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重点疾病

住院重点疾病
住院重点疾病

住院患者病种监测指标

(一)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2周与1月内再住院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

2013年住院重点疾病

2014年住院重点疾病

2015年1-8月住院重点疾病

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

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 全球卫生策略和初级卫生保健 1977年第30届世界卫生大会提出了“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Health for All by the Year 2000,HFA)”的战略目标; 1978年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联合召开会议明确提出:“初级卫生保健”(primary health care,PHC)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基本策略和途径; 1988年41届世界卫生大会再次声明,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将作为2000年以前及以后年代的一项永久性目标。 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基本含义 ①人们在工作和生活场所都能保持健康; ②人们将运用更有效的办法去预防疾病,减轻疾病或伤残带来的痛苦,并且通过更好的途径进入成年、老年,最后安乐地死去; ③在全体社会成员中均匀地分配一切卫生资源; ④所有个人和家庭,通过自身充分地参与,将享受到初级卫生保健; ⑤人们将懂得自己有力量摆脱可以避免的疾病,赢得健康,并且明白疾病不是不可避免的。初级卫生保健的概念 初级卫生保健(primary health care)是应用切实可行、学术可靠又受社会欢迎的方法和技术,并通过社区的个人和家庭积极参与而达到普及,其费用也是社区和国家依靠自力更生原则精神能够负担的一种基本的卫生保健形式。 疾病的三级预防 21世纪我国以控制传染病为主的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任务尚未完成,以控制慢性病为主的第二次卫生革命提前到来,面临着防制传染病和慢性病防治的双重任务。 一、一级预防 一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又称病因预防,主要是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致病因素(或危险因素)采取措施,也是预防疾病和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WHO提出的人类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是一级预防的基本原则,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健康促进 健康促进(health promotion)是通过创造促进健康的环境使人们避免或减少对致病因子的暴露,改变机体的易感性,保护健康人免于发病。可采取以下形式达到健康促进的目的。1.健康教育健康教育(health ducation)是一项通过传播媒介和行为干预,促使人们自愿采取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避免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达到促进健康目的。 2.自我保健自我保健是指个人在发病前就进行干预以促进健康,增强机体的生理、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一般说,自我保健是个人为其本人或家庭利益所采取的大量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此外,不性乱、远离毒品等也很重要。 3.环境保护和监测环境保护是健康促进的重要措施,旨在保证人们生活和生产环境的空气、水、土壤不受“工业三废”即废气、废水、废渣和“生活三废”即粪便、污水、垃圾,以及农药、化肥等的污染。避免环境污染和职业暴露对健康造成的危害。 (二)健康保护 健康保护是对有明确病因(危险因素)或具备特异预防手段的疾病所采取的措施,在预防和消除病因上起主要作用。 一、一级预防 开展一级预防常采用双向策略(two pronged strategy),即把对整个人群的普遍预防和对高危

几种常见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

几种常见重点传染病防制知识 一、水痘 (一)主要临床表现。 典型的水痘出诊过程多先由斑丘疹发展为水痘诊,患者同一部位可见到斑疹、丘疹、水痘结痂等多种形式,疱疹处常伴瘙痒。疹子呈向心性分布,主要位于躯干,其次为头面部,四肢相对较少。成人发热多在出疹前1-2天,大部分儿童出疹为第一症状,一般发热38-39℃,持续2-3天,全身症状轻,健康儿童中并发症少见,病程自限。 (二)诊断标准。 1.病前2~3周有与水痘或带状疱疹患者密切接触史。 2.发热与皮疹(斑丘疹、疱疹)同时发生,或无发热即出疹。皮疹向心性分布,以躯干、头、腰处多见。皮疹分批出现,斑丘疹→水疱疹→结痂,不同形态皮疹同时存在,痂盖脱落后不留瘢痕。 3.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低,淋巴细胞相对增高。 (三)预防措施。 1.在水痘流行期间,避免与水痘患者接触。尽量少到公共场所去,不参加集会。 2.搞好个人卫生,不与水痘患者共用毛巾、脸盆等生活用具。 3.搞好环境卫生,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4.预防水痘的关键措施是接种水痘疫苗。 二、流行性腮腺炎 (一)主要临床表现。 潜伏期14-25天,平均18天。 部分病例有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但大部分患者无前驱症状。发病1-2天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唾液腺肿大,体温上升可达40℃。腮腺最常受累,通常一侧腮腺肿大后2-4天又累及对侧。双侧腮腺肿大者约占75%。腮腺肿大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使下颌骨边缘不清。由于覆盖于腮腺上的皮下软组织水肿使局部皮肤发亮,肿胀明显,有轻度触痛及感觉过敏;表面灼热,但多不发红;因唾液腺管的阻塞,当进食酸性食物促使唾液分泌时疼痛加剧。腮腺肿大2-3天达高峰,持续4-5天后逐渐消退。腮腺管口早

十八种重点疾病名称及ICD10 编码:

十八种重点疾病及ICD10 编码: 1.急性心肌梗死主要诊断ICD10:I21-I22 编码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非产妇出院患者,排除编码为心脏手术的患者。 2.充血性心力衰竭第二诊断ICD10:I50 编码为心源性心力衰竭的非产妇出院患者,不包括非心源性的心力衰竭和各种疾病的终末情况,并除外心功能Ⅱ级。 3.脑出血和脑梗死主要诊断ICD10:I60-I63 编码为脑出血、脑梗死的非产妇出院患者,排除编码为颅脑手术/操作的患者。 4.创伤性颅脑损伤主要诊断ICD10:S06 编码为创伤性颅脑损伤的非产妇出院患者。 5.消化道出血(无并发症)主要诊断ICD10:K25-K28 伴有.0-.2,.4-.6 亚目编码,K29.0,K92.2 为消化道出血(无并发症)的非产妇出院患者。 6.累及身体多个部位的损伤主要诊断编码为ICD10:T00-T07累及身体多个部位的损伤的非产妇出院患者。 7.细菌性肺炎(成人、无并发症)主要诊断ICD10: J10.0,J11.0,J12-J18(不包括J17*)编码为细菌性肺炎(成人、无并发症)的非产妇出院患者。 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诊断编码ICD10: J44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所有非产妇、非创伤的出院患者。 9.糖尿病伴短期与长期并发症 (1)主要诊断ICD10: E10-E14编码为糖尿病短期并发症(酮症酸中毒、高渗透压、昏迷)。 (2)主要诊断ICD10: E10-E14编码为糖尿病长期并发症(肾脏、眼睛、神经、循环或其他未特指并发症)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 (3)主要诊断ICD10: E10-E14任何手术/操作ICD9-CM-3编码为下肢截肢且任意诊断编码为糖尿病的非产妇出院患者。 (4)主要诊断ICD10: E10-E14编码为未控制血糖的糖尿病,无短期或长期合并症的非产妇出院患者。 10.结节性甲状腺肿主要诊断ICD10: E04编码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 11.急性阑尾炎伴弥漫性腹膜炎及脓肿主要诊断ICD10: K35.0,K35.1编码为急性阑尾炎伴弥漫性腹膜炎及脓肿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 12.前列腺增生主要诊断ICD10: N40编码为前列腺增生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

传染病监测系统在疾病预防和控制中的作用

传染病监测系统在疾病预防和控制中的作用 提要:疾病监测是一种长期、系统地收集某些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情况和各种影响因素的方法。传染病监测是对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分布规律和变动趋势及有关因素进行连续、系统准确地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通过分析疾病的动态分布和变动趋势,预测未来疾病发生的水平和规模,为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流行、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通过定期、定点的系统监测,掌握传染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与其相关的社会、自然因素,为制定防治对策,开展防治工作、评价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疾病监测监测系统策略 一、我国传染病监测系统建立的背景 200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SARS疫情灾难,暴露出我国公共卫生系统发展滞后,信息不通,决策迟缓,指挥不灵等薄弱环节。党中央及时提出要加强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系统建设,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机制,提高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应急反应的敏感性。卫生部要求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尽快制订国家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信息系统建设方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卫生部的直接领导下,在详细全面业务需求分析基础上,建立综合疾病监测信息模型,功能模型和数据模型,通过对疫情报告业务流量重组和改造,建立了以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个案数据库为核心的全新业务模式,完成了适合多层次,多部分专业用户的软件应用开发和技术整合,利用信息安全技术在互联网上构建虚拟专用网络,利用高性能计算,海量存储和快速统计方法,实现大用户量并发网络应用要求,极大地改善了基层网络环境,提高了基层计算机的应用水平与监测能力。 二、我国传染病监测系统的工作模式 三.传染病监测系统在某县麻疹暴发中的应用 如下图1、2所示,通过传染病监测系统的报告,我们可以知道此次麻疹暴发的具体的

18种重点疾病

18种重点疾病 1急性心肌梗死主要I21-I22非产妇【O00-O99】、未作心脏手术【35-37】 2充血性心力衰竭全部I50非产妇【O00-O99】、非终末【I50.911,I50.913】、非心功能2级【I50.907】 3脑出血主要I60-I62非产妇【O00-O99】、非颅脑手术/操作【01-02】 4脑梗死主要I63非产妇【O00-O99】、非颅脑手术/操作【01-02】 5创伤性颅脑损伤主要S06 非产妇【O00-O99】 6消化道出血(无并发症)主要K25-K28伴有.0-.2;.4-.6和K29.0;K92.2 无并发症、非产妇【O00-O99】 6多部位损伤全部T00-T07 s0-s9两种以上非产妇【O00-O99】 7细菌性肺炎主要J10.0,J11.0,J12-J18成人、无并发症、不含J17*、非产妇【O00-O99】 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J44 非产妇、非创伤【S00-S99】【T00-T14】 9糖尿病伴短期并发症全部E10-E14【.0和.1】酮症酸中毒、高渗、昏迷 糖尿病伴长期并发症全部E10-E14【.2+—.8+】肾、眼、神经、循环、其他未特指、非产妇/非新生儿 糖尿病伴下肢截肢全部E10-E14【手术84.1】非产妇【O00-O99】 未控制血糖的糖尿病全部R73无合并症、非产妇 10结节性甲状腺肿主要E04.902非产妇【非O码】/非新生儿【非P码】 11急性阑尾炎伴腹膜炎及脓肿主要K35.0,K35.1非产妇【非O码】/非新生儿【非P码】 12前列腺增生主要N40非产妇【非O码】/非新生儿【非P码】 13肾衰竭全部N17-N19非产妇【非O码】/非新生儿【非P码】 14败血症(成人)全部A40-A41非产妇【非O码】/非新生儿【非P码】 15高血压病(成人)主要I10-I15【非O、P码】排除心脏【35-37】和透析通路的手术/操作【39.27,39.42】 16急性胰腺炎主要K85非产妇【非O码】/非新生儿【非P码】 17恶性肿瘤术后化疗全部Z51.101 18恶性肿瘤维持性化疗全部 Z51.201,Z51.103 全部/主要诊断

