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井泡沫排水采气工艺及优化对策

气井泡沫排水采气工艺及优化对策

摘要:泡排工艺是低压低产井重要排液措施,目前大量气井进入低产低压阶段。目前井口压力低于1 MPa的占54%,1 MPa~2 MPa的占32%,2 MPa以上的占14%。泡沫排水采气工艺利用向井筒注入起泡剂,使之与积液混合后,产生大量

低密度含水泡沫,大大降低井筒的能量损失,减少液体的“滑脱”,从而提高气井

的排液能力。

关键词:泡排工艺;低压低产井;排液能力;泡排注入方式

泡沫排水采气是低压低产气井中应用广泛的一项工艺。针对研究气田气井生

产特征,首先根据临界携泡产量明确了储层泡排工艺适用范围;然后建立了极限

油套压差与井口压力的关系,从而有效指导加药时机选择;进而根据实验优选了

最优泡排剂浓度,药剂A最优浓度0.5%~1.0%,药剂B的最优浓度1%~2%,同时

辅助了不同的泡排注入方式,最后开展了现场试验及大规模应用,排液增产效果

良好。

1 泡排工艺适用界限

工艺适用总体范围:日产液量≤100 m3/d,井深≤3500 m,井底温度≤120 ℃,

对井斜无较大限制。除此以外,关键在于矿化度的影响及泡排临界携液产量的确定,可以通过生产统计进行确定。通常随着地层水矿化度增加,泡排剂效果逐渐

变差,但总体影响程度不大。按泡沫密度180 kg/m3,井口油压1 MPa条件下,

气藏埋深500 m~1200 m,矿化度1000 ppm~20000 ppm,临界携泡产量为2265

m3/d。当产气量高于临界携泡产量时,可采用泡排工艺技术进行排液,当产气量

低于临界携泡产量,泡排效果不佳,建议配套其它排液措施。

2 泡排工艺参数优化

2.1 加注时机

生产现场主要通过油套压差判断气井积液情况,从而开展泡排工艺实施。基

于此提出了极限油套压差的概念,并以此来指导加药时机。当产气量明显下降,

积液明显增加,此时对应的井口油套压差即为极限油套压差。选取了53口典型

泡排井,拟合极限油套压差与井口压力的关系如下(图1):

面临待施工井,首先根据井口压力,根据拟合公式(1)计算极限油套压差,根据该压差即可确定出合理加药时机。

2.2 加药用量

泡沫剂合理加药用量的确定需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是弄清井底积液量的多少;一是根据优选泡沫剂的带水能力确定合理的加药浓度。前者可由井口油套压差的

大小来估计,而合理的加药浓度则需要室内的模拟实验来确定。实验结果表明,

随着加药浓度增加,携液能力逐渐增加,增加到一定幅度以后达到平衡稳定值。

药剂A的最优加药浓度为0.5%~1.0%,药剂B的最优加药浓度为1%~2%(图2)。

在最优浓度(0.5%~1.5%)确定后,根据气井的日产水量即可确定泡排剂的日

用量。一般说来B单元产水量较小,每次加注5 kg~10 kg,A单元产水量大一般

一次加注10 kg~20 kg。泡排剂的日用量确定以后,日加药次数根据井况确定。对

产水量较少的气井,宜采用间歇加药方式,每隔几天、几个月加一次药。对地层

水产量较大的气、水井,加药周期越短越好,最好是连续加药。

2.3 注入方式

常用的泡排剂注入方式有以下几种。

(1)平衡罐加注:平衡罐置于井场,起泡剂溶液盛于平衡罐内,平衡罐与井口套管压力相连通,罐内溶液依靠自重和高差流入环形空间,连续均匀的流到井底,优点是不需动力。

(2)泡排车加注:在汽车上安装一台柱塞泵和药罐,用汽车引擎动力带动柱塞泵,方便灵活,适应性强。泡排车加注适用于井口压力低于32 MPa的气井,

加泡排剂注入量为250 L以内。

(3)便携式投药筒加注:井口投药筒是一种类式油井清蜡放喷装置,安装在采油树清蜡闸门上端,其主要采用重力作用原理加注,适用于井口压力低于10 MPa的浅井,该装置一次可加两根固体棒状泡排剂。其优点是设备制作简单、费

用低,操作较容易,适用于路况不好、井况条件差而气井需要棒状泡排剂的泡排

施工的气井。

在投注方式选择的时候可根据现场情况、井口压力及日产水情况进行选择,

一般产水量较少,产气量较低的话可以采用固体药剂投棒注入,产水量较大的井

一般液体泡排车注入,平衡罐主要是应用于产水量大且泡排车不方便进井场的井。而且在选用注入方式时要考虑井口压力因素。

3 现场试验效果

A井,深度2150 m,矿化度12000 ppm,正常生产时日产气量1.6×104 m3/d

左右,井口油压3.9 MPa,出现水淹时,日产气量降为0.5×104 m3/d。根据公式(1)计算极限油套压差2.1 MPa,泡沫剂推荐使用A型泡沫剂,每次加药量为

15 kg,采用平衡罐加注。施工后油套压差降低到0.5 MPa,日产液 1.5 m3/d,产

液明显,日产气量重新恢复且较为稳定,泡排效果良好。将最后优化研究成果进

行推广应用,累计指导施工182口井,增产天然气2989×104 m3,效果显著。

4 结论

(1)泡排工艺是低压低产井重要排液措施,根据临界携泡产气量确定泡排使用界限,气田临界携泡产量为2265 m3/d~3096 m3/d。(2)根据建立的极限油套

压差与井口压力关系,可有效指导加药时机选择;根据实验优化泡排药剂的最优

加药浓度为0.5%~2.0%;根据加药量、周期、场地等配套不同加注方式。(3)优

化的泡排工艺参数在气田大规模推广应用,排液增产效果良好。

泡沫排采工艺在涪陵页岩气田的应用

泡沫排采工艺在涪陵页岩气田的应用 摘要:页岩气的排水采气工艺是伴随着近些年页岩气勘探开发的快速发展, 在常规排水采气工艺基础上结合页岩气藏产气产水特征的基础上移植而来的。在 泡沫排水采气初期效果较好,随着气井开采程度的增加,受气田水干扰的低压井 会越来越多,部分气井进入低压生产阶段,微弱产水未及时排除都有可能造成气 井积液停产或无法连续生产,由于设备故障以及泡排剂选择不当使得泡排效果有 所降低,泡排工艺的优化势在必行。 关键词:页岩气;泡沫排水;优化 1、泡沫排采工艺原理 泡沫排水采气工艺是通过向油管中加入起泡剂,借助气流的搅拌作用,起泡 剂与井底的积液混合形成低密度泡沫,从而降低临界携液流量30%~50%,达到提 高携液能力、排出井筒积液目的。 2、泡沫排采工艺应用研究 气田现有气井607口,泡排工艺气井57口,泡排站点遍布全区。随着气井 开采程度的增加,受气田水干扰的低压井越来越多,应用泡沫排采工艺的气井逐 年上升。受现有泡排工艺的影响,泡排技术在涪陵页岩气田推广存在诸多限制, 泡排工艺的应用未达到预期效果。 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选择焦页**站为典例进行泡排工艺技术优化,解决人工 劳动强度大、加注效果不理想、泡排药剂使用效果与生产运行存在矛盾等问题, 减少因泡排工艺不当引起的设备故障停机率,提升泡排装置自动化、信息化水平,以提高泡沫排采工艺在涪陵页岩气田的安全运行水平。 2.1泡沫排采工艺流程改造

