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基础课程设计(完成)

专业基础课程设计(完成)
专业基础课程设计(完成)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_____崔运宏__专业班级: 电信1304 班

指导教师:胡君萍工作单位:信息工程学院

题目:专业基础实践第7套综合题

初始条件:

(1)提供实验室机房及其Matlab6.5以上版本软件;

(2)《MATLAB教程》学习。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

(1)选择一本《MATLAB教程》,认真学习该教程的全部内容,包括基本使用方法、数组运算、矩阵运算、数学运算、程序设计、符号计算、图形绘制、GUI设计等内容;

(2)对该套综合题的10道题,进行理论分析,针对具体设计部分的原理分析、建模、必要的推导和可行性分析,画出程序设计框图,编写程序代码(含注释),上机调试运行程序,记录实验结果(含计算结果和图表)。

(3)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4)要求阅读相关参考文献不少于5篇;

(5)根据课程设计有关规范,按时、独立完成专业基础实践说明书。

时间安排:

(1)布置课程设计任务,查阅资料,学习《MATLAB教程》2.5天;(2)进行编程设计2天;

(3)完成专业基础实践报告书1天;

(4)答辩0.5天;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

目录

前言 ......................................................................................................................................... 3MATLAB简介 . (3)

Matlab的功能4?

二设计题目 (5)

三设计内容 (6)

3.2题二7?

3.3题三 (8)

3.4题四 (9)

3.5题五1?5

3.6题六 ................................................................................................ 错误!未定义书签。3.7题七?16

3.8题八 (18)

3.9题九1?9

3.10题十20?

四课程设计心得?22

参考文献?23

本科生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24)

前言

MATLAB简介

?MATLAB软件由美国Math Works公司于1984年推出,经过不断的发展和

完善,如今己成为覆盖多个学科的国际公认的最优秀的数值计算仿真软件。MATLAB具备强大的数值计算能力,许多复杂的计算问题只需短短几行代码就可在MATLAB中实现。作为一个跨平台的软件,MATLAB已推出Unix、Windows、Linux和Mac等十多种操作系统下的版本,大大方便了在不同操作系统平台下的研究工作。

MATLAB软件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适应性。在保持内核不变的情况下,MAT LAB可以针对不同的应用学科推出相应的工具箱(toolbox),目前己经推出了图象处理工具箱、信号处理工具箱、小波工具箱、神经网络工具箱以及通信工具箱等多个学科的专用工具箱,极大地方便了不同学科的研究工作。国内已有越来越多的科研和技术人员认识到MATLAB的强大作用,并在不同的领域内使用MATLAB来快速实现科研构想和提高工作效率。

MATLAB提供了20类图像处理函数,涵盖了图像处理的包括近期研究成果在内的几乎所有的技术方法,是学习和研究图像处理的人员难得的宝贵资料和加工工具箱。这些函数按其功能可分为:图像显示;图像文件I/O;图像算术运算;几何变换;图像登记;像素值与统计;图像分析;图像增强;线性滤波;线性二元滤波设计;图像去模糊;图像变换;邻域与块处理;灰度与二值图像的形态学运算;结构元素创建与处理;基于边缘的处理;色彩映射表操作;色彩空间变换;图像类型与类型转换。

Matlab的功能

??1) 强大的科学计算机数据处理能力

2)出色的图形处理功能

3) 应用广泛的模块集合工具箱

4) 实用的程序接口和发布平台

Matlab的典型应用

?1) 数据分析

2) 数值与符号计算;

3) 工程与科学绘图;

4) 控制系统设计;

5) 航天工业;

6) 汽车工业;

7) 生物医学工程;

8) 语音处理;

9) 图像与数字信号处理;

10) 财务、金融分析;

11) 建模、仿真及样机开发;

12) 新算法研究开发;

13) 图形用户界面设计。

二设计题目

第7套题:Matlab应用课程设计7

1.求[100,200]之间第一个能被21整除的整数。

2.绘制余弦曲线y=cos(x)和指数函数y=x^2曲线。

3.计算2+4+6...+100的值,当和大于2000时终止计算。

4.分析下面每条指令的功能并运行,观察执行结果。

(1)X=0:0.25:3;

Y=X.*exp(-X);

plot(X,Y),xlabel(‘x’),ylabel(‘y’),ti

tle(‘y=x*exp(-x)’);

(2) A=zeros(3,5)

A(:)=-7:7

L=abs(A)>4

islogical(L)

X=A(L)

(3) A=[1:5;6:10]

pow2(A)

(4)A=zeros(3,2)

A(:)=1:6

A=A*(1+i)

A1=A .’

B 1=A’

(5) A=ones(2,3)

B =ones (2)

C=eye(4)

D=dia g(C)

E=repmat(C ,1,3)

5.利用wh ile …e nd循环结构编程求出1+3+5…+101的值。

6.随机生成一个10000×3的矩阵,并绘制其柱状图。

7. 利用swit ch …case 编写以下程序:

某商场对顾客所购买的商品实行打折销售,标准如下(商品价格用pr ic e来表示):

p ric e<200 无折扣

200≤pric e<500 5%折扣

500≤p ric e<1000 10%折扣

Pr ice ≥1000 15%折扣

输入所售商品的价格,求其实际销售价格。

8. 利用函数调用编写函数文件,求半径r 分别为0.5与5时圆的面积与周长。 9.已知-1y e cos(t)=,其中t 的范围是[0 10],计算y的微分和积分并给出曲线图。

10. 编写程序,用plot(x,y)绘制下图所示曲线。

图2.1 曲线图

三设计内容

3.1题一

1.求[100,200]之间第一个能被21整除的整数。

分析:要求(100,200)之间第一个能被21整除的整数。首先需要一个循环变量n,使其从100到200按步长为1递增,每增加一就用21去除看能否整除,若不能则继续循环,若能则跳出循环,输出n即为所需整数。

1)程序代码

for n=100:200??%定义n的区间为100到200的for循环语句

if mod(n,21)==0 %用if语句来判断n除以21的余数是否为0

??x=n;??%将整除的n值赋给x

break;??%跳出for循环

end?%结束if循环

??end %结束for循环

?x

2)运行结果为

>>x

x=

?105

>>

?

