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麦品质区划方案(试行)

中国小麦品质区划方案(试行)
中国小麦品质区划方案(试行)

中国小麦品质区划方案(试行)

【法规类别】农业管理

【发文字号】农发[2001]12号

【发布部门】农业部

【发布日期】2001.05.23

【实施日期】2001.05.23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E0303

中国小麦品质区划方案(试行)

(农发[2001]12号)

为了科学指导各地调整粮食生产结构,发挥区域资源优势,优化小麦品种品质布局,因地制宜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生产,我部组织全国有关单位,在分析各地气象、土壤和小麦品质表现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已有成果和经验,拟定了《中国小麦品质区划方案》,并通过了专家审定。现将《中国小麦品质区划方案》(试行)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在工作中参照执行。

附件:中国小麦品质区划方案(试行)

二00一年五月二十三日

附件:

1.1 生态环境因子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1.1.1 降雨量:包括小麦全生育期和抽穗—成熟期的降雨量,后者更为重要。总体来讲,较多的降雨对蛋白质含量和硬度有较大的负向影响,收获前后降雨还可能引起穗发芽,导致品质下降。

1.1.2 温度:包括小麦全生育期和抽穗—成熟期的日平均气温,后者对品质的影响更大。气温过高或过低都影响蛋白质的含量和质量。

1.1.3 日照:较充足的光照有利于蛋白质数量和质量的提高。

1.1.4 纬度和海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降雨、温度和日照对小麦品质的综合影响。

1.2 土壤类型、质地和肥力水平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在气候因素相似的情况下,土壤类型、质地和肥力水平就成为决定小麦品质的重要因素。

1.3 小麦的消费习惯、市场需求和商品率:面条和馒头是我国小麦消费的主体,因此,从全国来讲,应以生产适合制作面条和馒头的中筋或中强筋小麦为主。但近年来面包和饼干、糕点等食品的消费增长较快,在小麦商品率较高地区应加速发展强筋小麦和弱筋小麦生产。

内蒙古行政区划调整方案

内蒙古行政区划调整方案 篇一:30最新中国行政区划调整方案 30最新中国行政区划调整方案 最新中国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四川一分为三,省级行 政; 中国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具体方案是设立 1 都、 5 郡、37省、5自治区、2特;建议方案的调整思路是:; 1、力求使重新划分后的省级行政区面积、人口相对均;现行行政区划的四川、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安徽;从行政区划组合结构上来说,各行政区如果能够呈蜂窝;这个行政区划建议方案,在认真考虑了面积、人口、自; 2、力求使新的 最新中国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四川一分为三,省级行政区共50个中国行政区划调整方案 具体方案是设立1都、5郡、37省、5自治区、2特别行政区。即在原有34个省级行政区的基础上,增设16个省级行政区,使我国的省级行政区总数达到50个。

建议方案的调整思路是: 1、力求使重新划分后的省级行政区面积、人口相对均 衡,区域版图完整紧凑 现行行政区划的四川、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云南、辽宁、陕西等省区,人口较多,有几个大省的人口甚至超过了英、法等国,现将其进行拆分。按此方案调整后,各省份除江苏(5265万人)外人 口都保持在5000万人以下。现行行政区划中,新疆、内蒙古、甘肃三个省区面积过大或过于狭长,建议进行拆分。此外还有一些地区的现行区划也不尽合理,也应做出适度调整。按此方案进行调整后,各个省级行政区的区域版图更加完整紧凑,各省级行政区域的长宽比例均不超过 3 :1。 从行政区划组合结构上来说,各行政区如果能够呈蜂窝状排列,就能更加充分地发挥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也使行政区内各市县到省会之间的距离都在一个合理的限度之内,这样就可以在交通、通讯等方面大大节约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目前,世界主要国家中最接近这种模型结构的是法国的省级行政区划(非大区级行政区划),我国由于幅员面积较大,各地自然及人文条件相差悬殊,不可能在全国应用这种区划模型。我国现行行政区划中仅在中原地区能够体现出这种模型结构(图见附件二)。 这个行政区划建议方案,在认真考虑了面积、人口、自然地理环境、经济、交通、历史沿革等因素的基础上,也力求接近这种理想