原有泡排工艺流程存在问题有:因消泡剂硅油析出堵塞管线造成计量泵憋压 损坏;消泡不及时,泡沫进入后续流程造成严重安全隐患,比如压缩机高报警停机,甚至随采气干线进入脱水站污染三甘醇溶液等。在研究了原有泡排流程之后,将消泡剂出口从原有药剂罐底部抬高至底部10cm处,避免硅脂在管线弯头处沉降,造成管线堵塞;在出口处安装一种支撑性能好的泡排装置过滤器,该过滤器 是一个高20公分、直径10公分,“子弹头”式的容器(图1),容器下端设置 排污管线及控制阀门,排污管线连接至压缩机排污池,容器上端设置快开盲板, 容器采用环形过滤网。过滤器设置在泡排装置出口,采用低进高出的流向方式, 并设置旁通管线,在主管线及旁通管线的进出口均设置阀门控制。当进出口管线 压力过高,过滤器需要清洗时,关闭主流程进出口阀门,打开旁通阀门后,直接 打开过滤器排污阀门排污,再行打开过滤器快开盲板,清洗过滤网,通过此方法 能在气井不停产的情况下,对过滤器进行清洗,且确保了硅油等杂质不与外界接 触直接排放的目的。受现有工艺限制,消泡剂析出硅脂无法完全避免,原有的过 滤器为Y型过滤器,极易被硅脂堵塞,造成消泡剂无法打入井口,新过滤器可以 在过滤的同时保证流程畅通,工艺优化至今,未发生过滤器、消泡管线、及井口 雾化器堵塞现象。 图1《一种支撑性能好的泡排装置过滤器》示意图 2.2自动化及信息化水平提升

排水采气工艺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国内外排水采气工艺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一、国内排水采气技术 1、泡沫排水采气工艺 泡沫排水采气工艺是将表面活性剂注入井内,与气水混合产生泡沫,减少气水两相垂直管流动的滑脱损失,增加带水量,起到助排的作用。由于没有人工给垂直管举升补充能量,该工艺用于尚有一定自喷能力的井。 泡沫排水采气机理 a.泡沫效应

在气层水中添加一定量的起泡剂,就能使油管中气水两相管流流动状态发生显著变化。气水两相介质在流动过程中高度泡沫化,密度显著降低,从而减少了管流的压力损失和携带积液所需要的气流速度。 b.分散效应 气水同产井中,存在液滴分散在气流中的现象,这种分散能力取决于气流对液相的搅动、冲击程度。搅动愈激烈,分散程度愈高,液滴愈小,就愈易被气流带至地面。气流对液相的分散作用是一个克服表面张力作功的过程,分散得越小,作的功就越多。起泡剂的分散效应:起泡剂是一种表面活性剂,可以使液相表面张力大幅度下降,达到同一分散程度所作的功将大大减小。 c.减阻效应 减阻的概念起源于“在流体中加少量添加剂,流体可输性增加”。减阻剂是一些不溶的固体纤维、可溶的长链高分子聚合物及缔合胶体。减阻剂能不同程度地降低气水混合物管流流动阻力,提高液相的可输性。 d.洗涤效应 起泡剂通常也是洗涤剂,它对井筒附近地层孔隙和井壁的清洗,包含着酸化、吸附、润湿、乳化、渗透等作用,特别是大量泡沫的生成,有利于不溶性污垢包裹在泡沫中被带出井口,这将解除堵塞,疏通孔道,改善气井的生产能力。 1.1)起泡剂的组成及消泡原理 起泡剂由表面活性剂、稳定剂、防腐剂、缓蚀剂等复配而成。其主要成分是表面活性剂,一般含量为30%~40%。 表面活性剂是一种线性分子,由两种不同基团组成,一种是亲水基团,与水分子的作用力强,另一种是亲油基团,与水分子不易接近。当表面活性剂溶于水中后,根据相似相溶原理,亲水基团倾向于留在水中,而亲油基团倾向于分子在液体表面上整齐地取向排列形成吸附层,此时溶液表面张力大幅降低,当有气体进入表面活性剂溶液时,亲水基团定向排列在液膜内,亲油基团则定向排列在液膜内外两面,靠分子作用力形成稳定的泡沫。 1.2)起泡剂的注入方式 起泡剂一般从油套环空注入,水呈泡沫段塞状态从油管与气一同排出后,在地面进行分离。注起泡剂的方式有便携式投药筒、泡沫排水专用车、井场平衡罐及电动柱塞计量泵等多种,需根据井场条件选择。 1.3)性能要求

气井排水采气工艺技术探索

气井排水采气工艺技术探索 摘要:气井开采会降低地层压力,当地层压力无法举升一定量的水时,井底 会聚集大量液体,形成液柱,进而可能导致气井丧失自喷能力,甚至导致气井完 全停产。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就需要应用排水采气工艺技术,及时处理井底的积液,以确保气井的正常开采。基于此,本文阐述了排水采气的概念,并对气井排 水采气工艺技术展开探究。 关键字:气井;排水采气;工艺技术 前言 在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对于天然气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气井的环境对顺利开 采有着极大的影响,不过,在气井的开采过程中,很容易发生积液现象,在井底 高压低温的作用下,积液会发生水合物冻堵情况,阻碍天然气的正常开采。针对 这一问题,通过应用排水采气工艺技术,完成气井排水,有效处理井底积液为, 从而为天然气的正常开采奠定良好基础。 1排水采气概述 排水采气指的是借助相关技术手段,把气井下的天然气排出去,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将液化的天然气排掉。排水采气技术是天然气采集中的关键,只有处理 好地层中的水资源,才能够防止井下出现大量积液,进而提升天然气的采集效率。在天然气开采中,出水问题难以避免,若不能及时排除井下的水资源,则会影响 天然气的开采效率。 2气井排水采气工艺技术 2.1井下节流排水采气技术 井下节流排水采气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主要是在井下安装节流器,实现井内节流、降压,提升流速,使得井口压力保持稳定,借助地热能量,对于水合物的生