3.2题二

?2.绘制余弦曲线y=cos(x)和指数函数y=x^2曲线。

?分析:绘制曲线用plot函数。为了方便观察两个图像,应适当是指横纵坐标的大小,这需要用到axis([xmin xmaxymin ymax])函数。设置其x 在(0.2*pi),y为(-3,3)较为合适。

1)程序代码

x=0:pi/30:2*pi

y1=cos(x);

y2=x.*x;

plot(x,y1,’-ro’,x,y2)

axis([0,2*pi,-3,-3])

h=legend(‘cos_x’,’x.*x’,2);

2)运行结果

图3.1 y=cosx和y=x^2曲线图

3.3题三

3.计算2+4+6+...+100的值,当和大于2000时终止计算。

?分析:由题意可知,该题是求偶数的和第一次大于2000时的值,因要设置累加后的值放在sum里面,用while循环,领m的初值为2步长为2,终值为100.

1)程序代码:

sum=0;

m=2;

while sum<=2000

?s um=sum+m;

??m=m+2;

end

sum

m

2)运行结果:

sum=

??2070

m=

92

3.4题四

4.分析下面每条指令的功能并运行,观察执行结果。

3.4.1

(1)X=0:0.25:3;

Y=X.*exp(-X);

plot(X,Y),xlabel(‘x’), ylabel(‘y’),title(‘y=x*exp(-x)’);

??分析:此题中需要用到绘制二维图形的基本函数plot,常用形式为plo

t(x,y1,x,y2)。并用t itle(‘y=x*exp(-x)’)为他加上图形标题;以及用以及用xlabel(‘x’)为他加上x轴说明;和用ylabel(‘y’)为他加上y 轴说明。

1)程序代码:

x=0:0.25:3;

y=x.*exp(-x);

plot(x,y),xlabel(‘x’),ylabel(‘y’),title(‘y=x*exp(-x)’);

2)运行结果:

图3.2 y=x*exp(-x)的曲线图

3.4.2

(2)A=zeros(3,5)

A(:)=-7:7

L=abs(A)>4

islogical(L)

X=A(L)

分析:A=zeros(3,5)会产生一个3*5阶的全0矩阵A,A(:)=-7:7会将矩阵元素从-7到7依次赋值,L=abs(A)>4会标记矩阵A中元素的绝对值大于4的元素,islogic(L)判断L是不是逻辑数,X=A(L)去除A中绝对值大于4的元素组成一个新的矩阵A。

1)程序代码:

A=zeros(3,5)

A(:)=-7:7

L=abs(A)>4

islogical(L)

X=A(L)

?2)运行结果:

A =

0 0 0 0 0

00 0 0 0

0 0 0 0 0A=

-7 -4-1 2 5 -6 -3 0 3 6

-5 -21 4 7 L =

1 0 0 0 1

1 0 0 0 1

1 0 0 0 1ans =

1

X =

-7

-6

-5

5

6

7

3.43

?(3)?A=[1:5;6:10]

专业基础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_____崔运宏__专业班级: 电信1304 班 指导教师: 胡君萍工作单位: 信息工程学院 题目: 专业基础实践第7套综合题 初始条件: (1)提供实验室机房及其Matlab6.5以上版本软件; (2)《MATLAB教程》学习。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 (1)选择一本《MATLAB教程》,认真学习该教程的全部内容,包括基本使用方法、数组运算、矩阵运算、数学运算、程序设计、符号计算、图形绘制、GUI设计等内容; (2)对该套综合题的10道题,进行理论分析,针对具体设计部分的原理分析、建模、必要的推导和可行性分析,画出程序设计框图,编写程序代码(含注释),上机调试运行程序,记录实验结果(含计算结果和图表)。 (3)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4)要求阅读相关参考文献不少于5篇; (5)根据课程设计有关规范,按时、独立完成专业基础实践说明书。 时间安排: (1)布置课程设计任务,查阅资料,学习《MATLAB教程》 2.5天; (2)进行编程设计2天; (3)完成专业基础实践报告书1天; (4)答辩0.5天;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 年月日

前言 (3) MATLAB简介 (3) Matlab的功能 (3) 二设计题目 (5) 三设计内容 (6) 3.2题二 (7) 3.3题三 (8) 3.4题四 (9) 3.5题五 (16) 3.6题六 (16) 3.7题七 (17) 3.8题八 (19) 3.9题九 (20) 3.10题十 (21) 四课程设计心得 (24) 参考文献 (25) 本科生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26)

过程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报告实验报告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过程控制系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名称:单容水箱液位过程控制 班级:2011级自动化过程控制方向 姓名: 学号:

目录 前言 一.过程控制概述 (2) 二.THJ-2型高级过程控制实验装置 (3) 三.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 (5) (一)外部组成 (5) (二)输入模块ICP-7033和ICP-7024模块 (5) (三)其它模块和功能 (8) 四.调试过程 (9) (一)P调节 (9) (二)PI调节 (10) (三)PID调节 (11) 五.心得体会 (13)

前言 现代高等教育对高校大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专业技能等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工程实训中心的建设应紧紧围绕这一思想进行。 首先工程实训首先应面向学生主体群,建设一个有较宽适应面的基础训练基地。通过对基础训练设施的 集中投入,面向全校相关专业,形成一定的规模优势,建立科学规范的训练和管理方法,使训练对象获得机械、 电子基本生产过程和生产工艺的认识,并具备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 其次,工程实训的内容应一定程度地体现技术发展的时代特征。为了适应现代化工业技术综合性和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工程实训的内容应充分体现机与电结合、技术与非技术因素结合,贯穿计算机技术应用,以适应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要求。应以一定的专项投入,建设多层次的综合训练基地,使不同的训练对象在获得对现代工业生产方式认识的同时,熟悉综合技术内容,初步建立起“大工程”的意识,受到工业工程和环境保护方面的训练,并具备一定的实用技能。 第三,以创新训练计划为主线,依靠必要的软硬件环境,建设创新教育基地。以产品的设计、制造、控制乃至管理为载体,把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问题的观测和判断、创造和评价、建模和设计、仿真和建造的整个过程中。