疾病的预防策略和疾病监测

4. 疾病监测是指—、—、—地收集疾病的 _____________ 及 _______ 的资料,经过分析将信息上 报和反馈,传达给所有应当知道的人,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并评价预防措施并评价其效果。 单项选择题 1?新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修订通过的时间是 A . 2000年 B . 2001年 C. 2002年 D. 2003年 E . 2004年 2 ?下列哪组传染病采用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high risk strategy p rimary health care health pro moti on sec on dary p reve nti on disease surveilla nee active surveilla nee p assive surveilla nee sen ti nel surveilla nee two pron ged strategy 10. Secon dary Gen erati on Surveilla nee 填空题 1 . 我国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以—为重点,—为主, _____ ,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建设服务。 ,依靠. 2 . 一级预防又称—预防,主要是疾病尚未发生是时针对. 灭疾病的根本措施。 .采取措施,也是预防疾病和消 3. 二级预防即. ,是防止或减缓疾病发展而采取的措施。

A.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B.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和麻风病 C.艾滋病、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D.艾滋病、肺炭疽、麻风病 E.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风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3 ?下列哪一种是用来防止传染病由国外传入的措施 A.检疫 B.消毒 C.预防接种 D.疾病监测 E.卫生监督4. 1992年我国纳入儿童计划免疫范畴的疫苗是 A.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 B.流行性脑脊髓炎疫苗 C.流行性腮腺炎疫苗 D.狂犬病疫苗 E.乙型肝炎疫苗5.预防接种的异常反应是 A.发热 B.腹泻 C.接种部位炎症反应 D.晕厥 E.接种部位附近淋巴结肿大 6 .预防肠道传染病的综合性措施中,其主导措施是 A.早期隔离患者 B.及时发现带菌者,并给予治疗

《疾病预防策略和疾病监测》习题

疾病预防策略和疾病监测 一、填空题 1.我国传染病管理法中规定的法定报告传染病分为____________类,共计__________种。2.根据有无明显传染源存在,可将消毒分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大类,后者又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预防接种的免疫学效果评价指标是______________。 4.疾病监测工作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基本的步骤。5.传染病的监测系统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6.预防接种免疫学效果的评价通常是以_________作为对照,以_________作为评价指标。7.预防接种的流行病学效果评价,通常是在人群中进行现场实验,比较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组发病率的差别,以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作为评价指标。二、选择题 【A型题】 1.预防接种的免疫学效果评价指标是 A.患病率 B.死亡率 C.病死率 D.相对危险度 E.阳转率 2.WHO提出的扩大免疫计划,以预防 A.白喉、百日咳、破伤风、麻疹、脊髓灰质炎和肺结核 B.白喉、百日咳;破伤风、麻疹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C.白喉、百日咳、破伤风、流行性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和肺结核 D.白喉、百日咳、破伤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肺结核 E.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破伤风、麻疹、脊髓灰质炎和肺结核 3.预防接种的异常反应是 A.发热 B.腹泻 C.晕厥 D.接种部位炎症反应 E.接种部位淋巴结肿大 4.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法定报告的病种分为 A.2类22种B.3类35种C.3类25种D.3类36种E.3类37种 5.目前在全世界已消灭的疾病是 A.麻疹B.鼠疫C.霍乱D.天花E.血吸虫病

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

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8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 8.1监测与调查 8.1.1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监测 8.1.2居民病伤死亡原因统计 8.1.3行为危险因素监测 8.1.4专项调查 8.2综合防治与干预 8.2.1全人群健康倡导 8.2.2高危人群筛查与健康指导 8.2.3现患病人的管理与指导 8.2.4建立综合防治的示范点 8.3培训 8.4技术咨询服务 8.5用语解释 8.6法规文件 8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 8.1监测与调查 8.1.1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监测