成条件加以改善,避免其生成,这样可以减少井下积液的形成量。节流器内的流 体有两种类型,即临界、亚临界流动,依据节流器出入口压力比值能够区分流体 状态,由于采气前期的井外压力较小,在节流器处则会形成较大的压差,流体处 于临界流动状态,优化装置气嘴的直径,能够使流体状态发生改变,为该工艺的 实施奠定基础。同时,对卡瓦式节流器进行改进,优化胶桶的伸缩率、硬度、拉 伸强度、压缩率等各项性能参数,进而有效提升其使用性能。在采气过程中,企 业选择哪一种排水采气工艺,对具体采气效率有着极大的影响,在选择具体工艺时,应先确定开采的条件,依据环境合理选择工艺。 2.2泡沫排水采气技术 泡沫排水采气主要是将起泡剂从井口注入井底,起泡剂遇水会起泡,当井下 的积液和起泡剂发生接触之后,在气流的搅动作用下,便会产生非常多的低密度 含水泡沫,这些泡沫伴随着气流,从井底排出去,有效完成井筒积液的排除。该 工艺比较简单,不过对起泡剂有着较高的要求。如图1所示,为泡沫排水采气工 艺流程图。在井口将泡沫助采剂注入进去,对于油管生产的井,需要从套管环形 空间注入里面;对于套管生产的井,需要从油管注入进去。棒状助采剂一般从井 口投药筒投入里面。对于消泡剂的注入,一般是从分离器入口注入进去,和气水 混合物共同进入到分离器里面,起到消泡以及抑制泡沫再生,从而完成气水分离。在泡沫排水采气工艺的具体应用中,设计流程主要为:选择合适的泡排药剂;选 择合理的药剂浓度;结合产水量,确定具体的药剂量;确定注入的周期;确定注 入的方式;施工[4]。该工艺一般应用于水产量较小、低压的气井,特别是弱喷、 间歇自喷气井,或者日排液量不超过120立方米的气井,对于井深没有过多限制。这种工艺不仅在操作上十分便捷,还具有投资少、效益高的优势,既经济又高效。

再论泡沫排水采气

论泡沫排水采气 摘要:泡沫排水采气工艺是一种最为主要的排水采气方法。排水采气是水驱气田生产中常见的采气工艺。有许多方法可以排除气井中的积液,包括优选管柱、泡沫排水、柱塞气举、有杆泵、电潜泵、水力活塞泵、水力射流泵等。文章主要介绍了泡沫排水采气,它在气田排水采气工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泡沫排水起泡剂开采地层水 引言:泡沫排水采气工艺是针对产水气田而开发的一项重要的助采工艺,主要在气田开发的后期,多数气井因产水,没有完全的及时带出,导致气井积液而减产、停产。泡沫排水方法的最大的优点是由于液体分布在泡沫膜中,具有更大的表面积,减少了气体滑脱效应并能够形成低密度的气液混合物。在低产气井中,泡沫能够很有效地将液体举升到地面,否则积液严重,会造成较高的压力损失。 1、泡沫排水采气原理 泡沫排水采气将表面活性剂注入井底,借助于天然气流的搅拌,与井底积液充分接触后,产生大量较稳定的低密度含水泡沫,泡沫随着气流将井底积液携带到地面,从而达到排水采气的目的。 泡沫排水的机理包括泡沫效应、分散效应、减租效应和洗涤效应等。下面主要对泡沫效应和分散效应做介绍。 泡沫效应 起泡剂注入后,液柱将变为泡沫柱,形成稳定的充气泡沫,臌泡高度增加,水的滑脱损失减少,使流动更平稳和均匀,从而降低井底回压。泡沫效应主要在气泡流和段塞流等低流速下出现。 分散效应 分散效应一般在环雾流的高流速状态出现。分散效应能促使流态转变,降低临界携液流速。例如,处于段塞流的气井,加入一定的起泡剂后,表面张力下降水相分散,段塞流将转变成环雾流。 2、起泡剂的性能及作用 起泡剂的性能(一)可降低水的表面张力(二)起泡性能好,使水和气形成水包气的乳状液(三)能溶解于地层水(四)泡沫携液量大,气泡壁形成的水

排水采气工艺技术

排水采气工艺技术 排水采气工艺技术 排水采气工艺技术是挖掘有水气藏气井生产潜力,提高气藏采收率的重要 措施之一。 自五十年代美国首次将抽油机用于中小水量气井排水以来,到目前国 外已开展了优选管柱、机抽、泡排、气举、柱塞举升、电潜泵、射流泵、 气体射流泵和螺杆泵等多套成熟的单井排水采气工艺技术。近年来,在这 些应用已较为成熟的工艺技术方面的开展主要是新装备的配套研制。国外 还研究应用一些新的排水采气技术,如同心毛细管技术、天然气连续循环 技术、井下气液别离同井回注技术、井下排水采气工艺、带压缩机的排水 采气技术。 我国排水采气工艺以四川、西南油气田分公司为代表完善配套了泡排、气举、机抽、优选管柱、电潜泵、射流泵等六套排水采气工艺技术,并在 此根底上研究应用了气举/泡排、机抽/喷射复合排水采气工艺。 1.泡沫排水采气工艺技术药剂由单一品种的起泡剂开展到了 适合一般气井的8001—8003、含硫气井的84—S,凝析气井800〔b〕发 泡剂,以及泡棒、酸棒和滑棒等固体发泡剂。该工艺排液能力达100m3/d,井深可达3500m左右。 在泡沫排水采气工艺中国外还应用了同心毛细管加药工艺,它是针对 低压气井积液、油气井防蜡等实际生产问题而研制出的一种新型工具,通 常用316型不锈钢不锈钢制成,盘绕在一个同心毛细管滚筒上。整套装置 包括一个同心毛细管滚筒、一台吊车和一套不压井装置。在同心毛细管底