液压传动课程设计题目2

1.汽车板簧分选实验压力机(立式),液压缸对工件(汽车板簧)施加的最大压 力为3万N,动作为:快进→工进→加载→保压→慢退→快退,快进速度14mm/s,工进速度0.4mm/s,要求液压缸上位停止、下行时、保压后慢退不能失控。最大行程600mm。试完成: (1)系统工况分析; (2)液压缸主要参数确定; (3)拟定液压系统原理图; (4)选取液压元件; (5)油箱设计(零件图);* (6)油箱盖板装配图、零件图;* (7)集成块零件图; 2.钻孔动力部件质量m=2000kg,液压缸的机械效率ηw=0.9,钻削力Fc=16000N 工作循环为:快进→工进→死挡铁停留→快退→原位停止。行程长度为150mm ,其中工进长度为50mm。快进、快退速度为75mm/s,工进速度为1.67 mm/s。导轨为矩形,启动、制动时间为0.5s。要求快进转工进平稳可靠,工作台能在任意位置停止。 3.单面多轴钻孔组合机床动力滑台液压系统,要求设计的动力滑台实现的工作 循环是:快进——工进——快退——停止。主要性能参数与性能要求如下:切削阻力FL=30468N;运动部件所受重力G=9800N;快进、快退速度1=

3=0.1m/s,工进速度2=0.88×10-3m/s;快进行程L1=100mm,工进行程 L2=50mm;往复运动的加速时间Δt=0.2s;动力滑台采用平导轨,静摩擦系数μs=0.2,动摩擦系数μd=0.1。液压系统执行元件选为液压缸。 4.卧式钻孔组合机床液压系统设计:设计一台卧式钻孔组合机床的液压系统, 要求完成如下工作循环:快进→工进→快退→停止。机床的切削力为25×103 N,工作部件的重量为9.8×103 N,快进与快退速度均为7 m/min,工进速度为0.05 m/min,快进行程为150 mm,工进行程为40 mm,加速、减速时间要求不大于0.2 s,动力平台采用平导轨,静摩擦系数为0.2,动摩擦系数为 0.1。要求活塞杆固定,油缸与工作台连接。设计该组合机床的液压传动系统。 5.某厂需要一台加工齿轮内孔键槽的简易插床,插头刀架的上下往复运动采用 液压传动。工件安装在工作台上,采用手动进给。 其主要技术规格如下: 1)加工碳钢齿轮键槽,插槽槽宽t=12mm,走刀量S=0.3mm/行程; 2)插头重量500N; 3)插头工作行程(下行)的速度为13m/min。 试设计该插床的液压系统及其液压装置。 6.设计一台钻镗专用机床,要求孔的加工精度为二级,精镗的光洁度为▽6。加 工的工作循环是工件定位、夹紧——动力头快进——工进——快退——工件松开、拔销。加工时最大切削力(轴向)为20000N,动力头自重30000N,工作进给要求能在20-120mm/min内进行无级调速,快进、快退的速度均为6m/min,动力头最大行程为400mm,为使工作方便希望动力头可以手动调整进退并且能中途停止,动力滑台采用平导轨。 要求:1)按机床工作条件设计油路系统,绘系统原理图。 2)列出电磁铁动作顺序图。

基础专业课程设计

基础专业课程设计

成绩 题目:柱下独立(联合) 基础设计 课程名称:基础工程 学院:土木与建筑工 程学院 学生姓名: 学号:

2013年12月20日

课 程 设 计 任 务 书 设计题目 柱下独立(联合)基础设计 所在院部 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专业、年级、班 土木工程11-1 设计要求: 按照以下所给资料进行基础设计。 1、设计资料 (1)上部结构资料:上部结构为多层全现浇框架结构,框架柱截面尺寸为600×600 mm ,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 。柱网布置见图1。 690016800 D C B A 6 5 4 3 2 1 6900 3000360007200 7200720072007200 图1 柱网平面图 (2)地形:拟建建筑场地平整,土层起伏不大。 (3)工程地质资料 自上而下依次为: ①杂填土:厚约0.5m ,含部分建筑垃圾; ②粉质粘土:厚0.9m ,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fak=120KN/m 2; ③粘土:厚2.5m ,可塑,稍湿,承载力特征值fak=186KN/m 2; ④淤泥质粉质粘土:厚2m,承载力特征值fak=70KN/m 2; ⑤强风化砂质泥岩:厚3.0m,承载力特征值fak=310KN/m 2; ⑥中风化砂质泥岩:厚4.0m,承载力特征值fak=600KN/m 2;

表1 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表地 层代号土 名 天然地基土 重度 (γ) 孔隙比 (e) 凝聚力 (c) 内摩 擦角 (Φ) 压缩 系数 (a1-2) 压缩 模量 (Es) 抗压 强度 (frk) 承载力特 征值 (fak)kN/m3kPa 度1 MPa MPa MPa KPa ①杂填土18 ②粉质粘土17.2 0.65 34 13 0.20 10.0 130 ③粘土19.4 0.58 25 23 0.22 8.2 185 ④淤泥质粉质粘土17.8 22 30 0.8 70 ⑤强风化砂质泥岩22 20 25 3.0 300 ⑥中风化砂质泥岩24 15 40 4.0 620 (4)水文资料为: 地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 地下水位深度:位于地表下2.5m。 (5)材料:混凝土等级C20~C30,钢筋HPB300、HPRB335级。 2、设计内容 设计柱下独立基础,包括确定基础埋深、基础底面尺寸,对基础进行结构内力分析、强度计算,确定基础高度、进行配筋计算并满足构造设计要求,编写设计计算书。 绘制基础施工图,包括基础平面布置图、基础施工图,并提出必要的技术说明。 学生应完成的工作: 1、设计计算书(A4) (1)确定地基持力层和基础埋置深度; (2)确定基础底面尺寸,验算地基承载力; (3)对基础进行抗冲切承载力验算,确定基础高度; (4)对基础进行正截面受弯承载力验算,给基础底板配筋; 2、设计图纸(A4或A3) (1)基础平面布置图 (2)基础配筋图 要求分析过程详细,计算步骤完整,设计说明书的编写应具有条理性,图纸整洁清晰。