(1)目的 通过监测,找出威胁人群生命主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病因、致病机制,影响健康和生命质量的因素,为制订和评价干预策略和综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内容和方法 a.监测病种 选择监测病种: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当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流行病学调查和各类医疗单位诊治该病种的比例,综合考虑决定需要纳入常规监测的慢性病。监测病种选择时应考虑以下5个因素: ·某种疾病是否有较高的发病或患病率; ·是否是当地的主要死亡原因; ·是否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破坏性; ·是否其医疗和护理费用已经成为社会负担; ·是否已有可行而有效的公共卫生防治技术。 b.建立监测报告系统 ·报病卡:在使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电子病历数据库传输之前,报病卡由国家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统一设计。提供基本项目和内容,各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可在此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增加所需项目和内容,但应满足基本项目和内容。 ·监测形式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全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实际需要,通过全国抽样建点的方式,收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病情信息。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区别以下三种情况,决定本地监测规模和信息收集的方式。

第十章 疾病预防和疾病监测

第十章疾病预防和疾病监测 一、教学大纲要求 掌握疾病三级预防; 熟悉疾病监测; 了解初级卫生保健 二、教学大纲精要 ㈠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包括①预防控制的策略和措施②疾病监测两部分,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策略和措施的制订要以监测提供的信息为依据,而实施后的效果亦需监测来评价。 ㈡疾病预防控制的策略和措施 预防控制疾病要同时考虑策略和措施,前者是指导全局的总体方针,后者是开展工作的具体技术手段,二者关系密切。只有在正确、合理的策略指导下,采取有效、可行的措施,才能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效果。㈢预防控制策略的制订 1、依据 ⑴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分布和自然史); ⑵疾病对人群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危害程度; ⑶疾病有无特效的防治方法; ⑷当地对预防控制疾病的支持程度(政策、资源和社会参与)。 ⒉、方法 运用流行病学的宏观思维方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问题: ⑴卫生工作方针⑵社会大卫生观念⑶现代医学模式⑷影响健康的因 素⑸社区诊断 ㈣一级预防 又称病因预防,是在疾病尚未发生时对病因采取的措施,也是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它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健康促进 是一级预防的基础,它不针对某个疾病,而是通过下列措施来消除或减少机体对病因的暴露:①健康教育和自我保健,②环境保护,③优生优育,④卫生立法、卫生标准和卫生监督 2、健康保护 是对病因明确并具有特异预防手段的疾病采取的措施,包括免疫接种、劳动保护等。 ㈤一级预防的双向策略 把对整个人群的普遍预防和对高危人群的重点预防结合起来,提高效率。

㈥二级预防 又称三早预防,是在疾病的潜伏期(亚临床期)为了阻止或减缓疾病的发展而采取的措施。它包括①早期发现②早期诊断③早期治疗。早期发现的主要手段是筛检。 ㈦三级预防 又称临床预防,是在疾病的发病期(临床期)为了减少疾病的危害而采取的措施。它包括①对症治疗②康复治疗。 ㈧疾病监测 ⒈定义:长期、连续、系统地收集疾病及其影响因素的资料,经过分析将信息及时反馈,以便采取干预措施并评价其效果。 ⒉种类①传染病监测,②非传染病监测,③其他公共卫生监测 ⒊工作过程:①收集资料,②分析资料,③反馈信息,④利用信息 4.几个重要概念:①被动监测与主动监测,②常规报告与哨点监测,③监测病例与实际病例,④直接指标与间接指标 三、典型试题分析 A 型题 (1)下列措施中哪个属于一级预防 A 健康检查B遗传咨询C产前检查D康复治疗E筛检 答案:[B] 【评析】本题考试要点:疾病的三级预防 本题的健康检查、产前检查和筛检都属于二级预防,即在潜伏期(亚临床期)为了阻止或减缓疾病的发展而采取的措施。康复治疗属于三级预防,即在临床期(发病期)为了减少疾病的危害而采取的措施。只有遗传咨询属于一级预防,即在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病因采取的措施。 (2)疾病监测采用的方法属于 A描述性研究B分析性研究C实验性研究D理论性研究E 包括以上4种 答案: [A] 【评析】本题考试要点:疾病监测的研究方法 疾病监测是长期、连续、系统地收集疾病及其影响因素的资料,其基本手段是观察、记录、整理和解释,故属于描述性研究。它不建立假设和设置对照,故不属于分析性研究;亦不随机分组和进行干预,故也不属于实验性研究。它的全部工作建立在现场,而不是通过数学模型来解决

重点慢病监测方案

重点慢性病监测报告工作方案 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目前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和生命质量的主要疾病,国内外证据表明,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和社区行动是防控慢性病的有效策略。 建立和完善慢性病相关监测工作(包括支持性环境监测、死因监测、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肿瘤登记和心脑血管事件报告等)是慢性病综合防控的基础。 一、目标 为获得完整、准确的海口市居民重点慢性病发病水平,动态了解发病变化趋势,为重点慢性病防控提供政策依据。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卫生计生行政部门 负责本辖区重点慢性病报告工作的组织实施,建立和完善辖区重点慢性病报告系统----保障 定期对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重点慢性病报告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考核 结合本辖区的具体情况,组织制定重点慢性病报告工作实施方案----落实 市、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协助制定相关标准和方案,负责本辖区业务管理、技术培训和指