第三节 小麦品质的检验方法

第三节小麦品质的检验方法 一、籽粒硬度的测定(研磨时间法) (1)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快速测定小麦及其他谷物籽粒的硬度。 (2)方法提要本方法利用小麦籽粒的研磨特性来测定其硬度。因为硬麦研磨后得到粗的颗粒粉易于从磨体间隙中流出,而软麦研磨后得到细的颗粒粉不易从磨体间隙中流出,故研磨一定数量不同硬度的小麦所用时间不同,硬麦时间短,软麦时间长。此方法称为研磨时间法(ground time),简称GT法,以秒数表示小麦的硬度。数值越小,籽粒越硬。 (3)仪器设备使用国产ZL Y-1型自动粮食硬度计(牡丹江市机械研究所和北京市粮食科,学研究所联合研制)或联邦德国布拉本德( Brabender)公司制造的微型硬度计(micro-hardness Tester)。 ZI_Y-1型自动粮食硬度计的结构和技术参数:‘ ①结构仪器包括主机和天平两个组成部分。主机由锥形磨体,磨隙调节环,传动机构,电器控制,时间显示器等部分组成,如图2-2所示。 ②技术参数厂_一 380V:圆锥50Hz磨隙可调o.0~1.50mm。电源380V±10%,50Hz,具有水冷却系统可保证磨体工作温度稳定(要另配恒温水浴或使用自来水龙头供水)。 天平:称量范围0-20g,精度±0.Olg。 时间测量:液晶数系显示000.0~999. 9s,精度±0.1s. ③安装。将仪器从包装箱中取出,将底座⑩与主机用6个M8螺钉连接起来,将电源导线与天平信号导线分别接入相应的插孔,天平放在主机下部。将仪器安装在靠近水龙头的地方,但不得靠近振动大的振源,以防影响仪器精度。使用前检查仪器是 (4)样品制备选取有代表性的小麦样品种子,去杂后按四分法缩分,取样量不得少于30g。样品种子要干燥,含水量相对一致。 (5)测定步骤 ①接通电源,将电源开关(12)置于“l”的位置,此时电源开关上指示灯亮,液晶显示器⑤显示数字,天平上的取少灯(13)亮。 ②将天平的一个托盘对准仪器磨体的下斜口,并调整天平的水平位置。在另一天平托盘上放4g砝码。 ③将磨隙调节环的螺丝③放松,把刻度调节到6.O的位置,拧紧固定螺丝。 ④将仪器后面的冷却水管分别与恒温水浴的出水口和入水口连接,或与自来水龙头连接,向仪器通入恒温水20min。 ⑤在正式测定样品前,为了预热和清理仪器,取非供试小麦20g,投入进料口④ 中,按下磨起动钮⑧,研磨完后,按下磨停止钮⑨,使仪器处于待测工作状态。 ⑥按下液晶显示器清零钮(14)使显示器显示ooo.O。 ⑦用精度为0. lg的天平(用户自备)称量6g供试样品,放入仪器进料口④中。 按下起动钮⑥,磨体开始转动,计时器也开始工作。当粉碎物由磨体下口流人天平托(PSD)。此法比较准确,应用最多。研磨功耗法使用硬度一结构仪测定研磨小麦时所需要的力和功,需与粉质/阻力测定仪( farinogranh/resistograph)配合使用。此法更为精确,但用样量大,每次测定需要50g,且费工时。研磨时间法即本书引用的方法,其准确性较差,但有快速,微量的优点,适于大批样品,特别适于育种工作者使用。d.近红外法,它可以快速测定谷物的蛋白质、脂肪、水分含量等。在1680nm处的反射光密度与研磨时间法的GT值或研磨细度法的PSI值都有较好的相关性,因此可用来测定小麦的硬度,已有应用的报道。 ③用研磨时间法测定小麦硬度,其结果会受到样品含水量、环境温度和湿度等的影响。

农业部专用小麦优势区域发展规划

农业部专用小麦优势区域发展规划 1

农业部:专用小麦优势区域发展规划 一、发展现状 小麦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产量分别占粮食总量的25%和22%左右,全国商品小麦的常年收购、销售和库存量均占粮食总量的1/3左右。 (一)基本情况 1.生产稳步发展。1978年至,全国小麦总产量由5384万吨增至9964万吨,增长85%,年递增3%,高于同期全国粮食总产量增幅1个百分点;平均亩产由123公斤增至249公斤,提高1倍以上;播种面积则由 4.4亿亩降至近4亿亩,减少4000万亩。 2.产区趋于集中。中国小麦生产分布广泛,除海南省和港澳台地区以外,其它30个省(区、市)均有小麦种植。在全国各大产区中,黄淮海麦区所占比重最大。,黄淮海麦区小麦面积2.5亿亩、产量7149万吨,分别占全国的62.2%和71.7%。特别是河南、山东、河北、江苏、安徽5个生产大省,小麦面积达2.3亿亩、产量达6807万吨,分别占全国的57.9%和68.3%。 3.专用小麦发展迅速。1985年农业部提出发展专用小麦, 1996年面积只有1600万亩。1998年以来,随着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展开,在小麦面积、产量调减的同时,专用小麦面积快速扩大。全 2

国专用小麦面积达9000万亩,比1996年增加7400万亩。其中,达到强筋、弱筋小麦国标(GB/T17892-1999和GB/T17893- 1999)的专用小麦面积达3200万亩。专用小麦生产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国外专用小麦的进口。 4.小麦加工业初具规模。当前,全国各类面粉企业达4万多家,年加工能力 1.7亿吨以上,其中日加工小麦50吨以上的面粉企业9883家;方便面生产线1800多条,年产量360多万吨;挂面生产企业2500多家,年产能力410多万吨;饼干、糕点的年产量分别达到153万吨和144万吨;饺子、包子、馒头等传统食品加工业稳定发展。 (二)主要问题 1.小麦品质不高。中国现有小麦品种中间品质类型偏多,既缺少制作面包的强筋小麦,又缺少制作饼干、糕点的弱筋小麦。与进口强筋小麦相比,国产小麦品质的主要问题是面筋强度较差,大部分品种稳定时间较短,拉伸面积较小。中国小麦面团稳定时间平均在3分钟左右,而国外在12分钟以上;拉伸面积平均在52平方厘米左右,而国外在100平方厘米以上。 2.商品小麦质量不稳。由于地区差异较大,种植分散,标准化生产技术普及率低,农民生产过程重品种、轻管理,使专用小麦的品质潜力不能充分发挥,加上混收、混储、混销,影响了商品小麦质量的稳定。 3.生产成本较高。1990年至,中国每亩小麦平均生产成本由 3