生活中的标志综合实践课程活动设计

综合实践课程《生活中的标志》 一、课程提出背景 在机场、车站、码头、公路等场所,各种标志随处可见,这些标志如同形象的语言,时刻提醒人们遵守社会规则,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为此,确定了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生活中的标志》。让学生认识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标志及其作用,了解标志的种类及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培养守规则的习惯,加强社会公德意识。 二、课题类型 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的探究活动 三、课程总课时 五课时 四、活动教学方法 探究法、小组合作法、访谈法、调查法 五、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标志及作用。让学生了解标志的种类及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的搜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在活动中通过探究式、访问式、问题式、搜集式、整理式的活动方式了解生活中的各种标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促进综合能力的发展。 六、课程内容 1、确立课题,成立小组,组内分工(1课时) (1)课程名称为《生活中的标志》 (2)全班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成四个大组; (3)各组内选出组长并组织分工。

2、教师讲调查方法,学生交流、修改、整理方案(1课时) (1)教师讲解访谈法等调查方法; (2)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确立各组的子课题。 3、实施过程(2课时) (1)学生分散查找资料,实施采访活动; (2)学生资料汇总; (3)学生制定汇报资料。 4、成果展示,交流评价(1课时) 各小组分别以用不同方式进行报告展示,有手抄报、图文展示,录像、演讲等多种形式。 七、课程进行过程 (一)第一课时 确立课题成立小组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层次和生活经验,并深入了解学生对实践活动的需要、动机和兴趣问题,最终确立了《生活中的标志》这一研究课题。再介绍课程安排及课程目标和最终评价标准等,最后由教师将全班学生分为四个研究小组。每组推选出一个组长,在组长的组织下做好分工,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 1.第一组:生活中的标志安全标志(子课题) (1)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安全标志? (2)安全标志的分类? (3)安全标志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关系? 活动方案:上网搜查、查阅资料、实地调查 组长:自选 2.第二组:生活中的广告品牌标志(子课题) (1)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品牌标志? (2)这些品牌标志有何作用? 活动方案:上网搜查、查阅资料、实地调查 组长:自选

创新课程设计总结报告

课程设计总结报告书 设计项目:手势控制点阵实验 课程名称:创新课程设计 指导老师:周山雪 班级:院拓一班 组员:黄进发熊启强王仁浩 2016年11月29日—2016年12月1日

目录 一、项目介绍 (1) 1.1 摘要 (1) 1.2 设计内容 (1) 1.3 系统主要功能 (1) 二、硬件设计 (1) 2.1 原理电路图 (1) 2.2 主要元件功能说明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硬件工作原理阐述 (4) 2.4 元件清单 (5) 三、系统软件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程序流程图 (5) 3.2 源程序清单 (6) 3,3调试与检修·8 四、参考文献 (15)

一、项目介绍 1.1 摘要 本作品实现手势控制led阵列的功能,它由两个独立部分组成,分别为led阵列显示部分(下称led阵列模块)、捕捉手势部分(下称手持模块)它们分别采用了51级和stm32级芯片作为本作品的主控器,并通过2.4G无线模块作为模块的通信桥梁。实现了“手动,led阵列有感应。”本作品经反复试验,响应延时均保持0.5Ms内。 关键词:手势识别led阵列无线算法 1.2 设计内容 我们组所设计的是一个8×8点阵显示模块,期间包括软件程序的编写和调试,PCB板子的制作,电路的仿真以及硬件的焊接和调试,最后做实训总结报告。 1.3 系统主要功能 1.实现功能,功能是在一块板子上用户晃动板子。板子8*8LED点阵四个亮点会 随角度的变化而移动且每个点都可以显示到. 二、硬件设计 2.1 电路原理图