导工作。 负责本市、区重点慢性病信息的收集、分析、反馈和报告撰写,开展本辖区重点慢性病报告管理工作的质量评价和考核评估工作。 负责直报用户信息的审核;定期与公安、民政等核对人口、死亡资料,及时反馈基层开展查漏补报。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逐步建立健全重点慢性病诊断、报告、登记和信息交换制度。 负责对本单位相关医务人员进行重点慢性病报告培训,指定专门科室和专门人员负责报告卡收集、审核、录入和上报。 负责定期开展自查减少漏报,利用院内死亡报告数据,对院内重点慢性病报告数据进行补漏。 协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质量控制和医院漏报检查。 基层卫生医疗机构 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履行以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职责的同时, 还具体负责辖区村卫生室或居委会报告的病例的审核、登记、报告,并按有关工作要求及时对重点慢性病例开展入户随访调查和健康管理工作,并按照程序要求补报相关信息。 三、报告单位与报告内容 报告对象:辖区内具有本地户籍的居民为监测对象。 报告单位:监测点各级各类具有重点慢性病诊断能力的医疗机构

预防医学基础知识:疾病预防和疾病监测

预防医学基础知识:疾病预防和疾病监测 1.概念疾病监测是公共卫生监测的一部分,既是预防和控制疾病的重要对策,也是很具体的重要措施,在制定和执行疾病的防治策略与措施的同时,必须进行疾病监测,以提高疾病防治效率和水平。在监测过程中,强调长期、连续、系统地收集资料,这样才能发现疾病的分布规律、发展趋势及其及影响因素的变化。包括传染病监测、非传染病监测、症状检测和事件监测。 开展疾病监测工作时,主要内容包括信息资料的收集、资料的整理和分析以及监测信息的交流及其反馈。 三级预防的内容其实是老生常谈,它包括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是指在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致病因素(或危险因素)采取措施,也是预防疾病和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基本原则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包括健康促进和健康保护两方面的内容,健康促进又包括健康教育、自我保护、环境保护好监测三方面。二级预防又称“三早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防止或减缓疾病发展而采取的措施。三级预防又叫临床预防,可以防止伤残和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降低病死率。主要是对症治疗和康复治疗措施。 普查是早期、全面发现疾病的方法。但普查工作不宜广泛应用,因为在短时期内需要集中大量人力物力。筛检是早期发现疾病的主要方法。要达到“三早”做好二级预防就要像群众宣传防病知识和有病早治的好处,提高共医务人员的诊断水平,开发适宜的筛检方法及检测技术。 1)热射病/日射病/中暑性高热 机制:散热途径受阻,体内蓄热,体温调节机制紊乱。 作业类型:强干热型、湿热型高温作业。 临床表现:突然发病,体温高达40℃以上,开始大量出汗,以后无汗,并伴有皮肤干热和意识障碍、脉搏快而无力、呼吸浅表、昏迷、抽搐,是中暑中最严重的一种,有20%-24%的病人死亡。 (2)热痉挛 机制:过量出汗→钠、钾过量丢失→水电解质紊乱→神经肌肉自发性冲动→肌痉挛。 作业类型:干热型高温作业。

十八种重点疾病指标监测表

十八种重点疾病指标监测表 统计时间:年月日至年月日填表人: 31 日内再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 序号十八种重点疾病ICD-10 总例数死亡例数15 日内再住院数备注 住院数(天)用(元) 排除产妇和心1 急性心肌梗死I21-I22 脏手术患者 排除产妇、非第一诊断:I05-I09 , 心源性心力衰2 心力衰竭I11-I13 ,I20-I25 ;第 竭、心功能 2 二诊断+I50 级 3 脑出血和脑梗死I60-I63 排除产妇、颅

4 创伤性颅脑损伤S06 脑手术/操作的患者 排除产妇 K25-K28 消化道出血(无并发 5 (.0-02 ,.4-. 6 ),排除产妇 症) K29.0 ,K92.2 累及身体多个部位的 6 T00-T0 7 排除产妇 损伤 J10.0 ,J11.0 , 细菌性肺炎(成人、 7 J12-J18 (不包括排除产妇 无并发症) J17* ) 8 慢性阻塞性肺炎J44.0J44.1 排除产妇、创

糖尿病伴短期与长期伤患者 排除产妇/新 9 E10-E14 并发症生儿患者 10 结节性甲状腺肿E04.1 ,E04.2 排除产妇/新 生儿患者 急性阑尾炎伴弥漫性 11 K35.0 ,K35.1 排除产妇/新腹膜炎及脓肿生儿患者 12 前列腺增生N40 13 肾功能衰竭N17-N19 14 败血症(成人)A40-A41 排除产妇/新 生儿患者 15 高血压病(成人)I10-I15 排除产妇/新

生儿、心脏手 术/ 操作、1-4 期肾疾病且准 备透析操作患 者 排除产妇/新16 急性胰腺炎K85 生儿患者 17 恶性肿瘤术后化疗Z51.101 恶性肿瘤维持性化学 18 Z51.201 ,Z51.103 治疗