部装一套井下注入/单向阀组件。化学发泡剂通过同心毛细管注入后经过 单向阀被注入到井底。 这种同心毛细管柱可以在同一口井中重复屡次使用,也可以起出用于 别的气井,具有经济、平安和高效的特点,其最大下入深度可达7315m。 2.优选管柱排水采气工艺技术开发了多相垂直管流动的数学 模型、求解软件和诺模图,建立了气井井眼连续排液合理管柱,从而优化 了设计和生产方式。适用于井深小于3000m,产水量小于100m3/d,有一 定自喷能力的气井。 3.气举排水采气工艺技术在气举排水采气工艺技术方面,主 要是在气举优化设计软件和气举井下工具等方面开展最快。 在连续气举根底上,开展了半闭式气举、投捞式和柱塞气举以及气体 射流泵排水采气技术。研制了偏心筒、投捞气举阀、投捞工具的气举设备,扩大了气举工艺的应用范围。气举调试车的应用简化了气举准备工作,还 进行了一井两层层间气举工艺研究试验。 气体射流泵排水采气其原理同射流泵工艺原理一样,核心部件是喷嘴、喉道和扩散管〔图〕。高压气通过喷嘴将其位能〔压力能〕转换成高速流 束的动能,在吸入口形成低压区,井下流体被吸入与高压气混合,在扩散 段中高压气动能传递给井下流体使之压力增高而排出地面。该系统即可用 于有水气井排水采气,也可用于油井抽油。 气体射流泵排水采气工艺是将井下气体射流泵与半闭式气举举升排水 结合起来,其应用条件与半闭式气举相同。

气井泡沫排水采气工艺及优化对策

气井泡沫排水采气工艺及优化对策 摘要:泡排工艺是低压低产井重要排液措施,目前大量气井进入低产低压阶段。目前井口压力低于1 MPa的占54%,1 MPa~2 MPa的占32%,2 MPa以上的占14%。泡沫排水采气工艺利用向井筒注入起泡剂,使之与积液混合后,产生大量 低密度含水泡沫,大大降低井筒的能量损失,减少液体的“滑脱”,从而提高气井 的排液能力。 关键词:泡排工艺;低压低产井;排液能力;泡排注入方式 泡沫排水采气是低压低产气井中应用广泛的一项工艺。针对研究气田气井生 产特征,首先根据临界携泡产量明确了储层泡排工艺适用范围;然后建立了极限 油套压差与井口压力的关系,从而有效指导加药时机选择;进而根据实验优选了 最优泡排剂浓度,药剂A最优浓度0.5%~1.0%,药剂B的最优浓度1%~2%,同时 辅助了不同的泡排注入方式,最后开展了现场试验及大规模应用,排液增产效果 良好。 1 泡排工艺适用界限 工艺适用总体范围:日产液量≤100 m3/d,井深≤3500 m,井底温度≤120 ℃, 对井斜无较大限制。除此以外,关键在于矿化度的影响及泡排临界携液产量的确定,可以通过生产统计进行确定。通常随着地层水矿化度增加,泡排剂效果逐渐 变差,但总体影响程度不大。按泡沫密度180 kg/m3,井口油压1 MPa条件下, 气藏埋深500 m~1200 m,矿化度1000 ppm~20000 ppm,临界携泡产量为2265 m3/d。当产气量高于临界携泡产量时,可采用泡排工艺技术进行排液,当产气量 低于临界携泡产量,泡排效果不佳,建议配套其它排液措施。 2 泡排工艺参数优化 2.1 加注时机 生产现场主要通过油套压差判断气井积液情况,从而开展泡排工艺实施。基 于此提出了极限油套压差的概念,并以此来指导加药时机。当产气量明显下降, 积液明显增加,此时对应的井口油套压差即为极限油套压差。选取了53口典型 泡排井,拟合极限油套压差与井口压力的关系如下(图1): 面临待施工井,首先根据井口压力,根据拟合公式(1)计算极限油套压差,根据该压差即可确定出合理加药时机。 2.2 加药用量 泡沫剂合理加药用量的确定需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是弄清井底积液量的多少;一是根据优选泡沫剂的带水能力确定合理的加药浓度。前者可由井口油套压差的 大小来估计,而合理的加药浓度则需要室内的模拟实验来确定。实验结果表明, 随着加药浓度增加,携液能力逐渐增加,增加到一定幅度以后达到平衡稳定值。 药剂A的最优加药浓度为0.5%~1.0%,药剂B的最优加药浓度为1%~2%(图2)。 在最优浓度(0.5%~1.5%)确定后,根据气井的日产水量即可确定泡排剂的日 用量。一般说来B单元产水量较小,每次加注5 kg~10 kg,A单元产水量大一般 一次加注10 kg~20 kg。泡排剂的日用量确定以后,日加药次数根据井况确定。对

气井积液规律及排水采气优化

气井积液规律及排水采气优化摘要 在天然气开发开采过程中随着气井压力递减,地层水的出现导致气井开始积液,从而滞留在井筒中。这些液体在一段时间内聚集在井底,形成液柱,对气藏造成额外的静水回压,导致气井自喷能力持续下降。文主要对气井积液规律进行研究,并针对性提出优选管柱、泡排、气举、等常用的排水采气工艺技术,为排水采气工艺方法的选择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 关键字:积液;滞留;液柱;排水采气 一、气井中积液形成的原因 通常情况下,气藏中天然气常常和一些液相物质一起产出,液相物质会影响气井的流动特性。液相来自烃类气体的凝析或气层基质中的间隙水。若天然气没有充足的能量把液体举升出地面,液体将在井中堆积形成积液。积液产生一个作用在地层上附加回压,从而大大地影响气井的生产能力。产生井筒积液现象的前提是:向上的气体流速远低于临界流速值,该值指最初被吸进气流的液体开始发生回落时的流速值。液体在井底不断积聚,增大储层静水压头,使井筒多相流不稳定(流型发生变化),气体在井筒的流态也开始从环雾流转变为涡流进而转变为段塞流;随着积聚的液体增加井底压力,使气体流速进一步降低,最终转变为泡流,当井底压力超过气藏压力时,气井停止生产。 二、气井中积液的判断 根据流动断面气液相的流速以及气相与液相的含量,气体在井筒中存在四种流态,泡状流、段塞流、环流、雾状流。投产初期井筒内气体流速较高,油管内流型主要为雾流,随着生产时间的延长,气产量下降产液量升高,如果产气量持续递减,逐渐出现段塞流和泡流,气体无法把液体带到地面,如果不及时采取排水采气措施或采取措施不当,气井产量会持续降低直至报废。