最新中国行政区划调整方案

最新中国行政区划调整方案 现行的地级行政区域的边界为准,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方行政区域划分为6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6个民族自治省和44个省等58个省级行政单位。省级-----县级-----乡镇。 (一)全国设58个省、民族自治省、直辖市、特别行政区; (二)直辖市、省、民族自治省下辖县、民族自治县,个数由各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报中央批准,原则不超过25个; (三)县、民族自治县下辖乡、镇、民族自治乡,个数由县、民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决定,报省、民族自治省、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备案,原则不超过10个; (四)原来的乡镇体制撤消,执行乡村自治:乡、镇、民族自治乡只设“XX县驻XX乡镇联合工作小组”(设组长一名,副组长四名,分别分管党政人武及农村选举办公室、纪检监察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该小组的组长即为该乡镇的负责人;成立乡镇实业集团,组长为集团董事长兼集团党委书记,分管纪检的副组长为集团监事会主席兼党委纪委书记,集团总经理必须向社会引进优秀经营管理人才;现在乡镇所具有的七站八所等机构一律对口垂直管理! (五)乡辖若干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镇辖若干居民委员会、居民小组。 注: 1、全国行政区划的名称不得出现“省、民族自治省、直辖市、县、民族自治县、乡、民族自治乡、镇”以外的任何名称。 2、联合工作小组的所有工作人员均为县委县政府的公务员,在县委县政府里享受俸禄;实业集团的中层干部以下(含中层干部)的工作人员一律实行聘任制,在集团享受俸禄。联合工作小组和实业集团的人员不得交叉任职!组长和纪检副组长除外! 3、撤消原来的街道体制! 4、改革后地级行政区的名称可以保留。 详细的省级单位名称如下: 华北地区(8个): 北京市(原北京市、天津市、廊坊市组成) 河北省(原石家庄市、邢台市、邯郸市、保定市、沧州市、衡水市组成) 燕山省(原承德市、张家口市组成)

我国冬小麦种植区域分布及需水情况

我国冬小麦种植区域分布及需水情况 1、种植区域分布 冬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全国主要有三大种植区域。 北方种植区域次区域东小麦产量约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56%,主要分布于河南、河北、山东、陕西和陕西诸省。 南方种植区域主要分布与江苏、四川、安徽和湖北各省一级水稻配套种植区域。水稻 配套种植可以有效提高复种指数,增较量时产量。 春小麦种植区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北的黑龙江、新疆、甘肃、和内蒙古等省。这些区域 气温普遍较低,小麦一年一熟。 2、需水状况 近年来的干旱缺水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冬小麦的种植,为此了解冬小麦的节水抗旱技术 颇为重要。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农民朋友在与干旱缺水斗争的过程中已总结出一套成熟 的节水抗旱技术。 冬小麦节水抗旱措施 土地整理深耕麦田泥土沉淀、保墒性能好,与耕作粗放的田块相比,0~20厘米和 20~40厘米土层泥土的含水量分别在13%和20%以上,小麦幼苗出苗齐全、均匀、个体发育好,无根部架空现象,后期分蘖情况良好。 保证底墒在墒情不足的情况下提前耕作,往往会造成田块内土块较多、降低播种质量、不利于土壤水分含蓄;同时,种子的出苗差,幼苗生长收到按压,在越冬钱难以 育成壮苗。 施足底肥基肥充足且科学,能有效减轻麦田旱灾,有条件的地区应试试麦田测土施肥,是农田的肥料搭配合理、高效。 播种深浅要适宜麦子适宜的播种深度为5~10厘米。播种过浅会大大削弱小麦抗 旱水平;过深会造成小麦出苗延迟,苗情羸弱,不利于后期生长发育。 镇压提墒对于没有睡觉条件的旱地麦田,要将镇压提墒作为春季麦田管理的重点措施。麦田受到镇压后,阻断了土壤中水分损失的通道,可以有效地提高小麦的抗旱能力。 浇好“保苗水”当旱情已经影响到小麦的正常生长时,应在日均气温3摄氏度时 抓紧时间浇水保苗,且时间越旱越好。浇水时应注意:潇水灌溉,当日下渗,地表无 存水;避免大水漫灌致地表积水,出现夜间地面结冰现象。 灌后中耕保墒效率更高浇水后当地表墒情适宜时要及时划耡中耕,破除板结, 疏松土壤,保墒增温,促进根系和分蘖生长。 冬小麦的灌溉技术和灌溉制度

中国旅游地理区划方案

11-12学年第2学期旅游地理期末论文 中国旅游地理区划方案 :灌郁 学号:A12110324 班级:旅游管理1102班 任课教师:绍刚 ... . .