招商信诺附加重大疾病住院医疗保险条款(完整版)

招商信诺附加重大疾病住院医疗保险条款阅读指引 本阅读指引帮助您理解条款,保险合同的内容以条款为准。 ?您所拥有的重要权益 1. 本合同自投保人签收之日起10天内称为犹豫期。在犹豫期内,如果您对本合同感到不满意,您可以要 求退还全部已交保险费,本合同终止;犹豫期后,您仍然有解除合同的权利,但会存在退保损失。 11. 2.被保险人可以享受本合同提供的保障。 3. ?您应特别注意的事项 1. 首次投保或非连续投保本保险时,自本合同生效之日24时起60天之内,如果被保险人首次经专科医 生诊断发生本合同所约定的重大疾病,我方将向投保人无息返还本合同所有已交保险费,本合同终止; 由意外伤害导致的重大疾病,不受上述60天的限制。 3. 2.责任免除中任一情形导致被保险人罹患重大疾病,我方不支付保险金。 4. 3.请您留意合同中关于保险期间及合同效力终止的条款。 9. 12. 4. 请您留意续保的条件,如果您方不愿意续保,请在保单周年日前通知我方。 10. 5. 请您留意本合同所保障的重大疾病的种类、定义及适用年龄范围。 19. 6.请您留意保险条款中一些重要术语(“意外伤害”、“住院”、“专科医生”等的定义和范围)的详细解释。 20. ?条款目录 第一章关于本保险合同的说明 1. 保险合同构成 第二章本合同的保障范围及不保事项 2. 投保年龄 3. 保险责任 4. 责任免除 第三章保险金额及保险费 5. 保险金额 6. 保险费的交纳 7. 保险费率的调整 8. 未交纳保险费的处理 第四章保险期间及续保 9. 保险期间 10. 续保条件第五章合同解除及合同效力的终止 11. 投保人解除合同的手续及风险 12. 合同效力终止 第六章保险金申请 13. 诉讼时效 14. 保险金申请资料 15. 保险金给付 16. 其它核定结果 17. 欠交保险费的处理 第七章其他规定 18. 受益人 19.重大疾病的种类与定义 20. 释义

疾病的预防策略和疾病监测

名词解释1. high risk strategy 2. primary health care 3. health promotion 4. secondary prevention 5. disease surveillance 6. active surveillance 7. passive surveillance 8. sentinel surveillance 9. two pronged strategy 10. Secondary Generation Surveillance 填空题 1.我国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以__为重点,__为主,____,依靠_____,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建设服务。 2.一级预防又称__预防,主要是疾病尚未发生是时针对____采取措施,也是预防疾病和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 3.二级预防即___、___、___,是防止或减缓疾病发展而采取的措施。 4.疾病监测是指__、__、__地收集疾病的____及____的资料,经过分析将信息上报和反馈,传达给所有应当知道的人,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并评价预防措施并评价其效果。 单项选择题 1.新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修订通过的时间是 A.2000年 B.2001年 C.2002年 D.2003年

E.2004年 2.下列哪组传染病采用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A.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B.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和麻风病 C.艾滋病、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D.艾滋病、肺炭疽、麻风病 E.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风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3.下列哪一种是用来防止传染病由国外传入的措施A.检疫 B.消毒 C.预防接种 D.疾病监测 E.卫生监督 4.1992年我国纳入儿童计划免疫范畴的疫苗是 A.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 B.流行性脑脊髓炎疫苗 C.流行性腮腺炎疫苗 D.狂犬病疫苗 E.乙型肝炎疫苗 5.预防接种的异常反应是 A.发热 B.腹泻 C.接种部位炎症反应 D.晕厥

疾病预防与控制“三基”_0

---------------------------------------------------------------最新资料推荐------------------------------------------------------ 疾病预防与控制“三基” 三基: 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 1. 负责辖区内疾病预防控制具体工作的管理和落实; 2. 负责辖区内疫苗的使用管理,组织实施免疫、消毒及控制病媒生物的危害; 3. 负责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调查与信息收集、报告,落实具体控制措施; 4. 开展病原微生物常规检验和常见污染物的检验; 5. 承担卫生行政部门及其他单位委托的检验检测任务; 6. 指导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城市社区卫生组织和农村乡(镇)卫生院开展卫生防病工作; 7. 对从事疾病预防控制相关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和评价; 8. 负责疫情和公共卫生健康危害的因素监测、报告; 9. 指导乡、村和有关部门收集、报告疫情; 10. 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普及卫生防病知识。 总论第一节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卫生监测:指为了某一特定目的,选择有针对性、特异性、敏感性的指标,定对象、定时空、定方法连续不断地观察(测),并收集整理、分析、利用其资料的一项工作。 目的: 1.了解疾病模式,确定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2.发现异常情况,查明原因,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3.预测疾病的流行,估计卫生服务需求; 4.确定疾病的危险因素和高危人群; 5.评价干 1 / 9