目前诊断气井积液的方法主要有三类:生产数据分析法、生产测试法、临界 流量法: ①生产数据分析法:通过对比井口油套压、产气量、产液量等数据,与正常 生产数据相比较,若这些生产数据出现明显异常情况可判断积液。具体表现在以 下几个方面:产量迅速下降;油套压差增加;套压、产气量呈锯齿形周期性波动,二者呈相反变化趋势。 ②生产测试法:生产或关井状态下向气井井内下入电子压力计进行压力剖面 测试或采用其他仪器探测气液界面,根据压力梯度的变化或气液界面的情况判断 气井是否积液。 ③气井临界携液流量分析法:通过准确计算气井的临界流量,然后将实际的 产量与临界流量进行对比,若实际产量大于临界流量,则气井无积液,否则气井 积液。对于苏里格气田低压低产气井,由于其产水量小,在油管内没有形成连续 的液流,因此,油管内气体的流速是影响气井排液的重要因素。气体流速越大, 其排液能力越强。 三、排水采气技术 (1)优选管柱排水采气工艺 优选管柱排水采气工艺是在有水气井开采的中后期,重新调整自喷管柱的大小,减少气流的滑脱损失,以充分利用气井自身能量的一种自力式气举排水采气 方法。在设计自喷管柱时,可以应用下文讲述的数学模式,确定出临界流量与临 界流速,这样才能确保连续排液。随着气流沿着自喷管柱举升高度的增加,气流 速度也相应的增加,如果井底自喷管柱管鞋处的气流流速能够达到连续排液的临 界流速或者以上,就可以保证流入井筒的全部地层水被连续排出。当气流从自喷 管柱中流出时,应该建立适当的、合理的最大压力降,用以保证井口有足够的压 能将天然气输进集气管网并传输给用户单位。因而,优选合理管柱的内容包含以 下两个方面:对排液能力比较好、流速比较高,产水量比较大的天然气井,可适 当的放大管径生产,如此便能达到提高井口压力,减少阻力损失,增加产气量的 目的;对于生产中后期的天然气井,因产量与井底压力都已降低,排水能力较差,

机抽泡排采气技术改进与实践探讨

机抽泡排采气技术改进与实践探讨 摘要:排水采气工艺技术是挖掘有水气藏气井生产潜力,提高气藏采收率的重要措施之一。气田进入高采出程度后,在同一口井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排水措施维持产气量就属于复合排水采气技术。泡排技术是用于自喷采气井上的排液采气井技术。通过把以前主要用于自喷采气井的泡排技术应用于机抽排液采气井上,可以降低油套环空液柱在井底产生的流压,提高气井的产能。 关键词:泡排;自喷井;机抽井;采气 前言 排水采气工艺技术是挖掘有水气藏气井生产潜力,提高气藏采收率的重要措施之一。排水采气工艺技术是挖掘有水气藏气井生产潜力,提高气藏采收率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国内外比较常用的排水采气工艺主要有优选管柱排水采气、泡沫排水采气、柱塞气举排水采气、气举排水采气、机抽油排水采气、电潜泵排水采气和射流泵排水采气工艺,这些工艺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气藏的地质特征、产水气井的生产状态和经济投入的考虑。其中:泡排采气工艺是针对自喷能力不足,气流速度低于临界流速的气井采取的有效排水采气方法。随着地层能量的降低和积液加剧,气举、泡排等排液采气工艺技术已经不能维持气井自喷生产,机抽排液成为油田气井排液采气的主要手段。但机抽排液采气受泵深和泵效限制,仍有一部分井筒积液排除,造成了生产压差降低,近井水锁效应,严重影响气井产能。把以前主要用于自喷采气井的泡排技术应用于机抽排液采气井上,可以降低油套环空液柱在井底产生的流压,提高气井的产能。 1 机抽排液采气存在问题 油田天然气开发存在地层能量的不足,井筒积液严重的问题。随着地层能量的降低和积液加剧,气举、泡排等排液采气工艺技术已经不能维持气井自喷生产,机抽排液成为油田气井排液采气的主要手段。但机抽排液采气受泵深和泵效限制,排液效果不够理想:即使使用∮32mm泵下入深度也不超过2400米。又由于受气体影响,泵效较低,沉没度保持相当高的水平,动液面到油层中深保持一定积液,增加了井底流压,降低了生产压差。同时,由于近井带地层压力下降,而井筒积液在井筒回压加上井壁地层微孔隙中形成的指向地层中凹向气相的弯液面毛管压力的作用下,以缓慢的反向渗吸方式渗入地层,从而造成近井地层堵塞,即“水锁”效应。水锁现象使得近井地带含水饱和度急剧增加,导致气相相对渗透率降低,阻碍油气的通过。 2 机抽泡排技术改进 针对这一问题,把以前主要用于自喷采上的泡排技术应用于机抽排液采气井上,在药剂选择、泡排周期、施工工艺等方面研究、试验,总结出一套有效的机抽泡排技术,并在油田实施中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通过从油套环空注

气井泡沫排水总结

一.泡沫排水工艺简介 泡沫排水采气:泡沫排水采气工艺是将起泡剂注入井筒,与井筒积液混合后,借助天然 气流的搅动,产生大量低密度含水泡沫,降低液体密度,减少液体沿油管壁上行时的“滑脱”损失,提高气流的垂直举升能力,从而达到排出井筒积液的目的。 泡沫排水方法的最大优点是由于液体部分在泡沫中,具有更大的表面积,减少了气体活脱效应,并能够形成低密度的气液混合体。在气井生产中,泡沫能够将液体举升到井口,否则积液越严重,会造成较高的多相压力损失。如图 在水中加入泡排剂,水的表面张力随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加而迅速降低,表面张力下降的速度体现了泡排剂的效率。泡沫排水采气的机理包括泡沫相应、分散效应、减阻效应和洗涤效应等。 泡排剂适用范围:泡沫排水采气工艺适用于弱喷或间歇喷产水气井的排水。具体应用条件为:1.因地层压力下降、产气量下降、产水量增加等原因造成的井筒积液;2.气井具有自喷能力,井底油管鞋处的气流速度大于0.1m/s,井底温度低于150℃;3.井深不大于3500m,井底温度不高于120℃,产液量小于100m3/d;4.含凝析油不大于30%,产层水矿化度不大于10g/L,含H2S不大于23g/m3,含CO2不大于86g/m3。 对不同种类的含水气井通常需采用不同类型的起泡剂。对含硫气水井而言,必须采用含缓蚀剂或兼具缓蚀剂功能的起泡剂;含凝析油的气水井,必须选用抗凝析油能力强的起泡剂;矿化度高的气水井,必须选用耐矿化度性强的起泡剂;地层温度高的气水井,必须选用耐温性好的起泡剂等。 二.起泡剂评价的室内实验方法 就目前来看,一般起泡剂评价的室内试验方法一般包括三种。 倾注法(Ross-Miles法):方法为,将200mL试液从长900mm,内径2.9 mm的细孔中流下,冲入盛有50 mL同样温度和浓度的试液中,记录下刚流完200 mL试液时的泡沫高度H ( mm )和5 min后的泡沫高度H5 ( mm ),分别作为起泡剂的发泡能力和泡沫稳定性评价依0 据。也可采用消泡速度( V )表示。V = ( H0 - H5 ) /5。V ( cm /min )值越小,说明泡沫消失速度越慢,泡沫稳定性好。因此,可用于评价起泡剂的起泡能力和稳定性。