目录 目录 (2) 前言 (3) 一、中国旅游地理区划的基本概念 (3) 1.1旅游地理区的概念与特点 (3) 1.2旅游地理区划的概念及类型 (3) 1.3旅游地理区划的目的及意义 (4) 1.4旅游地理区划的原则 (4) 二、中国旅游区划经典案例 (5) 2.1中国旅游资源区划 (5) 2.2中国大陆地区旅游季节气候区划 (5) 2.3中国旅游文化区划 (5) 2.4中国旅游地理区划 (5) 三、我国旅游区划方案 (6) (一)华北—华夏文化—古都古迹名胜旅游区 (6) (二)华中—荆楚文化—湖山峡谷旅游区 (6) (三)华东—吴越文化—江南山水园林旅游区 (7) (四)华南—岭南文化—亚热带、热带山水景观旅游区 (7) (五)东北—关东文化—林海雪原、火山景观旅游区 (7) (六)西南—民族风情—奇山秀水、高山峡谷旅游区 (8) (七)西北—丝路文化—干旱荒漠、绿洲旅游区 (8) (八)蒙—蒙文化—塞外草原风光旅游区 (8) (九)青藏—藏文化—高原寒旱草原、冰雪旅游区 (9) (十)港澳台—中西文化—海岛、海湾现代风貌旅游区 (9) 四、结语 (10) 参考文献 (10) 附录:我国旅游区划方案 (11) ... . .

旅游区划的原则 中国旅游地理区划方案 前言 中国地域辽阔、起源古老、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多元的地域文化、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及旅游业的发展存在着时空分布的不平衡,导致中国旅游资源出现明显的地域分异。中国旅游地里区划已有很多方案,但迄今为止还尚未进行正式的旅游区划。本文仅是笔者个人提出的中国旅游区划方案,如有偏颇之处尽请谅解。 一、中国旅游地理区划的基本概念 1.1旅游地理区的概念与特点 旅游地理区简称旅游区,是在现代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客观形成的地域旅游单元,是指含有若干共性特征的风景名胜地域综合体。它是在旅游景观即自然风景发生的自然地理基础和人文景观形成的人文地理基础上具有相对一致性和共同联系,并以旅游城市为中心和旅游接待设施为主要标志,以广泛的外旅游经济联系为纽带的开放型地域旅游综合体,是属于风景区之上的高层次、主系统的大尺度风景名胜地域。 从旅游地理区的概念出发,一般而言,旅游地理区具有如下特征: ①系统性。旅游地理区在职能上和地域上都是完整的,具有已配套的社会功能,其中首要的是恢复和增强旅游者的健康、体力、能力和精力,满足其精神与物质的要求。 ②地域性。旅游地理区以一定地域空间为载体,每一个旅游区都包含有特定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至少有一个完善的旅游中心或旅游组织基地及发达的旅游交通网络联系外,是一个结构有序的开放系统。 ③层次性。旅游地理区有不同功能类型和不同等级层次之分,各个层次结构的旅游地理区有机组合构成一个完整的旅游区系统。这一特性使旅游区划和旅游地理区的分级分等研究与管理成为可能。 旅游区具有组织区域旅游活动的机构、设施和功能,加入了人为干预作用,是一个有预定目的、可控的复合系统,从而有利于从整体上达到最优设计、最优控制、最优管理和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旅游区的功能,实现综合最优化效果。 1.2旅游地理区划的概念及类型 旅游地理区划是人们根据不同目的,依照不同要求和指标,对一定地域的旅游资源与环境进行地理区划划分。一般将旅游资源相对集中、类似,与邻区有显著地地域差异,而区政治、经济、文化联系较为密切的地区划分为一个旅游地理区。旅游地理区划所划分出的旅游 ... . .

黑龙江省小麦品质区划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黑龙江省小麦品质区划及优质高效生产技术*宋庆杰肖志敏辛文利张春利赵海滨张延滨于海洋祁适雨 (黑龙江省农科院作物育种所哈尔滨 150086) 摘要:由于黑龙江省地理条件和气候特点差异明显,各麦产区之间的小麦生态环境也大不相同。根据各麦区的自然条件、耕作栽培特点和生产水平可分为三个生态区,即北部高寒冷凉区、东部湿润区和中、南部早熟干旱高温区。同时对不同生态区的范围、生态环境状况、小麦品质的形成特点和适宜种植的品种类型进行了评述,并形成一套优质强筋小麦高效生产技术体系。 关键词:黑龙江;小麦;品质;区划;生产技术 Wheat Regionalization and Effective Production Technics for Quality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Song Qingjie Xiao Zhimin Xin Wenli zhang Chunli Zhao Haibin Zhang Yanbin Yu Haiyang Qi Shiyu (Crop Breeding Institute of Heilong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Harbin 150086) Abstract:Because of the obvious difference of geographic and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s are various in different wheat production regions. Based on the natural condition and cultivation characteristics as well as production level, wheat production could be dishtingushed into three ecological regions namelythe northen cooling region, easten wetness region and southen drought and high-temperature region. We also described the bound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various ecological regions , characteristics of wheat quality formation and the adapted variety type in different regions. A set of technologies for production of high quality wheat was formed. Keywords: Heilongjiang;wheat;quality;regionalization;production technology 一、自然条件 黑龙江省位于中国的东北部,介于东经121°11'-135°05',北纬43°26'-53°33'之间,是 中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省份。北部和东部隔黑龙江、乌苏里江与俄罗斯相望,西部与内 蒙古自治区毗邻,南部与吉林省接壤。全省土地面积45.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4.7%, 耕地面积约1.7亿亩,约占全国耕地总面积10%左右。黑龙江土地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宜 农土壤占全省土壤总面积的40%,黑土、黑钙土、草甸土面积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67.6%, 是世界上有名的三大黑土带之一。盛产大豆、小麦、玉米、马铃薯、水稻等粮食作物以及甜 菜、亚麻、烤烟等经济作物。 黑龙江省西北部为东北一西南走向的大兴安岭山地,北部为西北一东南走向的小兴安岭 山地,东南部为东北一西南走向的张广才岭、老爷岭、完达山脉;东北部的三江平原、西部 的松嫩平原,是中国最大的东北平原的一部分,平原占全省总面积的37.0%,海拔高度为 *收稿日期:2008-09-09 作者简介:宋庆杰(1971-),男,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春小麦遗传育种