液压传动课程设计参考题目

液压传动课程设计题目 (各班按点名册顺序确定) 1、设计一台专用铣床的液压系统,工作台要求完成快进——工作进给——快退——停止的自动工作循环。铣床工作台重量4000N,工件夹具重量为1500N,铣削阻力最大为9000N,工作台快进、快退速度为 4.5m/min,工作进给速度为0.06~1m/min,往复运动加、减速时间为0.05s。工作采用平导轨,静、动摩擦分别为fs=0.2,fd=0.1, 工作台快进行程为0.3m,工进行程为0.1m。 2、设计一台校正压装液压机的液压系统。要求工作循环是快速下行——慢速加压——快速返回——停止。压装工作速度不超过5mm/s,快速下行速度应为工作速度的8~10倍,工件压力不小于10×10+3N。 3、设计液压绞车液压系统,绞车能实现正反向牵引与制动,最大牵引力14吨,最大牵引速度10m/min,牵引速度与牵引力均可无级调节,制动力矩不小于2倍的牵引力矩。 4、设计一饲草打包机液压控制系统,液压缸最大行程为800mm,可输出推力100t,实现四个工作程序:饲草压实、打包、回程、卸荷。 5、设计一液压牵引采煤机的液压系统,实现容积调速、高压保护、补油及热交换。采煤机的最大牵引力50吨,最大牵引速度15m/min。 6、设计一台卧式单面多轴钻孔组合机床液压系统,要求完成工件的定位与夹紧,所需夹紧力不得超过6000N。该系统工作循环为:快进——工进——快退——停止。机床快进快退速度约为6m/min,工进速度可在30~120mm/min范围内无级调速,快进行程为200mm,工进行程为50mm,最大切削力为25kN,运动部件总重量为15kN,加速(减速)时间为0.1s,采用平导轨,静摩擦系数为0.2,动摩擦系数为0.1。 7、设计一台小型液压机的液压系统,要求实现快速空程下行——慢速加压——保压——快速回程——停止的工作循环。快速往返速度为3m/min,加压速度为40~250mm/min,压制力为200kN,运动部件总重量为20kN。 8、设计EBZ200掘进机的工作机构水平与上下摆动驱动装置的液压系统。 9、设计掩护式液压支架液压系统,实现升降、推移、侧护,工作阻力4600kN,支撑高度1.5-2.6m。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机械创新设计 英文名称:Machinery Innovation Design 课程代码: 一、课程基本情况 1.学分:2 学时:32 (理论学时:28 实验学时:4 ) 2.课程类别:专业限定选修课 3.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4.适用对象:本科 5.先修课程: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图 6.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机械创新设计》,高志刘莹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年。 二、课程介绍 机械创新设计的目的和任务是帮助学生建立创新设计的思想,从创新的理论出发, 重点掌握机械创新设计中有效的创新方法,通过对机械设计中常用的表达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以及创新设计的实例的引入, 使学生对创新的方法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从而获得掌握机械创新设计问题的初步能力. 此外通过创新失误的原因了解, 提高从事创新设计的实践成功率.在教学中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实物教学等教学手段。本门课在专业教学计划中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创新是人类文明进化,发展的动力,是科技进步、发展的动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国力,所以在大学中必须开设创新课程。 三、课程内容、学时分配及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章(单元)绪论(共2 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创新的含义 知识要点:,创新的实用性和新颖性 第二节创新的意义 知识要点: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第三节创新与设计 知识要点:创新是设计的本质属性 第四节创新学与创新教育 知识要点:创造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是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创新实践不再是少数人的行为。 第五节设计理论与教育 知识要点: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设计水平的更是成为国家核心竞争的标志,于是,人们发现了多种设计理论和方法,并创立了各类学科体系。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型设计的基本要求.pdf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型设计的基本要求 一、选题指导课 教学目标:激发学生观察生活、发现与探究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将问题转化成活动主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1.教师要明确活动的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及管理的要求。能把握课程的特点和价值追求。 2.能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鼓励学生发表意见。 3.教师能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与交流,对所提出问题进行分析。整理、归纳、论证,最后确立活动主题。 4.活动过程环节清晰、逻辑严密、学时安排合理,能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重点、难点明确。 二、主题分解课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在主题确定后,根据他们的兴趣和意愿,把主题具体的细化成可操作的子课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1.能够在将主课题进行分解的过程中准确分析学生的兴趣、需求、能力和经验,指导学生建立分课题规划的意识;分析现有的和潜在的课程资源;围绕分课题筛选资源,理清资源、学情与课程目标之间的关系。

2.能指导学生分解主题,指导学生建立分课题研究的方法,保证今后学生能够对课题有比较完整的研究、实践。 三、方案设计课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具体、细致地设计活动方案的能力,养成对方案进行修改完善的好习惯,培养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1.指导学生建立制定活动方案的基本要素和基本格式,引导学生针对活动方式,自主规范地进行设计方案:(如活动主题,成员分工,活动前准备,活动的目的、内容、时间、步骤、方法,问题预设及解决办法,成果预计与交流,活动评价等)。并论证其科学性和可行性,进一步完善方案。 2.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和他人的活动兴趣、特长和便利性等因素组建活动小组,寻找合适的指导老师。 3.指导过程要充分发扬民主,形成集体合力,从内容到形式力求方便操作,动态调整,使其能服务于活动,指导于活动。 四、专题研讨课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感兴趣的或有争议性的问题开展专题实践性研究。 教学过程设计: 1.能引导学生聆听,随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2.能指导学生利用相关资料,寻找理论依据,做到有理有据。 3.在准备充分的前提下,指导学生展开专题讨论,得出结论。

检测技术及仪表课程设计报告

检测技术及仪表课程设计报告 1、1 课程设计目的针对“应用技术主导型”普通工科高等教育的特点,从工程创新的理念出发,以工程思维模式为主,旨在培养突出“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特色的、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工程应用型人才”。通过在模拟的实战环境中系统锻炼,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工程创新能力和承受挫折能力都得到综合提高。以增强就业竞争力和工作适应力。 1、2课题介绍本课设题目以多功能动态实验装置为对象,要求综合以前所学知识,完成此实验装置所需参数的检测。设计检测方案,包括检测方法,仪表种类选用以及需要注意事项,并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等等。 1、3 实验背景知识换热设备污垢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能量、质量和动量传递的物理化学过程,污垢的存在给广泛应用于各工业企业的换热设备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因而污垢问题成为传热学界和工业界分关注而又至今未能解决的难题之一。 1、4 实验原理 1、4、1 检测方法按对沉积物的监测手段分有:热学法和非传热量的污垢监测法。热学法中又可分为热阻表示法和温差表示法两种;非传热量的污垢监测法又有直接称重法、厚度测量法、压降测量法、放射技术、时间推移电影法、显微照相法、电解法

和化学法。这些监测方法中,对换热设备而言,最直接而且与换热设备性能联系最密切的莫过于热学法。这里选择热学法中的污垢热阻法。 1、4、2 热阻法原理简介表示换热面上污垢沉积量的特征参数有:单位面积上的污垢沉积质量mf,污垢层平均厚度δf和污垢热阻Rf。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由式表示: (1-1)图1-1 清洁和有污垢时的温度分布及热阻通常测量污垢热阻的原理如下:设传热过程是在热流密度q为常数情况下进行的,图1a为换热面两侧处于清洁状态下的温度分布,其总的传热热阻为: (1-2)图1b为两侧有污垢时的温度分布,其总传热热阻为: (1-3)忽略换热面上污垢的积聚对壁面与流体的对流传热系数影响,则可认为(1-4)于是两式相减得: (1-5)该式表明污垢热阻可以通过清洁状态和受污染状态下总传热系数的测量而间接测量出来。实验研究或实际生产则常常要求测量局部污垢热阻,这可通过测量所要求部位的壁温表示。为明晰起见,假定换热面只有一侧有污垢存在,则有:(1-6)(1-7)若在结垢过程中,q、Tb均得持不变,且同样假定(1-8)则两式相减有: (1-9)这样,换热面有垢一侧的污垢热阻可以通过测量清洁状态和污染状态下的壁温和热流而被间接测量出来。