探究低压低产气井排水采气工艺

探究低压低产气井排水采气工艺 摘要:我国幅员辽阔,天然气资源储存量较为丰富。此类资源具有环保性, 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便利。为提高天然气利用效率,天然气生产技术应 及时更新。基于此,本文对低压低产气井排水采气技术展开分析,供相关从业者 参考。 关键词:低压低产;气井排水;排水采气工艺 引言:在开采天然气气井时,开采效率通常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如区域 地质结构、地域特点等,低压地产气井会在上述因素的影响下形成。低压低产的 特点为天然气采集难度大和开采量低,天然气企业应完善创新现有工艺,降低天 然气开采造成的资源浪费,保证企业经济效益,增强其核心竞争力。 一、排水采气的基本内涵 (一)定义 对于排水采气而言,其主要工作原理是对井底最底层中的地下水进行清理, 并排出气井井筒中的积液,确保气井能够正常运行,整个流程涉及的技术则为排 水采气工艺。 (二)积极意义 在对天然气进行开采的过程中,其主要开采原理是建立在气层本身的基础作用,促使天然气自喷自产。开采期间气井内的开采量越来越大,其气量反而降低,这种情况下非常容易出现低压现象。在低压现象的影响下,天然气气井内部容易 产生积液,若相关人员没有及时对积液进行处理,会对天然气的气井开采量和效 率产生较大影响,所以,开展排水采气工艺对于提高天然气资源的开采质量有着 重要影响[1]。 二、排水采气工艺

在不同类型的排水采气工艺中,抽油机工艺的应用时间最早,该工艺的应用 范围主要为中、小型气井,水量普遍较低。在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对天 然气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高,为提高天然气的产能,企业方面需加强天然气开采 水平,并不断优化开采效率,促使整个开采质量更高。当前阶段,我国在不同情 况下所应用的排水采气类型不同,需由专业人员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最为适合的开 采技术,提高天然气资源的开采效率。科学排水采气技术,不仅能够提高开采效 率和质量,还能够结合当前情况,优化开采技术,基于此,笔者将结合以下几种 情况对各类排水采气工艺进行分析。 (一)机抽 在机抽排水采气工艺的开展过程中,该技术的主要应用原理是建立在井筒内 安装井泵基础之上。在抽油机的带动下,井泵装置会将积液顺利排出至地面。在 该技术中,其优势主要体现在操作简便、移动便捷、抗干扰能力方面。通常来看,小规模的气井会选择该工艺进行采气。 (二)优选管柱 优选管柱工艺,该工艺的展开主要建立在诺模图、软件、多相垂直管流动数 学模型上。该工艺是将排液管柱立于气井中的井眼内,通过这种方式将井内的积 液排至地面。一般来说,三千米内且出水量较低的气井中采取该工艺的概率较大。 (三)泡沫 在对气井开展排水采气工艺时,泡沫排水采气工艺能够有效提高开采效率, 并在众多开采技术中占据重要地位。泡沫排水采气工艺能够及时将井下的积液有 效排除,并以此提高气井内的产能。该工艺的主要应用原理为:注入发泡剂于气 井的井筒之中,待井筒中的发泡剂溶液和井内的积液进行充分融合后,会产生相 应的泡沫物质。由于此类泡沫物质的密度较小,可以在井内漂浮、上升,滑脱情 况可以有效控制,在这种方式下可以达到排水目标。 在选择泡沫工艺时,发泡剂的类型需要由专业人员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最为合 适的,发泡剂的合理性越高,其排水效果越好,同时,发泡剂的注入量也需提前

气举排水采气工艺技术适应性及优缺点探讨

气举排水采气工艺技术适应性及优缺点 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气田开发的逐步深入,低产低压井逐渐增多,低产低压井携 液能力较差。油井和井筒底部的液体积聚会增加地层的背压,限制其产能,最终 完全压碎气藏,直到关井。气举排水采气技术是解决低产低压水气井严重液滑损 失的重要措施。介绍了气举抽放和采气的原理,气举抽放和采气工艺的设计步骤,并对常用气举抽放和采气工艺的适应性、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气举,排水采气,工艺设计,泡排 前言 气举是在气田的开发处于中期或后期时,并且气井自身的能量如果无法连续 地完成自喷排水时,需要使用外部高压气源,依靠气举阀来实现让高压气体从地 面注入已经停喷的气井,这可以使注气点以上的气液比得到增加,而压力梯度得 到了大大降低,能够产生大量的生产压差,这样使气液从地面连续不断地流入井 底中。随后,气体将会发生自喷而流进气井口,能够很好地给自喷生产补充所需 能量,也能够使水淹井重新恢复自喷生产能力,帮助完成自喷。 由于排水采气工艺措施的多样性,不同的排水采气工艺措施各具其适应性与 技术特征,不同类型的含水气井生产特征与地质特征也各不相同。对于积液气井,在采取有效工艺之前,怎样对排水采气工艺进行优选和优化设计便是提高气井经 济效益与气井采收率的关键因素。因此,针对气井现场的情况,如何选择最佳的 排水采气工艺措施,如何使气井总的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就成为积液气井开采 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现场实践经验表明,排水采气工艺技术为气井稳产、增产和 提高采收率起了非常好的作用。因此如何针对天然气井中期、后期大量出水的状况,选择适应性强、更符合气井能较多的排液并且经济效益好的排水采气工艺技术,就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对天然气井排水采气工艺方法的探讨

对天然气井排水采气工艺方法的探讨 摘要:虽然我国天燃气开采活动已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但在实际开采中,还存在着各种问题,主要是井内压力与流动值发生异常变化时,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加深气井中积水,使天然气产量逐渐呈下降趋势,给其开采工作增加了难度。为此,本文主要对天然气井排水采气工艺方法进行了分析,并论述了采气工艺的缺点与措施。 关键词:天然气;排水采气;工艺方法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能源消耗问题也更加突出。尤其是在天然气开采中,由于开采工艺不够先进,出现了各种问题,特别是积水问题越来越严重,不仅造成了能源浪费,而且还大大降低了天然气开采效率与质量,不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理念。针对这种情况,必须要积极采用排水采气工艺方法,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 一、天然气排水采气工艺方法 (一)泡沫排水采气 相对而言,泡沫排水采气的工艺方法施工比较简单,主要是將表面的活性剂注入井底,并将其与井内的积水混合起来,到达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泡沫,该泡沫具有减少垂直管流动滑脱损失的功能,在发挥这一功能过程中,可以促使积水逐渐排除,为天然气开采创造良好的环境。主要是因为活性剂具有亲水、亲油的特性,在其分析的作用下,就会形成比较稳定的泡沫结构。而且应用该方法时,所使用的设备也是比较简单的,通常情况下都会将该方法运用到水量小、喷射能力强的气井中,这时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排水作用,能够比较顺利的达到排水目的。由于对设备的要求比较低,因此整体的工艺成本也是比较少的[1]。但该工艺对采气井的结构要求比较严格,在使用中受到了一定限制。泡沫排水采气之所以能够实现良好的排水效果,主要是其相关药量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必须要保证药量足够,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这就需要对药量进行合理的把握,不宜过多不也不宜过少。如果药量过大,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流动,还会提升工艺成本;如果药量过少,难以提升排水的效率。因此,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对所使用的药量进行合理的衡量,而且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时刻观察流动速值变化状态,以便进行合理的调整,进而可有效促进气井稳定生产。 (二)超声波排水采气工艺 该工艺主要是以超声波技术为主,在超声空化的作用下,对排水采气工艺进行了研制与完善,最终形成了比较先进的超声波排水采气工艺。在天然气开采中,主要是在井下建立了相应的超声波场地,为该工艺的应用创造了良好环境。在建