中国小麦种植面积

中国小麦种植面积 成交量下降。3个月计划交易量8301270吨,实际成交量4396699吨,仅占计划成交量的47%。 成交率下降。从1月6日的89.29%,下降到3月份的36%以下,平均成交率48.22%。成交价格下降。白小麦成交价格从1月6日的每吨2600元,下降到2400多元,3月24日为2455元,平均成交价2482.7元;混合小麦从1月6日的每吨2598元,下降到2450多元,3月24日为2456元,平均成交价2486.4元。 从美国进口小麦价格呈现大"V"字形。1月3日到中国完税后价格,每吨折合人民币2091元,达到最高水平。随后开始下降到1900多元以下,3月初更是下降到1800多元以下。从3月中旬开始又开始上涨,3月23日达到1992元。 与国产小麦相比,美国进口小麦有着多种优势。美国出口到中国的小麦基本上是优质强筋小麦,总体上优于国产小麦;美国小麦到中国完税后价格低廉。1至3月份,进口美国小麦到我国完税后平均价格每吨1939元,比国产白小麦每吨2482.7元、混合小麦每吨2486.4元,分别低28.04%、28.24%。有关方面预计,今年我国进口小麦将在250-300万吨。 一、选用优良品种 近几年,由于小麦品种多、乱、杂现象比较严重,影响了小麦产量的提高。因此,今年秋种,农民朋友一定要选好优良品种,如:关麦9023、鄂麦18、鄂麦23、宛麦369、鄂麦14和鄂恩5号等。 二、增加肥料投入,配方施用化肥 三、提高播种质量,确保一播全苗 1、扩大深耕面积,精细整地。近年来,由于大部分麦田耕层偏浅,一般不足15厘米,土壤板结严重,影响了小麦的根系发育和小麦产量。特别是今年降雨量大、土壤墒情好,给深耕松土创造了有

30最新中国行政区划调整方案

30最新中国行政区划调整方案 最新中国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四川一分为三,省级行政;中国 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具体方案是设立1都、5郡、37省、5自治区、2特;建议方案的调整思路是:;1、力求使重新划分后的省级行政区面积、人口相对均;现行行政区划的四川、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安徽;从行政区划组合结构上来说,各行政区如果能够呈蜂窝;这个行政区划建议方案,在认真考虑了面积、人口、自;2、力求使新的 最新中国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四川一分为三,省级行政区共50个中国行政区划调整方案 具体方案是设立1都、5郡、37省、5自治区、2特别行政区。即在原有34个省级行政区的基础上,增设16个省级行政区,使我国的省级行政区总数达到50个。 建议方案的调整思路是: 1、力求使重新划分后的省级行政区面积、人口相对均衡,区域版图完整紧凑。

现行行政区划的四川、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云南、辽宁、陕西等省区,人口较多,有几个大省的人口甚至超过了英、法等国,现将其进行拆分。按此方案调整后,各省份除江苏(5265万人)外人口都保持在5000万人以下。现行行政区划中,新疆、内蒙古、甘肃三个省区面积过大或过于狭长,建议进行拆分。此外还有一些地区的现行区划也不尽合理,也应做出适度调整。按此方案进行调整后,各个省级行政区的区域版图更加完整紧凑,各省级行政区域的长宽比例均不超过3∶1。 从行政区划组合结构上来说,各行政区如果能够呈蜂窝状排列,就能更加充分地发挥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也使行政区内各市县到省会之间的距离都在一个合理的限度之内,这样就可以在交通、通讯等方面大大节约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目前,世界主要国家中最接近这种模型结构的是法国的省级行政区划(非大区级行政区划),我国由于幅员面积较大,各地自然及人文条件相差悬殊,不可能在全国应用这种区划模型。我国现行行政区划中仅在中原地区能够体现出这种模型结构(图见附件二)。 这个行政区划建议方案,在认真考虑了面积、人口、自然地理环境、经济、交通、历史沿革等因素的基础上,也力求接近这种理想的蜂窝状区划结构。从建议方案地图中可以看到,中原地区各省(黄河长江下游及南部沿海地区)基本呈蜂窝状排列,而且都能以一个较大城市为中心形成一个高度结合的综合经济地域(图见附件三)。

小麦质量及储存品质检测.