(完整版)液压与气压传动毕业课程设计

液压与气压传动 课程设计 班级机设 0821 姓名黄俊 小组其它成员纪堃、韩点点、胡俊、田严华

目录 题目部分 (1) 设计、计算部分 一、负载分析 (2) 二、液压系统方案设计 (3) 三、液压系统的参数计算 (5) (一)液压缸参数计算 (5) (二)液压泵参数计算 (8) 四、液压元件的选择 (10)

五、验算液压系统性能 (11) (一)压力损失的验算及泵压力的调整 (11) (二)液压系统的发热和温升验算 (14) (附)六、液压阀块的设计 (一)液压阀块的三维效果图 (15) (二)液压阀块的二维效果图 (17)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设计 某卧式单面多空钻孔机床液压系统的设计计算 题目部分 一、设计课题 设计一台卧式单面多轴钻孔机床的液压传动系统,有三个液压缸,分别完成钻削(快进、工进、快退)、夹紧工件(夹紧、松开)、工件定位(定位、拔销)。其工作循环为:定位→夹紧→快进→工进→快退→拔销松开,如图1所示。 二、原始数据 1、主轴数及孔径:主轴6根,孔径Φ14mm; 2、总轴向切削阻力:12400N; 3、运动部件重量:9800N; 4、快进、快退速度:5 mmin; 5、工进速度:0.04~0.1mmin;

6、行程长度:320mm ; 7、导轨形式及摩擦系数:平导轨,f 静=0.2,f 动=0.1; 8、夹紧、减速时间:大于0.2秒; 9、夹紧力:5000~6000N ; 10、夹紧时间:1~2秒; 11、夹紧液压缸行程长度:16mm ; 12、快进行程230mm 。 三、系统设计要求 1、夹紧后在工作中如突然停电时,要保证安全可靠,当主油路压力瞬时下降时,夹紧缸保持夹紧力; 2、快进转工进时要平稳可靠; 3、钻削时速度平稳,不受外载干扰,孔钻透时不气冲。 设计、计算部分 一、负载分析 负载分析中,暂不考虑回油腔的背压力,液压缸的密封装置产生的摩擦阻力在机械效率中加以考虑。在此,我们主要讨论工作液压缸的负载情况。因工作部件是卧式放置,重力的水平分力为零,这样需要考虑的力有:切削力,导轨摩擦力和惯性力。 导轨的正压力等于运动部件的重力,设导轨的静摩擦力为F 静,动摩擦力为F 动, N N Fn f F N N Fn f F 98098001.0196098002.0=?=?==?=?=动动静静 加速减速的时间大于0.2秒,选定其为0.25秒,则惯性力

基础工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基础工程》 设计题目: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院系: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道路、桥梁、隧道工程年级:2009级 姓名:李涛 学号:20090710149 指导教师:李文广 徐州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2011 年12 月15 日 目录 1、柱下独立基础设计资料 2、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2.1 基础设计材料 2.2 基础埋置深度选择 2.3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2.4 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 2.5 验算持力层地基承载力 2.6 基底净反力的计算 2.7 基础高度的确定 2.7.1 抗剪验算 2.7.2 抗冲切验算 2.8 地基沉降计算 2.9 配筋计算 3 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 4《规范》法计算沉降量 5地基稳定性验算

5 参考文献 6设计说明 附录 基础施工图 一、基础设计资料 2号题 B 轴柱底荷载: ① 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KN F k 1615=,m KN M k ?=125,KN V k 60=; ② 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KN F 2099.5=,m KN M ?=162.5,KN V 78=。 持力层选用4号粘土层,承载力特征值240=ak f kPa ,框架柱截面尺寸为500×500 mm ,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 。 二、独立基础设计 1.选择基础材料:C25混凝土,HPB235钢筋,预估基础高度0.8m 。 2.基础埋深选择:根据任务书要求和工程地质资料, 第一层土:杂填土,厚0.5m ,含部分建筑垃圾; 第二层土:粉质粘土,厚1.2m , 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 ak f = 130kPa 第三层土:粘土,厚1.5m , 可塑,稍湿,承载力特征值 ak f = 180kPa 第四层土:全风化砂质泥岩,厚2.7m ,承载力特征值ak f = 240kPa 地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地下水位于地表下1.5m 。 取基础底面高时最好取至持力层下0.5m ,本设计取第三层土为持力层,所以考虑取室外地坪到基础底面为m 3.75.15.02.15.0=+++。由此得基础剖面示意图如下:

专业基础实践课程设计任务书2

专业基础实践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专业班级:电信1203班 指导教师:桂林工作单位:信息工程学院 题目: 专业基础实践第2套综合题 初始条件: (1)提供实验室机房及其Matlab6.5以上版本软件; (2)《MATLAB教程》学习。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 (1)选择一本《MATLAB教程》,认真学习该教程的全部内容,包括基本使用方法、数组运算、矩阵运算、数学运算、程序设计、符号计算、图形绘制、GUI设计等内容; (2)对该套综合题的10道题,进行理论分析,针对具体设计部分的原理分析、建模、必要的推导和可行性分析,画出程序设计框图,编写程序代码(含注释),上机调试运行程序,记录实验结果(含计算结果和图表)。 (3)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4)要求阅读相关参考文献不少于5篇; (5)根据课程设计有关规范,按时、独立完成课程设计说明书。 时间安排: (1) 布置课程设计任务,查阅资料,学习《MATLAB教程》十周; (2) 进行编程设计一周; (3) 完成课程设计报告书一周;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 年月日

目录 1 MATLAB概述……………………………………………………………………1. 1.1MATLAB简介 (1) 1.2MATLAB功能 (2) 1.3MATLAB的典型应用 (3) 2 第2套题目:专业基础实践课程设计2 (3) 题一 (5) 题二 (5) 题三 (6) 题四 (7) 题五 (11) 题六 (12) 题七 (13) 题八 (14) 题九 (15) 题十 (16) 3 课程设计心得 (17) 4参考文献 (18) 5 本科生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19)