中江气田泡沫排水采气的应用

中江气田泡沫排水采气的应用 摘要:随着中江气田的不断开采,低压低产井逐步涌现,气井产量低于临界携液流量, 地层液体不能有效排出井筒,导致地层流体积聚井筒形成井底积液,使得气井无法正常生产,气井产能无法有效释放。泡沫排水采气工艺作为最广泛的技术手段在中江气田得到大规模应用,本文针对中江气田泡沫排水采气工艺相关内容进行一个较为详细的概述。 关键词:泡沫排水采气;中江气田;改进与优化 引言 气井日常生产过程中,往往会伴随着地层水产出,当气井产量足够高时,天然气能够将 地层水从井底携带至地面,但随着开采的不断进行,地层能量逐渐下降,产气量下降至临界 携液流量以下,不足以携带地层水至地面,地层水在井筒积聚产水积液,井筒形成液柱,导 致气井产能下降甚至关井。采取有效的排水采气工艺排除井筒积液,恢复气井产能,保证天 然气有效开发是天然气开发的重要手段。经过多年发展,泡沫排水采气工艺体系已经较为完善。 1中江气田特点及现状 中江气田位于川西气田群东部,包括中江、高庙、东泰、合兴场4个区块和知新场、丰谷、石泉场(回龙地区)等外围区块。位于川西坳陷向川中隆起带过渡的斜坡带,表现出 “三隆、两凹、一斜坡”的构造特征。

图1 川西坳陷勘探开发现状图 截至2022年4月,中江气田生产井数281口,平均油压3.14MPa,平均套压5.17MPa,日产气371.79万方/天,日产水288.54方/天,日产油75.59吨/天。从表1可以看出,井口压力小于3MPa的井数占全部井数的44.48%,产量占比19.32%。从表2可以看出,日气井产量小于0.5万方的气井占全部生产井数的52.31%,产量占比6.47%。整体上以低压低产井为主。中江气田引入泡沫排水采气工艺后,在产液、积液气井大规模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气井产能。 表1 中江气田压力分布统计表 表2 中江气田产量分布统计表

国内排水采气工艺问题及对策分析

国内排水采气工艺问题及对策分析 一、排水采气工艺存在的问题 1. 气质量低 排水采气工艺是利用地下水的压力将天然气从地底下排出来,并通过分离、处理等工艺将气分离出来。但是,该工艺在分离之后的气质量通常较低,包含杂质成分较多,需要经过再处理才能符合工业使用标准。这对于气源供应商来说将带来不小的困扰。 2. 投资成本高 排水采气工艺需要建设排水井、气井、分离器、压缩机等配套设备,建设成本较高。同时,还需要考虑制气、运输、储存等因素。相比较其他采气工艺,最大的优势在于无需施工大型天然气管道,但是大量的配套设备投资依旧使其成本压力较高。 3. 废水处理困难 排水采气工艺将地下水泵上以采集天然气,但是采集过程中所产生的排水难以处理。排水中含有大量杂质成分,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需要对排水进行专业的处理才能实现环保要求。 二、应对策略 1. 加强技术创新 在目前排水采气工艺发展的基础上,需要加强技术创新提高气质量,降低成本。采用新型的分离、膜分离等技术,使气质量得到提高,并逐步实现自动化生产和控制。 2. 强化环保意识 排水采气工艺所产生的废水难以处理,因此需要强化环保意识,加强废水处理技术,实现排水的安全处理,减轻对环境的污染程度。 3. 加强政策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排水采气工艺的政策支持力度,提高政策的实施力度。例如,增加财政补贴、减免税收等措施,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4. 建立产业链合作 采气过程中所需的配套设施较多,因此建立起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实现各环节的优化配置。这样可以减少建设成本,提高设备的利用率,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排水采气工艺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需要前期进行充分分析,找出 问题所在,制定相应的解决策略。只有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强化环保意识、加强政策支持、建立产业链合作等措施,才能实现排水采气工艺的可持续发展。

低压低产气井泡沫排水采气工艺参数优化措施研究

低压低产气井泡沫排水采气工艺参数优化措施研究 作者:师春雪 来源:《西部论丛》2019年第35期 摘要:由于低压低产气井的能量不足,容易在井筒处产生积液,大量的积液对于产气量影响较大,因此在积液量达到一定程度时,需要采取强制措施进行排液。泡沫排水采气工艺是一种常用的排水方法,本文对此方法应用的加注时机、加药浓度及加药量、加注方式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气井的实际应用效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参数优化措施具有有效性。 关键词:低压低产;气井;泡沫排水 1、引言 随着油气井的不断开采,大量气井开始进入低压低产阶段,此时如果不采取一些强制措施会较大影响气井的开采效率。泡沫排水采气对于相应的低压低产相关的工作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的,这些主要是能够提升相关的工作效率,一方面该技术从井口逐渐向井底发展,这样可以很好的对其表面活性剂起到激发作用。同时起泡剂与井底的积液在一起是相互起作用的,能够产生大量的低密度的一些其中含有水的一些泡水,同时对于井筒的一些能量的损失可以将积液有效的带出气井,同时对于气井中排液能力需要考虑到相关的成本的问题,同时需要成效快,保障该技术能够在国内外得到更好的应用。泡沫排水采气效果的优劣性与起泡剂的用量、加注时间及气井的实际工况直接相关,因此本文对低压低产气井中使用泡沫排水方法中的相关参数进行分析、优化,提升气井的开采效率。