预措施。 1 疾病监测: 长期、连续地收集、核对、分析疾病的动态分布和影响因素的资料,并将信息及时上报和反馈,以便及时采取干预。 2 危害因素监测: 对职业性、食品、环境、学校等领域中影响人群生存及生命质量的危险因素开展监测防控,为卫生行政部门提供技术支持。 3 被动监测: 下级单位常规向上级机构报告监测数据和资料,而上级单位被动接受称为被动监测。 各国法定传染病报告属于被动监测。 这种常规监测有一个严重缺陷,即不能包括未到医疗机构就诊的病人,对于诊断的疾病可能错误分类,特别是发生了某种异常的疾病时更是如此。 4 主动监测: 根据特殊需要,上级单位亲自调查收集资料,或者要求下级单位尽力去收集某方面的资料,称为主动监测。 我国卫生防疫单位开展传染病漏报调查,以及按照统一要求对某些传染病和非传染病进行重点监测,努力提高报告率和报告质量,均属主动监测。 5 监测的直接指标与间接指标: 监测病例的统计数字,如发病数、死亡数、发病率、死亡

疾病预防与控制“三基”

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 1.负责辖区内疾病预防控制具体工作的管理和落实; 2.负责辖区内疫苗的使用管理,组织实施免疫、消毒及控制病媒生 物的危害; 3.负责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调查与信息收集、报告,落 实具体控制措施; 4.开展病原微生物常规检验和常见污染物的检验; 5.承担卫生行政部门及其他单位委托的检验检测任务; 6.指导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城市社区卫生组织和农村乡(镇)卫 生院开展卫生防病工作; 7.对从事疾病预防控制相关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和评价; 8.负责疫情和公共卫生健康危害的因素监测、报告; 9.指导乡、村和有关部门收集、报告疫情; 10.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普及卫生防病知识。

总论 第一节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一、监测 基本理论 卫生监测:指为了某一特定目的,选择有针对性、特异性、敏感性的指标,定对象、定时空、定方法连续不断地观察(测), 并收集整理、分析、利用其资料的一项工作。 目的:1.了解疾病模式,确定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2.发现异常情况,查明原因,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3.预测疾病的流行,估计卫生服务需求; 4.确定疾病的危险因素和高危人群; 5.评价干预措施。 基本知识 1疾病监测:长期、连续地收集、核对、分析疾病的动态分布和影响因素的资料,并将信息及时上报和反馈,以便及时 采取干预。 2危害因素监测:对职业性、食品、环境、学校等领域中影响人群生 存及生命质量的危险因素开展监测防控,为卫生行 政部门提供技术支持。 3被动监测:下级单位常规向上级机构报告监测数据和资料,而上级单位被动接受称为被动监测。各国法定传染病报告属于 被动监测。这种常规监测有一个严重缺陷,即不能包括

十八种重点疾病及ICD

十八种重点疾病及ICD-10编码 1、急性心肌梗死 1)主要诊断ICD-10:I21-I22 2)非产妇出院患者:除外O00-O99 3)排除编码为心脏手术的患者:除外手术编码35-39 2、心力衰竭 1)第一诊断ICD-10:I05-I09,I11,I13,I20-I25,I42,I51,Q24 2) 第二诊断I50 3)非产妇出院患者:除外O00-O99 4)除外心功能II级I50.903 3、脑出血和脑梗死 1)主要诊断ICD-10:I60-I63 2) 非产妇出院患者:除外O00-O99 3)排除编码为颅脑手术的患者:除外01,02,04 4、创伤性颅脑损伤 1)主要诊断ICD-10:S06 2) 非产妇出院患者:除外O00-O99 5、消化道出血(无并发症) 1)主要诊断ICD-10:K25-K28:伴有亚目 .0, .2 , .4,.6编码, K29.0,K92.2 2) 非产妇出院患者:除外O00-O99 6、累及身体多个部位的损伤 1)主要诊断ICD-10:T00-T07 2) 非产妇出院患者:除外O00-O99 7、细菌性肺炎 1)主要诊断ICD-10:J13,J14,J15,I18 2) 非产妇出院患者:除外O00-O99 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主要诊断ICD-10:J44.0,J44.1,J44.800,J44.900 2) 非产妇出院患者:除外O00-O99 3)非创伤:除外首页上具有损伤、中毒外部原因 9、糖尿病伴短期与长期并发症 1)主要诊断ICD-10:E10-E14:伴有酮症酸中毒 .1,伴有昏迷 .0 -10:E10-E14:(肾脏 .2,眼睛 .3,神经 .4,循环 .5,其他未特指并发症 .8)并除外O00-O99,P00-P99 10:E10-E14,伴有下肢截肢84.1, 非产妇出院患者:除外O00-O99