主题课程设计报告

主题课程设计报告 主题课程的设计有着什么样的要点呢?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主题课程设计报告,相信能带给大家帮助。 从目前“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的现状来看,与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关于“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要求仍相距甚远,表现在: 一是观念滞后,依然延续传统学科课程的教育方式,主题设计由教师包办代替,学生缺少自主权,只能被动接受,体现不出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探索和创新等特征; 二是课程内容单一,学科课程的拓展或延伸,综合性、实践性特点不够突出; 三是不按要求设置课程,或以课外活动充当; 四是没有课程设计,师生随心所欲进行活动。 基于上述认识,确立“研究性学习”主题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必须实现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围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展活动,把“研究性学习”与应对全球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挑战这一战略性问题结合起来,培养具备科学态度、科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要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广泛的教育资源,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充分利用图书馆、实

验室、多媒体和远程教育等,开展以学生为主体自主的、开放的、探究式的研究活动,并在研究中主动获取知识,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变为学生多渠道获取知识;强调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和多样性的评价手段,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由此过程所获得的直接体验,把评价与反馈指导结合起来,要通过评价激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和创造性才能;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诸方面,为学生创造发展空间。 1.开放性。主题内容建构与普通学科应有显著的区别,它不再是由专家预先规划设置的特定知识体系的载体,因此,在主题研究内容和视角的选择、方法和手段的取舍、资料收集和调研方式的途径、结果的表达和交流、时间和场地的安排等方面,应有较大的灵活性,要为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参与和师生合作探究,发挥其个性特长和创造才能提供广阔的空间。 2.自主性。必须明确学生是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和指导者。因此,在确立主题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上,要克服主观性、盲目性和随意性。在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研究的同时,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活动和自己设计、组织和主持研究的机会,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个性品质、创新精神

液压传动课程设计

湖南工业大学 课程设计 资料袋 机械工程学院学院(系、部) 2015 ~ 2016 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液压传动指导教师陈义庄职称教授 学生姓名 xx 专业班级 xx 学号 xx 题目组合机床切削的液压系统 成绩起止日期2015年 12 月 22 日~2015年12 月 30日 目录清单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设计 设计说明书 题目名称:组合机床切削的液压系统 学院(部):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工程 学生姓名:xx 班级:xx学号xx 指导教师姓名:xx

目录 0.设计任务书 (2) 1.设计要求及工况分析 (3) 2.主要参数的确定 (6) 3.液压系统图的拟定 (9) 4.液压元件的计算与选择 (10) 5.液压系统的性能验算 (13) 6. 参考资料 (15) 7.设计总结 (16)

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5 —2016学年第 1学期 机械工程学院(系、部)机械工程专业xx班级 课程名称:液压与气压传动 设计题目:组合机床切削的液压系统 完成期限:自 2015年 12 月 22 日至 2015 年 12月 30 日共 1 周 指导教师: xx 2015 年12 月 10 日 系(教研室)主任: 2015 年12 月 10 日

1. 设计要求及工况分析 1.1设计要求 要求设计的机床动力滑台液压系统实现的工作循环是“快进→工进→快退→停止”。主要性能参数与性能要求如下:最大切削力F=30000N ,移动部件总重量G =3000N ;行程长度400mm (工进和快进行程均为200mm ),快进、快退的速度均为4m/min ,工作台的工进速度可调(50~1000)mm/min ;启动、减速、制动时间△t=0.5s;该动力滑台采用水平放置的平导轨。静摩擦系数fs =0.2;动摩擦系数fd =0.1;液压系统中的执行元件是液压缸。 1.2负载与运动分析 (1)工作负载 由设计要求可知最大工作的负载F=30000N (2)惯性负载 F m =( G g )(?v ?t )=(30009.8)(4 60?0.5 )=40.82≈41N (3)摩擦负载 因为采用的动力滑台式是水平导轨,因此作用在上面的正 压力N=G=3000N 。 静摩擦阻力 F fs =f s ?N =0.2?3000=600N 动摩擦阻力 F fd =f d ?N =0.1?3000=300N 取液压缸的机械效率ηm =0.90,得出的液压缸在各工作阶段的负载如表1.2.1

对当前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实践的思考与探索

对当前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 学实践的思考与探索 【摘要】我国现代高等艺术设计教育虽然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但其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大多延续传统美术的教学模式,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缺乏合理的衔接性。本文试图通过对当前高等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模式的思考,梳理出专业基础课教学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思考与探索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艺术设计已深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社会对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在我国高等美术教育中艺术设计教育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各个美术院校(包括综合性大学)争相开设艺术设计类专业。但随着盲目的扩招,致使不太成熟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受到严重的冲击。在专业设置、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上缺乏科学合理性,尤其在艺术设计教学体系中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设计课的关系问题表现较为突出,这些都需要教师通过不断地努力探索,走出一条真正为艺术设计教学服务的专业基础课教学新模式。 1 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现状

1.1 艺术设计专业招生的基本情况 随着高等艺术专业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艺考热”的升温,迫于升学的压力,艺考生的文化课成绩相对较低,这样招收的学生就会有很大程度上对艺术设计并不感兴趣,生源质量下降。其次,由于艺考模式的局限性,专业课考试内容长期固化单一,科目基本上是素描、色彩、速写,内容基本固定,大多以默写和临摹照片为主。致使学生在考前培训时突击训练应试技巧和方法,缺乏对审美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在这样的艺考指挥棒下,考前就不可避免地把学生训练成机械的照抄照搬、没有创新能力和严谨的造型能力的机器,思维僵化,造型的严谨性、精确性严重缺失,更谈不上创新意识的培养。使得招来的学生能力水平逐年降低。另外,由于现在的艺术设计专业考试内容与艺术绘画专业考试内容相同,这样不可避免地在学生入学后,专业基础课的训练与以前传统绘画性训练有一个很长的适应过程。 1.2 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1)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单一。我国高等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长期以来大多延续传统艺术绘画的教学框架。在形式上仍然强调造型、技法与单一的色彩配比规律。以研究客观对象的真实形体和客观表现为主,强调写实技术能力的训练和作品的表现力。但这种方法毫无疑问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艺术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