2、泡排工艺适用界限 结合泡沫排水工艺的实际应用情况,对其适用界限进行归纳,对于气井的日产量低于100方,深度低于3.5km,井底的温度低于120℃的情况,应用泡沫排水采气效果较佳。另外,此工艺的应用效果还与矿化度、泡排临界携带液产量有关,气井的矿化度越高,其泡排效果则会变差。以某地区实际的气井数据为例,井口压力1Mpa,泡沫密度180kg/m3,气藏埋深500-1200m,矿化度1000-20000ppm,临界携泡产量为2265m3/d;气藏埋深2100-2500m,矿化度10000-25000ppm,临界携泡产量为3069m3/d。日产量高于临界携泡产量时,可采取泡排工艺进行排液;日产量低于临界携泡产量时,泡排工艺进行排液效果不佳,可与其他排液方式配合使用。 3、泡排工艺参数优化 3.1 起泡剂加注时间 起泡剂的加注时间根据油套压力情况确定,油套压力增加,气井产量开始出现波动或下降,这个过程中井筒已经不断的开始出现积液,加入起泡剂能够帮助积液逐渐的排出。此外结合压力梯度的实际情况与问题来看,相关的油管以及附近出现的一些有压力梯度的异常现象都是需要认真去检查的。纯气柱压力梯度通常情况下不会超过0.2MPa/100m。一旦超过很容易就可以对相关的气液柱以及井底判定为有积液现象,梯度越大也就说明积液也就越严重。积液较为严重时的井口油套压差定义为极限油套压差,只要获得准确的极限油套压差就可以获得起泡剂的准确加入时机,根据典型泡排井的数据,极限油套压差与井口压力的关系满足如下模型: 3.2 起泡剂加入量 起泡剂的加入量包括两个参数:加入总量及加药的浓度。加入量的多少需要根据积液量确定,积液量一般通过井口的油套压差进行确定。而加药浓度需要对不同浓度的起泡剂的带水能力进行实验验证,图1为实验室的验证数据,根据图1可以看出:对于A类型起泡剂,加入浓度0.5%-1%即可,对于B类型的起泡剂,加药浓度以1%-2%为宜。 起泡剂的加入量根据日产水量而定,对于产水量大的气井,加药周期要短,最好采取连续加样的方式。对于产水量较小的气井,加药周期可以视情况而定,一般可以采取每几天或每几个月加样一次。 3.3 加入方式 对于起泡剂的加入方式一般有几种方式:

排水采气工艺技术分析及优化措施

排水采气工艺技术分析及优化措施 河南省濮阳市457162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各行各业对天然气的需求量逐渐 增多,然而天然气井开发采收流程较为复杂,对于技术水平具有较高的要求,在 天然气排水采气工艺应用过程中,会受到天然气井、地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需 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排水采气技术,确保技术符合开发工作要求,可以提 升天然气井开发工作质量。 关键词:天然气;排水采气工艺技术;措施 引言 天然气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源之一,为人们生活带来 较大便利性,并且能够有效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因此,人们更加重视天然气开采 质量和效率,结合其开采中的相关影响因素,选择相适应的采气工艺技术,有效 解决天然气排水问题,节约施工成为,保持企业良性运转。 1排水采气工艺原则 天然气开采工作中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同时在开采过程中前期投入成本较大。因此,企业为了有效保证采气工作顺利开展,需要遵守相应原则,合理选择排水 采气技术。(1)开采人员需要详细勘察天然气井周边环境地貌,储量等相关信 息数据,结合勘察结果,制定合理完善的采气计划。(2)采气人员需要深入掌 握不同排水采气技术,主要包含技术优点、缺点、适用范围,采用多种方式确定 相关技术的可行性、施工成本,为采气工作高效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3)工作人员在采气过程中实时监督天然气井内部气压,应用相应的排水技术有效避 免气压在短时间内突然上升,防止出现严重安全事故。(4)采气人员要实时监 测天然气井内的环境,针对井内水含量、气压等各项信息数据,合理调整排水采 气技术。(5)石油化工企业需要从成本角度进行考虑,选择相适应的排水采气

泡排采气技术工艺

泡排采气技术工艺 摘要:泡排采气工艺技术是针对积液气井加强带液、疏导气水通道,将气井产 能的一项卓有成效的排液增产实施的一种措施。因此,本文针对泡排采气技术工 艺给出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泡排采气;技术;工艺 泡沫排水采气工艺,为针对自喷能力不足,没有较高气流速度,小于临界流 速气井的高效排水采气方式,其本质为将一种能够遇到水产生泡沫的表面活性剂 注入到井底,如果井底积水之后,便会与化学药剂产生反应,使得水的表面张力 有所降低,利用天然气流产生的搅动,可以将水进行分散,这样便会产生低密度 的大量含水泡沫,以便对井筒内气水流态进行改变,使得地层水能够举升到地面。并且,在加入起泡剂之后,还可将气泡流态当中的鼓泡高度进行提升,使得气体 滑脱发生损失有所减少。 1.泡排工艺技术原理以及相应的原理和特征 1.1气井积液产生原因以及造成的危害 在正常生产的状态下,大部分的气井流态属于环雾流,液体正在以滴液的方式,由气体将其带到地面,其中气体产生连续相、液体产生非连续相。如果气相 并没有太高的流速,并不机对足够的能量进行提供,这样井筒当中的液体连续在 出井口的过程中,液体会与气流的反方向进行流动,并在井底进行积存,这样气 井当中便产生了积液。井筒积液会对气层的回压提升,对井的生产能力进行限制,如果井筒当中产生的积液量比较大,可到时气井产生停喷的情况。此外,井筒当 中的液柱会导致井筒四周的地层产生很大的伤害,没有较高的气相渗透率,如果 严重可对气田最终的采收率造成很大的影响。 1.2泡排技术原理 为了使井筒当中的积液连续进行排出,可向内注入较多的表面活性剂,如果 井底积水与化学药剂产生了相应的接触,所产生的气水泡密度会比较低,使得井 筒当中的水流态得到了有效改善,使其井底内部积存的水能够举升到地面。 2.泡排工艺技术的灵活应用 2.1周期固体排水与液体泡排 泡沫排水技术为日常的一种维护性措施,最关键的技术核心为泡排剂的选型、加注量、周期以及停井时间,一般情况下选用的泡排剂包括固体以及液体泡排剂。固体和液体都有不同的优势特征,对于合适的泡排剂进行选择,加之相应的加注 制度,可事实一井一策,结合具体的生产动态对施工参数进行有效调整,这样便 可在各个井当中灵活应用泡排技术。 例如:某A井最初应用了固体泡排之后,并没有产生理想的效果,产气量持 续下降,并且套压差开始有所增大,在理论研究和取样试验完成之后,A井在正 常周期泡排的前提下,实施了液体泡排,其产量持续上升,并且由压差也逐步降 到了零。之后每日增气量为0.6万方。液体以及固体互相结合之后,可在非常短 的时间当中产生携液的作用。 2.2周期固体排水与激动放喷 放喷排液维持生产,会产生资源浪费的情况和问题,也会对环境造成非常大 的破坏和浪费,携液受到回压,会对井产生比较大的影响,这样便可应用放喷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