小麦质量及储存品质检验 一、质量及储存品质检验流程: 二、质量检验 执行标准:《小麦》GB 1351 —2008。 (一)混合、分样按GB/T 5491—1985执行。 (二)色泽、气味检验按GB/T 5492—2008执行。 注意事项: 1. 环境应符合GB/T10220和GB/T22505的规定,实验室应符合GB/T13868的规定。 2. 试验室应保持通风良好,无异味,避免阳光直射,应在散射光线条件下操作。

3. 检验者色觉、嗅觉应正常,检验前严禁吸烟、喝酒和使用化妆品等。人员搭配应合理,对于色泽、气味不正常的样品,至少应经5人以上检验确认。 (三水分检验按GB/T 5497—1985执行。 注意事项: 1. 水分检验按GB/T5497—1985中规定的105℃恒质法执行,也可以用130℃定温定时法检验,但当检验结果超过本次查库规定的判定标准时,应用105℃恒质法确认。 2. 样品粉碎应使用测水用水分磨,每份样品粉碎前应将磨膛清理干净。样品粉碎过程中磨膛温度明显高于室温时,应停止粉碎,待温度降至室温继续操作。粉碎细度应达到标准规定的要求。称量时应用角匙将样品充分混合。 3. 称量前应将天平调平,称量时应将样品放置于天平托盘中心,天平门应关闭,称量过程中应避免震动,天平、干燥器中的变色硅胶保持蓝色。 4. 选用的烘箱温度均匀性应满足要求。烘盒应围绕烘箱中心位置摆放,一般每次不超过8~10个烘盒并放置在上一层为宜,防止异物掉入烘盒。送取烘盒后应立即关闭烘箱门,放入烘盒后5分钟内将烘箱温度升至所需温度。 5. 称样量应尽量一致,烘盒规格应一致。

(四)杂质检验按GB/T 5492—2008执行。 1. 杂质 除小麦粒以外的其它物质,包括筛下物、无机杂质和有机杂质。 (1)筛下物:通过直径1.5mm 圆孔筛的物质。 筛下物 (2无机杂质:砂石、煤渣、砖瓦块、泥土等矿物质及其他无机类物质。无机杂质 (3有机杂质: 无使用价值的小麦、异种粮粒及其他有机类物质。

中国主要粮食产区分布情况

中国主要粮食产区分布情况 一、玉米的分布 中国的玉米种植面积有3 亿亩左右。分布在约24个省、市、自治区。其中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是主省、区。1983年,世界玉米种植面积12962.7 万公顷,总产为44925.5 万吨,平均单产为3466kg/ha. 。中国种植玉米18824 万公顷,68190万吨,是一年四季都有玉米生长的国家。北起黑龙江省的讷河,南到海南省,都有玉米种植。 全国玉米分为六个种植区:*北方春播玉米区,以东北3 省、内蒙古和宁夏为主,种植面积稳定在650 多万公顷,占全国36%左右;总产2700多万吨,占全国的40%左右。 * 黄淮海平原夏播玉米区,以山东和河南为主,种植面积约600 多万公顷,约占全国32%,总产约2200 万吨,占全国34%左右。 * 西南山地玉米区,以四川、云南和贵州为主,面积约占全国的22%,总产占18%左右。 *南方丘陵玉米区,以广东、福建、台湾、浙江和江西为主。种植面积为全国的6%,总产不足5%。 *西北灌溉玉米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甘肃省一部分地区。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的3.5%,总产约占3%。 *青藏高原玉米区,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海拔高,种植面积及总产,都不足全国的百分之一。 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号玉米生产大国,年产量亿余吨,占世界总产量的20%;同时,我国也是玉米的头号消费大国,消费量的90%以上靠国内生产。在过去五年,我国有两年进口玉米,有三年出口玉米。尽管进出口量每年在数百万吨到一千余万吨,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第二的位臵(头号出口国是

美国,头号进口国是日本),但占国内的消费量,一般在5%一10%。 我国传统的玉米出口市场是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各国,我国传统的玉米进口来源国是美国、阿根廷等。 东北是我国玉米的主产区,其中吉林省是我国玉米的第一大玉米主产省。1996 年吉林省产玉米175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4%。其次是山东省和黑龙江省,产量分别为1600万吨和1450 万吨。河北、河南两省也有千万吨的年产量。 国际上,美国既是我国玉米出口最大的竞争对手,也是我国玉米进口最主要的来源国。美国玉米年产量大致在2.4 亿吨,居世界首位,占世界总产量的40%以上。当我国的玉米供不应求时,我们进口美国玉米。例如,1995 年我国进口美国玉米500万吨;当我国玉米供过于求时,我国玉米与美国争夺亚太市场. 二、小麦的分布小麦在我国是仅次于水稻的主要粮食作物,历年种植面积为全国耕地总面积的22-30%和粮食作物总面积的20-27%,分布遍及全国各省(市、区)。根据各地域的气候特征、地势地形、土壤类型、品种生态类型、种植制度以及栽培特点和播种、成熟期早晚等,将全国小麦种植区划分为10个主要区和30 个副区。 1.东北春麦区包括黑龙江、吉林两省全部,辽宁除南部沿海地区以外的大部及内蒙古东北部。全区麦田面积及总产分别占全国的8%和6.5%(各区小麦生产现状的描述,均取1980-1983 年统计数字的平均值),为春麦主要产区,其中黑龙江省为该区主产区。 2.北部春麦区全区地处大兴安岭以西,长城以北,西至内蒙古的伊盟及巴盟,北邻蒙古人民共和国。并包括河北、陕西两省长城以北地区及山西北部。小麦面积及总产分别占全国的2.7%和1.2%,为全区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20%左右。小麦亩产在全国各麦区最低,但不平衡。内蒙古巴、伊盟亩产150 公斤左右,

