分值,而正确率只有20%到30%。所以,许多一线历史教师和高三学生惊呼:历史选择题者得文综考试! 如何迅速准确的完成历史选择题,是现在高三冲刺阶段学生需要努力解决的问题。下面和大家交流一下“秒杀”历史选择题的几个方法。 首先呈现“秒杀”高考历史选择题的9项神技。 1.优先关注“阿拉伯”(关注历史年代和数据) 历史选择题的阅读,快速准确提取信息是最重要的能力。历史选择题中的“阿拉伯”数字是很容易看到的信息。在一大堆汉字里面找到找到阿拉伯数字还是是很容易的。 历史选择题中的“阿拉伯”数字往往就是解题的关键,就是解题的钥匙。因为历史选择题中的“阿拉伯“数字,不是年代,就是与答案有关的数据。 2.“穿衣戴帽”是重点(关注标点符号括号引号书名号的作用) 大家知道在汉语言的表达中,标点符号占重要地位。这里的“穿衣”就是指括号和书名号。括号在历史选择题中的出现往往是用来解释说明题目中的关键信息,书名号的出现意味着材料的出处已经告诉。材料的出处了解了,材料的作者、作者的立场等许多问题就得到解决。“戴帽”这里指的是引号,历史选择题中出现的引号,要么就是关键信息,要么就是强调的学科术语。在材料中运用标点符号的知识,进行快速解题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 3.绝对化的选项一般错误 4.省略号后有答案,否则也会被省略 5.抓大放小抓主流,有全集时不选子集 6.矛盾的互补选项中必有一个是答案 7.答案一般是主流,陌生选项不靠谱 8.看见什么选什么(题目考察的是历史现象) 9.看见什么不选什么(题目考察历史本质、规律、特点) 这9大技巧其实反映了高考中历史学科的特点:历史学科是高度关注历史问题的时空定位的,历史高考是特别强调历史学科概念和体系结构的,历史学科高考特别关注学生历史思维逻辑的培养的。 下面我们来分析2014年全国2卷的高考历史试题。对每一个题目做一个简单的解析,大家一起体会一下高考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思路。 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A.河南B.河北C.陕西D.山东 解析:本题首先要优先关注“穿衣戴帽“的关键考点“雅言”。“雅言”就是西周的普通话。然后本题考查学生的历史逻辑推理能力。“雅言”可能最早起源来自何处? 题目中的四个选项都是中国文化的发祥地,题目还是有一定的迷惑度的。这时古代文明起源的知识越多越可能形成解题的障碍。就是心理学上的“前摄效应”。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范围传播。应该说中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就是听说过一些名词,不可能作深入的

唐朝历代皇帝列表及简介

唐朝历代皇帝列表及简介 唐朝初期 高祖李渊(566年~635年),618年—626年在位,共8年。是唐朝的开国皇帝,在玄武门之变后,被迫将皇位传给李世民,自己做太上皇,他的管理为贞观之治打下了基础。635年病死,享年69岁,谥号太武皇帝,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葬在献陵。朝代故事:玄武门之变。 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626年—649年在位,共23年。唐高祖李渊第二子。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的名字意思是“济世安民”,他是唐朝军事家,政治家、书法家。617年,李世民随父亲、刘文静起兵反隋,攻入长安,并且灭隋。李世民被封为秦王。他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将中国封建社会推向鼎盛时期。病死,享年50岁,谥号为文皇帝,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今中国陕西礼泉县东北50多里的山峰上)。朝代故事:贞观之治。 高宗李治(628年~683年),649年—683年在位,共34年。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字为善。贞观五年(631)封晋王,十七年(643)立为太子,二十三年(649)即位。病死,享年55岁,谥号: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葬于乾陵。