十八种重点手术名称及术式及18种重点疾病

十八种重点手术名称及术式(ICD9-CM) 1 髋关节置换术81.51^81.52^81.53 ; 膝关节置换术 81.54^81.55^81.4101 2 椎板切除相关手术03.0,03.1,03.2,03.4-03.7 脊柱融合相关手术80.5,81.0,81.3,81.6,84.6 3 胰腺切除手术52.6,52.7 4 食管切除手术42.4,42.5,42.6 5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51.23,51.24,51.2202 6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36.1 7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00.66,36.06,36.07 8 颅脑手术01.0,01.2-01.6,02.0-02.4 9 子宫切除术68.4-68.7 10 剖宫产74.0,74.1,74.2,74.4,74.99 11阴道分娩72^73.0-73.2^73.4-73.9 12乳房切除术85.4 13肺切除术32.4,32.5 14胃切除术43.5-43.9 15直肠切除术48.4-48. 16肾相关手术55.4-55.6; 前列腺相关手术60.3-60.5 17血管内修补术38.34,38.44,38.64,39.71-39.74 18.1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06.2-06.5指明C00-C97 18.2喉癌联合根治术30.4

18.3 肺叶切除术32.4 全肺切除术32.5 ;胸腔镜肺癌切除术32.25 18.4食管胃弓上吻合术42.5202^42.52003 食管胃弓下吻合术42.5203^42.52004 18.5胃远端切除术43.6,43.7; 胃近端切除术43.5 全胃切除术43.9 根治性全胃切除术43.99 18.6肝叶切除术50.3 半肝切除术50.3 02&50.3002&50.3003 肝段切除术50.22 除外50.2201 18.7肝肿物不规则切除术50.2901,50.2201 左半结肠切除术45.75 右半结肠切除术45.73 直肠前切除术48.63,48.62 腹会阴直肠切除术48.5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 45.43,48.3501,48.35001 18.8惠普尔氏术52.7 胰体尾切除术52.59,52.52 18.9乳腺癌改良根治术85.43,85.44 乳腺癌保留乳房术85.21 18.10 肾癌根治术55.5 肾肿瘤保留肾单位手术55.3 18.11前列腺癌根治术60.5 18.12根治性膀胱切除术57.71 18.13双侧输卵管-卵癌切除术65.6 18.14全子宫切除术(经腹)68.4 18.15盆腔淋巴结清扫术40.5903,40.59002 18种重点疾病有关指标统计表 疾病名称及编码

2020年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精品

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 8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 8.1监测与调查 8.1.1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监测 8.1.2居民病伤死亡原因统计 8.1.3行为危险因素监测 8.1.4专项调查 8.2综合防治与干预 8.2.1全人群健康倡导 8.2.2高危人群筛查与健康指导 8.2.3现患病人的管理与指导 8.2.4建立综合防治的示范点 8.3培训 8.4技术咨询服务 8.5用语解释 8.6法规文件 8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 8.1监测与调查 8.1.1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监测 (1)目的 通过监测,找出威胁人群生命主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病因、致病机制,影响健康和生命质量的因素,为制订和评价干预策略和综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内容和方法 a.监测病种 选择监测病种: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当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流行病学调查和各类医疗单位诊治该病种的比例,综合考虑决定需要纳入常规监测的慢性病。监测病种选择时应考虑以下5个因素: ·某种疾病是否有较高的发病或患病率; ·是否是当地的主要死亡原因; ·是否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破坏性; ·是否其医疗和护理费用已经成为社会负担; ·是否已有可行而有效的公共卫生防治技术。 b.建立监测报告系统 ·报病卡:在使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电子病历数据库传输之前,报病卡由国家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统一设计。提供基本项目和内容,各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可在此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增加所需项目和内容,但应满足基本项目和内容。 ·监测形式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全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实际需要,通过全国抽样建点的方式,收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病情信息。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区别以下三种情况,决定本地监测规模和信息收集的方式。

住院患者病种监测指标

(一)住院患者病种监测指标 1、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二周与一月内再住院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 表1 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二周与一月内再住院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 总例数死亡例数二周内再 住院例数一月内再 住院例数 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 用 1. 急性心肌梗塞 2. 充血性心力衰竭 3. 脑出血和脑梗塞 4. 创伤性颅脑损伤 5. 消化道出血(无并发症) 6. 累及身体多个部位的损伤 7. 细菌性肺炎(成人、无并发症) 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9. 糖尿病伴短期与长期并发症 10.结节性甲状腺肿

11.急性阑尾炎伴弥漫性腹膜炎及脓肿 12.前列腺增生 13.肾功能衰竭 14.败血症(成人) 15.高血压病(成人) 16.急性胰腺炎 17.恶性肿瘤术后化疗 18.恶性肿瘤维持性化学治疗 *这18种重点疾病的具体ICD-10编码请参照所下发的评审标准中相关章节。 *两周和一月内再住院例数指那些出院后两周和一个月以内因相同诊断再次住院的病例。

2、住院重点手术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15天内)非预期的重返手术室再手术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 表2 住院重点手术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15天内)非预期的重返手术室再手术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 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 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15天内)非预 期的重返手术室再手 术例数 1. 甲状腺切除术 2. 半月板摘除术 3. 子宫摘除术 4. 剖宫产术 5. 腹股沟斜疝修补术 6. 阑尾切除术 7. 乳腺手术 8. 下肢静脉曲张行手术治疗 9. 胆总管结石行胆总管切开取 石术+T管引流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