《创新实践》课程实验报告

创新实践课程 实验报告 项目名称:直男孔雀 项目组组成员: 姓名:李旭学号:5120150736 专业班级:工程管理1502 姓名:郑宇学号:5120153308 专业班级:工程管理1502 姓名:韩景扬学号:5120154876 专业班级:土木工程1506 指导教师:崔鹏 报告提交时间:2018 年 4 月23 日

一、主要创造技法 在本次的创新实践课程的作品设计中,我们小组运用的主要创造技法是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的原理是通过强化信息刺激,促使思维者展开想象,引起思维扩散,在短期内产生大量设想,并进一步诱发创造性设想。在这过程中,我们不受任何条条框框限制,放松思想,让思维自由驰骋,坚持当场不对任何设想作出评价的原则,我们小组的目标是获得尽可能多的设想,增加设想的数量,以便获得有价值的创造。 二、实验项目的目的与要求 “变废为宝”作品设计就是以日常生活中的废弃物为材料,通过设计者的智慧和动手操作,重新赋予废弃物以价值,实现废弃物再设计、再利用的创新性活动。这要求学生在学习掌握创新性思维和创新技法的基础上,组成团队,围绕环保主题,收集身边的各类废弃物,将其通过简单的裁剪、粘接、缝合、焊接、组合,变为一件个性、实用的新作品。通过该模块的学习,可训练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认知制作材料的形、色、质、量,增强个人艺术创想,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 三、设计与制作方案(创新目标现状分析,计划如何做,采用哪些创新技法,用到哪些仪器设备、材料,如何收集资料等) 制作作品的第一步是需要一个小组,需要在课堂上召集几个人组成一个小组,整个计划和制作过程需要小组成员共同协商完成,对于采用的创新技法,会用到提出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自由联想法、强制联想法、分析法、设问法、类比法等。完成变废为宝的作品我们需要白果果壳,一块板子,各种颜料,刀具,画图工具,粘结材料等,。这些材料都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轻易的得到,我们小组成员每人都负责去找一些材料,并且指导老师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材料。在网上收集到了许多关于变废为宝的资料,这为我们制作作品提供了方便。 四、设计与制作过程(将方案转变为作品的具体实施过程) 我们小组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主要分了以下步骤来制作: 1、材料的收集:首先我们需要的材料有白果果壳,一块板子,各种颜料,刀具,画图工具,粘结材料等。这些材料都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轻易的得到,我们小组成员每人都负责去找一些材料,并且指导老师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材料,所以在收集材料的时候并没有遇到困难。

铣床液压课程设计(最终版)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设计说明书 班级07机械国内 姓名毛显源 学号070155208 成绩

2. 夹紧液压缸负载与运动分析 工作负载 Fc=9.8KN 摩擦负载 夹紧液压缸采用平导轨:Fr= fF=f(G+N) 其中,N —为液压缸承受的压力,此处忽略不计。 又有夹紧液压缸的行程短,只有10mm,时间为2S,因此可以把 它作为 匀速运动的计算。 静摩擦负载: Ffs=Mc >F=0.2x 90N= 18N 3?液压缸承受的负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作台液压缸承受的负载 表1 工 况 计算公式 总负载F% 液压缸推力%〃 启 动 F= Ffs 500 543.48 加 速 F= Ffs+Fal 500+38.23=538.23 585.03 快 进 F= Ffd 250 271.74 减 速 F= Ffd+ F L —Fa2 250+32000-37.84=32212.16 35013.22 工 进 F= F L +Ffd 32000+250=32250 35054.35 制 动 F= Ffd+ F L -F U 3 250+32000-0.39=32249.61 35035.92 反向加速 F= Ffd +Fa4 250+38.23=288.23 313.29 快 退 F= Ffd 250 271.74 制 动 F= Ffd —F J 5 250-38.23=211.77 230.18 工 况 计算公式 总负载F% 液压缸推力% 锁 紧 F= Ffs +Fc 8900+18=8918 9693.5 放 松 F=Ffd 9 9.78 减速 制动 反向加速 斑=耳巴竺 mi 。。。x (4.5-46X 10-) =3784N g At 9.81 60x0.5 (G + N) Av 2.5x1000 gA?" 9^81 46 x IO- 60x0.5 =0.39N 反向制动 Fa4 = (G ±N)Av = 2.5xlQ00x g At 9.81 Fa5 = (G ±N)Av = 2.5xlQ00x g At 9.81 -------- =38.23N 60 x 0.5 -------- =3&23N 60 x 0.5 动摩擦负载: F"吋F =0」x 90N=9N

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模板

机械基础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仿生水母 机电学院:08-713班 小组成员:2008071315张** 2008071329刘 ** 2008071302高 **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指导老师:孔凡凯 2010年7月10日 哈尔滨工程大学

设计说明书至少要包含以下部分内容 一、机构运动简图(要求符号规范并标注参数) 二,机构照片(复印件) 三.机构有__________个活动构件。有__________个低副,其中转动副__________个,移动副__________个。有_________个高副,其中齿轮副_________个,蜗杆蜗轮副_________个,凸轮副_________个。有_________个复合铰链,在___________处。有_________个局部自由度,在___________处。有_________个虚约束,在___________处。 四.机构自由度数数目为 F= 3n - 2P L - P H = 3×-2×-= 五.机构_________个原动件。在___________处用___________驱动,模拟___________的运动;在___________处用___________驱动,模拟___________的运动;在___________处用___________驱动,模拟___________的运动。 六.针对原设计要求,按照实验结果简述机构的有关杆、副是否运动到位、曲柄是否存在、是否实现急回、最小传动角数值、是否有“憋劲”现象。(原设计题无要求的项目可以不涉及) 七.指出在机构中自己有所创新之处。 八.指出机构的不足之处,简述进一步改进的设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