中宗(为武后所废)李显(656年~710年),684年在位,(以及705年—710年)原名李哲,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被毒杀,时年54岁,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葬于定陵(今陕西省富平县龙泉山上)。 睿宗(为武后所废)李旦(662年~716年)684年在位,高宗第九子,(以及710年-712年)唐朝第五位皇帝,他的在位时间是684年-690年和710年-712年。其父为唐高宗李治,母为武则天,唐中宗是其兄长。享年54岁,谥号: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葬于桥陵(今陕西省蒲城县北之丰山)。 武周时期武周(690年—705年) 则天顺圣皇后武曌(624年~705年),690年—705年在,位16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尊为武周圣神皇帝。本名武媚娘,即位后改名武曌,取意;日月当空;并州文水人(今山西文水)她的国号为周,她是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的母亲。高宗死后,她把持朝政。690年,废睿宗,自称圣神皇帝,改洛阳为神都,国号为周,史称南周或武周。705年去世时发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享年81岁,葬于乾陵。 唐朝中期 中宗(重祚)李显(见684年)705年—710年,在位5年。705年,武则天去世,唐中宗复位,710年,中宗被毒杀。 少帝(殇帝)李重茂(694年~?)710年,在位1个月,唐中宗幼子,为韦后所生,前身为温王。710年中宗被毒死以后,韦后立时年仅16岁的李重茂即位,1个月后,韦后被杀,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联合废掉了李重茂,并将李重茂赶出长安,恢复其温王爵位。后事不详。 睿宗(重祚)李旦(见684年)(662年—716年),他的在位时间是684年-690年和710年-712年。 玄宗李隆基(685年~762年),712年—756年在位,共44年。李隆基为睿宗李旦第三儿子,庙号“玄宗”,得名“唐玄宗”,又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唐明皇,后封元圣文神武皇帝。玄宗在位年间,是唐代由盛变衰的关键时期。病死,享年78,谥号: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葬于泰陵(今陕西省蒲城县东北金粟山)。朝代故事:开元之治、安史之乱。 肃宗李亨(711年~762年),756年—762年在位,共6年。唐玄宗第三子。病死,享年52岁,谥号: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葬于建陵(今陕西省礼泉县东北之武将山上)。 代宗李豫(726年~779年),762年—779年在位,共17年。唐肃宗长子,初名俶,封广平王。病死,享年54岁,谥号:睿文孝武皇帝。葬于元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之檀山上)。 德宗李适Kuò(742年~805年),780年—805年在位,共26年。唐代宗长子,病死,享年64岁,谥号:为神武孝文皇帝,葬于崇陵(今陕西省泾阳县北嵯峨山)。 顺宗李诵(761年~806年),805年—806年在位,1年。唐德宗长子。病死,时年46岁,谥号: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葬于丰陵(今陕西省富平县东瓮金山)。朝代故事:永贞革新、永贞内禅、八司马事件。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练习题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1.孟宪实教授说:“在中国历史上,唐朝是最有魅力的一个朝代。”唐朝的建立者是() A.李世民 B.杨坚 C.李渊 D.李隆基 2.“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被唐太宗喻为一面镜子的著名谏臣是() A.房玄龄 B.魏征 C.姚崇 D.杜如晦 3.“中书主出命,门下主封驳,尚书主奉行。”这句话介绍的是() A.分封制 B.三省六部制 C.三公九卿制 D.郡县制 4.南宋时期,潮州人王大宝参加廷试(殿试),中榜眼(进士第二名),后来成为岭南名宦。殿试制度的创立者是() A.隋炀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5.在旧金山、纽约等地,人们把华侨、华人聚居的地方称为“唐人街”,可见唐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唐玄宗在位前期,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A.“开元盛世” B.“贞观之治” C.“开皇之治” D.“文景之治” 6.唐太宗“轻徭薄赋”的措施体现的思想是() A.仁政爱民 B.有教无类 C.兼爱非攻 D.严刑峻法 7唐太宗非常重视中书、门下两省在中枢政务机构中所发挥的作用。他曾对群臣说:“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这反映了门下省的职权是() A.替皇帝起草诏令

B.审核诏令内容 C.负责诏令的执行 D.负责监察百官 8.“贞观之治”是我国封建社会有名的治世局面。下面对这一局面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在位期间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B.唐的统一与安定为“贞观之治”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C.唐太宗的个人作用是这一局面出现的决定性因素 D.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是繁荣局面出现的基础 9《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小明却说:“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小明得出该结论的主要依据是武则天() A.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B.在位期间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 C.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D.推行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10王谠在《唐语林》中写道:“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下列对史料的理解,正确的有() ①“上留心理道”中的“上”即唐玄宗②“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开元盛世”③“河清海晏”指唐朝贞观年间政治清明④“革去弊讹”指唐太宗革除前朝弊病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唐朝的开国与盛世完美版

《唐朝的开国与盛世》教学设计 教材:人教版高中《中国古代史》第四章第二节 执教:成都市第三十七中学陈蔺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具有看似单薄,实则丰富的特点。主体内容为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与开元之治,线索一目了然。在整个唐朝一章中地位十分重要,内容丰富而深刻。由于唐太宗具有强烈的历史意识与“存百姓”的思想,才决定了其统治时期的励精图治,也影响了随后的武则天统治与唐玄宗前期的统治。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唐的建立与统一,贞观之治及唐太宗李世民的政绩,武则天的统治及其政绩,开元之治及唐玄宗李隆基的政绩等基础知识。理解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如前朝的基础,李氏政权的用人廉政措施等;秦汉与隋唐历史的相似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唐的建立与盛世原因条件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出现的背景和原因分析能力。 通过对唐用人得失的分析,提高学生运用正确的历史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的措施,使学生认识,人民群众与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历史进程中的巨大推动作用。 武则天的统治对唐朝历史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唐玄宗前期继承唐太宗和武则天的业绩,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我国封建社会呈现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贞观之治,开元之治。 难点:盛世原因分析。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前期的政绩与盛世局面的关

系。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媒体 教学方法:启发式、问题式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由隋亡教训,以及隋与秦的比较归纳导入,同时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借鉴命题。 一.唐朝的开国 618年,李渊称帝,即唐高祖,国号唐,都长安。几年后基本统一全国。 二.贞观之治 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建成,逼父退位,自即帝位。是为太宗, 年号贞观。唐太宗在位时期,政治较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快速恢复发展,国力逐步增强,人民生活有所改善,史称“贞观之治”。 那么,唐朝为什么会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呢? 唐太宗的主要政绩: (1)吸取隋亡教训,励精图治。 (2)政治方面。A、知人善任,虚怀纳谏。太宗认为,“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令臣下“广开耳目,求访前贤”。惟才是举,量才受职。如“房谋杜断”,名将李靖、李勣等,谏臣魏征等。B、革新政治。在隋的基础上进一步革新和完善制度和法律。 (3)经济方面。A、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多次减免田租,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 产。B、戒奢从简。力倡节俭,不准修建台榭,禁止进贡珍奇宝货。 (4)文化方面。兴科举,以儒为师,大办学校。 三.武则天的统治。 高宗多病,皇后武则天逐步掌权。690-705年称帝,改国号周。她由此而成为中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