中国行政区划调整---以河北为例

中国行政区划调整---以河北为例

中国行政区划调整——以河北省为例 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14人文地理学 王波涛学号:2014020835 引言: 新华网巴黎12月17日电法国国民议会(议会下院)17日投票通过行政区划改革议案。根据议案,法国将从2016年1月1日起把本土22个大区合并为13个超级大区。法国总统奥朗德在一份公报中指出,合并后的大区将拥有足够实力实施重大项目,提供更好服务。法国希望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简化行政程序,提高行政效率。 所以从国际上来看,中国在今后的发展中必将面临着行政区划的重新调整与优化。 再看一下山东省近期的行政区划调整: 2013年10月18日,《国务院关于同意山东省调整济宁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13]115号)同意:一、撤销济宁市市中区、任城区,设立新的济宁市任城区,以原市中区、任城区的行政区域为新设任城区的行政区域。新设任城区人民政府驻阜桥街道太白中路4号。二、撤销兖州市,设立济宁市兖州区,以原兖州市的行政区域为兖州区的行政区域。兖州区人民政府驻龙桥街道九州中路99号。 2014年1月8日,《民政部关于同意山东省苍山县更名为兰陵县的批复》(民函[2014]6号):经国务院批准,同意苍山县更名为兰陵县。

◎2014年1月9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调整日照市东港区岚山区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鲁政字[2014]19号)同意将岚山区后村镇划归东港区管辖。 2014年1月25日,《国务院关于同意山东省调整威海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14]13号):一、同意撤销县级文登市,设立威海市文登区,以原文登市(不含汪疃镇、苘山镇)的行政区域为文登区的行政区域,文登区人民政府驻天福街道文山路30号。二、同意将原文登市的汪疃镇、苘山镇划归威海市环翠区管辖。 【2月27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威海市部分行政区划的通知》(鲁政字[2014]48号)】【3月18日威海市文登区正式挂牌成立】◎2014年6月3日,《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批复》(国函[2014]71号)同意设立青岛西海岸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位于胶州湾西岸,包括青岛市黄岛区全部行政区域,其中陆域面积约209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5000平方公里。 ★2014年9月9日,《国务院关于同意山东省调整滨州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14]119

小麦品质分析

实验四小麦品质分析 一、实验目的 通过练习,初步掌握小麦面筋含量和面筋品质的测定方法及沉降试验的方法。 二、内容说明 面筋即面粉经加水揉成面团后,放入水中静止一段时间,然后在水中反复洗涤,淀粉和麸皮等物质与面团分离,可溶性物质溶于水中,最后剩下具有延展性和粘弹性的物质就是湿面筋。面筋主要由麦胶蛋白和麦谷蛋白组成,其中还含有淀粉、糖类、脂肪、灰分和其它蛋白质等。麦胶蛋白(约占干面筋的40%)不溶于水、乙醇和无机盐溶液,能溶于70%酒精。湿的麦胶蛋白粘力甚强,富有延伸性。麦谷蛋白(约占干面筋的40%),不溶于水、乙醚和无机盐溶液,能溶于稀碱和稀酸溶液,湿的麦谷蛋白凝结力甚强,但无粘力。由于它们不溶于水,吸水力强,吸水后发生膨胀,分子互相连接形成网络状整体,因此测定面筋含量一般采用面团揉洗法获得面筋,然后测定其含量和品质。 面筋是衡量小麦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小麦品质的好坏主要取决于面筋的含量和质量,它既反映小麦的营养品质性状,又反映其加工品质性状。面筋含量多,且其延伸性和弹性都好的小麦面粉能做出疏松多孔的面包和馒头。不同小麦品种面筋含量和品质不同,同一品种栽培在不同生态地区,面筋含量和品质也不同。我国北方麦区小麦品种的湿面筋含量平均为30%,变幅为17~50%,绝大部分小麦品种的湿面筋含量在24~40%之间。加工不同食品对面粉的蛋白质、面筋的含量和质量都有特别的要求,不同专用粉标准中对面筋含量的规定见表4-1。 表4-1 不同专用粉标准中面筋含量 沉淀值或沉降指数,是指沉淀试验中一定量的面粉在弱有机酸溶液中的沉降体积(ml),原理是在一定的条件下,用乳酸处理小麦面粉的悬浮液时,面粉中面筋蛋白颗粒发生膨胀,使悬浮面粉的沉降速度受到影响。面粉的面筋含量较高,面筋质量较好,都会导致沉淀较慢,从而在特定时间内的沉降体积较大,沉淀值较高。沉淀值与小麦的食用加工品质,尤其与面筋含量及烘焙品质呈显著正相关,从而在评价小麦品种品质的

中国小麦品种品质评价体系建立与分子改良技术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2006,39(6):1091-1101 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 中国小麦品种品质评价体系建立与分子改良技术研究 何中虎1,晏月明2,庄巧生1,张 艳1,夏先春1,张 勇1,王德森1,夏兰芹1,胡英考2, 蔡 民华2,陈新民1,阎 俊1,周 阳1 (1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北京 100081;2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 100037) 摘要:中国小麦品种品质评价体系建立与分子改良技术研究主要进展包括4个方面,(1)从食品品质—性状—蛋白质—DNA四个层次对中国230份小麦品种的6类49个品质性状进行深入系统研究,建立了中国小麦品种品质评价体系;建立了中国面条标准化实验制作与评价方法,明确了选种指标,建立并验证其分子标记选择体系,还优化并完善面包、北方馒头和饼干的评价方法与选种指标;(2)创立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酸性毛细管电泳(A-CE)与高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质谱(MS)鉴定方法;发现了与面筋强度直接相关的水溶性蛋白WS-6;改进SDS-PAGE 方法,明确了面包和面条对亚基组成的要求。筛选出Glu-B1和Glu-D3位点8个亚基的STS标记,明确了Glu-D3位点亚基与基因的关系;在小麦近缘种中鉴定了15个新亚基,丰富了品质改良的候选基因资源;(3)阐明了从农家种、历史改良品种到目前主栽品种的籽粒硬度演变规律和等位变异特点,发现7个新等位基因,修正硬度形成的分子理论;(4)制定全国小麦品质区划方案,为全国品质育种提供了3批亲本。为了更好推动中国小麦品质改良工作的发展,建议加强4个方面的工作。 关键词:普通小麦;籽粒硬度;贮藏蛋白;面条品质;分子标记;专论 Establishment of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and Utilization of Molecular Method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Chinese Wheat Quality HE Zhong-hu1, YAN Yue-ming2, ZHUANG Qiao-sheng1, ZHANG Yan1, XIA Xian-chun1, ZHANG Yong1, WANG De-sen1, XIA Lan-qin1, HU Ying-kao2, CAI Min-hua2, CHEN Xin-min1, YAN Jun1, ZHOU Yang1 (1Institute of Crop Science/National Wheat Improvement Center,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1; 2College of Life Science,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37) Abstract: Quality improvemen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objective for wheat breeding, and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review the progress of quality evaluation and improvement methods of Chinese wheat during the last ten years. (1) A standardized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including end-use quality testing and use of molecular markers has been established, a laboratory protocol and evaluation method was developed for Chinese noodles, selection criterion and molecular markers were identified. Laboratory testing protocols for pan bread, north style steamed bread, an dcookie have also been optimized. (2) An acidic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method for separation of high molecular weight glutenin subunits (HMW-GS) and MALDI-TOF-MS for separation of high and low molecular weight glutenin subunits (HMW-GS and LMW-GS) were established. A water soluble protein, named WS-6, was found to be directly linked with gluten quality, and SDS-PAGE method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composition of HMW-GS and LMW-GS of Chinese wheat, and association between glutenin subunits and quality performance of pan bread and Chinese noodle quality were clarified. Y-type gene specific markers for discrimination of HMW-GS at Glu-B1 locus were established an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LMW-GS genes and alleles at Glu-D3 locus were identified. (3) Grain hardness distribution and occurrence of puroindoline alleles in Chinese wheat were characterized, and five new mutations were discovered. (4) A regional wheat quality proposal was developed and released by th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Three groups of parents were recommended to provincial wheat breeding programs. Future 收稿日期:2005-07-28;接受日期:2006-02-14 基金项目:农业部“948”重大国际合作项目(2003Q01)、“973”项目(2002CB11130)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270822) 作者简介:何中虎(1963-),男,陕西蒲城人,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小麦遗传育种。E-mail: zhhe@https://www.360docs.net/doc/6a9288269.html,。通讯作者晏月明(1960-),男,重庆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小麦分子遗传与蛋白质组学。E-mail: yanym@https://www.360docs.net/doc/6a9288269.html,

江苏小麦生产技术 郭文善.doc

江苏小麦生产技术 扬州大学农学院郭文善 一、江苏小麦生产概况与品质区划 (一)、自然概况 江苏省位于我国大陆东部沿海地区,介于东经116°18′~121°57′,北纬30°45′~35°20′之间,地居长江、淮河下游,河湖众多,全省面积10.2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1.05%,地形以平原为主,耕地面积500.84万公顷,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49%和全国耕地面积的4.5%。人口密度居全国各省第一位,是全国人口密度最高的省份,也是全国人均耕地最少的省份之一。 江苏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大致以淮河-灌溉总渠一线为界,以南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以北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全省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具有寒暑变化显著、四季分明的特征,降水充沛,年降水量724~1210毫米,但地区差异明显,东部多于西部,南部多于北部;年日照时数2000~2600小时,全省年平均气温为13℃~16℃,无霜期200~240天。光热条件兼有南北之长,降水比较丰富,适于喜温和中温作物的生长。 (二)小麦生产概况 小麦是我省第二大粮食作物,1990年种植面积曾达3599万亩、1999年总产曾达1071万吨,受国家和江苏省粮食政策、种植业结构调整、小麦市场价格大幅变动以及气候的影响,2000年以来,我省小麦种植面积、单产和总产波动幅度较大,2000年种植面积为2932万亩,之后种植面积不断下降,面积最小年份在2004年,为2402万亩,近年又有所回升, 2007、2008年实际种植面积3200多万亩,居全国第五位;单产最低年份在2002年和2003年,均为250 kg /亩,2004年起连续五年增产,最高年份在2008年,为321kg/亩(十三市统计汇总为373kg /亩),单产水平居全国小麦主产省前5名之列;总产最低年份在2003年,为608.71万吨,2008年恢复性增长至近千万吨(十三市统计汇总为1202万吨)。 由于江苏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地带,以淮河——苏北灌溉总渠为界,在全国小麦区划中分属两大麦区,淮北属黄淮冬麦区,淮南属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因地域生态类型、气候、土壤、耕作制度、栽培措施等环境条件以及品种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影响,不同农区间小麦品质存在较大的差异,据南京财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